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2922A - 无线网络系统、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网络系统、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82922A CN102882922A CN2012102464425A CN201210246442A CN102882922A CN 102882922 A CN102882922 A CN 102882922A CN 2012102464425 A CN2012102464425 A CN 2012102464425A CN 201210246442 A CN201210246442 A CN 201210246442A CN 102882922 A CN102882922 A CN 1028829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wireless network
- network relay
- file
- download requ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提供无线网络系统、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及它们的控制方法。抑制便携式无线网络装置的负荷增大且实现文件的下载。无线网络系统具备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以及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具有:第一请求接收部,其接收下载请求;下载请求发送部,其在两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将下载请求发送给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文件保存部;以及文件保存控制部。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具有:下载请求接收部;第一文件获取部,其下载文件;以及文件发送部,其将下载的文件发送给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由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下载文件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家庭、办公室中为了使个人计算机、游戏机等无线LAN客户端(以下简称为“客户端”)连接到网络而广泛利用无线LAN接入点(以下简称为“接入点”)(专利文献1)。作为接入点,使用不连接固定通信网而连接3G/HSPA(High Speed Packet Access:高速分组接入)线路等移动通信网的、小型且轻量化的、便携性优良的装置(以下称作“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能够通过使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而在没有配置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场所(例如室外等)使客户端与因特网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29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经由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获取(下载)位于因特网上的服务器的文件的情况下,还存在由于移动通信网与固定通信网相比通信频带窄而导致下载费时,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电池剩余量大大降低这样的问题。另外,由于下载文件导致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处理负荷增大,因此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处理与下载文件不同的其它通信的情况下担心给其它通信带来通信速度下降等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便携式无线网络装置的负荷增大且实现文件的下载。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一种无线网络系统,具备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和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具有:第一请求接收部,其从客户端接收文件的下载请求;下载请求发送部,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该下载请求发送部将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发送给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文件保存部;以及文件保存控制部,其接收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的上述文件并将该文件保存在上述文件保存部,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具有:下载请求接收部,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该下载请求接收部接收从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的上述下载请求;第一文件获取部,其根据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下载上述文件;以及文件发送部,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该文件发送部将下载的上述文件发送给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根据应用例1的无线网络系统,来自客户端的下载请求被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并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被发送给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在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根据接收的下载请求下载文件并将该文件发送给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因而,在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执行文件的下载,因此能够抑制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负荷增大且实现文件的下载。另外,由于能够抑制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负荷增大,因此能够将性能低的资源(处理速度慢的CPU、容量小的存储器)作为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有的资源(例如,CPU、存储器)进行安装。因而,能够实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小型化以及制造成本的低廉化。除此之外,下载的文件被保存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有的文件保存部,因此能够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被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取下的情况等,将下载到客户端的文件从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提供给客户端。
[应用例2]在应用例1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中,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第一通信接口,该第一通信接口用于与第一通信网络连接,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第二通信接口,该第二通信接口用于与通信频带比上述第一通信网络的通信频带宽的第二通信网络连接。根据这种结构,经由通信频带比第一通信网络的通信频带宽的第二通信网络下载文件,因此能够缩短文件的下载处理所需的时间。
[应用例3]在应用例1或者应用例2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中,上述下载请求发送部通过将包含在从上述客户端接收的下载请求中的文件指定信息通知给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来将上述下载请求发送给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根据这种结构,能够降低从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给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下载请求的数据量。
[应用例4]在应用例1~应用例3中的任一例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中,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用户接口提供部,其向上述客户端提供用于指定下载上述文件的时间的用户接口;以及第二文件获取部,其根据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下载上述文件,其中,在通过上述用户接口指定的上述时间为规定期间内的任意时间的情况下,上述下载请求发送部向上述第二文件获取部发送上述下载请求,在指定的上述时间不是上述规定期间内的任意时间的情况下,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上述下载请求发送部向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下载请求。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用用户接口控制下载文件的时间。因而,例如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在没有处理其它通信的情况等,通过使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有的第二文件获取部下载文件,能够不对其它通信带去影响且实时地下载文件。
[应用例5]在应用例1~应用例4中的任一例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中,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电池;受电部,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该受电部接收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提供的电力;以及第一供电部,其将经由上述受电部提供的电力提供给上述电池,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第二供电部,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该第二供电部向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提供电力。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不经由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进行文件的下载,从而抑制电池的剩余量大幅度降低。除此之外,在为了对电池进行充电而使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接触地连接时,能够进行从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向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下载请求以及下载的文件保存到文件保存部。
[应用例6]在应用例1~应用例5中的任一例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中,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具备上述文件保存部的装卸自由的存储介质。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使用大容量的存储介质,即使在下载文件大小大的文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该文件保存在文件保存部。
