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501647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1647B
TWI501647B TW101126653A TW101126653A TWI501647B TW I501647 B TWI501647 B TW I501647B TW 101126653 A TW101126653 A TW 101126653A TW 101126653 A TW101126653 A TW 101126653A TW I501647 B TWI501647 B TW I5016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display
display unit
hollow cylinder
pivo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6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6153A (zh
Inventor
Chi Hsiang Lin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11266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1647B/zh
Priority to CN201210385104.XA priority patent/CN10292934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06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6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1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1647B/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第一顯示單元與第二顯示單元的顯示裝置。
請參照圖1A與圖1B,其為習知具有折疊功能的顯示裝置1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A為習知顯示裝置1於收折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而圖1B為習知顯示裝置1於展開狀態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如圖1A與圖1B所示,習知顯示裝置1具有第一顯示單元10、第二顯示單元11以及樞轉單元12。樞轉單元12樞接於第一顯示單元10與第二顯示單元11。樞轉單元12使得第一顯示單元10與第二顯示單元沿著樞轉單元12彼此相對轉動,進而使得第一顯示單元10與第二顯示單元11於收折狀態與展開狀態之間進行變換。
如圖1B所示,當第一顯示單元10與第二顯示單元於展開狀態時,第一顯示單元10的第一顯示面100與第二顯示單元11的第二顯示面110可結合成為單一顯示面來輸出同一影像,或是藉由第一顯示單元10的第一顯示面100與第二顯示單元11的第二顯示面110來分別輸出不同的影像。然而,當第一顯示單元10的第一顯示面100與第二顯示單元11的第二顯示面110結合成為一個顯示面來輸出同一影像時,由於具有折疊功能的機構設計,於展開狀態時樞轉單元12會位於第一顯示面100與第二顯示面110之間,造成顯示在顯示面上的影像產生斷層的情況。且如圖1A所示,當第一顯示單元10與 第二顯示單元11於收折狀態時,僅是讓顯示裝置1的體積縮小以方便收納與攜帶,也就是說顯示裝置1在收折狀態時,是完全不能使用的。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提供一種具有第一顯示單元與第二顯示單元的顯示裝置,用以使第一顯單元與第二顯示單元可於堆疊狀態與展開狀態之間進行變換,並於堆疊狀態時,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一殼體堆疊於第二顯示單元的第二殼體。於展開狀態時,第一顯示單元的顯示面與第二顯示單元的顯示面為共平面。
為達上述優點,本發明提出一種顯示裝置,包括第一顯示單元、第二顯示單元以及樞轉單元。第一顯示單元包括第一殼體,第一殼體具有第一顯示面。第二顯示單元包括第二殼體,第二殼體具有第二顯示面,第二顯示面與第一顯示面面向同一方向。樞轉單元樞接於第一殼體之第一角隅與第二殼體之第二角隅,第一顯示單元與第二顯示單元具有沿樞轉單元彼此相對轉動的自由度而具有堆疊狀態以及展開狀態,其中於堆疊狀態,第一殼體堆疊於第二殼體上方,且第一顯示面位於遠離第二殼體之一側,於展開狀態,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側面相鄰接,且第一顯示面與第二顯示面係共平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顯示單元之該第一角隅包括一連接於該第一殼體的第一樞接部,該第二顯示單元之該第二角隅包括一連接於該第二殼體的第二樞接部,該第一樞接部與該第二樞接部相互疊置,且該第一樞接部與該第二樞接部分別具有一第一樞接孔與該第二樞接孔,該樞轉單元穿設於 