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09751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09751A CN102709751A CN2011102855744A CN201110285574A CN102709751A CN 102709751 A CN102709751 A CN 102709751A CN 2011102855744 A CN2011102855744 A CN 2011102855744A CN 201110285574 A CN201110285574 A CN 201110285574A CN 102709751 A CN102709751 A CN 1027097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
- signal transmission
- transmission medium
- connector
- arm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578 rel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96 hollow spac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05 multipo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149 nood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4—Retain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可由简单的构成良好地进行插入到连接器本体部(11)内部的信号转送介质(PB)的保持及脱离。构成为,把保持插入到连接器本体部(11)内部的信号转送介质(PB)的锁定部件(14),设置在从配置于连接器本体部(14)的竖起侧端部的摆动支点(P)以悬臂状延伸的可弹性位移的锁定臂部件(14a)的一部分,利用锁定臂部件(14a)的弹性作用良好地维持由锁定部件(14)形成的信号转送介质(PB)的保持状态,另一方面,容易以比较小的操作力进行对锁定部件(14)的解除动作,另外由连接器本体部(11)的竖起侧端部承受在插入或取出信号转送介质(PB)时从锁定部件(14)向锁定臂部件(14a)传递的负载,减轻对电路配线基板侧的直接负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为利用锁定部件保持被插入到连接器本体部内部的信号转送介质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各种电气设备等中,广泛采用的是用于把挠性扁平电缆(FFC)或挠性印刷电路基板(FPC)等信号转送介质电连接在电路配线基板上的电连接器。例如,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部经由与电路配线基板接合的基板连接脚部(压紧件)从电路配线基板的表面向上方竖起地安装,信号转送介质从设于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部的上端部的插入开口部向内方插入而进行电连接。
在这样被插入到电连接器内部的信号转送介质中的插入侧的终端部分,形成有例如由切口状的凹部构成的定位部,构成为通过设于电连接器侧的锁定部件与设于该信号转送介质侧的定位部卡合,保持该信号转送介质的插入状态。例如,在后述的专利文献1中,以不使用用于得到被保持在连接器本体部的内部的接头组与信号转送介质(FPC/FFC)的接触压力的滑块为目的,采用了以即使对于小的接触负载也可防止信号转送介质脱落的方式轴安装锁定杆的构成。
但是,在该情况下,因为设于连接器本体部的锁定部件由其它部件成形,所以,存在因部件数量增加等导致连接器整体价格变高的倾向。另外,因为构成为由锁定部件的自重向信号转送介质侧卡合,所以,存在不能充分得到对信号转送介质的保持力的问题。
进而,在后述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另一电连接器中,通过在安装于壳体的两端并钎焊于电路配线基板的加强件上设置弹性推压并支承信号转送介质(FPC/FFC)的弹性支承片,可以防止信号转送介质的错位等。但是,因为由弹性支承片形成的推压力的作用方向与加强件的钎焊部处于错位关系,所以,当反复几次地进行锁定部件的解除操作时,会由持续施加于连接器本体部的解除操作力对连接器本体部的安装状态等产生影响,电连接有可能变得不稳定。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961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003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由简单的构成来良好地进行被插入连接器本体部内部的信号转送介质的保持及脱离的电连接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中采用了以下构成:连接器本体部经由与电路配线基板接合的基板连接脚部安装在上述电路配线基板的表面,形成为以下构成,即,通过将信号转送介质从设于上述连接器本体部的一端部的插入开口部插入到该连接器本体部内部,使锁定部件与插入到该连接器本体部内部的上述信号转送介质的一部分卡合并保持该信号转送介质的插入状态,从而将上述信号转送介质与上述电路配线基板电连接,其中,上述锁定部件设在能够弹性位移的锁定臂部件的一部分,该锁定臂部件从配置在上述连接器本体部的一端部的摆动支点以悬臂状延伸,由上述锁定臂部件的弹力使上述锁定部件与上述信号转送介质卡合。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利用由摆动部件构成的锁定臂部件的弹性作用,可良好地保持由锁定部件形成的信号转送介质的保持状态,另一方面,锁定臂部件从设置摆动支点的连接器本体部的一端部延伸到摆动侧的锁定部件,并具有比较长的摆动半径,所以,可容易以比较小的操作力进行针对保持信号转送介质的锁定部件的解除动作。
