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5688A - 用于设备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设备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55688A CN102355688A CN2011102603476A CN201110260347A CN102355688A CN 102355688 A CN102355688 A CN 102355688A CN 2011102603476 A CN2011102603476 A CN 2011102603476A CN 201110260347 A CN201110260347 A CN 201110260347A CN 102355688 A CN102355688 A CN 1023556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ss network
- service
- terminal
- network equipment
- service requ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CSRZQMIRAZTJOY-UHFFFAOYSA-N trimethylsilyl iodide Substances C[Si](C)(C)I CSRZQMIRAZTJ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346893 Arabidopsis thaliana MTPA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18059 CS domai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50007176 CS doma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06417 MTP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90 functional t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533 lab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设备测试的系统及方法,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用于提高对接入网设备的测试的有效性。本发明中,被测试接入网设备与终端相连,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还与核心网CN和大容量呼叫器相连,大容量呼叫器模拟多个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被测试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以及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将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CN,将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大容量呼叫器模拟CN处理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来的业务请求;CN处理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来的业务请求。采用本发明可以提高设备测试的有效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设备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指的是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有用户数量与话务模型不固定的特点。实验室环境下的测试主要包括了功能测试与性能压力测试,功能测试指的是在真实环境下验证设备的功能是否满足要求;性能压力测试指的是使用大容量呼叫器(如Catapult仪表)同时模拟多个在线用户发起业务,验证网络对多种业务模型的承载能力与大用户量下的稳定性。
在真实场景下对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进行功能测试的测试配置如图1所示,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通过射频电缆与基站相连,基站(NodeB)通过光纤/网线/E1电缆与RNC相连,RNC通过光纤/网线与核心网(CN)相连。在IU接口与IUB接口通常架设有信令监测仪,用于观测局间接口的工作情况。测试开始时,由测试工程师根据测试用例,操作终端进行语音、数据等不同业务类型与不同功能的测试,并检查语音业务质量,数据业务速率是否平稳,网络设备功能是否达到设计与现场应用的需求等。Iu接口是CN与RNC之间的接口,IUB接口是RNC与基站之间的接口。
如图1所示,使用真实终端与基站保证了测试环境与现网应用环境基本一致,但由人来操作测试终端,往往会受到终端数目与操作复杂度的影响,导致用户数目/分布模型与现网差别较大,这也造成了一些功能在实验室测试通过,但是到了现网应用中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对RNC进行性能压力测试的测试配置如图2所示,使用大容量呼叫器,在IUB口模拟NodeB与UE,在IU口模拟CN,对RNC进行全包围测试。测试开始时,首先由测试工程师操作大容量呼叫器以加载测试脚本,测试脚本中包含话务模型、用户分布情况、呼叫次数和呼叫间隔等参数;然后启动模拟CN、模拟NodeB与UE,待模拟CN、模拟NodeB与UE正常启动后,设置大容量呼叫器上的话务模型(如电路交换(CS)/分组交换(PS)/虚拟专用(VP)业务所占比例)、用户分布情况(如线性分布/高斯分布/泊松分布)、呼叫次数与呼叫间隔等参数,然后发起大话务量呼叫。最后察看RNC在模拟大话务量下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板卡故障现象。
由此可以看出,性能压力测试的核心部分就是大容量呼叫器,随着技术的进步,呼叫器目前多采用物理层协议控制信息(PPCI)插槽结构,容量可扩展,能同时模拟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用户以不同的话务模型发起业务。呼叫器使用Linux操作系统,图形化界面操作,可远程控制,呼叫模型灵活,操作起来比真实终端方便。但模拟呼叫器与真实网元仍存在一些差别,这也将其使用范围局限在了性能压力测试部分,没有充分发挥出操作灵活的特点。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在真实场景下的功能测试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终端数目少,操作复杂;
测试终端价格昂贵,实验室内的终端数目有限并且在各条测试线复用。测试前经常要对每个终端进行小区驻留、参数设定,也增加了测试工程师的工作量。同时测试终端的个体差异可能会造成不同终端的测试结果不一致。
第二,呼叫模型单一,与应用场景差别较大;
实验室内的每项功能测试通常由1~2名工程师执行,人员的限制导致话务模型与呼叫频率与现网差别较大,造成在一定用户压力下才出现的问题不能在实验室阶段被发现,增加了后续修复问题的成本。
使用大容量呼叫器的性能压力测试存在下列缺不足:
第一,网络环境与真实场景不一致;
大容量呼叫器可以模拟CN/RNC/NodeB/UE各个网元,但与真实设备仍有差别,如大容量呼叫器模拟的CN内没有区分移动交换中心(MSC)、媒体网关(MGW)等网络实体,只是用软件程序模拟各模块的功能,因而与真实场景存在差别,测试结果只能做为功能测试的补充与参考。
第二,大容量呼叫器采用的协议与通信标准有差别;
大容量呼叫器的厂家为了使呼叫器达到较高的处理能力,对部分协议进行了优化,尤其体现在层2与业务面协议上(如无线链路控制(RLC)、媒体接入控制(MAC)、帧协议(FP)等),只保留了最基本的配置与传输功能,这也造成了大容量呼叫器所用协议与通信标准不一致,这个缺点极大的限制了大容量呼叫器的应用场景,局限在性能压力的测试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设备测试的系统及方法,用于提高对接入网设备的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一种用于设备测试的系统,该系统包括:被测试接入网设备、终端、核心网CN和大容量呼叫器;所述终端与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相连,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与所述CN和所述大容量呼叫器相连;其中,
