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8599B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68599B CN102768599B CN201210209784.XA CN201210209784A CN102768599B CN 102768599 B CN102768599 B CN 102768599B CN 201210209784 A CN201210209784 A CN 201210209784A CN 102768599 B CN102768599 B CN 1027685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structure
- touch panel
- substrate
- panel according
- tou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触控元件、多条传输线、一第一边框结构以及一第二边框结构。触控元件配置于基板上以定义出一主动区。多条传输线连接于触控元件。第一边框结构配置于基板上,并环绕主动区以定义出一第一周边区且传输线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边框结构上表面。第二边框结构配置于基板上,并环绕第一边框结构,其中第二边框结构设置于在该第一周边区外围,且第一边框结构与第二边框结构的材质不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涉及一种边框设计富有弹性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装置是由显示面板以及触控面板两者堆叠所构成。为了传递触控面板的信号,于触控面板的周边区会布局有多条传输线路,显示面板亦然。一般而言,触控面板是设置于显示面板外侧的构件。因此,显示面板现有设计在周边区往往配置有遮蔽用的边框结构以遮蔽这些设置于周边的传输线路。如此,边框结构不但可以提供遮蔽的作用,更可以在触控显示装置上定义出显示与触控的面积范围,便于使用者的使用。由于使用者可以直接观看到边框结构,因此边框结构的设计必须富有弹性才能符合产品的规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具备富有设计弹性的边框结构。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触控元件、多条传输线、一第一边框结构以及一第二边框结构。触控元件配置于基板上以定义出一主动区。多条传输线连接于触控元件。第一边框结构配置于基板上,并环绕主动区以定义出一第一周边区且传输线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边框结构上表面。第二边框结构配置于基板上,并环绕第一边框结构外围,且第一边框结构与第二边框结构的材质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边框结构的膜层厚度大于第一边框结构的膜层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边框结构重叠于第一边框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边框结构将第一边框结构的上表面完全遮盖,且传输线位于第一边框结构与第二边框结构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边框结构实质上为黑色,而第二边框结构实质上为彩色。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边框结构的材质实质上包括一光阻材料,且通过黄光工艺制作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边框结构的材质实质上包括一油墨材料,且通过印刷制成制作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边框结构的膜层厚度实质上不大于2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元件包括多条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测串行以及多条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感测串行,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且传输线各自将对应的第一感测串行以及第二感测串行连接至位于第一周边区中的一芯片连接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传输线的材质包括金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触控面板还包括一保护层,配置于基板上,且触控元件位于保护层与基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基板为一覆盖板以覆盖于一显示面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边框结构与第二边框结构实质上均为非导电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边框结构在第一周边区远离主动区的外围定义出一第二周边区。
基于上述,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使用两种不同材质制作第一边框结构与第二边框结构以于触控面板的周边定义出两个周边区,且传输线设置于第一边框结构上。如此一来,第二边框结构的材质以及制作方式将不受限于传输线的制作而可以具有还大的设计弹性。