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611074B - 热保护模块 - Google Patents

热保护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11074B
CN102611074B CN201110031019.9A CN201110031019A CN102611074B CN 102611074 B CN102611074 B CN 102611074B CN 201110031019 A CN201110031019 A CN 201110031019A CN 102611074 B CN102611074 B CN 1026110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moving part
heat
surge absorber
protec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10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11074A (zh
Inventor
许荣辉
李裕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tech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tech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tech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tech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310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110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11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1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11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110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 F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热保护模块,设置在电源端与负载之间。其包括耦接于负载的突波吸收器、开关单元及热缩带。开关单元包括壳体和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导电插脚、移动件、第一及第二导电部。移动件可移动地插设在壳体上,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导电插脚插设在壳体上,且第一及第二导电插脚分别耦接于电源端,第三及第四导电插脚分别耦接于突波吸收器,第一及第二导电部分别设置在移动件上,第一导电部用以随移动件的移动而与第一及第三导电插脚接触或分离,第二导电部用以随移动件的移动而与第二及第四导电插脚接触或分离。热缩带连接于突波吸收器及移动件以用来带动移动件移动,切换电源端与突波吸收器的耦接关系。本发明可在突波发生时,安全地自动断电。

Description

热保护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模块,且特别涉及温度的热保护模块。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电力供应系统的暂态电压突波对电子元件的破坏,通常会在电子回路中加装突波吸收元件,如金属氧化物变阻器(Metal Oxide Varistor,MOV)等。当突波吸收元件两端的电压插高于其额定电压值时,吸收突波时会由高阻抗变为低阻抗,使电压突波通过,以保护后端负载不受电压突波影响。
突波吸收元件于吸收突波过程中,其本身的温度会随之增高,所产生的热能可能使突波吸收元件本身着火而对周遭的电子元件造成损毁。
因此,公知的作法是在突波吸收元件与电力供应系统之间串接温度保险丝(thermal cutoff fuse),利用温度保险丝受热熔断,使电子回路与电力供应系统呈现断路状态。然而,突波吸收元件本身的温度实际上高于温度保险丝所感应的温度,且突波吸收元件的使用寿命有限,因此,仍有可能发生突波吸收元件先着火,温度保险丝再熔断的情形,或者,突波吸收元件的着火与温度保险丝的熔断同时发生,则周遭的电子元件仍有损毁之虞。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热保护模块,应用于负载与电源端之间,使用热缩带连接于突波吸收器及具有双极切换结构的开关单元,利用突波吸收器本身的温度使热缩带产生收缩作用,借此驱动开关单元的切换,使负载与电源端之间从导通切换为断路,让负载不受电源端的突波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热保护模块,设置在电源端与负载之间。热保护模块包括一突波吸收器、一开关单元及一热缩带。其中突波吸收器耦接于负载。开关单元包括一壳体、一第一导电插脚、一第二导电插脚、一第三导电插脚、一第四导电插脚、一移动件、一第一导电部及一第二导电部。其中移动件可移动地插设在壳体上,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导电插脚分别插设在壳体上,且第一及第二导电插脚分别耦接于电源端,第三及第四导电插脚分别耦接于突波吸收器,第一及第二导电部分别设置在移动件上,第一导电部用以随移动件的移动而与第一及第三导电插脚接触或分离,第二导电部用以随移动件的移动而与第二及第四导电插脚接触或分离。热缩带连接于突波吸收器及移动件,热缩带用以通过传导突波吸收器的热能产生收缩作用来带动移动件移动。
