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761853A - 终端管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管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1853A
CN102761853A CN2011101035606A CN201110103560A CN102761853A CN 102761853 A CN102761853 A CN 102761853A CN 2011101035606 A CN2011101035606 A CN 2011101035606A CN 201110103560 A CN201110103560 A CN 201110103560A CN 102761853 A CN102761853 A CN 102761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auxilliary
hss
master
mast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035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西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10356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61853A/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79071 priority patent/WO201214598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761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18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管理系统及方法,上述系统包括:主终端、一个或多个辅终端、HSS,其中,主终端包括:辅端管理模块,用于通过HSS对该主终端向HSS注册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操作:查询、增加、删除、修改、激活、去活;HSS包括:信息管理模块,用于保存所有终端的终端信息,并根据主终端的操作对相应的终端信息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操作:查询、增加、修改、删除。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各终端相对独立不能统一进行管理的问题,进而可以对用户的通信终端进行统一管理、协调应用,为用户提供最佳服务。

Description

终端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如何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互联网三者的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电话通信的出现早于计算机通信,在出现VoIP(Voice overIP,IP电话)之前,它们都是各自独立地发展着。在出现VoIP之后,两者开始有所融合,但仍各行其是。直到后来的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全IP的3G网络的出现,两者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但仍限于网络方面的互通与共享。而实际上,由于计算机配置的日益丰富、处理能力的日益强大和IP技术的长足发展,计算机早已可以、并已实际兼负起固定通信终端的角色。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通信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移动资源(无线频谱)的有限性对移动通信系统容量的制约已经显现出来,业界已考虑并着手将有限的无线资源和相对无限的有线资源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已有的固网资源,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及用户的体验。不过,目前在这方面的努力多限于用近距离的无线传输手段实现移动终端与固网的近距离连接,以及固定电话机和移动电话机之间的融合。
物质文明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当今的通信手段已不再单一,同一个用户通常同时拥有多个可用于通信的终端设备。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无线电波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且,对于相当多的用户,大多数的通信是不需要移动,而且具备固定通信手段的。还有相当多的用户,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里,多数情况是手边有座机,兜里有手机,手里还操作着计算机。这些通信终端各有所长,应该使其各尽其能,以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业务和体验。为此,这些终端之间需要一定的管理和协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管理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管理系统,包括:终端、一个或多个辅终端、HSS,其中,主终端包括:辅端管理模块,用于通过HSS对该主终端向HSS注册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操作:查询、增加、删除、修改、激活、去活;HSS包括:信息管理模块,用于保存所有终端的终端信息,并根据主终端的操作对相应的终端信息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操作:查询、增加、修改、删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管理方法,包括:主终端向HSS注册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主终端通过HSS对上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操作:查询、增加、删除、修改、激活、去活;HSS保存所有终端的终端信息,并根据主终端的操作请求对相应的终端信息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操作:查询、增加、修改、删除。
