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138C - 控制经纱张力的方法和带有经纱张紧部件的织机 - Google Patents
控制经纱张力的方法和带有经纱张紧部件的织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138C CN1026138C CN89104643.7A CN89104643A CN1026138C CN 1026138 C CN1026138 C CN 1026138C CN 89104643 A CN89104643 A CN 89104643A CN 1026138 C CN1026138 C CN 102613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warp
- loom
- motor
- st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12—Controlling warp tension by means other than let-off mechanism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9/00—Pile-fabric looms
- D03D39/22—Terry looms
- D03D39/223—Cloth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Control Of Multiple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控制经纱张力的方法和带有经纱张紧部件的织机。该织机具有作为独立驱动装置的至少一个辅助电机(36)。所说辅助电机由控制与调节电路系统(88)触发,通过减速机构(62、63)和传动部件(24)驱动经纱张紧控制部件(21)。该辅助电机可被整流。最好无电刷并电控制,且具有低惯量转子和高场强永久磁铁。本发明提高了织造性能、利润和织物质量,还增加了织物花纹范围。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在织机上控制经纱张力的方法,和带有用来实现该方法的经纱张紧部件的织机。人们已经对织造过程中的经纱张力的重要性进行过深入的讨论,例如,希·舒里特(S·Schlichter)于1987年在阿辰(Aachen)发表的题为“高功率织机中机械装置对经纱和纬纱的运动和张力分布的影响”的报告中,就对经纱张力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要使最终织物产品令人满意,最根本的是要按时间控制好经纱张力。这就是说,经纱张力应张紧到足以保证打纬时形成稳定的织物组织结构,并保证在织造的整个过程中,松驰的纱线不会缠在一起。而另一方面,要想避免经纱断头,织造中的纱线在任何位置上都不能超越其特定的峰值。织物和组织的品质、利润、以及织机的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纱的张力。经纱张力是由以下各种因素来决定的:
周期性影响,即由梭口变换和打纬产生,并取决于投纬周期和组织循环及花纹图案循环的周期性影响;
偶发性影响,如在织机停机和起动时的松驰影响;
连续性影响,如经轴松卷的影响。
被动式弹性后粱系统通常用于保证所需的经纱张紧状态,在这方面已有一些论述,例如在美国专利说明书US-PS3483897中,便提出了一种与织机主传动装置以机械方法刚性连接的后粱系统。
人们提出了各种改进方案来满足至少一些随高速织机的发展而产生的要求。例如,在欧洲专利说明书EP-PS0109472中,提出了一种轻量的后梁系统,用来减少不利的相位差;而在德国专利说明书DE-PS3532798中,则描述了一种通过后梁的位移来消除起动区域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同样的目的还可通过受控制的经纱送经系统来实现,如在欧洲专利说明书EP-PS0136389中所叙述的那样。但是,所有这些已知技术解决方案都只是部分的而且是非常有限的改进。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知经纱张力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所有情况下和织造任何所需织物纹样时的最佳经纱张力分布。本发明特别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织机速度和工作性能,改进织物质质量,提高利润,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断纱、松驰纱线缠结而引起的停机,并能织造更大花围的图案纹样而提供控制经纱张力的方法和织机。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在织机上控制经纱张力的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在织机中多根经纱从经轴按预定路线到达卷布辊;
在经轴及卷布辊之间,在至少一次织机运动循环中经纱开口形成上梭口及下梭口,与此同时,至少在经轴与卷布辊之间形成上梭口的经纱中增加了张力;
至少对相对于经纱运动方向位于梭口上游处形成上梭口的经纱检测张力;和
根据所检测的张力,至少对在织机运动循环中处于梭口上游,并从上述路线形成上梭口的经纱进行有选择地弯曲,以调节上梭口的张力,使其处于要求范围中。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本发明方法的织机,其中,至少一个经纱张紧部件,在延伸并形成至少一个上梭口的经纱前进的路线上运动,使经纱弯曲变形并处于张紧状态;
一个辅助电机;
传动机构将上述张紧部件与上述辅助电机连接在一起,使上述张紧部件按照上述辅助电机所选择的操作在上述经纱前进的路线上运动;以及;
具有与上述辅助电机连接的一个控制装置的线路系统,它用以驱动上述辅助电机以实现上述张紧
部件的运动,同时,一个控制输入装置与上述控制装置连接,以传递程序可控的信号给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辅助电机调节上述上梭口的上述经纱张力在要求范围内。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控制织机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其中经纱张力通过经纱张紧部件,由至少一个独立的驱动装置进行调节,该驱动装置在各个投纬期间被自由地触发。从而经纱张力可获得最佳状态,以适于各周期中的所有所需情况。
