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328846A - 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8846A
CN103328846A CN2012800047666A CN201280004766A CN103328846A CN 103328846 A CN103328846 A CN 103328846A CN 2012800047666 A CN2012800047666 A CN 2012800047666A CN 201280004766 A CN201280004766 A CN 201280004766A CN 103328846 A CN103328846 A CN 1033288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friction clutch
gear
temperatur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47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8846B (zh
Inventor
笠井建佑
丰田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28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8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8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88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 F16H61/68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 F16H61/68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with two inputs, e.g. selection of one of two torque-flow paths by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6Control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e.g. of fluid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2Detecting malfunction or potential malfunction, e.g. fail safe; Circumventing or fixing fail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07Double clutch with torque input plate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i.e. having a central input plate
    • F16D2021/0615Double clutch with torque input plate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i.e. having a central input plate the central input plate is supported by bearings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84Mechan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with two clutch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10System to be controlled
    • F16D2500/108Gear
    • F16D2500/1086Concentric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30Signal inputs
    • F16D2500/304Signal inputs from the clutch
    • F16D2500/30404Clutch temperature
    • F16D2500/30405Estimated clutch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50Problem to be solved by the control system
    • F16D2500/502Relating the clutch
    • F16D2500/50224Drive-of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by electric or electronic means
    • F16D2500/50Problem to be solved by the control system
    • F16D2500/51Relating safety
    • F16D2500/5104Preventing failures
    • F16D2500/5106Overheat prot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68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gearing status
    • F16H59/72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gearing status dependent on oil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viscosity
    • F16H2059/725Sensing or calculating temperature of friction devices, e.g. clutches to prevent overheating of friction li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2Detecting malfunction or potential malfunction, e.g. fail safe; Circumventing or fixing failures
    • F16H2061/1256Detecting malfunction or potential malfunction, e.g. fail safe; Circumventing or fixing fail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arts or units where malfunctioning was assumed or detected
