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445985A - 碳酸泉片剂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碳酸泉片剂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5985A
CN103445985A CN2013100868946A CN201310086894A CN103445985A CN 103445985 A CN103445985 A CN 103445985A CN 2013100868946 A CN2013100868946 A CN 2013100868946A CN 201310086894 A CN201310086894 A CN 201310086894A CN 103445985 A CN103445985 A CN 103445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let
carbonic acid
dissolved
bicarbonate
carbo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68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星重冶
吉本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t Album Tansansen Tablet Inc
Original Assignee
Hot Album Tansansen Table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t Album Tansansen Tablet Inc filed Critical Hot Album Tansansen Tablet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445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59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095Tabletting processes; Dosage units made by direct compression of powders or specially processed granules, by eliminating solvents, by melt-extrusion, by injection molding, by 3D pri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0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8/0216Solid or semisolid fo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1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inorganic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6Carboxylic acids; Salts or anhydrides thereof
    • A61K8/365Hydroxycarboxylic acids; Ketocarboxylic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7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8/84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therwise than those involving only carbon-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A61K8/86Polyeth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4Particulate form, e.g. powders, Processes for size reducing of pure drugs or the resulting products, Pure drug nanoparticles
    • A61K9/16Agglomerates; Granulates; Microbeadlets ; Microspheres; Pellets; Solid products obtained by spray drying, spray freeze drying, spray congealing,(multiple) emulsion solvent evaporation or extraction
    • A61K9/1605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1629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9/1641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ethylene glycol, poloxam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004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2009Inorgan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004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2013Organic compounds, e.g. phospholipids, fa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004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2022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9/2031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ethylene glycol, polyethylene oxide, poloxam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10Washing or bathing prepa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2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ion as a whole
    • A61K2800/22Gas releasing
    • A61K2800/222Effervesc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rd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片剂的生产方法及片剂,该片剂是在片剂溶解后水溶液的pH值变为中性的情况下,仍能够在片剂的内部发生高效剧烈的中和反应,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地释放尽可能小的碳酸气泡,使产生的碳酸气的大部分都能溶解于水中而不是挥散到空气中,提高水中总碳酸成分的浓度,且在该水溶液的pH值下接触到皮肤的碳酸气能够很容易的转换为碳酸氢根离子并通过皮肤吸收的碳酸泉入浴剂等。可以通过在相对于重碳酸盐(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存在1/10至1/3的有机酸及1/100至1/5的聚乙二醇的条件下进行压缩成型的片剂的生产方法中,以将片剂刚溶解之后的水溶液的pH值为5.5至8.5,使片剂的硬度在15kg以上、且片剂的直径及厚度方向分别达到7mm以上的条件进行压缩成型来生产片剂来实现。

Description

碳酸泉片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碳酸气发泡性组合物片剂以及该片剂制作方法的发明。具体是将重碳酸盐与有机酸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制成具有一定硬度的片剂以用作洗浴添加剂。该片剂在热水(在本发明中,热水指的是水或加热至散发蒸汽的热水或者两者的混合物。)中溶解时,该水溶液的PH将维持在5.5到8.5的范围内。高硬度的片剂会产生持续、剧烈地生成碳酸气泡的环境,且碳酸气泡的直径能够控制在一定程度以下,生成微小尺寸的气泡,从而增加气泡的表面积,使热水的碳酸气溶解度实现飞跃性的提升。同时,发泡能够缓慢的、长时间的在片剂的内部持续进行,气泡合并现象少,尺寸小而均匀,气泡表面的碳酸气体能够充分的溶解于水及热水中,且溶解后的热水的PH值处于中性,使碳酸气体转化为碳酸氢根离子,从而产生出高浓度的重碳酸泉。在经过皮肤吸收之后最大限度的溶解于血液中,提高血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在洗浴时提高体温、促进血液循环发挥出强大的保健效果。
背景技术
通过压片等方式将含有重碳酸盐(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及有机酸的混合物压制成型,利用中和反应生成的发泡性组合物(固体)被广泛的应用于清洗剂、洗浴剂、浴池净水剂、泳池用杀菌剂等产品中。这些产品(固体)不但具备在投入热水中后,小苏打能够与有机酸中和发生反应,迅速的溶解并产生碳酸气的优点,而且能够为消费者带来舒适的使用感,因此具有较高商品价值。特别是在洗浴剂中,由于其产生的碳酸气体能够通过皮肤吸收进入到血管中产生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因此被积极的用于洗浴剂中。
