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481689A - 用于实施数字平版胶印印刷技术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实施数字平版胶印印刷技术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81689A
CN103481689A CN201310222660.XA CN201310222660A CN103481689A CN 103481689 A CN103481689 A CN 103481689A CN 201310222660 A CN201310222660 A CN 201310222660A CN 103481689 A CN103481689 A CN 103481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inking
cylinder
china ink
clea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226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希·Y·吉亚
奥古斯托·巴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ero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Xero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erox Corp filed Critical Xero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81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16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C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 B41C1/00Forme preparation
    • B41C1/10Forme preparation for lithographic printing; Master sheets for transferring a lithographic image to the for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1/00Inking and printing with a printer's forme
    • B41M1/06Lithographic printing
    • B41M1/08Dry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实施数字平版胶印印刷技术的系统和方法,更具体地,提供了在设计成使得常规的平版胶印图像形成部件、模块和架构的再使用最大化的装置中实施可变数据平版图像形成的系统和方法。已经提供了不同于常规的平版胶印方案的真正的可变数据数字平版印刷方案。本公开介绍了基于使得对于一些制造商和用户而言不太现实且不太具有吸引力的可变数据平版印刷方案的可接受的架构差别来克服局限性的系统架构。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提出了将真正的可变数字印刷方案的新颖性方案合并到常规的平版胶印模块和架构中。本公开描述了在使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数字化的同时常规的平版胶印模块和/或架构的再使用。

Description

用于实施数字平版胶印印刷技术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提供使常规的平版胶印印刷模块的再使用最大化的系统和方法,以及应用所提供的数字标记方法和所提供的可变数字胶印架构的架构。
背景技术
常规的平版印刷和平版胶印印刷技术使用永久图案的板,并且因此通常被视为仅当在长的印数中印刷大量的相同图像的复制件(诸如杂志、报纸等)时可用。通常认为这些常规的工艺不易于从一页到下一页生成并印刷新的图案,因为根据已知方法,为了改变图像,需要移除并更换板,包括印刷滚筒。出于这些原因,常规的平印技术不能适应如例如数字印刷系统的情况那样图像从在印版间变化的真正的高速可变数据印刷。另外,永久图案的成像板或滚筒的成本在所制成的文件复制件数量中分摊。因此,与相同图像的较长印数相比,对于相同图像的较短印数而言,每个印刷复制件的成本较高,这与数字印刷系统的印刷相反。
至少部分地由于极高颜料上料率和所使用的墨的色域,平印工艺提供了极高品质的印刷。与调色剂以及许多其它类型的印刷或标记材料相比,通常具有高的颜色颜料含量(典型地在按重量计的20%-70%的范围内)的墨使能实现低的墨堆高度图像(典型地在1-2微米之间)以及极低的每图像墨成本。该相对低的成本产生了如下期望:如果能够使系统逐页接纳印刷可变图像数据,则可使用平印和胶印墨以用于印刷或标记从而以可管理方式利用高品质和低成本的优势。实施可变数据平印印刷的努力遭遇到很多难题。例如,使用平版印刷的大多数成像板或带表面具有略微粗糙化的表面结构以将加湿流体保持在非成像区域中。略微粗糙化的表面有助于保持液体加湿流体,增强朝向加湿流体的亲合性以通过例如在压区处的作用使得流体不会被迫离开目标表面位置。成像表面和墨形成滚筒之间的压区中的剪力能够克服向表面拉动加湿流体的任何静态或动态的表面能量力。
这些略微粗糙化的表面难以通过常规的机械方式进行清洁,该机械方式诸如例如通过使用用于从板或带表面刮除残留墨的刀刃清洁系统。刀具不能进入有效地保持加湿流体的略微粗糙化表面的凹坑中。另外,刀具和板或带表面之间的物理接触导致明显的磨损。一旦表面磨损,更换板或带的成本相对较高。诸如高压冲洗或溶剂清洁之类的非接触清洁处理是可能的。然而,这些清洁处理趋于明显地增加成本,这不仅基于所需附加子系统的包含,而且基于与危险废物处置相关联的潜在成本。此外,到目前为止,这些非接触清洁处理的有效性尚待证实。
为了改善每次通过的清洁,以提供无重影印刷为目标,现有技术系统描述了使用极平滑的带或板表面。用于清洁表面的已知技术对于这些平滑的表面更加有效。使用平滑表面的难处在于,能够清洁平滑表面的优势被与略微粗糙化表面相比保持亲水涂层和印刷或标记材料的能力下降所抵消。因此,这样的表面尽可能需要采用额外的且成本高的子系统,诸如例如包括电晕放电装置的表面能量调节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本身会招致对板或带表面的磨损或损伤。试图修改用于可变印刷的常规平印系统所遭遇的另一不利之处在于,所提出的系统不能提供例如大于90%的高转印效率以减少墨浪费和相关的成本。因此,必须在墨和材料表面设计上进行权衡以提供对板或带表面的最佳涂覆,包括印刷区域和非印刷区域的充分分离、将墨图像转印到图像接收承印物上的增强的能力,以及以产生无重影印刷和对板或带的较少磨损的方式清洁墨的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共同转让的美国专利申请No.13/095,714(以下简称714申请)提供了用于提供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的系统和方法,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本文中。714申请中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涉及基于加湿流体的可变图案化对之前尝试的可变数据成像平版标记构思的各种方案进行改进,以实现真正有效的可变数字数据平版印刷。
