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826445A - 电动洗衣机或具有干燥功能的电动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洗衣机或具有干燥功能的电动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6445A
CN1826445A CNA2004800212936A CN200480021293A CN1826445A CN 1826445 A CN1826445 A CN 1826445A CN A2004800212936 A CNA2004800212936 A CN A2004800212936A CN 200480021293 A CN200480021293 A CN 200480021293A CN 1826445 A CN1826445 A CN 1826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ulsation wheel
pulsation
view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212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6445B (zh
Inventor
宫野让
小池敏文
吉田哲士
森田伸一
漆原笃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826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6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26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6445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17/00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 D06F17/06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by rotary impellers
    • D06F17/10Impe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动洗衣机通过对投入旋转槽的衣物简单地施加上下方向的振动,便可以提高衣物的清洗效率或干燥效率。本发明的电动洗衣机的脉动轮(100)的上表面具有从旋转轴P呈辐射状形成的多个隆起部(101)和形成于这些隆起部(101)之间的谷部(102),上述隆起部(101)具有从旋转轴P向外周方向逐渐隆起的形状,当将距上述旋转轴P预定距离L1的圆周的断面形状展开时,上述脉动轮(100)的表面是从隆起部(101)逐渐过渡到谷部(102),又从谷部(102)逐渐过渡到隆起部(101)的波形形状。

Description

电动洗衣机或具有干燥功能的电动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对洗濯物施加机械力的脉动轮的电动洗衣机或具有干燥功能的电动洗衣机。
背景技术
洗濯槽立式配置的电动洗衣机,通过在其洗濯槽的旋转中心设置脉动轮,利用该脉动轮的旋转来搅拌洗濯槽内的水流,从而可洗濯洗濯槽内的衣物。该脉动轮具有多条从圆盘的中央呈辐射状形成的凸状的肋。这些现有技术例子是利用上述脉动轮搅拌在洗濯槽内充满的水,利用被其搅拌的水流来进行衣物的洗濯。(参见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19784号公报)。
上述现有的洗衣机着眼于利用脉动轮对洗濯槽内的水施加旋转力,通过借此对衣物的搅拌来洗干净衣物。因此,对于不同的衣物必须有适当的水量。水量一少,就如上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那样,上述脉动轮的凸肋与衣物直接冲撞,由于这时的冲击和表面摩擦而产生损伤衣物之类的问题。
另外,近年来,具有干燥功能的洗濯槽立式配置的电动洗衣机的发展引人注目。这些干燥洗衣机由于在上述脉动轮的表面设有许多暖风孔,并在不让水进入旋转槽的状态使该脉动轮旋转,因而,难于引起衣物的搅拌,存在衣物处于缠绕成团状态,或者由于旋转轴附近与外圆周的旋转速度差使衣物扭转而出现皱折等问题以及干燥需要时间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利用脉动轮的旋转,使衣物上下振动、对衣物进行拍洗地洗濯衣物的洗衣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利用脉动轮的旋转使衣物上下振动,对衣物进行拍洗,并可以获得良好的干燥效率的带干燥功能的洗衣机。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脉动轮的上表面由从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形成的多个隆起部和形成于这些隆起部之间的谷部构成;上述隆起部具有从旋转中心向外圆周方向渐渐隆起的形状,当将距上述中心预定距离的位置的圆周的断面形状展开时,上述脉动轮的表面形状呈从隆起部逐渐过渡到谷部、又从谷部逐渐过渡到隆起部的波形。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根据本发明,通过对放入到旋转槽中的衣物简单地赋予上下方向的振动,就可以提高衣物的洗濯效率或干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动洗衣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动洗衣机的动作原理的简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动干燥洗衣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6是衣物干燥时的比较对比图。
图7是脉动轮的典型的展开要素的说明图。
图8是实施例3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9是实施例4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10是实施例5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11是实施例6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12是实施例7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13是实施例8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14是实施例9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15是实施例10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16是实施例11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17是实施例12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18是实施例13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19是实施例14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20是实施例15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21是实施例16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22是实施例17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23是表示具有S形的各部分的其它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4是表示具有S形的各部分的其它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5是实施例18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26是实施例19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27是实施例20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28是实施例21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29是实施例22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30是实施例23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31是具有肋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32是具有肋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33是具有肋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34是具有肋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35是具有肋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36是具有肋