所述大容量呼叫器,用于模拟多个终端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并模拟CN处理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来的业务请求;
所述终端,用于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
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以及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将所述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所述CN,将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所述大容量呼叫器;
所述CN,用于处理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来的业务请求。
一种用于设备测试的方法,应用于包括被测试接入网设备、终端、核心网CN和大容量呼叫器的系统中,所述终端与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相连,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与所述CN和所述大容量呼叫器相连;该方法包括:
所述大容量呼叫器模拟多个终端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所述终端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
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以及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将所述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核心网CN,将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所述大容量呼叫器;
所述大容量呼叫器模拟CN处理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来的业务请求;所述CN处理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来的业务请求。
本发明中,被测试接入网设备与终端相连,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还与CN和大容量呼叫器相连,大容量呼叫器模拟多个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被测试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以及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将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核心网CN,将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大容量呼叫器模拟CN处理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来的业务请求;CN处理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来的业务请求。可见,本系统中,大容量呼叫器和真实终端同时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大容量呼叫器可以实现多个UE同时在线,真实终端可以实现真实的现网环境中的业务流程,使得测试环境更接近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环境,进而可以提高对接入网设备测试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真实场景下的测试配置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模拟场景下的测试配置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Iu-Flex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测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提高对接入网设备的测试的有效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设备测试的系统,该系统中配置有两套测试环境,一套测试环境下,被测试接入网设备与真实的终端/核心网(Core Network,CN)相连;另一套测试环境下,被测试接入网设备与用于模拟终端/核心网的大容量呼叫器相连。
本发明采用Iu-Flex技术将功能与性能压力的测试场景结合起来,在不需要对接入网设备(如基站或RNC)进行特殊改动的情况下,实现了真实与模拟环境的优势互补,在网络结构、话务模型、用户分布等方面都最大限度与现网环境保持一致。Iu-Flex技术是A-flex技术的延伸,是引入Iu资源池的概念。
在3GPP协议R5版本之前,没有考虑网络的共享需求,一个接入网设备只能被一个核心网节点控制。为了满足核心网容灾的需求,引入了Iu-Flex技术,支持接入网设备与多个核心网节点(如MSC服务器/SGSN)相连接,按照负载均衡的原则将终端分配到不同的核心网节点上,网络结构如图3A所示,图3A以CS域业务为例,在为PS域时,需要将图3A中的媒体网关(MediaGateway,MGW)替换为服务GPRS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ly Node,SGSN),将移动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 Center,MSC)替换为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
Iu-Flex技术的引入使单个接入网设备可以与多个CN节点保持通信,使真实与模拟网络环境在一台接入网设备上共存成为可能。支持该功能后,同时引入了NNSF(NAS节点选择功能),接入网设备在相连的CN节点中选择一个特定的节点,用于路由初始的非接入层消息,由该节点分配UE的网络资源标识(Network Resource Identifier,NRI),NRI用于标识CN节点编号,NRI是临时网络设备标识(Temporary Mobile Station Identifier,TMSI)/分组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Packet Temperate Mobile Subscription Identity,P-TMSI)的一部分,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NRI值将上行消息路由到不同的CN节点,从而达到将用户路由到不同CN的目的。
参见图3B,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设备测试的系统,具体包括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真实的终端31、真实的核心网(CN)32和大容量呼叫器33;终端31与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相连,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与CN32和大容量呼叫器33相连;其中,
大容量呼叫器33,用于模拟多个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发起业务请求;并模拟CN处理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转发来的业务请求;
终端31,用于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发起业务请求;
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用于接收终端31发起的业务请求以及大容量呼叫器33发起的业务请求;将终端31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CN32,将大容量呼叫器33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大容量呼叫器33;
CN32,用于处理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转发来的业务请求。
这里,大容量呼叫器33模拟的UE需要接到模拟的核心网上,是因为容量呼叫器33模拟UE发起业务,与真实的业务不同,对部分协议进行了优化,尤其体现在层2与业务面协议上(如RLC、MAC、FP等),只保留了最基本的配置与传输功能,这也造成了大容量呼叫器33所用协议与通信标准不一致,所以模拟的UE如果接入到真实的核心网32上业务有可能失败,反之亦然。由于真实的终端31与大容量呼叫器33采用协议的不同,真实的终端31只能分配到真实的CN32下。
