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1415A - 控制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其上记录有通信程序的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其上记录有通信程序的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81415A CN103081415A CN2011800422510A CN201180042251A CN103081415A CN 103081415 A CN103081415 A CN 103081415A CN 2011800422510 A CN2011800422510 A CN 2011800422510A CN 201180042251 A CN201180042251 A CN 201180042251A CN 103081415 A CN103081415 A CN 1030814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identifier
-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destination
- network configu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04L12/4645—Details on frame tagg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5—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 H04L41/0853—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by actively collec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r by backing up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5—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 H04L41/0853—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by actively collec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r by backing up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41/0856—Retrieval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 Tracking network configuration history by actively collec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r by backing up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by backing up or archiv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04L12/4675—Dynamic sharing of VLAN information amongst network n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5—Configuration of virtualised networks or elements, e.g. virtualised network function or OpenFlow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04L41/0897—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by horizontal or vertical scaling of resources, or by migrating entities, e.g. virtual resources or ent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技术问题]在虚拟网络的标识符数目方面存在限制,且难以使用虚拟网络来建立大规模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案]一种用于对在属于由第一标识符标识的第一虚拟网络的终端之间的分组传输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包括: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用于保存与由第二标识符标识的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使得所述终端属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以及路径控制装置,用于基于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来控制在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用于执行通信的网络中提供的控制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记录有通信程序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通信网络中涌现的业务和网络中执行的数目日益增长的服务,已开发出了用于在通信网络中附加建立虚拟网络的大量技术。作为用于建立这种虚拟网络的一种典型方法,在非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VLAN(虚拟局域网)。
在类似于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多个服务器相连的网络中,除了用于每个服务器的IP(网际协议)地址之外,一般还使用作为每个VLAN的标识符的VLAN-ID来实现虚拟化。通过该虚拟化,网络被设计为:即使在多个服务器之间使用相同的IP地址,该网络在通信中也不受到影响。
然而,在要分配的VLAN-ID的数目方面存在限制,且其数目最多是4096个。当在大规模网络中使用VLAN时,如果通过上述方法向服务器的每个IP地址分配VLAN-ID,则VLAN-ID的数目变得不够。因此,存在不能提供充足数目虚拟网络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解决这种问题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新提出了VLAN域ID,其是与非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VLAN-ID不同的另一个标识符。在专利文献1中,其描述了交换集线器通过组合VLAN域ID和VLAN-ID来识别接收帧属于哪个VLAN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2中,其描述了在已经接收到分组时在与VLAN标签信息相关联的MAC地址学习表中存储源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技术。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3-318937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311066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EEE Standard 802.1Q.-2005 and IEEE Standard for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Networks
[非专利文献2]OpenFlow Switch Specification Version 1.0.0(WireProtocol 0x01),December 31,2009,[searched on July 20,2010],theinternet<URL:http://www.openflowswitch.org/documents/openflow-spec-v1.0.0.pdf>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技术已尝试通过组合现有VLAN-ID和新提出的VLAN域ID来避开VLAN-ID的数目限制。
然而,因为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在帧中提供用于VLAN域ID的字段,所以在VLAN域ID的数目方面也具有限制,且在建立大规模网络时能提供的虚拟网络数目受限这一点依然未改变。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控制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其上记录有通信程序的记录介质。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种用于对在属于由第一标识符标识的第一虚拟网络的终端之间的分组传输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包括: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用于保存与由第二标识符标识的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使得所述终端属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以及路径控制装置,用于基于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来控制在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终端,其属于由第一标识符标识的第一虚拟网络;以及控制装置,用于对在所述终端之间分组传输进行控制;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用于保存与由第二标识符标识的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使得所述终端属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以及路径控制装置,用于基于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来控制在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
一种用于对在属于由第一标识符标识的第一虚拟网络的终端之间的分组传输进行控制的控制方法,包括:基于在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保存的与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控制在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使得所述终端属于由第二标识符识别的第二虚拟网络。
一种其上记录有通信程序的记录介质,所述通信程序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对在属于由第一标识符标识的第一虚拟网络的终端之间的分组传输进行控制的过程,所述过程包括:路径控制过程,用于基于在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保存的与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控制在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使得所述终端属于由第二标识符识别的第二虚拟网络。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有可能在不管虚拟网络的标识符数目的限制的情况下使用第二虚拟网络来建立大规模网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第一示例实施例的配置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网络配置信息表101的构成的图。
图3是示出了转发表112的构成的图。
图4是示出了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第二示例实施例的配置的框图。
图7是示出了网络配置信息表201的构成的图。
图8是示出了第三示例实施例的构成的框图。
图9是示出了网络配置信息表301的构成的图。
图10是示出了流表312的构成的图。
图11是示出了第三示例实施例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了第三示例实施例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了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特定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了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特定示例的图。
图15是示出了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特定示例的图。
图16是示出了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特定示例的图。
图17是示出了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特定示例的图。
图18是示出了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特定示例的图。
图19是示出了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特定示例的图。
图20是示出了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特定示例的图。
图21是示出了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特定示例的图。
图22是示出了第四示例实施例的配置的框图。
图23是示出了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概要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
<第一示例实施例>
(概要)
首先,下面将参照图23来描述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概要。图2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示例系统配置的框图。图23的系统包括:控制器100、交换机110、交换机120、终端130、终端131、终端140和终端141。终端130和终端140属于虚拟网络(NW)1。终端131和终端141属于NW2。下文中,虚拟网络NW被称为“NW”。
控制器100管理在系统中执行的通信。控制器100包括:网络配置信息管理单元101、搜索单元102和路径控制单元103。稍后将描述关于每个单元的配置和操作的细节。
交换机110和交换机120根据设置的处理规则发送在每个终端之间传输的分组。终端130和终端131分别连接到交换机110,且终端140和终端141分别连接到交换机120,以及每个终端在它们之间通信。
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控制器100控制属于VLAN的终端之间的通信,控制器100在网络配置信息管理单元101中保存与NW相关的配置信息,使得每个终端可以属于虚拟网络NW,该虚拟网络NW是与VLAN不同的网络。此外,控制器100基于与NW相关的配置信息来控制在终端之间的通信。
