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1261A - 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01261A CN102901261A CN2012104525207A CN201210452520A CN102901261A CN 102901261 A CN102901261 A CN 102901261A CN 2012104525207 A CN2012104525207 A CN 2012104525207A CN 201210452520 A CN201210452520 A CN 201210452520A CN 102901261 A CN102901261 A CN 1029012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compressor
- outlet
- inlet
- dou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而提供一种利用阀门切换实现单级压缩和双级压缩循环的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吸气管路、第二吸气管路、高压供液管路、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以及多组双压缩机组;每组双压缩机组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冷凝器、第三节流装置和中间冷却器。该制冷系统由并联连接于第一吸气管路、第二吸气管路和高压供液管路的多个双压缩机组组成,通过内部阀门的开启或关闭,实现单级压缩和双级压缩,双压缩机组内部每一台压缩机均能单独使用。系统一次性投资小,调节灵活,冷库内温度波动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由多台室外机和多台室内机组成的多联式空调系统以其运行灵活,能效比高,易于控制而广泛应用于空调领域。但现有多联空调系统都是单级压缩制冷系统,只适用于空调领域。而对于像多温冷库、多温冷藏车等,当单级压缩制冷系统(通常用于高温制冷环境)和双级压缩制冷系统(通常用于低温制冷环境)并存时,需要对高、低温制冷环境独立配置制冷系统,而相互之间并不能切换,造成制冷装置配置上的浪费,对于能共用于单级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多联机现在还是技术的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利用阀门切换既能实现单级压缩循环,又能实现双级压缩循环的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气管路、第二吸气管路、高压供液管路、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以及多组双压缩机组;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冷凝器、第三节流装置和中间冷却器,所述多组双压缩机组并列连接在第一吸气管路、第二吸气管路和高压供液管路之间;所述第一蒸发器用于高温制冷环境,所述第二蒸发器用于低温制冷环境;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中间冷却器的管侧出口分别与所述高压供液管路连接,所述高压供液管路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进口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口相连,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出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出口与所述第一吸气管路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出口与所述第二蒸发器进口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出口与所述第二吸气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吸气管路另一端分别与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第二阀门进口和第三阀门进口连接,所述第二吸气管路另一端与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第一阀门进口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阀门的出口并联后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分别与所述第四阀门进口、所述第五阀门进口和所述中间冷却器壳侧出口连接,所述第三阀门出口与所述第四阀门出口并联后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排气口与所述第五阀门出口并联后与所述冷凝器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一路与所述中间冷却器的管侧进口连接,另一路通过所述第六阀门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与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壳侧进口连接。
一种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气管路、第二吸气管路、高压供液管路、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以及多组双压缩机组;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冷凝器、第三节流装置和中间冷却器,所述多组双压缩机组并列连接在第一吸气管路、第二吸气管路和高压供液管路之间;所述第一蒸发器用于高温制冷环境,所述第二蒸发器用于低温制冷环境;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中间冷却器的管侧出口分别与所述高压供液管路和所述第六阀门进口连接,所述高压供液管路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进口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口相连,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出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出口与所述第一吸气管路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出口与所述第二蒸发器进口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出口与所述第二吸气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吸气管路另一端分别与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第二阀门进口和第三阀门进口连接,所述第二吸气管路另一端与