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5606A - 硬性镜 - Google Patents
硬性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05606A CN102905606A CN201180025967XA CN201180025967A CN102905606A CN 102905606 A CN102905606 A CN 102905606A CN 201180025967X A CN201180025967X A CN 201180025967XA CN 201180025967 A CN201180025967 A CN 201180025967A CN 102905606 A CN102905606 A CN 1029056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ertion section
- section
- pin
- rigid mirror
- observ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63—Optical arrangements
- A61B1/00194—Optical arrangements adapted for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with stiffen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10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modular construc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8—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mechanical, e.g. for tubes or pip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54—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inser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61—Endoscope light sources
- A61B1/0676—Endoscope light sources at distal tip of an endoscop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 A61B1/12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cleaning in-us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31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introducing through surgical openings, e.g. laparoscop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31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introducing through surgical openings, e.g. laparoscopes
- A61B1/313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introducing through surgical openings, e.g. laparoscopes for laparoscop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17/3421—Cannula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78—Endoscopic needles, e.g. for infus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9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with safety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accidental cutting or pricking, e.g. limiting insertion depth, pressure sensors
- A61B17/3496—Protecting sleeves or inner probes; Retractable tip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1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designed for single us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19—Tubes or pipes in or with an endoscop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 A61B1/0014—Fastening element for attaching accessories to the outside of an endoscope, e.g. clips, clamps or ban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2017/00477—Coupl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2017/0053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pneumatically or hydraulically operated
- A61B2017/00557—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pneumatically or hydraulically operated inflatabl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17/3421—Cannulas
- A61B2017/3445—Cannulas used as instrument channel for multiple instruments
- A61B2017/3447—Linked multiple cannula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62—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with means for changing the diameter or the orientation of the entrance port of the cannula, e.g. for use with different-sized instruments, reduction ports, adapter seals
- A61B2017/3466—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with means for changing the diameter or the orientation of the entrance port of the cannula, e.g. for use with different-sized instruments, reduction ports, adapter seals for simultaneous sealing of multiple instrum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2017/348—Means for supporting the trocar against the body or retaining the trocar inside the body
- A61B2017/3482—Means for supporting the trocar against the body or retaining the trocar inside the body inside
- A61B2017/3484—Anchoring means, e.g. spreading-out umbrella-like structure
- A61B2017/3486—Ballo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06—Measuring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2090/062—Measuring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penetration depth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硬性镜具有:第1插入部,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1针部,其规定第1开口部的外缘,以从基端方向朝向前端方向变尖的状态形成;以及第1功能部,其设置在第1腔管的第1开口部附近,进行多个功能的一部分。并且,硬性镜具有:第2插入部,其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所述第1插入部分开配置;第2针部,其规定第2开口部的外缘,以从所述基端方向朝向所述前端方向变尖的状态形成;以及第2功能部,其设置在第2腔管的所述第2开口部附近,进行所述多个功能中的与所述第1功能部不同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被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的硬性镜。
背景技术
一般地,硬性镜具有主体部以及从主体部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的插入部。在插入部的前端部设有在将插入部插入体腔内时在体壁进行穿刺的针部。并且,在插入部的内部设有包括摄像元件的摄像单元、光导、送气送水喷嘴等多个功能部。内置有多个功能部的插入部的外径为5mm左右。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在体壁进行穿刺的针部设置在插入部的前端部中的内窥镜。在该内窥镜中,在插入部的内部设有CCD等光学观察单元、光导等照明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181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实际使用硬性镜时,将插入部贯穿插入到筒状的套针中,将插入部插入体腔内。在插入部的外径为5mm左右的情况下,贯穿插入有插入部的套针的外径为8~10mm左右。因此,在将插入部插入体腔内时,需要在体壁设置8~10mm左右的孔。因此,在使用插入部的外径为5mm左右的硬性镜的情况下,侵袭度(invasive degree)变高。因此,在从体腔内拔出插入部后,需要通过进行缝合处置来堵住孔。
为了省略缝合处置,考虑减小插入部的外径,降低侵袭度。由此,由于在体壁设置的孔的直径较小,所以,即使不进行缝合处置,也不会在体壁残留有伤痕。但是,如上所述,在插入部的内部设有摄像单元、光导等多个功能部。因此,在结构上,很难使内置有多个功能部的插入部的外径比5mm细。确切地讲,例如能够通过减少光导条数来减小插入部的外径。但是,由于减少光导条数,观察像变暗。即,硬性镜的功能降低。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向体腔内插入时的侵袭度低而不会降低硬性镜的功能的硬性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某个方式中,提供一种硬性镜,其具有多个功能,其中,该硬性镜具有:第1插入部,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1腔管规定部,其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形成在所述第1插入部中,规定在所述第1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第1开口部开口的第1腔管;第1针部,其规定所述第1开口部的外缘,以从基端方向朝向前端方向变尖的状态形成;第1功能部,其设置在所述第1腔管的所述第1开口部附近,进行所述多个功能的一部分;第2插入部,其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所述第1插入部分开配置;第2腔管规定部,其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形成在所述第2插入部中,规定在所述第2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第2开口部开口的第2腔管;第2针部,其规定所述第2开口部的外缘,以从所述基端方向朝向所述前端方向变尖的状态形成;以及第2功能部,其设置在所述第2腔管的所述第2开口部附近,进行所述多个功能中的与所述第1功能部不同的一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向体腔内插入时的侵袭度低而不会降低硬性镜的功能的硬性镜。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立体图。
图2是概略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概略地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与图2不同的部分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4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5是概略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主体部与插入部的连结构造的剖视图。
图6是概略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硬性镜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7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立体图。
图8是利用一部分剖面而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主体部的第1结构体与第2结构体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从前端方向观察第4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主体部的第1结构体与第2结构体分离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0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第1结构体与第2结构体连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概略地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第1结构体与第2结构体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概略地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第1结构体与第2结构体的装卸构造的剖视图。
图13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6的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观察执行插入部和清洗执行插入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照射执行插入部的移动部件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概略地示出第7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照射执行插入部的移动部件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插入部的侧视图。
图17是从前端方向观察第8实施方式的插入部的概略图。
图18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立体图。
图19是从前端方向观察第9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概略图。
图20是示出第9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插入部的针部的前端彼此之间的尺寸与穿刺力量的关系的实验数据的概略图。
图21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立体图。
图22是从前端方向观察第10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概略图。
图23是示出第10实施方式的硬性镜的插入部的针部的前端彼此之间的尺寸与穿刺力量的关系的实验数据的概略图。
图24是从前端方向观察第9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硬性镜的概略图。
图25是从前端方向观察第10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硬性镜的概略图。
图26是从前端方向观察第9实施方式和第10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硬性镜的概略图。
图27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的硬性镜和穿刺辅助器具的立体图。
图28是概略地示出第11实施方式的穿刺辅助器具的剖视图。
图29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的穿刺辅助器具的立体图。
图30是概略地示出第12实施方式的穿刺辅助器具的剖视图。
图31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13实施方式的穿刺辅助器具的剖视图。
图32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14实施方式的穿刺辅助器具的剖视图。
图33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15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4个插入部由保持部保持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4是概略地示出第15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2个插入部由保持部保持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5是概略地示出从保持部取下第15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插入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6是概略地示出第15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平面图。
图37是概略地示出第15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插入部安装于保持部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8是概略地示出第15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插入部安装于保持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9是概略地示出第15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40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16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平面图。
图41是概略地示出第16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插入部安装于保持部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2是概略地示出第16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插入部安装于保持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3是示出第16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把持部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7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1个插入部插入体腔内之前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45是示出第17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1个插入部的针部在体壁进行穿刺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46是示出第17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1个插入部的锯齿部插入体腔内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47是示出第17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2个插入部的锯齿部插入体腔内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48是示出第17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插入部由保持部保持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49是示出第1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压排钳子的1个插入部插入体腔内之前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50是示出第1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压排钳子的1个插入部的针部在体壁进行穿刺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51是示出第1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压排钳子的1个插入部的锯齿部插入体腔内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52是示出第1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压排钳子的2个插入部的锯齿部插入体腔内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53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第18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平面图。