有利的是,该独立的驱动装置可被一系列脉冲触发,该脉冲的振幅、脉冲宽度、零位置、以及相位关系均可随意进行程序设计,且它们均应适应于织机的周期和织机运转的特性。
假如触发的该脉冲的持续时间小于一个织机周期,则经纱的张力将在一个周期的所需分区中直接受到影响。如果各个脉冲在一个织造周期或一个纬向循环中的几个分区中被触发,则可相应地在分离分区中直接优选经纱张力,其中各脉冲的触发可相互独立。
在织机周期中经纱张力峰出现的这些分区中产生的补偿脉冲,可降低这些经纱张力峰,例如,使其低于相应于纱线强度的可调值。这个特征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经纱断头(经纱断头是生产过程中造成停机的主要原因),并可相应地增加利润。同样,可在分区中产生最小值以防止经纱张力低于可调值,如低于经纱趋于缠绕在一起的值。
在带有毛圈形成部件的毛巾织机的操作过程中,除所说经纱张力调节外,还有至少一个毛圈形成部件可由另外一个独立的驱动装置来控制,并在各个投纬期间被自由地触发。这一特征有助于改进毛巾织物的织造和毛圈的质量。
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织机,有至少一个辅助电机作为独立驱动装置,通过减速装置和/或减速部件,与控制经纱张力的至少一个经纱张紧部件偶联,该辅助电机通过控制和调节设备与控制输入设备相连,并可在各投纬期间被自由地触发。最好该辅助电机可被电整流且无电刷,并具有低转动惯量、高场强的永久磁铁的转子。这种结构可提供特别高动力的驱动装置,并在产生较低的发热量同时,给出高峰值和连续的动力。从而,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可非常精确地以高速的运转和高的产量来实现。
本发明另外的具有优越性的结构包括带有稀土磁铁,特别是由钕铁硼(Nd-Fe-B)合金制成的磁铁的辅助电机。这些磁铁的非常高的场强从绝对意义上和相对于它们的重量都使它们能产生非常大的马达动力和织机速度。该动力还可以通过以简单的方式冷却辅助电机的定子而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本发明的织机可设置所需数量的能被触发的经纱张紧部件。该经纱张紧部件可以是,如仅由与其相配的辅助电机驱动的辅助后梁。换句话说,该经纱张紧部件可以是现有的后梁系统。它由织机主电机驱动作基本运动,且该基本运动可由辅助电机仅进行补充调节和控制,因此,只要该辅助调节优选了所有的变化状态,例如花纹的变化,该恒定的基本运动便可提供恒定的梭口补偿或均衡。分别安装在织机两侧的竖直机架上的该经纱张紧部件可由一台相配的辅助电机均衡地驱动,该两台辅助电机最好由单一的电机控制系统同步驱动和控制。这样便可保证织物,甚至大体在织物的全宽度上完全均衡。
该辅助电机的高效动力可通过减速装置传递到经纱张紧部件上,该减速装置包括一个装在电机轴上的低惯量主动传动部件。
可设置多个控制输入装置、测量输入装置、和/或控制与调节设备的数据输出装置,以及一个辅助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使与织机的双向联络成为可能。这一特征提供了对经纱张力分布的更加全面的控制与调节,并能使操作数据得以准备和传送,以作进一步的处理和用以优化织物质量、织机运转和利润。
在织机上有至少两片经纱的情况下,其中每片经纱可配有一个备有辅助电机的经纱张紧部件,这些辅助电机被相互独立地触发。这一特征使每片经纱的张力分布能够分别得到优化。
从理论上来说,多个经纱张紧部件中的每一个带有一个或两个辅助电机,该经纱张紧部件能够被同一个控制与调节电路系统单独地触发,因此,每个这种部件便可分别得到最佳的调节,以适应所需的织造要求。
对毛圈织机来说,除经纱张紧部件及其辅助驱动之外,至少一个毛圈形成部件还可配备有另一个辅助电机,该辅助电机的起动适应于毛圈的形成。这一特征提供了毛圈形成操作的补充控制和优化选
择。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在附图中,
图1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具有经纱张力控制的织机;
图2表示包括细长杆、辅助电机、和减速装置的经纱张紧部件;
图3a~3d表示经纱张紧部件的几种不同的配置;
图4为本发明的带有控制与调节电路系统的织机的方框示意图;
图5表示受到辅助操作的低惯量后梁;
图6a~6e表示经纱张力分布曲线和经纱张力控制脉冲的几个实例;
图7表示具有两个经轴和辅助控制装置的毛巾织机;
图8表示有恒定基本运动和辅助调节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图1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一台带有经纱张力控制装置的织机。经纱7从经轴1引出并走向包括综框14和筘12的梭口9,织物10被胸梁6和出布辊18引出卷到卷布轴3上。经纱张力控制装置20包括一个作为经纱张紧部件的辊子21、作为传动部件的齿条24、减速级齿轮63、安装在辅助电机36的轴上的主动小齿轮62、以及控制与调节电路系统88。滑轮辊21可在辅助电机的触发作用下,沿双箭头25所示的方向按任何需要的频率作竖直作复运动。该滑轮辊21的往复运动拉长或缩短了经纱7,从而使经纱的张力按纱线的弹性所决定的方式发生变化。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任何所需经纱长度的变化,即任何所需经纱张力的分布,均可以由辅助电机36的适当的定时触发来完成。与电路系统88相连的经纱张力检测器52对所得到的经纱张力进行连续的监测,该指标应包括在经纱张力的最优化控制条件内。
特别是,由梭口变换引起的经纱长度的变化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由控制装置20得到补偿。作为对现有后梁系统4的扩充,即使当已知后梁系统随速度的增加越来越不能提供任何象优选的经纱张力分布这样的张力曲线时,所说装置20可使对经纱张力的控制成为可能。该控制装置20可以与后梁系统4协同工作,也可以代替该后梁系统4,即如图7所示的情形。
图2表示一种包括径向固定的细长杆27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该杆27可使经纱张紧部件21作垂直线性往复运动。为此,齿轮63上带有与该杆上螺纹28啮合的内螺纹。该齿轮63上有轴向轴承,以承受经纱的推动。
辅助电机36上有一个冷却装置61,风扇沿该辅助电机的带有肋状片的定子外壳传送冷空气。