因此,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可以具有多彩化的边框或双重色彩的边框,甚至或是本发明至少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在边框上可以随不同设计需求而具备有特定的图纹或商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2绘示为图1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I的局部剖视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3绘示为图1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I的局部剖视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图4A与图4B绘示为图1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I-III以及沿剖线IV-V的局部剖视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5A与图5B绘示为图1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I-III以及沿剖线IV-V的局部剖视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图6A与图6B绘示为图1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I-III以及沿剖线IV-V的局部剖视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图7A与图7B绘示为图1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I-III以及沿剖线IV-V的局部剖视的第四种实施方式;
图8绘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电子装置
12:构件
100:触控面板
102:主动区
104:第一周边区
104A:芯片接合区
106:第二周边区
110:基板
112:第一侧
114:第二侧
120:触控元件
122:第一感测串行
122C:第一连接部
122P:第一感测部
124:第二感测串行
124C:第二连接部
124P:第二感测部
130:传输线
140:第一边框结构
142:上表面
150:第二边框结构
160:保护层
170:岛状绝缘图案
180:绝缘层
182:接触窗
200:显示面板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F:手指
I-II-III、IV-V:剖线
t1、t2:膜层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图1绘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触控面板100例如可以划分为一主动区102、一第一周边区104以及一第二周边区106,其中主动区102被第一周边区104所环绕而第一周边区104被第二周边区106所环绕。亦即,本实施例的第一周边区104是指位于主动区102与第二周边区106之间的区域。
具体来说,触控面板100包括一基板110、一触控元件120、多条传输线130、一第一边框结构140以及一第二边框结构150,其中触控元件120、传输线130、第一边框结构140以及第二边框结构150都是设置于基板110。值得一提的是,图1仅是示意性地表示出基板110上的这些构件所设置的位置而没有直接地表示出各件之间的堆叠关系。
触控元件120包括了多条第一感测串行122以及多条第二感侧串行124,其中各第一感侧串行122沿第一方向D1延伸而各第二感测串行124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彼此相交错。此处所谓的串行实质上是指将多个感测用的导电图案连接成串的结构设计。举例而言,各第一感测串行122是通过多个第一连接部122C将多个第一感测部122P串接在一起而构成的,而第二感测串行124是通过多个第二连接部124C将多个第二感测部124P串接在一起而构成的。另外,这些第一感测部122P与第二感测部124P于图1中虽绘示为菱形(diamond shape)的导电图案,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计为其他形状。并且,在本实施例虽以串行型态的触控元件120来说明,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触控面板100的触控元件120需要被驱动才能进行感测且触控元件120所测得的信号须要读取出来才可以依据感测的结果输出对应的指令。所以,触控元件120必需通过传输线130来连接至驱动/读取的电路或是芯片。一般来说,触控面板100预定要接合驱动/读取的电路或是芯片的区域即定义为芯片连接区104A。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这些传输线130的一端会连接至对应的感测串行而另一端会延伸至至少位于第一周边区104内的芯片连接区104A。另外,为了提供理想的信号传输品质,传输线130往往采用金属材料加以制作,但不以此为限。也就是说,在其他实施例中,传输线130可选择性以金属之外的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氧化物)加以制作。
为了遮蔽这些传输线130,第一边框结构140设置于传输线130所在的第一周边区104中。也就是说,图1中虽绘示出传输线130与第一边框结构140,但使用者在使用触控面板100时第一边框结构140实质上会将这些传输线130遮蔽住而避免使用者察觉到传输线130的存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边框结构140与基板110的边缘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边框结构150。因此,触控面板100的边框可以至少由第一边框结构140与第二边框结构150所构成,这使得触控面板100的边框设计更富有弹性。举例来说,第一边框结构140与第二边框结构150呈现不同的色彩或是呈现不同的色饱和度时,触控面板100的边框就不局限于单一色彩的边框。当然,在部分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边框结构140与第二边框结构150可以选择性地具备相同的色彩而呈现出单一色彩的视觉效果。整体而言,第一边框结构140与第二边框结构150的设置使触控面板100的外观设计更富有弹性。
详言之,图2绘示为图1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I的局部剖视的一种实施方式。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触控面板100除了图1所绘示的构件外实质上还包括有覆盖住传输线130与触控元件120的保护层160。另外,由图2可知,第一边框结构140配置于基板110上,而传输线130至少有一部分配置于第一边框结构140远离基板110的上表面142上。第二边框结构150则是位于第一边框结构140旁,甚至可以局部地重叠于第一边框结构140的上表面142。由于第一边框结构140上设置有传输线130,第一边框结构140是非导电的结构物,而第二边框结构150也可以选择性地为非导电的结构物。