該第一樞接孔與該第二樞接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樞轉單元使第一顯示單元與第二顯示單元具有沿著樞轉單元之一延伸方向彼此相對移動之自由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殼體更具有第一固定部、露出第一顯示面的第一頂面以及與第一頂面相對的第一底面,第二殼體更具有與第一固定部相配合的第二固定部、露出第二顯示面的第二頂面以及與第二頂面相對的第二底面,其中第一固定部位於第一頂面,而第二固定部位於第二底面,於堆疊狀態時,第一固定部與第二固定部彼此相互定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分別為第一矩形與第二矩形,第一角隅與第一固定部分別位於第一矩形之對角線的二端,而第二角隅與第二固定部分別位於第二矩形之對角線的二端。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殼體更具有第一定位部,第二殼體更具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位於第一殼體之第一側面,第二定位部位於第二殼體之第二側面,於展開狀態時,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相鄰接,且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彼此相互定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樞轉單元包括第一空心柱體、第二空心柱體以及固定柱體。第一空心柱體具有第一頂抵部,第一頂抵部頂抵於第一樞接部。第二空心柱體,穿設於第一空心柱體並具有第二頂抵部,第二頂抵部頂抵於第二樞接部,且第一空心柱體之內徑大於第二空心柱體之內徑。固定柱體穿設於第一空心柱體與第二空心柱體,且固定柱體具有相連接之第一柱體與第二柱體,第一柱體固定於第一空心柱體,第 二柱體固定於第二空心柱體,且第一柱體之外徑大於第二柱體之外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空心柱體更具有限位塊體,位於第一空心柱體之內表面,第二空心柱體更具有凸出部,位於第二空心柱體之外表面,其中限位塊體具有彼此相連接的第一弧形塊體與第二弧形塊體,第一弧形塊體具有第一擋止面與第二擋止面,第二弧形塊體之第一頂面與第一空心柱體之第二頂面面向同一方向,第一頂面與第二頂面位於不同平面,且第二弧形塊與第一擋止面之間具有滑槽。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當第一顯示單元與第二顯示單元於堆疊狀態時,凸出部抵靠於第二擋止面,當第一顯示單元與第二顯示單元由堆疊狀態變換至展開狀態時,凸出部於第一擋止面與第二擋止面之間沿樞轉單元進行移動,當第一顯示單元與第二顯示單元於展開狀態時,凸出部抵靠於第一擋止面且凸出部具有於滑槽內沿樞轉單元之延伸方向進行移動的自由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彈性電性連接部,電性連接於第一顯示單元與第二顯示單元,且彈性電性連接部纏繞於樞轉單元之第一空心柱體與第二空心柱體。
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的第一顯示單元與第二顯示單元可於堆疊狀態與展開狀態之間進行變換。在堆疊狀態時,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一殼體堆疊於第二顯示單元的第二殼體上方,由於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一顯示面與第二顯示單元的第二顯示面朝向同一方向,因此,在堆疊狀態時,使用者仍可透過第一顯示面進行觀看或使用。在展開狀態時,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側面彼此相鄰接,且第一顯示面與第二顯示面為共平 面,使得使用者觀看的顯示面積變大。由於第一顯示面與第二顯示面為共平面,使用者在觀看或使用顯示螢幕時,不會產生視覺上的斷層。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圖2A至圖2C,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於不同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如圖2A至圖2C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2包括第一顯示單元20、第二顯示單元21以及樞轉單元22。第一顯示單元20包括第一殼體201,而第一殼體201具有第一顯示面202。第二顯示單元21包括第二體殼211,而第二殼體211具有第二顯示面212,此第二顯示面212與第一顯示面202面向同一方向。樞轉單元22樞接於第一殼體201的第一角隅203與第二殼體211的第二角隅213。第一顯示單元20與第二顯示單元21具有沿樞轉單元22彼此相對轉動的自由度,也就是第一顯示單元20與第二顯示單元21沿著樞轉單元22的軸心於二維空間進行順時針方向X或逆時針方向Y的相對轉動。且第一顯示單元20與第二顯示單元21更具有沿著樞轉單元22的延伸方向Z彼此相對上下移動的自由度,進而使得第一顯示單元20與第二顯示單元21於堆疊狀態(如圖2A所示之狀態)與展開狀態(如圖2B與圖2C所示之狀態)之間進行變換。