NW1和NW2是与上述VLAN不同的虚拟网络。现在通过该NW和作为NW的标识符的虚拟网络NW-ID来实现原本通过VLAN实现的虚拟网络的建立。
每个终端属于NW和VLAN,且每个终端具有两个标识符(ID)。由于终端130属于NW1和VLAN1,NW-ID是1且VLAN-ID是1。类似地,终端131属于NW2和VLAN2,终端141属于NW1和VLAN2,以及终端142分别属于NW2和VLAN1。在图23中由点虚线来指示NW1以及由破折虚线来指示NW2。
尽管向每个终端分配了VLAN-ID,VLAN-ID不用于建立虚拟网络,而是用作识别每个终端的标识符。更具体地,在图2所示的网络配置信息表101中,通过由MAC地址表示的终端标识符和VLAN-ID的组合来识别每个终端。
因此,由于相同的NW-ID,在具有彼此不同的VLAN-ID的终端130和终端140之间进行通信是可能的。由保存与NW相关的配置信息的控制器100来执行该通信的设置。
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5来详细描述第一示例实施例。
(配置)
将参照图1来描述第一示例实施例的配置。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系统配置的框图。
根据图1,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系统包括:控制器100、交换机110、交换机120、终端130和终端140。
此外,尽管在第一示例实施例的上述概要描述(图23)中已示例说明了4个终端的情况,下文中,为了简洁,将描述两个终端(作为终端数目)的情况。
控制器100包括:网络配置信息表101、搜索单元102和路径控制单元103。控制器100是管理交换机110、交换机120、终端130和终端140的装置。
网络配置信息表101是保存与在控制器100的控制下的网络中的终端(终端130和终端140)相关的信息的表。稍后将在图2中进行详细描述。
基于与每个交换机接收到的分组(下文中,“接收分组”)相关的信息,搜索单元102从网络配置信息表101中搜索接收分组的目的地终端所属的VLAN-ID。
路径控制单元103从网络配置信息表101中取出与接收分组的源终端或目的地终端属于相同网络的交换机的列表。接下来,向取出的交换机设置处理规则(条目),使得在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成为可能。
交换机110包括分组传输单元111和转发表112。类似地,交换机120包括分组传输单元121和转发表122。
分组传输单元111针对接收分组搜索转发表112中是否存在与接收分组相对应的处理规则。当存在对应处理规则时,参照处理规则中指示的处理内容来执行处理。作为处理内容的示例,存在如下处理:经由特定端口(图中未示出)向交换机120发送分组,丢弃分组,改写分组的报头或广播分组。当在转发表112中未指示与接收分组相对应的处理规则时,分组传输单元111向控制器100查询要如何执行处理。
转发表112将以下信息存储在一个条目中作为处理规则:该信息将与交换机110的接收分组相关的信息(报头)的内容和根据接收分组的报头的处理内容相关。如上所述,分组传输单元111根据针对接收分组的该处理规则来执行处理。稍后在图3中进行详细描述。
此外,由于交换机120的分组传输单元121和转发表122类似于交换机110的分组传输单元111和转发表112,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尽管图1所示的交换机数目是2,其不限于此,且即使在大于等于3的情况下,其也类似地操作。
终端130执行与终端140的分组通信。类似地,终端140执行与终端130的分组通信。此后,尽管将其描述为在从终端130到终端140的方向上执行分组通信,其不限于此,且即使在相反方向的情况下,其也类似地操作。
图2是示出了网络配置信息表101的细节的图。网络配置信息表101包括网络配置信息条目101-1和101-2等。每个网络配置信息条目保存与控制器100管理的网络中的终端相关的信息。因此,网络配置信息表101保存与终端数目N一样多的网络配置信息条目。
网络配置信息条目包括:VLAN-ID、MAC地址、作为用于识别NW的标识符的NW-ID、以及交换机列表。下文中,将描述网络配置信息条目101-1作为示例。网络配置信息条目101-1对应于图1中终端130。在“VLAN-ID”中存储终端130所属VLAN的标识符。在“MAC地址”中存储作为终端130的特定标识符的MAC地址。此外,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尽管使用MAC地址作为终端的特定标识符,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IP地址。
在“NW-ID”中存储终端130所属的NW的标识符。此外,作为NW-ID,例如提及了通过使用分配给每个终端的IP地址的前半部分或作为无线LAN(局域网)的标识符的SSID(服务集标识符)等来表达的网络地址。只要其与作为虚拟网络的VLAN的ID不同就可以,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且可以设置并使用新的标识符。
最终,在“交换机列表”中存储属于终端130所属的NW的交换机的列表。在图2的示例中,存储交换机110和交换机120。根据控制器100已收集的与每个交换机相关的信息(VLAN-ID、MAC地址和NW-ID)来产生该交换机列表。作为交换机列表的其他构成,可以存储例如在计算出的路由上存在的交换机的列表,该计算出的路由通过计算接收分组的传输路由来获得。
交换机列表对于网络配置信息表101而言不是不可或缺的。下述情况也是可能的:在无论何时搜索单元102或路径控制单元103搜索网络配置信息表101时收集与控制器100控制的交换机相关的信息,并临时使用该信息。
图3是示出了转发表112的细节的图。转发表112包括转发表条目112-1和112-2等。
如上所述,转发表条目指示处理规则,在该处理规则中,写下了对于交换机110的接收分组的报头要执行的处理。作为转发表条目的内容,包括VLAN-ID、源MAC地址、目的地MAC地址、处理内容、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此处,将交换机110的接收分组的报头中指示的信息中的一些视为在执行对转发表112的搜索时的搜索关键字。例如,有可能将VLAN-ID、源MAC地址和目的地MAC地址用作搜索关键字。将对相同搜索关键字所定义的分组执行相同的处理。
(操作)
接下来,将参照图4和图5来详细描述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操作。如上所述,将描述在从终端130至终端140的方向上执行通信的情况。图4是示出了交换机110的操作的流程图。图5是示出了控制器100的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将参照图4来描述交换机110的操作。交换机110从终端130接收分组(图4:步骤S1001)。接下来,分组传输单元111参考转发表112,并确定是否存在与接收分组相对应的转发表条目(图4:步骤S1002)。
当在步骤S1002中确定与接收分组相对应的转发表条目存在时,执行步骤S1003。分组传输单元111根据在对应的转发表条目中指示的处理的内容、输出端口等来处理接收分组(图4:步骤S1003)。
当在步骤S1002中确定与接收分组相对应的转发表条目不存在时,执行步骤S1004。分组传输单元111发送分组接收消息,其针对其接收到处理规则未知的分组的报告向控制器100查询。该分组接收消息包括与接收分组相关的信息(包括报头)。因此,还有可能照原样发送接收分组,而不是分组接收消息。
在已执行了步骤S1004之后,控制器100执行图5所示操作。下文中,将参照图5来描述控制器100的操作。
首先,控制器100从交换机110接收分组接收消息(图5:步骤S1005)。
接下来,搜索单元102从网络配置信息表101中搜索与接收分组的源终端(终端130)相对应的NW-ID是否存在(图5:步骤S1006)。更具体地,搜索单元102使用接收分组的VLAN-ID和源MAC地址作为搜索关键字来搜索对应的NW-ID。
当在步骤S1006中在网络配置信息表101中不存在与接收分组的源终端相对应的NW-ID时,其命令交换机110丢弃接收分组(图5:步骤S1007)。当控制器100正在接收接收分组本身而不是分组接收消息时,控制器100丢弃该接收分组。
当在网络配置信息表101中存在与接收分组的源终端相对应的NW-ID,且已经在步骤S1006中搜索到它时,执行步骤S1008。搜索单元102从网络配置信息表101中搜索是否存在与接收分组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40)相对应的VLAN-ID(图5:步骤S1008)。更具体地,使用接收分组的目的地MAC地址和步骤S1006中已搜索到的NW-ID作为用于搜索对应VLAN-ID的搜索关键字。
当在步骤S1008中在网络配置信息表101中不存在与接收分组的目的地终端相对应的VLAN-ID时,其命令交换机110丢弃接收分组(图5:步骤S1009)。类似于步骤S1007,当控制器100正在接收接收分组本身而不是分组接收消息时,控制器100丢弃该接收分组。
当在网络配置信息表101中存在与接收分组的目的地终端相对应的VLAN-ID,且已经在步骤S1008中搜索到它时,执行步骤S1010。首先,路径控制部分103从网络配置信息表101中搜索与在步骤S1008中搜索VLAN-ID时已找到的终端(目的地终端)相对应的交换机列表。在第一示例实施例中,假定指示了交换机110和交换机120。之后,向搜索到的交换机列表中指示的每个交换机发送条目改写消息(图5:步骤S1010)。该条目改写消息是用于向交换机110的转发表112和交换机120的转发表122的每个条目新添加与接收分组相对应的条目的命令。条目改写消息包括:接收分组的报头(VLAN-ID、源MAC地址和目的地MAC地址)、与报头相对应的处理的内容、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
将更详细地描述该条目改写消息。针对交换机110或交换机120中任一个,用在步骤S1008中搜索到的VLAN-ID来改写要新添加的条目的VLAN-ID。针对交换机110或交换机120中的另一个交换机,将以下处理设置为处理内容:该处理在交换机接收到对应分组时,将在接收分组的报头中指示的VLAN-ID改写为在步骤S1008中搜索到的VLAN-ID。此外,当存在多于3个交换机时,可以向除了交换机120之外的应当设置处理规则的交换机发送与针对交换机120的消息相同的条目改写消息。
最终,控制器100向条目改写消息的源交换机(交换机110)发出用于向目的地终端(终端140)发送接收分组的指令。当控制器100正在照原样接收接收分组而不是分组接收消息时,可以向接收分组的目的地终端(终端140)直接发送该接收分组(图5:步骤S1011)。
(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一示例实施例中,控制器100通过保存配置信息来控制在终端之间的通信,使得属于VLAN的终端可以属于与VLAN不同的虚拟网络的NW。通过该配置,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效果:
(1)只要终端属于相同NW,就有可能在VLAN-ID彼此不同的终端之间通信。例如,图23所示的终端130和终端140均具有不同的VLAN-ID,但是它们具有相同的NW-ID。即使当不能建立终端130和终端140之间的通信时,其也变得有可能通过控制器100的控制在NW中执行通信。
(2)相同的VLAN-ID可被多个终端使用,只要NW不同。例如,图23所示的终端131和终端140具有相同的VLAN-ID“2”。因为终端131和终端140分别属于不同的NW,除非改变NW配置,否则它们彼此不通信。因此,终端131和终端140可以保存相同的VLAN-ID。
如已经通过上面(1)和(2)描述的,由于使用NW和NW-ID,因此虚拟网络的建立不依赖于VLAN和VLAN-ID。因此,可以消除VLAN-ID的数目受限的问题。由于不将VLAN-ID用于建立虚拟网络,可以将VLAN-ID用于对每个终端中提供的NIC(网络接口卡)的复用。
<第二示例实施例>
(概要)
接下来,将参照图6和图7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示例实施例。第二示例实施例和第一示例实施例之间的差异在于:在搜索交换机的接收分组的源终端所在的NW-ID时控制器所使用的信息(图5:步骤S1006)以及在搜索接收分组的目的地终端所属的VLAN-ID时使用的信息(图5:步骤S1008)。
(配置)
图6是示出了第二示例实施例的系统的配置的框图。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系统包括:控制器200、交换机210、交换机220、终端230、以及终端240。
控制器200包括网络配置信息表201、搜索单元202和路径控制部分203。
交换机210包括分组传输单元211和转发表212。类似地,交换机220包括分组传输单元221和转发表222。
此外,由于除了控制器200的网络配置信息表201之外的配置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配置相同,因此此处将省略描述。
下文中,将参照图7来描述网络配置信息表201。图7示出了网络配置信息表201的详细构成。
网络配置信息表201包括网络配置信息条目201-1和201-2等。每个网络配置信息条目保存与由控制器200控制的网络中的终端相关的信息。因此,网络配置信息表201保存与终端数目N一样多的网络配置信息条目,类似于第一示例实施例。
网络配置信息条目包括:VLAN-ID、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L3(层3)地址、NW-ID和交换机列表。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差异是:在网络配置信息条目中包括L3地址。L3表示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7层结构中的第3层(层3,或网络层)。作为L3地址的典型示例,提及了IP地址。
下文中,将网络配置信息条目201-1作为示例进行描述。网络配置信息条目201-1对应于图6的终端230。如上所述,与图2的第一实施例相比,添加了L3地址。在“L3地址”中存储作为终端230的标识符的L3地址。由于在网络配置信息条目中除了L3地址之外,其他条目,即VLAN-ID、MAC地址、NW-ID和交换机列表,与第一示例实施例的那些相同,因此将省略描述。
(操作)
如上所述,第二示例实施例和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操作的差异是图5的步骤S1006和步骤S1008。下文中,将参照图5来描述步骤S1006和步骤S1008中的差异。
在步骤S1006中,搜索单元202从网络配置信息表201中搜索与接收分组的源终端(终端230)相对应的NW-ID是否存在。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除了接收分组的VLAN-D和源MAC地址之外,搜索单元202还使用源终端(终端230)的L3地址作为关键字来搜索对应NW-ID。
当在步骤S1006中网络配置信息表201中存在与接收分组的源终端相对应的NW-ID且已搜索到它时,执行步骤S1008。搜索单元202从网络配置信息表201中搜索与接收分组的目的地终端(终端240)相对应的VLAN-ID是否存在(图5:步骤S1008)。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除了接收分组的目的地MAC地址和在步骤S1006中搜索到的NW-ID之外,还使用目的地终端(终端240)的L3地址作为关键字来搜索对应VLAN-ID。
(效果)
第二示例实施例具有与上面已经描述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三示例实施例>
(概要)
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示例实施例。第三示例实施例将描述将第一示例实施例应用于在非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被称为开放流(OF)的技术的情况。
(配置)
将参照图8至10来描述第三示例实施例的配置。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根据图8,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系统包括:OF控制器300、OF交换机310、OF交换机320、终端330以及终端340。
