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2651B - 浸渍型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浸渍型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12651B CN102912651B CN201110217506.4A CN201110217506A CN102912651B CN 102912651 B CN102912651 B CN 102912651B CN 201110217506 A CN201110217506 A CN 201110217506A CN 102912651 B CN102912651 B CN 1029126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ber
- woven fabric
- fibers
- total amount
- impregn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领域,公开了一种浸渍型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第一纤维包括低熔点纤维和涤纶纤维,所述第二纤维包括低熔点纤维、粘胶短纤维和涤纶纤维,所述第一纤维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低熔点纤维占第一纤维总量的5%~20%,涤纶纤维占第一纤维总量的80%~95%;所述第二纤维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低熔点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5%~20%,涤纶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80%~95%,粘胶短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5%~15%,所述聚丙烯酸酯的浓度百分比分10%和25%两种。本发明首先对纤维平铺、上下穿刺、热烘、热烫、添加聚丙烯酸酯、烘干、热烫的工序制造完成,所述浸渍型无纺布具有吸附性好、过滤性高、容尘量大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浸渍型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纺布,英文名:Non Woven,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是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阻燃、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并且可以循环使用的特点,所以近年来,我国无纺布行业持续迅猛发展,总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新兴领域如滤清器、医用纺织品、阻燃、防护、特殊复合材料等纺织品也呈现了新颖的发展态式,尤其是在空气滤清器行业中展现出繁荣的发展景象。
但是现有使用的无纺布由于在生产的时候采用贴合工艺,则使得生产出的无纺布的结构极差明显,过滤性低,并且影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浸渍型无纺布,具有吸附性好、过滤性高、容尘量大的特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浸渍型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具有生产连续不间断、生产损耗低、质量稳定可控的特点。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浸渍型无纺布,包含第一纤维、第二纤维和聚丙烯酸酯,所述第一纤维细度为3D~15D,所述第二纤维细度为1D~2.5D;所述第一纤维包括低熔点纤维和涤纶纤维,所述第二纤维包括低熔点纤维、粘胶短纤维和涤纶纤维;所述第一纤维中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低熔点纤维占所述第一纤维总量的5%~20%,涤纶纤维占所述第一纤维总量的80%~95%;所述第二纤维中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低熔点纤维占所述第二纤维总量的10%~30%,粘胶短纤维占所述第二纤维总量的5%~15%,涤纶纤维占所述第二纤维总量的55%~85%;聚丙烯酸酯的浓度百分比有10%和25%两种。
可选的,所述第一纤维细度为9D,所述第二纤维细度为2D;所述第一纤维中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低熔点纤维占所述第一纤维总量的15%,涤纶纤维占所述第一纤维总量的85%;所述第二纤维中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低熔点纤维占所述第一纤维总量的20%,粘胶短纤维占所述第一纤维总量的10%,涤纶纤维占所述第一纤维总量的70%。
所述浸渍型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将混合均匀后的第二纤维,送入机械铺网机来回往复的平铺,形成第二纤维层;
将混合均匀后的第一纤维,送入机械铺网机来回往复的平铺,得上表面为第一纤维层、下表面为第一纤维层的组合纤维网;
