[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562656B - 冷冻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冻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2656B
CN103562656B CN201280025531.5A CN201280025531A CN103562656B CN 103562656 B CN103562656 B CN 103562656B CN 201280025531 A CN201280025531 A CN 201280025531A CN 103562656 B CN103562656 B CN 1035626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mpressor
freezing cycle
cycle device
magnetic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55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2656A (zh
Inventor
有井悠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62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2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2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2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5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with parallel compres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1Tim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1Inverte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7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pressure
    • F25B2600/0271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pressure the discharg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09Economiser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5Flow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21Temperatures
    • F25B2700/2115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 F25B2700/21152Temperatures of a compressor or the drive means therefor at the discharge side of the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6/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 F25B6/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condenser circuits arranged in parall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冷冻循环装置(100)的控制装置(50)与压缩机(1)的起动时、压缩机(1)的正常运转时、正常运转中的压缩机(1)的马达温度上升时、和压缩机(1)的从低压切断停止起的起动时中的任一时刻相对应,控制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

Description

冷冻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载有能够喷射的压缩机的冷冻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存在装载有能够喷射的压缩机的冷冻循环装置。向压缩机进行喷射的目的之一在于,降低从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的喷出温度。作为降低从压缩机喷出的气体制冷剂的喷出温度的方式,有向压缩机的中间压力部(中间部)喷射制冷剂的方式、向压缩机吸入侧喷射制冷剂的方式、和组合上述的喷射方式而成的方式。
此外,在采用向压缩机的吸入侧喷射制冷剂的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中,其目的也是降低压缩机的润滑油和马达的温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在组合了2个喷射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中,也有避免因压缩机起动时的液体压缩而造成的压缩机破损的目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217458号公报(第2页、图1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340615号公报(第3、4页、图1等)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采用向压缩机的中间压力部喷射制冷剂的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具有以下的优点,即,只要形成为设置二重管盘管等而实现过冷却的构造,冷冻能力就会上升。其另一方面,由于向压缩机的中间压力部直接喷射制冷剂,所以在制冷剂以液体的状态(大量地)进入的情况下,有时会成为液体压缩,成为压缩机起动不良的原因。
如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的冷冻循环装置,还具有不仅降低喷出温度,而且还降低压缩机的马达温度(油的温度)的效果。这在马达温度容易上升的蒸发温度低的区域是特别有效的。其另一方面,由于系统内的制冷剂循环量降低,所以具有冷冻能力降低这样的缺点。此外,由于在高压侧与低压侧之间设置旁通路,所以低压容易上升,有时成为节能效果降低或降压不良的原因。
