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963324B - 车辆前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前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63324B
CN102963324B CN201210281562.9A CN201210281562A CN102963324B CN 102963324 B CN102963324 B CN 102963324B CN 201210281562 A CN201210281562 A CN 201210281562A CN 102963324 B CN102963324 B CN 1029633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umper
lens
fixed
fron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815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63324A (zh
Inventor
高桥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63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3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633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33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构造,即使载荷输入到头灯的透镜,在透镜和灯壳之间也难以产生间隙。本发明的车辆前部构造具有:保险杠托架(2),其设置在车辆前部的左右两侧,并支承保险杠构成部件;头灯(3),其设置在车辆前部的左右两侧,与保险杠构成部件相邻,并照射车辆前方,其特征在于,头灯(3)具有:灯壳(31),其在车宽方向的内侧固定在车辆的骨架部件上,并支承照射车辆前方的照射光源(32);透镜(33),相对于灯壳(31)配置在车辆前方,并以覆盖照射光源(32)的方式经由密封部件(35a)与灯壳(31)结合,保险杠托架(2)固定在灯壳(31)上,并且还固定在透镜(33)的前表面侧。

Description

车辆前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有保险杠构成部件和头灯的车辆前部构造,尤其是关于支承保险杠构成部件和头灯的透镜的保险杠托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安装在车辆前部的部件、零件,可以列举吸收因接触、碰撞带来的载荷的前保险杠和使外气向车辆前部内导通的前格栅等保险杠构成部件。
这些保险杠构成部件被支承在固定于隔板等骨架部件上的保险杠托架上,由此配置在车辆前部。因此,在载荷输入到保险杠构成部件的情况下,该载荷作用于支承保险杠构成部件的保险杠托架,从而输入到保险杠构成部件的载荷被吸收。
这里,关于支承保险杠构成部件的保险杠托架,以往,从刚性的强化、载荷的吸收、轻量化等多方面观点进行了研究、开发。
例如,根据下述专利文献公开了如下保险杠托架,为了防止在车辆前部相邻地配置的前格栅和头灯因振动发生干涉,该保险杠托架能够安装前格栅和头灯这两个零件。
另一方面,作为与保险杠构成部件同样地配置在车辆前部的部件、零件可以列举头灯。尤其是,构成头灯的透镜在头灯的构成零件中最靠车辆前方地配置,与前格栅等相邻地配置在车辆前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73661号公报
但是,以往的头灯的透镜通过与支承照射光源的灯壳结合而被安装在车辆前部,并没有支承在保险杠托架等上。
由此,在载荷输入到透镜的情况下,该载荷没有被吸收而作用于所结合的灯壳上,可能会导致在为了防止水浸入而密封结合的透镜和灯壳之间产生间隙。
另外,近年来,为了使车辆外观更好,开发了如下设计的头灯:设置能够与透镜前表面侧卡合的灯罩,并覆盖透镜的一部分,但关于该灯罩,也仅与透镜卡合,并没有支承在保险杠托架等上。
因此,在具有灯罩的头灯中,在由接触、碰撞带来的载荷输入到灯罩的情况下,载荷没有被吸收而作用于透镜,也可能会导致在密封结合的透镜和灯壳之间产生间隙。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背景而研发出的发明,其课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构造,即使载荷输入到头灯的透镜,透镜和灯壳之间也难以产生间隙。
为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前部构造具有:配置在车辆前部的保险杠构成部件;一对保险杠托架,设置在所述车辆前部的左右两侧、且支承所述保险杠构成部件;一对头灯,设置在所述车辆前部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保险杠构成部件相邻、并照射车辆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灯具有:灯壳,在车宽方向的内侧固定在车辆的骨架部件上,并支承照射车辆前方的照射光源;透镜,相对于所述灯壳配置在车辆前方,并以覆盖所述照射光源的方式经由密封部件与所述灯壳结合,所述保险杠托架固定在所述灯壳上,并且还固定在所述透镜的前表面侧。
根据所述本发明的车辆前部构造,保险杠托架固定在灯壳上。而且,透镜在车辆后方与灯壳结合,并且在透镜的前表面侧即车辆前方固定在保险杠托架上。由此,成为将透镜夹在保险杠托架和灯壳之间的构造,并被一体化。
