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8702A - 性能测试系统、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性能测试系统、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98702A CN102098702A CN2011100328648A CN201110032864A CN102098702A CN 102098702 A CN102098702 A CN 102098702A CN 2011100328648 A CN2011100328648 A CN 2011100328648A CN 201110032864 A CN201110032864 A CN 201110032864A CN 102098702 A CN102098702 A CN 1020987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st
- data packet
- testing
- equipment
- signa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性能测试系统、方法和设备,该系统包括第一测试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测试设备;所述第一测试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发送控制信令,并向被测设备发送控制面测试信令;所述第二测试设备,用于根据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并将生成的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发送给所述被测设备。在本发明中,实现对大容量网元设备性能测试的同时,降低了测试成本,同时提高了测试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性能测试系统、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网络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3G(3rd-generation,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在用户飞速增长的情况下,TD-SCDMA网络中各个网元的负荷也在急剧的增加。通过对各个城市的接入业务流量进行分析发现,目前3G网络主要的业务类型就是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业务,一些大型城市每天下载的流量能够达到几百甚至几千G的流量。这么多的用户和业务流量对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是一个巨大冲击,所以网元设备的性能容量,以及设备的稳定性都变得更加重要。为了验证网元的性能容量是否能够达到现场的需求,现在各个设备厂家都对网元进行性能测试。
现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性能测试方法主要是通过Catapult仪表模拟NB(NodeB,节点B,即基站),RNC或者CN(Core Network,核心网)对网元设备进行包围测试。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RNC在性能压力下的测试配置示意图。通过使用大容量呼叫器,在IUB口(RNC与NB之间的接口)模拟NB与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在IU口(CN与RNC之间的接口)模拟CN,对RNC进行全包围测试。测试开始时,首先由测试工程师操作仪表加载测试脚本,启动模拟CN、NB和UE,待模拟CN与NB正常启动后,设置仪表上的业务模型,用户分布情况(如线性分布/高斯分布/泊松分布),呼叫次数与呼叫间隔等参数,发起大话务量呼叫。其中,性能测试的核心部分就是大容量呼叫器,随着技术的进步,呼叫器目前多采用PPCI插槽结构,容量可扩展,能同时模拟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用户以不同的话务模型发起业务。呼叫器使用Linux操作系统,图形化界面操作,可远程控制,呼叫模型灵活,操作起来比真实终端方便。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Catapult仪表业务处理板业务处理能力有限,一块Catapult仪表的业务处理板最大能够支持100M的HSDPA业务,或者2000Erl的CS(Circuit Switched,电路交换域)语音业务。如果超过了流量限制,业务呼损就比较高,甚至会出现脚本异常退出;
(2)大容量呼叫器扩容需要增加相应的业务处理板,而业务处理板的价格非常昂贵。当对大容量网元设备进行测试时,通过购买业务处理板进行容量扩容是得不偿失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的系统和方法,实现对大容量网元设备性能测试的同时,降低测试成本,为此,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性能测试系统,包括第一测试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测试设备;
所述第一测试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发送控制信令,并向被测设备发送控制面测试信令;
所述第二测试设备,用于根据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并将生成的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发送给所述被测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性能测试系统实现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
第一测试设备向第二测试设备发送控制信令,并向被测设备发送控制面测试信令;
所述第二测试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并将所述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发送给被测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性能测试的设备,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第二测试设备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并将生成的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发送给被测设备;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控制面测试信令;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生成模块生成的控制信令发送给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将所述第二生成模块生成的控制面测试信令发送给被测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测试设备(如Catapult仪表)和第二测试设备(如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性能压力测试,在对大容量网元设备进行性能测试时可以直接增加价格较低的PC的数量进行扩容,而不需要增加价格较高Catapult仪表业务处理板,实现对大容量网元设备性能测试的同时,降低了测试成本,同时提高了测试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现有技术中RNC在性能压力下的测试配置示意图;
