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754619B - 手持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手持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4619B
CN101754619B CN2008101863205A CN200810186320A CN101754619B CN 101754619 B CN101754619 B CN 101754619B CN 2008101863205 A CN2008101863205 A CN 2008101863205A CN 200810186320 A CN200810186320 A CN 200810186320A CN 101754619 B CN101754619 B CN 101754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lectronic device
hand
hold electronic
slid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63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4619A (zh
Inventor
庄政洁
郭彦均
韦志升
王怡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T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TC Corp filed Critical HTC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863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4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4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4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4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4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滑块以及连杆组。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相叠,而滑块位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且对于第一机体滑动配合。连杆组连接于滑块与第二机体之间,使得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在沿着水平方向展开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大致成为共平面,因此可有效利用机体上的空间,并可提升使用者操作时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手持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手持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滑盖式的手持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信息科技的发达,在日常生活上越来越容易从电子装置上取得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凭借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类型手持电子装置莫不朝向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也因为具有便于随身携带的特性与优势,使得大众普遍接受并将其运用在日常生活上。
以手机为例,为使其被方便携带于身上,并符合不同的喜好与需求,除了传统的直立式手机,另有掀盖式、旋盖式及滑盖式等常见形式。就滑盖式手机而言,上下两机体相叠并可相对滑动,以呈现开启与闭合等不同的操作模态。将上下两机体相叠有助于缩小整体的体积,并可在特定的操作模态下将上下两机体展开。然而,现有的滑盖式手机因受限于机构设计,在展开时,上下两机体之间仍会存在部分重叠的区域,而降低上下两机体上的面积利用率,也不利于滑盖式手机进一步的微型化发展。
另一方面,滑盖式手机在上下两机体滑动时,彼此之间有一定的高度断差,此高度断差除了影响手机整体外观造型外,更会影响使用者操作的便利性。如:因为避免使用者和断差面干涉,第一排按键通常离断差面一段距离,使得键盘的设计无法极大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具有相叠的两机体,且该两机体的上表面可展开成为共平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滑块以及一连杆组。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相叠。滑块位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且滑块与第一机体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杆组连接于滑块与第二机体之间,以带动滑块相对于第二机体平行运动,使得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在沿着一水平方向展开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大致成为共平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连杆组为一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四个相互平行的连杆,每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滑块与第二机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第一机体与滑块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弹性元件可为一单向弹簧或一双向弹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包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以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展开后,限制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的相对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定位装置包括一第一磁性元件以及一第二磁性元件,分别设置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上,且第一磁性元件与第二磁性元件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展开后相互吸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二弹性元件,设置于连杆组与第二机体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机体在面对第一机体的一侧具有凹陷,且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展开后,第一机体进入凹陷的低处,使得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的上表面齐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进入凹陷的低处后,第一机体的侧缘承靠于凹陷的一斜面,且斜面与水平方向夹一倾斜角,倾斜角介于55度至75度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倾斜角为65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包括一滑块锁,设置于连杆组上,并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展开后抵靠滑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包括一旋转件,设置