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6505A - 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光学单元、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光学单元、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76505A CN102576505A CN201080044739.2A CN201080044739A CN102576505A CN 102576505 A CN102576505 A CN 102576505A CN 201080044739 A CN201080044739 A CN 201080044739A CN 102576505 A CN102576505 A CN 1025765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device
- light
- light beam
- pixel
- described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geometrical disposition of the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26—Video wall, i.e. stackable semiconductor matrix display modul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6—Lenses, e.g. microlenses or Fresnel len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方法,使用多个像素形成图像,该显示方法的特征在于,将来自多个像素的光束投影到观察者的眼睛瞳孔,入射到瞳孔的光束的直径比瞳孔的直径小。此外,一种显示装置,其对具有多个像素的图像进行显示,该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与各像素对应地形成多个光射出点,设置了具有与各像素对应的透镜的微透镜阵列。此外,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搭载了该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光学单元、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搭载了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显示影像或文字的显示装置(显示器),具有液晶显示器或等离子体显示器。此处,这些显示装置无法进行视度调节。但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展,老花眼(老视)的老年人增加。这样的老花眼(老视)的老年人也期望能够容易地观看显示装置。因此,期望能够进行视度调节的显示装置、特别是平板显示器(适当称作“FPD”)。
尤其是,由于便携电话的普及和数字照相机的普及,在室外观看基于FPD的显示的机会增加。在观看便携电话或数字照相机的FPD时,每次都戴老花镜是非常麻烦的。
并且,在数字单反照相机中使用FPD作为实时取景监视器。在数字单反照相机中,为了观看远方的被摄体并观看实时取景监视器,而每次都摘戴老花镜是不现实的。
并且,在观看车载导航系统的监视器时,观察者正在驾驶。因此,摘戴老花镜是很危险的,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作为除此之外的场面,在观察个人电脑(PC)的液晶画面时,每次都戴上老花镜对于观察者来说也是很麻烦的。因此,期望不用摘戴老花镜就能够观看监视器的电子设备。
即,以往,不存在即使不戴老花镜也能够观看到对焦了图像的FPD。并且,不存在这种电子设备。需要进行老花镜等眼镜的摘戴。最近指出了这种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显示进行边缘强调后的校正图像的方法。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使用由托布里兹(Toeplitz)矩阵的逆矩阵生成的事前校正图像的方法。进而,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55241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2835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636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基于专利文献1的边缘强调的方法中,虽然容易多少观看到些显示信息,但是,无法恢复散焦像。像模糊的原因是由于散焦,但是专利文献1中的校正不是使用了散焦信息的校正,因此当然不能恢复散焦像。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使用由基于眼睛的焦点调节不足的点扩散函数构成的托布里兹矩阵来校正了图像。虽然在校正图像数据中不产生复数,但是,其结果,停留于与专利文献1相同的边缘强调程度的校正,实际效果少,未达到实用级别。
并且,在专利文献3中,示出了如下的结构例:在数字照相机的监视器即FPD的近前安装菲涅尔透镜,像放大镜那样观看FPD。但是,为了进行老花眼的校正,需要使菲涅尔透镜与FPD相隔几cm的距离,不实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容易对焦的显示方法和利用了该显示方法的显示装置、光学单元、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搭载了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依照第1方面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显示方法,使用多个像素形成图像,该显示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来自多个像素的光束投影到观察者的眼睛瞳孔,
入射到瞳孔的光束的直径比瞳孔的直径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将从一个像素发出的光投射为相互分离的多个光束,
使多个光束中的至少一个光束入射到观察者的眼睛瞳孔。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通过在一个像素中设置多个光射出点,形成相互分离的多个光束。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通过与像素对应的透镜将从像素发出的光形成为光束。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将光射出点配置成使得多个光束中的一个以上且四个以下的光束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的光束的直径为0.5mm到2mm。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通过透镜将光射出点投影到透镜的位置的200mm以远的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相互分离的多个光束中的最接近的光束间相互所成的角度为0.58度以下。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该多个光射出点使用具有多个开口的掩模形成。
此外,根据依照第2方面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对具有多个像素的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各像素对应地形成多个光射出点,
设置了具有与各像素对应的透镜的微透镜阵列。
此外,根据依照其他方面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对具有多个像素的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各像素中形成有多个光射出点,
设置了具有将从光射出点发出的光形成为多个光束的透镜的微透镜阵列。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多个像素的排列为待显示的图像的排列。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通过与像素对应的透镜将从多个光射出点发出的光形成为光束。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通过使光束入射到使用显示装置的观察者的瞳孔来产生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来自多个光射出点的光束的直径比观察者的眼睛的瞳孔直径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光射出点配置成使得多个光束中的一个以上且四个以下的光束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光射出点的间隔大于光射出点的大小的2倍。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入射到使用显示装置的观察者的瞳孔的光束的直径为0.5mm到2mm。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通过微透镜阵列将光射出点投影到使用显示装置的观察者的眼睛瞳孔的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通过透镜将光射出点投影到透镜的位置的200mm以远的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微透镜阵列具有的各透镜的大小为50~500μm。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像素的大小为500μm以下。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多个光射出点由开口构成。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开口设置在掩模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掩模设置于与像素的位置相比位于微透镜侧的位置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像素由液晶构成。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掩模配置于与液晶的位置相比位于导光板侧的位置上。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掩模的导光板侧的面由反射面构成。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像素由有机EL器件构成。
