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334492B - 一种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4492B
CN102334492B CN 201010234079 CN201010234079A CN102334492B CN 102334492 B CN102334492 B CN 102334492B CN 201010234079 CN201010234079 CN 201010234079 CN 201010234079 A CN201010234079 A CN 201010234079A CN 102334492 B CN102334492 B CN 1023344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fenthiuron
desinsection list
pesticidal combination
desinsection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3407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34492A (zh
Inventor
井晓刚
任玉英
白复芹
冯涵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KYX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KYX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KYX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KYX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23407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344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34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4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34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44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含有丁醚脲、杀虫单和其他助剂,其中丁醚脲与杀虫单的重量比为1∶60~70∶1。可应用于咀嚼式、刺吸式害虫以及螨类等的防治。该组合物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效果好。试验证明该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复配领域,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尤其是一种以丁醚脲和杀虫单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但长期连续高剂量地施用单一的化学杀虫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以及耐抗药性真菌发展等问题。合理的化学杀虫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虫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真菌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杀虫剂复配或混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开发新品杀虫剂价格不断攀升,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少,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重视,纷纷加大开发研制力度。
丁醚脲(diafenthiuron):1-特丁基-3-(2,6-二异丙基-4-苯氧基苯基)硫脲
Figure BSA00000201371600011
本品为无色粉末,熔点144.6-147.7℃蒸气压<2×10-6Pa(25℃),密度1.09(20℃),溶解度水0.06mg/L(25℃),丙酮320,乙醇43,正己烷9.6,甲苯330,正辛醇26(g/L,25℃),光、空气中和水中稳定。是一种新型杀虫、杀螨剂,广泛用于棉花、水果、蔬菜和茶叶上。该药是一种选择性杀虫剂,具有内吸和熏蒸作用,可以控制蚜虫的敏感品系及对氨基甲酸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产生抗性的蚜虫,大叶蝉和椰粉虱等,还可以控制小菜蛾、菜粉蝶和夜蛾为害。该药可以和大多数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用。
杀虫单(monosultap):2-N,N-二甲胺基-1-硫代硫酸钠基-3-硫代硫酸基丙烷
Figure BSA00000201371600012
纯品为针状结晶,熔点142~143℃,工业品为无定形颗粒状固体或白色、淡黄色粉末,有吸湿性,易溶于水,20℃时水中溶解度1.335g/mL,易溶于工业酒精及热无水乙醇中,微溶于甲醇,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不溶于丙酮,乙醚、氯仿、醋酸乙酯、苯等溶剂,常温下稳定,pH5-9条件下稳定,遇铁降解,在强碱,强酸条件下易分解。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沙蚕毒素的类似物,进入昆虫体内迅速转化为沙蚕素或二氢沙蚕毒素。该药为乙酰胆碱竞争性抑制剂,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内吸传导作用,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该药主要用于防治甘蔗、水稻等作物上的害虫。[1]对家蚕有毒,使用时应特别注意。[2]对棉花、烟草和某些豆类易产生药害,马铃薯也较敏感。[3]不能与强酸、强碱物质混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效果好的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该杀虫组合物的用途。
一种杀虫组合物,它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其中丁醚脲和杀虫单的重量比为1∶60~70∶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中丁醚脲和杀虫单的较优重量比为1∶50~50∶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中有效成分占制剂的重量比为:2~80%。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丁醚脲和杀虫单与助剂、载体等加工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加工成的剂型是乳油、悬浮剂、微胶囊剂、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咀嚼式、刺吸式害虫以及螨类等的防治。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剂组合物是采取以下措施实现的:
组合物中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两种活性组分,其中丁醚脲和杀虫单的重量比为1∶60~70∶1,较优重量比为1∶50~50∶1,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加入助剂和填料可加工成为乳油、悬浮剂、微胶囊剂、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乳油制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丁醚脲    1~70%
杀虫单    1~60%
乳化剂    10~30%
溶剂      20~50%
增效剂    1~5%
该乳油制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丁醚脲、杀虫单加入溶剂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乳化剂、增效剂搅拌均匀后成均一透明的油状液体,灌装,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的乳油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悬浮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丁醚脲    1~70%