图54是概略地示出第18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罩部件在对应的插入部的孔状部中进行收缩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5是概略地示出第18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罩部件从对应的插入部的开口部向前端方向突出并进行膨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6是概略地示出第18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插入部安装于保持部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7是概略地示出第18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插入部安装于保持部、并且罩部件在插入部的孔状部中进行收缩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8是概略地示出第18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的插入部安装于保持部、并且罩部件在插入部的前端部中进行膨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9是概略地示出第18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压排钳子的平面图。
图60是概略地示出第18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压排钳子的罩部件在对应的插入部的孔状部中进行收缩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1是概略地示出第18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压排钳子的罩部件从对应的插入部的开口部向前端方向突出并进行膨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2是概略地示出第18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压排钳子的插入部安装于保持部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3是概略地示出第18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压排钳子的插入部安装于保持部、并且罩部件在插入部的孔状部中进行收缩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4是概略地示出第18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压排钳子的插入部安装于保持部、并且罩部件在插入部的前端部中进行膨胀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的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硬性镜1具有基端和前端,从基端到前端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硬性镜1具有主体部2、以及设置在比主体部2更靠前端方向侧且被插入到作为空洞部的体腔内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插入部3A~3C。即,主体部2设置在插入部3A~3C的基端方向侧。在主体部2的基端部连接有通用缆线4的一端部。通用缆线4经由设于另一端部的镜体连接器(未图示)与硬性镜系统的周边单元(未图示)连接。插入部3A~3C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互分开配置。插入部3A~3C从主体部2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在各个插入部3A~3C的前端部设有在插入部3A~3C插入体腔内(空洞部)时在作为壁部的体壁进行穿刺的针部6。各个针部6以从基端方向朝向前端方向变尖的状态形成。即,各个插入部3A~3C穿过体壁(壁部)而插入体腔内(空洞部)。
图2和图3是示出硬性镜1的内部构造的图。如图1~图3所示,插入部3A~3C具有:在内部具有观察部10作为功能部的观察执行插入部3A、在内部具有照明部20作为功能部的照射执行插入部3B、在内部具有送气送水部30作为功能部的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观察部10、照明部20和送气送水部30分别进行硬性镜1的功能全体(多个功能)的一部分。
观察部(第1功能部)10进行被摄体的观察。即,观察部10进行多个功能的一部分。观察部10具有形成被摄体像的物镜11、以及设置在比物镜11更靠基端方向侧的摄像单元12。摄像单元12具有摄像元件,对由物镜11形成的被摄体像进行摄像。在摄像单元12上连接有摄像缆线13的一端。摄像缆线13的另一端穿过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主体部2和通用缆线4而与作为周边单元之一的图像处理单元(未图示)连接。
这里,观察部10设置在腔管5A(第1腔管)中,该腔管5A在观察执行插入部(第1插入部)3A中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腔管5A由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内周部等腔管规定部(第1腔管规定部)规定。腔管5A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前端部的开口部7A(第1开口部)开口。观察部10位于腔管5A的开口部7A的附近。开口部7A的外缘由针部(第1针部)6规定。
照明部(第2功能部)20对被摄体照射光。即,照明部20进行多个功能中的与观察部(第1功能部)10不同的一部分。照明部20具有将照射光导向被摄体的光导部21。在主体部2的前端部设有透镜收纳部22。光导部21的基端与透镜收纳部22连通。在透镜收纳部22中配置有会聚透镜23、以及设置在比会聚透镜23更靠前端方向侧的玻璃罩24。在透镜收纳部22的基端部连结有光导管25的一端。光导管25的另一端穿过主体部2和通用缆线4而与作为周边单元之一的照明电源单元(未图示)连接。来自照明电源单元的出射光经由光导管25导向会聚透镜23。然后,由会聚透镜23会聚的光经由光导部21照射被摄体。
这里,照明部20设置在腔管5B(第2腔管)中,该腔管5B在照明执行插入部(第2插入部)3B中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腔管5B由光导部21等腔管规定部(第2腔管规定部)规定。腔管5B在照明执行插入部3B的前端部的开口部7B(第2开口部)开口。照明部20位于腔管5B的开口部7B的附近。开口部7B的外缘由针部(第2针部)6规定。
在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中设有作为硬性镜1的多个功能部之一的送气送水部30。通过送气送水部30向物镜11进行送气送水。送气送水部30具有设置在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的前端的送气送水喷嘴31。在送气送水喷嘴31的基端连接有送气送水管32的一端。送气送水管32的另一端穿过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主体部2和通用缆线4而与作为周边单元之一的送气送水单元(未图示)连接。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的作用进行说明。在硬性镜1的使用时,通过使各个插入部3A~3C的针部6在体壁进行穿刺,各个插入部3A~3C插入体腔内。硬性镜1的多个功能部10、20、30分散配置在各个插入部3A~3C中。因此,能够减小插入部3A~3C的外径。通过减小各个插入部3A~3C的外径,形成在体壁的孔的直径减小。因此,插入体腔内时的侵袭度降低。并且,在硬性镜1中,仅分散配置有功能部10、20、30,并不是削减功能部10、20、30的数量。因此,硬性镜1的功能不会降低。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硬性镜1中,发挥以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中,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插入部3A~3C。硬性镜1的多个功能部10、20、30分散配置在各个插入部3A~3C中。因此,能够减小插入部3A~3C的外径。通过减小各个插入部3A~3C的外径,形成在体壁的孔的直径减小。因此,能够降低插入体腔内时的侵袭度。并且,由于没有削减功能部10、20、30的数量,所以,能够防止硬性镜1的功能降低。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具备设有观察部10的观察执行插入部3A、设有照明部20的照射执行插入部3B、设有送气送水部30的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这3个插入部3A~3C,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变形例,可以还具备设有进行抽吸的抽吸部的抽吸执行插入部。即,具有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互分开配置、且从主体部2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插入部(在第1实施方式中为插入部3A~3C)即可。而且,在各个插入部的前端部设有针部6,设于各个插入部内部的功能部进行多个功能的一部分即可。
并且,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第1插入部(例如3A)分开配置第2插入部(例如3B)即可。而且,第1功能部(例如10)进行多个功能的一部分,第2功能部(例如20)进行多个功能中的与第1功能部不同的一部分即可。例如,第1插入部可以是照明执行插入部3B,第2插入部可以是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该情况下,照明部20成为第1功能部,送气送水部30成为第2功能部。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设于主体部2的透镜收纳部22中配置有会聚透镜23,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变形例,也可以在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光导部21的中途配置会聚透镜23。该情况下,来自照明电源单元的出射光经由光导管25和光导部21的比会聚透镜23更靠基端方向侧的部分导向会聚透镜23。而且,由会聚透镜23会聚的光经由光导部21的比会聚透镜23更靠前端方向侧的部分照射被摄体。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4和图5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使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变形。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的内部构造的图。如图4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硬性镜1具有观察执行插入部3A和照射执行插入部3B。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照射执行插入部3B中设有照明部2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向被摄体照射光。
在主体部2的前端部设有摄像单元收纳部41。在摄像单元收纳部41中配置有摄像单元42、以及设置在比摄像单元42更靠前端方向侧的玻璃罩43。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中设有观察部40作为功能部。观察部40具有形成被摄体像的物镜45、以及设置在比物镜45更靠基端方向侧的中继透镜单元46。通过中继透镜单元46将物镜45所形成的被摄体像导向摄像单元42。摄像单元42具有摄像元件(未图示),对由中继透镜单元46导入的被摄体像进行摄像。与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单元12同样,在摄像单元42上连接有摄像缆线13的一端。
并且,观察执行插入部3A和照射执行插入部3B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主体部2连结。这里,对插入部3A、3B与主体部2的连结构造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与主体部2的连结构造进行说明。由于照射执行插入部3B与主体部2的连结构造和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与主体部2的连结构造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图5是说明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与主体部2的连结构造的图。如图4和图5所示,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基端部设有筒状的连接部51。通过将连接部51插入主体部2的摄像单元收纳部41,观察执行插入部3A和主体部2连结。在连接部51的外周面设有凹陷部52。
在主体部2上设有点击球53。点击球53具有球部55和弹簧部56。当将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连接部51插入摄像单元收纳部41内时,点击球53的球部55与连接部51的凹陷部52卡定。由此,限制观察执行插入部3A相对于主体部2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在主体部2上设有点击解除转盘58。通过点击解除转盘58的操作,点击球53的弹簧部56的弹力减弱,解除连接部51的凹陷部52中的球部55的卡定。通过在该状态下从摄像单元收纳部41中拔出连接部51,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与主体部2分离。如上所述,连接部51、点击球53和点击解除转盘58成为使观察执行插入部3A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主体部2连结的连结单元。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硬性镜1中,除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外,还发挥以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中,摄像单元42设置在主体部2的摄像单元收纳部41中。而且,设于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中的观察部40具有将物镜45所形成的被摄体像导向摄像单元42的中继透镜单元46。在高画质的摄像单元42中,由于尺寸大型化,所以无法收纳在外径较小的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中。因此,通过在主体部2中设置摄像单元42、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中设置中继透镜单元46,能够将高画质的摄像单元42应用于硬性镜1。
并且,在硬性镜1中,设有使插入部3A、3B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主体部2连结的连结单元。通过使插入部3A、3B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进行装卸,在插入部3A、3B破损时,能够廉价且容易地更换插入部3A、3B。并且,根据状况,能够容易地区分使用插入部3A、3B。例如,在进行直视观察的情况和进行斜视观察的情况之间,能够容易地更换插入部3A、3B。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第2实施方式中,2个插入部3A、3B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主体部2连结,但是不限于此。即,只要构成为具有使至少1个插入部(在第2实施方式中为插入部3A、3B)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主体部2连结的连结单元即可。例如,作为变形例,可以使具有送气送水部30的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主体部2连结。该情况下,如图6所示,在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的内部设有一端与送气送水喷嘴31连通的送气送水流路33。在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与主体部2连结的状态下,送气送水流路33的另一端与设于主体部2的前端部的中继流路35连通。在中继流路35中连结有送气送水管37的一端。送气送水管37的另一端与送气送水单元(未图示)连接。如上所述,第1插入部(例如3A)和第2插入部(例如3B、3C)中的至少一方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进行装卸即可。
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连接部51、点击球53和点击解除转盘58成为使插入部3A、3B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主体部2连结的连结单元,但是,连结单元的结构不限于此。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3实施方式使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变形。另外,对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的图。如图7所示,在硬性镜1中,通过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连结单元,插入部3A、3B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主体部2连结。插入部3A、3B以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在绕轴方向上旋转的方式与主体部2连结。即,观察执行插入部3A和照射执行插入部3B成为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在绕轴方向上旋转的旋转插入部。这里,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观察部40是进行斜视观察的观察部40。
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第1插入部)的连接部51的外周面设有第1齿轮部61。在主体部2的前端面设有中间齿轮部62。中间齿轮部62与第1齿轮部61啮合,向与第1齿轮部61相反的方向旋转。在照射执行插入部3B(第2插入部)的连接部51的外周面设有第2齿轮部63。第2齿轮部63与中间齿轮部62啮合,以与第1齿轮部61相同的旋转率向与第1齿轮部相同的方向旋转。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当观察执行插入部3A相对于主体部2在绕轴方向上旋转时,第1齿轮部61与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一体地在绕轴方向上旋转。通过第1齿轮部61的旋转,中间齿轮部62向与第1齿轮部61相反的方向旋转,第2齿轮部63向与第1齿轮部61相同的方向旋转相同量。由此,照射执行插入部3B在绕轴方向上向与观察执行插入部3A相同的方向旋转相同量。因此,调整为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观察部40的观察方向(图7的箭头A1的方向)与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照明部20的照明方向(图7的箭头A2的方向)一致的状态。即,第1齿轮部61、中间齿轮部62和第2齿轮部63成为方向调整部,该方向调整部通过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绕轴方向的旋转,使照射执行插入部3B在绕轴方向上向与观察执行插入部3A相同的方向旋转相同量,调整为观察部40的观察方向与照明部20的照明方向一致的状态。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硬性镜1中,除了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外,还发挥以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中,设有方向调整部,该方向调整部通过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绕轴方向的旋转,使照射执行插入部3B在绕轴方向上向与观察执行插入部3A相同的方向旋转相同量。因此,调整为观察部40的观察方向与照明部20的照明方向一致的状态。即,能够容易地与观察部40的观察方向对应地改变照明部20的照明方向。