通过本发明,采用由主终端向HSS注册辅终端,并通过HSS间接的对各个辅终端进行管理,HSS根据主终端的操作保存并修改相应的终端信息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各终端相对独立不能统一进行管理的问题,进而可以对用户的通信终端进行统一管理、协调应用,为用户提供最佳服务。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终端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包含非IP终端的终端管理系统的功能分布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终端管理系统中主终端管理操作的消息交互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终端管理系统中辅终端管理操作的消息交互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终端管理系统中活动辅终端切换消息交互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管理系统包括:主终端12、辅终端14(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1中为一个)、归属用户服务器16,其中,
主终端12包括:
辅端管理模块122,连接至归属用户服务器16,用于通过归属用户服务器16对主终端12向归属用户服务器16注册的辅终端14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操作:查询、增加、删除、修改、激活、去活;
归属用户服务器16包括:
信息管理模块162,用于保存所有终端的终端信息,并根据主终端12的操作对相应的终端信息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操作:查询、增加、修改、删除。
上述系统主要是基于一种全新的三网融合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中主要包括主终端、辅终端及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辅终端是通过主终端在HSS上注册产生的,在注册完成,并激活后,辅终端即可处理主终端的通信业务,由于主终端、辅终端可以为多种设备,所以其最终大幅提高了网络的融合度。例如以用户号码作为确定主终端的标准时(也可以以设备本身作为确定标准),由于每个用户号码对应于一张SIM(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安装该SIM卡的终端即可确定为该号码的主终端,通过该主终端,即可以为此号码注册若干其他终端作为其辅终端,所有辅终端在作为该号码的辅终端进行通信时使用与主终端相同的用户号码,用以在通信中唯一标识该用户。一个终端可同时作为其他若干用户号码的辅终端,和其SIM标识的用户号码的主终端。可见,当系统中的终端较多时,就可以形成复杂的网状关系图,从而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上述终端管理系统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整个管理系统完全基于融合系统实现不需要任何系统结构上的改变。首先,为了确保安全,必需由主终端掌控所有对终端的管理和协调,且总是可以对所有终端进行管理和协调,以主终端为关键点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对终端的所有管理和协调均需经过主终端的确认,即辅端管理模块122必需设置在主终端12中。一般性的管理主要包括对辅终端及其终端信息的查询、增加、删除、修改。激活、去活操作相对特殊,专门用于本系统的终端管理,当系统内终端数量较多时,让所有的辅终端与主终端同时处理业务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设置了状态管理功能,即主终端可以为设置主终端及所有辅终端的工作状态,包括:活动状态和非活动状态,只有处于活动状态的终端才能处理业务。原则上来说,为了不造成冲突,最好有且只有一个终端处于活动状态,用以处理该用户号码的所有业务,即在一个用户号码包括主终端和相应辅终端在内的所有终端中,同时只有一个终端对一种业务或一种通信内容处于活动状态,专用于处理此业务或此内容,如果所有辅终端均不活动,主终端自动进入活动状态;但也不排除有若干终端同时处于活动状态,分别处理不同的通信内容或业务的可能,比如,音频的收发、视频的制放、游戏的控制与画面显示等,这些不同的组合,将由用户通过主终端配置在HSS中,并由呼叫控制逻辑协调选用。但是,由于终端所能承载的业务和内容首先受制于终端自身的能力,比如,一般的固定电话机是不可能播放视频的,所以必须要考虑各个终端究竟能承载什么业务,并相应地根据业务进行调整,此时,就需要使用激活、去活操作进行调整,激活就是指将一个终端的状态由非活动状态修改为活动状态,去活则是指将一个终端的状态由活动状态修改为非活动状态,这样一来即可保证各个业务的实现。当然,激活、去活操作的作用并不限于此,通过这些操作可以简单明了的对终端工作状态进行管理,完成状态的修改、业务切换等功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这些操作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相应的,辅终端中也应当设置有相应的状态管理模块,接受、处理主终端对其进行的操作,并对自身状态进行管理,例如,查询自身是作为哪个号码或主终端的辅终端,以确定对于那个号码或主终端是否为活动状态。
主终端进行终端管理的操作都是通过HSS完成的,来自终端的对终端的操作最终都可以翻译为对HSS中终端数据的查询、增加、修改、删除四种操作,HSS完成这些操作后,原路返回应答给终端,终端上的终端管理功能以适当的形式将操作结果显示给用户。这些功能可以在现有通信网中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或HSS上扩展。
优选地,主终端12可以包括以下之一:固定电话机、计算机、IP移动终端、非IP移动终端、具备通信功能的电视机;辅终端14可以包括以下之一:固定电话机、计算机、IP移动终端、非IP移动终端、具备通信功能的电视机。当辅终端为多个时,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固定电话机、计算机、IP移动终端、非IP移动终端、具备通信功能的电视机。
可以作为主终端或辅终端的设备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固定电话机、计算机、IP移动终端、非IP移动终端,这里非IP移动终端是指不能获得IP地址,并通过IP网络与HSS通信的移动终端;IP移动终端则指可以获得IP地址,并且可通过IP网络与HSS通信的移动通信终端,例如iPad。单纯就移动终端来说,其可以包括:手机、智能手机、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又称为掌上电脑)、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终端等多种设备。
