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1008B - 线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01008B CN102801008B CN201110133764.4A CN201110133764A CN102801008B CN 102801008 B CN102801008 B CN 102801008B CN 201110133764 A CN201110133764 A CN 201110133764A CN 102801008 B CN102801008 B CN 1028010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terminal
- wire
- cable connector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group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及包覆绝缘本体与线缆的绝缘外壳。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孔,导电端子延伸入插孔内;所述线缆包括绝缘外皮及被包覆于绝缘外皮内的铜芯。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与导电端子连接的电路板及直接连接电路板与线缆的转接端子,转接端子设有向下刺破线缆的绝缘外皮与铜芯抵接的第一接触部,使得线缆定位更精准,脱落不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转接端子的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09年7月2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61792号所揭示的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插头、线缆、将插头与线缆连接固定的绝缘块以及遮蔽于绝缘块与插头后端的遮蔽壳体。所述插头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遮蔽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该线缆连接器在组装时,先将线缆与延伸出插头的导电端子尾部相焊接,使得线缆与导电端子形成电性连接,再将导电端子与线缆共同安装于绝缘块上,最后将遮蔽壳体安装于插头与绝缘块外围来最终固定线缆连接器的各部件。如此设置,导电端子与线缆在安装入绝缘块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线缆与导电端子焊接处松脱,在绝缘块安装时也可能会造成导电端子与线缆焊接处松脱,从而导致导电端子与线缆接触不良,进而影响线缆连接器的性能及消费者的使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线缆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线缆与导电端子连接可靠性的线缆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及包覆绝缘本体与线缆的绝缘外壳,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孔,导电端子延伸入插孔内,所述线缆包括绝缘外皮及被包覆于绝缘外皮内的铜芯,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与导电端子连接的电路板及直接连接电路板与线缆的转接端子,转接端子设有刺破线缆的绝缘外皮与铜芯相抵接的第一接触部。
所述转接端子为一竖直片状。
所述转接端子设有本体部、自本体部前后两端分别向下延伸的所述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
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呈叉状且前后排列用以刺破线缆绝缘外皮的两刺破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设有向外隆起的凸出部,凸出部与电板相固定。
所述电路板前端边缘横向排列设置有若干金属导电片,后端设有横向排列的穿口,所述转接端子凸出部向下固定于穿口内。
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一绝缘内壳体,绝缘内壳体后端向前凹设有收容线缆的插孔、前端左右对称设有向前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穿口两侧还设有上下贯穿的两定位孔,延伸部上表面设有向上突伸穿过电路板定位孔的两个突柱,所述绝缘内壳体上方设有若干横向排列的导引槽,所述转接端子的本体部与第一接触部收容于导引槽内,所述线缆自插孔延伸入导引槽内并与第一接触部相连接。
所述电路板被夹持于转接端子与延伸部之间。
所述线缆连接器包括有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模块,端子模块包括第一端子模块及第二端子模块,第一端子模块包括第一绝缘块以及镶埋成型在第一绝缘块内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端子模块包括第二绝缘块以及镶埋成型在第二绝缘块上的第二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有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均设有向后延伸出第一绝缘块与第二绝缘块的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第一、第二焊接部焊接于电路板的金属导电片上。
