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2859A - 一种轴流风机及其风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流风机及其风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52859A CN103352859A CN2013102574330A CN201310257433A CN103352859A CN 103352859 A CN103352859 A CN 103352859A CN 2013102574330 A CN2013102574330 A CN 2013102574330A CN 201310257433 A CN201310257433 A CN 201310257433A CN 103352859 A CN103352859 A CN 1033528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n
- blade
- rocking handle
- air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阀,包括内桶和设于内桶内部的导杆,内桶设有通孔,叶片的转轴部可转动地伸入于通孔,风阀还包括设置于内桶的内部且与叶片的转轴部相连接的摇柄,叶片处于关闭状态时垂直于风机的转轴,且叶片的转轴边位于叶片的开合边的气流下游,风阀还包括压盘、支撑在压盘与导杆之间的第一弹性装置以及第二弹性装置;且叶片打开最大角度和处于关闭状态时,压盘作用于摇柄且使摇柄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大于零。如此设置,本发明中的风阀,压盘与限位底板之间不会发生硬性碰撞,且当叶片打开角度大于90度时,风阀的叶片依然可自动关闭,叶片打开角度可大于90度,进而有效降低叶片对风流的阻力。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上述风阀的轴流风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风机及其风阀。
背景技术
应用于轴流风机的风阀主要起到关闭和打开出风口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具有自动启闭功能的风阀受到了市场的普遍欢迎。下面内容,将对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具有自动启闭功能的风阀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风阀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轴流风机的风阀包括外筒1、内筒2和多个叶片3,内筒2固定于外筒1内,内筒2的侧壁上设有与叶片3一一对应的连接孔,叶片3包括叶片部和转轴部,其转轴部可转动地插装于连接孔内。
内筒2的内部固定设有导杆4,导杆4上可滑动地设置有压盘5,此外,导杆上还设有弹性装置6,弹性装置6一端支撑在导杆上,另一端支撑在压盘5的一个端面上。
内筒2内还设有与叶片3一一对应的摇柄7,摇柄7的第一端与叶片3的转轴部固定连接,且摇柄7的第二端偏离转轴部的轴线。摇柄7的第二端与压盘5的另一端面相抵。
当轴流风机打开时,气流作用于叶片3的作用力和弹性装置通过摇柄间接作用于叶片3的作用力之和,大于叶片3所受的重力,进而使叶片3产生转动,叶片3带动摇柄7转动,压盘5在弹性装置6的作用下沿导杆4向下滑动,直至压盘5与限位底板8相抵,叶片3呈完全打开状态。
当轴流风机关闭时,叶片3不再受气流的作用力,叶片3靠其自身的重力克服弹性装置6间接作用于叶片3的作用力,进而带动摇柄7转动,压盘5沿导杆4向上运动,直至叶片3的重力与弹性装置6作用于叶片3的作用力达到平衡,叶片3处于关闭状态。
然而,现有技术中,轴流风机吹出的风流并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一股一股的,当叶片3处于打开状态时,压盘5与限位底板8相抵,但是,由叶片3所受到的风力不稳定,进而压盘5与限位底板8会不断的发生硬性碰撞,进而对摇柄转轴位置及风叶的转轴位置的使用寿命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另外,由于轴流风机吹出的风流是呈螺旋状流动的,当叶片3打开角度为90度时,风流与叶片并非出于平行状态,即叶片3若打开90度时,仍会对风流造成一定的阻力。为了降低叶片3对风流的阻力,叶片3的打开角度通常需要大于90度。然而,若使现有技术中的叶片3打开角度大于90度时,当叶片3需要关闭时,叶片3不能通过其自身的重力使叶片3自动关闭。
因此,如何避免现有技术中压盘与限位底板之间发生硬性碰撞,以及解决当叶片打开角度大于90度时叶片不能自动关闭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阀,其压盘与限位底板之间不会发生硬性碰撞,且当叶片打开角度大于90度时,风阀的叶片依然可以自动关闭,叶片打开角度可以大于90度,进而有效降低叶片对风流的阻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风阀的轴流风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阀,包括内桶和设置于所述内桶的导杆,所述内桶设有通孔,叶片的转轴部可转动地伸入于所述通孔,所述风阀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桶的内部且与所述压片的转轴部相连接的摇柄,所述叶片处于关闭状态时垂直于风机的转轴,且所述叶片的转轴边位于所述叶片的开合边的气流下游,所述风阀还包括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杆的压盘、支撑在所述压盘的外端面与所述导杆之间的第一弹性装置以及支撑在所述压盘的内端面与所述导杆之间的第二弹性装置;所述摇柄与所述压盘相连接且带动所述压盘沿所述导杆的轴向位移;且所述叶片打开最大角度和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压盘作用于所述摇柄且使所述摇柄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大于零。