优选地,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终端管理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接入交换机18,其中,接入交换机18包括:
屏蔽接入模块182,连接至归属用户服务器16,用于将为固定电话机或非IP移动终端的主终端和/或辅终端接入HSS。
计算机及IP移动终端属于IP类终端,可以直接通过IP网络与HSS相连,而固定电话机及非IP移动终端属于非IP类终端,是不能直接与HSS相连的,只能间接地与HSS相连,接入交换机18的任务就是充当HSS与非IP类终端的转接器,对HSS屏蔽终端的不同,固定电话机可以通过固话接入网与接入交换机相连,非IP移动终端通过移动接入网与接入交换机相连。接入交换机18可以是融合接入交换机,即可以同时处理固定电话接入和移动电话的接入,也可以分为固定电话接入交换机和移动电话接入交换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种转化可以基于语音通话、短信或彩信等技术实现,更好的实现方法则是定制相应的信令。在各个非IP类终端由于距离较远或其他原因不能接入同一个接入交换机时,可以设置多个接入交换机。
优选地,如图2所示,主终端1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辅端信息模块124,连接至归属用户服务器16,用于在主终端12向归属用户服务器16注册辅终端14时,提供辅终端14的以下至少之一的信息:设备标识、设备类型、设备能力,其中,设备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能力、存储能力、计算能力、音频能力、视频能力、媒体编码能力。
主终端在注册辅终端时向HSS提供的辅终端的信息是进行终端管理的重要依据,例如,可以用于判断主终端进行的操作是否与对应的辅终端的能力相矛盾而无法实现,同时,也是HSS中保存的终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则上讲,提供的信息越详细越好,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是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取舍和扩展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融合系统中,辅终端在作为其主终端的辅终端时,仍可保持自我,即既可以使用其原有的用户号码发起业务,也可以接收其原有号码作为被叫的业务请求。当然,在其作为活动辅终端时,它必须能够以其主终端的号码发起相应业务,也必须能够接收以其主终端的号码作为被叫的相应业务请求。显然,活动的辅终端在发起业务时可以选择发起业务的用户号码,这个选择可能是多项的。用户可以选择一终端只做某号码的辅终端,此时该辅终端就只是其主终端的替代。
优选地,辅终端14可以进一步包括:
状态管理模块142,连接至归属用户服务器16,用于向主终端12发送以下至少之一的申请:激活操作申请、去活操作申请、转让操作申请;
主终端1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请求处理模块126,连接至归属用户服务器16,用于接收辅终端14发送的申请,并判断是否执行该申请,如果是则执行该申请。
一般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的管理才够完善,就是说,不但主终端可以主动对辅终端进行管理,辅终端也应该可以主动地进行申请,状态管理模块142、请求处理模块126就是为此设置的,均与归属用户服务器16相连。激活操作申请即请求将自身的工作状态修改为活动状态,去活操作申请即请求将自身的工作状态修改为非活动状态,转让操作申请即在请求将自身的工作状态修改为非活动状态的同时请求将另一终端的工作状态修改为活动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辅终端自己也有权修改自己的状态,比如在线与离线,这些修改将通过HSS同步到主终端,此时主终端是被动的。如果一辅终端的离线引起了一号码没有了活动终端,则由HSS或主终端自动将主终端置为活动终端。
综上所述,实际上,主终端、辅终端、HSS都涉及了发送请求、接收并处理请求、及状态管理等功能,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使用状态机作为实现上述模块功能的基础,一般的做法是在主终端、辅终端、HSS中各设置一个有限自动状态机以实现相应的模块功能,该状态机的输入就是状态变化的请求、定时器超时等,输出之一即为状态变化请求,更细致的说,上述管理功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实现:状态机、请求发送、请求接收,与上述模块基本上是相对应的,其中,最核心的是状态机。
优选地,上述的终端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一般终端信息、主终端信息、辅终端信息,其中,
一般终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位置(针对在线终端)、终端标识、终端类型、终端能力、设备状态、服务状态;
主终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号码、活动终端索引、辅终端个数、辅终端索引;
辅终端信息包括:主终端索引。
HSS需要存储关于用户的所有用户号码的业务及终端信息。业务信息类似现有技术。终端包括主终端和辅终端。对于所有终端,均需要记录终端标识、终端类型、终端能力、设备状态、服务状态;对于主终端还需记录用户号码、活动终端索引、辅终端个数、辅终端索引等信息;对于在线终端,则还需记录终端位置,以便寻呼;对于辅终端还需记录其主终端的索引。可以用户号码、主终端IMSI或IMEI、以及辅终端标识+主终端标识或辅终端标识+用户号码等为索引查询。
手机用IMEI和IMSI、计算机用网卡MAC地址作为终端标识。为了方便用户识别,也可以将用户为终端起的名字作为终端标识的一部分。手机的位置信息如同现有技术,IP手机的位置还可选用IP地址(或IP地址+端口号);计算机的位置信息为IP地址(或IP地址+端口号)。终端的设备状态有在线、占线、离线;在线时,用户又可定义一些子状态,比如,忙碌、离开、工作、开会、空闲等,离线则表示本终端目前不与通信网络相连,不能提供通信服务。终端的服务状态则是活动与不活动,只有对某业务或内容活动的终端才可提供相应业务或内容的通信服务。主终端总是拥有对各终端的管理权限。终端类型则有固话、计算机、IP手机、非IP手机;还可以有生产厂家、操作系统等。终端能力包括传输能力、存储能力、计算能力、音频能力、视频能力、媒体编码能力等。
下面结合图3-图6对上述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以图2所示的终端管理系统作为本实例的系统基础。终端的管理与协调主要在终端和HSS上完成,接入交换机可以是增加了相应模块的现有技术的接入交换机,也可以是某单独的设备,用以完成非IP终端与HSS之间消息的转换,使HSS感觉不到操作方式的差异。分别在终端和HSS上增加终端管理功能的处理模块。如果存在非IP终端,则还需将相应的转换模块加入到接入交换机中,或设置单独的转换服务设备。与此相关的还有有线固定接入网、无线移动接入网、MSC等网络设备,但为突出主题,未在图中示出。