根据714申请,可再成像表面设置在成像部件上,成像部件可以为鼓、板、滚筒、带等。可再成像表面可由例如统称为硅酮的一类材料构成,该材料包括聚二甲硅氧烷(PDMS)以及其它材料。可再成像表面可由在安装层之上的相对薄的层形成,相对薄的层的厚度被选择以使印刷或标记性能、耐久性和制造性得以平衡。
714申请必要地详细地描述了诸如图1所示的示例性的可变数据平印系统100。在本文提供了对图1所示的示例性系统100的概述。可在714申请中找到与图1的示例性系统100中所示的各个部件和/或子系统有关的另外的细节。
如图1所示,示例性系统100可包括成像部件110。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成像部件110为滚筒,但是该示例性描述不应以排除成像部件110为板或带或另外已知构造的方式进行理解。成像部件110用于将墨图像施加到压区112处的图像接收承印物114上。压区112是通过作为图像转印机构160的部分的压印滚筒118生成的,沿成像部件110的方向施加压力。图像接收承印物114不应被视为受限于任何特定的组成物,诸如例如纸张、塑料或合成片材膜。示例性的系统100可用于在各种类型的图像接收承印物上生成图像。714申请还说明了可以使用的包括具有按重量计大于10%的颜料密度的标记材料的宽范围的标记(印刷)材料。如714申请那样,本公开将使用术语墨来指代宽范围的印刷或标记材料以包括通常理解为是墨的那些材料以及可通过示例性系统100施加以在图像接收承印物114上生成输出图像的其它材料。
714申请描绘且描述了成像部件110的细节,包括成像部件110由形成在结构安装层之上的可再成像表面层构成。
示例性的系统100包括用加湿流体均匀地润湿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的加湿流体子系统120。加湿流体子系统120的用途是向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输送通常具有均匀且受控的厚度的加湿流体层。如上所述,已知的是,加湿流体可包括水,水任选地添加有少量的异丙醇或乙醇以减小表面张力并且减少支持后续的激光图案化所需的蒸发能量,下文将对此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少量的某种表面活化剂也可添加到加湿流体中。应当认识到,尽管在714申请中描述的加湿流体为基于水的,但不应视为受限于此。
一旦加湿流体通过量器施加到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上,可利用传感器125来测量加湿流体的厚度,传感器125可提供反馈以控制通过加湿流体子系统120施加到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上的加湿流体的计量。
一旦通过加湿流体子系统120在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上提供精确且均匀的量的加湿流体,并且光学图案化子系统130可用于通过利用例如激光能量对加湿流体层进行逐图像图案化而在均匀的加湿流体层中选择性地形成潜像。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应当理想地设计成吸收从靠近其表面的光学图案化子系统130射出的大部分激光能量以使能量浪费最小化并且使横向热扩散最小化从而保持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力。可选地,可增加适当的辐射敏感成分到加湿流体中以辅助入射的辐射激光能量的吸收。尽管光学图案化子系统130在上文被描述为激光发射器,但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系统来输送光能以使加湿流体图案化。
将参照714申请中的图5来详细地描述示例性系统100的光学图案化子系统130所进行的图案化处理的工作机制。简言之,从光学图案化子系统130施加光学图案化能量使得加湿流体层逐图像(image-wise)蒸发。
在通过光学图案化子系统130进行加湿流体层的图案化之后,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上的图案化层被提供给着墨子系统140。着墨子系统140用于将均匀的墨层施加到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层上的图案化的加湿流体层上。着墨子系统140可使用网纹传墨(anilox)滚筒来计量施加到与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层相接触的一个或多个墨形成滚筒上的平印墨。单独地,着墨子系统140可以包括其它常规的元件,诸如向可再成像表面提供精确的墨馈送率的系列计量滚筒。着墨子系统140可将墨沉积到表示可再成像表面的成像区域的凹处,同时通过加湿流体施加到区域上的墨基于这些区域的疏水和/或疏油本质而不会附着。
可通过多种机制来调整驻留于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层中的墨图像图案的附着力和粘度。一种这样的机构可涉及流变性(复粘弹性模数)控制子系统150的使用。流变性控制子系统150可以在可再成像表面上形成墨的局部交联核,以便例如相对于墨与可再成像表面的附着力提高墨的粘着性。墨预调节机制可包括光学或光固化、热固化、干燥或各种形式的化学固化。可通过多种物理冷却机制以及通过化学冷却机制使用冷却调整流变性。
然后,利用转印子系统160将墨从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转印到图像接收承印物114。转印随着承印物114穿过成像部件110和压印部件118之间的压区112而发生,以使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上的墨与承印物114形成物理接触。通过任选地已由流变性控制系统150调整的墨的粘着性和附着力,经过调整的墨使墨附着到图像接收承印物114上并且与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分离而具有最小的墨黏脏。对于压区112处的温度和压力状况的细心控制可使得从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到图像接收承印物114的墨转印效率能超过90%。尽管一些加湿流体还可以润湿图像接收承印物114,这些加湿流体的量将是最小的,并且将快速地蒸发或者由图像接收承印物114吸收。