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的邻接处,旋转件枢设于第二机体上并承靠第一机体,以随着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的相对运动而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包括一闩锁机构,设置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以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展开后固定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的相对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分别具有一长轴方向,且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的长轴方向分别与水平方向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分别具有一长轴方向,且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的长轴方向分别与水平方向正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机体在远离滑块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显示介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机体在面对滑块的一侧具有一输入介面,且输入介面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展开后被暴露出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机体在面对滑块的一侧具有一第二显示介面,且第二显示介面在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展开后被暴露出来。
基于上述说明,有别于以往的滑盖式手持电子装置在两机体展开时具有高度断差的设计,本发明利用滑块以及连杆组的配合,使得两机体可以展开为共平面。如此一来,不仅可使滑盖式手持电子装置成展开状态时具有平整的外观造型,也有助于提高使用者操作时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分解图。
图2A至图2E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装置展开过程示意图。
图3A至图3G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装置展开与闭合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手持电子装置采用滑块锁的示意图。
图5A及图5B为图4的滑块锁作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手持电子装置采用旋转件的示意图。
图7A及图7B为图6的旋转件作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直立式滑盖手持电子装置及侧开式滑盖手持电子装置展开后的示意图。
图9为示本发明的双屏幕滑盖手持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手持电子装置
110:第一机体
111:第一上平面
112:第一本体
113:第一显示介面
114:第一板件
120:第二机体
121:第二上平面
122:第二本体
123:第二显示介面
124:第二板件
125:输入介面
126:旋转件
126a:旋转轴
130:滑块
140:连杆组
142:连杆
144:滑块锁
150:第一弹性元件
160:控制键
200:手持电子装置
210:第一机体
211:第一上平面
220:第二机体
221:第二上平面
230:滑块
240:连杆组
250:第一弹性元件
260:定位装置
262:第一磁性元件
264:第二磁性元件
270:第二弹性元件
A-A’:手持电子装置长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列不同实施例中,各个细部结构都可以在合理的情况下相互组合、替换或被省略,以因应不同的实际需求。于本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在参照下列实施例的说明后应能理解本发明的精神与技术特征,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做出合理的变化与应用。此外,为了方便说明,并使说明内容能更易于被理解,下文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类似的元件,并可能省略重复的文字说明。
图1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持电子装置的分解图。请参考图1,手持电子装置100包括一第一机体110、一第二机体120、一滑块130、一连杆组140以及一第一弹性装置150。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相叠,而滑块130、连杆组140与第一弹性装置150设置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之间,使得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可沿一水平方向H相对滑动,以达成展开与闭合等操作模态的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体110包括一第一本体112及一第一板件114,其中第一本体112配置于第一板件114上,并使第一板件114与滑块130之间滑动配合,如此第一本体112可借由滑块130沿水平方向H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移动。当然,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省略第一板件114,而使滑块130直接与第一本体112结合。第二机体120包括一第二本体122以及一第二板件124,其中连杆组140是连接于滑块130与第二本体122之间。当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在沿着水平方向H展开后,第一机体110更借由连杆组14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移动,以使得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成为共平面(如图2E以及图3D所示),且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有部份重叠。
更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连杆组140为一平行四连杆机构,其包括四个相互平行的连杆142。每一连杆142的两端分别枢接于滑块130以及第二本体122。当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沿着水平方向H展开时,第一机体110与滑块130之间相对移动,且当第一机体110与滑块130到达一特定位置关系之后,连杆142会以与第二本体122的枢接处为转轴转动并带动滑块130相对于第二本体122平行运动,使得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在展开后成为共平面。
图2A-2E依序绘示前述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装置100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运动过程。
首先,如图2A所示,此为手持电子装置在闭合时的示意图。第一机体110与滑块130之间存在一第一弹性元件150,主要功能为在手持电子装置100展开或闭合的过程中,提供第一机体110移动所需的能量。换言之,此手持电子装置100能够提供半自动滑动(semi-auto sliding)的功能。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相对的一侧分别具有可相互配合的凹陷,使得手持电子装置100在完全闭合的状态时,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可相互重叠并具有完整的外观。此时,滑块130、连杆组140及第一弹性元件150处于起始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150为一卷簧、压缩弹簧或其他能够产生半自动滑动(semi-auto sliding)的弹性元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150为一对卷簧。