[应用例7]在应用例1~应用例6中的任一例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中,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第二请求接收部,该第二请求接收部从上述客户端接收上述下载请求,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上述第一请求接收部停止接收上述下载请求,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上述第二请求接收部接收上述下载请求,上述第一文件获取部根据上述第二请求接收部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下载上述文件。根据这种结构,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也能够接收来自客户端的下载请求。另外,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能够停止与客户端的通信。因而,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都处于能够与客户端进行通信的状态,能够抑制客户端不知道与哪个装置进行通信为宜而客户端无法发送下载请求。
[应用例8]在应用例1~应用例7中的任一例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中,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连接判断部,该连接判断部判断判断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是否相互接触地连接,在由上述连接判断部判断出连接的情况下,上述下载请求发送部将上述下载请求发送给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根据这种结构,只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的情况下能够从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向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下载请求。因而,能够抑制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没有相互接触地连接的情况下发送下载请求。
[应用例9]在应用例1~应用例7中的任一例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中,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连接判断部,其判断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是否相互接触地连接;以及发送请求发送部,在由上述连接判断部判断出连接的情况下,该发送请求发送部将上述下载请求的发送请求发送给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当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到上述发送请求时,上述下载请求发送部将上述下载请求发送给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根据这种结构,只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的情况下能够从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向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下载请求。因而,能够抑制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没有相互接触地连接的情况下发送下载请求。除此之外,能够在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执行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是否相互接触地连接的判断,因此能够减轻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处理负荷。
[应用例10]一种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能够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接触地连接,具备:请求接收部,其从客户端接收文件的下载请求;下载请求发送部,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该下载请求发送部将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发送给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文件保存部;以及文件保存控制部,其接收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的上述文件并将该文件保存在上述文件保存部。根据应用例10的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来自客户端的下载请求被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并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被发送给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因而,能够在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根据接收的下载请求下载文件。因此能够抑制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负荷增大且实现文件的下载。另外,由于能够抑制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负荷增大,因此能够将性能低的资源(处理速度慢的CPU、容量小的存储器)作为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有的资源(例如,CPU、存储器)进行安装。因而,能够实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小型化以及制造成本的低廉化。除此之外,应用例10的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具有文件保存部以及文件保存控制部,因此当通过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将下载的文件发送给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时能够将上述文件保存在文件保存部。因而,能够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被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取下的情况等,将下载的文件从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提供给客户端。
[应用例11]一种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能够与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接触地连接,具备:下载请求接收部,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该下载请求接收部接收从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的文件的下载请求;文件获取部,其根据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下载上述文件;以及文件发送部,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该文件发送部将下载的上述文件发送给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根据应用例11的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来自客户端的下载请求经由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被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另外,在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根据接收的下载请求下载文件并将该文件发送给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因而,能够抑制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负荷增大且实现文件的下载。另外,由于能够抑制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负荷增大,因此能够将性能低的资源(处理速度慢的CPU、容量小的存储器)作为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有的资源(例如,CPU、存储器)进行安装。因而,能够实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小型化以及制造成本的低廉化。除此之外,将下载的文件发送给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因此只要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能够保存下载的文件,就能够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被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取下的情况等,将下载在客户端的文件从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提供给客户端。
[应用例12]一种无线网络系统控制方法,为具备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和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无线网络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从客户端接收文件的下载请求;(b)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将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发送给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c)在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接收从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的上述下载请求;(d)在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根据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下载上述文件;(e)在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将下载的上述文件发送给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以及(f)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接收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的上述文件并将该文件保存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有的文件保存部。根据应用例12的无线网络系统控制方法,来自客户端的下载请求被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并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被发送给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在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根据接收的下载请求下载文件并将该文件发送给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因而,由于在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执行文件的下载,因此能够抑制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负荷增大且实现文件的下载。另外,由于能够抑制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负荷增大,因此能够将性能低的资源(处理速度慢的CPU、容量小的存储器)作为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有的资源(例如,CPU、存储器)进行安装。因而,能够实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小型化以及制造成本的低廉化。除此之外,下载的文件被保存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有的文件保存部,因此能够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被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取下的情况等,将下载在客户端的文件从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提供给客户端。