(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1齿轮部61、中间齿轮部62和第2齿轮部63成为方向调整部,该方向调整部通过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绕轴方向的旋转,使照射执行插入部3B在绕轴方向上向与观察执行插入部3A相同的方向旋转相同量,调整为观察部40的观察方向与照明部20的照明方向一致的状态,但是,方向调整部的结构不限于此。
并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插入部3A、3B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形成在主体部2上,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变形例,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使插入部3A、3B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主体部2连结的连结单元。该情况下,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各个插入部3A、3B也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在绕轴方向上旋转。
进而,在第3实施方式中,各个插入部3A、3B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在绕轴方向上旋转,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变形例,也可以是具有送气送水部30的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在绕轴方向上旋转。因此,只要至少1个插入部(在第3实施方式中为插入部3A、3B)是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在绕轴方向上旋转的旋转插入部即可。即,第1插入部(例如3A)和第2插入部(例如3B)中的至少一方是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在绕轴方向上旋转的旋转插入部即可。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和图9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4实施方式使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变形。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8和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的结构的图。如图8和图9所示,主体部2具有第1结构体71、以及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第1结构体71上的第2结构体72。在第1结构体71的基端部连接有通用缆线4的一端。并且,设有观察部10的观察执行插入部3A和设有照明部20的照射执行插入部3B从第1结构体71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在第1结构体中,沿着长度方向设有槽状部73。并且,在槽状部73的底面设有凹部75。
第2结构体72具有与第1结构体71的凹部75卡合的凸部76。通过使凸部76与凹部75卡合,第2结构体72以在长度方向上进行定位的状态安装在第1结构体71上。即,凹部75和凸部76成为定位部,该定位部使第2结构体72以在长度方向上进行定位的状态安装在第1结构体71上。并且,设有送气送水部30的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从第2结构体72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在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的基端部设有被收纳部77,该被收纳部77在将第2结构体72安装在第1结构体71上的状态下收纳在第1结构体71的槽状部73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送气送水部30具有设置在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的前端的送气送水喷嘴31。在送气送水喷嘴31的基端连接有送气送水管32的一端。送气送水管32穿过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和第2结构体72而从第2结构体72的基端部延伸到外部。而且,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送气送水管32的另一端与作为周边单元之一的送气送水单元(未图示)连接。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硬性镜1中,除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外,还发挥以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中,主体部2具有第1结构体71、以及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第1结构体71上的第2结构体72,设有送气送水部30的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从第2结构体72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由于在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中设有送气送水喷嘴31、送气送水管32等送气送水管路,所以在硬性镜1的使用后,难以进行清洗/灭菌。因此,通过使第2结构体72能够相对于第1结构体71进行装卸,从第1结构体71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的插入部3A、3B在硬性镜1的使用后进行清洗/灭菌,从而再次使用。即,插入部3A、3B成为在使用后进行清洗/灭菌并再次使用的再次使用插入部(第1插入部)。另一方面,难以清洗/灭菌的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和第2结构体72在使用后废弃。即,插入部3C成为在使用后废弃的废弃插入部(第2插入部)。由此,能够废弃难以清洗灭菌的插入部3C,有效地再次使用其他插入部3A、3B。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图12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5实施方式使第4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变形。另外,对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的图。如图10所示,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主体部2具有第1结构体71和第2结构体72。与第4实施方式同样,设有观察部10的观察执行插入部3A和设有照明部20的照射执行插入部3B从第1结构体71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设有送气送水部30的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从第2结构体72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洗执行插入部3D从第2结构体72起在长度方向上向前端侧延伸设置。在清洗执行插入部3D中设有清洗部80作为功能部。通过清洗部80进行观察部10的物镜11的清洗。清洗部80具有设置在清洗执行插入部3D的前端部的清洗水喷嘴81。清洗水喷嘴81的方向被调整为朝向物镜11(观察部10)喷出清洗水的状态。在清洗水喷嘴81的基端连接有清洗水管82的一端。清洗水管82穿过清洗执行插入部3D和第2结构体72而从第2结构体72的基端部延伸到外部。而且,清洗水管82的另一端与作为周边单元之一的送水单元(未图示)连接。
图11和图12是示出第1结构体71与第2结构体72的装卸构造的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第1结构体71中,沿着长度方向设有槽状部83。并且,在槽状部83的两侧部,沿着长度方向设有轨道导向件86。在第2结构体72的两侧部,沿着长度方向设有轨道87。各个轨道87能够与对应的轨道导向件86卡合。在各个轨道87与对应的轨道导向件86卡合的状态下,第2结构体72能够相对于第1结构体71在长度方向上移动。
在槽状部83的底面设有点击球91。点击球91具有球部92和弹簧部93。并且,在第2结构体72的下表面设有凹陷部95。当使第2结构体72从第1结构体71的基端向前端方向移动时,点击球91的球部92与第2结构体72的凹陷部95卡定。由此,限制第2结构体72相对于第1结构体71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第2结构体72以在长度方向上进行定位的状态安装在第1结构体71上。即,点击球91和凹陷部95成为定位部,该定位部使第2结构体72以在长度方向上进行定位的状态安装在第1结构体71上。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硬性镜1中,除了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外,还发挥以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中,设有送气送水部30的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和设有清洗部80的清洗执行插入部3D从第2结构体72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由于在清洗执行插入部3D中设有清洗水喷嘴81、清洗水管82等送水管路,所以与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同样,在硬性镜1的使用后,难以进行清洗/灭菌。因此,通过使第2结构体72能够相对于第1结构体71进行装卸,从第1结构体71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的插入部3A、3B在硬性镜1的使用后进行清洗/灭菌,从而再次使用。另一方面,难以清洗/灭菌的插入部3C、3D和第2结构体72作为一个单元在使用后废弃。由此,即使在存在多个使用后废弃的插入部3C、3D的情况下,也能够作为1个单元而与使用后再次使用的插入部3A、3B分离。
(第4实施方式和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第4实施方式和第5实施方式中,设有观察部10的观察执行插入部3A和设有照明部20的照射执行插入部3B从第1结构体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但是不限于此。并且,在第4实施方式中,设有送气送水部30的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从第2结构体72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在第5实施方式中,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和设有清洗部80的清洗执行插入部3D从第2结构体72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但是不限于此。即,使多个插入部(在第5实施方式中为插入部3A~3D)中的通过清洗灭菌而再次使用的至少1个再次使用插入部(在第5实施方式中为插入部3A、3B)从第1结构体71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即可。而且,使多个插入部(在第5实施方式中为插入部3A~3D)中的使用后废弃的至少1个废弃插入部(在第5实施方式中为插入部3C、3D)从第2结构体72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即可。
并且,在第4实施方式中,凹部75和凸部76成为定位部,该定位部使第2结构体72以在长度方向上进行定位的状态安装在第1结构体71上,在第5实施方式中,点击球91和凹陷部95成为定位部,该定位部使第2结构体72以在长度方向上进行定位的状态安装在第1结构体71上,但是不限于此。即,只要设置有使第2结构体72以在长度方向上进行定位的状态安装在第1结构体71上的定位部即可。
(第6的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3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6实施方式使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变形。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具有观察执行插入部3A(第1插入部)、以及第5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清洗执行插入部3D(第2插入部)。在清洗执行插入部3D中设有对观察部10的物镜11进行清洗的清洗部80。清洗执行插入部3D的结构和清洗部80的功能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
图13是示出观察执行插入部3A和清洗执行插入部3D的前端部的结构的图。如图13所示,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和清洗执行插入部3D的前端部设有针部6。并且,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中设有物镜11。如第5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那样,从设于清洗执行插入部3D的前端部的清洗水喷嘴81向物镜11喷出清洗水(图13的箭头B)。
位于比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物镜11(观察部10)更靠前端方向侧的部位的内周面形成为大致圆弧状。因此,在比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观察部10更靠前端方向侧的内周面容易滞留从清洗水喷嘴81向物镜11喷出的清洗水。因此,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具有设置在比观察部10更靠前端侧的部位的孔状的除水部97。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硬性镜1中,除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外,还发挥以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中,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具有设置在比观察部10更靠前端方向侧的部位的孔状的除水部97。在比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观察部10更靠前端方向侧的内周面容易滞留从清洗部80的清洗水喷嘴81向物镜11喷出的清洗水。因此,通过设置除水部97,防止在比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物镜11(观察部10)更靠前端方向侧的内周面滞留清洗水。由此,在利用观察部10进行被摄体的观察时,能够在视野良好的状态下进行观察。
(第7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4和图15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7实施方式使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变形。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4和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的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前端部的结构的图。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照射执行插入部3B中设有能够相对于针部6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移动部件101。在移动部件101的内部收纳有作为功能部的照明部20。照明部20与移动部件101一体地相对于针部6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移动部件101的外径比针部6的内径小。在移动部件101的基端连接有压缩弹簧等施力部件102的一端。施力部件102的另一端与从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内周面向内周侧突出的突出部103连接。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移动部件101在前端位于比针部6的前端更靠前端方向侧的第1位置(参照图15)与前端位于比针部6的前端更靠基端方向侧的第2位置(参照图14)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移动。在未从前端侧施加力时,移动部件101在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施力部件102向前端方向施力。通过从前端方向施加力,移动部件101克服来自施力部件102的施力而向基端方向移动。由此,移动部件101收纳在针部6的内部,并移动到第2位置。通过使移动部件101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移动,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前端的形状变化。即,照射执行插入部3B成为通过从前端方向施加力而使前端的形状变化的形状变化插入部。
在将照射执行插入部3B插入体腔内时,在移动部件101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移动部件101的前端与体壁105碰撞。通过使移动部件101与体壁105碰撞,如图14所示,从前端方向对照射执行插入部3B施加力,移动部件101克服来自施力部件102的施力而向基端方向侧移动。由此,移动部件101收纳在针部6中,移动到前端位于比针部6的前端更靠基端方向侧的第2位置。然后,如图15所示,当针部6贯通体壁105的穿刺点而插入体腔内时,不从前端方向对照射执行插入部3B施加力。因此,移动部件101通过来自施力部件102的施力,移动到前端位于比针部6的前端更靠前端方向侧的第1位置。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硬性镜1中,除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外,还发挥以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中,具有移动部件101,该移动部件101在前端位于比针部6的前端更靠前端方向侧的第1位置与前端位于比针部6的前端更靠基端方向侧的第2位置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移动。在未从前端方向施加力时,移动部件101通过施力部件102向前端方向施力成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因此,在针部6贯通体壁105的穿刺点时以外,由于不从前端方向对照射执行插入部3B施加力,所以移动部件101位于第1位置。由此,能够防止体壁105的穿刺点以外的部分中的活体组织由于针部6而损伤。
(第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第7实施方式中,在照射执行插入部3B中设有移动部件101和作为施力部件的施力部件102,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变形例,也可以在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中设置收纳送气送水部30的移动部件101和施力部件102。因此,至少1个插入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插入部3B)是通过从前端方向施加力而使前端的形状变化的形状变化插入部,具有移动部件101和施力部件102即可。即,第1插入部(例如3B)和第2插入部(例如3A)中的至少一方是通过从前端方向施加力而使前端的形状变化的形状变化插入部即可。
(第8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6和图17对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8实施方式使第7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变形。另外,对与第7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6和图1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插入部3A~3D的前端部的结构的图。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硬性镜1中设有具有观察部10的观察执行插入部3A、具有照明部20的照射执行插入部3B、具有送气送水部30的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具有清洗部80的清洗执行插入部3D。在硬性镜1中,观察执行插入部3A以外的插入部3B~3D具有与第7实施方式相同的移动部件101和施力部件102。即,插入部3B~3D成为在从前端方向施加力时使前端的形状变化的形状变化部。并且,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第1插入部)中未设置移动部件101和施力部件102,其中,所述观察执行插入部3A在作为功能部的观察部10中具有摄像单元12。