图2A~2B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性能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性能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性能测试系统的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5为Catapult仪表(模拟CN)直接通过第二路由器和RNC相连时路由配置的示意图;
图6为Catapult仪表(模拟CN)和RNC之间添加PC时路由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上述性能测试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通过Catapult仪表模拟进行性能测试的瓶颈在于,业务面流量受到Catapult仪表业务处理板数量的限制。以业务处理板为例,RNC板卡设计的容量为3.4G,而每块Catapult仪表的业务处理板的流量为100M左右,这样计算下来,只有配置34块业务处理板才能完成相关的性能测试,而这种配置是难以实现的。同时业务处理板的价格非常昂贵,通过购买业务处理板进行容量扩容成本过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性能测试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测试设备(如Catapult仪表)和第二测试设备(如PC)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性能压力测试,在对大容量网元设备进行性能测试时可以直接增加价格较低的PC的数量进行扩容,而不需要增加价格较高Catapult仪表业务处理板,实现对大容量网元设备性能测试的同时,降低了测试成本,同时提高了测试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如图2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性能测试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可以包括第一测试设备21和至少一个第二测试设备22;
第一测试设备21,用于向第二测试设备22发送控制信令,并向被测设备发送控制面测试信令;
第二测试设备22,用于根据第一测试设备21发送的控制信令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并将生成的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发送给被测设备。
其中,第一测试设备21可以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211,用于生成控制信令,用于指示第二测试设备22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并将生成的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发送给被测设备;
第二生成模块212,用于生成控制面测试信令;
发送模块213,用于将第一生成模块211生成的控制信令发送给第二测试设备,并将第二生成模块212生成的控制面测试信令发送给被测设备。
其中,第一生成模块211具体用于,生成包含数据包发送目的IP地址、数据包发送周期以及数据包大小的控制信令。
第二测试设备22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221,用于接收控制信令;
生成模块222,用于根据接收模块221接收到的控制信令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
发送模块223,用于将生成模块222生成的业务面数据包发送给被测设备。
如图2B所示,第二测试设备还可以包括:
解析模块224,用于解析出接收模块221接收到的控制信令中包含的数据包发送目的IP地址、数据包发送周期以及数据包大小;
生成模块222具体用于,根据解析模块224解析出的数据包发送目的IP地址和数据包大小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
发送模块223具体用于,根据解析模块224解析出的数据包发送周期发送生成模块223生成的业务面测试数据包。
上述性能测试系统中,第一测试设备21可以是测试仪表,如Catapult仪表,用于模拟CN发送控制信令和控制面测试信令;第二测试设备22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如PC,用于根据第一测试设备21发送的控制信令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并将生成的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发送给被测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性能测试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性能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第一测试设备向第二测试设备发送控制信令,并向被测设备发送控制面测试信令。
步骤302、第二测试设备根据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并将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发送给被测设备。
具体的,第二测试设备接收到的控制信令可以包括数据包发送的目的IP地址、数据包的发送周期以及数据包的大小等性能测试相关的信息。第二测试设备接收到控制信令后,获取其中与性能测试相关的信息,并根据信息中的数据包发送目的IP地址和数据包大小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并根据信息中的数据包发送周期将生成的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发送给被测设备。
进一步的,在有多个第二测试设备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性能测试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其中,第一路由器可连接第一测试设备21和第二测试设备22,用于将第一测试设备21发送的控制信令转发给第二测试设备22;第二路由器可连接第二测试设备22和被测设备,用于将第二测试设备22发送的业务面测试数据包转发给被测设备。另外,为了将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的控制面测试信令发送给被测设备,第二路由器还可连接第一测试设备21和被测设备,用于将第一测试设备21发送的控制面测试信令转发给被测设备;或者,第二路由器与第一路由器相连,用于将第一测试设备通过第一路由器转发的控制面测试信令转发给被测设备。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通过第一测试设备(如Catapult仪表)和第二测试设备(如PC)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性能压力测试,在对大容量网元设备进行性能测试时可以直接增加价格较低的PC的数量进行扩容,而不需要增加价格较高Catapult仪表业务处理板,实现对大容量网元设备性能测试的同时,降低了测试成本,同时提高了测试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该实施例以Catapult仪表和PC结合以模拟CN对RNC进行大容量性能测试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其中,Catapult仪表用于向PC发送控制指令,并模拟CN向被测设备发送控制面测试信令,PC用于根据Catapult仪表发送的控制信令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并模拟CN将生成的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发送到被测设备。