所述绝缘本体向后延伸有两安装臂,所述电路板前端被夹持固定于两安装臂之间。
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金属卡扣件,其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本体两侧的一对卡扣片及连接在该对卡扣片之间的连接桥,电路板被第一本体与连接桥上下夹持,卡扣片包括与连接桥相连的扣臂、自扣臂向上凸伸并靠近连接桥的凸片及自扣臂前端向上凸伸出插头的倒勾部,所述绝缘外壳具有向下抵压在凸片上的弹性按压部,用以使倒勾部可以内缩于插头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线缆连接器在线缆连接器各部件初步定位于绝缘外壳内后,向下按压转接端子,进而使转接端子稳固固持于电路板上,同时刺破线缆绝缘外皮进行准确且稳固的电性连接,如此设置,使得线缆定位更精准,线缆与导电端子不容易松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的前视立体分解图。
图5为与图4相似,但取自另一角度。
图6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的后视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沿图1中A-A线的的剖视图,显示转接端子绝缘刺破连接导线,且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100包括一电路板40、电性连接电路板40一端的DiiVA插头及连接于电路板40另一端的转接端子41并与转接端子41电性连接的线缆6。所述DiiVA插头包括端子模块1、收容端子模块1的绝缘本体2、包覆于绝缘本体2外的屏蔽内壳8。所述线缆连接器100还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的金属卡扣件9、收容线缆6与电路板40的绝缘内壳体3、遮蔽于绝缘内壳体3外且位于屏蔽内壳8后方的金属屏蔽外壳5,以及包覆于金属屏蔽外壳5外的绝缘外壳7。
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2包括主体部20及自主体部20两侧向后延伸的一对安装臂21。两安装臂21后端分别设有向前凹陷的安装孔22。主体部20顶部两侧凹设有一对狭槽201,该对狭槽201向后延伸至安装臂21上。所述安装臂21相对两内侧面向前延伸有滑动槽202。所述主体部20还设有自后向前贯穿以收容端子模块1的凹陷部203以及位于凹陷部203内底壁的槽道204。所述凹陷部203与所述滑动槽202相连通。
绝缘内壳体3后端向前凹设有收容线缆6的插孔30、前端左右对称设有向前延伸的延伸部300。所述绝缘内壳体3上端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若干导引槽34,延伸部300上表面设有向上突出的两个突柱32。所述绝缘内壳体3后端于插孔30上方的顶壁上还设有凹孔36及穿孔37。所述绝缘内壳体3后端于插孔30下方的底壁上设有开槽38和开孔39。
端子模块1包括相互固定在一起的第一、第二端子模块11、12。第一端子模块11包括第一绝缘块111以及镶埋成型在第一绝缘块111内的第一导电端子112。第一导电端子112具有向前延伸出第一绝缘块111的第一对接部113以及向后延伸出第一绝缘块111的第一焊接部114。第一绝缘块111的下表面突设有一对扣持块116,上表面设有一对突出的圆柱117。所述第一绝缘块111两侧还设有向外突出以于绝缘本体2的滑动槽202内滑动的第一凸缘118,所述第一凸缘118后端向外呈台阶状突出以向前抵持绝缘本体2的安装臂21。
第二端子模块12包括第二绝缘块121以及镶埋成型在第二绝缘块121上的第二导电端子122。第二导电端子122具有向前延伸出第二绝缘块121的第二对接部123以及向后延伸出第二绝缘块121的第二焊接部124。第二绝缘块121设有自上表面延伸的卡持块126,自下表面凹陷以收容第一绝缘块111上表面上的圆柱117的凹洞127。第二绝缘块121两侧同样设有向外突出以于绝缘本体2的滑动槽202内滑动的第二凸缘128。
电路板40前端夹持固定于绝缘本体2的两个安装臂21之间,后端架设于所述内壳体3的延伸部300上。所述电路板40前端边缘横向排列设置有若干与第一焊接部114及第二焊接部124相接触的金属导电片401,后端设有横向排列的两排穿口402。所述电路板40于穿口402两侧还设有与延伸部300上的两个突柱32相固定的两个定位孔403。
每一转接端子41整体为竖直片状,转接端子41设有沿内壳体3横向方向排列于导引槽34内的若干本体部412以及分别自本体部412两端分别向下延伸的第一接触部411与第二接触部413。所述第一接触部411靠近内壳体3的插孔30且收容于导引槽34内,所述第二接触部413向下延伸穿过所述电路板40的穿口402。所述第一接触部411自本体部412一端向下延伸而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411为向下开叉且前后排列的两个刺破部4111。所述第二接触部413设有向外隆起与所述电路板40穿口402内侧壁相抵压的凸出部4131,凸出部4131与电路板40电性接触。
所述金属卡扣件9包括一对卡扣片91及连接于两卡扣片91之间的连接桥92,每一卡扣片91设有大致呈U形的连接部93、自连接部93上端向前延伸的扣臂94、自连接部93下端向前延伸的安装部95、设于扣臂94前端并向上凸设的倒钩部941及自扣臂94靠近连接桥92处向上凸伸的凸片921。所述连接部93自扣臂94及安装部95的后端向外偏置。所述安装部95向前插入安装臂21的安装孔22内,扣臂94固定于安装臂21的狭槽201内。