OF控制器300包括网络配置信息表301、搜索单元302和路径控制单元303。OF控制器300是管理OF交换机310、OF交换机320、终端330和终端340的装置。
网络配置信息表301是保存与由OF控制器300控制的网络中的终端(终端330和终端340)相关的信息的表。稍后将进行详细描述(图9)。
基于与每个OF交换机接收到的分组(下文中,“接收分组”)相关的信息,搜索单元302从网络配置信息表301中搜索接收分组的目的地终端所属的VLAN-ID。
路径控制单元303从网络配置信息表301中取出与接收分组的源终端或目的地终端属于相同的NW的OF交换机的列表。接下来,路径控制单元303向已被取出的交换机设置处理规则(条目),使得在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之间的通信成为可能。
OF交换机310包括分组传输单元311和流表312。类似地,OF交换机320包括分组传输单元321和流表322。
分组传输单元311针对接收分组搜索流表312中是否存在与接收分组相对应的处理规则。当存在对应处理规则时,分组传输单元311参考处理规则中指示的处理内容,并执行“动作”。动作包括例如以下处理:经由特定端口(图中未示出)向OF交换机320发送分组,丢弃分组,改写分组报头以及广播分组。当在流表312中未指示与接收分组相对应的处理规则时,分组传输单元311向OF控制器300查询执行哪个动作。
流表312通过以下方式存储作为处理规则的每个条目:将与OF交换机310的接收分组相关的信息(报头)的内容和与接收分组的报头相对应的动作相关。如上所述,分组传输单元311执行与接收分组相对应的动作。稍后在图10中进行详细描述。
此外,由于OF交换机320的分组传输单元321和流表322类似于OF交换机310的分组传输单元311和流表312,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尽管图8所示的交换机数目是2,其不限于此,且即使在大于3的情况下,其也类似地操作。
终端330执行与终端340的分组通信。类似地,终端340执行与终端330的分组通信。此后,尽管将其描述为在从终端330到终端340的方向上执行分组通信,其不限于此,且即使在相反方向的情况下,其也类似地操作。
图9是示出了网络配置信息表301的细节的图。网络配置信息表301包括网络配置信息条目301-1和301-2等。每个网络配置信息条目保存与OF控制器300控制的网络中的终端相关的信息。因此,网络配置信息表301保存与终端数目N一样多的网络配置信息条目。
网络配置信息条目包括:VLAN-ID、MAC地址、NW-ID以及交换机列表。下文中,将描述网络配置信息条目301-1作为示例。网络配置信息条目301-1对应于图8中终端330。在“VLAN-ID”中存储终端330所属VLAN的标识符。在“MAC地址”中存储作为终端330的特定标识符的MAC地址。此外,类似于第一示例实施例,在第三示例实施例中,也使用MAC地址作为终端的特定标识符,然而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IP地址。
在“NW-ID”中存储终端330所属的NW的标识符。此外,作为NW-ID,提及了例如通过使用分配给每个终端的IP地址的前半部分或作为无线LAN(局域网)的标识符的SSID(服务集标识符)等来表达的网络地址。只要其与作为虚拟网络的VLAN的ID不同就可以,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且可以设置并使用新的标识符。
最终,在“交换机列表”中存储属于终端330所属的NW的交换机的列表。根据OF控制器300已收集的与每个交换机相关的信息(VLAN-ID、MAC地址和NW-ID)来产生该交换机列表。作为交换机列表的其他构成,可以存储例如在计算出的路由上存在的OF交换机的列表,该计算出的路由通过计算接收分组的传输路由来获得。
交换机列表对于网络配置信息表301而言不是不可或缺的,类似于第一示例实施例。也有可能在无论何时搜索单元302或路径控制单元303搜索网络配置信息表301时收集与由OF控制器300控制的交换机相关的信息,并临时使用该信息。
在图9中,其示出了在网络配置信息条目中包括4种信息VLAN-ID、MAC地址、NW-ID以及交换机列表在内的示例;然而,有可能类似于第二示例实施例来添加L3地址。由于该情况下的配置和操作与第二示例实施例的配置和操作几乎相同,此处将省略描述。
图10是示出了流表312的细节的图。流表312包括流表条目312-1和312-2等。
如上所述,流表条目指示处理规则,在该处理规则中,写下了对于交换机110的接收分组的报头要执行的处理。作为条目的内容,包括VLAN-ID、源MAC地址、目的地MAC地址、动作、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此处,将OF交换机310的接收分组的报头中指示的信息中的一些视为在搜索流表312时的搜索关键字。例如,有可能将VLAN-ID、源MAC地址和目的地MAC地址用作搜索关键字。将对相同搜索关键字定义的分组执行相同的动作。
(操作)
接下来,将参照图11和图12来详细描述第三示例实施例的操作。如上所述,下文将描述在从终端330至终端340的方向上执行通信的情况。图11是示出了OF交换机310的操作的流程图。图12是示出了OF控制器300的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将参照图11来描述OF交换机310的操作。OF交换机310从终端330接收分组(图11:步骤S3001)。接下来,分组传输单元311参考流表312,并确定是否存在与接收分组相对应的流表条目(图11:步骤S3002)。
当在步骤S3002中确定与接收分组相对应的流表条目存在时,执行步骤S3003。分组传输单元311根据在对应的流表条目中指示的处理的内容和输出端口等来处理接收分组(图11:步骤S3003)。
当在步骤S3002中确定与接收分组相对应的流表条目不存在时,执行步骤S3004。分组传输单元311向OF控制器300发送消息,以通知其已接收到处理规则未知的分组。在非专利文献2中该消息被称为“分组输入(packet-in)”。该“分组输入”包括与接收分组(包括报头)相关的信息。因此,还有可能照原样发送接收分组,而不是分组输入。
当执行步骤S3004时,OF控制器300执行图12所示操作。下文中,将参照图12来描述OF控制器300的操作。
首先,OF控制器300从OF交换机310接收分组输入(图12:步骤S3005)。
接下来,搜索单元302从网络配置信息表301中搜索与接收分组的源终端(终端330)相对应的NW-ID是否存在(图12:步骤S3006)。更具体地,搜索单元302使用接收分组的VLAN-ID和源MAC地址作为搜索关键字来搜索对应的NW-ID。
当在步骤S3006中在网络配置信息表301中不存在与接收分组的源终端相对应的NW-ID时,其命令OF交换机310丢弃该接收分组(图12:步骤S3007)。当OF控制器300正在接收接收分组本身而不是分组输入时,OF控制器300丢弃该接收分组。
当在网络配置信息表301中存在与接收分组的源终端相对应的NW-ID,且已经在步骤S3006中搜索到它时,执行步骤S3008。搜索单元302从网络配置信息表301中搜索是否存在与接收分组的目的地终端(终端340)相对应的VLAN-ID(图12:步骤S3008)。更具体地,使用接收分组的目的地MAC地址和步骤S3006中搜索到的NW-ID作为用于搜索对应VLAN-ID的搜索关键字。
当在步骤S3008中在网络配置信息表301中不存在与接收分组的目的地终端相对应的VLAN-ID时,其命令OF交换机310丢弃接收分组(图12:步骤S3009)。更具体地,该命令意味着其命令OF交换机301设置条目,该条目包括在其中写入丢弃接收分组的处理的动作。
在非专利文献2中,通过被称为“flow_mod(流模式)”的消息向OF交换机设置这种命令。该flow_mod是来自OF控制器的消息,其用于向OF交换机设置流表中的条目。例如,在流表条目的设置中包括初始注册、改变、改写和删除。
当OF控制器300类似于步骤S3007不是正在接收接收“分组输入”而是正在接收接收分组本身时,OF控制器300丢弃接收分组。
当在网络配置信息表301中存在与接收分组的目的地终端相对应的VLAN-ID,且已经在步骤S3008中搜索到它时,执行步骤S3010。首先,路径控制单元303从网络配置信息表301中搜索与在步骤S3008中搜索VLAN-ID时已找到的终端(目的地终端)相对应的OF交换机列表。在第三示例实施例中,假定指示了OF交换机310和OF交换机320。之后,向搜索到的OF交换机列表中指示的每个OF交换机发送flow_mod(图12:步骤S3010)。发送该flow_mod,以向OF交换机310的流表312的条目和OF交换机320的流表322的条目新添加与接收分组相对应的条目。
将更详细地描述在步骤S3010中发送的flow_mod。针对OF交换机310或OF交换机320中任一个,用在步骤S3008中搜索到的VLAN-ID改写要新添加的条目的VLAN-ID。针对OF交换机310或OF交换机320中的另一个交换机,将以下处理设置为动作:该处理在OF交换机接收到对应分组时,将在接收分组的报头中指示的VLAN-ID改写为在步骤S3008中搜索到的VLAN-ID。此外,当存在多于3个交换机时,可以向除了OF交换机320之外的应当设置处理规则的OF交换机发送与针对OF交换机320的flow_mod相同的flow_mod。
最终,OF控制器300向分组输入的源交换机(交换机310)发出用于向目的地终端(终端340)发送接收分组的命令。该命令对应于非专利文献2中被称为“分组输出”的消息。当OF控制器300正在照原样接收接收分组而不是分组输入时,可以向接收分组的目的地终端(终端340)直接发送接收分组(图12:步骤S3011)。
(操作示例)
下文中,将参照图13至21来详细描述第三示例实施例的操作的示例。
图13示出了用于该操作实例的系统配置。图13所示系统包括:OF控制器300、OF交换机310、OF交换机320、终端330和终端340。
OF交换机310、OF交换机320、终端330和终端340包括在如图13所示的网络1(NW1)中。分别假定OF交换机310和终端330包括在VLAN1中,且OF交换机320和终端340包括在VLAN2中。分别将终端330的MAC地址设为“330”和将终端340的MAC地址设为“340”。此外,在本操作示例中,为了简洁,其示出了在NW数目为1的情况下的操作。
图13所指示的A、B、C或D表达了每个OF交换机的端口。OF交换机310的端口A与终端330相连。OF交换机310的端口B与OF交换机320相连。OF交换机320的端口C与OF交换机310相连。OF交换机320的端口D与终端340相连。
此处,在图13中,尽管其示出了OF控制器300没包括在NW1中的情况下的配置,但是可以将OF控制器300包括在NW1中。OF控制器300、OF交换机310和OF交换机320可以经由专用网络相连,或OF控制器300可以经由将OF交换机310和OF交换机320链接在一起的网络(NW1)相连。
图14示出了第三示例实施例的步骤S3001、步骤S3002(图11)、步骤S3004和步骤S3005(图12)的操作示例。
除了图13之外,其也示出了流表312、流表322和由OF交换机310接收的分组的报头。假定在流表312和流表322中都尚未写入与接收分组相对应的条目。
首先,终端330发送具有终端340的目的地地址的分组。在该分组的报头中,分别写入“1”作为终端330所属的VLAN-ID,终端330的“330”作为源MAC地址以及终端340的“340”作为目的地MAC地址。
已接收到该分组的OF交换机310的分组传输单元311搜索流表312中是否存在与接收分组相对应的条目(图11:步骤S3001和步骤S3002)。由于流表312中不存在对应条目,分组传输单元311使用分组输入向OF控制器300查询处理内容(图11:步骤S3004)。然后,OF控制器300接收该分组输入(图12:步骤S3005)。
图15和图16示出了第三示例实施例的步骤S3006的操作实例。除了图14之外,图15和图16也示出了在OF控制器300中保存的网络配置信息表301的内容。
在该操作示例中,在网络配置信息表301中存储与终端330和终端340相对应的条目作为条目。
在与终端330相对应的条目中,其分别存储“1”作为VLAN-ID,“330”作为MAC地址,“1”作为NW-ID,以及“310和320”作为交换机列表(SW-列表)。
类似地,在与终端340相对应的条目中,其分别存储“2”作为VLAN-ID,“340”作为MAC地址,“1”作为NW-ID,以及“310和320”作为交换机列表。
在步骤S3006中,OF控制器300的搜索单元302使用接收分组的VLAN-ID(1)和源MAC地址(330)作为关键字从网络配置信息表301中搜索对应的NW-ID。
作为该搜索的结果,可以从网络配置信息表301获得终端330所属的NW-ID“1”(图16)。
图17和图18示出了第三示例实施例的步骤S3008的操作实例。在步骤S3008中,搜索单元302使用接收分组的目的地MAC地址(340)和已在步骤S3006中获得的NW-ID(1)作为关键字来搜索对应VLAN-ID(图17)。因此,可以获得“2”作为VLAN-ID(图18)。
图19示出了第三示例实施例的步骤S3010和步骤S3011的操作实例。
首先,OF控制器300的路径控制单元303从网络配置信息表301中与在步骤S3008中搜索VLAN-ID时找到的终端(目的地终端)相对应的OF交换机列表。在该情况下,存储“310”和“320”作为交换机列表。
之后,向交换机列表中指示的每个交换机发送flow_mod(图12:步骤S3010)。发送该flow_mod,以向OF交换机310的流表312和OF交换机320的流表322的每一项新添加与接收分组相对应的条目。以下两种类型被视为该flow_mod的内容。
(1)其向OF交换机310的流表312分别设置“1”作为VLAN-ID,“330”作为源MAC地址,“340”作为目的地MAC地址,“向端口B输出”和“将分组的VLAN-ID改写为2”作为处理内容,“A”作为输入端口,以及“B”作为输出端口。同时,其向OF交换机320的流表322分别设置“2”作为VLAN-ID,“330”作为源MAC地址,“340”作为目的地MAC地址,“向端口D输出”作为处理内容,“C”作为输入端口,以及“D”作为输出端口。
从而,通过如上设置,当OF交换机310接收到相关分组时,将分组的VLAN-ID从“1”改写为“2”,且变得有可能与属于VLAN-ID“2”的终端340通信。
(2)其向OF交换机310的流表312分别设置“1”作为VLAN-ID,“330”作为源MAC地址,“340”作为目的地MAC地址,“向端口B输出”作为处理内容,“A”作为输入端口,以及“B”作为输出端口。同时,其向OF交换机320的流表322分别设置“1”作为VLAN-ID,“330”作为源MAC地址,“340”作为目的地MAC地址,“向端口D输出”和“将分组的VLAN-ID改写为2”作为处理内容,“C”作为输入端口,以及“D”作为输出端口。
从而,通过如上设置,变得有可能在不改写相关分组的VLAN-ID“1”的情况下,从OF交换机310向OF交换机320进行通信。此外,变得有可能通过在OF交换机320处将分组的VLAN-ID改写为“2”来与属于VLAN-ID“2”的终端340通信。
最终,在步骤S3011中,OF控制器300向OF交换机310发送分组输出,并命令向目的地终端发送接收分组。
图20和21示出了在通过上述操作已更新了流表312和流表322之后的操作示例。图20示出了当在步骤S3010中通过flow_mod如图19的(1)一样已更新了每个流表时的操作示例。图21示出了当在步骤S3010中通过flow_mod如图19的(2)一样已更新了每个流表时的操作示例。
在图20的示例中,首先当OF交换机310已接收到相关分组时,搜索流表312。在流表312的对应条目中,其示出了“设置V-ID 2”作为动作,换言之,将VLAN-ID改写为2。之后,在OF交换机320中,根据流表322的对应条目向终端340执行发送。
通过在属于VLAN(1)的OF交换机310中执行该VLAN-ID的改写,在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变得有可能。
在图21的示例中,首先当OF交换机310已接收到相关分组时,搜索流表312。由于在流表312中存在对应的条目,OF交换机310根据该条目向OF交换机320发送接收到的分组。
接下来,当OF交换机320已接收到相关分组时,搜索流表322,且根据动作中指示的“设置V-ID 2”将接收分组的VLAN-ID改写为2。
在图21的示例中,通过事先将流表322的相关条目的VLAN-ID设置为“1”,变得有可能在不同VLAN之间通信。
(效果)
第三示例实施例具有与上面已经描述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四示例实施例>
将参照图22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四示例实施例。
(配置)
将参照图22来描述第四示例实施例的配置。图22是示出了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系统配置的框图。
根据图22,第四示例实施例的系统包括:控制装置400、终端430和终端440。