使用者在使用触控面板100时,使用者与第一边框结构140等构件分别位于基板110的相对两侧。也就是说,使用者的手指F在使用触控面板100时是接触于基板110的第一侧112,而触控元件120、传输线130、第一边框结构140以及第二边框结构150等构件是设置于基板110的第二侧114,其中第一侧112与第二侧114彼此相对。第一边框结构140遮光性良好时,使用者可以看见第一边框结构140而不会看见传输线130以及重叠于第一边框结构140的部分第二边框结构150。因此,第一边框结构140被使用者所看到的面积即可定义出第一周边区104。另外,第二边框结构150未重叠于第一边框结构140的部分才会被使用者所看到而可以定义出第二周边区106。换言之,第一边框结构140是用来遮蔽传输线130的设计,其在基板110上的面积实质上可以约等于传输线130所需的布局面积。传输线130所需的布局面积缩减的越小则第一边框结构140的面积也可以随之缩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边框结构140例如是以光阻材料利用黄光工艺加以制作而成的。为了具备理想的遮光性质,光阻材料一般可以是黑色或是白色的,所以第一边框结构140可以提供黑色或是白色的边框设计。另外,由于第一边框结构140是以光阻材料透过黄光工艺加以制作的,第一边框结构140的膜层厚度t1可以不大于2微米即达到理想的遮光性质。如此一来,传输线130由基板110上延伸至第一边框结构140的上表面142时不容易发生基于阶梯覆盖(stage coverage)不良而断线的问题。也就是说,第一边框结构140基于其材质特性以及制作方式,可以具有适当的厚度以及所需的遮光性质。所以,使用这样的第一边框结构140使得触控面板100的传输品质良好且可有效遮蔽传输线130而符合使用者对产品外观的需求。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边框结构150的材质例如是油墨材料,其可以通过印刷(例如网版印刷)工艺加以制作。油墨材料可以随着染料的选择而具有多种色彩。另外,通过印刷工艺将油墨材料制作于基板110可以容易地形成特定的图纹或是商标等。所以,第二边框结构150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视觉效果,使得触控面板100的边框设计富有弹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所需图纹设计需要更改时,仅需要更改印刷工艺所使用的网版即可制作不同图纹设计的第二边框结构150。如果以黄光工艺形成特定的图纹,则所需图纹设计更改时需要还改黄光工艺所使用的掩膜。相对而言,黄光工艺的掩膜需要较高的成本。因此,本实施例利用印刷工艺制作第二边框结构150除了可以形成所需的图纹使触控面板100的设计还富有弹性,更可以降低制作的成本。
一般而言,为了达到足够的遮光度或是足够的色彩饱和度,通过印刷方式所形成的第二边框结构150可能被要求具有大于2微米的膜层厚度t2。在这样的设计下,将传输线130设置于第二边框结构150上较容易发生断线问题。因此,本实施例将传输线140配置于厚度较小的第一边框结构140上有助于在有效遮蔽传输线130的前提下提高传输线130的制作良率。此时,第二边框结构140的膜层厚度t2不需特别地局限,亦即膜层厚度t2的大小可以不同于膜层厚度t1却也可选择性地等于膜层厚度t1。由于第二边框结构140可以具有多种色彩且易于更改图纹,有助于提高触控面板100的设计弹性。所以,触控面板100除了具有理想的品质外,还可以符合使用者或是设计者对外观上的需求。
另外,图3绘示为图1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I的局部剖视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本实施方式与图2相似,不过第二边框结构150在此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边框结构140的上表面142完全遮盖,且传输线130位于第一边框结构140与第二边框结构150之间。由图2与图3可知,第一边框结构140与第二边框结构150彼此重叠的面积大小并不特别地局限。第二边框结构150可以部分地重叠于第一边框结构140或是完全地覆盖于第一边框结构140上方。
除此之外,触控面板100中,触控元件120在剖视结构上的设计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以下将列举数种方式以范例性的说明。不过,本发明不以下列的方式为局限。另外,以下所列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边框结构150都以图2所绘示的设计为说明,但图3的设计也可以应用于下列的实施方式中,或是图2与图3的设计可以同时应用于同一个触控面板100中。
图4A与图4B绘示为图1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I-III以及沿剖线IV-V的局部剖视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请同时参照图1、图4A与图4B,触控面板100中,由第一感测串行122与第二感测串行124所构成的触控元件120整体都被保护层160所覆盖而位于保护层160与基板110之间。第一感测串行122的第一感测部122P与第二感测串行124的第二感测部124P可以都配置于基板110的表面而呈现共平面的关系。另外,为了避免第一感测串行122与第二感测串行124之间电性短路,各个第一连接部122C与对应的第二连接部124C之间还设置有一岛状绝缘图案170。
以材质而言,第二感测串行124整体以及第一感测串行122的第一感测部122P在此都是以相同的材质制作而成,例如可透光的导电材质(包括有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等金属氧化物)。第一感测串行122的第一连接部122C可以采用上述可透光的导电材质或是另一种导电材质加以制作。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感测串行122的第一连接部122C例如使采用与传输线130相同的材质加以制作。
以制作方法而言,在基板110上形成了第一边框结构140之后,可以利用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作传输线130。第一连接部122C与传输线130的材质相同时,第一连接部122C与传输线130可以同时制作。接着,在第一连接部122C上制作岛状绝缘图案170,并且在基板110上以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第一感测部122P以及第二感测串行124。随后,可以采用印刷工艺将第二边框结构150制作于基板110上。由于印刷工艺可以在触控元件120制作完成之后才进行,构成第二边框结构150的油墨材料不容易因为触控元件120的制作过程(例如黄光工艺)而变质。也就是说,第二边框结构150所呈现的效果(色彩)可以符合预定需求,不受其他元件的制作过程而改变。