    • F16H2061/1276Detecting malfunction or potential malfunction, e.g. fail safe; Circumventing or fixing fail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arts or units where malfunctioning was assumed or detected the failing part is a friction device, e.g.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061/128Detecting malfunction or potential malfunction, e.g. fail safe; Circumventing or fixing fail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arts or units where malfunctioning was assumed or detected the failing part is a friction device, e.g. clutches or brakes the main clut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具有:共享驱动侧板的第1摩擦离合器和第2摩擦离合器;与第1摩擦离合器旋转连结的第1变速机构;与第2摩擦离合器旋转连结的第2变速机构;温度检测单元,其在车辆起步时,实测或推测进行接合动作的一个离合器的温度;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具有:高温判定单元,其在车辆行驶途中暂时停止时,将实测或者推测到的一个离合器的温度与规定值相比较来判定高温状态;散热促进单元,其在一个离合器为高温状态时,将与另一个离合器旋转连结的第2变速机构设为空档状态,并且从暂时停止时到车辆起步,继续另一个离合器的接合状态。由此,能够使从车辆暂时停止时到起步的摩擦离合器的散热特性得到改善,抑制了温度的上升并且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更详细地说是涉及摩擦离合器的温度上升的抑制,其中,所述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被安装在车辆上并且具有能够独立地切换接合状态和切断状态的2个摩擦离合器。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变速器的一种,有双离合器式变速器,其具有2个离合器、通过各离合器与发动机连接或断开的2个输入轴、在各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分别设置的变速机构。双离合器式变速器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由2个离合器进行替换动作使传递扭矩不中断,从而能够迅速地进行变速动作。作为各离合器,例如可以使用通过离合器致动器来驱动具有摩擦材质的板的摩擦离合器。变速机构通常由4~7档程度的变速档构成,能够通过众所周知的同步装置选择性地啮合结合任一变速档。而且,一般是通过电子控制装置(ECU)来控制离合器致动器和同步装置,作为整体构成同步啮合式自动变速器。
此外,在摩擦离合器中,通常在接合动作时产生摩擦热使温度上升。该温度上升在未使用冷却油的干式摩擦离合器中容易变得显著,可能会对耐久性能产生影响。尤其是在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中,在车辆起步时由离合器传递的扭矩变大,摩擦热也变大。因此,在使用于起步的第1速变速档进行接合动作的一个离合器中温度上升容易变大。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抑制这种离合器温度上升的技术的一例。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摩擦离合器的压板,其特征在于,在具有与驱动部件(驱动侧板)一体旋转的压板以及与驱动侧部件和压板摩擦接合并能够一体旋转的离合器盘(从动侧板)的摩擦离合器中,不与压板的离合器盘摩擦接合的面的至少一部分是粗糙面。另外,在权利要求3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形成为大致压花状、网纹状、或者大致菱形状,或者在所述粗糙面上设置有若干槽。即,在压板上形成凹凸,使散热表面积变大。由此,一般认为提供了摩擦热的散热效率高的压板,防止了离合器盘过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963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专利文献1示例的那样,即使在摩擦离合器的结构部件上设置凹凸,扩大散热表面积,若考虑大气温度等的原因也未必能得到满意的散热性能。例如,在将摩擦离合器配置到发动机舱内的情况下,由于受到发动机散热的影响,离合器周围的空气温度容易升高。因此,如果行驶中的车辆在暂时停止后重新起步,则在高温大气中会产生很多摩擦热,使离合器的温度过高,从而不能消除对耐久性能产生影响的可能性。此外,如果在摩擦离合器的结构部件中设置凹凸,那么相应地制造成本会上升。
此外,在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中,起步时使第1速变速档进行接合动作的一个离合器中温度上升容易变得显著、而另一个离合器很少用于起步、往往温度上升小。这里,一般采用的结构为:2个离合器共享与驱动源旋转连结的驱动侧板,并且热量能够在离合器之间相互转移。因此,如果使热量高效率地从高温侧的一个离合器转移到低温侧的另一个离合器,那么这可以成为抑制离合器的温度上升的一个对策。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背景技术的问题点而作出的,其能够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改善从车辆暂时停止时到起步时的摩擦离合器的散热特性、抑制温度上升且成本低廉的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本发明的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具有:第1摩擦离合器和第2摩擦离合器,所述第1摩擦离合器和第2摩擦离合器共享与驱动源旋转连结的驱动侧板,分别具有与所述驱动侧板对置配设的从动侧板,推动所述从动侧板在所述驱动侧板上滑动的压板以及驱动所述压板的致动器,并且能够切换与所述驱动源的接合状态和从所述驱动源切断的切断状态;第1变速机构,所述第1变速机构通过所述第1摩擦离合器,以能够连接或断开的方式与所述驱动源旋转连结,并且能够选择多个变速档中的1个;第2变速机构,所述第2变速机构通过所述第2摩擦离合器,以能够连接或断开的方式与所述驱动源旋转连结,并且能够选择多个变速档中的1个;离合器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离合器温度检测单元实测或推测所述第1摩擦离合器和所述第2摩擦离合器中车辆起步时从所述切断状态到所述接合状态进行接合动作的一个离合器的温度;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1摩擦离合器、所述第2摩擦离合器、所述第1变速机构以及所述第2变速机构,所述控制部具有:高温判定单元,其在车辆行驶途中暂时停止时,将实测到或者推测到的所述一个离合器的温度与规定值相比较来判定高温状态;和散热促进单元,其在所述一个离合器为高温状态时,将与所述另一个离合器旋转连结的第1变速机构或者第2变速机构设为空档状态,并且从所述暂时停止时到车辆起步为止继续所述另一个离合器的所述接合状态。
此外,所述控制部还可以具有第1散热调整单元,其中,所述第1散热调整单元与所述一个离合器的所述高温状态的程度的大小对应地调整所述散热促进单元的动作时间的长短。
或者,所述控制部还可以具有第2散热调整单元,其中,所述第2散热调整单元根据所述一个离合器的温度的变化来调整所述散热促进单元的动作结束定时。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中,实测或者推测暂时停止时车辆起步之际进行接合动作的一个离合器的温度,与规定值相比较来判定高温状态。然后,当一个离合器为高温状态时,从暂时停止时到车辆起步,继续另一个离合器的接合状态。即,当用于起步的一个离合器为高温状态时,将另一个离合器设为接合状态。由此,通过共享的驱动侧板,促进从一个离合器向另一个离合器的热量转移,离合器部整体的散热特性得到改善。因此,在暂时停止中,能够使高温状态的一个离合器的温度迅速地下降,从而能够抑制由起步时的接合动作产生的摩擦热导致的温度上升。此外,在本发明实施时由于只改变控制部的控制方法即可,而不需要改变变速器的结构,因此不会使制造成本上升。
此外,在控制部还具有第1散热调整单元的方式中,与一个离合器的高温状态的程度的大小对应地调整散热促进单元的动作时间的长短。在本发明中,在散热促进单元动作期间不能使用与另一个离合器旋转连结的变速机构。因此,在高温状态严峻时,从暂时停止时到车辆起步使散热促进单元较长地进行动作,来优先抑制温度上升,由此能够确保离合器的耐久性能。此外,在高温状态缓慢时,能够提前结束散热促进单元,进行加档变速动作,从而能够进行优先了加速操纵性的变速控制。
或者,在控制部还具有第2散热调整单元的方式中,根据用于起步的另一个离合器的温度的变化来调整散热促进单元的动作结束定时。因此,当一个离合器的温度落在理想范围内的时刻结束散热促进单元,可以控制为能够应对加档变速动作,从而能够兼顾离合器的温度上升的抑制与良好的加速操纵性的变速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的概略图。