控制装置400包括:网络配置信息管理单元401和路径控制单元403。控制装置400是控制在终端430和终端440之间执行的通信(分组传输)的装置。
终端430和终端440分别属于由第一标识符标识的第一虚拟网络。
网络配置信息管理单元401保存与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使得终端430和终端440可以属于由第二标识符标识的第二虚拟网络。
路径控制单元403基于由网络配置信息管理单元401所保存的与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控制在每个终端之间的通信。
(效果)
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控制装置通过保存配置信息,使得属于第一虚拟网络的终端可以属于第二虚拟网络,来控制终端之间的通信。因此,即使在第一虚拟网络的标识符的数目的使用上存在限制的情况下,也变得有可能通过使用第二虚拟网络来建立大规模网络。
尽管已参照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来具体示出和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特定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的各种改变。
本申请要求于2010年9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197630的优先权,通过引用的方式将其内容全部并入本文中。
可以将上面公开的全部或部分示例实施例描述为(但不限于)以下补充注释。
(补充注释1)
一种用于对在属于由第一标识符标识的第一虚拟网络的终端之间的分组传输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包括:
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用于保存与由第二标识符标识的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使得所述终端属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以及
路径控制装置,所述路径控制装置用于基于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来控制在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
(补充注释2)
根据补充注释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通过下述方式来管理每个终端的与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将所述终端的标识符与在所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进行相关。
(补充注释3)
根据补充注释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通过下述方式来管理每个终端的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将与所述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与在所述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进行相关。
(补充注释4)
根据补充注释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搜索装置,所述搜索装置用于:当接收到传输装置通过发送分组进行的与接收分组相关的查询时,基于与所述接收分组相关的信息,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相同的第二标识符,当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具有相同第二标识符时,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第一标识符,以及当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第二标识符时,丢弃所述接收分组;以及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装置计算在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地终端之间的传输路由,并基于检测到的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第一标识符向所述传输路由上的传输装置通知命令,所述命令用以设置包括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
(补充注释5)
根据补充注释4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搜索装置基于所述源终端的第一标识符和所述源终端的标识符,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以及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标识符和作为搜索结果获得的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补充注释6)
根据补充注释4或5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装置针对所述查询的源传输装置设置包括用以将所述接收分组的报头中的第一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以及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路由上的除了所述查询的源传输装置之外的传输装置,将与所述接收分组相对应的处理规则中的接收分组的报头的第一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补充注释7)
根据补充注释4或5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装置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路由上的除了所述查询的源传输装置之外的传输装置,设置包括用以将所述分组的报头中的第二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
(补充注释8)
根据补充注释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还存储终端的IP地址作为所述第二网络配置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搜索装置基于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所述源终端的标识符和所述源终端的IP地址,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以及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标识符、作为搜索结果获得的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目的地终端的IP地址,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补充注释9)
根据补充注释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还存储所述终端所属的第二虚拟网络中的传输装置的列表,作为与所述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装置从所述传输装置的列表中搜索与所述源终端或所述目的地终端属于相同的第二虚拟网络的传输装置。
(补充注释10)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终端,所述终端属于由第一标识符标识的第一虚拟网络;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对在所述终端之间分组传输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用于保存与由第二标识符标识的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使得所述终端属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以及
路径控制装置,所述路径控制装置用于基于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来控制在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
(补充注释11)
根据补充注释10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通过下述方式来管理每个终端的与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将所述终端的标识符与在所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进行相关。
(补充注释12)
根据补充注释10或11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通过下述方式来管理每个终端的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将与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与在所述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进行相关。
(补充注释13)
根据补充注释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还包括:
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用于基于将接收分组的报头和与所述分组相对应的处理进行相关的处理规则来处理所述接收分组,以及当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处理规则未知时向所述控制装置查询;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搜索装置,所述搜索装置用于:当已经接收到所述查询时,基于与所述接收分组相关的信息,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相同的第二标识符,当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具有相同第二标识符时,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第一标识符,以及当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第二标识符时,丢弃所述接收分组;以及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装置计算在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地终端之间的传输路由,并基于检测到的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第一标识符向所述传输路由上的传输装置通知命令,所述命令用以设置包括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
(补充注释14)
根据补充注释13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搜索装置基于所述源终端的第一标识符和所述源终端的标识符,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以及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标识符和作为搜索结果获得的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补充注释15)
根据补充注释13或14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装置针对所述查询的源传输装置设置包括用以将所述接收分组的报头中的第一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以及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路由上的除了所述查询的发送源传输装置之外的传输装置,将与所述接收分组相对应的处理规则中的接收分组的报头的第一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补充注释16)
根据补充注释13或14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装置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路由上的除了所述查询的源传输装置之外的传输装置,设置包括用以将所述分组的报头中的第二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
(补充注释17)
根据补充注释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还存储终端的IP地址作为所述第二网络配置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搜索装置基于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所述源终端的标识符和所述源终端的IP地址,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以及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标识符、作为搜索结果获得的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目的地终端的IP地址,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补充注释18)
根据补充注释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还存储所述终端所属的第二虚拟网络中的传输装置的列表,作为与所述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装置从所述传输装置的列表中搜索与所述源终端或所述目的地终端属于相同的第二虚拟网络的传输装置。
(补充注释19)
一种用于对在属于由第一标识符标识的第一虚拟网络的终端之间的分组传输进行控制的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在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保存的与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控制在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使得所述终端属于由第二标识符识别的第二虚拟网络。
(补充注释20)
根据补充注释19所述的通信方法,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通过下述方式来管理每个终端的与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将所述终端的标识符与在所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进行相关。
(补充注释21)