进一步的,大容量呼叫器33用于:模拟多个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发起携带预先配置的NRI的业务请求,该预先配置的NRI是根据第一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生成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
终端31用于: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发起携带NRI的业务请求;该NRI是CN32根据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为终端31分配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与第一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不同;
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用于:在接收到业务请求后,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和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的信息,确定该业务请求中携带的NRI是根据第一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生成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或是根据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为终端31分配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
若是根据第一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生成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则将该业务请求转发给大容量呼叫器33,若是根据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为终端31分配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则将该业务请求转发给CN32。
本发明中,临时用户标识码为TMSI或P-TMSI。
进一步的,CN32为终端31分配临时用户标识码的流程如下:
终端31还用于:在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发起业务请求之前,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发起位置更新请求;
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还用于,将位置更新请求转发给CN32;接收到CN32发来的终端31的临时用户标识码后,将该临时用户标识码发送给终端31;
CN32还用于,在接收到位置更新请求后,根据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为终端31分配临时用户标识码,并将分配的临时用户标识码发送给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
进一步的,大容量呼叫器33发起业务请求及处理业务请求的方法如下:
大容量呼叫器33还用于:加载测试脚本,该测试脚本中包含业务发起参数和业务处理参数;业务发起参数是限定模拟终端发起业务请求的方法的参数,业务处理参数是限定模拟CN处理业务请求的方法的参数;
在成功加载所述测试脚本后,根据该测试脚本中的业务发起参数模拟多个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发起业务请求,以及根据该测试脚本中的业务处理参数模拟CN处理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转发的业务请求。
大容量呼叫器33中用于模拟CN的模块中设置有与真实CN中各节点使用的通信协议相同或简化的通信协议,因此大容量呼叫器33可以根据设置的通信协议执行相应节点的行为,大容量呼叫器33也就可以根据通信协议模拟CN处理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转发来的业务请求。
进一步的,可以对测试脚本中的参数进行配置,具体如下:
大容量呼叫器33用于:在成功加载测试脚本后、模拟多个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发起业务请求执行该测试脚本前,接收对所述测试脚本中的业务发起参数的配置信息,根据该配置信息设置业务发起参数的取值;
其中,业务发起参数包括业务模型参数、呼叫间隔参数、业务保持时间参数和用户分布模型参数;业务模型参数是表示模拟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的类型的参数;呼叫间隔参数是表示模拟终端发起业务请求的时间间隔的参数;业务保持时间参数是表示模拟终端发起业务请求的持续时间的参数;用户分布模型参数是表示模拟终端发起业务请求的时间分布情况的参数。
进一步的,为了使测试环境更接近实际的移动通信网络,需要终端31在大容量呼叫器33发起的业务请求被成功建立后再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发起业务请求,具体如下:
终端31用于:在大容量呼叫器33模拟多个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发起业务请求,并且该业务请求所请求的业务被成功建立后,接收到发起业务请求的触发信号,根据该触发信号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发起业务请求。这里,由人工观测是否大容量呼叫器33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被成功建立,在业务被成功建立后向终端31输入发起业务请求的触发信号,终端31接收到发起业务请求的触发信号后,再根据该触发信号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发起相应的业务请求。
本发明中的业务请求可以包括语音业务请求、数据传输业务请求等。
进一步的,如图3C所示,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该系统还包括基站34,终端31通过基站34与RNC相连;并且大容量呼叫器33还模拟基站的行为,例如在模拟终端与RNC之间进行消息转发;大容量呼叫器33在IUB口模拟基站与终端,在IU口模拟CN;RNC采用Iu-Flex技术与CN32以及大容量呼叫器33模拟的CN相连;RNC具体与CN32中的MGW直接相连,MGW与MSC相连,进而与整个CN连通;相应的,RNC具体与大容量呼叫器33模拟的CN中的模拟MGW直接相连,模拟MGW与模拟MSC相连,进而与整个模拟CN连通;当然,RNC也可以是与CN32中的SGSN直接相连,SGSN与GGSN相连,进而与整个CN连通;相应的,RNC与大容量呼叫器33模拟的CN中的模拟SGSN直接相连,模拟SGSN与模拟GGSN相连,进而与整个模拟CN连通。
如图3D所示,被测试接入网设备30还可以为基站。大容量呼叫器33在UU口模拟终端,在IU口模拟CN;基站采用Iu-Flex技术与CN32以及大容量呼叫器33模拟的CN相连;基站具体可以是与CN32中的SGSN直接相连,SGSN与GGSN相连,进而与整个CN连通;相应的,基站具体与大容量呼叫器33模拟的CN中的模拟SGSN直接相连,模拟SGSN与模拟GGSN相连,进而与整个模拟CN连通;当然,基站还可以是与CN32中的MGW直接相连,MGW与MSC相连,进而与整个CN连通;相应的,基站与大容量呼叫器33模拟的CN中的模拟MGW直接相连,模拟MGW与模拟MSC相连,进而与整个模拟CN连通。
参见图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如图3所示的系统的用于设备测试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大容量呼叫器模拟多个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真实的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
步骤41:被测试接入网设备接收真实的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以及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将真实的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真实的CN,将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大容量呼叫器;
