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5554B - 图像形成系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故障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系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故障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555554B CN102555554B CN201110440355.9A CN201110440355A CN102555554B CN 102555554 B CN102555554 B CN 102555554B CN 201110440355 A CN201110440355 A CN 201110440355A CN 102555554 B CN102555554 B CN 1025555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forming
- page
- unit
- page data
- or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Page layout or assigning input pages onto output media, e.g. impos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29—Prin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or printer maintenance, e.g. device status, power levels
- G06F3/1234—Errors handling and recovery, e.g. reprint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01—Input data handling means
- G06K15/1803—Receiving particular commands
- G06K15/1806—Receiving job control commands
- G06K15/1809—Receiving job control commands relating to the printing proces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01—Input data handling means
- G06K15/1817—Buff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40—Details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printing, e.g. machine management, management of the arrangement as a whole or of its constitutive parts
- G06K15/408—Handling exceptions, e.g. faul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Facilitating exception or error detection and recovery, e.g. fault, media or consumables deplete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8—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 G06F3/122—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with regard to computing resources, e.g. memory, CPU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系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故障处理方法。其中图像形成设备包括通信接口单元,用于与外界进行通信;存储器,其存储页数据信息,所述页数据信息包括要执行成像处理的页数据;页序确定单元,其确定对所述页数据执行成像处理的顺序,称作图像形成页顺序;成像单元,其执行图像形成处理;图像发送单元,其根据所述页序确定单元所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页数据发送至所述成像单元。本发明可以节约图像形成设备所连接的主机的内存资源,降低了用户购买主机的成本,使打印过程变得更加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故障处理方法,尤其涉及能够在记录介质的两面执行打印操作且具有通信功能的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故障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图像形成设备(本文中简称为成像装置)被用作计算机的输出装置,通过与计算机通信来完成打印输出等功能。许多图像形成设备例如打印机都有双面打印的功能,能够在纸张的两面自动执行打印工作,即节省能源,又节省纸张。
通常地,双面打印功能是在一个成像装置上完成,因此,在打印完纸张的正面后,需要一个反转机构,将纸张翻转过来,使纸张的背面也能被打印到。如图1所示,是一种带有双面打印功能的打印机的结构图。纸盒210用于承载纸张。搓纸辊211用于分离纸盒中最上面的一张纸,并通过送纸辊212将纸张传送到阻挡开关214,且搓纸辊211是间歇性的旋转,每次选择进一张纸。阻挡开关214通过压住纸张停止进纸操作,用于校正纸张的前端对齐,另外,从手动进纸盘219进入的纸张会经过手动进纸辊215传送到阻挡开关214处。通过阻挡开关214后的纸张就由送纸辊213传送到转印单元204。从主机传来的待打印的图像信号经过一系列的图像处理和数模转换后,通过转印单元204在纸张的正面上形成碳粉图像,然后带有该碳粉图像的纸张经过定影辊216,使碳粉图像固定到纸张上。从定影辊216排出的纸张会在反转悬垂片237的选择下,可进入双面打印单元230,或者经过传送辊217和排纸辊218排出打印机主体,到达打印机主体顶部的排纸盘201。当纸张通过反转悬垂片237的传送到双面打印单元230时,纸张会在反转辊231的作用下进一步向上传送;当纸张的后端被反转传感器232检测到时,反转辊231开始反向旋转,纸张开始向下传送。当反转后的纸张前端被暂停传感器238检测到时,纸张到达暂停位置,此时由二次进纸传感器235检测在双面打印单元230中是否存在在前的纸张。当纸张被二次进纸传感器235检测到存在在前纸张时,反转辊231停转,直到在前纸张被确认不存在。当二次进纸传感器235未检测到在前纸张时,反转辊231继续旋转,纸张被传送直到二次进纸传感器235检测到纸张的先端。其后,当来自打印机控制器的进纸指令以及双面二次进纸指示被接收,纸张经过传送辊236和送纸辊212被重新进入。基于上述的结构,纸张可以从双面打印单元230重新进入,在其背面上形成碳粉图像,然后通过排纸辊218排出到排纸盘201。
由于主机发送给打印机的数据是按顺序或逆序排列的,当多页文档要进行双面打印时,排出到纸盘上的纸张没有按正确的页顺序排放,如4页文档要进行双面打印,且主机发送给打印机的数据是按顺序排列时,排出纸张的页顺序从下往上是2-1-4-3,因此,还需要人工的排序后才能进行装订,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一种实现方式是与成像设备连接的计算机先将要打印的多页文档的页数据储存到其缓存区中,其控制器根据双面打印的设置来对页数据的顺序进行重新整理,然后主机将重新排序的页数据直接发给打印机进行打印操作,使得打印出的文档按正确的页顺序排列,可以直接装订,不用重新排序。以这种方式,主机需要在内存里分配一个用于存储所有页数据的缓存区,占用了内存资源。另外,当打印多页文档时出现故障,如卡纸等,主机可能需重新发送页数据信息给打印机,打印机再次从头开始进行打印,使得故障前已经打印出的纸张造成浪费,同时也增加了用户等待打印的时间。
