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5556A - 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95556A CN102995556A CN2012105126632A CN201210512663A CN102995556A CN 102995556 A CN102995556 A CN 102995556A CN 2012105126632 A CN2012105126632 A CN 2012105126632A CN 201210512663 A CN201210512663 A CN 201210512663A CN 102995556 A CN102995556 A CN 1029955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anchor
- flap
- anchor hole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1208 Crucible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涉及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拉压支座。解决了支座受力大、滑动位移大、支座锚杆更换困难的问题。该支座的锚筋群(2)的锚筋选用曲线型、折线型或其组合形式。锚筋群(2)焊接在支座上摆(1)上。支座下摆(3)与桥墩盖梁的连接方式为锚索从支座下摆左襟边上的左锚孔穿入相应的锚管中,从相应的右襟边上的右锚孔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和右襟边上。所述的支座上摆(1)和支座下摆(3)通过铰轴(9)连接,形成拉压固定支座;或所述的支座上摆(1)和支座下摆(3)通过锟轴连接,形成拉压活动支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应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土建工程中轨道梁与桥墩盖梁的连接,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梁体大滑动位移和大承载力的拉压支座。
背景技术
中国重庆市自2000年从日本首次引进跨座式轨道交通系统,并已于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重庆市现有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中的PC轨道梁大多是简支梁的形式,支座使用铸钢拉压支座。这种支座的上摆依靠伸入混凝土梁中的16根直线锚筋的粘结强度与梁体进行连接,下摆通过4根直线锚杆与桥墩盖梁连在一起,活动支座通过单根锟轴在滑槽中的水平滑动来实现梁体水平变形的滑动。由于这种铸钢拉压支座因上摆依靠伸入混凝土梁中的16根直线锚筋的粘结强度与梁体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与梁体的粘结强度较低,不适合跨度较大的简支梁、多跨相连的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这种铸钢拉压支座下摆通过4根直线锚杆与桥墩盖梁连在一起,若这4根直线锚杆发生了断裂失效,现场往往采用把PC轨道梁吊起或用千斤顶顶起的方法进行锚杆的更换。而对大跨度简支梁、多跨相连的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来说,若其支座锚杆发生了断裂失效,再采用把PC轨道梁吊起或用千斤顶顶起的方法进行锚杆的更换是不现实的。对这种铸钢拉压支座的活动支座,由于通过单根锟轴在滑槽中的水平滑动来实现梁体水平变形的调整,当所需设计水平滑动位移较大时,支座易发生倾覆,其所能实现的水平滑动位移也较小;同时,单根锟轴与承压板之间接触面积较小,接触应力值很大,故其承载能力有限。对于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上采用的跨度较大的简支梁、连续梁或连续刚构桥梁,目前的铸钢拉压支座不能满足其对支座滑动位移大、受力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跨度较大的简支梁、多跨相连的连续梁或连续刚构桥梁,提供一种承受大滑动位移和大荷载的拉压支座代替现有的支座,以适应支座受力大、滑动位移大、支座锚杆更换困难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该轨道梁的支座包括支座上摆、锚筋群、支座下摆、支座下摆与桥墩盖梁的连接件;所述的锚筋群焊接在支座上摆上;所述的连接件固定在支座下摆上;所述的支座上摆和支座下摆通过铰轴连接,形成拉压固定支座或所述的支座上摆和支座下摆通过锟轴连接,形成拉压活动支座。
所述的锚筋群选用的锚筋分为曲线型、折线型、曲线型+直线型、曲线型+折线型或曲线型+折线型+直线型。
所述的支座下摆上的襟边分为左襟边和右襟边。
所述的左襟边上设置第一至第N个左锚孔。
所述的右襟边上设置第一至第N个右锚孔。
所述的支座下摆与桥墩盖梁的连接件包括:第一至第N根锚管、第一至第N根锚索和锚具。
所述的第一根锚管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左襟边的第一个左锚孔和右襟边的第一个右锚孔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二根锚管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左襟边的第二个左锚孔和右襟边的第二个右锚孔的正下方。
依次类推:
所述的第N根锚管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左襟边的第N个左锚孔和右襟边的第N个右锚孔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一根锚索从左襟边的第一个左锚孔穿入第一根锚管,并从右襟边的第一个右锚孔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和右襟边上。
所述的第二根锚索从左襟边的第二个左锚孔穿入第二根锚管,并从右襟边的第二个右锚孔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和右襟边上。
依次类推:
所述的第N根锚索从左襟边的第N个左锚孔穿入第N根锚管,并从右襟边的第N个右锚孔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和右襟边上。N为2~8。
所述的支座上摆和支座下摆通过第一至第M根左锟轴和第一至第M根右锟轴连接形成拉压活动支座;所述的支座上摆和支座下摆通过铰轴连接形成拉压固定支座。M为1~4。
所述的曲线型锚筋的形式包括:单闭口曲线型、双闭口曲线型;折线型锚筋的形式为Z形折线型。
所述的支座下摆的左襟边和右襟边,其宽度b为50mm~200mm,支座下摆的左襟边、支座下摆的右襟边设置为等厚度或不等厚度;当等厚度时,厚度为50mm~200mm;当不等厚度时,设置锚孔处的厚度为50mm~200mm;余下部分的厚度为30mm~200mm。
所述的第一至第M根左锟轴和第一至第M根右锟轴的直径为40mm~200mm,锟轴轴心之间间距为30mm~300mm,在滑槽内锟轴的最大滑动位移量为±10mm~±200mm。
所述的铰轴的直径为50mm~2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上摆伸入混凝土梁中的锚筋群选用的锚筋分为曲线型、折线型、曲线型+直线型、曲线型+折线型或曲线型+折线型+直线型,增大了支座与混凝土梁体之间的粘结强度。
支座下摆与桥墩盖梁的连接件为每根锚索从左襟边上对应的左锚孔穿入对应的锚管,并从右襟边上对应的右锚孔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和右襟边上,当锚索失效后需要更换时,可抽出失效的柔性锚索,穿入新的柔性锚索,就能实现免吊装梁体更换锚索的方法。
拉压活动支座采用多根锟轴形式,增大了支座的滑动位移量。这样,当滑动位移较大时,支座上摆不易出现倾覆的问题。同时,增大了锟轴与承压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接触应力值。从而适应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对于支座滑动位移大、受力大的要求。
采用以上措施的支座,可以增大支座的滑动位移量,提高支座的承载能力,更好地适应跨度较大的简支梁、连续梁或连续刚构桥梁对支座滑动位移大、受力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单根锟轴活动拉压支座整体示意图。
图2固定拉压支座整体示意图。
图3双根锟轴活动拉压支座整体示意图。
图4四根锟轴活动拉压支座整体示意图。
图5单闭口曲线型锚筋示意图。
图6双闭口曲线型锚筋示意图。
图7Z形折线型锚筋示意图。
图8曲线型+直线型组合锚筋示意图。
图9曲线型+折线型组合锚筋示意图。
图10曲线型+直线型+折线型组合锚筋示意图。
图11单根锟轴活动拉压支座下摆立体图。
图12单根锟轴活动拉压支座左视图。
图13图12的A-A截面图。
图14图12的B的局部放大图。
图15固定拉压支座下摆立体图。
图16固定拉压支座的左视图。
图17图16的C-C截面图。
图18双根锟轴活动拉压支座左视图。
图19图18的D-D截面图。
图20四根锟轴活动拉压支座左视图。
图21图20的E-E截面示意图。
图中:支座上摆1,锚筋群2,支座下摆3,左襟边4-1,右襟边4-2,U型柔性锚索(5-1、5-2、…、5-8),左锟轴(6-1a、6-2a、6-3a、6-4a),右锟轴(6-1b、6-2b、6-3b、6-4b)滑槽7,左锚孔(8-1a、8-2a、…、8-8a),右锚孔(8-1b、8-2b、…、8-8b),铰轴9,位移限位器(10-1、10-2、10-3、10-4),锚管(11-1、11-2、…、11-8),锚具12。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如图1和图13,该支座包括:支座上摆1,锚筋群2,支座下摆3,第一、第二U型柔性锚索(5-1、5-2),第一左锟轴6-1a,第一右锟轴6-1b,第一至第四位移限位器(10-1、10-2、10-3、10-4),第一、第二锚管(11-1、11-2)。
所述的支座锚筋群2包括单闭口曲线型锚筋四根,每根锚筋的两端焊接在支座上摆1上,如图5所示;或所述的支座锚筋群2包括双闭口曲线型锚筋八根,每根锚筋的两端焊接在支座上摆1上,如图6所示。
所述的支座下摆3上的襟边是指支座下摆边缘处至支座下摆的双耳外边缘处之间的部分,包括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襟边的宽度b设置为80mm,左襟边4-1上布置第一、第二左锚孔(8-1a、8-2a),右襟边4-2上布置第一、第二右锚孔(8-1b、8-2b),如图11所示。襟边的厚度采用不等厚度设置,目的是在不增大支座高度的同时便于位移限位器的安装。设置锚孔处襟边的厚度为50mm,余下部分的襟边的厚度为30mm,如图12所示。