因此,根据本发明,即使载荷作用于透镜,由于保险杠托架、灯壳和透镜成为一体并能够吸收载荷,所以也能够阻止透镜和灯壳之间产生间隙,并避免水浸入头灯内。
而且,根据所述的本发明的车辆前部构造,保险杠托架固定在透镜的前表面侧。由此,在头灯与位于车辆前方的障碍物等接触、碰撞的情况下,载荷输入到配置在前方侧的保险杠托架,向配置在后方侧的透镜输入的载荷减少。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阻止透镜和灯壳之间产生间隙,并抑制水浸入头灯内。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前部构造中,优选地,所述头灯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透镜的前表面侧的灯罩,所述保险杠托架具有:支承所述保险杠构成部件的保险杠支承部;托架延伸部,从所述保险杠支承部向所述透镜的前表面延伸,并被固定在所述透镜的前表面,所述托架延伸部将所述灯罩支承在车辆前方侧。
根据所述结构,灯罩固定在托架延伸部上,其中托架延伸部固定在透镜的前表面,由此灯罩配置在透镜的前表面。
由此,灯罩不直接安装在透镜的前表面,成为灯罩和透镜不抵接的构造。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灯罩和透镜因振动而接触并产生噪音。
另外,根据所述结构,灯罩被支承在保险杠托架的托架延伸部上。因此,与被直接支承在透镜上的情况相比,灯罩的安装精度提高,并能够提高配置在收容部的灯罩和透镜的分型精度。
而且,根据所述结构,支承保险杠构成部件的保险杠托架也支承灯罩。因此,根据本发明,不需要灯罩专用的托架,能够防止零件个数的增加,并且不需要安装灯罩专用的托架,能够防止安装工时的增加,进而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前部构造中,优选地,所述保险杠构成部件包括固定在格栅基座上的格栅罩,所述格栅基座能够使外气导通到车辆前部内,所述格栅罩在所述车辆前部与所述头灯的灯罩相邻,在所述灯罩和所述格栅罩上形成有从彼此相邻的端部附近的背面相对地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一对相对延伸部,所述保险杠托架具有抵接限制部,其夹设在形成于所述灯罩和所述格栅罩的背面的所述一对相对延伸部之间,防止所述灯罩和所述格栅罩的端部彼此抵接。
根据所述结构,在形成于灯罩和格栅罩的相邻的端部附近的一对相对延伸部之间,夹设有从保险杠托架延伸的抵接限制部,从而灯罩和格栅罩的端部彼此不会抵接。因此,能够避免灯罩和格栅罩因振动而接触并产生噪音。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格栅罩和灯罩的一方或双方的表面进行了喷镀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因接触而损伤涂装面。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前部构造中,优选地,所述保险杠构成部件包括固定在能够将外气导通到车辆前部内的格栅基座上的格栅罩,所述格栅罩在车辆前部与所述头灯的透镜相邻,所述保险杠托架支承所述格栅罩。
根据所述结构,格栅罩固定在格栅基座上,并且还被保险杠托架支承,因此能够提高支承强度。
另外,保险杠托架不仅支承格栅基座,还固定在与该格栅基座在车辆前部相邻的透镜上,因此,能够保持相邻地配置的透镜和格栅罩的相对的距离关系。从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透镜和格栅罩的分型精度,还能够防止透镜和格栅罩抵接而产生噪音。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前部构造中,优选地,所述保险杠构成部件在背面具有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前后限制部,所述保险杠托架具有卡合部,其与所述前后限制部卡合,并限制所述保险杠构成部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移。
根据所述结构,由于保险杠构成部件的前后限制部与保险杠托架的卡合部卡合,所以能够避免前后方向上的错位。
另外,例如,在保险杠构成部件用树脂部件形成基座、且在前表面侧进行了喷镀的情况下,由于树脂的热膨胀率比喷镀金属高,所以,在保险杠构成部件受热的情况下,热膨胀率高的树脂部件的两端侧可能会向前方翘起。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由于位于保险杠构成部件的背面侧的前后限制部与保险杠托架的卡合部卡合,所以能够防止保险杠构成部件的端部向前方翘起。
发明的效果
以上,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车辆前部构造,即使载荷输入到头灯的透镜,在透镜和灯壳之间也难以产生间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的外观的外观图,具体来说,是从左上侧观察车辆前部的立体图。
图2是分解实施方式的头灯和固定在该头灯上的保险杠托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保险杠托架的结构的外观图,(a)是从前方侧观察保险杠托架的图,(b)是从后方侧观察保险杠托架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头灯的构成零件和保险杠托架的安装状态的图,(a)是分离出灯壳与隔板的固定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保险杠托架安装在透镜的前表面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头灯的构成零件和保险杠托架的安装状态的图,(a)是从后方观察保险杠托架和灯壳的安装部分的图,(b)是表示保险杠托架上安装有灯罩的状态的图。