该辅助电机有一个低惯量转子,该转子由高场强的永久磁铁,即由具有高剩磁和高消磁场强的磁铁制成。得益于该转子的低惯量,所说电机具有高的动力效能,而高场强则产生了高的电机转矩和输出功率,并带来高织机速度的总体效果。稀土磁铁,如钐钴(Sm′Co)合金及特别象钕铁硼(Nd-Fe-B)合金,是制作这种磁铁的较好材料。把永久磁铁应用到辅助电机转子上,这意味着仅在该电机定子上有欧姆损耗而在转子上则不会有。这样耗散的热量便可从这里通过比如空气或水冷却该定子而迅速并且几乎完全地散发掉。这便进一步提高了辅助电机相对于超载峰值的功效,特别当使用钕磁铁(Neodym)时更是如此。
如同上述辅助电机一样,所说减速装置和传动部件均设计成具有很小惯量以减少其损耗。为此,如图2所示使用具有装在辅助电机轴上的轻量小齿轮62的两级减速装置,减速装置作为一个低惯量主动部件有效地迅速降低了电机的转速,如减速比为3至5。因此,用于加速从转子起经过减速装置和传动部件到经纱张紧部件的运动部件所需的电机动力中的那部分损耗便降得很低了,因此,便可能获得所需的非常高的织机速度。
图3a~3d分别表示包括下导辊16和上导辊17的经纱张紧部件21-23的各种配置,该经纱张紧部件既可以作移动(如箭头25所示),也可以作转动(如箭头26所示)。如图1中所示的相同,图3a所示的配置可以是对称梭口9。其中全部经纱,即包括上部校口和下部梭口纱片在内的经纱,都受到相同的张力。图3d表示了不对称控制梭口的情况。当织造中打纬时独立的综框保持在上梭口时,相应的经纱片7h可由经纱张紧部件(在位置22a)相对地松驰,而同时另一经纱片7g则由后梁4保持在所需的最小张力状态。为了对所有经纱7h和7g进行最佳的张力控制,也可以对后
梁4进行辅助控制(运动方向如双箭头26所示)。尽管如此,在位置22b和22c间的经纱张紧部件都可使上梭口7h和下梭口7t的经纱张力得到基本上均衡的控制。参见图3c,两个经纱张紧部件21、22把经纱分成40、41两片,从而,每片经纱都可以独立于另一片经纱而在相应的经纱张紧部件及其辅助电机的作用下,被分别以最佳条件起动。在图3b中所示的摆轴式经纱张紧部件23也可以带来同样的效果。为此,该部件23借助于第一辅助电机沿箭头25所示方向移动,第二辅助电机则使该部件23绕其自身的转轴29,沿箭头26所示方向转动。
图4是按照本发明的织机的方框示意图。带有控制输入装置89的控制与调节系统88包括用于触发电机控制装置76的毛巾布控制装置74。它还可通过与电源73相连的动力传递机构77驱动辅助电机36。电机控制装置76与电机转角检测装置79相连,以便达到同步。多个辅助电机36、37可分别由经纱张力控制装置74触发,从而驱动多个相互独立的经纱张紧部件(76、77、79中分别为a和b)。经纱挠曲,因而使张力可以控制到很小步幅,小到0.1mm。该控制装置74与织机总电路82相连,并与织机弯轴转角传感器81相连,从而保证该辅助电机的控制与织机向前或后退运转的完全同步。同时,通过与经纱放松装置84协调同步,开口运动装置86和其它织机操作装置,如卷布装置和纬纱选色控制装置,通过织机总电路82进行控制操作。显示和控制装置87和各种检测输入装置83(如经纱张力检测器)和数据输出装置90都与织机总电路82相连。与总电路82相连的还有介于织布工和经纱张力控制装置之间的双向联络和中心控制系统的连线。
电路系统88包括一个带储存器的计算机。因此,可以产生、储存、或重新调出经纱张力曲线的适当的单向选择的优选方案,以适应于任何一种由梭口运动产生的织物纹样。经纱张力的调制与织纹循环中的每次打纬相联系。
使用与电路系统88相连的经纱张力检测装置52(见图1)可对所需的预先优选的经纱张力曲线自动进行检测。
图5表示作为经纱张紧部件(类似于图3b中的后梁4)的旋转的低惯量后梁系统66。辅助电机37通过主动小齿轮62、中间传动级齿轮63、和扇形齿轮64驱动该后梁系统66。该系统66包括一个刚性上梁67、一个轻量的摆管69、和连接支承部件68,它们构成了低转动惯量的系统66。另外,还可设置作用于该系统66的可调偏压弹簧71和阻尼器72。辅助电机37由图4所示的经纱张力控制装置74控制触发,而它本身也有其电机控制装置(76b、77b、79b)。对毛巾织机来说,这种低惯最后梁系统可用作毛圈后梁或毛圈摆轴。
所说毛圈摆轴的功能是,在满打纬冲击式向上推动毛圈时,以很小的张力较快地向前推动毛圈经纱(特别在筘座控制时是这样)。为此,该毛圈摆轴必须能在不减速的条件下轻捷地较快地移动,而其余时间,毛圈经纱张力应保持最小张力值,以保证无扰动地输送经纱而不发生纱线交叉。通常的弹性摆轴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这样的相反的要求(见图6e)。而按照本发明的如图5所示的辅助电机控制的后梁66,则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些相互矛盾的要求,并产生出优选的经纱张力曲线,以适应所有操作和毛巾织造的频率。
本发明的经纱控制装置将通过几个实施例参照图6a~6d进行说明。其中所示经纱张力F的曲线随时间在几个投纬周期和完全组织上重复。其中:
由通常的后梁系统产生的经纱张力曲线103、106~108、111~114、124;
调制的辅助控制经纱张力脉冲100、104、109、116;
最后产生的辅助控制经纱张力曲线105、110、121~123、125。
图6a中表示了为了补偿随梭口运动产生的经纱长度的相应变化,而作出的优选的辅助控制经纱张力脉冲曲线100。由所说辅助电机产生的这一优选曲线100,具有在织造周期内与预定值的补偿相协调的振幅A、脉冲宽度B、零位置U、持续时间P、及其相位I。而通常使用的弹性后梁系统。特别在高速织机上,仅提供了一个并不能令人满意的模糊不清的补偿,即图中所示的曲线101。其惯量导致了相位移dI和较低的振幅。这样,由后梁提供的普通补偿便在区域102、120不同于上述优选的曲线100。由区域102增加的经纱张力是由于高惯量后梁跟不上梭口运动而在开始起动时产生的,而后,该后梁又在相应于区域120处产生出
过分的、并不希望的经纱张力停滞。
在图6b中,普通的经纱张力曲线103经过几个辅助脉冲P1、P2、P3的调制,最后产生了优选的经纱张力曲线105。脉冲P1、P2使曲线105低于影响纱线强度的预定最大值Fmax,而脉冲P3则保证该曲线105不低于预定的经纱张力最小值Fmin。
图6c表示了一片经纱在普通情况下的平均经纱张力曲线106,其中在周期1中,该片经纱在打纬时被保持在上梭口,从而它经历了较大的张力,而在下一个周期2中,梭口关闭,该经纱张力值则保持较低。这些分散经纱张力会出现高于经纱张力平均值106的峰值107,和低于106的最小值108。这样,某些纱线便会比在平均张力曲线106的情况下更迅速地被拉断和缠结在一起。这个问题在确定Fmax和Fmin值时便应考虑到。辅助调制109中的脉冲P4、P5、P6用来相应地产生所需的经纱张力曲线110。另一个问题是,允许在打纬时出现很短暂的较高的经纱张力(Fmaxk),例如张力峰126,它高于在较长时间内例如在梭口张开期间内的张力值,由脉冲P4进行补偿。
