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899782B - 织机的织造方法和织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织机的织造方法和织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9782B
CN102899782B CN201210252685.XA CN201210252685A CN102899782B CN 102899782 B CN102899782 B CN 102899782B CN 201210252685 A CN201210252685 A CN 201210252685A CN 102899782 B CN102899782 B CN 1028997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ving
loom
main shaft
deceleration
rotation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26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99782A (zh
Inventor
藤森亮介
志武丰
西村彦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99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9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99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97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51/00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Automatic stop motions
    • D03D51/16Driving, starting, or stopping arrangements; Automatic stop motions for varying speed cycl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织机的织造方法,所述织机织造包含用不同织造条件织造的2以上织造部分的织物,各织造条件中设定有主轴的旋转数,在连续运转中随着织造条件的变更,变更主轴的旋转数,在随着织造条件的变更使主轴的旋转数减速时,防止由于驱动主轴的主轴电机产生过大的再生电压导致变换器产生电气故障,且防止织造的织物质量降低。在织机的连续运转中,随着织造条件的变更使主轴的旋转数减速至与变更后的织造条件对应的设定旋转数时,在由2以上织机周期构成的减速期间进行所述减速,且在所述减速期间中的各织机周期,执行不伴随引纬的空织运转。

Description

织机的织造方法和织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一种织造包含用不同织造条件织造的2以上织造部分的织物,各织造条件中设定有主轴的旋转数,在连续运转中随着织造条件的变更而变更主轴的旋转数的织机的织造方法和织造装置。
另外,本申请中所谓“织造条件”,是指织物组织(构成其织纹的经纱的开口模式)、纬纱构成(纬纱的种类和/或组合)、纬纱密度(每单位织造长度的纬纱的根数)、织机的设定旋转数等。“不同织造条件”是指上述织造条件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是不同的。
在织机中,按照这样的织造条件使对应的织造相关装置动作进行织造。但这里所谓“织造相关装置”,是指设置在织机上的为了织造而发挥功能的装置。例如包括:开口装置、引纬装置、送经装置、卷取装置等。织机的主轴包括其驱动装置(主轴电机等)也作为织造相关装置发挥功能。
在织机中,为了使对应的织造相关装置按照织造条件动作,设定有与该织造条件对应的织造模式。织造模式是指在每1织机周期设定有作为对象的各织造相关装置的驱动模式,它是按织造的进行顺序,在整个织物组织1重复量的织机周期设定的,在织机的技术领域中,为了控制织造相关装置的动作,一般使用这样构成的织造模式进行。
另外,上述的所谓“驱动模式”具体是指,在开口装置的情况下,关于各综框在各织机周期中位于上开口位置或是下开口位置的设定,在多色引纬装置的情况下,各织造周期中被引纬的纬纱的设定等。对于各织机周期设定纬纱密度,有时会基于该设定来控制卷取装置和送经装置,该情况下,该纬纱密度的设定成为驱动模式。
上述所谓“1织机周期”,相当于织机在连续运转中主轴的1旋转(0°~360°)。即,在通常的织造中,通过织机上各装置的主轴每1旋转的一系列动作实现1次引纬(纬纱的引纬→打筘),因此,将织机在连续运转中主轴的1旋转称为“1织机周期”(织机的1周期)。但该“1织机周期”也会被称为“1织造周期”或仅称为“(织机的)1周期”。而且,由于在织造模式中伴随织造的进行,所以也被称为“1织造步骤”或“1步骤”。
而且,上述所谓“织物组织的1重复量”,是指织造的织物中形成织纹的1单位的量。更具体地说,例如:构成织物的织纹是由用不同织造条件(织物组织、纬纱构成、纬纱密度等的组合)织造的2以上织造部分的组合形成,且各织造部分是通过重复用各织造条件织造的单位织纹形成的情况下,织造通过组合该织造部分形成的织造单位(织纹)所需要的织机周期数为织物组织的1重复量的织机周期数。但是,在织物的织纹是以仅重复用1种织造条件织造的1种单位织纹构成的情况下,即,织纹仅以1个织造部分构成的情况下,形成该单位织纹所需要的织机周期数(重复数)为织物组织1重复量的织机周期数。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织机中的现有技术的一例,在后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名称为“织机的旋转数控制方法和其装置”的织机。
在该文献中记载有:对应连续运转中织造条件的变更,变更织机主轴的旋转数,以及在上述旋转数变更时的减速控制时,计算出需要的制动力,并缩短减速所需要的时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93043号公报
如上述现有技术中记载的,在织机的连续运转中,随着织造条件等的变更,变更织机主轴的旋转数进行织造是公知的。近年一般的织机中,通过主轴驱动部(变换器)对驱动主轴的主轴电机进行驱动,上述旋转数的变更运转是通过变更变换器的输出频率,变更主轴电机的旋转数来进行的。
如上述现有技术中记载,在随着上述旋转数的变更进行减速控制时,尝试尽可能立即使主轴减速至设定的旋转数。在近年的织机中,一般是在主轴的1旋转以内完成旋转数的变更。
但是,根据所织造的织物,相对在织机的连续运转中被变更的各织造条件设定的主轴的设定旋转数中存在较大差别,随着织造条件的变更有时必须使主轴的旋转数大幅度减速。
