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8814A - 电梯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98814A CN102398814A CN2011101172482A CN201110117248A CN102398814A CN 102398814 A CN102398814 A CN 102398814A CN 2011101172482 A CN2011101172482 A CN 2011101172482A CN 201110117248 A CN201110117248 A CN 201110117248A CN 102398814 A CN102398814 A CN 1023988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vator
- rescue
- floor
- fire
- h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1022 operating i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68 ge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火灾发生时进行救援运行的电梯控制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利用远离火灾现场的电梯进行避难而进行安全迅速的避难。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为设置于建筑物中的、各自具有响应于轿厢呼叫和候梯厅呼叫使得轿厢移动到目的楼层的控制盘的多台电梯的控制装置,所述建筑物的各楼层的多处分别设有检测火灾发生的火灾检测单元,所述控制盘包括: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其被输入基于所述火灾检测单元的检测动作的信号,根据该输入信号判断火灾发生地点是否是相对于本电梯比预先设定的距离近的位置,如果是在比预先设定的距离近的位置的火灾,则判断是否是相对于所述控制盘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附近的火灾;救援运行指令部,当所述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判断火灾发生地点靠近本电梯、且不靠近所述控制盘时,使得本电梯在火灾发生楼层以下的楼层进行救援运行。
Description
本发明以申请号为2010-200932(申请日:9/8/2010)的日本专利申请为基础,主张享有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参照上述申请,包含该申请的所有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在火灾发生时进行救援运行的电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设有电梯的建筑物中,一旦发生火灾,电梯即从通常运行切换为管制运行,在升降通道内移动的轿厢停止在最近的楼层,控制使厢门装置打开。然后,在轿厢内的显示装置显示已经切换到管制运行的信息。
电梯被切换到管制运行时,轿厢内显示该事件。并通知各楼层的电梯候梯厅的使用者,引导他们快速进行避难行动以保证安全(例如,参考日本特开2008-37612号公报)。
这样,一旦发生火灾,立即变为火灾管制运行,电梯停止在最近楼层后向避难层行进,之后停止运行,因此此后,电梯无法再用于避难。
通常,在大规模的建筑物中设置的电梯的数量很多,远离火灾现场的电梯也有。这样的电梯可用于避难,这样做可进行安全迅速的避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通过将远离火灾现场的电梯用于避难以实现安全且迅速的避难的电梯控制装置。
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装置为设置于建筑物中的、各自具有响应于轿厢呼叫和候梯厅呼叫使得轿厢移动到目的楼层的控制盘的多台电梯的控制装置,所述建筑物的各楼层的多处分别设有检测火灾发生的火灾检测单元,所述控制盘包括: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其被输入基于所述火灾检测单元的检测动作的信号,根据该输入信号判断火灾发生地点是否是相对于本电梯比预先设定的距离近的位置,如果是在比预先设定的距离近的位置的火灾,则判断是否是相对于所述控制盘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附近的火灾;救援运行指令部,当所述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判断火灾发生地点靠近本电梯、且不靠近所述控制盘时,使得本电梯在火灾发生楼层以下的楼层进行救援运行。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梯控制装置,通过将远离火灾现场的电梯用于避难以实现安全且迅速的避难。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适用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建筑物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整体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救援运行基本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救援运行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特殊运行处理的1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特殊运行处理2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特殊运行处理3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又,各图中对同一部件赋予同一符号,省略对其重复说明。