图6是仅分离出实施方式的保险杠构成部件,并在前方侧从左上部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从背面侧观察图6所示的保险杠构成部件的一部分的后视图。
图8是放大图7所示的保险杠构成部件的由虚线B包围的范围的放大图。
图9是从背面侧观察图8所示的保险杠构成部件安装在保险杠托架上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0中,(a)是表示沿C-C线剖切图9所示的保险杠构成部件和保险杠托架的情况下的截面的剖视图,(b)是表示沿D-D线剖切的情况下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1中,(a)是进一步从下方观察图9所示的保险杠托架上安装的保险杠构成部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b)是表示沿A-A线剖切图1所示的车辆前部的情况下的车辆前部的截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车辆前部
2 保险杠托架
3 头灯
4 保险杠构成部件
10 保险杠支承部
20 托架延伸部
31 灯壳
32 照射光源
33 透镜
34 灯罩
40 格栅基座
50 格栅罩
70 前保险杠
80 上托架
BH 隔板(骨架部件)
V 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此外,在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的说明中,关于技术上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车辆V)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车辆V成为如下构造,前部具有能够从车辆前方观察到的保险杠构成部件4和表面设有灯罩34的一对头灯3、3,而且,在灯罩34的内侧具有一对保险杠托架2、2。
以下,将车辆V的前部简称为“车辆前部1”,另外,将车辆前部1的构造简称为“车辆前部构造”。
这里,如图1所示,保险杠构成部件4是如下零件:配置在车辆前部1的中央,用于缓冲、吸收来自车辆前方的接触、碰撞带来的载荷、且使外气导通到配置在车辆前部1内的发动机室。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头灯3是如下零件:与保险杠构成部件4的左右两侧相邻地配置,并用于照射车辆前方。
另外,一对保险杠托架2、2是如下零件:固定在头灯3、3上,并用于支承保险杠构成部件4。
以下,说明关于构成车辆前部构造的各零件的详细情况,但为了便于说明,先说明头灯3和保险杠托架2,然后说明保险杠构成部件4。除此以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车辆V的前后方向简称为前后方向来进行说明。将车辆V的车宽方向简称为从驾驶员角度观察的左右方向来进行说明,另外,将车辆V的高度方向简称为上下方向来进行说明。
(头灯3)
图2示出了分解头灯3及固定在该头灯3上的保险杠托架2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头灯3是从车辆后方向前方按顺序配置灯壳31、被支承在灯壳31上的照射光源32、覆盖照射光源32的透镜33、经由保险杠托架2而设置在透镜33的前表面的灯罩34而构成的。此外,图2所示的头灯3是配置在左侧的头灯3。另外,右侧的头灯3与左侧的头灯3是对称构造,因此省略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图2所示的头灯3为基础,说明头灯3的结构的详细情况。
(灯壳31)
如图2所示,灯壳31是由如下部件一体地形成的零件:支承照射光源32的灯壳主体35和将该灯壳主体35固定在其他零件上的骨架部件固定部36a、叶子板托架固定部36b、保险杠托架固定部36c。
灯壳主体35是支承照射光源32且供透镜33结合的部分。因此,灯壳主体35形成有用于支承照射光源32的未图示的开口部,并且形成为能够供透镜33结合的形状。另外,灯壳主体35在供透镜33结合的灯壳主体35的周缘粘贴有用于提高与灯壳31的紧密接合性的密封部件35a。
如图2所示,骨架部件固定部36a是如下部分:从灯壳主体35的右侧周缘的中央部和下部这两个位置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以能够固定在作为骨架部件的隔板BH上的方式形成。
根据该结构,如图4(a)所示,通过将骨架部件固定部36a固定在隔板BH,能够将灯壳31安装在车辆V上。
叶子板托架固定部36b是用于固定在位于灯壳31的上方的叶子板托架(未图示)上的部分,如图2所示,从灯壳主体35的上部周缘向上方延伸,并以能够固定在未图示的叶子板托架上的方式形成。根据该结构,固定在隔板BH上的灯壳31还能够固定在叶子板托架上,因此能够将灯壳31更牢固地固定在车辆V上。
另外,如图2所示,保险杠托架固定部36c是如下部分:从供透镜33结合的灯壳主体35的周缘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且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穿的孔。根据该结构,如图4(a)所示,即使透镜33与灯壳主体35结合,保险杠托架固定部36c也会露出,所以能够将配置在透镜33的前方的保险杠托架2固定在灯壳31上。
(照射光源32)
另外,如图2所示,照射光源32是用于照射前方的零件,其与灯壳31的未图示的开口部结合并被支承在灯壳31的前表面。
(透镜33)
如图2所示,透镜33是由如下部件一体地形成的零件:与灯壳31结合的透镜主体37、位于该透镜主体37的前表面侧的中央部且朝向后方凹陷的收容部38、形成在收容部38内的定位销39a和托架固定孔39b、39b。