与设于光导部21等其他功能部(20、30、80)中的部件相比,观察部10的摄像单元12的尺寸为大型。因此,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外径比其他插入部3B~3D大。因此,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中设置有收纳观察部10的移动部件101的情况下,收纳移动部件101的针部6的外径由于移动部件101的厚度而进一步增大。因此,从观察执行插入部3A插入体腔内时的侵袭度的观点来看,优选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中不设置移动部件101和施力部件102。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移动部件101和施力部件102的插入部3B~3D以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为中心而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绕轴方向上并列设置。即,插入部3B~3D成为以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为中心而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绕轴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并列设置插入部(第2插入部)。并且,在未从前端方向对插入部3B~3D施加力的状态下,插入部3B~3D的移动部件101的前端位于比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更靠前端方向侧。通过如上所述配置4个插入部3A~3D,在未从前端方向施加力的状态下,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与活体组织等碰撞之前,其他任意一个插入部3B~3D的移动部件101的前端与活体组织等碰撞。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硬性镜1中,除了与第7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外,还发挥以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中,设有移动部件101和施力部件102的插入部3B~3D以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为中心而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绕轴方向上并列设置。并且,在未从前端方向对插入部3B~3D施加力的状态下,插入部3B~3D的移动部件101的前端位于比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更靠前端方向侧。通过这样配置4个插入部3A~3D,在未从前端方向施加力的状态下,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与活体组织等碰撞之前,其他任意一个插入部3B~3D的移动部件101的前端与活体组织等碰撞。由此,能够防止体壁的穿刺点以外的部分中的活体组织由于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而损伤。并且,由于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中未设置移动部件101和施力部件102,所以能够防止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外径的大径化。
(第8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在第8实施方式中,在插入部3B~3D中设有移动部件101和施力部件102,但是不限于此。即,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中设置摄像单元12,观察执行插入部3A(第1插入部)以外的多个插入部(在第8实施方式中为插入部3B~3D)成为设有移动部件101和施力部件102的形状变化插入部(第2插入部)即可。该情况下,形状变化插入部具有以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为中心而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绕轴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并列设置插入部(在第8实施方式中为插入部3B~3D)。而且,在未从前端方向施加力的状态下,各个并列设置插入部的移动部件101的前端位于比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更靠前端方向侧。
(第9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8~图20对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9实施方式使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变形。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8和图1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的图。如图18和图19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硬性镜1具有主体部2和3个插入部3A~3C。在长度方向上从前端侧观察,插入部3A~3C在主体部2的周方向上相互偏离大致120°而配置。即,插入部3A~3C在主体部2的周方向上并列设置。以观察执行插入部3A(第1插入部)为基准时,插入部3B、3C(第2插入部)成为在主体部2的周方向上与观察执行插入部3A相邻设置的相邻设置插入部。
这里,设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与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为x1、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针部6的前端与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为x2、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的针部6的前端与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为x3。在硬性镜1中,尺寸x1、x2、x3均为2mm以上10mm以下。即,多个插入部3A~3C仅由作为基准的一个观察执行插入部3A(第1插入部)、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分开2mm以上10mm以下的尺寸来配置各个针部6的前端的至少1个插入部3B、3C(第2插入部)构成。
图20是示出尺寸x1、x2、x3与使插入部3A~3C在体壁进行穿刺时的穿刺力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数据的图。这里,以x1=x2=x3为条件,改变尺寸x1、x2、x3,计测穿刺力量。如图20所示,尺寸x1、x2、x3为1mm,穿刺力量为100N,与此相对,尺寸x1、x2、x3为3mm,穿刺力量为80N,穿刺力量减小。并且,尺寸x1、x2、x3为5mm,穿刺力量为60N,穿刺力量进一步减小。在尺寸x1、x2、x3较小的情况下(尺寸x1、x2、x3为1mm的情况),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针对体壁的穿刺点处形成的孔与在其他插入部3B、3C的针部6针对体壁的穿刺点处形成的孔之间不由体壁分隔。即,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针对体壁的穿刺点处形成的孔、在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针部6针对体壁的穿刺点处形成的孔、以及在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的针部6针对体壁的穿刺点处形成的孔在相互连通的状态下形成。因此,在尺寸x1、x2、x3为1mm的情况下,穿刺力量增大。并且,由于在体壁上形成的3个孔连通,所以侵袭度变高。
并且,如图20所示,尺寸x1、x2、x3为7mm,穿刺力量为40N,与此相对,尺寸x1、x2、x3为15mm,穿刺力量为100N,穿刺力量增大。在尺寸x1、x2、x3较大的情况下(尺寸x1、x2、x3为15mm的情况),插入部3A~3C相对于与体壁垂直的方向的倾斜增大。由于在相对于与体壁垂直的方向大幅倾斜的状态下,各个插入部3A~3C的针部6在体壁进行穿刺,所以穿刺力量增大。
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可知,尺寸x1、x2、x3均为2mm以上10mm以下的范围内是适当的。通过使尺寸x1、x2、x3均为2mm以上10mm以下的范围,使用者能够以非常小的穿刺力量使各个插入部3A~3C的针部6在体壁进行穿刺。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硬性镜1中,除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外,还发挥以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中,尺寸x1、x2、x3均为2mm以上10mm以下。因此,与尺寸x1、x2、x3较小的情况(尺寸x1、x2、x3为1mm的情况)不同,在体壁上形成的3个孔之间被体壁分隔的状态下,各个插入部3A~3C的针部6在体壁进行穿刺。并且,与尺寸x1、x2、x3较大的情况(尺寸x1、x2、x3为15mm的情况)不同,插入部3A~3C相对于与体壁垂直的方向的倾斜不会增大。因此,使用者能够以非常小的穿刺力量使各个插入部3A~3C的针部6在体壁进行穿刺。
(第10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1~图23对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0实施方式使第9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变形。另外,对与第9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21和图2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的图。如图21和图22所示,与第9实施方式同样,硬性镜1具有主体部2和3个插入部3A~3C。多个插入部3A~3C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规定方向即并列设置方向上并列设置。当以观察执行插入部3A(第1插入部)为基准时,插入部3B、3C(第2插入部)成为在并列设置方向上与观察执行插入部3A相邻设置的相邻设置插入部。并且,当以照射执行插入部3B(第1插入部)为基准时,插入部3A(近位置插入部)成为在并列设置方向上与照射执行插入部3B相邻设置的相邻设置插入部。
这里,设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与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并列设置方向的尺寸为x4、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与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并列设置方向的尺寸为x5。在硬性镜1中,尺寸x4、x5均为2mm以上10mm以下。即,插入部3A~3C仅由作为基准的一个观察执行插入部3A(第1插入部)、以及在并列设置方向上与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分开2mm以上10mm以下的尺寸来配置各个针部6的前端的至少1个插入部3B、3C(第2插入部)构成。
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针部6的前端与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并列设置方向的尺寸x6大于10mm。即,多个插入部3A~3C仅由作为基准的照射执行插入部3B(第1插入部)、以及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照射执行插入部3B分开配置的多个插入部3A、3C(第2插入部)构成。插入部3A、3C仅由在并列设置方向上与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针部6的前端分开2mm以上10mm以下的尺寸来配置针部6的前端的插入部3A(近位置插入部)、在并列设置方向上与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针部6的前端分开比10mm大的尺寸来配置针部6的前端的插入部3C(远位置插入部)构成。而且,在并列设置方向上与插入部3A(近位置插入部)的针部6的前端分开2mm以上10mm以下的尺寸来配置插入部3C(远位置插入部)的针部6的前端。
图23是示出尺寸x4、x5与使插入部3A~3C在体壁进行穿刺时的穿刺力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数据的图。这里,以x4=x5为条件,改变尺寸x4、x5,计测穿刺力量。如图23所示,在本实验中,得到与第9实施方式的图20相同的实验结果。因此,可知,尺寸x4、x5均为2mm以上10mm以下的范围内是适当的。通过使尺寸x4、x5均为2mm以上10mm以下的范围,使用者能够以非常小的穿刺力量使各个插入部3A~3C的针部6在体壁进行穿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硬性镜1中,由于尺寸x4、x5均为2mm以上10mm以下,所以,发挥与第9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即,使用者能够以非常小的穿刺力量使各个插入部3A~3C的针部6在体壁进行穿刺。
(第9实施方式和第10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在第9实施方式中,设有3个插入部3A~3C,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变形例,如图24所示,也可以在主体部2的周方向上并列设置4个插入部3A~3D。在本变形例中,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与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x7为2mm以上10mm以下。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与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x8大于10mm。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与清洗执行插入部3D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x9为2mm以上10mm以下。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针部6的前端与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x10为2mm以上10mm以下。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的针部6的前端与清洗执行插入部3D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x11为2mm以上10mm以下。即,多个插入部3A~3D仅由作为基准的一个观察执行插入部3A(第1插入部)、多个插入部3B~3D(第2插入部)构成。插入部3B~3D(第2插入部)仅由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分开2mm以上10mm以下的尺寸来配置各个针部6的前端的插入部3B、3D(近位置插入部)、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分开比10mm大的尺寸来配置针部6的前端的插入部3C(远位置插入部)构成。而且,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插入部3B、3D(近位置插入部)的针部6的前端分开2mm以上10mm以下的尺寸来配置插入部3C(远位置插入部)的针部6的前端。这里,插入部3B、3D成为在主体部2的周方向上与作为基准的插入部3A相邻设置的相邻设置插入部。
并且,在第10实施方式中,设有3个插入部3A~3C,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变形例,如图25所示,也可以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规定方向即并列设置方向上并列设置4个插入部3A~3D。在本变形例中,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与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并列设置方向的尺寸x12为2mm以上10mm以下。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与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并列设置方向的尺寸x13大于10mm。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与清洗执行插入部3D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并列设置方向的尺寸x14为2mm以上10mm以下。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针部6的前端与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并列设置方向的尺寸x15为2mm以上10mm以下。即,多个插入部3A~3D仅由作为基准的一个观察执行插入部3A(第1插入部)、多个插入部3B~3D(第2插入部)构成。插入部3B~3D仅由在并列设置方向上与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分开2mm以上10mm以下的尺寸来配置各个针部6的前端的插入部3B、3D(近位置插入部)、在并列设置方向上与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分开比10mm大的尺寸来配置针部6的前端的插入部3C(远位置插入部)构成。而且,在并列设置方向上与插入部3B(近位置插入部)的针部6的前端分开2mm以上10mm以下的尺寸来配置插入部3C(远位置插入部)的针部6的前端。这里,插入部3B、3D成为在并列设置方向上与作为基准的插入部3A相邻设置的相邻设置插入部。
进而,作为变形例,如图26所示,也可以将4个插入部3A~3D配置成锯齿状。在本变形例中,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与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x16大于10mm。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与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x17大于10mm。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与清洗执行插入部3D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x18为2mm以上10mm以下。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针部6的前端与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3C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x19为2mm以上10mm以下。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针部6的前端与清洗执行插入部3D的针部6的前端之间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x20为2mm以上10mm以下。即,多个插入部3A~3D仅由作为基准的一个观察执行插入部3A(第1插入部)、多个插入部3B~3D(第2插入部)构成。插入部3B~3D仅由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分开2mm以上10mm以下的尺寸来配置针部6的前端的插入部3D(近位置插入部)、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针部6的前端分开比10mm大的尺寸来配置各个针部6的前端的插入部3B、3C(远位置插入部)构成。而且,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插入部3D(近位置插入部)的针部6的前端分开2mm以上10mm以下的尺寸来配置插入部3B(远位置插入部)的针部6的前端。并且,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插入部3C(远位置插入部)的针部6的前端分开2mm以上10mm以下的尺寸来配置插入部3B(远位置插入部)的针部6的前端。
(第11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7和图28对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7是示出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的硬性镜1、将硬性镜1的插入部3A、3B插入作为空洞部的体腔内时使用的穿刺辅助器具110的图。如图27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硬性镜1具有主体部2、分别从主体部2起在长度方向上向前端侧延伸设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插入部3A、3B。在各个插入部3A、3B的前端部设有在作为壁部的体壁进行穿刺的针部6。插入部3A是具有观察部10的观察执行插入部3A,插入部3B是具有照明部20的照射执行插入部3B。在图27中,箭头D1的方向是插入部3A、3B被插入的插入方向,箭头D2的方向是插入部3A、3B被拔出的拔出方向。