图2是对第1摩擦离合器和第2摩擦离合器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的侧面剖面图。
图3是对第1摩擦离合器的接合动作进行说明的侧面剖面图。
图4是对第2摩擦离合器的接合动作进行说明的侧面剖面图。
图5是对基于散热促进单元的第1摩擦离合器和第2摩擦离合器的控制动作进行举例说明的侧面剖面图。
图6是对现有技术中的暂时停止时的离合器的温度的变化进行举例说明的图。
图7是对实施方式中的暂时停止时的离合器的温度的变化进行举例说明的图。
图8是对现有技术中的从暂时停止时经过使车辆以第1速起步到第2速度确立为止的变速动作进行举例说明的图。
图9A是对实施方式中的从暂时停止时经过使车辆以第1速起步到第2速度确立为止的变速动作进行举例说明的图,表示通过开始起步控制来解除第2摩擦离合器的接合状态的情况。
图9B是对实施方式中的从暂时停止时经过使车辆以第1速起步到第2速度确立为止的变速动作进行举例说明的图,表示第2摩擦离合器的接合状态在中途的情况。
图9C是对实施方式中的从暂时停止时经过使车辆以第1速起步到第2速度确立为止的变速动作进行举例说明的图,表示第2摩擦离合器的接合状态继续到向第2速变速的变速条件成立为止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9,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1的概略图。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1是选择前进5速后退1速的变速档中的一个,将发动机91的输出扭矩以能够连接或断开的方式传递到差动装置93的装置。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1由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第1输入轴31、第2输入轴32、输出轴4、第1变速机构5、第2变速机构6、控制部7以及离合器温度检测单元71等构成。
第1摩擦离合器21是针对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91的输出轴92,独立地切换与第1输入轴31旋转连结的接合状态和从发动机91切断的切断状态的部位。同样,第2摩擦离合器22是针对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91的输出轴92,独立地切换与第2输入轴32旋转连结的接合状态和从发动机91切断的切断状态的部位。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分别由根据来自控制部7的指令而动作的第1离合器致动器23和第2离合器致动器24驱动。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相互独立地调整摩擦接合力,并独立地控制各自传递的离合器扭矩Tc1、Tc2。
图2是对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的侧面剖面图。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本体部分具有轴线AX,被构成为大概轴对称。图2中图示了两离合器21、22的切断状态中的上侧半部分。此外,图3是对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接合动作进行说明的侧面剖面图,图4是对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动作进行说明的侧面剖面图。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共享驱动侧板25。此外,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分别具有从动侧板261、262,以及压板271、272。
首先,对第1摩擦离合器21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第1摩擦离合器21包含驱动侧板25,并在驱动侧板25的轴线AX方向的一侧(图中右侧)构成。驱动侧板25是与发动机91的输出轴92旋转连结的大致环状部件。在驱动侧板25的内周侧设置有轴承部95。第1输入轴31以相对自由旋转的方式贯穿在轴承部95的轴心。
从动侧板261是并排在驱动侧板25的轴线AX方向的一侧,且在轴线AX方向上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设的大致环状部件。从动侧板261在内周侧与第1输入轴31花键结合,在轴线AX方向上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旋转连结。从动侧板261在与驱动侧板25对置的表面具有摩擦材质281,在其背面也具有摩擦材质291。摩擦材质281、291被称作端面和内衬。当驱动侧板25与从动侧板261的转速不同时,摩擦材质281、291通过摩擦滑动来实现同步。此外,摩擦材质281,291进行摩擦结合来继续同步旋转。
压板271是并排在从动侧板261的轴线AX方向的一侧而配设的大致环状部件。压板271与驱动侧板25一体旋转,向轴线AX方向的另一侧(图中左方)移动来进行接合动作。第1离合器致动器23是驱动压板271的部位。作为第1离合器致动器23,可以使用例如伺服电动机或液压驱动机构等公知的各种机构。
如图3的箭头F11所示,如果在第1离合器致动器23的一端侧产生操作力,那么在压板271上会施加由箭头F12表示的面向轴线AX方向的另一侧(图中左方)的操作力。由此,压板271向轴线AX方向的另一侧移动,首先压接到从动侧板261背面的摩擦材质291上。压板271进一步移动,向驱动侧板25推动从动侧板261。这样,从动侧板261的摩擦材质281与驱动侧板25接触并开始摩擦滑动。然后,最终如果压板271移动到完全接合点,则压板271、从动侧板261以及驱动侧板25这三者相互被强压接并同步旋转,从而实现接合状态。
第2摩擦离合器22为大概在轴线AX方向上反转第1摩擦离合器21而成的结构,在驱动侧板25的轴线AX方向的另一侧(图中左侧)构成。即,从动侧板262并排在驱动侧板25的轴线AX方向的另一侧,在轴线AX方向上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设,在内周侧与第2输入轴32花键结合,并在轴线AX方向上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旋转连结。从动侧板262在与驱动侧板25对置的面和背面上具有摩擦材质282、292。压板272并排在从动侧板261的轴线AX方向的另一侧而配设,与驱动侧板25一体旋转,移动到轴线AX方向的一侧(图中右方)进行接合动作。第2离合器致动器24是驱动压板272的部位。
如图4的箭头F21所示,如果在第2离合器致动器24的一端侧产生操作力,则在压板272上被施加由箭头F22所示的、向轴线AX方向的一侧(图中右方)的操作力。由此,压板272向轴线AX方向的一侧移动,首先压接到从动侧板262背面的摩擦材质292上。压板272进一步移动,向驱动侧板25推动从动侧板262。这样,从动侧板262的摩擦材质282与驱动侧板25接触并开始摩擦滑动。然后,最终如果压板272移动到完全接合点,则压板272、从动侧板262、以及驱动侧板25这三者相互被强压接并同步旋转,从而实现接合状态。
在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中,接合动作时产生摩擦热,构成离合器的各部件(25、261、262、271、272等)的温度上升。温度上升值的大小依据接合动作时离合器21,22完成的作功量而变化。此外,由于各部件的温度不一定相同,因此作为代表部件例如用压板271、272的温度设为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温度T1、T2。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以其他的部件为代表部件求出温度,或者求出全部部件的平均温度。
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温度上升值可以通过下面的运算求出。首先第1摩擦离合器21进行接合动作时传递的扭矩与输入输出期间的转速差相乘,能够求出完成的功。接着,通过对该功在接合时间内进行积分来运算出全部作功量。然后,将全部作功量换算为发热量,除以第1摩擦离合器21的热容量,运算出温度上升值。也能够通过同样的运算来求出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温度上升值。