步骤42:大容量呼叫器模拟CN处理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来的业务请求;真实的CN处理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来的业务请求。
最后,通过人工观测确定业务流程是否得到正确执行、被测试接入网设备是否出现硬件故障等,得到测试结果。
进一步的,步骤40中,大容量呼叫器模拟多个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携带预先配置的NRI的业务请求,该预先配置的NRI是根据第一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生成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真实的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携带NRI的业务请求,该NRI是CN根据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为真实的终端分配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
相应的,步骤41中,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业务请求后,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和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的信息,确定该业务请求中携带的NRI是根据第一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生成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或是根据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为真实的终端分配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
若是根据第一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生成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则将该业务请求转发给大容量呼叫器,若是根据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为真实的终端分配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则将该业务请求转发给真实的CN。
进一步的,真实的终端在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之前,可以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位置更新请求;
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将位置更新请求转发给真实的CN;
真实的CN在接收到位置更新请求后,根据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为真实的终端分配临时用户标识码,并将分配的临时用户标识码发送给被测试接入网设备;
被测试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真实的CN发来的真实的终端的临时用户标识码后,将该临时用户标识码发送给真实的终端。
进一步的,在大容量呼叫器模拟多个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前,大容量呼叫器可以加载测试脚本,该测试脚本中包含业务发起参数和业务处理参数;业务发起参数是限定模拟终端发起业务请求的方法的参数,业务处理参数是限定模拟CN处理业务请求的方法的参数;
相应的,步骤40中,大容量呼叫器在成功加载测试脚本后,根据该测试脚本中的业务发起参数模拟多个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步骤42中,大容量呼叫器根据测试脚本中的业务处理参数模拟CN处理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的业务请求。
进一步的,在大容量呼叫器成功加载测试脚本后、模拟多个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前,大容量呼叫器接收对测试脚本中的业务发起参数的配置信息,根据该配置信息设置业务发起参数的取值;该配置信息可以是人工输入的;
业务发起参数包括业务模型参数、呼叫间隔参数、业务保持时间参数和用户分布模型参数;业务模型参数是表示模拟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的类型的参数;呼叫间隔参数是表示模拟终端发起业务请求的时间间隔的参数;业务保持时间参数是表示模拟终端发起业务请求的持续时间的参数;用户分布模型参数是表示模拟终端发起业务请求的时间分布情况的参数。
进一步的,步骤40中,真实的终端在大容量呼叫器模拟多个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并且该业务请求所请求的业务被成功建立后,接收到发起业务请求的触发信号,根据该触发信号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这里,由人工观测是否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是否被成功建立,在业务被成功建立后向终端输入发起业务请求的触发信号,终端接收到发起业务请求的触发信号后,再根据该触发信号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相应的业务请求。
本方法中,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可以为RNC,真实的终端通过基站与该RNC通信;或者,被测试接入网设备为基站。
下面对本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与常用的功能和性能测试环境相比,对RNC的混合测试环境需要重点进行以下工作:
第一,在RNC上分别配置真实CN和大容量呼叫器模拟的CN的邻接局信息、路由信息,配置TMSI/P-TMSI生成规则与CN的对应关系,确保将模拟UE分配到模拟CN下,真实UE分配到真实CN下。邻接局信息包括信令点码、邻接局ID等。
第二,在模拟CN侧修改TMSI/P-TMSI生成规则,在大容量呼叫器上修改UE与CN的数据库,使TMSI/P-TMSI生成规则与RNC的配置一致。
第三,修改呼叫器中消息传递协议第三层(Message Transfer Part Layer3-BroadBand,MTP3B)与信令连接控制协议(Signa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art,SCCP)的路由脚本,以与RNC的配置统一;检查脚本中信令消息,保证在网络结构发生变化后,模拟业务仍可以正常建立。路由脚本是RNC与大容量呼叫器的路由配置,双方都匹配上才能正常通信,在SCCP、MTP3层都需要配置。
第四,分析测试需求(包括对商用网络用户规模与话务模型的分析),确定模拟环境的业务模型与真实环境下的测试方法。
混合测试环境下的测试流程图如图5所示,各步骤说明如下:
步骤1:搭建如图3C所示的测试环境,将经过开发与调试的测试脚本导入大容量呼叫器中;
步骤2:配置RNC上的参数,在RNC上打开Iu-Flex功能,设置TMSI/P-TMSI生成规则与CN的对应关系;
步骤3:启动呼叫器并加载测试脚本;
步骤4:检查测试脚本加载是否成功,如不成功则返回步骤3继续再次加载;若成功,则到步骤5;
步骤5:激活真实小区,使真实的终端进行小区驻留;
步骤6:检查真实的UE是否成功在小区驻留,若是,则到步骤7,否则,返回步骤5重新进行小区驻留;
步骤7:在大容量呼叫器上设定业务模型(CS/PS/HSDPA等业务各所占比例)、呼叫间隔、业务保持时间与用户分布模型(如高斯分布/均匀分布等)参数;
步骤8:触发大容量呼叫器发起大用户量模拟的业务请求(如10万/20万/40万用户模型);
步骤9:观察模拟业务的建立结果,确定模拟业务是否建立成功,若成功,则步骤11,否则,到步骤10;
步骤10:分析并解决业务失败问题后,返回步骤8再次触发大容量呼叫器发起模拟业务;
步骤11:在模拟业务成功建立的背景下,触发真实的终端发起真实的业务请求;
步骤12:观测确定业务流程是否得到正确执行、RNC是否出现硬件故障等,然后记录测试结果;