另外,因为锁定臂部件的摆动支点配置在连接器本体部的一端部,所以,在插入或取出信号转送介质之际从锁定部件传递到锁定臂部件的负载由连接器本体部的一端部承受,可减轻直接向连接基板连接脚部的电路配线基板侧施加的负载,特别是避免了在因电路配线基板薄或没有保持部件等造成电路配线基板刚性不足的情况下的损伤等的危险。因此,即使在多次反复进行锁定部件的解除操作的情况下,可降低对连接器本体部的安装状态等的影响,长期稳定地保持电连接状态。
另外,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上述连接器本体部设有使上述锁定部件从上述信号转送介质脱离的锁定解除机构,上述锁定解除机构具有在与上述锁定臂部件的摆动平面大体正交的平面内摆动的锁定解除臂部件,构成为由该锁定解除臂部件的摆动使上述锁定臂摆动,使上述锁定部件从上述信号转送介质脱离。例如,优选的是,上述连接器本体部安装成从电路配线基板的表面竖起,上述锁定臂部件从该连接器本体部中的竖起侧的端部向上述电路配线基板下垂地延伸,而且,上述锁定解除臂部件形成为从构成上述连接器本体部的绝缘壳体的内壁面呈悬臂状一体地延伸,该锁定解除臂部件在与上述电路配线基板大体平行的平面方向延伸。
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在进行使锁定部件脱离信号转送介质的锁定解除操作之际,伴随该锁定解除操作的锁定解除臂部件的摆动平面设定成为例如与电路配线基板大体平行的平面那样的与锁定臂部件的摆动平面大体正交的平面,所以,锁定部件的解除操作力的负载不会直接作用在锁定臂部件及锁定部件上,可进一步减轻直接作用于电路配线基板侧的负载。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因为在进行使锁定部件脱离信号转送介质的锁定解除操作之际,该锁定解除操作的推压方向成为与电路配线基板大体平行的方向,所以,不会对电路配线基板侧施加负载。
进而,在把信号转送介质插入到连接器本体部的插入开口部时,容易从上方侧观察连接器本体部的插入开口部和信号转送介质的位置关系,容易且准确地进行信号转送介质的插入动作,同时可良好地保证信号转送介质插入后的状态。
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上述锁定解除臂部件,附加设置有对该锁定解除臂部件施加摆动力的解除操作部,该解除操作部配置成向上述连接器本体部的外方突出。
根据这样的构成,在使锁定部件脱离信号转送介质之际,容易进行对解除操作部的操作。
另外,优选的是,在本发明的上述绝缘壳体中,设置有限制上述锁定解除臂部件或者解除操作部的移动范围的锁定解除移动限制部件。
根据这样的构成,可安全地进行使锁定部件脱离信号转送介质时的解除操作或其他操作,可防止锁定解除机构或连接器本体部的破损或损伤。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把保持从设于连接器本体部一端部的插入开口部插入的信号转送介质的插入状态的锁定部件,设于从配置在连接器本体部一端部的摆动支点向电路配线基板侧以悬臂状延伸的可弹性位移的锁定臂部件的一部分,由锁定臂部件的弹力使锁定部件与信号转送介质卡合,根据该构成,由锁定臂部件的弹性作用良好地维持由锁定部件形成的信号转送介质的保持状态,另一方面,容易以比较小的操作力进行对锁定部件的解除动作,另外在插入或取出信号转送介质之际从锁定部件向锁定臂部件传递的负载由连接器本体部的一端部承受,可减轻对电路配线基板侧直接施加的负载,避免了在电路配线基板中可能产生的损伤等,同时低廉且长期稳定地维持电连接状态,由于如此构成,所以,能够以简单的构成良好地进行被插入到连接器本体部内部的信号转送介质的保持及脱离,可低廉且大幅地提高电连接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侧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单体的结构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是从背面侧看图1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3是从正面侧看用于图1及图2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绝缘壳体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4是从背面侧看图3中所示的绝缘壳体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5是表示沿图2中i-i线的绝缘壳体的横截面的立体说明图。
图6是从图5的状态取下绝缘壳体的压紧件单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图1及图2中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平面说明图。
图8是表示从图7中所示的状态操作(推压)操作解除部的状态的平面说明图。
图9是表示由操作解除部形成的操作状态的图,(A)是沿图7中的ii-ii线的横截面说明图,(B)是沿图8中的v-v线的横截面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由操作解除部形成的操作状态的图,(A)是沿图7中的iii-iii线的横截面说明图,(B)是沿图8中的vi-vi线的横截面说明图。