所述的第一根锚管11-1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个左锚孔8-1a和第一个右锚孔8-1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二根锚管11-2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二个左锚孔8-2a和第二个右锚孔8-2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一根锚索5-1从第一个左锚孔8-1a穿入第一根锚管11-1,并从第一个右锚孔8-1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所述的第二根锚索5-2从第二个左锚孔8-2a穿入第二根锚管11-2,并从第二个右锚孔8-2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所述的支座上摆1和支座下摆3通过第一个左锟轴6-1a、第一个右锟轴6-1b连接,第一个、第二个位移限位器(10-1、10-2)分别安装在第一个左锟轴6-1a的轴两端。第三个、第四个位移限位器(10-3、10-4)分别安装在第一个右锟轴6-1b的轴两端,如图13所示,形成拉压活动支座。
所述的支座适用于跨度为10~40m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
实施例二
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如图2,该支座包括:支座上摆1,锚筋群2,支座下摆3,第一根、第二根U型柔性锚索(5-1、5-2),铰轴9,第一根、第二根锚管(11-1、11-2);
所述的支座锚筋群2包括Z形折线型锚筋八根,每根锚筋的一端焊接在支座上摆1上,外侧的四根朝外布置,内侧的四根朝内布置,如图7所示;
所述的支座下摆3上的襟边是指支座下摆边缘处至支座下摆的双耳外边缘处之间的部分,包括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襟边的宽度b设置为50mm,左襟边4-1上布置第一个、第二个左锚孔(8-1a、8-2a),右襟边4-2上布置第一个、第二个右锚孔(8-1b、8-2b),如图15所示。襟边的厚度采用等厚度设置,襟边的厚度为50mm,如图16所示。
所述的第一根锚管11-1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左襟边4-1的第一个左锚孔8-1a和右襟边4-2的第一个右锚孔8-1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二根锚管11-2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左襟边4-2的第二个左锚孔8-2a和右襟边4-2的第二个右锚孔8-2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一根锚索5-1从第一个左锚孔8-1a穿入第一根锚管11-1,并从第一个右锚孔8-1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所述的第二根锚索5-2从第二个左锚孔8-2a穿入第二根锚管11-2,并从第二个右锚孔8-2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所述的支座上摆1和支座下摆3通过铰轴9连接,形成拉压固定支座。
所述的支座适用于跨度为10~40m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
实施例三
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如图3和图19。该支座包括:支座上摆1,锚筋群2,支座下摆3,第一根至第四根U型柔性锚索(5-1、5-2、5-3、5-4),第一个、第二个左锟轴(6-1a、6-2a)、第一个、第二个右锟轴(6-1b,6-2b)、第一个至第四个位移限位器(10-1、10-2、10-3、10-4),第一根至第四根锚管(11-1、11-2、11-3、11-4)。
所述的支座锚筋群2采用曲线+直线组合形式,包括单闭口曲线型锚筋四根、直线型锚筋八根,每根单闭口曲线型锚筋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支座上摆1上,每根直线型锚筋的一端分别焊接在支座上摆1。四根单闭口曲线型锚筋布置在内侧,八根直线型锚筋布置在外侧,如图8所示;或所述的支座锚筋群2采用曲线+折线组合形式,包括单闭口曲线型锚筋四根、Z形折线型锚筋八根,每根单闭口曲线型锚筋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支座上摆1上,每根Z形折线型锚筋的一端分别焊接在支座上摆1。四根单闭口曲线型锚筋布置在内侧,八根Z形折线型锚筋布置在外侧,如图9所示,
所述的支座下摆3上的襟边包括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襟边的宽度b设置为120mm。左襟边4-1上布置第一个至第四个左锚孔(8-1a、8-2a、8-3a、8-4a),右襟边4-2上布置第一个至第四个右锚孔(8-1b、8-2b、8-3b、8-4b)。襟边的厚度采用不等厚度设置,目的是在不增大支座高度的同时便于位移限位器的安装。设置锚孔处的襟边厚度为120mm,余下部分襟边的厚度为80mm,如图18所示。
所述的第一根锚管11-1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个左锚孔8-1a和第一个右锚孔8-1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二根锚管11-2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二个左锚孔8-2a和第二个右锚孔8-2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三根锚管11-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三个左锚孔8-3a和第三个右锚孔8-3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四根锚管11-4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四个左锚孔8-4a和第四个右锚孔8