所述屏蔽内壳8包括第一内壳81及第二内壳82。所述第一内壳81包括包覆于绝缘本体2的主体部20周围的框体部811。所述框体部811围于主体部20外侧,形成用以收容DiiVA插座舌片(未图示)的插头框口810。所述框体部811、绝缘本体2、第一、第二端子112、122共同构成一DiiVA插头。所述框体部811的上表面812的两侧开设有可供扣臂94前端的倒钩部941穿出的开孔813。所述框体部811上表面812向后延伸形成第一固定部814。所述第一固定部814设有可与第二绝缘块121的卡持块126相卡合的固定孔815。所述框体部811设有自下表面816向后延伸的第二固定部817,所述第二固定部817上设有与第一绝缘块111的扣持块116相卡扣的固定口818。
所述第二内壳82呈矩形中空状,其上表面后端两侧设有两条对称的第一切口821,该第一切口821供金属卡扣件9上的凸片921向上穿过。第二内壳82环绕包覆于第一内壳81及绝缘本体2后侧。
参考图4至图7所示,屏蔽外壳5为中空形状并形成有固定绝缘本体2与绝缘内壳体3的收容空间57,所述屏蔽外壳5的顶部前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二切口58,该第二切口58与第二内壳82的第一切口821相对设置,以供卡扣件9的扣臂94上的凸片921穿过。所述屏蔽外壳5后方设有上下贯穿顶部的若干第一圆孔52及向下突伸入收容空间57内的若干凸片51。所述屏蔽外壳5的底部后端设有若干第二圆孔55及向内突伸入收容空间57内的弹片54。所述绝缘内壳体3收容于屏蔽壳体5的收容空间57内,所述第一圆孔52与绝缘内壳体3的穿孔37相对设置,所述凸片51向下抵扣于绝缘内壳体3的凹孔36内。所述第二圆孔55与绝缘内壳体3的开孔39相对设置,所述弹片54向上抵扣于绝缘内壳体3的开槽38内。
线缆6设有本体61及位于本体61内且向前穿过所述插孔30再延伸入导引槽34内的导线62。所述导线62设有绝缘外皮及包覆于绝缘外皮内的铜芯。位于导引槽34内的所述导线61被所述第一接触部411刺破绝缘外皮而使铜芯与转接端子41相抵接,从而实现电性导通。
所述线缆连接器100还包括绝缘外壳7,所述绝缘外壳7包括上下扣持在一起的第一绝缘外壳71及第二绝缘外壳72。所述第一绝缘外壳71遮盖于转接端子41的上方。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71的顶部前端形成一可沿上下方向移动的弹性按压部711。
请结合图4至图7所示,组装时,首先将第一端子模块11与第二端子模块12上下堆叠在一起,所述第一绝缘块111上表面上的圆柱117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121下表面的凹洞127内,从而将第一、第二模块11、12上下可靠地结合在一起。所述第一焊接部114与第二焊接部124分别对应焊接于电路板40上下表面的导电片401上。所述第一凸缘118与第二凸缘128突伸入绝缘本体2的滑动槽202内,并沿滑动槽202自后向前滑动直至所述第一凸缘118后端的台阶部向前抵持于绝缘本体2的安装臂21的后端面上。此时所述第一端子模块11与第二端子模块12及电路板40前端共同组装到绝缘本体2的凹陷部203内并被夹置于两个安装臂21之间。所述第一、第二导电端子112、122的第一、第二对接部113、123分别延伸入绝缘本体2的202滑动槽202内排布成一排收容于槽道204内。
其次,将所述金属卡扣件9自后向前安装入绝缘本体2上。所述扣臂94收容于安装臂21上的狭槽201内,所述安装部95向前穿设于所述安装臂21的安装孔22内。所述卡扣件9的倒钩部941及凸片921向上延伸超出所述狭槽201。所述连接桥92横跨于所述第二绝缘块121的上方。此时将第一内壳81自前向后套设于绝缘本体2外周。所述倒钩部941向上扣持于第一内壳81的开孔813内,所述第二绝缘块121的卡持块126向上突出所述第一内壳81的固定孔815,所述第一绝缘块111的扣持块116向下扣持于第一内壳81的固定口818内,从而将所述绝缘本体2固持于第一内壳81内。
此时,将组装后的插头与电路板40与绝缘内壳体3前后镶接。所述延伸部300上的突柱32向上穿过所述电路板40上的定位孔403以将电路板40固定于延伸部300上。所述转接端子41排列于收容槽34内,所述第一接触部411向下抵压于导线62的绝缘外皮上,所述第二接触部413向下部分穿入电路板40的穿口402内,所述凸出部4131仍位于电路板40上方未进入穿口402内。
接着将所述第二内壳82自前向后套于第一内壳81上直至所述第一切口821向后抵持于金属卡扣件9的凸片921上。
再次将所述凸片51向下抵扣于绝缘内壳体3的凹孔36内,所述弹片54向上抵扣于绝缘内壳体3的开槽38内,所述第二切口58向前抵持于所述凸片921上。同时,将所述线缆6自后向前安装于所述绝缘内壳体3的插孔30内。所述本体61限位于插孔30内,所述导线62排列于所述导引槽34内,组装者可以在将线缆连接器100各部件初步定位于绝缘内壳体3内后,利用治具通过而向下按压转接端子41的本体部412,以使所述第一接触部411向下刺破导线61的绝缘外皮而与铜芯抵接,所述第二接触部412继续向下移动直至所述凸出部4131进入所述穿口402内并与电路板40相互抵持,进而使转接端子41稳固固持于电路板40上,电路板40被夹持于转接端子41与延伸部300之间,如此设置,此时,所述导线62与电路板40可通过转接端子41达到电性连接。
最后将屏蔽壳体5自前向后套设于镶接在一起的绝缘本体2和绝缘内壳体3外,将所述第一绝缘外壳71与第二绝缘外壳72上下共同环绕包覆于屏蔽壳体5的外部,从而将各部件定位于绝缘外壳7内,所述第一绝缘外壳71的弹性按压部711可沿上下方向浮动而抵压或释放卡扣件9的扣臂94上的凸片921,使倒钩部941可以内缩于第一内壳81外部或凸伸出第一内壳81内部。