将所述组合纤维网送入针刺机,针刺机则将所述第一纤维层中的第一纤维穿入所述第二纤维层中,同时也将所述第二纤维层中的第二纤维穿入所述第一纤维层中,得针刺无纺布;
将所述针刺无纺布送入热烘机热烘,得熔合无纺布;
将所述熔合无纺布送入热烫机热烫,得热烫无纺布;
将上述热烫无纺布送入泡沫浸渍机,对所述热烫无纺布的上、下表面同时添加聚丙烯酸酯,得无级差无纺布;
将所述无级差无纺布送入干燥热烘机烘干,得干燥无纺布;
将所述干燥无纺布再次送入热烫机热烫,得所述浸渍型无纺布。
可选的,在所述组合纤维网针刺的步骤中,所述针刺机的针刺密度为20刺/平方厘米~50刺/平方厘米。
可选的,在所述组合纤维网针刺的步骤中,所述针刺机的刺针密度为40刺/平方厘米。
可选的,在所述针刺无纺布送入热烘机热烘的温度为170℃,时间为0.5分钟~2分钟。
可选的,将上述熔合无纺布送入热烫机进行热烫的步骤中,上表面的热烫温度为110℃~130℃,下表面的热烫温度为180℃~200℃,时间为1分钟。
可选的,在所述热烫无纺布添加聚丙烯酸酯步骤中,其中上表面的聚丙烯酸酯的浓度百分比为10%,下表面的聚丙烯酸酯的浓度百分比为25%,时间为1秒。
可选的,在所述无级差无纺布送入干燥热烘机烘干步骤中,其中烘干温度为150℃~180℃,时间为5~10分钟。
可选的, 在所述无级差无纺布送入干燥热烘机烘干步骤中,其中烘干温度为165℃,时间为8分钟。
可选的,在将所述干燥无纺布送入热烫机热烫的步骤中,上表面的热烫温度为110℃~130℃,下表面的热烫温度为180℃~200℃,时间为1分钟。
可选的,在将所述熔合无纺布和所述干燥无纺布送入热烫机热烫的步骤中,上表面的热烫温度为120℃,下表面的热烫温度为190℃。
由上可见,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双面表层针刺,可以使原来级差明显的纤维层由于针叉的带动,第一纤维层中的部分纤维被带到接近该纤维层的第二纤维层里,第二纤维层的部分纤维被刺针带到接近该层纤维的第一纤维层里,从而形成纤维层间的疏密渐变结构。采用热烘、热烫的加工工艺,可以使得纤维中的低熔点纤维产生热熔从而产生粘结作用,无纺布的结构得到进一步的固定。热烫使得无纺布的第一、第二纤维表面产生更致密的效果。添加聚丙烯酸酯、烘干以及热烫的工艺制作,是由于添加于第一纤维层的表面的聚丙烯酸酯浓度低而添加于第二纤维层的表面的聚丙烯酸酯浓度高,并且第二纤维中含有的粘胶短纤维有极强的吸水性,能吸收大量的聚丙烯酸树酯溶液。所以浸渍后的第二纤维层含的聚丙烯酸酯量要比第一纤维层多,并且由于纤维的无级分布使得附在纤维上的聚丙烯酸酯也呈现无级分布形式,聚丙烯酸酯颗粒具有多孔不光滑的特性,且分散粘附于纤维当中起到拦截和吸附粉尘的作用,极大改善无纺布的滤尘性能。通过热烫,第二纤维表面被烫后形成光洁的聚丙烯酸酯膜,进一步改变孔径,使过滤精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因烫光表面消除无纺布表面突出的纤维避免产品的二次污染。通过上述的工序和加工方法,使得生产出的所述浸渍型无纺布无级差,从而使得所述浸渍型无纺布的空气滤清器的阻抗性能得到改善,同时过滤的效率也相应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浸渍型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其中,所述浸渍型无纺布的原料配比如下:
所述第一纤维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低熔点纤维的配比占15%,涤纶纤维的配比占85%;所述第二纤维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所述低熔点纤维的配比占20%,所述粘胶短纤维的配比占10%,所述涤纶纤维的配比占70%,所述聚丙烯酸酯在所述浸渍型无纺布的上表面浓度为10%,在所述聚丙烯酸酯在所述浸渍型无纺布的下表面浓度为25%。
另外,对所述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低熔点纤维、粘胶短纤维和涤纶纤维做如下说明,以便后面更好去理解:
所述第一纤维和所述第二纤维是根据其细度来划分的,所述第一纤维的细度为3D~15D,所述第二纤维的细度为1D~2.5D。其中,所述低熔点纤维具有低熔点、良好的热粘合性,当温度达到所述低熔点纤维的熔点后,则所述低熔点纤维则就与其他纤维熔合,起到粘接的作用;所述粘胶短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提高所述浸渍型无纺布的过滤性能;所述涤纶纤维具有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高的特点,使得所述浸渍型无纺布的使用寿命相应提高。
所述浸渍型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所述第一纤维中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低熔点纤维占第一纤维总量的15%,涤纶纤维占第一纤维总量的85%))和所述第二纤维中的原料质量百分比(所述低熔点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得20%,所述粘胶短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10%,所述涤纶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70%,对应取等量的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另外取百分比浓度为10%和25%的聚丙烯酸酯以备用;