-4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一根锚索5-1从左襟边4-1上的第一个左锚孔8-1a穿入第一根锚管11-1,并从右襟边4-2的第一个右锚孔8-1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所述的第二根锚索5-2从左襟边4-1的第二个左锚孔8-2a穿入第二根锚管11-2,并从右襟边4-2的第二个右锚孔8-2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所述的第三根锚索5-3从左襟边4-1的第三个左锚孔8-3a穿入第三根锚管11-3,并从右襟边4-2的第三个右锚孔8-3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所述的第四根锚索5-4从左襟边4-1的第四个左锚孔8-4a穿入第四根锚管11-4,并从右襟边4-2的第四个右锚孔8-4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所述的支座上摆1和支座下摆3通过第一个至第二个左锟轴(6-1a、6-2a)连接,第一个、第二个位移限位器(10-1、10-2)分别安装在第一个至第二个左锟轴(6-1a、6-2a)的轴两端。第三个、第四个位移限位器(10-3、10-4)分别安装在第一个至第二个右锟轴(6-1b、6-2b)的轴两端,如图19所示,形成拉压活动支座。
所述的支座适用于跨度为40~60m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
实施例四
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如图4和图21。该支座包括:支座上摆1,锚筋群2,支座下摆3,第一根至第八根U型柔性锚索(5-1、5-2、5-3、5-4、5-5、5-6、5-7、5-8),第一个至第四个左锟轴(6-1a、6-2a、6-3a、6-4a)、第一个至第四个右锟轴(6-1b,6-2b、6-3b、6-4b)、第一个至第四个位移限位器(10-1、10-2、10-3、10-4),第一根至第八根锚管(11-1、11-2、11-3、11-4、11-5、11-6、11-7、11-8)。
所述的支座锚筋群2采用曲线+折线+直线组合形式,包括单闭口曲线型锚筋四根、Z形折线型锚筋四根和直线型锚筋四根,每根单闭口曲线型锚筋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支座上摆1上,每根直线型锚筋的一端分别焊接在支座上摆1上,每根折线型锚筋的一端分别焊接在支座上摆1上,四根单闭口曲线型锚筋布置在内侧,四根直线型锚筋布置在外侧的两端,四根Z形折线型锚筋布置在外侧的中间,如图10所示;
所述的支座下摆3上的襟边包括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襟边的宽度b设置为200mm。左襟边4-1上布置第一个至第八个左锚孔(8-1a、8-2a、……、8-8a),右襟边4-2上布置第一个至第八个右锚孔(8-1b、8-2b、……、8-8b)。襟边的厚度采用等厚度设置,襟边的厚度为200mm,如图21所示;
所述的第一根锚管11-1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一个左锚孔8-1a和第一个右锚孔8-1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二根锚管11-2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二个左锚孔8-2a和第二个右锚孔8-2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三根锚管11-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三个左锚孔8-3a和第三个右锚孔8-3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四根锚管11-4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四个左锚孔8-4a和第四个右锚孔8-4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五根锚管11-5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五个左锚孔8-5a和第五个右锚孔8-5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六根锚管11-6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六个左锚孔8-6a和第六个右锚孔8-6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七根锚管11-7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七个左锚孔8-7a和第七个右锚孔8-7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八根锚管11-8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八个左锚孔8-8a和第八个右锚孔8-8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一根锚索5-1从左襟边4-1的第一个左锚孔8-1a穿入第一根锚管11-1,并从第一个右锚孔8-1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所述的第二根锚索5-2从左襟边4-1的第二个左锚孔8-2a穿入第二根锚管11-2,并从第二个右锚孔8-2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