这里,设插入部3A、3B的基端处的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轴C1与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轴C2之间的距离为y1、插入部3A、3B的前端处的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轴C1与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轴C2之间的距离为y2。由于各个插入部3A、3B从主体部2起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所以,各个插入部3A、3B挠曲。因此,随着从挠曲量为零的插入部3A、3B的基端朝向前端方向侧,插入部3A的轴C1与插入部3B的轴C2之间的距离增大,距离y2大于距离y1。因此,插入部3A、3B相互不平行。
如图27所示,穿刺辅助器具110具有器具主体部111、沿着插入部3A、3B的插拔方向设置在器具主体部111上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内周面部112A、112B。通过第1内周面部112A规定观察执行插入部3A穿过的空间113A。通过第2内周面部112B规定照射执行插入部3B穿过的空间113B。即,在插入部3A、3B插入体腔内时,各个内周面部112A、112B规定插入部3A、3B中的1个对应的插入部穿过的空间。
图28是示出器具主体部111的内部构造的图。如图28所示,第1内周面部112具有轴E1,第2内周面部112B具有轴E2。第1内周面部112A的轴E1与第2内周面部112B的轴E2之间的距离为z1,轴E1与轴E2相互平行。即,内周面部112A、112B以彼此的轴E1、E2平行的状态设置。距离z1与插入部3A、3B的基端处的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轴C1与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轴C2之间的距离y1相同。即,第1内周面部112A的轴E1与第2内周面部112B的轴E2之间的距离z1与距离y1相同,该距离y1是插入部3A、3B的基端处的对应于第1内周面部112A的插入部即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轴C1与对应于第2内周面部112B的插入部即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轴C2之间的距离。
第1内周面部112A具有在插入方向侧的部位设置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在拔出方向侧的部位设置的第2直径尺寸部117、在第1直径尺寸部115与第2直径尺寸部117之间设置的直径尺寸变化部119。第2直径尺寸部117的直径尺寸比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直径尺寸大。从第2直径尺寸部117朝向第1直径尺寸部115,直径尺寸变化部119的直径减小。在第2内周面部112B中,与第1内周面部112A同样,也设有第1直径尺寸部115、第2直径尺寸部117、直径尺寸变化部119。
第1内周面部112A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直径尺寸形成为与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外径大致相同。第2内周面部112B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直径尺寸形成为与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外径大致相同。即,各个内周面部112A、112B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直径尺寸形成为与对应于各个内周面部112A、112B的插入部的外径大致相同。但是,实际上,考虑尺寸误差、距离y1的尺寸误差来设定各个内周面部112A、112B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直径尺寸。因此,第1内周面部112A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直径尺寸设定为比插入部3A的外径稍大,第2内周面部112B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直径尺寸设定为比插入部3B的外径稍大。由此,能够在插入部3A穿过第1内周面部112A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内周侧的同时,插入部3B穿过第2内周面部112B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内周侧。
并且,考虑插入部3A、3B的外径的尺寸误差、距离y1的尺寸误差、插入部3A、3B的挠曲量,来设定各个内周面部112A、112B的第2直径尺寸部117的直径尺寸。因此,即使在插入部3A、3B挠曲的状态下,也能够在将插入部3A插入第1内周面部112A的第2直径尺寸部117的内周侧的同时,将插入部3B插入第2内周面部112B的第2直径尺寸部117的内周侧。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穿刺辅助器具110的作用进行说明。如上所述,由于插入部3A、3B挠曲,所以,随着朝向前端侧,插入部3A的轴C1与插入部3B的轴C2之间的距离增大。因此,在不使用穿刺辅助器具110而使插入部3A、3B的针部6在体壁进行穿刺的情况下,插入部3A、3B在相互不平行的状态下在体壁进行穿刺。此时,通过使插入部3A、3B在相互不平行的状态下在体壁进行穿刺,穿刺力量增大。并且,由于插入部3A、3B在相互不平行的状态下在体壁进行穿刺,所以,插入部3A、3B在相互不平行的状态下插入体腔内。因此,有时在观察执行插入部3A的观察部10的观察方向与照射执行插入部3B的照明部20的照明方向之间产生偏差。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插入部3A、3B插入体腔内时,使用穿刺辅助器具110。插入部3A穿过由第1内周面部112A规定的空间113A、插入部3B穿过由第2内周面部112B规定的空间113B后,在体壁进行穿刺。
插入部3A插入空间113A后,穿过第2直径尺寸部117的内周侧和直径尺寸变化部119的内周侧,被引导至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内周侧。在穿过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内周侧时,插入部3A与第1内周面部112A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碰撞。同样,在穿过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内周侧时,插入部3B与第2内周面部112B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碰撞。如上所述,各个内周面部112A、112B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直径尺寸形成为与对应于各个内周面部112A、112B的插入部的外径大致相同。并且,第1内周面部112A的轴E1与第2内周面部112B的轴E2之间的距离z1与插入部3A、3B的基端处的插入部3A的轴C1与插入部3B的轴C2之间的距离y1相同。因此,通过使插入部3A与第1内周面部112A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碰撞,并使插入部3B与第2内周面部112B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碰撞,防止插入部3A、3B的挠曲。因此,在插入部3A穿过第1内周面部112A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内周侧的同时、使插入部3B穿过第2内周面部112B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内周侧时,在长度方向上,在插入部3A、3B的全长范围内,插入部3A的轴C1与插入部3B的C2之间的距离为y1(z1)。即,成为插入部3A、3B相互平行的状态。而且,插入部3A、3B在相互平行的状态下在体壁进行穿刺,被插入体腔内。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穿刺辅助器具110中,发挥以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穿刺辅助器具110中,在硬性镜1的插入部3A穿过由第1内周面部112A规定的空间113A时,与第1直径尺寸部115碰撞。同样,在插入部3B穿过由第2内周面部112B规定的空间113B时,与第1直径尺寸部115碰撞。各个内周面部112A、112B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直径尺寸形成为与对应于各个内周面部112A、112B的插入部的外径大致相同。并且,第1内周面部112A的轴E1与第2内周面部112B的轴E2之间的距离z1与插入部3A、3B的基端处的插入部3A的轴C1与插入部3B的轴C2之间的距离y1相同。因此,通过使插入部3A与第1内周面部112A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碰撞,并使插入部3B与第2内周面部112B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碰撞,防止插入部3A、3B的挠曲。因此,在插入部3A穿过第1内周面部112A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内周侧的同时、使插入部3B穿过第2内周面部112B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内周侧时,在长度方向上,在插入部3A、3B的全长范围内,插入部3A的轴C1与插入部3B的C2之间的距离为y1(z1)。即,成为插入部3A、3B相互平行的状态。通过使插入部3A、3B在相互平行的状态下在体壁进行穿刺,能够减小穿刺力量。并且,由于具有观察部10的观察执行插入部3A和具有照明部20的照射执行插入部3B在相互平行的状态下被插入体腔内,所以能够防止观察部10的观察方向与照明部20的照明方向之间的偏差。
(第1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在第11实施方式中,设有2个内周面部112A、112B,但是不限于此。即,沿着所述插入部的插拔方向以轴相互平行的状态在器具主体部中设置多个内周面部(在第11实施方式中为内周面部1112A、112B)即可。而且,各个内周面部在插入部插入体腔内时规定插入部中的1个对应的插入部穿过的空间即可。这里,在第11实施方式中,与第1内周面部112A对应的插入部是观察执行插入部3A,与第2内周面部112B对应的插入部是照射执行插入部3B。
(第1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9和图30对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2实施方式使第11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变形。另外,对与第1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29和图3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穿刺辅助器具110的图。如图29和图30所示,穿刺辅助器具110具有从器具主体部111向插入方向突出设置的器具针部121A、121B。第1内周面部112A成为与器具针部121A同轴形成的同轴内周面部。并且,第1内周面部112A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直径尺寸形成为与器具针部121A的内径相同。器具针部121A的内部与第1内周面部112A所规定的空间113A连通。同样,第2内周面部112B成为与器具针部121B同轴形成的同轴内周面部。并且,第2内周面部112B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直径尺寸形成为与器具针部121B的内径相同。器具针部121B的内部与第2内周面部112B所规定的空间113B连通。
在将插入部3A、3B插入体腔内时,器具针部121A、121B在体壁进行穿刺。在器具针部121A、121B在穿刺点对体壁进行穿刺的状态下,将插入部3A插入空间113A,将插入部3B插入空间113B。插入部3A穿过空间113A和器具针部121A的内部,从器具针部121A的穿刺点插入体腔内。同样,插入部3B穿过空间113B和器具针部121B的内部,从器具针部121B的穿刺点插入体腔内。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穿刺辅助器具110中,除了与第1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外,还发挥以下效果。即,在穿刺辅助器具110中,器具针部121A、121B从器具主体部111向插入方向突出设置。在将插入部3A、3B插入体腔内时,器具针部121A、121B在体壁进行穿刺。而且,插入部3A穿过空间113A和器具针部121A的内部,从器具针部121A的穿刺点插入体腔内。同样,插入部3B穿过空间113B和器具针部121B的内部,从器具针部121B的穿刺点插入体腔内。因此,例如与第1实施方式中在硬性镜1的插入部3A~3C的前端部设置针部6的情况不同,不需要在硬性镜1的插入部3A、3B的前端部设置针部6。因此,不需要在硬性镜1中设置保护功能部(10、20、30、40、80)不受针部6损伤的保护罩。例如,不用设置保护罩就能够防止观察部10的摄像单元12的损伤。由此,能够使硬性镜1的插入部3A、3B的结构简化和小型化。
(第1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第12实施方式中,设有2个器具针部121A、121B,但是不限于此。即,至少1个器具针部(在第12实施方式中为器具针部121A、121B)从器具主体部111向插入方向突出设置即可。该情况下,器具针部与内周面部(在第12实施方式中为内周面部112A、112B)中的任意一方同轴形成。
(第1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31对本发明的第1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3实施方式使第12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变形。另外,对与第12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3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穿刺辅助器具110的图。如图31所示,与第12实施方式同样,穿刺辅助器具110具有器具主体部111、内周面部112A、112B、器具针部121A、121B。在第1器具针部121A中,从器具主体部111突出的突出长度比第2器具针部121B长。
在与器具针部121A同轴的第1内周面部112A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中设有O型圈123。并且,在内周面部112A的第2直径尺寸部117中设有气密盖125。气密盖125向图31的箭头F的方向施力。在器具主体部111中设有突起部126。各个气密盖125与突起部126碰撞,由突起部126限制朝向箭头F方向移动。由此,在未从拔出方向对气密盖125施加力的状态下,针对空间113A的插入口127被气密盖125闭合。在与器具针部121B同轴的第2内周面部112B中,与第1内周面部112A同样,也设有O型圈123和气密盖125。
在将插入部3A、3B插入体腔内时,器具针部121A、121B在体壁进行穿刺。此时,从器具主体部111突出的突出长度较长的第1器具针部121A先在体壁进行穿刺,然后,从器具主体部111突出的突出长度较短的第2器具针部121B在体壁进行穿刺。在插入部3A、3B未插入体腔内的状态下,不从拔出方向对气密盖125施加力。因此,针对各个空间113A、113B的插入口127被气密盖125闭合。由此,防止空气从空间113A、113B向外部流出。即,气密盖125成为第1流出防止部,该第1流出防止部在插入部3A、3B未插入体腔内的状态下,防止空气从第1内周面部112A所规定的空间113A和第2内周面部112B所规定的空间113B向外部流出。
而且,在器具针部121A、121B在穿刺点对体壁进行穿刺的状态下,从插入口127将插入部3A插入空间113A,从插入口127将插入部3B插入空间113B。此时,各个内周面部112A、112B的气密盖125被插入部3A、3B从拔出方向按压。因此,气密盖125克服施力,向与箭头F相反的方向移动到图31的虚线所示的位置。
而且,插入部3A穿过空间113A和器具针部121A的内部,从器具针部121A的穿刺点插入体腔内。在插入部3A穿过第1直径尺寸部115的内周侧时,在插入部3A的外周面与第1直径尺寸部115之间,O型圈123被压扁。由此,插入部3A与第1直径尺寸部115之间成为气密。防止空气从空间113A向拔出方向流出。同样,由于第2内周面部112B的O型圈123被压扁,插入部3B与第1直径尺寸部115之间成为气密。由此,防止空气从空间113B向拔出方向流出。即,O型圈123成为第2流出防止部,该第2流出防止部在插入部3A、3B插入体腔内的状态下,防止空气从第1内周面部112A所规定的空间113A和第2内周面部112B所规定的空间113B向外部流出。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穿刺辅助器具110中,除了与第12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外,还发挥以下效果。即,在穿刺辅助器具110中,第1器具针部121A从器具主体部111突出的突出长度比第2器具针部121B的突出长度长。因此,在器具针部121A、121B对体壁进行穿刺时,从器具主体部111突出的突出长度较长的第1器具针部121A先在体壁进行穿刺,然后,从器具主体部111突出的突出长度较短的第2器具针部121B在体壁进行穿刺。由此,与2个器具针部121A、121B同时在体壁进行穿刺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穿刺力量。
并且,在穿刺辅助器具110中,在插入部3A、3B未插入体腔内的状态下,通过气密盖125防止空气从空间113A、113B向外部流出。并且,在插入部3A、3B插入体腔内的状态下,通过O型圈123防止空气从空间113A、113B向外部流出。由此,在插入部3A、3B未插入体腔内的状态和插入部3A、3B插入体腔内的状态的两个状态下,能够维持气腹压(pneumoperitoneum pressure)。
(第1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设有2个器具针部121A、121B,但是不限于此。即,只要设置具有第1器具针部(在第13实施方式中为器具针部121A)以及从器具主体部111突出的突出长度与第1器具针部不同的第2器具针部(在第13实施方式中为器具针部121B)的多个针部即可。
并且,在第13实施方式中,在插入部3A、3B未插入体腔内的状态下,通过气密盖125防止空气从空间113A、113B向外部流出。并且,在插入部3A、3B插入体腔内的状态下,通过O型圈123防止空气从空间113A、113B向外部流出。但是,防止空气从空间113A、113B流出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各个器具针部121A、121B的内部设置与第13实施方式的气密盖125相同的气密盖。即,只要在内周面部或器具针部(在第13实施方式中为器具针部121A、121B)的内部设置第1流出防止部(在第13实施方式中为气密盖125)即可,该第1流出防止部在插入部(在第13实施方式中为插入部3A、3B)未插入体腔内的状态下,防止空气从内周面部(在第13实施方式中为内周面部112A、112B)所规定的空间(在第13实施方式中为空间113A、113B)向外部流出。同样,只要在内周面部或器具针部的内部设置第2流出防止部(在第13实施方式中为O型圈123)即可,该第2流出防止部在插入部插入体腔内的状态下,防止空气从内周面部所规定的空间向外部流出。
(第1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32对本发明的第1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4实施方式使第12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变形。另外,对与第12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3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穿刺辅助器具110的图。如图32所示,穿刺辅助器具110的器具主体部111具有在使用时固定在体表面(壁部表面)的固定部131、使器具针部121A从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向插入方向延伸设置的第1移动部133A、使器具针部121B从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向插入方向延伸设置的第2移动部133B。在固定部131中,沿着硬性镜1的插入部3A、3B的插拔方向形成有孔状部132A、132B。第1移动部133A能够在孔状部132A内相对于固定部131在插入部3A、3B的插拔方向上移动。第1移动部133A与器具针部121A一体移动。第2移动部133B能够在孔状部132B内相对于固定部131在插入部3A、3B的插拔方向上移动。第2移动部133B与器具针部121B一体移动。
并且,在第1移动部133A中,沿着插入部3A、3B的插拔方向设置有与器具针部121A同轴的第1内周面部112A。同样,在第2移动部133B中,沿着插入部3A、3B的插拔方向设置有与器具针部121B同轴的第2内周面部112B。
第1移动部133A具有外径与器具针部121A相同的第1圆筒部135、以及设置在比第1圆筒部135更靠拔出方向侧且外径大于第1圆筒部135的第2圆筒部136。在第2圆筒部136的内部形成有第1内周面部112A的第2直径尺寸部117和直径尺寸变化部119。在第1圆筒部135的内部形成有第1内周面部112A的第1直径尺寸部115。
在第1移动部133A的第2圆筒部136中,在拔出方向侧的端部设有按压部138。通过向插入方向对按压部138进行按压,移动部133A和器具针部121A相对于固定部131移动。并且,在移动部133A中,在第1圆筒部135与第2圆筒部136之间形成有阶梯差部139。通过使阶梯差部139与固定部131的拔出方向侧的端面碰撞,限制第1移动部133向插入方向的移动。