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37是具有肋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38是具有肋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39是具有肋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40是具有肋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41是具有肋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42是具有肋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43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44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45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46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47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48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49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50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51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52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53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54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55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56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57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58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59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60是具有通风部的其它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61是实施例24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62是实施例25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63是实施例26的脉动轮的外观图。
图64是将本发明的脉动轮安装在旋转槽中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对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会更加清楚。
此处说明的最佳实施例是具有将旋转轴配置在上下方向的旋转槽的电动洗衣机或干燥洗衣机的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槽的旋转轴上设有上表面形状为大致圆形的脉动轮,这种脉动轮的上表面由从旋转轴呈辐射状形成的多个隆起部和形成于这些隆起部之间的谷部构成;通过将上述隆起部做成从旋转轴向外圆周方向逐渐隆起的形状,从而,在将距上述旋转轴预定距离的位置的圆周的断面形状展开时,上述脉动轮的表面具有从隆起部逐渐过渡到谷部、又从谷部逐渐过渡到隆起部的波形。
采用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电动洗衣机或电动干燥洗衣机,通过对投入旋转槽的衣物简单地施加上下方向的振动,便可以提高衣物的清洗效率,或干燥效率。此外,采用这种脉动轮,还可以得到在不具有脱水功能的电动洗衣机的脉动轮中同样的作用效果。
下面,参照图1到图64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洗衣机或电动干燥洗衣机。图1至图3表示将本发明用于电动洗衣机中的实施例1,图4至图6表示用于干燥洗衣机的实施例2,图7至图64表示应用于这些电动洗衣机或电动干燥洗衣机的脉动轮的其它实施例。此外,对于相同的部位及功能部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例1
图1至图3是将这种脉动轮应用于在箱体内具有将旋转轴置于上下方向的旋转槽的电动洗衣机中的实施例1。
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电动洗衣机的简要结构。图1是其简要结构图,图1(a)是电动洗衣机的剖视图,图1(b)是脉动轮的立体图,图1(c)是脉动轮的展开断面图。
本电动洗衣机1具有箱型的箱体10,覆盖该箱体10上部的上盖20。上述箱体10具有:构成该箱体10底面的树脂成形件的下部箱体11,构成箱体上部的钢板制成的上部箱体12。在该箱体10的上部四角设置吊杆安装部13,洗涤槽30通过安装在该吊杆安装部13上的吊杆14以四点支撑的方式安装在箱体10上。
上述洗涤槽30是上部敞开的容器,在该洗涤槽30内配置有旋转槽40,该旋转槽40和设置在上述洗涤槽30下部的电机31通过该电机31的旋转轴32予以安装。上述旋转槽40是上部敞开的圆筒形的容器,在其周围形成许多脱水用的孔41。上述电机31的旋转轴32的前端露出于上述旋转槽40的底部,脉动轮100安装在其前端部。在此处,上述脉动轮100与上述电机31的旋转轴32直接连接,上述旋转槽40利用未图示的离合机构,或者与上述电机31的旋转轴32连接,或者脱开。
因此,采用这种洗衣机,通过使脉动轮100独立地旋转或与旋转槽40联动旋转,就可以对投入旋转槽40中的衣物进行洗涤,另外,通过使旋转槽40高速旋转,则可进行脱水。
另一方面,在上述上盖20上,设有与上述旋转槽40的上部敞开部42一致的衣物投入口21,再在其上部设有盖体22。再有,在该盖体22前部配置操作面板部23。此外,在上述上部敞开部42安装了环状的平衡器43。
并且,这种电动洗衣机的一大特征是,采用了通过使旋转槽40内的衣物上下振动,可以进行衣物的拍洗的脉动轮100。这种脉动轮100如图1(b)所示,具有大致圆形的上表面形状,其表面由从旋转轴P呈辐射状形成的多个隆起部101和形成于这些隆起部101之间的谷部102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夹住脉动轮100的旋转轴P形成的2个隆起部101a、101b和形成于这两个隆起部101之间的2个谷部102a、102b。
上述隆起部101做成从旋转轴P向外周方向逐渐隆起的形状,将距上述旋转轴P蓣定距离L1的位置的断面形状展开时,上述脉动轮100的表面如图1(c)所示,具有从谷部102a逐渐上升至隆起部101a,又从该隆起部101a逐渐下降至谷部102b,再从该谷部102b逐渐上升至隆起部101b,进而再从隆起部101b逐渐下降至谷部102a的波形。
并且,该脉动轮100具有上述旋转槽40的整个底面基本上被上述脉动轮覆盖的大小。这样,构成脉动轮100的上表面的波形曲面基本上是连续地配置在旋转槽40的内壁面内的。在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脉动轮100与旋转槽40良好地嵌合,在旋转槽40的底部的外周留有环状的突缘44,在该突缘44的内侧的脉动轮容纳部45配置脉动轮100。
若采用这种脉动轮100,例如,存在于脉动轮100的旋转轴P附近的衣物,由于脉动轮100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便从旋转轴P附近向外周方向移动。在这种移动的过程中,存在于上述脉动轮100上的衣物就在由脉动轮100的隆起部101和谷部102形成的波形表面上移动。即,衣物由于惯性力而要终止于某一位置,并在脉动轮100的波形表面一边滑动一边移动。当以衣物的上下运动来观察这种状况时,则可以认为衣物在进行如上下振动之类的运动。在此,构成这种脉动轮100的波形表面的隆起部101和谷部102之差(台阶差)L2在旋转轴P附近很小,但随着向外周移动而逐渐增大。因此,当观察因离心力从脉动轮100的中心向外周移动的衣物的上下运动时,则上下运动随着从旋转轴向外周移动而逐渐增大。并且,这种上下移动增大的衣物还伴随着由于内部速度差(旋转轴P附近与外周之差(速度差))的旋转运动,即,使衣物反转的运动而移动。
并且,到达外周的衣物由于接连不断送来的其它衣物的作用而沿着旋转槽40的内壁面上升,并进行再次到达旋转轴P附近的运动。
若采用这样的洗衣机1,当盛装在旋转槽40内的水量少时,能进一步得到上述的拍洗效果。因此,与利用搅拌流进行洗涤的现有技术例子的洗衣机比较,可以减少水量。而且,由于采用拍洗这样的使衣物上下振动,并使振动幅度逐渐加大,因而可以提高洗涤效果。
下面,参照图2对这种脉动轮的特征作进一步说明。图2是本实施例的动作原理的简图,图2(a)是旋转槽的断面立体图,图2(b)是表示衣物的振动动作的曲线图。
在图2的本实施例中,在脉动轮100的上表面上所形成的隆起部101和谷部102相互以等间隔布置。为便于理解说明,以直线表示隆起部101和谷部102的转折部分(棱线)。因此,由于隆起部101和谷部102相对于旋转轴P呈对称,即便使脉动轮100高速旋转,旋转轴也不会摆动。
