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2317B - 电动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洗衣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22317B CN103422317B CN201310182199.XA CN201310182199A CN103422317B CN 103422317 B CN103422317 B CN 103422317B CN 201310182199 A CN201310182199 A CN 201310182199A CN 103422317 B CN103422317 B CN 1034223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shing
- rotating blade
- laundry
- raised portion
- blade dis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99 deter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1
- 230000018044 dehyd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902 Soften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8237 rins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510097 Megalonaias nervos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019 ag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90 disso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6 high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65 homogen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91 soa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 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洗衣机,其能够减少洗涤不均、干燥不均。该电动洗衣机在洗涤槽的底部具备旋转叶片盘(11),上述旋转叶片盘具备多个隆起部(11a)与谷部(11b),该隆起部(11a)与谷部(11b)提供通过旋转而使向上的分力反复作用在上述旋转叶片盘上的洗涤物上的顺畅的倾斜面,从上述隆起部的顶部至上述谷部的底部形成的倾斜面在上述旋转叶片的圆周方向上所占的长度比上述隆起部的顶部与上述谷部的底部的高低差大,上述隆起部的棱线形成为从上述旋转叶片盘的中心部朝向上述旋转叶片盘的外周部逐渐变高,上述隆起部的棱线及上述谷部的谷底形成为从上述旋转叶片盘的中心朝向上述旋转叶片盘的外周部在一方的圆周方向上弯曲。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洗衣机。
背景技术
纵式放置洗涤槽的电动洗衣机在洗涤槽的底部设置旋转叶片,使该旋转叶片正反转来进行洗涤。旋转叶片是圆盘状,具备从其中央放射状地形成的凸状的多个肋。该方式的电动洗衣机通过使旋转叶片旋转并在洗涤槽内的洗涤水中产生水流,对洗涤水中的衣物进行洗涤,因此需要相对于衣物量适当的洗涤水量。当水量少时,衣物与上述旋转叶片的凸肋碰撞、摩擦,因此产生衣物的损伤、缠绕,因此洗涤的节水化是困难的。
另外,在电动洗衣机具备干燥功能的洗涤干燥机中,在上述旋转叶片的表面设置用于暖风通过的贯通孔,一边使旋转叶片旋转而更替衣物在洗涤槽内的位置一边进行干燥。但是,由于为在洗涤槽中没有水的状态,因此衣物缠绕而成为团状,由于旋转叶片的中心与外周的旋转速度差,衣物扭转,存在产生褶皱等问题。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下述电动洗衣机:旋转叶片的上表面由从旋转中心放射状地形成的多个隆起部、和形成在该隆起部之间的谷部构成,上述隆起部具备从旋转中心向外周方向逐渐变高的形状,在展开从上述旋转中心离开规定的位置的圆周的截面形状时,为从隆起部逐渐到达谷部、从谷部逐渐到达隆起部的波形状。当使旋转叶片旋转时,衣物一边在旋转叶片的上下方向沿曲折的表面滑动一边在上下方向上振动。由于利用由该振动得到的洗涤效果进行清洗,因此即使洗涤水的水量少,也不会损坏清洗效果。另外,衣物一边在旋转叶片上滑动一边振动,因此能够抑制衣物的损伤、缠绕的产生。另外,使通过旋转中心的谷部曲折,在其两侧形成由倾斜面构成的隆起部,在倾斜面形成半径方向的曲折。由于旋转叶片的旋转,离心力作用在衣物上,衣物以从旋转叶片的中心向外周方向移动,在洗涤槽的内壁面上升,再次返回旋转叶片的中心附近的方式循环,进行衣物在洗涤槽内的位置更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87579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的电动洗衣机中,越靠近旋转叶片的外周部,衣物在上下方向的振动越大,因此清洗效果好,为了减少洗涤不均,需要使衣物在洗涤槽的中央部与外周部的更替尽量多。因此,只要使旋转叶片的旋转速度高,使作用在衣物上的离心力增加即可,但需要使旋转叶片旋转的驱动部为高输出化,存在驱动部大型化的问题。另外,由于衣物、旋转叶片、衣物的滑动速度变高,因此存在衣物损伤增加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这种问题,促进衣物在洗涤槽中央部与外周部的更替,实现清洗力的提高与洗涤不均的减少。
本发明是一种电动洗衣机,具备洗涤槽、设在该洗涤槽的底部的旋转叶片盘、内置上述洗涤槽并贮存洗涤水的外槽、以及旋转驱动上述洗涤槽与上述旋转叶片盘的驱动机构,上述旋转叶片盘具备多个隆起部与谷部,该隆起部与谷部提供通过旋转而使向上的分力反复作用在上述旋转叶片盘上的洗涤物上的顺畅的倾斜面,从上述隆起部的顶部至上述谷部的底部形成的倾斜面在上述旋转叶片的圆周方向上所占的长度比上述隆起部的顶部与上述谷部的底部的高低差大,上述隆起部的棱线形成为从上述旋转叶片盘的中心部朝向上述旋转叶片盘的外周部逐渐变高,上述隆起部的棱线及上述谷部的谷底形成为从上述旋转叶片盘的中心朝向上述旋转叶片盘的外周部在一方的圆周方向上弯曲。
另外,上述隆起部与上述谷部形成为左右非对称,且相对于上述旋转叶片盘的旋转中心点对称。
并且,在从上述旋转叶片盘的旋转中心在任意的半径位置沿圆周方向剖切并展开时的上述旋转叶片盘的上表面,形成从上述隆起部的顶部顺畅地连接上述谷部的底部的上下方向的曲折。
另外,在从上述旋转叶片盘的旋转中心在径向上剖切时,形成在上述隆起部的上述弯曲的内侧的倾斜面形成为距水平的倾斜角度随着从旋转叶片盘的旋转中心朝向外周逐渐变大,形成在上述隆起部的上述弯曲的外侧的倾斜面形成为距水平面的倾斜角度随着从旋转叶片盘的旋转中心朝向外周最初逐渐变大,从中途开始逐渐变小。
或者,形成在上述隆起部的上述弯曲的内侧的倾斜面的法线形成为朝向上述洗涤槽的上方内侧,形成在上述隆起部的上述弯曲的外侧的倾斜面的法线形成为朝向上述洗涤槽的上方外侧。
另外,在上述隆起部的平缓部设置多个突条,该突条向与上述隆起部相同的方向弯曲,形成为左右非对称且相对于上述旋转叶片盘的旋转中心点对称。
另外,以左右是倾斜面且使上表面与该斜面顺畅地连接的圆弧面形成在圆周方向上剖切上述突条时的上表面,使上述弯曲的外侧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比上述弯曲的内侧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
另外,就上述旋转叶片盘的旋转时间而言,向与上述隆起部的弯曲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转时间比向上述隆起部的弯曲方向的旋转时间长。
或者,就上述旋转叶片盘的旋转速度而言,向与上述隆起部的弯曲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转速度比向上述隆起部的弯曲方向的旋转速度高。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这样构成的电动洗衣机当旋转叶片盘旋转时,该旋转叶片盘上的洗涤物一边在旋转叶片盘上滑动一边在旋转叶片盘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被隆起部推压而在上下方向上振动。另外,洗涤物还利用离心力向外周侧移动。此时,由于隆起部弯曲,因此洗涤物的移动根据旋转叶片盘的旋转方向不同。
在旋转叶片盘向隆起部的弯曲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洗涤物被上述隆起部的弯曲的内侧的倾斜面向上方按压。内侧的倾斜面的半径方向的坡度越靠近外周且越靠近隆起部的顶上越陡,因此洗涤物向上方向的移动变大,但难以向外周侧移动。并且,由于内侧的倾斜面的法线朝向洗涤槽的中央侧上方,因此当旋转叶片盘向弯曲方向旋转时,产生将洗涤物向内侧拉入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旋转叶片盘向与隆起部的弯曲方向相反侧旋转的情况下,洗涤物被上述隆起部的弯曲的外侧向上方按压。外侧的倾斜面的半径方向的坡度越靠近外周越向水平或下倾斜,由于外侧的倾斜面的法线朝向洗涤槽的上方外侧,因此洗涤物利用离心力被向洗涤槽的内周侧壁按压。