图6d表示从织造2∶1经斜组织变化到织造1∶1平纹组织的经纱张力曲线,即在第一投纬周期3中,打纬时总有一片经纱交替地保持出现在上梭口,而另两片经纱则同时关闭或变换。因此,第一片经纱(在上梭口)的经纱张力曲线111在周期1内具有较高的张力值,而第二和第三片经纱的张力112、113则较低。张力曲线112在周期2内较高,而张力曲线113则在周期3内较高。阻滞的辅助脉冲116用来补偿任何一片位于上梭口的经纱的张力,该补偿比如说可由图3b所示的经纱张紧部件的布局来完成。因此,最后形成的经纱张力曲线121~123都保持低于Fmax。而后,变化到由两片纱线织造的两个投纬周期里,它们总是在打纬时关闭棱口(每个综框都在每次投纬后变换),且所有经纱的平均经纱张力曲线低于Fmax。辅助调制曲线116相应地在周期4和5发生变化,便可继续进行2∶1和1∶1组织的织造。这提供了一个5次投纬的组织花纹循环N。
图6e表示了毛圈经纱张力的辅助优选曲线125,在织造3次投纬一循环的毛巾织物。为此,辅助电机触发如图5所示的毛圈摆轴,使一个适当的脉冲在毛圈的推动期间91中的一瞬间,将经纱张力降低到一个只有几克力的极小值F1。在各相91之间的时期,张力值增长到一个较长且基本上恒定的值F2,该值可被优选以适合于纱线和操作参数。按照本发明产生的曲线125具有很好的经纱受力分布,而普通的摆轴则不能提供这样的分布,如曲线124所示。该曲线124不能提供相位91上有关的最小力F1、优化的相位、以及脉冲形状。
图7表示一台带有纱线控制装置的毛巾织机,其中辅助电机36、37触发在此作为后梁4和胸梁6的纱线控制部件,该后梁4和胸梁6又有效地用作形成毛圈部件。地经轴1安装在上部,毛圈经轴2则安装在下部以易于换轴。纱线毛圈的控制是通过胸梁6和边撑128使织物周期性地水平移动来实现的。因此,布边便以相应于织物移动的量被拉离钢筘打纬区。在此钢筘运动没有改变。形成的毛圈高度基本上与织物的移动成比例。胸梁、边撑、和后梁4把地经7拉回到打纬位置以便满打纬,而较轻的毛圈后梁117不能同步地撤回毛圈经纱8。然后,地经7和毛圈经纱8必须一起被迅速地推进到相应于所需毛圈高度的织物移动量的下一次的部分打纬。为此,两个后梁4、117必须迅速同步地拉住经纱7、8,以保证所需的经纱张力值。在小于一个投纬周期T的时间内,经纱被迅速向前推进经精确限定的织物移动量,例如20mm。如果适当的经纱张力脉冲实现了优选的织造效果和织物质量的话,将导致产生在投纬周期或组织循环周期中不同分区内两片经纱张力各自不一致的要求(在满打纬之后织物前移,在满打纬之前织物后退,在两者之间时以经纱送经速度前移)。
普通的弹性后梁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地经张力和毛圈经纱张力的这些互相矛盾的需要。然而,如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结构能基本地符合这些要求。为此,独立的辅助电机分别驱动各毛圈部件4、6。该辅助电机36通过带有销轴132和齿形部分136的杆件131驱动胸梁6,而独立触发的辅助电机37则通过杆件140驱动后梁4。在这种结构中,经纱受力137、138最好由安装在杆件131、140上的偏置弹簧141、142来承载。所说弹簧141、142是这样调节的,即通过所说弹簧力可精确地补偿平均的织物位移的平均经纱受力值。在
此,梭口补偿也包括在触发后梁4内。胸梁6或后梁4均可通过杆件131、140被驱动移向一侧或中心。中心驱动有助于避免不均衡捻转,该不均衡捻转又会形成不均衡的织物和毛圈。然而,更有益并更有效的结构应包括分别安装在织机两侧竖直机架134a、134b上面的两个辅助电机38a、38b,它们分别通过杆件同步驱动相应的胸梁6和后梁4。在这种情况下,两个辅助电机38a、38b可由一单独的电机控制装置76和动力传动装置77驱动。另外,毛圈后梁117也可被织物或毛巾织物控制装置74的另一个独立的辅助电机触发,用作第二毛圈形成部件,如上面参照图5所作的叙述一样。
按照本发明的经纱张力的辅助控制除了应用在圈7织机中的毛圈经轴2上,也可应用到带有花色经轴的织机上。
图8表示了一个实施例,其中包括在织机主电机驱动下作恒定的基本运动的经纱张紧部件,该基本运动可由辅助电机自由调整。后梁4可旋转地固定在一个单臂杆件144上,该杆件144铰接到一个双臂杆件146上,该杆件146的另一端具有齿形32。杆件146的中心销轴147固定在织机机架上。辅助电机36通过蜗杆33和齿形32、杆件146、杆件144,移动后梁4。通过连接杆148和凸轮149,杆件144的下端被连接到织机的主传动轴13上。后梁4因而被自动驱动进行固定周期的基本运动。这个运动可近似相应于恒定的梭口补偿。经纱张力的实际的优选及其对织造变换的适应,是通过在各投纬基础上通过辅助电机36传递到杆件144的上端进行自由调制来得到的。
实际上,本发明的方法及相应的织机为织造领域开辟了一条新路,而这在普通的织机上是不能够实现的。
该经纱张力曲线的按需自由调整及其相应扩大范围的可能性如上所述,也可自动地进行调整。
Claims (20)
1、在织物上控制经纱张力的方法,其特征是:
在织机中多根经纱从经轴按预定路线到达卷布辊;
在经轴及卷布辊之间,在至少一次织机运动循环中经纱开口形成上梭口及下梭口,与此同时,至少在经轴与卷布辊之间形成上梭口的经纱中增加了张力;
至少对相对于经纱运动方向位于梭口上游处形成上梭口的经纱检测张力;和
根据所检测的张力,至少对在织机运动循环中处于梭口上游,并从上述路线形成上梭口的经纱进行有选择地弯曲,以调节上梭口的张力,使其处于要求范围中。
2、按照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经纱可选择地弯曲,是在上述织机运动循环中上述经纱开口时独立地进行。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第一分区,以减小上述经纱的张力使其低于一可调的最大值,同时出现于上述织机运动循环的第二分区,以增加上述经纱的张力使其高于一可调的最小值。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相对于经纱运动方向处于梭口上游的经纱张力;并检测从上述路线来的所有经纱,根据检测的张力值调整经纱的张力,使其在上述开口阶段在许可范围内。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是在上述织机运动循环中,由一系列脉冲触发,这些脉冲至少具有彼此不同的振幅、脉冲宽度及相位关系,用以改变经纱张力。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还包括以下各步。
使多根毛圈陛纱经过上述路线至卷布辊,为了开口以形成至少一个上述梭口;
在上述织机运动循环中,对处于上述梭口上游处的毛圈陛纱,进行周期性的弯曲,经达到在织物中的上述毛圈经纱上形成毛圈;
按照所测张力,在毛圈经纱上附加经选择的弯曲变形,以调整上述毛圈经纱的张力。