在大部分墨转印到图像接收承印物114上之后,必须从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上移除任何残留的墨和/或残留的加湿流体,优选地无需刮蹭或磨损该表面。可使用气刀175来移除残留的加湿流体。然而,可预想的是,一些量的墨残渣可能残留。这些残留的墨残渣的移除可通过使用某种形式的清洁子系统170来实现。714申请描述了这种清洁子系统170的细节,清洁子系统170至少包括第一清洁部件,诸如与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物理接触的胶粘或胶黏部件,所述胶粘或胶黏部件移除残留的墨以及来自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的加湿流体的任何残留的少量的表面活化剂化合物。所述胶粘或胶黏部件随后可与平滑滚筒相接触,残留墨可从所述胶粘或胶黏部件转印到该平滑滚筒,随后通过例如刮墨刀片从平滑滚筒剥除墨。
714申请详述了可借以促进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的清洁的其它机制。然而,无论清洁机制如何,在所提供的系统中从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清除残留的墨和加湿流体对于防止重影是必要的。一旦清洁完,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再次呈现于加湿流体子系统120,通过加湿流体子系统120将新的加湿流体层供给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并且重复该处理。
根据上文提供的架构,可变数据数字平印已经在平印图像形成系统中生成真正可变的数字图像方面受到关注。上述架构将成像板以及可能的转印胶布(blanket)的功能组合到单个成像部件110中。基于与常规的平版胶印架构的该差异,那些现有的常规平版胶印架构以及现有的模块的再使用受到限制。该架构差别可使得上文提供的架构的可接受性对于大型印刷机制造商而言不太现实且不太具有吸引力。存在可能重新制造成可变数据平版胶印印刷机的过多的常规平版印刷机,而不仅仅通过上述提供的架构。另外,上文提供的架构在许多方面是非常独特的。基于部件结构的可用性以及对遗留的平版胶印印刷机的操作的熟悉度,上述数字再成像构思的子设备集成到常规的平版胶印印刷机可有益于制造商和这种装置的用户。
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将上述真正的可变数字印刷处理的新颖性构思合并于常规的平版胶印模块和架构中。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在利用应用于上文所述的当前提供的数字胶印架构的方法和使能常规平版胶印图像形成架构的再使用的另外的方法使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数字化的同时,使得常规的平版胶印模块和/或架构的再使用最大化。
常规的平版胶印印刷架构不能仅通过切换板式滚筒来转换成数字的,当印刷数字图像时,对于改进的板式滚筒的每次旋转图像都会改变,并且除了改进的板式滚筒上的残留墨,胶布滚筒上的任何残留墨也会导致重影。当采用墨转印滚筒时发生相同的问题。通过包括与装置中的主要滚筒部件中的每个相关联的多个清洁元件,根据本公开的系统和方法可以解决这种重影问题。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平版胶印图像形成系统中形成图像的方法,其包括:在成像操作之间用第一清洁装置来清洁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在成像操作之间用第二清洁装置来清洁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至少一个中间图像转印表面,所述第二清洁装置为不同于所述第一清洁装置的清洁装置,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图像转印表面为着墨图像在所述成像操作中转印到输出图像接收承印物之前从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向其转印的表面;用加湿流体层对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进行加湿;将加湿溶液层中的数字图案形成在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上;用墨对形成在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上的所述数字图案进行着墨以生成所述着墨图像;将所述着墨图像从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转印到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图像转印表面上;将所述着墨图像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图像转印表面转印到图像接收承印物上;以及从所述图像形成系统输出其上面形成有所述着墨图像的所述图像接收承印物。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为固定于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滚筒部件上的薄的柔性板。在一种替代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着墨图像从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转印到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图像转印表面之前,修改施加到所述数字图案的所述墨的粘度、附着力或粘着性中的至少一项。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所提供的可变数据胶印印刷系统的示意性表示;
图2示出了常规的平版胶印印刷系统的示意性表示;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包括多个可变数据胶印印刷系统元件的示例性的改进的平版胶印印刷模块的示意性表示;
图4示出了根据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的包括多个示例性的改进的平版胶印印刷模块的四色可变数据胶印系统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5示出了根据所公开的系统和方法的包括多个示例性的改进的平版胶印印刷模块的四色可变数据胶印系统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在改进的平版胶印印刷模块中实现可变数据胶印印刷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示出了常规的平版胶印印刷系统200的示意性表示。如图2所示,着墨系统可以包括储墨器210、墨泵212和墨室214,这些部件配合以将粘性的平印墨沉积到网纹传墨滚筒220上。