目前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是,在主设备与成像装置之间建立用于传输页面打印顺序相关信息的页面顺序控制协议,主设备利用该页面顺序控制协议将页面打印顺序相关信息发送至成像设备,成像设备根据该页面打印顺序相关信息来控制页面数据的打印顺序。这种实现方式需要在主设备与成像设备之间建立规范的页面顺序控制协议,由于页面顺序控制协议涉及主设备与成像设备两侧的处理流程,这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此外,当成像设备用于存储页面数据的存储容量不足以存储所有页数打印数据时,可能导致成像设备根据页面顺序控制协议获知了要打印哪页页面数据,但是成像设备却还没有收到那页的页面数据,因此很可能会导致无法实现打印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较好地控制页面打印顺序的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通信接口单元,用于与外界进行通信;
存储单元,其存储页数据信息,所述页数据信息包括要执行成像处理的页数据;
页序确定单元,其确定对所述页数据执行成像处理的顺序,称作图像形成页顺序;
成像单元,其执行图像形成处理;
图像发送单元,其根据所述页序确定单元所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所述页数据发送至所述成像单元,其中,
所述成像单元对所接收到的页数据执行成像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在所述页序确定单元确定对所述页数据的成像处理的图像形成页顺序之前,还判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是否接收到双面打印指令,其中,若判断为未接收到双面打印指令,基于所述页数据的接收顺序和作为图像形成介质的薄片的朝向来确定所述图像形成页顺序;以及/或者若判断为接收到了双面打印指令,则所述页序确定单元根据如下信息来确定所述图像形成页顺序:在所述页数据的接收顺序和所述页数据信息中的页码信息二者至少之一;或者所述二者至少之一与在与所述成像单元执行一次成像输出的处理能力有关的信息和打印控制信息中至少之一的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图像发送单元或页序确定单元依据所述图像形成页顺序和页数据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存储地址,来确定所述图像发送单元访问所述存储单元以向所述成像单元发送页数据时的寻址顺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接口单元接收来自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通信的外部设备的页数据信息并将其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以及/或者还包括图像获取单元,所述图像获取单元获取作为页数据的图像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页序确定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以外挂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页数据处理装置的方式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先存储一部分要进行成像处理的页数据,由所述页序确定单元先确定该部分页数据的图像形成页顺序,然后在完成一单元数据或预设数量单元数据的成像处理后,再存储与可用存储空间相应大小的页数据并确定其图像形成页顺序,其中,一单元数据为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执行一次成像处理所处理的页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当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所述图像发送单元重新向成像单元发送与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正在接收成像处理的那张薄片所对应的两页数据,然后根据所述页序确定单元所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后续的页数据发送至所述成像单元;或者,所述页序确定单元一并重新确定与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正在接收成像处理的那张薄片所对应的两页数据和后续的页数据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所述图像发送单元根据所述页序确定单元重新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相应的页数据发送至所述成像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系统。该系统包括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和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通信的电子设备,所述通信接口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电子设备的页数据信息并将所接收到的页数据信息存储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所述存储单元中,所述页数据信息包括要执行成像处理的页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的故障处理方法。在该方法中,
当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重新向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单元发送与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正在接收成像处理的那张薄片所对应的两页数据,然后再按照异常成像中断前所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后续的页数据发送至所述成像单元;或者,
一并重新确定与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正在接收成像处理的那张薄片所对应的两页数据和后续的页数据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所述图像发送单元根据重新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相应的页数据发送至所述成像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的故障处理方法,所述页数据信息还包括页码信息;若当前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为双面打印指令,在重新确定图像形成页顺序的处理中,根据如下信息来确定图像形成页顺序:页数据的接收顺序和所述页数据信息中的页码信息二者至少之一;或者所述二者至少之一与在与成像单元执行一次成像输出的处理能力有关的信息和打印控制信息中至少之一的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
接收要执行成像处理的页数据;
将所述页数据信息存储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存储单元中;
确定对所述页数据进行成像处理的顺序,称作图像形成页顺序;