如图3所示,终端管理功能分布在三种设备上,终端、接入交换机、HSS。运行在终端上的终端管理客户端功能主要实现终端管理的用户界面部分,为用户完成对终端的管理提供操作手段,又分主终端管理和辅终端管理两部分。主终端管理功能实现对辅终端的查询、增加、删除、修改,以及终端的激活和去活。辅终端管理功能则实现辅终端的激活与去活。终端管理功能收集到有效、足够的用户输入后,生成相应的IP消息。对于可以IP与HSS直接通信的终端,终端管理功能则将这些消息直接送往HSS。对于无IP机制的终端,终端管理功能则可通过特定的信令、语音电话功能或短消息功能,将这些消息通过信令消息、语音或短消息经接入交换机转送HSS。从整体上看,语音电话功能和语音接入处理功能,短消息功能和短消息接入处理功能用于实现IP消息在终端和接入交换机间的传送通道,接入交换机可以使用与终端中相同的客户端IP消息模块与HSS相连,最终完成IP消息在终端和HSS之间的交换。
来自终端的对终端的操作最终翻译为对HSS中终端数据的查询、增加、修改、删除四种操作,HSS完成这些操作后,原路返回应答给终端,终端上的终端管理功能以适当的形式将操作结果显示给用户。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终端管理系统中主终端管理操作的消息交互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用户在终端上启动终端管理功能,选择主终端进入,输入业务密码。管理功能将收集本机IMSI或IMEI号码,连同用户输入的密码,生成主终端登录消息发往HSS。
步骤S404,HSS收到此消息后,找到IMSI或IMEI对应的用户号码和业务数据。经过验证,如为合法有效请求,则创建相应进程,修改主终端设备状态,向主终端返回成功应答。应答中携带进程标识。然后等待终端的操作消息。主终端收到此应答后,保存进程标识。
步骤S406,用户通过主终端选择所需管理操作,如显示辅终端列表、显示指定辅终端数据、对指定辅终端进行修改、删除指定辅终端、增加一个辅终端、激活指定终端(也可包括主终端自己)。然后再针对所选操作,输入相应参数。验证输入无误后,生成包括进程标识、所选操作、操作参数的管理操作消息,发往HSS。
步骤S408,HSS收到此消息后,根据消息中的进程标识找到相应处理进程,并将消息转交此进程处理。处理进程分析消息内容,确认操作及参数合法且有效后,即执行相应操作,并将执行结果,以应答形式返回给终端。
步骤S410,主终端完成所有管理操作后,可以退出终端管理功能。退出之前,终端管理功能生成主终端退出消息,并发送给HSS。消息中包括HSS中的处理进程标识。
步骤S412,HSS收到主终端退出消息,根据消息中的进程标识,找到相应进程,由该进程修改主终端设备状态,向终端发送应答,然后,终止自己的运行。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终端管理系统中辅终端管理操作的消息交互示意图。如图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2,用户在辅终端上启动终端管理功能,选择进入辅终端,根据提示,输入主终端的用户号码和业务密码,开始辅终端上的终端管理。接着、终端管理功能收集自己的IMSI或IMEI,再加上用户输入的用户号码、业务密码,生成辅终端登录消息,发往HSS。
步骤S504,HSS收到辅终端登录消息后,通过用户号码找到相应的主终端记录,确认消息中其他内容合法、有效后,创建处理进程。处理进程首先生成状态通知消息,将辅终端的上线通知主终端。消息中包含辅终端的标识(IMSI或IMEI)。
步骤S506,如果主终端此时在线,则检查辅终端信息,返回应答。应答中指明辅终端信息是否有误。如果辅终端信息无误,主终端修改此辅终端在主终端中的设备状态。
步骤S508,HSS收到主终端的应答后,如果辅终端信息无误,则修改辅终端在HSS中的设备状态,并向辅终端发送应答消息。消息中包含处理进程的标识,登录是否成功的信息。然后等待辅终端的进一步输入。
步骤S510,用户通过辅终端上的终端管理功能输入管理操作,比如激活、去活、修改自己的数据。然后根据提示输入相应的参数。检查无误后,生成辅终端操作消息,发往HSS。消息中包含处理进程的标识、管理操作、以及相应的参数。
步骤S512,HSS收到管理操作消息后,根据消息中的进程标识找到相应的处理进程,由处理进程对管理操作消息进行处理。处理进程首先生成辅终端操作请示消息,发往主终端。
步骤S514,主终端处理收到的辅终端操作请示,检查可行与否,如果可行,并同意修改,则修改主终端中相应的数据,比如相关终端的业务状态等。有时需要用户确认是否可以进行此操作。然后,生成应答消息,向HSS返回审核结果。消息中包括进程标识、审核是否通过等信息。
步骤S516,HSS收到主终端的应答消息后,将消息转处理进程处理。处理进程修改相应数据,向辅终端返回应答消息。辅终端收到HSS的应答消息,修改相应数据,显示操作结果。
步骤S518,用户如需此辅终端离线,可选择退出终端管理功能。此时,辅终端生成辅终端退出消息,发往HSS。消息中包含处理进程的标识。
步骤S520,HSS收到此辅终端退出消息,通过状态通知消息通知主终端此辅终端的离开。
步骤S522,HSS收到此辅终端退出消息后,修改相应数据,向辅终端返回应答。
步骤S524,主终端收到辅终端退出的状态通知消息后,修改相应数据,向HSS返回应答。HSS收到应答后终止处理进程。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终端管理系统中活动辅终端切换消息交互示意图,即在一辅终端要求激活自己时,尚有另一个辅终端处于活动状态,其消息交互则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2,在源辅终端尚处于活动状态时,用户在目的辅终端通过终端管理功能向HSS发送激活请求操作。
步骤S604,HSS将此激活请求操作转发给主终端,由主终端确定是否可以进行。
步骤S606,主终端同意该激活操作后,向HSS发送应答,通知HSS可以进行此激活操作。
步骤S608,HSS向源辅终端发送去活操作消息。
步骤S610,源辅终端执行去活操作,然后向HSS发送应答确认。
步骤S612,HSS修改源辅终端的状态,向主终端发送状态通知,通告状态切换的完成。
步骤S614,主终端进行相应状态更改,向HSS发送应答。
步骤S616,HSS向目的辅终端发送激活应答,目的辅终端完成激活操作。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S702,主终端向HSS注册一个或多个辅终端;
步骤S704,主终端通过HSS对上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操作:查询、增加、删除、修改、激活、去活;
步骤S706,HSS保存所有终端的终端信息,并根据主终端的操作对相应的终端信息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操作:查询、增加、修改、删除。