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冷冻循环装置兼具向压缩机的中间压力部喷射制冷剂的方式和向压缩机吸入侧喷射制冷剂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可是,在冷冻循环动作时,2个喷射回路始终工作,未言及关于2个喷射回路的切换的控制,不知道如何进行喷射的流量调整和喷射压力调整。因此,无法说充分地发挥冷冻循环的能力。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述那样的课题而提出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改善压缩机的起动性的喷射控制的冷冻循环装置。除了第1目的之外,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了不使冷冻能力降低而降低压缩机的马达温度(或压缩机内的油的温度)的喷射控制的冷冻循环装置。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具有:热源侧回路,将压缩机、冷凝器和过冷却盘管配管连接而成,该压缩机压缩并喷出制冷剂;该冷凝器供从上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和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该过冷却盘管使从上述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过冷却;喷射回路,在上述热源回路中的上述过冷却盘管的下游侧将配管分支,经由上述过冷却盘管,与上述压缩机的中间压力部连接;旁通回路,在上述喷射回路中的上述过冷却盘管的下游侧将配管分支,与上述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第1电磁阀,被设置于上述喷射回路的比连接上述旁通回路的连接点靠上述压缩机侧;第2电磁阀,被设置于上述旁通回路;以及控制装置,控制上述压缩机的频率、上述第1电磁阀的开闭、和上述第2电磁阀的开闭,上述控制装置与上述压缩机的起动时、上述压缩机的正常运转时、正常运转中的上述压缩机的马达温度上升时、和上述压缩机的从低压切断停止起的起动时中的任一时刻相对应地,控制上述第1电磁阀和上述第2电磁阀的开闭。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冷冻循环装置,因为构成为与压缩机的起动时、压缩机的正常运转时、正常运转中的压缩机的马达温度上升时、和压缩机的从低压切断停止起的起动时中的每一个时刻相对应地灵活使用喷射回路和旁通回路,所以在抑制冷冻能力降低的基础上,能够改善压缩机的起动性(正常起动时、从低压切断停止起的起动时),此外,能够使压缩机的马达温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冻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电磁阀的开闭时机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冻循环装置不进行喷射控制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的压力-焓线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冻循环装置进行了中间喷射控制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的压力-焓线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电子膨胀阀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冻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构成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电磁阀的开闭时机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用于决定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电磁阀的开闭模式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冷冻循环装置的降压时的低压的上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冻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构成例的示意图。基于图1,说明冷冻循环装置100的构成和动作。另外,包含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有时各构成构件的大小的关系与实际的尺寸不同。此外,包含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构件是相同或与其相当的构件,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一致的。另外,说明书全文表示的构成要素的方式只是例示,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实施方式1的冷冻循环装置100实现了改善压缩机1起动时的起动不良的喷射控制。此外,实施方式1的冷冻循环装置100实现了谋求压缩机1的正常运转时的冷冻能力提高的喷射控制。另外,实施方式1的冷冻循环装置100实现了不使冷冻能力降低而使压缩机1的马达温度(或压缩机内的油的温度)降低的喷射控制。该冷冻循环装置100例如被利用为冷藏库、冷冻库、空气调节装置、陈列橱等的室外机。
冷冻循环装置100具有用制冷剂配管将以下的机构串联配管连接而成的热源侧回路,上述的机构包括:变频压缩机1(以下称为压缩机1);冷凝器2,将来自压缩机1的喷出气体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使制冷剂冷凝;储液箱3,储存从冷凝器2流出的液体制冷剂;过冷却盘管4,用于使从储液箱3流出的液体制冷剂过冷却;以及储蓄器8,用于分离从负载侧装置(至少由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膨胀阀和用于使减压了的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并蒸发的冷却器(负载侧热交换器)串联连接地装载而成的负载侧单元)返回来的制冷剂的气液。另外,冷凝器2根据制冷剂作为散热器而发挥作用。
此外,冷冻循环装置100具有在热源侧回路的过冷却盘管4的下游侧分支并与压缩机1的中间压力部(中间部)连接的喷射回路55。另外,冷冻循环装置100具有连接喷射回路55的过冷却盘管4与压缩机1之间、以及负载侧装置与储蓄器8之间的旁通回路56。并且,在喷射回路55的过冷却盘管4的流入侧设置有电子膨胀阀5,在旁通回路56设置有电磁阀(第2电磁阀)7,在喷射回路55的旁通回路56的分支点与压缩机1之间设置有电磁阀(第1电磁阀)6。