承上述,如圖2A所示,其為顯示裝置2於堆疊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當顯示裝置2於堆疊狀態時,第二殼體211堆疊於第一殼體201上方,且第二顯示面212位於第二殼體211 遠離第一殼體201的一側。再如圖2B與圖2C所示,其為顯示裝置2於展開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如圖2B所示,當第二顯示單元21沿著樞轉單元22的軸心朝順時針方向X進行轉動,直到第二殼體211的側面214切齊於第一殼體201的側面204時,由於第一顯示單元20與第二顯示單元21具有沿著樞轉單元22的延伸方向Z彼此相對上下移動的自由度,因此,第二顯示單元21沿著樞轉單元22的延伸方向Z向下移動,直到如圖2C所示,第二殼體211的側面214鄰接於第一殼體201的側面204,且第二顯示面212與第一顯示面202為共平面。
承上述,請參照圖3,其為圖2C所示之顯示裝置2於展開狀態的側視示意圖。如圖3所示,當顯示裝置2於展開狀態時,第一顯示單元20的第一顯示面202與第二顯示單元21的第二顯示面212為共平面,更具體來說,也就是第一顯示面202與第二顯示面212位於同一參考平面S上。
請參照圖4,其為本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2的元件分解圖。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之第一顯示單元20的第一角隅203包括連接於第一殼體201的第一樞接部2030。而本實施例所述之第二顯示單元21的第二角隅213包括連接於第二殼體211的第二樞接部2130。第一樞接部2030與第二樞接部2130相互疊置,且第一樞接部2030與第二樞接部2130分別具有第一樞接孔2031與第二樞接孔2131。而樞轉單元22穿設於第一樞接孔2031與第二樞接孔2131。
請繼續參照圖4,本實施例所述之樞轉單元22包括第一空心柱體220、第二空心柱體221以及固定柱體222。第一空心柱體220具有第一頂抵部2200,第一頂抵部2200頂抵於第一樞接部2030。第二空心柱體221穿設於第一空心柱體220, 且第二空心柱體221具有第二頂抵部2210,第二頂抵部2210頂抵於第二樞接部2130。固定柱體222穿設於第一空心柱體220與第二空心柱體221,且固定柱體222具有相連接的第一柱體2220與第二柱體2221。
請參照圖5,其為本實施例所述之第一空心柱體220、第二空心柱體221以及固定柱體222組合後的剖面示意圖。如圖5所示,當固定柱體222穿設於第一空心柱體220與第二空心柱體221後,固定柱體222的第一柱體2220固定於第一空心柱體220,而固定柱體222的第二柱體2221固定於第二空心柱體221。需特別說明的是,上述第一空心柱體220的內徑A1大於第二空心柱體221的內徑A2,而固定柱體222的第一柱體2220的外徑B1大於固定柱體222的第二柱體2221的外徑B2。
請參照圖6A、圖6B以及圖7A、圖7B,圖6A為圖4所示之第一空心柱體220的放大示意圖。圖6B為圖6A所示之第一空心柱體220的俯視示意圖。圖7A為圖4所示之第二空心柱體221的放大示意圖。圖7B為圖7A所示之第二空心柱體221的俯視示意圖。如圖6A與圖6B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之第一空心柱體220更具有限位塊體2201,此限位塊體2201位於第一空心柱體220的內表面2202。第一空心柱體220的限位塊體2201具有彼此相連接的第一弧形塊體2203與第二弧形塊體2204。第一弧形塊體2203具有第一擋止面2205與第二擋止面2206。第二弧形塊體2204的頂面2207與第一空心柱體220的頂面2208面向同一方向,且第二弧形塊體2204的頂面2207與第一空心柱體220的頂面2208位於不同平面。第二弧形塊體2204與第一弧形塊體2203的第一擋止面2205之 間具有滑槽2209。再如圖7A與圖7B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之第二空心柱體221更具有凸出部2211,此凸出部2211位於第二空心柱體221的外表面2212。
請參照圖2A至圖2C、圖6A、圖6B以及圖7A、圖7B。當第一殼體201與第二殼體211處於堆疊狀態時(如圖2A所示之狀態),第二空心柱體221的凸出部2211抵靠於第一弧形塊體2203的第二擋止面2206。在第一顯示單元20沿著樞轉單元22的軸心朝順時針方向X進行轉動,直到第一殼體201的側面204切齊於第二殼體211的側面214的過程中,第二空心柱體221的凸出部2211於第一弧形塊體2203的第一擋止面2205與第二擋止面2206之間沿著樞轉單元22的軸心進行移動,而當第一殼體201的側面204切齊於第二殼體211的側面214時,第二空心柱體221的凸出部2211抵靠於第一弧形塊2203的第一擋止面2205。在第二顯示單元21沿著樞轉單元22的延伸方向Z向下或向上移動的過程中,第二空心柱體221的凸出部2211具有於第一空心柱體220的滑槽2209內沿著樞轉單元22的延伸方向Z進行上下移動的自由度,也就是說第二空心柱體221的凸出部2211會隨著第二顯示單元21的上下移動而於滑槽2209內進行上下移動。