不过,上述触控元件120的制作方式并不特别的局限,只要在制作第二感测串行124之前就先在第一连接部122C上形成有岛状绝缘图案170即可完成触控元件120。举例来说,第一感测部122P以及第二感测串行124虽然采用相同的材料加以制作,却可以采用不同的步骤来制作。如此,第一连接部122C可以选择性地与第一感测部122P同时制作而具有与第一感测部122P相同的材质。
图5A与图5B绘示为图1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I-III以及沿剖线IV-V的局部剖视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请同时参照图1、图5A与图5B,本实施例的设计类似于图4A与图4B。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层180配置于第一感测串行122的第一连接部122C与第二感测串行124的第二连接部124C之间,且绝缘层180具有多个接触窗182以暴露出来各个第一连接部122C的两端。意即,本实施例是以绝缘层180替代前述实施例的岛状绝缘图案170。另外,第一感测部122P以及第二感测串行124都设置于绝缘层180远离基板110的上表面,其中如图5A所示,第一感测部122P会通过接触窗182连接至第一连接部122C。
图6A与图6B绘示为图1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I-III以及沿剖线IV-V的局部剖视的第三种实施方式。请同时参照图1、图6A与图6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2C与第二连接部124C之间是以岛状绝缘图案170分隔开来。另外,基于工艺顺序的改变,第一传输线130例如是局部地延伸于第一感测部122P远离于基板110的上表面。
在此,第一感测串行122例如整体以相同材质(透明导电材料)制作于基板110表面上,而第二感测部124P也可以利用透明导电材料加以制作。另外,第二连接部124C可选择以金属材料制作或是利用与第二感测部124P相同的材质制作。当第二连接部124C以金属材料来制作,则第二连接部124C与传输线130可以同时制作。当第二连接部124C与第二感测部124P的材质相同,则可以在相同的步骤中同时制作第二连接部124C与第二感测部124P。
图7A与图7B绘示为图1的触控面板沿剖线I-II-III以及沿剖线IV-V的局部剖视的第四种实施方式。请同时参照图1、图7A与图7B,本实施例的设计类似于图6A与图6B。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层180配置于第一感测串行122的第一连接部122C与第二感测串行124的第二连接部124C之间,且绝缘层180具有多个接触窗182以暴露出来第一连接部122C的两端。意即,本实施例是以绝缘层180替代前述实施例的岛状绝缘图案170。另外,第二感测部124P以及第一感测串行122都设置于绝缘层180与基板110之间,其中如图7B所示,第二连接部124C会通过接触窗182连接至第二感测部124P。
图8绘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视示意图。请参照图8,电子装置10包括触控面板100以及一显示面板200,其中触控面板100配置于显示面板200前方,且触控面板100的结构及特点实质上可以参照前述的说明,不另赘述。值得一提的是,由上述实施例可知,触控面板100主要由基板110以及配置于基板110上的触控元件120、传输线130、第一边框结构140以及第二边框结构150等构件所构成。此处为了简略说明,将触控元件120、传输线130、第一边框结构140以及第二边框结构150以构件12表示。由图8可知,构件12设置于基板110与显示面板200之间。此时,触控面板100配置于显示面板200前方,使得触控面板100中的基板110可以是电子装置10最外侧的构件,而让使用者的手指F直接接触。因此,触控面板100中的基板110可以是一覆盖板(cover glass),以提供防刮、耐磨等理想的机械特性。不过,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的基板110也可以选择以可挠性基板或是其他具备透光性质的平板状物以构成。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触控面板上设置两种不同材质的边框结构于周边区。因此,周边区至少可以呈现两种不同的视觉效果,而有助于提升触控面板外观的设计弹性。两种不同材质的边框结构中,至少一种边框结构具备理想的遮光效果以及适宜的膜层厚度,因此,可将传输线设置于其上。另一种边框结构可以利用较为简易且成本较低的工艺来制作,这有助于使触控面板的制作及设计还富有弹性。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
一触控元件,配置于该基板上以定义出一主动区;
多条传输线,连接于该触控元件;
一第一边框结构,配置于该基板上,并环绕该主动区以定义出一第一周边区且该些传输线至少部分位于该第一边框结构上表面;以及
一第二边框结构,配置于该基板上,并环绕该第一边框结构,其中该第二边框结构设置于该第一周边区外围且局部的重叠于该第一边框结构的上表面,该第二边框结构环绕该些传输线,且该第一边框结构与该第二边框结构的材质不同;