由此,冷冻循环装置100将从过冷却盘管4流出的液体制冷剂分支,且能够使一方流向负载装置侧,另一方流向喷射回路55。流入到喷射回路55的制冷剂被电子膨胀阀5减压,在过冷却盘管4与从储液箱3流出的液体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之后,通过电磁阀6,被喷射到压缩机1的中间部。此外,冷冻循环装置100能够使流过喷射回路55的制冷剂经由旁通回路56,向压缩机1的吸入侧(储蓄器8的上游侧)旁通。有时将使制冷剂经由旁通回路56向压缩机1的吸入侧旁通的情况称为“吸入喷射”。另外,压缩机1停止时电磁阀6和电磁阀7是关闭状态。
压缩机1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状态并喷出。该压缩机1成为流过喷射回路55的制冷剂能够向压缩机1内的中间压力部喷射(注入)的构造。压缩机1由利用变频器能够控制转速的容量控制类型构成。此外,压缩机1也可以选择旋转方式、螺旋方式、往复方式、涡旋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
冷凝器2是在来自压缩机1的喷出制冷剂与空气、水等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使制冷剂冷凝液化的机构。储液箱3是设于热源侧回路中的冷凝器2与过冷却盘管4之间,储存从冷凝器2流出的制冷剂的机构。过冷却盘管4是由二重管盘管构成,使从储液箱3流出的制冷剂与流过喷射回路55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机构。储蓄器8是设于压缩机1的吸入侧,分离气液并储蓄剩余制冷剂的机构。
电子膨胀阀5是能够实现开度可变地控制,对流过喷射回路55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使其膨胀的机构。电磁阀6是电磁式地开闭喷射回路55的机构。即,通过电磁阀6被开闭控制,决定是否向压缩机1喷射。电磁阀7是电磁式地开闭旁通回路56的机构。即,通过使电磁阀7开闭,决定制冷剂向旁通回路56的流通。
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中装载有由能够统一控制整体这样的微型计算机等构成的控制装置50。该控制装置50具有进行压缩机1的驱动频率控制、电子膨胀阀5的开度控制、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控制等的功能。控制装置50控制这些致动器(例如压缩机1、电子膨胀阀5、电磁阀6、电磁阀7等),实行以下说明的各运转。
对冷冻循环装置100的基本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
在压缩机1中被压缩了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冷凝器2,通过与被供给到冷凝器2的热介质的热交换而散热,从而成为高压液体制冷剂,从冷凝器2流出。从冷凝器2流出的高压液体制冷剂流入储液箱3。从储液箱3流出的制冷剂流入过冷却盘管4,若在喷射回路55中流动着制冷剂,则被该制冷剂过冷却。从过冷却盘管4流出的制冷剂在负载侧装置被利用后,经由储蓄器8,被再度吸入压缩机1。
向压缩机1的喷射以及向旁通回路56的制冷剂的流通,由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决定。因此,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中,能够在最佳时机控制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首先,对于压缩机1起动时的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时机进行说明。其次,对于提高压缩机1的正常运转时的冷冻能力时的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时机进行说明。最后,对于使压缩机1的马达温度降低时的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时机进行说明。另外,有关具备多个系统的制冷剂回路的冷冻循环装置,在实施方式2中进行说明,有关从降压停止起的恢复,在实施方式3中进行说明。
[压缩机1起动时的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时机]
图2是用于说明冷冻循环装置100的电磁阀(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时机的说明图。图2(a)是表示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控制的时序图,图2(b)是表示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控制的流动的流程图。
如上所述压缩机1停止时,电磁阀6和7是关闭状态(图2(a)的(1)、图2(b)的S1、S2)。因此,在喷射回路55内存在的制冷剂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在该状态下起动压缩机1时,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被喷射到压缩机1的中间部。在该情况下,会成为液体压缩状态,作用于压缩机1的扭矩增大,流动过电流。因此,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中,压缩机1起动时(直到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成为规定频率(例如30Hz)为止),电磁阀6关闭,电磁阀7打开(图2(a)的(2)、图2(b)的S3、S5)。
因而,压缩机1起动后直到成为规定频率为止,电磁阀6关闭,所以液体制冷剂不会流入压缩机1的中间部。由此,在压缩机1起动时不进行液体压缩,能够抑制压缩机1起动时流动过电流。此外,由于同时打开电磁阀7,所以能够使积存在喷射回路55内的液体制冷剂经由旁通回路56全部向低压侧流走。由此,即使在下次(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成为规定频率(例如30Hz)以上时)打开电磁阀6的时机(图2(a)的(3)、图2(b)的S3、S4),在喷射回路55内液体制冷剂也几乎不存在,压缩机1不会进行液体压缩。
如以上那样,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中,能够实现改善压缩机1起动时的起动不良的喷射控制,能够从压缩机1的起动到压缩机1的正常运转平滑地实行连续运转。
[提高正常运转时的冷冻能力时的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时机]
图3是表示冷冻循环装置100不进行喷射控制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的压力-焓线图。图4是表示冷冻循环装置100进行了喷射控制的情况下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的压力-焓线图。基于图1~图4,对于提高压缩机1的正常运转时的冷冻能力时的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时机进行说明。另外,冷冻能力用制冷剂循环量×焓差表示,焓差用图3所示的h1-h2表示。