首先,图1对适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概略构成进行了说明。在图1中,建筑物11为8层建筑,设有多台电梯EV1、EV2。这是为了说明的简便,建筑物11的层数和电梯的台数可以在这个设定以上。这些电梯EV1、EV2分别具有控制盘12-1、12-2,轿厢13-1、13-2和图未示的平衡锤以及卷扬机。虽然图未示,轿厢13-1、13-2内设有能够产生轿厢呼叫的操作盘。又,各层的候梯厅设有能够产生候梯厅呼叫的候梯厅操作盘(图2中后述)。控制盘12-1、12-2对应于电梯EV1、EV2设置,为基本相同的结构。
又,图2中虽然图示了电梯EV2用的控制盘12-2,但是EV1用的控制盘12-1也同样,在说明共通的功能时,以符号12进行说明。同样,对轿厢13-1、13-2,在说明共通的功能、动作的时候,以符号13进行说明。
在这些控制盘12输入上述的轿厢呼叫和候梯厅呼叫,响应于这些呼叫进行控制使卷扬机动作、使轿厢13向目的层移动。
在建筑物11的各层中,多处分别设有图2所示的火灾检测单元21。该火灾检测单元21为通过感知烟或热以检测火灾发生的装置,或者为例如火灾报警器之类的装置,该火灾检测信号被输入到控制盘12。对这些火灾检测单元21分别设置各自的ID,由于火灾检测信号上附加这些ID,因此控制盘12可以识别是来自哪个火灾检测单元21的火灾检测信号。
又,在建筑物11的各层的电梯候梯厅中分别设有图2所示的候梯厅操作盘22,通过操作图未示的呼叫按钮,在上升或下降方向分别产生候梯厅呼叫。这些候梯厅呼叫输入到控制盘12。又,该候梯厅操作盘22具有显示部,由控制盘12的输出进行后述的各种显示。
控制盘12为所谓的控制器,如图2所示,具有与外部进行信号接收发送的输入输出部23,且具有由CPU和存储器等实现其内部功能的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24、救援运行指令部25、显示控制部26、救援运行控制部27和存储部28。
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24被输入来自火灾检测单元21的基于火灾检测动作的信号,基于该输入信号判断火灾发生地点是否为相对于本电梯(例如,图1的EV2)比预先设定的距离近的位置。即,由于火灾检测单元21分别设有各自的ID,因此可以识别是从哪个火灾检测单元21输入的火灾检测信号,根据该火灾检测单元21的设置位置,可确定火灾发生地点,并判断该地点相对于本电梯是否为较近位置。又,该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24判断为较近位置时,进一步判断是否相对于本控制盘(此时为12-2)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较近的位置发生火灾。图1的实例中,火灾发生地点判定为在电梯EV2的附近。但是,判断为相对控制盘12-2不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近的位置。
救援运行指令部25输出对应于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24所确定的火灾发生地点的救援运行指令。即,由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24判断火灾发生地点离本电梯近,不部靠近控制盘12的情况下,首先,使得本电梯移动到预先设定的避难层(直接通向外部的例如一楼等),且施行火灾发生层以下楼层的救援运行。图1中,由于火灾发生地点靠近电梯EV2,控制盘12-2的救援运行指令部25对救援运行控制部27发送火灾发生楼层以下的楼层的救援运行指令并执行。救援运行控制部27控制本电梯EV2的卷扬机31,使得轿厢13-2首先移动到预先设定的避难用的避难楼层。然后,在图1的实例中,由于火灾的发生地点为5楼和6楼,因此进行仅响应于4楼以下的朝着避难楼层的下降呼叫的运行。
又,救援运行指令部25在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24判断火灾发生地点不是相对于本电梯较近的位置时,对于本电梯输出实行对各楼层救援运行的指令。在图1中,由于电梯EV1在距火灾发生地点较远的位置,因此控制盘12-1的救援运行指令部25对救援控制部27发送对各楼层的救援运行指令,并使其实行。此时,救援运行控制部27控制本电梯EV1的卷扬机31,使轿厢13-1一旦下降运行到避难楼层之后,一直行进到建筑物的最上层或有候梯厅呼叫的最上层。之后,使其以各楼层停止的方式下降,或是仅在有下降呼叫的楼层停止、在有上升呼叫的情况下将其变更为下降呼叫并进行下降。
显示控制部26控制对设置在各楼层的候梯厅操作盘22的显示。即,使得通过救援运行指令部25被设置为本电梯的救援运行对象外的楼层的候梯厅操作盘22显示向其他可以救援运行的电梯的引导通知。在图1中,由于电梯EV2在4楼以下进行救援运行,5楼以上为救援运行对象之外。因此,控制盘12-2的显示控制部26对设在5楼以上的各层的候梯厅显示板22显示向其他可以进行救援运行的电梯(此时为EV1)的引导通知。
又,该显示控制部26一旦收到来自火灾发生地点更上楼层的候梯厅呼叫,则判断该层有避难者,并在设于基准层(消防队或救援队预定进入的楼层,有时和前述的避难层为相同的楼层)的候梯厅操作盘22上显示发生候梯厅呼叫的楼层有人的救援请求。图1中,火灾发生地点为靠近EV2的5楼和6楼,因此假设有来自7楼的候梯厅呼叫,则在设在基准楼层的候梯厅操作盘22上显示7楼有避难者这样的救援请求。基准楼层是消防队或救援队所进入的地点,因此可以将有避难者的消息快速传达给消防队或救援队。
又,该显示控制部26基于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24的判断结果,当本电梯进行以全楼层为对象的救援运行时,在设于基准层的候梯厅操作盘22显示救援运行进行中的消息。图1中,电梯EV1以全楼层为对象进行救援运行,因此,控制盘12-1的显示控制部26在设于基准层的候梯厅操作盘22上显示救援运行进行中的消息,对消防队和救援队进行支援。
又,这些通过显示控制部26的显示,可以是通过声音进行通知的输出,可通过文字或图形等视觉上的显示和通过声音等听觉上的表示中的一种,或同时通过两者进行。
又,所述救援运行指令部25根据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的判断结果,一旦收到来自火灾发生地点以上的楼层的候梯厅的呼叫,则对不靠近火灾发生地点的其他电梯,发出对产生候梯厅呼叫的楼层的救援运行请求。图1中,火灾发生地点为接近EV2的5楼和6楼,假如7楼发生候梯厅呼叫,控制盘12-2的救援运行指令部25对不靠近火灾发生地点的其他电梯(此时为EV1)发出对产生候梯厅呼叫的7楼进行救援运行的请求。通过这样的请求,可以提高避难者的救出率。
