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929343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29343B
CN102929343B CN201210385104.XA CN201210385104A CN102929343B CN 102929343 B CN102929343 B CN 102929343B CN 201210385104 A CN201210385104 A CN 201210385104A CN 102929343 B CN102929343 B CN 1029293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display unit
display
hollow cylind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851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29343A (zh
Inventor
林集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29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9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29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293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单元、第二显示单元以及枢转单元。第一显示单元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显示面。第二显示单元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具有第二显示面。第二显示面与第一显示面面向同一方向。枢转单元枢接于第一壳体的第一角隅与第二壳体的第二角隅。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具有沿枢转单元彼此相对转动的自由度而具有堆叠状态以及展开状态。于堆叠状态,第一壳体堆叠于第二壳体上方,且第一显示面位于远离第二壳体的一侧。于展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侧面相邻接,且第一显示面与第二显示面为共平面。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A与图1B,其为现有具有折叠功能的显示装置1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A为现有显示装置1于收折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而图1B为现有显示装置1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A与图1B所示,现有显示装置1具有第一显示单元10、第二显示单元11以及枢转单元12。枢转单元12枢接于第一显示单元10与第二显示单元11。枢转单元12使得第一显示单元10与第二显示单元沿着枢转单元12彼此相对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显示单元10与第二显示单元11于收折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变换。
如图1B所示,当第一显示单元10与第二显示单元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显示单元10的第一显示面100与第二显示单元11的第二显示面110可结合成为单一显示面来输出同一影像,或是利用第一显示单元10的第一显示面100与第二显示单元11的第二显示面110来分别输出不同的影像。然而,当第一显示单元10的第一显示面100与第二显示单元11的第二显示面110结合成为一个显示面来输出同一影像时,由于具有折叠功能的机构设计,于展开状态时枢转单元12会位于第一显示面100与第二显示面110之间,造成显示在显示面上的影像产生断层的情况。且如图1A所示,当第一显示单元10与第二显示单元11于收折状态时,仅是让显示装置1的体积缩小以方便收纳与携带,也就是说显示装置1在收折状态时,是完全不能使用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就是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的显示装置,用以使第一显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可于堆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变换,并于堆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壳体堆叠于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二壳体。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显示单元的显示面与第二显示单元的显示面为共平面。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单元、第二显示单元以及枢转单元。第一显示单元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显示面。第二显示单元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具有第二显示面,第二显示面与第一显示面面向同一方向。