此外,根据依照第3方面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光学单元,该光学单元具有:由多个微透镜构成的微透镜阵列;以及
与透镜逐个对应地具有多个开口的掩模。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掩模与微透镜阵列一体地形成。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通过透镜将掩模的像投影到透镜的200mm以远的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透镜的大小为50~500μm。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微透镜阵列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
此外,根据依照第4方面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显示装置对具有多个像素的图像进行显示,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在与像素对应的范围内设置多个光射出点;以及
在多个射出点的附近形成微透镜阵列。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在像素上利用打印形成多个光射出点。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具有以下工序:与各像素对应地配置微透镜阵列具有的透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微透镜阵列通过纳米压印形成。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具有将微透镜阵列与像素接合的工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来自多个光射出点的光束的直径比使用显示装置的观察者的眼睛的瞳孔直径小。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将光射出点配置成使得多个光射出点的光束中的一个以上且四个以下的光束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入射到使用显示装置的观察者的瞳孔的光束的直径为0.5mm到2mm。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通过透镜将光射出点投影到透镜的位置的200mm以远的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透镜的大小为50~500μm。
此外,根据依照其他方面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显示装置。
此外,根据依照其他方面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便携电子设备,该便携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显示装置。
此外,根据依照其他方面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便携电话,该便携电话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显示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该便携电话具有邮件功能。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该便携电话具有照相机功能。
此外,根据依照其他方面的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显示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期望该摄像装置设置有设定摄影条件的开关。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起到了如下效果:能够提供容易对焦的显示方法和利用了该显示方法的显示装置、光学单元、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搭载了该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景深的图。
图2是示出景深的另一图。
图3是示出景深的又一图。
图4是示出景深的再一图。
图5是说明显示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显示装置的基本概念的图。
图6是说明光射出点的配置例的图。
图7是示出像素结构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8是示出像素结构的例子的另一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显示方法的图。
图10是说明能够观看到显示装置所显示的信息的范围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的图。
图14是说明第6实施方式的显示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显示装置的基本概念的图。
图15是示出像素与透镜不是1对1地对应的结构的图。
图16是说明利用一个透镜的光束形成的图。
图17是说明微透镜阵列的图。
图18是说明像素结构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19是说明像素结构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20是说明其他像素结构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21是说明其他像素结构的详细情况的图。
图22是示出第7实施方式的数字照相机的外观结构的图。
图23是示出第8实施方式的便携电话的外观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本发明不受该实施例限定。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径”是指直径。
(第1实施方式)
众所周知,在照相机中,缩小透镜的光圈时,景深扩大,能够拍摄从近前到深侧均对焦的照片。因此,人为缩小观察者的眼睛的瞳孔,从而扩大景深,在老花眼中难以对焦的近点也能够对焦。
图1、图2、图3、图4示出了瞳孔直径从4mm变化到0.5mm时的景深的变化。通常明亮时的人的瞳孔直径为3mm左右。并且,在变暗时放大为5~7mm。
图1示出了瞳孔直径为4mm时的景深。示出了例如在对焦到2m时(图1中的观察距离2m),在1.7m到2.4m的范围内对焦。图2是瞳孔直径为2mm的情况。可知在对焦到2m时,在1.2m到4m的范围内对焦。在对焦到1m时,在0.7m到1.5m的范围内有焦点。图3示出了瞳孔直径缩小为1mm时的景深。可知在同样对焦到2m时,在0.5m到无限远(∞)的范围内对焦的状态。因此,通过将眼睛的瞳孔缩小到1mm,只能对焦到2m的老花眼的人也能够对焦到0.5m的显示。图4示出了瞳孔直径缩小为0.5mm时的景深。示出了无论对焦到0.2m以远的何处,都能够在0.2m到无限远(∞)的范围内对焦的情况。由此,在眼睛的瞳孔直径较小的情况下,成为较大的景深。但是,另一方面,瞳孔直径变小时,眼睛的分辨力恶化。
眼睛的角度分辨力θ能够用下式(1)求出。
θ=λ/Φ(1)
此处,设瞳孔直径为Φ、波长为λ。
因此,瞳孔直径2mm的分辨力(衍射极限)大致与视力1.0相当(设波长为0.55μm)。将瞳孔缩小为1mm时,视力降低到0.5。但是,在300mm目的地处,具有0.17mm左右的分辨力,所以,通常没有问题。
将瞳孔直径缩小到0.5mm时,视力降低到相当于0.25。此时,300mm目的地处的分辨力降低到0.33mm左右。如果是该程度,则无论怎样也能识别3mm左右的文字。但是,将瞳孔直径缩小到0.2mm时,视力降低到相当于0.1,300mm目的地处的分辨力降低到0.9mm。因此,将瞳孔直径缩小为0.5mm左右是下限。
图5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显示装置的基本概念。图像由多个像素构成。图5中的像素1表示构成图像的多个像素中的一个。像素1具有有限的区域,因此从存在于该区域的多个光射出点射出多个光束。在图5中,示出了从光射出点2射出光束5、从其他光射出点射出光束4、6的状态。光束4、5、6入射到微透镜3。进而,光束4被微透镜3投影到观察者的瞳孔。在图5中,将微透镜3的直径设定为比瞳孔直径小。因此,光束4、5、6变为被微透镜3的直径限制后的粗细(直径)。另外,以下,“投影到瞳孔”是包含等同投影到无限远(∞)的情况的概念。
此处,在有机EL那样的自发光型显示器的情况下,光射出点是发光点本身。与此相对,在液晶面板那样基于背照灯的透射型的情况下,由具有多个开口部的掩模限制的光透射点相当于光射出点。
来自像素1的光束4、5、6朝向观察者的瞳孔7的方向。在本例中,仅多个光束中的光束4入射到瞳孔7。因此,由具有比瞳孔直径小的直径的光束4决定景深。
此外,光束5的一部分入射到瞳孔7。由此,虽然光的一部分入射,但是由于光量较少,因此使景深变浅的效果较小。因此,光束5的一部分入射到瞳孔不会成为问题。为了观察像素,需要使被限制的光束的至少一个入射到瞳孔。但是,如果较多的光束入射,则使景深变浅。因此,优选入射的光束最多为四个。
四个光束的明细为:光束的全部光量都入射的光束(相当于光束4)为一个,光束内的仅一部分光量入射到瞳孔的光束(相当于光束5)为三个。光束的全部光量都入射的光束有助于像的明亮度,并且使景深变深。另一方面,光束内的一部分光入射的光束的光量很少,因此使景深变浅的效果较小。但是,该光束多少有助于像的明亮度。因此,为了在保证景深较深的同时确保像的明亮度,优选光束为四个。此外,在设置于像素1的光射出点2的配置方面,有时四个左右的光束入射到瞳孔7。另外,该光射出点不一定是点而设成了有限形状。