其中,该第二边框结构的膜层厚度大于该第一边框结构的膜层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边框结构将该第一边框结构的该上表面完全遮盖,且该些传输线位于该第一边框结构与该第二边框结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框结构为黑色,而该第二边框结构为彩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框结构的材质包括一光阻材料,且通过黄光工艺制作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边框结构的材质包括一油墨材料,且通过印刷制程制作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框结构的膜层厚度不大于2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触控元件包括多条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测串行以及多条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感测串行,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交,且该些传输线各自将对应的该些第一感测串行以及该些第二感测串行连接于至少位于该第一周边区中的一芯片连接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传输线的材质包括金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保护层,配置于该基板上,且该触控元件位于该保护层与该基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为一覆盖板以覆盖于一显示面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框结构与该第二边框结构均为非导电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边框结构在该第一周边区远离该主动区的外围定义出一第二周边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16569 | 2012-05-09 | ||
TW101116569A TWI551916B (zh) | 2012-05-09 | 2012-05-09 | 觸控面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68599A CN102768599A (zh) | 2012-11-07 |
CN102768599B true CN102768599B (zh) | 2015-10-28 |
Family
ID=47096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09784.XA Active CN102768599B (zh) | 2012-05-09 | 2012-06-19 | 触控面板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75487B2 (zh) |
CN (1) | CN102768599B (zh) |
TW (1) | TWI55191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68937A (zh) * | 2012-12-13 | 2014-06-18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触摸屏检测治具 |
CN103995609A (zh) * | 2013-02-17 | 2014-08-20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触控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
TW201439720A (zh) * | 2013-04-03 | 2014-10-16 | Wintek Corp | 觸控面板 |
CN104182067B (zh) * | 2013-05-21 | 2017-12-01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216547B (zh) * | 2013-06-04 | 2017-12-01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TW201500986A (zh) * | 2013-06-19 | 2015-01-01 | Buwon Act Co Ltd | 單片式玻璃觸控面板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TW201504880A (zh) * | 2013-07-25 | 2015-02-01 | Wintek Corp | 面板結構 |
TW201539267A (zh) * | 2014-04-10 | 2015-10-16 | Wintek Corp | 裝飾板與觸控面板 |
JP2016057322A (ja) * | 2014-09-05 | 2016-04-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用前面板および当該表示装置用前面板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
CN104679328B (zh) * | 2014-12-22 | 2020-03-31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及触摸显示装置 |
KR101931768B1 (ko) | 2016-06-30 | 2018-12-2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
JP6591469B2 (ja) * | 2017-03-02 | 2019-10-16 |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008648U (zh) * | 2010-12-13 | 2011-10-12 | 雅士晶业股份有限公司 | 改进的触控板装饰框构造 |
CN202189343U (zh) * | 2011-08-08 | 2012-04-11 | 东莞联胜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16981B2 (en) * | 2009-08-31 | 2014-08-26 | Nissha Printing Co., Ltd. | Mount structure of touch panel with vibration function |
JP5295914B2 (ja) * | 2009-09-18 | 2013-09-18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TWI417777B (zh) * | 2009-12-24 | 2013-12-01 | Orise Technology Co Ltd | 具有高感度的電容式觸控面板 |