步骤13:进行详细分析并编写测试报告。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设备测试的系统中,被测试接入网设备与终端相连,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还与CN和大容量呼叫器相连,大容量呼叫器模拟多个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被测试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以及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将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核心网CN,将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大容量呼叫器模拟CN处理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来的业务请求;CN处理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来的业务请求。最后通过人工观测确定业务流程是否得到正确执行、被测试接入网设备是否出现硬件故障等,得到测试结果。可见,本系统中,大容量呼叫器和真实终端同时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大容量呼叫器可以实现多个UE同时在线,真实终端可以实现真实的现网环境中的业务流程,使得测试环境更接近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环境,进而可以提高对接入网设备的测试的有效性。
本发明构建了真实与模拟相结合的测试环境,充分利用了大容量呼叫器可模拟终端量大,话务模型/用户分布模型可灵活设置的优点,使实验室内的终端规模和话务模型与实际移动通信网络保持一致。同时真实网元(包括CN/NodeB/UE)的使用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大容量呼叫器在协议、软件等方面与通信网络不一致的缺点。
本发明减少了测试过程中对终端与人力的需求,将功能与性能测试相结合,能同时发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在功能与性能压力测试中的问题。经过统计,在实验室推广应用后,测试线每月发现的问题数上升了15%左右。
本发明通过引入Iu-Flex技术,利用NRI值区分真实的CN和大容量呼叫器模拟的CN,只需要在被测试接入网设备上修改配置,就实现了对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进行真实与模拟环境的包围测试,并且避免了两套测试环境同时工作时的干扰。
本发明在混合场景的测试中,业务的建立顺序、用户模型与话务模型都可根据需要在线修改。同时,对本发明中的测试场景进行延伸开发,即可实现真实UE在模拟CN下、模拟UE在真实CN下进行通信,在IUB/IU接口实现真实与模拟混合交叉的测试环境,以扩展实验室测试的范围。具体说明如下:
大容量呼叫器模拟的UE接到模拟的核心网上,真实UE接到真实核心网上,是因为大容量呼叫器模拟UE发起业务,与真实的业务不同,对部分协议进行了优化,尤其体现在层2与业务面协议上(如RLC、MAC、FP等),只保留了最基本的配置与传输功能,造成了大容量呼叫器所用协议与通信标准不一致,所以模拟的UE如果接入到真实的核心网上业务有可能失败,但是只要大容量呼叫器上的使用的协议(包括UE,NB和CN)更加完善,使得该协议与真实协议相同,就可以将真实UE接入到大容量呼叫器模拟的核心网,大容量呼叫器模拟的UE接入到真实的核心网。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用于设备测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被测试接入网设备、终端、核心网CN和大容量呼叫器;所述终端与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相连,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与所述CN和所述大容量呼叫器相连;其中,
所述大容量呼叫器,用于模拟多个终端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并模拟CN处理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来的业务请求;
所述终端,用于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
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以及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将所述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所述CN,将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所述大容量呼叫器;
所述CN,用于处理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来的业务请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容量呼叫器用于:模拟多个终端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携带预先配置的网络资源标识NRI的业务请求,该预先配置的NRI是根据第一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生成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
所述终端用于: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携带NRI的业务请求;该NRI是所述CN根据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
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用于:在接收到业务请求后,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和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的信息,确定该业务请求中携带的NRI是根据第一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生成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或是根据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
若是根据第一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生成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则将该业务请求转发给所述大容量呼叫器,若是根据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则将该业务请求转发给所述CN。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用于:
在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之前,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位置更新请求;
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还用于,将所述位置更新请求转发给所述CN;接收到所述CN发来的所述终端的临时用户标识码后,将该临时用户标识码发送给所述终端;
所述CN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位置更新请求后,根据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为所述终端分配临时用户标识码,并将分配的临时用户标识码发送给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容量呼叫器还用于:
加载测试脚本,该测试脚本中包含业务发起参数和业务处理参数;所述业务发起参数是限定模拟终端发起业务请求的方法的参数,所述业务处理参数是限定模拟CN处理业务请求的方法的参数;
在成功加载所述测试脚本后,根据该测试脚本中的业务发起参数模拟多个终端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以及根据该测试脚本中的业务处理参数模拟CN处理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的业务请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容量呼叫器用于:
在成功加载测试脚本后、执行该测试脚本前,接收对所述测试脚本中的业务发起参数的配置信息,根据该配置信息设置业务发起参数的取值;