图11是表示由操作解除部形成的操作状态的图,(A)是沿图7中的iv-iv线的横截面说明图,(B)是沿图8中的vii-vii线的横截面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沿图15中的viii-viii线的剖面形状的图,(A)是除锁定部件以外进行了截断的状态的横截面立体说明图,(B)是从(A)的状态取下绝缘壳体的压紧件单体的横截面立体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沿图8中的vi-vi线的剖面形状的图,(A)是除锁定部件以外进行了截断的状态的横截面说明图,(B)是从(A)的状态取下绝缘壳体的压紧件单体的横截面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底面的图,(A)是切锁定部件以外进行了截断的底面说明图,(B)是从(A)的状态取下绝缘壳体的压紧件单体的底面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在图1及图2中所示的电连接器中插入信号转送介质(FFC)之前的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6是表示从图15的状态到完成了信号转送介质(FFC)的插入的状态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7是表示设置了图15中所示的信号转送介质(FFC)的定位部的位置的剖面形状的图,(A)是表示插入信号转送介质(FFC)之前的状态的横截面说明图,(B)是表示插入信号转送介质(FFC)的过程中的状态的横截面说明图,(C)是完成了信号转送介质(FFC)的插入的状态的横截面说明图。
图18是从背面下侧看图1及图2中所示的电连接器所使用的绝缘壳体的局部说明图。
图19是从背面上方侧看图18中所示的绝缘壳体局部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将本发明适用于电连接器的实施方式。
[关于电连接器的整体结构]
图1~图19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是由安装在构成电气产品侧电子电路一部分的电路配线基板(省略图示)上的电连接器构成的,该电连接器1具有配置成相对于大体水平配置的电路配线基板的表面在垂直方向竖起的连接器本体部11。该连接器本体部11具有沿电路配线基板的表面呈细长状延伸的绝缘壳体11a。
以下,设作电路配线基板(省略图示)的表面以水平状态延伸,把连接器本体部11从该电路配线基板的表面竖起的方向设作“上方向”,把与连接器本体部11的竖起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作“下方向”。另外,把构成连接器本体部11的绝缘壳体11a的细长状延伸方向设作“连接器纵向”,把与该“连接器纵向”及“上下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作“前后方向”。
在上述绝缘壳体11a的作为竖起侧的一端部的上端面,以沿连接器纵向呈细长窄缝状的方式,形成有后述的挠性扁平电缆(FFC)或挠性印刷电路基板(FPC)等信号转送介质PB所插入的插入开口部11b。该插入开口部11b向绝缘壳体11a的内部下方延伸,形成接受信号转送介质PB的终端部分的中空状的空间。另外,例如如图15所示,在插入开口部11b的上方位置,信号转送介质PB的终端部分配置成与上述电路配线基板(省略图示)的表面大体正交地朝下方向设立的状态,通过以该状态下降移动,如图16所示,信号转送介质PB的终端部分经过上述插入开口部11b插入到电连接器1的中空内部。
根据这样的信号转送介质PB的从上方侧插入的结构,在将信号转送介质PB插入到连接器本体部11的插入开口部11b中时,从上方侧容易观察该插入开口部11b和信号转送介质PB的位置关系,容易且准确地进行信号转送介质PB的插入动作,同时可保证插入信号转送介质PB以后的状态良好。
[关于绝缘壳体及导电接头]
在如上所述挠性扁平电缆(FFC)或挠性印刷电路基板(FPC)等信号转送介质PB的终端部分所插入的绝缘壳体11a的中空内部,特别如图9所示,在上下方向延伸地配置导电接头(导电端子)12。该导电接头12沿上述绝缘壳体11a的连接器纵向以规定节距间隔并呈多极状安装有多个,具有配置在上述绝缘壳体11a的中空内部的挠性梁部12a,而且在该挠性梁部12a的下端部分设有与电路配线基板(省略图示)接触的连接端子部12b。
设于各导电接头12的下端部分的连接端子部12b向后方侧(图9的右方侧)延伸并向绝缘壳体11a的外方突出,该突出侧的末端部分(后端部分)与形成于电路配线基板(省略图示)的表面的导电路(省略图示)钎焊接合。另外,上述挠性梁部12a从该连接端子部12b的钎焊连接部分相反侧的内端侧部分向上方弯曲成大体直角并延伸成悬臂状。该挠性梁部12a沿绝缘壳体11a的中空内部向上方竖起地延伸,在该挠性梁部12a的上方侧部分形成有与设于信号转送介质PB的终端部的端子部PB2(参照图15)接触的接点部12c。
[关于压紧件]
进而,在上述的绝缘壳体11a中的连接器纵向的两端部分,设置有将薄板状的金属部件弯曲而成形的一对压紧件13、13。这些压紧件13各自具有把绝缘壳体11a的连接器纵向的两端部分从外侧围成平面大体コ字形的基框板13a,在该基框板13a的下端边部的正面部分及背面部分,设有在前后方向分别突出的一对基板连接脚部13b、13b,而且在该基框板13a的下端边部的侧面部分设有向连接器纵向的外侧突出的一体的基板连接脚部13c。
这些基板连接脚部13b、13b、13c各自由从上述的基框板13a的下端边部向外方突出的板状部件构成,形成为其末端侧部分大体水平地延伸,这些基板连接脚部13b、13b、13c的延伸侧末端部分与形成在上述电路配线基板(省略图示)的表面上的连接部(省略图示)钎焊接合,由此,电连接器1整体固定在电路配线基板上。
另一方面,在上述基框板13a的上端边部分,分别向上方突出地形成多个板状卡固部13d,通过将这些板状卡固部13d分别压入到绝缘壳体11a的内部,使压紧件13整体固定在绝缘壳体11a上。
[关于信号转送介质]