通过旋转叶片盘反复左右转,洗涤物被拉入洗涤槽的内侧或被按压到周壁侧,在洗涤槽内的半径方向上位置更替,从而能够提高清洗力、减少洗涤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1的电动洗衣机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例1的电动洗衣机的概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例1的电动洗衣机的旋转叶片盘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例1的电动洗衣机的旋转叶片盘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旋转叶片盘的IV-IV剖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旋转叶片盘的V-V剖视图。
图7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旋转叶片盘的圆周方向及半径方向上剖切时的旋转叶片盘的表面形状的图。
图8是以图4所示的旋转叶片盘的III-III剖切而表示的突条的剖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例1的电动洗衣机的提升器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提升器的主视图。
图11是局部地剖切洗涤兼脱水槽及旋转叶片盘而表示组装在实施方式例1的电动洗衣机的洗涤兼脱水槽内的旋转叶片盘与提升器的相对关系的立体图。
图12是图2所示的电动洗衣机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控制系统的控制器的微型计算机执行的控制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控制系统的控制器的微型计算机执行的控制处理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2的电动洗衣机的概略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6是实施方式例2的电动洗衣机的旋转叶片盘的立体图。
图17是实施方式例2的电动洗衣机的旋转叶片盘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旋转叶片盘的VI-VI剖视图。
图19是图17所示的旋转叶片盘的VII-VII剖视图。
图中:
1—外框,9—洗涤兼脱水槽,10—外槽,11、111—旋转叶片盘,11a、111a—隆起部,11b、111b—谷部,11c、111c—贯通孔,11d、111d—突条,11e、111e—鼓出部,11g、11h、111g—倾斜面,111m—背叶片,13—洗涤脱水驱动电动机,14—控制装置,16—循环泵,40—微型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实施方式例1)
该实施方式例1的电动洗衣机是执行洗涤及干燥的样式,基本上是如下执行洗涤及干燥的结构。
在贮存洗涤水的外槽内能旋转地设置作为内槽的洗涤兼脱水槽,在该洗涤兼脱水槽的底部中央能旋转地设置旋转叶片盘。在该旋转叶片盘上设置通过旋转使向上的分力反复作用在投入到旋转叶片盘上的洗涤物上的由流畅的倾斜面形成的多个隆起部。上述洗涤兼脱水槽与旋转叶片盘构成为利用驱动机构选择性地进行旋转驱动。
另外,其设置:洗涤剂投入器及将该洗涤剂投入器内的粉末洗涤剂导入外槽的底部的洗涤剂供水机构;向上述外槽内供给洗涤水的供水机构与排出该外槽内的洗涤水的排水机构;使上述外槽的底部的洗涤水以从上述洗涤兼脱水槽的上方落入该洗涤兼脱水槽内的方式循环的洗涤水循环机构;空气循环除湿机构,其在吸入上述外槽内的空气并水冷除湿后进行加热,以吹入上述洗涤兼脱水槽内的方式循环,从而对洗涤物进行干燥;以及控制上述驱动机构、供水机构、排水机构、洗涤水循环机构、空气循环除湿机构的控制装置。
并且,上述控制装置如下控制洗涤及干燥工序。
在洗涤工序中,通过以在之后的洗涤工序中维持未超过上述旋转叶片盘的上表面的水位或稍超过的水位并贮存在上述外槽的底部的方式供水,并使粉末洗涤剂溶解,从而在该外槽的底部产生高洗涤剂浓度的洗涤水,一边使该洗涤水以落到洗涤物上的方式循环一边使旋转叶片盘正反转,使向上的力反复作用在洗涤物上,进行按洗。在此,洗涤物的布量处于通常的范围内时的洗涤水为未超过旋转叶片盘的上表面的水位,洗涤物的布量小于通常的范围时的洗涤水为未超过旋转叶片盘的上表面的水位或稍超过的水位。
在漂洗工序中,与洗涤工序相同,通过一边使以维持未超过旋转叶片盘的上表面的水位或稍超过的水位并贮存在上述外槽的底部的方式供水的洗涤水以落在洗涤物上的方式循环,一边使旋转叶片盘正反转而使向上的力反复作用在洗涤物上,进行挤出该洗涤物所含的洗涤水(洗涤剂成分)的漂洗。
并且,在干燥工序中,以一边使旋转叶片盘正反转一边吸出上述外槽内的空气,并在水冷除湿后加热,然后吹入上述洗涤兼脱水槽内的方式循环,从而使洗涤物干燥。
图1是执行这种洗涤及干燥的电动洗衣机100的外观图,图2是表示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符号1是构成外部轮廓的四方筒状的外框。符号2是安装在外框1的上部的顶罩。在顶罩2的前侧设置洗涤物投入口2a。符号3是以覆盖顶罩2的洗涤物投入口2a的方式安装的外盖3。当将把手3a向上方拉时,外盖3如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在中央折弯并打开。在外盖3的前侧设置具备各种操作按钮开关6、6a、显示器7、25的操作面板8。操作面板8与设在机体底部的控制装置14电连接。符号5是设在顶罩2的前面的电源开关。在顶罩2的后部内置供水电磁阀4、加热器20、送风风扇19等与供水、干燥相关的部件,在顶罩2的前侧内置洗涤剂、柔顺剂容器28。
符号9是洗涤兼脱水槽,在其外周壁具有用于通水及通风的多个较小的贯通孔9a,在其底壁具有用于通水及通风的多个贯通孔9b,在其上缘部具备流体平衡器9c,在底部的内侧设置能旋转自如地旋转的旋转叶片盘11。旋转叶片盘11的详细结构将于后文叙述。
符号10是内置上述洗涤兼脱水槽的外槽,在其底部的外侧安装洗涤脱水驱动装置。该外槽10通过缓冲装置(未图示)将该外槽10的四方位配合在卡定于设在外框1的上端部的四角部的角板并垂下的四个支撑棒上并均匀地支撑,从而在该外框1的中心部悬垂。上述洗涤脱水驱动装置内置使用了变换器驱动电动机或可反转式电容器分相单相感应电动机的洗涤脱水驱动电动机13、电磁操作离合机构12、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具有通过控制洗涤脱水驱动电动机13与电磁操作离合机构12而选择性地执行以下模式的驱动功能,即、以使洗涤兼脱水槽9静止的方式在能卡定或自如地旋转的方式解放的状态下使旋转叶片盘11反复正反转的洗涤驱动模式、使旋转叶片盘11与洗涤兼脱水槽9一体地在同一方向上旋转的脱水驱动模式。
符号27是振动传感器,设置在外槽10的侧面外侧,检测外槽10在洗涤时、洗涤兼脱水槽9高速旋转的脱水时的振动。
符号31是设在外槽10的上表面的槽罩。在距槽罩31的前侧大约2/3的部分具有洗涤物投入口31a,在后面31b设置连通槽罩3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的暖风吹出口(未图示)、供水入口(未图示)、循环水入口33。另外,在槽罩31的前方设置洗涤剂、柔软柔顺剂投入口28a。符号23是以覆盖洗涤物投入口31a的方式设置的内盖。内盖23利用铰链23开闭自如地安装,通过将把手23a向上方拉起,解除内盖23的锁定(未图示),并如图中单点划线表示那样打开,通过将把手23a向下方按,进行锁定。符号30是设在槽罩31的后面31b的下表面(洗涤兼脱水槽9侧)的循环水罩。
符号22是干燥通道,连接干燥通水通气口10b与暖风吹出口之间。在干燥通道22的中途设有送风风扇19、加热器20、棉绒过滤器(未图示)、除湿机构22b、温度传感器26。当使送风风扇19运转,并对加热器20通电时,以下述方式循环:暖风吹入洗涤兼脱水槽9内,使洗涤物变热而使水分蒸发。成为高温多湿的空气通过贯通孔9a、9b吹向外槽10,并从通水通气口10b吸入干燥通道22,利用在除湿机构22b中流下的冷却水而成为被冷却除湿并干燥的低温空气,再次利用加热器20被加热,并吹入洗涤兼脱水槽9内。
符号29a、29b、29c、29d、29e、29f是橡胶制的波纹管,用于振动位移的外槽10、外槽罩31、设在固定侧(外框1、顶罩2等)上的干燥通道22、供水电磁阀4、循环泵16等的连接。
供水电磁阀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向四方向进行供水,使用四连阀。第一个是洗涤供水电磁阀,与供水入口连接,向洗涤兼脱水槽9内供水。第二个是洗涤剂供水电磁阀,与洗涤剂、柔顺剂容器28的洗涤剂投入室连接。第三个是柔顺剂供水电磁阀,与洗涤剂、柔顺剂容器28的柔顺剂投入室连接。洗涤剂、柔顺剂容器28与洗涤剂、柔顺剂入口28a连接,向外槽10内供给洗涤剂、柔顺剂。第四个与后述的除湿机构22b连接。