請參照圖8與圖2A至圖2B,圖8為圖2A所示之顯示裝置2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之第一顯示單元20的第一殼體201更具有第一固定部2011、露出第一顯示面202的第一頂面205以及與第一頂面205相對的第一底面206。其中第一固定部2011位於第一頂面2005。而本實施例所述之第二顯示單元21的第二殼體211更具有與第一固定部2011相配合的第二固定部2111、露出第二顯示面212的第 二頂面215以及與第二頂面215相對的第二底面216。其中第二固定部2111位於第二底面216。當第一顯示單元20與第二顯示單元21於堆疊狀態時(如圖2A所示之狀態),第一殼體201的第一固定部2011與第二殼體211的第二固定部2111彼此相互定位。需特別說明的是,圖8所示之局部放大的區域約略為圖2A中虛線所圈出的區域C,但為了清楚看出位於此區域的構件,圖8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的視角會與圖2的區域C略有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如圖2B與圖2C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之第一殼體201與第二殼體211的形狀例如是分別為矩形,較佳為正方形,但不限於此。在第一殼體201上具有對角線L1,第一固定部2011與第一角隅203分別位於對角線L1的二端。而在第二殼體211上具有對角線L2,第二固定部2111與第二角隅213分別位於對角線L2的二端。
請參照圖9與圖2A至圖2B,圖9為圖2B所示之顯示裝置2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如圖9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之第一顯示單元20第一殼體201更具有第一定位部2012。而第二顯示單元21的第二殼體211更具有第二定位部2112。第一定位部2012位於第一殼體201的側面204,而第二定位部2112位於第二殼體的側面214。當第一顯示單元20與第二顯示單元21於展開狀態時(如圖2C所示之狀態),第一殼體201的第一定位部2012與第二殼體211的第二定位部2112彼此相互定位。需特別說明的是,圖9所示之局部放大的區域約略為圖2B中虛線所圈出的區域D,但為了清楚看出位於此區域的構件,圖8的局部放大示意圖的視角會與圖2的區域D略有不同。
請參照圖10,其為本案實施例所述之樞轉單元22的側視 示意圖。如圖10所示,本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彈性電性連接部23,此彈性電性連接部23電性連接於第一顯示單元20與第二顯示單元21,且彈性電性連接部23纏繞於樞轉單元22的第一空心柱體220與第二空心柱體221。需特別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所述之彈性電性連接部23設置於如圖4所示之第一樞接部2030的第一樞接孔2031與第二樞接部2130的第二樞接孔2131中,但為了清楚呈現彈性電性連接部23的設置位置以及其它構件的連接關係,在本圖中,省略了第一樞接部2030與第二樞接部2130等構件。此外,本實施例所述之彈性連接部23例如是具有彈性的電線,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的第一顯示單元與第二顯示單元可於堆疊狀態與展開狀態之間進行變換。在堆疊狀態時,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一殼體堆疊於第二顯示單元的第二殼體上方,由於第一顯示單元的第一顯示面與第二顯示單元的第二顯示面朝向同一方向,因此,在堆疊狀態時,使用者仍可透過第一顯示面進行觀看或使用。在展開狀態時,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側面彼此相鄰接,且第一顯示面與第二顯示面為共平面,使得使用者觀看的顯示面積變大。由於第一顯示面與第二顯示面為共平面,使用者在觀看或使用顯示螢幕時,不會產生視覺上的斷層。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2‧‧‧顯示裝置
10、20‧‧‧第一顯示單元
11、21‧‧‧第二顯示單元
12、22‧‧‧樞轉單元
23‧‧‧彈性電性連接部
201‧‧‧第一殼體
100、202‧‧‧第一顯示面
203‧‧‧第一角隅
204、214‧‧‧側面
205‧‧‧第一頂面
206‧‧‧第一底面
211‧‧‧第二殼體
110、212‧‧‧第二顯示面
213‧‧‧第二角隅
215‧‧‧第二頂面
216‧‧‧第二底面
220‧‧‧第一空心柱體
221‧‧‧第二空心柱體
222‧‧‧固定柱體
2011‧‧‧第一固定部
2012‧‧‧第一定位部
2030‧‧‧第一樞接部
2031‧‧‧第一樞接孔
2111‧‧‧第二固定部
2112‧‧‧第二定位部
2130‧‧‧第二樞接部
2131‧‧‧第二樞接孔
2200‧‧‧第一頂抵部
2201‧‧‧限位塊體
2202‧‧‧內表面
2203‧‧‧第一弧形塊體
2204‧‧‧第二弧形塊體
2205‧‧‧第一擋止面
2206‧‧‧第二擋止面
2207、2208‧‧‧頂面
2209‧‧‧滑槽
2210‧‧‧第二頂抵部
2211‧‧‧凸出部
2212‧‧‧外表面
2220‧‧‧第一柱體
2221‧‧‧第二柱體
A1、A2‧‧‧內徑
B1、B2‧‧‧外徑
L1、L2‧‧‧對角線
S‧‧‧參考平面
X‧‧‧順時針方向
Y‧‧‧逆時針方向
Z‧‧‧延伸方向