接着,在上述插入到连接器本体部11的内部的信号转送介质PB的终端部分,特别如图15所示,在末端侧露出部分与上述导电接头12对应地在宽度方向以规定节距间隔形成端子部PB2,而且在宽度方向两侧的端边部分形成由切口状的凹部构成的定位部PB1。构成为,在信号转送介质PB被插入到电连接器1的内部之际,设于该电连接器1侧的锁定部件14与设于该信号转送介质PB的定位部PB1卡合,由这样的锁定部件14的卡合来保持信号转送介质PB的插入状态。
[关于锁定部件]
此时的锁定部件14与配置于上述连接器纵向的两端部分的压紧件13一体形成,设在由可弹性位移地设置的梁状部件构成的锁定臂部件14a的一部分。该锁定臂部件14a从连接器本体部11的正面侧的竖起端部呈两股状延伸,以从上述的基框板13a延伸到插入开口部11b附近的上端边部起、向连接器内侧弯曲成弯曲状并向下侧折回的方式延伸。设于该锁定臂部件14a的上端部分的下侧折回部分成为该锁定臂部件14a的摆动支点P,作为从该上端侧的摆动支点P向下方以悬臂状延伸的可弹性位移的摆动部件形成锁定臂部件14a。在该锁定臂部件14a的作为摆动侧部分的下端侧部分设置上述的锁定部件14。
此时,上述的锁定臂部件14a的包含上端侧摆动支点P的下侧折回部分,为了良好地保证该锁定臂部件14a的挠性及刚性这两者,成为在连接器纵向分离成两处折回部分的构成。这样把锁定臂部件14a的上端侧基端部分(下侧折回部分)构成为两股状的理由在于,锁定部件14和锁定解除部14b在锁定臂部件14a的宽度方向错位。即,首先在不使锁定臂部件14a的上端侧基端部分成为两股状而是形成为一体连续状的情况下,成为该一体连续状的部位的刚性过大,不能充分得到锁定臂部件14a的挠性。另外,若要缩小成为该一体连续状的上端侧基端部分的宽度尺寸、由此来保证锁定臂部件14a的挠性,则在扭转刚性方面成为问题。也就是说,原因在于,因为如上所述锁定部件14和锁定解除部14b的位置在宽度方向错位,所以,由于在插入信号转送介质PB时或要勉强拉出处于插入后保持状态的信号转送介质PB之际施加在锁定部件14上的力,有可能在锁定臂部件14a中产生扭转方向的塑性变形。因此,若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把锁定臂部件14a的上端侧基端部分(下侧折回部分)形成为两股结构,则可以良好维持锁定臂部件14a的挠性并且在同时得到相对向锁定部件14施加的负载所需的刚性。
进而,在该上端侧的基端部分形成为两股状的锁定臂部件14a,在从上述摆动支点P按规定量向下方延伸的部位一体连结,在该一体化的连结部位中的连接器纵向的内侧(连接器中心侧)的侧边部设置上述的锁定部件14,而且在连接器纵向的外侧(连接器外端侧)的下端部分设置后述的锁定解除部14b。
其中的锁定部件14由大体三角形状的钩状部件形成,如上所述从锁定臂部件14a的侧边部向绝缘壳体11a的中空内部呈大体直角弯曲地突出。另外,与构成该锁定部件14的外形状的三角形的底边相当的下端边成为卡合边,构成为可与设于上述的信号转送介质PB的定位部PB1的内周边部卡合。另外,从该锁定部件14的设于卡合边的突出侧部分的顶部起,具有引导上述信号转送介质PB的定位部PB1的功能的引导边向上侧延伸成倾斜面状。
[关于锁定解除机构]
进而,在该锁定部件14的连接器外侧,邻接地配置锁定解除部14b。该锁定解除部14b由从上述锁定臂部件14a的下端部呈侧面大体L字形地向后方侧突出的板状部件形成,从该突出侧的末端部向上方呈大体直角地竖起,形成被推压面。另外,形成以下构成,即,设于以下说明的锁定解除机构15的解除作用部15b压入地抵接于该锁定解除部14b的被推压面,由该压入作用力使锁定部件14与锁定臂部件14a一起向正面侧挠曲地弹性位移。
即,该锁定解除机构15具有使上述锁定部件14从信号转送介质PB的定位部PB1脱离的功能,配置在构成上述连接器本体部11的绝缘壳体11a的连接器纵向的两端部分,在与绝缘壳体11a形成一体的锁定解除臂部件15a的一部分设有解除作用部15b。
特别如图18及图14所示,锁定解除臂部件15a由从设于绝缘壳体11a中的前方侧壁面的摆动支点Q向后方侧呈悬臂状一体延伸的摆动部件形成,构成该锁定解除臂部件15a的摆动部件由板状部件形成,该板状部件在与上述锁定臂部件14a的大体铅直的摆动平面正交的摆动平面、更具体为大体水平(与安装电连接器1的电路配线基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摆动平面内可弹性位移地延伸。
另外,上述解除作用部15b与锁定解除臂部件15a中的摆动侧的末端部分(后端部分)连接,由从该连接部分向连接器纵向的内侧(连接器中心侧)大体水平延伸的板状部件形成。另外,在该解除作用部15b中的连接器中心侧的端边部,突出设置有形成为水平截面呈大体圆弧状的抵接部15c。该抵接部15c形成为凸形,配置成可从后方侧与上述的锁定解除部14b的竖起被推压面抵接。
进而,在上述解除作用部15b,在连接器纵向的外端侧(连接器外端侧)一体设置有解除操作部15d。该解除操作部15d配置成从上述压紧件13向外侧突出地露出,设置有可由组装作业者的指尖在大体水平(与安装电连接器1的电路配线基板平行)的方向施加朝向连接器纵向的内方侧(连接器中心侧)的操作力的操作面。在对该解除操作部15d不施加任何组装作业者的操作力的情况下,上述的锁定解除机构15的抵接部15c处于与锁定解除部14b接触的状态,不会对锁定臂部件14a施加作用力。为此,上述的锁定部件14由锁定臂部件14a的弹力保持成初始状态,通过这样将锁定臂部件14a及锁定部件14保持成初始状态,形成锁定部件14与被插入到电连接器1内部的信号转送介质PB的定位部PB1卡合的状态。
即,如图17(A)所示,若经过连接器本体部11的插入开口部11b将信号转送介质PB的终端部分插入到中空内部,则信号转送介质PB的终端部分与处于上述初始状态的锁定部件14的倾斜引导边抵接,通过如图17(B)所示那样锁定部件14向前方侧被推压,处于在初始状态下大体竖起的状态的锁定臂部件14a能以上端侧的摆动支点P为中心向前方侧倒下地挠曲而进行弹性位移。由此,锁定部件14从连接器本体部11的中空内部退避到前方侧,信号转送介质PB的终端部分无阻挡地继续下降。若进一步将该信号转送介质PB的终端部分向下方压入,则如图17(C)所示,锁定部件14的下端侧卡合边由锁定臂部件14a的弹性复原力落入到信号转送介质PB的定位部(切口状的凹部)PB1的内部地摆动。由此,成为锁定部件14与信号转送介质PB的定位部PB1卡合的状态,保持信号转送介质PB的插入状态。