优选地,所述叶片处于打开最大角度状态和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压盘作用于所述摇柄使所述摇柄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压盘作用于所述摇柄的总力的1|3。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弹性装置通过设置于所述导杆,且可沿所述导杆的轴向调节位置的弹性调节装置支撑于所述导杆。
优选地,所述叶片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摇柄与经过所述摇柄的转轴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负30度,所述叶片打开120度时,所述摇柄与经过所述摇柄的转轴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度。
优选地,所述压盘设有空腔,所述摇柄伸入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摇柄伸入所述空腔的部分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空腔的上侧壁和下侧壁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压盘包括固定连接的外压盘和内压盘,所述外压盘与所述内压盘之间形成所述空腔,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外压盘和所述内压盘的内壁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均为弹簧,所述弹簧套接于所述导杆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弹性调节装置为设置于所述导杆的调节螺母,所述导杆上设有与所述调节螺母相适配的外螺纹。
优选地,所述内压盘和所述外压盘通过螺栓相连接,且所述螺栓的螺帽与所述压盘之间设有弹性预紧装置。
优选地,所述导杆的外周设有当所述叶片打开至最大设定角度时用于限制所述压盘继续移动的限位装置。
优选地,所述叶片的转轴部的转动中心线偏离于所述叶片的叶片部所在平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轴流风机,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风阀。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阀,包括内桶和设置于所述内桶的导杆,所述内桶设有通孔,叶片的转轴部可转动地伸入于所述通孔,所述风阀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桶的内部且与所述压片的转轴部相连接的摇柄,所述叶片处于关闭状态时垂直于风机的转轴,且所述叶片的转轴边位于所述叶片的开合边的气流下游,所述风阀还包括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杆的压盘、支撑在所述压盘的外端面与所述导杆之间的第一弹性装置以及支撑在所述压盘的内端面与所述导杆之间的第二弹性装置;所述摇柄与所述压盘相连接且带动所述压盘沿所述导杆的轴向位移;且所述叶片打开最大角度和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压盘作用于所述摇柄且使所述摇柄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大于零。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轴流风机产生的气流为螺旋气流,安装风阀时,叶片处于关闭状态,且叶片与轴流风机的电机轴相垂直,如此方可保证叶片打开最大角度时,不会对轴流风机的气流产生较大的阻力。叶片的转轴边位于叶片的开合边的气流下游,是指当轴流风机启动时,由于产生的是螺旋气流,气流首先到达叶片的开合边,再到达叶片的转轴边,即叶片的开合边为迎风边,气流到达开合边后,叶片以转轴边为转轴逐渐打开,进而能够保证叶片能够正常打开。
上述压盘的内端面是指压盘的靠近于风源的端面,压盘的外端面是指压盘相对远离风源的端面,沿风机的风流方向依次为压盘的内端面和外端面,同样,下述的内端和外端均是以风流风向为参照的,即风机的风流依次经过内端和外端。
为了描述方便,假设本发明提供的风阀处于初始状态时,即风阀的叶片处于关闭状态时,压盘位于导杆的最内端。当风机开启时,当风机开启时,第二弹性装置施加于压盘的弹性作用力和风机气流通过叶片和摇柄间接作用于压盘的作用力之和,大于第一弹性装置施加于压盘的弹性作用力,进而使压盘沿导杆向导杆的外端滑动,摇柄转动,叶片打开。