所述业务发起参数包括业务模型参数、呼叫间隔参数、业务保持时间参数和用户分布模型参数;所述业务模型参数是表示模拟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的类型的参数;所述呼叫间隔参数是表示模拟终端发起业务请求的时间间隔的参数;所述业务保持时间参数是表示模拟终端发起业务请求的持续时间的参数;所述用户分布模型参数是表示模拟终端发起业务请求的时间分布情况的参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用于:
在所述大容量呼叫器模拟多个终端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并且该业务请求所请求的业务被成功建立后,接收到发起业务请求的触发信号,根据该触发信号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该系统还包括基站,并且所述终端通过所述基站与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相连。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为基站。
9.一种用于设备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被测试接入网设备、终端、核心网CN和大容量呼叫器的系统中,所述终端与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相连,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与所述CN和所述大容量呼叫器相连;该方法包括:
所述大容量呼叫器模拟多个终端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所述终端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
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以及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将所述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核心网CN,将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所述大容量呼叫器;
所述大容量呼叫器模拟CN处理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来的业务请求;所述CN处理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来的业务请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容量呼叫器模拟多个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包括:所述大容量呼叫器模拟多个终端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携带预先配置的网络资源标识NRI的业务请求,该预先配置的NRI是根据第一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生成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
所述终端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包括:所述终端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携带NRI的业务请求;该NRI是所述CN根据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
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以及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将所述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CN,将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发起的业务请求转发给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包括:
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业务请求后,根据预先配置的第一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和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的信息,确定该业务请求中携带的NRI是根据第一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生成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或是根据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
若是根据第一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生成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则将该业务请求转发给所述大容量呼叫器,若是根据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为所述终端分配的临时用户标识码中的NRI,则将该业务请求转发给所述CN。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所述终端在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之前,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位置更新请求;
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将所述位置更新请求转发给所述CN;
所述CN在接收到所述位置更新请求后,根据第二临时用户标识码生成规则为所述终端分配临时用户标识码,并将分配的临时用户标识码发送给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
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所述CN发来的所述终端的临时用户标识码后,将该临时用户标识码发送给所述终端。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容量呼叫器模拟多个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前,进一步包括: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加载测试脚本,该测试脚本中包含业务发起参数和业务处理参数;所述业务发起参数是限定模拟终端发起业务请求的方法的参数,所述业务处理参数是限定模拟CN处理业务请求的方法的参数;
所述大容量呼叫器模拟多个终端向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包括:所述大容量呼叫器在成功加载测试脚本后,根据该测试脚本中的业务发起参数模拟多个终端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
所述大容量呼叫器模拟CN处理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来的业务请求包括:所述大容量呼叫器根据所述测试脚本中的业务处理参数模拟CN处理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转发的业务请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成功加载测试脚本后、执行该测试脚本前,进一步包括:
所述大容量呼叫器接收对所述测试脚本中的业务发起参数的配置信息,根据该配置信息设置业务发起参数的取值;
所述业务发起参数包括业务模型参数、呼叫间隔参数、业务保持时间参数和用户分布模型参数;所述业务模型参数是表示模拟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的类型的参数;所述呼叫间隔参数是表示模拟终端发起业务请求的时间间隔的参数;所述业务保持时间参数是表示模拟终端发起业务请求的持续时间的参数;所述用户分布模型参数是表示模拟终端发起业务请求的时间分布情况的参数。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大容量呼叫器模拟多个终端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并且该业务请求所请求的业务被成功建立后,接收到发起业务请求的触发信号,根据该触发信号向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发起业务请求。