上述方法主要用于一种全新的三网融合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中主要包括主终端、辅终端及HSS,辅终端是通过主终端在HSS上注册产生的,在注册完成,并激活后,辅终端即可处理主终端的通信业务,由于主终端、辅终端可以为多种设备,所以其最终大幅提高了网络的融合度。系统中的终端可同时作为其他若干用户号码的辅终端,和其SIM标识的用户号码的主终端。可见,当系统中的终端较多时,就可以形成复杂的网状关系图,从而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上述方法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整个方法完全基于融合系统实现,不需要任何系统结构上的改变。首先,为了确保安全,必须由主终端掌控所有对终端的管理和协调,且总是可以对所有终端进行管理和协调,以主终端为关键点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对终端的所有管理和协调均需经过主终端的确认。一般性的管理主要包括对辅终端及其终端信息的查询、增加、删除、修改。激活、去活操作相对特殊,专门用于本系统的终端管理,当系统内终端数量较多时,让所有的辅终端与主终端同时处理业务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设置了状态管理功能,即主终端可以设置主终端及所有辅终端的工作状态,包括:活动状态和非活动状态,只有处于活动状态的终端才能处理业务。原则上来说,为了不造成冲突,一般情况下有且只有一个终端处于活动状态,用以处理该用户号码的所有业务;但也不排除有若干终端同时处于活动状态,分别处理不同的通信内容或业务的可能,比如,音频的收发、视频的制放、游戏的控制与画面显示等,这些不同的组合,将由用户通过主终端配置在HSS中,并由呼叫控制逻辑协调选用,通过激活、去活操作最终实现。当然,激活、去活操作的作用并不限于此,通过这些操作可以简单明了的对终端工作状态进行管理,完成活动状态的修改、转让等功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这些操作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
主终端进行终端管理的操作都是通过HSS完成的,来自终端的对终端的操作最终都可以翻译为对HSS中终端数据的查询、增加、修改、删除四种操作,HSS完成这些操作后,原路返回应答给终端,终端上的终端管理功能以适当的形式将操作结果显示给用户。这些功能可以在现有通信网中HLR或HSS上扩展。
优选地,上述主终端包括以下之一:固定电话机、计算机、IP移动终端、非IP移动终端、具备通信功能的电视机;上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固定电话机、计算机、IP移动终端、非IP移动终端、具备通信功能的电视机;
当主终端和/或上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为固定电话机或非IP移动终端时,在步骤S702之后,上述终端管理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
通过接入交换机将为固定电话机或非IP移动终端的主终端和/或辅终端接入HSS。
可以作为主终端或辅终端的设备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固定电话机、计算机、IP移动终端、非IP移动终端,其中,计算机及IP移动终端属于IP类终端,可以直接通过IP网络与HSS相连,而固定电话机及非IP移动终端属于非IP类终端,是不能直接与HSS相连的,必需通过接入交换机间接的与HSS相连,接入交换机的任务就是充当HSS与非IP类终端的转接器,对HSS屏蔽终端的不同,使固定电话机可以通过固话接入网与接入交换机相连,非IP移动终端通过移动接入网与接入交换机相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这种转化可以基于特殊信令、语音通话、短信或彩信等技术实现。
优选地,在主终端向HSS注册辅终端时,主终端可以向HSS提供辅终端的以下至少之一的信息:设备标识、设备类型、设备能力,其中,设备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能力、存储能力、计算能力、音频能力、视频能力、媒体编码能力。
主终端在注册辅终端时向HSS提供的辅终端的信息是进行终端管理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HSS中保存的终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则上讲,提供的信息越详细越好,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是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取舍和扩展的。
优选地,在步骤S702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
上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向主终端发送以下至少之一的申请:激活操作申请、去活操作申请、转让操作申请;
主终端接收辅终端发送的申请,并判断是否执行该申请,若果是则执行该申请。
一般来说,可以从双方面进行的管理才够完善,就是说,不但主终端可以主动对辅终端进行管理,辅终端也应该可以主动的进行申请,上述处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其中,激活操作申请即请求将自身的工作状态修改为活动状态,去活操作申请即请求将自身的工作状态修改为非活动状态,转让操作申请即在请求将自身的工作状态修改为非活动状态的同时请求将另一终端的工作状态修改为活动状态。
综上所述,上述优选终端管理方法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步:由主终端注册该用户可用的辅终端。主终端可以通过终端管理功能向HSS注册其选定的辅终端。主终端在注册辅终端时,必须向HSS提供辅终端的设备标识、设备类型、设备能力等属性。注册时,辅终端可以不开机,也可以不在线。主终端总是可以管理本用户的辅终端,但当其不处于活动状态时,用户不可以使用它启动或接受通信业务。
第二步:主终端注册的辅终端作为辅终端通过启动终端管理功能,向HSS声明其在线状态,通过退出终端管理功能表明其离线。当辅终端处于在线状态时,可以被指定为活动终端,以提供通信服务。在在线状态下,辅终端与HSS之间通过约定的同步机制保持状态同步,比如周期地交换状态信息。HSS可通过这种同步机制及时发现辅终端的异常离线。
第三步:辅终端在线时,可通过终端管理功能的激活操作申请作为某用户号码的活动辅终端。该申请必须通过该用户号码的主终端确认。
第四步:辅终端在线时,可通过终端管理功能的去活操作申请转让活动终端资格。活动终端资格可转让给其他辅终端,也可转让给主终端。该申请操作仍需要主终端确认。活动辅终端由在线转为离线时,自动将其活动终端资格转让给其主终端。
第五步:主终端通过终端管理功能的激活操作收回活动终端资格,或指定某辅终端为活动终端。