随着叶片的打开,第二弹性装置作用于压盘的弹力减小,而第一弹性装置作用于压盘的弹力增加,直至达到平衡状态,叶片停止打开。当叶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弹性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分别抵接于压盘的内外两个端面,且保持平衡状态,即使轴流风机发出的气流为一股一股的,在第一弹性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的缓冲作用下,摇柄的转轴位置以及叶片的转轴位置不会发生硬性碰撞,有效提高了风阀的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本发明提供的风阀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弹性装置处于压缩状态,当轴流风机关闭时,叶片重力、第一弹性装置、以及压盘的重力克服第二弹性装置的弹力,压盘沿着导杆向内端运动,直至第一弹性装置、压盘的重力以及第一弹性装置的弹力之和与第二弹性装置的弹力达到平衡,叶片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即使当叶片打开角度超过90度时,本发明提供的风阀,通过第一弹性装置的辅助作用,也可实现风阀的自动关闭。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风阀,当其叶片打开最大角度和处于关闭状态时,压盘作用于摇柄且使摇柄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大于零。具体而言,假设当摇柄的转轴部、中间轴部及与压盘相接触的端轴部的轴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该平面即为摇柄所在平面,当压盘作用于摇柄的作用力方向与摇柄所在平面相平行时压盘作用于摇柄且使摇柄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即为零,而当压盘作用于摇柄的作用力方向与摇柄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零时,压盘作用于摇柄且使摇柄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即可大于零。如此设置,方可使叶片打开和关闭。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风阀,其摇柄转轴位置与叶片转轴位置不会发生硬性碰撞,且当叶片打开角度大于90度时,风阀的叶片依然可以自动关闭,因此,叶片打开角度可以大于90度,进而有效降低叶片对风流的阻力。
优选地,所述叶片处于打开最大角度状态和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压盘作用于所述摇柄使所述摇柄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压盘作用于所述摇柄的总力的1|3。比如,同样假设当摇柄的转轴部、中间轴部及与压盘相接触的端轴部的轴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该平面即为摇柄所在平面,当叶片处于打开最大角度状态和处于关闭状态时,压盘作用于摇柄的作用力方向与上述摇柄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小于20°,如此设置,压盘作用于摇柄且使摇柄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F’大于或等于压盘作用于摇柄的总力F与sin20°的乘积。需要说明的是,压盘作用于所述摇柄使所述摇柄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压盘作用于所述摇柄的总力的1|3,进而压盘施加于摇柄的转动力矩较大,进一步保证了叶片的正常打开和关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轴流风机,包括如上所述的风阀。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轴流风机,其摇柄转轴位置与叶片转轴位置不会发生硬性碰撞,且当叶片打开角度大于90度时,风阀的叶片依然可以自动关闭,因此,叶片打开角度可以大于90度,进而有效降低叶片对风流的阻力,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风阀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风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风阀处于关闭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I-I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中II-II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风阀开启角度为90度时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8III-III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风阀开启角度为120度时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IV-IV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叶片开启过程中风力方向与叶片打开方向示意图;
