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738631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8631B
CN102738631B CN201210079788.0A CN201210079788A CN102738631B CN 102738631 B CN102738631 B CN 102738631B CN 201210079788 A CN201210079788 A CN 201210079788A CN 102738631 B CN102738631 B CN 1027386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eper
place
sticking department
housing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97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8631A (zh
Inventor
平石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38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8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8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8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4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front
    • H01R13/4365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front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目的是当从完全锁定位置朝部分锁定位置按压保持件时,保持件被可靠地停止在部分锁定位置。形成在保持件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反端部上的一对部分锁定部与壳体接合,从而防止部分锁定位置处的保持件在与朝完全锁定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位。当形成在保持件的基本上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操作部被按压时,保持件从完全锁定位置朝部分锁定位置移动。保持件形成有弹性限制部,该弹性限制部在宽度方向上布置在成对的部分锁定部之间,并且该弹性限制部适于当保持件处于部分锁定位置时,通过弹性限制部与壳体接合以防止保持件弯曲且变形为在与朝向完全锁定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凸出。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实审专利公开No.2005-123029公开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壳体和保持件,端子接头将插入壳体中,保持件将从前侧安装到该壳体中。该保持件能够在部分锁定位置和完全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允许端子接头在部分锁定位置插入壳体中和从壳体中拉出,完全锁定位置位于部分锁定位置后方,已经插入的端子接头被保持在完全锁定位置中。该保持件形成有一对部分锁定突起,该部分锁定突起被布置在与插入和拉出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端部上,并且当保持件处于部分锁定位置时,部分锁定突起与壳体接合以防止保持件向前跑出。此外,当保持件处于完全锁定位置时,形成在保持件上的完全锁定突起与壳体接合,从而防止保持件朝向部分锁定位置移动。
在上述连接器中,当保持件从完全锁定位置移动到部分锁定位置时,从后侧按压保持件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以脱离完全锁定突起。此时,给保持件的按压力是超过完全锁定突起的锁定力的较大力。因此,当保持件到达部分锁定位置且在宽度相对端部上的部分锁定突起与壳体接合时,保持件可能由于过大的力而弯曲和变形。如果保持件弯曲和变形,则布置在宽度端部上的部分锁定突起在倾斜方向上延伸并且从壳体脱离,结果保持件可能从壳体向前跑出。
鉴于上述情况完成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可靠地定位保持件。
发明内容
因此,当从第二位置(例如完全锁定位置)朝向第一位置(如部分锁定位置)按压或移位保持件时,保持件能够被可靠地定位或停止在第一位置(如部分锁定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至少一个端子接头将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壳体中;保持件,该保持件待安装到所述壳体中,并且该保持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一位置允许插入所述端子接头,该第二位置保持已经插入的端子接头;一个或更多个部分锁定部,该部分锁定部形成在所述保持件上,适于通过该部分锁定部与所述壳体接合,来防止在第一位置处的所述保持件在与朝向所述保持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位;以及操作部,该操作部形成在所述保持件上,适于传递力以使所述保持件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位;其中所述保持件形成有至少一个弹性限制部,该弹性限制部适于当所述保持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时,通过该弹性限制部与所述壳体接合以基本上防止所述保持件弯曲且变形为在与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凸出。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至少一对部分锁定部形成在所述保持件上,并且该部分锁定部被布置在与安装到所述壳体中的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端部上。