另一方面,当从这样的信号转送介质PB的插入保持状态起、对上述锁定解除机构15的解除操作部15d向连接器纵向的内方侧(连接器中心侧)施加组装作业者的操作力时,经由解除作用部15b,锁定解除臂部件15a弹性位移,设于解除作用部15b的抵接部15c向前方侧推压锁定解除部14b的竖起被推压面,锁定臂部件14a与锁定部件14一起抵抗本身的弹力而向前方侧倒下地挠曲。由此,锁定部件14从连接器本体部11的中空内部退出,锁定部件14脱离信号转送介质PB的定位部PB1,信号转送介质PB成为开放状态,可向上方侧取出该信号转送介质PB。
[关于锁定解除移动限制部件]
在这样的锁定解除机构15中,附加设置对抗该锁定解除机构15的操作方向及与该操作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的作用力的锁定解除移动限制部件。该锁定解除移动限制部件由设在上述解除操作部15d、绝缘壳体11及压紧件13上的多个止动部件构成,特别如图18及图19所示,在上述解除操作部15d的上侧且连接器纵向的内侧设置第一止动部15e,而且在解除作用部15b的上侧且连接器纵向内侧的竖起部设置第二止动部15f,另外同样在解除作用部15b的上表面设置第三止动部15g。进而,在绝缘壳体11中,分别与上述的第一止动部15e、第二止动部15f及第三止动部15g对应地设有第一止动部11c、第二止动部11d及第三止动部11e。(另外,在图18中,为了说明各部分,表示使锁定解除臂部15a向连接器纵向外侧挠曲的状态。)
进而,特别如图5及图6所示,上述的压紧件13的基框板13a的上端边部,配置成在连接器纵向的外端部分从下面侧接近上述锁定解除机构15的解除操作部15d及解除作用部15b,该基框板13a的上端边部在与解除操作部15d和解除作用部15b的连结部分面对的拐角部分形成第四止动部13e。
另外,构成为,首先在解除操作部15d向操作方向、即连接器纵向的内方侧(连接器中心侧)摆动时,该解除操作部15d的第一止动部15e与第一止动部11c抵接,解除操作部15d不会被操作过大。
另外,构成为,在对解除操作部15d作用与通常使用状态不同的朝向连接器纵向外侧或是上方向、下方向的方向的力时,通过由另外的止动部构成的锁定解除移动限制部件,解除操作部15d不会被操作过大。即,构成为,针对相对解除操作部15d的朝向连接器纵向外侧的方向的力,使解除作用部15b的第二止动部15f与第二止动部11d抵接,针对上方向的力,使解除作用部15b的第三止动部15g与第三止动部11e抵接,针对下方向的力,使解除作用部15b的下表面部或解除作用部15b的下表面部与压紧件13的第四止动部13e(参照图5、图6)抵接,从而使得解除操作部15d不会被操作过大。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由摆动部件构成的锁定臂部件14a的弹性作用良好地维持由锁定部件14形成的信号转送介质的保持状态,另一方面,锁定臂部件14a从设置有摆动支点P的连接器本体部11的作为竖起侧一端部的上端部延伸到下方的摆动侧的锁定部件14,具有比较长的摆动半径,因此,容易用比较小的操作力进行针对保持信号转送介质PB的锁定部件14的解除动作。
另外,因为锁定臂部件14a的摆动支点P配置在连接器本体部11的作为竖起侧一端部的上端部,所以,在插入或取出信号转送介质PB之际从锁定部件14向锁定臂部件14a传递的负载由连接器本体部11的竖起侧的一端部(上端部)承受,可减轻直接对连接基板连接脚部13b、13b、13c的电路配线基板侧施加的负载,特别是避免了在由电路配线基板薄或没有保持部件等造成电路配线基板刚性不足的情况下的损伤等的危险。因此,即使在多次反复进行锁定部件14的解除操作的情况下,也可减少对连接器本体部11的安装状态等的影响,可长期稳定地保持电连接状态。
进而,在将信号转送介质PB插入到连接器本体部11的插入开口部11a时,容易从上方侧观察到连接器本体部11的插入开口部11a和信号转送介质PB的位置关系,可容易且准确地进行信号转送介质PB的插入动作,而且可很好地保证信号转送介质PB插入后的状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在进行使锁定部件14脱离信号转送介质PB的锁定解除操作时的锁定解除臂部件15a的摆动平面,设定成如与电路配线基板大体平行的平面那样与锁定臂部件14a的摆动平面大体正交的平面,所以,锁定部件14的解除操作力不会直接施加到锁定臂部件14a及锁定部件14上,可进一步减轻直接施加在电路配线基板侧的负载。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在进行使锁定部件14脱离信号转送介质PB的锁定解除操作时的推压方向成为与电路配线基板大体平行的方向,所以,不会对电路配线基板侧施加负载。
进而,因为在本实施方式的锁定解除臂部件15a中还附加设置有对该锁定解除臂部件15a施加摆动力的解除操作部15d,该解除操作部15d配置成向上述连接器本体部的外方突出,所以,在使锁定部件14脱离信号转送介质PB之际,容易进行对解除操作部15d的操作。
此外,因为在本实施方式的解除作用部15b、解除操作部15d、绝缘壳体11a及压紧件13中,作为限制解除操作部15d的移动范围的锁定解除移动限制部件,设有第一止动部15e、11e、第二止动部15f、11d、第三止动部15g、11e及第四止动部,所以,可防止在使锁定部件14脱离信号转送介质PB时操作过大之际或在与通常使用状态不同方向施加外力之际的锁定解除机构或连接器本体部的破损或损伤。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由本发明人提出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本发明的锁定臂部件也可以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地从电路配线基板侧的下端侧向上方延伸。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那样的垂直插入型的电连接器,同样也可以适用于水平插入型的电连接器。