[应用例13]一种程序,用于控制能够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接触地连接的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使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备的计算机实现如下功能:从客户端接收文件的下载请求;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将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发送给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以及接收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的上述文件并将该文件保存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有的文件保存部。根据应用例13的程序,来自客户端的下载请求被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并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被发送给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因而,在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能够根据接收的下载请求下载文件。因此能够抑制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负荷增大且实现文件的下载。另外,由于能够抑制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负荷增大,能够将性能低的资源(处理速度慢的CPU、容量小的存储器)作为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有的资源(例如,CPU、存储器)进行安装。因而,能够实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小型化以及制造成本的低廉化。除此之外,根据应用例13,通过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下载的文件被发送给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并被保存在文件保存部。因而,能够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被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取下的情况等,将下载的文件从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提供给客户端。
[应用例14]一种程序,用于控制能够与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接触地连接的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使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备的计算机实现如下功能: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接收从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的文件的下载请求;根据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下载上述文件;以及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将下载的上述文件发送给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根据应用例14的程序,来自客户端的下载请求经由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被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另外,在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根据接收的下载请求下载文件并将该文件发送给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因而,在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执行文件的下载,因此能够抑制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负荷增大且实现文件的下载。另外,由于能够抑制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负荷增大,因此能够将性能低的资源(处理速度慢的CPU、容量小的存储器)作为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有的资源(例如,CPU、存储器)进行安装。因而,能够实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小型化以及制造成本的低廉化。除此之外,将下载的文件发送给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因此只要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能够保存下载的文件,就能够在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被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取下的情况等,将下载在客户端的文件从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提供给客户端。
此外,本发明能够以各种的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以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控制方法、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控制用的计算机程序、记录了该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等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无线网络系统的第二连接方式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接入点的详细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家庭网关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执行的下载请求接收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执行的下载处理的过程的第一流程图。
图7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执行的下载处理的过程的第二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接入点的详细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家庭网关的详细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在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执行的下载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的下载请求接收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在步骤S120中显示在客户端的操作画面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机座的详细结构的框图。
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家庭网关的详细结构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NS、NSa:无线网络系统;A、B:位置;10、10a:便携式接入点;20、20a、20b:家庭网关;50:服务器;CL1:客户端;31、32:无线LAN;INT:因特网;PN:固定通信网;CN:移动通信网;CB:移动基站;110:CPU;112:传送处理部;112b:桥功能部;112r:路由器功能部;113:传送控制部;114:连接监视部;115:下载请求接收部;116:下载请求发送部;117:用户接口提供部;118:文件共享控制部;130:ROM;131:指定URL保存部;135:存储卡驱动器;136:存储卡;145:WPS按钮;152:无线LAN控制电路;154:移动通信控制电路;160:USB控制电路;162:USB连接接口;170:电池;172:受电部;174:电源连接接口;210:CPU;212:传送处理部;212r:路由器功能部;213:传送控制部;214:下载请求接收部;215:下载执行部;216:文件共享控制部;217:连接监视部;230:ROM;231:指定URL保存部;240:RAM;260:USB控制电路;262:USB连接接口;264:USB/Ethernet转换部;266:Ethernet交换部;268:Ethernet接口;272:受电部;273:供电部;274:电源连接接口;40:机座;460:USB控制电路;462:USB连接接口;464:USB/Ethernet转换部;466:Ethernet交换部;468:Ethernet接口;472:受电部;473:供电部;474:电源连接接口;W10:操作画面;A1:区域;B1、B2:广播按钮;B3:确定按钮;B4:取消按钮;Ca1:网线。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例:
A1.系统结构: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无线网络系统NS具备家庭网关20以及便携式接入点10。无线网络系统NS是用于将客户端CL1连接到因特网INT的系统。客户端CL1能够经由无线网络系统NS以及因特网INT下载储存在服务器50中的文件。
无线网络系统NS允许多个连接方式作为家庭网关20以及便携式接入点10的连接方式,在图1所示的连接方式(第一连接方式)中家庭网关20经由固定(有线)通信网(例如,使用了光纤的光线路、使用了金属电缆的ADSL(Asymmetric Digital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线路等)PN与因特网INT连接。在第一实施例中,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物理连接(接触)。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物理连接是因为:如后述那样便携式接入点10是由电池来驱动,因此经由家庭网关20对该电池进行充电。此外,在第一连接方式中,便携式接入点10的无线LAN通信功能停止。
在第一连接方式中,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家庭网关20均配置在同一位置(位置A)。“配置在同一位置”意味着物理上相互接近地配置,例如在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方式中,在用户的自宅、外出目的地,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家庭网关20物理上相互接触地配置。另外,在第一连接方式中,客户端CL1与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家庭网关20物理接近地配置(即,配置在位置A)。具体地说,例如在用户的自宅、外出目的地,客户端CL1配置在从客户端CL1输出的无线信号能够被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家庭网关20接收的范围内。在第一连接方式中,在位置A处,由家庭网关20和客户端CL1形成无线LAN31。具体地说,家庭网关20作为无线LAN接入点而动作,客户端CL1作为无线LAN客户端而动作。另外,在第一连接方式中,家庭网关20还作为路由器而动作,将从客户端CL1接收的第三层数据包输出到固定通信网PN,另外将从固定通信网PN接收的第三层数据包中继给客户端CL1。在本实施例中,客户端CL1是具有无线LAN客户端的功能的普通的个人计算机,因此省略说明。此外,还能够采用游戏机、便携式电话终端等代替个人计算机来作为客户端CL1。