网纹传墨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其是指用于向墨形成滚筒230提供经测量的量的墨的一类着墨方法和相关着墨相同。通常,网纹传墨滚筒220可配置为例如可具有金属芯且可覆有材料(诸如陶瓷材料)的硬质滚筒,该材料生成包含极细微的凹处或凹窝墨承载和/或墨转印表面。网纹传墨滚筒220可部分地浸入到诸如由墨室214提供的墨斗中。厚层的粘性平印液体可沉积到网纹传墨滚筒220上。刮墨刀片(未示出)可用于从网纹传墨滚筒220的表面刮除过量的墨,仅在凹窝中留下测量量的墨。然后,网纹传墨滚筒220可以旋转以接触墨形成滚筒230,墨形成滚筒230依次可接触板式滚筒240。平印印刷板可作为板式滚筒240的成像表面布置在板式滚筒240上。这样,墨形成滚筒230可用于将测量量的墨从网纹传墨滚筒220分次转印到墨形成滚筒230,随后从墨形成滚筒230分次转印到板式滚筒240的成像表面。
加湿单元250可用于在板式滚筒240的成像表面上提供加湿流体,从而在墨从墨形成滚筒230引导到板式滚筒240的成像表面上之前可变地调节布置在板式滚筒240上的平印印刷板的作为成像表面的成像区域和非成像区域。
板式滚筒240的成像表面可接收来自墨形成滚筒230的墨并且可将墨图像转印到胶印胶布滚筒260上。胶布滚筒260随后可与压印滚筒270配合以形成压区,墨图像通过所述压区从胶布滚筒260转印到图像接收承印物280。可以通过改进胶布滚筒260和压印滚筒270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控制压区处的温度和压力)来影响从胶布滚筒260转印到图像接收承印物280上的墨以及因此墨图像的效率。
如上文所简要阐述的,在常规的平版胶印系统中,诸如图2中示意性图示的,胶布滚筒260和板式滚筒240通常具有共同的直径,使得墨图像重复地施加到胶布滚筒260的表面上的同一位置来防止重影。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使能进行可变数据平版胶印印刷的示例性的改进的平版胶印印刷模块300的示意性表示,包括多个可变数据平印印刷子系统元件。如图3所示,提供了针对图2所示的常规的平版胶印印刷系统200的多个变化。对于图2和图3所示的共同元件适当地使用共同的数字标记方法,从而强调图2所示的系统和图3所示的示例性模块300之间通常所共有的那些元件。换言之,储墨器310、墨泵312和墨室314通常可在形式和功能上对应于图2所示的对应元件210、212、214。以类似方式,胶布滚筒360、压印滚筒370和图像接收承印物380与上文讨论的图2所示的常规系统200的相应元件可以包括相似的形式和功能。下文将详述对图2所示的常规系统200的具体改进以实现图3所示的示例性模块300的构造。
根据图3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300,网纹传墨滚筒320、墨形成滚筒330和加湿单元350可经过改进以使能进行无重影可变数据印刷。任选地,网纹传墨滚筒320可与板式滚筒340直接接触,去除了墨形成滚筒330以使能进行无重影转印。加湿流体本身和输送方法也可不同从而适应可变数据印刷的需要。
根据图3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300,板式滚筒可在数字胶印板(DOP)滚筒340上设有作为成像表面的DOP。DOP滚筒340可呈现出一些特性,诸如上文关于图1所示的架构中的成像部件110的可再成像表面所讨论的那些特性,但是是不同的。DOP滚筒340的顶层可由包括聚二甲硅氧烷(PDMS)和氟硅酮橡胶等在内的硅酮类物形成,其薄且相对坚硬,因为在该提供的架构中不要求DOP与承印物的适合性,该提供的架构不同于714申请中所公开的结构。任选地,DOP表面可具有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纹理以控制加湿流体和墨图像形成的品质,并且使能着墨图像从DOP滚筒340到胶布滚筒360的高效转印。胶布滚筒360可包括平滑的、适合的(conformable)、厚的硅酮类材料的表面,连同上述DOP材料设计,以实现从DOP滚筒340的表面到胶布滚筒360的表面以及随后依次从胶布滚筒360的表面到所有类型的承印物(诸如图3所示的示例性的图像接收承印物380)的高保真墨转印的高效率,例如,超过90%。示例性的图像接收承印物380可以包括例如涂层和未涂层的纸张、重的坯料、粗糙的承印物、木材、织物、塑料等。在实施例中,可通过在形成于DOP滚筒340和胶布滚筒360之间的压区之前和/或之中施加热来提高所公开的转印效率。压区处的热和压力控制可以与用于控制墨转印的例如专利号为6,088,565的美国专利中所采用的已知的热辅助转印方法一致。
可添加光学图案化单元342以在DOP滚筒340的加湿流体浸洗过的表面中生成光学图案化图像。光学图案化单元342可以包括用于根据上述方法将激光能量投射到DOP滚筒340的可再成像表面上的激光图案化装置。如图3所示,光学图案化单元342可被定位成一旦加湿流体的量已经均匀地分布在DOP滚筒340的可再成像表面上就将加湿单元350下游的DOP滚筒340的可再成像表面图案化且定位在DOP滚筒340的该图案化表面穿过形成于DOP滚筒340和墨形成滚筒330之间的压区之前,在所述压区中墨均匀地沉积到DOP滚筒340的图案化可再成像表面上。DOP滚筒340的直径可以与胶布滚筒360的直径相同。
诸如例如UV局部固化单元之类的流变性(墨粘度)控制或调节单元344可设在形成于DOP滚筒340的墨形成滚筒330之间的压区的下游。流变性控制单元344可根据上文讨论的任何已知机制来调整驻留于DOP滚筒340的图案化的可再成像表面中的墨的粘着性和/或粘度。
第一清洁单元346可添加到形成于DOP滚筒340和胶布滚筒360之间的压区的下游以便在DOP滚筒340已经高效地将着墨图像转印到胶布滚筒360的表面上时特别地从DOP滚筒340上清除残留的墨。示例性模块300中的所有着墨表面的清洁可以适当以减少和/或消除重影的可能性。第二清洁单元365可设置在形成于胶布滚筒360和压印滚筒370之间的压区的下游,图像接收承印物380通过该压区以接收来自胶布滚筒360的着墨图像。从DOP滚筒340到胶布滚筒360以及从胶布滚筒360到图像接收承印物380的墨转印可被控制为高于90%的效率。第一清洁单元346和第二清洁单元365可具有如上所述关于图1所示的清洁子系统170的构造。第一清洁单元346和第二清洁单元365可包括与相应的滚筒和/或从其上移除墨的滚筒的表面物理接触的诸如胶粘或胶黏部件之类的第一清洁部件。胶粘或胶黏部件可以与残留墨可从胶粘或胶黏部件转印到其上的平滑滚筒形成接触,随后根据已知方法通过例如刮墨刀片从平滑滚筒剥离墨。