根据所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页数据发送至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单元;
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单元对接收到的页数据执行成像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的控制方法,确定对所述页数据的成像处理的图像形成页顺序之前,还判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是否接收到双面打印指令,其中,若判断为未接收到双面打印指令,则基于所述页数据的接收顺序和作为图像形成介质的薄片的朝向来确定所述图像形成页顺序;以及/或者若判断为接收到了双面打印指令,则根据如下信息来确定所述图像形成页顺序:在所述页数据的接收顺序和所述页数据信息中的页码信息二者至少之一;或者所述二者至少之一与在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执行一次成像输出的处理能力有关的信息和打印控制信息中至少之一的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的控制方法,依据所述图像形成页顺序和页数据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存储地址,来确定向所述成像单元发送页数据时的寻址顺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的控制方法,先将一部分要进行成像处理的页数据存储到所述存储单元中,由所述页序确定单元先确定该部分页数据的图像形成页顺序,然后在完成一单元数据或预设数量单元数据的成像处理后,再存储与可用存储空间相应大小的页数据并确定其图像形成页顺序,其中,一单元数据为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执行一次成像处理所处理的页数据。
本发明通过将待打印文档的页数据信息储存到图像形成设备的数据存储单元中,然后通过打印装置的页序确定单元基于页数据信息中的页数据的接收顺序、页数据信息中的页码信息、打印控制信息和/或打印引擎容量信息等来确定图像形成页顺序,使得发送给成像单元(例如打印机的打印引擎单元等)的页数据是按照用户所期望顺序排出,可以节约图像形成设备所连接的主机的内存资源,降低了用户购买主机的成本。此外,相比通过在主机与图像形成设备之间建立用于传输页面打印顺序相关信息的页面顺序控制协议的方式来按正确顺序进行双面打印,可以降低系统实现复杂度。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和装置,通过仅从卡纸那页的数据信息开始打印,不再打印前序已经完成打印的文档行信息,解决上述纸张浪费,用户等待打印文档的时间增加的问题,使打印过程变得更加节能环保。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带有双面打印功能的打印机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1页走纸时的故障处理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2页走纸时的故障处理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另一种2页走纸时的故障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一中图像形成系统(成像系统)的结构模块图。
上述成像系统包括发送页数据信息和打印控制相关信息的电子设备(本发明中简称主机),例如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等,和依据图像形成页顺序,重组以及控制打印操作的打印机,该打印机和主机通过预定的通信渠道进行通信,如USB、电源线、无线或有限网络等,其中,页数据信息包括要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页数据,可选地,也可以包括关于要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页数据的序号及其总页数等有关的页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打印机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打印机,还可以为传真机、包括打印、复印、扫描等功能至少一个功能的智能一体机等。此外,本发明以纸张为例进行排纸面顺序说明,但是对于作为图像形成介质的其它打印材质的薄片同样适用。
如图2所示,主机侧设置有打印机控制单元,用于执行控制打印机的数据传送和接收,并在主机10的CPU(图中未示出)的控制下将页数据信息和(优选情况下的)打印控制相关信息传送给打印机。
打印机20设置有通信接口单元21。通信接口单元21用于与外界进行通信。更具体地,通信接口单元21在打印机侧的CPU的控制下用于与主机侧的打印机控制单元进行通信,接收页数据和打印控制信息,其中,页数据为要打印输出的页数据,打印控制信息包括例如单页打印指令或双面打印指令、排出纸张朝向要求、走纸方式等。
打印机20还可包括程序存储单元23。程序存储单元23储存有打印引擎容量信息,即打印时,打印引擎内容纳的走纸张数。
打印机20可设置CPU 22。CPU 22对打印处理(包括执行双面打印)进行控制、基于储存在程序存储单元23里的多种控制程序对连接到CPU 22的各个单元进行控制、以及对与主机之间的通信处理进行控制。此外,也可将CPU22的控制功能分散在各个单元中,由各个单元分别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
打印机20还可包括数据存储单元24。数据存储单元24用于存储数据信息,例如,存储从通信接口单元21接收到的从打印机发送过来的页数据信息等。需要说明的是,程序存储单元23和数据存储单元24可为作为同一存储单元页实现,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打印机的数据信息。
在本发明中,也将上述程序存储单元23和数据存储单元24统称为存储单元。
打印机20还可包括控制面板25。控制面板25控制由按键和显示单元组成的面板,按键用于使用户设置想要的打印模式,显示单元显示打印状态。
打印机20还包括页序确定单元26。页序确定单元26根据通信接口单元21通过总线传送过来的页数据信息或者根据通信接口单元21发来的页数据信息以及打印控制信息,来确定符合用户要求的图像形成页顺序。进一步,页序确定单元26或图像发送单元27(后续将说明)依据所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和页数据在数据存储单元24里的存储地址,可确定访问图像形成设备20的数据存储单元24以向打印引擎单元29发送页数据时的寻址顺序。
此外,优选地,页序确定单元26还基于程序存储单元23里储存的与成像单元执行一次成像输出的处理能力有关的信息来确定图像形成页顺序,对于打印机20而言,与成像单元执行一次成像输出的处理能力有关的信息包括打印引擎单元执行一次走纸处理所能够打印输出的纸张数(通常称为走纸数)、最大走纸数、是否支持更低的其它走纸数等打印引擎容量信息,这样,在引擎容量不足于一次性存储所有要打印的页数据时,可以较好地控制图像形成处理中的图像形成页顺序及主机10向图像形成设备20发送页数据的处理(后续将详细说明)。
打印机20还可包括图像发送单元27。其在CPU 22的控制下,根据页序确定单元26所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存储在数据存储单元24中的页数据发送至作为成像单元的打印引擎单元29。更具体地,图像发送单元27按照由图像发送单元27或页序确定单元26根据图像形成页顺序所确定的对数据存储单元24的寻址顺序、将数据存储单元24里存储的页数据发送给打印引擎单元29,以执行打印操作。
打印机20还可包括引擎控制单元28。引擎控制单元28在CPU 22的控制下,执行图像形成处理,例如、纸张运输、打印控制等。