然而,扭矩的实测很难并且运算繁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将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进行接合动作时的动作条件作为参数的一览表形式的温度上升值映射。作为参数,例如使用发动机91的节气门开度、发动机91的发动机转速Ne、第1输入轴31的转速N1以及第2输入轴32的转速N2。节气门开度是支配发动机91的输出大小的参数,相当于以扭矩作为参数。此外,可以容易地运算(Ne-N1)和(Ne-N2)来作为输入输出期间的转速差。通过基础实验或仿真等预先求出温度上升值映射,并预存到控制部7内。
此外,在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中,压板271、272,以及包含摩擦材质281、282、291、292的从动侧板261、262,以及驱动侧板25这三者相互强压接。因此,三者中从高温侧部件到低温侧部件进行着非常好的热传递。另一方面,在切断状态下,这三者隔着微小间隔地对置,相比接合状态热传递降低。关于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和切断状态下的热传递特性,也通过基础实验或仿真等预先定量求出,并预存到控制部7内。
此外,这三者对大气的空气中散热,温度降低。关于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和切断状态下的散热特性,也预先定量求出,并预存到控制部7内。后述的离合器温度检测单元71使用前述的温度上升值映射和热传递特性以及散热特性。
返回图1,第1输入轴31是通过第1摩擦离合器21,以能够连接或断开的方式与发动机91旋转连结的轴部件。此外,第2输入轴32是通过第2摩擦离合器22,以能够连接或断开的方式与发动机91旋转连结的轴部件。第1输入轴31为棒状,第2输入轴32为筒状,配置于同轴内外。第1输入轴31的图中右端与第1摩擦离合器21的输出侧部件连结。第1输入轴31的图中左端穿过并突出于第2输入轴32,被滚珠轴承36轴支撑。第2输入轴32的图中右端与第2摩擦离合器22的输出侧部件连结。第2输入轴32的中央部被滚珠轴承37轴支撑。
输出轴4是与省略图示的驱动轮旋转连结的轴部件。输出轴4平行配置于第1输入轴31和第2输入轴32的图中下侧。输出轴4的两端由圆锥滚子轴承46、47轴支撑。接近输出轴4的一个圆锥滚子轴承46,固定设置有输出齿轮48,输出齿轮48与差动装置93啮合。因此,输出轴4通过差动装置93向驱动轮传递输出扭矩。
第1变速机构5设置于第1输入轴31与输出轴4之间。第1变速机构5是构成第1速、第3速以及第5速的奇数速变速档的机构,换言之,是能够选择性地啮合结合3组齿轮组的51、53、55中的1组的机构。如果详细叙述,从第1输入轴31的图中左侧按照顺序,固定设置有第1速驱动齿轮51A,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设置有第3速驱动齿轮53A,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设置有第5速驱动齿轮55A。另一方面,在输出轴4的对置部位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设置有第1速从动齿轮51P,固定设置有第3速从动齿轮53P,固定设置有第5速从动齿轮55P。
第1速驱动齿轮51A和第1速从动齿轮51P始终啮合,成为构成第1速变速档的第1速齿轮组51。如果通过第1速用同步啮合机构81(同步装置)的套管S1,第1速从动齿轮51P相对输出轴4旋转连结,则第1速齿轮组51啮合结合从而能够传递扭矩。同样,第3速驱动齿轮53A和第3速从动齿轮53P始终啮合,成为构成第3速变速档的第3速齿轮组53。如果通过第3-5速用同步啮合机构82的套管S35,第3速驱动齿轮53A相对第1输入轴31旋转连结,则第3速齿轮组53啮合结合从而能够传递扭矩。此外,第5速驱动齿轮55A和第5速从动齿轮55P始终啮合,成为构成第5速变速档的第5速齿轮组55。如果通过第3-5速用同步啮合机构82的套管S35,第5速驱动齿轮55A相对第1输入轴31旋转连结,则第5速齿轮组55啮合结合从而能够传递扭矩。通过图示省略的联锁机构,第1速齿轮组51、第3速齿轮组53以及第5速齿轮组55中的仅任意1组被选择性地啮合结合。
第2变速机构6被设置于第2输入轴32与输出轴4之间。第2变速机构6是构成第2速和第4速的偶数速变速档的机构,换言之,是可以选择性地啮合结合2组齿轮组62,64中的1组的机构。如果详细叙述,从第2输入轴32的图中左侧按照顺序,固定设置有第4速驱动齿轮64和第2速驱动齿轮62A。另一方面,在输出轴4的相对部位,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设置有第4速从动齿轮64P和第2速从动齿轮62P。
第4速驱动齿轮64A和第4速从动齿轮64P始终啮合,成为构成第4速变速档的第4速齿轮组64。如果通过第2-4速用同步啮合机构83的套管S24,第4速从动齿轮64P相对输出轴4旋转连结,则第4速齿轮组64啮合结合从而能够传递扭矩。同样,第2速驱动齿轮62A和第2速从动齿轮62P始终啮合,成为构成第2速变速档的第2速齿轮组62。如果通过第2-4速用同步啮合机构83的套管S24,第2速从动齿轮62P相对输出轴4旋转连结,则第2速齿轮组62啮合结合从而能够传递扭矩。第4速齿轮组64和第2速齿轮组62中的仅任意1组被选择性地啮合结合。
另外,尽管图中省略,但是后退变速档可以适当地使用以往的齿轮组的结构。
在车辆起步时,通常用第1变速机构5的第1速变速档。这时,第1摩擦离合器21进行接合动作从而进行较大的作功量,发热增大。因此,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温度T1相比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温度T2容易变大,第1摩擦离合器21容易陷入高温状态。
此外,车辆平时行驶中,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的一个成为接合状态,第1变速机构5和第2变速机构6的任意一个变速档被选择。然后,变速档的切换动作的时间通常根据变速线和预换挡(pre-shift line)线的条件判定来决定。即,如果表示车辆的行驶状态的动作点跨过规定的变速线,变速条件成立,开始变速档的切换动作。在切换动作中,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这两者成为半离合状态,进行从第1输入轴31和第2输入轴32的一个到另一个的扭矩的替换动作。此外,如果动作点跨过规定的预换挡线,预换挡条件成立,开始预换挡动作。在预换挡动作下,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中的不传递扭矩的一个离合器成成为切断状态,通过与一个离合器旋转连结的第1变速机构5和第2变速机构6其中之一与下一个预计的变速档啮合。
控制部7是控制第1摩擦离合器21、第2摩擦离合器22、第1变速机构5以及第2变速机构6的部位。控制部7取得发动机91的动作状态和车速等各种信息,并将第1离合器致动器23和第2离合器致动器24与3个同步啮合机构81、82、83建立关联地进行控制。控制部7能够用内置微机并以软件进行动作的电子控制装置(ECU)而构成。此外,控制部7也能够以多个电子控制装置(ECU)协作进行协调控制的方式而构成。控制部7具有离合器温度检测单元71、高温判定单元72、散热促进单元73以及第1散热调整单元74这四个功能单元。