第六步:主终端可查询、添加、删除、修改辅终端信息。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涉及移动网络通讯、固定网络通信、计算机互联网络通信三个网络,主要提供了一种可以用于移动网络通信和固定网络通信的融合技术,给出了一套全局融合系统的管理方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户通信终端相互独立,不能有效协作地进行通信的问题和缺陷,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同一用户的各种通信终端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并按用户的要求,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和体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终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终端、一个或多个辅终端、归属用户服务器HSS,其中,
所述主终端包括:
辅端管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HSS对所述主终端向所述HSS注册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操作:查询、增加、删除、修改、激活、去活;
所述HSS包括:
信息管理模块,用于保存所有终端的终端信息,并根据所述主终端的操作对相应的终端信息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操作:查询、增加、修改、删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终端包括以下之一:固定电话机、计算机、IP移动终端、非IP移动终端、具备通信功能的电视机;
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固定电话机、计算机、IP移动终端、非IP移动终端、具备通信功能的电视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入交换机,其中,
所述接入交换机包括:
屏蔽接入模块,用于将为固定电话机或非IP移动终端的主终端和/或辅终端接入所述HS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终端还包括:
辅端信息模块,用于在所述主终端向所述HSS注册辅终端时,提供辅终端的以下至少之一的信息:设备标识、设备类型、设备能力,其中,设备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传输能力、存储能力、计算能力、音频能力、视频能力、媒体编码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每个辅终端均包括:
状态管理模块,用于向所述主终端发送以下至少之一的申请:激活操作申请、去活操作申请、转让操作申请;
所述主终端还包括:
请求处理模块,用于接收辅终端发送的申请,并判断是否执行该申请,如果是则执行该申请。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信息包括:一般终端信息、主终端信息、辅终端信息,其中,
所述一般终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终端位置、终端标识、终端类型、终端能力、设备状态、服务状态;
所述主终端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用户号码、活动终端索引、辅终端个数、辅终端索引;
所述辅终端信息包括:主终端索引。
7.一种终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终端向归属用户服务器HSS注册一个或多个辅终端;
所述主终端通过所述HSS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操作:查询、增加、删除、修改、激活、去活;
所述HSS保存所有终端的终端信息,并根据所述主终端的操作对相应的终端信息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操作:查询、增加、修改、删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终端包括以下之一:固定电话机、计算机、IP移动终端、非IP移动终端、具备通信功能的电视机;
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固定电话机、计算机、IP移动终端、非IP移动终端、具备通信功能的电视机;
当所述主终端和/或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为固定电话机或非IP移动终端时,在所述主终端向所述HSS注册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之后,所述终端管理方法,还包括:
通过接入交换机将为固定电话机或非IP移动终端的主终端和/或辅终端接入所述HSS。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终端向所述HSS注册辅终端时,所述主终端向所述HSS提供辅终端的以下至少之一的信息:设备标识、设备类型、设备能力,其中,设备能力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传输能力、存储能力、计算能力、音频能力、视频能力、媒体编码能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终端向所述HSS注册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之后,还包括:
所述一个或多个辅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辅终端向所述主终端发送以下至少之一的申请:激活操作申请、去活操作申请、转让操作申请;
所述主终端接收辅终端发送的申请,并判断是否执行该申请,若果是则执行该申请。
CN2011101035606A 2011-04-25 2011-04-25 终端管理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27618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035606A CN102761853A (zh) 2011-04-25 2011-04-25 终端管理系统及方法
PCT/CN2011/079071 WO2012145982A1 (zh) 2011-04-25 2011-08-29 终端管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035606A CN102761853A (zh) 2011-04-25 2011-04-25 终端管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1853A true CN102761853A (zh) 2012-10-31