透镜主体37为了能够使从照射光源32照射的光透过,而由透明度高的材料形成。另外,透镜主体37的背面侧形成为能够与灯壳31结合的形状,并且通过与灯壳31结合而形成能够包覆照射光源32的内部空间。
如图2所示,收容部38是用于将保险杠托架2和灯罩34收容在透镜主体37的前表面侧的凹部,形成为能够收容保险杠托架2和灯罩34的形状。
如图2所示,托架固定孔39b、39b是为了将保险杠托架2固定到收容部38上而形成在收容部38的左右两侧的两个孔。
另外,如图2所示,定位销39a是为了对固定在收容部38上的保险杠托架2的位置进行定位而突出形成在收容部38的左侧的销状部分。此外,关于灯罩34后述。
(保险杠托架2)
一对保险杠托架2、2形成为具有左右对称的形状,在车辆V的左右两侧,如图2所示,配置在透镜33的收容部38。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保险杠托架2是由如下部件一体地形成的零件:支承保险杠构成部件4的保险杠支承部10和从保险杠支承部10的上部向左侧(车辆外侧)延伸的托架延伸部20。
此外,图3所示的保险杠托架2是配置在车辆V的左侧的保险杠托架2,为了便于说明,以图3所示的保险杠托架2为基础进行说明。
保险杠支承部10是在固定于头灯3的灯壳31的情况下与保险杠构成部件4的背面相对的部分。而且,如图3所示,保险杠支承部10具有:保险杠支承部主体11;从保险杠支承部主体11的背面向后方延伸的后方延伸部12;支承保险杠构成部件4的保险杠构成部件固定部13a、13b;形成在保险杠支承部主体11的上端附近的抵接限制部14和卡合部15。
保险杠支承部主体11形成为大致平板状,另外,从提高强度的观点出发,形成有肋。另外,保险杠支承部主体11的左侧与透镜33的收容部38的形状相对应地形成,如图4(b)所示,能够收容在透镜33的收容部38。
如图3(b)所示,后方延伸部12是从保险杠支承部主体11的背面侧向后方延伸并能够通过螺钉固定而形成在灯壳31的保险杠托架固定部36c的部分。
如图3所示,保险杠构成部件固定部13a、13b是形成在保险杠支承部主体11的上部和下部的孔,是用于将保险杠构成部件4安装在保险杠托架2上的部分。此外,保险杠构成部件固定部13a是形成在保险杠支承部主体11的下部侧的孔,另外,保险杠构成部件固定部13b是形成在保险杠支承部主体11的上部侧的孔。
如图3所示,抵接限制部14是从保险杠支承部主体11的表面侧的右上部向前方延伸而成的部分。另外,抵接限制部14是朝向保险杠托架2所支承的灯罩34和与该灯罩34相邻的保险杠构成部件4之间延伸而形成的(参照图11(b))。
如图3所示,卡合部15是从保险杠支承部主体11的左上端朝向后方突出的部分。
如图3所示,托架延伸部20具有:收容在透镜33的收容部38中的托架延伸部主体21;形成在托架延伸部主体21上的孔即定位孔22和透镜固定孔23;从托架延伸部主体21的前表面向前方延伸的固定爪24。
托架延伸部主体21是在保险杠托架2固定在灯壳31的情况下收容在透镜33的收容部38中的部分,从保险杠支承部主体11的上部向左侧延伸并形成为能够收容在透镜33的收容部38中的形状。此外,托架延伸部主体21从提高强度的观点出发而形成有肋。
如图3所示,定位孔22是形成在托架延伸部主体21上的孔,并形成为,在托架延伸部主体21收容于透镜33的收容部38中的情况下,与形成在收容部38上的定位销39a对应。
由此,能够容易地对收容在透镜33的收容部38中的托架延伸部主体21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并且还能够提高透镜33和托架延伸部主体21的分型精度。
如图3所示,透镜固定孔23是形成在托架延伸部主体21上的两个孔,与形成在透镜33的收容部38上的托架固定孔39b、39b对应地形成。由此,从托架延伸部主体21的前方将螺钉穿插在透镜固定孔23中并固定在托架固定孔39b,由此能够将托架延伸部主体21固定在透镜33的收容部38。
如图3(a)所示,固定爪24是用于安装灯罩34的部分,其从托架延伸部主体21的前表面向前方延伸,并成为在该延伸的端部形成有爪的形状。
(灯罩34)
以下,对灯罩34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灯罩34是安装在透镜33的前表面侧的外观零件,是将树脂材料成型为能够收容在透镜33的收容部38中的形状而得到的零件。
另外,灯罩34的表面侧进行了喷镀,并且在背面侧形成有能够与固定爪24卡合的保险杠托架卡合部(未图示)。
而且,如图2所示,灯罩34具有灯罩延伸部34a,其在灯罩34的背面侧,在与后述的格栅罩50相邻的右下端附近,朝向后方延伸。
该灯罩延伸部34a如下形成:在将灯罩34安装在保险杠托架2的情况下,位于保险杠托架2的抵接限制部14的上方侧,并与抵接限制部14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参照图11(b))。
由此,即使灯罩34因振动而在上下方向移动,灯罩延伸部34a与保险杠托架2的抵接限制部14抵接,因此灯罩34向下方的移动也会受到限制。
以上,对头灯3的构成零件和保险杠托架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以下,对头灯3的构成零件和保险杠托架2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4(a)所示,作为头灯3的构成零件的灯壳31通过将骨架部件固定部36a固定在位于车辆V的内侧的隔板BH上而安装在车辆V上。另外,灯壳31通过将叶子板托架固定部36b固定在未图示的叶子板托架上而更牢固地安装在车辆V上。
如图4(a)所示,作为头灯3的构成零件的透镜33通过以使透镜主体37的背面侧经由密封部件35a与灯壳31结合、且使形成有收容部38的透镜主体37的前表面朝向前方的方式安装在车辆V上。