圖1A繪示為習知顯示裝置於收折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B繪示為習知顯示裝置於展開狀態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A繪示為顯示裝置於堆疊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B、圖2C繪示為顯示裝置於展開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繪示為圖2C所示之顯示裝置於展開狀態的側視示意圖。
圖4繪示為本實施例所述之顯示裝置的元件分解圖。
圖5繪示為本實施例所述之第一空心柱體、第二空心柱體以及固定柱體組合後的剖面示意圖。
圖6A繪示為圖4所示之第一空心柱體的放大示意圖。
圖6B繪示為圖6A所示之第一空心柱體的俯視示意圖。
圖7A繪示為圖4所示之第二空心柱體的放大示意圖。
圖7B繪示為圖7A所示之第二空心柱體的俯視示意圖。
圖8繪示為圖2A所示之顯示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9繪示為圖2B所示之顯示裝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0繪示為本實施例所述之樞轉單元的側視示意圖。
2‧‧‧顯示裝置
20‧‧‧第一顯示單元
21‧‧‧第二顯示單元
22‧‧‧樞轉單元
201‧‧‧第一殼體
202‧‧‧第一顯示面
203‧‧‧第一角隅
204、214‧‧‧側面
205‧‧‧第一頂面
206‧‧‧第一底面
211‧‧‧第二殼體
212‧‧‧第二顯示面
213‧‧‧第二角隅
215‧‧‧第二頂面
216‧‧‧第二底面
2011‧‧‧第一固定部
2111‧‧‧第二固定部
L1、L2‧‧‧對角線
Z‧‧‧延伸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顯示單元,包括一第一殼體,該第一殼體具有一第一顯示面;一第二顯示單元,包括一第二殼體,該第二殼體具有一第二顯示面,該第二顯示面與該第一顯示面面向同一方向;以及一樞轉單元,樞接於該第一殼體之一第一角隅與該第二殼體之一第二角隅,該第一顯示單元與該第二顯示單元具有沿該樞轉單元彼此相對轉動的自由度而具有一堆疊狀態以及一展開狀態,其中於該堆疊狀態,該第一殼體堆疊於該第二殼體上方,且該第一顯示面位於該第一殼體遠離該第二殼體之一側,於該展開狀態,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之側面相鄰接,且該第一顯示面與該第二顯示面係共平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顯示單元之該第一角隅包括一連接於該第一殼體的第一樞接部,該第二顯示單元之該第二角隅包括一連接於該第二殼體的第二樞接部,該第一樞接部與該第二樞接部相互疊置,且該第一樞接部與該第二樞接部分別具有一第一樞接孔與該第二樞接孔,該樞轉單元穿設於該第一樞接孔與該第二樞接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樞轉單元使該第一顯示單元與該第二顯示單元具有沿著該樞轉單元之一延伸方向彼此相對移動之自由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殼體更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露出該第一顯示面的第一頂面以及一與該第一頂面相對的第一底面,該第二殼體更具有一與該第一固定部相配合的第二固定部、一露出該第二顯示面的第二頂面以及一與該第二頂面相對的第二底面,其中該第一固定部位於該第一頂面,而該第二固定部位於該第二底面,於該堆疊狀態時,該第一固定部與該第二固定部彼此相互定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分別為一第一矩形與一第二矩形,該第一角隅與該第一固定部分別位於該第一矩形之對角線的二端,而該第二角隅與該第二固定部分別位於該第二矩形之對角線的二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殼體更具有一第一定位部,該第二殼體更具有一第二定位部,該第一定位部位於該第一殼體之一第一側面,該第二定位部位於該第二殼體之一第二側面,於該展開狀態時,該第一側面與該第二側面相鄰接,且該第一定位部與該第二定位部彼此相互定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樞轉單元包括:一第一空心柱體,具有一第一頂抵部,該第一頂抵部頂抵於該第一樞接部;一第二空心柱體,穿設於該第一空心柱體並具有一第二頂抵部,該第二頂抵部頂抵於該第二樞接部,且該第一空心柱體 之內徑大於該第二空心柱體之內徑;以及一固定柱體,穿設於該第一空心柱體與該第二空心柱體,且該固定柱體具有相連接之一第一柱體與一第二柱體,該第一柱體固定於該第一空心柱體,該第二柱體固定於該第二空心柱體,且該第一柱體之外徑大於該第二柱體之外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空心柱體更具有一限位塊體,位於該第一空心柱體之內表面,該第二空心柱體更具有一凸出部,位於該第二空心柱體之外表面,其中該限位塊體具有彼此相連接的一第一弧形塊體與一第二弧形塊體,該第一弧形塊體具有一第一擋止面與一第二擋止面,該第二弧形塊體之一第一頂面與該第一空心柱體之一第二頂面面向同一方向,該第一頂面與該第二頂面位於不同平面,且該第二弧形塊與該第一擋止面之間具有一滑槽。