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第一阀门进口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阀门的出口并联后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分别与所述第四阀门进口、所述第五阀门进口和所述中间冷却器壳侧出口连接,所述第三阀门出口与所述第四阀门出口并联后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排气口与所述第五阀门出口并联后与所述冷凝器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中间冷却器的管侧进口连接,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壳侧进口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和所述第六阀门出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由并联连接于第一吸气管路、第二吸气管路和高压供液管路的多组双压缩机组组成,通过连接于双压缩机组内部阀门的开启或关闭,每个双压缩机组均能够实现从第一吸气管路吸气经单级压缩而将制冷剂排入高压供液管路完成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和从第二吸气管路吸气经双级压缩而将制冷剂排入高压供液管路完成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功能,且在单级压缩循环时双压缩机组内部每一台压缩机均能够单独使用。因此,系统在有单级压缩循环和双级压缩循环需要时,可节约一次性投资,同时便于制冷系统节能,提高了制冷系统的利用效率,且制冷系统调节灵活,制冷环境内的温度波动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冷却前节流制冷系统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冷却后节流制冷系统示意图。
图中:1.第一吸气管路,2.第二吸气管路,3.高压供液管路,4-1.第一压缩机,4-2.第二压缩机,5-1.第一阀门,5-2.第二阀门,5-3.第三阀门,5-4.第四阀门,5-5.第五阀门,5-6.第六阀门,6.冷凝器,7-1.第一节流装置,7-2.第二节流装置,7-3.第三节流装置,8.中间冷却器,9-1.第一蒸发器,9-2.第二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根据节流位置的不同,分为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冷却前节流制冷系统和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冷却后节流制冷系统。
实施例1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冷却前节流制冷系统示意图,包括第一吸气管路1、第二吸气管路2、高压供液管路3、第一蒸发器9-1、第二蒸发器9-2、第一节流装置7-1、第二节流装置7-2以及多组双压缩机组。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包括第一压缩机4-1、第二压缩机4-2、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3、第四阀门5-4、第五阀门5-5、第六阀门5-6、冷凝器6、第三节流装置7-3和中间冷却器8,所述多组双压缩机组并列连接在第一吸气管路1、第二吸气管路2和高压供液管路3之间。所述第一蒸发器9-1用于高温制冷环境,所述第二蒸发器9-2用于低温制冷环境。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中间冷却器8的管侧出口分别与所述高压供液管路3连接,所述高压供液管路3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1进口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进口相连,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1出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9-1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9-1出口与所述第一吸气管路1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出口与所述第二蒸发器9-2进口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9-2出口与所述第二吸气管路2连接。所述第一吸气管路1另一端分别与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第二阀门5-2进口和第三阀门5-3进口连接,所述第二吸气管路2另一端与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第一阀门5-1进口连接。所述第一阀门5-1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阀门5-2的出口并联后与所述第一压缩机4-1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4-1的排气口分别与所述第四阀门5-4进口、所述第五阀门5-5进口和所述中间冷却器8壳侧出口连接,所述第三阀门5-3出口与所述第四阀门5-4出口并联后与所述第二压缩机4-2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4-2排气口与所述第五阀门5-5出口并联后与所述冷凝器6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6的出口一路与所述中间冷却器8的管侧进口连接,另一路通过所述第六阀门5-6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7-3与所述中间冷却器8的壳侧进口连接。
本实施例1的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冷却前节流制冷系统中任何一个双压缩机组均可作为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和单级压缩制冷机组使用,且双压缩机组之间互不干扰。
1、作为双级压缩制冷机组使用:
双压缩机组内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3和第五阀门5-5关闭,第一阀门5-1、第四阀门5-4和第六阀门5-6开启。高压供液管路3中的高压制冷剂液体经第二节流装置7-2节流降压在第二蒸发器9-2中蒸发吸热后进入第二吸气管路2中,经第一阀门5-1进入第一压缩机4-1中进行第一级压缩,压缩后的中压制冷剂蒸气与从中间冷却器8壳侧出口过来的制冷剂混合经第四阀门5-4进入第二压缩机4-2中进行第二级压缩,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6中冷凝为高压制冷剂液体,从冷凝器6中出来的高压制冷剂液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第六阀门5-6在第三节流装置7-3中节流为中压制冷剂后从中间冷却器8的壳侧进口进入中间冷却器8中换热,从中间冷却器8的壳侧出口流出,作为冷却液体与第一压缩机4-1中压缩后的中压制冷剂蒸气混合进入第二压缩机4-2中压缩,另一部分高压制冷剂液体从中间冷却器8管侧进口进入,换热后从中间冷却器8管侧出口流出进入高压供液管路3中完成双级压缩制冷循环。