根据补充注释19或20所述的通信方法,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通过下述方式来管理每个终端的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将与所述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与在所述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进行相关。
(补充注释22)
根据补充注释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传输装置通过发送分组进行的与接收分组相关的查询时,基于与所述接收分组相关的信息,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相同的第二标识符;
当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具有相同第二标识符时,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第一标识符;
当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第二标识符时,丢弃所述接收分组;
计算在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地终端之间的传输路由;以及
基于检测到的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第一标识符向所述传输路由上的传输装置通知命令,所述命令用以设置包括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
(补充注释23)
根据补充注释22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源终端的第一标识符和所述源终端的标识符,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以及
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标识符和作为搜索结果获得的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补充注释24)
根据补充注释22或23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述查询的发送源传输装置,设置包括用以将所述接收分组的报头中的第一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以及
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路由上的除了所述查询的源传输装置之外的传输装置,将与所述接收分组相对应的处理规则中的接收分组的报头的第一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补充注释25)
根据补充注释22或23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路由上的除了所述查询的源传输装置之外的传输装置,设置包括用以将所述分组的报头中的第二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
(补充注释26)
根据补充注释2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还存储终端的IP地址作为所述第二网络配置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所述源终端的标识符和所述源终端的IP地址,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以及
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标识符、作为搜索结果获得的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目的地终端的IP地址,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补充注释27)
根据补充注释2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还存储所述终端所属的第二虚拟网络中的传输装置的列表,作为与所述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传输装置的列表中搜索与所述源终端或所述目的地终端属于相同的第二虚拟网络的传输装置。
(补充注释28)
一种其上记录有通信程序的记录介质,所述通信程序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对在属于由第一标识符标识的第一虚拟网络的终端之间的分组传输进行控制的处理,包括:
路径控制处理,所述路径控制处理用于基于在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保存的与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控制在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使得所述终端属于由第二标识符识别的第二虚拟网络。
(补充注释29)
根据补充注释28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通过下述方式来管理每个终端的与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将所述终端的标识符与在所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进行相关。
(补充注释30)
根据补充注释28或29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通过下述方式来管理每个终端的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将与所述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与在所述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进行相关。
(补充注释31)
根据补充注释28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还包括:
搜索处理,所述搜索处理用于:当接收到传输装置通过发送分组进行的与接收分组相关的查询时,基于与所述接收分组相关的信息,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相同的第二标识符;当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具有相同第二标识符时,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第一标识符;以及当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第二标识符时,丢弃所述接收分组;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处理还包括:计算在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地终端之间的传输路由,以及基于检测到的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第一标识符向所述传输路由上的传输装置通知命令,所述命令用以设置包括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
(补充注释32)
根据补充注释31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搜索处理还包括:基于所述源终端的第一标识符和所述源终端的标识符,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以及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标识符和作为搜索结果获得的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补充注释33)
根据补充注释31或32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处理还包括:针对所述查询的发送源传输装置,设置包括用以将所述接收分组的报头中的第一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以及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路由上的除了所述查询的源传输装置之外的传输装置,将与所述接收分组相对应的处理规则中的接收分组的报头的第一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补充注释34)
根据补充注释31或32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处理还包括: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路由上的除了所述查询的发送源传输装置之外的传输装置,设置包括用以将所述分组的报头中的第二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
(补充注释35)
根据补充注释30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还存储终端的IP地址作为所述第二网络配置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搜索处理还包括:基于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所述源终端的标识符和所述源终端的IP地址,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以及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标识符、作为搜索结果获得的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目的地终端的IP地址,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补充注释36)
根据补充注释30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还存储所述终端所属的第二虚拟网络中的传输装置的列表,作为与所述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处理还包括:从所述传输装置的列表中搜索与所述源终端或所述目的地终端属于相同的第二虚拟网络的传输装置。
附图标记列表
1、2 网络NW
100、200 控制器
300 OF控制器
400 控制装置
101、201、301 网络配置信息表
401 网络配置信息管理单元
101-1、101-2、101-N、201-1、201-2、201-N、301-1、301-2、301-N、401-1、401-2、401-N 网络配置信息条目
102、202、302 搜索单元
103、203、303 路径控制单元
110、120、210、220 交换机
310、320 OF交换机
111、121、211、221、311、321 分组传输单元
112、122、212、222 转发表
112-1、112-2、112-M 转发表条目
312、322 流表
312-1、312-2、312-M 流表条目
130、140、230、240、330、340 终端
Claims (36)
1.一种用于对在属于由第一标识符标识的第一虚拟网络的终端之间的分组传输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包括:
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用于保存与由第二标识符标识的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使得所述终端属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以及
路径控制装置,所述路径控制装置用于基于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来控制在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通过下述方式来管理每个终端的与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将所述终端的标识符与在所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进行相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通过下述方式来管理每个终端的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将与所述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与在所述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进行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搜索装置,所述搜索装置用于:当接收到传输装置通过发送分组进行的与接收分组相关的查询时,基于与所述接收分组相关的信息,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相同的第二标识符,当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具有相同第二标识符时,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第一标识符,以及当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第二标识符时,丢弃所述接收分组;以及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装置计算在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地终端之间的传输路由,并基于检测到的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第一标识符向所述传输路由上的传输装置通知命令,所述命令用以设置包括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搜索装置基于所述源终端的第一标识符和所述源终端的标识符,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以及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标识符和作为搜索结果获得的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装置针对所述查询的源传输装置设置包括用以将所述接收分组的报头中的第一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以及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路由上的除了所述查询的源传输装置之外的传输装置,将与所述接收分组相对应的处理规则中的接收分组的报头的第一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装置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路由上的除了所述查询的源传输装置之外的传输装置,设置包括用以将所述分组的报头中的第二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还存储终端的IP地址作为所述第二网络配置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搜索装置基于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所述源终端的标识符和所述源终端的IP地址,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以及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标识符、作为搜索结果获得的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目的地终端的IP地址,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还存储所述终端所属的第二虚拟网络中的传输装置的列表,作为与所述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装置从所述传输装置的列表中搜索与所述源终端或所述目的地终端属于相同的第二虚拟网络的传输装置。