在外槽10的底面设置阻气盒(エアトラップ)21a,内部的压力通过管21b传递到水位传感器21,检测外槽10内的洗涤水的水位。
符号17是洗涤水的循环泵,连接设在外槽底部的通水通气口10b与循环水入口33之间。在循环泵17的中途具有设在机体底部的循环泵16、异物捕集器18,排水软管24通过排水阀15连接在异物捕集器18上。
当使循环泵16运转时,外槽10内的洗涤水从设在外槽底部的通水通气口10b通过循环管17运送到外槽10的上部,并从槽罩31的循环水入口33进入循环水罩30,利用线头过滤器38去除线头,并从喷嘴34向洗涤兼脱水槽9内洒水。
图3~图8表示旋转叶片盘11的详细结构。图3是旋转叶片盘11的立体图,图4是旋转叶片盘11的俯视图(上面图),图5是以图4的左右中心线IV-IV剖切的旋转叶片盘11的剖视图,图6是以图4的上下中心线V-V剖切的旋转叶片盘11的剖视图,图7(a)是表示旋转叶片盘11的上表面形状的剖视图,图7(b)是从旋转中心P以任意的半径r1剖切并展开的展开剖视图,图7(c)是从旋转中心P在半径方向上剖切的剖视图,图8是以图4的III-III剖切的剖视图。
旋转叶片盘11的上表面由多个隆起部11a与形成在该多个隆起部11a之间的谷部11b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例1中,具备隔着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中心P形成的两个隆起部11a、和形成在该隆起部11a之间的两个谷部11b。本旋转叶片盘11的最大特征在于隆起部11a与谷部11b是曲折(蛇行)的。隆起部11a与谷部11b从旋转中心P到半径r大致放射状地形成,在比半径r靠外周侧在一方向上弯曲为大致圆弧状。即,隆起部11a与谷部11b从上方观察呈大致S字状,左右非对称,相对于旋转中心P为点对称。以从棱线11a1的最外周部到中心线IV-IV的角度θ1表示隆起部11a的弯曲量,以棱线11a1的最外周部的切线方向与半径方向的角度表示在弯曲的最外周部的扭转角度θ7。另外,以从在图4中单点划线表示的谷底11b1的最外周部到中心线V-V的角度θ2表示谷部11b的弯曲量。另外,旋转叶片盘11正反转(左右转),因此弯曲方向可以与本实施方式例1反向。
如图5所示,隆起部11a形成为高度从旋转中心P向外周方向逐渐变高。以θ3表示在图4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隆起部11a的棱线11a1距水平面的倾斜角度。隆起部11a的外周端面11f是以使上部向中心侧倾倒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以θ6表示其倾斜角度。另外,如图6所示,谷部11b大致水平。在本实施方式例1中,为了将旋转叶片盘11固定在后述的洗涤脱水驱动装置上,在旋转中心P的周围设置向上方的鼓出部11i,确保收放固定螺钉的空间,为了与谷部11b顺畅地连接,形成为使谷部11b向外周方向高度稍低。
另外,详细地对旋转叶片盘11的上表面的圆周方向的形状进行说明。图7(b)是以在图7(a)中单点划线表示的任意的半径位置r1沿圆周方向剖切,以棱线11a1与半径位置r1的交点为基准在L方向上展开的剖视图。隆起部11a的棱线11a1与谷部11b的谷底11b1以在旋转方向上流畅的倾斜面11g、11h顺畅地连接,旋转叶片盘11的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曲折(うねり)。以θ4表示倾斜面11g的最大倾斜角度,以θ5表示倾斜面11h的最大倾斜角度。从谷底11b1向棱线11a1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从0度逐渐变大,成为最大倾斜角度θ4、θ5,当靠近棱线11a1时,倾斜角度逐渐变小,在棱线11a1为0度。
另外,相对于棱线11a1与谷底11b1的高低差H1,从棱线11a1到谷底11b1的倾斜面11g、11h的圆周方向长度L1较长。就隆起部11a的高度H1而言,半径r1越靠近外周越高,圆周长度L也与半径位置r1成比例地变长,因此倾斜角度θ4、θ5与半径位置r1无关,大致为一定。因此,L1与H1的比与半径位置r1无法,大致为一定。
接着,对旋转叶片盘11的上表面的半径方向的形状进行说明。图7(c)是在从图7(a)所示的A至F的圆周方向位置,从旋转中心P在半径方向上剖切而表示的剖视图。图的下侧为旋转中心,上侧为外周部,右侧是旋转叶片盘11的上表面。在A部的谷部11b附近,是朝向外周侧稍向下的坡度。随着靠近B部、C部与隆起部11a,成为朝向外周侧的上坡度,该坡度越靠近外周越陡。并且,在D部,在内周侧大致沿着棱线11a,因此朝向外周方向是上坡度,但在比与棱线11a1的交点Q靠外周侧,高度大致为一定,大致为水平。在E部,在内周侧是上坡度,从大致中间,外周侧为下坡度。在F部,在内周侧,大致水平,且外周侧从中途为稍下的坡度。
对使用了本实施方式例的旋转叶片盘11的场合的洗涤/干燥时的洗涤物的移动进行说明。当旋转叶片盘11旋转时,该旋转叶片盘11上的洗涤物一边在旋转叶片盘11上滑动一边在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被隆起部11a推压,在上下方向上振动。此时,由于隆起部11a的倾斜面11h与11g的半径方向的表面形状不同,因此根据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方向,洗涤物的移动不同。
在图4中,在旋转叶片盘11右转的情况下,洗涤物被倾斜面11h向上方推。如图7(c)所示,倾斜面11h的半径方向的坡度越靠近外周并且越靠近隆起部11a的顶上越陡,因此洗涤物向上方的移动变大,但难以向外周侧移动。另外,由于隆起部11a的倾斜面11h是弯曲的内侧,因此倾斜面11h的法线朝向洗涤兼脱水槽9的上方内侧。因此,当旋转叶片11右转时,如图7(a)的箭头S所示,倾斜面11h产生将洗涤物向内侧拉入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旋转叶片盘11左转的情况下,洗涤物被倾斜面11g向上方推。倾斜面11g的半径方向的坡度当靠近外周时,为水平或向下的坡度。另外,倾斜面11g的法线朝向洗涤兼脱水槽9的上方外侧。因此,洗涤物如图7(a)的箭头T所示被向外侧推出。
这样,洗涤物在旋转叶片盘11右转时容易向洗涤兼脱水槽9的靠中央移动,在旋转叶片盘11左转时容易向洗涤兼脱水槽9的内周壁侧移动。
图7(a)示意地表示该样式。在旋转叶片盘11右转时,位于半径位置r1的以◆符号U表示的洗涤物被倾斜面11h向上方内侧提起,超过隆起部11a的顶上部并移动到比半径位置r1靠内侧的以◇符号U'表示的倾斜面11g上。另外,在旋转叶片盘11左转时,位于半径位置r1的以■符号表示的洗涤物被倾斜面11g向上方外侧提起,超过隆起部11a的顶上部,移动到比半径位置r1靠外侧的以□符号V'表示的倾斜面11h上。
这样,通过交替地进行旋转叶片盘11的右转与左转,促进洗涤兼脱水槽9内的洗涤物的半径方向的布的替换。由此,在洗涤中,能够实现机械的作用(漂洗作用、按洗作用、搓洗作用)遍布的作用、洗涤不均的减少、清洗力的提高。另外,在干燥中,暖风均匀地遍布洗涤物,能够实现干燥不均的减少、消耗电量、干燥时间的降低。但是,就圆周方向的洗涤物的移动而言,在左转时比右转时稍少。这是因为,在左转时,位于倾斜面11g的外周侧的洗涤物被向外侧推压的动作大,向旋转方向的移动减少。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不超过旋转叶片盘11的上表面的程度的洗涤水的水位,一边从洗涤兼脱水槽9的上方向洗涤物散布洗涤水一边进行洗涤,因此使洗涤水遍布洗涤物是重要的。因此,只要使洗涤物在洗涤兼脱水槽9内在圆周方向与半径方向上移动即可。即,优选使圆周方向的洗涤物的移动在旋转叶片盘11的左右旋转中大致相同地移动。这样,难以产生洗涤物在洗涤兼脱水槽9内的偏心。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例中,为了在旋转叶片盘11的左右旋转中使洗涤物的圆周方向的移动大致相同,而设置后述的突条11d。
本实施方式例的旋转叶片盘11相对于大约520mm的内径尺寸的洗涤兼脱水槽9,构成为使外径尺寸大约为大径470mm。这是因为,即使隆起部11的倾斜面11h、11g的倾斜角度相同,旋转叶片盘11的外径尺寸越大,越能够使隆起部11的高度越高,洗涤物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变大,从而能够提高清洗力。
在这种大小的旋转叶片盘11中,说明对各部的尺寸、形状进行实验性研究的结果得到的期望的尺寸。
棱线11a1与谷底11b1的高低差H1越大,洗涤物在上下方向的振动越大。但是,当使H1过大时,倾斜面11h、11g的坡度变陡,因此当超过某角度时,洗涤物难以在旋转叶片盘11上滑动,洗涤物被倾斜面11h、11g推压而与旋转叶片盘11一起旋转。如果这样,则洗涤物在上下方向的振动变小,清洗力下降。因此,期望隆起部11a的最高部的高度为65~70mm,期望形成该隆起部11a的旋转方向的顺畅的倾斜面11h、11g的最大倾斜角度θ4、θ5相对于水平面为15~25度,期望隆起部11a的棱线11a1的半径方向的倾斜角度θ3相对于水平面为10~20度。
θ4与θ5只要是上述范围内,则可以为不同的值。这样,在右转时与左转时,上下方向的振动、旋转方向或半径方向的洗涤物的移动不同。例如,若使θ4为15度、使θ5为20度,则在旋转叶片盘11右转时,洗涤物的上下振动、旋转方向的移动变大,清洗力变高。因此,如果是具有检测洗涤水的污染的机构(例如由光电传感器进行的洗涤水的浑浊检测、由电导率传感器进行的洗涤水的污染检测)的电动洗衣机,则在判断为污染多的场合,使旋转叶片盘11右转时的旋转时间比左转时的旋转时间长,或使旋转速度高。相反,在判断为污染少的场合,使旋转叶片盘11右转时的旋转时间比左转时的旋转时间短,或者使旋转速度低。通过这样,与θ4和θ5相同的场合相比,能够实现更精细的洗涤物的移动。但是,在左右旋转中旋转切换时,当洗涤物的移动、尤其洗涤物的圆周方向的移动不同时,成为布缠绕、布偏心的主要原因,因此优选θ4与θ5基本上相同。