存储部28中存储有包括轮椅使用者在内的残障人员位于建筑物11的哪一层的信息。该信息由建筑物管理者预先获取,也可如后述那样根据电梯的运行状况得到。救援运行指令部25具有在火灾发生时,基于该存储部28的信息,对能够对有残障人员的楼层实施救援运行的电梯(图1中为EV1)发出救援运行的指令的功能。
进一步的,救援运行控制部27在本电梯进行救援运行时,一旦其轿厢达到满员状态,即消除来自其他楼层的候梯厅呼叫,进行朝着避难楼层的满员通过运行,此时,显示控制装置26在消除了其候梯厅呼叫的楼层(满员通过的楼层)的候梯厅操作盘22上显示除了电梯之外的避难方法。在图1中,EV1在7楼搭载避难者进行避难运行,假如在6楼就达到了满员的状态,则直接通过5楼以下的楼层向避难楼层移动。此时,即使有来自4楼的候梯厅呼叫也消除该呼叫,并在该4楼的候梯厅操作盘22上显示,以其他方法避难的指导,例如利用楼梯等进行避难。此时,消除后如果再次进行候梯厅呼叫,则登录该候梯厅呼叫,以使其能够在下次的避难运行中进行处理。
下面,根据流程图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整体控制的概要。图中,A1为救援运行基本处理,采用图4像后述那样对救援运行的基本动作过程进行说明。A2为救援运行显示处理,采用图5像后述那样对救援运行中对设于各楼层的候梯厅操作盘22的显示控制过程进行说明。A3为特殊运行处理1,采用图6像后述那样对进行救援运行的本电梯(以下,称为本机)和其他电梯(以下,称为他机)的运用关系进行说明。A4为特殊运行处理2,采用图7像后述那样对将残障人员特殊化为轮椅使用者的情况下的救援运行过程进行说明。A5为特殊运行处理3,采用图8像后述那样对救援运行时的满员通过时的处理过程进行说明。
图4中,A1:救援运行基本处理中,一旦任何一个火灾检测单元21动作,并将检测信号输入到控制盘12,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24即判断是否在本机附近发生火灾(步骤401)。
结果,当火灾不是发生在本机附近时(步骤401:N),即图1的电梯EV1的情况,救援运行指令部25以所有楼层为对象发出救援运行指令。根据该指令,救援运行控制部27使得轿厢13-1暂时下降至避难楼层,之后以所有的楼层为对象进行救援运行(步骤402)。相对的,如果火灾发生在本机附近(步骤401:Y),判断该火灾发生地点是否为远离控制盘12的地点(步骤403)。
结果,如果火灾发生地点在靠近控制盘12的地点(步骤403:N),则使得轿厢13运行至避难楼层,之后,以厢门打开的状态停止运行(步骤404)。相对的,如果火灾地点远离控制盘12(步骤403:Y),即图1的EV2的情况,救援运行指令部25发出在火灾发生楼层以下的楼层进行避难运行的指令。因此,救援运行控制部27使得轿厢13-2暂时下降到避难楼层,之后,进行火灾发生楼层以下的楼层与避难楼层之间的避难运行(步骤405)。
通过这样的动作,在维持安全性的前提下,由于可将电梯利用于避难运行,因此避难者可迅速从建筑物11中撤出。
接着,采用图5对A2:救援运行显示处理进行说明。火灾发生时,首先通过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24判断火灾是否发生在本机附近的地点(步骤501)。
结果是,当不是本机附近地点时(步骤501:N),即图1的电梯EV1的情况,显示控制部26判断本机是否在救援运行中(步骤502),如果在救援运行中则使得设置在基准楼层的候梯厅操作盘(HIB)22上显示救援运行中的消息(步骤503)。相对的,如果火灾发生在本机附近的地点(步骤501:Y),则判断该火灾发生地点是否在远离控制盘12的地点(步骤504)。
结果是,如果火灾发生地点在远离控制盘12的地点(步骤504:Y),即图1的电梯EV2的情况,显示控制部26使得设于比火灾发生楼层更高的楼层(图1为7层以上的楼层)的候梯厅操作盘(HIB)22上显示向着其他能够进行救援运行的电梯(图1中的EV1)的引导通知。
接着,判断是否有候梯厅呼叫,如果有则判断呼叫发生地点为火灾地点的上方还是下方(步骤506)。
结果是,如果呼叫发生地点在火灾地点的下方,则由于如前所述在火灾发生地点下方的楼层进行避难运行,因此使得设于基准楼层的候梯厅操作盘(HIB)22上显示救援运行中(步骤503)。相对的,如果呼叫发生地点在火灾地点的上方时,由于意味着避难者在火灾发生楼层更上方的楼层,因此使设置在基准楼层的候梯厅操作盘(HIB)22显示火灾发生楼层以上的楼层有避难者的消息(步骤507)。
通过进行这样的显示,可以确实地进行对建筑物内避难者的引导,以及对外部的消防队、救援队进行避难运行状况和避难者的存在地点的通知,提高救援率。
接着,采用图6对A3:特殊运行处理1进行说明。火灾发生时,首先,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24判断火灾是否发生在本机附近的地点(步骤601)。
如果不是本机附近的地点(步骤601:N),即图1的电梯EV1的情况,救援运行指令部25判断是否接受到来自靠近火灾的电梯(在图1为EV2)的救援运行指令(请求),如果收到(步骤602:Y),则开始对在靠近火灾电梯侧发生呼叫的楼层的救援运行(步骤603)。
相对的,如果是本机附近的地点(步骤601:Y),即,对于图1的电梯EV2来说,救援运行指令部25判断是否有候梯厅呼叫,当有的时候根据呼叫发生地点和火灾地点的关系判断是否为本机无法救援的楼层(在图1中为7楼以上)(步骤604)。如果是本机无法救援的楼层(步骤604:Y),对能够进行救援运行的电梯(在图1中为EV1)输出救援运行指令(要求)。
通过进行这样的动作,尽可能实行对避难者的电梯的救援运行,提高救援率。
接着,采用图7对A4:特殊运行处理2进行说明。对于残障人员的救援运行,如前所述,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在存储部28存储包括轮椅使用者的残障人员在建筑物11的哪一楼层的信息,在火灾发生时,根据该存储部28的信息,向有残障人员的楼层的进行救援运行。在图7中,与此不同,对特殊化为轮椅使用者的情况下的救援运行进行说明。
在该特殊运行处理2中,首先,获取轮椅使用者的电梯使用情况,并对其进行存储(步骤701)。通常,轮椅使用者单独使用电梯时,选择设有轮椅使用者用的轿厢内操组盘的轿厢,因此根据该轮椅使用者用的轿厢内操作盘的操作状况,可了解轮椅使用者的下梯楼层,和是否再次使用并运行至基准楼层(判断是否仍在建筑物内),并将这些信息存储在存储部28。存储于该存储部28的轮椅使用者的使用情况的信息为各电梯所共有的。