例如:在各织造条件的织造中,由于被引纬的纬纱种类(粗细)和该引纬所使用的引纬装置(测长储纬装置、引纬用主喷嘴、副喷嘴等)的数量等设定不同,在一方的织造条件能够使织机高速动作进行织造,相对于此,在另一方的织造条件会出现不使织机低速动作就不能进行织造的情况。因此,在该情况下,在一方的织造条件中所设定的主轴的设定旋转数可以是高旋转数,相对于此,在另一方的织造条件中所设定的主轴的设定旋转数必须是低旋转数,在两个织造条件之间设定旋转数产生很大差别。
这样,在用于织造的2个织造条件中主轴的设定旋转数存在很大差别,且随着该织造条件的变更使主轴的旋转数大幅度减速的情况下,若要如上述在主轴的1旋转以内等短期间进行减速,则由于从驱动主轴的主轴电机产生的过大的再生电压,导致变换器中产生电气故障(由于过电压跳闸引起的频率输出功能降低/停止)。
还考虑在不产生如上所述的电气故障的程度的减速范围内减速,但该情况下,基于现有的考虑方式,若要在尽可能短的期间实现减速,则由于织造条件的变更前后的设定旋转数的差别大的原因,(即使在不产生电气故障的程度)主轴每1旋转的减速量仍然很大。在该情况下,如进行与通常的连续运转中相同的织造(引纬),则引纬不能适当进行(以失败告终)的可能性变大,织造变得不稳定,所织造的织物的质量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实际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在织造包括由不同织造条件织造的2以上织造部分的织物,各织造条件中设定有主轴的旋转数,在连续运转中随着织造条件的变更,变更主轴的旋转数的织机中,随着织造条件的变更使主轴的旋转数减速时,不会发生如上所述的电气故障,且防止织造的织物的质量降低。
本发明的织机的织造方法以下述的织机为前提:织造包含用不同织造条件织造的2以上织造部分的织物,各织造条件中设定有主轴的旋转数,在连续运转中随着织造条件的变更,变更主轴的旋转数。
如上所述织机的本发明的织造方法,在织机的连续运转中,随着织造条件的变更使主轴的旋转数减速至与变更后的织造条件对应的设定旋转数时,在由2以上织机周期构成的减速期间进行上述减速,且在上述减速期间中的各织机周期,执行不伴随引纬的空织运转。
另外,在上述织造方法中,减速期间是除了2以上织机周期以外不特定的,作为决定减速期间的优选技术方案,减速期间是基于设定旋转数的变更量(旋转数差)、变更后的织造条件中的织物组织1重复的织机周期数,以及预先设定的每1织机周期的容许减速量决定的。
与上述织造方法对应的本发明的织造装置以下述的织机的织造装置为前提:该织机为按照包含作为主轴的旋转数的设定值的设定旋转数的织造条件,使对应的织造相关装置动作进行织造的织机,且包括预先设定并存储有多个不同的所述织造条件的存储器、包括驱动主轴的主轴驱动部及控制引纬的引纬控制部的驱动控制装置,随着所述设定旋转数被变更的织造条件的变更,在连续运转中变更主轴的旋转数进行织造。
这样的织机的所述织造装置,驱动控制装置随着所述织造条件的变更使所述设定旋转数朝减速方向变更,且由主轴驱动部在整个由2以上的织机周期构成的减速期间执行使主轴的旋转数减速至变更后的织造条件中的设定旋转数的控制,且由引纬控制部在所述减速期间中的各织机周期执行停止引纬的控制。
作为上述织造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也可以是对于存储器预先存储每1织机周期的容许减速量,驱动控制装置基于设定旋转数的变更量(旋转数差)、变更后的织造条件中的织物组织1重复的织机周期数、以及上述容许减速量,来决定上述减速期间。
按照本发明的织机的织造方法和织造装置,由于在随着织造条件的变更使主轴的旋转数朝减速方向变更的情况下,在整个由2以上织机周期构成的减速期间使主轴的旋转数减速至与下一织造条件对应的设定旋转数,因此,能够避免随着急速地减速在控制主轴的驱动的部分发生电气故障。而且,由于在减速期间,执行不进行引纬的空织运转,因此,可以不使每个织机周期(主轴的每1旋转)的减速量降低至引纬可能的程度(例如:100rpm左右),能够在不发生如上所述的电气故障的范围内尽可能缩短减速期间。
而且,基于织造条件的变更前后的设定旋转数的差和所设定的容许减速量决定减速期间,且在该减速期间的决定中加入变更后的织造条件中的织物组织1重复的织机周期数,因此,能够省略空织运转工序用织造模式的设定,使织造条件的设定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适用的织机的整体构成的说明图;
图2是主要表示本发明所适用的织机的引纬装置的说明图;
图3是主要表示织机的驱动控制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4是主要表示卷绕控制部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主要表示送经控制部的构成的框图;
图6是表示相当于织物组织1重复量的织物构成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织纹织造模式的设定画面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织造工序信息的设定画面的说明图;
图9是主要表示主控制部的构成的框图。
符号说明
1-织机,2-经纱,3-经纱轴,3a-送经电机,4-反转辊,5-综丝,6-筘,7-开口,8-织物,9-织前,10-纬纱,11-导辊,12-加压辊,13-服卷辊,13a-卷取电机,14-加压辊,15-卷布辊,16-主轴,16a-主轴电机,16b-角度检测器,17-开口装置,21-供纱体架,22-供纱体,23-测长储纬装置,24-纱线卷绕臂,25-鼓筒,26-卡止销,27-驱动电机,28-致动器,29-主喷嘴,31-压力空气源,32-压力调整阀,33-电磁开关阀,34-副喷嘴,35-电磁开关阀,36-压力调整阀,37-供纱刀,38-测隙头,39-测隙头,40-驱动控制装置,41-主控制部,42-驱动控制部,42a-存储器,42b-控制器,42c-织造长度监视器,43-主轴驱动部,43a-运算器,44-开口驱动部,45-引纬控制部,46-卷取控制部,47-送经控制部,48-输入设定器,51-基本速度发生部,52-脉冲发生部,53-驱动部,54-正反计数器,55-电流发生器,56-脉冲发生器,61-基本速度发生部,62-张力控制部,62a-张力传感器,63-脉冲发生部,63a-卷径传感器,64-驱动部,65-正反计数器,66-电流发生器,67-脉冲发生器,70-输入设定栏(模式名称),71-输入设定栏(总步骤),72-输入设定栏(框枚数),73-输入设定栏(自由栏),74-输入设定栏(相当于步骤No.1),75-输入设定栏(步骤No.),76a-输入设定栏(框No.1~16),76b-输入设定栏(框No.17~20),77-输入设定栏(彩色),78-输入设定栏(密度),79-输入设定栏(信号No.),80-输入设定栏(织造工序),81-信息栏(步骤数),82-输入设定栏(设定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所适用的织机1的整体构成,特别是与经纱2的送经动作和织物8的卷取动作相关的部分。图1中,许多根经纱2从经纱轴3以片状被送出,经反转辊4穿通多个综丝5、5、……以及筘6,通过综丝5的开口运动,上下经纱2、2形成开口7并到达织物8的织前9。另外,在反转辊4的支承位置装有张力传感器62a,根据作用于该处的所有经纱2的合力检测经纱2的张力值。