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及包覆绝缘本体与线缆的绝缘外壳,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孔,导电端子延伸入插孔内,所述线缆包括绝缘外皮及被包覆于绝缘外皮内的铜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与导电端子连接的电路板及直接连接电路板与线缆的转接端子,转接端子设有刺破线缆的绝缘外皮与铜芯相抵接的第一接触部,所述转接端子为一竖直片状,所述转接端子设有本体部、自本体部前后两端分别向下延伸的所述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呈叉状且前后排列用以沿线缆延伸的纵长方向刺破线缆绝缘外皮的两刺破部,所述第二接触部设有向外隆起的凸出部,凸出部与电板相固定,所述第一接触部向下刺破线缆绝缘外皮与铜芯抵接,所述第二接触部向下移动与电路板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前端边缘横向排列设置有若干金属导电片,后端设有横向排列的穿口,所述转接端子凸出部向下固定于穿口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一绝缘内壳体,绝缘内壳体后端向前凹设有收容线缆的插孔、前端左右对称设有向前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穿口两侧还设有上下贯穿的两定位孔,延伸部上表面设有向上突伸穿过电路板定位孔的两个突柱,所述绝缘内壳体上方设有若干横向排列的导引槽,所述转接端子的本体部与第一接触部收容于导引槽内,所述线缆自插孔延伸入导引槽内并与第一接触部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被夹持于转接端子与延伸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包括有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端子模块,导电端子包括有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端子模块包括第一端子模块及第二端子模块,第一端子模块包括第一绝缘块以及镶埋成型在第一绝缘块内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第二端子模块包括第二绝缘块以及镶埋成型在第二绝缘块上的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均设有向后延伸出第一绝缘块与第二绝缘块的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第一、第二焊接部焊接于电路板的金属导电片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向后延伸有两安装臂,所述电路板前端被夹持固定于两安装臂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金属卡扣件,其包括分别固定于第一本体两侧的一对卡扣片及连接在该对卡扣片之间的连接桥,电路板被第一本体与连接桥上下夹持,卡扣片包括与连接桥相连的扣臂、自扣臂向上凸伸并靠近连接桥的凸片及自扣臂前端向上凸伸的倒勾部,所述绝缘外壳具有向下抵压在凸片上的弹性按压部,用以使倒勾部可以内缩于线缆连接器内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33764.4A CN102801008B (zh) | 2011-05-23 | 2011-05-23 | 线缆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33764.4A CN102801008B (zh) | 2011-05-23 | 2011-05-23 | 线缆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01008A CN102801008A (zh) | 2012-11-28 |
CN102801008B true CN102801008B (zh) | 2015-05-27 |
Family
ID=47200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3376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1008B (zh) | 2011-05-23 | 2011-05-23 | 线缆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8010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4460B (zh) * | 2012-12-28 | 2016-07-13 | 林玉好 | 线缆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CN106299840B (zh) * | 2015-09-25 | 2018-09-21 | 深圳市得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线缆连接器以及制作线缆连接器的方法 |
US20190372247A1 (en) * | 2017-01-20 | 2019-12-05 | Ngk Spark Plug Co., Ltd. | Circuit connection device |
CN109216974B (zh) * | 2018-09-05 | 2020-07-14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0112601A (zh) * | 2019-04-22 | 2019-08-09 | 王小敏 | 插头可拆换的线材结构 |
CN110109526B (zh) * | 2019-05-08 | 2021-02-09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供电功能的折线臂装置 |
CN111585055B (zh) * | 2020-06-01 | 2021-09-21 | 上海永进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用线束线缆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79196A (en) * | 1997-01-17 | 1999-03-09 | Lee; Su-Lan Yang | Cable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serial bus connector |