7、一种实施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的织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经纱张紧部件,在延伸并形成至少一个上梭口的经纱前进的路线上运动,使经纱弯曲变形并处于张紧状态;
一个辅助电机;
传动机构将上述张紧部件与上述辅助电机连接在一起,使上述张紧部件按照上述辅助电机所选择的操作在上述经纱前进的路线上运动;以及;
具有与上述辅助电机连接的一个控制装置的线路系统,它用以驱动上述辅助电机以实现上述张紧部件的运动,同时,一个控制输入装置与上述控制装置连接,以传递程序可控的信号给上述控制装置,使上述辅助电机调节上述上梭口的上述经纱张力在要求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电整流无电刷辅助电机具有低转动惯量和高场强永久磁铁的转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铁为烯土磁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为钕铁硼(Nd-Fe-B)合金制成。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机具有一定子及冷却上述定子的装置。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减速机构,该减速机构具有与上述辅助电机主轴相连的低惯量主传动件。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测量输入装置,至少一个数据输入装置及一个与上述电路系统连结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以提供与织机的双向联络。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物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对经纱张紧部件,经张紧部件在分开的各片经纱的路线上运动,并包括一对辅助电机与各自的张紧部件连接,相互独立运转。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对所述的经纱张紧部件,一对辅助电机,每个上述的辅助电机与它所驱动的张紧部件连结,另包括一单个控制装置与上述辅助电机连接,用以促使上述辅助电机同步。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它至少包括一毛圈形成部件,及一第二辅助电机,用以驱动上述毛圈形成部件。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检测装置用以检测在梭口上游的经纱张力,并随即发出信号;和
一张力控制装置用以接收上述信号,并促使上述辅助电机配合织机运动循环周期地调节经纱张力处于要求范围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控制输入装置,该装置在上述检测装置与上述张力控制装置之间连接,以一系列的预定程序可控的脉冲触发上述张力控制装置。
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传动机构为减速机构。
2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机,其特征在于,与上述张力控制装置连结的计算机,传递程序设计的脉冲序列至上述张力控制装置,使上述辅助电机相应地动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H02623/88-8 | 1988-07-08 | ||
CH262388 | 1988-07-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407A CN1040407A (zh) | 1990-03-14 |
CN1026138C true CN1026138C (zh) | 1994-10-05 |
Family
ID=4237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8910464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38C (zh) | 1988-07-08 | 1989-07-07 | 控制经纱张力的方法和带有经纱张紧部件的织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014756A (zh) |
EP (1) | EP0350447B1 (zh) |
JP (1) | JP2902669B2 (zh) |
CN (1) | CN1026138C (zh) |
DE (1) | DE58901019D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45200A (zh) * | 2015-06-15 | 2016-12-21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起绒织机中的绒头经纱的开口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00904A (en) * | 1987-08-26 | 1993-04-06 | Marie Tottman | Computer aided design system |
JPH0718071B2 (ja) * | 1988-07-27 | 1995-03-01 |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 サッカー織機 |
JPH0450346A (ja) * | 1990-06-13 | 1992-02-19 |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 織機における製織条件調整設定装置 |
DE59206475D1 (de) * | 1991-09-19 | 1996-07-11 | Rueti Ag Maschf | Projektilwebmaschine mit Mehrschussvorrichtung |
US5233275A (en) * | 1991-11-01 | 1993-08-03 | Micropolis Corporation | Simplified sensorless DC motor commutation control circuit using analog timing techniques |