2、作为单级压缩制冷机组使用:
双压缩机组内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3和第五阀门5-5开启,第一阀门5-1、第四阀门5-4和第六阀门5-6关闭。高压供液管路3中的高压制冷剂液体经第一节流装置7-1节流降压在第一蒸发器9-1中蒸发吸热后进入第一吸气管路1中,分别经第二阀门5-2和第三阀门5-3进入第一压缩机4-1和第二压缩机4-2中进行压缩,第一压缩机4-1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蒸气经第五阀门5-5与第二压缩机4-2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蒸气会合进入冷凝器6中冷凝,然后流经中间冷却器8进入高压液体管路3中完成单级压缩制冷循环。
当第二阀门5-2、第一阀门5-1、第四阀门5-4、第五阀门5-5和第六阀门5-6关闭,第三阀门5-3开启时,第二压缩机4-2、冷凝器6、第一节流装置7-1、中间冷却器和第一蒸发器9-1可以单独完成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当第三阀门5-3、第一阀门5-1、第四阀门5-4和第六阀门5-6关闭,第二阀门、第五阀门开启时,第一压缩机4-1、冷凝器6、第一节流装置7-1和第一蒸发器9-1可以单独完成单级压缩制冷循环。
实施例2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冷却后节流制冷系统示意图,包括第一吸气管路1、第二吸气管路2、高压供液管路3、第一蒸发器9-1、第二蒸发器9-2、第一节流装置7-1、第二节流装置7-2以及多组双压缩机组。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包括第一压缩机4-1、第二压缩机4-2、第一阀门5-1、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3、第四阀门5-4、第五阀门5-5、第六阀门5-6、冷凝器6、第三节流装置7-3和中间冷却器8,所述多组双压缩机组并列连接在第一吸气管路1、第二吸气管路2和高压供液管路3之间。所述第一蒸发器9-1用于高温制冷环境,所述第二蒸发器9-2用于低温制冷环境。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中间冷却器8的管侧出口分别与所述高压供液管路3和所述第六阀门5-6进口连接,所述高压供液管路3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1进口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进口相连,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1出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9-1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9-1出口与所述第一吸气管路1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出口与所述第二蒸发器9-2进口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9-2出口与所述第二吸气管路2连接。所述第一吸气管路1另一端分别与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第二阀门5-2进口和第三阀门5-3进口连接,所述第二吸气管路2另一端与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第一阀门5-1进口连接。所述第一阀门5-1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阀门5-2的出口并联后与所述第一压缩机4-1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4-1的排气口分别与所述第四阀门5-4进口、所述第五阀门5-5进口和所述中间冷却器8壳侧出口连接,所述第三阀门5-3出口与所述第四阀门5-4出口并联后与所述第二压缩机4-2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4-2排气口与所述第五阀门5-5出口并联后与所述冷凝器6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6的出口与所述中间冷却器8的管侧进口连接,所述中间冷却器8的壳侧进口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7-3与所述第六阀门5-6出口连接。
本实施例2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冷却后节流制冷系统中任何一个双压缩机组均可作为双级压缩制冷机组和单级压缩制冷机组使用,且双压缩机组之间互不干扰。
1、作为双级压缩制冷机组使用:
双压缩机组内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3和第五阀门5-5关闭,第一阀门5-1、第四阀门5-4和第六阀门5-6开启。高压供液管路3中的高压制冷剂液体经第二节流装置7-2节流降压在第二蒸发器9-2中蒸发吸热后进入第二吸气管路2中,经第一阀门5-1进入第一压缩机4-1中进行第一级压缩,压缩后的中压制冷剂蒸气与从中间冷却器8壳侧出口过来的制冷剂混合经第四阀门5-4进入第二压缩机4-2中进行第二级压缩,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6中冷凝为高压制冷剂液体,从冷凝器6中出来的高压制冷剂液体从中间冷却器8管侧进口进入,换热后从中间冷却器8管侧出口流出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第六阀门5-6在第三节流装置7-3中节流为中压制冷剂后从中间冷却器8的壳侧进口进入中间冷却器8中换热,从中间冷却器8的壳侧出口流出,作为冷却液体与第一压缩机4-1中压缩后的中压制冷剂蒸气混合进入第二压缩机4-2中压缩,另一部分高压制冷剂液体进入高压供液管路3中完成双级压缩制冷循环。
2、作为单级压缩制冷机组使用:
双压缩机组内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3和第五阀门5-5开启,第一阀门5-1、第四阀门5-4和第六阀门5-6关闭。高压供液管路3中的高压制冷剂液体经第一节流装置7-1节流降压在第一蒸发器9-1中蒸发吸热后进入第一吸气管路1中,分别经第二阀门5-2和第三阀门5-3进入第一压缩机4-1和第二压缩机4-2中进行压缩,第一压缩机4-1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蒸气经第五阀门5-5与第二压缩机4-2压缩后的高压制冷剂蒸气会合进入冷凝器6中冷凝,然后流经中间冷却器8进入高压液体管路3中完成单级压缩制冷循环。