所述的第三根锚索5-3从左襟边4-1的第三个左锚孔8-3a穿入第三根锚管11-3,并从第三个右锚孔8-3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所述的第四根锚索5-4从左襟边4-1的第四个左锚孔8-4a穿入第四根锚管11-4,并从第四个右锚孔8-4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所述的第五根锚索5-5从左襟边4-1的第五个左锚孔8-5a穿入第五根锚管11-5,并从第五个右锚孔8-5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所述的第六根锚索5-6从左襟边4-1的第六个左锚孔8-6a穿入第六根锚管11-6,并从第六个右锚孔8-6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所述的第七根锚索5-7从左襟边4-1的第七个左锚孔8-7a穿入第七根锚管11-7,并从第七个右锚孔8-7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所述的第八根锚索5-8从左襟边4-1的第八个左锚孔8-8a穿入第八根锚管11-8,并从第八个右锚孔8-8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所述的支座上摆1和支座下摆3通过第一个至第四个左锟轴(6-1a、6-2a、6-3a、6-4a)连接,第一个、第二个位移限位器(10-1、10-2)分别安装在第一个至第四个左锟轴(6-1a、6-2a、6-3a、6-4a)的轴两端。第三个、第四个位移限位器(10-3、10-4)分别安装在第一个至第四个右锟轴(6-1b、6-2b、6-3b、6-4b)的轴两端,如图21所示,形成拉压活动支座。
所述的支座适用于跨度为60~80m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
Claims (5)
1.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该轨道梁的支座包括支座上摆(1)、锚筋群(2)、支座下摆(3)、支座下摆与桥墩盖梁的连接件;所述的锚筋群(2)焊接在支座上摆(1)上;所述的连接件固定在支座下摆(3)上;所述的支座上摆(1)和支座下摆(3)通过铰轴(9)连接,形成拉压固定支座或所述的支座上摆(1)和支座下摆(3)通过锟轴连接,形成拉压活动支座;
其特征是:
所述的锚筋群(2)选用的锚筋分为曲线型、折线型、曲线型+直线型、曲线型+折线型或曲线型+折线型+直线型;
所述的支座下摆(3)上的襟边分为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
所述的左襟边(4-1)上设置第一至第N个左锚孔(8-1a、8-2a、……、8-Na);
所述的右襟边(4-2)上设置第一至第N个右锚孔(8-1b、8-2b、......、8-Nb);
所述的支座下摆与桥墩盖梁的连接件包括:第一至第N根锚管(11-1、11-2、……、11-N)、第一至第N根锚索(5-1、5-2、……、5-N)和锚具;
所述的第一根锚管(11-1)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左襟边(4-1)上的第一个左锚孔(8-1a)和右襟边(4-2)上的第一个右锚孔(8-1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二根锚管(11-2)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左襟边(4-2)上的第二个左锚孔(8-2a)和右襟边(4-2)上的第二个右锚孔(8-2b)的正下方;
依次类推:
所述的第N根锚管(11-N)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左襟边(4-2)上的第N个左锚孔(8-Na)和右襟边(4-2)上的第N个右锚孔(8-Nb)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一根锚索(5-1)从左襟边(4-1)上的第一个左锚孔(8-1a)穿入第一根锚管(11-1),并从右襟边(4-2)上的第一个右锚孔(8-1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所述的第二根锚索(5-2)从左襟边(4-1)上的第二个左锚孔(8-2a)穿入第二根锚管(11-2),并从右襟边(4-2)上的第二个右锚孔(8-2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依次类推:
所述的第N根锚索(5-N)从左襟边(4-1)上的第N个左锚孔(8-Na)穿入第N根锚管(11-N),并从右襟边(4-2)上的第N个右锚孔(8-Nb)穿出,其两端分别通过锚具固定在左襟边(4-1)和右襟边(4-2)上;
N为2~8;
所述的支座上摆(1)和支座下摆(3)通过第一至第M根左锟轴(6-1a、6-2a、……、6-Ma)和第一至第M根右锟轴(6-1b、6-2b、……、6-Mb)连接形成拉压活动支座;所述的支座上摆(1)和支座下摆(3)通过铰轴(9)连接形成拉压固定支座;
M为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其特征是:
所述的曲线型锚筋的形式包括:单闭口曲线型、双闭口曲线型;折线型锚筋的形式为Z形折线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其特征是:
所述的支座下摆的左襟边(4-1)和支座下摆的右襟边(4-2),其宽度b为50mm~200mm,支座下摆的左襟边(4-1)、支座下摆的右襟边(4-2)设置为等厚度或不等厚度;当等厚度时,厚度为50mm~200mm;当不等厚度时,设置锚孔处的厚度为50mm~200mm;余下部分的厚度为30mm~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其特征是:
所述的第一至第M根左锟轴(6-1a、6-2a、……、6-Ma)和第一至第M根右锟轴(6-1b、6-2b、……、6-Mb)的直径为40mm~200mm,锟轴轴心之间间距为30mm~300mm,在滑槽(7)内锟轴的最大滑动位移量为±10mm~±2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其特征是:
所述的铰轴(9)的直径为50mm~20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12663.2A CN102995556B (zh) | 2012-12-04 | 2012-12-04 | 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12663.2A CN102995556B (zh) | 2012-12-04 | 2012-12-04 | 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95556A true CN102995556A (zh) | 2013-03-27 |
CN102995556B CN102995556B (zh) | 2014-11-05 |
Family
ID=47924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12663.2A Active CN102995556B (zh) | 2012-12-04 | 2012-12-04 | 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995556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93556A (zh) * | 2014-04-21 | 2014-08-20 | 成都科创佳思科技有限公司 | 橡胶支座 |
CN106676978A (zh) * | 2017-03-22 | 2017-05-17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单轨交通轨道梁支座体系 |
CN107435294A (zh) * | 2017-06-28 | 2017-12-05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轨道梁支座体系 |
CN107447603A (zh) * | 2017-09-30 | 2017-12-08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拉压轴式单轨梁支座 |
CN108677687A (zh) * | 2018-07-02 | 2018-10-19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预制装配化桥墩的盖梁、桥墩、桥梁及桥梁装配施工方法 |
CN109653038A (zh) * | 2017-10-10 | 2019-04-1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及其铰支座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23313Y (zh) * | 2000-02-11 | 2001-03-14 | 宝鸡桥梁工厂 | 跨座式轨道交通pc轨道梁支座 |
CN2426489Y (zh) * | 2000-06-07 | 2001-04-11 | 国营重庆重型铸锻厂 | 单轨交通pc轨道梁铸钢支座 |
JP2006225920A (ja) * | 2005-02-16 | 2006-08-31 | Taisei Corp | 斜材定着部の施工方法と型枠の設置方法および斜材定着部用の型枠構造 |
JP2006225925A (ja) * | 2005-02-16 | 2006-08-31 | Furukawa Co Ltd | 打撃式割岩機 |
CN101333813A (zh) * | 2007-06-27 | 2008-12-31 | 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U型锚索 |
CN102261041A (zh) * | 2011-05-24 | 2011-11-30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后张预应力桥梁预埋胶管端部固定装置 |
-
2012
- 2012-12-04 CN CN201210512663.2A patent/CN10299555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23313Y (zh) * | 2000-02-11 | 2001-03-14 | 宝鸡桥梁工厂 | 跨座式轨道交通pc轨道梁支座 |
CN2426489Y (zh) * | 2000-06-07 | 2001-04-11 | 国营重庆重型铸锻厂 | 单轨交通pc轨道梁铸钢支座 |
JP2006225920A (ja) * | 2005-02-16 | 2006-08-31 | Taisei Corp | 斜材定着部の施工方法と型枠の設置方法および斜材定着部用の型枠構造 |
JP2006225925A (ja) * | 2005-02-16 | 2006-08-31 | Furukawa Co Ltd | 打撃式割岩機 |
CN101333813A (zh) * | 2007-06-27 | 2008-12-31 | 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U型锚索 |