但是,在将重碳酸盐与有机酸组合制成片剂并在热水中进行溶解时,其溶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剧烈的中和反应,生成直径较大的碳酸气泡,且气泡会继续合并变大,使得碳酸气由于浮力的原因迅速从水中离开进入到空气中,导致水中溶解的碳酸气浓度较低,无法获得由碳酸气所带来的洗浴效果。
碳酸气的性质本身是难溶于水的,尤其是在温度较高时,其溶解度会进一步降低,使得热水中的碳酸气浓度会无限的降低,因此只有像碳酸饮料一样通过高压压缩碳酸气使其溶解才能够产生出高浓度的碳酸水。
所以,虽然在洗浴中能够享受到发泡时气泡冲击的乐趣,但是水中实际的碳酸气含量较低,经过皮肤吸收溶解于血管中的碳酸较少,因此无法获得提高体温等的洗浴效果。而本发明的发明人们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天然碳酸泉的碳酸气浓度一般是要求在1000ppm以上的,但是这是在地下的高压条件下,碳酸气高度溶解所产生的结果。人工碳酸泉要达到1000ppm就必须使用高压气瓶通过滤膜等特殊设备使碳酸气溶解。但是这样的设备造价较高且不便于使用。
因此,只需要投入到浴缸中就能够溶解并产生碳酸气的洗浴剂作为能够在家庭中简单的享受碳酸泉的方法开始流行了起来,使用重碳酸盐与有机酸通过中和反应进行发泡的洗浴剂(在本发明中也称为入浴剂。)成为了主流。
此时,多数人都认为产生大量的碳酸气,出现气泡附着皮肤的现象才是好的碳酸泉,因此一般都将其设计为PH值4到5.5之间的弱酸性,希望通过添加混合过量的有机酸产生剧烈的中和反应,使发泡的碳酸气溶解到热水中。
经过本发明人等的研究发现,使用此方法在前述的弱酸性条件下会产生剧烈的中和反应,碳酸气的气泡直径达到最大,大部分的碳酸气都会合并在一起并由于浮力的作用从水中离开进入到空气中。虽然看起来产生了大量的碳酸气,但是实际上溶解于水中的碳酸浓度却很低,不仅与前面所讲1000ppm相差甚远,甚至只能达到100ppm左右或者更低。
一般人都被天然碳酸泉属于弱酸性且碳酸气浓度在1000ppm以上的才是碳酸泉的误区所迷惑,认为碳酸气浓度越高越好,追求入浴剂在酸性条件下产生剧烈的中和反应,实现气泡附着皮肤的效果。
但实际上洗浴剂为酸性时碳酸气会无限的以气体的形式从水中发散出去,虽然第一个入浴的人能享受到发泡以及由于盐浓度等的原因所带来的体温升高的效果。但是在发泡过后其他家人入浴时,水中则几乎不含有碳酸气,也无法得到提高体温的效果。每次有人入浴时都要重新投放入浴剂。
本发明人等发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在碳酸气容易溶解于水中的状态下进行反应产生碳酸气,而且为了能够让碳酸气经过皮肤吸收到血管中,洗浴剂的PH必须尽可能的接近人体体液的中性。
也就是说,经过本发明人等对天然碳酸泉效果的详细研究发现,天然碳酸泉的弱酸性只是因为其PH值显示出了弱酸性,并不是因为其含有酸性成分,其原因是地下深处的高压作用使微量的矿物离子发生溶解产生微量的负离子的解离从而产生没有效价的弱酸性(非有机酸过量的酸性)。其在与皮肤及毛发等中的体液接触后碳酸气就会被中和转而变为中性。市场上销售的入浴剂仅仅在PH值上模拟天然碳酸泉的数值,通过加入过量的有机酸使其变为容易产生碳酸气的弱酸性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一般在碳酸泉功效的说明中,都会描写直接通过皮肤吸收碳酸气,这完全是错误的。这与“如果碳酸气能够直接经过皮肤吸收溶解于血管中的话,那为什么空气中的碳酸气没有被皮肤吸收呢”相矛盾。
此外,血液及皮肤表面体液的PH值基本都处于7.2至7.4左右的中性范围内。而在中性的体液中,对于碳酸成分在化学上只能以碳酸氢根离子的形式存在的血管,能够经过皮肤进行吸收的成分也只能是碳酸氢根离子。
也就是说,根据PH值来推断,溶解于血管中的并不是碳酸气,而是碳酸氢根离子。因为碳酸离子在弱酸性条件下以碳酸的形式存在,中性条件下以碳酸氢根离子HCO3负一价的形式存在,在碱性条件下以碳酸离子CO3负二价的形式存在才是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其在中性的体液中必然会变为碳酸氢根离子进行溶解。
正如前面提到的,虽然天然碳酸泉的PH属于弱酸性,但是完全没有效价,附着于皮肤上的CO2(碳酸气)会立即被中和变为碳酸氢根离子,通过皮肤吸收溶解于毛细血管中,这应该才是正确的解释。
如果入浴剂处于含有效价也就是有机酸过量的状态,那么即使碳酸气发泡再多也会非常快速的挥发到空气中,而且,即使其大量的附着与皮肤上或接触体液,也不会被体液中和,由于无法转化为碳酸氢根离子,因此也不会被血管所吸收,也就无法得到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体温的保健效果了。
因此,以往仅仅只是单纯释放碳酸气的入浴剂其实并不具备保健效果,多数人都被碳酸气能够经过皮肤进行吸收这种错误的说法所误导,所设计的洗浴剂也只是为了追求中和反应和发泡效果而使用小苏打与过量的有机酸进行组合,实际上却并没有保健效果。
即使产生出大量的酸性气泡,碳酸气本身也绝对不会通过皮肤被吸收到体内的血管中,也就无法得到天然碳酸泉所具有的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体温的洗浴效果。
不过经过本发明人等的研究发现,虽然原理上是这样,但是如果减少有机酸,将片剂或入浴剂设计为中性或弱碱性的状态,那么就不会产生充分的中和反应,发泡的程度低级,无法产生碳酸气气泡的话其本身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这样做的话就与单纯将小苏打溶于水中的清洗剂的效果没有任何区别了。因此,本发明人等认为需要设计一种能够产生在片剂溶解后热水处于中性的情况下,仍能在投放洗浴剂时使片剂的内部发生剧烈的中和反应的环境,同时产生细小的碳酸气泡,并在发泡反应结束后能够使热水处于中性或弱碱性的洗浴剂。虽然理论上非常困难,但是本发明人等还是对此发起了挑战。
也就是说,为了能够在热水中大量的产生碳酸气,需要使反应侧处于酸性或弱酸性,制造出能够在水中大量生成碳酸气的环境,同时能够在洗浴剂溶解后使热水的PH值回到中性,使产生的碳酸气在与皮肤及体液接触时能够被体液中和为碳酸氢根离子并被皮肤吸收。这才是理想的入浴剂。
同时,虽然中和反应越剧烈越好,但是如果发泡速度过快,气泡的直径就会变大,并在气泡合并后进一步变大从而使浮力增加,导致气泡几乎全部在热水的表面破裂而散发到空气中。这样溶解到热水中的碳酸气就会变少,而且气泡直径过大也会导致气泡表面积降低,这也会使溶解到热水中的碳酸气变少。
因此我们希望能找到一种能在剧烈的产生气泡的同时,可以长时间持续的释放大量气泡,且气泡能够稳定的保持微小的尺寸而不会发生合并现象的方法。虽然有人提出了防止像以往一样大量使用聚乙二醇使反应物快速接触,尝试通过使其缓慢的间歇性的接触来控制其反应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中和反应过弱,不会产生发泡的效果,入浴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现有的大部分入浴剂在设计时都是以发泡反应为优先,在弱酸性环境下使其剧烈反应,以视觉感受来表现其碳酸浓度,并作出碳酸气能够通过皮肤直接吸收的错误说明,虽然这种碳酸泉入浴剂能够产生大量的碳酸气,但是气体会迅速的从水中离开,实际上并不能通过皮肤吸收到体内,也没有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体温的保健效果。
结果就是当前市场上销售的此类产品的入浴效果实际上与天然的碳酸泉相去甚远。
由于“碳酸气能够直接经过皮肤吸收”这种实际上不会发生的错误的知识的横行,各厂商几乎都没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投入精力开发新的产品,其结果导致目前为止的入浴剂都不能实质性的提高体温,针对碳酸入浴剂的开发反而集中在了味道和香味等与其自身的成分无关的问题中,让人怀疑入浴剂的真正价值。虽然重碳酸盐与柠檬酸的组合在保健方面是最优秀的组合,但是片剂内部结晶的水分也能够产生发泡反应,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会导致密封包装容器膨胀,从而无法进行商品化,因此,将研究的精力转而投入到了使用难以与重碳酸盐产生中和反应的琥珀酸及富马酸,使其在贮存中不会发生反应。而在投入到热水中时,能够表现出过酸性,从而使得片剂产生剧烈反应的方法得以实现。
以往,作为其第一方案,有人提出了预先配制碳酸盐与芒硝的复盐,并使用有机酸与其进行混合配制的方法(专利文献1)。
此外,作为其第二方案,有人提出了在将平均分子量为950~3700的聚乙二醇(以下简称为“PEG”)以30~70的质量百分比与30~70质量百分比的其他发泡成分进行配制后,通过加热使PEG融解,从而使发泡成分嵌入到PEG中的方法(专利文献2)。
但是,这些使用大量的PEG进行覆盖的方法,为了使产品更加稳定而混合了大量的其他成分,而这些成分混合的越多,碳酸气的产生量就越低。这不仅降低了消費者使用时的舒适感,还由于体现产品目的的有效成分混合量的减少导致所产生的碳酸气的量减少,从而增加每次的使用量,或者由于相互不依靠中和反应独立进行溶解而导致碳酸气的量变少,最终导致必须要使用大量的片剂才能够得到预期的碳酸气溶解量,使成本变高。此外还使得强调碳酸气保健效果的入浴剂失去商品价值,成为致命的缺点。