在进行了喷射控制的情况下,由于成为由过冷却盘管4提供充分过冷却的构造,所以焓差h1-h2增加(参照图4)。因此,整体的冷冻能力也与不进行喷射控制的情况相比变大。此外,在经由旁通回路56进行吸入喷射的情况下,也成为由过冷却盘管4提供充分过冷却的构造,焓差与向中间部喷射的情况相同。但是,与向中间部喷射的情况相比,在向吸入侧喷射的情况下,制冷剂循环量变小,因此,冷冻能力比向中间部喷射的情况低。
在这样地正常运转时,由于在进行吸入喷射时制冷剂循环量减少,所以冷冻能力降低。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中,流入到喷射回路55的液体制冷剂的一部分在电子膨胀阀5中减压,并使减压了的二相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热交换,获得过冷却。因此,为了增加冷冻能力,需要向压缩机1的中间部喷射。因此,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中,在压缩机1的正常运转时打开电磁阀6,关闭电磁阀7(图2(a)的(3)、图2(b)的S3、S4)。另外,所谓在这里所说的正常运转,表示压缩机1的频率成为某个规定频率(例如30Hz)以上的情况。
在这里,说明电子膨胀阀5的控制的一例。图5是表示电子膨胀阀5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电子膨胀阀5的开度由设于压缩机1的喷出配管的省略图示的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的检测温度(喷出温度)控制。
即,控制装置50在相对于从压缩机1喷出的制冷剂的喷出温度的控制值(例如100℃),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为该控制值以下的情况下(图5的S11;否),进行减小电子膨胀阀5的开度并使喷出温度上升那样的控制(图5的S12)。相反地,控制装置50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为喷出温度的控制值以上的情况下(图5的S11;是),进行增大电子膨胀阀5的开度并使喷出温度降低那样的控制(图5的S13)。
另外,压缩机1停止时,电子膨胀阀5的开度不是完全关闭的状态。此外,在这里表示的电子膨胀阀5的开度控制仅是一例。例如也有以下的方法,即,在从过冷却盘管4的出口向负载侧装置连续的液体配管上设置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根据液体制冷剂的温度,算出在过冷却盘管4中的过冷却量,从而调整电子膨胀阀5的开度。
如以上那样,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中,因为在压缩机1的正常运转时向压缩机1的中间部喷射制冷剂,所以能够提高冷冻能力。
[使压缩机1的马达温度降低时的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时机]
在蒸发温度低的区域使用的情况下,制冷剂循环量小,压缩机1的马达的发热变得难以被冷却。在向压缩机1的中间部喷射的模式中,无法抑制压缩机1的马达的发热,有可能不久压缩机1由于马达的线圈保护控制而异常停止。若压缩机1异常停止,则接下来压缩机1运转恢复是在马达的温度下降之后。但是,一旦马达温度上升到压缩机1异常停止的程度,则有时直到马达温度降低为止需要长时间。在该情况下,冷冻循环装置100无法运转的时间区域增加,造成冷冻能力的降低。
因而,为了避免压缩机1的异常停止,需要实行吸入喷射,将低温的制冷剂直接吸入压缩机1,从而使马达温度降低。因此,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中,压缩机1的马达温度上升时,电磁阀6关闭(也可以打开),电磁阀7打开(图2(a)的(4)、图2(b)的S6、S7)。但是,在打开电磁阀6和电磁阀7双方的情况下,需要在电磁阀7的低压侧设置毛细管等减压装置。
在压缩机1的正常运转时的说明中,已经说明了进行吸入喷射会降低冷冻能力,但是即使冷冻能力多少会下降,与压缩机1异常停止相比,也能够维持冷冻能力。因此,优选的是,在压缩机1的马达温度上升时实行吸入喷射。
另外,由于压缩机1的马达位于压缩机1的内部,所以难以直接测量马达的温度。因此,压缩机1的马达温度的测量也能够通过利用设于压缩机1的外壳下的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测量在压缩机1的底面积存的冷冻机油的温度来代替。即,所谓“压缩机1的马达温度上升时”,是指设于压缩机1的外壳下的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的检测温度成为某个值以上(例如80℃)的情况下的时刻(图2(b)的S6)。
如以上那样,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中,因为在压缩机1的马达的温度上升时为了降低马达温度而将制冷剂旁通至压缩机的吸入侧,所以在实行着吸入喷射的期间冷冻能力多少会减少,但是能够不使压缩机1停止地连续运转。
另外,使压缩机1的马达温度降低的方法除了实行吸入喷射以外,例如还有降低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减少马达的发热的方法。但是,由于在这里表示的压缩机1的马达温度降低控制使低温的制冷剂直接从压缩机1的吸入侧流入,所以可以说对于降低压缩机1的马达温度是最有效的方法。
实施方式2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冻循环装置200的制冷剂回路构成例的示意图。基于图6说明冷冻循环装置200的构成和动作。另外,在该实施方式2中,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制冷剂回路构成等与实施方式1的相同点,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2的冷冻循环装置200与实施方式1的冷冻循环装置100同样地实现了改善压缩机1起动时的起动不良的喷射控制。此外,实施方式2的冷冻循环装置200与实施方式1的冷冻循环装置100同样地实现了谋求正常运转时的冷冻能力提高的喷射控制。另外,实施方式2的冷冻循环装置200与实施方式1的冷冻循环装置100同样地实现了不使冷冻能力降低而使压缩机1的马达温度(或压缩机内的油的温度)降低的喷射控制。该冷冻循环装置200例如被利用为冷藏库、冷冻库、空气调节装置、陈列橱等的室外机。
在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制冷剂回路是一个系统的情况,但是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制冷剂回路是多个系统(在图6中是两个系统)的情况。即使对于具有这样的2台以上变频压缩机(压缩机11、压缩机12)的冷冻循环装置200,也能够应用与实施方式1的冷冻循环装置100相同的喷射控制。