打印机20还包括打印引擎单元29。打印引擎单元29作为打印机20的成像单元,包括用于反转纸张的反转装置,使得实际打印图像数据到纸张的正反两面上。另外,打印引擎单元29还在引擎控制单元28的控制下,依据图像发送单元的发送顺序来对图像发送单元发来的页数据执行打印输出等成像处理。
本实施例中的处理流程如下。
首先,主机10将待打印文档的页数据信息和(可选的)打印控制信息发送给打印机20,在打印机的CPU 22的控制下,会将页数据信息储存到数据存储单元24里。打印控制信息包括如排出纸张顺序要求、走纸方式要求等。
接着,打印机20的页序确定单元26还可判断打印机20是否接收到双面打印指令。如判断为没有接收到该指令,则基于页数据的接收顺序和作为图像形成介质的薄片的朝向来确定所述图像形成页顺序。例如,当判断为没有接收到该指令,接收顺序为页码从小到大,且基于打印控制信息确定为要求作为图像形成介质的薄片面朝上排出时,可将页数据的接收顺序的逆序确定为所述图像形成页顺序。再如,如判断为没有接收到该指令,接收顺序为页码从小到大,且基于打印控制信息确定为要求作为图像形成介质的薄片面朝下排出,则直接将数据存储单元24里的页数据按照页数据的接收(时间)顺序确定为图像形成页顺序。例如,当判断为没有接收到该指令,接收顺序为页码从大到小,且基于打印控制信息确定为要求作为图像形成介质的薄片面朝上排出时,可直接将页数据的接收顺序确定为所述图像形成页顺序。再如,如判断为没有接收到该指令,接收顺序为页码从大到小,且基于打印控制信息确定为要求作为图像形成介质的薄片面朝下排出,则将数据存储单元24里的页数据按照页数据的接收(时间)序的逆序确定为图像形成页顺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页数据的接收顺序可以变化,例如,可以只发送奇数页数据、先发奇数页再发偶数页、或者发送全部文档中的指定页等,因此,基于页数据的接收顺序来确定图像形成顺序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顺便说明,面朝上排出是指排纸盘上的排出纸张从上往下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页码顺序排列的,而面朝下排出是指排纸盘上的排出纸张从下往上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页码顺序排列的。
此外,在判断为没有接收到该指令的情况下,还可根据页数据信息中的页码信息来确定所述图像形成页顺序。
反之,若判断为接收到了双面打印指令,根据如下信息来确定图像形成页顺序:在页数据的接收顺序和所述页数据信息中的页码信息二者至少之一;或者,该二者至少之一与在与成像单元(本实施例中为打印引擎单元29)执行一次成像输出的处理能力有关的信息和打印控制信息中至少之一的结合。例如,页序确定单元26基于数据存储单元24里储存的页数据的接收顺序和打印控制信息、以及程序存储单元里储存的打印引擎容量信息(例如,打印引擎单元29执行一次成像输出能够处理多少张薄片)来确定形成(打印)图像时的图像形成页顺序,确定图像发送单元27访问数据存储单元24以将页数据发送至打印引擎单元29时访问数据存储单元24的寻址顺序。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当页数据信息中包括页码信息时,页序确定单元26还可以基于数据存储单元24里储存的页数据的页码信息来确定形成(打印)图像时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此外,既可以仅基于页数据的接收顺序和/或页码信息来确定页图像形成顺序,也可以基于页数据的接收顺序和/或页码信息、还基于打印控制信息和/或程序存储单元里储存的打印引擎容量信息来确定图像形成页顺序。
然后,由图像发送单元27在CPU 22的控制下按上述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与寻址顺序一致)从数据存储单元24里读出页数据,发送给打印引擎单元29,最后打印引擎单元29在引擎控制单元28的控制下将来自图像发送单元27的页数据打印在纸张上以形成图像,这样成像处理完成。
此外,上述判断是否接收到双面打印指令的处理是可选的,因为如果在单页打印时执行与双面打印时一样的处理,也可以按照用户所期望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执行打印输出。
上述的打印引擎容量信息还可以储存在数据存储单元24里或页序确定单元26里。页序确定单元26可以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独立存在,也可以集成到打印机的CPU 22中,或将页序确定单元26和数据存储单元24集成于一个可外挂的页数据处理装置中,换而言之,页序确定单元26和数据存储单元24可通过外挂于打印机20的一页数据处理装置的方式实现。
除此以外,页数据信息可以由主机10传送给打印机20或外挂于页数据处理装置中,也可以先由如扫描单元、传真单元、摄像单元等作为打印机20的图像获取单元(图中未示出)的单元获得,再由图像获取单元发送给打印机20的打印引擎单元29,换而言之,打印机20还可包括图像获取单元,由该图像获取单元获取作为页数据的图像信息。打印控制信息可以由用户通过主机上的用户界面输入;打印控制信息也可以由用户通过打印机上的控制面板进行设置,此时页序确定单元26需要从控制面板中读出打印控制信息,来参照进行页顺序重组。
实施例二
结合实施例一中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来进一步阐述一下确定图像形成页顺序的流程。在本实施例中,由页序确定单元26基于页数据的接收顺序、打印控制信息和程序存储单元23里储存的打印引擎容量信息来确定图像形成页顺序,确定访问数据存储单元24的寻址顺序。
如有10页文档要打印时,从主机10依次向打印机20传送第1至10页,并将页数据按接收顺序依次存储到打印机20的数据存储单元24中。例如,每页页数据的首地址可分别为00H、10H、20H、30H、40H、50H、60H、70H、80H和90H。如果用户输入信息为1页走纸,且期望面朝上排出且双面打印,即排纸盘上的排出纸张从上往下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页码顺序排列的,大页码的数据需要先被打印,则由页序确定单元26所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为9-10-7-8-5-6-3-4-1-2,此时CPU 22控制访问数据存储单元24的寻址顺序为80H-90H-60H-70H-40H-50H-20H-30H-00H-10H,从而使得打印引擎单元29能够以用户期望的顺序执行打印输出;如期望面朝下排出且双面打印,即排纸盘上的排出纸张从下往上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页码顺序排列的,小页码的数据需要先被打印,则通过页序确定单元26所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为2-1-4-3-6-5-8-7-10-9,此时CPU 22控制访问数据存储单元24的寻址顺序10H-00H-30H-20H-50H-40H-70H-60H-90H-80H。