隆起部11a的弯曲量越大,在旋转叶片盘11右转时,将洗涤物向内侧拉入的作用越大。但是,当弯曲量过大时,倾斜面11h的半径方向的表面形状在外周侧成为陡坡度的U字槽状,因此在旋转叶片盘11上的洗涤物的上下方向振动减少,与旋转叶片盘11一起旋转,导致清洗力下降。另外,在旋转叶片盘11左转时,由于倾斜面11g的半径方向的表面形状为倒U字状的山形,因此在旋转叶片盘11上的洗涤物的上下方向振动减少,将外周侧的洗涤物强烈地推向洗涤兼脱水槽9的侧壁,阻碍洗涤物的移动。另外,当在隆起部11的棱线11a1的最外周的扭转角度θ7过大时,弯曲的曲率变小,将洗涤物向内侧拉入的作用减小。并且,隆起部11a的弯曲的开始半径位置r越靠近外周,越将洗涤物向内侧拉入、向外周侧推出的作用减小。由于以上原因,期望隆起部11a的弯曲量θ1为20~25度,期望在弯曲的最外周部的扭转角度θ7为45~55度。另外,期望隆起部11a的弯曲的开始半径位置r比旋转叶片盘11的半径的1/2靠内侧。
谷部11b的弯曲量θ2设定为与隆起部11a的弯曲量相同,但也可以不同。例如,当使谷部的弯曲量θ2比隆起部11a的弯曲量θ1大时,倾斜面11h的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5θ变小,倾斜面11g的倾斜角度θ4变大。作为结果,如上所述,洗涤物在旋转叶片盘11右转时与左转时的移动不同。
另外,当旋转叶片盘11的转数过高时,利用离心力将洗涤物向外侧推出的效果比将上述洗涤物向内侧拉入的效果更强,半径方向的洗涤物的移动恶化。因此旋转叶片盘的转数期望为每分钟100~130转左右。
在隆起部11a的平缓(裾野)区域(谷部11b)具有在与隆起部11a相同的方向上弯曲的多个突条11d。弯曲的形状与隆起部11a大致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例中,如图4所示,在隔着谷底11b1相同角度的位置一个个配置突条11d的内周侧,并且设在相对于旋转中心P点对称的位置(共计四个)。当使旋转叶片盘11旋转时,洗涤物一边在旋转叶片盘11的上表面滑动一边上下振动,因此突条11d产生洗衣板效果,具有提高清洗力的效果。但是,当突条11d的高度过高时,与一般的电动洗衣机的搅拌叶片(振动机)相同,勾住洗涤物的作用变大,成为布缠绕、布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不妨碍洗涤物的滑动,期望突条11d的高度为2~4mm。将突条11d设置在隆起部11的平缓区域(谷部11b)是为了减少洗涤物的损伤。隆起部11a的顶上区域附近将洗涤物向上方推的力大,因此当在隆起部11a的顶上附近的区域设置突条11d时,突条11d成为使洗涤物强烈摩擦而损伤的主要原因。
接着,对利用突条11d使洗涤物的圆周方向的移动左右大致相同的方法进行说明。图8是突条11d的圆周方向的剖视图。突条11d的表面形状为了洗涤物难以钩挂而使上表面为大致半圆状,与左右的倾斜面11d1、11d2顺畅地连接。并且,使左侧倾斜面11d1距水平的倾斜角度θ9比右侧倾斜面11d2的倾斜角度θ8大。通过这样,旋转叶片盘11左转时比右转时洗涤物在旋转叶片盘11上的滑动变少,向左转方向的移动变大。由此,能够使由隆起部11a的弯曲产生的洗涤物在左右旋转时的圆周方向的移动大致相同。当然,当使θ9过大时,会产生钩挂洗涤物的作用,因此期望θ9为50~60度。另外,θ8只要产生洗衣板效果即可,因此只要设定为20~40度程度即可。
另外,为了使洗涤物在圆周方向的移动在左右旋转中大致相同,也可以使突条11d的弯曲方向与隆起部11a的弯曲方向反向。
另外,可以不设置突起11d,而是使倾斜面11g的倾斜角度θ4比倾斜面11h的倾斜角度θ5大。另外,可以使谷部11b的弯曲量θ2比隆起部11a的弯曲量θ1大(为θ4>θ5)
另外,在使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θ4、θ5相同,使谷部的弯曲量θ2与隆起部的弯曲量θ1相同的场合,为了增大洗涤物左转时在圆周方向的移动,使左转时的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时间比右转时的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时间长,或者使左转时的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速度比右转时的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速度高。
在旋转叶片盘11的上表面具备多个球冠状的鼓出部11e。鼓出部11e配置成分散在隆起部11a的顶上区域以外的部分。本鼓出部11e也产生与上述突条11d相同的洗衣板效果,具有提高清洗力的效果。但是,当鼓出部11e的高度过高时,洗涤物的滑动减少,并与旋转叶片盘11一起旋转。这样,洗涤物在上下方向的振动变小,清洗力下降。因此,为了不妨碍洗涤物的滑动,期望鼓出部11e的高度为1~3mm,直径为20~30mm。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个数为30个。
在旋转叶片盘11的上表面具备用于通水及通气的多个贯通孔11c。贯通孔11c配置成分散在隆起部11a的顶上区域与突条11d、鼓出部11e以外的部分。当旋转叶片盘11旋转时,如上所述,旋转叶片盘11上的洗涤物一边在旋转叶片盘11上滑动,一边在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并且被隆起部11a推起,从而在上下方向上振动。通过该滑动,在洗涤物与旋转叶片盘11之间形成水膜。水膜的厚度对从洗涤物作用在旋转叶片盘11上的旋转负荷转矩带来影响,水膜越薄,旋转负荷转矩越增加。就水膜的厚度而言,贯通孔11c的数量越多,则厚度越薄。另一方面,将洗涤物向上方推起的力在隆起部11a的顶上部区域最大,因此该部分的水膜的厚度的大小对作用在旋转叶片盘11上的旋转负荷转矩带来较大影响。即,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那样,在隆起部11a的顶上部区域没有贯通孔11c的方式中,在顶上部区域形成较厚的水膜,因此从洗涤物作用在旋转叶片盘11上的旋转负荷转矩减少。另外,因为难以引起旋转叶片盘11与洗涤物的直接的滑动,因此也减少了产生的洗涤物的损伤。
洗涤兼脱水槽9在其内周壁面的底部具备用于使向上的力作用在靠近该内周壁面的洗涤物上而防止该洗涤物的偏心与布缠绕的提升器35。如图9及图10详细所示,该提升器35具备:由位于与旋转叶片盘11相对的高度并从内周壁面向内侧圆弧状地突出的鼓出部35a的上表面形成,并以沿该内周壁面在圆周方向上依次变高的方式倾斜并延伸的山形的倾斜面35b;以及以从圆周方向的倾斜面35b的顶上部分向上述内周壁面的内侧鼓出的方式沿该内周壁面在纵向(向上)延伸的突条35c。倾斜面35b为与形成旋转叶片盘11的隆起部11a的在旋转方向上顺畅的倾斜面的高度及倾斜角度相同的高度及倾斜角度。另外,突条35c的鼓出高度(厚度)为与提升器35的鼓出部35a大致相同的高度,期望为10~15mm。当该突条35c的鼓出高度过大时,在洗涤工序中,抑制洗涤物伴随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的圆周方向的移动的作用过大,对清洗带来不良影响。该提升器35通过树脂成型而一体地构成并安装。
另外,期望为在旋转叶片盘11的隆起部11a的顶上部的外端缘与提升器35的倾斜面35b的顶上部分相对时的两者的相对边缘之间能够确保大约25mm以上的间隙g1的结构。另外,期望构成为旋转叶片盘11的隆起部11a的顶上部的外端缘与洗涤兼脱水槽9的内表面的间隙g2能够确保30mm以上。因此,期望旋转叶片盘11的隆起部11a的外周端面11f的倾斜角度θ6相对于垂直面为7~15度。
这些值适于提高相对于洗涤物的洗涤、干燥的效率,并且防止洗涤物的咬入(后文叙述)。即,旋转叶片盘11的隆起部11a的顶上部位于外侧能够增大洗涤物的移动,有利于洗涤、干燥,但旋转叶片盘11与提升器35及洗涤兼脱水槽9之间的间隙小,洗涤物容易咬入。
图11是为了表示洗涤兼脱水槽9内的旋转叶片盘11与提升器35的相对关系,剖切洗涤兼脱水槽9与旋转叶片盘11的一部分而表示的立体图。在该实施例中,在旋转叶片盘11上以180度的间隔设置两个隆起部,在洗涤兼脱水槽9的外周壁内表面也以180度的间隔设置两个提升器5。
这样构成的提升器35在洗涤工序中,在洗涤水落下而湿润的洗涤物马上来到旋转叶片盘11上的状态下,当以一边与旋转叶片盘11一起旋转,一边利用离心力被推压到洗涤兼脱水槽9的内周壁面的方式移动时,由于提升器35的倾斜面35b,向上的力作用在洗涤物上,并且,利用突条35c抑制旋转。并且,利用依次送来的其他洗涤物,沿洗涤兼脱水槽9的内周壁面上升,并向旋转叶片盘11的中心方向掉落。因此,在旋转叶片盘11右转的情况下,利用弯曲的隆起部11a的作用,洗涤物容易向洗涤兼脱水槽9的靠中央移动,在旋转叶片盘11左转的情况下,利用弯曲的隆起部11a的作用,被推压到洗涤兼脱水槽9的内周壁侧的洗涤物如上所述,以返回洗涤兼脱水槽9的中心侧的方式移动。因此,通过设置提升器35,进一步促进洗涤物在半径方向的移动。