在第1移动部133A的外周面,以螺旋状设有凸轮槽141。并且,在固定部131的孔状部132A中设有与移动部133A的凸轮槽141卡合的凸轮销142。通过设置凸轮槽141和凸轮销142,移动部133A在绕内周面部112A的轴E1旋转的状态下,沿插入部3A、3B的插拔方向移动。即,凸轮槽141和凸轮销142成为旋转单元,该旋转单元使移动部133A在绕内周面部112A的轴E1旋转的状态下沿插入部3A、3B的插拔方向移动。由此,在器具针部121A对体壁进行穿刺时,器具针部121A在与移动部133A一体地绕内周面部112A的轴E1旋转的状态下对体壁进行穿刺。另外,由于第2移动部133B采用与第1移动部133A相同的结构,所以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穿刺辅助器具110中,除了与第12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以外,还发挥以下效果。即,在穿刺辅助器具110中,器具主体部111具有固定部131、能够相对于固定部131在插入部3A、3B的插拔方向上移动的移动部133A、133B。第1移动部133A能够相对于固定部131在插入部3A、3B的插拔方向上与器具针部121A一体地移动。同样,第2移动部133B能够相对于固定部131在插入部3A、3B的插拔方向上与器具针部121B一体地移动。因此,器具针部121A、121B不是同时在体壁进行穿刺,而能够使器具针部121A、121B依次在体壁进行穿刺。由此,与全部器具针部121A、121B同时在体壁进行穿刺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穿刺力量。
并且,在穿刺辅助器具110中,在各个移动部133A、133B中设有凸轮槽141。在孔状部132A中设有与移动部133A的凸轮槽141卡合的凸轮销142,在孔状部132B中设有与移动部133B的凸轮槽141卡合的凸轮销142。通过设置凸轮槽141和凸轮销142,移动部133A在绕内周面部112A的轴E1旋转的状态下在插入部3A、3B的插拔方向上移动。由此,在器具针部121A、121B对体壁进行穿刺时,器具针部121A在与移动部133A一体地绕内周面部112A的轴E1旋转的状态下对体壁进行穿刺。同样,移动部133B在绕内周面部112B的轴E2旋转的状态下在插入部3A、3B的插拔方向上移动。由此,在器具针部121A、121B对体壁进行穿刺时,器具针部121B在与移动部133B一体地绕内周面部112B的轴E2旋转的状态下对体壁进行穿刺。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使器具针部121A、121B在体壁进行穿刺时的穿刺力量。
(第1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在第14实施方式中,设有2个移动部133A、133B,但是不限于此。即,在器具主体部111中设置有至少1个移动部(在第14实施方式中为移动部133A、133B)即可,该至少1个移动部使器具针部(在第14实施方式中为器具针部121A、121B)从插入方向侧的端部起向插入方向延伸设置,能够与器具针部一体地相对于固定部131在插入部(在第14实施方式中为插入部3A、3B)的插拔方向上移动。而且,在移动部中,沿着插入部的插拔方向设置与器具针部同轴的内周面部(在第14实施方式中为内周面部112A、112B)即可。
并且,在第14实施方式中,通过凸轮槽141和凸轮销142使第1移动部133A绕内周面部112A的轴E1旋转,使第2移动部133B绕内周面部112B的轴E2旋转,但是不限于此。即,设置如下的旋转单元即可:使移动部(在第14实施方式中为移动部133A、133B)在绕与器具针部(在第14实施方式中为器具针部121A、121B)同轴的内周面部(在第14实施方式中为112A、112B)的轴旋转的状态下在插入部的插拔方向上移动。
(第15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33~图39对本发明的第1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3~图3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exclusion forceps)150的结构的图。如图33和图34所示,通过使压排钳子150与作为活体组织的脏器151抵接,脏器151由于压力而收缩。将这种处置称为压排。通过对脏器151进行压排,例如在使用硬性镜(未图示)的手术中,能够确保硬性镜的视野。
如图33~图36所示,压排钳子150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插入部152A~152D。各个插入部152A~152D具有期望的刚性。并且,各个插入部152A~152D例如由不锈钢、塑料等形成,具有2mm以下的直径。
在各个插入部152A~152D的前端部设有对脏器151进行压排的压排部153。在插入部152A~152D的基端方向侧设有保持部155。在保持部155中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插入部152A~152D的基端部。由此,插入部152A~152D保持在保持部155上。并且,在保持部155的基端方向侧固定有由手术医生把持的把持部(握把)156。
图37和图38是示出插入部152A与保持部155之间的装卸结构的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仅对插入部152A针对保持部155的装卸结构进行说明,但是,关于插入部152B~152D,也与插入部152A同样地相对于保持部155进行装卸。如图34、图37和图38所示,在保持部155中设有供插入部152A的基端部插入的贯通孔158。与插入部152A~152D相同的数量地、或比插入部152A~152D多地设置贯通孔158。在各个贯通孔158中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插入有对应的1个插入部152A~152D。这里,贯通孔158的轴G1与长度方向平行。
并且,在保持部155中设有与贯通孔158相同数量的连通孔159。通过各个连通孔159使对应的贯通孔158与保持部159的外部之间连通。连通孔159的轴G2与贯通孔158的轴G1正交。
并且,在保持部155与插入部152A之间的装卸部中设有在长度方向上对插入部152A进行定位的定位单元161。定位单元161具有球状的球部162、以及一端与球部162连接的作为施力部件的弹簧部件163。弹簧部件163的另一端与保持部155连接。通过弹簧部件163,沿着连通孔159的轴G2朝向贯通孔158对球部162施力。在插入部152A的基端部的外周部设有凹陷部165。在插入部152A的基端部插入贯通孔158中时,通过弹簧部件163进行施力,球部162卡定在凹陷部165中。由此,插入部152A安装在保持部155上,通过保持部155保持插入部152A。同样,插入部152B~152D也通过保持部155保持。
图39是示出插入部152A的前端部的结构的图。如图37~图39所示,在插入部152A的前端部的外周部设有针部167。在插入部3A插入作为空洞部的体腔内时,针部167在作为壁部的体壁进行穿刺。在插入部152A中,针部167位于与长度方向垂直的第1垂直方向(图39的箭头I1的方向)侧的部位。
并且,在插入部152A的压排部153中设有载置面169,该载置面169载置作为被压排的压排对象的脏器(活体组织)151。载置面169从插入部152A的前端部朝向基端方向在插入部152A的外周部延伸设置。并且,载置面169以插入部152A的轴H为中心配置在针部167的相反侧。即,在插入部152A中,载置面169位于第1垂直方向的相反方向即第2垂直方向(图39的箭头I2的方向)侧的部位。通过采用以上这种结构,在插入部152A的绕轴H的方向上,成为针部167与载置面169之间在插入部152A的外周部不连续的状态。即,在插入部152A的绕轴H的方向上,针部167和载置面169以分离状态设置。
载置面169具有表面形成为凹凸状的凹凸部171。通过凹凸部171防止载置于载置面13上的脏器(压排对象)151相对于载置面169滑动。凹凸部171以插入部152A的轴H为中心而配置在针部167的相反侧。
当插入部152A在体腔内移动时,插入部152A有时与作为压排对象的脏器151以外的活体组织接触。此时,通过设置凹凸部171,插入部152A与脏器151以外的活体组织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由此,抑制了插入部152A与脏器151以外的活体组织之间的摩擦。另外,关于插入部152B~152D,与插入部152A同样,也设有针部167、载置面169和凹凸部171。
并且,如图37~图39所示,在插入部152A的前端部设有大致J字状的弯曲部173。在弯曲部173中,插入部152A从针部167所处的方向即第1垂直方向(图39的箭头I1的方向)朝向载置面169所处的方向即第2垂直方向(图39的箭头I2的方向)弯曲。另外,位于载置面169和凹凸部171的弯曲部173的部位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150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33、图38和图39所示,在将插入部152A~152D安装在保持部155上时,各个插入部152A~152D的基端部插入对应的贯通孔158中。然后,被弹簧部件163施力的球部162在插入部152A~152D的凹陷部165中被卡定。由此,插入部152A~152D安装在保持部155上,通过保持部155保持插入部152A~152D。
根据被压排的脏器2的大小等,由保持部30保持的插入部152A~152D的数量、以及是否在各个贯通孔158中安装插入部152A~152D(各个插入部152A~152D彼此的间隔)选择为期望状态。另外,由保持部155保持的插入部152A~152D的数量为多个。
在对把持部156进行把持的状态下,针部167对体壁进行穿刺,由此,各个插入部152A~152D的前端部被插入体腔内。此时,由于针部167位于各个插入部152A~152D的前端部,所以,能够以较小的操作力量使各个针部167在体壁进行穿刺。
然后,在将插入部152A~152D的前端部插入体腔内之后,在作为压排对象的脏器151与载置面169相面对的状态下对各个插入部152A~152D进行定位。即,使插入部152A~152D位于脏器151的第1垂直方向侧。然后,在各个插入部152A~152D的载置面169上载置脏器151。在各个插入部152A~152D中,以插入部152A~152D的轴H为中心,在针部167的相反侧配置有载置面169。因此,在脏器151载置于载置面169上时,能够有效防止脏器151由于针部167而损伤。并且,通过载置面169的凹凸部171防止脏器151相对于载置面169滑动。然后,由于来自插入部152A~152D的载置面的压力,脏器151收缩,脏器151被压排。
这里,在日本特开平6-15415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116663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5-279010号公报中,公开了在利用内窥镜进行观察的腹腔内的手术中使用的压排钳子(收缩器)。在日本特开2000-116663号公报的压排钳子中,仅对心脏的目标部位施加力,按压心脏的拍动。因此,进一步减轻对心脏的负担,对患者的侵袭度减小。并且,在日本特开2005-279010号公报的压排钳子中,设有确保了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宽度方向)的尺寸的压排部。因此,在对肠等柔软且需要较大压排面积的活体组织进行压排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进行压排。
但是,日本特开平6-15415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116663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5-279010号公报的压排钳子的结构复杂。并且,根据作为压排对象的脏器的种类,有时无法充分确保压排时的压排钳子的刚性。该情况下,难以对脏器进行压排。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150中,通过保持部155保持多个插入部152A~152D。因此,与一个插入部(152A)的情况相比,作为压排对象的脏器151的压排时的刚性提高。由于容易(以简单的结构)确保压排时的刚性,所以,容易进行脏器151的压排。
然后,从体腔内取出插入部152A~152D。然后,通过从对应的贯通孔158中拔出各个插入部152A~152D,解除球部162在凹陷部165中的卡定。由此,从对应的贯通孔158中取下各个插入部152A~152D。然后,对插入部152A~152D进行清洗。
因此,在上述结构的压排钳子150中,发挥以下效果。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150中,各个插入部152A~152D具有期望的刚性。而且,通过保持部155保持多个插入部152A~152D。因此,与一个插入部(152A)的情况相比,作为压排对象的脏器151的压排时的刚性提高。由于容易确保压排时的刚性,所以,能够容易地对脏器151进行压排。
并且,在压排钳子150中,各个插入部152A~152D能够相对于保持部155(对应的贯通孔158)进行装卸。因此,能够根据脏器151的大小等选择插入部152A~152D的数量,能够在适当的位置配置各个插入部152A~152D。由此,能够适当地与脏器151的大小等对应地对脏器151进行压排。
并且,在压排钳子150的各个插入部152A~152D中,以插入部152A~152D的轴H为中心,在针部167的相反侧配置有载置面169。由此,在脏器151载置于载置面169上时,能够有效防止脏器151由于针部167而损伤。并且,能够以较少的操作力量使各个插入部152A~152D的针部167在体壁(壁部)进行穿刺,能够缩短手术时间。
并且,在压排钳子150中,通过载置面169的凹凸部171防止脏器151相对于载置面169滑动。因此,能够容易地对脏器151进行压排。
另外,插入部152A~152D、贯通孔158和连通孔159的数量、贯通孔158彼此的间隔、插入部152A~152D彼此的间隔、载置面169的长度方向的尺寸、以及凹凸部17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并不是特别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第16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40~图43对本发明的第1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6实施方式使第15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变形。另外,对与第15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4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150的结构的图。如图40所示,压排钳子150具有在保持部155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插入部152A、152D的平行连杆单元175。图41和图42是示出插入部152A针对保持部155的装卸结构的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仅对插入部152A针对保持部155的装卸结构进行说明,但是,关于插入部152D,也与插入部152A同样地相对于保持部155进行装卸。
如图41和图42所示,平行连杆单元175具有以能够相对于保持部155转动的方式设置的转动部件177。在转动部件177上安装有插入部152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动部件177中设有贯通孔158。并且,在转动部件177中设有使转动部件177的外部与贯通孔158连通的连通孔159。通过将插入部152A的基端部插入贯通孔158中,通过定位单元161在转动部件177上安装插入部152A。由此,通过保持部155保持插入部152A。
转动部件177设置为与插入部152A、152D相同的数量。即,设有多个转动部件177。在各个转动部件177中安装有对应的插入部152A、152D的基端部。而且,各个转动部件177与对应的插入部152A、152D一体地相对于保持部155转动。由此,通过保持部155保持多个插入部152A、152D。
并且,在保持部155中设有朝向转动部件177突出的凸部178。并且,在转动部件177中设有被凸部178插入的凹部179。通过将凸部178插入凹部179中,转动部件177能够以转动轴K为中心而相对于保持部155转动。转动部件177的转动轴K穿过凸部178和凹部179。通过使凹部179相对于凸部178转动,转动部件177相对于保持部155转动。此时,转动部件177的转动方向与图40的左右方向一致,与图42的纸面垂直方向一致。由此,对应的插入部152A、152D与各个转动部件177一体转动,插入部152A、152D处于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的状态(图40的虚线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部155中设有凸部178,在转动部件177中设有凹部179,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保持部155中设有凹部,在转动部件177中设有被插入凹部中的凸部。
并且,平行连杆单元175具有连结各个转动部件177之间的作为连结部件的连结连杆181。通过连结连杆181,在多个转动部件177向同一方向转动的状态下连结各个转动部件177之间。图43是示出把持部156的结构的图。如图40和图43所示,在把持部156上设有贯通孔183。连结连杆181穿过把持部156的贯通孔183而连结各个转动部件177之间。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150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41和图42所示,通过将保持部155的凸部178安装在转动部件177的凹部179中,转动部件177安装在保持部155上。各个转动部件177之间通过连结连杆181连结。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通过定位单元161进行各个插入部152A、152D针对对应的转动部件177的安装。由此,插入部152A、152D由保持部155保持。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根据被压排的脏器2的大小等,安装在转动部件177上的插入部152A、152D的数量、以及是否在各个贯通孔158中安装插入部152A、152D(各个插入部152A、152D彼此的间隔)选择为期望状态。另外,由保持部155保持的插入部152A、152D的数量为多个。
在将插入部152A、152D插入体腔内时,如图40的实线所示,针部167在体壁进行穿刺。由此,插入部152A、152D的前端部被插入体腔内。然后,在载置面169上载置脏器151。然后,对脏器151进行压排。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针部167在体壁进行穿刺后,通过平行连杆单元175,能够成为插入部152A、152D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的状态。由此,如图40的虚线所示,各个转动部件177以转动轴K为中心而相对于保持部155转动。此时,保持部155和把持部156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图40的左右方向)上滑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150中,通过平行连杆单元175,在使针部167对体壁进行穿刺后,能够使保持部155和把持部156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滑动。由此,即使在使针部167对体壁进行穿刺后,也能够调整载置面169中的脏器151的载置位置。因此,能够提高压排钳子150的操作性。
(第17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44~图48对本发明的第1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6实施方式使第15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变形。另外,对与第15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图44~图48中,为了简化,省略一部分结构。
图44~图46是示出1个插入部152A的结构的图。如图44~图46所示,在包含针部167和载置面169的插入部3A的前端部设有锯齿状的锯齿部185。如图45所示,锯齿部185在体壁进行穿刺。然后,如图46所示,锯齿部185被插入体腔内,对脏器151进行压排。因此,在锯齿部185中包含针部167和载置面167。
锯齿部185具有在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延伸设置的多个第1延伸设置部186、以及在相对于长度方向而向与第1延伸设置部186相反的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延伸设置的第2延伸设置部187。在长度方向上,第1延伸设置部186和第2延伸设置部187交替配置。在第1延伸设置部186与第2延伸设置部187之间设有顶点部188。在锯齿部185中,在长度方向上的顶点部188与顶点部188之间的距离L例如为50mm以内。并且,顶点部188处的由第1延伸设置部186和第2延伸设置部187形成的角度α例如为90°以上。顶点部188处的内侧的半径R例如为30mm以内。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150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将1个插入部152A插入体腔内时,如图45所示,使插入部152A的针部167在体壁进行穿刺。然后,在使第1延伸设置部186和第2延伸设置部187交替地相对于体壁倾斜的状态(相对于体壁横卧的状态)下,锯齿部185被插入体腔内。然后,如图46所示,锯齿部185被插入体腔内。此时,插入部152A的比锯齿部185更靠基端方向侧的部位成为与体壁垂直的状态。由此,插入部152A的前端部被插入体腔内。即,包含针部167和载置面169的锯齿部185被插入体腔内。并且,插入部152A的基端部露出到体外。
然后,如图47所示,与插入部152A同样,与插入部152A不同的插入部152B的针部167在体壁进行穿刺。此时,在使第1延伸设置部186和第2延伸设置部187交替地相对于体壁倾斜的状态(相对于体壁横卧的状态)下,锯齿部185被插入体腔内。然后,在锯齿部185被插入体腔内时,插入部152B的比锯齿部185更靠基端方向侧的部位成为与体壁垂直的状态。此时,插入部152B的第1延伸设置部186与插入部152A的第2延伸设置部187交叉,插入部152B的第2延伸设置部187与插入部152A的第1延伸设置部186交叉。并且,插入部152B的基端部露出到体外。
