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340951B - 手持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手持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0951B
CN102340951B CN201010237416.7A CN201010237416A CN102340951B CN 102340951 B CN102340951 B CN 102340951B CN 201010237416 A CN201010237416 A CN 201010237416A CN 102340951 B CN102340951 B CN 1023409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relative
handheld electronic
rack
gear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74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0951A (zh
Inventor
区宗源
戴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T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TC Corp filed Critical HTC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23741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409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40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0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0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0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第三机体、齿轮组及枢接于第一机体的枢接件。第二机体滑设于第一机体上且具有第一齿条。第三机体滑设于枢接件且具有第二齿条。齿轮组配置于第一机体且耦接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当第三机体沿第一操作方向相对第一机体平移而带动齿轮组作动时,第二机体被带动沿反向于第一操作方向的第二操作方向相对第一机体平移,以被第三机体暴露。当第二机体被第三机体暴露时,第三机体通过枢接件与第一机体的相对枢转而相对第一机体倾斜。

Description

手持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持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资讯科技的发达,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容易从电子装置取得所需的资讯。另一方面,凭借工艺技术水准的提高,各类型手持式电子装置莫不朝向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也因为具有便于随身携带的特性与优势,使得大众普遍接受并将其运用在日常生活上。
以手机为例,为使其方便携带并符合不同的喜好与需求,除了传统的直立式手机之外,另有掀盖式、旋盖式及滑盖式等形式。以滑盖式手机而言,其上下两机体相叠并可相对滑动,以呈现开启与闭合等不同的操作模态。将上下两机体相叠有助于缩小整体的体积,并可在特定的操作模态下将上下两机体展开。随着触控显示技术的进步,手机的触控显示功能逐渐取代传统按键功能。因此,如何使配置空间有限的手机机体具有更大的可用面积为重要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电子装置,以具有更大的可用面积。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包括第一机体、枢接件、第二机体、第三机体及齿轮组。枢接件枢接于第一机体。第二机体滑设于第一机体上且具有第一齿条。第三机体滑设于枢接件且具有第二齿条,其中第二机体叠置于第一机体与第三机体之间。齿轮组配置于第一机体且耦接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其中当第三机体沿第一操作方向相对第一机体平移,而通过第二齿条带动齿轮组作动时,第二机体通过第一齿条被齿轮组带动,而沿反向于第一操作方向的第二操作方向相对第一机体平移以被第三机体暴露,当第二机体被第三机体暴露时,第三机体通过枢接件与第一机体的相对枢转而相对第一机体倾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机体相对第一机体倾斜时,第三机体的顶面与第二机体的顶面共同形成连续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机体具有第一显示面,第三机体具有第二显示面,当第三机体的顶面与第二机体的顶面共同形成连续面时,第一显示面与第二显示面适于分别显示两互动画面、分别显示两相同画面或共同显示一完整画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手持电子装置更包括弹性件,连接于第一机体与枢接件之间,当第二机体被第三机体暴露时,枢接件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力相对第一机体枢转而带动第三机体相对第一机体倾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该弹性件为扭力弹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手持电子装置更包括弹性件,连接于第三机体与枢接件之间,其中弹性件在第三机体相对第一机体平移的过程中储存弹性位能或释放弹性位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齿轮组包括从动齿轮、倾斜杆及驱动齿轮。从动齿轮耦接第一齿条,其中从动齿轮具有开槽。倾斜杆的一端可摆动地配置于开槽内。