图14是叶片开启过程中叶片受到的风力方向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优选方案中风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V-V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摇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摇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叶片开启最大角度和处于关闭状态时的摇柄位置示意图。
图1-图2中:
外筒—1、内筒—2、叶片—3、导杆—4、压盘—5、弹性装置—6、摇柄—7;
图3-图19中:
导杆—11、摇柄—12、压盘—13、第一弹性装置—14、第二弹性装置—15、叶片—16、空腔—17、轴承—18、调节螺母—19、开合边—16a、转轴边—16b、弹性预紧装置—20、限位装置—2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风阀,其压盘与限位底板之间不会发生硬性碰撞,且当叶片打开角度大于90度时,风阀的叶片依然可以自动关闭,叶片打开角度可以大于90度,进而有效降低叶片对风流的阻力。本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风阀的轴流风机。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3-图6,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风阀,包括内桶和设置于内桶的内部的导杆11,其中,内桶设有通孔,叶片的转轴部可转动地伸入于通孔,风阀还包括设置于内桶的内部且与叶片16的转轴部相连接的摇柄12。
本发明提供的风阀,当其叶片16处于关闭状态时垂直于风机的转轴,且叶片的转轴边位于叶片的开合边的气流下游。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风阀还包括可滑动地设置于导杆11的压盘13、支撑在压盘13的外端面与导杆11之间的第一弹性装置14以及支撑在压盘13的内端面与导杆11之间的第二弹性装置15;摇柄12与压盘13相连接且带动压盘13沿导杆11的轴向位移。
需要强调的是,当叶片16打开最大角度和处于关闭状态时,摇柄12与压盘13作用于摇柄12的作用力方向不平行。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轴流风机产生的气流为螺旋气流,安装风阀时,叶片16处于关闭状态,且叶片16与轴流风机的电机轴相垂直,如此方可保证叶片打开最大角度时,不会对轴流风机的气流产生较大的阻力。
请参考图13和图14,叶片的转轴边16b位于叶片的开合边16a的气流下游,是指当轴流风机启动时,由于产生的是螺旋气流,气流首先到达叶片的开合边16a,再到达叶片的转轴边16b,即叶片的开合边16a为迎风边,气流到达开合边后,叶片以转轴边16b为转轴逐渐打开,进而能够保证叶片能够正常打开。
上述压盘13的内端面是指压盘13的靠近于风源的端面,压盘13的外端面是指压盘13相对远离风源的端面,沿风机的风流方向依次为压盘13的内端面和外端面,同样,下述的内端和外端均是以风流风向为参照的,即风机的风流依次经过内端和外端。
为了描述方便,假设本发明提供的风阀处于初始状态时,即风阀的叶片16处于关闭状态时,压盘13位于导杆11的最内端。当风机开启时,第二弹性装置15施加于压盘13的弹性作用力和风机气流通过叶片16和摇柄12间接作用于压盘13的作用力之和,大于第一弹性装置14施加于压盘13的弹性作用力,进而使压盘13沿导杆11向导杆11的外端滑动,摇柄12转动,叶片16打开。
随着叶片16的打开,第二弹性装置15作用于压盘13的弹力减小,而第一弹性装置14作用于压盘13的弹力增加,直至达到平衡状态,叶片16停止打开。当叶片16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弹性装置14和第二弹性装置15分别抵接于压盘13的内外两个端面,且保持平衡状态,即使轴流风机发出的气流为一股一股的,在第一弹性装置14和第二弹性装置15的缓冲作用下,摇柄12的转轴位置以及叶片16的转轴位置不会发生硬性碰撞,有效提高了风阀的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本发明提供的风阀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弹性装置14处于压缩状态,当轴流风机关闭时,叶片16的重力、第一弹性装置14的弹力、以及压盘13的重力克服第二弹性装置15的弹力,压盘13沿着导杆11向内端运动,直至第一弹性装置14、压盘13的重力以及第一弹性装置14的弹力之和与第二弹性装置15的弹力达到平衡,叶片16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即使当叶片16打开角度超过90度时,本发明提供的风阀,通过第一弹性装置14的辅助作用,也可实现风阀的自动关闭。
为了使叶片16关闭时,处于稳定的状态,叶片16处于关闭时,压盘13恰好能够与风阀的内筒底部相抵接,如此,内筒底部可以起到限位作用,限制压盘13继续沿导杆滑动,进而使叶片16处于稳定状态。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风阀,当其叶片16打开最大角度和处于关闭状态时,压盘13作用于摇柄12且使摇柄12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大于零。