DE4310840C1 (de) * | 1993-04-02 | 1994-01-13 | Dornier Gmbh Lindauer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einflussung der Zugspannung in einer Polkettfadenschar beim Herstellen von Frottiergewebe auf Webmaschinen |
JP3159830B2 (ja) * | 1993-05-11 | 2001-04-23 |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 ツインビーム織機における経糸送出制御装置 |
US5518037A (en) * | 1993-09-13 | 1996-05-21 |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 Cloth fell displacement in a terry loom |
EP0812940A1 (de) * | 1996-06-11 | 1997-12-17 | Sulzer Rüti Ag | Einrichtung zum Spannen der Webkette und Webmaschine mit einer derartigen Einrichtung |
DE19740309A1 (de) * | 1997-09-13 | 1999-06-10 | Dornier Gmbh Lindauer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stellen eines Streichbaums und Kettwächters einer Webmaschine zur Erzeugung einer bestimmten Fachgeometrie |
EP0937796A1 (de) * | 1998-02-18 | 1999-08-25 | Sulzer Rüti Ag | Vorrichtung zum Spannen von Kettfäden für eine Webmaschine und Webmaschine mit einer solchen Vorrichtung |
BE1013285A3 (nl) * | 2000-02-14 | 2001-11-06 | Picanol Nv | Werkwijze en inrichting voor het steunen van een schaar kettingdraden bij een weefmachine. |
US20030066362A1 (en) * | 2001-08-29 | 2003-04-10 | Lee Shih Yuan | Seat belt tension sensor |
JP2004169227A (ja) * | 2002-11-21 | 2004-06-17 | Tsudakoma Corp | パイル織機の制御方法 |
JP4156439B2 (ja) * | 2003-05-16 | 2008-09-24 |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 経糸制御方法 |
JP2006037289A (ja) * | 2004-07-28 | 2006-02-09 | Tsudakoma Corp | 布移動式パイル織機におけるテリーモーション部材の駆動機構 |
JP2006144135A (ja) * | 2004-11-16 | 2006-06-08 | Tsudakoma Corp | 布移動式パイル織機におけるテリーモーション部材の駆動装置 |
CN101392427B (zh) * | 2008-11-05 | 2010-12-08 | 东华大学 | 一种三维织机张力控制系统 |
EP2444535B1 (en) * | 2010-10-19 | 2013-09-04 | Tape Weaving Sweden AB | Method and means for measured control of tape-like warps for shedding and taking-up operations |
CN102121159A (zh) * | 2011-04-11 | 2011-07-13 | 青岛同春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双层织物织造的独立电子送经装置 |
JP6118508B2 (ja) * | 2012-05-25 | 2017-04-19 |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コード製織装置の経糸張力調整装置における経糸付勢方法 |
CN102817164A (zh) * | 2012-07-23 | 2012-12-12 | 苏州迪盛织造整理有限公司 | 喷水织机布边张力控制装置 |
CN104005154B (zh) * | 2014-04-22 | 2015-07-08 | 桐乡市金富仕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织布方法 |
US9828704B2 (en) * | 2015-09-10 | 2017-11-28 | Welspun India Limited | Terry article with synthetic filament yarn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FR3047744B1 (fr) * | 2016-02-15 | 2018-02-02 | Safran | Metier a tisser du type jacquard pour la fabrication d'une preforme 3d tissee |
KR101808632B1 (ko) * | 2016-03-24 | 2017-12-13 | 주식회사 송이실업 | 웨어러블 태양전지용 직조 원단의 제조방법 및 그 원단 |
CN106222860B (zh) * | 2016-07-28 | 2018-02-23 | 东华大学 | 一种基于伺服控制的积极随动送经补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WO2018072200A1 (zh) | 2016-10-21 | 2018-04-26 | 嘉兴德永纺织品有限公司 | 纺织机、纺织物的制造方法和超高密度纺织物 |