具体地,所述操作部被布置在宽度方向上的基本上中心的位置处。
更具体地,至少一对部分锁定部形成在所述保持件上;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限制部被布置在宽度方向上的该对的部分锁定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一个端子接头将插入该壳体中;保持件,该保持件待安装到所述壳体中,并且该保持件能够在部分锁定位置和完全锁定位置之间移动,该部分锁定位置允许插入所述端子接头,该完全锁定位置保持已经插入的端子接头;一对部分锁定部,该部分锁定部形成在所述保持件上,该部分锁定部被布置在与安装到所述壳体中的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端部上,并且适于通过部分锁定部与所述壳体接合,来防止在部分锁定位置处的所述保持件在与朝向所述保持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位;以及操作部,该操作部形成在所述保持件上,该操作部被布置在宽度方向上的基本上中心的位置处,并且适于提供力以从所述完全锁定位置朝向所述部分锁定位置按压所述保持件;其中所述保持件形成有弹性限制部,该弹性限制部被布置在宽度方向上的该对的部分锁定部之间,并且适于当所述保持件处于所述部分锁定位置处时,通过弹性限制部与所述壳体接合以防止所述保持件弯曲且变形为在与朝向所述完全锁定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凸出。
当操作部被按压时,布置在宽度方向的相对端部上的该对部分锁定部与壳体接合,并且当保持件到达部分锁定位置时,防止保持件的进一步的移动。此时,布置在宽度方向上的该对部分锁定部之间的弹性限制部与壳体接合以防止保持件的弯曲变形。因此,防止由于保持件的弯曲变形而使该对部分锁定部从壳体脱离,并且保持件被可靠地停止在部分锁定位置处。
具体地,所述保持件形成有至少一个辅助锁定部,该辅助锁定部适于当所述保持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时,通过辅助锁定部与壳体接合以防止所述保持件弯曲且变形为在与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凸出。
更具体地,在宽度方向上,所述辅助锁定部被布置在部分锁定部和弹性限制部之间。
再具体地,所述保持件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布置在所述部分锁定部和所述弹性限制部之间的辅助锁定部,该辅助锁定部适于当所述保持件处于所述部分锁定位置处时,通过辅助锁定部与壳体接合以防止所述保持件弯曲且变形为在与朝向所述完全锁定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凸出。
当按压操作部且保持件到达部分锁定位置时,布置在部分锁定部和弹性限制部之间的辅助锁定部与壳体接合,从而防止保持件的弯曲变形。
具体地,所述保持件形成有至少一个引导部,该引导部能够至少部分地装配到设置在壳体中的至少一个引导槽中,使得所述保持件在垂直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姿势能够被稳固。
更具体地,所述保持件包括辅助锁定部,该辅助锁定部能够接合设置在所述壳体处的配合锁定部,从而将所述保持件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和/或所述第二位置处。
在阅读下面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应该理解,即使各实施例被分别地描述,实施例的单个特征也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保持件处于完全锁定位置的状态的水平截面图,
图2是示出保持件处于部分锁定位置的状态的水平截面图,
图3是示出保持件处于完全锁定位置的状态的垂直截面图,
图4是示出保持件处于部分锁定位置的状态的垂直截面图,
图5是保持件的前视图,
图6是保持件的俯视图,
图7是保持件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保持件处于完全锁定位置的状态的水平截面图,
图9是示出保持件处于部分锁定位置的状态的水平截面图,
图10是保持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A连接器
10壳体
12插座
13端子容纳腔
14锁定杆
15变形空间
16分隔壁
21第二止动件(配合锁定部)
22第三止动件(配合锁定部)
25端子接头
30保持件
34部分锁定部
37操作部
41公共锁定部(辅助锁定部)
43弹性限制部(辅助锁定部)
44限制突起(辅助锁定部)
43弹性限制部
B连接器
50壳体
60保持件
61辅助锁定部
1P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
2P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7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该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A包括: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10;一个或更多个、具体为多个端子接头25;和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保持件30。注意,图1和图2是沿图5的线X-X切割的截面图,图5是单独示出保持件30的前视图。由于线X-X由切割引导部36的线和切割操作部37的线组成,操作部37被布置在比引导部36高的位置处,所以该线X-X以台阶状的方式弯曲。