另一方面,对于生产特性特别是压制的片剂产品中,其无法获得片剂的力学强度,在压片机的研钵和杵上会出现粉末附着的问题,因而需要使用大量的结合剂(也称为结着剂。)及脱模剂,而这些成分也是导致碳酸气产生量降低的原因之一。而且,一般作为脱模剂所使用的金属肥皂的微细粉末都是不溶于水的,因此在使用时有可能会产生不适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人提出了将实际上不含水或者在50℃以下结晶水不会游离的有机酸与PEG加热到60~100℃进行融解混合,然后通过内部装有桨叶或螺旋桨状搅拌翼的布风流化床进行搅拌,使其冷却、变为粉末,再向其中添加碳酸氢钠与碳酸钠,最后压片成型制成片剂的生产方法。前述的实际上不含水或在50℃以下结晶水不会游离的有机酸包括有富马酸、酒石酸、草酸、柠檬酸、琥珀酸、葡萄糖酸以及己二酸等(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昭58-2137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昭58-10591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公平7-475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就是提供,由能够作为碳酸气发生源的,可以与重碳酸盐(碳酸氢钠、碳酸氢钾)进行中和反应的化合物,在使用有机酸且存在聚乙二醇的情况下通过压缩成型所制成的具备一定硬度的、一定尺寸的片剂及其生产方法。该片剂不但在溶解后能使水溶液的PH值保持在中性,而且能够在片剂的内部产生高效剧烈的中和反应,并且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的释放尽可能小的碳酸气泡,使产生的气泡的大部分都能溶解于水中而不是挥散到空气中,并且由于其设计为在溶解之后PH保持在中性,因此能够在水中产生高浓度的碳酸氢根离子,其水溶液的PH值决定了与皮肤接触的碳酸气能够简单的转换为碳酸氢根离子并与原来就存在的碳酸氢根离子合在一起使浓度升高,从而使更多碳酸氢根离子经过皮肤被血管吸收。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能够简单的将溶解的高浓度碳酸气成分中和为碳酸氢根离子,使经过皮肤吸收的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大幅的上升,显著的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体温,从而提高保健及美容等的洗浴效果的碳酸泉入浴剂等的片剂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将在以下的记述中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则“量”表示“质量”,“%”表示“质量百分比”。
解决课题的手段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具备以下组成部分。
[发明1]
一种片剂的生产方法,其为在相对于重碳酸盐存在1/10至1/3的有机酸及1/100至1/5的聚乙二醇的条件下进行压缩成型的片剂的生产方法,上述重碳酸盐为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其特征是,以将片剂刚溶解之后的水溶液的PH值为5.5至8.5,使片剂的硬度在15kg以上、且片剂的直径及厚度方向分别达到7mm以上的条件进行压缩成型来生产片剂。
[发明2]
如上述发明1所述的片剂的生产方法,其中,前述有机酸是选自柠檬酸、琥珀酸、富马酸、苹果酸中的至少一种。
[发明3]
如前述发明1或2所述的片剂的生产方法,在重碳酸盐的1/100至1/10的范围内添加下述脱水物,脱水物:无水碳酸钠、无水碳酸钾。
[发明4]
如前述发明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剂的生产方法,其中,有机酸成分之一是柠檬酸。
[发明5]
如前述发明1~4中任一项所述的片剂的生产方法,其中,上述片剂是通过将重碳酸盐或有机酸中的任何一方与聚乙二醇混合,并用流化床制粒机进行制粒而得的颗粒,其中上述重碳酸盐为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
[发明6]
一种片剂,其为在相对于重碳酸盐存在1/10至1/3的有机酸及1/100至1/5的聚乙二醇的条件下进行压缩成型而得的片剂,上述重碳酸盐为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将片剂刚溶解之后的水溶液的PH值为5.5至8.5,片剂的硬度在15kg以上、且片剂的直径及厚度方向分别为7mm以上。
[发明7]
如前述发明6所述的片剂,其中,有机酸成分之一是柠檬酸。
[发明8]
如前述发明6或7所述的片剂,将片剂刚溶解后的水溶液的PH值在6.0至8.0的范围内。
[发明9]
如前述发明6~8中任一项所述的片剂,其至少含有n-(正)辛烷磺酸钠或月桂基磺酸钠、月桂酰肌氨酸钠、肉豆蔻酰甲基丙氨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发明的效果
根据前述发明1、2、3、4以及6、7、8的内容,实现了碳酸泉入浴剂长时间高效的持续产生一定直径以内的微型碳酸气泡,且片剂溶解后的水溶液的PH值处于中性,碳酸气可以简单地被中和为碳酸氢根离子,溶解出高浓度的碳酸氢根离子,同时片剂中的中和反应性也没有损失,能够维持充足的碳酸气浓度,且能够通过柠檬酸等有机酸的皮肤亲和性提高碳酸气的皮肤吸收,从而提高了保健与美容效果。
同时,根据前述发明4及7的内容,通过将其制作成具有一定硬度及一定直径以上的片剂,使得在片剂内部中能够更容易的产生中和反应,且能够长时间的在内部持续的产生细小的碳酸气泡,最大程度的提高水中溶解的碳酸气成分的浓度,展现出本发明的显著效果。
同时,根据前述发明2的内容,其含有的有机酸为特定的成分,尤其是一定会含有柠檬酸这一点,使其在为了使溶解后变为中性而使得有机酸含量较少的情况下仍能够有效的产生中和反应,从而高效持续的产生细小的碳酸气泡,提高水中溶解的碳酸气成分的浓度,展现出本发明的显著效果。
同时,根据前述发明3的内容,通过在重碳酸盐1/100至1/5的范围内添加无水碳酸钠或无水碳酸钾的脱水物,从而减少聚乙二醇的添加量,提高中和反应性,使产生的碳酸气的直径更小,并且能够长时间的持续发泡,使碳酸气在水中的溶解量更大,展现出本发明的显著效果。
同时,根据前述发明9的内容,通过使片剂具备更高的硬度,生产反应性更好的片剂,能够使其更有效的进行中和反应,在维持溶解后热水透明度的基础上,还能够产生细小的碳酸气泡,展现出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此外,与本发明有关的片剂不仅限于洗浴剂及其他背景技术中所记载的用途上。也可以用于例如放在淋浴喷头中,用于淋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能够在使片剂溶解后溶液PH值仍能保持中性的同时,实现高硬度且具备一定尺寸以上的片剂也能够高效的产生中和反应的环境,且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持续产生反应,使水中溶解的碳酸气浓度提高,并使溶解的碳酸成分转变为高浓度的碳酸氢根离子。
本发明最重要的一点是片剂溶解之后的PH值由于溶解的碳酸气成分被中和为高浓度碳酸氢根离子并溶解于水中从而使PH值能够处于5.5至8.5的范围之内,而PH值在6.0至8.0的范围内时,则能够更有效的产生碳酸气和转变为重碳酸。
溶解之后的PH值是指片剂溶解之后立即进行测量时所测得的PH值,这是因为虽然碳酸氢根离子接近于中性的PH,但是随着碳酸气的自然挥发,PH值会逐渐的上升,例如溶解之后的PH为7.0时,在24小时之后PH值就会变为7.5左右,而且由于漩涡等原因使空气进入到水中也会使PH值上升。因此,使用溶解之后的PH值进行规定比较妥当。
无论是洗脸、泡脚还是洗澡,片剂的必要使用量均为每200升20g至100g(0.01%至5%)左右,这是为了在入浴剂溶解之后PH值能够达到使碳酸氢根离子以高浓度存在于水中所必须的值。
本发明的特点是,本发明的相关片剂可以根据需要通过酸性或碱性的PH调节剂使其达到本发明所规定的PH值,从而更有效地产生中和反应,使其以适当的速度产生适当直径的碳酸气泡,更容易的溶解于水中,并在片剂溶解完毕后使热水及水溶液的PH值处于中性。
原本在中性条件下是不会发生中和反应的,但是由于片剂中的重碳酸盐与有机酸发生高浓度的接触,使得其能够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同时,使大量溶解的水溶液的PH值从中性变为弱碱性,从这个角度来讲,具备高硬度和一定尺寸的片剂也是一个必要的条件。
结果我们很自豪的发现,虽然产生的碳酸成分在被中和后变为了碳酸氢根离子,但是如果一开始就直接投放小苏打粉末产生碳酸氢根离子,也完全无法获得提高体温的入浴效果,如果不像天然碳酸泉一样先产生碳酸气再经由碳酸气变为碳酸氢根离子,就无法获得保健及美容的效果。
通过在这种高硬度的片剂中使小苏打与柠檬酸缓慢精密的进行反应,使本发明获得了更高的入浴效果,因此能够提供具有更高附加价值的商品。
本发明的上述效果,是通过针对重碳酸盐规定有机酸以及聚乙二醇的量,并分别按照一定的比例范围条件进行混合,使片剂溶解之后的PH值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并通过将其压制成具有一定硬度以及一定尺寸以上的片剂,使片剂在浸水时内部发生均匀且持续的剧烈反应,并产生出微型尺寸的碳酸气泡,片剂最后会沉入到浴缸底部并产生大量的细小气泡,并且由于浮力低以及表面积大而在浮出水面之前就溶解于水中,使得水中的碳酸气浓度大幅提高,并保证了碳酸气溶解变为碳酸氢根离子之后的水的PH值处于5.5至8.5的范围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本发明的效果。
同时,由于本发明是重碳酸盐的混合物A使用流化床并用聚乙二醇进行覆膜所生产出来的颗粒,因此能够在片剂中实现均匀的反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本发明的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中,片剂的硬度越高,即使溶液处于中性的状态下片剂内部的中和反应效率也会变得越高。
这里的中和反应效率是指,即使按照本发明所规定的比例对碳酸氢钠(小苏打)和柠檬酸进行混合,如果直接将粉末投放到浴缸中的话,则会在数秒的时间内溶解消失并且只能产生少量的碳酸气。这是因为其各自成分的溶解过程会在瞬间优先于产生碳酸气的中和反应使浓度降低,导致碳酸气几乎不会溶解于水中,变为单纯的溶解了碳酸氢钠与柠檬酸钠的低浓度中性溶液。而且,即使能够产生碳酸气,也由于其粉末过轻只能由于浮力的作用在表面进行反应,使得碳酸气几乎全部挥散到空气中,无法溶解到浴缸的水中。
市场上销售的碳酸气洗浴剂大多数都是这种类型,其硬度低,尺寸小,很快就会浮到水面上,无法高效的产生碳酸气并使其溶解于水中。
如果入浴剂溶解之后热水处于酸性,则会迅速剧烈的发生反应,爆发性的产生出碳酸气,使片剂崩散浮于水面并全部溶解殆尽,同时,其产生的碳酸气在PH值不足5.5的弱酸性环境下会处于气泡的状态,不断地浮出水面挥散到空气中。
因此,本发明通过按照一定的比例使重碳酸盐与有机酸组合,并将片剂压缩成型为具有一定硬度,且直径以及厚度分别在7mm以上,甚至10mm以上,使其在热水中溶解时,能够高效持续的发生中和反应,并产生均匀细小的气泡,使碳酸气能够更有效的溶解于热水中。