另外,如图2(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将圆盘的上表面做成从通过旋转轴P的线(谷部)转折,并向两侧逐渐向上升起的平板状的倾斜面。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构成脉动轮100上表面的2个半圆形面是呈V字形转折的形状。
即,隆起部101是从旋转轴向外周方向逐渐隆起的形状,谷部102则为从旋转轴P向外周方向基本上水平延伸的形状。此处,谷部102在附图中,图示的尖角以小的圆弧连接而成或以平面相交而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谷部102虽为水平状态,但也可以为向外周逐渐隆起的形状。在此,重要的是,在从旋转轴P起等距离的位置的隆起部101和谷部的台阶差为L2。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是通过利用脉动轮100的旋转来使衣物上下振动以提高其去污力,因而,上述的台阶差L2大致等于衣物的振动幅度。因此,脉动轮100的上表面由从旋转轴P向外周方向逐渐增大振动幅度L2的波形的曲面构成。
通过实验研究一下倾斜面的倾斜角度θ(相对于脉动轮的旋转方向的角度)和洗涤物上下方向的运动及衣物缠绕的关系时,洗涤物上下方向的运动虽然与倾斜面的倾斜角度成比例地增加,但当在某一角度达到峰值之后,若大于该角度则反而减少。由此可知,存在一个最佳的倾斜角度。这是因为,若倾斜角过大,洗涤物被推到倾斜面上而难于在脉动轮表面上滑动,从而难于移动到倾斜面的上方。根据实验结果,倾斜角度θ以15°~25°为佳,这时,倾斜面的高度差为脉动轮直径的0.13~0.22倍左右。
另一方面,根据实验结果,在倾斜角度达到大于洗涤物的上下运动开始减少的角度时,则衣物缠绕开始急剧地增加。这是因为,若倾斜角度过大,洗涤物难于在脉动轮100的表面上滑动,则在倾斜面的谷部形成团状并作滚动之类的运动。
下面,参照该图2,对被清洗的衣物的运动作进一步说明。
首先,在图2(a)中,放入旋转槽40内的衣物如箭头所示,按下述轨迹运动:从脉动轮100的旋转轴P向外周方向移动,沿着旋转槽40的内壁上升,进而移动到旋转槽40的旋转轴P的上方,沿旋转轴P的方向下降,再沿着脉动轮100从旋转轴P向外周方向移动。
即,位于脉动轮100的旋转轴P附近的衣物借助于由脉动轮100的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从旋转轴P的附近向外周移动并到达旋转槽40的内壁面。旋转轴P附近由于衣物的移动而空出,其它的衣物便从上方供给旋转轴P附近。先前已移动到外周的衣物则由于接连不断送来的衣物而沿内壁面上升。并且,已上升的衣物则送到旋转轴P附近的上方,再沿着旋转轴P的方向下降。这样,衣物便随着脉动轮100的旋转进行循环。
并且,本实施例的一大特征是,在从脉动轮100的旋转轴P向外周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位于上述脉动轮100上的衣物通过在由脉动轮100的隆起部101和谷部102形成的波形表面上一边滑动一边移动而逐渐增大上下方向的振幅。即,位于脉动轮100的表面上的衣物,由于惯性力的作用而要停止在某一位置,从而在脉动轮100的波形表面上一边滑动一边移动。若以上下运动对这种现象进行观察,则衣物沿波形的形状作上下振动。
在此,该脉动轮100的波形的表面为,隆起部101和谷部102的差(台阶差L2)在旋转轴P附近较小,而随着向外周移动而增大。因此,当观察衣物因离心力作用而从脉动轮100的旋转轴P向外周移动的上下运动时,则其上下运动随着从旋转轴向外周移动而逐渐增大。
图2(b)是示意地表示这种上下运动的振动幅度L2逐渐增大的衣物移动图。X轴表示距中心位置的距离,Y轴表示衣物的上下振动幅度L2(高度)。另外,Q1表示脉动轮100旋转1圈。如图中表明的那样,在旋转轴P附近的衣物一开始的振动幅度L2较小,但因离心力的作用,随着其逐渐向外周移动,其振动幅度L2则增大,已到达脉动轮100的外周端部的衣物便沿着旋转槽40的内壁面上升,再重新回到旋转轴P附近,并重复进行这样的循环周期。
而且,这种上下移动增大的衣物还伴随着因外周与内周的速度差的旋转运动,即,使衣物反转的运动而移动。因此,在旋转槽内循环的衣物,由于重复进行一边反转一边使上下运动逐渐增大的清洗,从而可以获得与进行拍洗相同的效果。
特别是,由于现有技术的脉动轮具有突出于平坦的上表面的凸肋,因而存在衣物与该凸肋接触而有损衣物的寿命的问题。但是,本实施例中,由于脉动轮的上表面做成圆滑的波形曲面,由于衣物沿其上表面一边滑动一边移动,因而,可减轻对衣物寿命的损伤。另外,在现有技术例子中,还存在因内部速度差而使衣物扭转缠绕的问题,但在本实施例中,这一问题也可减轻。
下面,参照图3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脉动轮的外观形状。图3是脉动轮的外观图。图3(a)是立体图,图3(b)是正视图,图3(c)是俯视图,图3(d)是右侧视图,图3(e)是横剖面图,图3(f)是仰视图。此外,由于后视图与正视图,左侧视图与右侧视图对称而将其省略。
本实施例的脉动轮100是用一个成形模具成形而成的成形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轻其重量而以树脂材料制成。在用树脂材料制成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旋转中心的强度,在安装电机的旋转轴32的轴承部分104可以安装金属插件一体成形。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轻重量和减少材料费用,如图3(e)及图3(f)所示,将波形曲面的壁厚做得较薄。当采用这种薄壁结构时,由于其强度差,因而在底面一侧设有多条加强肋103。这种加强肋103在与上述隆起部101的顶点和谷102的底部对应的位置做成十字形,进而,通过在旋转轴P的周围形成多条环状的加强肋,可以与从其上面施加负荷相对应。另外,由于脉动轮100是旋转体,因而,上述加强肋103设置成以旋转轴P为中心形成对称。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脉动轮100做成以通过旋转轴P的线段(谷部102)将其上表面分割开的、其两侧逐渐向上升形成的倾斜面构成的隆起部101。因此,在图3(b)所示的正视图中,上表面的形状大致为V字形,而在图3(d)所示的左右侧视图中,则为弧形。进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波形上表面的周围形成边缘部分105以提高其强度。
该边缘部分105做成其上表面的平面部分在周边顶部折弯并形成垂直面。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边缘部分105的下部做成保持水平,以使边缘部分105的高度(或宽度)在谷部102小,而在隆起部101较大。
如图2(a)所示,这种脉动轮100装在形成于旋转槽40底部的凹状的脉动轮容纳部45中,并安装在上述电机31的旋转轴32上。脉动轮容纳部45和脉动轮100之间的间隙大小做成脉动轮的边缘部分105不会与脉动轮容纳部45的内壁面接触,而衣物或硬币之类又不会进入到该间隙中的程度。
另外,这种脉动轮100在安装到上述脉动轮容纳部45中时,脉动轮100的最顶部,即,隆起部101外周部分的高度应与形成于上述脉动轮容纳部45周围的环状突缘44处于同一平面上。因此,对于作为V字形的部分而言,脉动轮容纳部45的内壁45a是露出来的,通过衣物与该露出来的部分适度接触,可预期能提高清洗效果。
这样,若采用本实施例,通过脉动轮100的旋转而使衣物上下振动,可以与拍洗一样地进行清洗。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虽然说明的是脉动轮100在一个方向运动情况下的衣物的运动,但通过使脉动轮100反向旋转,或者将旋转槽40与脉动轮100的旋转进行多种组合,则可预期能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
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4-图6说明利用脉动轮的波形对衣物施加上下振动、可以良好地进行衣物的清洗及衣物的干燥的实施例2的电动干燥洗衣机。
首先,参照图4,说明本实施例的电动干燥洗衣机的简要结构。图4是其简要结构图,图4(a)是干燥洗衣机的剖视图,图4(b)是脉动轮的立体图,图4(c)是脉动轮的展开面图。
本实施例采用与上述实施例1所采用的脉动轮100具有同样结构的脉动轮110。然而,这种脉动轮110与上述电动洗衣机1所采用的脉动轮100不同之点在于,在其表面上设有由许多小孔构成的通风部111。
首先,参照图4(a),说明这种干燥洗衣机的简要结构。在此,只对与上述实施例1结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对于结构相同部分以相同的标号表示而省略重复的说明。这种干燥洗衣机5在洗涤槽30中具有热风循环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在洗涤槽30背面一侧设有热风循环部50。
即,这种干燥洗衣机5通过将热风送入洗涤槽30中,除了具有衣物清洗功能外,还具有干燥功能。下面,说明其结构。图4中,这种干燥洗衣机5具有上下为S形的热风管道51,在该热风管道51中设有喷淋水冷除湿器52,温度传感器53,送风机54和加热器55。
上述热风管道51从上述洗涤槽30下端向上方上升(第一上升管道51a),在上述洗涤槽30的上端部附近下降(下降管道51b)并与设置于上述洗涤槽30下方(与上述电机31邻接的位置)的上述送风机54连通。
上述送风管道51的结构做成从上述送风机54再次上升(第二上升管道51c)并将热风从上述洗涤槽30上端供给到旋转槽40中。
此外,在洗涤槽30的上部开口部设有开关盖56,以防止热风泄漏到洗涤槽30的外部。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借助于上述第一上升管道51a和下降管道51b一旦将热风管道51提升到上述洗涤槽30的上方附近,则可以防止上述洗涤槽30中的水进入到上述送风机54中。