类似地,当用户选择的是n页走纸时,就以2n页为单位,当选择面朝上排出方式时,大页码的页数据就先被打印,且奇数页先被打印,偶数页后被打印,如有m页的多页文档,且m是偶数,当n为2时,最先进入的两张纸的打印顺序是(m-1)-(m-3)-(m)-(m-2)。当选择面朝下排出方式时,小页码的页数据就先被打印,且偶数页先被打印,奇数页后被打印,如上述有10页要打印的例子中,最先进入的两张纸的打印顺序是2-4-1-3。除此以外,当多页走纸时,还可以采用连续走纸方式,即当有一页纸排出时,就进一张纸,使打印引擎中的纸张数量总是保持不变,使得打印更快速。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页数据可以是如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方式全部依次存储到打印机的数据存储单元24中,然后再由图像发送单元27发送给打印引擎单元29,进行打印操作;打印机20的也可以通过通信接口单元26接收或通过图像获取单元获取一部分要执行成像处理的页数据,以先将一部分要执行成像处理的页数据数据存储到打印机的数据存储单元24中,由页序确定单元26先确定该部分页数据的图像形成页顺序,然后在完成一单元数据或预设数量单元数据的成像处理后,再存储与可用存储空间相应大小的页数据并确定其图像形成页顺序,其中,一单元数据为打印机20执行一次走纸所打印输出的数据。如有20页文档要进行2页走纸的双面打印且面朝下排出,每页数据容量为2M,而打印机的数据存储单元24只有20M空间用来存储页数据信息,因此一次只能存放10页文档数据,假设每页页数据的地址分别为0000H、0001H、0002H、0003H、0004H、0005H、0006H、0007H、0008H和0009H,其都分别映射到数据存储单元24里以2M为单位的存储区。当主机要发送11~20页数据时,打印机会返回忙信息告知主机。页序确定单元26是按照单位页来进行排序的,如2页走纸且面朝下排出,则按照4页为一个单位进行排序。因此,上述实施例中最先被输出打印的是1~4页数据信息,页顺序是2-4-1-3,即以0001H、0003H、0000H和0002H为首地址单元数据被输出。当确定纸张成功排出后,上述存储单元被清空,此时,打印机会返回信号给主机,告知其有存储单元被释放。主机就将11~14页的数据信息发送给打印机,存入上述被释放的存储单元内。这样一直循环使用存储空间,直到20页文档信息全部输送完毕。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用更小的存储空间,完成更多页数据信息的缓冲及打印,节省了打印机的存储空间,降低了打印机的成本。
实施例三
在打印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卡纸的故障,卡纸的纸张不能完成打印或打印质量不好,需要重新打印。现有的技术中当卡纸出现时,主机10重新发送页数据信息给打印机,打印机20从头开始进行打印操作,这样既浪费纸张,又增加了用户等待打印文档的时间。本发明中的故障处理方法通过只重新打印卡纸那页的数据信息,不再打印前序已经完成打印的文档信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图3为本发明中1页走纸时的一个实施例的故障处理流程图。有M页文档需要进行双面打印且面朝下排出,假设M为偶数,则有M/2张纸将被打印。首先,根据页码函数f1(x)=2x和f2(x)=2x-1,x是自然数,判断f2(x)是否大于M,如果大于M,则待打印文档已经打印完毕,直接进入步骤S307结束打印流程;反之,则进入到S303,第x张纸被打印,即文档中第2x和2x-1页的数据被打印。当上述打印操作执行过程中,打印机的CPU会检测有没有收到由打印引擎单元29传来的卡纸信息,当有卡纸存在时,会进入到S306,检测卡纸是否已解除,当卡纸没解除时,会一直循环等待直到卡纸解除,然后返回到S302,继续前序执行的过程,进行上述卡纸的页信息重新打印。当CPU确认没有卡纸存在时,则进入到S305,x自加1,接着返回到S302,继续前序执行的过程,进行下一张纸的打印。
当多页走纸(即同一时间传输两页以外含两页薄片的走纸方式)的情况时,可以如上述1页走纸的实施例一样,当出现卡纸、缺纸等异常成像中断时,就将这次进入的多页纸张的信息重新打印,但也可以只从卡纸的那张纸开始重新打印,具体处理流程介绍如下。
也就是说,在图像形成设备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重新向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单元发送与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正在接收成像处理的那张薄片所对应的两页数据,然后再按照出现异常成像中断前所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后续的页数据发送至成像单元。这样,可以无需通过重新确定页顺序便可直接执行图像形成处理,节约图像形成设备的系统资源。
图4为本发明中2页走纸时的一个实施例的故障处理流程图。有M页文档需要进行2页走纸的双面打印且面朝下排出,假设M为4的倍数,则有M/2张纸将被打印。首先,根据页码函数g1(x)=2x-1、g2(x)=2x、g3(x)=2x+1和g4(x)=2x+2,x是自然数,判断g3(x)是否大于M,如果大于M,则待打印文档已经打印完毕,直接进入步骤S409结束打印流程;反之则进入到S403,第x和x+1张纸被打印,即文档中第2x-1、2x、2x+1和2x+2页的数据被打印。当上述打印操作执行过程中,打印机的CPU会检测有没有收到由打印引擎单元29传来的卡纸信息,当CPU确认没有卡纸存在时,则进入到S405,x自加2,接着返回到S402,继续前序执行的过程,进行接下来两张纸的打印。当CPU确认卡纸存在时,会进入到S406,检测卡纸是否已排出,当卡纸没解除时,会一直循环等待直到卡纸解除。当卡纸解除后,就进入到S407,判断在前纸张是否已排出,本实施例中是判断第x纸张是否已排出。当第x张纸没有排出时,则确认是第x张纸卡纸,返回到S402,继续前序执行的过程,进行上述卡纸时的4页信息的重新打印;当第x张纸已排出时,则确认是第x+1张纸卡纸,进入到S408,将卡纸的2页信息重新打印,此时是按照1页走纸模式操作,更具体地,图像发送单元重新向打印引擎单元29发送与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正在接受成像处理的那张纸对应的两页数据,然后由打印引擎单元29按照一次只能执行一张纸的方式执行打印输出的成像处理,然后图像发送单元27再根据页序确定单元26所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后续的页数据发送至打印引擎单元29以执行后续成像处理,然后返回到S404,再次检测是否卡纸,当没有卡纸发生时,就经过S405返回到S402,开始接下来两页的打印;如果再次检测到卡纸发生,则继续上述的过程,将卡纸的2页信息再次打印,直到能正常打印排出为止。
图5为本发明中2页走纸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故障处理流程图。其大部分的步骤都和图4一样,这里就不再冗述了。其和图4中的故障处理不同的地方在于S508,检测到第x张纸已排出后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到第x张纸已排出后,是将x自加1,然后返回到S502,继续上述的过程,即由页序确定单元26重新确定卡纸的那2页页数据和后续的页数据的图像形成页顺序,以重新打印输出还未成功打印输出的页数据。
上述的所有例子中,若待打印文档的页数M为奇数,则可以通过增加空白页来使其变成偶数页再进行排序,或者将最后一页按照单面打印处理而仅将M-1页进行排序。
当n页走纸时,如待打印文档的页数M不是2n的倍数时,页序确定单元26可以先基于n页走纸的打印控制信息确定2n的倍数页的页数据的图像形成页顺序,然后再基于1页走纸或单面打印的打印控制信息确定M/2n的余数页的走纸处理,或者专门执行余数页走纸处理等。另外,每单位2n页走纸的方式不限于实施例三中示例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实施例二中连续走纸方式。
也就是说,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一并重新确定与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正在接收成像处理的那张薄片所对应的两页数据和后续的页数据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所述图像发送单元根据重新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相应的页数据发送至所述成像单元。这样,由于无需单独处理卡纸的那页的页数据,而是将卡纸那页的页数据与后续各页页数据一并再进行排序后再执行图像形成处理,从而可以提高图像形成速度。
本发明中的故障处理方法可以由打印机的CPU控制处理,也可以由单独的故障处理装置来处理,其可以外置于打印机,通过预定的通信渠道进行通信,也可以内置于打印机,独立于CPU存在。
本发明中的故障处理方法也不限于双面打印操作中,在单面打印操作中也同样适用。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单元,用于与外界进行通信;
存储单元,其存储页数据信息,所述页数据信息包括要执行成像处理的页数据;