CN102261041A (zh) * | 2011-05-24 | 2011-11-30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后张预应力桥梁预埋胶管端部固定装置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93556A (zh) * | 2014-04-21 | 2014-08-20 | 成都科创佳思科技有限公司 | 橡胶支座 |
CN103993556B (zh) * | 2014-04-21 | 2016-02-10 | 山东交通学院 | 橡胶支座 |
CN106676978A (zh) * | 2017-03-22 | 2017-05-17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单轨交通轨道梁支座体系 |
CN106676978B (zh) * | 2017-03-22 | 2020-06-19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单轨交通轨道梁支座体系 |
CN107435294A (zh) * | 2017-06-28 | 2017-12-05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轨道梁支座体系 |
CN107435294B (zh) * | 2017-06-28 | 2021-05-04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轨道梁支座体系 |
CN107447603A (zh) * | 2017-09-30 | 2017-12-08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拉压轴式单轨梁支座 |
CN109653038A (zh) * | 2017-10-10 | 2019-04-1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跨坐式轨道交通系统及其铰支座 |
CN108677687A (zh) * | 2018-07-02 | 2018-10-19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预制装配化桥墩的盖梁、桥墩、桥梁及桥梁装配施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95556B (zh) | 2014-1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95556A (zh) | 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的支座 | |
Xia et al. |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 high-speed railway bridge under Thalys trains | |
CN100467902C (zh) | 带有磁悬浮单元的空气弹簧隔振基础 | |
CN102175418B (zh) | 解耦型桥梁节段模型自由振动悬挂结构 | |
CN103758159B (zh) | 一种模型桩基所受载荷模拟实验装置 | |
Xia et al. |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railway bridge under high-speed trains | |
CN101995322A (zh) | 一种磁浮列车机电耦合振动试验装置 | |
NZ599074A (en) | Damping system | |
CN102899971B (zh) | 预制板拼装式浮置道床 | |
CA2678441A1 (en) | Systems for the subterranean support of underground conduits | |
Zou et al. |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ncrete floating slab municipal road with steel spring isolators under vehicle loads | |
CN205474612U (zh)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h型预制轨道板 | |
CN204781415U (zh) | 一种阻尼器放大装置 | |
JP2019039269A (ja) | 耐震補強方法および耐震補強構造 | |
CA2653307A1 (en) | Improved rock bolt with ploughing anchors | |
CN106948260B (zh) | 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 | |
CN101476284B (zh) | 转体球形支座 | |
CN106894349A (zh) | 一种高承载强度的桥梁 | |
CN206721659U (zh) | 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承拉支座 | |
CN104452569A (zh) | 一种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布束方法 | |
CN202430719U (zh) | 刚性灌注桩导管固定装置 | |
CN202107983U (zh) | 单端固结连续桥梁体系 | |
CN204385632U (zh) | 转体桥活载抗扭平衡墩 | |
CN209338925U (zh) | 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支座用铰接结构 | |
CN104266166B (zh) | 锅炉底部支撑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