另外,利用上述第一上升管道51a可以配置上述喷淋水冷除湿器52。该喷淋水冷除湿器52设于上述第一上升管道51a上部,通过将水喷成雾状可以使热风冷却而对其除湿。另外,利用上述下降管道在上下均设有温度传感器53。并且,在第二上升管道51c上端设有加热器55。
若采用这种结构,就可以利用上述加热器55对空气进行加热后对上述洗涤槽30的衣物进行喷吹,然后从上述洗涤槽30的许多孔41及设置于脉动轮110上表面的通风部111将潮湿的空气吸入到上述第一上升管道51a中,利用上述喷淋水冷除湿器52收集潮湿的空气并除湿后,再经由下降管道51b将干燥了的空气吸入到送风机54中,然后再经第二上升管道51c供给到上述加热器55中。
如上所述,本干燥洗衣机5所采用的脉动轮可以采用在实施例1的脉动轮100的上面设有通风部111的脉动轮。其结构示于图4(b)和图4(c)及图5。图5是脉动轮的外观图,图5(a)是立体图,图5(b)是正视图,图5(c)是俯视图,图5(d)是右侧视图,图5(e)是横剖面图,图5(f)是仰视图。此外,由于后视图与正视图,左侧视图与右侧视图对称而将其省略。
其详细结构因与图3的说明重复而省略。但是,上述通风部111是将许多小孔排列成孔群状,并围绕旋转轴P形成圆形。该通风部111不限定于圆形,其详细情况将在后文说明。
下面,参照图6,通过与现有技术例子的比较来说明本实施例的电动干燥洗衣机5的衣物在干燥时的运动。图6是说明衣物干燥时衣物在旋转槽40内的运动的说明图,A-1~A-3表示现有技术例子,B-1~B-4表示本实施例的衣物的运动。
首先,现有技术例子的电动干燥洗衣机通过一边从洗涤槽30抽水并从上述热风循环部50供给热风,一边使脉动轮旋转来进衣物的干燥。在这样的现有技术例子中,由于在脉动轮的圆盘上表面上设有呈辐射状突出的肋,因而,通过洗涤物与这些肋的摩擦的摩擦作用及使洗涤物的变形来进行干燥。因此,在现有技术例子中,如A-1所示,衣物因离心力朝向外周移动的由凸肋向旋转方向作用的力较强。然后,如A-2所示,衣物一边在旋转方向上旋转,一边在脉动轮上引起衣物的替换。进而,如A-3所示,衣物在脉动轮上均匀地散开,因内周与外周的旋转速度之差而出现衣物扭转现象。因此,使用现有的脉动轮,衣物容易形成团状,容易产生衣物的缠绕。并且,由于上述扭转现象,遗留下产生皱褶及干燥不完全、干燥时间长等问题。与此相反,若采用本电动洗衣干燥机5,通过与上述洗涤时相同的衣物的运动,就可以减轻上述现有技术例子的问题。即,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脉动轮110的上表面形成连续的缓和的平滑面,如B-1所示,由于脉动轮110的旋转,衣物因其离心力以滑动方式在脉动轮110上向外周移动。在该移动过程中,由于脉动轮的旋转,出现B-2所示的谷部102与B-3所示的隆起部101相互交替现象,因而脉动轮上的衣物便反复进行上下振动并向外周移动。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高低差随着移动到外周而增大,因而使衣物的上下移动一边移动一边增大。然后,如B-4所示,因离心力而到达外周的衣物被接连不断地送来的衣物推压而沿着旋转槽40的内壁面上升,达到旋转轴P的上方,再由于衣物的移动而到达已空了的靠近旋转轴P的下方。
这样,若采用本实施例,根据与实施例1中所说明的洗涤时相同的原理,衣物一边逐渐增大上下振动一边向外周移动,再重新回到中央部位,并重复这样的循环。并且,由于内侧和外侧的速度差使衣物适度地反转,因而,衣物缠绕难于产生,并且扭转现象及皱折也难于出现。另外,由于衣物因上下振动而松散,使热风容易进入其空隙,因而可缩短干燥时间。
其它实施例
这样,若采用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具有波形的表面形状的脉动轮100、110,就可以得到上述拍洗的效果和振动干燥的效果。而且,这种效果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脉动轮100、110的形状。即,只要是具有利用脉动轮的离心力外向周移动的衣物能沿着缓和的波形的轨道移动的上表面形状的脉动轮,都能获得与实施例1、实施例2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7汇集了这种脉动轮的典型的其它展开要素。图7中,横轴表示展开要素,纵轴表示典型的应用例子。另外,图64是将脉动轮安装在旋转槽上的状态图。以下,根据该图7及图64,说明图8-图63所示的其它具体的脉动轮的实施例。
图7中,A段是边缘部分105的形状展开要素,B段是隆起部101和谷部102的个数的展开要素,C、D段是波形的曲面形状的展开要素。E、F是形成在波形的上表面的肋106的展开要素。此外,作为其它的典型的结构要素,有关采用电动干燥洗衣机时所必须的通气部分111以及加强肋103的展开要素将在后文说明。
首先,A段边缘部105的展开要素典型的有A-1、A-2和A-3。关于上述这三种边缘部105的差异,最大的不同在于谷部102与旋转槽40的连接方法。按照A-1,如图2(a)所示,在做成V字形的部分,脉动轮容纳部45的内壁45a露出,衣物与该露出的部分适度接触,可预期能提高清洗效果。另一方面,如图64(a)所示,按照A-2,由于上述内壁45a被形成在谷部102的外周端部的凹曲面123遮挡,衣服可以利用该凹曲面很容易地沿着旋转槽40的内壁上升。另外,按照上述A-3,如图64(b)所示,由于其是图2(a)和图64(a)的中间状态,由于在V字形的谷部102的外周端部留有高度较低的凹曲面而使内壁45a部分露出,因而,可兼备两者的效果。下面,对这三种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首先,A-1是与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2的脉动轮100、110相同的,没有从波形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边缘部105。即,如图3、图5所示,从正面看,由隆起部101和谷部102形成V字形。重复的说明予以省略。
实施例3
其次,A-2是以最顶部的高度将边缘部105形成在脉动轮120的周围。这种脉动轮120具有像薄的碟子或浅底碗的形状,这种薄的碟子的内面与上述实施例1、2同样做成波形。下面,以图8所示的实施例3对其进行说明。
例如,图8表示具有上述A-2的结构的脉动轮120。图8是实施例3的脉动轮的外观图,图8(a)是立体图,图8(b)是正视图,图8(c)是俯视图,图8(d)是右侧视图,图8(e)是横剖面图,图8(f)是仰视图。此外,由于后视图与正视图,左侧视图与右侧视图对称而将其省略。
本实施例的脉动轮120具有浅底碗形的内面形状,相对于旋转轴P从相对的边缘部105的既定位置向着旋转轴P由倾斜面121a、121b形成碗的内表面。当从上方观察它时,在大致圆形的外周内形成椭圆形的倾斜面。该椭圆的倾斜面由断面形状为基本上形成V字形的上述2个倾斜面构成。并且,将椭圆形的倾斜面的长轴方向的顶点部122做成与上述边缘部105接触或接近,上述长轴方向的两侧部分由连接上述倾斜面和上述边缘部105的凹曲面123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形成于脉动轮120的外周的边缘部105做成相同的高度,以做成容易保证强度的形状。另外,如图64(a)所示,在将这种脉动轮安装到旋转槽40中时,由于可以使上述边缘部105与旋转槽40的突缘44处于同一平面上,因而可以减少旋转槽40与脉动轮120的接触。特别是,位于该V字形谷部的部分衣物由于由形成于谷部102外周端部的上述凹曲面123提升并进一步沿着旋转槽40的内表面上升,因而,与实施例1比较,可减少衣物的摩擦。
实施例4
例如,图9表示具有上述A-3形状的脉动轮130。图9是实施例4的脉动轮的外观图,图9(a)是立体图,图9(b)是正视图,图9(c)是俯视图,图9(d)是右侧视图,图9(e)是横剖面图,图9(f)是仰视图。此外,由于后视图与正视图,左侧视图与右侧视图对称而将其省略。
本实施例的脉动轮130具有实施例1和实施例3中间的外观形状。即,在本实施例中也将二个倾斜面121a、121b做成大致V字形,在该V字形的中间位置形成环形的边缘部105。因此,上述V字形的倾斜面121a、121b的两侧部分(最顶部122附近)从上述边缘部105突出于上方,而谷部的两端部由上述边缘部105和凹曲面131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4(b)所示,在将该脉动轮130安装到旋转槽40中时,用上述凹曲面131缓和V字形的最尖锐的部分,并使其与脉动轮容纳部45的内壁45a连接,并且,通过使内壁面45a的一部分露出在其上部,从而可使衣物与该露出的部分适度接触,并可预期能提高清洗效果。因此,若采用这种脉动轮130,因衣物与内壁面45a适度接触而可预期提高清洗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使衣物的循环更加良好。
下面,回到图7,说明从B段到F段的其它的展开例子。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实线表示实施例的外观图的特征部分(部分外观设计),而以虚线表示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当然,尽管由上述特征部分和虚线构成的整个形状都是新型的部分,但为了易于理解说明而如此划分。
B段表示隆起部101和谷部102的个数的展开要素。例如,B-1表示隆起部和谷部是各由1个构成的,B-2表示隆起部和谷部是各由2个构成的,B-3表示隆起部和谷部是各由3个构成的。此外,也可以考虑隆起部和谷部各由4个构成的。B-1是脉动轮上表面的约一半由隆起部构成,而另一半由平面的谷部构成。另外,B-2是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结构。而B-3是以120度的间隔布置隆起部,并在其间设有谷部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着眼点是通过将隆起部和谷部圆滑地连接起来,从而使衣物在该波形的上表面以滑动方式移动。因此,若将隆起部和谷部设置得太多,将会冲淡上述效果。另外,由于脉动轮还具有以高速旋转的状态,因而,相对于旋转轴P呈非对称状态的B-1为不适宜的结构要素。当然,若假设为以低速旋转的洗衣机或干燥洗衣机,则仍是有效的。若从这点出发,可以说最有效的结构是B-2,当然,B-3及隆起部为4个的结构也不能说不是有效的。