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0包括端子容纳部11和基本上从端子容纳部11(具体地端子容纳部11的前端的外周边缘)向前(在图1至图4中,向右)延伸的插座12。基本上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穿透的一个或更多个、具体为多个端子容纳腔13(具体地在横向方向或宽度方向上基本上并排地)形成在端子容纳部11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层或平台中(例如在上层和下层两个层中)。沿着上壁部或横向壁部向前(具体地基本上以悬臂的方式)延伸的至少一个锁定杆14形成在(具体地是每个)端子容纳腔13中、例如在上层中,并且沿着下壁部或横向壁部向前(具体地基本上以悬臂的方式)延伸的锁定杆14形成在每个端子容纳腔13中、例如在下层中。用于允许(具体地是上层的)一个或更多个锁定杆14的弹性变形的各个变形空间15与(具体地是上层的)端子容纳腔13的前端部和插座12的内部连通。用于允许(具体地是下层的)一个或更多个锁定杆14的弹性变形的各个变形空间15与(具体地是下层的)端子容纳腔13的前端部和插座12的内部连通。
如图3和图4所示,端子接头25具体地是阳性端子,该端子接头在前端处具有突片,并且具体地基本上从后方至少部分地插入端子容纳腔13中。在插入端子接头25的过程中,端子接头25(具体地是端子接头的前端部)与锁定杆14干涉,从而锁定杆14弹性变形为至少部分地突出到变形空间15中。当端子接头25基本上到达正确的插入位置时,锁定杆14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以从变形空间15缩回并与端子接头25接合,并且端子接头25被锁定杆14的这种接合所保持。应该理解,本发明同样能够应用于阴性端子接头。
如图3和图4所示,端子容纳部11具体地形成有分隔壁16,分隔壁16在一个层(例如上层)以及邻近层(例如下层)中的端子容纳腔13之间分隔。如图1和图2所示,在分隔壁16上、具体地分隔壁16的、宽度方向WD上的基本相反端部上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是成对(具体地是基本上两侧对称的)的锁定空间17,该锁定空间17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穿透端子容纳部11,并且锁定空间17的前端开口基本上面对插座12的内部。(右)锁定空间17形成有从横向(右)内表面突出的第一止动件18,并且(左)锁定空间17形成有从横向(左)内表面突出的第一止动件18。两个第一止动件18中的每个都具有锁定表面,该锁定表面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安装在壳体10中的保持件30的移动方向MD)基本上垂直,并且向后朝向(保持件30从部分锁定位置1P朝向完全锁定位置2P移动的方向MD)。
如图1和图2所示,分隔壁16形成有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是多个引导槽19,该引导槽呈在水平方向(宽度方向WD)长且窄的狭缝的形式,并且该引导槽具体地在端子容纳部11的前表面(插座12的后端表面)中、基本上在宽度方向WD上并排地布置。在多个引导槽19中,(具体地基本上布置在宽度方向WD上的相对端部上的)两个引导槽19与锁定空间17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端子容纳部11形成有操作空间20,该操作空间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穿透,并且该操作空间的前端开口面对插座12的内部。操作空间20具体地呈狭缝或凹部或切除部(具体地基本上在水平方向长且窄)的形式,并且操作空间20布置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WD上的中间位置(具体地是在基本上中心的位置)处和/或基本上在与在垂直方向上的一个(上)层(在引导槽19上方的位置)中的端子容纳腔13相同的高度处。
(具体地基本上梯形的)第二止动件21形成为从操作空间20(具体地是操作空间20的横向(左和右)内表面的一个表面)突出。第二止动件21的前和/或后表面(具体地两个都)是相对于保持件30的移动方向MD倾斜的半锁定表面。此外,第三止动件22(具体地基本上呈突起的形式)形成在操作空间20(具体地是操作空间20的横向(左和右)内表面的另一个表面)上。第三止动件22具有与保持件30的移动方向MD基本上垂直和/或与第一止动件18类似地、具体地基本上向后朝向的锁定表面。
如图5至图7所示,保持件30包括:基本上与端子容纳部11的前端表面相对应的(具体地基本上矩形的)前壁31;(具体地基本上以悬臂的方式)从前壁31基本上向后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是多个保持部33;(具体地基本上以悬臂的方式)从前壁31基本上向后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是一对(具体地基本上两侧对称的)部分锁定部34;(具体地基本上以悬臂的方式)从前壁31基本上向后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是多个引导部36;和/或(具体地基本上以悬臂的方式)从前壁31基本上向后延伸的操作部37。
如图4、5和7所示,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是多个突片插孔32形成为穿透前壁31且基本上与一个或更多个相应的端子容纳腔13相对应。(具体地每个)保持部33具体地在一端上被支撑。从前壁31(具体地是前壁31的上边缘部或横向边缘部)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是多个保持部33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具体地是在上层中的)变形空间15中,和/或从前壁31(具体地是前壁31的下边缘部)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是多个保持部33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具体地是在下层中的)变形空间15中。