具体而言,假设当摇柄的转轴部、中间轴部及与压盘相接触的端轴部的轴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如图17和图18中所示的摇柄结构,摇柄的转轴部、中间轴部及与压盘相接触的端轴部的轴心线即均位于同一平面内,该平面即为摇柄12所在平面,当压盘13作用于摇柄12的作用力方向与摇柄所在平面相平行时压盘作用于摇柄且使摇柄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即为零,而当压盘作用于摇柄的作用力方向与摇柄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零时,压盘作用于摇柄且使摇柄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即可大于零。如此设置,方可使叶片打开和关闭。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风阀,其摇柄12转轴位置与叶片16转轴位置不会发生硬性碰撞,且当叶片16打开角度大于90度时,风阀的叶片16依然可以自动关闭,因此,叶片16打开角度可以大于90度,进而有效降低叶片16对风流的阻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中,叶片16处于打开最大角度状态和处于关闭状态时,压盘13作用于摇柄12使摇柄12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大于或等于压盘13作用于摇柄12的总力的1|3。
比如,同样假设当摇柄12的转轴部、中间轴部及与压盘相接触的端轴部的轴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该平面即为摇柄所在平面,当叶片16处于打开最大角度状态,压盘作用于摇柄的作用力方向与上述摇柄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不小于20°,且当叶片16处于打开最大角度状态时,压盘作用于摇柄的作用力方向与上述摇柄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β也不小于20°,如图19所示,另外,图中叶片最大角度为Φ,其中Φ≥90°。
如此设置,压盘13作用于摇柄12且使摇柄12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F’大于或等于压盘13作用于摇柄12的总力F与sin20°的乘积。需要说明的是,压盘13作用于摇柄12使摇柄12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压盘作用于所述摇柄的总力的1|3,进而压盘施加于摇柄的转动力矩较大,进一步保证了叶片的正常打开和关闭。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叶片16的逐渐打开,第二弹性装置15作用于压盘13的弹力逐渐减小,气流作用于叶片16的作用力也逐渐减小,为了使叶片16能够正常打开,第二弹性装置15作用于压盘13的弹力和气流作用于叶片16的作用力的合力必须大于第一弹性装置14的弹力,因此,采用的第一弹性装置14的弹力系数必须较小才能够使叶片16正常打开。但是,若叶片16的转轴部的转动中心与叶片16的叶片部所在平面相重合,叶片16处于打开最大角度状态时,其重心比较靠后,第一弹性装置14需要克服叶片16的重力,通过第一弹性装置14的弹力将很难将叶片16关闭。
鉴于此,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优选方案中,将叶片的转轴部的转动中心线偏离于叶片的叶片部所在平面,如图19所示。如此设置,叶片16处于打开最大角度状态时,其重心相对比较靠前,第一弹性装置14较易克服叶片16的重力,进而使叶片16达到关闭状态。
为了使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风阀,其能够应用于不同功率的轴流风机,以及能够适应不同导风角度的要求,比如,当风阀的轴线为水平设置时,即风阀的叶片16关闭时不能依靠叶片16自身的重力进行关闭,这时需要调节第一弹性装置14和第二弹性装置15作用于压盘13的弹力,具体实施方式可如下所述。
第一弹性装置14和|或第二弹性装置15可通过设置于导杆11,且可沿导杆11的轴向调节位置的弹性调节装置支撑于导杆11。如此设置,可通过调节弹性调节装置,使第一弹性装置14和|或第二弹性装置15作用于压盘13的弹性力进行调节,进而改变叶片16最大的打开角度。
此外,即使当风阀的轴线水平设置时,也可通过改变第一弹性装置14和第二弹性装置15作用于压盘13上的力的大小,使叶片16能够实现自动关闭。当然,风阀的轴线倾斜设置时,同样,可通过调节第一弹性装置14和第二弹性装置15作用于压盘13上的弹力大小,使叶片16能够实现自动关闭。
作为优选及举例,叶片16打开角度为120度时,叶片16对轴流风机的风流阻力最小。鉴于此,本具体实施方式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叶片16最大开启角度为120度,且叶片16能够实现自动关闭。
当叶片16处于关闭状态时,将摇柄12与经过摇柄12的转轴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负30度,请参考图3-图6。
当风机启动时,第二弹性装置15施加于压盘13的弹性作用力和风机气流通过叶片16和摇柄12间接作用于压盘13的作用力之和,大于第一弹性装置14施加于压盘13的弹性作用力,进而使压盘13沿导杆11向导杆11的外端滑动,摇柄12转动,叶片16逐渐打开。当叶片16打开角度为90度时,摇柄12与经过摇柄12的转轴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正30度,请参考图7至图9。
直至叶片16打开角度为120度时,摇柄12与经过摇柄12的转轴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正60度,请参考图10-图12。