可选地,第一清洁单元346和第二清洁单元365可以包括第一清洁刮板、气刀,随后是胶粘或胶黏部件。第一清洁单元346和第二清洁单元365可用于移除DOP滚筒340和胶布滚筒360上的任何墨迹、加湿流体和/或纸屑。
第三清洁单元335可设置与墨形成滚筒330相接触。与第三清洁单元335不同的构造可适用。基于从墨形成滚筒330到DOP滚筒340的墨分次转印的期望效率,通过第三清洁单元335从墨形成滚筒330移除的墨的量可相当大,通常在大约50%的范围内。通过第三清洁单元335从墨形成滚筒330的表面回收的较高量的墨的再循环可以是适当的。因此,第三清洁单元335的构造可扩增以包括某形式的料斗316,料斗316可用于收集通过第三清洁单元335从墨形成滚筒330移除的大量的墨。料斗316可通过一个或多个流体流路318与储墨器310流体连通,通过该流体流路318从墨形成滚筒330移除且收集在料斗316中的墨可再循环到储墨器310中以便再使用。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不必然指示该墨返回装置的特定构造。可在料斗316和储墨器310之间实施许多不同的传送墨的可选方案。而且,料斗316本身可以包括搅拌器和/或某种构造的泵送机构,诸如例如设置在料斗316中或设有料斗316的一个或多个墨泵(未示出)以便于墨不停滞地回流到储墨器310中。
该讨论不意在将第三清洁单元335限制为任何具体的清洁器设计。应当理解,存在许多其它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所能提供的清洁器可选方案。
还提供了包括两个或多个改进的平版胶印印刷模块的各种架构,改进的平版胶印印刷模块包括可变数据平印印刷系统元件。
图4示出了如上文所述且在图3中描述的包括多个改进的平版胶印印刷模块的四色或更多色可变数据平印系统400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为了图4中描绘清晰起见,去除了图3所示的示例性模块的一些详细的元件。这些元件应理解为包括在图4所示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模块中。
如图4所示,示例性的四色或更多色可变数据平印系统400可以包括多个单独的模块,每个模块由如下部件构成:网纹传墨滚筒410、420、430、440;至少一个墨形成滚筒412、422、432、442;DOP滚筒414、424、434、444;胶布滚筒416、426、436、446;以及压印滚筒418、428、438、448,每个模块主要额外地由图3所示的示例性模块300中所示的细节构成。各个模块中的每个模块可用于将不同颜色的相同或可变的着墨图像沉积在承印物480上。图像调节、局部固化或固化系统419、429、439、449可用于每种颜色之后部分地固化或固化图像以避免交叉颜色污染并获得最终固化的图像。
图5示出了包括如上所述且如图3所描绘的多个改进的平版胶印印刷模块的四色可变数据平印系统500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图5描绘清晰起见,去除了图3所示的示例性模块的一些细节元件。这些元件应被理解成包括在图5所示的示例性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中。
如图5所示,示例性的四色可变数据平印系统500可以包括多个单独的模块,每个模块由如下部件构成:网纹传墨滚筒510、520、530、540;至少一个墨形成滚筒512、522、532、542;DOP滚筒514、524、534、544;以及压印滚筒518、528、538、548,每个模块主要额外地由图3所示的示例性模块300中所示的元件构成,根据下文的讨论特别改进的除外。图像调节或局部固化系统516、526、536可用于防止再转印和交叉颜色污染,并且最终固化系统578可用于固化最终图像。
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400和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500之间的差别是用单个胶布或中间的转印带556更换了与每个模块相关联的各个胶布滚筒。各个模块中的每个可用于将不同颜色的相同或可变的着墨图像沉积到胶布带556上。胶布带556上的图像随后通过形成在与中间胶布带556相关联的相对的成对压印滚筒557、558之间的图像转印压区以高效率转印到图像接收承印物580上。另外的支撑和/或驱动滚筒可用于支撑和/或驱动中间胶布带556。为了图5所示的元件的简要和清晰,省略了这些额外的滚筒的细节。
第四清洁单元590可设置在图像转印压区的下游以在着墨图像转印到图像转印压区处的图像接收承印物580上之后从中间胶布带556的成像表面清洁残留墨和/或其它碎屑。清洁单元590可以包括加压滚筒592、胶粘或胶黏滚筒594和平滑的滚筒596或一些其它构造,如上文所讨论的。
图4和图5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400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500仅旨在提供可用于通过至少再使用常规的平版胶印印刷或图像路径控制系统的元件和/或部件来实施可变数据平印的改进的系统架构中的变型例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包括不同构造的模块元件,而不偏离所公开系统的精神和范围,所述不同构造的模块元件包括保持例如用于将着墨图像转印到单个中间成像带的多个胶布滚筒,或者采用具有相同或不同颜色墨的不同数量的各个模块。
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用于在一个或多个改进的平版胶印印刷模块中实施可变数据平印印刷的方法。图6示出了该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方法的操作开始于步骤S6000并且进行到步骤S6100。
在步骤S6100中,残留的墨、加湿流体和/或其它碎屑(包括例如纸屑或承印物屑)可从DOP滚筒、胶布滚筒(而且或可选地适当地在中间转印胶布带上)的表面上移除,以准备好在可变数据平版胶印系统中的可变数据平版胶印循环。方法的操作进行到步骤S6200。
在步骤S6200中,一致的加湿流体层可沉积在DOP滚筒的成像表面上。方法的操作进行到步骤S6300。
在步骤S6300中,利用诸如激光成像装置之类的光学成像装置可将数字图像显影在DOP滚筒的成像表面上沉积的加湿流体层中。方法的操作进行到步骤S6400。
在步骤S6400中,墨层可从着墨系统施加到DOP滚筒上的经显影的加湿流体数字图像上。方法的操作进行到步骤S6500。
在步骤S6500中,DOP滚筒的成像表面上的墨图像的粘度或粘着性可利用例如流变性调节系统来增强,流变性调节系统可预先调节或部分地固化沉积的墨以使从DOP滚筒到胶布滚筒或中间转印胶布带中的至少一个的墨转印效率最大化。方法的操作进行到步骤S6600。
在步骤S6600中,着墨图像可从DOP滚筒的成像表面转印到胶布滚筒或中间转印胶布带中的至少一个上。方法的操作进行到步骤S6700。
在步骤S6700中,残留的墨可从着墨系统的墨形成滚筒上清除。所清除的残留墨可返还到着墨系统中的储墨器中以便再使用。方法的操作进行到步骤S6800。