进而,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不限于进行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连接的类型,对于电连接基板和基板或者电缆和基板的多种多样的电连接器也能同样适用于本发明。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以上的本发明可广泛适用于在电气设备中使用的多种多样的电连接器。
附图标记说明
1:电连接器,11:连接器本体部,11a:绝缘壳体,11b:插入开口部,11c:第一止动部(锁定解除移动限制部件),11d:第二止动部(锁定解除移动限制部件),11e:第三止动部(锁定解除移动限制部件),12:导电接头(导电端子),12a:挠性梁部,12b:连接端子部,12c:接点部,13:压紧件,13a:基框板,13b、13b、13c:基板连接脚部,13d:板状卡固部,13e:第四止动部(锁定解除移动限制部件),14:锁定部件,14a:锁定臂部件,14b:锁定解除部,P:摆动支点,15:锁定解除机构,15a:锁定解除臂部件,15b:解除作用部,15c:抵接部,15d:解除操作部,15e:第一止动部(锁定解除移动限制部件),15f:第二止动部(锁定解除移动限制部件),15g:第三止动部(锁定解除移动限制部件),Q:摆动支点,PB:信号转送介质(FFC、FPC),PB1:定位部,PB2:端子部。
Claims (5)
1.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的连接器本体部经由与电路配线基板接合的基板连接脚部安装在上述电路配线基板的表面,
形成为以下构成,即,通过将信号转送介质从设于上述连接器本体部的一端部的插入开口部插入到该连接器本体部内部,使锁定部件与插入到该连接器本体部内部的上述信号转送介质的一部分卡合并保持该信号转送介质的插入状态,从而将上述信号转送介质与上述电路配线基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部件设在能够弹性位移的锁定臂部件的一部分,该锁定臂部件从配置在上述连接器本体部的一端部的摆动支点以悬臂状延伸,
构成为由上述锁定臂部件的弹力使上述锁定部件与上述信号转送介质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接器本体部设有使上述锁定部件从上述信号转送介质脱离的锁定解除机构,
上述锁定解除机构具有在与上述锁定臂部件的摆动平面大体正交的平面内摆动的锁定解除臂部件,
构成为由该锁定解除臂部件的摆动使上述锁定臂摆动,使上述锁定部件从上述信号转送介质脱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本体部安装成从电路配线基板的表面竖起,
上述锁定臂部件从该连接器本体部中的竖起侧的端部向上述电路配线基板下垂地延伸,而且,
上述锁定解除臂部件形成为从构成上述连接器本体部的绝缘壳体的壁面呈悬臂状一体地延伸,
该锁定解除臂部件在与上述电路配线基板大体平行的平面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锁定解除臂部件,附加设置有对该锁定解除臂部件施加摆动力的解除操作部,
该解除操作部配置成向上述连接器本体部的外方突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绝缘壳体中,设置有限制上述锁定解除臂部件或者解除操作部的移动范围的锁定解除移动限制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35411 | 2011-02-22 | ||
JP2011035411A JP5088426B2 (ja) | 2011-02-22 | 2011-02-22 | 電気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09751A true CN102709751A (zh) | 2012-10-03 |
CN102709751B CN102709751B (zh) | 2014-11-12 |
Family
ID=45808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8557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09751B (zh) | 2011-02-22 | 2011-09-23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17533B2 (zh) |
EP (1) | EP2493024B1 (zh) |
JP (1) | JP5088426B2 (zh) |
KR (1) | KR101246058B1 (zh) |
CN (1) | CN102709751B (zh) |
TW (1) | TWI436532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30768A (zh) * | 2012-10-16 | 2014-04-16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44059B2 (ja) * | 2011-03-18 | 2013-11-20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510433B2 (ja) | 2011-06-29 | 2014-06-04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US8851918B2 (en) * | 2012-08-27 | 2014-10-07 | Dai-Ichi Seiko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utomatic lock member |