当热缩带的收缩程度足以使第一导电部与第一及第三导电插脚从接触切换成分离,且使第二导电部与第二及第四导电插脚从接触切换成分离,则电源端与突波吸收器之间断路,使负载不受电源端的突波影响。
除此之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热保护模块,设置在电源端与负载之间,热保护模块包括一突波吸收器、一开关单元及一热缩套管。其中突波吸收器耦接于负载。开关单元包括一壳体、一第一导电插脚、一第二导电插脚、一第三导电插脚、一第四导电插脚、一移动件、一第一导电部及一第二导电部。移动件可移动地插设在壳体上,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导电插脚分别插设在壳体上,且第一及第二导电插脚分别耦接于电源端,第三及第四导电插脚分别耦接于突波吸收器,第一及第二导电部分别设置在移动件上,第一导电部用以随移动件的移动而与第一及第三导电插脚接触或分离,第二导电部用以随移动件的移动而与第二及第四导电插脚接触或分离。热缩套管套设于突波吸收器,并连接于移动件,热缩套管用以通过传导突波吸收器的热能产生收缩作用,以带动移动件朝向突波吸收器移动。
当热缩套管的收缩程度足以使第一导电部与第一及第三导电插脚从接触切换成分离,且使第二导电部与第二及第四导电插脚从接触切换成分离,则电源端与突波吸收器之间断路,使负载不受电源端的突波影响。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热保护模块,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热缩套管是套设于突波吸收器、移动件及壳体外周围,热缩套管用以通过传导突波吸收器的热能产生收缩作用,以带动移动件朝向突波吸收器移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热保护模块可在突波吸收器升温至操作温度范围内时,利用热缩带遇热收缩的特性,同时带动开关元件的第一导电体及第二导电体的接触位置,使电源端与突波吸收器之间可在突波发生时,安全地自动断电。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热保护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的热保护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1C为本发明的热保护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2A是本发明的热保护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的热保护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2C为本发明的热保护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2D是本发明的热保护模块中的热缩带的一实施例的特性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的热保护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的热保护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4B为本发明的热保护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2、4a、4b:热保护模块
10、20、30、40a、40b:开关单元
401a、401b:第一开关
402a、402b:第二开关
101、201、301:壳体
301a:框板
301b:盖板
1011、3011:导轨
1013、2013、3013:开口
1015、2015:第一侧板
1016、2016:第二侧板
1017:第三侧板
1018:第四侧板
1019:凸块
2019:凹槽
3018:限位孔
103、203、303:导电插脚
1031、2031:第一导电插脚
1032、2032:第二导电插脚
1033、2033:第三导电插脚
1034、2034:第四导电插脚
105、205、305:移动件
1051、2051:突出部
1053:凹槽
2052:导轨
2053:凸块
3053:凸点
107、207、307:第一导电部
1071、2071:第一接触点
1073、2073:第二接触点
108、208:第二导电部
1081、2081:第三接触点
1083、2083:第四接触点
12、22、42:突波吸收器
120、220:本体
121、221:引脚
14、24:热缩带
16、26:电路板