10.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终端,所述终端属于由第一标识符标识的第一虚拟网络;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对在所述终端之间分组传输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用于保存与由第二标识符标识的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使得所述终端属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以及
路径控制装置,所述路径控制装置用于基于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来控制在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通过下述方式来管理每个终端的与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将所述终端的标识符与在所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进行相关。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通过下述方式来管理每个终端的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将与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与在所述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进行相关。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还包括:
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用于基于将接收分组的报头和与所述分组相对应的处理进行相关的处理规则来处理所述接收分组,以及当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处理规则未知时向所述控制装置查询;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搜索装置,所述搜索装置用于:当已经接收到所述查询时,基于与所述接收分组相关的信息,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相同的第二标识符,当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具有相同第二标识符时,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第一标识符,以及当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第二标识符时,丢弃所述接收分组;以及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装置计算在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地终端之间的传输路由,并基于检测到的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第一标识符向所述传输路由上的传输装置通知命令,所述命令用以设置包括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搜索装置基于所述源终端的第一标识符和所述源终端的标识符,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以及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标识符和作为搜索结果获得的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装置针对所述查询的源传输装置设置包括用以将所述接收分组的报头中的第一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以及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路由上的除了所述查询的发送源传输装置之外的传输装置,将与所述接收分组相对应的处理规则中的接收分组的报头的第一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装置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路由上的除了所述查询的源传输装置之外的传输装置,设置包括用以将所述分组的报头中的第二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还存储终端的IP地址作为所述第二网络配置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搜索装置基于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所述源终端的标识符和所述源终端的IP地址,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以及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标识符、作为搜索结果获得的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目的地终端的IP地址,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还存储所述终端所属的第二虚拟网络中的传输装置的列表,作为与所述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装置从所述传输装置的列表中搜索与所述源终端或所述目的地终端属于相同的第二虚拟网络的传输装置。
19.一种用于对在属于由第一标识符标识的第一虚拟网络的终端之间的分组传输进行控制的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在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保存的与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控制在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使得所述终端属于由第二标识符识别的第二虚拟网络。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方法,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通过下述方式来管理每个终端的与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将所述终端的标识符与在所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进行相关。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通信方法,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通过下述方式来管理每个终端的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将与所述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与在所述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进行相关。
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传输装置通过发送分组进行的与接收分组相关的查询时,基于与所述接收分组相关的信息,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相同的第二标识符;
当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具有相同第二标识符时,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第一标识符;
当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第二标识符时,丢弃所述接收分组;
计算在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地终端之间的传输路由;以及
基于检测到的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第一标识符向所述传输路由上的传输装置通知命令,所述命令用以设置包括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源终端的第一标识符和所述源终端的标识符,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以及
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标识符和作为搜索结果获得的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述查询的发送源传输装置,设置包括用以将所述接收分组的报头中的第一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以及
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路由上的除了所述查询的源传输装置之外的传输装置,将与所述接收分组相对应的处理规则中的接收分组的报头的第一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路由上的除了所述查询的源传输装置之外的传输装置,设置包括用以将所述分组的报头中的第二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
26.根据权利要求2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还存储终端的IP地址作为所述第二网络配置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所述源终端的标识符和所述源终端的IP地址,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以及
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标识符、作为搜索结果获得的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目的地终端的IP地址,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27.根据权利要求2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还存储所述终端所属的第二虚拟网络中的传输装置的列表,作为与所述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传输装置的列表中搜索与所述源终端或所述目的地终端属于相同的第二虚拟网络的传输装置。
28.一种其上记录有通信程序的记录介质,所述通信程序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对在属于由第一标识符标识的第一虚拟网络的终端之间的分组传输进行控制的处理,包括:
路径控制处理,所述路径控制处理用于基于在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保存的与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控制在所述终端之间的通信,使得所述终端属于由第二标识符识别的第二虚拟网络。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通过下述方式来管理每个终端的与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将所述终端的标识符与在所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进行相关。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通过下述方式来管理每个终端的与所述第二虚拟网络相关的配置信息:将与所述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与在所述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进行相关。
31.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还包括:
搜索处理,所述搜索处理用于:当接收到传输装置通过发送分组进行的与接收分组相关的查询时,基于与所述接收分组相关的信息,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是否具有相同的第二标识符;当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具有相同第二标识符时,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第一标识符;以及当所述接收分组的源终端和目的地终端中的每一个具有不同的第二标识符时,丢弃所述接收分组;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处理还包括:计算在所述源终端和所述目的地终端之间的传输路由,以及基于检测到的所述目的地终端的第一标识符向所述传输路由上的传输装置通知命令,所述命令用以设置包括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搜索处理还包括:基于所述源终端的第一标识符和所述源终端的标识符,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以及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标识符和作为搜索结果获得的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处理还包括:针对所述查询的发送源传输装置,设置包括用以将所述接收分组的报头中的第一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以及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路由上的除了所述查询的源传输装置之外的传输装置,将与所述接收分组相对应的处理规则中的接收分组的报头的第一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34.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处理还包括:针对所述接收分组的路由上的除了所述查询的发送源传输装置之外的传输装置,设置包括用以将所述分组的报头中的第二标识符更新为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的处理在内的处理规则。