冷冻循环装置200被构成,使两个系统的制冷剂回路在储液箱30的上游侧汇合,在储液箱30的下游侧再次分流为两个系统的制冷剂回路。并且,在冷凝器21和储液箱30之间,即在冷凝器21的下游侧,设置有仅允许制冷剂向一个方向流动的止回阀91。此外,在冷凝器22和储液箱30之间,即在冷凝器22的下游侧,设置有仅允许制冷剂向一个方向流动的止回阀92。冷冻循环装置200通过设置止回阀91、止回阀92,例如在压缩机11运转且压缩机12停止那样的情况下,制冷剂不向停止着的压缩机12一侧逆流。
另外,冷冻循环装置100的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箱3、过冷却盘管4、电子膨胀阀5、电磁阀6、电磁阀7、储蓄器8、喷射回路55、旁通回路56,分别与冷冻循环装置200的压缩机11和压缩机12、冷凝器21和冷凝器22、储液箱30、过冷却盘管41和过冷却盘管42、电子膨胀阀51和电子膨胀阀52、电磁阀61和电磁阀62、电磁阀71和电磁阀72、储蓄器81和储蓄器82、喷射回路55a和喷射回路55b、旁通回路56a和旁通回路56b相对应。
如冷冻循环装置200那样,在具有2台以上的压缩机(压缩机11、压缩机12)的回路中,由于连接有止回阀(止回阀91、止回阀92),所以各压缩机的喷出压力(比止回阀靠上游侧)有可能比热源机的液体出口侧(比止回阀靠下游侧)的压力低。在该情况下,在停止着的压缩机(例如压缩机12)起动时,在向压缩机12的中间部喷射制冷剂的控制下,压缩机12内的制冷剂压力暂时性地成为反压的状态。即,作为压缩机12内的压力的大小关系,压缩机12的吸入侧的压力低,压缩机12的中间部的压力高,压缩机12的喷出侧的压力成为中等程度(比压缩机12的吸入侧压力高,比压缩机12的中间部12的压力低的压力状态)(吸入侧:中间部:喷出侧=低:高:中等)。
于是,与连接有1台压缩机的情况相比,作用更大的扭矩,变得容易产生由过电流造成的起动不良。即,在2台以上的压缩机被并联连接的情况下,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的控制变得更有效。特别是在1台以上的压缩机运转中,其他的压缩机欲起动时这样的现象明显地出现。
如以上那样,在冷冻循环装置200中,能够实现改善压缩机1起动时的起动不良的喷射控制,能够从压缩机1的起动到正常运转平滑地实行连续运转。除此之外,在冷冻循环装置200中,因为在压缩机1的正常运转时向压缩机1的中间部喷射制冷剂,所以能够提高冷冻能力。另外,在冷冻循环装置200中,因为在压缩机1的马达的温度上升时为了降低马达温度而将制冷剂旁通至压缩机的吸入侧,所以实行着吸入喷射的期间冷冻能力虽然会多少减少,但是能够不停止压缩机1地连续运转。
实施方式3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电磁阀的开闭时机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用于决定实施方式3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电磁阀的开闭模式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9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冷冻循环装置的降压时的低压的上升的曲线图。基于图7~9,说明实施方式3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特征点。另外,在该实施方式3中,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2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制冷剂回路构成等与实施方式1、2的相同点,省略说明。此外,图7(a)是表示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控制的时序图,图7(b)是表示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控制的流程的流程图。
实施方式3的冷冻循环装置具备与实施方式1的冷冻循环装置100或实施方式2的冷冻循环装置200相同的回路构成,特征在于压缩机1从降压停止(低压切断)起恢复起动时的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控制。
[从降压停止起恢复时的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时机]
如图9所示,在负载侧装置的除霜解冻时等之际,一般关闭液压电磁阀(通常被设置于蒸发器和节流装置的上游。在实施方式3的冷冻循环中省略图示),降压,将低压侧的制冷剂储存在高压侧。并且,由于低压侧的制冷剂向高压侧移动,所以低压压力降低,不久后压缩机因低压切断而停止(图9的箭头标记(イ))。但是,一般而言因低压切断,压缩机停止了之后也会由于溶解于冷冻机油中的制冷剂的析出、来自系统内的阀装置的微小的泄漏等,低压压力逐渐上升(图9的箭头标记(ロ)),在低压成为某个值以上时,有时压缩机再次再起动(图9的箭头标记(ハ))。
除霜解冻运转时,负载侧装置的除霜解冻加热器在多数情况下根据压缩机的打开/关闭设定加热器的关闭/打开。因此,这样地在降压中(液压电磁阀关闭的状态)的压缩机的停止或起动的次数多,或者运转时间长的情况下,加热器成为打开的时间变短。其结果,直到附着于负载侧装置的热交换器的霜完全地溶解为止的时间变长,或完全地溶解之前除霜解冻运转结束等,有时造成除霜解冻不良。
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中,如在实施方式1说明了那样,在压缩机1起动时打开电磁阀7。即,由于在压缩机1起动时高压侧和低压侧经由旁通回路56成为连接的状态,所以临时存储的高压侧的制冷剂成为再次向低压侧返回的状态,低压压力上升。因而,由于在降压中溶解于冷冻机油的制冷剂的析出、来自系统内的阀装置的微小泄漏等,低压上升,压缩机1再起动时,低压会急剧地上升(图9的箭头标记(ニ))。因此,在直到因低压切断使压缩机1再次停止之前,需要使压缩机1长时间运转,成为除霜解冻不良的原因(图9的箭头标记(ホ))。
在冷冻循环装置100中,从降压停止(低压切断)起恢复,压缩机1再起动时,电磁阀6打开,电磁阀7关闭。但是,若起动之后立刻打开电磁阀6,则根据在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1起动时的电磁阀6和电磁阀7的开闭时机]中所述的理由,有可能无法起动,在起动性和降压性能上产生窘境。
但是,从降压起的恢复时,成为从压缩机1(特别是在实施方式2中压缩机11、压缩机12)停止的状态起的起动。在该情况下,实施方式3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液体出口和压缩机的喷出压力大致相等,在实施方式2表示的压缩机(压缩机11、压缩机12)内的压力的大小关系成为吸入侧:中间部:喷出侧=低:高:高,起动性被少许改善。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的窘境,也可以将打开电磁阀6的时机如以下表示那样地少许移动(向高频率侧),在更稳定的运转状态下压缩机1的扭矩小时,向压缩机1的中间部喷射制冷剂。但是,除非喷出温度上升大的情况。在喷出温度高的情况下,由于也有可能因喷出温度异常而压缩机1停止,所以作为决定喷射制冷剂的时机的参数,除了压缩机1的频率之外,还具有喷出温度。