页序确定单元,其确定对所述页数据执行成像处理的顺序,称作图像形成页顺序;
成像单元,其执行图像形成处理;
图像发送单元,其根据所述页序确定单元所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所述页数据发送至所述成像单元,其中,
所述成像单元对所接收到的页数据执行成像处理;
在所述页序确定单元确定对所述页数据的成像处理的图像形成页顺序之前,还判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是否接收到双面打印指令;若判断为未接收到双面打印指令,基于所述页数据的接收顺序和作为图像形成介质的薄片的朝向来确定所述图像形成页顺序;
若判断为接收到了双面打印指令,则所述页序确定单元根据如下信息来确定所述图像形成页顺序:在所述页数据的接收顺序和所述页数据信息中的页码信息二者至少之一;或者所述二者至少之一与在与所述成像单元执行一次成像输出的处理能力有关的信息和打印控制信息中至少之一的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发送单元或页序确定单元依据所述图像形成页顺序和页数据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存储地址,来确定所述图像发送单元访问所述存储单元以向所述成像单元发送页数据时的寻址顺序。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接口单元接收来自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通信的外部设备的页数据信息并将其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以及/或者
还包括图像获取单元,所述图像获取单元获取作为页数据的图像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页序确定单元和所述存储单元以外挂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页数据处理装置的方式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单元先存储一部分要进行成像处理的页数据,由所述页序确定单元先确定该部分页数据的图像形成页顺序,然后在完成一单元数据或预设数量单元数据的成像处理后,再存储与可用存储空间相应大小的页数据并确定其图像形成页顺序,其中,
一单元数据为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执行一次成像处理所处理的页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
所述图像发送单元重新向成像单元发送与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正在接收成像处理的那张薄片所对应的两页数据,然后根据所述页序确定单元所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后续的页数据发送至所述成像单元;或者,
所述页序确定单元一并重新确定与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正在接收成像处理的那张薄片所对应的两页数据和后续的页数据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所述图像发送单元根据所述页序确定单元重新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相应的页数据发送至所述成像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
所述图像发送单元重新向成像单元发送与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正在接收成像处理的那张薄片所对应的两页数据,然后根据所述页序确定单元所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后续的页数据发送至所述成像单元;或者,
所述页序确定单元一并重新确定与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正在接收成像处理的那张薄片所对应的两页数据和后续的页数据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所述图像发送单元根据所述页序确定单元重新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相应的页数据发送至所述成像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在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
重新向所述成像单元发送与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正在接收成像处理的那张薄片所对应的两页数据,然后再按照出现异常成像中断前所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后续的页数据发送至所述成像单元;或者,
一并重新确定与出现异常成像中断时正在接收成像处理的那张薄片所对应的两页数据和后续的页数据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所述图像发送单元根据重新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相应的页数据发送至所述成像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页数据信息还包括页码信息;
若当前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为双面打印指令,所述图像发送单元在重新确定图像形成页顺序的处理中,根据如下信息来确定图像形成页顺序:
页数据的接收顺序和所述页数据信息中的页码信息二者至少之一;或者
所述二者至少之一与在与成像单元执行一次成像输出的处理能力有关的信息和打印控制信息中至少之一的结合。
10.一种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和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通信的电子设备,
所述通信接口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电子设备的页数据信息并将所接收到的页数据信息存储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所述存储单元中,所述页数据信息包括要执行成像处理的页数据。
1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要执行成像处理的页数据;
将所述页数据信息存储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存储单元中;
确定对所述页数据进行成像处理的顺序,称作图像形成页顺序;
根据所确定的图像形成页顺序来将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页数据发送至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单元;
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单元对接收到的页数据执行成像处理;其中,
确定对所述页数据的成像处理的图像形成页顺序之前,还判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是否接收到双面打印指令,若判断为未接收到双面打印指令,则基于所述页数据的接收顺序和作为图像形成介质的薄片的朝向来确定所述图像形成页顺序;