离合器温度检测单元71是实测或者推测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中车辆起步时从切断状态到接合状态进行接合动作的一个离合器的温度的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温度检测单元71通过控制部7的软件来实现,推测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这两者的温度T1、T2。以下,以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温度T1的推测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第1摩擦离合器21与发动机9一起配设在发动机舱内。因此,离合器温度检测单元71取得附设在发动机91上的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并将进气温度设为第1摩擦离合器21的大气温度。另外,离合器温度检测单元71能够使用前述的温度上升值映射,求出第1摩擦离合器21进行接合动作时的温度上升值。此外,离合器温度检测单元71定量地把握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接合状态和切断状态下的热传递特性和散热特性。因此,离合器温度检测单元71能够使用前述的大气温度、温度上升值映射、热传递特性以及散热特性,推测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温度T1的时间系列变化。另外,也可以在第1摩擦离合器21的附近配设专用温度传感器,不是推测而是实测温度T1。
高温判定单元72是在车辆行驶途中暂时停止时到车辆起步时,将从切断状态到接合状态进行接合动作的一个离合器的温度与规定值相比较,来判定高温状态的单元。车辆起步通常以第1速进行,因此高温判定单元72将与第1速齿轮组51旋转连结的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温度T1与规定值T0相比较。规定值T0适当地设定在进行接合动作时的热应力不影响到第1摩擦离合器21的耐久性能的范围。当温度T1超过规定值时,高温判定单元72判定为高温状态,运算超过部分ΔT1(=T1-T0)。另外,在根据参照了车辆状态的控制部7的判断和驾驶员的指示等,以第2速起步的情况下,高温判定单元72将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温度T2与规定值T0相比较,来运算超过部分ΔT2(=T2-T0)。
散热促进单元73是在车辆起步时从切断状态到接合状态进行接合动作的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中的一个离合器为高温状态时,进行控制动作的单元。这时,散热促进单元73将与另一个离合器旋转连结的第1变速机构5或者第2变速机构6设为空档状态,从暂时停止时到车辆起步继续另一个离合器的接合状态。
图5是对通过散热促进单元73进行的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控制动作进行举例说明的侧面剖面图。图5表示以第1速起步时进行接合动作的第1摩擦离合器21为高温状态时的控制动作。散热促进单元73首先在暂时停止状态下,如箭头F23所示那样在第2离合器致动器24的一端侧产生操作力,向压板272施加箭头F24所示的操作力,将第2摩擦离合器22设为接合状态。此外,与此同时,将第2变速机构6的第2-4速用同步啮合机构83设为空档状态。
接着,进入基于控制部7的起步控制,啮合结合第1速齿轮组51,在第1离合器致动器23的一端侧产生操作力(箭头F13所示),向压板271施加操作力(箭头F14所示),使第1摩擦离合器21进行接合动作。根据该起步控制,车辆以第1速起步。在第1摩擦离合器21中产生摩擦热使温度T1上升。散热促进单元73根据需要从暂时停止时到车辆起步,维持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
这里,将第2摩擦离合器22设为接合状态,不是用于传递扭矩,而是用于提高热传递特性。因此,不需要使压板272移动到完全接合点,只需压板272、从动侧板262以及驱动侧板25这三者相互接触,与切断状态相比较,热传递特性良好即可。由此,高温侧的第1摩擦离合器21的压板271和从动侧板261的高热通过驱动侧板25迅速地转移到低温侧的从动侧板262和压板272上。作为结果,等效地增加了高温侧部件的表面积,促进了对大气的散热,迅速地降低了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温度T1。
此外,第1散热调整单元74是与高温状态的程度的大小对应地调整散热促进单元73的动作时间的长短的单元。即,第1散热调整单元74与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温度T1超过规定值T0的超过部分ΔT1(=T1-T0)的大小对应地来调整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的时间长短。但是,车辆起步后,以向第2速的变速条件或者预换挡条件成立的时刻为界限,在该时刻结束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并返回切断状态,预备向第2速的变速动作。
接着,与现有技术比较,对上述那样的构成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1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图6是对现有技术中的暂时停止时的离合器的温度的变化进行举例说明的图。另外,图7是对实施方式中的暂时停止时的离合器的温度的变化进行举例说明的图。分别在图6和图7中,3个图表的上段表示转速,中段表示第1摩擦离合器的温度T1,下段表示离合器的扭矩Tc。此外,分别在图6和图7中,横轴是共通的时间t,表示车辆行驶途中的暂时停止中的时段t1~t3的范围。
在表示现有技术的图6的上段,贯通暂时停止中的时段t1~t3,发动机转速NE固定怠速转速NEi,第1输入轴31和第2输入轴32的转速N1、N2为零。此外,如下段所示,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为切断状态,能够传递的扭矩Tc1、Tc2为零。然后,如中段所示,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温度T1old在时刻t1为高温T1H,随时间渐渐地下降。
在表示实施方式的图7的上段,发动机转速NE固定为怠速转速NEi,第1输入轴31和第2输入轴32的转速N1、N2为零。此外,如下段所示,第1摩擦离合器21贯通暂时停止中的时段t1~t3,为切断状态,能够传递的扭矩Tc1为零。另一方面,第2摩擦离合器22从暂时停止中的时刻t1到途中的时刻t2期间为接合状态,产生能够传递的扭矩Tc2(≠0)。如前述那样,该接合状态不是用于传递扭矩,而是用于提高热传递特性。
因此如中段所示,在t1~t2期间,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温度T1相比虚线表示的现有技术,迅速地(陡峭地)从高温T1H下降。此外,由于时刻t2~t3期间第2摩擦离合器22为切断状态,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温度T1的下降趋势与现有技术为相同的程度。作为结果,在时刻t3,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温度T1与现有技术的温度T1old相比,降低了下降部分ΔTgood而得到改善。
接着,与现有技术比较,对到车辆起步为止继续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时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图8是对现有技术中的从暂时停止时经过使车辆以第1速起步到第2速确立为止的变速动作进行举例说明的图。此外,图9A~图9C是实施方式中的从暂时停止时经过使车辆以第1速起步到第2速确立为止的变速动作进行举例说明的图。在图8和图9A~图9C中分别是,3个图表的上段表示转速,中段表示离合器的扭矩Tc,下段表示第2变速机构6的状态,横轴是共通的时间t。此外,示例了在时刻t11为暂时停止中,在时刻t12开始起步控制,在时刻t13第1速确立,在时刻t14向第2速的变速条件成立,在时刻t15第2速确立的情况。
在表示现有技术的图8的上段,在暂时停止中的时刻t11,发动机转速NE为怠速转速NEi,第1输入轴31和第2输入轴32的转速N1、N2为零。此外,如中段所示,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为切断状态,能够传递的扭矩Tc1、Tc2为零。然后,如下段所示,第2变速机构6预备起步后的加档变速操作,已将第2速齿轮组62啮合。
然后,如果通过驾驶员的加速操作在时刻t12开始基于控制部7的起步控制,则第1摩擦离合器21进行接合动作,能够传递的扭矩Tc1增加。此外,通过接合动作,第1输入轴31开始旋转,转速N1增加,接近发动机转速NE。如果在时刻t13第1输入轴31的转速N1大致与发动机转速NE一致,则第1速确立,之后,转速NE、N1渐渐增加。在此期间,第2输入轴32通过第2速齿轮组62从输出轴4侧被驱动,产生与第2速相称的转速N2(由虚线表示)。