驱动齿轮耦接第二齿条并固定于倾斜杆的另一端,以通过倾斜杆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其中当第三机体相对第一机体倾斜时,倾斜杆沿开槽摆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倾斜杆穿过枢接件,枢接件相对第一机体枢转而带动倾斜杆沿开槽摆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齿轮组为减速齿轮组,第三机体适于沿第一操作方向相对第一机体平移第一距离,并通过齿轮组的减速而带动第二机体沿第二操作方向相对第一机体平移小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手持电子装置更包括装饰环,配置于第一机体边缘而位于第一机体与第三机体之间,以遮蔽齿轮组及枢接件。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第二机体叠置于第一机体与第三机体之间,且第三机体可通过齿轮组带动第二机体作动,以使第三机体与第二机体分别沿相反的方向移动而让第二机体被第三机体暴露出,接着第三机体可相对第一机体倾斜,以使第三机体与第二机体接合,让手持电子装置具有更大的可用面积。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D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装置的作动流程图;
图2A-1至图2A-3分别绘示图1A的手持电子装置沿E-E剖面的剖视图、沿A-A剖面的剖视图及侧视图;
图2B-1至图2B-3分别绘示图1B的手持电子装置沿F-F剖面的剖视图、沿B-B剖面的剖视图及侧视图;
图2C-1至图2C-3分别绘示图1C的手持电子装置沿G-G剖面的剖视图、沿C-C剖面的剖视图及侧视图;
图2D-1至图2D-3分别绘示图1D的手持电子装置沿H-H剖面的剖视图、沿D-D剖面的剖视图及侧视图;
图3A至图3D分别为图1A至图1D的手持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立体图;
图4为图1A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手持电子装置
110:第一机体
120:第二机体
122:第一齿条
124、134:显示面
130:第三机体
132:第二齿条
140:枢接件
150:齿轮组
152:从动齿轮
152a:开槽
154:倾斜杆
156:驱动齿轮
160、170:弹性件
180:装饰环
D1、D2、D3: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图1D为本发明图2A-1至图2A-3动流程图。图2A-1至图2A-3绘示图1A的手持电子装置沿E-E剖面的剖视图、沿A-A剖面的剖视图及侧视图。图2B-1至图2B-3绘示图1B的手持电子装置沿F-F剖面的剖视图、沿B-B剖面的剖视图及侧视图。图2C-1至图2C-3绘示图1C的手持电子装置沿G-G剖面的剖视图、沿C-C剖面的剖视图及侧视图。图2D-1至图2D-3绘示图1D的手持电子装置沿H-H剖面的剖视图、沿D-D剖面的剖视图及侧视图。图3A至图3D分别为图1A至图D1的立体图。图4为图1A-图1D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分解图。请先参考图1A、图2A-1至图2A-3、图3A及图4,本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装置100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第三机体130、枢接件140及齿轮组150(绘示为两组)。
枢接件140枢接于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滑设于第一机体110上且具有第一齿条122(于图3A绘示为两个)。第三机体130滑设于枢接件140且具有第二齿条132。当手持电子装置100收阖时,第二机体120如图2A-1至图2A-3所示叠置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三机体130之间。齿轮组150配置于第一机体110且耦接第一齿条122及第二齿条132。
使用者可推动第三机体130沿第一操作方向D1(标示于图2A-1至图2A-3至图2C-1至图2C-3)相对第一机体110平移,而通过第二齿条132带动齿轮组150作动,使第二机体120通过第一齿条122被齿轮组150带动,以沿反向于第一操作方向D1的第二操作方向D2(标示于图2A-1至图2C-3)相对第一机体110平移,而由图1A、图2A-1至图2A-3及图3A所示状态转变为图1B、图2B-1至图2B-3及图3B所示状态,让第二机体120部分地被第三机体130暴露出。
接着,使用者可推动第三机体130继续沿第一操作方向D1相对第一机体110平移,而通过第二齿条132继续带动齿轮组150作动,使第二机体120通过第一齿条122继续被齿轮组150带动,以沿反向于第一操作方向D1的第二操作方向D2继续相对第一机体110平移,而由图1B、图2B-1至图2B-3及图3B所示状态转变为图1C、图2C-1至图2C-3及图3C所示状态,让第二机体120完全被第三机体130暴露出。
当第二机体120完全被第三机体130暴露时,第三机体130可通过枢接件140与第一机体110的相对枢转,而由图1C、图2C-1至图2C-3及图3C所示状态转变为图1D、图2D-1至图2D-3及图3D所示状态,让第三机体130相对第一机体110倾斜。由此,可将第三机体130上的显示面134与第二机体120上的显示面124接合,提供使用者更大的显示操作界面。
详细而言,当第三机体130如图1D及图2D-1至图2D-3所示相对第一机体110倾斜时,第三机体130的顶面例如与第二机体120的顶面共同形成连续面,以使显示面134与显示面124适于分别显示两互动画面、分别显示两相同画面或共同显示一完整画面。
请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手持电子装置100更包括弹性件160(绘示为两个),弹性件160用以连接于第一机体110与枢接件140之间,当第二机体120如图1C及图2C-1至图2C-3被第三机体130暴露时,枢接件140可通过弹性件160的弹性力相对第一机体110枢转而带动第三机体130相对第一机体110倾斜(如图1D及图2D-1至图2D-3所示)。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160例如为扭力弹簧。当弹性件160处于图2A-1至图2A-3至图2B-1至图2B-3状态时,会受力于枢接件140与第一机体110之间而具有弹性位能。当弹性件160处于图2C-1至图2C-3状态时,由于枢接件140获得可相对第一机体110枢转的自由度,因此弹性件160的弹性位能会释放而由弹性力带动枢接件140相对第一机体110枢转,进而带动第三机体130倾斜于第一机体110。