同时,该片剂在反应完全结束,固态成分全部消失之前都不会崩散,始终沉于浴缸的底部持续的发生反应,使产生的碳酸气能够更有效的溶解于水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虽然有机酸可以使用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等多种成分,但是使用了含有柠檬酸的有机酸的片剂能够更有效地持续的进行中和反应,且能够产生细小的气泡,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本发明效果的优秀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理想状态是,针对重碳酸盐的颗粒A对柠檬酸与无水碳酸钠等脱水物的量进行规定,制成具有一定硬度和一定尺寸的片剂,使片剂中的中和反应能够最有效的进行,让溶解后的水溶液从中性变为弱碱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本发明特有的效果。
同时,在使用流化床对重碳酸盐进行制粒,取得颗粒A时,如果使用了实质上不利用空气作为搅拌作用的机械式流化床制粒机,就能够更有效的提高片剂中的反应。采用机械式搅拌方式的流化床,在搅拌时不会利用空气使其流动,而是使用桨叶等机械式桨翼等使粉状物流动,同时也不会在制粒过程中吸收潮湿空气所带来的水分,可以在制粒过程中通过减压泵制造出真空,从而在制粒时降低聚乙二醇的量,在中和反应更加活泼的同时还能发挥出使发泡的气泡直径变得更小的效果。因此推荐使用。
实质上不利用空气作为搅拌作用的机械式流化床制粒机是指,在横向的滚筒中配置犁形的铲子,通过离心扩散以及涡流作用时期进行三维流动的混合机,例如在市场上有售的德国loedige公司或者松坂技研公司所生产的设备。
为了能够进行减压,制粒机中最好能够安装真空泵。即在冷却时进行减压,尽可能的使水分被排除,进而提高本发明的效果。同时,为了防止生产出的颗粒在冷却时变为组颗粒,最好能够附带切碎机。即在冷却时运行切碎机,通过对颗粒进行休整,能够进一步发挥出本发明释放碳酸气泡小的效果,优化制粒方法。
本发明最理想的生产方法是通过使用聚乙二醇与机械式搅拌方式的流化床制粒机对重碳酸钠进行制粒,并向该颗粒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有机酸与无水碳酸钠以及聚乙二醇,在进行混合后通过高压压缩成型得到具有一定硬度以及一定尺寸以上的片剂,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当然也有,以有机酸为主的混合物也使用聚乙二醇进行制粒,而重碳酸盐则不进行制粒,仅在与聚乙二醇进行混合后再与有机酸颗粒进行混合然后通过压缩成型制成片剂,这种制粒化合物量相对较少的从工艺方面来看比较优秀的生产方法。无论如何,从成本方面考虑的话,对重碳酸盐或者有机酸的任何一方进行制粒,另一方只进行混合的生产方法都值得推荐。不过如果想要让本发明片剂中的中和反应能够长时间的持续并增加碳酸气的溶解,则需要采用重碳酸盐与有机酸盐两者都与聚乙二醇进行混合或者覆膜的生产方式。
本发明所使用的PEG的平均分子量为1540~8000,这个值能够更好的使本发明发挥效果。从提高旋转式压片机一类的压缩成型压片机的成型稳定性、杵抗粘连性、封端、片剂成型速度的几点来看,平均分子量在6000左右的PEG的制粒效果最好,当片剂溶解于热水中时碳酸气成分能够最大限度的溶解为碳酸氢根离子,硬度、厚度和直径的任何一项指标等增加都能够明显增加本发明的效果。
针对重碳酸盐(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颗粒A或者混合物A100质量份,聚乙二醇的推荐比例为1/100至1/5,最好能够在1/100至1/10之间,如果PEG的比例低于上述标准,则碳酸气泡的直径将会变大导致发泡时间缩短,使溶解于热水中的碳酸气成分降低。另一方面,如果聚乙二醇的量高于上述标准,则产生气泡的量会受到抑制,同样会使溶解的碳酸气的量降低。
此外,本发明在获取重碳酸盐的颗粒A或者PEG混合物A时,在添加有机酸或有机酸颗粒B以及PEG有机酸混合物的工序中,可以通过添加无水碳酸钠及无水碳酸钾等的脱水物来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效果,在使碳酸气的气泡直径达到最适合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够使发泡量变得更多并且能够取得长时间的持续效果。
此时,添加无水碳酸钠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使本发明的效果更明显。
此外,在本发明中,不对有机酸进行制粒,仅在颗粒A及有机酸中添加聚乙二醇进行混合并压缩成型时,也能够长时间的产生微小尺寸的气泡,增加热水中溶解的碳酸气成分,从而获得优秀的片剂。这种生产方法可以大幅的简化工艺,在解约成本方面也能够良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使用PEG对有机酸进行制粒,重碳酸盐仅在一定温度下PEG混合,进行压缩成型时,能够长时间的产生本发明的微小尺寸的气泡,使热水中溶解的碳酸气成分达到最大,不在能够大幅的简化工艺,在解约成本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是理想的生产方法。
在这种生产方法中,有机酸的聚乙二醇理想使用比例为,每100质量份有机酸对应5至15质量份聚乙二醇。
重碳酸盐的颗粒A或者PEG混合物A对应的有机酸或有机酸混合物B以及有机酸颗粒B的理想添加量为1/10至1/3,这个比例能够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虽然有机酸通过添加脱水物,不用特别进行制粒也能够发挥本发明的效果,不过理想的情况是与聚乙二醇一起进行添加,或者作为PEG颗粒B与颗粒A进行混合并压缩成型。这样能够生产出具备理想的中和反应性的片剂。
同时,在本发明中,在生产前述颗粒A或混合物A的工序,或者颗粒A与有机酸或颗粒B进行混合的工序等压缩成型前的任意工序中添加脱水物都能够更好的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如果脱水物的量过高,就会使发泡的气泡量降低,而另一方面,如果脱水物的量过低,就会使碳酸气的产生过于剧烈,也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
而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脱水物为,从无水碳酸钠、无水碳酸钾中选择1种或2种的脱水物,按照重碳酸盐量的1/100~1/5进行使用。只有在1/100~1/10的范围内进行使用才能够发挥出本发明的效果。脱水物特别推荐使用无水碳酸钠,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虽然在本发明的片剂成型中可以使用脱模剂,但是脱模剂一般都是使用蔗糖及硬脂酸镁等作为其主要成分的,在本发明中,推荐使用含有n-(正)辛烷磺酸钠及月桂基磺酸钠、月桂酰肌氨酸钠、肉豆蔻酰甲基丙氨酸钠等中任何一种的化合物作为脱模剂,其能够使本发明的相关片剂稳定、连续并且高速的压缩成型。而且,当本发明的相关片剂在热水中溶解时,还能在保持溶解后热水透明度的同时产生微小尺寸的气泡。此外,本发明的脱模剂的添加量只要在公认的正常范围内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制。
本发明除了主要成分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成分(添加物)。主要成分的重碳酸盐可以使用碳酸氢钠或者碳酸氢钾,此外有机酸可以使用柠檬酸、琥珀酸、富马酸以及苹果酸等,有机酸推荐使用柠檬酸,其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其他的添加物包括有透明质酸等的保健成分以及香料、色素、表面活性剂等以及根据需要添加碳酸钠等的脱水物。
有机酸或有机酸混合物B以及颗粒B中可以添加碳酸钠等的脱水物,还有香料、色素、表面活性剂等以及聚乙二醇等。
生产片剂所使用的压缩成型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现有的压缩成型机,如,液压压片机、单冲式压片机、旋转式压片机、压块机等。关于这些压片机所使用的杵的大小,当杵为圆形时推荐其直径在7mm以上,当杵为三角形或四边形时,在换算为圆形杵后推荐其直径在7mm以上。杵的厚度要求也与前面相同。在将片剂压制为圆形时,推荐片剂的直径在7mm以上,最好能够达到10mm以上,推荐厚度在7mm以上,最好能够达到10mm以上,在压制成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形状时,在换算为圆形之后,推荐其直径及厚度能够分别达到7mm以上。
如上所述,片剂不一定非要制作成带有平面的圆形,只要是7mm以上的固体,既可以是椭圆形也可以是片状甚至是球型,形状上没有任何限制。
只要能保证其能够在一定硬度一定尺寸以上的固体缓慢的生成微小尺寸的气泡,有效的使碳酸气溶解于水中,制作成任何形状都没有问题。硬度的要求是在15kg以上,直径及厚度在7mm以上,其中硬度最好能够达到18kg以上,硬度越高片剂产生碳酸气的效果就越好,碳酸气的溶解就越有效率,气泡的直径也会变小,使用效果更佳。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硬度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很多的专利明细表中的实施例,其中就使用了显微维氏硬度测试仪三丰HM-221对片剂的硬度进行了测定。
本发明的维氏硬度取4次测定值,单位为HV、kg/mm2
通过进行4次的测定,取其结果的平均值,能够进行相对准确的测定。在之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也是4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使用东京都立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城南支所的测试仪进行)
通过对试生产的7个批次12样本进行维氏硬度测定后发现,取4次测定的平均值就可以忽略维氏硬度测定值的波动,而要达到本发明要求的条件,即在水中产生的碳酸气气泡直径目测在5mm以下,且能够均匀的发泡不会产生气泡合并的现象,并且在片剂完全溶解、中和反应结束之前片剂都保持沉在底部进行反应,使碳酸气能够有效的溶解于水中。表面平均维氏硬度应在15kg以上,理想硬度为18kg以上(最理想的硬度为25kg以上)。
同时,我们还对直径方向的片剂断裂强度进行了测定。