另外,通过在旋转叶片盘11的隆起部11a的外周端面11f上设置适当的倾斜角度θ6、确保上述旋转叶片盘11的外周端面11c与提升器35的鼓出部35a及洗涤兼脱水槽9的内周壁面之间的适当的间隔、并且在洗涤物将要进入提升器35的鼓出部35a与旋转叶片盘11的隆起部11a的外周端面11c间的间隙时,鼓出部35a的倾斜面35b以将洗涤物向上方推出的方式进行作用,能够防止洗涤物咬入间隙而使旋转叶片盘11无法旋转、由于咬入而损伤洗涤物。另外,提升器35的鼓出部35a的内周壁面为圆筒状的弯曲面,旋转叶片盘11的隆起部11a的外周端面11f与提升器35的鼓出部35a间的间隙在圆周方向上一定,因此即使洗涤物进入该间隙,也原样通过间隙,不会咬入间隙。
另外,在干燥工序中,旋转叶片盘11与提升器35以下述方式进行作用:解开由于最终脱水而偏向洗涤兼脱水槽9的内周壁面的洗涤物,利用提升器35的倾斜面35b促进洗涤物在上方向的移动,并且利用突条35抑制洗涤物在旋转方向(圆周方向)的移动,促进洗涤物的更替,使循环空气与洗涤物的接触良好而提高干燥效率。
图12是洗涤干燥机的控制部的方框图。40是微型计算机,与连接在各开关6、6a上的操作按钮输入电路41、水位传感器21、温度传感器26、振动传感器27连接,接受使用者的按钮操作、在洗涤工序、干燥工序中的各种信息信号。从微型计算机40的输出与驱动电路42连接,并与供水电磁阀4、离合器12、排水阀15、循环泵16、电动机13、送风风扇19、加热器20等连接,控制它们的开闭、旋转、通电。另外,与用于向使用者告知洗衣机的动作状态的7段发光二极管显示器25、发光二极管7、蜂鸣器43连接。
在该实施例的电动洗衣机中,就在洗涤工序中贮存在外槽10的底部的洗涤水及漂洗水的水位而言,基本上在一边使旋转叶片盘11正反转一边使洗涤水循环的状态下,必须避免贮存在外槽10的底部的洗涤水大幅地超过旋转叶片盘11的上表面,大幅地上升到以使该旋转叶片盘11上的洗涤物浮游的方式浸渍那样的水位。但是,在旋转叶片盘11上的洗涤物含有大量的洗涤水后,当长时间维持使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与洗涤水的循环停止的状态时,洗涤物所含的洗涤水与洗涤水循环系统内的洗涤水利用重力流下,并贮存在外槽10的底部,因此在该状态下的洗涤水位容许超过旋转叶片盘11的上表面。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用于洗涤水供水控制的设定水位,在通常的布量的洗涤物的洗涤中,设定比洗涤兼脱水槽9内的旋转叶片盘11的下表面的高度稍低的水位h1,在低于通常的布量的极少布量的洗涤物的洗涤中,设定比上述水位h1稍(大约10cm左右)高的水位(与洗涤兼脱水槽9内的旋转叶片盘11的隆起部11a的顶上部的最高部位大致相等的水位)h2。
并且,在供水工序中,供给规定量的水来溶解根据洗涤物的量投入的粉末洗涤剂,生成高洗涤剂浓度的洗涤水。在洗涤工序中,通过在使洗涤兼脱水槽9静止的状态下,以一边使旋转叶片盘11正反转一边使贮存在外槽10的底部的高洗涤剂浓度的洗涤水落到洗涤物上的方式循环,隆起部11a通过转动,其表面上下移动,通过反复推起含有高洗涤剂浓度的洗涤水的洗涤物并使其振动,进行洗涤。
在漂洗工序中,利用与洗涤工序相同水位的漂洗水,通过在使洗涤兼脱水槽9静止的状态下,以一边使旋转叶片盘11正反转,一边使贮存在外槽10的底部的漂洗水落到洗涤物上的方式循环,在旋转叶片盘11上使含有洗涤水的洗涤物上下移动,进行挤出洗涤水的漂洗。
在干燥工序中,以下述方式循环:一边通过旋转叶片盘11的正反转搅拌被离心脱水后的洗涤兼脱水槽9内的洗涤物,一边吸出外槽10内的湿润的空气,在水冷除湿后加热,并吹入洗涤兼脱水槽9内。
当按下电源开关5并接通电源时则上述微型计算机40起动,执行图13及图14所示的洗涤及干燥的基本的控制处理程序。
步骤S101
进行电动洗衣机的状态确认及初期设定。
步骤S102
使操作面板8的显示器7亮灯显示,根据来自操作按钮开关6的指示输入设定洗涤程序。在没有指示输入的状态下,自动地设定标准的洗涤程序或上一次实施的洗涤程序。
步骤S103
监视来自操作面板8的操作按钮开关6的开始开关6a的指示输入并使处理分支。
步骤S104
执行洗涤剂量检测处理。该洗涤剂量检测如下进行,即、以在供给洗涤水前的干布状态下,在使洗涤兼脱水槽9停止的状态下,在使旋转叶片盘11向一个方向旋转时,根据作用在该旋转叶片盘11上的旋转负荷量,检测洗涤物的布量的方式控制洗涤脱水驱动装置的洗涤脱水驱动电动机13与电磁操作离合机构12,通过根据所检测的布量求出洗涤剂的适量(洗涤剂量)来进行。洗涤剂量通过参照预先设定的布量与洗涤剂量的对照表来求出。具体地说,布量的检测在作为洗涤脱水驱动电动机13而使用变换器驱动电动机的结构中,通过检测以使洗涤脱水驱动电动机13旋转的方式供给规定时间电时的到达旋转速度来进行。在作为洗涤脱水驱动电动机13而使用电容器分相单相感应电动机的结构中,通过在以使洗涤脱水驱动电动机13上升到饱和旋转速度的方式供电的状态下,检测断电后的惰性旋转减速特性来进行。并且,优选的洗涤剂量通过参照预定的布量与洗涤剂量的对照表来求出。
洗涤水量在布量为规定的布量的范围(适量)内时,以维持未超过旋转叶片盘11的水位地贮存在外槽10的底部的方式设定洗涤水量(水位h1)。
另外,通过根据该检测结果(布量)求出洗涤时间来设定。在未进行布量检测时,设定标准的洗涤时间。
步骤S105
将求出的洗涤剂量显示在操作面板8的显示器25上。
步骤S106
打开洗涤剂供水电磁阀,向洗涤剂、柔软柔顺剂容器28的洗涤剂投入室执行洗涤剂供水。使用者在将所显示的量的粉末洗涤剂投入洗涤剂、柔软柔顺剂容器28的洗涤剂投入室后,以关闭外盖3的方式进行操作。被投入洗涤剂供水流动的洗涤剂投入室的粉末洗涤剂与洗涤剂供水的水一起通过洗涤剂、柔软柔顺剂入口28a落下到外槽10的底部。
步骤S107
当供水到洗涤剂溶解水位时,停止供水。在该实施例中,与洗涤剂量(布量)无关地将洗涤剂供水量设定为大约十升。该水量是在之后的洗涤剂溶解工序(步骤S108)中,在使洗涤兼脱水槽9旋转时,对搅拌在洗涤兼脱水槽9的底部供给的水与洗涤剂来说充分的水量,并且设定为水面比旋转叶片盘11的下表面的高度低(洗涤物在洗涤剂溶解前未浸湿)。
步骤S108
通过使洗涤兼脱水槽9与旋转叶片盘11一体地在一个方向上低速旋转(大约每分钟70转),执行在该洗涤兼脱水槽9的底面搅拌投入到外槽10的底部的洗涤剂溶解水与粉末洗涤剂,生成高洗涤剂浓度的洗涤水的洗涤剂溶解。洗涤剂溶解的时间一分钟便足够。即使低温(低水温)难以溶解的粉末洗涤剂的条件下也为大约90%的溶解率。生成的洗涤水的洗涤剂浓度大约是7倍。在此,标准浓度是粉末洗涤剂量20克/洗涤水量三十升的比例。
步骤S109
执行预洗涤。该预洗涤间接地进行在使洗涤兼脱水槽9静止的状态下使旋转叶片盘11正反转的搅拌,在旋转叶片盘11的正反转中通过使循环泵16运转,使外槽10的底部的洗涤水从喷嘴34落到洗涤物上。在旋转叶片盘11与循环泵16停止期间中,一边参照水位传感器21的检测信号一边打开洗涤剂供水电磁阀及洗涤供水电磁阀,以水位不超过设定水位的方式进行补水。通过反复多次进行该运转,使洗涤物浸渍在洗涤水中,并分散到旋转叶片盘11上。
在第一次正反转时,洗涤剂浓度大约7倍的洗涤水落到洗涤物上,并浸透到该洗涤物内。高浓度的洗涤水从喷嘴34散布到洗涤物上,因此利用洗涤剂的浸透作用,均匀地浸透洗涤物。浸透了洗涤物的高浓度的洗涤水的油溶解能力高,使油脂污物溶解且污物从洗涤物浮起的效果非常大,从而得到较高的清洗力。
通过反复补给水,落到洗涤物上的洗涤水的洗涤剂浓度下降,在预洗涤结束阶段,成为标准浓度的两倍左右。
步骤S110
执行正式洗涤。在该正式洗涤中,首先,修正利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布量检测而设定的洗涤时间而设定。之后,在使洗涤兼脱水槽9静止的状态下,一边使旋转叶片盘11正反转一边使循环泵16运转,反复进行将贮存在外槽10的底部的洗涤水从喷嘴34落到洗涤物的洗涤水循环大约两分钟的搅拌、在停止循环泵16的运转并使洗涤水的循环停止的状态下进行大约一分钟的使旋转叶片盘11正反转的布解开搅拌。通过旋转叶片盘11的正反转,洗涤物在洗涤兼脱水槽9内在圆周方向及半径方向上更替,没有遗漏地被清洗。最后,在停止循环泵16的运转并停止洗涤水的循环的状态下执行大约一分钟的使旋转叶片盘11正反转的均匀化搅拌,结束正式洗涤时间。
步骤S111
执行第一次的贮存漂洗。在该贮存漂洗中,首先,在打开排水阀15并排出贮存在外槽10的底部的洗涤水后,使旋转叶片盘11与洗涤兼脱水槽9一体地在一个方向上旋转,使洗涤物所含的洗涤水离心脱水。该洗涤水脱水时的洗涤兼脱水槽9与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速度设定为与后文叙述的最终脱水的旋转速度(大约1000rpm)相同,并进行脱水运转以实现较高的脱水率。
之后,一边关闭排水电磁阀15并使洗涤兼脱水槽9与旋转叶片盘11一体地在一个方向上低速旋转(35~40rpm),一边以打开洗涤供水电磁阀使自来水从洒水口落到旋转叶片盘11上的洗涤物上的方式进行供水。
接着,在使洗涤兼脱水槽9与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以外槽10的底部的水位不超过设定水位的方式进行漂洗水供水。
接着,与正式洗涤的按洗搅拌相同,执行一边在使洗涤兼脱水槽9静止的状态下使旋转叶片盘11正反转,一边使循环泵16运转并使贮存在外槽10的底部的水以从喷嘴34落到旋转叶片盘11上的洗涤物的方式循环的漂洗水循环搅拌漂洗。
接着,在使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与循环泵16的运转停止的状态下,以检测贮存在外槽10的底部的水的水位不使水位超过设定水位的方式进行补给水。