若判断为接收到了双面打印指令,则根据如下信息来确定所述图像形成页顺序:在所述页数据的接收顺序和所述页数据信息中的页码信息二者至少之一;或者所述二者至少之一与在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执行一次成像输出的处理能力有关的信息和打印控制信息中至少之一的结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依据所述图像形成页顺序和页数据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存储地址,来确定向所述成像单元发送页数据时的寻址顺序。
13.根据权利要求1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先将一部分要进行成像处理的页数据存储到所述存储单元中,由页序确定单元先确定该部分页数据的图像形成页顺序,然后在完成一单元数据或预设数量单元数据的成像处理后,再存储与可用存储空间相应大小的页数据并确定其图像形成页顺序,其中,
一单元数据为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执行一次成像处理所处理的页数据。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40355.9A CN102555554B (zh) | 2011-12-23 | 2011-12-23 | 图像形成系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故障处理方法 |
EP12860615.9A EP2796296B1 (en) | 2011-12-23 | 2012-10-19 | Image formation system and devic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troubleshooting method |
PCT/CN2012/083196 WO2013091436A1 (zh) | 2011-12-23 | 2012-10-19 | 图像形成系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故障处理方法 |
US14/368,057 US20140340710A1 (en) | 2011-12-23 | 2012-10-19 | Image formation system and devic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troubleshooting metho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440355.9A CN102555554B (zh) | 2011-12-23 | 2011-12-23 | 图像形成系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故障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555554A CN102555554A (zh) | 2012-07-11 |
CN102555554B true CN102555554B (zh) | 2015-05-06 |
Family
ID=46402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440355.9A Active CN102555554B (zh) | 2011-12-23 | 2011-12-23 | 图像形成系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故障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340710A1 (zh) |
EP (1) | EP2796296B1 (zh) |
CN (1) | CN102555554B (zh) |
WO (1) | WO201309143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55554B (zh) * | 2011-12-23 | 2015-05-06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系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故障处理方法 |
JP5338965B1 (ja) * | 2012-11-28 | 2013-11-13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413736B2 (ja) * | 2014-12-15 | 2018-10-3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5786416A (zh) * | 2016-02-29 | 2016-07-20 | 叶鸿钊 | 一种打印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US11003399B2 (en) * | 2017-09-29 | 2021-05-11 | Ricoh Company, Ltd. | Method,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for reducing a printing time utilizing file division |
JP7257822B2 (ja) | 2019-03-11 | 2023-04-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21165021A (ja) * | 2020-04-08 | 2021-10-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検査システム、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7346352B2 (ja) * | 2020-04-08 | 2023-09-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検査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72900A (en) * | 1996-01-11 | 1999-02-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apable of two-side printing with a correctly-ordered output |
CN1782905A (zh) * | 2004-12-03 | 2006-06-0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201979809U (zh) * | 2010-11-26 | 2011-09-21 |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针式打印机及其控制电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51977A (ja) * | 1998-11-13 | 2000-05-30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制御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3659880B2 (ja) * | 2000-10-20 | 2005-06-15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印刷装置、印刷指示装置、印刷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再印刷処理方法 |
JP2002337417A (ja) * | 2001-05-17 | 2002-11-27 | Canon Inc |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制御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