即,在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成为规定频率(例如45Hz)以上或喷出温度成为规定温度(例如90℃)以上的时刻,打开电磁阀6。但是,即使在该控制下也无法起动压缩机1的情况下,下次以后的起动进行在实施方式1中表示的控制。
如上所述压缩机1停止时,电磁阀6和7是关闭的状态(图7(a)的(1)、图7(b)的S21、S22)。从降压停止(低压切断)起恢复,压缩机1再起动时,打开电磁阀6,关闭电磁阀7(图7(a)的(2)、图7(b)的S24)。此时,在实施方式3的冷冻循环装置中,判断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是否成为规定频率(例如45Hz)以上或喷出温度是否成为规定温度(例如90℃)以上(图7(b)的S23)。之后,实行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控制同样的控制(正常运转时的控制、使压缩机1的马达温度降低时的控制)。
即,在实施方式3的冷冻循环装置中,使因低压切断而停止了的压缩机1起动时的控制,与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的压缩机1起动时的控制不同。另外,进行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的压缩机1起动时的控制,还是进行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的压缩机1起动时的控制,可以是由图8所示的流程图决定。即,控制装置50判断压缩机1是否是从低压切断起的起动(图8的S31),若是那样(图8的S31;是),则实行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了的压缩机1起动时的控制(图8的S33),若不是那样(图8的S31;否),则实行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的压缩机1起动时的控制(图8的S32)。另外,压缩机1的停止理由可以预先存储到控制装置50的存储部件等中。
如以上那样,在实施方式3的冷冻循环装置中,除了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的冷冻循环装置所具有的效果之外,即使是从低压切断起的压缩机1的起动,也实行与压缩机1的正常起动时的电磁阀的控制不同的控制,从而能够抑制正常起动时产生的可能性高的降压不良。
以上,将本发明的特征事项分为实施方式1~3地进行了说明。在实施方式1~3中表示的控制大致分为以下的4个目的。
(1)为了改善冷冻循环装置起动时的压缩机的起动性的控制(实施方式1、2)
(2)使压缩机1的正常运转时的冷冻能力提高的控制(实施方式1、2)
(3)在压缩机2的正常运转中压缩机的马达温度(或冷冻机油的温度)上升时使这些温度降低的控制(实施方式1、2)
(4)通过用实施方式1的控制而改善产生降压不良的控制(实施方式3)
因而,根据实施方式1~3的冷冻循环装置,能够实现改善压缩机的起动性的喷射控制。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3的冷冻循环装置,能够实现不使冷冻能力降低而使压缩机的马达温度(或压缩机内的油的温度)降低的喷射控制。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3的冷冻循环装置,即使是从低压切断起的压缩机1的起动,也能够抑制降压不良的产生。
另外,因为这些控制模式仅是一例,所以当然也可以分别根据(1)~(4)的目的而变更控制模式。此外,也可以根据冷冻循环装置的使用状况和使用目的适宜组合各控制模式。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压缩机、2冷凝器、3储液箱、4过冷却盘管、5电子膨胀阀、6电磁阀、7电磁阀、8储蓄器、11压缩机、12压缩机、21冷凝器、22冷凝器、30储液箱、41过冷却盘管、42过冷却盘管、50控制装置、51电子膨胀阀、52电子膨胀阀、55喷射回路、55a喷射回路、55b喷射回路、56旁通回路、56a旁通回路、56b旁通回路、61电磁阀、62电磁阀、71电磁阀、72电磁阀、81储蓄器、82储蓄器、91止回阀、92止回阀、100冷冻循环装置、200冷冻循环装置。

Claims (9)

1.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冷冻循环装置具有:
热源侧回路,将压缩机、冷凝器和过冷却盘管配管连接而成,该压缩机压缩并喷出制冷剂;该冷凝器供从上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和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该过冷却盘管使从上述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过冷却;
喷射回路,在上述热源回路中的上述过冷却盘管的下游侧将配管分支,经由上述过冷却盘管,与上述压缩机的中间压力部连接;
旁通回路,在上述喷射回路中的上述过冷却盘管的下游侧将配管分支,与上述压缩机的吸入侧连接;
第1电磁阀,被设置于上述喷射回路的比连接上述旁通回路的连接点靠上述压缩机侧;
第2电磁阀,被设置于上述旁通回路;以及
控制装置,控制上述压缩机的频率、上述第1电磁阀的开闭、和上述第2电磁阀的开闭,
上述控制装置与上述压缩机的起动时、上述压缩机的正常运转时、正常运转中的上述压缩机的马达温度上升时、和上述压缩机的从低压切断停止起的起动时中的任一时刻相对应地,控制上述第1电磁阀和上述第2电磁阀的开闭,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压缩机从低压切断停止起起动时,将上述第1电磁阀控制为打开,将上述第2电磁阀控制为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压缩机起动时,将上述第1电磁阀控制为关闭,将上述第2电磁阀控制为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压缩机正常运转时,将上述第1电磁阀控制为打开,将上述第2电磁阀控制为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压缩机起动之后,上述压缩机的频率成为规定频率以上时,判断为上述压缩机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在正常运转中的上述压缩机的马达温度上升时,将上述第2电磁阀控制为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压缩机的外壳的温度成为规定值以上时,判断是上述压缩机的马达温度上升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压缩机的频率成为规定频率以上或从上述压缩机喷出的制冷剂的喷出温度成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时刻,打开上述第1电磁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冷冻循环装置具备存储上述压缩机的停止理由的存储部件,