如图4(b)所示,保险杠托架2以使托架延伸部20收容在透镜33的收容部38的方式配置。而且,未图示的螺钉从车辆前方穿插托架延伸部20的透镜固定孔23,而将保险杠托架2固定在透镜33的托架固定孔39b,从而保险杠托架2被固定在透镜33的前表面侧。
另一方面,如图5(a)所示,保险杠托架2通过使后方延伸部12在背面侧螺钉固定在灯壳31的保险杠托架固定部36c上而固定在灯壳31上。
而且,作为头灯3的构成零件的灯罩34以与保险杠托架2的固定爪24卡合的方式安装,如图5(b)所示,灯罩34配置在透镜33的前表面。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头灯3和保险杠托架2,如图5(b)所示,通过灯罩34的安装,虽然保险杠托架2的托架延伸部20被覆盖,但保险杠托架2的保险杠支承部10露出,因此能够进行后述的保险杠构成部件4的安装。
(保险杠构成部件4)
以下,对保险杠构成部件4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保险杠构成部件4通过组合各零件而成为一体,所述各零件为:格栅基座40、安装在该格栅基座40的前表面且在车辆前部1与头灯3的灯罩34相邻(参照图1)的格栅罩50、安装在格栅基座40的下部的前保险杠70、安装在格栅基座40的上部的上托架80。
(格栅基座40)
如图7及图8所示,格栅基座40是由格栅基座主体41、形成在格栅基座主体41的下部侧的开口部42、形成在格栅基座主体41上的螺钉固定孔43、形成在格栅基座主体41的下部侧的卡夹孔44、形成在格栅基座主体41的背面的左右两侧的第一突出部46。
如图7所示,格栅基座主体41是大致平板状,并且从刚性强化的观点出发,在背面侧形成有肋。
另外,如图6及图7所示,开口部42是形成在格栅基座主体41的下部侧的开口,是用于将外气导入位于格栅基座40的背面侧的发动机室的部分。
如图7所示,螺钉固定孔43是为了将格栅罩50和上托架80固定在格栅基座40上而形成在格栅基座主体41的规定位置上的孔。
由此,如图6及图7所示,能够将格栅罩50通过螺钉固定在格栅基座主体41的前表面上部侧,另外,能够将上托架80通过螺钉固定在格栅基座主体41的上部侧。
如图7所示,卡夹孔44是在格栅基座主体41的下部侧沿左右方向延伸地形成的孔,是能够供形成在前保险杠70的背面上部侧的卡夹爪71插入并卡合地形成的部分。
如图8所示,第一突出部46是从格栅基座主体41的背面的左右两侧朝向后方突出的部分。而且,第一突出部46形成为如下形状(参照图10(b)):在将格栅基座40安装在保险杠托架2的情况下,能够插入并卡合在保险杠托架2的保险杠构成部件固定部13a(参照图3)。由此,能够将格栅基座40安装在保险杠托架2上。
(格栅罩50)
如图6~图8(主要是图8)所示,格栅罩50是安装在格栅基座40的前表面上部侧的零件,由如下部件一体地形成:以大致平板状形成的平板部51、形成在平板部51的背面侧的周缘上的多个孔即孔部51a(参照图10(b))、位于平板部51的背面的左右两侧的前后限制部54、格栅罩延伸部55、朝向后方突出的第二突出部56。
平板部51将树脂部件成型为规定形状而成,另外,为了使外观形状良好而对其前表面侧进行了喷镀。
另外,孔部51a是形成在平板部51的背面侧的孔,与格栅基座40的螺钉固定孔43对应地形成。由此,使螺钉从格栅基座40的背面侧穿插格栅基座40的螺钉固定孔43并固定在该孔部51a(参照图10(b)),由此能够将格栅罩50固定在格栅基座40的前表面。
如图8所示,前后限制部54是位于平板部51的背面且从左右两侧的上部向后方延伸的部分。而且,前后限制部54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开口的开口部,从而在格栅基座40安装在了保险杠托架2的情况下能够与保险杠托架2的卡合部15(参照图3)卡合。
由此,如图11(a)所示,由于前后限制部54在上下方向与保险杠托架2的卡合部15卡合,所以能够阻止格栅罩50的左右两侧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
如图8所示,格栅罩延伸部55是位于平板部51的背面、并从与灯罩34相邻的左右两侧的上端边附近向后方延伸的部分。而且,如图11(b)所示,格栅罩延伸部55如下形成:在格栅基座40安装在了保险杠托架2的情况下,位于保险杠托架2的抵接限制部14的下方侧,并与抵接限制部14在上下方向相对。
由此,即使格栅罩50因振动而向上方移动,格栅罩50的格栅罩延伸部55也与位于上方的保险杠托架2的抵接限制部14抵接,由此格栅罩50向上方的移动受到限制。
如图8所示,第二突出部56是从平板部51的背面侧向后方突出的部分。而且,第二突出部56形成为如下形状(参照图10(a)):在格栅基座40安装在了保险杠托架2的情况下,能够插入并卡合在保险杠托架2的保险杠构成部件固定部13b(参照图3)。由此,能够将格栅罩50安装在保险杠托架2上。
(前保险杠70)
如图6所示,前保险杠70是用于覆盖车辆前部1的下部部分的零件,形成为规定形状。另外,如图7所示,前保险杠70在背面的上部侧形成有插入格栅基座40的卡夹孔44并卡合的卡夹爪71。
上托架80是用于支承配置在上方的格栅的部件,形成为能够支承格栅的形状。另外,上托架80在底面侧形成有用于固定在格栅基座40的未图示的固定孔。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格栅被安装在发动机罩上,随着发动机罩的开闭,格栅也上下移动。
此外,在构成保险杠构成部件4的零件中,格栅基座40、格栅罩50、前保险杠70和上托架80将树脂部件成型为规定形状而成,另外,对格栅罩50的作为车辆前方侧的前表面进行了喷镀。
以上,对构成保险杠构成部件4的各零件进行了说明,以下,对构成保险杠构成部件4的各零件彼此的组合进行说明。
首先,将从格栅基座40的背面侧穿插到格栅基座40的螺钉固定孔43的螺钉固定在形成于格栅罩50的背面侧的孔部51a中,从而将格栅罩50固定在格栅基座40的前表面上部侧(参照图10(b))。
如图7所示,将卡夹爪71穿插并卡合在格栅基座40的卡夹孔44,从而将前保险杠70安装在格栅基座40的下方。