接着,如图2B所示,当使用者推动第一机体110时,第一机体110便会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沿水平方向H做滑动,而第一弹性元件150便会开始储存一弹性位能。
接着如图2C所示,当第一机体110移动一特定距离至一临界点时,第一弹性元件150便会释放所储存的弹性位能,自动将第一机体110往使用者施力的方向带动。
同时,如图2D所示,在第一机体110相对于滑块130滑动到一极限位置时,连杆组140会转动而带动滑块130,将第一机体110带进第二机体120上的凹陷的低处。
最后如图2E所示,手持电子装置100完全展开,第一机体110进入第二机体120凹陷的低处,此时第一机体110的第一上平面111与第二机体120的第二上平面121为共平面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欲闭合手持电子装置100时,只需逆向操作前述图2E-图2A所示的步骤,便可使手持电子装置100由图2E所示的展开状态成为图2A所示的闭合状态。值得注意的是,为让使用者将第一机体110沿着水平方向H往第二机体120推动的过程更为流畅与便利,第一机体110承靠于第二机体120凹陷的接触侧缘处有一倾斜角。考量为避免造成闭合时滑动不易以及外型和操作便利上,此倾斜角例如介于55度至75度之间,更佳者,此倾斜角例如是65度。第一机体110被推动时,连杆组140带动滑块130,使得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旋转。当第一机体110的底面高于第二机体120的凹陷后,第一机体110对于滑块130作水平滑动,此时第一弹性元件150储存一弹性位能。当使用者将第一机体110推到临界点时,第一弹性元件150便会施放所储存的弹性位能而将剩下的行程完成,使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回到如图2A所示的相叠的状态。因此,此手持电子装置100便能提供半自动滑动(semi-auto sliding)的功能。
虽然前述实施例是采用一对卷簧来作为第一弹性元件150,但实际上,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型态的弹簧,如伸缩弹簧,或其他类型的弹性元件来达到半自动滑动的功能。此外,本实施例也可以包含如磁铁、闩锁机构或卡勾等定位装置(详述如后),以便于在展开状态时能够限制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的相对位置。如此一来,手持电子装置100将转变为直立式(Bar-type)的手持电子装置,使用者可直接以展开状态的手持电子装置来进行通话、输入资料或观看多媒体信息等动作。
图3A-3D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持电子装置由闭合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运动过程,而图3E-3G则绘示手持电子装置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运动过程。相较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更在第二机体220与连杆组240之间配置一第二弹性元件270,可在手持电子装置200展开或闭合的过程中,提供连杆142旋转所需的能量。另外,本实施例更进一步在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之间设置了定位装置260,以在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展开后,限制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的相对位置。换言之,由于定位装置260,连杆组240不会自行旋转,而使得第一机体210上升。举例而言,当使用者使用成展开状态的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进行通话,且第一机体210接触耳朵时,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之间不会产生相对移动。如此一来,手持电子装置200将转变为直立式的手持电子装置,使用者可直接以展开状态的手持电子装置来进行通话、输入资料或观看多媒体信息等动作。
更详细而言,定位装置260例如包括一第一磁性元件262以及一第二磁性元件264,其中第一磁性元件262设置于第一机体210上,而第二磁性元件264设置于第二机体上220上,且第一磁性元件262与第二磁性元件264在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展开后会相互吸附,以限制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的相对位置。然而,定位装置260也可以由闩锁机构、卡勾之类的机构所取代,以便于在展开状态时能够限制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的相对位置。有关于手持电子装置200的详细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
首先,如图3A所示,此为手持电子装置200在闭合时的示意图。第一机体210与滑块230之间存在一第一弹性元件250,主要功能为在手持电子装置200闭合的过程中,提供第一机体210移动所需的能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250为伸缩弹簧。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相对的一侧分别具有可相互配合的凹陷,使得手持电子装置200在完全闭合的状态时,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可相互重叠并具有完整的外观。此时,滑块230、连杆组240及第一弹性元件250处于起始状态中。
接着,如图3B所示,当使用者推动第一机体210时,第一机体210便会相对于第二机体220沿水平方向H做滑动,而第一弹性元件250便会受到第一机体210带动而伸长并储存一弹性位能。
接着,如图3C所示,在第一机体210相对于滑块230滑动至一极限位置时,透过连杆组240带动滑块230,将第一机体210带进第二机体220凹陷的低处。
最后如图3D所示,第一机体210进入第二机体220凹陷的低处,此时第一上平面211与第二上平面221为共平面的状态。手持电子装置200可具有一定位装置260,以固定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同前述,由于定位装置260,连杆组240不会自行旋转,而使得第一机体210上升。举例而言,当使用者使用成展开状态的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进行通话,且第一机体210接触耳朵时,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之间不会产生相对移动。
在此实施例中,定位装置260为一第一磁性元件262及一第二磁性元件264,分别设置于第一机体210及第二机体220中。第一磁性元件262与第二磁性元件264相互吸附,将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的相对位置固定。然而,定位装置260也可以由闩锁机构、卡勾之类的机构所取代,以便于在展开状态时能够限制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的相对位置。同时,在连杆组240与第二机体220之间存在一第二弹性元件270。在第一机体210进入第二机体220凹陷的低处后,会压缩第二弹性元件270,而储存一弹性位能。
图3E-3G绘示前述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装置200由展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运动过程。
如图3E所示,于本实施例,手持电子装置200的闭合过程中,使用者将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沿着水平方向H展开,以错开第一磁性元件262及第二磁性元件264的相对位置,解除第一磁性元件262与第二磁性元件264对于第一机体210以及第二机体220的限位效果。当定位装置260为闩锁机构、卡勾之类的机构时,使用者将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沿着水平方向H展开,也能解除闩锁机构、卡勾等限位效果。