当第二阀门5-2、第一阀门5-1、第四阀门5-4、第五阀门5-5和第六阀门5-6关闭,第三阀门5-3开启时,第二压缩机4-2、冷凝器6、中间冷却器8、第一节流装置7-1和第一蒸发器9-1可以单独完成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当第二阀门5-2、第三阀门5-1、第四阀门5-4和第六阀门5-6关闭,第一阀门5-3和第五阀门开启时,第一压缩机4-1、冷凝器6、第一节流装置7-1和第一蒸发器9-1可以单独完成单级压缩制冷循环。
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第三节流装置为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毛细管、孔板节流装置中的任一种,或其它节流装置。所述冷凝器为风冷冷凝器、水冷冷凝器或蒸发式冷凝器,也可以是其它型式的冷凝器。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为手动阀、电动阀、三通阀、四通阀或其它型式的阀门,可以是球阀或闸阀。所述中间冷却器可以是板式换热器或其它型式换热器。
本发明的制冷系统利用阀门切换既能实现单级压缩循环,又能实现双级压缩循环,且双压缩机组内部每一台压缩机均能够单独使用。因此,系统在有单级压缩和双级压缩需要时,可节约一次性投资,同时便于制冷系统节能,提高了制冷系统的利用效率,且制冷系统调节灵活,制冷环境内温度波动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气管路、第二吸气管路、高压供液管路、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以及多组双压缩机组;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冷凝器、第三节流装置和中间冷却器,所述多组双压缩机组并列连接在第一吸气管路、第二吸气管路和高压供液管路之间;所述第一蒸发器用于高温制冷环境,所述第二蒸发器用于低温制冷环境;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中间冷却器的管侧出口分别与所述高压供液管路连接,所述高压供液管路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进口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口相连,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出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出口与所述第一吸气管路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出口与所述第二蒸发器进口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出口与所述第二吸气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吸气管路另一端分别与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第二阀门进口和第三阀门进口连接,所述第二吸气管路另一端与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第一阀门进口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阀门的出口并联后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分别与所述第四阀门进口、所述第五阀门进口和所述中间冷却器壳侧出口连接,所述第三阀门出口与所述第四阀门出口并联后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排气口与所述第五阀门出口并联后与所述冷凝器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一路与所述中间冷却器的管侧进口连接,另一路通过所述第六阀门和所述第三节流装置与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壳侧进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第三节流装置为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毛细管、孔板节流装置中的任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为风冷冷凝器、水冷冷凝器或蒸发式冷凝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为手动阀、电动阀、三通阀或四通阀。
5.一种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气管路、第二吸气管路、高压供液管路、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以及多组双压缩机组;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冷凝器、第三节流装置和中间冷却器,所述多组双压缩机组并列连接在第一吸气管路、第二吸气管路和高压供液管路之间;所述第一蒸发器用于高温制冷环境,所述第二蒸发器用于低温制冷环境;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中间冷却器的管侧出口分别与所述高压供液管路和所述第六阀门进口连接,所述高压供液管路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进口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进口相连,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出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出口与所述第一吸气管路连接,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出口与所述第二蒸发器进口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出口与所述第二吸气管路连接;所述第一吸气管路另一端分别与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第二阀门进口和第三阀门进口连接,所述第二吸气管路另一端与每组所述双压缩机组的第一阀门进口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阀门的出口并联后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排气口分别与所述第四阀门进口、所述第五阀门进口和所述中间冷却器壳侧出口连接,所述第三阀门出口与所述第四阀门出口并联后与所述第二压缩机吸气口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排气口与所述第五阀门出口并联后与所述冷凝器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中间冷却器的管侧进口连接,所述中间冷却器的壳侧进口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和所述第六阀门出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第三节流装置为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毛细管、孔板节流装置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为风冷冷凝器、水冷冷凝器或蒸发式冷凝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为手动阀、电动阀、三通阀或四通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52520.7A CN102901261B (zh) | 2012-11-12 | 2012-11-12 | 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52520.7A CN102901261B (zh) | 2012-11-12 | 2012-11-12 | 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01261A true CN102901261A (zh) | 2013-01-30 |