TW201102698A (en) * | 2010-01-26 | 2011-01-16 | Mastouch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ies Co Ltd | Single-layer 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KR101113467B1 (ko) * | 2010-04-01 | 2012-02-29 |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
TWI471636B (zh) * | 2010-06-14 | 2015-02-01 | Wintek Corp | 觸控顯示裝置 |
KR101699530B1 (ko) * | 2010-07-27 | 2017-01-2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스크린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영상표시장치 |
CN102404959A (zh) * | 2010-09-16 | 2012-04-04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该电子装置的金属壳体的制造方法 |
TWM408078U (en) * | 2011-01-20 | 2011-07-21 | Echem Solutions Corp | Improved touch control panel |
TWM419168U (en) | 2011-06-14 | 2011-12-21 | Emerging Display Tech Corp | 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 control panel |
TWM420766U (en) | 2011-07-12 | 2012-01-11 | Liyitec Inc | Touch panel with intense light blocking effect |
TWM420773U (en) | 2011-07-12 | 2012-01-11 | Liyitec Inc | Capacitive touch panel |
TWM419990U (en) * | 2011-07-21 | 2012-01-01 | Emerging Display Tech Corp | Project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with picture |
TWM420767U (en) | 2011-08-08 | 2012-01-11 | Luminous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 Multi-functional touchpad |
-
2012
- 2012-05-09 TW TW101116569A patent/TWI551916B/zh active
- 2012-06-19 CN CN201210209784.XA patent/CN102768599B/zh active Active
- 2012-09-12 US US13/610,899 patent/US907548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008648U (zh) * | 2010-12-13 | 2011-10-12 | 雅士晶业股份有限公司 | 改进的触控板装饰框构造 |
CN202189343U (zh) * | 2011-08-08 | 2012-04-11 | 东莞联胜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51916B (zh) | 2016-10-01 |
CN102768599A (zh) | 2012-11-07 |
US20130301192A1 (en) | 2013-11-14 |
US9075487B2 (en) | 2015-07-07 |
TW201346384A (zh) | 2013-1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68599B (zh) | 触控面板 | |
TWI471774B (zh) | 觸控裝置及觸控顯示裝置 | |
KR101625176B1 (ko) |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용 컬러 필터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US20150085205A1 (en) | Touch panel | |
US20140084992A1 (en) | Touch panel | |
US9891764B2 (en) | Touch screen panel | |
TWI539336B (zh) | 觸控面板 | |
CN105373251A (zh) | 触摸面板 | |
TW201445379A (zh) | 觸控面板 | |
TWM461834U (zh) | 觸控面板 | |
KR20120111985A (ko) | 입력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3049119A (zh) | 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 |
TWM454579U (zh) | 觸控面板 | |
TW201339932A (zh) |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 |
TW201516781A (zh) |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 |
TW201426447A (zh) | 觸控面板 | |
TWI471771B (zh) | 觸控面板 | |
CN104571742A (zh) | 电容式触摸板及其制造方法 | |
TWM454581U (zh) | 觸控面板及其應用之觸控顯示裝置 | |
TWI457803B (zh) | 觸控面板 | |
TWM494960U (zh) | 元件基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 |
CN101581843A (zh) | 用于触控显示器的触控信号传输电路 | |
TWI594154B (zh) |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 |
TW201610773A (zh) | 觸控面板 | |
TW201441737A (zh) | 觸控彩色濾光片及其製造方法以及觸控顯示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