35.根据权利要求30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还存储终端的IP地址作为所述第二网络配置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搜索处理还包括:基于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所述源终端的标识符和所述源终端的IP地址,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以及基于所述目的地终端的标识符、作为搜索结果获得的在所述源终端中提供的第二标识符、和所述目的地终端的IP地址,从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中搜索在所述目的地终端中提供的第一标识符。
36.根据权利要求30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所述网络配置信息管理装置还存储所述终端所属的第二虚拟网络中的传输装置的列表,作为与所述终端相关的识别信息;以及
其中,所述路径控制处理还包括:从所述传输装置的列表中搜索与所述源终端或所述目的地终端属于相同的第二虚拟网络的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97630 | 2010-09-03 | ||
JP2010-197630 | 2010-09-03 | ||
PCT/JP2011/065645 WO2012029409A1 (en) | 2010-09-03 | 2011-07-01 | A control apparatus,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recorded thereon a communication progra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81415A true CN103081415A (zh) | 2013-05-01 |
CN103081415B CN103081415B (zh) | 2016-11-02 |
Family
ID=45772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4225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1415B (zh) | 2010-09-03 | 2011-07-01 | 控制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其上记录有通信程序的记录介质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31566B2 (zh) |
EP (1) | EP2612468A4 (zh) |
JP (1) | JP5846199B2 (zh) |
CN (1) | CN103081415B (zh) |
BR (1) | BR112013005060A2 (zh) |
RU (1) | RU2576492C2 (zh) |
WO (1) | WO2012029409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80485A (zh) * | 2014-02-17 | 2014-05-07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邻居关系维护方法和设备 |
CN109753044A (zh) * | 2017-11-07 | 2019-05-14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升级方法及装置 |
CN113867884A (zh) * | 2020-06-30 | 2021-12-31 | 瞻博网络公司 | 用于计算机网络的方法和系统及存储介质 |
US12143304B2 (en) | 2019-08-15 | 2024-11-12 | Juniper Networks, Inc. | Underlay-overlay correlation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89122B2 (ja) * | 2012-06-15 | 2016-03-2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制御ノード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ES2628094T3 (es) * | 2012-11-28 | 2017-08-01 | Nec Corporation | Dispositivo de conmutación, método y programa de gestión de configuración de VLAN |
WO2014098117A1 (ja) * | 2012-12-19 | 2014-06-2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ノード、制御装置、制御情報エントリの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024474B2 (ja) * | 2013-01-23 | 2016-11-1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マルチテナントシステム、管理装置、管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マルチテナント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US9407500B2 (en) | 2013-01-25 | 2016-08-02 | Dell Products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switches in virtual link trunking environments |
US10616049B2 (en) | 2013-01-25 | 2020-04-07 | Dell Products,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switches in virtual link trunking environments |
US9609086B2 (en) | 2013-03-15 | 2017-03-2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Virtual machine mobility using OpenFlow |
US9407560B2 (en) | 2013-03-15 | 2016-08-0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based load balancing for physical and virtual networks |
US9596192B2 (en) | 2013-03-15 | 2017-03-1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Reliable link layer for control links between network controllers and switches |
US9769074B2 (en) | 2013-03-15 | 2017-09-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Network per-flow rate limiting |
US9444748B2 (en) * | 2013-03-15 | 2016-09-1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calable flow and congestion control with OpenFlow |
JP6107307B2 (ja) * | 2013-03-28 | 2017-04-0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仮想化システム、フレーム伝送方法、及びフレーム伝送プログラム |
US10581936B2 (en) * | 2016-09-15 | 2020-03-03 | Ricoh Company, Ltd.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management system,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JP7225729B2 (ja) * | 2018-11-21 | 2023-02-2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中継装置及び中継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47390A (zh) * | 2004-05-19 | 2007-04-11 | 思科技术公司 | 虚拟网络设备集群 |
CN101009639A (zh) * | 2006-01-26 | 2007-08-01 |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 帧传输装置 |
CN101110749A (zh) * | 2006-07-20 | 2008-01-23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远端资料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
CN101179489A (zh) * | 2006-11-06 | 2008-05-1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网络装置及其封包转发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30421A (ja) * | 1995-11-02 | 1997-05-16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仮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 |
JP4183379B2 (ja) | 2000-11-27 | 2008-11-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及びエッジルータ |
JP2003318937A (ja) | 2002-04-26 | 2003-11-07 | Hitachi Cable Ltd | スイッチングハブ |
US7350077B2 (en) * | 2002-11-26 | 2008-03-2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802.11 using a compressed reassociation exchange to facilitate fast handoff |
JP4160371B2 (ja) * | 2002-11-29 | 2008-10-0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放送信号配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加入者端末 |
US20040210623A1 (en) * | 2003-03-06 | 2004-10-21 | Aamer Hydrie | Virtual network topology generation |
JP3695538B2 (ja) * | 2003-06-04 | 2005-09-1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接続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システム、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無線利用者端末 |
EP1515487B1 (en) * | 2003-09-10 | 2010-05-05 | Delta Networks, Inc. | Qos Based load-balance policy for WLAN |
US20050174943A1 (en) * | 2003-09-10 | 2005-08-11 | Shiwei Wang | End-to-end mapping of VLAN ID and 802.1P COS to multiple BSSID for wired and wireless LAN |
US7069024B2 (en) * | 2003-10-31 | 2006-06-27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rogue wireless access point |
JP4053967B2 (ja) * | 2003-11-20 | 2008-02-27 |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 Vlanサーバ |
JP4057615B2 (ja) * | 2004-01-16 | 2008-03-05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ユーザmacフレーム転送方法、エッジ転送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7860978B2 (en) * | 2004-01-22 | 2010-12-28 | Toshiba America Research, Inc. | Establishing a secure tunnel to access router |
JP4368251B2 (ja) * | 2004-06-09 | 2009-11-1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フレーム転送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
JP4309321B2 (ja) * | 2004-09-28 | 2009-08-0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の運用管理方法及びストレージ装置 |
US7542572B2 (en) * | 2004-12-01 | 2009-06-0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for securely and automatically configuring access points |
US8255681B2 (en) * | 2005-03-10 | 2012-08-28 | Ibahn General Holdings Corporation | Security for mobile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JP4330546B2 (ja) * | 2005-03-14 | 2009-09-16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Ipパケッ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アドレス検索方法 |
JP2006311066A (ja) | 2005-04-27 | 2006-11-09 | Toshiba Corp | 電子機器 |
JP5040087B2 (ja) * | 2005-09-06 | 2012-10-0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セキュリティ設定方法、セキュリティ設定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US7426190B2 (en) * | 2005-09-30 | 2008-09-16 | Robert Bosch Gmbh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wireless sensor systems including systems with high priority asynchronous message and low priority synchronous message |
US20070204158A1 (en) * | 2006-02-28 | 2007-08-30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cryption key management |