具体地,该对部分锁定部34中的每个锁定部基本上都呈被支撑在一端上的臂形,和/或每个锁定部都基本上布置在垂直方向上的前壁31的中间高度(具体地是基本上中心的高度)处和/或在宽度方向WD上前壁31的基本上相对的横向(左和右)端处。在宽度方向WD上向外突出的至少一个锁定突起35形成在(具体地是每个)部分锁定部34的延伸端部(后端部)上或部分锁定部34的延伸端部(后端部)附近。锁定突起35具有锁定表面,该锁定表面基本上垂直于保持件30的移动方向MD和/或基本上面向前(保持件30从完全锁定位置2P朝向部分锁定位置1P移动的方向)。一个或更多个部分锁定部34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一个或更多个锁定空间17中。
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是多个引导部36(每个)具体地基本上都呈水平板的形式,和/或被支撑在一端上。这些引导部36基本上布置在垂直方向上的前壁31的中间高度(具体地是基本上中心的高度)处,和/或在宽度方向WD上基本上成排地并置。这些一个或更多个引导部36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各个引导槽19中。
操作部37具体地整体上基本上呈悬臂的形式,和/或基本上布置在垂直方向上与突片插孔32相同的高度处和/或保持件30在宽度方向WD上的中间位置(具体地是基本上中心的位置)处。操作部37具体地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弹性部38和接合部39,该弹性部呈从前壁31基本上平行地基本上向后延伸的横向(左和/或右)臂的形式,该接合部具体地与两个弹性部38的后端(延伸端)接合。该对弹性部38具体地都被支撑在两端上。此外,在两个弹性部38之间的空间具体地用作变形允许空间40。
该对弹性部38中的一个弹性部形成有从外侧表面突出的(具体地是基本上梯形的)公共突起42。具体地,公共突起42的前和/或后表面(具体地两个表面都)是相对于保持件30的移动方向MD倾斜的半锁定表面。公共锁定部41具体地由一个弹性部38和从该弹性部38突出的公共突起42形成。也就是,公共锁定部41具体地形成在操作部37上。该公共锁定部41具体地被支撑在前端和后端两者上,和/或能够弹性地变形以使得弹性部38至少部分地进入变形允许空间40和/或公共突起42在宽度方向WD上移位。
一个弹性部38(具体地是该对弹性部38中的另一个弹性部)形成有限制突起44,该限制突起44基本上从外侧表面在宽度方向WD上突出。限制突起44具体地布置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的弹性部38(操作部37)的中间位置(具体地是基本上中心的位置)处。弹性限制部43由(具体地是另一个)弹性部38和从该弹性部38突出的限制突起44形成。也就是,弹性限制部43形成在操作部37上。该弹性限制部43具体地被支撑在前端和后端两者上,并且能够弹性地变形以使得弹性部38至少部分地进入变形允许空间40且限制突起44在宽度方向WD上移位。
接下来,描述该实施例的功能。保持件30具体地基本上从前方安装在端子容纳部11中。在安装保持件30的过程中,一个或更多个引导部36至少部分地装配到一个或更多个相应的引导槽19中。通过该装配操作,从而稳定保持件30在垂直方向和/或宽度方向WD上相对于端子容纳部11的姿势。在安装保持件30的过程中,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是一对横向(左和右)锁定突起35与一个或更多个相应的第一阻止部18干涉,从而(具体地是左右两者)部分锁定部34在宽度方向WD上向内弹性地移位。具体地,与此基本上同步地,限制突起44与第三止动件22干涉,从而弹性限制部43在宽度方向WD上弹性移位。
当保持件30到达部分锁定位置(作为具体的第一位置)1P时,公共锁定部41从前方与第二止动件21接触,以与第二止动件21接合,如图2所示,并且通过该接合动作防止保持件30的任何进一步的安装移动。此外,(具体地是成对的)部分锁定部34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并且锁定突起35从后方与第一止动件18接合。具体地,与此同步地,弹性限制部43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并且限制突起44从后方与第三止动件22接合。通过这些接合动作,防止保持件30向前(离开端子容纳腔13的方向)移位。在上述方式中,保持件30被保持或定位在部分锁定位置1P处。
在保持件30位于部分锁定位置1P处的情况下,保持部33的后端(延伸端)从锁定杆14的前端(延伸端)向前缩回,如图4所示,因此锁定杆14被允许朝向变形空间15弹性变形。因此,在保持件30位于部分锁定位置1P处的情况下,一个或更多个端子接头25至少部分地或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一个或更多个相应的端子容纳腔13中。
在完成所有的端子接头25的插入之后,具体地通过从前方按压保持件30的前壁,使保持或定位在部分锁定位置1P处的保持件30在移动方向MD上移位(例如被按压)到位于部分锁定位置1P后方的完全锁定位置(作为具体的第二位置)2P。在将保持件30从部分锁定位置1P移动或移位到完全锁定位置2P的过程中,公共突起42与第二止动件21干涉,从而公共锁定部41在宽度方向WD上弹性变形,以至少部分地进入变形允许空间40。此时,具体地由于公共突起42和第二止动件21的半锁定表面在与保持件30的移动方向MD倾斜的方向上接触地滑动,所以公共锁定部41流畅地弹性变形。
当保持件30基本上到达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2P时,前壁31基本上与端子容纳部11的前端表面接触,如图3所示,从而防止保持件30的任何进一步的按压移动。此外,如图1所示,公共锁定部41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并且公共突起42从后方与第二止动件21接合。通过该接合动作,防止保持件30向前(朝向部分锁定位置1P)移动。以这种方式,保持件30被保持或定位在完全锁定位置(作为具体的第二位置)2P处。在保持件30位于完全锁定位置2P处的情况下,保持部33位于变形空间15中,如图3所示。因此,防止锁定杆14朝向变形空间15(从端子接头25离开的方向)的弹性移位。通过以这种方式防止锁定杆14弹性变形,将端子接头25可靠地保持。