CN107381224A (zh) * | 2017-08-15 | 2017-11-24 | 镇江恒创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纱线预张力调整装置 |
CZ308693B6 (cs) * | 2019-06-13 | 2021-02-24 | VÚTS, a.s. | Zařízení pro snímání napětí osnovních nití na tkacím stroji |
BE1027386B1 (nl) * | 2019-06-20 | 2021-01-27 | Vandewiele Nv | Weefmethode met regeling of sturing van de garenspanning in kettingdraden en weefmachine voor het produceren van een weefsel volgens deze weefmethode |
BE1027384B1 (nl) * | 2019-06-20 | 2021-01-28 | Vandewiele Nv | Gaapvormingsinrichting |
CN110284245B (zh) * | 2019-06-25 | 2020-10-09 | 北京航空工艺地毯有限公司 | 提花织布机用纱线张紧机构 |
CN110629367B (zh) * | 2019-10-21 | 2024-05-07 | 浙江汇德科技有限公司 | 节能高效玻纤剑杆织机 |
KR102567819B1 (ko) * | 2021-12-28 | 2023-08-17 | 주식회사 디에이치지 | 통경트럭의 경사장력조절장치 |
DE102023203417A1 (de) | 2023-04-14 | 2024-10-17 | Lindauer Dornier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r kettfadenspannung bei einer webmaschine, webmaschine und antriebseinheit für eine streichwalz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472521A (de) * | 1967-03-15 | 1969-05-15 | Sulzer Ag | Vorrichtung zum periodischen Strecken und Nachlassen von Kettfäden |
US4106492A (en) * | 1977-01-12 | 1978-08-15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 Real time two-dimensional mechanical ultrasonic sector scanner with electronic control of sector width |
SU701182A1 (ru) * | 1978-03-17 | 1981-09-07 |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лубяных волокон |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 ткани на ткацком станке |
US4350941A (en) * | 1980-09-19 | 1982-09-21 | Ford Motor Company | Control for automatic machine tool drive |
US4480665A (en) * | 1981-01-21 | 1984-11-06 |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 Weft-bar (set mark) prevention system for a loom |
JPS58193768U (ja) * | 1982-06-14 | 1983-12-2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低慣性誘動電動機 |
DE3273224D1 (en) * | 1982-10-26 | 1986-10-16 | Sulzer Ag | Warp tensioning device on a weaving loom |
JPS5994648A (ja) * | 1982-11-16 | 1984-05-31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 織機における経糸送り出し制御方法 |
JPS59133687U (ja) * | 1983-02-25 | 1984-09-07 |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 織機の電気式イ−ジング装置 |
EP0136389B1 (de) * | 1983-10-03 | 1986-11-12 | Maschinenfabrik Sulzer-Rüti Ag | Kettablass-Steuereinrichtung für Webmaschinen |
DE3375933D1 (en) * | 1983-11-01 | 1988-04-14 | Rueti Ag Maschf | Terry loom |
CH664389A5 (de) * | 1984-10-16 | 1988-02-29 | Saurer Ag Adolph | Einrichtung zur steuerung der kettfadenspannung durch lageverschiebung eines streichbaumes an einer webmaschine. |
DE3528280A1 (de) * | 1985-08-07 | 1987-02-19 | Stromag Maschf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eines kettbaumantriebs einer webmaschine |
US4721134A (en) | 1986-08-04 | 1988-01-26 | West Point Pepperell, Inc. | Terry loop ratio control device |
JPH0726284B2 (ja) * | 1986-11-10 | 1995-03-22 |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 織機の送り出し装置 |