如图4所示,为该实施例提供的性能测试系统的网络拓扑示意图,包括Catapult仪表(模拟CN)41、第一路由器42、第二路由器43、PC44以及RNC45。
该实施例提供的性能测试系统结构与现有性能测试系统结构相比,在IuPS接口增加2个路由器(第一路由器42和第二路由器43),通过路由器连接测试的PC44(PC44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拨打的性能容量指标进行增加或者减少)。每台PC44可以配置两个网卡,一个网卡通过第一路由器42和Catapult仪表(模拟CN)41相连,一个网卡通过第二路由器43和RNC45相连。Catapult仪表(模拟CN)41和第一路由器42的传输可以采用网线,路由器和PC44之间的传输可以采用网线,RNC45到第二路由器43的传输可以任意选取光纤或者网线。
与现有的性能测试环境相比,Catapult仪表(模拟CN)41和PC44相结合的测试环境需要重点进行改进的是IuPS接口的下行结构。其中,
Catapult仪表(模拟CN)41和PC44相结合的测试环境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业务面的流量,因此信令面可以不进行任何变化的。但是因为需要把信令面和业务面的数据合并到一根传输网线/光纤上,然后连接到RNC45,所以可以把Catapult仪表(模拟CN)41直接连接到第二路由器43上,或在两个路由器之间设置一条直连的网线,用于Catapult仪表(模拟CN)41发送信令消息给RNC45。
如图5所示,为Catapult仪表(模拟CN)41直接通过第二路由器43和RNC45相连时路由配置的示意图,由于在Catapult仪表(模拟CN)41和RNC45设备之间添加了路由器,所以在Catapult仪表(模拟CN)41侧需要添加Catapult仪表(模拟CN)41到RNC45信令面的路由,在RNC45侧添加RNC45到Catapult仪表(模拟CN)41信令面的路由,同时在路由器接口上配置相关的IP地址和路由。
Catapult仪表(模拟CN)41和PC44相结合的测试环境的业务面的改进主要是采用PC44代替Catapult仪表(模拟CN)41发送UDP数据包,从而以增加PC44数量的方式增加业务面的流量。当Catapult仪表(模拟CN)41和RNC45之间可以添加PC44时,需要并在相应的设备上进行路由配置。如图6所示,为Catapult仪表(模拟CN)41和RNC45之间添加PC时路由配置示意图。
图4所示的性能测试系统中各设备的功能可包括:
Catapult仪表(模拟CN)41用于向PC44发送控制信令,并向RNC发送控制面测试信令。具体的,一方面, Catapult仪表(模拟CN)41需要控制PC44发送UDP数据包,因此Catapult仪表(模拟CN)41可以在BSC单板上通过网线和路由器相连。同时可以在Catapult仪表(模拟CN)41的脚本中添加一个TTY接口,这个TTY接口映射到SBC单板上接口,并发送消息。在TTY接口上配置IP地址并添加路由,保证TTY接口能够和PC连通。另一方面,Catapult仪表(模拟CN)41可以直接通过第二路由器43与RNC连接,也可以依次通过第一路由器42、第二路由器43与RNC连接,以向RNC发送控制面测试信令。
PC44用于接收Catapult仪表(模拟CN)41发送的控制信令,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令向RNC45发送UDP数据包。具体的,为了进行性能测试,Catapult仪表(模拟CN)41需要在IuPS接口发送UDP数据包给RNC45,因此PC44需要模拟UDP数据包,并发送到RNC。现有技术中,通过PC发送TCP和UDP数据包进行网络性能测试的非常多,测试过程中选择的工具为JPerf。JPerf是开源软件,是用Java语言编写的,分Linux和Windows两种版本。PC可以安装Windows系统,然后安装Windows系统的JPerf软件。为了能够使PC44能和RNC45连通,需要在PC44的一块网卡上添加IP地址和到RNC45的路由。
为了向RNC45发送UDP数据包,PC44需要根据Catapult仪表(模拟CN)41发送的控制信令来确定发送数据的相关信息,比如对端的IP地址,数据包的大小和流量等。因此PC44可以监听Catapult仪表(模拟CN)41发送的控制信息,并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出测试相关的信息。这些功能可以通过对JPerf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为了进行监听,可以在PC的另一块网卡上配置IP地址和到Catapult仪表的路由。
第一路由器42和第二路由器43用于数据的转发。具体的,第一路由器42和第二路由器43的主要功能就是对Catapult仪表(模拟CN)41、PC44和RNC45之间的传输进行连接;其中,第一路由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来自Catapult仪表(模拟CN)41的控制信令转发给PC44;第二路由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来自PC的业务数据包以及来自Catapult仪表(模拟CN)41的控制面测试信令发送给RNC。
当需要大容量发送UDP数据包时,需要先确认路由器能够承载比较大的业务流量。路由器需要添加到Catapult仪表(模拟CN)41,RNC和PC的IP地址和路由。
基于上述性能测试系统,该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性能测试的方法,如图7所示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上述性能测试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根据测试数据流量配置PC44的数量。
具体的,在性能测试开始之前,可以根据测试的需要,评估业务面的数据流量,并根据数据流量配置PC44的数量。例如,被测的RNC板卡能够承受的流量为3G,同时每台PC44发包的最大流量为300M,这样就需要在IuPS接口配置10台PC44。在确定了PC44的数量以后,就可以确认需要的光纤/网线等传输设备的数量。
步骤702、根据网络拓扑搭建测试网络环境。
具体的,在所有网元设备都准备好以后,按照网络拓扑图进行搭建。在搭建完成以后,需要确认物理传输是否正常,端口的指示灯是否正常。
步骤703、规划并配置IP地址和路由。
具体的,在网络拓扑图搭建完成并确认传输正常后,需要规划Catapult仪表(模拟CN)41,路由器,PC44以及RNC45的IP地址和路由。由于连接的网元比较多,IP地址和路由的规划比较繁琐。可以通过表格的进行分析和规划,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规划完成后,在Catapult仪表(模拟CN)41,路由器,PC44以及RNC45上配置IP地址和路由信息。在相关信息添加完成以后,通过发送Ping包的方法验证数据配置是否正确,目的地址是否可达。如果某一部分路由不通,需要重新检查路由的规划和配置是否正确。
步骤704、Catapult仪表(模拟CN)41发送控制信令和控制面测试信令。