另外,将从格栅基座40的背面侧穿插到格栅基座40的螺钉固定孔43的螺钉固定在上托架80的未图示的固定孔中,从而将上托架80固定在格栅基座40的上部侧。
以上,根据前述安装构造,如图6所示,构成保险杠构成部件4的各零件成为一体。以下,对保险杠构成部件4对于保险杠托架2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保险杠构成部件4在背面的左右两侧,在下部侧具有格栅基座40的第一突出部46,在上部侧具有格栅罩50的第二突出部56。
而且,如图9所示,该下部侧的第一突出部46插入并结合在保险杠托架2的保险杠构成部件固定部13a。这里,如图10(b)所示,第一突出部46牢固地卡合于保险杠构成部件固定部13a,格栅基座40和保险杠托架2的结合牢固。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上部侧的第二突出部56插入并结合在保险杠托架2的保险杠构成部件固定部13a。而且,如图10(a)所示,第二突出部56牢固地卡合于保险杠构成部件固定部13b,关于格栅罩50和保险杠托架2的结合也牢固。
通过以上结合,如图1所示,保险杠构成部件4被支承在保险杠托架2上,并配置在车辆前部1。
另外,通过将保险杠构成部件4安装在保险杠托架2上,如图11(a)所示,格栅罩50的前后限制部54与保险杠托架2的卡合部15卡合。
而且,通过将保险杠构成部件4安装在保险杠托架2上,如图1所示,灯罩34和格栅罩50相邻地配置。而且,在相邻的灯罩34和格栅罩50的内侧,如图11(b)所示,灯罩34的灯罩延伸部34a与格栅罩50的格栅罩延伸部55相对。
以上,对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进行了说明,但根据该车辆前部构造,保险杠托架2固定在透镜33的前表面侧,并且还固定在位于透镜33的背面侧的灯壳31上。也就是说,成为透镜33被夹在灯壳31和保险杠托架2之间的层状构造,透镜33、保险杠托架2和灯壳31成为一体。
因此,保险杠托架2和灯壳31能够吸收输入到透镜33的载荷,阻止在透镜33和灯壳31之间产生间隙,并降低了水浸入头灯3内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如图2所示,在透镜33的前表面侧配置有以往的头灯3中没有的保险杠托架2。由此,在从车辆前方接触、碰撞头灯3的情况下,由接触、碰撞带来的载荷输入配置在前方侧的保险杠托架2并被吸收,从而降低了输入透镜33的载荷。
因此,即使从车辆前方接触、碰撞头灯3,由于保险杠托架2吸收载荷,所以能够阻止透镜33和灯壳31之间产生间隙,并降低水浸入头灯3内的可能性。
另外,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中,如图5(b)所示,灯罩34安装在托架延伸部20。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能够避免灯罩34直接安装在透镜33上导致灯罩34和透镜33因振动接触而产生噪音的情况。
而且,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与将灯罩34直接安装在透镜33上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灯罩34的安装精度,并且能够提高配置在收容部38的灯罩34和透镜33的分型精度。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如图2所示,保险杠托架2由支承保险杠构成部件4的保险杠支承部10和支承灯罩34的托架延伸部20一体地形成。
因此,不需要灯罩34专用的托架,能够防止零件个数增加。另外,同时不需要安装灯罩34专用的托架,还能够防止安装工时的增加,进而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格栅罩50被固定在格栅基座40上,还被支承在保险杠托架2上。因此,能够提高格栅罩50的支承强度。
而且,支承格栅罩50的保险杠托架2固定在与格栅罩50相邻的透镜33上,从而能够保持相邻地配置的透镜33和格栅罩50的相对的距离关系。
因此,能够提高透镜33和格栅罩50的分型精度,而且,还能够防止透镜33与格栅罩50抵接而产生噪音。
另外,实施方式的格栅罩50在树脂部件的前表面侧进行了喷镀。这里,树脂的热膨胀率比喷镀金属高,因此,在格栅罩50受热的情况下,热膨胀率高的树脂部件的两端可能向前方翘起。
但是,在实施方式的格栅罩50中,如图11(a)所示,由于前后限制部54与保险杠托架2的卡合部15卡合,所以格栅罩50的两端部向前方位移受到限制。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即使在格栅罩50受热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格栅罩50的两端部向前方翘起。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如图11(b)所示,保险杠托架2具有夹设在相对的灯罩延伸部34a和格栅罩延伸部55之间的抵接限制部14。
因此,即使灯罩34或格栅罩50向接触的方向移动,由于灯罩延伸部34a或格栅罩延伸部55与保险杠托架2的抵接限制部14抵接,因此保险杠托架2的抵接限制部14也能够避免灯罩34和格栅罩50因接触而产生噪音。
另外,格栅罩50和灯罩34的表面虽然进行了喷镀,但能够防止因接触而损伤涂装面。
此外,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构造,也可以根据车辆V的构造进行适当变形。

Claims (5)