CN101047583B (zh) * | 2006-03-31 | 2011-12-14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支持虚拟局域网服务的无源光网络系统及相应方法 |
US7924780B2 (en) * | 2006-04-12 | 2011-04-12 | Fon Wireless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ing existing Wi-Fi access points into a single unified network |
US20070260720A1 (en) * | 2006-05-03 | 2007-11-08 | Morain Gary E | Mobility domain |
JP4887897B2 (ja) * | 2006-05-12 | 2012-02-2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パケット伝送装置、パケット転送方法及びパケット伝送システム |
US8601103B2 (en) * | 2006-06-15 | 2013-12-03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istributing and enforcing authenticated network connection policy |
KR100839540B1 (ko) * | 2006-06-27 | 2008-06-19 | 주식회사 케이티프리텔 | 실시간 교통 정보에 따른 주행정보 제공 방법, 장치 및 그방법을 기록한 기록매체 |
US7724704B2 (en) * | 2006-07-17 | 2010-05-25 | Beiden Inc. | Wireless VLAN system and method |
JP2008079175A (ja) * | 2006-09-25 | 2008-04-03 | Alaxala Networks Corp | フレーム転送システム |
JP2008097414A (ja) * | 2006-10-13 | 2008-04-24 | Nec Infrontia Corp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
JP2008104040A (ja) * | 2006-10-20 | 2008-05-01 | Fujitsu Ltd | 共通鍵生成装置および共通鍵生成方法 |
US8055789B2 (en) * | 2007-03-27 | 2011-11-08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Configuring intercommunications between computing nodes |
US8238357B2 (en) * | 2007-04-23 | 2012-08-07 | Nec Corporation | VLAN communication inspection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
US20110004913A1 (en) * | 2007-07-31 | 2011-01-06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Architecture for seamless enforcement of security policies when roaming across ip subnets in ieee 802.11 wireless networks |
US8902904B2 (en) * | 2007-09-07 | 2014-12-02 | Trapeze Networks, Inc. | Network assignment based on priority |
JP4556981B2 (ja) * | 2007-09-28 | 2010-10-06 |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監視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監視方法 |
JP2009094832A (ja) * | 2007-10-10 | 2009-04-30 |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 マルチキャストデータ配信装置、その配信方法およびその配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7746868B2 (en) * | 2008-01-25 | 2010-06-2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Transporting multi-basic service set (BSS) frames over wired medium preserving BSS-ID |
JP2009194675A (ja) * | 2008-02-15 | 2009-08-27 | Fujitsu Ltd | ネットワーク構成管理プログラム、ネットワーク構成管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構成管理方法 |
JP4734374B2 (ja) * | 2008-06-04 | 2011-07-27 |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方法 |
US20100074261A1 (en) * | 2008-09-24 | 2010-03-25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Providing access to multiple different services by way of a single network identifier |
KR101343596B1 (ko) * | 2008-12-19 | 2013-12-20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다계층 자원 전송망 경로 계산에 필요한 자원 관리 및 재귀적 경로 계산 방법 및 장치 |
JP5169798B2 (ja) * | 2008-12-19 | 2013-03-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ブリッジ装置及び仮想ネットワーク障害切替え方法 |
JP5340062B2 (ja) * | 2009-07-14 | 2013-11-13 |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JP5223815B2 (ja) * | 2009-08-11 | 2013-06-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経路探索装置、経路探索方法および経路探索プログラム |
JP5403061B2 (ja) * | 2009-09-24 | 2014-01-2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仮想サーバ間通信識別システム、及び仮想サーバ間通信識別方法 |
JP5033856B2 (ja) * | 2009-10-20 | 2012-09-2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ネットワーク構成の想定のための装置、システム |
-
2011
- 2011-07-01 EP EP11821427.9A patent/EP2612468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7-01 JP JP2013506377A patent/JP5846199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7-01 CN CN201180042251.0A patent/CN10308141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7-01 BR BR112013005060A patent/BR112013005060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7-01 US US13/818,085 patent/US9531566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7-01 RU RU2013114830/08A patent/RU2576492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7-01 WO PCT/JP2011/065645 patent/WO201202940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47390A (zh) * | 2004-05-19 | 2007-04-11 | 思科技术公司 | 虚拟网络设备集群 |
CN101009639A (zh) * | 2006-01-26 | 2007-08-01 | 日立通讯技术株式会社 | 帧传输装置 |
CN101110749A (zh) * | 2006-07-20 | 2008-01-23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远端资料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
CN101179489A (zh) * | 2006-11-06 | 2008-05-1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网络装置及其封包转发方法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80485A (zh) * | 2014-02-17 | 2014-05-07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邻居关系维护方法和设备 |
CN109753044A (zh) * | 2017-11-07 | 2019-05-14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升级方法及装置 |
US12143304B2 (en) | 2019-08-15 | 2024-11-12 | Juniper Networks, Inc. | Underlay-overlay correlation |
CN113867884A (zh) * | 2020-06-30 | 2021-12-31 | 瞻博网络公司 | 用于计算机网络的方法和系统及存储介质 |
CN113867884B (zh) * | 2020-06-30 | 2022-09-20 | 瞻博网络公司 | 用于计算机网络的方法和系统及存储介质 |
US11496363B2 (en) | 2020-06-30 | 2022-11-08 | Juniper Networks, Inc. | Correlation of virtual network traffic across bare metal server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12013005060A2 (pt) | 2019-09-24 |
JP5846199B2 (ja) | 2016-01-20 |
RU2576492C2 (ru) | 2016-03-10 |
RU2013114830A (ru) | 2014-10-10 |
WO2012029409A1 (en) | 2012-03-08 |
US20130144995A1 (en) | 2013-06-06 |
JP2013539246A (ja) | 2013-10-17 |
US9531566B2 (en) | 2016-12-27 |
EP2612468A4 (en) | 2016-11-30 |
EP2612468A1 (en) | 2013-07-10 |
CN103081415B (zh) | 2016-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81415A (zh) | 控制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其上记录有通信程序的记录介质 | |
US11659035B2 (en) | Routing messages between cloud service providers | |
CN102918808B (zh) | 在虚拟站接口发现和配置协议中传输虚拟局域网信息的方法 | |
CN102422600B (zh) | 混合节点中提供的方法、相关网络以及相关网络单元 | |
CN1682500B (zh) | 网络中的帧传送方法以及节点 | |
US9077559B2 (en) |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tting up virtual LAN | |
WO2012053540A1 (ja) | 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処理規則の設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US20040208570A1 (en) | Wavelength-oriented virtual networks | |
US20100085982A1 (en) | Optimized Synchronization of Mac Address Tables in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Apparatuses | |
CN101926129A (zh) | 以太网网络的进化 | |
CN103119897A (zh) | 控制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其上记录有通信程序的记录介质 | |
CN104272679A (zh) | 通信系统、控制装置、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 |
WO2006095508A1 (ja) | フラッディング抑制方法 | |
US2011029955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Packets Between a First Network and a Second Network | |
EP1341349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data frames | |
JP3679336B2 (ja) | パケットルーティング方法 | |
CN103701679A (zh) | 一种实现vlan转换的方法 | |
CN100499549C (zh) | 一种WiMAX网络中转发IP报文的装置及基站设备 | |
CN102195867A (zh) | 网络系统、边缘节点及中继节点 | |
US20200028711A1 (en) | Heterogeneous capabilities in an overlay fabric | |
JP2008227695A (ja) | 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 |
WO2014165278A1 (en) | Extended packet switch and method for remote forwarding control and remote port identification | |
CN102422608A (zh) | 限制混合节点中mac地址表的大小 | |
Kaczmarek et al. | DWDM Network Laboratory Solution for Telecommunication Education Engineering | |
CN106105113A (zh) | 通信节点、控制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程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