在步骤S6800中,着墨图像可从胶布滚筒或中间转印胶布带的表面转印到输出图像接收承印物上。图像可在颜色站之间部分地固化,并且可使最终图像固化。方法的操作进行到步骤S6900。
在步骤6900中,可以输出其上形成有可变数据数字平版胶印图像的图像接收承印物。方法的操作进行到步骤S7000,在此,方法的操作结束。
上述示例性的系统和方法提到了一些常规的部件以提供适合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简要的、大概的说明,通过该图像形成系统在使用包括一个或多个胶布滚筒或中间转印胶布带的遗留的平版胶印元件的系统中实施可变数据平印图像形成。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到,所公开的主题的其它实施例可在许多不同的构造中由平印系统所共有的许多类型的图像形成元件来实现。
可执行指令的示例性的描绘序列表示用于实施步骤中所描述的功能的对应操作序列的一个示例。示例性描绘的步骤可以任何合理的次序执行以实现所公开实施例的目标。图6的描绘以及随附的说明书不必然地暗示所公开的方法步骤的特定次序,除了特定的方法步骤是执行任何其它方法步骤的必要前提。各个方法步骤可依次实施或同时或近似同时地并行地实施。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在平版胶印图像形成系统中形成图像的方法,其包括:
在成像操作之间用第一清洁装置来清洁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
在成像操作之间用第二清洁装置来清洁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至少一个中间图像转印表面,所述第二清洁装置为不同于所述第一清洁装置的清洁装置,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图像转印表面为着墨图像在所述成像操作中转印到输出图像接收承印物之前从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向其转印的表面;
用加湿流体层对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进行加湿;
将加湿溶液层中的数字图案形成在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上;
用墨对形成在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上的所述数字图案进行着墨以生成所述着墨图像;
将所述着墨图像从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转印到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图像转印表面上;
将所述着墨图像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图像转印表面转印到图像接收承印物上;以及
从所述图像形成系统输出其上面形成有所述着墨图像的所述图像接收承印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各成像操作之间用不同的数字图像将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图案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为固定于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的滚筒部件上的薄的柔性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图像转印表面包括在滚筒上的至少一个适合表面或者在图像转印带上的图像接收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加湿流体层中的所述数字图案是利用光学数字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形成在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上的所述数字图案的着墨是通过至少包括储墨器、墨转印滚筒和第三清洁装置的着墨装置实现的,所述第三清洁装置为独立于所述第一清洁装置和所述第二清洁装置的清洁装置,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数字图案的所述着墨之后利用所述第三清洁装置从所述墨形成滚筒清除残留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由所述第三清洁装置清除的所述残留墨的至少部分返回到所述储墨器中以便再使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着墨图像从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转印到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图像转印表面之前,修改施加到所述数字图案的所述墨的粘度、附着力或粘着性中的至少一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墨的所述粘度、所述附着力或所述粘着性中的所述至少一项的所述修改使得将所述着墨图像从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转印到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图像转印表面的效率提高至超过90%。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控制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图像转印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的附着力或粘着性中的至少一项以增强所述着墨图像从所述可数字复制的成像表面到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图像转印表面以及从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图像转印表面到所述图像接收承印物的转印。
CN201310222660.XA 2012-06-12 2013-06-05 用于实施数字平版胶印印刷技术的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34816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494,098 US20130327237A1 (en) 2012-06-12 2012-06-12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digital offset lithographic printing techniques