作为直径方向的硬度测定方法,我们使用冈田精工公司生产的数字片剂硬度计New Speed CheckerTS75NL对片剂的硬度[kgF]进行了4次测定,并以此作为片剂的断裂强度。虽然此硬度具有重现性,而且结果也没有发现太大的波动,但是由于缺乏表现本发明效果的妥当性,同时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分别对维氏硬度以及表示直径方向断裂强度的硬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其与本发明的效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能够充分的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因此没有采用直径方向的硬度测定值而仅采用了维氏硬度。
在本发明中,虽然建议尽可能不要添加本发明所指定化合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但是也可以添加1种或2种以上的其他酸性成分或碱性成分以及香料,或根据需要添加增加浊度的温泉成分。
在本发明中,如果与重碳酸盐量对应的有机酸成分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则气泡的直径将会变大,反应也会更加剧烈而在短时间内结束。此外,如果与重碳酸盐量对应的有机酸成分过低,则无法有效的发生中和反应,导致产生的碳酸气减少,从而无法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此外,如果作为脱水物的碳酸钠含量过低,则必须增加聚乙二醇的使用量,否则就会使中和反应变得过于剧烈,导致产生气泡的直径变大,影响本发明的效果。同时,相对于重碳酸盐以及有机酸的量,无论聚乙二醇的量过多还是过少,都会导致中和反应无法均匀持续的进行,且气泡的直径也无法保持稳定,从而无法获得本发明所预期的效果。
如上所述,要实现本发明的理想效果,必须按照本发明所规定的量添加必要成分,并同时添加PH调节剂,使溶解后的水的PH值能够达到本发明所规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的性态不仅限于此。
比较用原料的制粒
操作-1
使用Powrex公司生产的流化床制粒机GPCG-300CT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在通过空调将环境调节至23℃60%RH的制粒室中,向Powrex公司生产的流化床制粒机GPCG-300CT中添加碳酸氢钠460kg并进行加温,在粉体温度达到68℃时投入80kgPEG#6000,并在加温至72℃后进行制粒,结束后将流动空气设定为20℃,对粉体进行冷却。当粉体温度达到大约35℃时,将颗粒取出并装入到外部的密封容器中,结束操作,获得颗粒A01。
同样使用Powrex公司生产的流化床制粒机GPCG-300CT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在通过空调将环境调节至23℃60%RH的制粒室中,向Powrex公司生产的流化床制粒机GPCG-300CT中添加无水柠檬酸380kg以及40kg的PEG#6000,在45℃至69℃之间进行制粒,并在结束后将空气设定为20℃,对粉体进行冷却。当粉体温度达到大约35℃时,结束制粒,将粉体排出到密封容器中进行保存,获得颗粒B01。
操作-2
将460kg无水碳酸钠加入到松坂技研公司生产的Loedige mixer VT1200改进型中并在粉体温度达到45℃时添加80kg聚乙二醇#6000进行制粒,当粉体温度达到70℃时结束制粒,并通过20℃的冷水进行间接冷却,获得颗粒A02。
同时在柠檬酸的粉体温度达到45℃后向松坂技研公司生产的Loedigemixer VT1200改进型中添加380kg柠檬酸与40kg的PEG#6000进行制粒,在粉体温度达到69℃时停止制粒并通过20℃的冷水间接对粉体进行冷却,获得颗粒B02。
松坂技研公司生产的Loedige mixer的使用方法为以下共通。将松坂技研公司生产的Loedige mixerVT1200改进型安装在通过空调将环境调节至23℃60%RH的制粒室中,向其中投入规定量的碳酸氢钠,在以115rPm的转数进行搅拌的同时,使用规定温度的温水在外壳上进行循环,将粉体温度提高到规定的温度,然后投入规定量的PEG#6000,当粉体温度达到规定温度一定时间之后结束制粒,降低外壳的循环水温替换温水,并在降压10托的状态下进行冷却。当粉体温度达到大约35℃后,从底部排出口排出粉体,保存在密封容器中,获得颗粒。
由于获得颗粒的详细操作方法与此接近或相同,因此后面可能会省略相关的说明。
本发明示例原料的制粒
操作-3
使用Powrex公司生产的流化床制粒机GPCG-300CT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在通过空调将环境调节至23℃60%RH的制粒室中,向Powrex公司生产的流化床制粒机GPCG-300CT中添加碳酸氢钠460kg,并在粉体温度达到53℃时添加32kg的PEG#6000,在达到63℃时停止加温,然后开始通过设定为20℃的流动空气对粉体进行冷却,当粉体温度达到大约35℃时结束制粒,将粉体排出到密封容器中进行保存,获得颗粒A3。
同样使用Powrex公司生产的流化床制粒机GPCG-300CT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在通过空调将环境调节至23℃60%RH的制粒室中,向Powrex公司生产的流化床制粒机GPCG-300CT中添加60kg的无水柠檬酸以及12kg的PEG#6000,在63℃下通过流动空气对粉体进行流化制粒,并在制粒结束后将流动空气设定为15℃,对粉体进行冷却。当粉体温度达到大约35℃时结束制粒,将粉体排出到密封容器中进行保存,获得颗粒B3。
向松坂技研公司生产的Loedige mixer VT1200改进型中添加碳酸氢钠460kg,然后加入32kg的聚乙二醇#6000在62℃下进行制粒,在制粒结束后使用冷却水对粉体进行间接冷却,获得颗粒A4。
同样向松坂技研公司生产的Loedige mixer VT1200改进型中添加60kg的柠檬酸和10kg的PEG#6000,在62℃下进行制粒,结束后对其进行冷却,获得颗粒B4。
操作-4
本发明示例原料的制粒
使用Powrex公司生产的流化床制粒机GPCG-300CT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在通过空调将环境调节至23℃60%RH的制粒室中,向Powrex公司生产的流化床制粒机GPCG-300CT中添加460kg的碳酸氢钠以及35kg的PEG#6000和12kg的无水碳酸钠,并在混合的同时以51℃的温度进行制粒,然后通过设定为20℃的流动空气对粉体进行冷却。当粉体温度达到大约35℃时结束制粒,将粉体排出到密封容器中进行保存,获得颗粒A5。
同样使用Powrex公司生产的流化床制粒机GPCG-300CT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在通过空调将环境调节至23℃60%RH的制粒室中,向Powrex公司生产的流化床制粒机GPCG-300CT中添加70kg的无水柠檬酸以及12kg的PEG#6000和8kg的无水碳酸钠,并在混合的同时以62℃的温度进行制粒,在制粒结束后将流动空气设定为15℃,对粉体进行冷却。当粉体温度达到大约35℃时结束制粒,将粉体排出到密封容器中进行保存,获得颗粒B5。
操作-5
本发明示例原料的制粒
向松坂技研公司生产的Loedige mixerVT1200改进型中添加460kg的碳酸氢钠、12kg的碳酸钠、以及20kg的聚乙二醇#6000,在60℃下进行制粒,并在制粒结束后进行冷却,获得颗粒A6。
同样向松坂技研公司生产的Loedige mixerVT1200改进型中添加85kg的柠檬酸、8kg的聚乙二醇#6000以及9kg的无水碳酸钠,在混合的同时以53℃的温度进行制粒,并在制粒结束后进行冷却,获得颗粒B6。
操作-6
比较用片剂的制作
比较样本1
向540kg颗粒A01和320kg颗粒B01中添加6kg聚乙二醇#6000以及1.5kg硬脂酸镁,在混合后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1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3mm,厚度3mm的片剂J01。
比较样本2
向540kg颗粒A02和320kg颗粒B02中添加6kg聚乙二醇#6000以及1.5kg硬脂酸镁,在混合后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1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30mm,厚度15mm的片剂J02。
比较样本3
向540kg颗粒A01中添加320kg颗粒B02以及6kg聚乙二醇#6000和1.5kg硬脂酸镁,在混合后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2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7mm,厚度4mm的片剂J03。
比较样本4
向540kg颗粒A02中添加320kg颗粒B01以及6kg聚乙二醇#6000和1.5kg硬脂酸镁,在混合后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2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30mm,厚度4mm的片剂J04。
比较样本5
向540kg颗粒A01中添加80kg柠檬酸以及16kg聚乙二醇#6000和1.5kg硬脂酸镁,在混合后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2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9mm,厚度5mm的片剂J05。
比较样本6
向540kg颗粒A02中添加80kg柠檬酸以及16kg聚乙二醇#6000和1.5kg硬脂酸镁,在混合后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1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8mm,厚度8mm的片剂J06。
操作-7
本发明样本1
向500kg颗粒A3中添加60kg柠檬酸以及16kg聚乙二醇#6000和20kg无水碳酸钠及1.5kg n-辛烷磺酸,在搅拌混合后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4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20mm,厚度15mm的片剂J1。
本发明样本2