Family

ID=47056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035606A Pending CN102761853A (zh) 2011-04-25 2011-04-25 终端管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61853A (zh)
WO (1) WO2012145982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01842A1 (en) * 2012-12-28 2014-07-03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game data communication
CN104462596A (zh) * 2014-12-30 2015-03-25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垃圾数据删除方法和系统
CN105050071A (zh) * 2015-07-10 2015-11-1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eUICC的多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5306461A (zh) * 2015-10-16 2016-02-03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短消息的多电话终端群集控制方法
CN108702422A (zh) * 2017-06-26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号多终端的来电管理方法、装置、被管理设备及服务器
WO2019000738A1 (zh) * 2017-06-26 2019-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号多终端的来电管理方法、装置、被管理设备及服务器
WO2019101092A1 (zh) * 2017-11-21 2019-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上下文处理的方法、网元和终端设备
CN110572271A (zh) * 2019-08-15 2019-12-13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语音聊天室的方法及系统
CN113746876A (zh) * 2020-05-27 2021-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代理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终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9498A (zh) * 2000-04-24 2002-07-17 株式会社鹰山 电话线路的控制转移系统
US20040037412A1 (en) * 2000-12-26 2004-02-26 Herve Le Corre Real-time data management for a network comprising a heterogeneous set of terminals, server and main terminal for such a system
CN1659846A (zh) * 2002-06-05 2005-08-24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接收具有授权访问的内容的方法、系统和终端
CN1810009A (zh) * 2003-05-22 2006-07-26 法国电信公司 包括不同种类的终端集合的网络的环境管理系统
CN101521677A (zh) * 2008-02-26 2009-09-02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信息分发系统
CN101753569A (zh) * 2008-12-19 2010-06-23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注册和管理个人使用范围的终端的主终端及其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9498A (zh) * 2000-04-24 2002-07-17 株式会社鹰山 电话线路的控制转移系统
US20040037412A1 (en) * 2000-12-26 2004-02-26 Herve Le Corre Real-time data management for a network comprising a heterogeneous set of terminals, server and main terminal for such a system
CN1659846A (zh) * 2002-06-05 2005-08-24 汤姆森许可贸易公司 接收具有授权访问的内容的方法、系统和终端
CN1810009A (zh) * 2003-05-22 2006-07-26 法国电信公司 包括不同种类的终端集合的网络的环境管理系统
CN101521677A (zh) * 2008-02-26 2009-09-02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信息分发系统
CN101753569A (zh) * 2008-12-19 2010-06-23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注册和管理个人使用范围的终端的主终端及其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49557B2 (en) 2012-12-28 2017-05-16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game data communication
WO2014101842A1 (en) * 2012-12-28 2014-07-03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game data communication
CN104462596B (zh) * 2014-12-30 2019-02-01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垃圾数据删除方法和系统
CN104462596A (zh) * 2014-12-30 2015-03-25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垃圾数据删除方法和系统