图2是表示无线网络系统的第二连接方式的说明图。在第二连接方式中,便携式接入点10和家庭网关20分别分开配置在不同的两个位置。具体地说,如图2上段所示,在位置A处配置家庭网关20,如图2下段所示,在位置B处配置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客户端CL1。此外,在第二连接方式中,位置A和位置B物理上相互分离得远,例如自宅和外出目的地等,客户端CL1与家庭网关20分离配置成相互间不能接收到对方输出的无线信号的程度。
在第二连接方式中,在位置B处由便携式接入点10和客户端CL1形成无线LAN32。具体地说,在第二连接方式中,便携式接入点10作为无线LAN接入点而动作,客户端CL1作为无线LAN客户端而动作。便携式接入点10除了作为无线LAN接入点的功能之外还具有路由器功能以及与移动通信网CN的移动基站CB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作为移动通信网CN例如能够采用3G/HSPA(High Speed Packet Access:高速分组接入)线路。在第二连接方式中,客户端CL1能够经由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移动通信网CN来与因特网INT连接。移动通信网CN的通信频带一般比固定通信网PN的通信频带窄,因此第二连接方式下从服务器50下载文件的速度比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方式下从服务器50下载文件的速度慢。
能够在例如用户将便携式接入点10从家庭网关20取下并将客户端CL1和便携式接入点10移动到位置B的情况下从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方式形成第二连接方式。另外,能够在例如将客户端CL1和便携式接入点10拿回位置A并将便携式接入点10连接到家庭网关20的情况下从图2所示的第二连接方式形成第一连接方式。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接入点的详细结构的框图。便携式接入点1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10、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30、存储卡驱动器135、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40、WPS(Wi-Fi保护设置)按钮145、无线LAN控制电路152、移动通信控制电路154、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控制电路160、USB连接接口162、电池170、受电部172以及电源连接接口174。便携式接入点10小型且轻量化,便携性优良。
CPU 110通过执行保存在ROM 130中的数据包中继用的应用程序来作为传送处理部112以及传送控制部113而发挥功能。传送处理部112具有路由器功能部112r以及桥功能部112b,按照目的地地址传送经由各通信接口(无线LAN控制电路152、移动通信控制电路154、USB连接接口162)输入的数据包(第三层数据包以及第二层帧)。传送控制部113控制传送处理部112。
另外,CPU 110通过执行保存在ROM 130中的用于接收文件的下载请求的程序来作为连接监视部114、下载请求接收部115、下载请求发送部116以及用户接口(U/I)提供部117而发挥功能。连接监视部114监视便携式接入点10连接到家庭网关20。下载请求接收部115接收从客户端CL1发送的文件的下载请求。下载请求发送部116在后述的下载处理中将通过客户端CL1接收的下载请求发送给家庭网关20。用户接口提供部117将用于接收下载请求的操作画面显示在客户端CL1。
另外,CPU 110通过执行保存在ROM 130中的用于文件共享的程序来作为文件共享控制部118而发挥功能。作为用于文件共享的程序例如能够采用用于实现CIFS(Common Internet FileSystem:公共因特网文件系统)等用于文件共享的协议的程序。此外,在采用了用于实现CIFS的程序的情况下文件共享控制部118作为CIFS服务器而动作。
在ROM 130中除了上述的各应用程序之外还保存有指定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器)保存部131。指定URL保存部131在后述的下载请求接收处理中保存包含在从客户端CL1发送的文件的下载请求中的URL。
存储卡驱动器135从插入未图示的槽中的存储卡136中读出数据,并向存储卡136写入数据。作为存储卡136例如能够采用SD存储卡、小型快闪存储器(注册商标)、智能介质等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便携式接入点10的任意的存储介质。
WPS按钮145用于遵照由Wi-Fi联盟规定的技术规范来对客户端CL1通知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设定信息(SSID(Service Set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符)、安全性类别、安全性密钥等)并使其设定的按钮。
无线LAN控制电路152包含调制器、放大器以及天线,例如作为遵循IEEE802.11a/b/g的无线LAN的接入点而动作,与无线LAN客户端进行无线通信。移动通信控制电路154包含调制器、放大器以及天线,作为遵循3G/HSPA等的移动通信的终端而与移动通信网的基站进行无线通信。
USB控制电路160控制按照USB标准的数据交换。USB连接接口162与控制电路160连接,由按照USB标准的物理的连接接口群构成。在便携式接入点10连接到家庭网关20时,USB连接接口162与家庭网关20中的相对置的后述的USB连接接口连接(接触)。受电部172接收从家庭网关20经由电源连接接口174提供的电力并向电池170提供电力。在便携式接入点10连接到家庭网关20时,电源连接接口174与家庭网关20中的相对置的后述的电源连接接口连接(接触)。电源连接接口174将从后述的家庭网关20的电源连接接口提供的电力输给受电部172。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的家庭网关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家庭网关20具备CPU 210、ROM 230、RAM 240、WPS按钮245、无线LAN控制电路252、USB控制电路260、USB连接接口262、Ethernet((以太网)注册商标)接口268、Ethernet交换部266、USB/Ethernet转换部264、受电部272、供电部273以及电源连接接口274。家庭网关20与便携式接入点10相比大型且重,并且与固定通信网PN进行连接,因此固定在位置A处使用。
CPU 210通过执行保存在ROM 230中的数据包中继用的应用程序来作为传送处理部212以及传送控制部213而发挥功能。传送处理部212具备路由器功能部212r。传送处理部212与图3所示的便携式接入点10的传送处理部11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同样地,路由器功能部212r与图3所示的便携式接入点10的路由器功能部112r相同,传送控制部213与图3所示的便携式接入点10的传送控制部11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另外,CPU 210通过执行保存在ROM 230中的文件的下载用的程序来作为下载请求接收部214以及下载执行部215而发挥功能。下载请求接收部214在后述的下载处理中接收从便携式接入点10发送的下载请求。下载执行部215在后述的下载处理中按照指定的URL来执行从服务器50下载文件。
另外,CPU 210通过执行保存在ROM 230中的用于文件共享的程序来作为文件共享控制部218而发挥功能。作为用于文件共享的程序例如能够采用用于实现CIFS(Common Internet FileSystem:公共因特网文件系统)等的用于文件共享的协议的程序。此外,在采用了用于实现CIFS的程序的情况下文件共享控制部218作为CIFS客户端而动作。
在ROM 230中除了上述的各程序之外还保存有指定URL保存部231。指定URL保存部231在后述的下载处理中保存包含在从便携式接入点10发送的下载请求中的URL。
此外,家庭网关20所具有的各资源(CPU 210、ROM 230)与便携式接入点10所具有的各资源(CPU 110、ROM 110)相比处理性能高。这基于如下等的理由:与便携式接入点10相比家庭网关20的安装空间的限制要宽松,因此能够搭载更多的ROM、或能够搭载大型的散热器,由此能够搭载处理速度高、容易高温的CPU。
在ROM 230中除了上述的各应用程序之外还具有指定URL保存部。在后述的下载处理中将包含在从便携式接入点10发送的下载请求中的URL保存在指定URL保存部231中。
WPS按钮245与图3所示的便携式接入点10的WPS按钮14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同样地,无线LAN控制电路252与图3所示的便携式接入点10的无线LAN控制电路152相同,USB控制电路260与图3所示的便携式接入点10的USB控制电路16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USB连接接口262由按照USB标准的物理的连接接口群构成,便携式接入点10连接到家庭网关20时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与相对置的USB连接接口160进行连接(接触)。
Ethernet接口268是处理Ethernet中的第一、二层协议的功能部,连接了用于与固定通信网PN中的未图示的接入线路进行连接的网线。Ethernet交换部266与Ethernet接口268以及USB/Ethernet转换部264连接,按照目的地MAC(Media Access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对从Ethernet接口268以及USB/Ethernet转换部264输入的Ethernet帧进行中继。
USB/Ethernet转换部264与USB控制电路260以及USB/Ethernet转换部264连接。USB/Ethernet转换部264将从USB控制电路260接收的USB数据包转换为Ethernet帧并输出给Ethernet交换部266,另外,将从Ethernet交换部266接收的Ethernet帧转换为USB数据包并输出给USB控制电路260。
受电部272接收从外部电源提供的电力并提供给供电部273。在便携式接入点10连接到家庭网关20时,供电部273将从受电部272提供的电力经由电源连接接口274提供给家庭网关20。
在具有以上结构的无线网络系统NS中,通过执行后述的下载请求接收处理以及下载处理,能够在第二连接方式下存在来自客户端CL1的文件的下载请求的情况下在抑制便携式接入点10的负荷增大的同时实现下载。
上述的便携式接入点10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另外,家庭网关20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移动通信网CN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通信网络,移动通信控制电路154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通信接口,下载请求接收部115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请求接收部,存储卡136相当于存储介质,文件共享控制部118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文件保存控制部,固定通信网PN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通信网络,Ethernet接口268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通信接口,下载请求接收部214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下载请求接收部,下载执行部215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文件获取部,文件共享控制部216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文件发送部,受电部17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受电部以及第一供电部,供电部273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供电部,连接监视部114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连接判断部。
A2.下载请求接收处理:
图5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执行的下载请求接收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当接通电源时执行下载请求接收处理。
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连接监视部114监视便携式接入点10是否连接到家庭网关20(步骤S105)。例如能够通过有无向电源连接接口174供电来实现该监视。另外,例如能够通过USB标准下的装置间的连接检测流程来实现。