当轴流风机关闭时,叶片16重力、第一弹性装置14、以及压盘13的重力克服第二弹性装置15的弹力,压盘13沿着导杆11向内端运动,直至第一弹性装置14、压盘13的重力以及第一弹性装置14的弹力之和与第二弹性装置15的弹力达到平衡,叶片16处于关闭状态。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中,摇柄12可通过如下方式带动压盘13实现沿导杆11移动。
压盘13可设有空腔17,摇柄12伸入于空腔17内,且摇柄12伸入空腔17的部分设有轴承18,轴承18的外圈与空腔17的上侧壁和下侧壁相接触。
上述空腔17可以为环绕压盘13设置的环形空腔17,多个摇柄12均伸入于该空腔17内,由于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摇柄12伸入空腔17的部分设有轴承18,且轴承18的外圈与空腔17的上侧壁和下侧壁相接触,如此设置,摇柄12通过轴承18可实现其自身的转动,且轴承18能够在空腔17内进行滚动,摇柄12转动时,可带动压盘13沿导杆11进行位移。
由于摇柄12伸入于空腔17的部分设有轴承18,通过轴承18与空腔17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可转动地相接触,避免了摇柄12与压盘13的直接摩擦,摇柄12可顺利的在压盘13内进行转动和摆动。
上述压盘13可如下设置,压盘13可以包括固定连接的外压盘和内压盘,外压盘与内压盘之间形成空腔17,轴承18的外圈与外压盘和内压盘的内壁相接触。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装置14和第二弹性装置15可以均为弹簧,弹簧套接于导杆11的外周。当然,第一弹性装置14和第二弹性装置15也可为其他类型的弹性装置。
弹性调节装置可以为设置在导杆11上的调节螺母19,为了方便调节,调节螺母19可以只设置一个,且第一弹性装置14一端与外压盘相抵接,另一端与调节螺母19相抵接。由于调节螺母19设置在导杆11的外端,可便于调节。当旋转调节螺母19时,调节螺母19沿导杆11产生轴向位移,第一弹性装置14作用于外压盘的作用力可发生改变,进而起到调节作用。
由于轴承18设置在压盘中,当外压盘和内压盘之间的预紧力较大时,轴承18在压盘内的滚动将受到限制,当外压盘和内压盘之间的预紧力较小时,轴承18会与压盘出现碰撞,进而对轴承和压盘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请参考图15和图16,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中,可将压盘13按照下述方式设置。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中,可将压盘设置为柔性压盘,比如,外压盘和内压盘之间可通过螺旋相连接,在螺帽与外压盘或内压盘之间设置有弹性预紧装置20,该弹性预紧装置20可以为弹簧、当然也可为弹性橡胶垫、硅胶垫等。如此设置,在弹性预紧装置20的作用下,外压盘和内压盘始终与轴承相接触,且轴承18不会受到外压盘和内压盘的压力限制而不能转动。
此外,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中,可在导杆11的外周设置有限位装置21,该限位装置21可以为套接在导杆11的外周的限位筒,当叶片打开至设定的最大角度时,压盘13与限位装置21相抵接,压盘13不能继续移动,如此,可防止叶片16受惯性力或其它原因,打开角度超出设定的最大角度的问题。
本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轴流风机,包括如上所述的风阀。如此设置,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轴流风机,其风阀可根据需要调节其开度的大小,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风阀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轴流风机及其风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风阀,包括内桶和设置于所述内桶的内部的导杆,所述内桶设有通孔,叶片的转轴部可转动地伸入于所述通孔,所述风阀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桶的内部且与所述叶片的转轴部相连接的摇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处于关闭状态时垂直于风机的转轴,且所述叶片的转轴边位于所述叶片的开合边的气流下游,所述风阀还包括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杆的压盘、支撑在所述压盘的外端面与所述导杆之间的第一弹性装置以及支撑在所述压盘的内端面与所述导杆之间的第二弹性装置;所述摇柄与所述压盘相连接且带动所述压盘沿所述导杆的轴向位移;且所述叶片打开最大角度和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压盘作用于所述摇柄且使所述摇柄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大于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处于打开最大角度状态和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压盘作用于所述摇柄使所述摇柄具有转动趋势的分力大于或等于所述压盘作用于所述摇柄的总力的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和|或所述第二弹性装置通过设置于所述