上述控制装置根据被存储于上述存储部件的信息,判断上述压缩机是否是因低压切断而停止。
9.根据权利要求1、2、3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2台以上的上述压缩机并联连接。
CN201280025531.5A 2011-06-29 2012-04-04 冷冻循环装置 Active CN103562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4901 2011-06-29
JP2011-144901 2011-06-29
PCT/JP2012/002338 WO2013001688A1 (ja) 2011-06-29 2012-04-04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2656A CN103562656A (zh) 2014-02-05
CN103562656B true CN103562656B (zh) 2015-07-22

Family

ID=47423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5531.5A Active CN103562656B (zh) 2011-06-29 2012-04-04 冷冻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51517B2 (zh)
JP (1) JP5784121B2 (zh)
CN (1) CN103562656B (zh)
WO (1) WO20130016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4285B (zh) * 2012-11-30 2017-08-08 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2014119221A (ja) * 2012-12-18 2014-06-30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5938727B2 (ja) * 2013-01-10 2016-06-22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ホンコン)リミテッド 冷凍装置
KR102163859B1 (ko) * 2013-04-15 2020-10-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103360B1 (ko) * 2013-04-15 2020-05-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017048B2 (ja) * 2013-08-30 2016-10-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GB2533041B (en) * 2013-08-30 2020-06-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6223753B2 (ja) * 2013-09-04 2017-11-01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6271195B2 (ja) * 2013-09-18 2018-01-31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15087020A (ja) * 2013-10-28 2015-05-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TWI512253B (zh) * 2014-03-18 2015-12-11 Everest Co Ltd 多功能冷凍機
CN106288567B (zh) * 2015-05-29 2019-03-2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启动控制方法
EP3314177B1 (en) 2015-06-29 2021-05-26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Cooling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operating method
JP6890555B2 (ja) * 2016-02-08 2021-06-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WO2018011841A1 (ja) * 2016-07-11 2018-0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空調装置
US11300341B2 (en) 2017-06-08 2022-04-12 Carrier Corporation Method of control for economizer of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s
CN110594979B (zh) 2018-11-12 2024-01-23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US11236648B2 (en) * 2018-11-20 2022-02-0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Climate-control system having oil cooling control system
KR20220028404A (ko) * 2020-08-28 2022-03-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난방 멀티 공기조화기
US11566624B2 (en) 2020-10-21 2023-01-31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Compressor having lubrication system
CN114688031B (zh) 2020-12-29 2025-01-24 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控制该压缩机的方法