此外,在光束的截面(与光束中心垂直的面)上的强度分布均匀的情况下,光束的边界清楚。可以使用这种光束,但是强度分布也可以不均匀。即,也可以使用光束的边界不一定清楚的光束。例如,能够使得光束的光强度分布成为激光这样的高斯分布。即使在高斯分布的情况下中心强度也较强,因此具有与通常的光束相同的效果。能够将高斯分布时的光束直径等效地考虑为半值全宽。此外,在高斯分布那样的情况(与高斯分布相似的分布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半值全宽(在有限形状的情况下,强度变为一半处的直径为平均的大小)设为光束的直径。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方法中,经由微透镜3将从各像素1发出的光作为光束投射到观察者的瞳孔7。并且,通过使多个光束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光束4)入射到观察者的眼睛瞳孔7,等效地使瞳孔缩小,从而扩大景深。
在投影光束时,至少一个光束4被投影到瞳孔7中。为了扩大景深,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7的光束直径优选为2mm以下。
考虑在瞳孔7侧制作直径1mm的投影光束组的情况。因此,设置直径1μm左右的光射出点。此时,可以说微透镜3的投射倍率为1000倍。光射出点以大致2μm间距进行配置。适当选择最密填充等排列方法。在像素1的大小为100μm×100μm的情况下,投射的面积为100mm×100mm。能够在该范围内观看显示装置所显示的信息。在设观察距离为300mm时,微透镜3的焦距为大约0.3mm左右。
另外,当光束组的密度较小(相邻的光束相隔过远)时,有时观察者的眼睛位于相邻的光束之间。此时,产生光束没有进入瞳孔的情形。因此,期望将某一个光束与和该光束相邻的光束之间的间隔设定为瞳孔直径以下。在设通常的瞳孔直径为3mm时,期望光束的间隔为3mm以下。此外,为了在300mm目的地处设光束的间隔为3mm以下,光束的角度间隔需要为0.58度以下。角度间隔是最接近的光束间所成的角度。由此,能够使得多个光束中的一个光束可靠地入射到瞳孔。因此,不会产生由于观察者的眼睛相对于显示装置的位置而不能进行像的观察这一问题。即,如果观察者的眼睛位置大致正对显示装置,则能够可靠地进行像的观察。
老花眼的人难以观看到物体的距离大多为近距离。因此,为了容易观看300mm左右的距离,考虑设距观察者的距离为300mm。因此,优选将光射出点2的像投影到300mm目的地处。
根据应用还考虑200mm左右的距离。另外,微透镜的焦距较小,因此与将光射出点2投影到无限远基本等效。此外,光射出点2的大小优选设定为在被投影后时为2mm左右或2mm以下。
此外,认为微透镜3的大小一个一个与像素1的大小相当。因此,为了进行高精细的显示,微透镜3的大小优选为500μm以下。并且,视力1.0的人观看距离300mm的物体时的分辨力为大约0.1mm。因此,优选微透镜3的大小(直径或一边的长度)为其一半的0.05mm、即50μm左右。
此处,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基于衍射的光束的扩散。基于衍射的扩散角ψ由下式(2)示出。
ψ=λ/D (2)
此处,设波长为λ、开口的大小(直径或一边的长度)为D。
并且,在观察距离为300mm时,用于确保在瞳孔7上光束的大小为1mm的微透镜的大小为165μm。如上所述,期望微透镜的大小为50~500μm。
在显示器件为电子器件的情况下,在这些器件中存在像素。所谓电子器件,是指例如液晶面板、等离子体面板或电子纸(用电泳法使微粒子翻转的器件等)等。
与此相对,例如照相打印那样有时不存在明确的像素。此时,能够将某个任意的微小范围视作像素。在本发明中,也将该一定的范围称作像素。因此,在没有像素的照相打印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进行同样的显示。
另外,在图5中,省略了构成像素1的液晶面板或等离子体面板等显示器件自身的结构。在以下的图中,也同样省略了用于在像素上实际显示信息(打开、关闭或浓淡等)的结构。
在图6(a)、(b)中分别示出光射出点9a、9b的配置例。是自发光型的显示器件时的发光点的一例。与非自发光型的显示器件时的掩模结构相当。在掩模8a、8b中,分别设置有限制入射到瞳孔的光束的开口9a、9b。
在这些例子中,整列地设置有发光点或开口9a、9b。不限于此,也可以随机配置。此外,用圆形形状进行了图示,但是不必非得是圆形。在用图5所示的微透镜3将光束投射到观察者侧时,使发光点或开口9a、9b分布成使得一个以上、四个以下的被限制的光束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7。此外,期望通过瞳孔7时光束的直径变为1mm左右。由此,能够使得多个光束中的一个光束可靠地入射到瞳孔。因此,不会产生由于观察者的眼睛相对于显示装置的位置而不能进行像的观察这一问题。即,如果观察者的眼睛位置大致正对显示装置,则能够可靠地进行像的观察。
图7示出了像素结构的详细情况。为了简单示出了3×3的像素。在等离子体面板那样的自发光型的显示器的情况下,为像素10、掩模11、微透镜阵列12的顺序。在图7中,微透镜阵列12的微透镜与各像素对应。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多个微透镜与一个像素对应。
即使是自发光型的显示器件,在能够任意地设定发光点的形状的有机EL那样的显示器件的情况下,不需要掩模11。此外,像素10也可以使用液晶显示面板。另外,图示中在像素10、掩模11、微透镜阵列12之间存在空间、间隙,但是不一定需要如此。也可以使像素10、掩模11、微透镜阵列12一体地紧贴构成。
图8示出了另一像素结构的例子。在液晶面板(通常称作“LCD”)那样的非自发光型且在背面需要光源的显示器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光源13、掩模14、像素15、微透镜阵列16的顺序构成。另外,光源13有时为导光板。
像素15优选为液晶面板的像素。另外,能够通过将掩模14的光源(导光板)13侧的面设为反射面,使被掩模遮挡住的光返回到导光板。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用光。
掩模14的导光板侧的面优选为反射面。另外,图示中在光源13、掩模14、像素15、微透镜阵列16之间存在空间、间隙,但是不一定需要如此。也可以使它们一体地紧贴构成。此外,在图7、图8中,记载了像素以及与其对应的微透镜的纵横的矩阵配置,但是配置方式不限于此。期望与待使用的显示器件的像素排列相应。此外,在使用了红(R)、绿(G)、蓝(B)等的彩色显示的情况下,考虑将像素分配为R、G、B,或者划分时间来进行切换(色序法)。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图9示出了将掩模的像投影到观察者的眼睛瞳孔的结构。与导光板17接触设置的掩模18进一步与像素19接触。
在图9中仅描绘了一个像素,但是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叙述那样,在显示元件(图像)由多个像素组成时是同样的情况。像素19是液晶面板的像素。此外,掩模18的导光板17侧的面是反射面。掩模18与形成在其中的开口组被微透镜20投影到观察者的瞳孔21侧。另外,也可以在通常的液晶面板中依次配置掩模18和微透镜20。
此处,考虑在瞳孔21侧制作直径1mm的投影瞳孔组的情况。因此,设置具有1μm的开口组的掩模。此时,可以说微透镜20的投影倍率为1000倍。开口以大致2μm间距进行配置。适当选择最密填充等排列方法。
在像素19的大小为100μm×100μm的情况下,投影的面积为100mm×100mm。能够在该范围内观看到显示装置所显示的信息。图10示出该状态。能够在范围23内对焦观察本发明的显示装置22所显示的信息。在除其以外的范围24内投影相邻的像素的掩模,因此在该方向也能够观看到图像。此外,观察者与显示装置相隔距离dt。在设观察距离为300mm时,微透镜20的焦距为大约0.3mm左右。
(第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图11(a)、(b)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的概略结构。通常设置有多个微透镜。此处,示出了其中的3×3个。这是由微透镜阵列26和掩模27构成的板。
图11(a)、(b)是分别从表面和背面观察光学单元的图。微透镜阵列26和掩模27的构成要件与之前的实施例相同。即在一个微透镜中存在多个掩模开口。
微透镜将具有该开口的掩模27的像投影到前方。并且,将微透镜的焦距、微透镜与掩模的距离、掩模的大小和密度设定成使得一个以上的开口被投影到观察者的瞳孔。微透镜对掩模27的投影距离优选与观察者进行观察的距离相应。
能够通过将由微透镜阵列26和掩模27构成的光学单元载置到显示器件,扩大观察者的眼睛的景深。因此,即使老花眼的人也能够观看到对焦的图像。所谓显示器件,除了液晶面板等电子器件以外,还包含照相打印或报纸等纸介质等。
掩模27优选与微透镜阵列26的平面侧直接一体地设置。例如,考虑对微透镜阵列26进行铬涂层并利用蚀刻形成开口。此外,微透镜阵列26还能够用具有柔软性的材料,例如塑料等柔软的原料制作。由此,能够应用于挠性显示器。
以下,揭示数值例。
设掩模的开口为2μm,为了使1mm的光束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微透镜的投射倍率成为500倍。在设距观察者的距离为300mm时,微透镜的焦距为0.6mm。将掩模27放置于微透镜26的焦点位置处。在放置于焦点位置处时变为无限远投影,但是由于透镜的焦距较小,因此也与投影到300mm目的地处的情况等效。
设微透镜的大小(一边的长度)和像素的大小为150μm。此时,能够在75mm方形的范围内观察像。在设相互最接近的开口的间隔为6μm时,在观察者的位置处变为3mm间隔。在将瞳孔移动3mm时,能够观看到通过相邻的开口生成的光束。此时的光束所成的角度为大约0.57度。
设掩模27的开口为5μm,为了使1.5mm的光束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微透镜的投射倍率成为300倍。在设距观察者的距离为300mm时,微透镜的焦距为1mm。将掩模27放置于微透镜的焦点位置处。在放置于焦点位置处时变为无限远投影,但是由于透镜的焦距较小,因此也与投影到300mm目的地处的情况等效。
在设微透镜的大小(一边的长度)和像素的大小为200μm时,能够在60mm方形的范围内观察像。在设相互最接近的开口的间隔为10μm时,在观察者的位置处变为3mm间隔。在将瞳孔移动3mm时,能够观看在相邻的开口处生成的光束。此时的光束所成的角度为大约0.57度。
设掩模27的开口为10μm,为了使2mm的光束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微透镜的投射倍率成为200倍。在设距观察者的距离为300mm时,微透镜的焦距为1.5mm。将掩模27放置于微透镜的焦点位置处。在放置于焦点位置处时变为无限远投影,但是由于透镜的焦距较小,因此也与投影到300mm目的地处的情况等效。
在设微透镜的大小(一边的长度)和像素的大小为200μm时,能够在40mm方形的范围内观察像。在设相互最接近的开口的间隔为15μm时,在观察者的位置处变为3mm间隔。在将瞳孔移动3mm时,能够观看通过相邻的开口生成的光束。此时的光束所成的角度为大约0.57度。