另一方面,纬纱10在上下经纱2、2的开口7内被引纬后,通过筘6的打纬运动在织前9被打纬,与经纱2一起成为织物8的组织。织物8经导辊11、压力辊12、服卷辊13、压力辊14,卷取在卷布辊15上。
综丝5的开口运动、筘6的打纬运动是与织机1的主轴16的转动连动。主轴16由主轴电机16a驱动,主轴电机16a由主轴驱动部43控制。主轴16的转动由例如电子多臂式开口装置17转换成各综框的往返运动(开口运动),传递到各综丝5,另外,由未图示的打纬运动转换装置转换成打纬运动,传递到筘6。
经纱轴3由送经电机3a驱动,它们构成送经装置的主要部分。服卷辊13由卷取电机13a驱动,它们构成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这些送经电机3a、卷取电机13a由送经控制部47、卷取控制部46控制。
图2表示本发明所适用的织机1的一例,具备多色引纬装置的空气喷射式织机。在图示的例中,表示了对2种纬纱10进行引纬的2色引纬装置,但实际上是作为对3种纬纱10进行引纬的3色引纬装置,下面,以此为前提进行说明。
3种纬纱10从各供纱体架21所支承的各供纱体22被拉出,导入例如鼓筒式测长储纬装置23的纱线卷绕臂24的内部,在呈静止状态的鼓筒25的外周面由卡止销26卡止,并通过纱线卷绕臂24的旋转运动卷绕在鼓筒25的外周面上。以此,一次引纬所需长度的纬纱10被卷绕在鼓筒25的外周面上,并被储纬至纬纱10的引纬时。另外,纱线卷绕臂24由驱动电机27驱动。
在引纬开始时间,与引纬控制部45所选择的纬纱10对应的卡止销26由致动器28驱动,从鼓筒25的外周面后退时,被卷绕在鼓筒25外周面上的一次引纬所需长度的纬纱10在鼓筒25上呈可释放状态。从鼓筒25被穿通到引纬用主喷嘴29的纬纱10,通过主喷嘴29的喷射动作,从鼓筒25上释放后被引纬。
主喷嘴29为了进行引纬动作,在喷射开始到喷射结束的喷射期间,通过将压力空气与纬纱10一起喷射到上下经纱2、2的开口7内,以此将一次引纬所需长度的纬纱10引纬到开口7中。以此,纬纱10沿着开口7内的飞行路径飞行,并且,被引纬到开口7中。
另外,压力空气从压力空气源31被供给,由压力调整阀32调整为适合的空气压后,经电磁开关阀33被供给到主喷嘴29中。电磁开关阀33由引纬控制部45控制。
在纬纱10的飞行过程中,多根副喷嘴34将压力空气与纬纱10的飞行协调并接替地朝着纬纱10的飞行方向喷射,以此在开口7内对飞行中的纬纱10在引纬方向进行助推。更具体地说,所述多根副喷嘴34沿着纬纱10的飞行路径间隔开地配置,多根一组地与共用电磁开关阀35连接。这样,由共用电磁开关阀35连接的多根副喷嘴34形成一组。副喷嘴34的压力空气从压力空气源31被供给,由压力调整阀36调整为适合的空气压后,经电磁开关阀35被供给到各组的副喷嘴34中。
通过主喷嘴29和多组副喷嘴34的喷射动作,使纬纱10正常引纬时,该纬纱10通过筘6的打纬运动在织物8的织前9被打纬,并被织入织物8中,之后,在引纬侧由供纱刀37切断,与主喷嘴29内部的纬纱10分离。另外,基于检测纬纱10到达的测隙头38、39输出的信号来判断引纬是否正常进行。
上述测长储纬装置23的驱动电机27、测长储纬装置23的致动器28、与主喷嘴29对应的电磁开关阀33、与副喷嘴34对应的电磁开关阀35、以及压力调整阀32、36均由引纬控制部45控制。
图3表示驱动控制装置40的构成。另外,本实施例中,存储器包括在驱动控制装置40中。驱动控制装置40包括主控制部41、驱动控制部42、主轴驱动部43、开口驱动部44、引纬控制部45、卷取控制部46、以及送经控制部47。由这些控制部和驱动部进行控制所需的设定值和参数等,是由与各驱动部和各控制部连接的输入设定器48写入并存储在各驱动部和各控制部中内置的存储器中。
在图3中,织机1的主轴16连结有角度检测器16b,从该角度检测器16b输出的主轴角度信号(旋转角度θ的信号)被输入主控制部41、驱动控制部42、主轴驱动部43、引纬控制部45、卷取控制部46、以及送经控制部47中,使用于这些控制部和驱动部对作为驱动对象的织造相关装置的控制。
在主控制部41连接有手动操作的未图示的运转按钮(启动按钮)、停止按钮以及点动·反转按钮等。主控制部41基于通过操作这些各按钮而被输出的输入信号,将与该输入信号对应的织机运转信号等输出到驱动控制部42、主轴驱动部43、引纬控制部45、卷取控制部46或送经控制部47中。另外,这里所谓织机运转信号是指,在操作运转按钮的情况下发出的通常的运转信号、在操作停止按钮的情况下发出的停止信号、在手动操作点动·反转按钮的情况下发出的与其对应的信号。而且,主控制部41在输入由测隙头38、39检测出引纬不良时输出的停止引纬信号等、来自检测织造不良的检测器的信号时,也会对各驱动部和各控制部输出停止信号。各驱动部和各控制部与来自主控制部41的织机运转信号对应,控制作为对象的织造相关装置的驱动。
驱动控制部42具备作为内置存储器的存储器42a,详细将在后记述,对该存储器42a存储由输入设定器48写入的织造模式。驱动控制部42基于从角度检测器16b输出的旋转角度θ的信号,掌握织机的周期数(步骤数),并且,与该织机的周期数对应,将设定在织造模式的各步骤中的设定值向各驱动部和各控制部输出。更具体地说,在各步骤(织机周期)中,驱动控制部42将作为与设定在织造模式中的设定值对应的信号分别输出,即,将速度转换信号(或纬纱密度信号)输出到主轴驱动部43中、将开口框选择信号输出到开口装置17的开口驱动部44中、将纬纱选择信号输出到引纬控制部45中,而且,将纬纱密度信号输出到卷取控制部46和送经控制部47中。
引纬控制部45设定(存储)有从输入设定器48作为数据输入的控制用设定值等,若从驱动控制部42输出纬纱选择信号,则需对与该纬纱选择信号(纬纱10的种类)对应的纬纱10进行引纬,使对应的电磁开关阀33、35、卡止销26的致动器28、压力调整阀32、36等动作。更具体地说,在引纬控制部45中,与主轴16的旋转角度θ对应地设定有各纬纱10的电磁开关阀33、35、致动器28等的动作时间,引纬控制部45基于来自驱动控制部42的纬纱选择信号和所设定的动作时间,与选出的纬纱10对应,使电磁开关阀33、35、致动器28等动作。
开口装置17是图示例中电子多臂式开口装置,若从驱动控制部42输出开口框选择信号,则开口驱动部44与所述开口框选择信号对应,使开口装置17动作,以选择进行开口运动的综框,以此,各综框进行规定的开口运动。
主轴驱动部43以例如变换器为主体,若从驱动控制部42输出速度转换信号,则与所述速度转换信号对应,变更主轴电机16a的旋转速度(旋转数)。更具体地说,在由变换器构成的主轴驱动部43中,设定(存储)有与设定的主轴16的旋转数(主轴电机16a的旋转数)对应的输出频率,主轴驱动部43按照来自驱动控制部42的速度转换信号,通过将输出频率变更为与转换后的旋转数对应的输出频率,来变更主轴电机16a的旋转数,并且,变更主轴16的旋转数。另外,从驱动控制部42对主轴驱动部43输出的信号,也可以用纬纱密度信号来取代表示旋转数的转换及转换后的旋转数的速度转换信号,该情况下,主轴驱动部43中所设定的输出频率是对应纬纱密度而设定的。
卷取控制部46的详细情况将在后记述,若从驱动控制部42输出纬纱密度信号,则以对应所述纬纱密度的旋转速度驱动卷取电机13a,以使卷取装置以该纬纱密度信号所表示的纬纱10的纬纱密度卷取织物8。
送经控制部47的详细情况也将在后记述,若从驱动控制部42输出纬纱密度信号,则以将该纬纱密度信号所表示的纬纱10的纬纱密度作为参数求出的旋转速度来驱动送经电机3a,以此,送经装置以规定的张力将经纱2送出。