发生了火灾发生的情况下(步骤702:Y),救援运行指令部25基于存储部28所存储的轮椅使用者的使用情况的信息,判断轮椅使用者是否仍在其下梯楼层(步骤703)。如果判断为还在(步骤703:Y),则使远离火灾发生地点的电梯(图1中的EV1)朝着轮椅使用者的下梯楼层运行,进行对该楼层的救援运行(步骤704)。
又,对于轮椅使用者的使用情况的信息的获取,不限于根据轮椅使用者用的轿厢内操作盘的操作状况,也可根据例如监视轿厢内的监视摄像头的画面,获取轮椅使用者的下梯楼层,是否再次使用并运行到基准楼层(是否仍在建筑物内)的信息。
这样,由于可确实地实行对包括轮椅使用者在内的残障人员的救援运行,因此可提高救援率。
又,采用图8对A5:特殊运行处理3进行说明。该特殊运行处理3中,救援运行控制部27,在本机在救援运行中时(步骤801:Y),且根据来自轿厢13的信息为满员的情况下(步骤802:Y),如果有来自其他楼层的候梯厅呼叫(步骤803:Y),则消除该来自其他楼层的候梯厅呼叫并通过该楼层(步骤804)。此时,显示控制部26,使得设于被消去呼叫的楼层(通过楼层)的候梯厅操作盘22上输出以电梯以外的其它方法(楼梯等)进行避难的引导通知。
这样,可实现通过电梯的迅速的避难,并在电梯无法使用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向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24通知火灾发生的输入信号,是从火灾检测单元21直接输入的,但是也可以是,火灾检测单元21的检测动作通过管理室所设的防灾盘等确认之后,再由建筑物11的管理者输入通过键操作的信号。
本发明对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实例而提出的,并不是为了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形式实施,只要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范围内,可进行种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主旨中,并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与之等同的范围中。
Claims (12)
1.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其为设置于建筑物中的多台电梯的控制装置,所述多台电梯具有响应于轿厢呼叫和候梯厅呼叫使得轿厢移动到目的楼层的控制盘,所述建筑物的各楼层的多处分别设有检测火灾发生的火灾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盘包括:
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其被输入基于所述火灾检测单元的检测动作的信号,根据该输入信号判断火灾发生地点相对于本电梯是否是比预先设定的距离近的位置,如果是在比预先设定的距离近的位置的火灾,则判断相对于所述控制盘是否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的附近;
救援运行指令部,当所述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判断火灾发生地点靠近本电梯、且不靠近所述控制盘时,所述救援运行指令部使得本电梯在火灾发生楼层以下的楼层进行救援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运行指令部,当所述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判断火灾发生地点相对于本电梯不是附近的位置时,使得本电梯实行以所述建筑物的所有楼层为对象的救援运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的输入信号为由确认了所述火灾检测单元的检测动作的所述建筑物的管理者进行键操作得到的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盘还具有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基于所述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的判断结果,使得在如下的候梯厅操作盘上显示引导向着其他能够救援运行的电梯的引导通知,该候梯厅操作盘是设于由所述救援运行指令部指定为本电梯的救援运行对象以外的楼层的候梯厅操作盘。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盘还具有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基于所述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的判断结果,使得在如下的候梯厅操作盘上显示引导向着其他能够救援运行的电梯的引导通知,该候梯厅操作盘是设于由所述救援运行指令部指定为本电梯的救援运行对象以外的楼层的候梯厅操作盘。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盘还具有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基于所述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的判断结果,使得在如下的候梯厅操作盘上显示引导向着其他能够救援运行的电梯的引导通知,该候梯厅操作盘是设于由所述救援运行指令部指定本电梯的救援运行对象以外的楼层的候梯厅操作盘。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部,基于所述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的判断结果,一旦接收到由救援运行指令部指定本电梯的救援运行对象以外的火灾发生地点上方的楼层的候梯厅的呼叫,即判断该上方的楼层有避难者,并在设置于基准楼层的候梯厅操作盘上显示所述发生了候梯厅呼叫的楼层有人的救援请求。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部,在基于所述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的判断结果,由所述救援运行指令部指定本电梯以所有楼层为对象进行救援运行时,使设于所述基准楼层的候梯厅操作盘显示救援运行中的消息。