设掩模27的开口为15μm,为了使1.5mm的光束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微透镜的投射倍率成为100倍。在设距观察者的距离为300mm时,微透镜的焦距为2.97mm。将掩模27放置于微透镜的焦点位置处。在放置于焦点位置处时变为无限远投影,但是由于透镜的焦距较小,因此也与投影到300mm目的地处的情况大致等效。
在设微透镜的大小(一边的长度)和像素的大小为500μm时,能够在50mm方形的范围内观察像。在设相互最接近的开口的间隔为30μm时,在观察者的位置处变为3mm间隔。在将瞳孔移动3mm时,能够观看通过相邻的开口生成的光束。此时的光束所成的角度为大约0.57度。
设掩模27的开口为20μm,为了使2mm的光束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微透镜的投射倍率成为100倍。在设距观察者的距离为300mm时,微透镜的焦距为2.97mm。在设微透镜的大小(一边的长度)和像素的大小为250μm时,能够在25mm方形的范围内观察像。
(第4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图12(a)、(b)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通常形成有许多个微透镜。此处,为了简单示出了其中的3×3个。图12(b)示出用有机EL器件制成的像素28。
有机EL是自发光元件,在像素中形成有多个发光点。通过发光点和图12(a)所示的微透镜阵列29的微透镜产生许多个指向性高的被限制的光束。如图5所示的光束那样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等效地缩小观察者的瞳孔,从而扩大景深。由此在有机EL的情况下,能够不使用掩模而以简单的结构增大观察者的景深。另外,当然也可以用掩模限制有机EL的发光点的大小。
以下,揭示数值例。
在设有机EL器件的发光点的大小为2μm的情况下,在要使2mm的光束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时,微透镜的投射倍率成为1000倍。在设距观察者的距离为250mm时,微透镜的焦距为0.25mm。在设微透镜的大小(一边的长度)和像素的大小为100μm时,能够在100mm方形的范围内观察像。
在设有机EL器件的发光点的大小为10μm的情况下,在要使1mm的光束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时,微透镜的投射倍率成为100倍。在设距观察者的距离为300mm时,微透镜的焦距为3mm。在设微透镜的大小(一边的长度)和像素的大小为500μm时,能够在50mm方形的范围内进行观察。
(第5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图13(a)、(b)示出了第5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在本发明中,显示装置除了上述那样的液晶、有机EL作为显示器件以外,还包含相片、打印物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器件为打印物。
为了简单仅示出了与3×3的像素相当的部分。首先,在与各像素相当的范围30中用细的点31通过打印等将信息的值(浓淡/颜色等)显示在纸等介质上。并在其上涂覆较薄的透镜材料32。之后通过纳米压印等技术形成微透镜阵列33。
此处,也可以在先形成微透镜阵列33后再粘贴到像素上。此外,也可以在将透明材料转印到显示了信息的介质上时形成微透镜。
细的点31相当于光射出点,对来自表面的光进行反射。或者,透射来自背面的光。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由此,能够以与打印相同程度的成本提供景深较深的打印物。即,能够提供老花眼的人或近视的人容易观看的打印物。
(第6实施方式)
图14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显示装置的基本概念。图像由多个像素构成。
在上述图5中,示意性说明了基本概念。在图5中,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概念,设为了微透镜的直径限制了光束,但是在图14中,进行考虑了微透镜的实际作用的说明。
图14中的像素61表示构成图像的多个像素中的一个。像素61具有有限的区域,因此从存在于该区域的多个光射出点射出多个光束。在图14中示出了从光射出点62射出的光通过微透镜阵列的透镜63变为光束65的状态。示出了从其他光射出点射出的光也通过透镜63分别变为光束64、66的状态。由此,从光射出点射出的光通过透镜63变为光束64,并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67。
此处,微透镜阵列的直径与瞳孔直径相比非常小。此外,微透镜阵列与像素(光射出点)接近。因此,与光射出点通过透镜63成像到观察者的瞳孔67等效。此外,透镜63的焦距与距观察者的距离相比非常小,因此以下,“投影到瞳孔”是包含等同将从光射出点射出的光投影到无限远(∞)的情况的概念。
此处,在有机EL那样的自发光型显示器的情况下,光射出点是发光点本身。与此相对,在液晶面板那样基于背照灯的透射型的情况下,被具有多个开口部的掩模所限制的光透射点相当于光射出点。
来自像素61的光束64、65、66朝向观察者的瞳孔67的方向。即,像素61的光射出点通过透镜63成像到观察者的瞳孔67的位置(距透镜的距离)处。并且,在本例中,仅多个光束中的光束64入射到瞳孔67。因此,由具有比瞳孔直径小的直径的光束64决定景深。
此外,光束65的一部分光入射到瞳孔67。由此,虽然光的一部分入射,但是由于光量较少,因此使景深变浅的效果较小。因此,光束65的一部分入射到瞳孔不会成为问题。为了观察像素,需要使被限制的光束中的至少一个光束入射到瞳孔。但是,如果较多的光束入射,则使景深变浅。因此,优选入射的光束最多为四个。
四个光束的明细为:光束的全部光量都入射的光束(相当于光束64)为一个,光束内的仅一部分光量入射到瞳孔的光束(相当于光束65)为三个。光束的全部光量都入射的光束有助于像的明亮度,并且使景深变深。另一方面,光束内的一部分光入射的光束的光量很少,因此使景深变浅的效果较小。因此,为了保证景深较深,优选光束为四个以下。此外,在设置于像素61中的光射出点62的配置方面,有时有四个左右的光束入射到瞳孔67。另外,该光射出点不一定是点而设成了有限形状。
此外,在光束的截面(与光束中心垂直的面)上的强度分布均匀的情况下,光束的边界清楚。也可以使用这种光束。此外,不限于此,强度分布也可以不均匀。即,也可以使用光束的边界不一定清楚的光束。
例如,能够使得光束的光强度分布成为激光这样的高斯分布。即使在高斯分布的情况下中心强度也较强,因此具有与通常的光束相同的效果。能够将高斯分布时的光束直径等效地考虑为半值全宽。此外,在高斯分布那样的情况(与高斯分布相似的分布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半值全宽(在有限形状的情况下,强度变为一半处的直径为平均的大小)设为光束的直径。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方法中,经由微透镜阵列的微透镜63将从各像素61发出的光作为光束投射到观察者的瞳孔67。并且,通过使多个光束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光束64)入射到观察者的眼睛瞳孔67,等效地缩小瞳孔,从而扩大景深。
在投影光束时,至少一个光束64被投影到瞳孔67中。为了扩大景深,优选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67的光束直径为2mm以下。
考虑在瞳孔67侧制作直径1mm的投影光束组的情况。因此,设置直径1μm左右的光射出点。此时,可以说透镜3的投射倍率为1000倍。光射出点以大致2μm间距进行配置。适当选择最密填充等排列方法。在设观察距离为300mm时,透镜3的焦距为大约0.3mm左右。
但是,若将光射出点的间隔减小得过小,则许多个光束同时进入瞳孔。因此,缩小瞳孔的效果减少。因此,期望光射出点的间隔大于光射出点的大小的2倍。此处,所谓光射出点的间隔,是指光射出点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另外,当光束组的密度较小(相邻的光束相隔过远)时,有时观察者的眼睛位于相邻的光束之间。此时,产生光束没有进入瞳孔的情形。因此,期望将某一个光束与和该光束相邻的光束之间的间隔设定为瞳孔直径以下。在设通常的瞳孔直径为3mm时,期望光束的间隔为3mm以下。此外,为了在300mm目的地处使光束的间隔为3mm以下,光束的角度间隔需要为0.58度以下。角度间隔为最接近的光束间所成的角度。由此,能够使得多个光束中的一个光束可靠地入射到瞳孔。因此,不会产生由于观察者的眼睛相对于显示装置的位置而不能进行像的观察这一问题。即,如果观察者的眼睛位置大致正对显示装置,则能够可靠地进行像的观察。
老花眼的人难以观看物体的距离大多为近距离。因此,为了容易观看300mm左右的距离,考虑将距观察者的距离设为300mm。因此,优选将光射出点62的像投影到300mm目的地处。
根据应用还考虑200mm左右的距离。另外,透镜63的焦距较小,因此与将光射出点62投影到无限远基本等效。此外,优选将光射出点62的大小设定为在被投影后时为2mm左右或2mm以下。
此外,透镜63的大小与像素同样地是决定分辨力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进行高精细的显示,透镜63的大小优选为500μm以下。并且,视力1.0的人观看距离300mm的物体时的分辨力为大约0.1mm。因此,优选透镜63的大小(直径或一边的长度)为其一半的0.05mm,即50μm左右。
此处,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基于衍射的光束的扩散。基于衍射的扩散角ψ由下式(2)示出。
ψ=λ/D(2)
并且,在观察距离为300mm时,用于确保在瞳孔67上光束的大小为1mm的透镜的大小为165μm。如上所述,期望透镜的大小为50~500μm。
在显示器件为电子器件的情况下,在这些器件中存在像素。所谓电子器件,是指例如液晶面板、等离子体面板或电子纸(用电泳法使微粒子翻转的器件等)等。
与此相对,例如照相打印那样有时不存在明确的像素。此时,能够将某个任意的微小范围视作像素。在本发明中,也将该一定的范围称作像素。因此,在没有像素的照相打印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进行同样的显示。
另外,在图14中,省略了构成像素61的液晶面板或等离子体面板等显示器件自身的结构。在以下的图中,也同样省略了用于在像素上实际显示信息(打开、关闭或浓淡等)的结构。
在图6(a)、(b)中分别示出光射出点9a、9b的配置例。是自发光型的显示器件的情况下的发光点的一例。与非自发光型的显示器件的情况下的掩模结构相当。在掩模8a、8b中,分别设置有限制入射到瞳孔的光束的开口9a、9b。