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当下载请求接收部115没有检测出与家庭网关20连接时(步骤S105:“否”),监视是否从客户端CL1接收到下载请求(步骤S110)。在第一连接方式下,停止便携式接入点10的无线LAN通信功能,因此不接收来自客户端CL1的文件的下载请求。与此相对,在第二连接方式下,便携式接入点10的无线LAN通信功能(无线LAN接入点功能)进行动作,因此能够接收来自客户端CL1的文件的下载请求。此外,在例如用于确定服务器50中的文件的URL和下载执行指示被输入到客户端CL1的WEB浏览器的情况下,来自客户端CL1的文件的下载请求从客户端CL1发送给便携式接入点10。
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当下载请求接收部115接收到来自客户端CL1的文件的下载请求时(步骤S110:“是”),将包含在下载请求中的URL保存在指定URL保存部131(步骤S115)。
在上述的步骤S105中,在检测出与家庭网关20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105:“是”),待机到检测不到连接为止。另外,在上述的步骤S110中没有检测出接收到下载请求的情况下(步骤S110:“否”),待机到检测出接收到下载请求为止。
这样,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当在第二连接方式下从客户端CL1接收到文件的下载请求时,包含在下载请求中的指定的URL保存在指定URL保存部131。然而,以指定的URL确定的文件的下载不会立即执行而是在后述的下载处理中执行。
A3.下载处理:
图6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执行的下载处理的过程的第一流程图。图7是表示在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执行的下载处理的过程的第二流程图。在图6以及图7中,左侧表示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执行的过程的流程图,右侧表示在家庭网关20中执行的过程的流程图。图7所示的流程是接着图6所示的流程而执行。在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家庭网关20中当被分别接通电源时执行下载处理。
如图6所示,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连接监视部114监视便携式接入点10是否连接到家庭网关20(步骤205)。该处理与上述的下载请求接收处理的步骤S10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当检测出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连接时(步骤S205:“是”),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传送控制部113停止无线LAN控制电路152的动作(步骤S210)。例如,在使便携式接入点10以及客户端CL1回到位置A而从图2所示的第二连接方式变为图1所示的第一连接方式的情况下,判断为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连接,停止便携式接入点10的无线通信功能(作为无线LAN接入点的功能)。这样,在判断为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相连接的情况下停止便携式接入点10的无线通信功能是为了抑制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之间产生噪声干扰、电波干扰。
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下载请求发送部116控制USB控制电路160来经由USB连接接口162输出(广播)家庭网关检索数据包(步骤S215)。在该家庭网关检索数据包中包含便携式接入点10的MAC地址。
在家庭网关20中,下载请求接收部214在电源接通之后监视经由USB连接接口262的家庭网关检索数据包的接收(步骤S305)。当下载请求接收部214检测出接收到家庭网关检索数据包时(步骤S305:“是”),将包含在上述数据包中的MAC地址作为目的地地址发送(回送)响应数据包(步骤S310)。在该响应数据包中包含家庭网关20的MAC地址。
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下载请求发送部116在发送了家庭网关检索数据包之后(上述的步骤S215之后)待机到接收到响应数据包为止(步骤S220)。当下载请求发送部116检测出接收到响应数据包时(步骤S220:“是”),判断在指定URL保存部131中是否保存有URL(步骤S225)。当判断为在指定URL保存部131中保存有URL时(步骤S225:“是”),下载请求发送部116将包含保存在指定URL保存部131中的URL的文件的下载请求数据包经由USB连接接口162发送给家庭网关20(步骤S230)。
在家庭网关20中,下载请求接收部214发送了响应数据包之后(上述的步骤S310之后),监视规定期间内的下载请求数据包的接收(步骤S315)。在规定期间内没有接收到下载请求数据包的情况下(步骤S315:“否”),如图7所示那样返回到上述的步骤S305。与此相对,在规定期间内接收到下载请求数据包的情况下(步骤S315:“是”),下载请求接收部214将响应数据包发送给便携式接入点10(步骤S320)。
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下载请求发送部116在上述的步骤S230之后判断在规定期间内是否从家庭网关20接收到响应数据包(步骤S235),在接收不到响应数据包的情况下(步骤S235:“否”),返回到上述的步骤S230,将下载请求数据包再次发送给家庭网关20。与此相对,在规定期间内接收到响应数据包的情况下(步骤S235:“是”),文件共享控制部118删除保存在指定URL保存部131中的URL(步骤S240)。
在家庭网关20中,下载请求接收部214发送了响应数据包之后(上述的步骤S320之后),将从便携式接入点10接收到的指定URL保存在指定URL保存部231(步骤S325)。如图7所示,在家庭网关20中,下载执行部215按照保存在指定URL保存部231中的指定URL向服务器50发送文件的下载请求(步骤S330)。
对服务器50的下载请求经由Ethernet接口268输出到固定通信网PN,并经由固定通信网PN以及因特网INT到达服务器50。来自服务器50的文件的发送(下载)是经由因特网INT以及固定通信网PN到达家庭网关20。这样,在无线网络系统NS中向服务器50发送文件的下载请求以及从服务器50下载文件都经由固定通信网PN来执行。这是因为:通过经由与移动通信网CN相比通信频带更宽的通信网络进行文件的下载,从而实现高速下载。除此之外,向服务器50发送文件的下载请求以及从服务器50下载文件都在家庭网关20中进行。这是因为:通过在具有更高性能的资源(CPU、ROM)的装置中进行文件的下载,从而实现高速下载。
在家庭网关20中,文件共享控制部216将从服务器50下载的文件经由USB连接接口262发送给便携式接入点10(步骤S335)并再次回到上述的步骤S305。
如图7所示,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文件共享控制部118在上述的步骤S240之后,或者在上述的步骤S225中判断为在指定URL保存部131中没有保存URL的情况下(步骤S225:“否”),判断是否在规定期间内接收到下载的文件(步骤S245)。在规定期间内接收到下载文件的情况下(步骤S245:“是”),文件共享控制部118将接收到的文件保存在存储卡136(步骤S250)。这样,保存在存储卡136中是因为:将便携式接入点10从家庭网关20取下而从第二连接方式变为第一连接方式之后能够对客户端CL1提供保存在存储卡136中的文件。当在上述的步骤S245中判断为在规定期间内接收不到下载文件时(步骤S245:“否”)返回到上述的步骤S205。
在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中,在第二连接方式下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接收来自客户端CL1的下载请求,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物理连接的情况下将包含由下载请求指定的URL的下载请求发送给家庭网关20。家庭网关20从服务器50下载利用从便携式接入点10接收的指定URL确定的文件。因而,文件的下载是在家庭网关20中执行,因此能够在抑制便携式接入点10的处理负荷增大的同时实现文件的下载。因此,能够抑制电池170的剩余量大幅度降低,并且在便携式接入点10处理其它通信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对其它通信的影响。
除此之外,家庭网关20中的文件的下载是经由通信频带比较宽的固定通信网PN来执行,因此能够实现高速下载。另外,家庭网关20与便携式接入点10相比具有更高性能的资源(CPU、ROM),因此能够实现高速下载。因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在第二连接方式下在存在来自连接到便携式接入点10的客户端CL1的文件的下载请求的情况下能够缩短下载的处理所需的时间。
另外,下载的文件保存在便携式接入点10所具有的存储卡136中,因此在从第一连接方式再次成为第二连接方式的情况等中能够提供从便携式接入点10下载到客户端CL1的文件。因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例如能够实现如下的使用方式。在便携式接入点10无法与移动通信网CN进行连接的场所(例如地下等)中实现第二连接方式,在从客户端CL1有文件的下载请求的情况下为了对便携式接入点10的电池170进行充电而在家庭网关20连接了移动型接入点10时下载文件。之后,在再次成为第二连接方式的情况下从便携式接入点10向客户端CL1提供文件。根据这种使用方式,即使再次成为第二连接方式的场所为地下等时用户也能够进行文件的阅览等。
另外,下载的文件的保存目的地是存储卡136,因此通过使用具有大容量的存储区域的存储卡作为存储卡136来下载文件大小大的文件来进行保存。
另外,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相互连接的情况下停止便携式接入点10的无线通信功能,因此能够抑制客户端CL1不知道与哪个装置进行通信为宜而无法发送下载请求。
B.第二实施例: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接入点的详细结构的框图。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家庭网关的详细结构的框图。图8所示的便携式接入点10a在CPU 110不作为连接监视部而发挥功能的点上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接入点10不同,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接入点10相同。图9所示的家庭网关20a在CPU 210作为连接监视部217而发挥功能点上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家庭网关20不同,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家庭网关20相同。此外,连接监视部217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连接判断部。
图10是表示在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执行的下载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在图10中左侧以及右侧与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的左侧以及右侧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此外,接着图10所示的流程而执行上述的图7所示的流程。在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中,当便携式接入点10a连接到家庭网关20a时从家庭网关20a向便携式接入点10a请求发送下载请求,便携式接入点10a根据该请求将下载请求发送给家庭网关20a。
具体地说,在家庭网关20a中连接监视部217监视便携式接入点10是否与家庭网关20连接(步骤S505)。该处理与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205相同。
在步骤S505中,当检测出便携式接入点10a与家庭网关20a连接时(步骤S505:“是”),在家庭网关20a中,下载请求接收部214经由USB连接接口262发送(广播)便携式接入点检索数据包(步骤S510)。该处理与图6所示的步骤S215相同。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下载请求接收部214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发送请求发送部。
在便携式接入点10a中,下载请求发送部116在电源接通之后监视经由USB连接接口162的便携式接入点检索数据包的接收(步骤S405)。当下载请求发送部116检测出接收到便携式接入点检索数据包时(步骤S405:“是”)进行上述步骤S210(无线LAN功能停止),将响应数据包发送给家庭网关20a(步骤S415)。