C、D段表示波形曲面形状的展开要素。C-1是由平面的倾斜面构成谷部和隆起部。这已在上述实施例1及实施例4中予以说明。C-2是以大的凹曲面构成谷部,C-3是以较宽的平面构成谷部;D1是以凸曲面构成隆起部,D-2是C2和D1的组合,即将大的凹曲面的谷部和凸曲面的隆起部组合而成。另外,D3是做成将突起设置在谷部,例如将突出于上方的轴承部104设置在旋转轴9的位置等。
另外,E、F段是设有形成于波形上表面的肋106的展开要不。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脉动轮的特点在于使衣物以在形成波形的上表面滑动的方式移动。在衣物去污的诸因素中,由于其与脉动轮和旋转槽40间的摩擦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脉动轮的上表面设置稍微突出的肋106,既可以保持作为本脉动轮特征的拍洗效果,又可以获得由摩擦带来的清洗效果。
设置肋106的方法虽可以考虑各式各样的形状,但将典型的形状示于E、F段。此处,以实线表示谷部,以虚线表示隆起部的中央。E-1是沿谷部设置棒状的肋106,而E-2是除了上述E-1的棒状的肋106a外,另外再加上辐射状的棒状的肋106b、106c。再有E-3是在隆起部的中央部分设有辐射状延伸的棒状的肋106。
另一方面,肋并不限定于棒状,例如,如F-1那样,将许多球状突起夹住谷部设置在两侧的倾斜面上;或者如F-2那样,将许多球状肋设置在两侧的倾斜面上。
下面,依次说明图7中说明了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外,在立体图中,为了表现立体图象,使用了阴影线。
下面的实施例5至实施例8是相对于具有图7的B-1结构要素的旋转轴P为非对称的脉动轮的例子。
实施例5
图10是实施例5的脉动轮140的实施例,图10(a)是立体图,图10(b)是正视图,图10(c)是右侧视图,图10(d)是横剖面图,图10(e)是纵剖面图,图10(f)是俯视图,图10(g)是仰视图,图10(h)是图10(f)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部分的断面展开图,图10(j)是左侧视图。此外,因后视图和正视图对称而将其省略。
这种脉动轮140具有图7的A-1、B-1、D-2的要素。该脉动轮140用旋转轴P分成左右两部分,一边是隆起部101,另一边是平面的谷部102。并且,由于上述隆起部101的倾斜面由凸状的弯曲面形成,因而具有与谷部102圆滑地连接的波形形状。
实施例6
图11是实施例6的脉动轮150的实施例。图11(a)是立体图,图11(b)是正视图,图11(c)是右侧视图,图11(d)是横剖面图,图11(e)是纵剖面图,图11(f)是俯视图,图11(g)是仰视图,图11(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后视图和正视图以及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呈对称而将其省略。
这种脉动轮150具有图7的A-2、B-1、C-2的结构要素。该脉动轮150的碗形的内表面由旋转轴P分成左右两部分,一边是隆起部101,另一边是平面的谷部102。并且,上述平面的谷部102与周围的边缘部105以凹曲面123连接起来。
实施例7
图12是实施例7的脉动轮160的实施例。图12(a)是立体图,图12(b)是正视图,图12(c)是右侧视图,图12(d)是横剖面图,图12(e)是纵剖面图,图12(f)是俯视图,图12(g)是仰视图,图12(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后视图和正视图以及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呈对称而将其省略。
这种脉动轮160具有图7的A-3、B-1、C-2的结构要素。该脉动轮160的浅的碟子的内表面由旋转轴P分成左右两部分,一边是顶点从边缘部105突出来的隆起部101,另一边是平面的谷部102。并且,上述平面的谷部102与周围的边缘部105以凹曲面131连接起来。
实施例8
图13是实施例8的脉动轮170的实施例。图13(a)是立体图,图13(b)是正视图,图13(c)是右侧视图,图13(d)是左侧视图,图13(e)是俯视图,图13(f)是仰视图,图13(g)是剖面图。此外,因后视图和正视图对称而将其省略。
这种脉动轮170具有图7的A-1、B-1、C-1的结构要素。该脉动轮170在离开旋转轴P的位置分成左右两部分,宽的一边为隆起部101,窄的一边为平面的谷部102。采用本实施例,在得到缓和的曲面的同时,可增大台阶差(振动振幅)L2。
下面的实施例9-实施例14具有图7的B-2的结构要素。
实施例9
图14是实施例9的脉动轮180的实施例,图14(a)是立体图,图14(b)是正视图,图14(c)是右侧视图,图14(d)是横剖面图,图14(e)是纵剖面图,图14(f)是俯视图,图14(g)是仰视图,图14(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后视图与正视图对称而予以省略。
这种脉动轮180具有图7的A-1、B-2、D-2的结构要素。该脉动轮180由凹曲面构成通过旋转轴P的谷部102,将该凹曲面和构成上述隆起部101的倾斜面的凸状的弯曲面圆滑地连接起来而成为波形形状。
实施例10
图15是实施例10的脉动轮190的实施例,图15(a)是立体图,图15(b)是正视图,图15(c)是右侧视图,图15(d)是横剖面图,图15(e)是纵剖面图,图15(f)是俯视图,图15(g)是仰视图,图15(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后视图与正视图以及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呈对称而予以省略。
这种脉动轮190具有图7的A-1、B-2、C-1的结构要素。该脉动轮190使通过旋转轴P的谷部102呈S形,在其两侧形成由倾斜面构成的隆起部101。
实施例11
图16是实施例11的脉动轮200的实施例,图16(a)是立体图,图16(b)是正视图,图16(c)是右侧视图,图16(d)是横剖面图,图16(e)是纵剖面图,图16(f)是俯视图,图16(g)是仰视图,图16(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后视图与正视图以及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呈对称而予以省略。
这种脉动轮200具有图7的A-1、B-2、C-3的结构要素。该脉动轮200由带状的平面构成通过旋转轴P的谷部102,将该平面与上述隆起部101的倾斜面圆滑地连接起来而成为波形形状。
实施例12
图17是实施例12的脉动轮210的实施例,图17(a)是立体图,图17(b)是正视图,图17(c)是右侧视图,图17(d)是横剖面图,图17(e)是纵剖面图,图17(f)是俯视图,图17(g)是仰视图,图17(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后视图与正视图以及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呈对称而予以省略。
这种脉动轮210具有图7的A-2、B-2、D-2的结构要素。该脉动轮210将碗形的内表面的形状相做成对于旋转轴P在相对的部分上形成隆起部101,在其间形成谷部102。上述隆起部101以凸曲面形成,谷部102以圆滑地连接上述隆起部101的下部平缓部的凹曲面形成。这样,如图17(h)所示,当将距旋转轴P既定距离的位置的断面展开时,形成所描述的波形。因此,衣物能顺畅地移动。
另外,本实施例是在上述波形的上面设有通风部111的干燥洗衣机用的脉动轮。该通风部111由许多小孔构成。并在旋转轴P的周围形成环状。
实施例13
图18是实施例13的脉动轮220的实施例,图18(a)是立体图,图18(b)是正视图,图18(c)是右侧视图,图18(d)是横剖面图,图18(e)是纵剖面图,图18(f)是俯视图,图18(g)是仰视图,图18(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后视图与正视图以及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呈对称而予以省略。
这种脉动轮220具有图7的A-2、B-2、D-2的结构要素。该脉动轮220是从上述脉动轮210中去掉了通风部111的洗衣机用的脉动轮。
实施例14
图19是实施例14的脉动轮230的实施例,图18(a)是立体图,图18(b)是正视图,图18(c)是右侧视图,图18(d)是横剖面图,图18(e)是纵剖面图,图18(f)是俯视图,图18(g)是仰视图,图18(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后视图与正视图以及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呈对称而予以省略。
这种脉动轮230具有图7的A-3、B-2、D-2的结构要素。该脉动轮230的浅的碟子的内表面由旋转轴P分成左右两部分,两边的隆起部101的顶点突出于边缘部105。上述隆起部101由凸曲面形成,上述谷部102做成以凹曲面圆滑地连接上述隆起部101的下边平缓部分的波形形状。
下面,说明具有图7的B-3结构要素的实施例15-实施例22。
实施例15
图20是实施例15的脉动轮240的实施例,图20(a)是立体图,图20(b)是正视图,图20(c)是右侧视图,图20(d)是后视图,图20(e)是图20(f)的A-A’剖面图,图20(f)是俯视图,图20(g)是仰视图,图20(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左侧视图与右侧视图、B-B’剖面图与A-A’剖面图呈对称而予以省略。