在这些例子中,整列地设置有发光点或开口9a、9b。不限于此,也可以随机配置。此外,用圆形形状进行了图示,但是不一定需要是圆形。在用图14所示的微透镜63将光束投射到观察者侧时,使发光点或开口9a、9b分布成使得一个以上、四个以下的被限制的光束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67。此外,期望通过瞳孔67时光束的直径变为1mm左右。由此,能够使得多个光束中的光束61可靠地入射到瞳孔。因此,不会产生由于观察者的眼睛相对于显示装置的位置而不能进行像的观察这一问题。即,如果观察者的眼睛位置大致正对显示装置,则能够可靠地进行像的观察。
另外,在图14中,为了简单,以一个像素和一个透镜为代表进行了说明,但是不一定需要使像素和透镜1对1地对应。
图15示出了像素与透镜不是1对1地对应的结构。在具有多个像素40a、40b、40c、40d的显示装置中,示出了形成于各像素中的多个光射出点41、以及将从光射出点41a发出的光形成为多个光束42a、42b、42c、42d、42e、42f的微透镜阵列的透镜43a、43b、43c、43d。
仅描绘了4个像素40a~40d,但是实际上二维地配置了许多个像素。通常能够使用液晶、有机EL等在通常的FPD中使用的显示器件。
仅描绘了4个构成微透镜阵列的透镜43a~43d,但是实际上二维地配置了许多个透镜。此时,像素40a等与透镜43a的大小、排列方法和数量不需要一致。
如图15所示,所需的光束能够仅利用此处示出的结构来形成。关于形成在像素40a~40d中的多个光射出点41a等,仅描绘了5个,但是当然可以在像素40a~40d中设置许多个光射出点。
此外,各像素40a~40d的排列是待显示的图像的排列。关于光束42a~42f也仅显示了代表性的光束。实际上,来自所描绘的全部像素的全部光射出点的光都通过全部透镜分别形成光束。
此处,对代表性光束进行说明。从像素40b的光射出点41a射出的光一般发散并扩展。该扩散的光通过透镜43a、43b、43c、43d分别形成为光束42a、42b、42c、42d。同样从像素40b的其他光射出点41b发散的光也同样通过透镜43a、43b、43c、43d形成为光束。此处,仅示出了通过透镜43b形成的光束42e。
从其他像素40c的光射出点41c发散的光也同样通过透镜43a、43b、43c、43d形成为光束。此处,仅示出了通过透镜43b形成的光束42f。由此,微透镜阵列的透镜将从全部像素的全部光射出点发出的光形成为光束。
使用图16对利用一个透镜的光束形成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像素40a、40b、40c通过透镜43被投影,成为投影像45a、45b、45c。分别设置于像素40a、40b、40c中的光射出点41也通过透镜43被投影从而成为光束形状的截面44。可知通过一个透镜投影各像素和各光射出点的状态。在观察者的眼睛瞳孔46处于图示的位置时,观察者能够观察像素40a。
此时,入射到瞳孔的光束比观察者的眼睛的瞳孔直径小。因此,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景深变深。其结果,即使是没有对焦到显示位置的位置的人也能够观看到对焦的显示。
参照图17对微透镜阵列的效果进行说明。为了简单仅示出了40a、40b这两个像素。微透镜阵列的透镜也仅示出了43a、43b两个。
如在图16中说明那样,通过透镜43a朝向观察者投影像素40a、40b,从而成为像素的投影像45a、45b。同样,通过透镜43b朝向观察者投影像素40a、40b,从而成为像素的投影像45a’、45b’。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与微透镜阵列的透镜不是一对一地对应的。即,从像素40a的中心到像素40b的中心的间隔与从透镜43a的中心到透镜43b的间隔不同。因此,投影像45a’与45b成为一部分重叠的状态。
如上所述,设置于各像素中的光射出点成为光束并形成形状44。在观察者的瞳孔46处于图示的位置时,能够观察像素40a、40b。即,能够通过由透镜43a投影的像素像45b的光束44’观察像素40b。此外,能够通过由透镜43b投影的像素像45a的光束44”观察像素40a。此处,在图中,光束44′与光束44”基本重叠。
这样从微透镜阵列的各透镜将像素的光束投影到瞳孔,因此能够观看到图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与微透镜阵列的透镜不是一对一地对应的,但是也不一定是非一对一地对应的。在使两者一对一地对应的情况下,像素像45a与45a’的偏移与一个像素的大小对应。在两者一对一地对应的情况下,在放大后的投影像中,投影像45’与45b不偏移而重叠,因此与图像一致等效。
图18、图19示出了像素结构的详细情况。为了简单,在图18中,3×3的微透镜阵列48与2×2的像素47对应。在图19中,3×3的微透镜阵列48与4×4的像素47对应。
在等离子体面板那样的自发光型的显示器的情况下,按照像素47、掩模49、微透镜阵列48的顺序配置。在图18的情况下,来自3个透镜的光束分别逐个进入观察者的瞳孔。此外,像素为2个。因此,3个光束中的2个具有相同的像素信息。因此,分辨力为像素的数量。
另一方面,在图19所示的结构中,光束分别从3个透镜逐个进入观察者的瞳孔。此外,像素为4个。因此,具有任意一个像素的信息的光束不会进入观察者的瞳孔。因此,分辨力为微透镜的数量。
由此,本显示装置的分辨力由像素的数量或微透镜的数量中的较少的任意一方所限制。因此,优选使微透镜阵列48的透镜与各像素对应(参照第1实施方式的图7)。
因此,在分辨力的观点上优选微透镜的大小为500μm以下,与之同样,像素的大小优选为500μm以下。
并且,考虑与微透镜阵列的一个微透镜对应来设置两个像素的情况。此时,存在通过在各个像素中显示右眼图像、左眼图像来显示立体图像的装置。即,存在按照每个相邻的像素交替显示右眼图像、左眼图像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在各像素中存在多个光射出点的情况与像素的排列是待显示的图像的排列的情况不同。即,不是按照每个相邻的像素交替显示右眼图像、左眼图像。
图20、图21示出了其他像素结构的例子。为了简单,在图20中,3×3的微透镜阵列53与2×2的像素52对应。在图21中,3×3的微透镜阵列53与4×4的像素52对应。
在液晶面板(通常称作“LCD”)那样的非自发光型且在背面需要光源的显示器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光源50、掩模51、像素52、微透镜阵列53的顺序构成。另外,光源50有时为导光板。
另外,与上述同样,优选微透镜阵列53的微透镜与各像素对应并设为相同的大小(第1实施方式的图8)。
像素52优选为液晶面板的像素。另外,能够通过将掩模51的光源(导光板)50侧的面设为反射面,使被掩模遮挡住的光返回到导光板。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用光。
掩模51的导光板侧的面优选为反射面。另外,图示了在光源50、掩模51、像素52、微透镜阵列53之间存在空间、间隙,但是不一定需要如此。也可以使它们一体地紧贴构成。
此外,在图18~图21中,记载了像素以及与其对应的微透镜为纵横的矩阵配置,但是其配置不限于此。期望与待使用的显示器件的像素排列相应。此外,在使用了红(R)、绿(G)、蓝(B)等的彩色显示的情况下,考虑将像素分配为R、G、B,或者划分时间来进行切换(色序法)。
(第7实施方式)
接着,对作为第7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数字照相机进行说明。图22示出了数字照相机的外观结构。数字照相机160在其整个面上具有未图示的摄像镜头。此外,在主体上设有快门释放按钮161、模式按钮162、显示装置163。
使用者利用显示装置163确认通过摄像镜头形成的像,并按压快门释放按钮161进行摄影。在以往的摄像装置中,老花眼的人难以用裸眼对焦到显示装置,不能准确地观看到焦点、构图和GUI(图形用户界面)所显示的信息。为了观看显示需要佩戴老花镜。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图8所示的具有如下的像素结构的显示装置作为显示装置163,该显示装置具有微透镜阵列和具备光射出点的掩模。因此,即使是老花眼的人,也能够在不佩戴老花镜的情况下确认所显示的像。进而,还能够确认对焦、构图和信息。
即,能够确认对焦的GUI的显示,因此能够利用模式按钮162选择期望的摄影模式进行摄影。模式按钮是用于设定摄影感光度或风景模式、夜景模式等摄影条件的开关类部件,还包括未图示的变焦杆(变焦操作用开关)。这里,仅示出一个模式按钮,但是,有时也设有多个。
(第8实施方式)
接着,对作为第8实施方式的便携电子设备的一例的便携电话进行说明。图23示出了便携电话的外观。便携电话70具有通话开关或文字输入用的数字键72和显示装置71。
便携电话不仅是电话,还具有基于邮件或因特网连接的信息取得用的显示装置。在以往的便携电话中,老花眼的人难以用裸眼对焦到显示装置,很难观看到邮件的文字和因特网的信息。为了观看显示需要佩戴老花镜。本实施例的便携电话70使用图7所记载的具有微透镜阵列和在1个像素中具备多个发光点的像素结构的有机EL器件作为显示装置71。
因此,即使是老花眼的人,也能够在不佩戴老花镜的情况下在对焦状态下观看到显示装置所显示的信息。因此,不仅能够进行通话,还能够收发邮件。并且,通过按压照相机模式开关73,还能够通过与便携电话70一体设置的未图示的照相机来拍摄相片。即使是老花眼的人,也能够在不佩戴老花镜的情况下确认构图或焦点来拍摄相片。另外,也可以使用图8所示的液晶器件作为显示装置71。
本发明的显示方法、利用了该显示方法的显示装置以及光学单元通过使入射到观察者的瞳孔的光束小于瞳孔直径,由此扩大眼睛的焦深,其结果,景深扩大,即使是没有对焦到显示位置的人也能够观看到对焦的显示。
因此,如果使用本发明的显示方法、显示装置以及光学单元,则即使是老花眼的人,也能够在不佩戴(摘下)老花镜的情况下观看到对焦的显示。进而,能够减轻老花眼的观察者的眼睛的负担,不用追加老花镜及其他光学部件就能够进行观察。因此,即使是老花眼的人,也能够在不摘戴老花镜的情况下在对焦状态下观看到便携电话、数字照相机、车载导航系统和PC的监视器画面。进而,即使是远视、近视或散光的人,也能够在不使用眼镜的情况下观看到对焦的图像(不仅是图案,还包括文字等所显示的全部信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平板显示器那样的显示装置、以及搭载了这种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中是有用的。
标号说明
1:像素;2:光射出点;3:微透镜;4、5、6:光束;7:瞳孔;8a、8b:掩模;9a、9b:开口(光射出点);10:像素;11:掩模;12:微透镜阵列;13:光源;14:掩模;15:像素;16:微透镜阵列;17:导光板;18:掩模;19:像素;20:微透镜;21:瞳孔;22:显示装置;23、24:范围;26:微透镜阵列;27:掩模;28:像素;29:微透镜阵列;30:像素;31:点;32:透镜;33:微透镜阵列;40a、40b、40c、40d:像素;41:光射出点;42a、42b、42c、42d、42e、42f:光束;43a、43b、43c、42d:透镜;45a、45b、45c:投影像;46:瞳孔;47:像素;48:微透镜阵列;49:掩模;50:光源;51:掩模;52:像素;53:微透镜阵列;61:像素;62:光射出点;63:透镜;64、65、66:光束;67:瞳孔;70:便携电话;71:显示装置;72:数字键;73:照相机模式开关;160:数字照相机;161:快门释放按钮;162:模式按钮;163:显示装置;dt:距离。