JP2710046B2 (ja) * | 1986-12-04 | 1998-02-10 | 津田駒工業 株式会社 | パイル織機のたて糸張力制御方法 |
JP2622685B2 (ja) * | 1987-05-08 | 1997-06-18 |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 パイルたて糸の張力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
1989
- 1989-06-22 DE DE8989810484T patent/DE58901019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9-06-22 EP EP89810484A patent/EP0350447B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9-06-28 US US07/372,325 patent/US5014756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9-06-29 JP JP1168242A patent/JP290266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9-07-07 CN CN89104643.7A patent/CN102613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45200A (zh) * | 2015-06-15 | 2016-12-21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起绒织机中的绒头经纱的开口控制方法 |
CN106245200B (zh) * | 2015-06-15 | 2018-07-03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起绒织机中的绒头经纱的开口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902669B2 (ja) | 1999-06-07 |
CN1040407A (zh) | 1990-03-14 |
EP0350447B1 (de) | 1992-03-25 |
DE58901019D1 (de) | 1992-04-30 |
EP0350447A1 (de) | 1990-01-10 |
US5014756A (en) | 1991-05-14 |
JPH0247337A (ja) | 1990-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138C (zh) | 控制经纱张力的方法和带有经纱张紧部件的织机 | |
CN1022497C (zh) | 织机 | |
US6092559A (en) | Device for controlling warp thread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eno fabrics on a textile machine | |
CN1034597C (zh) | 用于织机的选纬和送纬纱装置 | |
CN1043258C (zh) | 织机用的织边装置 | |
US7441567B2 (en) | Needle loom with automatic change of the weft thread | |
US7073537B2 (en) | Loom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gauze material | |
US4577665A (en) | Narrow-fabric needle loom weaving system | |
RU2283383C2 (ru) | Ткацкий станок для выработки махровых тканей с различными по высоте петлями | |
EP1609900B1 (en) | Needle loom with automatic change of the weft thread | |
EP1920094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a leno fabric on a weaving machine | |
JPS5824538B2 (ja) | 二重パイル織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
CN1821470B (zh) | 用于剑杆织机的剑杆支持带或支持杆的驱动装置 | |
US2704557A (en) | Loom for producing fancy lend weaves | |
EP4065758A1 (en) | A circular loom for manufacturing doup fabric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t | |
EP1634983A2 (en) | Pile-formation method and pile-formation device in cloth-shifting-type pile loom | |
EP1675983B1 (en) | Device for control of warp threads in a weaving machine for production of leno fabrics | |
CN2246157Y (zh) | 无梭织机独立传动式四经纱罗绞边装置 | |
CN222294326U (zh) | 一种织机用平织绞织一体装置 | |
CN220224505U (zh) | 一种平衡织机经线张力的控制装置 | |
RU2404303C2 (ru) | Способ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натяжения основных нитей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
CN210886428U (zh) | 一种生产卷烟布带的织机送经装置 | |
CN106400283A (zh) | 用于调整毛巾织机中绒头经纱张力的装置 | |
Amjad et al. | Woven fabric production | |
CN117758417A (zh) | 一种可变开口织边机构和具有该织边机构的织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