45:电源端
L:火线电源端
N:中线电源端
G:地端
48:负载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揭示一种热保护模块,运用于电源端与负载之间,此保护模块特别是利用突波吸收器本身的温度使热缩带产生收缩作用,借此驱动具有双极切换结构的开关单元的切换,使负载与电源端之间从导通切换为断路,让负载不受电源端的突波影响。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A,图1A是本发明的热保护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A图所示,保护模块1包括开关单元10、突波吸收器12及热缩带14,其中突波吸收器12及开关单元10都设置在电路板16上且彼此耦接,热缩带14连接于开关单元10及突波吸收器12。
开关单元10包括壳体101、多个导电插脚103及移动件105,其中壳体101外侧设置有一导轨1011及一开口1013。移动件105具有一突出部1051。突波吸收器12包括一本体120及多个引脚121。
在本实施例中,热缩带14连接壳体101、突出部1051及突波吸收器12的本体120。移动件105可移动地插设在壳体101上,且移动件105可选择地通过开口1013,突出部1051随移动件105的移动而凸出或埋入壳体101。多个导电插脚103插设在壳体101上,也就是多个导电插脚103自壳体101内延伸至壳体101外,开关单元10通过多个导电插脚103插设在电路板16上来分别耦接于电源端(图未示)及突波吸收器12。多个引脚121插设在突波吸收器12的本体120上,突波吸收器12通过多个引脚121插设在电路板16上来分别耦接于多个导电插脚103及负载(图未示)。
一般来说,突波吸收器12至少具有两个引脚121,电源端包括两个端点,即火线端及中线端,或是包括三个端点,即火线端、中线端及地端。开关单元10的多个导电插脚103中至少有两个分别耦接于电源端的火线端及中线端,或是火线端及地端,且多个导电插脚103中至少有另外两个耦接于突波吸收器12的两个引脚121。
热缩带14用以通过传导突波吸收器12本体120的热能而产生收缩作用,此收缩作用足以带动移动件105在壳体101中移动,且造成开关单元10同时切换电源端中的两端(火线端及中线端,或火线端及地端)与突波吸收器12之间的耦接关系从导通转变为断路,借此,本实施例中的热保护模块1可于突波吸收器12的温度过高或失效前,切断电源端与突波吸收器12之间的导通,使负载不受突波影响。
实际实施时,突波吸收器12的本体120可由硅树脂等绝缘材料包覆,本体120可以是紧靠或是通过黏胶黏贴在壳体101的外侧面上。移动件105可以是由耐热且不易变形的绝缘材料所制成。热缩带14的外型可以是带状或环状,若为带状的热缩带14,则热缩带14通过黏胶分别连接突波吸收器12的本体120及移动件105的突出部1051。若为环状的热缩带14,例如热缩套管,则热缩套管同时套设在开关单元10及突波吸收器12的外周围,且热缩带14是通过导轨1011围绕在壳体101周围。
为了更进一步地说明开关单元10如何实现同时切换电源端中的两个端点与突波吸收器之间的耦接关系,请参考图1B至1C,图1B及图1C分别为本发明的热保护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剖视图。如图1B所示,壳体101包括第一侧板1015、第二侧板1016、第三侧板1017及第四侧板1018。多个导电插脚103包括第一导电插脚1031、第二导电插脚1032、第三导电插脚1033及第四导电插脚1034。开关单元10还包括第一导电部107及第二导电部108。
其中第一侧板1015与第二侧板1016彼此相对,移动件105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侧板1015与第二侧板1016之间。第三侧板1017与第四侧板1018彼此相对,且分别与第一侧板1015及第二侧板1016交错。此外,移动件105具有一凹槽1053,第四侧板1018具有一凸块1019,凹槽1053设置在移动件105上的位置与凸块1019设置在第四侧板1018上的位置相对应。开口1013设置在第三侧板1017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插脚1031及第三导电插脚1033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1015的内侧面,第二导电插脚1032及第四导电插脚1034分别设置在第二侧板1016的内侧面。第一导电部107及第二导电部108分别固定地设置在移动件105的两侧,且第一导电部107设置在移动件105上的位置与第一导电插脚1031及第三导电插脚1033设置在壳体101内侧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导电部108设置在移动件105上的位置与第二导电插脚1032及第四导电插脚1034设置在壳体101内侧的位置相对应。通过移动件105上的第一导电部107及第二导电部108与多个导电插脚103的设置位置相配合,作为开关单元10的双极切换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插脚1031耦接于电源端中的火线端,第二导电插脚1032耦接于电源端中的中线端或地端。第三导电插脚1033及第四导电插脚1034分别耦接于突波吸收器12。