接着,执行一边在使洗涤兼脱水槽9静止的状态下使旋转叶片盘11正反转,一边使循环泵16运转并使贮存在外槽10的底部的漂洗水以从喷嘴34落到旋转叶片盘11上的洗涤物上的方式进行循环的漂洗水循环搅拌漂洗。与洗涤时相同,由于洗涤兼脱水槽9内的洗涤物在圆周方向与半径方向上更替,因此漂洗水遍布洗涤物,洗涤剂成分被稀释。
之后,在使循环泵16停止并停止漂洗水的循环的状态下进行继续旋转叶片盘11的正反转的均匀化搅拌。
步骤S112
执行第二次的贮存漂洗。该第二次的贮存漂洗附加通过打开柔软柔顺剂供水电磁阀向洗涤剂、柔软剂投入容器28的柔软柔顺剂投入室供水,而将该柔软柔顺剂投入室内的柔软柔顺剂导入外槽10的底部的控制。其以外的动作与第一次的贮存漂洗相同地进行。
步骤S113
执行最终脱水处理。最终脱水在打开排水电磁阀15的状态下,使旋转叶片盘11与洗涤兼脱水槽9一体地以在一个方向上大约1000rpm的高速旋转的方式使洗涤脱水驱动装置运转,使洗涤兼脱水槽9内的洗涤物离心脱水。该最终脱水的运转时间设定为得到期望的脱水率的时间。
步骤S114
确认是否设定洗涤干燥程序并使处理分支。
步骤S115
在设定了洗涤干燥程序的情况下,执行干燥。该干燥如下进行,即、使排水电磁阀15处于打开的状态,与洗涤工序相同,通过一边在使洗涤兼脱水槽9静止的状态下使旋转叶片盘11正反转,一边使设在干燥通道22的中途的送风风扇19运转,从通水通气口10b将外槽10内的空气吸出到干燥通道22内,在通过该干燥通道22内时,与从设置在该干燥通道22内的除湿机构22b流下的冷却水接触,在冷却除湿后通过棉绒过滤器捕获线头,在通过加热器20加热后,从暖风吹出口吹入洗涤兼脱水槽9内。
干燥利用温度传感器26一边监视暖风的温度一边执行,在温度变化的比例达到规定值时结束。
在本实施方式例中,即使在不具有干燥功能的电动洗衣机中也能够同样地使用并实施。
(实施方式例2)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例2的电动洗衣机101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图16是旋转叶片盘111的立体图,图17是旋转叶片盘111的俯视图(上面图),图18是以图17的VI-VI剖切的旋转叶片盘111的剖视图,图19是以图17的VII-VII剖切的旋转叶片盘111的剖视图。
与实施方式例1相同符号表示相同部分,因此省略说明。本实施方式例的特征在于旋转叶片盘111的基座形状是碗形。另外,在洗涤水的循环中不使用循环泵,不具有干燥功能。在顶罩2的前侧设置具备显示器、各种操作按钮开关的显示面板108,与设在机箱底部的控制装置14电连接。在顶罩9的后部内置供水电磁阀4、洗涤剂、柔顺剂投入容器128。
在洗涤兼脱水槽9的底部内侧旋转自如地设置旋转叶片盘111。图16~图19表示旋转叶片盘111的详细结构。图16是旋转叶片盘111的立体图,图17是旋转叶片盘111的上面图(俯视图),图18是以图17的左右中心线VI-VI剖切的旋转叶片盘111的剖视图,图19是以图17的上下水平线VII-VII剖切的旋转叶片盘111的剖视图。
旋转叶片盘111的上表面与实施方式例1的旋转叶片盘相同,由多个隆起部111a与形成在该隆起部111a之间的谷部111b构成,具备隔着旋转叶片盘11的旋转中心P形成的两个隆起部111a、和形成在该隆起部111a之间的两个谷部111b。并且,隆起部111a与谷部111b从半径位置r在外周侧在一个方向上,以大致圆弧状弯曲,隆起部111a与谷部111b从上方观察呈大致S字状,左右非对称,相对于旋转中心P点对称。
相对于在实施方式例1中,在大致平面状的圆盘上形成隆起部11a与谷部11b,在本实施方式例2中,特征在于,在中央低且外周侧高的碗状的凹曲面上形成隆起部111a与谷部111b。
如图18所示,隆起部111a形成为高度从旋转中心朝向外周方向逐渐变高。并且,如图19所示,谷部111b由碗状凹曲面形成,在外侧具有倾斜面111i。在本实施方式例中,为了增大洗涤物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使碗状的凹曲面的外周部111j的高度比隆起部111a的最高部的高度低,但也可以为相同高度。隆起部111a的外周端面111f为以使上部向中心侧倾倒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为了将旋转叶片盘111固定到洗涤脱水驱动装置上,在旋转中心P的周围设置向上方的鼓出部111k,确保收放固定螺钉的空间。在从旋转叶片盘111的旋转中心在任意的半径位置在圆周方向上剖切展开时的、旋转叶片盘111上表面的形状与图7(b)所示的形状相同。但是,隆起部111a的棱线111a1与谷部111b的谷底111b1的高低差最大的位置为成为碗状凹曲面的底的半径位置,相比此处越向内侧及外侧,高低差越小。
在谷部111b的碗状凹曲面的底面具有向与隆起部111a相同的方向弯曲的多个突条111d。弯曲的形状与隆起部111a大致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例2中,如图17所示,突条111d隔着谷底111b一个一个配置在相同角度的位置,并且设在相对于旋转中心P点对称的位置(共计四处)。另外,在旋转叶片盘111的上表面具备多个球冠状的鼓出部111e。鼓出部111e配置成分散在隆起部111a的顶上区域以外的部分。突条111d与鼓出部111e具有洗衣板效果,从而提高清洗力。
另外,在旋转叶片盘111的上表面具备多个用于通水及通风的贯通孔111c。贯通孔111c配置成分散在隆起部111a的顶上区域与突条111d、鼓出部111e以外的部分。
一边使旋转叶片盘111左右转一边进行洗涤/干燥,此时的洗涤物的移动与实施方式例1大致相同。即,利用旋转叶片盘111的旋转,洗涤物一边上下振动一边在旋转叶片盘111的旋转方向上沿圆周方向移动。并且,旋转叶片盘111右转时,洗涤物容易向洗涤兼脱水槽9的内侧移动,在左转时,容易向内周壁侧移动。另外,利用离心力向旋转叶片盘111的外周侧移动的衣物被碗状凹曲面的倾斜面111i向上方提起。因此,不需要如实施方式例1那样在洗涤兼脱水槽9的内周壁设置提升器。另外,由于具有利用碗状凹曲面将洗涤物向上方提起的作用,因此从隆起部111a的旋转中心向外周方向的倾斜角度可以比实施方式例1的场合小。
在本实施方式例2的电动洗衣机中,在洗涤水的循环中不使用循环泵,而是利用以下所述的方法进行。
在旋转叶片盘111的背面(下表面)具备放射状的多个背叶片111m。在旋转叶片盘111周围的洗涤兼脱水槽9底部设置用于使旋转叶片盘111的周围与洗涤兼脱水槽9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变窄的环状的下部圆环9d。下部圆环9d的内周为圆筒状,其下表面与洗涤兼脱水槽9的底面密合。并且,由旋转叶片盘11的外周部与下部圆环9d形成为迷宫式(ラビリンス),洗涤水难以在旋转叶片盘11与下部圆环9d的间隙流动。在下部圆环9d上形成多个切口部,在该切口部上设置洗涤水的循环水道罩71、循环水道罩81。循环水道罩71、81在以水平面剖切时,截面形状大致为C字形状,背面开口,但通过使背面与洗涤兼脱水槽9的内壁密合而设置,形成循环水道71b、81b。在循环水道71b、81b的下端与背叶片111m的外周侧相对地设置入水口71a、81a。
在循环水道罩71的上部形成排出口71c,在排出口71c上能装卸地安装线头过滤器72。循环水道罩81的上端关闭,在循环水道罩81的上部形成朝向洗涤兼脱水槽9内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开口的切口状的排出口81c。
当使旋转叶片盘11旋转时,背叶片111m成为离心泵,旋转叶片盘111的底面中央附近的压力下降,从设在洗涤兼脱水槽9底面的贯通孔9b吸入外槽10与洗涤兼脱水槽的间隔91的洗涤水。并且,利用背叶片111m的离心力向外侧被推出的洗涤水从入水口71a、81a流入循环水道71b、81b,并在循环水道71b、81b内向上方流。
在循环水道71b上升的洗涤水利用线头过滤器72去除线头,并进入洗涤兼脱水槽9内。另一方面,在循环水道81b上升的洗涤水从切口状的排出口81c以喷淋状洒向洗涤兼脱水槽9内的中央附近。由此,洗涤水均匀地喷洒到洗涤物上,能够提高清洗效率。洗涤兼脱水槽9内的洗涤水通过贯通孔9a流出到外槽10与洗涤兼脱水槽9的间隔91。
这样,由于在洗涤水的循环中使用旋转叶片盘111的背叶片111m,因此当洗涤水的水量过少时,无法使充分量的洗涤水循环,洗涤水未遍布洗涤物,因此清洗力下降。因此,与实施方式例1相比,需要提高洗涤兼脱水槽9内的水位。因此,洗涤物从洗涤水受到浮力,洗涤物在旋转叶片盘111上的滑动变大。因此,为了增大洗涤物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确保清洗力,使隆起部111a的倾斜面111h、111g的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比实施方式例1大。
在本实施方式例2中,相对于洗涤兼脱水槽9的内径尺寸为大约480mm,使旋转叶片盘111的外形尺寸为大约405mm。在这种大小的旋转叶片盘111中,根据实验性地研究各部的尺寸的结果,对期望的尺寸进行说明。期望从隆起部111a的棱线111a1的中心朝向外周部的倾斜角度θ13为8~15度,期望隆起部111a的倾斜面111g、111h的圆周方向的倾斜角度θ14、θ15为25~30度,期望从隆起部111a的最高部到谷部111b的底的高低差为70~80mm。另外,期望隆起部111a的弯曲量θ11与谷部111b的弯曲量θ12为20~25度,弯曲的扭转角θ17为45~55度。