枢转单元枢接于第一壳体的第一角隅与第二壳体的第二角隅,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具有沿枢转单元彼此相对转动的自由度而具有堆叠状态以及展开状态,其中于堆叠状态,第一壳体堆叠于第二壳体上方,且第一显示面位于远离第二壳体的一侧,于展开状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侧面相邻接,且第一显示面与第二显示面共平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显示单元的该第一角隅包括一连接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一枢接部,该第二显示单元的该第二角隅包括一连接于该第二壳体的第二枢接部,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相互叠置,且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分别具有一第一枢接孔与该第二枢接孔,该枢转单元穿设于该第一枢接孔与该第二枢接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枢转单元使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具有沿着枢转单元的一延伸方向彼此相对移动的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壳体还具有第一固定部、露出第一显示面的第一顶面以及与第一顶面相对的第一底面,第二壳体还具有与第一固定部相配合的第二固定部、露出第二显示面的第二顶面以及与第二顶面相对的第二底面,其中第一固定部位于第一顶面,而第二固定部位于第二底面,于堆叠状态时,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彼此相互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别为第一矩形与第二矩形,第一角隅与第一固定部分别位于第一矩形的对角线的两端,而第二角隅与第二固定部分别位于第二矩形的对角线的两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壳体还具有第一定位部,第二壳体还具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位于第一壳体的第一侧面,第二定位部位于第二壳体的第二侧面,于展开状态时,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邻接,且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彼此相互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枢转单元包括第一空心柱体、第二空心柱体以及固定柱体。第一空心柱体具有第一顶抵部,第一顶抵部顶抵于第一枢接部。第二空心柱体,穿设于第一空心柱体并具有第二顶抵部,第二顶抵部顶抵于第二枢接部,且第一空心柱体的内径大于第二空心柱体的内径。固定柱体穿设于第一空心柱体与第二空心柱体,且固定柱体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第一柱体固定于第一空心柱体,第二柱体固定于第二空心柱体,且第一柱体的外径大于第二柱体的外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空心柱体还具有限位块体,位于第一空心柱体的内表面,第二空心柱体还具有凸出部,位于第二空心柱体的外表面,其中限位块体具有彼此相连接的第一弧形块体与第二弧形块体,第一弧形块体具有第一挡止面与第二挡止面,第二弧形块体的第一顶面与第一空心柱体的第二顶面面向同一方向,第一顶面与第二顶面位于不同平面,且第二弧形块与第一挡止面之间具有滑槽,其中,于该堆叠状态时,所述凸出部抵靠于所述第二挡止面,而当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切齐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时,所述凸出部抵靠于所述第一挡止面,且所述凸出部会随着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上下移动而于所述滑槽内进行上下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当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于堆叠状态时,凸出部抵靠于第二挡止面,当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由堆叠状态变换至展开状态时,凸出部于第一挡止面与第二挡止面之间沿枢转单元进行移动,当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于展开状态时,凸出部抵靠于第一挡止面且凸出部具有于滑槽内沿枢转单元的延伸方向进行移动的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弹性电性连接部,电性连接于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且弹性电性连接部缠绕于枢转单元的第一空心柱体与第二空心柱体。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可于堆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变换。在堆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壳体堆叠于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二壳体上方,由于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面与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二显示面朝向同一方向,因此,在堆叠状态时,使用者仍可通过第一显示面进行观看或使用。在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侧面彼此相邻接,且第一显示面与第二显示面为共平面,使得使用者观看的显示面积变大。由于第一显示面与第二显示面为共平面,使用者在观看或使用显示屏幕时,不会产生视觉上的断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为现有显示装置于收折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绘示为现有显示装置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绘示为显示装置于堆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图2C绘示为显示装置于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绘示为图2C所示的显示装置于展开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4绘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元件分解图;
图5绘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空心柱体、第二空心柱体以及固定柱体组合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6A绘示为图4所示的第一空心柱体的放大示意图;