图4主要表示卷取控制部46的构成。卷取控制部46包括基本速度发生部51、脉冲发生部52、以及驱动部53。
若从驱动控制部42输出纬纱密度信号,则基本速度发生部51基于该纬纱密度信号所表示的纬纱密度(设定值)和来自角度检测器16b的角度信号θ,发生与主轴16的旋转成正比的基本速度信号,并且,将其发送到脉冲发生部52中。脉冲发生部52发生与所述基本速度信号对应的作为速度指令的驱动量信号(脉冲信号),并且,将该驱动量信号发送到驱动部53中。
驱动部53基于驱动量信号以与速度指令对应的旋转速度(卷取速度)驱动卷取电机13a。更具体地说,驱动部53是图示例中的伺服驱动器,其包括正反计数器54、电流发生器55、以及脉冲发生器56。在驱动部53中,通过在正反计数器54的加法端中输入驱动量信号(脉冲信号),正反计数器54将与输入的脉冲数即速度指令对应的信号输出到电流发生器55中,并且,电流发生器55发生与该信号对应的励磁电流。以此,卷取电机13a以对应所述速度指令的旋转速度被转动驱动。另外,该卷取电机13a的旋转由脉冲发生器56检测,以脉冲信号的形式被输入正反计数器54的减法端中。因此,正反计数器54的输出是从作为速度指令的脉冲信号的脉冲数中减去与卷取电机13a的旋转量对应的脉冲数求出的驱动量信号。
图5主要表示送经控制部47的构成。送经控制部47包括基本速度发生部61、张力控制部62、脉冲发生部63、以及驱动部64。
若从驱动控制部42输出纬纱密度信号,则基本速度发生部61根据该纬纱密度信号所表示的纬纱密度(设定值)和根据来自角度检测器16b的角度信号θ求出的主轴16的旋转数计算出基本速度(基本速度),并且,将与该基本速度对应的基本速度信号发送到脉冲发生部63中。
张力控制部62存储从输入设定器48输入的经纱2的目标张力的设定值(目标值),且输入有从张力传感器62a检测出的实际的经纱2的张力值(检测值),对该目标张力的设定值与实际的检测张力值进行比较,并且,根据它们的差(张力偏差)求出用于修正基本速度的速度修正量,将与该速度修正量对应的张力控制信号发送到脉冲发生部63中。
在脉冲发生部63中,除了来自基本速度发生部61的基本速度信号、来自张力控制部62的张力控制信号以外,还输入有来自检测经纱轴3卷径的卷径传感器63a的卷径信号。脉冲发生部63基于这些信号,发生作为速度指令的驱动量信号(脉冲信号),并且,将该驱动量信号发送到驱动部64中。另外,卷径传感器63a在图1中没有表示,其配置在经纱轴3的附近。而对于经纱轴3的卷径检测,也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在来自脉冲发生器67的旋转量信号的基础上通过运算间接地检测,来取代使用卷径传感器63a直接检测。
驱动部64输入从脉冲发生部63输出的作为速度指令的所述驱动量信号,并且,基于该驱动量信号驱动送经电机3a。更具体地说,驱动部64是图示例中的伺服驱动器,其包括正反计数器65、电流发生器66、以及脉冲发生器67。在驱动部64中,通过在正反计数器65的加法端中输入驱动量信号(脉冲信号),正反计数器65将与输入的脉冲数即速度指令对应的信号输出到电流发生器66中,并且,电流发生器66发生与该信号对应的励磁电流。以此,送经电机3a以对应所述速度指令的旋转速度被转动驱动。另外,该送经电机3a的旋转由脉冲发生器67检测,以脉冲信号的形式被输入正反计数器65的减法端中。因此,正反计数器65的输出是从作为速度指令的脉冲信号的脉冲数中减去与送经电机3a的旋转量对应的脉冲数求出的驱动量信号。
图6表示由具备上述织造装置的织机所织造的织物的一例。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织造的织物包含由三种单位织纹a、b、c构成的织造部分A、B、C。具体地说,相当于织物组织1重复量的织物中的织纹的1单位包含:使单位织纹a多次连续形成的织造部分A、使单位织纹b多次连续形成的织造部分B,以及使单位织纹c多次连续形成的织造部分C,以织造部分A、织造部分B、织造部分A、织造部分C的顺序依次织造构成。各织造部分A、B、C的设定织造长度分别为X米、Y米、Z米。
另外,在图示例的中,2X+Y+Z相当于规定的单位织造长度(裁断长度)的情况下,在织造部分C的织造结束的时间使织机停止运转,在织物被裁断后,再次进行从织造部分A开始的织造。在以多次重复图示的织物组织1重复量的织纹的织造达到单位织造长度的方式设定单位织造长度或各织造部分的设定织造长度(X、Y、Z)的情况下,在织造部分C的织造之后继续连续地进行从织造部分A开始的织造。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织造由织造部分A、B、C构成的织纹的1单位,以独立地设定有用于分别形成构成各织造部分A、B、C的各单位织纹a、b、c的织造模式,来取代如现有一般织机中,在整个织物组织1重复量的织机周期设定有每1织机周期的对应的织造相关装置的驱动模式,即,设定有织物组织1重复量的织造模式。本实施例中,将该各单位织纹a、b、c用各织造模式称为织纹织造模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驱动控制部42的存储器42a,以分别独立的形式设定有单位织纹a用织纹织造模式、单位织纹b用织纹织造模式、以及单位织纹c用织纹织造模式。
另外,这里所谓“织纹织造模式”是将用于织造各单位织纹的各织造相关装置的每个织机周期的驱动模式设定为1重复量,换言之,是单位织纹的1重复量(以下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形成各单位织纹a、b、c的织纹织造模式设定有名称,分别为:模式1、2、3。因此,织造部分A是通过反复模式1的织造形成,同样,织造部分B是反复模式2、织造部分C是反复模式3的织造形成。
图7表示这样的织纹织造模式的设定画面。设定画面的上部设有“模式名称”栏,在对应的输入设定栏70中输入设定模式名称。模式名称栏的右边设有“总步骤”栏,在对应的输入设定栏71中输入设定总步骤。“模式名称”栏的下侧设有“框枚数”栏,在对应的输入设定栏72中输入设定框枚数。此外还设有输入设定相关信息的输入设定栏73。
在“框枚数”栏的下侧,以占据设定画面大半的方式,横向相关联(并列)地设有“步骤No.”、“框No.”、“彩色”、“密度”、以及“信号No.”栏,纵向相关联地设有对应各栏的输入设定栏。因此,这些输入设定栏整体成为矩阵状。
图示的例中最下侧的输入设定栏74相当于步骤No.1,在“步骤No.”的输入设定栏75中,从下向上依次输入设定1、2、……在“框No.”的“1”、“2”、……以及“16”下侧的输入设定栏76a中,作为开口模式,输入设定各步骤中综框的位置位于上开口位置或下开口位置。通常,通过使该输入设定栏76a成为不同显示模式(例如:用■、或□的色彩表示),来设定综框的位置为上开口位置或下开口位置。另外,在图示的例中,“框No.”为“1”~“16”,即设定16框(有时会包括边纱开口用综框)的开口模式,但如“框No.”记载到“20”,最多可设定至20框的开口模式。对应上段的框枚数的输入设定栏72的设定值决定输入设定栏76a的输入范围。
“彩色”的输入设定栏77中,输入设定多色流体喷射式织机的引纬装置中,驱动对应于哪种纬纱(纬纱的种类)的装置。另外,通常,“彩色”意味着用多色引纬织机进行引纬的各纬纱,是在织机技术领域中一般使用的用语。在“密度”的输入设定栏78中,输入设定纬纱密度。而且,“信号No.”的“E”~“11”的输入设定栏79可用上述不同的显示模式和数值等输入设定与记号对应分配的织造相关装置的各步骤的动作指令。而关于输入设定栏79,并不一定要输入设定动作指令(设定值),可与织机的规格和织造的织物的种类等对应任意使用。