这种脉动轮240具有图7的A-1、B-3、D-2的结构要素。该脉动轮240由以120度的角度从旋转轴P呈辐射状形成的隆起部101,和在其间呈辐射状形成的谷部102构成。上述隆起部101以凸曲面形成,上述谷部102做成以凹曲面圆滑地连接上述隆起部101的下边平缓部分的波形形状。
实施例16
图21是实施例16的脉动轮250的实施例,图21(a)是立体图,图21(b)是正视图,图21(c)是右侧视图,图21(d)是后视图,图(e)是图21(f)的A-A’剖面图,图21(f)是俯视图,图21(g)是仰视图,图21(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左侧视图与右侧视图、B-B’剖面图与A-A’剖面图呈对称而予以省略。
这种脉动轮250具有图7的A-2、B-3、D-2的结构要素。该脉动轮250由在碗状的内表面形成以120度的角度从旋转轴P呈辐射状的隆起部101,和在其间形成辐射状的谷部102构成。上述隆起部101以凸曲面形成,上述谷部102做成以凹曲面圆滑地连接上述隆起部101的下边平缓部分的波形形状。
实施例17
图22是实施例17的脉动轮260的实施例,图22(a)是立体图,图22(b)是正视图,图22(c)是右侧视图,图22(d)是后视图,图(e)是图22(f)的A-A’剖面图,图22(f)是俯视图,图22(g)是仰视图,图22(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左侧视图与右侧视图、B-B’剖面图与A-A’剖面图呈对称而予以省略。
这种脉动轮260具有图7的A-3、B-3、D-2的结构要素。该脉动轮260由在浅的碟子的内表面形成以120度的角度从旋转轴P呈辐射状的隆起部101,和在其间形成辐射状的谷部102构成。上述隆起部101的最顶部做成从边缘部105突出于上方。另外,上述隆起部101以凸曲面形成,上述谷部102做成以凹曲面圆滑地连接上述隆起部101的下边平缓部分的波形形状。
其次,在以上述图15说明了的具有S形谷部102的实施例10中,虽然说明了将图7的A-1和B-2予以组合的方式,但如图23所示,也可以与A-2、A-3组合,或者也可以与B-1、B-2、B-3组合。
图23、图24表示具有S形的谷部102的其它实施例。在此,图23、图24是以立体图来表现这些实施例的。其它的正视图及侧视图等的外观6面图及剖面图,由于可以从图15及相应的附图很容易地推导出予以省略。
首先,图23中的各图表示使如下实施例的谷部102为S形:图23(a)表示图10所示的实施例,图23(b)表示图11所示的实施例,图23(c)表示图12所示的实施例,图23(d)表示图13所示的实施例,图23(e)表示图18所示的实施例,图23(f)表示图19所示的实施例。另外,图24中的各图表示使如下实施例的谷部102为S形:图24(a)表示图20所示的实施例,图24(b)表示图21所示的实施例,图24(c)表示图22所示的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25-图42说明图7的E、F的肋的具体应用例子。
另外,在此,实施例的一部分也以立体图来表现其形状,其它的正视图及侧视图等的外观6面图及剖视图由于可以从作为原型的该图很容易推导出来而予以省略。
实施例18
图25是实施例18的脉动轮270的实施例,图25(a)是立体图,图25(b)是正视图,图25(c)是右侧视图,图25(d)是横剖面图,图25(e)是纵剖面图,图25(f)是俯视图,图25(g)是仰视图,图25(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后视图和正视图以及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呈对称而予以省略。
这种脉动轮270具有图7的A-3、B-2、D-2的结构要素。并且,在谷部102设有一条从凹曲面呈辐射状的棒状的肋106。
实施例19
图26是实施例19的脉动轮280的实施例,图26(a)是立体图,图26(b)是正视图,图26(c)是右侧视图,图26(d)是横剖面图,图26(e)是纵剖面图,图26(f)是俯视图,图26(g)是仰视图,图26(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后视图和正视图以及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呈对称而予以省略。
这种脉动轮280具有图7的A-2、B-2、C-1的结构要素。并且,在隆起部101的倾斜面上设有一条呈辐射状的棒状的肋106。
实施例20
图27是实施例20的脉动轮290的实施例,图27(a)是立体图,图27(b)是正视图,图27(c)是右侧视图,图27(d)是横剖面图,图27(e)是纵剖面图,图27(f)是俯视图,图27(g)是仰视图,图27(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后视图和正视图以及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呈对称而予以省略。这种脉动轮290具有图7的A-1、B-3、C-1的结构要素。并且,在隆起部101的倾斜面上分别设有一条呈辐射状的棒状的肋106。
实施例21
图28是实施例21的脉动轮300的实施例,图28(a)是立体图,图28(b)是正视图,图28(c)是右侧视图,图28(d)是横剖面图,图28(e)是纵剖面图,图28(f)是俯视图,图28(g)是仰视图,图28(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后视图和正视图以及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呈对称而予以省略。
这种脉动轮300具有图7的A-1、B-2、D-2的结构要素。并且,在隆起部101的倾斜面上分别设有三条呈辐射状的棒状的肋106。
实施例22
图29是实施例22的脉动轮310的实施例,图29(a)是立体图,图29(b)是正视图,图29(c)是右侧视图,图29(d)是横剖面图,图29(e)是纵剖面图,图29(f)是俯视图,图29(g)是仰视图,图29(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后视图和正视图以及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呈对称而予以省略。
这种脉动轮310具有图7的A-1、B-2、D-2的结构要素。并且,在隆起部101的倾斜面上分别设有由许多半球状的突起构成的肋106。
实施例23
图30是实施例23的脉动轮320的实施例,图30(a)是立体图,图30(b)是正视图,图30(c)是右侧视图,图30(d)是横剖面图,图30(e)是纵剖面图,图30(f)是俯视图,图30(g)是仰视图,图30(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后视图和正视图以及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呈对称而予以省略。这种脉动轮320具有图7的A-1、B-3、D-2的结构要素。并且,沿着谷部102分别设有由许多半球状的突起构成的肋106。
下面,图31-图42是将上述的肋106组合到上述其它的脉动轮的上表面形状中的情况。这些图31-图42所示的脉动轮只表示其平面图,其它的图由于能从已经说明的图中很容易地判断而予以省略。
首先,图31是将多种肋106布置在上述图10所示的实施例5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31(a)、图31(b)和图31(c)是将肋106设置在作为倾斜面的隆起部101和平面的谷部102;而图31(d)、图31(e)和图31(f)是沿隆起部101和平面的谷部102的分隔线设置肋106。
其次,图32是将多种肋106布置在上述图11所示的实施例6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32(a)、图32(b)和图32(c)是将肋106设置在作为倾斜面的隆起部101和平面的谷部102,而图32(d)、图32(e)和图32(f)是沿隆起部101和平面的谷部102的分隔线设置肋106。
其次,图33是将多种肋106布置在上述图12所示的实施例7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33(a)、图33(b)和图33(c)是将肋106设置在作为倾斜面的隆起部101和平面的谷部102,而图33(d)、图33(e)和图33(f)是沿隆起部101和平面的谷部102的分隔线设置肋106。
其次,图34是将多种肋106布置在上述图13所示的实施例8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34(a)、图34(b)和图34(c)是将肋106设置在作为倾斜面的隆起部101和平面的谷部102,而图34(d)、图34(e)和图34(f)是沿隆起部101和平面的谷部102的分隔线设置肋106。
其次,图35是将多种肋106布置在上述图14所示的实施例9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35(a)、图35(b)和图35(c)是将肋106设置在一对作为倾斜面的隆起部101上。图35(d)、图35(e)和图35(f)则是沿谷部102设置肋106。
图36是将多种肋106布置在上述图15所示的实施例10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36(a)、图36(b)、图36(c)是将肋106设置在一对作为倾面的隆起部101上。
图37是将多种肋106布置在上述图16所示的实施例11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37(a)、图37(b)和图37(c)是将肋106设置在一对作为倾斜面的隆起部101上。图37(d)、图37(e)和图37(f)则是沿谷部102设置肋106。
图38是将多种肋106布置在上述图18所示的实施例13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38(a)、图38(b)和图38(c)是将肋106设置在一对作为倾斜面的隆起部101上。图38(d)、图38(e)和图38(f)则是沿谷部102设置肋106。