然后,插入部152A、152B的基端部被插入保持部155的贯通孔158中。然后,如图48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通过保持部155保持插入部152A、152B。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150中,通过设置锯齿部185,压排时的插入部152A、152B的刚性进一步提高。由此,在压排时,能够有效防止插入部152A、152B的挠曲,能够提高压排钳子150的操作性。
(第17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另外,在第17实施方式中,插入部152A、152B由1个保持部155保持,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变形例,如图49~图52所示,也可以是,插入部152A由保持部190A保持,插入部152B由与保持部190A不同的保持部190B保持。只要设置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多个插入部(152A、152B)中的至少1个插入部的基端部的保持部(155、190A、190B)即可。
(第18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53~图58对本发明的第1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18实施方式使第15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下变形。另外,对与第15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图53~图58中,为了简化,省略一部分结构。
图53~图5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150的图。并且,图56~图58是示出插入部152A的结构的图。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仅对插入部152A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插入部152B、152C采用与插入部152A相同的结构。
如图56所示,插入部152A具有孔规定部192,该孔规定部192将插入部152A形成为筒状,在插入部152A的内部规定孔状部191。孔状部191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插入部152A的前端部的开口部193开口。并且,在插入部152A的基端设有壁面部195。在壁面部195中形成有与孔状部191连通的开口孔196。
插入部152A的前端面197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而且,在插入部3A的前端面197设有开口部193。因此,开口部193以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的状态形成。在前端面197中,随着从第1垂直方向(图56的箭头I1的方向)朝向第2垂直方向(图56的箭头I2的方向),位于基端方向侧。在前端面197的外缘的第1垂直方向侧的部位设有针部167。并且,从前端面197的外缘朝向基端方向延伸设置有载置面169。载置面169位于插入部152A的外周部的第2垂直方向侧的部位。
如图57和图58所示,在插入部152A的前端部设有罩部件198,该罩部件198能够覆盖(遮罩)包含针部167和开口部193的整个前端面197。通过使罩部件198覆盖整个前端面197,防止脏器151与针部167接触。
在插入部152A的孔状部191中,沿着插入部152A的轴H设有移动部件199。在罩部件198上连结移动部件199的前端部。在移动部件199的基端部设有被后述按压部件201的前端部按压的被按压部202。被按压部202的直径形成为比移动部件199的其他部分的直径大,与移动部件199成为一体。被按压部202的直径比开口孔196的直径大。由此,防止移动部件199向比开口孔196更靠基端方向侧移动。移动部件199能够在图57所示的第1移动位置与图58所示的第2移动位置之间沿着插入部152A的轴H移动。
如图57所示,在移动部件199位于第1移动位置时,罩部件198收缩成配置在插入部152A的孔状部191中的状态。并且,如图58所示,在移动部件199位于第2移动位置时,罩部件198从孔状部191的前端的开口部193向前端方向突出。由此,罩部件198膨胀,覆盖包含针部167的整个前端面197。由此,有效防止脏器151与针部167接触。这里,罩部件198是海绵等能够收缩和膨胀的弹性部件。
如图53~图5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部155与把持部156一体形成。在保持部155和把持部156的内部设有空间部203。各个插入部152A~152C的孔状部191经由对应的开口孔196而与空间部203连通。
在空间部203中设有按压部件201。通过按压部件201,移动部件199从第1移动位置向第2移动位置移动,罩部件198从孔状部191的开口部193向前端方向突出。按压部件201能够在空间部203内沿着长度方向移动。按压部件201具有大致T字状的部件主体205、以及从部件主体205向前端方向突出的多个突起部206。突起部206设置有与贯通孔158相同的数量、即与插入部152A~152C相同的数量。各个突起部206配置在对应的贯通孔158中。
通过使按压部件95沿着长度方向移动,按压部件95的各个突起部206穿过对应的开口孔196按压设置在对应的插入部152A~152C的孔状部191中的移动部件199的被按压部202。此时,插入部152A~152C的被按压部202同时被按压。由此,在各个插入部152A~152C中,移动部件199移动到第2移动位置,罩部件198同时从孔状部191的开口部193向前端方向突出。这里,按压部件201的各个突起部196形成为适当的尺寸,以便穿过对应的开口孔196按压被按压部192。
并且,在按压部件201上安装有对按压部件201进行操作的作为杆的操作部207。如图53所示,在把持部156中,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长孔部208。操作部207穿过长孔部208而从空间部203向把持部156的外部延伸设置。通过设置长孔部208,操作部207能够相对于把持部156而在长度方向上移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150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56和图57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各个插入部152A~152C被插入对应的贯通孔158中。然后,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通过使由弹簧部件163施力的球部162在凹陷部165中卡定,各个插入部152A~152C安装在保持部155上。由此,插入部152A~152D在被定位的状态下由保持部155保持。此时,按压部件201的各个突起部206不与对应的移动部件199抵接。
然后,如图54和图55所示,使操作部207沿着长孔部208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由此,按压部件201在空间部203内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然后,如图58所示,按压部件201的各个突起部206穿过对应的开口孔196按压对应的插入部152A~152C的移动部件199的被按压部202。由此,移动部件199沿着对应的插入部152A~152C的轴H从第1移动位置移动到第2移动位置。由此,各个插入部152A~152C的罩部件198同时从对应的孔状部191的开口部193突出。然后,各个罩部件198膨胀,覆盖包含针部167的整个前端面197。由此,防止脏器151与针部167接触,进一步有效防止脏器151的损伤。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压排钳子150中,通过按压部件201按压移动部件199,罩部件198从开口部193向前端方向突出。由此,罩部件198膨胀为覆盖针部167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脏器151与针部167接触,能够进一步有效防止脏器151的损伤。
并且,在压排钳子150中,在按压部件201中设有与插入部152A~152C相同数量的突起部206。因此,各个插入部152A~152C的移动部件199的被按压部202同时被按压。由此,各个插入部152A~152C的罩部件198同时从开口部193突出。因此,能够通过对应的罩部件198,同时覆盖各个插入部152A~152C的针部167。
另外,罩部件198构成为覆盖整个前端面197,但是不限于此。即,只要能够防止脏器151与针部167接触即可。因此,罩部件198只要构成为至少覆盖针部167即可。
(第18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作为第18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具有图59~图64所示的压排钳子150。在以下说明中,对与第18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62~图64所示,在本变形例中,罩部件198粘接在前端面197上。而且,封闭孔状部191的前端的开口部193。罩部件198由于经由孔状部191进行送气而膨胀。由此,通过罩部件198覆盖包含针部167和开口部193的整个前端面197。因此,防止脏器151与针部167接触。这里,罩部件198例如是气球。
并且,在各个插入部152A~152C中设有接触防止部件211。接触防止部件211安装在各个插入部152A~152C的前端面197的针部167所处的一侧。接触防止部件211能够以针对前端面197的安装位置为中心而转动。
如图63所示,在罩部件198收缩的状态下,接触防止部件211位于开口部193。此时,接触防止部件211位于比罩部件198更靠前端方向侧。如图64所示,由于罩部件198膨胀,接触防止部件211以针对前端面197的安装位置为中心而转动。由此,接触防止部件211配置在针部167与罩部件198之间。因此,通过接触防止部件211防止罩部件198与针部167接触,防止罩部件198由于针部167而破裂。
另外,在贯通孔158中,在各个插入部152A~152C与保持部155之间设有O型圈等弹性部件212。由此,保持部155与各个插入部152A~152C之间保持气密。并且,在本变形例中,未在各个插入部152A~152C的基端设置壁面部125。
在各个贯通孔158中,经由保持部155和把持部156的内部的空间部203进行送气。即,空间部203、贯通孔158和孔状部191成为输送使罩部件198膨胀的气体的送气通路。
在把持部156中安装有送气单元215。送气单元215具有填充有使罩部件198膨胀的量的气体的注射器216。注射器216的内部与空间部203连通。并且,送气单元215具有将在注射器216中填充的气体输送到空间部203的活塞217。通过注射器216和活塞217,朝向罩部件198输送使罩部件198膨胀的量的气体。这里,通过使活塞217相对于注射器216向前端方向移动,从注射器216向空间部203输送气体。
如上所述,在本变形例中,能够得到与第18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接触防止部件211,能够有效地防止罩部件198由于针部167而破裂。进而,由于未设置第18实施方式的移动部件199等,所以,各个插入部152A~152C的结构被简化。由此,能够降低压排钳子150的制造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下面,如下所述附加记载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的技术事项。
(附记项1)
一种穿刺辅助器具,其在具有主体部和多个插入部的硬性镜的使用时,在穿过体壁将所述插入部插入体腔内时使用,所述多个插入部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互分开配置,从所述主体部向前端方向延伸设置,其中,该穿刺辅助器具具有:
器具主体部;以及
多个内周面部,它们沿着所述插入部的插拔方向以轴相互平行的状态设置在所述器具主体部上,在所述插入部插入体腔内时,分别规定所述插入部中的1个对应的插入部穿过的空间,
各个所述内周面部具有:第1尺寸部,其设置在插入方向侧的部位;第2直径尺寸部,其设置在拔出方向侧的部位,直径尺寸比所述第1直径尺寸部的直径尺寸大;以及直径尺寸变化部,其设置在所述第1直径尺寸部与所述第2直径尺寸部之间,直径从所述第2直径尺寸部朝向所述第1直径尺寸部而减小。
(附记项2)
根据附记项1所述的穿刺辅助器具,其中,
所述内周面部具有第1内周面部和第2内周面部,
所述第1内周面部的轴与所述第2内周面部的轴之间的距离与所述插入部的基端处的对应于所述第1内周面部的所述插入部即第1插入部的轴与对应于所述第2内周面部的所述插入部即第2插入部的轴之间的距离相同。
(附记项3)
根据附记项1所述的穿刺辅助器具,其中,
所述内周面部具有:第1内周面部,其规定所述插入部中的具有对被摄体进行观察的观察部的观察执行插入部穿过的空间;以及第2内周面部,其规定所述插入部中的具有对被摄体照射光的照明部的照射执行插入部穿过的空间。
(附记项4)
根据附记项1所述的穿刺辅助器具,其中,
所述穿刺辅助器具还具有筒状的器具针部,该器具针部从所述器具主体部向所述插入方向突出设置,在所述插入部插入体腔内时在体壁进行穿刺,
所述内周面部具有同轴内周面部,该同轴内周面部与所述器具针部同轴,并且形成为所述第1直径尺寸部的直径尺寸与所述器具针部的内径相同,所规定的所述空间与所述器具针部的内部连通。
(附记项5)
根据附记项4所述的穿刺辅助器具,其中,
所述器具针部具有第1器具针部、以及从所述器具主体部突出的突出长度与所述第1器具针部不同的第2器具针部。
(附记项6)
根据附记项4所述的穿刺辅助器具,其中,
所述穿刺辅助器具还具有:
第1流出防止部,其设置在所述同轴内周面部或所述器具针部的内部,在所述插入部未插入体腔内的状态下,防止空气从所述同轴内周面部所规定的所述空间向外部流出;以及
第2流出防止部,其设置在所述同轴内周面部或所述器具针部的内部,在所述插入部插入体腔内的状态下,防止空气从所述同轴内周面部所规定的所述空间向外部流出。
(附记项7)
根据附记项4所述的穿刺辅助器具,其中,
所述器具主体部具有:
固定部,其在使用时固定在体表面;以及
移动部,其使所述器具针部从所述插入方向侧的端部向所述插入方向延伸设置,能够与所述器具针部一体地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在所述插入部的所述插拔方向上移动,该移动部沿着所述插入部的所述插拔方向设置有所述同轴内周面部。
(附记项8)
根据附记项7所述的穿刺辅助器具,其中,
所述穿刺辅助器具还具有旋转单元,该旋转单元使所述移动部在绕所述同轴内周面部的轴旋转的状态下在所述插入部的所述插拔方向上移动。
(附记项9)
一种压排钳子,其中,
该压排钳子具有多个插入部,该多个插入部分别在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分别在前端部具有对活体组织进行压排的压排部,与一个所述插入部的情况相比,所述多个插入部提高所述活体组织的所述压排时的刚性,
各个所述插入部具有针部,该针部设置在所述前端部中,在所述插入部插入体腔内时在体壁进行穿刺。
(附记项10)
根据附记项9所述的压排钳子,其中,
所述压排钳子还具有保持所述插入部的保持部,该保持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至少1个所述插入部的基端部。
(附记项11)
根据附记项10所述的压排钳子,其中,
各个所述压排部具有载置面,该载置面从对应的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朝向基端方向延伸设置,以对应的所述插入部的轴为中心而配置在所述针部的相反侧,该载置面载置有所述压排的所述活体组织。
(附记项12)
根据附记项11所述的压排钳子,其中,
所述载置面具有凹凸部,该凹凸部的表面形成为凹凸状,防止载置在所述载置面上的所述活体组织相对于所述载置面滑动。
(附记项13)
根据附记项11所述的压排钳子,其中,
各个插入部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设置在所述前端部中,从所述针部所处的方向即第1垂直方向向所述载置面所处的方向即第2垂直方向弯曲。
(附记项14)
根据附记项10所述的压排钳子,其中,
所述压排钳子还具有平行连杆单元,该平行连杆单元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在所述保持部上安装所述插入部,
所述平行连杆单元具有:
多个转动部件,其设置有与所述插入部相同的数量,分别安装有对应的所述插入部,所述多个转动部件以转动轴为中心而与对应的所述插入部一体地相对于所述保持部转动;以及
连结部件,其将各个所述转动部件之间连结成所述转动部件向相同方向转动的状态。
(附记项15)
根据附记项10所述的压排钳子,其中,
各个所述插入部在包含所述针部的所述前端部具有设置成锯齿状的锯齿部,
所述锯齿部具有在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延伸设置的多个第1延伸设置部、在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向所述第1延伸设置部的相反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延伸设置的第2延伸设置部、以及在所述第1延伸设置部与所述第2延伸设置部之间设置的顶点部。
(附记项16)
根据附记项10所述的压排钳子,其中,
各个所述插入部具有:
孔规定部,其将所述插入部形成为筒状,在所述插入部的内部规定在所述前端部的开口部开口的孔状部;以及
罩部件,其在能够覆盖所述针部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部中,在覆盖了所述针部时,防止所述活体组织与所述针部接触。
(附记项17)
根据附记项16所述的压排钳子,其中,
各个所述插入部具有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能够在第1移动位置与第2移动位置之间沿着所述插入部的轴在所述孔状部中移动,
在所述移动部件位于所述第1移动位置时,所述罩部件在配置在所述插入部的所述孔状部中的状态下进行收缩,在所述移动部件位于所述第2移动位置时,所述罩部件从所述开口部向前端方向突出,膨胀成覆盖所述针部的状态。
(附记项18)
根据附记项16所述的压排钳子,其中,
所述压排钳子还具有送气单元,该送气单元经由所述孔状部进行送气,所述罩部件通过从所述送气单元进行送气,膨胀成覆盖所述针部的状态。
Claims (19)
1.一种硬性镜,其具有多个功能,其中,该硬性镜具有:
第1插入部,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第1腔管规定部,其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形成在所述第1插入部中,规定在所述第1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第1开口部开口的第1腔管;
第1针部,其规定所述第1开口部的外缘,以从基端方向朝向前端方向变尖的状态形成;
第1功能部,其设置在所述第1腔管的所述第1开口部附近,进行所述多个功能的一部分;
第2插入部,其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所述第1插入部分开配置;
第2腔管规定部,其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形成在所述第2插入部中,规定在所述第2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第2开口部开口的第2腔管;
第2针部,其规定所述第2开口部的外缘,以从所述基端方向朝向所述前端方向变尖的状态形成;以及
第2功能部,其设置在所述第2腔管的所述第2开口部附近,进行所述多个功能中的与所述第1功能部不同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硬性镜还具有:
主体部,其设置在所述第1插入部和所述第2插入部的所述基端方向侧;以及
连结单元,其使所述第1插入部和所述第2插入部中的至少一方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所述主体部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第1插入部包括观察执行插入部,该观察执行插入部具有对被摄体进行观察的观察部作为所述第1功能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观察部具有形成被摄体像的物镜、以及设置在比所述物镜更靠所述基端方向侧并对所述物镜所形成的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硬性镜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1插入部和所述第2插入部的所述基端方向侧的主体部,
所述主体部具有对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单元,
所述观察部具有形成由所述摄像单元摄像的所述被摄体像的物镜、以及将所述物镜所形成的所述被摄体像导入所述摄像单元的中继透镜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硬性镜还具有设置在所述第1插入部和所述第2插入部的所述基端方向侧的主体部,
所述第1插入部和所述第2插入部中的至少一方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在绕轴方向上旋转的旋转插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旋转插入部包括:作为所述第1插入部的观察执行插入部,其具有对被摄体进行观察的观察部作为所述第1功能部;以及作为所述第2插入部的照射执行插入部,其具有向所述被摄体照射光的照明部作为所述第2功能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硬性镜还具有方向调整部,该方向调整部通过所述观察执行插入部的绕轴方向的旋转,使所述照射执行插入部沿与所述观察执行插入部相同的方向在绕轴方向上旋转相同量,调整为所述观察部的观察方向和所述照明部的照明方向一致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硬性镜还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第1结构体和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第1结构体上的第2结构体,该主体部设置在所述第1插入部和所述第2插入部的所述基端方向侧,
所述第1插入部包括再次使用插入部,该再次使用插入部从所述第1结构体向所述前端方向延伸设置,在使用后通过清洗灭菌而再次使用,