当热缩带14未收缩或收缩程度不足时,如图1B所示,也就是移动件105于初始状态时,突出部1051是通过开口1013而凸出于壳体101,第一导电部107同时接触第一导电插脚1031及第三导电插脚1033,且第二导电部108同时接触第二导电插脚1032及第四导电插脚1034,借此,电源端中至少有两端与突波吸收器12导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107具有两个接触点,分别为第一接触点1071及第二接触点1073,第二导电部108具有两个接触点,分别为第三接触点1081及第四接触点1083。第一接触点1071及第二接触点1073分别接触第一导电插脚1031或第三导电插脚1033,第三接触点1081及第四接触点1083分别接触第二导电插脚1032或第四导电插脚1034。
当热缩带14通过突波吸收器12本身的温度而产生收缩作用时,且收缩的程度足以驱动移动件105向壳体101内移动,如图1C所示,第一导电部107与第一导电插脚1031及第三导电插脚1033因移动件105的移动而错开,由互相接触转变为分离,且第二导电部108与第二导电插脚1032及第四导电插脚1034同样因移动件105的移动而错开,由互相接触转变为分离。借此,电源端的两端与突波吸收器12断路。若电源端有第三端,则因上述两端断路造成无法构成回路而断路。
值得一提的是,热缩带14收缩后不可回复,使移动件105仅能单方向地移动,且移动件105移动后,凸块1019容置于移动件105上的凹槽1053中。凹槽1053与凸块1019的形状不限于图1B及图1C所示。凹槽1053可用以导引移动件105的移动方向,也可以用来锁固凸块1019,使移动件105移动后可固定地设置在壳体101内。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2A,图2A是本发明的热保护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A图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热保护模块2与第一实施例的热保护模块1大致相同,也就是保护模块2包括开关单元20、突波吸收器22及热缩带24,其中开关单元20通过多个导电插脚203插设在电路板上26,而突波吸收器22通过多个引脚221插设在电路板26上。
其差异在于,移动件205的突出部2051与突波吸收器22的本体220相邻,热缩带24连接于本体220及突出部2051,当热缩带24未收缩或收缩程度不足时,也就是移动件205于初始状态时,突出部2051与突波吸收器22的本体220之间有一间距。当热缩带24的收缩足以驱动移动件205移动时,移动件205是通过开口2013且朝向壳体201外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突出部2051可具有一导轨2052,热缩带24的外型可以是带状或环状。若为带状的热缩带24,则热缩带24通过黏胶分别连接突波吸收器22的本体220及移动件205的突出部2051。若为环状的热缩带24,例如热缩套管,则热缩套管同时套设突波吸收器22的外周围,且通过突出部2051上的导轨2052。
接着,请参考图2B至图2C,图2B及图2C分别为本发明的热保护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横截面剖视图。如图2B所示,保护模块2的剖面图大致与图1B中的保护模块1大致相同,也就是多个导电插脚203包括第一导电插脚2031、第二导电插脚2032、第三导电插脚2033及第四导电插脚2034,且多个导电插脚203彼此两两成对地设置在相对的第一侧板2015及第二侧板2016,移动件205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侧板2015与第二侧板2016之间。其差异在于,移动件205的两侧具有凸块2053,第一侧板2015及第二侧板2016分别具有凹槽2019,凸块2053设置在移动件205上的位置与凹槽2019设置在第一侧板2015及第二侧板2016上的位置相邻。
当热缩带24未收缩或收缩程度不足时,如图2B所示,也就是移动件205于初始状态时,突出部2051是通过开口2013而凸出于壳体201,且突出部2051与突波吸收器22相隔一间距。第一导电部207同时接触第一导电插脚2031及第三导电插脚2033,且第二导电部208同时接触第二导电插脚2032及第四导电插脚2034,借此,电源端中至少有两端与突波吸收器22导通。
当热缩带24通过突波吸收器22本身的温度而产生收缩作用时,且收缩的程度足以驱动移动件205向壳体201外移动,突出部2051与突波吸收器22更加紧靠,如图1C所示。第一导电部207与第一导电插脚2031及第三导电插脚2033分离,且第二导电部208与第二导电插脚2032及第四导电插脚2034分离,借此,电源端的两端与突波吸收器22断路。若电源端有第三端,则因上述两端断路造成无法构成回路而断路。
此外,热缩带24收缩后不可回复,使移动件205仅能单方向地移动,且移动件205移动后,凸块2053容置于凹槽2019中。凹槽2019与凸块2053的形状不限于图2B及图2C所示。凹槽2019可用以导引移动件205的移动方向,也可以用来锁固凸块2053,使移动件205移动后可固定地设置在壳体201内。
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热缩带14、24遇热收缩的变形量与移动件105、205的移动距离是经过适当的设计,且热缩带14、24的操作温度范围是配合突波吸收器12、22失效的临界温度。