Claims (51)
1.一种显示方法,使用多个像素形成图像,该显示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来自多个所述像素的光束投影到观察者的眼睛瞳孔,
入射到所述瞳孔的所述光束的直径比所述瞳孔的直径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从一个所述像素发出的光投射为相互分离的多个光束,
使所述多个光束中的至少一个光束入射到所述观察者的眼睛瞳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一个所述像素中设置多个光射出点,形成相互分离的多个所述光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与所述像素对应的透镜将从所述像素发出的光形成为光束。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光射出点配置成使得多个所述光束中的一个以上且四个以下的所述光束入射到所述观察者的瞳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入射到所述观察者的瞳孔的所述光束的直径为0.5mm到2mm。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透镜将所述光射出点投影到所述透镜的位置的200mm以远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相互分离的多个所述光束中的最接近的光束间相互所成的角度为0.58度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多个光射出点使用具有多个开口的掩模形成。
10.一种显示装置,其对具有多个像素的图像进行显示,该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与所述各像素对应地形成有多个光射出点,
设置了具有与所述各像素对应的透镜的微透镜阵列。
11.一种显示装置,其对具有多个像素的图像进行显示,该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像素中形成有多个光射出点,
设置了具有将从所述光射出点发出的光形成为多个光束的透镜的微透镜阵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像素的排列为待显示的图像的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与所述像素对应的所述透镜将从多个所述光射出点发出的光形成为光束。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光束入射到使用所述显示装置的观察者的瞳孔来产生像。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来自多个所述光射出点的光束的直径比所述观察者的眼睛的瞳孔直径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射出点被配置成使得多个所述光束中的一个以上且四个以下的所述光束入射到所述观察者的瞳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射出点的间隔大于光射出点的大小的2倍。
18.根据权利要求10~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入射到使用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观察者的瞳孔的所述光束的直径为0.5mm到2mm。
19.根据权利要求10~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微透镜阵列将所述光射出点投影到使用所述显示装置的观察者的眼睛瞳孔的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0~1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透镜将所述光射出点投影到所述透镜的位置的200mm以远的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0~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透镜阵列具有的各透镜的大小为50~500μm。
22.根据权利要求10~2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的大小为500μm以下。
23.根据权利要求10~2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光射出点由开口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设置在掩模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掩模设置于与所述像素的位置相比位于所述微透镜侧的位置上。
26.根据权利要求10~2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由液晶构成。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掩模配置于与所述液晶的位置相比位于导光板侧的位置上。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掩模的所述导光板侧的面由反射面构成。
29.根据权利要求10~2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由有机EL器件构成。
30.一种光学单元,其具有:
由多个透镜构成的微透镜阵列;以及
与所述透镜逐个对应地具有多个开口的掩模。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掩模与所述微透镜阵列一体地形成。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透镜将所述掩模的像投影到所述透镜的200mm以远的位置。
33.根据权利要求30~3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的大小为50~500μm。
34.根据权利要求30~3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透镜阵列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
35.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显示装置对具有多个像素的图像进行显示,其中,该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在与所述像素对应的范围内设置多个光射出点;以及
在多个所述射出点的附近形成微透镜阵列。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像素上通过印刷形成多个光射出点。
37.根据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与所述各像素对应地配置所述微透镜阵列具有的透镜。
38.根据权利要求35~3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透镜阵列通过纳米压印形成。
39.根据权利要求35~3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将所述微透镜阵列与所述像素接合。
40.根据权利要求35~3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来自多个所述光射出点的光束的直径比使用所述显示装置的观察者的眼睛的瞳孔直径小。
41.根据权利要求35~4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光射出点配置成使得多个所述光射出点的光束中的一个以上且四个以下的所述光束入射到所述观察者的瞳孔。
42.根据权利要求40~4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入射到使用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观察者的瞳孔的所述光束的直径为0.5mm到2mm。
43.根据权利要求40~4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透镜将所述光射出点投影到所述透镜的位置的200mm以远的位置。
44.根据权利要求35~4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的大小为50~500μm。
4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具有权利要求10~2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46.一种便携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便携电子设备具有权利要求10~2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47.一种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该便携电话具有权利要求10~2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该便携电话具有邮件功能。
4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便携电话,其特征在于,该便携电话具有照相机功能。
50.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摄像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0~2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摄像装置设置有设定摄影条件的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33236 | 2009-10-07 | ||
JP2009-233236 | 2009-10-07 | ||
JP2009-298584 | 2009-12-28 | ||