15.如权利要求9-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所述终端通过基站与该RNC通信。
16.如权利要求9-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试接入网设备为基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603476A CN102355688A (zh) | 2011-09-05 | 2011-09-05 | 用于设备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603476A CN102355688A (zh) | 2011-09-05 | 2011-09-05 | 用于设备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55688A true CN102355688A (zh) | 2012-02-15 |
Family
ID=45579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603476A Pending CN102355688A (zh) | 2011-09-05 | 2011-09-05 | 用于设备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55688A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11157A (zh) * | 2012-06-11 | 2012-10-03 |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集群系统空口压力测试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2790994A (zh) * | 2012-07-18 | 2012-11-2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网络测试系统和一种多终端网络测试系统 |
CN103875213A (zh) * | 2013-11-26 | 2014-06-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设备的性能测试方法、终端、管理设备和系统 |
CN103945443A (zh) * | 2014-05-09 | 2014-07-23 | 江苏鑫软图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td-lte无线网络业务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
CN106504770A (zh) * | 2016-10-17 | 2017-03-15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通话质量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测试装置 |
CN106851708A (zh) * | 2015-12-04 | 2017-06-1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lte基站的多用户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
CN107493587A (zh) * | 2016-06-13 | 2017-12-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媒体网关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8574960A (zh) * | 2017-03-14 | 2018-09-25 |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 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
CN109005549A (zh) * | 2017-06-07 | 2018-12-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站调试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922484A (zh) * | 2017-12-13 | 2019-06-2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方法和测试装置 |
CN114615695A (zh) * | 2022-03-18 | 2022-06-10 |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 一种5g工业终端模拟装置及测试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52549A (zh) * | 2005-04-22 | 2006-10-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 |
CN1946224A (zh) * | 2005-10-08 | 2007-04-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gsm基站平台构造大话务量系统测试环境的方法 |
CN101119572A (zh) * | 2007-09-13 | 2008-02-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V5接入系统边界互联功能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
EP1474941B1 (en) * | 2002-02-15 | 2011-05-11 | Validitas Limited | Device for testing packet-switched cellular radio network |
CN102098702A (zh) * | 2011-01-30 | 2011-06-1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性能测试系统、方法和设备 |
-
2011
- 2011-09-05 CN CN2011102603476A patent/CN10235568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74941B1 (en) * | 2002-02-15 | 2011-05-11 | Validitas Limited | Device for testing packet-switched cellular radio network |
CN1852549A (zh) * | 2005-04-22 | 2006-10-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 |
CN1946224A (zh) * | 2005-10-08 | 2007-04-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gsm基站平台构造大话务量系统测试环境的方法 |
CN101119572A (zh) * | 2007-09-13 | 2008-02-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V5接入系统边界互联功能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
CN102098702A (zh) * | 2011-01-30 | 2011-06-1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性能测试系统、方法和设备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11157B (zh) * | 2012-06-11 | 2015-02-18 |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集群系统空口压力测试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2711157A (zh) * | 2012-06-11 | 2012-10-03 | 哈尔滨海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集群系统空口压力测试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2790994A (zh) * | 2012-07-18 | 2012-11-2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网络测试系统和一种多终端网络测试系统 |
CN103875213A (zh) * | 2013-11-26 | 2014-06-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设备的性能测试方法、终端、管理设备和系统 |