向500kg颗粒A4中添加60kg柠檬酸以及35kg无水碳酸钠、8kg聚乙二醇#6000及1.5kg n-辛烷磺酸,以115rPm的转数进行搅拌,在混合后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12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30mm,厚度15mm的片剂J2。
本发明样本3
向500kg颗粒A5中添加60kg柠檬酸以及10kg聚乙二醇#6000和1,0kg n-辛烷磺酸及1kg月桂基磺酸钠,在混合后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9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60mm,厚度20mm的片剂J3。
本发明样本4
向500kg颗粒A3中添加100kg柠檬酸、8kg无水碳酸钠以及8kg聚乙二醇#6000和1.5kg n-辛烷磺酸钠,在混合后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9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30mm,厚度15mm的片剂J4。
本发明样本5
向500kg颗粒A4中添加100kg琥珀酸,再加入23kg无水碳酸钠和8kg聚乙二醇及1.5kg n-辛烷磺酸钠,然后通过[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9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30mm,厚度15mm的片剂J5。
本发明样本6
向500kg颗粒A4中添加100kg富马酸,再加入23kg无水碳酸钠和8kg聚乙二醇及1.5kg n-辛烷磺酸钠,然后通过[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9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30mm,厚度15mm的片剂J6。
本发明样本7
向500kg颗粒A4中添加100kg苹果酸,再加入23kg无水碳酸钠和8kg聚乙二醇及1.5kg n-辛烷磺酸钠,然后通过[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9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30mm,厚度15mm的片剂J7。
本发明样本8
向500kg颗粒A4中添加80kg柠檬酸及无水碳酸钾,还有6kg聚乙二醇#6000和1.5kg n-辛烷磺酸钠,在混合后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9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30mm,厚度15mm的片剂J8。
本发明样本9
向500kg颗粒A4中添加80kg颗粒B6,以及7kg聚乙二醇#6000和1.5kg月桂基硫酸钠,在混合后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9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30mm,厚度15mm的片剂J9。
本发明样本10
向500kg颗粒A4中添加60kg柠檬酸、12kg聚乙二醇#6000以及20kg碳酸钠和1.5kg的n-辛烷磺酸钠,在混合后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9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30mm,厚度15mm的片剂J10。
本发明样本11
向500kg颗粒A4中添加60kg柠檬酸以及9kg无水碳酸钾、10kg聚乙二醇#6000和1.5kg n-辛烷磺酸钠,在混合后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9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30mm,厚度15mm的片剂J11。
操作-8
实施例-1片剂的评价工作
(1)硬度测定 维氏硬度测定
使用显微维氏硬度测试仪三丰HM-221对片剂的硬度(HV、kg/mm2)进行了4次测定,其平均值如下述表1所示。
(2)片剂溶解时发泡状态的评价
准备直径70mm、高400mm的玻璃圆筒,向其中注入35℃左右的温水至250mm高,在尽可能不破坏形状的情况下分别向其中投入15克左右片剂的样本,按照下述的评价标准对其气泡的产生状态、气泡的上升状态进行观察,并测定和记录片剂完全溶解的时间,将结果记录在下述表1中。
◎:几乎没有直径10至15mm左右的大气泡,2至6mm左右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变小,很少能够到达溶液表面,可以看得出碳酸气逐渐溶解的状态。
○:直径10mm至15mm左右的气泡在20%以内,大部分的气泡尺寸较小且均匀的产生,可以看出其在上升过程中逐渐溶解的状态。
△:虽然气泡较小且均匀,但是发泡过于缓慢,溶解量较少,或者产生的气泡出现合并的情况,大部分的气泡都变大上升挥散到了空气中。
×:直径10mm至15mm左右直径较大的气泡在40%以上,发泡剧烈,大部分的气泡都合并变大,可以观察到碳酸气快速上升至液体表面挥散到空气中,或者反应过于缓慢,可以观察到气泡发生合并,并挥散到空气中。
××:发泡反应剧烈,大部分的气泡都从液体表面离开挥散到空气中,在数分钟内就全部反应殆尽,或者几乎没有发泡现象,未发生中和反应,溶解时间长,可推测碳酸气溶解于水中的可能性明显较低。
(3)片剂完全溶解时间的测定
观察并记录从片剂投入上述圆筒中到片剂溶解90%以上(目测判断)后的时间,作为片剂溶解所需要的时间。
(4)入浴时的提高体温的效果(通过泡脚测定被试者皮肤的温度)
在24℃的室内,将双脚浸泡在38℃的恒温足浴设备中15分钟,在1小时之后使用热摄影TVS500IS对脚部表面进行拍摄,通过3名被试者对皮肤表面温度提高的持续性进行测试,并根据以下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1小时后热摄影的拍摄画面整体为红色,体温提升效果明显。
○1小时后热摄影的拍摄画面为黄色,能够确认到体温提升效果。
×1小时后热摄影照片中的大部分为蓝色,体温提升效果与普通的热水没有区别。
表1
Figure BDA00002931249400231
根据表1可以发现,只要本发明的相关片剂硬度达到一定值以上,片剂的直径与厚度在一定值以上,且片剂溶解之后热水的PH值在本发明规定的范围以内,就能够实现本发明所特有的作用效果。
实施例-2
操作-9
为了显示本发明的有效范围,通过下述的操作对片剂成分的添加量及制粒条件进行了改变,然后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下述操作,并进行与上述操作-8相同的评价,结果如下所示。
即分别向500kg颗粒A4中添加下述量的柠檬酸
J12:柠檬酸(300kg)
J13:柠檬酸(260kg)
J14:柠檬酸(150kg)
J15:柠檬酸(100kg)
J16:柠檬酸(60kg)
J17:柠檬酸(10kg)
J18:柠檬酸(5kg)
然后分别向这些混合物中添加9kg无水碳酸钠、10kg聚乙二醇#6000以及1.5kg n-辛烷磺酸钠,在混合后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8t的重量分别制作出直径30mm,厚度15mm的片剂J12至J18,并通过上述操作-8进行评价,其结果如下所示。
表2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与重碳酸盐对应的柠檬酸(有机酸)添加量有一个适合的范围,除了片剂的硬度以及溶解后的PH值以外,通过根据重碳酸盐的量添加适量的有机酸,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本发明的效果。
实施例-3
操作-10
相对于500kg的颗粒A4,添加80kg柠檬酸以及15kg聚乙二醇#6000、1.5kgn-辛烷磺酸钠进行混合,分别取一定量的该混合物,向其中添加不同量的碳酸钠,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对这些混合物施加8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30mm,厚度15mm的片剂,分别选择溶解后PH值能达到J24=4.5J25=5.6J26=6.2J27=7.2J28=7.8J29=8.4J30=9.5的片剂,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评价,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当片剂溶解之后的PH值在5.5至8.5之间时,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在PH值为6.2至8.0之间时,能够得到最理想的效果。
实施例-4
针对上述实施例-1中的片剂J3,在仅将脱模剂n-辛烷磺酸钠以及月桂基磺酸钠替换为等量的月桂酰肌氨酸钠(J19)、肉豆蔻酰甲基丙氨酸钠(J20)或者两者的混合物(J21)以及蔗糖(J22)或硬脂酸镁(J23)后发现,片剂J19、J20以及J21与J3相同,在融解后仍然维持了溶液的透明性,而片剂J22以及J23的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浑浊。
实施例-5
操作-11
向500kg颗粒A4中添加70kg柠檬酸以及15kg聚乙二醇#6000,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下述量的无水碳酸钠,
J31:100kg
J32:50kg
J33:30kg
J34:10kg
J35:2kg
J36:0kg
在混合后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8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30mm,厚度15mm的片剂J31至J36。
表4
Figure BDA00002931249400261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相对于碳酸氢钠(重碳酸盐),添加1/100至1/10的无水碳酸钠(脱水物)时能够更好的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实施例-6