所述第2插入部包括废弃插入部,该废弃插入部从所述第2结构体向所述前端方向延伸设置,在使用后废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再次使用插入部包括:观察执行插入部,其具有对被摄体进行观察的观察部作为所述第1功能部;以及照射执行插入部,其在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所述方向上与所述观察执行插入部分开配置,具有向所述被摄体照射光的照明部作为所述第1功能部,
所述废弃插入部包括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该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具有进行送气送水的送气送水部作为所述第2功能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废弃插入部包括清洗执行插入部,该清洗执行插入部在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所述方向上与所述送气送水执行插入部分开配置,具有对所述观察部进行清洗的清洗部作为所述第2功能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硬性镜还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以针对所述长度方向进行定位的状态将所述第2结构体安装到所述第1结构体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第1插入部包括观察执行插入部,该观察执行插入部具有对被摄体进行观察的观察部作为所述第1功能部,
所述第2插入部包括清洗执行插入部,该清洗执行插入部具有对所述观察部进行清洗的清洗部作为所述第2功能部,
所述观察执行插入部具有设置在比所述观察部更靠前端方向侧的部位的孔状的除水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第1插入部和所述第2插入部中的至少一方包括前端形状由于从所述前端方向施加力而变化的形状变化插入部,
所述形状变化插入部具有:
移动部件,其收纳所述第1功能部或所述第2功能部,能够与所述第1功能部或所述第2功能部一体地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移动,该移动部件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1位置是所述移动部件的前端位于比所述第1针部或所述第2针部的前端更靠前端方向侧的位置,所述第2位置是所述移动部件的前端位于比所述第1针部或所述第2针部的前端更靠基端方向侧的位置;以及
施力部件,其在未从所述前端方向施加力时,向所述前端方向对所述移动部件施力而使其成为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第1插入部包括观察执行插入部,该观察执行插入部在作为所述第1功能部的观察部中具有对被摄体像进行摄像的摄像单元,
所述形状变化插入部具有作为所述第2插入部的多个并列设置插入部,该多个并列设置插入部在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所述方向上相互分开配置,以所述观察执行插入部为中心在所述观察执行插入部的绕轴方向上并列设置,在未从所述前端方向施加力的状态下,各个所述并列设置插入部的所述移动部件的前端位于比所述观察执行插入部的所述第1针部的前端更靠所述前端方向侧的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硬性镜还具有仅由一个所述第1插入部和至少1个所述第2插入部构成的多个插入部,
所述第2插入部在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所述方向上与所述第1插入部的所述第1针部的前端分开2mm以上10mm以下的尺寸而配置了各个所述第2针部的前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硬性镜还具有仅由一个所述第1插入部和多个所述第2插入部构成的多个插入部,
所述第2插入部仅由至少1个近位置插入部和至少1个远位置插入部构成,该至少1个近位置插入部在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所述方向上与所述第1插入部的所述第1针部的前端分开2mm以上10mm以下的尺寸而配置了各个所述第2针部的前端,该至少1个远位置插入部在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所述方向上与所述第1插入部的所述第1针部的前端分开大于10mm的尺寸而配置了各个所述第2针部的前端,
远位置插入部在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所述方向上与其他所述第2插入部中的至少1个所述第2针部的前端分开2mm以上10mm以下的尺寸而配置了各个所述第2针部的前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硬性镜还具有设置在所述多个插入部的所述基端方向侧的主体部,
所述多个插入部在所述主体部的周方向上并列设置,
所述近位置插入部包括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周方向上与所述第1插入部相邻设置的相邻设置插入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硬性镜,其中,
所述多个插入部在并列设置方向上并列设置,其中,该并列设置方向是与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规定方向,
所述近位置插入部包括在所述并列设置方向上与所述第1插入部相邻设置的相邻设置插入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36831010P | 2010-07-28 | 2010-07-28 | |
US61/368,310 | 2010-07-28 | ||
US37813310P | 2010-08-30 | 2010-08-30 | |
US61/378,133 | 2010-08-30 | ||
PCT/JP2011/065608 WO2012014656A1 (ja) | 2010-07-28 | 2011-07-07 | 硬性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05606A true CN102905606A (zh) | 2013-01-30 |
CN102905606B CN102905606B (zh) | 2015-02-04 |
Family
ID=45529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2596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05606B (zh) | 2010-07-28 | 2011-07-07 | 硬性镜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61264B2 (zh) |
EP (1) | EP2599427A4 (zh) |
JP (1) | JP5226897B2 (zh) |
CN (1) | CN102905606B (zh) |
WO (1) | WO2012014656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94247A (zh) * | 2020-11-04 | 2021-02-02 | 瑞惜康(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腹腔镜端部安装结构及电子腹腔镜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1013889A1 (de) * | 2011-03-07 | 2012-09-13 | Karl Storz Gmbh & Co. Kg | Mehrfachtrokarsystem |
EP2709513A4 (en) | 2011-05-03 | 2015-04-22 | Endosee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STEROSCOPY AND BIOPSY OF THE ENDOMETER |
US9427138B2 (en) * | 2011-09-20 | 2016-08-30 |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 Access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
JP2013169276A (ja) * | 2012-02-20 | 2013-09-02 | Fujifilm Corp | 硬性内視鏡装置の連結固定具及び硬性内視鏡装置 |
JP5537746B2 (ja) * | 2012-03-23 | 2014-07-02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挿入装置 |
US9468367B2 (en) | 2012-05-14 | 2016-10-18 | Endose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steroscopy and combined hysteroscopy and endometrial biopsy |
US9622646B2 (en) | 2012-06-25 | 2017-04-18 | Coopersurgical, Inc. | Low-cost instrument for endoscopically guided operative procedures |
WO2014054773A1 (ja) * | 2012-10-05 | 2014-04-1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体腔内照明具及び医療用観察システム |
WO2014054771A1 (ja) * | 2012-10-05 | 2014-04-1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連結具及び体腔内挿入具の案内器具並びに体腔内照明装置 |
US10702305B2 (en) | 2016-03-23 | 2020-07-07 | Coopersurgical, Inc. | Operative cannulas and related methods |
CN110944570B (zh) * | 2017-07-31 | 2023-06-23 | 索尼奥林巴斯医疗解决方案公司 | 用于内窥镜的摄像头 |
US11471186B2 (en) * | 2018-06-27 | 2022-10-18 | Luiz Lanat Pedreira de Cerqueira Filho | Thin cannulas trocar and method |
US12042169B2 (en) * | 2018-10-21 | 2024-07-23 | New Wave Endo-Surgical Corp. | Double needle system to facilitate placing abdominal wall nerve blocks or infusion catheters |
WO2020257894A1 (en) * | 2019-06-27 | 2020-12-30 | Lanat Pedreira De Cerqueira Filho Luiz | Free scar cardiovascular cannula and method |
CN115461001A (zh) | 2021-01-27 | 2022-12-09 | M·索列夫 | 外科手术端口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351A (zh) * | 1992-04-27 | 1994-02-02 | 洛马林达大学医学中心 | 薄膜内窥镜牵开器 |
JPH07184856A (ja) * | 1993-12-27 | 1995-07-25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 |
JPH09192086A (ja) * | 1996-01-22 | 1997-07-29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トラカール |
JPH10137184A (ja) * | 1996-11-12 | 1998-05-26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ライトガイドケーブル |
JPH10309256A (ja) * | 1997-05-12 | 1998-11-2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装置 |
JP2001128923A (ja) * | 1999-10-29 | 2001-05-15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装置 |
JP2006175038A (ja) * | 2004-12-22 | 2006-07-06 | Olympus Corp | 硬性内視鏡及びその内視鏡システム |
JP2007282965A (ja) * | 2006-04-19 | 2007-11-01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内視鏡観察装置 |
WO2010028701A1 (de) * | 2008-09-09 | 2010-03-18 | , Olympus Winter & Ibe Gmbh | Laparoskop mit verstellbarem schaf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005452A (en) * | 1957-12-23 | 1961-10-24 | Louis K Pitman | Nasolaryngoscope |
JPH06154152A (ja) | 1992-11-19 | 1994-06-03 | Tomoani Betsupu | 医療用圧排鈎 |
US5987346A (en) * | 1993-02-26 | 1999-11-16 | Benaron; David A. | Device and method for classification of tissue |
JP4059579B2 (ja) | 1998-10-16 | 2008-03-12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外科手術用器具 |
US6572532B1 (en) | 1999-03-01 | 2003-06-03 | Advanced Biomedical Devices Inc. | Implant pos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
JP4615840B2 (ja) * | 2003-10-07 | 2011-01-1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手術用観察装置 |
JP4533615B2 (ja) * | 2003-10-14 | 2010-09-01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穿刺針及び超音波内視鏡システム |
JP2005279253A (ja) * | 2004-03-02 | 2005-10-13 | Olympus Corp | 内視鏡 |
JP4262624B2 (ja) | 2004-03-30 | 2009-05-13 | 株式会社八光 | 臓器圧排器具 |
US7510524B2 (en) * | 2005-04-04 | 2009-03-31 | Invuity, Inc. | Optical waveguide sheath |
EP2023824B1 (en) * | 2006-05-22 | 2017-08-02 | Covidien LP | Apparatus for meniscal repair |
JP2009089724A (ja) * | 2007-10-03 | 2009-04-30 | Olympus Corp | 分離型内視鏡 |
-
2011
- 2011-07-07 WO PCT/JP2011/065608 patent/WO201201465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7-07 CN CN201180025967.XA patent/CN10290560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7-07 EP EP11812248.0A patent/EP259942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07-07 JP JP2012526403A patent/JP522689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7-20 US US13/553,911 patent/US986126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351A (zh) * | 1992-04-27 | 1994-02-02 | 洛马林达大学医学中心 | 薄膜内窥镜牵开器 |
JPH07184856A (ja) * | 1993-12-27 | 1995-07-25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用光源装置 |
JPH09192086A (ja) * | 1996-01-22 | 1997-07-29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トラカール |
JPH10137184A (ja) * | 1996-11-12 | 1998-05-26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ライトガイドケーブル |
JPH10309256A (ja) * | 1997-05-12 | 1998-11-2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装置 |
JP2001128923A (ja) * | 1999-10-29 | 2001-05-15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装置 |
JP2006175038A (ja) * | 2004-12-22 | 2006-07-06 | Olympus Corp | 硬性内視鏡及びその内視鏡システム |
JP2007282965A (ja) * | 2006-04-19 | 2007-11-01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内視鏡観察装置 |
WO2010028701A1 (de) * | 2008-09-09 | 2010-03-18 | , Olympus Winter & Ibe Gmbh | Laparoskop mit verstellbarem schaft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94247A (zh) * | 2020-11-04 | 2021-02-02 | 瑞惜康(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腹腔镜端部安装结构及电子腹腔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226897B2 (ja) | 2013-07-03 |
JPWO2012014656A1 (ja) | 2013-09-12 |
WO2012014656A1 (ja) | 2012-02-02 |
CN102905606B (zh) | 2015-02-04 |
US9861264B2 (en) | 2018-01-09 |
US20130072754A1 (en) | 2013-03-21 |
EP2599427A4 (en) | 2017-07-05 |
EP2599427A1 (en) | 2013-06-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05606A (zh) | 硬性镜 | |
US20210000495A1 (en) | Clot evacuation and visualiz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 |
EP3773235B1 (en) | Fully integrated endoscope with biopsy capabilities | |
CN106102542B (zh) | 传递机构、抬起装置和插入设备 | |
US888868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a flexible assembly at a distal end portion of a medical device | |
JP4990336B2 (ja) | 手術器具 | |
JP5566344B2 (ja) | 内視鏡 | |
CN101569558A (zh) | 用于刮擦外科进入装置中的流体的装置和方法 | |
JP2005118549A (ja) | 内視鏡 | |
CN107529945B (zh) | 内窥镜 | |
US20230225588A1 (en) | Detachable endoscope for the duodenum | |
US11974727B2 (en) | Opening and closing unit and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 |
JP2013141487A (ja) |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 |
US20230225591A1 (en) | Insertion unit and detachable endoscope comprising the same | |
US20230225587A1 (en) | Detachable endoscope | |
CN208607432U (zh) | 一种内窥镜导光连接器及其内窥镜装置 | |
KR102725675B1 (ko) | 가력모듈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삽입유닛 및 착탈형 내시경 | |
JP2012200451A (ja) | 内視鏡 | |
JP7098841B2 (ja) | 内視鏡用先端カバー、内視鏡装置 | |
CN108471928A (zh) | 内窥镜 | |
KR102725678B1 (ko) | 결합장치 | |
CN106793924B (zh) | 内窥镜 | |
JP6042797B2 (ja) | 孔内導入装置用操作部及び孔内導入装置 | |
JPH10243918A (ja) | 内視鏡 | |
JP2000245691A (ja) | 内視鏡の給液タンク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