在将在完全锁定位置2P处的保持件30移动或移位到部分锁定位置1P期间,夹具等(例如从后方)至少部分地或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操作空间20中,以(具体地从后方)按压或操作操作部37。然后,公共突起42与第二止动件21接触地滑动,从而公共锁定部41弹性地变形,以至少部分地进入变形允许空间40。当保持件30基本上到达部分锁定部1P时,部分锁定部34的锁定突起35与在保持件30(具体地是保持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基本上相对的端部)上的第一止动件18接合,如图2所示,从而保持件30停止在部分锁定位置1P处。
这里,由于成对的部分锁定部34具体地布置在保持件30的宽度方向的基本上相对的端部上,并且操作部37被布置在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中(具体地基本上在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中),所以如果施加到保持件30的按压或操作力过大,则保持件30可能弯曲和变形,从而向前(与朝向完全锁定位置2P的方向相反且其中保持件30与壳体10脱离的方向)凸出。如果发生这样的弯曲变形,则部分锁定部34在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并且锁定突起35在离开第一止动件18的方向上移位。在这种情形中,特别是由于锁定突起35和第一止动件18脱离,所以保持件30可以通过部分锁定位置并从端子容纳部11向前跑出。
在该方面,弹性限制部43具体地形成在宽度方向WD上的保持件3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在宽度方向WD上成对部分锁定部34之间的位置)、具体地是在基本上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弹性限制部43用于当保持件30处于部分锁定位置1P处时,通过与壳体10接合以防止保持件30弯曲和变形为在与朝向完全锁定位置2P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凸出。这样防止由于保持件30的弯曲变形而使成对部分锁定部34从壳体10脱离,因此保持件30能够可靠地被停止或定位在部分锁定位置1P处。
因此,为了将保持件可靠地停止或定位在部分锁定位置(作为具体的第一位置)1P处,当从完全锁定位置(作为具体的第二位置)2P朝向部分锁定位置1P按压或移位保持件时,形成在宽度方向WD上的保持件30的相对端部上的一对部分锁定部34与壳体10接合,从而防止在部分锁定位置1P处的保持件30在与朝向完全锁定位置2P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位。当形成在保持件3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具体地是保持件30的基本上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处的操作部37被按压或操作或移位时,保持件30从完全锁定位置2P朝向部分锁定位置1P移动。保持件30形成有弹性限制部43,该弹性限制部43在宽度方向WD上被布置在成对的部分锁定部34之间,并且适于当保持件30处于部分锁定位置1P处时,通过该弹性限制部43与壳体10接合以防止保持件30弯曲和变形为在与朝向完全锁定位置2P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凸出。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8至图10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具体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B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壳体50的部分和保持件60的部分。由于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类似或基本上相同,因此其它的结构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并且不描述其结构、功能和效果。
第二实施例的壳体50包括一个或更多个(例如四个)止动件51,该止动件从一个或更多个(例如两个)引导槽19、具体地是从多个引导槽19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例如两个)引导槽19的内侧表面突出。与第一止动件18和第三止动件22类似地,第四止动件51具有与保持件60的移动方向MD基本上垂直和/或面向后的锁定表面。
第二实施例的保持件60包括前壁31,该前壁具体地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保持件30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图8和图9是在前壁31的前表面中沿着与图5的线X-X相同的线(未示出)切割的截面图。具体地通过在第一实施例的保持件30中的多个引导部36中消除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是两个引导部36并且在形成这些一个或更多个(例如两个)引导部36的位置处形成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是一对横向(左和右)辅助锁定部61而形成保持件60。辅助锁定部61具体地(每个都)呈被支撑在一端上的臂的形式,并且从前壁31向后延伸。成对的辅助锁定部61具体地基本上布置在垂直方向上与引导槽19相同的高度处,和/或在宽度方向WD上布置在右部分锁定部34和弹性限制部43之间和/或左部分锁定部34和弹性限制部43之间。在宽度方向WD上基本上向外突起的一个或更多个辅助突起62形成在辅助锁定部61的延伸端(后端)上。(具体地每个)辅助突起62具有锁定表面,该锁定表面基本上与保持件60的移动方向MD垂直且面向前(保持件60从完全锁定位置2P朝向部分锁定位置1P的移动方向MD)。一个或更多个辅助锁定部61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到一个或更多个相应的引导槽19中,在该引导槽19处形成第四止动件51。