导杆,且通过可沿所述导杆的轴向调节位置的弹性调节装置支撑于所述导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摇柄与经过所述摇柄的转轴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负30度,所述叶片打开120度时,所述摇柄与经过所述摇柄的转轴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设有空腔,所述摇柄伸入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摇柄伸入所述空腔的部分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空腔的上侧壁和下侧壁相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包括固定连接的外压盘和内压盘,所述外压盘与所述内压盘之间形成所述空腔,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外压盘和所述内压盘的内壁相接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均为弹簧,所述弹簧套接于所述导杆的外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调节装置为设置于所述导杆的调节螺母,所述导杆上设有与所述调节螺母相适配的外螺纹。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盘和所述外压盘通过螺栓相连接,且所述螺栓的螺帽与所述压盘之间设有弹性预紧装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的外周设有当所述叶片打开至最大设定角度时用于限制所述压盘继续移动的限位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转轴部的转动中心线偏离于所述叶片的叶片部所在平面。
12.一种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风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57433.0A CN103352859B (zh) | 2013-06-25 | 2013-06-25 | 一种轴流风机及其风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57433.0A CN103352859B (zh) | 2013-06-25 | 2013-06-25 | 一种轴流风机及其风阀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52859A true CN103352859A (zh) | 2013-10-16 |
CN103352859B CN103352859B (zh) | 2015-10-21 |
Family
ID=49309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57433.0A Active CN103352859B (zh) | 2013-06-25 | 2013-06-25 | 一种轴流风机及其风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5285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23069A (zh) * | 2021-01-15 | 2021-06-08 | 皮友孝 | 一种内部预紧的阀门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87879A (en) * | 1977-03-31 | 1980-02-12 | Ab Svenska Flaktfabriken | Flow regulator |
JPS58102039A (ja) * | 1981-12-14 | 1983-06-17 | Toshiba Corp | 送風装置 |
FR2614369A1 (fr) * | 1987-04-23 | 1988-10-28 | Tagnon Luc | Stator a pas variable |
EP0391006A1 (fr) * | 1988-02-24 | 1990-10-10 | TAGNON, ClaudeJean-Marie | Aérotherme d'axe vertical |
CN200949560Y (zh) * | 2006-08-21 | 2007-09-19 | 浙江上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风机用进风调节阀口 |
CN101832297A (zh) * | 2010-05-21 | 2010-09-15 | 上海理工大学 | 轴流风机及其风阀、冷却塔及空气冷却器 |
CN201963906U (zh) * | 2011-03-18 | 2011-09-07 | 山东开泰抛丸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调节风量的蝶阀 |
CN202884053U (zh) * | 2012-10-24 | 2013-04-17 | 昆明欧迈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大管径调节风阀 |
-
2013
- 2013-06-25 CN CN201310257433.0A patent/CN10335285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87879A (en) * | 1977-03-31 | 1980-02-12 | Ab Svenska Flaktfabriken | Flow regulator |