操作-12
在制造颗粒A4时,在向松坂技研公司生产的Loedige mixerVT1200改进型中添加460kg碳酸氢钠后,分别称量并加入下述量的聚乙二醇#6000,进行混合制粒,聚乙二醇是在碳酸氢钠的粉体温度达到53℃时添加的。
J37:0kg
J38:投放1kg
J39:投放10kg
J40:投放20kg
J41:投放40kg
J42:投放80kg
J43:投放120kg
分别向所得到的这些500kg颗粒A中添加80kg柠檬酸、10kg无水碳酸钠以及6kgPEG#6000和1.5kg n-辛烷磺酸钠,在混合后,通过菊水制作所生产的TOUGHPRESS Correct1527HU(片剂制造机)施加6t的重量,制作出直径30mm,厚度15mm的片剂,并按照前述操作-8对该片剂进行了评价,结果如下所示。
表5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与碳酸氢钠(重碳酸盐)对应的聚乙二醇的添加量在1/100至1/5时,最好是在1/100至1/10时,本发明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实施例-7
操作-13
向500kg颗粒A4中添加70kg柠檬酸、15kg聚乙二醇,然后再按照下述的量添加无水碳酸钠进行混合,混合后添加1.5kg n-辛烷磺酸钠,通过Power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分别施加下述的重量,压片制作成直径30mm,厚度12mm的片剂(J44至J50)。
J44:1t
J45:2t
J46:3t
J47:4t
J48:5t
J49:8t
J50:9t
按照前述操作-8的内容分别对这些片剂进行评价,结果如下所示。
表6
Figure BDA00002931249400281
从表6中可以明确发现,片剂的硬度达到本发明要求硬度(维氏硬度15kg)的可以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效果,达到25kg以上的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实施例-8
操作-14
向500kg颗粒A4中添加70kg柠檬酸,再添加15kg聚乙二醇,在加入下述量的无水碳酸钠后进行混合,然后通过Applied Power Industry[日本应用电力公司](旧公司名称:东洋液压设备公司:型式:SPLF-SPF-393)生产的液压型(手动片剂制造机)施加不同的重量,并使用不同的臼和杵制作如下尺寸的片剂样品J51至J57。
J51:2x2mm
J52:4x4mm
J53:8x4mm
J54:15x8mm
J55:20x15mm
J56:30x15mm
J57:60x25mm
根据前述操作-8对各片剂样本进行评价,结果如下所示。
表7
Figure BDA00002931249400291
从表7中可以看出,当片剂的直径与厚度分别达到7mm以上,且硬度以及PH值满足本发明要求的片剂能够更好地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Claims (9)

1.一种片剂的生产方法,其为在相对于重碳酸盐存在1/10至1/3的有机酸及1/100至1/5的聚乙二醇的条件下进行压缩成型的片剂的生产方法,所述重碳酸盐为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其特征在于,以将片剂刚溶解之后的水溶液的PH值为5.5至8.5,使片剂的硬度在15kg以上、且片剂的直径及厚度方向分别达到7mm以上的条件进行压缩成型来生产片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是选自柠檬酸、琥珀酸、富马酸、苹果酸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重碳酸盐的1/100至1/10的范围内添加下述脱水物,
脱水物:无水碳酸钠、无水碳酸钾。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有机酸成分之一是柠檬酸。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片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剂是通过将重碳酸盐或有机酸中的任何一方与聚乙二醇混合,并用流化床制粒机进行制粒而得的颗粒,其中所述重碳酸盐为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
6.一种片剂,其为在相对于重碳酸盐存在1/10至1/3的有机酸及1/100至1/5的聚乙二醇的条件下进行压缩成型而得的片剂,所述重碳酸盐为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其特征在于,将片剂刚溶解之后的水溶液的PH值为5.5至8.5,片剂的硬度在15kg以上、且片剂的直径及厚度方向分别为7mm以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剂,其特征在于,有机酸成分之一是柠檬酸。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片剂,其特征在于,将片剂刚溶解后的水溶液的PH值在6.0至8.0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片剂,其特征在于,至少含有n-(正)辛烷磺酸钠或月桂基磺酸钠、月桂酰肌氨酸钠、肉豆蔻酰甲基丙氨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CN2013100868946A 2012-05-28 2013-03-18 碳酸泉片剂的制作方法 Pending CN1034459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21078 2012-05-28
JP2012121078 2012-05-28
JP2012229900A JP5877778B2 (ja) 2012-05-28 2012-10-17 錠剤の製造方法及び錠剤
JP2012-229900 2012-10-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5985A true CN103445985A (zh) 2013-12-18

Family

ID=49673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68946A Pending CN103445985A (zh) 2012-05-28 2013-03-18 碳酸泉片剂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150813A1 (zh)
EP (1) EP2857001B1 (zh)
JP (1) JP5877778B2 (zh)
KR (1) KR102055230B1 (zh)
CN (1) CN103445985A (zh)
WO (1) WO201318004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1328A (zh) * 2015-04-02 2015-07-15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碳酸泉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5071A (zh) * 2015-07-30 2018-02-23 花王株式会社 固体状发泡性浴用剂
CN108883032A (zh) * 2016-04-07 2018-11-23 豪特艾尔本碳酸泉材料有限公司 二氧化碳微泡混合水的制造方法和制造器
CN110917067A (zh) * 2019-12-04 2020-03-27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保湿功效的浴用润肤膏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09079B2 (ja) * 2013-12-20 2017-10-04 花王株式会社 発泡性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US11213469B1 (en) * 2017-07-07 2022-01-04 Michael Nghiem Le Effervescent foot bath and method
JP6816066B2 (ja) * 2018-06-28 2021-01-20 株式会社ホットアルバム炭酸泉タブレット 足湯温まり方法及び足湯温まりセット
JP6698766B2 (ja) * 2018-09-03 2020-05-27 株式会社ホットアルバム炭酸泉タブレット クエン酸含有炭酸飲料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64518A (ja) * 1987-04-21 1988-11-01 Wakamoto Pharmaceut Co Ltd 発泡性錠剤の製法
JPH02275714A (ja) * 1989-01-09 1990-11-09 Kao Corp 表面処理重曹粒子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成型製剤
JPH09286718A (ja) * 1996-04-23 1997-11-04 Kao Corp 入浴剤組成物
CN1357315A (zh) * 2000-12-15 2002-07-10 范喜林 温泉洗浴剂配方与工艺
CN1483396A (zh) * 2002-08-08 2004-03-24 株式会社津村 固体洗浴剂组合物
JP2009007303A (ja) * 2007-06-28 2009-01-15 Kao Corp 浴用剤
CN101416952A (zh) * 2008-11-28 2009-04-29 崔学龙 含碳酸氢钠微囊的泡腾崩解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09161439A (ja) * 2007-12-28 2009-07-23 Kao Corp 浴用剤