请参考图2D,图2D是本发明的热保护模块中的热缩带的一实施例的特性曲线图,其中x轴代表温度T(℃),y轴代表收缩率S(x%)。热缩带14、24的操作温度范围是指介于收缩率S大于或等于预设收缩率x%所对应的温度范围[T1,T2],大于或小于此操作温度[T1,T2]时,收缩率S小于预设收缩率x%。
此收缩率S可以是热缩带14、24的横向收缩率(Transverse ShrinkageRate),收缩率S的计算方式可如式(1)所示。
S = L 0 - L L 0 × 100 % - - - ( 1 )
其中,L0代表热缩带249收缩前的横向长度,L代表热缩带14、24收缩时的横向长度。
当热缩带14、24的温度介于操作温度范围[T1,T2]时,其收缩率S达预设收缩率x%,则热缩带14、24可产生的变形量(L-L0)足以让移动件105、205移动,使第一导电部107与第一导电插脚1031及第三导电插脚1033分离,且第二导电部108与第二导电插脚1032及第四导电插脚1034分离。或使第一导电部207与第一导电插脚2031及第三导电插脚2033分离,且第二导电部208与第二导电插脚2032及第四导电插脚2034分离,借此,电源端的两端与突波吸收器12、22断路,热保护模块1、2可在突波吸收器12、22失效前,令电源端的两端同时与突波吸收器12或22断路,达到安全用电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3,图3是本发明的热保护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仅显示了热保护模块中的开关单元30,实际实施时,开关单元30可以应用于第一实施例的热保护模块1或第二实施例的热保护模块2。
开关单元30包括壳体301、多个导电插脚303、移动件305、第一导电部307及第二导电部(图未示)。其中壳体301包括框板301a及盖板301b,框板301a的外侧具有导轨3011,盖板301b上具有一开口3013,盖板301b的内侧具有多个限位孔3018。移动件305上具有凸点3053。
多个导电插脚303可以是两两成对地嵌设框板301a的相对内侧面上,而第一导电部307及第二导电部分别设置在移动件305的两侧,其中多个导电插脚303设置在框板301a的位置与第一导电部307及第二导电部设置在移动件305上的位置相对应。凸点3053设置在移动件305上的位置与限位孔3018设置在盖板301b上的位置相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307及第二导电部可为导电弹片,其上具有多个凸出的接触点(未标示),分别用以接触于多个导电插脚303。上述多个接触点与多个导电插脚303的连接关系可参考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
热缩带(图未示)是通过壳体301的导轨3011来围绕壳体301及突波吸收器(图未示),并连接于移动件305,热缩带也可以是通过移动件305上的导轨(图未示)并连接突波吸收器,而不必围绕壳体301。
当热缩带通过突波吸收器本身的温度而收缩时,移动件305可通过开口3013而在壳体301中移动,使第一导电部307及第二导电部与多个导电插脚303从接触转变成分离。限位孔3018的形状与大小配合凸点3053的形状与大小,凸点3053随着移动件305的移动而容置在不同的限位孔3018中,也就是说,限位孔3018可用来定位移动前或移动后的移动件305在壳体301中的位置。
为了具体地说明上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的热保护模块的元件间的耦接关系,请参照图4A至图4B,图4A及图4B分别为本发明的热保护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电路图。如图4A所示,热保护模块4a包括开关单元40a及突波吸收器42,其中开关单元40a与电源端45耦接,突波吸收器42分别与开关单元40a及负载48耦接。
在本实施例中,突波吸收器42可包括至少一个突波吸收元件,例如包括三个突波吸收元件,彼此可互相串连或并联。开关单元40a具有第一开关401a及第二开关402b,第一开关401a及第二开关402a分别与电源端45的火线端L或地端G耦接。当通过火线端L或地端G的突波超出突波吸收器42中的任一个突波吸收元件的额定电压时,第一开关401a及第二开关402b可同时切换突波吸收器42与电源端45的火线端L或地端G的耦接关系,使突波吸收器42与电源端45之间断路,则负载48不受突波影响。
如图4B所示,图4B显示的热保护模块4b与图4A的热保护模块4a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开关单元40的第一开关401b及第二开关402b分别与电源端45的火线端L或中线端N耦接。当通过火线端L或中线端N的突波超出突波吸收器42中的任一个突波吸收元件的额定电压时,第一开关401b及第二开关402b可同时切换突波吸收器42与电源端45的火线端L或中线端N的耦接关系,使突波吸收器42与电源端45之间断路,则负载48不受突波影响。