JP2009298584A JP5558094B2 (ja) | 2009-10-07 | 2009-12-28 | 表示方法、表示装置、光学ユニット、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PCT/JP2010/066380 WO2011043188A1 (ja) | 2009-10-07 | 2010-09-22 | 表示方法、表示装置、光学ユニット、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76505A true CN102576505A (zh) | 2012-07-11 |
CN102576505B CN102576505B (zh) | 2015-09-02 |
Family
ID=43856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4473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76505B (zh) | 2009-10-07 | 2010-09-22 | 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光学单元、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91030B2 (zh) |
JP (1) | JP5558094B2 (zh) |
CN (1) | CN102576505B (zh) |
WO (1) | WO2011043188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82076A (zh) * | 2015-06-12 | 2015-09-02 | 合肥市徽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数字显示屏功能的分划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022225A (zh) * | 2015-07-31 | 2015-11-04 | 深圳市星火辉煌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微型高分辨率显示器图像质量的方法 |
CN105388624A (zh) * | 2015-12-22 | 2016-03-09 | 黄祖辉 | 立体显示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20464B2 (ja) * | 2010-04-02 | 2014-02-19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携帯用電子機器、携帯電話、及び撮像装置 |
JP5546494B2 (ja) * | 2010-10-06 | 2014-07-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
IN2014CN04026A (zh) * | 2011-12-06 | 2015-07-10 | Ostendo Technologies Inc | |
JP2013140679A (ja) * | 2011-12-28 | 2013-07-18 | Ricoh Opt Ind Co Ltd | 有機el光源 |
WO2013118328A1 (ja) * | 2012-02-07 | 2013-08-15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表示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
US9179126B2 (en) | 2012-06-01 | 2015-11-03 | Ostendo Technologies, Inc. | Spatio-temporal light field cameras |
JP6394393B2 (ja) * | 2013-01-10 | 2018-09-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生成装置及び透過型空間光変調装置 |
WO2014144989A1 (en) | 2013-03-15 | 2014-09-18 | Ostendo Technologies, Inc. | 3d light field displays and methods with improved viewing angle depth and resolution |
TWI518432B (zh) | 2013-06-07 | 2016-01-21 |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反射式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
JP6539672B2 (ja) * | 2013-11-25 | 2019-07-03 | テッセランド・エルエルシーTesseland Llc | 没入型コンパクトディスプレイグラス |
US20160306390A1 (en) * | 2015-03-17 | 2016-10-20 | Roel Vertegaal | Flexible Display for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
AU2016321728B2 (en) | 2015-09-17 | 2020-10-22 | Interdigital Vc Holdings, Inc. | An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encoding an image captured by an optical acquisition system |
CN105243965A (zh) * | 2015-10-27 | 2016-01-13 | 巨洋神州(苏州)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拼接显示屏幕及其安装方法 |
WO2017122427A1 (ja) * | 2016-01-12 | 2017-07-2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
DE102016107472A1 (de) * | 2016-04-22 | 2017-10-26 | Carl Zeiss Jena Gmbh | Rückspiegelvorrichtung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solchen Rückspiegelvorrichtung |
JP6541005B2 (ja) * | 2016-09-14 | 2019-07-10 | 伊藤 克之 | 遠景画像装置 |
CN110178171B (zh) * | 2016-12-19 | 2021-07-1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多显示器 |
JP6289782B1 (ja) * | 2016-12-19 | 2018-03-0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マルチディスプレイ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51118A1 (en) * | 2000-10-26 | 2002-05-02 | Akinari Takagi | Image observa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
JP2002303819A (ja) * | 2002-02-05 | 2002-10-18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映像表示装置 |
US20050068475A1 (en) * | 2003-09-26 | 2005-03-31 | Yasuhiro Kume | Dioptric element array substrat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
JP2007094073A (ja) * | 2005-09-29 | 2007-04-12 | Canon Inc | 合焦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07187806A (ja) * | 2006-01-12 | 2007-07-26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 |
US20080049152A1 (en) * | 2005-11-03 | 2008-02-28 |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 Head mounted display with eye accommodation |
JP2009151065A (ja) * | 2007-12-20 | 2009-07-09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99138A (en) * | 1992-05-26 | 1996-03-12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
JP3552413B2 (ja) | 1995-07-25 | 2004-08-11 |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 画像処理装置 |
JP2000249971A (ja) * | 1999-02-25 | 2000-09-14 | Brother Ind Ltd | 表示装置 |
US6563626B1 (en) | 1999-02-25 | 2003-05-1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
JP2002131693A (ja) * | 2000-10-26 | 2002-05-09 | Mixed Reality Systems Laboratory Inc | 画像観察装置 |
US6816313B2 (en) * | 2000-12-21 | 2004-11-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unit, display method, and display instrument employing the same |
JP2002365586A (ja) * | 2001-06-08 | 2002-12-1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画像表示装置 |
JP2003315725A (ja) * | 2002-04-24 | 2003-11-0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画像表示装置 |