此外,请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手持电子装置100更包括弹性件170(绘示为两个),弹性件170连接于第三机体130与枢接件140之间,适于在第三机体130相对第一机体110平移的过程中储存弹性位能或释放弹性位能,以在手持电子装置100开阖的过程中,提供第三机体130相对第一机体110移动所需的能量,让使用者可较为轻松地推动第三机体130。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170例如为压缩弹簧或卷簧(绘示为压缩弹簧),用以使手持电子装置100适于提供半自动滑动(semi-auto sliding)的功能。详细而言,在第三机体130由图2A-1至图2A-3所示状态相对第一机体110平移至图2C-1-图2C-3所示状态的过程中,使用者需先抵抗弹性件170的弹性力推动第三机体130至一临界点,接着弹性件170会开始释放弹性位能而藉弹性力带动第三机体130自动平移至图2C-1-图2C-3所示状态。相同地,在第三机体130由图2C-1至图2C-3所示状态相对第一机体110平移至图2A-1至图2A-3所示状态的过程中,使用者需先抵抗弹性件170的弹性力推动第三机体130至一临界点,接着弹性件170会开始释放弹性位能而藉弹性力带动第三机体130自动平移至图2A-1至图2A-3所示状态。
请参考图3A,在本实施例中,齿轮组150包括从动齿轮152、倾斜杆154及驱动齿轮156。从动齿轮152通过齿轮组150的多个齿轮耦接第一齿条122且具有开槽152a。倾斜杆154的一端可摆动地配置于开槽152a内。驱动齿轮156耦接第二齿条132并固定于倾斜杆154的另一端,以通过倾斜杆154带动从动齿轮152转动。由此,当第三机体130相对第一机体110倾斜时,倾斜杆154可随之沿开槽152a摆动(如图2D-1至图2D-3所示),使整体结构可顺利作动。请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倾斜杆154是以沿方向D3穿过枢接件140的方式加以配置,使枢接件140适于通过相对第一机体110的枢转来带动倾斜杆154沿开槽152a(标示于图3A)摆动。
本实施例的齿轮组150例如为减速齿轮组,用于使第三机体130的移动距离大于第二机体120的移动距离。举例而言,在第三机体130由图2A-1至图2A-3所示状态沿第一操作方向D1相对第一机体110平移一第一距离而转变至图2C-1至图2C-3所示状态的过程中,第三机体130通过齿轮组150带动第二机体120由图2A-1至图2A-3所示状态沿第二操作方向D2相对第一机体110平移一第二距离。通过齿轮组150的减速,所述第二距离会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用于使第三机体130与第二机体120的作动行程能够相配合,使手持电子装置100可适当地作动。
当使用者结束操作而欲收阖手持电子装置100时,可抵抗弹性件160(绘示于图4)的弹性力将第三机体130由图2D-1至图2D-3所示状态扳动至图2C-1至图2C-3所示状态。接着,由图2C-1至图2C-3所示状态推动第三机体130至图2A-1至图2A-3所示状态,以完成手持电子装置100的收阖。
在本实施例中,手持电子装置100更包括装饰环180。装饰环180配置于第一机体110边缘而位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三机体130之间,以于图2A-1至图2D-3所示状态下遮蔽齿轮组150及枢接件140,维持手持电子装置100的美观。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二机体叠置于第一机体与第三机体之间,且第三机体可通过齿轮组带动第二机体作动,以使第三机体与第二机体分别沿相反的方向移动而让第二机体被第三机体暴露出,接着第三机体可相对第一机体倾斜,以使第三机体与第二机体接合,让手持电子装置具有更大的可用面积。此外,可配置弹性件于枢接件与第一机体之间,用于提供弹性力带动枢接件相对第一机体枢转,更可配置弹性件于枢接件与第三机体之间,用于提供弹性力带动第三机体相对第一机体平移,提升手持电子装置操作上的便利性。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包括:
第一机体;
枢接件,枢接于该第一机体;
第二机体,滑设于该第一机体上且具有第一齿条;
第三机体,滑设于该枢接件且具有第二齿条,其中该第二机体叠置于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三机体之间;以及
齿轮组,配置于该第一机体且耦接该第一齿条及该第二齿条,其中当该第三机体沿一第一操作方向相对该第一机体平移,而通过该第二齿条带动该齿轮组作动时,该第二机体通过该第一齿条被该齿轮组带动,而沿反向于该第一操作方向的一第二操作方向相对该第一机体平移以被该第三机体暴露,当该第二机体被该第三机体暴露时,该第三机体通过该枢接件与该第一机体的相对枢转而相对该第一机体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当该第三机体相对该第一机体倾斜时,该第三机体的顶面与该第二机体的顶面共同形成一连续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机体具有第一显示面,该第三机体具有第二显示面,当该第三机体的顶面与该第二机体的顶面共同形成该连续面时,该第一显示面与该第二显示面适于分别显示两互动画面、分别显示两相同画面或共同显示一完整画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还包括一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一机体与该枢接件之间,当该第二机体被该第三机体暴露时,该枢接件通过该弹性件的弹性力相对该第一机体枢转而带动该第三机体相对该第一机体倾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弹性件为扭力弹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还包括一弹性件,连接于该第三机体与该枢接件之间,其中该弹性件在该第三机体相对该第一机体平移的过程中储存弹性位能或释放弹性位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齿轮组包括:
从动齿轮,耦接该第一齿条,其中该从动齿轮具有开槽;
倾斜杆,该倾斜杆的一端可摆动地配置于该开槽内;以及