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例2中,也促进洗涤物在洗涤兼脱水槽内沿半径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实现洗涤的清洗力的提高、洗涤不均的减少。
另外,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例2的电动洗衣机上附加了干燥功能的电动洗衣机也能够同样地应用。
(实施方式例3)
在图3、图16中,对隆起部与谷部为两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考虑为三个。在该情况下,使隆起部与谷部以120度间隔相对于旋转叶片盘的旋转中心点对称地配置。即使这样,也得到与实施方式例1、实施方式例2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也能够增加旋转叶片盘每一次旋转的上下方向的振动数。但是,当为了洗涤物在旋转叶片盘上一边滑动一边移动,而使隆起部的左右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与实施方式例1、实施方式例2为相同的程度时,隆起部的棱线与谷部的谷底的高低差变小。因此,由于振动数增加,振动的振幅变小,因此清洗力与实施方式例1、实施方式例2相同。但是,由于隆起部与谷部的数量增加,因此难以产生洗涤物在洗涤兼脱水槽内的圆周方向的偏心,具有减小脱水时的振动的优点。
但是,当过度增加隆起部与谷部的数量时,难以一边确保隆起部的棱线与谷部的谷底的高低差,一边使隆起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小而顺畅。即,倾斜面的角度变陡,洗涤物难以利用旋转叶片盘的旋转进行一边在旋转叶片盘的上表面滑动一边在上下方向上振动的移动,接近与普通的电动洗衣机的搅拌叶片(振动机)相同的洗涤物的移动。因此,期望隆起部与谷部的数量为2~3个。
Claims (14)
1.一种电动洗衣机,具备洗涤槽、设在该洗涤槽的底部的旋转叶片盘、内置上述洗涤槽并贮存洗涤水的外槽、以及旋转驱动上述洗涤槽与上述旋转叶片盘的驱动机构,该电动洗衣机的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叶片盘具备多个隆起部与谷部,该隆起部与谷部提供通过旋转而使向上的分力反复作用在上述旋转叶片盘上的洗涤物上的流畅的倾斜面,
从上述隆起部的顶部至上述谷部的底部形成的倾斜面在上述旋转叶片的圆周方向上所占的长度比上述隆起部的顶部与上述谷部的底部的高低差大,
上述隆起部的棱线形成为从上述旋转叶片盘的中心部朝向上述旋转叶片盘的外周部逐渐变高,
上述隆起部的棱线及上述谷部的谷底形成为从上述旋转叶片盘的中心朝向上述旋转叶片盘的外周部在一方的圆周方向上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隆起部与上述谷部形成为左右非对称,且相对于上述旋转叶片盘的旋转中心点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隆起部的弯曲从比上述旋转叶片盘的半径的1/2靠内侧处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旋转叶片盘的旋转中心在任意的半径位置沿圆周方向剖切并展开时的上述旋转叶片盘的上表面,形成从上述隆起部的顶部顺畅地连接上述谷部的底部的上下方向的曲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旋转叶片盘的旋转中心在径向上剖切时,
形成在上述隆起部的上述弯曲的内侧的倾斜面形成为距水平面的倾斜角度随着从旋转叶片盘的旋转中心朝向外周逐渐变大,
形成在上述隆起部的上述弯曲的外侧的倾斜面形成为距水平面的倾斜角度随着从旋转叶片盘的旋转中心朝向外周最初逐渐变大,从中途开始逐渐变小,水平或坡度颠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上述隆起部的上述弯曲的内侧的倾斜面的法线形成为朝向上述洗涤槽的上方内侧,形成在上述隆起部的上述弯曲的外侧的倾斜面的法线形成为朝向上述洗涤槽的上方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隆起部的平缓部设置多个突条,该突条向与上述隆起部相同的方向弯曲,形成为左右非对称且相对于上述旋转叶片盘的旋转中心点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将在圆周方向上剖切上述突条时的上表面用圆弧面形成,该圆弧面是与左右的倾斜面顺畅地连接的面,使上述弯曲的外侧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比上述弯曲的内侧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贯通孔,该贯通孔以分散在上述隆起部的除了顶上部的区域的方式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表面为球冠状的鼓出部,该鼓出部以分散在上述隆起部的除了顶上部的区域的方式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就上述旋转叶片盘的旋转时间而言,向与上述隆起部的弯曲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转时间比向上述隆起部的弯曲方向的旋转时间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就上述旋转叶片盘的旋转速度而言,向与上述隆起部的弯曲方向相反方向的旋转速度比向上述隆起部的弯曲方向的旋转速度高。
13.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洗涤水循环机构,该洗涤水循环机构使上述外槽内的洗涤水以从上述洗涤槽的上方落到上述洗涤槽内的方式循环,
通过一边使贮存在上述外槽的底部的洗涤水以落在上述旋转叶片盘上的洗涤物上的方式循环一边使上述旋转叶片盘正反转,而使向上的力反复从该旋转叶片盘作用在上述洗涤物上执行洗涤。
14.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空气循环系统,该空气循环系统以吸出上述外槽内的空气并在水冷除湿后进行加热且吹入上述洗涤槽的方式使空气循环,通过一边使上述旋转叶片盘旋转一边使空气循环,执行使洗涤物干燥的干燥工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12063 | 2012-05-16 | ||
JP2012112063A JP5860763B2 (ja) | 2012-05-16 | 2012-05-16 | 電気洗濯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22317A CN103422317A (zh) | 2013-12-04 |
CN103422317B true CN103422317B (zh) | 2016-02-24 |
Family
ID=49647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8219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2317B (zh) | 2012-05-16 | 2013-05-16 | 电动洗衣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860763B2 (zh) |
CN (1) | CN10342231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31684B2 (ja) * | 2014-04-18 | 2018-11-28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電気洗濯機 |
JP6277418B2 (ja) * | 2014-05-26 | 2018-02-1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洗濯機 |
JP6462270B2 (ja) * | 2014-08-19 | 2019-01-30 |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 洗濯機 |
CN105483968B (zh) * | 2015-12-04 | 2018-07-31 |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洗衣机的波轮 |
JP7311449B2 (ja) * | 2017-03-24 | 2023-07-19 |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 洗濯機 |
CN109468795B (zh) * | 2017-09-08 | 2021-08-17 | 青岛胶南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一种洗衣机排水控制方法及洗衣机 |
CN110219130B (zh) * | 2018-03-02 | 2023-05-12 |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波轮和包括该波轮的衣物处理设备 |
JP7411955B2 (ja) * | 2019-12-26 | 2024-01-12 | 青島海爾洗衣机有限公司 | 縦型洗濯機 |