〔实施例的可能功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的热保护模块利用热缩带的收缩特性配合开关单元的结构,使开关单元在突波吸收器失效或着火前自动断路,且断路后开关单元的切换状态不可回复,不仅可避免突波吸收器着火时造成周边电路元件损毁,更有效地保护负载不受突波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热保护模块,设置在电源端与负载之间,其特征在于该热保护模块包括:
一突波吸收器,耦接于该负载;
一开关单元,包括一壳体、一第一导电插脚、一第二导电插脚、一第三导电插脚、一第四导电插脚、一移动件、一第一导电部及一第二导电部,其中该移动件可移动地插设在该壳体上,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导电插脚分别插设在该壳体上,且该第一及第二导电插脚分别耦接于该电源端,该第三及第四导电插脚分别耦接于该突波吸收器,该第一及第二导电部分别设置在该移动件上,该第一导电部随该移动件的移动而与该第一及第三导电插脚接触或分离,该第二导电部随该移动件的移动而与该第二及第四导电插脚接触或分离;以及
一热缩带,连接于该突波吸收器的本体及该移动件,该热缩带用以通过传导该突波吸收器的热能产生收缩作用来带动该移动件移动;
当该热缩带的收缩程度足以使该第一导电部与该第一及第三导电插脚从接触切换成分离,且使该第二导电部与该第二及第四导电插脚从接触切换成分离,则该电源端与该突波吸收器之间断路,使该负载不受该电源端的突波影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导电部分别为导电弹片,该导电弹片具有两个接触点,该第一导电部的两个接触点分别用以与第一及第三导电插脚接触,该第二导电部的两个接触点分别用以与该第二及第四导电插脚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一开口,该移动件具有一突出部,该移动件可移动地通过该开口,该突出部凸出于该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开口与该突波吸收器是设置在该壳体的不同侧边,该热缩带围绕该壳体、该突出部及该突波吸收器的本体,该热缩带的收缩驱动该移动件移动向该壳体内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外侧具有一导轨,该热缩带可移动地通过该导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突出部与该突波吸收器相邻,该热缩带的收缩驱动该移动件向该壳体外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突出部具有一导轨,该热缩带围绕该突波吸收器,并可移动地通过该导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移动件具有一凹槽,该壳体内具有一凸块,当该热缩带的收缩程度足以使该第一导电部与该第一及第三导电插脚分离,且使该第二导电部与该第二及第四导电插脚分离时,该凸块固定地容置在该凹槽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移动件具有一凸点,该壳体内具有一第一凹孔及一第二凹孔,当该热缩带的收缩程度足以使该第一导电部与该第一及第三导电插脚分离,且使该第二导电部与该第二及第四导电插脚分离时,该凸点自该第一凹孔中移动至该第二凹孔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移动件具有一凸块,该壳体的容置部具有一凹槽,当该热缩带的收缩程度足以使该第一导电部与该第一及三导电插脚分离,且使该第二导电部与该第二及四导电插脚分离时,该凸块固定地容置在该凹槽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热缩带的温度介于一操作温度范围时,该热缩带操作在一预设收缩率,该操作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为该突波吸收器失效的临界温度。
12.一种热保护模块,设置在电源端与负载之间,其特征在于该热保护模块包括:
一突波吸收器,耦接于该负载;
一开关单元,包括一壳体、一第一导电插脚、一第二导电插脚、一第三导电插脚、一第四导电插脚、一移动件、一第一导电部及一第二导电部,其中该移动件可移动地插设在该壳体上,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导电插脚分别插设在该壳体上,且该第一及第二导电插脚分别耦接于该电源端,该第三及第四导电插脚分别耦接于该突波吸收器,该第一及第二导电部分别设置在该移动件上,该第一导电部随该移动件的移动而与该第一及第三导电插脚接触或分离,该第二导电部随该移动件的移动而与该第二及第四导电插脚接触或分离;以及
一热缩套管,套设于该突波吸收器、该移动件及该壳体,该热缩套管用以通过传导该突波吸收器的热能产生收缩作用,以带动该移动件朝向该突波吸收器移动;
当该热缩套管的收缩程度足以使该第一导电部与该第一及第三导电插脚从接触切换成分离,且使该第二导电部与该第二及第四导电插脚从接触切换成分离,则该电源端与该突波吸收器之间断路,使该负载不受该电源端的突波影响。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热缩套管的温度介于一操作温度范围时,该热缩套管操作在一预设收缩率,该操作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为该突波吸收器失效的临界温度。