当在完全锁定位置2P处的保持件60通过按压或操作操作部37而向前移动并且到达部分锁定位置1P时,(具体地是在宽度方向的基本上相对的端部上的)部分锁定部34与第一止动件18接合,如图9所示,从而停止保持件60的移动。此时,在宽度方向WD上的中间位置(具体地是基本上中心的位置)处的弹性限制部43与第三止动件22接合,和/或在宽度方向WD上布置在部分锁定部34和弹性限制部43之间的(具体地是两个)辅助锁定部61与第四止动件51接合。因此,通过这些接合动作可靠地防止保持件60的弯曲变形。以这种方式,能够使保持件60可靠地停止在部分锁定位置处。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所描述和图示的实施例。例如,以下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1)虽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弹性限制部被支撑在两端上,但是弹性限制部可以被支撑在一端上。
(2)虽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仅设置一个弹性限制部,但是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开的同时设置多个弹性限制部。
(3)虽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弹性限制部形成在操作部上,但是弹性限制部也可以形成在不同于操作部的部分上。
(4)虽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弹性限制部在宽度方向上移位,但是弹性限制部也可以在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位。
(5)虽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弹性限制部在与保持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弹性移位,但是弹性限制部也可以被固定而不弹性移位。在这种情形中,壳体的、待与弹性限制部接合的锁定部可以是弹性可移位的。
(6)虽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每个部分锁定部被支撑在一端上,但是每个部分锁定部可以被支撑在两端上。
(7)虽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部分锁定部在宽度方向上移位,但是部分锁定部可以在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位。
(8)虽然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部分锁定部在与保持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弹性移位,但是部分锁定部可以被固定而不弹性移位。在这种情形中,壳体的、待与部分锁定部接合的锁定部可以是弹性可移位的。
(9)虽然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每个辅助锁定部被支撑在一端上,但是每个辅助锁定部可以被支撑在两端上。
(10)虽然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设置两个辅助锁定部,但是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上间隔开的同时设置一个或三个或更多个辅助锁定部。
(11)虽然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辅助锁定部在与保持件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弹性移位,但是辅助锁定部可以被固定而不弹性移位。在这种情形中,壳体的、待与辅助锁定部接合的锁定部可以是弹性可移位的。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A;B),包括:
壳体(10;50),至少一个端子接头(25)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壳体中;
保持件(30;60),所述保持件能够安装到所述壳体(10;50)中,并且能够在允许插入所述端子接头(25)的第一位置(1P)和对已插入的所述端子接头(25)进行保持的第二位置(2P)之间移动;
一个或更多个部分锁定部(34),所述部分锁定部形成在所述保持件(30;60)上,并且所述部分锁定部的延伸端部上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向外突出的至少一个锁定突起(35),从而适于通过与所述壳体(10;50)相接合来防止所述第一位置(1P)处的所述保持件(30;60)沿着与朝向所述第二位置(2P)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位;以及
操作部(37),所述操作部形成在所述保持件(30;60)上,且适于传递作用力来使得所述保持件(30;60)从所述第二位置(2P)朝向所述第一位置(1P)移位;