接着如图3F所示,当使用者放开第一机体210时,第二弹性元件270释放所储存的弹性位能,使得连杆组240旋转,以使得第一机体210的底面高于第二机体220。此时,第一弹性元件250释放所储存的弹性位能,使得第一机体210沿着水平方向H移动,而达到如图3G所示的手持电子装置200闭合状态。
另外,如图4所示,在闭合的过程中,当第一机体110接触第二机体120后时,第一机体110有时不容易上升而高于第二机体120,以便于达成闭合状态。因此,为了使得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能够更为流畅地成为闭合状态,手持电子装置100可具有一滑块锁144,其配置于连杆组140上。在闭合的过程中,当第一机体110接触滑块锁144时,滑块锁144会带动连杆组140旋转,以使得滑块130高于滑块锁144。然后,第一机体110沿着水平方向H移动,并通过滑块锁144上方,而成为闭合状态。
图5A与图5B为滑块锁144作动时的示意图。当手持电子装置100闭合时,使用者可将第一机体110沿着水平方向H移动。接着如图5B所示,当第一机体110推动滑块锁144,而使连杆组140旋转后,滑块130将高于滑块锁144的位置时。此时第一机体110可利用第一弹性元件150所储存的弹性位能,将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完成闭合的状态。
另外,如图6所示。如同上述,为解决第一机体110于闭合过程中与第二机体120发生干涉,而导致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之间滑动不顺畅的现象,本发明还可在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之间设计一旋转件126。为了能清楚表示现出旋转件设计的情况,图6省略第一机体110。
图7A与图7B为旋转件的作动图。由图7A所示,手持电子装置100在展开后,第一机体110短边承靠于旋转件126上,而旋转件126沿旋转轴126a枢设于第二机体120上。当如图7B所示时,手持电子装置100于闭合的过程中,旋转件126沿着旋转轴126a作旋转,使得第一机体110在通过第二机体120上的凹陷时更为顺畅,避免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相互干涉,影响使用者操作时的手感。
需注意的是,旋转件126、滑块锁144、第二弹性元件270与定位装置260并不限定以上的实施例。于合理的范围与设计内,可作组合与变换,以符合实际需求。举例而言,定位装置260可应用于固定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的相对位置,而滑块锁144、旋转件126及第二弹性元件270可在第一机体110闭合的过程中较为顺畅。
如图8所示,以上机构,并不只限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的相对运动方向平行沿着手持电子装置长轴A-A’的水平方向,为适应其他应用方式,亦可将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的相对运动方向更改成为垂直沿着手持电子装置长轴A-A’的水平方向,使得应用上不只可为下滑式(vertical sliding)手持电子装置,亦可为侧滑式(lateral sliding)手持电子装置。更详细而言,第一机体110具有一第一显示介面113,而第一显示介面113可以是显示器(display)或触控屏幕(touch screen)。第二机体120具有一输入介面125,而输入介面125可以是键盘、触控键盘或是触控屏幕。
另,如图9所示,其中第一机体110具有一第一显示介面113,而第二机体120具有一第二显示介面123,其中第一显示介面113可以是显示器(display)或触控屏幕(touch screen),而第二显示介面123可以是触控屏幕(touch screen)。再者,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成展开状态时,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可以合并出一控制键160。换言之,此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分别具有此控制键的一部份。同样地,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可以合并出一触控屏幕。因此,上述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的型态不限于说明所述,可在合理的范围内作组合搭配,以配合实际需求。举例而言,第一机体110或第二机体120可以分别具有显示介面与输入介面,或是可采用触控面板而可同时提供显示与信息输入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滑块以及连杆组改善已知滑盖式手持电子装置在展开时具有一凹陷的形式。将第一与第二机体改良成在展开时成为共平面,且有部分重叠,以便于收纳滑块以及连杆组,进而提高滑盖式手持电子装置的使用面积。除此之外,本发明更可以应用于下滑式(vertical sliding)手持电子装置与侧滑式(lateral sliding)手持电子装置。再者,在此滑盖式手持电子装置的机构设计上,亦可搭配弹性元件、定位装置、滑块锁以及旋转件等,以增加设计时的灵活度,符合各种设计需求。举例而言,可将第一机体搭配显示介面,而第二机体搭配键盘。或者,亦可将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均搭配触控屏幕,使得第一显示介面113与第二显示介面123拥有互动功能。并且,本发明不限于直立式手持电子装置,侧滑式手持电子装置亦可,而扩大本发明的运用以及便利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包括:
一第一机体;
一第二机体,与该第一机体相叠,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相对的一侧分别具有可相互配合的凹陷;
一滑块,位于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之间,且该滑块与该第一机体之间为滑动配合;以及
一连杆组,该连杆组为一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四个相互平行的连杆,每一连杆的两端分别枢接于该滑块与该第二机体,以带动该滑块相对于该第二机体平行运动,使得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在沿着一水平方向展开后,该第一机体进入该凹陷的低处,使得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的上表面成为共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第一机体与该滑块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元件包括一卷簧或一压缩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定位装置,设置于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之间,以在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展开后,限制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的相对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装置包括一第一磁性元件以及一第二磁性元件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上,且该第一磁性元件与该第二磁性元件在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展开后相互吸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弹性元件,设置于该连杆组与该第二机体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机体进入该凹陷的低处后,该第一机体的接触侧缘承靠于该凹陷的一斜面,且该斜面与该水平方向夹一倾斜角,该倾斜角介于55度至75度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倾斜角为65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滑块锁,设置于该连杆组上,并在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展开后抵靠该滑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旋转件,设置于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的邻接处,该旋转件枢设于该第二机体上并承靠该第一机体,以随着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的相对运动而转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分别具有一长轴方向,且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的长轴方向分别与该水平方向平行。