具体的,编辑Catapult仪表使用的模拟CN的脚本,添加TTY端口,按照制定好的规则编辑需要发送的控制信令,并按照UDP包的格式把控制信令封装成UDP包。脚本修改以后进行编译,保证编译成功并形成可执行文件。
开启Catapult仪表脚本,设置业务拨打模型。比如每1分钟拨打一个HSDPA业务,每个业务保持5分钟,每个业务下行灌包的速率为1M,最多同时在线1000个业务。
步骤705、PC44监听Catapult仪表(模拟CN)41发送的控制信令,并根据该控制信令发送UDP数据包。
具体的,在PC44上安装JPerf工具,并对JPerf工具进行二次开发,对JPerf工具添加监听功能,以使得PC44接收到Catapult仪表发送的控制信令以后,可以读取相关消息。同时JPerf工具需要添加对控制信令的解析功能,根据制定好的规则通过正则表达式对控制信令进行分解,提取出发送UDP数据包的相关参数,比如UDP包大小,发送UDP包的时间间隔(周期),以及目的IP地址等。对修改后的程序进行编译,并形成可执行文件。
步骤706、根据RNC45侧的统计来确认业务面流量是否达到了设计的需求,若是则结束流程,否则转至步骤701。
在性能测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Catapult仪表(模拟CN)的统计来观察拨打的业务数量,在PC44上统计UDP数据包发包的流量,在RNC45侧观察业务的总流量。根据RNC45侧的统计来确认业务面流量是否达到了设计的需求,如果数据流量不满足,可以通过增加PC44来增大流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测试设备(如Catapult仪表)和第二测试设备(如PC)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性能压力测试,在对大容量网元设备进行性能测试时可以直接增加价格较低的PC的数量进行扩容,而不需要增加价格较高Catapult仪表业务处理板,实现对大容量网元设备性能测试的同时,降低了测试成本,同时提高了测试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试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测试设备;
所述第一测试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发送控制信令,并向被测设备发送控制面测试信令;
所述第二测试设备,用于根据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并将生成的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发送给所述被测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控制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测试设备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并将生成的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发送给被测设备;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控制面测试信令;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生成模块生成的控制信令发送给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并将所述第二生成模块生成的控制面测试信令发送给被测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生成模块具体用于,生成包含数据包发送目的IP地址、数据包发送周期以及数据包大小的控制信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控制信令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发送给被测设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还包括:
解析模块,用于解析出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令中包含的数据包发送目的IP地址、数据包发送周期以及数据包大小;
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解析模块解析出的数据包发送目的IP地址和数据包大小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解析模块解析出的数据包发送周期发送所述生成模块生成的业务面测试数据包。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
所述第一路由器连接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和所述第二测试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转发给所述第二测试设备;
所述第二路由器分别连接第一测试设备、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和所述被测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发送的业务面测试数据包转发给所述被测设备,将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的控制面测试信令转发给所述被测设备。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路由器和第二路由器;
所述第一路由器连接所述第一测试设备、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和所述第二路由器,用于将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的控制信令转发给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将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的控制面测试信令转发给所述第二路由器;
所述第二路由器连接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和所述被测设备,用于将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发送的业务面测试数据包转发给所述被测设备,将从所述第一路由器接收到的控制面测试信令转发给所述被测设备。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设备为测试仪表,所述第二测试设备为计算机设备。
9.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性能测试系统实现的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测试设备向第二测试设备发送控制信令,并向被测设备发送控制面测试信令;
所述第二测试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并将所述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发送给被测设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试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发送的所述控制信令生成所述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并将所述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发送给被测设备,具体为:
所述第二测试设备解析出所述控制信令中包含的数据包发送目的IP地址、数据包发送周期以及数据包大小,根据解析出的所述数据包发送目的IP地址和数据包大小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并根据解析出的所述数据包发送周期向被测设备发送所述业务面测试数据包。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向第二测试设备发送控制信令,具体为:
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将控制信令发送给第一路由器,所述第一路由器将所述控制信令转发给所述第二测试设备;
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将所述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发送给被测设备,具体为:
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向第二路由器发送业务面测试数据包,所述第二路由器将所述业务面测试数据包数据包转发给所述被测设备;
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向被测设备发送控制面测试信令,具体为:
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向所述第二路由器发送控制面测试信令,所述第二路由器将所述控制面测试信令转发给所述被测设备;或,所述第一测试设备向第一路由器发送控制面测试信令,所述第一路由器将所述控制面测试信令转发给第二路由器,所述第二路由器将所述控制面测试信令转发给所述被测设备。
12.一种性能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控制信令,所述控制信令用于指示第二测试设备生成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并将生成的业务面测试数据包发送给被测设备;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控制面测试信令;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生成模块生成的控制信令发送给所述第二测试设备,将所述第二生成模块生成的控制面测试信令发送给被测设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成模块具体用于,生成包含数据包发送目的IP地址、数据包发送周期以及数据包大小的控制信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32864.8A CN102098702B (zh) | 2011-01-30 | 2011-01-30 | 性能测试系统、方法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32864.8A CN102098702B (zh) | 2011-01-30 | 2011-01-30 | 性能测试系统、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98702A true CN102098702A (zh) | 2011-06-15 |
CN102098702B CN102098702B (zh) | 2014-07-16 |
Family
ID=44131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32864.8A Active CN102098702B (zh) | 2011-01-30 | 2011-01-30 | 性能测试系统、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98702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5688A (zh) * | 2011-09-05 | 2012-02-1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设备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
CN102790994A (zh) * | 2012-07-18 | 2012-11-2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网络测试系统和一种多终端网络测试系统 |
CN103441894A (zh) * | 2013-08-20 | 2013-12-11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l2tp并发连接性能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684924A (zh) * | 2013-12-26 | 2014-03-26 |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系统和一种测试方法 |
CN104009889A (zh) * | 2014-06-10 | 2014-08-27 | 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协议测试方法及其被测设备和测试平台 |
CN104333634A (zh) * | 2014-10-24 | 2015-02-04 | 上海华湘计算机通讯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多终端大话务压力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CN104683183A (zh) * | 2015-02-15 | 2015-06-03 | 大唐联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测控方法和系统 |
CN109348499A (zh) * | 2018-11-30 | 2019-02-15 | 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 压力测试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6883A (zh) * | 2005-07-29 | 2006-0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的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
CN1717090A (zh) * | 2004-06-28 | 2006-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rnc的空中接口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
CN1980448A (zh) * | 2005-12-09 | 2007-06-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对基站NodeB进行测试的系统和方法 |
-
2011
- 2011-01-30 CN CN201110032864.8A patent/CN10209870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7090A (zh) * | 2004-06-28 | 2006-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rnc的空中接口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