1.一种车辆前部构造,具有:配置在车辆前部的保险杠构成部件;一对保险杠托架,设置在所述车辆前部的左右两侧、且支承所述保险杠构成部件;一对头灯,设置在所述车辆前部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保险杠构成部件相邻、并照射车辆前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灯具有:灯壳,在车宽方向的内侧固定在车辆的骨架部件上,并支承照射车辆前方的照射光源;透镜,相对于所述灯壳配置在车辆前方,并以覆盖所述照射光源的方式经由密封部件与所述灯壳结合,
所述透镜具有位于透镜主体的前表面侧的中央部且朝向后方凹陷的收容部,
所述保险杠托架固定在所述灯壳上,并且还通过收容在所述收容部中而固定在所述透镜的前表面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灯还具有设置在所述透镜的前表面侧的灯罩,
所述保险杠托架具有:支承所述保险杠构成部件的保险杠支承部;托架延伸部,从所述保险杠支承部向所述透镜的前表面延伸,并被固定在所述透镜的前表面,
所述托架延伸部将所述灯罩支承在车辆前方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构成部件包括固定在格栅基座上的格栅罩,所述格栅基座能够使外气导通到车辆前部内,
所述格栅罩在所述车辆前部与所述头灯的灯罩相邻,
在所述灯罩和所述格栅罩上形成有从彼此相邻的端部附近的背面相对地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一对相对延伸部,
所述保险杠托架具有抵接限制部,其夹设在形成于所述灯罩和所述格栅罩的背面的所述一对相对延伸部之间,防止所述灯罩和所述格栅罩的端部彼此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构成部件包括固定在能够将外气导通到车辆前部内的格栅基座上的格栅罩,
所述格栅罩在车辆前部与所述头灯的透镜相邻,
所述保险杠托架支承所述格栅罩。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构成部件在背面具有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前后限制部,所述保险杠托架具有卡合部,其与所述前后限制部卡合,并限制所述保险杠构成部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移。
CN201210281562.9A 2011-09-01 2012-08-07 车辆前部构造 Active CN1029633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0286 2011-09-01
JP2011190286A JP5492161B2 (ja) 2011-09-01 2011-09-01 車両前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3324A CN102963324A (zh) 2013-03-13
CN102963324B true CN102963324B (zh) 2015-10-21

Family

ID=47793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81562.9A Active CN102963324B (zh) 2011-09-01 2012-08-07 车辆前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92161B2 (zh)
CN (1) CN1029633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0149B2 (ja) * 2013-03-22 2017-04-2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WO2015050015A1 (ja) * 2013-10-02 2015-04-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2015101273A (ja) * 2013-11-27 2015-06-04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樹脂部品
US10704756B2 (en) * 2017-01-04 2020-07-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oose layered build components and vehicle front end assembly strategy
WO2021246972A1 (en) * 2020-06-04 2021-12-09 Asian Honda Motor Co., Ltd. A structure of a headlight and a grille for a vehicle
JP7506857B2 (ja) 2020-07-08 2024-06-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0189A (zh) * 2003-09-01 2005-03-09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用前照灯和防护板之间的间隙保持结构
CN1680165A (zh) * 2004-04-09 2005-10-12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JP2005289212A (ja) * 2004-03-31 2005-10-20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フロントバンパの取付方法および取付構造
JP2006248483A (ja) * 2005-03-14 2006-09-21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バンパの固定構造