EP4123074A4 (en) * | 2020-08-14 | 2024-04-24 |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 WASHING MACHINE AND WASHING MACHINE ROTARY PADDLE PLATE |
CN112921580A (zh) * | 2021-03-10 | 2021-06-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波轮结构及包括其的洗衣机 |
JP7316475B1 (ja) * | 2023-04-14 | 2023-07-2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撹拌翼及び洗濯機 |
JP7377389B1 (ja) * | 2023-04-14 | 2023-11-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撹拌翼及び洗濯機 |
CN118456849B (zh) * | 2024-07-12 | 2024-09-20 | 晋江恒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肠衣膜吹膜冷却交换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310A (zh) * | 1994-07-08 | 1996-06-12 | 东芝株式会社 | 脱水式两用洗衣机 |
CN1734005A (zh) * | 2004-08-03 | 2006-02-15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低水位波轮式震荡洗涤方法及所用波轮 |
CN1826445A (zh) * | 2003-09-19 | 2006-08-30 |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 电动洗衣机或具有干燥功能的电动洗衣机 |
CN1880564A (zh) * | 2005-06-16 | 2006-12-20 |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 洗衣机 |
JP2008043394A (ja) * | 2006-08-11 | 2008-02-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洗濯乾燥機およびパルセータ |
CN201704544U (zh) * | 2010-04-16 | 2011-01-12 | 合肥荣事达洗衣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洗衣机波轮 |
JP2011016027A (ja) * | 2010-10-28 | 2011-01-27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洗濯乾燥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02316B2 (ja) * | 2000-06-30 | 2006-07-2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洗濯機 |
JP3984940B2 (ja) * | 2003-09-10 | 2007-10-03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洗濯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
JP4366388B2 (ja) * | 2006-09-15 | 2009-11-18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電気洗濯機あるいは乾燥機能を備えた電気洗濯機 |
JP4934697B2 (ja) * | 2009-03-31 | 2012-05-16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洗濯乾燥機および洗濯機 |
JP4750871B2 (ja) * | 2009-04-09 | 2011-08-17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電気洗濯機 |
KR20100120543A (ko) * | 2009-05-06 | 2010-11-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세탁기용 펄세이터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세탁기 |
-
2012
- 2012-05-16 JP JP2012112063A patent/JP586076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5-16 CN CN201310182199.XA patent/CN10342231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310A (zh) * | 1994-07-08 | 1996-06-12 | 东芝株式会社 | 脱水式两用洗衣机 |
CN1826445A (zh) * | 2003-09-19 | 2006-08-30 |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 电动洗衣机或具有干燥功能的电动洗衣机 |
CN1734005A (zh) * | 2004-08-03 | 2006-02-15 | 海尔集团公司 | 一种低水位波轮式震荡洗涤方法及所用波轮 |
CN1880564A (zh) * | 2005-06-16 | 2006-12-20 | 日立家用电器公司 | 洗衣机 |
JP2008043394A (ja) * | 2006-08-11 | 2008-02-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洗濯乾燥機およびパルセータ |
CN201704544U (zh) * | 2010-04-16 | 2011-01-12 | 合肥荣事达洗衣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洗衣机波轮 |
JP2011016027A (ja) * | 2010-10-28 | 2011-01-27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洗濯乾燥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3236782A (ja) | 2013-11-28 |
JP5860763B2 (ja) | 2016-02-16 |
CN103422317A (zh) | 2013-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22317B (zh) | 电动洗衣机 | |
JP4877300B2 (ja) | ドラム式洗濯機 | |
CN103789961B (zh) | 滚筒式洗衣机 | |
CN105040346B (zh) | 电动洗衣机 | |
CN106048965B (zh) | 洗衣机和洗衣机的控制方法 | |
JP4665711B2 (ja) | ドラム式洗濯機 | |
JP2012205625A (ja) | ドラム式洗濯機 | |
CN104233719B (zh) | 洗衣机 | |
CN110691874B (zh) |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981674A (zh) | 立式洗衣烘干机 | |
JP2012030002A (ja) | ドラム式洗濯機 | |
JP2015006283A (ja) | 洗濯機 | |
CN100348796C (zh) | 洗衣机 | |
CN102535099B (zh) | 洗衣机及洗涤干燥机 | |
TWI796509B (zh) | 滾筒式洗衣機 | |
CN111270494B (zh) | 立式洗涤干燥机 | |
JP2013052055A (ja) | ドラム式洗濯機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
CN104420114A (zh) | 滚筒式洗衣机 | |
JP7551573B2 (ja) | 洗濯機 | |
WO2022059224A1 (ja) | 洗濯機 | |
JP2013052054A (ja) | ドラム式洗濯機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
JP7304323B2 (ja) | 洗濯機および洗濯機用の回転翼盤 | |
JP6670711B2 (ja) | 洗濯機 | |
CN113330153A (zh) | 洗衣机 | |
JP4751919B2 (ja) | 洗濯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Global Living Program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