图39是将多种肋106布置在上述图19所示的实施例14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39(a)、图39(b)和图39(c)是将肋106设置在一对作为倾斜面的隆起部101上。图39(d)、图39(e)和图39(f)则是沿谷部102设置肋106。
图40是将多种肋106布置在上述图20所示的实施例15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40(a)、图40(b)和图40(c)是将肋106设置在三个作为倾斜面的隆起部101上。图40(d)、图40(e)和图40(f)则是沿谷部102设置肋106。
图41是将多种肋106布置在上述图21所示的实施例16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41(a)、图41(b)和图41(c)是将肋106设置在三个作为倾斜面的隆起部101上。图41(d)、图41(e)和图41(f)则是沿谷部102设置肋106。
图42是将多种肋106布置在上述图22所示的实施例17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42(a)、图42(b)和图42(c)是将肋106设置在三个作为倾斜面的隆起部101上。图42(d)、图42(e)和图42(f)则是沿谷部102设置肋106。
下面,参照图43-图60说明在上述各实施例的脉动轮中采用了上述通风部111的情况。图43-图60只表示平面图,其它各图由于与已说明的相同而予以省略。上述通风部111虽可以考虑多种应用例子,但在此表示典型的例子。
首先,图43是将多种上述通风部111配置在上述图10所示的实施例5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43(a)是在旋转轴P的周围设置由许多小孔构成的环状的上述通风部111,图43(b)是将上述通风部111分开设置在隆起部101和平面的谷部102上。
其次,图44是将多种上述通风部111配置在上述图11所示的实施例6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44(a)是在旋转轴P的周围设置由许多小孔构成的环状的上述通风部111,图44(b)是将上述通风部111分开设置在隆起部101和平面的谷部102上。
图45是将多种上述通风部111配置在上述图12所示的实施例7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45(a)是在旋转轴P的周围设置由许多小孔构成的环状的上述通风部111,图45(b)是将上述通风部111分开设置在隆起部101和平面的谷部102上。
图46是将多种上述通风部111配置在上述图13所示的实施例8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46(a)是将由许多小孔构成的环状的通风部111设置在隆起部101上,而在平面的谷部102上设置沟状的通风部111。另外图46(b)是只在平面的谷部102设置沟状的通风部111。
图47是将多种上述通风部111配置在上述图14所示的实施例9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47(a)是将由许多小孔构成的环状的通风部111设置在旋转轴P的周围,图47(b)是将通风部111分开设置在一对隆起部101上。
图48是将多种上述通风部111配置在上述图15所示的实施例10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48(a)是将由许多小孔构成的环状的通风部111设置在旋转轴P的周围,图48(b)是将通风部111分开设置在一对隆起部101上。
图49是将多种上述通风部111配置在上述图16所示的实施例11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49(a)是将沟状的通风部111设置在带状的谷部,图49(b)是将通风部111分开设置在一对隆起部101上。
图50是将多种上述通风部111配置在上述图18所示的实施例13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50(a)、图50(b)是将由许多小孔构成的通风部111分开设置在一对隆起部101上。
图51是将多种上述通风部111配置在上述图19所示的实施例14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51(a)是将由许多小孔构成的环状的通风部111设置在旋转轴P的周围,图51(b)是将通风部111分开设置在一对隆起部101上。
图52是将多种上述通风部111配置在上述图20所示的实施例15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52(a)是将由许多小孔构成的环状的通风部111设置在旋转轴P的周围,图52(b)是将通风部111分开设置在三个隆起部101上。
图53是将多种上述通风部111配置在上述图21所示的实施例16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53(a)是将由许多小孔构成的环状的通风部111设置在旋转轴P的周围,图53(b)是将通风部111分开设置在三个隆起部101上。
图54是将多种上述通风部111配置在上述图22所示的实施例17的脉动轮上的情况。图54(a)是将由许多小孔构成的环状的通风部111设置在旋转轴P的周围,图54(b)是将通风部111分开设置在三个隆起部101上。
下面,图55-图60表示的是将肋106与通风部111予以组合的脉动轮的上表面。
首先,图55的各图中,是将通风部111设置在以下各图的倾斜面上:图55(a)是图25,图55(b)是图30、图55(c)是图31(d),图55(d)是图31(e),图55(e)是图31(f)的倾斜面上。
其次,图56的各图中,是将通风部111设置在以下各图的倾斜面上:图56(a)是图32(d),图56(b)是图32(e)、图56(c)是图32(f),图56(d)是图33(d),图56(e)是图33(e)、图56(f)是图33(f)的倾斜面上。
图61-图63是在旋转轴P处设有中央隆起部107的情况。在此所说明的脉动轮为了使位于旋转轴P上方的衣物落到下方后再向外周移动,可以使旋转轴P部分隆起。这样一来,例如,由于可以用该中央隆起部107进行脉动轮的安装,因而,随着脉动轮的安装的上下高度可以减小。在此,虽然以将上述中央隆起部107与上表面作成一体的方式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例如,安装在脉动轮上的另外单独的盖。
实施例24
首先,图61是实施例24的脉动轮330的实施例。图61(a)是立体图,图61(b)是正视图,图61(c)是右侧视图,图61(d)是横剖面图,图61(e)是纵剖面图,图61(f)是俯视图,图61(g)是仰视图,图61(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后视图和正视图对称而予以省略。
实施例25
图62是实施例25的脉动轮340的实施例。图62(a)是立体图,图62(b)是正视图,图62(c)是右侧视图,图62(d)是横剖面图,图62(e)是纵剖面图,图62(f)是俯视图,图62(g)是仰视图,图62(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后视图和正视图对称而予以省略。
实施例26
图63是实施例26的脉动轮350的实施例,图63(a)是立体图,图63(b)是正视图,图63(c)是右侧视图,图63(d)是后视图,图63(e)是图63(f)的A-A’剖面图,图63(f)是俯视图,图63(g)是仰视图,图63(h)是与图10(h)相同的断面展开图。此外,因左侧视图与右侧视图、B-B’剖面图与A-A’剖面图对称而予以省略。如以上的说明,构成本发明的脉动轮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结构(形状)。因此,上述实施例仅是一些实施例而矣,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
例如,脉动轮底面的加强肋的形状也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即,只要是相对于旋转轴对称即可。
另外,虽然上述脉动轮说明的是以整体成形件形成的,但也可做成由构成脉动轮的上面的上盖和构成下部的下盖等2个成形件构成。这样一来,由于可以使下盖具有足够的强度,而无需在上盖上设置加强肋,因而,毛刺等难于发生,可提高外观的美观性。
如上所述,虽然对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本行业的人员都很清楚,只要是在本发明的宗旨和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可进行种种变更和改进。
本发明可利用于衣物等的清洗和干燥领域。

Claims (5)

1.一种电动洗衣机,具有将旋转轴配置在垂直方向的旋转槽,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转槽的旋转中心设有上表面形状大致为圆形的脉动轮,
上述脉动轮具有从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形成的多个隆起部,和形成于这些隆起部之间的谷部,上述隆起部具有从旋转中心向外周方向逐渐隆起的形状,将距上述中心预定距离的位置的圆周的断面形状展开时,上述脉动轮的表面是从隆起部逐渐过渡到谷部,又从谷部逐渐过渡到隆起部的波形形状。
2.一种电动洗衣机,具有将旋转轴配置在垂直方向的旋转槽,并具有干燥功能,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转槽的旋转中心设有上表面形状大致为圆形的脉动轮,