CN103247913A (zh) * | 2013-04-25 | 2013-08-14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快扣式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
TWD167929S (zh) | 2013-09-20 | 2015-05-21 | 第一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電連接器 |
JP5723478B1 (ja) * | 2014-11-12 | 2015-05-27 |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10070526B2 (en) * | 2016-07-01 | 2018-09-04 | Intel Corporation | Connector with structures for bi-lateral decoupling of a hardware interface |
JP2018156889A (ja) * | 2017-03-21 | 2018-10-04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CN110768062B (zh) * | 2019-12-06 | 2024-08-16 | 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侧压解锁式fpc连接器 |
CN113206407A (zh) * | 2021-04-13 | 2021-08-03 | 富鼎精密工业(郑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TWI856270B (zh) * | 2021-09-22 | 2024-09-21 |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按壓解鎖結構之易鎖連接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266749A (ja) * | 2008-04-28 | 2009-11-12 | I-Pex Co Ltd | 電気コネクタ |
US7850473B1 (en) * | 2009-08-10 | 2010-12-14 | I-Pex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02133A (en) * | 1993-05-11 | 1994-04-12 | Robinson Nugent,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socket with daughtercard ejector |
JPH0686278U (ja) * | 1993-05-27 | 1994-12-1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
JP3517661B2 (ja) | 2000-01-11 | 2004-04-12 |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 Fpc/ffc用ロック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
JP3500503B2 (ja) * | 2000-12-19 | 2004-02-2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ロック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
JP3605586B2 (ja) | 2001-09-25 | 2004-12-22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
US6379168B1 (en) * | 2001-12-04 | 2002-04-30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switch type retainer |
GB2396488B (en) * | 2002-12-17 | 2004-12-01 | Giga Byte Tech Co Ltd | Card connector for securing a daughter board to a mother board |
JP4510101B2 (ja) * | 2008-01-17 | 2010-07-21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201303139Y (zh) * | 2008-10-27 | 2009-09-0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卡缘连接器 |
JP4982770B2 (ja) * | 2009-12-04 | 2012-07-25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5099387B2 (ja) * | 2010-09-09 | 2012-12-19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5195863B2 (ja) * | 2010-10-12 | 2013-05-15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KR101150401B1 (ko) | 2011-04-14 | 2012-06-01 |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 플랫 케이블 접속용 커넥터 |