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當該第一顯示單元與該第二顯示單元於該堆疊狀態時,該凸出部抵靠於該第二擋止面,當該第一顯示單元與該第二顯示單元由該堆疊狀態變換至該展開狀態時,該凸出部於該第一擋止面與該第二擋止面之間沿該樞轉單元進行移動,當該第一顯示單元與該第二顯示單元於該展開狀態時,該凸出部抵靠於該第一擋止面且該凸出部具有於該滑槽內沿該樞轉單元之該延伸方向進行移動的自由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彈性電性連接部,電性連接於該第一顯示單元與該第二顯示單 元,且該彈性電性連接部纏繞於該樞轉單元之該第一空心柱體與該第二空心柱體。
TW101126653A 2012-07-24 2012-07-24 顯示裝置 TWI5016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6653A TWI501647B (zh) 2012-07-24 2012-07-24 顯示裝置
CN201210385104.XA CN102929343B (zh) 2012-07-24 2012-10-12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6653A TWI501647B (zh) 2012-07-24 2012-07-24 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6153A TW201406153A (zh) 2014-02-01
TWI501647B true TWI501647B (zh) 2015-09-21

Family

ID=47644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6653A TWI501647B (zh) 2012-07-24 2012-07-24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29343B (zh)
TW (1) TWI501647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71890B2 (en) * 2005-08-12 2008-12-30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th dual-display unit having function of editing captured image and method thereof
US20090090825A1 (en) * 2007-10-05 2009-04-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pporting device and dual display unit having the same
US20090091512A1 (en) * 2007-10-09 2009-04-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ual display device and multi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026047A (en) * 2008-12-31 2010-07-01 Evga Corp Systems having dual display monitors
US7953460B2 (en) * 2006-12-28 2011-05-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dual display uni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ual speaker and dual microphone thereof
US8049678B2 (en) * 2005-09-09 2011-11-01 Lg Electronics, Inc. Image capturing and displaying method and system
TW201223278A (en) * 2010-11-22 2012-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ouble display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91046Y (zh) * 2006-03-30 2007-04-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笔记本电脑
CN101346053B (zh) * 2008-08-29 2011-10-05 广东欧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手持电子设备
CN201252107Y (zh) * 2008-09-12 2009-06-03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便携式太阳能电池
CN101996522A (zh) * 2009-08-11 2011-03-30 瀚斯宝丽股份有限公司 具多向性旋转双屏幕结构的显示器