CN102901261B CN102901261B (zh) | 2014-11-12 |
Family
ID=47573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5252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01261B (zh) | 2012-11-12 | 2012-11-12 | 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901261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22718A (zh) * | 2013-07-04 | 2013-09-25 | 天津商业大学 | 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工况制冷系统 |
CN103335436A (zh) * | 2013-07-04 | 2013-10-02 | 天津商业大学 |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变流量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CN103335438A (zh) * | 2013-07-04 | 2013-10-02 | 天津商业大学 | 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变流量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CN105758047A (zh) * | 2016-05-03 | 2016-07-13 | 天津商业大学 | 变流量单工质共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复叠制冷系统 |
CN105758048A (zh) * | 2016-05-03 | 2016-07-13 | 天津商业大学 | 变流量单工质并联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复叠制冷系统 |
CN105758049A (zh) * | 2016-05-03 | 2016-07-13 | 天津商业大学 | 变流量单工质并联换热器复叠热泵系统 |
CN105783326A (zh) * | 2016-05-03 | 2016-07-20 | 天津商业大学 | 变流量单工质共用换热器复叠热泵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34728B (zh) | 2018-11-12 | 2024-04-09 | 开利公司 | 用于制冷系统的紧凑热交换器组件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41789A (ja) * | 2000-02-29 | 2001-09-07 | Daikin Ind Ltd | 二元冷凍装置 |
US6393858B1 (en) * | 1998-07-24 | 2002-05-28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Refrigeration system |
US6609390B1 (en) * | 1998-09-30 | 2003-08-26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Two-refrigerant refrigerating device |
CN102022851A (zh) * | 2010-12-22 | 2011-04-20 | 天津商业大学 | 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CN102032705A (zh) * | 2010-12-22 | 2011-04-27 | 天津商业大学 | 双级压缩热泵系统 |
CN201935467U (zh) * | 2010-12-22 | 2011-08-17 | 天津商业大学 | 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CN202393075U (zh) * | 2011-12-21 | 2012-08-22 | 马兴国 | 单元组合双级压缩并联制冷机组 |
CN202993639U (zh) * | 2012-11-12 | 2013-06-12 | 天津商业大学 | 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
-
2012
- 2012-11-12 CN CN201210452520.7A patent/CN10290126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93858B1 (en) * | 1998-07-24 | 2002-05-28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Refrigeration system |
US6609390B1 (en) * | 1998-09-30 | 2003-08-26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Two-refrigerant refrigerating device |
JP2001241789A (ja) * | 2000-02-29 | 2001-09-07 | Daikin Ind Ltd | 二元冷凍装置 |
CN102022851A (zh) * | 2010-12-22 | 2011-04-20 | 天津商业大学 | 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CN102032705A (zh) * | 2010-12-22 | 2011-04-27 | 天津商业大学 | 双级压缩热泵系统 |
CN201935467U (zh) * | 2010-12-22 | 2011-08-17 | 天津商业大学 | 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CN202393075U (zh) * | 2011-12-21 | 2012-08-22 | 马兴国 | 单元组合双级压缩并联制冷机组 |