-
2011
- 2011-02-22 JP JP2011035411A patent/JP508842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8-04 US US13/198,014 patent/US831753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8-12 TW TW100128828A patent/TWI43653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8-16 EP EP11177685.2A patent/EP2493024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1-09-15 KR KR1020110092734A patent/KR10124605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09-23 CN CN201110285574.4A patent/CN10270975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266749A (ja) * | 2008-04-28 | 2009-11-12 | I-Pex Co Ltd | 電気コネクタ |
US7850473B1 (en) * | 2009-08-10 | 2010-12-14 | I-Pex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30768A (zh) * | 2012-10-16 | 2014-04-16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CN103730768B (zh) * | 2012-10-16 | 2016-01-20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电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214329A1 (en) | 2012-08-23 |
KR20120096394A (ko) | 2012-08-30 |
EP2493024A3 (en) | 2012-12-26 |
JP5088426B2 (ja) | 2012-12-05 |
TW201242185A (en) | 2012-10-16 |
EP2493024B1 (en) | 2016-09-28 |
JP2012174483A (ja) | 2012-09-10 |
KR101246058B1 (ko) | 2013-03-26 |
TWI436532B (zh) | 2014-05-01 |
CN102709751B (zh) | 2014-11-12 |
EP2493024A2 (en) | 2012-08-29 |
US8317533B2 (en) | 2012-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09751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544911B (zh) | 电气连接器 | |
CN102683972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856730B (zh) | 电连接器 | |
JP4082571B2 (ja) | コネクタの嵌脱構造 | |
JP6540674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0358188C (zh) | 能牢固固定到目标物的连接器和在连接器中使用的固定件 | |
CN103427184A (zh) | 电连接器 | |
JP5806607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3161578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5612831B2 (ja) | ループコネクタ及び閉回路形成コネクタ | |
JP5915142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5772257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4955439B2 (ja) | ベース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と対をなす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 |
JP5924162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5817504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3730768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051904B (zh) | 电连接器 | |
JP2014220122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2009140692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709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