使用如上所述的图7所示的设定画面,分别单独制作与各单位织纹a、b、c对应的织纹织造模式(模式1、2、3),如上所述作为各别(独立)的数据设定(存储)在驱动控制器42的存储器42a中。而对于织纹织造模式的设定,也可使用除织机以外的其他输入设定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等)进行制作操作,设定各设定值,将该设定数据存储在存储卡等中,使输入设定器48将其读入,存储(保存)在存储器(存储器)42a中。也可使用输入设定器48在织机上进行上述制作操作,将该设定数据存储(保存)在存储器42a中。
另外,在图示的例中,省略了具体的设定内容,各单位织纹a、b、c的纬纱密度和被引纬的纬纱10的种类互不相同。本实施例中,以模式1(单位织纹a)、模式2(单位织纹b)进行织造的主轴16的设定旋转数,与以模式3(单位织纹c)进行织造的主轴16的设定旋转数设为不同,两者差别很大(例如:模式1、2的设定旋转数为:1000rpm、模式3的设定旋转数为:400rpm)。另外,“旋转数”的设定,是例如设定在图7的例中“信号No.”的输入设定栏79中的任意一个。
本实施例中,除上述织纹织造模式以外,还设定有织造工序信息,其被存储在驱动控制部42的存储器42a中(设定方法与织纹织造模式相同)。该织造工序信息包含:以各织纹织造模式进行织物组织1重复量织造的工序信息,以及相对于各工序的有关织造长度的信息,例如,使用如图8所示的设定画面设定。另外,织造的工序是指用于形成织纹1单位(织物组织1重复)的各织造部分的织造的顺序。因此,在工序信息中,设定有用于形成织造的织物中织纹1单位的各织造部分的织造顺序。
在图8所示的设定画面的例中,作为织造工序信息的“织造工序”、“步骤数”以及“设定长度”栏被关联设定。在“织造工序”栏中,以织纹1单位(织物组织1重复)中的各织纹组织模式进行织造的顺序是按工序顺序从1开始依次地输入设定。但图示的例中,在该工序顺序的设定栏中,各织造部分的织造所使用的织纹织造模式不是用表示各织造部分的名称(织造部分A~C)设定,而是用其模式名称(模式1~3)设定。另外,在图示的例中,“织物工序”栏为显示有5个输入设定栏80的状态,但该输入设定栏80的数量也可为例如:随着在第5个输入设定栏80中输入设定模式,自动地将第6个输入设定栏显示在画面上。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其他操作变更输入设定栏80的数量。
在图示的设定画面,“设定长度”栏中,各工序中所织造的织造部分的织造长度以对应该工序的织纹织造模式的形式输入设定。关于该“设定长度”的输入设定栏82,在图示的例中,第5工序的输入设定栏为非显示,其通过在“织造工序”的输入设定栏80中设定模式来自动显示。但也可以与“织造工序”的输入设定栏80一起始终显示。另外,在图示的例中,该织造长度是用长度(m)设定,但也可以用投纬数设定。“投纬(1投纬)”是织机技术领域中一般的表现,指1次引纬,相当于上述1织机周期(1织造周期)。而且,在图示的设定画面上,设定在“织造工序”栏中的织纹织造模式的1重复的织机周期数(以下称为“重复数”)作为信息,显示在“步骤数”栏的信息栏81中。
驱动控制装置40除了包括存储有构成多个不同织造条件的上述各织纹织造模式和织造工序信息的存储器42a以外,还包括织造长度监视器42c和运算器43a。另外,本实施例中,织造长度监视器42c设在驱动控制部42中,运算器43a设在主轴驱动部43中。
图9表示驱动控制装置40中的织造长度监视器42c和运算器43a的连接例。驱动控制部42除了包括上述存储器42a以外,还包括控制器42b和织造长度监视器42c。控制器42b按照存储在存储器42a中的织造工序信息中所设定的工序顺序,随着织造部分的转换将下一工序的织纹织造模式从存储器42a中读出。但是,控制器42b在织造的开始时间(织机的运转开始时间),与通过操作织机的运转按钮发生的启动信号对应,将设定在织造工序信息中的工序顺序的第一工序中所设定的织纹织造模式从存储器42a中读出。另外,控制器42b对织造部分的转换的判别是基于来自监视织造长度的织造长度监视器42c的信号进行。
具体地说,织造长度监视器42c中存储有设定织造长度,该设定织造长度是存储在存储器42a中的织造工序信息中所设定的当前的工序的织造长度(设定织造长度),通过控制器42b被输出。织造长度监视器42c基于该设定织造长度,监视由当前的工序(织纹织造模式)织造的织造部分的织造长度。即,织造长度监视器42c从织造的开始时间起依次求出织造的织造部分(当前的工序)的织造长度进行监视,且若该织造长度达到设定织造长度,则向控制器42b输出转换信号。控制器42b通过接收该转换信号掌握进行了织造的织造部分的织造长度已达到设定织造长度,并且,按照设定在织造工序信息中的工序顺序,将该工序顺序中作为下一工序设定的织纹织造模式从存储器42a中读出。
另外,织造长度监视器42c为公知的,例如具备投纬计数器,所述投纬计数器基于来自检测织机主轴16的旋转角度的角度检测器16b的信号,对于在织机主轴16的每1旋转(每检测出旋转角度0°(360°))输出的信号(投纬信号)进行计数,织造长度监视器42c根据其计数值和设定在织纹织造模式中的纬纱密度、预先求出的织造中织物的织缩率等计算出织造长度,并将其依次更新。织造长度监视器42c在监视的织造长度达到设定织造长度的时间(发生转换信号的时间),重设织造长度(投纬计数器的计数值),并且,随着下一工序的织造部分的织造开始重新开始计数。另外,上述投纬信号在图示的例中是从主控制部41中输出的。
控制器42b随着织造部分的转换从织造长度监视器42c接收所织造的织造部分的织造长度,将其依次累计得到总织造长度。在织物组织1重复量的织造结束的时间,即,在所设定的织造工序1循环的时间,判别该总织造长度是否到达规定的单位织造长度(裁断长度),当总织造长度未达到单位织造长度时,输出设定在第1织造工序中的指示织纹织造模式的模式信号,以再次重复织造工序。当总织造长度达到单位织造长度时,输出停止信号,使织机停止。
驱动控制部42将从其存储器42a中读出的织纹织造模式存储在内置的存储器(未图示)中,且按照该织纹织造模式,在各步骤(各织机周期)中对各织造相关装置的控制部和驱动部输出控制所需要的参数等信号。具体地说,在图3例的情况下,驱动控制部42基于从存储器42a中读出的织纹织造模式,发生速度转换信号、开口框选择信号(作为开口模式的信号)、纬纱选择信号(作为纬纱构成的信号)、以及纬纱密度信号,并且,分别将速度转换信号发送到主轴驱动部43中,将开口框选择信号发送到开口装置17的开口驱动部44中,将纬纱选择信号发送到引纬控制部45中,而且,将纬纱密度信号发送到送经控制部47和卷取控制部46中。
本实施例中,在织造部分的转换时,即,在织纹织造模式的转换时,设定在转换前后的织纹织造模式中的设定旋转数有差别,且主轴16的旋转数朝减速方向变更的情况下,在以下一工序的织纹织造模式进行织造(伴随引纬的运转)的开始之前,自动地执行空织运转。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织纹织造模式的变更”相当于本发明的“织造条件的变更”。这里所谓“自动地”是“基于主轴的旋转数朝减速方向变更这一条件”的意思。