CN103945443A (zh) * | 2014-05-09 | 2014-07-23 | 江苏鑫软图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td-lte无线网络业务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
CN103945443B (zh) * | 2014-05-09 | 2016-05-04 | 江苏鑫软图无线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td-lte无线网络业务性能测试方法及系统 |
CN106851708A (zh) * | 2015-12-04 | 2017-06-1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lte基站的多用户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
CN107493587A (zh) * | 2016-06-13 | 2017-12-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媒体网关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7493587B (zh) * | 2016-06-13 | 2021-04-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媒体网关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6504770A (zh) * | 2016-10-17 | 2017-03-15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通话质量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测试装置 |
CN106504770B (zh) * | 2016-10-17 | 2020-03-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通话质量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测试装置 |
CN108574960A (zh) * | 2017-03-14 | 2018-09-25 |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 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
CN108574960B (zh) * | 2017-03-14 | 2021-06-04 |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 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
CN109005549A (zh) * | 2017-06-07 | 2018-12-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站调试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005549B (zh) * | 2017-06-07 | 2022-04-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站调试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922484A (zh) * | 2017-12-13 | 2019-06-2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方法和测试装置 |
CN114615695A (zh) * | 2022-03-18 | 2022-06-10 |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 一种5g工业终端模拟装置及测试方法 |
CN114615695B (zh) * | 2022-03-18 | 2023-07-18 |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 一种5g工业终端模拟装置及测试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55688A (zh) | 用于设备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 |
JP5792379B2 (ja) | 自律的に自動中断させるネットワーク要素のためのメッセージフロールート変更 | |
CN102098702B (zh) | 性能测试系统、方法和设备 | |
WO2023131343A1 (zh) | 压力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6185420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function of a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in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1999052314A1 (en) | Test system and method used in testing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infrastructure | |
CN114040408B (zh) | 一种基于4g移动网络模拟环境的靶场系统 | |
US6574196B1 (en) | Circuit call generator for testing functions of interworking func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 |
CN103023940A (zh) | 一种pc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EP3562196B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tester, testing system as well as a method for testing at least one device under test | |
CN102393887B (zh) | 基于lsm基制的应用集中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2867046A (zh) | 一种基于模拟仿真核心网测试upf网元功能的方法 | |
KR100443171B1 (ko) | 이동 전화기의 패킷 호 처리 검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CN108009086A (zh) | 基于用例分解和功能学习的系统自动化测试方法 | |
EP3531739B1 (en) | Testing the resource reservation behavior of at least a first device under test in an emulated device-to-device network environment | |
CN116170828A (zh) | 一种5g核心网测试方法及系统 | |
WO2023142907A1 (zh) | 全光网络业务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介质 | |
CN114071467A (zh) | 一种基于4g移动网络模拟环境的靶场系统 | |
CN113613281A (zh) | 核心网性能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 |
KR100802112B1 (ko)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성능 및 부하 검사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03973519B (zh) | 一种基于pc平台的交换中心仿真测试系统和方法 | |
CN102075962B (zh) | 一种获取测试局数据的方法及局数据测试装置 | |
US2008031190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Radiomobile Transmission System | |
CN114339799A (zh) | 一种双卡终端测试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2572910A (zh) | 终端话务量测试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