US13/494098 2012-06-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81689A true CN103481689A (zh) 2014-01-01

Family

ID=49626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22660.XA Pending CN103481689A (zh) 2012-06-12 2013-06-05 用于实施数字平版胶印印刷技术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327237A1 (zh)
JP (1) JP2013256113A (zh)
CN (1) CN103481689A (zh)
DE (1) DE10201321035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9343A (zh) * 2014-02-12 2015-01-28 我查查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印刷方法与印刷装置
CN105713450A (zh) * 2014-12-17 2016-06-29 施乐公司 用于基于油墨的数字平版印刷的丙烯酸酯油墨组合物
CN108544848A (zh) * 2018-06-13 2018-09-18 衡东县中湖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编织布印刷装置
CN110171198A (zh) * 2018-02-19 2019-08-27 施乐公司 无图案网纹辊上墨系统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40238B2 (en) * 2012-08-30 2014-09-23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k-based digital printing using imaging member and image transfer member
US8958723B2 (en) * 2012-09-29 2015-02-17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k-based digital printing using liquid immersion development
US9365063B1 (en) * 2015-03-09 2016-06-1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inuous waste ink filtration in image forming devices
US10603897B2 (en) 2017-12-19 2020-03-31 Xerox Corporation Ink splitting multi-roll cleaner for a variable data lithography system
CN109624484B (zh) * 2019-01-30 2020-12-1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电润湿的润版水施加方法及其系统与应用
US11691435B2 (en) 2021-03-05 2023-07-04 Xerox Corporation Pre-heat addressed vapor rejection for fountain solution image formation
US11827037B2 (en) 2021-08-23 2023-11-28 Xerox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array imager for printing systems
US11984701B2 (en) 2021-08-23 2024-05-1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cally controlling and driving independently addressable semiconductor las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59044B2 (ja) * 1993-11-03 2004-08-25 コーニング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色フィルタおよび印刷方法
US6318259B1 (en) * 1997-09-03 2001-11-20 Graphic 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ithographic printing utilizing a precision emulsion ink feeding mechanism
US6088565A (en) 1998-12-23 2000-07-11 Xerox Corporation Buffered transfuse system
DE10206937A1 (de) * 2002-02-19 2003-09-04 Oce Printing Systems Gmbh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Drucken, wobei vor dem Auftrag eines Feuchtmittels eine benetzungsfördernde Substanz in molekularer Schichtdicke aufgetragen wird
CN1853929B (zh) * 2005-04-29 2011-05-18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印刷机及其运行方法
US8967044B2 (en) * 2006-02-21 2015-03-03 R.R. Donnelley & Sons, Inc. Apparatus for applying gating agents to a substrate and image generation kit
US20100326301A1 (en) * 2009-06-26 2010-12-30 Dedman Ralph E Variable Ink Metering and Delivery System for Flexographic Printing