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分别具有一长轴方向,且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的长轴方向分别与该水平方向正交。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机体在远离该滑块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显示介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机体在面对该滑块的一侧具有一输入介面,且该输入介面在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展开后被暴露出来。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机体在面对该滑块的一侧具有一第二显示介面,且该第二显示介面在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展开后被暴露出来。
CN2008101863205A 2008-12-11 2008-12-11 手持电子装置 Active CN101754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63205A CN101754619B (zh) 2008-12-11 2008-12-11 手持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863205A CN101754619B (zh) 2008-12-11 2008-12-11 手持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4619A CN101754619A (zh) 2010-06-23
CN101754619B true CN101754619B (zh) 2012-03-07

Family

ID=42480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63205A Active CN101754619B (zh) 2008-12-11 2008-12-11 手持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46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7996B (zh) * 2010-08-03 2014-10-01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手持电子装置
TWI435687B (zh) * 2011-04-18 2014-04-21 Au Optronics Corp 滑蓋裝置
TWI488571B (zh) * 2011-08-19 2015-06-11 Au Optronics Corp 手持電子裝置
US8825122B2 (en) * 2011-09-21 2014-09-02 Htc Corporation Hand-held deivce
TWI511643B (zh) * 2012-08-07 2015-12-01 Wistron Corp 可攜式電腦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03185Y (zh) * 2000-01-04 2000-10-25 王训恒 移动电话机
KR100617690B1 (ko) * 2003-11-10 2006-08-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 타입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
CN2874938Y (zh) * 2005-12-31 2007-0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折叠结构
CN1997042A (zh) * 2006-01-03 2007-07-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两个键区的移动通信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03185Y (zh) * 2000-01-04 2000-10-25 王训恒 移动电话机
KR100617690B1 (ko) * 2003-11-10 2006-08-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 타입 휴대용 무선 단말기
CN2874938Y (zh) * 2005-12-31 2007-0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折叠结构
CN1997042A (zh) * 2006-01-03 2007-07-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两个键区的移动通信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4619A (zh) 201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40135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20149438A1 (en) Mobile phone of folding type and hinge device of the same
JP5333054B2 (ja) 電子機器
US765342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sliding hinge
EP1806909B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games and user interfacing device thereof
CN101754619B (zh) 手持电子装置
CN102448270A (zh) 手持电子装置
US8422215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01969481B (zh) 手持电子装置
CN101990752B (zh) 具有组合滑动件和翻转铰链组件的便携式通信设备
KR102644316B1 (ko) 폴더블 휴대단말기용 물방울 타입의 힌지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더블 휴대단말기
TW200418061A (en) Foldable keyboard
CN102348348B (zh) 手持电子装置
CN101345779B (zh) 翻盖机构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KR101120159B1 (ko) 폴딩 방식의 휴대 단말기용 힌지장치
KR100998877B1 (ko) 힌지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휴대 단말기
JP4708321B2 (ja) スライド式携帯機器
CN102340951B (zh) 手持电子装置
JP4667622B2 (ja) 移送機構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313963B2 (ja) スライド式電子装置
CN100536645C (zh) 多型态可携式电子装置
KR101000000B1 (ko) 힌지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휴대 단말기
KR200402929Y1 (ko) 핸드폰용 힌지
CN101370369A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TWI382131B (zh) 滑蓋機構及應用該滑蓋機構之攜帶式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