CN1716883A (zh) * | 2005-07-29 | 2006-01-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的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方法 |
CN1980448A (zh) * | 2005-12-09 | 2007-06-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对基站NodeB进行测试的系统和方法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55688A (zh) * | 2011-09-05 | 2012-02-1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设备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
CN102790994A (zh) * | 2012-07-18 | 2012-11-2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网络测试系统和一种多终端网络测试系统 |
CN103441894A (zh) * | 2013-08-20 | 2013-12-11 |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l2tp并发连接性能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684924A (zh) * | 2013-12-26 | 2014-03-26 |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系统和一种测试方法 |
CN103684924B (zh) * | 2013-12-26 | 2016-09-07 |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系统和一种测试方法 |
US10243829B2 (en) | 2014-06-10 | 2019-03-26 | China Iwncomm Co., Ltd. | Communication protocol testing method, and tested device and testing platform thereof |
CN104009889A (zh) * | 2014-06-10 | 2014-08-27 | 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协议测试方法及其被测设备和测试平台 |
CN104009889B (zh) * | 2014-06-10 | 2017-04-26 | 西安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协议测试方法及其被测设备和测试平台 |
CN104333634A (zh) * | 2014-10-24 | 2015-02-04 | 上海华湘计算机通讯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多终端大话务压力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CN104683183A (zh) * | 2015-02-15 | 2015-06-03 | 大唐联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测控方法和系统 |
CN104683183B (zh) * | 2015-02-15 | 2018-07-06 | 大唐联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测控方法和系统 |
CN109348499A (zh) * | 2018-11-30 | 2019-02-15 | 北京奇安信科技有限公司 | 压力测试系统及方法 |
CN109348499B (zh) * | 2018-11-30 | 2022-02-25 |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压力测试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98702B (zh) | 2014-07-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98702B (zh) | 性能测试系统、方法和设备 | |
CN112738791B (zh) | 基于5g核心网的用户信息关联回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CN101888658B (zh) | Gprs核心网仿真测试系统 | |
CN102006616A (zh) | 一种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
CN104581785B (zh) | 无线网络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和移动终端 | |
CN105376089B (zh) | 一种网络规划方法及装置 | |
CN102355688A (zh) | 用于设备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6936658A (zh) | 测试用例的测试方法及测试平台、模拟测试设备 | |
CN112867046B (zh) | 一种基于模拟仿真核心网测试upf网元功能的方法 | |
Rivera et al. | Providing heterogeneous signaling and user traffic for 5G core network functional testing | |
CN114071391B (zh) | 内容计费测试方法、管理设备、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4703197A (zh) | 一种基于ttcn-3的终端协议一致性测试平台及方法 | |
CN111935767B (zh) | 一种网络仿真系统 | |
JP2009260754A (ja) | 通信試験装置、通信試験機能を有するネットワーク、接続試験方法および接続試験プログラム | |
CN101207525A (zh) | 无线网络控制器信令处理模块的测试系统和装置 | |
CN102420722A (zh) | 综合组网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 | |
CN102572910B (zh) | 终端话务量测试方法及系统 | |
CN112929914A (zh) | 网络链路模拟辅助测试的系统及方法 | |
CN114071467A (zh) | 一种基于4g移动网络模拟环境的靶场系统 | |
CN114630343A (zh) | 一种面向多类型终端的5g接入网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 | |
Doshi et al. | Wireless network testing and evaluation using real-time emulation | |
CN114884855B (zh) | 一种异步通信下的路由方法及系统 | |
CN110225097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8740687A (zh) | 一种预发布测试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
CN119521278A (zh) | 核心网信令面的测试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