(2)对第二纤维平铺:
取第二纤维混合均匀,通过进料口送入机械铺网机,然后通过机械铺网机铺网,直至第已纤维铺完为止,得第二纤维层;
(3)对第一纤维平铺:
取第一纤维混合均匀,通过进料口送入机械铺网机,然后通过机械铺网机铺网,全部铺在步骤(2)得的第二纤维层之上,直至第一纤维铺完为止,得上表面为第一纤维层、下表面为第二纤维层的组合纤维网;
(4)对组合纤维网上下相互穿刺:
将步骤(3)得的组合纤维网送入上针刺机和下针刺机,上针刺机将上表面的第一纤维层中第一纤维穿刺到下表面的第二纤维层中,同时下针刺机将下表面的第二纤维层中的第二纤维穿刺到上表面的第一纤维中,所述针刺机以40刺/平方厘米的针刺密度运行,得第一纤维在上,第二纤维在下,中间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交叉混合的结构渐变的针刺无纺布;
(5)对针刺无纺布热烘:
首先将热烘机的温度调至170℃,然后将步骤(4)得的针刺无纺布送入热烘机,热烘的时间1分钟。所述针刺无纺布中的低熔点纤维,在170℃的高温下熔化,进而将其他纤维相互粘结起来,得熔合无纺布;
(6)对针刺无纺布热烫:
首先将热烫机上层的温度调至120℃,下层的温度调至190℃,然后将步骤(5)得的熔合无纺布送入热烫机,时间为1分钟,得热烫无纺布;
(7)给熔合无纺布添加聚丙烯酸酯:
将步骤(6)得的热烫无纺布送入泡沫浸渍机,在所述热烫无纺布添加聚丙烯酸酯步骤中,其中上表面的聚丙烯酸酯的浓度百分比为10%,下表面的聚丙烯酸酯的浓度百分比为25%,时间为1秒,得无级差无纺布;
(8)将无级差无纺布烘干:
首先将干燥热烘机的温度设定为165℃,时间设定为8分钟,然后将步骤(7)得的无级差无纺布送入干燥热烘机,达到预定时间后,则自动送出,得干燥无纺布;
(9)将干燥无纺布热烫:
首先将热烫机上层的温度调至120℃,下层的温度调至190℃,然后将步骤(8)得的干燥无纺布送入热烫机,时间为1分钟。
此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经过上述步骤后,最终得到孔径为120~130μm,透气量≧1200 L/㎡.s.,过滤效率为≧97%,容尘量≧600g/㎡的浸渍无纺布。
需要说明的是,在铺网的步骤中,本实例中只是了一次“第二纤维~第一纤维”的纤维平铺,以下实施例中同样也是只了一次“第二纤维~第一纤维”得纤维平铺,但是也可以进行“第二纤维~第一纤维”的多次纤维平铺工序,这些也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浸渍型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其原料配比及其制造方法的第(1)、(4)、(5)、(6)、(8)、(9)步。
其中,其原料质量百分比如下:
所述第一纤维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低熔点纤维占第一纤维总量的5%,涤纶纤维占第一纤维总量的95%;所述第二纤维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所述低熔点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10%,所述粘胶短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5%,所述涤纶纤维第二纤维总量的85%,所述聚丙烯酸酯在所述浸渍型无纺布的上表面浓度为10%,在所述聚丙烯酸酯在所述浸渍型无纺布的下表面浓度为25%。
其中,其制造方法的第(1)、(4)、(5)、(6)、(8)、(9)步,具体如下:
(1)按照所述第一纤维中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低熔点纤维占第一纤维总量的5%,涤纶纤维占第一纤维总量的95%))和所述第二纤维中的原料质量百分比(所述低熔点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10%,所述粘胶短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5%,所述涤纶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85%),对应取等量的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另外取百分比浓度为10%和25%的聚丙烯酸酯以备用;
(4)对组合纤维网上下相互穿刺:
将步骤(3)得的组合纤维网送入上针刺机和下针刺机,上针刺机将上表面的第一纤维层中第一纤维穿刺到下表面的第二纤维层中,同时下针刺机将下表面的第二纤维层中的第二纤维穿刺到上表面的第一纤维中,所述针刺机以20刺/平方厘米的针刺密度运行,使得上表面第一纤维层中的第一纤维与下表面第二纤维层中的第二纤维交叉混合,得第一纤维在上,第二纤维在下,中间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交叉混合的结构渐变的针刺无纺布;
(5)对针刺无纺布热烘:
首先将热烘机的温度调至170℃,然后将步骤(4)得的针刺无纺布送入热烘机,热烘的时间0.5分钟。所述针刺无纺布中的低熔点纤维,在170℃的高温下熔化,进而将其他纤维相互粘结起来,得熔合无纺布;
(6)对针刺无纺布热烫:
首先将热烫机上层的温度调至110℃,下层的温度调至180℃,然后将步骤(5)得的熔合无纺布送入热烫机,时间为1分钟
(8)将无级差无纺布烘干:
首先将干燥热烘机的温度设定为150℃,时间设定为5分钟,然后将步骤(7)得的无级差无纺布送入干燥热烘机,达到预定时间后,则自动送出,得干燥无纺布;
(9)将干燥无纺布热烫:
首先将热烫机上层的温度调至110℃,下层的温度调至180℃,然后将步骤(8)得的干燥无纺布送入热烫机,时间为1分钟。
此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与实施例1相比,由于第二纤维里的粘胶短纤维含量由实施例1中的10%改为本实施例的5%,粘胶短纤维的吸水总量变少,第二纤维层中粘附的聚丙烯酸酯的量随着减少。并且在步骤(5)对无纺布的热烘中,由于热烘实施时间仅为0.5分钟,针刺无纺布内部分低熔点纤维尚未热熔产生粘性,造成熔合无纺布的结构不够紧密,最后经过以上工艺生产的浸渍无纺布孔径变大为130~150μm,透气量为≧1400L/㎡.s.过滤效率降低为≧94%,容尘量≧660g/㎡。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浸渍型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其原料配比及其制造方法的第(1)、(4)、(5)、(6)、(8)、(9)步。
其中,其原料质量百分比如下:
所述第一纤维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低熔点纤维占第一纤维总量的20%,涤纶纤维占第一纤维总量的80%;所述第二纤维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所述低熔点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30%,所述粘胶短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15%,所述涤纶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55%,所述聚丙烯酸酯在所述浸渍型无纺布的上表面浓度为10%,在所述聚丙烯酸酯在所述浸渍型无纺布的下表面浓度为25%。
其中,其制造方法的第(1)、(4)、(5)、(6)、(8)、(9)步,具体如下:
(1)按照所述第一纤维中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低熔点纤维占第一纤维总量的20%,涤纶纤维占第一纤维总量的80%)和所述第二纤维中的原料质量百分比(所述低熔点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30%,所述粘胶短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15%,所述涤纶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55%),对应取等量的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另外取百分比浓度为10%和25%的聚丙烯酸酯以备用;
(4)对组合纤维网上下相互穿刺:
将步骤(3)得的组合纤维网送入上针刺机和下针刺机,上针刺机将上表面的第一纤维层中第一纤维穿刺到下表面的第二纤维层中,同时下针刺机将下表面的第二纤维层中的第二纤维穿刺到上表面的第一纤维中,所述针刺机以50刺/平方厘米的针刺密度运行,得第一纤维在上,第二纤维在下,中间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交叉混合的结构渐变的针刺无纺布;
(5)对针刺无纺布热烘:
首先将热烘机的温度调至170℃,然后将步骤(4)得的针刺无纺布送入热烘机,热烘的时间2分钟。所述针刺无纺布中的低熔点纤维,在170℃的高温下熔化,进而将其他纤维相互粘结起来,得熔合无纺布;
(6)对针刺无纺布热烫:
首先将热烫机上层的温度调至130℃,下层的温度调至200℃,然后将步骤(5)得的熔合无纺布送入热烫机,时间为1分钟,得热烫无纺布;
(8)将无级差无纺布烘干:
首先将干燥热烘机的温度调至180℃,时间定为10分钟,然后将步骤(7)得的无级差无纺布送入干燥热烘机,预定时间到后,自动送出,得干燥无纺布;
(9)将干燥无纺布热烫:
首先将热烫机上层的温度调至130℃,下层的温度调至200℃,然后将步骤(8)得的干燥无纺布送入热烫机,时间为1分钟。
此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本实施例由于第一纤维中的粘胶纤维含量的比例调大,所以最后浸渍无纺布第一纤维中附有的聚丙烯酸酯量很大;并且步骤(4)中实施的针刺密度也很高,使得结构紧密,实施步骤(5)、(6)、(9)热烘及热烫的温度都足以让低熔点纤维熔融产生粘结,固定,光滑处理浸渍无纺布的表面。最后得到的浸渍无纺布透气量为≧800 L/㎡.s.,孔径为100~120μm,过滤效率为≧98%。容尘量≧560g/㎡. 如果将步骤(4)的针刺密度由40刺/平方厘米调整为55刺/平方厘米,则最后得到的过滤无纺布孔径将由120~130μm变为100~120μm. 透气量由1200 L/㎡.s.变为1000 L/㎡.s.由此可见可以对产品实施连续可调的控制。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浸渍型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其原料配比及其制造方法的第(1)、(4)、(5)、(6)、(8)、(9)步。
其中,其原料质量百分比如下:
所述第一纤维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低熔点纤维占第一纤维总量的10%,涤纶纤维占第一纤维总量的90%;所述第二纤维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低熔点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15%,粘胶短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8%,涤纶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77%,所述聚丙烯酸酯在所述浸渍型无纺布的上表面浓度为10%,在所述聚丙烯酸酯在所述浸渍型无纺布的上表面浓度为25%。
其中,其制造方法的第(1)、(4)、(5)、(6)、(8)、(9)步,具体如下:
(1)按照所述第一纤维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低熔点纤维占第一纤维总量的10%,涤纶纤维占第一纤维总量的90%))和所述第二纤维的原料质量百分比(所述低熔点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15%,所述粘胶短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8%,所述涤纶纤维占第二纤维总量的77%),对应取等量的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另外取百分比浓度为10%和25%的聚丙烯酸酯以备用;
(4)对组合纤维网上下相互穿刺:
将步骤(3)得的组合纤维网送入上针刺机和下针刺机,上针刺机将上表面的第一纤维层中第一纤维穿刺到下表面的第二纤维层中,同时下针刺机将下表面的第二纤维层中的第二纤维穿刺到上表面的第一纤维中,所述针刺机以30刺/平方厘米的针刺密度运行,得第一纤维在上,第二纤维在下,中间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交叉混合的结构渐变的针刺无纺布;
(5)对针刺无纺布热烘:
首先将热烘机的温度调至170℃,然后将步骤(4)得的针刺无纺布送入热烘机,热烘的时间1.5分钟。所述针刺无纺布中的低熔点纤维,在170℃的高温下熔化,进而将其他纤维相互粘结起来,得熔合无纺布;
(6)对针刺无纺布热烫:
首先将热烫机上层的温度调至115℃,下层的温度调至195℃,然后将步骤(5)得的熔合无纺布送入热烫机,时间为1分钟
(8)将无级差无纺布烘干:
首先将干燥热烘机的温度设定为160℃,时间设定为9分钟,然后将步骤(7)得的无级差无纺布送入干燥热烘机,达到预定时间后,则自动送出,得干燥无纺布;
(9)将干燥无纺布热烫:
首先将热烫机上层的温度调至115℃,下层的温度调至195℃,然后将步骤(8)得的干燥无纺布送入热烫机,时间为1分钟。
此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实施例1、2、3,本实施例步骤(4)将针刺密度降为30刺/平方厘米,但第一纤维中低熔点纤维的含量相应地调高比例弥补了针刺密度不够的不足,使得纤维粘合结构尚好, 但粘胶纤维的含量适中,最后浸渍无纺布含聚丙烯酸酯的量不多,但第二纤维中低熔点纤维仅占10%,使得第二纤维面的厚度相比实施例1、2、3中的第二纤维面厚度要厚。最终通过实施例4,得到的浸渍无纺布孔径为120~130μm,透气量为≧1300 L/㎡.s.过滤效率为≧95%,容尘量≧630g/㎡。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浸渍型无纺布,其特征是:
包含第一纤维、第二纤维和聚丙烯酸酯;
所述第一纤维细度为3D~15D,所述第二纤维细度为1D~2.5D;
所述第一纤维包括低熔点纤维和涤纶纤维,所述第二纤维包括低熔点纤维、粘胶短纤维和涤纶纤维;
所述第一纤维中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低熔点纤维占所述第一纤维总量的5%~20%,涤纶纤维占所述第一纤维总量的80%~95%;所述第二纤维中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低熔点纤维占所述第二纤维总量的10%~30%,粘胶短纤维占所述第二纤维总量的5%~15%,涤纶纤维占所述第二纤维总量的55%~85%;聚丙烯酸酯的浓度百分比有10%和25%两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渍型无纺布,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纤维细度为9D,所述第二纤维细度为2D;
所述第一纤维中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低熔点纤维占所述第一纤维总量的15%,涤纶纤维占所述第一纤维总量的85%;所述第二纤维中的原料质量百分比为:低熔点纤维占所述第二纤维总量的20%,粘胶短纤维占所述第二纤维总量的10%,涤纶纤维占所述第二纤维总量的70%。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渍型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将混合均匀后的第二纤维,送入机械铺网机来回往复的平铺,形成第二纤维层;
将混合均匀后的第一纤维,送入机械铺网机来回往复的平铺,得上表面为第一纤维层、下表面为第二纤维层的组合纤维网;
将所述组合纤维网送入针刺机,针刺机将所述第一纤维层中的第一纤维穿入所述第二纤维层中,同时也将所述第二纤维层中的第二纤维穿入所述第一纤维层中,得针刺无纺布;
将所述针刺无纺布送入热烘机热烘,得熔合无纺布;
将所述熔合无纺布送入热烫机热烫,得热烫无纺布;
将上述热烫无纺布送入泡沫浸渍机,对所述热烫无纺布的上、下表面同时添加聚丙烯酸酯,得无级差无纺布;
将所述无级差无纺布送入干燥热烘机烘干,得干燥无纺布;