如果在时刻t14向第2速的变速条件成立,则第1摩擦离合器21进行切断动作并且第2摩擦离合器22进行接合动作,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扭矩Tc1被替换为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扭矩Tc2(由虚线表示)。如果在时刻t15,第1摩擦离合器21成为切断状态且第2摩擦离合器22成为接合状态,则第2速确立。
对此,在图9A~图9C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从暂时停止中到车辆起步,继续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图9A表示通过开始起步控制,解除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的情况,图9C第表示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继续到向第2速变速的变速条件成立为止的情况,图9B表示了中间的情况。图9A~图9C的暂时停止中的时刻t11中的状态相同,如上段所示,发动机转速NE为怠速转速NEi,第1输入轴31和第2输入轴32的转速N1、N2为零。此外,如中段所示,第1摩擦离合器21为切断状态,能够传递的扭矩Tc1为零,第2摩擦离合器22为接合状态,产生能够传递的扭矩Tc2(≠0)。然后,如下段所示,第2变速机构6为空档状态。
在图9A中,如果在时刻t12开始基于控制部7的起步控制,则第1摩擦离合器21进行接合动作,能够传递的扭矩Tc1增加。并且,通过接合动作,第1输入轴31的转速N1也增加,接近发动机转速NE。此外,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被解除,通过切断动作转移到切断状态。由此,第2输入轴22成为自由状态,因此能够啮合第2变速机构6的第2速齿轮组62,产生与第2速相称的转速N2(由虚线表示)。如果在时刻t13第1输入轴31的转速N1大致与发动机转速NE一致,则第1速确立,之后转速NE、N1渐渐增加。之后到时刻t15为止的动作与现有技术相同。
在该情况中,在时刻t11~t12期间,第2摩擦离合器22为接合状态,热传递特性得到改善,第1摩擦离合器21的高温T1H迅速地降低。此外,由于在车辆起步后,能够提前结束散热促进单元73并进行加档变速动作,因此能够进行优先了加速操纵性的变速控制。
接着,在图9C中,如果在时刻t12开始基于控制部7的起步控制,则第1摩擦离合器21进行接合动作,能够传递的扭矩Tc1增加。并且,通过接合动作,第1输入轴31的转速N1也增加,接近发动机转速NE。如果在时刻t13第1输入轴31的转速N1大致与发动机转速NE一致,则第1速确立,之后转速NE、N1渐渐增加。这时,通过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使第2输入轴32的转速N2与发动机转速NE同步。
如果在时刻t14向第2速变速的变速条件成立,则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被解除,通过切断动作转移到切断状态。由此,第2输入轴22成为自由状态,因此能够啮合第2变速机构6的第2速齿轮组62,使第2输入轴32产生与第2速相称的转速N2(由虚线表示)。此外,第1摩擦离合器21进行切断动作,并且第2摩擦离合器22进行接合动作,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扭矩Tc1被替换为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扭矩Tc2。如果在时刻t15第1摩擦离合器21成为切断状态且第2摩擦离合器22成为接合状态,则第2速确立。
在该情况中,在时刻t11~t14的较长期间,第2摩擦离合器22为接合状态,热传递特性得到改善,第1摩擦离合器21高温T1H迅速地并且大幅度地降低。此外,第1摩擦离合器21在接合动作时产生的摩擦热也有效地被释放。即,由于以第1速的起步后,使散热促进单元73较长地动作,优先抑制温度上升,因此能够更可靠地确保第1摩擦离合器21的耐久性能。
此外,在图9B中,如果在时刻t12开始基于控制部7的起步控制,则第1摩擦离合器21进行接合动作,能够传递的扭矩Tc1增加。并且,通过接合动作,第1输入轴31的转速N1也增加,接近发动机转速NE。如果在时刻t13第1输入轴31的转速N1大致与发动机转速NE一致,则第1速确立,之后转速NE、N1渐渐增加。这时,通过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第2输入轴32的转速N2与发动机转速NE同步。
接着,在时刻t14向第2速变速的变速条件成立以前的时刻tm,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被解除,通过切断动作转移到切断状态。由此,第2输入轴22成为自由状态,因此能够啮合第2变速机构6的第2速齿轮组62,使第2输入轴32产生与第2速相称的转速N2(由虚线表示)。在时刻t14,第1摩擦离合器21进行切断动作,并且第2摩擦离合器22进行接合动作,从而第1摩擦离合器21扭矩Tc1被替换为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扭矩Tc2。如果在时刻t15第1摩擦离合器21成为切断状态且第2摩擦离合器22成为接合状态,则第2速确立。
在该情况中,时刻t11~t1m的中间的长度中,第2摩擦离合器22为接合状态,热传递特性得到改善,第1摩擦离合器21的高温T1H迅速地降低中间程度的大小。
另外,判定为高温状态时的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的持续时间的长短是由第1散热调整单元74决定的。由此,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1按照图7以及图9A~图9C中任意之一而动作。
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1,实测或者推测进行从暂时停止时到车辆起步的接合动作的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温度,与规定值相比较来判定高温状态。然后,当第1摩擦离合器21为高温状态时,从暂时停止时到车辆起步,继续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由此,通过共享的驱动侧板25,促进了从第1摩擦离合器21到第2摩擦离合器22的热转移,离合器部整体的散热特性得到改善。因此,暂时停止中,为高温状态的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温度能够迅速地下降,从而能够抑制由起步时的接合动作产生的摩擦热导致的温度上升。此外,在实施本发明时,由于只需要改变控制部7的控制方法即可,而不需要改变变速器1的结构,因此不会增加制造成本。
此外,还具有第1散热调整单元74,与高温状态的程度的大小对应地调整散热促进单元73的动作时间的长短。因此,在高温状态严峻时,从暂时停止时到车辆起步,通过使散热促进单元73较长地动作,来优先抑制温度上升,从而能够确保第2摩擦离合器21的耐久性能。此外,在高温状态缓和时,能够提前结束散热促进单元73,进行向第2速加速的加档变速动作,从而能够进行优先了加速操纵性的变速控制。
另外,控制部7的第1散热调整单元74也能够代替第2散热调整单元。在第2散热调整单元中,根据判定为高温状态的第1摩擦离合器21和第2摩擦离合器22中的一个离合器的温度的变化,来调整散热促进单元73的动作结束定时。例如,在暂时停止中,将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温度T1与规定值T0相比较,在判定为高温状态时,第2摩擦离合器22为接合状态,之后依次推测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温度T1。然后,在温度T1下降到规定值T0以下的时刻,解除第2摩擦离合器22的接合状态。
在具有第2散热调整单元的方式中,根据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温度T1的变化来调整散热促进单元73的动作结束定时。因此,在第1摩擦离合器21温度T1为理想的范围,例如在落在规定值T0以下的时刻结束散热促进单元73,可以控制为能够应对加档变速动作。由此,能够兼顾第1摩擦离合器21的温度上升的抑制与良好的加速操纵性的变速控制。