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部以声音的通知来输出显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运行指令部,基于所述火灾发生地点判断部的判断结果,一旦接收到由救援运行指令部指定为本电梯的救援运行对象以外的火灾发生地点的上方的楼层的候梯厅的呼叫,即对不接近火灾发生地点的其他电梯发出对产生所述候梯厅呼叫的楼层进行救援运行的请求。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盘还具有存储包括轮椅使用者的残障人员在哪一楼层的信息的存储部,所述救援运行指令部,在火灾发生时,基于该存储部的信息,指令能够对有所述残障人员的楼层进行救援运行的电梯进行救援运行。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盘还具有救援运行控制部,该救援运行控制部在本电梯进行救援运行时,如果轿厢为满员状态,则消除来自其他楼层的候梯厅呼叫,并通过所述显示控制装置在被消除了候梯厅呼叫的楼层的候梯厅操作盘上,显示电梯以外的避难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00932A JP5615104B2 (ja) | 2010-09-08 | 2010-09-08 |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
JP2010-200932 | 2010-09-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98814A true CN102398814A (zh) | 2012-04-04 |
CN102398814B CN102398814B (zh) | 2015-05-13 |
Family
ID=45881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17248.2A Active CN102398814B (zh) | 2010-09-08 | 2011-04-29 | 电梯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615104B2 (zh) |
CN (1) | CN10239881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79213A (zh) * | 2016-09-30 | 2018-04-06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为实现居住者疏散操作而对未被占用的电梯轿厢的重新调度 |
CN114299684A (zh) * | 2022-03-11 | 2022-04-08 | 杭州安之维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 保持电梯安全运行的火灾报警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81056B2 (ja) * | 2012-12-11 | 2015-09-16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
JP2017024849A (ja) * | 2015-07-22 | 2017-02-02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
JP6705683B2 (ja) * | 2016-03-30 | 2020-06-03 |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 建物、及び、建物における避難誘導方法 |
JP7236334B2 (ja) * | 2019-06-17 | 2023-03-09 |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
JP6927399B1 (ja) * | 2020-11-12 | 2021-08-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避難支援システ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05895A (zh) * | 2004-06-10 | 2006-07-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火灾管制装置 |
JP2007039167A (ja) * | 2005-08-01 | 2007-02-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
CN101014522A (zh) * | 2005-09-05 | 2007-08-0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组群管理电梯的火灾时避难运转装置 |
WO2010023736A1 (ja) * | 2008-08-27 | 2010-03-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避難支援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120060U (zh) * | 1977-03-02 | 1978-09-25 | ||
JP2005082293A (ja) * | 2003-09-05 | 2005-03-3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火災時救出運転装置 |
JP4391226B2 (ja) * | 2003-12-25 | 2009-12-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避難用エレベーター運行制御装置 |
JP2007062861A (ja) * | 2005-08-29 | 2007-03-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利用者避難支援装置 |
JP5025933B2 (ja) * | 2005-09-27 | 2012-09-1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運転方法 |