WO2024023988A1 (ja) * 2022-07-27 2024-02-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5799A (zh) * 2001-03-16 2008-10-01 科普兰有限责任公司 数字涡形冷凝单元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17458A (ja) 1983-05-25 1984-12-07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S61243257A (ja) 1985-04-19 1986-10-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太陽熱利用温水装置
US4912936A (en) * 1987-04-11 1990-04-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friger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JP2715019B2 (ja) * 1991-08-15 1998-02-16 新キャタピラー三菱株式会社 無限軌道式走行装置のトラックフレーム
JP2757689B2 (ja) 1992-06-12 1998-05-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DE69414415T2 (de) * 1994-02-03 1999-06-10 Svenska Rotor Maskiner Ab, Stockholm Kälteanlage und verfahren zur kälteleistungsregelung einer solchen anlage
JP3161347B2 (ja) * 1996-12-17 2001-04-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2002130850A (ja) 2000-10-26 2002-05-09 Hitachi Ltd 冷凍装置
KR100531296B1 (ko) * 2003-08-01 2005-11-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에어컨의 시스템 제어 방법
DE602005017613D1 (de) * 2004-05-28 2009-12-24 York Int Corp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economizer-schaltung
JP4974658B2 (ja) 2006-11-30 2012-07-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4920432B2 (ja) * 2007-01-23 2012-04-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08185321A (ja) 2007-01-31 2008-08-1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DK2147264T3 (en) * 2007-04-24 2019-03-04 Carrier Corp Refrigerant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JP5239824B2 (ja) * 2008-02-29 2013-07-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2010112655A (ja) * 2008-11-07 2010-05-20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
JP2010117072A (ja) * 2008-11-12 2010-05-2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冷凍装置
US10024321B2 (en) * 2009-05-18 2018-07-17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Diagnostic system
JP5404231B2 (ja) 2009-07-27 2014-01-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5799A (zh) * 2001-03-16 2008-10-01 科普兰有限责任公司 数字涡形冷凝单元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84121B2 (ja) 2015-09-24
US20140053587A1 (en) 2014-02-27
US9551517B2 (en) 2017-01-24
JPWO2013001688A1 (ja) 2015-02-23
CN103562656A (zh) 2014-02-05
WO2013001688A1 (ja) 201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2656B (zh) 冷冻循环装置
CN101413745B (zh) 一种具有排气除霜功能的中低温集成式冷藏/冷冻系统
CN104813121A (zh) 空调供热水复合系统
CN102725597A (zh) 集装箱用冷冻装置
KR101566096B1 (ko) 초임계 사이클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히트 펌프 급탕기
JP4479828B2 (ja) 冷凍装置
CN103874896A (zh) 制冷器和操作制冷系统的方法
JP5842310B2 (ja) 冷凍装置、および負荷冷却器のデフロスト方法
JP6072264B2 (ja) 冷凍装置
EP3540338B1 (en) Refrigerant circuit system, contro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CN103900311B (zh) 制冷系统及使用该制冷系统的冷冻冷藏装置
JP2019100603A (ja) 冷凍回路のホットガス除霜運転方法
CN100400983C (zh) 制冷系统及其回油方法
KR101413421B1 (ko) 과냉각 냉매 공급을 통한 에너지 절감형 냉동 또는 냉장 장치
CN206683156U (zh) 新型制冷系统
JP3237867B2 (ja) アンモニア冷凍装置
JP5959373B2 (ja) 冷凍装置
JP2009293887A (ja) 冷凍装置
CN210663485U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热氟化霜系统及制冷系统
JP3430159B2 (ja) 冷蔵庫
JP2003207250A (ja) 冷蔵庫
KR101908307B1 (ko) 냉장시스템
JP7583981B2 (ja) 冷蔵庫
JP3010908B2 (ja) 冷凍装置
JPS6024596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