图6B绘示为图6A所示的第一空心柱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7A绘示为图4所示的第二空心柱体的放大示意图;
图7B绘示为图7A所示的第二空心柱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8绘示为图2A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绘示为图2B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绘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枢转单元的侧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2:显示装置
10、20:第一显示单元
11、21:第二显示单元
12、22:枢转单元
23:弹性电性连接部
201:第一壳体
100、202:第一显示面
203:第一角隅
204、214:侧面
205:第一顶面
206:第一底面
211:第二壳体
110、212:第二显示面
213:第二角隅
215:第二顶面
216:第二底面
220:第一空心柱体
221:第二空心柱体
222:固定柱体
2011:第一固定部
2012:第一定位部
2030:第一枢接部
2031:第一枢接孔
2111:第二固定部
2112:第二定位部
2130:第二枢接部
2131:第二枢接孔
2200:第一顶抵部
2201:限位块体
2202:内表面
2203:第一弧形块体
2204:第二弧形块体
2205:第一挡止面
2206:第二挡止面
2207、2208:顶面
2209:滑槽
2210:第二顶抵部
2211:凸出部
2212:外表面
2220:第一柱体
2221:第二柱体
A1、A2:内径
B1、B2:外径
L1、L2:对角线
S:参考平面
X:顺时针方向
Y:逆时针方向
Z:延伸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照图2A至图2C,其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于不同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A至图2C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2包括第一显示单元20、第二显示单元21以及枢转单元22。第一显示单元20包括第一壳体201,而第一壳体201具有第一显示面202。第二显示单元21包括第二体壳211,而第二壳体211具有第二显示面212,此第二显示面212与第一显示面202面向同一方向。枢转单元22枢接于第一壳体201的第一角隅203与第二壳体211的第二角隅213。第一显示单元20与第二显示单元21具有沿枢转单元22彼此相对转动的自由度,也就是第一显示单元20与第二显示单元21沿着枢转单元22的轴心于二维空间进行顺时针方向X或逆时针方向Y的相对转动。且第一显示单元20与第二显示单元21还具有沿着枢转单元22的延伸方向Z彼此相对上下移动的自由度,进而使得第一显示单元20与第二显示单元21于堆叠状态(如图2A所示的状态)与展开状态(如图2B与图2C所示的状态)之间进行变换。
承上述,如图2A所示,其为显示装置2于堆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当显示装置2于堆叠状态时,第二壳体211堆叠于第一壳体201上方,且第二显示面212位于第二壳体211远离第一壳体201的一侧。再如图2B与图2C所示,其为显示装置2于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当第二显示单元21沿着枢转单元22的轴心朝顺时针方向X进行转动,直到第二壳体211的侧面214切齐于第一壳体201的侧面204时,由于第一显示单元20与第二显示单元21具有沿着枢转单元22的延伸方向Z彼此相对上下移动的自由度,因此,第二显示单元21沿着枢转单元22的延伸方向Z向下移动,直到如图2C所示,第二壳体211的侧面214邻接于第一壳体201的侧面204,且第二显示面212与第一显示面202为共平面。
承上述,请参照图3,其为图2C所示的显示装置2于展开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显示装置2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显示单元20的第一显示面202与第二显示单元21的第二显示面212为共平面,更具体来说,也就是第一显示面202与第二显示面212位于同一参考平面S上。
请参照图4,其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2的元件分解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显示单元20的第一角隅203包括连接于第一壳体201的第一枢接部2030。而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显示单元21的第二角隅213包括连接于第二壳体211的第二枢接部2130。第一枢接部2030与第二枢接部2130相互叠置,且第一枢接部2030与第二枢接部2130分别具有第一枢接孔2031与第二枢接孔2131。而枢转单元22穿设于第一枢接孔2031与第二枢接孔2131。
请继续参照图4,本实施例所述的枢转单元22包括第一空心柱体220、第二空心柱体221以及固定柱体222。第一空心柱体220具有第一顶抵部2200,第一顶抵部2200顶抵于第一枢接部2030。第二空心柱体221穿设于第一空心柱体220,且第二空心柱体221具有第二顶抵部2210,第二顶抵部2210顶抵于第二枢接部2130。固定柱体222穿设于第一空心柱体220与第二空心柱体221,且固定柱体222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柱体2220与第二柱体2221。
请参照图5,其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空心柱体220、第二空心柱体221以及固定柱体222组合后的剖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固定柱体222穿设于第一空心柱体220与第二空心柱体221后,固定柱体222的第一柱体2220固定于第一空心柱体220,而固定柱体222的第二柱体2221固定于第二空心柱体221。需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空心柱体220的内径A1大于第二空心柱体221的内径A2,而固定柱体222的第一柱体2220的外径B1大于固定柱体222的第二柱体2221的外径B2。