JP2007161417A (ja) * | 2005-12-14 | 2007-06-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WO2007083383A1 (ja) * | 2006-01-20 | 2007-07-26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
JP5137489B2 (ja) * | 2007-07-27 | 2013-02-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
-
2010
- 2010-09-08 JP JP2010200932A patent/JP5615104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4-29 CN CN201110117248.2A patent/CN10239881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05895A (zh) * | 2004-06-10 | 2006-07-1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梯的火灾管制装置 |
JP2007039167A (ja) * | 2005-08-01 | 2007-02-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
CN101014522A (zh) * | 2005-09-05 | 2007-08-0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组群管理电梯的火灾时避难运转装置 |
WO2010023736A1 (ja) * | 2008-08-27 | 2010-03-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避難支援システム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79213A (zh) * | 2016-09-30 | 2018-04-06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为实现居住者疏散操作而对未被占用的电梯轿厢的重新调度 |
CN114299684A (zh) * | 2022-03-11 | 2022-04-08 | 杭州安之维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 保持电梯安全运行的火灾报警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98814B (zh) | 2015-05-13 |
JP5615104B2 (ja) | 2014-10-29 |
JP2012056681A (ja) | 2012-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98814A (zh) | 电梯控制装置 | |
EP2343262B1 (en) | Elevator evacuation support system | |
JP4937762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避難支援装置 | |
WO2021124405A1 (ja) |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 |
JP2012046319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15224116A (ja) |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運転装置 | |
JP4772457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避難運転装置 | |
JP5744201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13103774A (ja) | エレベータ | |
JP2007246230A (ja) |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システム | |
CN103648951B (zh) | 电梯装置 | |
JP2011148591A (ja) |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 |
CN106715311A (zh) | 电梯装置 | |
JP2008156017A (ja) | エレベータ付き建物 | |
JP6304446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システム | |
JP2012056709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04359405A (ja) |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時遠隔救出方法 | |
JP2005170583A (ja)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 |
WO2015004791A1 (ja) | 遠隔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遠隔監視方法 | |
JP2008247505A (ja) |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制御装置 | |
JP2009029576A (ja) |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 |
JP2007254048A (ja) |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運転システム | |
JP2008050113A (ja) |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時救出運転装置 | |
JP2007055796A (ja) |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 |
JP6317651B2 (ja) | 制御基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