另外,本发明可以为各种应用和变形。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21:第1摩擦离合器;22:第2摩擦离合器;23:第1离合器致动器;24:第2离合器致动器;25:驱动侧板;261、262:从动侧板;271、272:压板;281、282、291、292:摩擦材质;31:第1输入轴;32:第2输入轴;4:输出轴;5:第1变速机构;51、53、55:第1速,第3速,第5速齿轮组;6:第2变速机构;62、64:第2速,第4速齿轮组;7:控制部;71:离合器温度检测单元;72:高温判定单元;73:散热促进单元;74:第1散热调整单元;81:第1速用同步啮合机构;82:第3-5速用同步啮合机构;83:第2-4速用同步啮合机构;91:发动机;92:输出轴;93:差动装置;NE:发动机转速;NEi:怠速转速;N1、N2:第1和第2输入轴的转速;Tc1、Tc2:第1和第2摩擦离合器中能够传递的扭矩;T1、T2;第1和第2摩擦离合器的温度;T1H:高温。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摩擦离合器和第2摩擦离合器,所述第1摩擦离合器和第2摩擦离合器共享与驱动源旋转连结的驱动侧板,分别具有与所述驱动侧板对置配设的从动侧板,推动所述从动侧板在所述驱动侧板上滑动的压板以及驱动所述压板的致动器,并且能够切换与所述驱动源的接合状态和从所述驱动源切断的切断状态;
第1变速机构,所述第1变速机构通过所述第1摩擦离合器以能够连接或断开的方式与所述驱动源旋转连结,并且能够选择多个变速档中的1个;
第2变速机构,所述第2变速机构通过所述第2摩擦离合器以能够连接或断开的方式与所述驱动源旋转连结,并且能够选择多个变速档中的1个;
离合器温度检测单元,所述离合器温度检测单元实测或推测所述第1摩擦离合器和所述第2摩擦离合器中车辆起步时从所述切断状态到所述接合状态进行接合动作的一个离合器的温度;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1摩擦离合器、所述第2摩擦离合器、所述第1变速机构以及所述第2变速机构,
所述控制部具有:
高温判定单元,其在车辆行驶途中暂时停止时,将实测到或者推测到的所述一个离合器的温度与规定值相比较来判定高温状态;和
散热促进单元,其在所述一个离合器为高温状态时,将与所述另一个离合器旋转连结的第1变速机构或者第2变速机构设为空档状态,并且从所述暂时停止时到车辆起步为止继续所述另一个离合器的所述接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还具有第1散热调整单元,所述第1散热调整单元与所述一个离合器的所述高温状态的程度的大小对应地来调整所述散热促进单元的动作时间的长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还具有第2散热调整单元,所述第2散热调整单元根据所述一个离合器的温度的变化来调整所述散热促进单元的动作结束定时。
CN201280004766.6A 2011-10-04 2012-10-03 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88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9896A JP5921126B2 (ja) 2011-10-04 2011-10-04 車両用デュアルクラッチ式変速機
JP2011-219896 2011-10-04
PCT/JP2012/006348 WO2013051256A1 (ja) 2011-10-04 2012-10-03 車両用デュアルクラッチ式変速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8846A true CN103328846A (zh) 2013-09-25
CN103328846B CN103328846B (zh) 2016-03-30

Family

ID=48043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476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8846B (zh) 2011-10-04 2012-10-03 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21126B2 (zh)
CN (1) CN103328846B (zh)
DE (1) DE112012001011B4 (zh)
WO (1) WO2013051256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1891A (zh) * 2013-12-30 2014-04-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
CN106895141A (zh) * 2015-12-21 2017-06-27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控制方式
CN107246445A (zh) * 2017-06-24 2017-10-13 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半离合式双离合器
CN108216239A (zh) * 2016-12-12 2018-06-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具有dct的车辆的控制方法
CN110435441A (zh) * 2019-08-16 2019-11-12 八方电气(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电摩电机变速系统扭矩控制结构及调试方法
CN112443650A (zh) * 2019-09-02 2021-03-05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59928B1 (ko) * 2013-07-16 2014-11-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dct 제어방법
JP5748086B1 (ja) 2014-11-28 2015-07-15 昌克 ▲高▼野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の係脱機構
KR101714248B1 (ko) 2015-10-28 2017-03-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Dct차량의 변속 제어방법
KR101813542B1 (ko) 2016-10-06 2018-01-3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차량 및 그 제어 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43060A1 (de) * 2000-09-01 2002-04-04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von zwei Kupplungen eines Kraftfahrzeuges
CN1394260A (zh) * 2000-09-19 2003-01-29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估计离合器温度的设备
US6715597B1 (en) * 2002-10-25 2004-04-06 Borgwarner, Inc.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lutch cooling control method
JP2008190608A (ja) * 2007-02-05 2008-08-21 Nissan Motor Co Ltd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マニュアル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変速制御装置
US20100250080A1 (en) * 2009-03-31 2010-09-30 Aisin Ai Co., Ltd. Control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