因此,本实施例中,驱动控制部42的控制器42b具有判断是否执行空织运转的判断功能,且主轴驱动部43具备运算器43a,在执行空织运转的情况下,所述运算器43a求出该空织运转工序的期间。
在运算器43a中,输入设定有每1织机周期的容许减速量,并被存储。但这里所谓“容许减速量”,作为在主轴的每1旋转(1织机周期)减速的旋转数设定,随着减速而产生的再生电压是考虑不会使主轴驱动部(变换器)43产生电气故障(由于过电压所导致的频率输出功能的降低/停止)的限度减速量而任意设定的。例如:在主轴的每1旋转的减速量超过250rpm时产生上述电气故障的情况下(限度减速量为:250rpm),将容许减速量设为200rpm等。
控制器42b的上述判断功能,是在织纹织造模式的转换时,对用从存储器42a中新读入的下一工序的织纹织造模式所设定的设定旋转数,和用至此为止的织造(上一工序)中的织纹织造模式所设定的设定旋转数进行比较,并且,在两者的旋转数不同且下一工序的设定旋转数小的情况下,判断为“执行空织运转工序”,并将运算指令信号以及表示上一工序和下一工序的设定旋转数的差的信号对主轴驱动部43的运算器43a输出。
运算器43a随着运算指令信号的输入,基于上一工序和下一工序的设定旋转数的差、所存储的容许减速量、以及下一工序的织纹织造模式的重复数(单位织纹1重复的织造周期数),求出用于使织机的主轴16减速至下一工序的设定旋转数的减速期间,和该减速期间中每个织机周期的减速量。运算器43a将表示求出的减速期间的信号对主控制部41输出。另外,在该减速期间中的织机周期,织机成为不伴随引纬的空织运转的状态。因此,该求出的减速期间成为空织运转工序的期间。
对于减速期间和减速量的计算方法,例如:当设定旋转数的差为600rpm,所设定的容许减速量为200rpm时,只是在3织机周期(主轴的3旋转)使主轴的旋转数降低(减速)至下一工序的设定旋转数。但本实施例中,运算器43a基于下一工序的织纹织造模式的重复数,当下一工序的织纹织造模式为例如2时,需设为其整数倍,将减速期间设为4织机周期。运算器43a求出主轴的每1旋转的减速量(该情况下为150rpm),以在该4织机周期进行上述600rpm的减速。
另外,将减速期间(空织运转工序的期间)设为下一工序的织纹织造模式的重复数的整数倍的理由如下。
本实施例中,并未设定有空织运转工序用织造相关装置的驱动模式,而是随着织机连续运转中的织纹织造模式的转换(上一工序结束)自动地进行空织运转。因此,在空织运转工序中,开口装置17等从上述转换时间开始,按照用下一工序的织纹织造模式设定的驱动模式被驱动。该情况下,若空织运转工序的期间没有成为织纹织造模式的重复数的整数倍,则织造(伴随引纬的运转)将从织纹织造模式的中途开始重新进行。其结果,在所织造的织物上,织纹是从中途开始的,织纹的连贯性将受到影响,织物与最初预定的织物产生差异。于是,通过基于下一工序的织纹织造模式的重复数决定空织运转工序的期间,防止发生上述问题。
随着控制器42b的“执行空织运转工序”的判断,主轴驱动部43对应上述求出的减速量控制变换器的输出频率等,从而进行主轴电机16a的减速控制。主控制部41基于来自运算器43a的表示减速期间的信号,在该减速期间停止对控制部45输出纬纱选择信号,其结果成为不进行引纬的空织运转状态。在该减速期间中,由卷取控制部46和送经控制部47进行的卷取装置(卷取电机13a)和送经装置(送经电机3a)的控制也被停止。另外,驱动控制部42的织造长度监视器42c从织造(伴随引纬的运转)开始起开始计数。
本实施例的织机中,在织纹的1单位是织造如图6所示织物的情况下,驱动控制部42的存储器42a中所存储的织造工序信息为图8所示的内容。图示的例中,形成各织造部分A、B、C的单位织纹a、b、c的各织造模式(模式1、2、3)的重复数分别为4、5、2。
如上所述,设定在模式1、2中的主轴16的设定旋转数与设定在模式3中的主轴16的设定旋转数不同,模式1、2中的设定旋转数为1000rpm,模式3中的设定旋转数为400rpm。因此,从模式1的织造部分A向模式3的织造部分C转换时,进行控制,使主轴16的旋转数减速。
若操作未图示的织机的运转按钮,则驱动控制装置40中的驱动控制部42的控制器42b基于存储器42a中所存储的织造工序信息,识别对最初的工序(工序1)设定的织纹织造模式为模式1(单位织纹a用织纹织造模式),并且,从存储器42a中将作为模式1存储的织纹织造模式读出,并将该织纹织造模式存储到内部存储器中。
控制器42b基于该模式1的织纹织造模式,对各织造相关装置的控制部和驱动部输出控制所需要的参数等信号。其结果,开始驱动各织造相关装置,进行由单位织纹a构成的织造部分A的织造。
随着上述织造的开始,驱动控制部42的织造长度监视器42c开始织造长度的监视,在以模式1的织纹织造模式所织造的织造部分A的织造长度达到织造工序信息中相对模式1设定的X米的时间,对控制器42b输出转换信号。
控制器42b与工序1相同,若接收到转换信号,则基于织造工序信息识别相对第2工序(工序2)设定的织纹织造模式为模式2(单位织纹b用织纹织造模式),并且,从存储器42a中将作为模式2存储的织纹织造模式读出,并将内部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织纹织造模式(模式1)改写为新读出的模式2的织纹织造模式。
控制器42b基于新读出的模式2的织纹织造模式,对各织造相关装置的控制部和驱动部输出控制所需要的参数等信号。其结果,各织造相关装置的驱动模式变更为用模式2设定的模式,以此进行由单位织纹b构成的织造部分B的织造。
此后,在各织造部分的织造长度达到设定织造长度的时间,即,在每次织造部分的转换时进行控制,用于变更如上所述的织纹织造模式,通过使工序1循环,来织造织物组织1重复量的织纹。
在上述的织造过程中,驱动控制部42的控制器42b在上述转换时间,进行是否执行空织运转工序的判断。接着,基于其判断结果,执行本发明的织造方法。
如上所述,在工序1工序2的从织造部分A向织造部分B转换时,以及在工序2工序3的从织造部分B向织造部分A转换时,由于用各织纹织造模式设定的设定旋转数都是1000rpm,因此,主轴16的旋转数无须变更,所以不进行空织运转工序。
另一方面,在工序3工序4的从织造部分A向织造部分C转换时,由于模式1的设定旋转数为1000rpm,相对于此,模式3的设定旋转数为400rpm,将主轴16的旋转数朝减速方向变更,因此,在模式3的织造开始之前,自动地进行空织运转工序。