JPS58102039A (ja) * | 1981-12-14 | 1983-06-17 | Toshiba Corp | 送風装置 |
FR2614369A1 (fr) * | 1987-04-23 | 1988-10-28 | Tagnon Luc | Stator a pas variable |
EP0391006A1 (fr) * | 1988-02-24 | 1990-10-10 | TAGNON, ClaudeJean-Marie | Aérotherme d'axe vertical |
CN200949560Y (zh) * | 2006-08-21 | 2007-09-19 | 浙江上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风机用进风调节阀口 |
CN101832297A (zh) * | 2010-05-21 | 2010-09-15 | 上海理工大学 | 轴流风机及其风阀、冷却塔及空气冷却器 |
CN201963906U (zh) * | 2011-03-18 | 2011-09-07 | 山东开泰抛丸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调节风量的蝶阀 |
CN202884053U (zh) * | 2012-10-24 | 2013-04-17 | 昆明欧迈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大管径调节风阀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23069A (zh) * | 2021-01-15 | 2021-06-08 | 皮友孝 | 一种内部预紧的阀门 |
CN112923069B (zh) * | 2021-01-15 | 2023-09-15 | 池州市日升阀门管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内部预紧的阀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52859B (zh) | 2015-10-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616918B2 (ja) | 縦軸風車の縦長翼 | |
CN103352859A (zh) | 一种轴流风机及其风阀 | |
CN207527801U (zh) | 空调器导风板 | |
CN109630434A (zh) | 一种便于调节出风口的减震式风机 | |
CN209671960U (zh) | 一种视觉传达设计用的投影装置 | |
KR20140011644A (ko) | 풍압에 의해 구동되는 셔터를 구비하는 송풍기 | |
CN212979845U (zh) | 电池箱锁止装置、电池箱托架总成和电动汽车 | |
CN205713621U (zh) | 一种玻璃门地弹簧 | |
CN110939341A (zh) | 一种极端环境下车辆车门装置 | |
CN208236723U (zh) | 俯仰组件、机头机构及家用电器 | |
CN215169249U (zh) | 一种平衡门 | |
CN214426122U (zh) | 冷风扇 | |
CN208504673U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送风装置 | |
CN111765537B (zh) | 一种升降式空调外机支架 | |
CN108561323B (zh) | 俯仰组件、机头机构及家用电器 | |
CN106858878A (zh) | 送风装置 | |
CN219433454U (zh) | 一种改进的风量阀 | |
CN208057469U (zh) | 一种具有降噪功能的节能风扇 | |
CN112910149A (zh) | 一种散热电机 | |
CN216477946U (zh) | 一种便于移动的消防风机 | |
CN206708049U (zh) | 一种快速冷却装置 | |
CN220871294U (zh) | 一种送风装置 | |
JP3993838B2 (ja) | 吹出風量可変シャッター | |
CN218266455U (zh) | 一种风扇摇头机构 | |
CN218627245U (zh) | 新风机风口调节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200433, room 5, building 128, No. 303 Xiang Yin Road, Shanghai, Yangpu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ACEC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433, room 5, building 128, No. 303 Xiang Yin Road, Shanghai, Yangpu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Yiyu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SHANGHAI YIYU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TO: SHANGHAI ACEC COOLING TECHNOLOGY CO., LTD.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