14.一种热保护模块,设置在电源端与负载之间,其特征在于该热保护模块包括:
一突波吸收器,耦接于该负载;
一开关单元,包括一壳体、一第一导电插脚、一第二导电插脚、一第三导电插脚、一第四导电插脚、一移动件、一第一导电部及一第二导电部,其中该移动件可移动地插设在该壳体上,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导电插脚分别插设在该壳体上,且该第一及第二导电插脚分别耦接于该电源端,该第三及第四导电插脚分别耦接于该突波吸收器,该第一及第二导电部分别设置在该移动件上,该第一导电部随该移动件的移动而与该第一及第三导电插脚接触或分离,该第二导电部随该移动件的移动而与该第二及第四导电插脚接触或分离;以及
一热缩套管,套设于该突波吸收器,并连接于该移动件,该热缩套管用以通过传导该突波吸收器的热能产生收缩作用,以带动该移动件朝向该突波吸收器移动;
当该热缩套管的收缩程度足以使该第一导电部与该第一及第三导电插脚从接触切换成分离,且使该第二导电部与该第二及第四导电插脚从接触切换成分离,则该电源端与该突波吸收器之间断路,使该负载不受该电源端的突波影响。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热缩套管的温度介于一操作温度范围时,该热缩套管操作在一预设收缩率,该操作温度范围的最高温度为该突波吸收器失效的临界温度。
16.一种热保护模块,设置在电源端与负载之间,其特征在于该热保护模块包括:
一突波吸收器,耦接于该负载;
一开关单元,包括一壳体、一第一导电插脚、一第二导电插脚、一第三导电插脚、一第四导电插脚、一移动件、一第一导电部及一第二导电部,其中该移动件可移动地插设在该壳体上,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导电插脚分别插设在该壳体上,且该第一及第二导电插脚分别耦接于该电源端,该第三及第四导电插脚分别耦接于该突波吸收器,该第一及第二导电部分别设置在该移动件上,该第一导电部随该移动件的移动而与该第一及第三导电插脚接触或分离,该第二导电部随该移动件的移动而与该第二及第四导电插脚接触或分离,其中该壳体具有一开口,该移动件具有一突出部,该移动件可移动地通过该开口,该突出部凸出于该开口;以及
一热缩带,连接于该突波吸收器及该移动件,该热缩带用以通过传导该突波吸收器的热能产生收缩作用来带动该移动件移动;
当该热缩带的收缩程度足以使该第一导电部与该第一及第三导电插脚从接触切换成分离,且使该第二导电部与该第二及第四导电插脚从接触切换成分离,则该电源端与该突波吸收器之间断路,使该负载不受该电源端的突波影响。
CN201110031019.9A 2011-01-25 2011-01-25 热保护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10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31019.9A CN102611074B (zh) 2011-01-25 2011-01-25 热保护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31019.9A CN102611074B (zh) 2011-01-25 2011-01-25 热保护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1074A CN102611074A (zh) 2012-07-25
CN102611074B true CN102611074B (zh) 2015-05-13

Family

ID=46528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101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11074B (zh) 2011-01-25 2011-01-25 热保护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110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23790A (zh) * 2020-01-21 2021-08-06 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 压敏电阻模块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199230B (zh) * 1991-09-17 1993-02-01 Mitsubishi Sogo Zairyo Kk
CN2569331Y (zh) * 2002-08-13 2003-08-27 舜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热切断保护功能的突波吸收器
CN2669351Y (zh) * 2004-01-05 2005-01-05 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 过热保护装置
JP2007242569A (ja) * 2006-03-13 2007-09-20 Shoden Corp 保護素子の劣化・動作表示装置
CN201422013Y (zh) * 2009-04-09 2010-03-10 光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外拉式防爆防燃的安全突波吸收模块