将所述干燥无纺布再次送入热烫机热烫,得所述浸渍型无纺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渍型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在所述组合纤维网针刺的步骤中,所述针刺机的针刺密度为20刺/平方厘米~50刺/平方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渍型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在所述组合纤维网针刺的步骤中,所述针刺机的针刺密度为40刺/平方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渍型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在所述针刺无纺布送入热烘机热烘的温度为170℃,时间为0.5分钟~2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渍型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将上述熔合无纺布送入热烫机进行热烫的步骤中,上表面的热烫温度为110℃~130℃,下表面的热烫温度为180℃~200℃,时间为1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浸渍型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在所述热烫无纺布添加聚丙烯酸酯步骤中,其中上表面的聚丙烯酸酯的浓度百分比为10%,下表面的聚丙烯酸酯的浓度百分比为25%,时间为1秒。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渍型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在所述无级差无纺布送入干燥热烘机烘干步骤中,其中烘干温度为150℃~180℃,时间为5~10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浸渍型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在所述无级差无纺布送入干燥热烘机烘干步骤中,其中烘干温度为165℃,时间为8分钟。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渍型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在将所述干燥无纺布送入热烫机热烫的步骤中,上表面的热烫温度为110℃~130℃,下表面的热烫温度为180℃~200℃,时间为1分钟。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11所述的浸渍型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在将所述熔合无纺布和所述干燥无纺布送入热烫机热烫的步骤中,上表面的热烫温度为120℃,下表面的热烫温度为19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17506.4A CN102912651B (zh) | 2011-08-01 | 2011-08-01 | 浸渍型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17506.4A CN102912651B (zh) | 2011-08-01 | 2011-08-01 | 浸渍型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12651A CN102912651A (zh) | 2013-02-06 |
CN102912651B true CN102912651B (zh) | 2014-08-27 |
Family
ID=47611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17506.4A Active CN102912651B (zh) | 2011-08-01 | 2011-08-01 | 浸渍型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91265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62752A (zh) * | 2015-04-09 | 2015-07-08 | 希雅图(上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泡沫浸渍无纺布生产工艺 |
CN105089481B (zh) * | 2015-06-25 | 2016-08-17 | 杭州金百合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门窗空气过滤的平面式骨架材料 |
CN107571575A (zh) * | 2017-08-31 | 2018-01-12 | 杭州路先非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096927A (zh) * | 2017-12-29 | 2018-06-01 | 北昌君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EP3970830A4 (en) * | 2019-05-13 | 2023-01-25 | Toyobo Co., Ltd. | FILTER MATERIAL FOR FILTERS AND FILTERS |