请参照图6A、图6B以及图7A、图7B,图6A为图4所示的第一空心柱体220的放大示意图。图6B为图6A所示的第一空心柱体220的俯视示意图。图7A为图4所示的第二空心柱体221的放大示意图。图7B为图7A所示的第二空心柱体221的俯视示意图。如图6A与图6B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空心柱体220还具有限位块体2201,此限位块体2201位于第一空心柱体220的内表面2202。第一空心柱体220的限位块体2201具有彼此相连接的第一弧形块体2203与第二弧形块体2204。第一弧形块体2203具有第一挡止面2205与第二挡止面2206。第二弧形块体2204的顶面2207与第一空心柱体220的顶面2208面向同一方向,且第二弧形块体2204的顶面2207与第一空心柱体220的顶面2208位于不同平面。第二弧形块体2204与第一弧形块体2203的第一挡止面2205之间具有滑槽2209。再如图7A与图7B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空心柱体221还具有凸出部2211,此凸出部2211位于第二空心柱体221的外表面2212。
请参照图2A至图2C、图6A、图6B以及图7A、图7B。当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11处于堆叠状态时(如图2A所示的状态),第二空心柱体221的凸出部2211抵靠于第一弧形块体2203的第二挡止面2206。在第一显示单元20沿着枢转单元22的轴心朝顺时针方向X进行转动,直到第一壳体201的侧面204切齐于第二壳体211的侧面214的过程中,第二空心柱体221的凸出部2211于第一弧形块体2203的第一挡止面2205与第二挡止面2206之间沿着枢转单元22的轴心进行移动,而当第一壳体201的侧面204切齐于第二壳体211的侧面214时,第二空心柱体221的凸出部2211抵靠于第一弧形块2203的第一挡止面2205。在第二显示单元21沿着枢转单元22的延伸方向Z向下或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二空心柱体221的凸出部2211具有于第一空心柱体220的滑槽2209内沿着枢转单元22的延伸方向Z进行上下移动的自由度,也就是说第二空心柱体221的凸出部2211会随着第二显示单元21的上下移动而于滑槽2209内进行上下移动。
请参照图8与图2A至图2B,图8为图2A所示的显示装置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显示单元20的第一壳体201还具有第一固定部2011、露出第一显示面202的第一顶面205以及与第一顶面205相对的第一底面206。其中第一固定部2011位于第一顶面2005。而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显示单元21的第二壳体211还具有与第一固定部2011相配合的第二固定部2111、露出第二显示面212的第二顶面215以及与第二顶面215相对的第二底面216。其中第二固定部2111位于第二底面216。当第一显示单元20与第二显示单元21于堆叠状态时(如图2A所示的状态),第一壳体201的第一固定部2011与第二壳体211的第二固定部2111彼此相互定位。需特别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局部放大的区域约略为图2A中虚线所圈出的区域C,但为了清楚看出位于此区域的构件,图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的视角会与图2的区域C略有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2B与图2C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11的形状例如是分别为矩形,较佳为正方形,但不限于此。在第一壳体201上具有对角线L1,第一固定部2011与第一角隅203分别位于对角线L1的两端。而在第二壳体211上具有对角线L2,第二固定部2111与第二角隅213分别位于对角线L2的两端。
请参照图9与图2A至图2B,图9为图2B所示的显示装置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显示单元20第一壳体201还具有第一定位部2012。而第二显示单元21的第二壳体211还具有第二定位部2112。第一定位部2012位于第一壳体201的侧面204,而第二定位部2112位于第二壳体的侧面214。当第一显示单元20与第二显示单元21于展开状态时(如图2C所示的状态),第一壳体201的第一定位部2012与第二壳体211的第二定位部2112彼此相互定位。需特别说明的是,图9所示的局部放大的区域约略为图2B中虚线所圈出的区域D,但为了清楚看出位于此区域的构件,图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的视角会与图2的区域D略有不同。
请参照图10,其为本案实施例所述的枢转单元22的侧视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弹性电性连接部23,此弹性电性连接部23电性连接于第一显示单元20与第二显示单元21,且弹性电性连接部23缠绕于枢转单元22的第一空心柱体220与第二空心柱体221。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弹性电性连接部23设置于如图4所示的第一枢接部2030的第一枢接孔2031与第二枢接部2130的第二枢接孔2131中,但为了清楚呈现弹性电性连接部23的设置位置以及其它构件的连接关系,在本图中,省略了第一枢接部2030与第二枢接部2130等构件。此外,本实施例所述的弹性连接部23例如是具有弹性的电线,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的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可于堆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变换。在堆叠状态时,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壳体堆叠于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二壳体上方,由于第一显示单元的第一显示面与第二显示单元的第二显示面朝向同一方向,因此,在堆叠状态时,使用者仍可通过第一显示面进行观看或使用。在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侧面彼此相邻接,且第一显示面与第二显示面为共平面,使得使用者观看的显示面积变大。由于第一显示面与第二显示面为共平面,使用者在观看或使用显示屏幕时,不会产生视觉上的断层。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显示单元,包括一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显示面;