其中,所述保持件(30;60)形成有至少一个弹性限制部(43),所述弹性限制部适于:当所述保持件(30;6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1P)处时,通过所述弹性限制部与所述壳体(10;50)相接合来基本上防止所述保持件(30;60)弯曲且变形为在与朝向所述第二位置(2P)的方向(MD)相反的方向上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保持件(30;60)上形成有至少一对部分锁定部(34),并且所述至少一对部分锁定部被布置在与所述保持件(30;60)安装到所述壳体(10;50)中的安装方向相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反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操作部(37)被布置在宽度方向(WD)上的基本中心位置。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保持件(30;60)上形成有至少一对部分锁定部(34);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弹性限制部(43)沿着宽度方向(WD)布置在所述一对部分锁定部(34)之间。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保持件(60)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辅助锁定部(61),所述第一辅助锁定部适于:当所述保持件(30;6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1P)时,所述第一辅助锁定部通过与所述壳体(10;50)相接合来防止所述保持件(30;60)弯曲且变形为在与朝向所述第二位置(2P)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辅助锁定部(61)沿着所述宽度方向(WD)布置在所述部分锁定部(34)和所述弹性限制部(43)之间。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保持件(30;60)形成有至少一个引导部(36),所述引导部能够至少部分地装配到设置在所述壳体(10;50)中的至少一个引导槽(19)中,从而能够稳定所述保持件(30;60)在垂直方向和/或宽度方向(WD)上相对于所述壳体(10;50)的姿势。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保持件(30;60)包括第二辅助锁定部(41;43;44),所述第二辅助锁定部能够与设置在所述壳体(10;50)处的配合锁定部(21;22)相接合,从而将所述保持件(30;60)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1P)处和/或所述第二位置(2P)处。
CN201210079788.0A 2011-03-31 2012-03-23 连接器 Active CN1027386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9657 2011-03-31
JP2011079657A JP2012216343A (ja) 2011-03-31 2011-03-31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8631A CN102738631A (zh) 2012-10-17
CN102738631B true CN102738631B (zh) 2015-01-07

Family

ID=45939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9788.0A Active CN102738631B (zh) 2011-03-31 2012-03-23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78865B2 (zh)
EP (1) EP2506368B1 (zh)
JP (1) JP2012216343A (zh)
CN (1) CN1027386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76345B2 (en) * 2012-03-16 2016-03-01 Delphi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Luxembourg S.A.R.L.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138428B2 (ja) * 2012-05-29 2017-05-3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187873B2 (ja) * 2014-03-28 2017-08-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3871530U (zh) * 2014-05-29 2014-10-08 泰科电子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
JP6196961B2 (ja) * 2014-12-11 2017-09-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670446B2 (ja) * 2016-06-15 2020-03-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CN109688911B (zh) * 2016-08-31 2022-03-29 尼普洛株式会社 压力测量装置
JP2019050169A (ja) * 2017-09-12 2019-03-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9212404A (ja) * 2018-06-01 2019-12-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839146B2 (ja) * 2018-09-03 2021-03-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20080267A (ja) * 2018-11-14 2020-05-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1881650B2 (en) * 2020-12-21 2024-01-23 Aptiv Technologies AG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ale terminal stabiliz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6152A (en) * 1996-11-15 1998-09-1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mpliant latching fastener