CN102099594A (zh) * 2008-07-14 2011-06-15 舍弗勒技术两合公司 双离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6320A (ja) 1995-09-29 1997-04-08 Aisin Seiki Co Ltd 摩擦クラッチのプレッシャプレート
JP2008057670A (ja) * 2006-08-31 2008-03-13 F C C:Kk クラッチの発熱量推定装置
DE102010007198B4 (de) * 2009-02-23 2016-06-0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mit Luftkühlung einer Doppelkupplung
JP5748535B2 (ja) * 2011-04-14 2015-07-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43060A1 (de) * 2000-09-01 2002-04-04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von zwei Kupplungen eines Kraftfahrzeuges
CN1394260A (zh) * 2000-09-19 2003-01-29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估计离合器温度的设备
US6715597B1 (en) * 2002-10-25 2004-04-06 Borgwarner, Inc.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lutch cooling control method
JP2008190608A (ja) * 2007-02-05 2008-08-21 Nissan Motor Co Ltd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マニュアル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変速制御装置
CN102099594A (zh) * 2008-07-14 2011-06-15 舍弗勒技术两合公司 双离合器
US20100250080A1 (en) * 2009-03-31 2010-09-30 Aisin Ai Co., Ltd. Control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1891A (zh) * 2013-12-30 2014-04-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
CN103711891B (zh) * 2013-12-30 2016-06-0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起步控制方法
CN106895141A (zh) * 2015-12-21 2017-06-27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控制方式
CN108216239A (zh) * 2016-12-12 2018-06-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具有dct的车辆的控制方法
CN107246445A (zh) * 2017-06-24 2017-10-13 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半离合式双离合器
CN110435441A (zh) * 2019-08-16 2019-11-12 八方电气(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电摩电机变速系统扭矩控制结构及调试方法
CN112443650A (zh) * 2019-09-02 2021-03-05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CN112443650B (zh) * 2019-09-02 2023-12-05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2001011T5 (de) 2013-11-28
CN103328846B (zh) 2016-03-30
JP2013079675A (ja) 2013-05-02
DE112012001011B4 (de) 2016-04-14
JP5921126B2 (ja) 2016-05-24
WO2013051256A1 (ja) 201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8846A (zh) 车辆用双离合器式变速器
EP2689978B1 (en) Hybrid vehicle clutch control device
US10384666B2 (en) Shift control method for hybrid vehicle with DCT
US9051975B2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start control method
CN105697588B (zh) 手动变速器离合器的电子控制
US8491445B2 (en) Automatic clutch control apparatus
CN101457833A (zh) 动力换挡变速器的自适应离合器扭矩控制
CN112572441A (zh) 控制道路车辆执行静态发车的方法
CN106168990B (zh) 用于实时仿真测试系统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建模方法
JP5912724B2 (ja)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式自動変速機
JP2008544189A (ja) 入力シャフトと出力シャフトとの間の連結装置を調整する方法
JP2003335152A (ja)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の変速制御方法及び変速制御装置
US8083642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JP5685160B2 (ja) 機械式自動変速装置の制御システム
JP2017535732A (ja) マルチクラッチ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を制御する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で実行する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媒体及び制御装置
JP5869283B2 (ja)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式変速機
CN105209799B (zh) 变速箱的静止离合的控制方法
KR102730824B1 (ko) 연소 엔진을 장착한 자동차에서 자동화 클러치의 접촉점 결정 시 정밀도를 개선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7781363B (zh) 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
JP7312844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によってクラッチを制御する方法
RU2527592C2 (ru) Гибридная трансмиссия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гибридной трансмиссией
JP2002130458A (ja) 車両用歯車変速機
CN110100123B (zh) 动力传递控制装置
JP7611646B2 (ja) ギヤボックスシャフトの遊び歯車を同期させる方法
CN105593091A (zh) 用于控制具有双离合变速器的动力传动系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