一第二显示单元,包括一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二显示面,该第二显示面与该第一显示面面向同一方向;以及
一枢转单元,枢接于该第一壳体的一第一角隅与该第二壳体的一第二角隅,该第一显示单元与该第二显示单元具有沿该枢转单元彼此相对转动的自由度而具有一堆叠状态以及一展开状态,其中于该堆叠状态,该第一壳体堆叠于该第二壳体上方,且该第一显示面位于远离该第二壳体的一侧,该枢转单元使该第一显示单元与该第二显示单元具有沿着该枢转单元的一延伸方向彼此相对上下移动的自由度,使得于该展开状态,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的侧面相邻接,且该第一显示面与该第二显示面为共平面,其中,该第一显示单元的该第一角隅包括一连接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一枢接部,该第二显示单元的该第二角隅包括一连接于该第二壳体的第二枢接部,该枢转单元包括:
一第一空心柱体,具有一第一顶抵部,该第一顶抵部顶抵于该第一枢接部;
一第二空心柱体,穿设于该第一空心柱体并具有一第二顶抵部,该第二顶抵部顶抵于该第二枢接部,且该第一空心柱体的内径大于该第二空心柱体的内径;以及
一固定柱体,穿设于该第一空心柱体与该第二空心柱体,且该固定柱体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柱体与一第二柱体,该第一柱体固定于该第一空心柱体,该第二柱体固定于该第二空心柱体,且该第一柱体的外径大于该第二柱体的外径;
其中,该第一空心柱体还具有一限位块体,位于该第一空心柱体的内表面,该第二空心柱体还具有一凸出部,位于该第二空心柱体的外表面,其中该限位块体具有彼此相连接的一第一弧形块体与一第二弧形块体,该第一弧形块体具有一第一挡止面与一第二挡止面,该第二弧形块体的一第一顶面与该第一空心柱体的一第二顶面面向同一方向,该第一顶面与该第二顶面位于不同平面,且该第二弧形块与该第一挡止面之间具有一滑槽,其中,于该堆叠状态时,所述凸出部抵靠于所述第二挡止面,而当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切齐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面时,所述凸出部抵靠于所述第一挡止面,且所述凸出部会随着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上下移动而于所述滑槽内进行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相互叠置,且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分别具有一第一枢接孔与一第二枢接孔,该枢转单元穿设于该第一枢接孔与该第二枢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还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露出该第一显示面的第一顶面以及一与该第一顶面相对的第一底面,该第二壳体还具有一与该第一固定部相配合的第二固定部、一露出该第二显示面的第二顶面以及一与该第二顶面相对的第二底面,其中该第一固定部位于该第一顶面,而该第二固定部位于该第二底面,于该堆叠状态时,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彼此相互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分别为一第一矩形与一第二矩形,该第一角隅与该第一固定部分别位于该第一矩形的对角线的两端,而该第二角隅与该第二固定部分别位于该第二矩形的对角线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还具有一第一定位部,该第二壳体还具有一第二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位于该第一壳体的一第一侧面,该第二定位部位于该第二壳体的一第二侧面,于该展开状态时,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相邻接,且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彼此相互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显示单元与该第二显示单元于该堆叠状态时,该凸出部抵靠于该第二挡止面,当该第一显示单元与该第二显示单元由该堆叠状态变换至该展开状态时,该凸出部于该第一挡止面与该第二挡止面之间沿该枢转单元进行移动,当该第一显示单元与该第二显示单元于该展开状态时,该凸出部抵靠于该第一挡止面且该凸出部具有于该滑槽内沿该枢转单元的该延伸方向进行移动的自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性电性连接部,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显示单元与该第二显示单元,且该弹性电性连接部缠绕于该枢转单元的该第一空心柱体与该第二空心柱体。
CN201210385104.XA 2012-07-24 2012-10-12 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293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6653 2012-07-24
TW101126653A TWI501647B (zh) 2012-07-24 2012-07-24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9343A CN102929343A (zh) 2013-02-13
CN102929343B true CN102929343B (zh) 2016-01-20

Family

ID=47644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8510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29343B (zh) 2012-07-24 2012-10-12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29343B (zh)