CN105050071A (zh) * 2015-07-10 2015-11-1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eUICC的多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5050071B (zh) * 2015-07-10 2019-09-2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eUICC的多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5306461B (zh) * 2015-10-16 2018-04-20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短消息的多电话终端群集控制方法
CN105306461A (zh) * 2015-10-16 2016-02-03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短消息的多电话终端群集控制方法
CN108702422B (zh) * 2017-06-26 202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号多终端的来电管理方法、装置、被管理设备及服务器
WO2019000738A1 (zh) * 2017-06-26 2019-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号多终端的来电管理方法、装置、被管理设备及服务器
CN108702422A (zh) * 2017-06-26 2018-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号多终端的来电管理方法、装置、被管理设备及服务器
US10841422B2 (en) 2017-06-26 2020-11-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SIM call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managed device, and server
WO2019101092A1 (zh) * 2017-11-21 2019-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会话上下文处理的方法、网元和终端设备
US10999768B2 (en) 2017-11-21 2021-05-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ssion context handling method, network element,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0572271A (zh) * 2019-08-15 2019-12-13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语音聊天室的方法及系统
CN110572271B (zh) * 2019-08-15 2023-02-28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语音聊天室的方法及系统
CN113746876A (zh) * 2020-05-27 2021-12-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代理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3746876B (zh) * 2020-05-27 2023-09-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代理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45982A1 (zh) 201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1853A (zh) 终端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0584057C (zh) 自动发现共同多媒体服务能力的方法和通信系统
EP2557757B1 (en) Synchronizing messages on connected devices
JP4302687B2 (ja) 開放型apiを利用したメッセージ放送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EP2159989B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ty service
CN101635772A (zh) 一种呼叫信息管理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1494534A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557742A (zh) 群组建立和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1888452A (zh) 一种多接入式客服系统及其方法
CN102026124A (zh) 短信智能业务平台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短信业务实现方法
CN109587172A (zh) 基于区块链的通信方法及基于区块链的通信系统
CN101883355A (zh) 终端参数的配置方法和系统、终端管理装置
CN104967732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672688A (zh) 呼叫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064961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9474971A (zh) 呼叫漫游用户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102551A (zh) 一种携带接收者称呼的短消息的实现方法
CN101925158A (zh) 号码详情的获取系统及方法
CN102934419A (zh) 用于管理运营商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02158616A (zh) 融合电信网和互联网的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5227443A (zh) 会话消息的同步方法、同步设备及同步系统
CN105245433A (zh) 一种实现私聊的方法、rcs as及系统
CN101686247A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1790254A (zh) 支持集团通信的移动电话终端和系统以及方法
CN101442738B (zh) 一种实现一号通业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