在家庭网关20a中,下载请求接收部214在上述的步骤S510之后待机到接收到响应数据包为止(步骤S515)。当下载请求接收部214接收到响应数据包时(步骤S515:“是”),将下载请求的发送请求数据包经由USB连接接口262发送给便携式接入点10a(步骤S520)。在执行了步骤S520之后在家庭网关20a中执行步骤S315以后的处理。
在便携式接入点10a中,下载请求发送部116在上述步骤S415之后待机到接收到下载请求的发送请求数据包为止(步骤S420)。当下载请求发送部116接收到下载请求的发送请求数据包时(步骤S420:“是”)执行上述步骤S225,然后在便携式接入点10a中执行步骤S230以后的处理。
具有以上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便携式接入点10a不进行与家庭网关20a的连接监视、无线通信设定信息群的主动发送,因此能够减轻便携式接入点10a中的负荷。
C.第三实施例:
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例中的下载请求接收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在第二连接方式下当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执行文件的下载的点上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不同,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相同。
如图11所示,第三实施例的下载请求接收处理在追加执行步骤S120~S145的点上与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下载请求接收处理不同,其它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当包含在下载请求中的URL保存在指定URL保存部131中时(步骤S115),用户接口提供部117通过生成用于指定下载的时间的操作画面并将其发送给客户端CL1,来使这样的操作画面显示在客户端CL1(步骤S120)。
图12是表示在步骤S120中显示在客户端的操作画面的说明图。该操作画面W10具备用于指定下载的时间的区域A1、确定按钮B3以及取消按钮B4。如图12所示,在区域A1中配置用于指定下载的时间的两个广播按钮B1、B2。广播按钮B1是用于指定“立即”作为下载的时间的按钮。广播按钮B2是用于指定“稍后”作为下载的时间的按钮。时间“立即”意味着在按下了确定按钮B3的情况下立即执行文件的下载。与此相对,时间“稍后”意味着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物理上相互连接而成为第一连接方式时执行文件的下载。在图12的例子中选择了广播按钮B1。此外,在第三实施例中,操作画面W10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用户接口。
当在图12所示的操作画面W10中选择下载的时间后按下确定按钮B3时,表示选择的下载的时间的信息从客户端CL1发送给便携式接入点10。
在上述步骤S120之后,如图11所示,在便携式接入点10中,下载请求接收部115待机到接收到表示下载的时间的信息为止(步骤S125),当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时判断指定的下载的时间是否为“立即”(步骤S130)。
在上述步骤S130中指定的下载的时间不是“立即”、即“稍后”的情况下返回到上述的步骤S105。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执行下载处理,在成为第一连接方式时执行文件的下载。
在上述的步骤S130中指定的下载的时间为“立即”的情况下(步骤S130:“是”),下载请求发送部116控制移动通信控制电路154而向移动通信网CN发布(步骤S135)。
下载请求发送部116按照保存在指定URL保存部131中的指定URL向服务器50发送文件的下载请求(步骤S140)。下载请求发送部116控制文件共享控制部118而将从服务器50下载的文件保存在存储卡136(步骤S145)。这样,在第三实施例中,在用户指定的下载时间为“立即”的情况下,向服务器50发送下载请求以及从服务器50下载文件是通过便携式接入点10经由移动通信网CN来执行。此外,在第三实施例中,下载请求发送部116还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文件获取部。
具有以上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在指定的下载时间不是“立即”的情况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在客户端CL1显示用于指定下载的时间的操作画面W10并按照在这样的操作画面W10中指定(选择)的时间来进行文件的下载,因此用户能够控制文件的下载的执行时间。因而,例如在客户端CL1没有进行经由移动通信网CN的其它通信的情况等中,能够不对其它通信带来影响,且缩短文件的获取所需的时间。另外,例如在要下载文件大小小的文件的情况下,即使经由便携式接入点10来下载文件也不会发生电池170的剩余量大幅度降低。因而,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经由便携式接入点10下载文件能够缩短文件的获取所需的时间。
D.第四实施例:
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的概要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3中示出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a的第一连接方式。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a在便携式接入点10经由机座40与家庭网关20b连接的点上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不同,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相同。机座40通过网线Ca1连接到家庭网关20b。当机座40通过接触而与便携式接入点10物理连接时向便携式接入点10进行供电,并且进行便携式接入点10与家庭网关20b之间的数据的交换。
图14是表示图13所示的机座的详细结构的框图。机座40具备USB控制电路460、USB连接接口462、USB/Ethernet转换部464、Ethernet交换部466、Ethernet接口468、受电部472、供电部473以及电源连接接口474。
USB控制电路460具有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USB控制电路260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说明。同样地,USB连接接口462具有与图4所示的USB连接接口262相同的功能,USB/Ethernet转换部464具有与图4所示的USB/Ethernet转换部264相同的功能,Ethernet交换部466具有与图4所示的Ethernet交换部266相同的功能,受电部472具有与图4所示的受电部272相同的功能,供电部473具有与图4所示的供电部273相同的功能,电源连接接口474具有与图4所示的电源连接接口274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说明。
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家庭网关的详细结构的框图。第四实施例的家庭网关20b在不具备USB控制电路260、USB连接接口262、USB/Ethernet转换部264以及电源连接接口274的点上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家庭网关20不同,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即,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实施例的家庭网关20的一部分的功能部是通过机座40来实现。换句话说,第四实施例的家庭网关20b以及机座40相当于第一实施例的家庭网关20。
第四实施例中的下载接收处理与第一实施例的下载接收处理相同。另外,第四实施例中的下载处理在机座40进行家庭网关20b与便携式接入点10之间的信息的交换的点上与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设定更新处理不同,其它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具有以上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网络系统NSa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除此之外,在第三实施例中,USB/Ethernet的转换是由机座40来执行,因此能够使用不具有进行USB/Ethernet转换的功能部的家庭网关来实现无线网络系统NSa。
E.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超出其精神的范围内以各种的方式来实施,例如还能进行如下的变形。
E1.变形例1:
在第三实施例中,能够通过操作画面W10来指定的文件的下载的时间是“立即”或者“稍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时间。例如,能够指定“10分钟以内”或者“10分钟之后”等、规定期间内或者经过了规定期间之后的时间。在该结构中,在选择了“规定期间内”的情况下,以规定期间的任意的时间经由便携式接入点10向服务器50发送下载请求,在选择了“经过了规定期间之后”的情况下,在经过了规定期间之后成为第一连接方式时能够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经由便携式接入点10向服务器50发送下载请求。
另外,在第三实施例中,允许指定下载文件的时间的用户接口是显示在客户端CL1的操作画面W10,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还能够配置用于对便携式接入点10指定下载的时间的按钮(例如,用于指定“立即”的按钮、用于指定“稍后”的按钮)。即,一般能够将允许指定下载文件的时间的任意的用户接口采用为本发明的无线网络系统。
E2.变形例2:
在第一、第二、第四实施例中,文件的下载的时间是成为第一连接方式而便携式接入点10、10a与家庭网关20、20a、20b物理上相互接触的时间。另外,在第三实施例中是通过操作画面W10指定的时间。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时间。例如,在下载接收处理中,在包含在下载请求中的URL保存在指定URL保存部131之后(步骤S115之后),检测从移动基站CB输出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在接收信号强度比规定的强度还强的情况下经由便携式接入点10立即执行下载,在接收信号强度比规定的强度还弱的情况下还能够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采用在成为第一连接方式的情况下执行下载的结构。
E3.变形例3:
在各实施例中,来自客户端CL1的下载请求由便携式接入点10、10a来接收,但是能够采用代替便携式接入点10、10a而由家庭网关20、20a、20b来接收的结构。例如,在第一连接方式下,便携式接入点10、10a的无线LAN通信功能(无线LAN接入点功能)停止,因此在第一连接方式下从客户端CL1有下载请求的情况下,优选采用家庭网关20、20a、20b接收上述请求的结构。在该结构中,能够在家庭网关20、20a、20b中通过执行步骤S325以后的处理来将下载的文件保存在便携式接入点10、10a的存储卡136。此外,在家庭网关20、20a、20b中,在由下载请求接收部214接收下载请求的结构中,下载请求接收部214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请求接收部。
E4.变形例4:
在各实施例中,下载的文件的保存目的地是安装在便携式接入点10、10a的存储卡136,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果家庭网关20、20a、20b为具备硬盘的结构,则还能够将上述硬盘设为下载文件的保存目的地。根据这种结构,与第一连接方式下是否向服务器50发送下载请求无关,在由于网络故障、服务器50故障等导致无法下载文件时将便携式接入点10、10a从家庭网关20、20a、20b取下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之后下载成功的情况下事先保存文件。另外,在该结构中,能够在之后再次成为第一连接方式时将下载的文件发送给便携式接入点10、10a。此时,发送给便携式接入点10、10a的文件优选从硬盘删除。另外,在家庭网关20、20a、20b中经由网络来连接了具有存储装置的装置(例如,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的结构中还能够保存下载到上述装置中的文件。
E5.变形例5:
在各实施例中,服务器50经由因特网INT与家庭网关20连接,但是能够采用代替因特网INT而经由电信运营者等提供的宽带以太网(以太网为注册商标)、IP-VPN网来连接的结构。另外,在家庭网关20、20a、20b与不同于无线LAN 31的LAN连接的结构中,能够采用经由上述LAN与服务器50连接的结构。
E6.变形例6:
在各实施例中,确定成为下载对象的文件的信息是URL,但是能够采用URN(Uniform Resource Name:统一资源名)等、能够确定文件的任意的信息(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统一资源标识符)来代替URL。