CN112593342B (zh) * | 2020-12-04 | 2023-04-07 | 上海即索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木棉和铜氨纤维混纺面膜布及其制作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237A (zh) * | 1992-09-17 | 1994-03-23 | 吉林省纺织工业技术经济开发公司 | 机织针刺浸渍工艺及其新型油毡基胎 |
CN101792973A (zh) * | 2009-12-21 | 2010-08-04 | 厦门泓信超细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纺布的含浸方法 |
-
2011
- 2011-08-01 CN CN201110217506.4A patent/CN1029126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237A (zh) * | 1992-09-17 | 1994-03-23 | 吉林省纺织工业技术经济开发公司 | 机织针刺浸渍工艺及其新型油毡基胎 |
CN101792973A (zh) * | 2009-12-21 | 2010-08-04 | 厦门泓信超细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纺布的含浸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12651A (zh) | 2013-0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12651B (zh) | 浸渍型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3550985B (zh) | 一种高透气量非织造布覆膜滤料、其制备方法及其所用的覆膜装置 | |
CN109853132B (zh) | 一种含木浆无纺布的生产工艺 | |
CN111020876A (zh) |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高效过滤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6906710A (zh) | 一种聚丙烯土工布/土工格栅复合土工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1786293B (zh) | 一种混凝土浇注用模板布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7261643B (zh) | 一种泡沫涂层复合耐高温滤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964059B (zh) | 一种增能的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纺粘滤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911812A (zh) | 一种蜂巢结构的高弹阻燃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543349A (zh) | 一种梯度过滤多层水刺针刺复合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 |
JP2010284986A (ja) | 吸音性積層材および吸音性積層材成形物 | |
CN104911811A (zh) | 一种膜粘结式蜂巢结构的高弹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6733705U (zh) | 一种板框压滤机用高硬度滤布 | |
CN108654209A (zh) | 一种纺粘基布水刺滤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8308832A (zh) | 一种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的制造方法 | |
CN104818578B (zh) | 一种蜂巢结构的高弹抗菌非织造布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8065945U (zh) | 用于过滤粉尘的复合无纺布 | |
CN213866712U (zh) | 一种含驻极纺粘层和熔喷层的非织造滤材 | |
CN109173438A (zh) | 一种微孔ptfe针刺过滤材料的生产工艺 | |
CN108859325B (zh) | 超轻量化pp玻纤板的生产方法 | |
JP6011738B1 (ja) | 防護材料、防護衣、および再生防護衣の製造方法 | |
CN109692525A (zh) | 一种过滤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 |
CN110815986B (zh) | 一种耐水性强的耐压型无纺布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1892300U (zh) |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高效过滤材料 | |
JPH03249250A (ja) | 耐熱性不織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