CN101085625A (zh) * 2006-06-08 2007-12-12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JP2010023686A (ja) * 2008-07-18 2010-02-04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バンパブラケット取付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3546B2 (ja) * 1991-09-25 2000-02-2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バンパ
JP2783956B2 (ja) * 1993-03-16 1998-08-06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自動車用ヘッドランプ
JPH11170907A (ja) * 1997-11-10 1999-06-29 Oakmoore Pty Ltd 車両用ボディアクセサリ
WO2009123942A1 (en) * 2008-03-31 2009-10-08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components
US8100209B2 (en) * 2008-03-31 2012-01-24 Honda Motor Co., Ltd. Front bulkhead cover and air flow system
JP5448689B2 (ja) * 2009-10-02 2014-03-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0189A (zh) * 2003-09-01 2005-03-09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用前照灯和防护板之间的间隙保持结构
JP2005289212A (ja) * 2004-03-31 2005-10-20 Nissan Diesel Motor Co Ltd フロントバンパの取付方法および取付構造
CN1680165A (zh) * 2004-04-09 2005-10-12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JP2006248483A (ja) * 2005-03-14 2006-09-21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バンパの固定構造
CN101085625A (zh) * 2006-06-08 2007-12-12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JP2010023686A (ja) * 2008-07-18 2010-02-04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バンパブラケット取付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3324A (zh) 2013-03-13
JP5492161B2 (ja) 2014-05-14
JP2013052700A (ja) 201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3324B (zh) 车辆前部构造
US6994401B1 (en) Seat backrest cover module
CN102954420B (zh) 车辆用灯具
JP5543836B2 (ja)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
ES2358930T3 (es) Módulo de parachoques.
US10266039B2 (en) Structure for rear part of vehicle
KR20190059871A (ko) 차량의 외부 바디 부품 어셈블리
WO2022172772A1 (ja) 可動型前照灯カウル
JP2013249010A (ja) ドアトリムの取付構造
JP2014184793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07001521A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2011016386A (ja) 車両前部の艤装部品取付構造
US20150291016A1 (en) Reinforc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door
JP5264228B2 (ja) 車体の付属装置取り付け構造
JP5865169B2 (ja) 車両用燈体及び燈体付ドアミラー
JP2009292245A (ja) 車輌用灯具
JP4990986B2 (ja) テールライト構造
WO2012176603A1 (ja) 基板ケース構造
JP2018008590A (ja) 車両用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
CN222179362U (zh) 一种仪表板氛围灯结构和车辆
JP2008001227A (ja) 車両窓用板状体の支持構造
JP6755618B2 (ja) 車両用ランプ
CN215904293U (zh) 背门装配工装和背门安装组件
CN217294426U (zh) 车门饰板总成及车辆
JP2006027526A (ja) 鉄道車両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