E7.变形例7:
在各实施例中,使用了便携式接入点以及家庭网关来作为用于使客户端CL1连接到因特网INT的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装置。能够采用具有无线LAN接入点的功能、与移动通信网的移动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路由器功能的任意的装置(例如,便携式电话终端)来代替便携式接入点10、10a。另外,能够采用第三层交换机等、作为无线LAN接入点和路由器而动作并且能够连接到固定通信网PN的任意的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来代替家庭网关20、20a、20b。
E8.变形例8:
在各实施例中,是固定通信网PN的通信频带比移动通信网CN的通信频带宽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还能够采用固定通信网PN与移动通信网CN的通信频带相同的结构、固定通信网PN的通信频带比移动通信网CN的通信频带窄的结构。在这些结构中文件的下载也是在家庭网关20、20a、20b中执行,因此能够抑制便携式接入点10、10a的处理负荷增大。
E9.变形例9:
各实施例中的便携式接入点10、10a、家庭网关20、20a、20b的结构只不过是一个例子,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各实施例中,无线LAN控制电路152、252不限于遵循IEEE802.11a/b/g的无线LAN,也可以设为通过将来可能会使用的所有无线LAN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接口。另外,移动通信控制电路154不限于遵循3G/HSPA的移动通信,也可以设为例如LTE、下一代移动WiMAX(IEEE802.16m)、下一代PHS(XGP:eXtended Global Platform)之类的将来可能会使用的所有移动通信来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接口。
另外,在各实施例中,用于便携式接入点与家庭网关之间的数据的交换的连接接口是USB,但是能够采用其它任意的通信接口代替USB。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无线LAN、移动通信,能够应用于规定的无线网络中的所有无线通信。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既可以将通过硬件来实现的部分结构替换为软件,相反地,也可以将通过软件来实现的部分结构替换为硬件。另外,在本发明的部分或全部的功能由软件来实现的情况下,能够以保存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形式来提供该软件(计算机程序)。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不限于如软盘、CD-ROM那样的便携式的记录介质,还包含各种RAM、ROM等计算机内的内部存储装置、硬盘等固定在计算机的外部存储装置。即“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具有包含不是临时地而是能够固定地保存数据的任意的记录介质的宽泛的意思。
Claims (14)
1.一种无线网络系统,具备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和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具有:
第一请求接收部,其从客户端接收文件的下载请求;
下载请求发送部,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该下载请求发送部将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发送给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文件保存部;以及
文件保存控制部,其接收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的上述文件并将该文件保存在上述文件保存部,
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具有:
下载请求接收部,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该下载请求接收部接收从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的上述下载请求;
第一文件获取部,其根据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下载上述文件;以及
文件发送部,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该文件发送部将下载的上述文件发送给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第一通信接口,该第一通信接口用于与第一通信网络连接,
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第二通信接口,该第二通信接口用于与通信频带比上述第一通信网络的通信频带宽的第二通信网络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载请求发送部通过将包含在从上述客户端接收的下载请求中的文件指定信息通知给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来将上述下载请求发送给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
用户接口提供部,其向上述客户端提供用于指定下载上述文件的时间的用户接口;以及
第二文件获取部,其根据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下载上述文件,
其中,在通过上述用户接口指定的上述时间为规定期间内的任意时间的情况下,上述下载请求发送部向上述第二文件获取部发送上述下载请求,在指定的上述时间不是上述规定期间内的任意时间的情况下,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上述下载请求发送部向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上述下载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
电池;
受电部,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该受电部接收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提供的电力;以及
第一供电部,其将经由上述受电部提供的电力提供给上述电池,
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第二供电部,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该第二供电部向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提供电力。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具备上述文件保存部的装卸自由的存储介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第二请求接收部,该第二请求接收部从上述客户端接收上述下载请求,
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上述第一请求接收部停止接收上述下载请求,
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上述第二请求接收部接收上述下载请求,
上述第一文件获取部根据上述第二请求接收部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下载上述文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连接判断部,该连接判断部判断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是否相互接触地连接,
在由上述连接判断部判断出连接的情况下,上述下载请求发送部将上述下载请求发送给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还具有:
连接判断部,其判断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是否相互接触地连接;以及
发送请求发送部,在由上述连接判断部判断出连接的情况下,该发送请求发送部将上述下载请求的发送请求发送给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当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接收到上述发送请求时,上述下载请求发送部将上述下载请求发送给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10.一种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能够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接触地连接,具备:
请求接收部,其从客户端接收文件的下载请求;
下载请求发送部,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该下载请求发送部将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发送给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文件保存部;以及
文件保存控制部,其接收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的上述文件并将该文件保存在上述文件保存部。
11.一种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能够与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接触地连接,具备:
下载请求接收部,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该下载请求接收部接收从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的文件的下载请求;
文件获取部,其根据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下载上述文件;以及
文件发送部,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该文件发送部将下载的上述文件发送给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12.一种无线网络系统控制方法,为具备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和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的无线网络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从客户端接收文件的下载请求;
(b)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将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发送给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c)在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接收从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的上述下载请求;
(d)在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根据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下载上述文件;
(e)在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将下载的上述文件发送给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以及
(f)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中,接收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的上述文件并将该文件保存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有的文件保存部。
13.一种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控制方法,用于控制能够与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接触地连接的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从客户端接收文件的下载请求;