US20120103212A1 (en) * 2010-10-29 2012-05-03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Variable Data Lithography System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9343A (zh) * 2014-02-12 2015-01-28 我查查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印刷方法与印刷装置
CN104309343B (zh) * 2014-02-12 2017-06-27 我查查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印刷方法与印刷装置
CN105713450A (zh) * 2014-12-17 2016-06-29 施乐公司 用于基于油墨的数字平版印刷的丙烯酸酯油墨组合物
CN110171198A (zh) * 2018-02-19 2019-08-27 施乐公司 无图案网纹辊上墨系统和方法
CN110171198B (zh) * 2018-02-19 2022-02-01 施乐公司 无图案网纹辊上墨系统和方法
CN108544848A (zh) * 2018-06-13 2018-09-18 衡东县中湖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塑料编织布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56113A (ja) 2013-12-26
DE102013210351A1 (de) 2013-12-12
US20130327237A1 (en) 2013-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1689A (zh) 用于实施数字平版胶印印刷技术的系统和方法
Leach The printing ink manual
JP6014499B2 (ja) 可変データ・リソグラフィ・システム内の湿し液の回収
US9316993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atterning of an image definition material
CN103009783B (zh) 用于可变数据平版印刷系统的标记材料子系统
CA2888876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a release film for a cleaning unit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using digital offset lithographic printing techniques
CA2852478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ing aqueous pearlescent digital printing ink compositions using digital offset lithographic printing techniques
US895872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k-based digital printing using liquid immersion development
US884023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k-based digital printing using imaging member and image transfer member
US8833254B2 (en) Imaging system with electrophotographic patterning of an image definition material and methods therefor
US10603897B2 (en) Ink splitting multi-roll cleaner for a variable data lithography system
US890799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k-based digital printing using imaging plate having regular textured surface for reduced pullback
CN105856883A (zh) 一种平板印刷的数字彩色无水胶印工艺
US898575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k-based digital printing using image offset configuration
US11493328B2 (en) Fountain solution thickness measurement using an optical grating surface in a digital lithography printing system
US20140261030A1 (en) Systems for applying dampening fluid to an imaging member for ink-based digital printing
JP2018144478A (ja) デジタルオフセットプリンタのためのクリーニングシステムと方法
US2014031839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digital offset lithographic printing techniques with a plurality of intermediate transfers
US11628665B2 (en) Digital ink application module and methods thereof
US905645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k-based digital printing using variable data lithography inkjet imaging system
US10124576B2 (en) Contamination-proof imaging member cleaning device and method
US20070101883A1 (en) Printing system using shape-changing materials
US909605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k-based digital printing
US20150321462A1 (en) Flexographic Printing Plates and Methods
Birkenshaw Printing proces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