驱动齿轮,耦接该第二齿条并固定于该倾斜杆的另一端,以通过该倾斜杆带动该从动齿轮转动,其中当该第三机体相对该第一机体倾斜时,该倾斜杆沿该开槽摆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倾斜杆穿过该枢接件,该枢接件相对该第一机体枢转而带动该倾斜杆沿该开槽摆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齿轮组为减速齿轮组,该第三机体适于沿该第一操作方向相对该第一机体平移一第一距离,并通过该齿轮组的减速而带动该第二机体沿该第二操作方向相对该第一机体平移小于该第一距离的一第二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还包括装饰环,配置于该第一机体边缘而位于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三机体之间,以遮蔽该齿轮组及该枢接件。
CN201010237416.7A 2010-07-23 2010-07-23 手持电子装置 Active CN1023409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7416.7A CN102340951B (zh) 2010-07-23 2010-07-23 手持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7416.7A CN102340951B (zh) 2010-07-23 2010-07-23 手持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0951A CN102340951A (zh) 2012-02-01
CN102340951B true CN102340951B (zh) 2014-05-21

Family

ID=45516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7416.7A Active CN102340951B (zh) 2010-07-23 2010-07-23 手持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409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0233B (zh) * 2019-10-08 2021-07-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50516A (en) * 1999-05-26 2000-11-2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elephone handset with at least two movable elements whose motion is linked or is initiated by pushbutton or incoming call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48983A (en) * 2007-06-05 2008-12-16 Asustek Comp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200917929A (en) * 2007-10-05 2009-04-16 Qisda Corp Bilateral sliding module and the electronic device for using the same
US8385992B2 (en) * 2008-12-19 2013-02-26 Nokia Corporation User interfaces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EP2318896A1 (en) * 2008-08-29 2011-05-11 Nokia Corporation Device with auto-slide keypad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50516A (en) * 1999-05-26 2000-11-2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elephone handset with at least two movable elements whose motion is linked or is initiated by pushbutton or incoming cal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0951A (zh)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3064B (zh) 利用翻转和滑动原理进行开启和闭合的设备
EP1994247B1 (en) A sliding hinged apparatus
TW201023594A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573366B (zh) 电子装置
TWI510047B (zh) 手持電子裝置
CN101969481B (zh) 手持电子装置
TWI426766B (zh) 手持電子裝置
US10690285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2448270A (zh) 手持电子装置
CN101754619B (zh) 手持电子装置
TWI425906B (zh) 手持電子裝置
CN103140068B (zh) 手持电子装置
CN102340951B (zh) 手持电子装置
TWI365036B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and rising mechanism
KR20090093342A (ko) 폴더형 휴대 단말기
EP2413576B1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348348B (zh) 手持电子装置
CN101730423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2347996B (zh) 手持电子装置
CN102098885B (zh) 手持电子装置
CN201204772Y (zh) 具有半自动开合功能的滑盖机构
KR100881579B1 (ko) 멀티 모드 구조
CN101997937B (zh) 手持电子装置
TW201134179A (en) Slidable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1025705Y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