JP2004195783A (ja) * | 2002-12-18 | 2004-07-15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2006309705A (ja) * | 2005-03-31 | 2006-11-09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ジョブ分散保持システム、印刷システム、印刷ジョブ保持装置、印刷装置、印刷ジョブ保持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印刷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印刷ジョブ保持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印刷装置制御方法 |
JP2007136786A (ja) * | 2005-11-16 | 2007-06-07 | Canon Inc |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
JP5867986B2 (ja) * | 2010-03-31 | 2016-02-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2555554B (zh) * | 2011-12-23 | 2015-05-06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系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故障处理方法 |
-
2011
- 2011-12-23 CN CN201110440355.9A patent/CN102555554B/zh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10-19 US US14/368,057 patent/US2014034071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10-19 EP EP12860615.9A patent/EP2796296B1/en active Active
- 2012-10-19 WO PCT/CN2012/083196 patent/WO201309143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72900A (en) * | 1996-01-11 | 1999-02-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apable of two-side printing with a correctly-ordered output |
CN1782905A (zh) * | 2004-12-03 | 2006-06-0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201979809U (zh) * | 2010-11-26 | 2011-09-21 |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针式打印机及其控制电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796296A4 (en) | 2015-07-29 |
WO2013091436A1 (zh) | 2013-06-27 |
CN102555554A (zh) | 2012-07-11 |
EP2796296B1 (en) | 2020-10-07 |
EP2796296A1 (en) | 2014-10-29 |
US20140340710A1 (en) | 2014-1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55554B (zh) | 图像形成系统、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故障处理方法 | |
US5731879A (en) | Simplex/duplex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ocument memory | |
US8605319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reading images of both sides of a document | |
US20120268764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roducing document images | |
JP200709859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20257230A1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US20130057888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US883145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4085561B2 (ja) | プリンタ | |
JP2014034179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0047536A (ja) | 複写機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の連結複写方法 | |
JP2002199152A (ja) | 複数の画像形成装置を有する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
JP2017184097A (ja) | プリンタ複合機システム、スキャナ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H07154541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07055024A (ja) | 印刷装置 | |
JP703775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印刷方法 プログラム | |
JP2002142050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225273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
JP200216309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
JP3830880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21690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7221948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 |
JP3567859B2 (ja) | 両面画像通信機能を備えた画像通信装置 | |
JP200420815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01424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5 Address after: 519060 Central District A, Building 3, 01, 3883 Zhuhai Avenu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75 No. 63 Mingzhu North Road,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hai Saine Printing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