CN101966129A (zh) * 2010-07-14 2011-02-09 山东海泽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碳酸泉制剂的制备方法
JP2011105615A (ja) * 2009-11-13 2011-06-02 Ando Masahiro 錠剤の製造方法
JP2011190189A (ja) * 2010-03-12 2011-09-29 Kao Corp 圧縮成形型浴用剤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5910A (ja) 1981-12-17 1983-06-24 Mai Sukinkeaa Lab:Kk 固型浴剤組成物
JPS58213714A (ja) 1982-06-07 1983-12-12 Kao Corp 錠剤の製造方法
JPS60215620A (ja) * 1984-04-12 1985-10-29 Kao Corp 弱酸性入浴剤
JPH0747532B2 (ja) 1985-10-16 1995-05-24 花王株式会社 錠剤の製造方法
FR2698788B1 (fr) * 1992-12-09 1995-03-03 Union Pharma Scient Appl Composition pharmaceutique effervescente contenant de l'ibuprofène et son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JPH0747532A (ja) 1993-08-03 1995-02-21 Etsuko Takahara コンクリート瓦の養生台板
US8236352B2 (en) * 1998-10-01 2012-08-07 Alkermes Pharma Ireland Limited Glipizide compositions
US6316029B1 (en) * 2000-05-18 2001-11-13 Flak Pharma International, Ltd. Rapidly disintegrating solid oral dosage form
JP2002241261A (ja) * 2001-02-20 2002-08-28 Pola Chem Ind Inc シャワー用の固形組成物
JP3936716B2 (ja) * 2002-06-20 2007-06-27 関西酵素株式会社 固体化粧料
JP4014546B2 (ja) * 2002-08-08 2007-11-28 ツムラ ライフ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 固形浴用剤組成物
US7785640B2 (en) * 2004-01-16 2010-08-31 Amerilab Technologies, Inc. Effervescent composition including cranberry extract
EP1568358A1 (en) * 2004-02-27 2005-08-31 sa Cardiff nv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olid effervescent bath product
EP1707197A1 (en) * 2005-03-30 2006-10-04 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fenofibrate and a surfactant mixture
WO2007075408A2 (en) * 2005-12-16 2007-07-05 Effrx, Inc. Effervescent compositions for triptans
EP2189154A1 (en) * 2008-11-25 2010-05-26 Gnosis S.p.A. Effervescent tablets and mouth-soluble granulates of S-adenosyl methionine an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JP2012527406A (ja) * 2009-05-20 2012-11-08 リングアル コンセグナ ピーティーワイ エルティーディー 口腔内および/または舌下治療用製剤
WO2012153383A1 (ja) * 2011-05-10 2012-11-15 株式会社ホットアルバム炭酸泉タブレット 錠剤の製造方法
JP2013129654A (ja) * 2011-11-25 2013-07-04 Masahiro Ando クエン酸・重曹を含む錠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高濃度の重炭酸イオンを含んだ美容用材及び該美容用材を使用した美容方法
JP5588490B2 (ja) * 2012-10-10 2014-09-10 株式会社ホットアルバム炭酸泉タブレット 錠剤の製造方法及び錠剤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64518A (ja) * 1987-04-21 1988-11-01 Wakamoto Pharmaceut Co Ltd 発泡性錠剤の製法
JPH02275714A (ja) * 1989-01-09 1990-11-09 Kao Corp 表面処理重曹粒子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成型製剤
JPH09286718A (ja) * 1996-04-23 1997-11-04 Kao Corp 入浴剤組成物
CN1357315A (zh) * 2000-12-15 2002-07-10 范喜林 温泉洗浴剂配方与工艺
CN1483396A (zh) * 2002-08-08 2004-03-24 株式会社津村 固体洗浴剂组合物
JP2009007303A (ja) * 2007-06-28 2009-01-15 Kao Corp 浴用剤
JP2009161439A (ja) * 2007-12-28 2009-07-23 Kao Corp 浴用剤
CN101416952A (zh) * 2008-11-28 2009-04-29 崔学龙 含碳酸氢钠微囊的泡腾崩解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11105615A (ja) * 2009-11-13 2011-06-02 Ando Masahiro 錠剤の製造方法
JP2011190189A (ja) * 2010-03-12 2011-09-29 Kao Corp 圧縮成形型浴用剤組成物
CN101966129A (zh) * 2010-07-14 2011-02-09 山东海泽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碳酸泉制剂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梁军,等: "人工碳酸泉浴用颗粒剂的研制及医疗作用", 《新疆中医药》 *
金向群,等: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学习指南——药学专业知识(二)》", 31 January 2012, 金盾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1328A (zh) * 2015-04-02 2015-07-15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碳酸泉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5071A (zh) * 2015-07-30 2018-02-23 花王株式会社 固体状发泡性浴用剂
CN108883032A (zh) * 2016-04-07 2018-11-23 豪特艾尔本碳酸泉材料有限公司 二氧化碳微泡混合水的制造方法和制造器
CN110917067A (zh) * 2019-12-04 2020-03-27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保湿功效的浴用润肤膏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18808A (ko) 2015-02-24
WO2013180048A1 (ja) 2013-12-05
EP2857001A4 (en) 2015-12-30
KR102055230B1 (ko) 2019-12-12
US20150150813A1 (en) 2015-06-04
JP2014005266A (ja) 2014-01-16
EP2857001A1 (en) 2015-04-08
EP2857001B1 (en) 2020-09-09
JP5877778B2 (ja) 2016-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5985A (zh) 碳酸泉片剂的制作方法
JP6125255B2 (ja) 炭酸ガス含有湯水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並びに炭酸ガス溶解器用キット製剤
JP5017516B2 (ja) 錠剤の製造方法
JP2014005266A5 (zh)
JP6525945B2 (ja) 錠剤の製造方法及び錠剤
JP2014004317A5 (zh)
JP5588490B2 (ja) 錠剤の製造方法及び錠剤
JP2011105615A5 (zh)
JP2013245218A5 (zh)
WO2012153383A1 (ja) 錠剤の製造方法
JP6000630B2 (ja) 錠剤の製造方法
JP2019187898A (ja) マイクロバブル混合水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器
JP2014221818A (ja) 錠剤の製造方法及び錠剤
JP2018177761A (ja) シャワー浴兼用の入浴用錠剤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ャワー浴兼用の入浴用錠剤
JP2024075079A (ja) 炭酸マイクロバブル混合水の製造器及び製造方法
JP2003095916A (ja) 発泡性浴用錠剤
JP2012236817A (ja) 錠剤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