EP1524728B1 (en) * 2003-10-16 2008-07-09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345385A (zh) * 2007-05-08 2009-01-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0334B2 (ja) * 1989-12-27 1995-07-3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係止具付コネクタ
US5183418A (en) * 1990-10-01 1993-02-02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JP3511431B2 (ja) * 1996-04-01 2004-03-29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端子係止具付コネクタ
JP3591621B2 (ja) * 1997-12-05 2004-11-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1185290A (ja) * 1999-12-27 2001-07-0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2343483A (ja) * 2001-05-11 2002-11-29 Yazaki Corp ホルダ付きコネクタ
JP3717814B2 (ja) * 2001-07-31 2005-11-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二物品の係止構造
JP3872054B2 (ja) * 2003-10-16 2007-01-24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3960430B2 (ja) 2003-10-16 2007-08-15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KR100858755B1 (ko) * 2006-11-20 2008-09-16 에프씨아이 커넥터즈 싱가포르 피티이 엘티디. 전기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JP4849007B2 (ja) * 2007-05-21 2011-12-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6152A (en) * 1996-11-15 1998-09-1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mpliant latching fastener
EP1524728B1 (en) * 2003-10-16 2008-07-09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345385A (zh) * 2007-05-08 2009-01-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06368B1 (en) 2015-12-16
CN102738631A (zh) 2012-10-17
US8678865B2 (en) 2014-03-25
EP2506368A1 (en) 2012-10-03
US20120252280A1 (en) 2012-10-04
JP2012216343A (ja) 201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8631B (zh) 连接器
US7500887B2 (en)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JP2581476Y2 (ja) コネクタ
CN101034774B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组装连接器的方法
JP4432797B2 (ja) コネクタ
US6811451B2 (en) Connector
CN101102021A (zh) 连接器
US20090029579A1 (en) Connector and a connector assembly
CN101599591A (zh) 连接器
KR101752009B1 (ko) 커넥터
EP1351339A1 (en) A miniaturised connector
CN102157837B (zh) 连接器
EP2477280A1 (en) Connector
US7125291B2 (en) Connector with retainer
EP1172895B1 (en) Connector
US6589083B2 (en) Connector
CN101414714B (zh) 连接器
EP1411593B1 (en) A connector
US20050085138A1 (en) Connector
JP4577201B2 (ja) コネクタ
JP2006164585A (ja) コネクタ
JP2010062055A (ja) コネクタ
WO200706268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condary locking means
JP4035657B2 (ja) コネクタ
JP2004362831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