CN101917500A (zh) * 2010-08-16 2010-12-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屏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71890B2 (en) * 2005-08-12 2008-12-30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th dual-display unit having function of editing captured image and method thereof
US8049678B2 (en) * 2005-09-09 2011-11-01 Lg Electronics, Inc. Image capturing and displaying method and system
US7953460B2 (en) * 2006-12-28 2011-05-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dual display uni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ual speaker and dual microphone thereof
US20090090825A1 (en) * 2007-10-05 2009-04-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pporting device and dual display unit having the same
US20090091512A1 (en) * 2007-10-09 2009-04-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ual display device and multi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1026047A (en) * 2008-12-31 2010-07-01 Evga Corp Systems having dual display monitors
TW201223278A (en) * 2010-11-22 2012-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ouble display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29343A (zh) 2013-02-13
TW201406153A (zh) 2014-02-01
CN102929343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17090B2 (ja) ポータブル電子装置
CN114688147B (zh)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WO2017114464A1 (zh) 一种带柔性屏的终端
TWI493517B (zh) 摺疊式顯示裝置
KR102752724B1 (ko) 지지대 구조, 스크린 어셈블리 및 전자기기
CN202326679U (zh) 折叠式电子设备以及连杆式枢轴装置
TW201925964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209327901U (zh) 弯折结构及柔性屏显示设备
JP3178092U (ja) 電子機器スタンドを兼用したカバー
JP5975173B2 (ja) 分割筐体の結合装置及び分割筐体を備えた電子装置
CN202188011U (zh) 双轴式铰链结构及应用此双轴式铰链结构的电子装置
TWI501647B (zh) 顯示裝置
JP2009218674A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117167397A (zh)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CN117167396A (zh)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US2016017044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641303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506209B (zh) 具有隱藏式轉軸結構的電子裝置
JP6451105B2 (ja) ディスプレイハンガー
CN110086962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TWI528146B (zh) 電子裝置
KR200439165Y1 (ko) 휴대기기의 화면 확대장치
CN206626337U (zh) 支撑组件
CN117366092B (zh) 一种转轴机构、支撑装置和折叠屏设备
TWM444073U (zh) 具有多重折線組可多角度支撐平板式電子裝置的封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