上述脉动轮具有从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形成的多个隆起部,和形成于这些隆起部之间的谷部,上述隆起部具有从旋转中心向外周方向逐渐隆起的形状,将距上述中心预定距离的位置的圆周的断面形状展开时,上述脉动轮的表面是从隆起部逐渐过渡到谷部,又从谷部逐渐过渡到隆起部的波形形状。
3.一种电动洗衣机,在洗涤槽中具有脉动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旋转槽的旋转中心设有上表面形状大致为圆形的脉动轮,
上述脉动轮具有从旋转中心呈辐射状形成的多个隆起部,和形成于这些隆起部之间的谷部,上述隆起部具有从旋转中心向外周方向逐渐隆起的形状,将距上述中心预定距离的位置的圆周的断面形状展开时,上述脉动轮的表面是从隆起部逐渐过渡到谷部,又从谷部逐渐过渡到隆起部的波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脉动轮的上述隆起部的个数和上述谷部的个数分别是2个。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脉动轮的上述谷部的外周端部,具有沿着上述旋转槽或上述洗涤槽的内壁的凹曲面。
CN200480021293.6A 2003-09-19 2004-09-16 电动洗衣机或具有干燥功能的电动洗衣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264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27112A JP4366158B2 (ja) 2003-09-19 2003-09-19 電気洗濯機あるいは乾燥機能を備えた電気洗濯機
JP327112/2003 2003-09-19
PCT/JP2004/013545 WO2005028735A1 (ja) 2003-09-19 2004-09-16 電気洗濯機あるいは乾燥機能を備えた電気洗濯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6445A true CN1826445A (zh) 2006-08-30
CN1826445B CN1826445B (zh) 2015-06-10

Family

ID=34372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2129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26445B (zh) 2003-09-19 2004-09-16 电动洗衣机或具有干燥功能的电动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366158B2 (zh)
CN (1) CN1826445B (zh)
WO (1) WO200502873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1841A (zh) * 2009-03-31 2010-10-06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洗涤干燥机以及洗衣机
CN103422317A (zh) * 2012-05-16 2013-12-04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洗衣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1930B (zh) * 2006-03-23 2011-02-02 海尔集团公司 波轮式震荡洗涤方法及所用波轮
JP2008055135A (ja) * 2006-08-04 2008-03-1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洗濯機
WO2008016071A1 (fr) * 2006-08-04 2008-02-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achine à laver
JP2008161370A (ja) * 2006-12-27 2008-07-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洗濯機
JP5439520B2 (ja) * 2012-02-17 2014-03-12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6277418B2 (ja) * 2014-05-26 2018-02-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7304323B2 (ja) * 2020-08-14 2023-07-06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洗濯機および洗濯機用の回転翼盤
EP4123074A4 (en) * 2020-08-14 2024-04-24 Hitachi Global Life Solutions, Inc. WASHING MACHINE AND WASHING MACHINE ROTARY PADDLE PLATE
JP2022032752A (ja) * 2020-08-14 2022-02-25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洗濯機および洗濯機用の回転翼盤
CN115007067B (zh) * 2022-06-14 2023-04-25 上海征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高纯度单晶钻石片的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110977U (zh) * 1972-03-23 1973-12-20
JPS5231665B2 (zh) * 1972-03-23 1977-08-16
JPS55130681U (zh) * 1979-03-13 1980-09-16
JPS5644676U (zh) * 1979-09-14 1981-04-22
JPS5678777U (zh) * 1979-11-15 1981-06-26
KR100213943B1 (ko) * 1995-05-30 1999-08-02 가나이 쓰도무 세탁기
KR200149201Y1 (ko) * 1996-04-29 1999-06-15 전주범 세탁기의 회전익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1841A (zh) * 2009-03-31 2010-10-06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洗涤干燥机以及洗衣机
CN101851841B (zh) * 2009-03-31 2015-09-16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洗涤干燥机以及洗衣机
CN103422317A (zh) * 2012-05-16 2013-12-04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洗衣机
CN103422317B (zh) * 2012-05-16 2016-02-24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动洗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6445B (zh) 2015-06-10
JP2005087579A (ja) 2005-04-07
JP4366158B2 (ja) 2009-11-18
WO2005028735A1 (ja) 2005-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26445A (zh) 电动洗衣机或具有干燥功能的电动洗衣机
CN1627598A (zh) 用于滚筒式洗衣机的外转子型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503863A (zh) 洗衣机的漂洗控制方法
CN2505502Y (zh) 洗涤干燥机
CN1809661A (zh) 洗衣机
CN101051783A (zh) 一体型定子的制造方法和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647980A (zh) 刮水片和具有该刮水片的擦拭系统
CN1107563A (zh) 分体式空调器
CN1468756A (zh) 车内扬声器的旋转安装结构
CN1127026A (zh) 主要用于汽车的减震飞轮
CN1950561A (zh) 具有脉动器的倾斜滚筒式洗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61354A (zh) 空调器
CN1502171A (zh) 移动电话的铰接机构
CN1226818C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使用该定子的旋转电机
CN101054682A (zh) 水平辐射式电解方法及装置
CN1215813C (zh) 电动吸尘器
CN101056711A (zh) 原始垃圾处理装置
CN1732298A (zh) 洗衣机中的减震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219928C (zh) 洗衣机
CN1870865A (zh) 电子设备
CN1308958C (zh) 磁带盒的控带盘
CN1478152A (zh) 涂布装置
CN1181780C (zh) 洗米器
CN101057385A (zh) 车辆驱动用全闭型主电动机
CN1816693A (zh) 组装型风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