即,如上所述,在控制器42b中判断是否执行空织运转工序,且在主轴驱动部43的运算器43a中求出减速期间(空织工序的期间)和减速期间中的各织机周期的减速量,根据其进行织机的空织运转工序。这样,本发明的织造方法中,在由2以上多个织机周期构成的减速期间进行主轴电机16a的减速控制(主轴16的旋转数的减速),本实施例中,是基于下一工序(工序4)的织纹织造模式(织纹织造模式(织造模式)是由2以上织机周期构成)计算的。因此,按照本发明的织造方法,在连续运转中的织造条件的转换时(用不同织造条件织造的2个织造部分的转换时)使主轴的旋转数减速的情况下,避免了随着主轴电机16a的减速控制发生电气故障。而且,由于本发明的织造方法中,该减速期间中执行不伴随引纬的空织运转,因此,防止所织造的织物的质量降低。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以进行例如以下变形。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运算求得空织工序的期间(减速期间),自动地执行空织运转工序,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预先设定由执行空织工序的织机周期数(步骤数)构成的空织运转工序用织造模式,在织机的连续运转中随着主轴16的旋转数的减速进行织造条件的转换时,用该空织运转工序用织造模式,在2以上织机周期构成的减速期间进行上述减速,且在该减速期间中的各织机周期中执行不伴随引纬的空织运转。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除了织纹织造模式以外,也可以另外制作空织运转工序专用织造模式,将其预先设定在存储器42a中,且将织造工序信息,在设定有使设定旋转数朝减速方向变更的织纹织造模式的2个工序之间,插入设定有空织运转工序用织造模式的工序,作为用于执行空织运转的工序,并且,在该工序中执行空织运转。即,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中,在工序3和工序4之间插入空织运转用工序,以作为工序4执行空织运转工序的方式设定空织运转工序用织造模式,在工序5中设定模式3(单位织纹c用织纹织造模式)。另外,该情况下,由于按照空织运转用织造模式执行空织运转,因此,省略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减速期间(空织运转工序的期间)和减速量的计算。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各别(单独)设定与各织造部分(单位织纹)对应的多个织纹织造模式,并组合这些多个织纹织造模式,来形成织物组织1重复量(织纹1单位),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设定包含与多个织造部分对应的模式的织物组织1重复量的织造模式,根据其进行织造(各织造相关装置的驱动)。另外,在该情况下,该织造模式可以是包含空织运转工序用模式,但该织造模式也可以不包含空织运转工序专用的模式。即,也可以预先设定仅省略了空织运转工序用模式的织物组织1重复量的织造模式,在随着该织造模式的织造中的主轴16的旋转数的减速进行模式转换时,即,在随着主轴16的旋转数的减速进行织造条件的转换时,中断该织造模式的步骤的进行,并且,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整个通过运算求出的空织运转工序的期间进行空织运转后,再次按照织造模式进行织造。还可以与上述织造模式不同地预先设定空织运转工序用织造模式,随着上述织造模式的步骤的中断,按照空织运转工序用织造模式执行空织运转工序。
上述实施例中,在随着织造部分的转换朝减速方向变更主轴16的旋转数的情况下,为自动地执行空织运转工序,通过运算求出空织运转工序的期间,但主轴16的旋转数朝减速方向变更的情况,当设定旋转数的差小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设定的期间进行减速、空织运转工序。
具体地说,在驱动控制部42的控制器42b中,使其不仅具有能够判断设定旋转数是否不同的功能,还具有能够判断旋转数的差是否超过容许减速量的功能,当超过时,通过上述实施例的运算求出空织运转工序的期间,当未超过时,将下一工序的织纹织造模式的1重复的织机周期数作为空织运转工序的期间预先设定,在该设定的期间进行减速和空织运转工序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在求出的减速期间的各织机周期中以相同的减速量进行减速,但只要各织机周期中的减速量为容许减速量以下,任何方式的分配都可以。例如可以为:设定旋转数的差为700rpm且容许减速量为200rpm,求出的减速期间为4织机周期的情况下,从最初开始的3织机周期分别减速200rpm,最后的1织机周期的减速量为100rpm。
另外,本发明并不仅限于织造通常的织物的织机,也可适用于例如:用于织造包括纬纱密度差别大的帘子部分和平纹部分的帘子布(织物)的织机(帘子布织机)。

Claims (4)

1.一种帘子布织机的织造方法,所述帘子布织机织造包含作为织造条件的纬纱密度不同的帘子部分和平纹部分的帘子布织物,帘子部分和平纹部分各自的织造条件中设定有主轴的旋转数,在连续运转中转换帘子部分的织造和平纹部分的织造,并且随着与该转换相伴的织造条件的变更,变更主轴的旋转数,其中,
在织机的连续运转中的从帘子部分的织造向平纹部分的织造的转换时,随着用于该织造的转换的织造条件的变更,使主轴的旋转数从与帘子部分的织造对应的设定旋转数减速至与平纹部分的织造对应的设定旋转数时,在由2个以上织机周期构成的减速期间进行所述减速,且在所述减速期间中的各织机周期,执行不伴随引纬的空织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设定旋转数的变更量、变更后的织造条件中的织物组织重复1次的织机周期数、以及预先设定的每1个织机周期的容许减速量,来决定所述减速期间。
3.一种帘子布织机的织造装置,所述帘子布织机按照包含纬纱密度以及作为主轴的旋转数的设定值的设定旋转数的帘子部分的织造条件和平纹部分各自的织造条件,使对应的织造相关装置动作,进行包含所述纬纱密度不同的帘子部分和平纹部分的帘子布织物的各个织造部分的织造,所述帘子布织机包括预先设定并存储有多个不同所述织造条件的存储器、和包括驱动主轴的主轴驱动部及控制引纬的引纬控制部的驱动控制装置,为了切换帘子部分的织造和平纹部分的织造而改变所述织造条件,与此相伴在连续运转中变更主轴的旋转数进行织造,其特征在于,
随着用于从帘子部分的织造切换到平纹部分的织造的所述织造条件的变更使所述设定旋转数朝减速方向变更,伴随于此在所述驱动控制装置中,主轴驱动部在整个由2个以上织机周期构成的减速期间使主轴的旋转数从与帘子部分的织造相应的所述设定旋转数减速至与平纹部分的织造相应的所述设定旋转数,且引纬控制部在所述减速期间中的各织机周期停止引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机的织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存储器预先存储每1个织机周期的容许减速量,
驱动控制装置基于设定旋转数的变更量、变更后的织造条件中的织物组织重复1次的织机周期数、以及所述容许减速量,来决定所述减速期间。
CN201210252685.XA 2011-07-27 2012-07-20 织机的织造方法和织造装置 Active CN1028997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4666 2011-07-27
JP2011164666A JP2013028870A (ja) 2011-07-27 2011-07-27 織機における製織方法及び製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9782A CN102899782A (zh) 2013-01-30
CN102899782B true CN102899782B (zh) 2016-01-06

Family