CN201421807Y (zh) * 2009-06-16 2010-03-10 光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弹开式防爆防燃的安全突波吸收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2953A (zh) * 2006-03-20 2007-09-26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突波吸收装置
TW200823934A (en) * 2006-11-30 2008-06-01 Thinking Electronic Ind Co Ltd Varistor with over heating protec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199230B (zh) * 1991-09-17 1993-02-01 Mitsubishi Sogo Zairyo Kk
CN2569331Y (zh) * 2002-08-13 2003-08-27 舜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热切断保护功能的突波吸收器
CN2669351Y (zh) * 2004-01-05 2005-01-05 胜德国际研发股份有限公司 过热保护装置
JP2007242569A (ja) * 2006-03-13 2007-09-20 Shoden Corp 保護素子の劣化・動作表示装置
CN201422013Y (zh) * 2009-04-09 2010-03-10 光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外拉式防爆防燃的安全突波吸收模块
CN201421807Y (zh) * 2009-06-16 2010-03-10 光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弹开式防爆防燃的安全突波吸收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11074A (zh) 2012-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8717B (zh) 開關模組
US9852869B2 (en) Switch module with a built-in structure of anti-surge and dual disconnection
US10014098B2 (en)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surge arrester and one short-circuit switching device which is connected in parallel with the surge arrester, can be thermally tripped and is spring-pretensioned
CN104252999A (zh) 插拔式终端配电产品
KR200462103Y1 (ko) 서지보호장치의 구조
CN102611074B (zh) 热保护模块
US10971916B2 (en) Space-limited protection module with at least two overvoltage protection elements in parallel current branches
US20170222426A1 (en)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with an independent chamber comprising a fuse for overcurrent protection
TWI611450B (zh) 內建突波吸收及雙重斷路結構之開關模組
CN203339077U (zh) 插拔式终端配电产品
TWI382440B (zh) 熱保護模組
TWM531682U (zh) 過熱破壞式插座構造
KR101243241B1 (ko) 바리스터를 보호하는 서지보호기
KR101390387B1 (ko) 바리스터의 열폭주방지 시스템
US7701687B2 (en) Surge protection circuit
CN102447244B (zh) 开关模块
US8749340B2 (en) Electric receptacle apparatus with replaceable protection module
CN210245194U (zh) 一种带有防护组件的压敏电阻
CN211480918U (zh) 一种pptc热敏电阻互保型模块器件
CN107565508A (zh) 具有失效分断功能的tvs防护器件
CN201421807Y (zh) 弹开式防爆防燃的安全突波吸收模块
CN107452555A (zh) 继电器
CN205544255U (zh) 一种电涌抑制装置
WO2014101272A1 (zh) 一种全方位一对一保护的排插
TWI415155B (zh) 保護電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