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将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发送给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以及
接收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的上述文件并将该文件保存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所具有的文件保存部。
14.一种无线网络中继装置控制方法,用于控制能够与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接触地连接的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接收从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发送的文件的下载请求;
根据接收的上述下载请求下载上述文件;以及
在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与上述固定型无线网络中继装置相互接触地连接时,将下载的上述文件发送给上述便携式无线网络中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56285 | 2011-07-15 | ||
JP2011156285A JP5737030B2 (ja) | 2011-07-15 | 2011-07-15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無線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82922A true CN102882922A (zh) | 2013-01-16 |
Family
ID=47484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464425A Pending CN102882922A (zh) | 2011-07-15 | 2012-07-16 | 无线网络系统、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30017777A1 (zh) |
JP (1) | JP5737030B2 (zh) |
CN (1) | CN10288292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06105A (zh) * | 2013-02-20 | 2013-05-15 |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网络设备任务处理方法和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235852B2 (en) | 2016-08-29 | 2019-03-19 | A9.Com, Inc. | Wireless security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
US10490068B2 (en) * | 2016-10-31 | 2019-11-26 | Veniam,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hieving road action consensus, for example among autonomous vehicles, in a network of moving things |
US10388162B2 (en) * | 2017-01-23 | 2019-08-20 | Veniam,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tilizing mobile access points as fixed access points in a network of moving things, for example including autonomous vehicles |
US10115278B2 (en) | 2017-03-31 | 2018-10-30 | A9.Com, Inc. | Wireless security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
US10624086B2 (en) | 2017-03-31 | 2020-04-14 | A9.Com, Inc. | Wireless security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
US20180288694A1 (en) * | 2017-03-31 | 2018-10-04 | A9.Com, Inc. | Wireless security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
KR102560548B1 (ko) * | 2017-10-13 | 2023-07-26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액세스 포인트, 홈 게이트웨이 및 홈 네트워크 시스템과, 상기 홈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의 ip 통신 수행 방법 |
CN110933521A (zh) * | 2019-12-09 | 2020-03-27 | 深圳市乙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接入点的散热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8589A (zh) * | 2002-02-08 | 2005-08-24 | 株式会社东芝 | 下载控制方法和通信系统 |
CN1992603A (zh) * | 2005-12-30 | 2007-07-04 | 萧学文 | 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
US20110119550A1 (en) * | 2001-12-03 | 2011-05-19 | Psion Teklogix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11148A (ja) * | 2003-06-20 | 2005-01-13 | Casio Comput Co Ltd | ダウンロード方法、情報受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携帯電話 |
JP2010178101A (ja) * | 2009-01-30 | 2010-08-12 |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 ホー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
CN102461143B (zh) * | 2009-06-08 | 2015-09-02 | 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 | 便携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其各自的控制方法及通信系统 |
-
2011
- 2011-07-15 JP JP2011156285A patent/JP5737030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6-19 US US13/527,518 patent/US2013001777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07-16 CN CN2012102464425A patent/CN1028829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119550A1 (en) * | 2001-12-03 | 2011-05-19 | Psion Teklogix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658589A (zh) * | 2002-02-08 | 2005-08-24 | 株式会社东芝 | 下载控制方法和通信系统 |
CN1992603A (zh) * | 2005-12-30 | 2007-07-04 | 萧学文 | 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06105A (zh) * | 2013-02-20 | 2013-05-15 |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网络设备任务处理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3026646A (ja) | 2013-02-04 |
JP5737030B2 (ja) | 2015-06-17 |
US20130017777A1 (en) | 2013-0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82922A (zh) | 无线网络系统、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 |
CN102883317B (zh) | 无线网络系统、无线网络中继装置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 |
EP2991435B1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US9116653B2 (en) | Terminal apparatus and scanner interacting to perform scan functions using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chemes | |
CN102201846B (zh) | 基于soft AP技术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 |
JP5967454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7925957A (zh) | 通过小小区的等权蜂窝网络连接 | |
CN101807945A (zh) |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和采用该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 |
CN104620639A (zh) | 通信装置和网络连接方法 | |
CN102396292B (zh) | 通信控制方法和移动通信终端 | |
CN103179184A (zh) | 通信系统、网络存储器、服务器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
CN104641667B (zh)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202183765U (zh) | 基于soft AP技术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 |
JP6241312B2 (ja) | 無線接続装置、無線接続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接続装置と移動体通信端末とを備える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
CN113542343B (zh) | 用于混合网络中g3-plc自举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1772056A (zh) | 一种管理多模网元的方法、系统及一种多模网元 | |
JP5655638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電子装置、及び簡易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の決定方法 | |
WO2024067046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2958195B (zh) | 无线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04104441A (ja)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中継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
CN112292886A (zh) | 用于管理分布式无线网络中的连接的方法 | |
CN110535746A (zh) | 虚拟专用网络vpn共享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206251337U (zh) | 基于WIFI接入点以及接入控制器的蓝牙Beacon系统 | |
CN100442896C (zh) | 实现无线终端数据信息存储的系统及方法 | |
CN118175547B (zh) | 确定非法无线接入点ap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5 |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