CN202993639U (zh) * | 2012-11-12 | 2013-06-12 | 天津商业大学 | 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22718A (zh) * | 2013-07-04 | 2013-09-25 | 天津商业大学 | 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工况制冷系统 |
CN103335436A (zh) * | 2013-07-04 | 2013-10-02 | 天津商业大学 |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变流量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CN103335438A (zh) * | 2013-07-04 | 2013-10-02 | 天津商业大学 | 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变流量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CN105758047A (zh) * | 2016-05-03 | 2016-07-13 | 天津商业大学 | 变流量单工质共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复叠制冷系统 |
CN105758048A (zh) * | 2016-05-03 | 2016-07-13 | 天津商业大学 | 变流量单工质并联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复叠制冷系统 |
CN105758049A (zh) * | 2016-05-03 | 2016-07-13 | 天津商业大学 | 变流量单工质并联换热器复叠热泵系统 |
CN105783326A (zh) * | 2016-05-03 | 2016-07-20 | 天津商业大学 | 变流量单工质共用换热器复叠热泵系统 |
CN105758049B (zh) * | 2016-05-03 | 2018-07-20 | 天津商业大学 | 变流量单工质并联换热器复叠热泵系统 |
CN105758048B (zh) * | 2016-05-03 | 2018-07-20 | 天津商业大学 | 变流量单工质并联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复叠制冷系统 |
CN105758047B (zh) * | 2016-05-03 | 2019-01-22 | 天津商业大学 | 变流量单工质共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复叠制冷系统 |
CN105783326B (zh) * | 2016-05-03 | 2019-01-22 | 天津商业大学 | 变流量单工质共用换热器复叠热泵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01261B (zh) | 2014-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01261A (zh) | 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 |
CN102901262B (zh) | 双级多联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 |
CN102022851B (zh) | 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
CN102032705B (zh) | 双级压缩热泵系统 | |
CN200979258Y (zh) | 三管制热回收空调系统 | |
CN108759138B (zh) | 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及系统 | |
CN102927713B (zh) | 双级多联二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 |
CN103335437B (zh) | 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双工况制冷系统 | |
CN107990585A (zh) | 一种改进的喷气增焓空调系统 | |
CN104236155B (zh) | 具有冷媒过冷、除霜制热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2993640U (zh) | 双级多联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 |
CN102353106A (zh) | 填料—管式再循环紧凑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 |
CN202993637U (zh) | 双级多联二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 |
CN105758049A (zh) | 变流量单工质并联换热器复叠热泵系统 | |
CN105627470A (zh) | 一种基于过冷再热的空调机组 | |
CN202993639U (zh) | 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 |
CN202993696U (zh) | 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 |
CN108759139B (zh) | 具有中温蒸发器的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 |
CN102901278B (zh) | 双级多联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 |
CN205690729U (zh) | 变流量单工质并联换热器复叠热泵系统 | |
CN202254036U (zh) | 一种再循环紧凑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 |
CN107356016A (zh) | 一种蒸发器与环路热管可切换的换热单元 | |
CN203454449U (zh) | 四循环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
CN207894062U (zh) | 一种改进的喷气增焓空调系统 | |
CN209415821U (zh) | 一种水冷多联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8 Address after: 300450 no.276, hexu Road, Zhongxin ecological city,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Tianhe xinlehui 4-1-610 Co-patentee after: Zhunde (Tianjin) test Co.,Ltd. Patentee after: TIANJIN XINGKONGJIAN INSTITUE OF STRUCTURE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Tianjin highway 300134 East Tianjin District of Beichen City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