TW (1) TWI50164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91046Y (zh) * 2006-03-30 2007-04-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笔记本电脑
CN101346053A (zh) * 2008-08-29 2009-01-14 东莞市欧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手持电子设备的平面旋转机构
CN201252107Y (zh) * 2008-09-12 2009-06-03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便携式太阳能电池
CN101917500A (zh) * 2010-08-16 2010-12-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幕显示装置
CN101996522A (zh) * 2009-08-11 2011-03-30 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具多向性旋转双屏幕结构的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40808B1 (ko) * 2005-08-12 2006-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촬상 이미지의 듀얼 디스플레이 기능을 갖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 방법
EP1763243A3 (en) * 2005-09-09 2008-03-26 LG Electronics Inc. Image capturing and displaying method and system
KR100778024B1 (ko) * 2006-12-28 2007-1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양면 표시부를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의 양면 스피커와양면 마이크 제어 방법
US8317146B2 (en) * 2007-10-05 2012-1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pporting device and dual display unit having the same
KR20090036191A (ko) * 2007-10-09 2009-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듀얼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멀티디스플레이장치
WO2010077249A1 (en) * 2008-12-31 2010-07-08 Evga Corporation Systems having twin display monitors
TW201223278A (en) * 2010-11-22 2012-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ouble display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91046Y (zh) * 2006-03-30 2007-04-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笔记本电脑
CN101346053A (zh) * 2008-08-29 2009-01-14 东莞市欧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手持电子设备的平面旋转机构
CN201252107Y (zh) * 2008-09-12 2009-06-03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便携式太阳能电池
CN101996522A (zh) * 2009-08-11 2011-03-30 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具多向性旋转双屏幕结构的显示器
CN101917500A (zh) * 2010-08-16 2010-12-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01647B (zh) 2015-09-21
CN102929343A (zh) 2013-02-13
TW201406153A (zh) 2014-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78586B1 (ko) 스크린 확장 구조체, 가요성 스크린 조립체 및 단말기
JP5517090B2 (ja) ポータブル電子装置
US9888100B2 (en)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TWI449991B (zh) 顯示器及具有該顯示器的電子裝置
CN105283004B (zh) 可折叠的电子装置及限位结构
WO2018141120A1 (zh) 柔性显示模组及具有该柔性显示模组的电子装置
TWI493517B (zh) 摺疊式顯示裝置
CN114688147B (zh)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WO2017114464A1 (zh) 一种带柔性屏的终端
WO2017113393A1 (zh) 可弯折移动终端
CN205454263U (zh) 一种可折叠的移动终端
KR102752724B1 (ko) 지지대 구조, 스크린 어셈블리 및 전자기기
JP7407739B2 (ja) 回動軸体及び電子機器
JP5175964B1 (ja) 電子機器
TWI532447B (zh) 保護套
CN210294949U (zh) 可折叠设备
TWM491367U (zh) 用來可旋轉地承載攜帶式電子裝置的保護裝置
CN110401748B (zh) 一种折叠装置以及可折叠显示设备
JP5975173B2 (ja) 分割筐体の結合装置及び分割筐体を備えた電子装置
CN102929343B (zh) 显示装置
JP2009218674A (ja) 携帯端末装置
TWM484165U (zh) 摺疊式電子裝置
US8150456B2 (en) Mobile phone with camera
CN101668392B (zh) 电子装置
CN206626337U (zh) 支撑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