CN1341287A (zh) * | 1999-05-06 | 2002-03-20 | 卡比特有限公司 | 用于连接电线,尤其是电力导线的接线板 |
CN2660718Y (zh) * | 2003-03-21 | 2004-12-0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N201828685U (zh) * | 2010-09-01 | 2011-05-1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转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71793B1 (en) * | 1998-08-24 | 2002-04-16 | Panduit Corp. | Low crosstalk modular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
-
2011
- 2011-05-23 CN CN201110133764.4A patent/CN10280100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79196A (en) * | 1997-01-17 | 1999-03-09 | Lee; Su-Lan Yang | Cable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serial bus connector |
CN1341287A (zh) * | 1999-05-06 | 2002-03-20 | 卡比特有限公司 | 用于连接电线,尤其是电力导线的接线板 |
CN2660718Y (zh) * | 2003-03-21 | 2004-12-0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N201828685U (zh) * | 2010-09-01 | 2011-05-1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转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01008A (zh) | 2012-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01030B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102801008B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107681371B (zh) | 电连接器 | |
KR101294607B1 (ko) | 전기커넥터 및 그 조립체 | |
US9960543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204315839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6207669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7404033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9149215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68594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785156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6299844B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105261892A (zh) | 电连接器 | |
US20150044899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dditional exterior shell | |
CN113437556B (zh) |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
US20140206231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 |
CN210111107U (zh) |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 |
US7396258B2 (en) | Cable connector | |
CN109713480B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186866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429352U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105337106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7681303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7681315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1638969U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7 Termination date: 201605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