JP3785539B2 (ja) * | 2002-11-01 | 2006-06-14 |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 広視域網膜投影型表示システム |
CN1914547B (zh) * | 2004-07-20 | 2011-03-30 | 夏普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1133629A (zh) * | 2005-03-02 | 2008-02-27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便携式终端 |
JP4677647B2 (ja) | 2005-11-04 | 2011-04-27 | 末雄 杉本 | 画像処理装置、コンピュータ、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133271A (ja) * | 2005-11-11 | 2007-05-31 | Seiko Epson Corp | レンズ基板、レンズ基板の製造方法、透過型スクリーンおよびリア型プロジェクタ |
KR100818258B1 (ko) * | 2006-10-10 | 2008-03-3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전계방출소자용 애노드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계방출소자 |
JP2009063624A (ja) | 2007-09-04 | 2009-03-26 | Fujifilm Corp | 視度調整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
JP4548497B2 (ja) * | 2008-03-04 | 2010-09-22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有機el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印刷装置 |
-
2009
- 2009-12-28 JP JP2009298584A patent/JP5558094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9-22 CN CN201080044739.2A patent/CN10257650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9-22 WO PCT/JP2010/066380 patent/WO201104318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
- 2012-04-05 US US13/440,354 patent/US889103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51118A1 (en) * | 2000-10-26 | 2002-05-02 | Akinari Takagi | Image observa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
JP2002303819A (ja) * | 2002-02-05 | 2002-10-18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映像表示装置 |
US20050068475A1 (en) * | 2003-09-26 | 2005-03-31 | Yasuhiro Kume | Dioptric element array substrate,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
JP2007094073A (ja) * | 2005-09-29 | 2007-04-12 | Canon Inc | 合焦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
US20080049152A1 (en) * | 2005-11-03 | 2008-02-28 |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 Head mounted display with eye accommodation |
JP2007187806A (ja) * | 2006-01-12 | 2007-07-26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 |
JP2009151065A (ja) * | 2007-12-20 | 2009-07-09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82076A (zh) * | 2015-06-12 | 2015-09-02 | 合肥市徽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数字显示屏功能的分划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5022225A (zh) * | 2015-07-31 | 2015-11-04 | 深圳市星火辉煌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微型高分辨率显示器图像质量的方法 |
CN105022225B (zh) * | 2015-07-31 | 2019-08-16 | 深圳市万中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微型高分辨率显示器图像质量的方法 |
CN105388624A (zh) * | 2015-12-22 | 2016-03-09 | 黄祖辉 | 立体显示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1100090A (ja) | 2011-05-19 |
US20120200810A1 (en) | 2012-08-09 |
CN102576505B (zh) | 2015-09-02 |
JP5558094B2 (ja) | 2014-07-23 |
WO2011043188A1 (ja) | 2011-04-14 |
US8891030B2 (en) | 2014-1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76505B (zh) | 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光学单元、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
US11630300B2 (en) | Near-eye display device, augmented reality apparatus and virtual reality apparatus | |
US7486341B2 (en) | Head mounted display with eye accommodation having 3-D image producing system consisting of, for each eye, one single planar display screen, one single planar tunable focus LC micro-lens array, one single planar black mask and bias lens | |
CN102193196B (zh) | 显示装置及单元、电子设备、便携设备及电话、摄像装置 | |
EP0860730A2 (en) |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 |
US20050057702A1 (en) | High resolution 3-D image display | |
US11272168B2 (en) |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apparatus,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 |
JP2004151645A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CN109445003A (zh) | 一种彩色立体莫尔成像光学装置 | |
JP5749444B2 (ja) |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携帯用電子機器、携帯電話、及び撮像装置 | |
JP5420464B2 (ja) |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携帯用電子機器、携帯電話、及び撮像装置 | |
JP2007336002A (ja) | 多視点映像表示装置 | |
US20080259281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 |
US10931937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and a method thereof | |
JP2011170277A (ja) | 表示方法、表示装置、光学ユニ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 |
KR101324060B1 (ko) | 무안경 입체 영상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7296901B2 (en) | Projection display | |
EP0689081A3 (en) | Stereoscopic display | |
JP5749823B2 (ja) | 表示方法、表示装置、光学ユニット、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
JP2007304609A (ja) | 立体的2次元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04151646A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02189190A (ja) |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機器 | |
JPH0715750A (ja) |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 |
JPH095670A (ja) |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06154280A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