ID=46466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2685.XA Active CN102899782B (zh) 2011-07-27 2012-07-20 织机的织造方法和织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551391A3 (zh)
JP (1) JP2013028870A (zh)
CN (1) CN1028997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07805A1 (de) * 2013-04-29 2014-10-30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fahren zum Einlegen von Schussfadenenden an einer Webmaschine mit Zusatzschusseffekten
JP7365098B2 (ja) * 2018-02-21 2023-10-19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駆動制御方法及び駆動制御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82269A1 (en) * 1989-02-06 1990-08-16 Picanol N.V. Method for weaving a cloth with a weaving pattern.
US5590692A (en) * 1994-10-29 1997-01-07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bh Method for avoiding fabric faults during transitional loom operating conditions
CN1506510A (zh) * 2002-12-10 2004-06-23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打纬时间计算方法及投纬条件设定方法
CN1944736A (zh) * 2005-10-06 2007-04-11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布机的运转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93043A (ja) * 1997-09-16 1999-04-06 Tsudakoma Corp 織機の回転数制御方法と、その装置
BE1013392A3 (nl) * 2000-04-14 2001-12-04 Picanol Nv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instellen van een weefmachine.
JP4942011B2 (ja) * 2005-04-18 2012-05-30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緯糸密度むら防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82269A1 (en) * 1989-02-06 1990-08-16 Picanol N.V. Method for weaving a cloth with a weaving pattern.
US5590692A (en) * 1994-10-29 1997-01-07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bh Method for avoiding fabric faults during transitional loom operating conditions
CN1506510A (zh) * 2002-12-10 2004-06-23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打纬时间计算方法及投纬条件设定方法
CN1944736A (zh) * 2005-10-06 2007-04-11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布机的运转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9782A (zh) 2013-01-30
JP2013028870A (ja) 2013-02-07
EP2551391A2 (en) 2013-01-30
EP2551391A3 (en)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65712B2 (en) Loom, in particular a ribbon loom
JP3982809B2 (ja) 織機の不良内容表示装置
CN102899782B (zh) 织机的织造方法和织造装置
JP4111864B2 (ja) 流体噴射式織機の噴射圧力設定方法、噴射圧力設定装置および緯入れ装置
CN102899783B (zh) 织机的织造方法和织造装置
KR20060050914A (ko) 직기에 있어서의 설정값을 설정하는 방법
JP2010270431A (ja) 織機の緯糸密度むら防止方法
US5590692A (en) Method for avoiding fabric faults during transitional loom operating conditions
JP5154612B2 (ja) 織機の緯糸密度むら防止方法
EP1862573B1 (en) Operational-error preventing device for loom
JP5177666B2 (ja) 織機の緯入れ状況表示方法
JP4942011B2 (ja) 織機の緯糸密度むら防止方法
JP5122067B2 (ja) 織機の緯糸密度むら防止方法
EP1798321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loom
EP3205758B1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restart of loom
CN1743524B (zh) 经纱张力监视方法
JP7159063B2 (ja) パイル織機における起動制限方法及び装置
JP2005273076A (ja) 織機のスタート制御装置およびスタート制御方法
JP7365098B2 (ja) 織機の駆動制御方法及び駆動制御装置
JP4718213B2 (ja) 織機の経糸張力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6295106B2 (ja) 織機の運転方法
JPH0327154A (ja) 多色織機における織段発生防止方法
JPH05272037A (ja) 織機における機台条件設定装置
JP2011058147A (ja) タオル織機の緯入れ制御方法
JPH02210042A (ja) 織機の緯糸排出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