杀虫单    1~60%
分散剂    5~20%
防冻剂    1~5%
增稠剂    0.1~2%
消泡剂    0.1~0.8%
水        余量
该悬浮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其他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丁醚脲和杀虫单,在磨球机中磨球2~3小时,使粒直径均在5mm以下,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的悬浮剂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微胶囊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丁醚脲        1~70%
杀虫单        1~60%
尿素          5~20%
甲醛          5~20%
乳化分散剂    5~20%
防冻剂        1~5%
增稠剂        0.1~2%
消泡剂        0.1~0.8%
水            余量
在装有搅拌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加入尿素和甲醛(物质的量比约为1∶1.5~2.0),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到8~9左右,然后升温至70~80℃,反应得到稳定的脲醛树脂预聚体。取一定量的丁醚脲与杀虫单的原药溶于环己烷中,并在溶液中加入乳化分散剂,伴随剧烈搅拌,配成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为水相的O/W型稳定乳液。将上述的脲醛树脂预聚体加入乳液中,调节pH值,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使油相物质被包裹起来,形成微胶囊颗粒。缓慢升温,固化,温度控制在40~50℃,固化时间1h。选择加入适量的助剂,即可得稳定的微囊悬浮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四,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丁醚脲    1~70%
杀虫单    1~60%
分散剂    3~20%
润湿剂    3~10%
填料      2~70%
该杀虫组合物可湿性粉剂具体加工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丁醚脲和杀虫单以及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经气流粉碎机后在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可湿性粉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五,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水分散粒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丁醚脲    1~70%
杀虫单    1~60%
分散剂    3~20%
润湿剂    3~10%
崩解剂    2~5%
填料      10~70%
该杀虫组合物水分散粒剂具体加工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丁醚脲、杀虫单和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的水分散粒剂。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与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溶剂为二甲苯或生物柴油、甲苯、柴油、甲醇、乙醇、正丁醇、异丙醇、松节油、溶剂油、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水等溶剂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
所述增效剂是指具有增强药剂渗透力,润湿扩展能力,击倒害虫速度,提高农药的耐雨水冲刷力,从而提高农药杀虫、杀虫效果的一类安全、环保、无毒、无残留的新型助剂,可选自有机硅农药增效剂ZC-650或有机硅农药渗透剂扩展剂Agrowet810c、农用有机硅农药增效剂Silwet408、氮酮中的任一种。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湿润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烷基萘磺酸盐、聚氧乙烯三苯乙烯苯基磷酸盐、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稳定剂选自:柠檬酸钠、间苯二酚中的一种。
所述的抗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乳化分散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消泡剂和防冻剂等。
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涉及的两种化合物相互混配经试验证明,不但不会产生抵触,而且可产生协同增效或加和作用,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而且丁醚脲和杀虫单的复配尚未有报道。
2、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增强了对环境的友好性。
具体实施方式:杀虫单与丁醚脲不同配比联合毒力
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解释,但不能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1.1供试药剂
91%杀虫单原药、97%丁醚脲原药,上述原药均由济南化工研究院农药研究所提供。
1.2供试虫源
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研发中心生测部室内连续饲养5代且其个体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敏感型小菜蛾的三龄幼虫。
1.3两个单剂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浸虫法将两个原药都用少量丙酮溶解,再用0.1%的吐温水溶液稀释成成等差的5个浓度的溶液,稀释在烧杯里以备用,并以清水作为对照。将大小一致的三龄小菜蛾幼虫在浸虫笼的药液中浸渍5S,吸去多余药液后将其置于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皿中放有新鲜甘蓝叶片加盖。每浓度处理10头,重复4次。设空白对照。于(27±1)℃光照培养箱中保持24h后检查死亡率,用拨针轻触虫体无反应者为死亡。死亡率用Abbott公式校正,再根据浓度对数——死亡率机率值分析(Bliss)法,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和置死中量LC50的值。
2.1最佳配比筛选
按比例混合(Crafte)法进行混配寻优,筛选出杀虫单与丁醚脲混配的最佳配比。设杀虫单和丁醚脲对小菜蛾的三龄幼虫24小时的室内毒力LC50分别为a和b,两药剂混配时按下列比例混配成11个配方,即为a+0、0.9a+0.1b、0.8a+0.2b、0.7a+0.3b、0.6a+0.4b、0.5a+0.5b、0.4a+0.6b、0.3a+0.7b、0.2a+0.8b、0.1a+0.9b、0+b。每个配比的药液按上述方法进行毒力测定,24小时后检查小菜蛾的死亡结果,求出各配比的毒性比率表1。
表1LC50剂量的杀虫单与LC50剂量的丁醚脲不同配比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BSA00000201371600061
根据表1结果,以两个单剂的LC50为基础,组成不同配比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从表初步可以看出,不同配比的混剂均有增效作用,它们的实际抑制率均大于或接近50%,毒性比率均大于1。其中以0.6a+0.4b的混剂实际死亡率最高。因此,混剂的最佳配比为杀虫单LC50值的60%加丁醚脲LC50值的40%,折算成两单剂有效成分的比例则为2.325∶1。参照最佳配比结果,实际以杀虫单∶丁醚脲=2.325∶1(有效成分)进行混配,混配制剂用丙酮稀释成一定梯度的系列浓度,再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混剂测定的毒力回归方程、LC50以及共毒系数并按孙云沛方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杀虫单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丁醚脲的毒力指数(TI)=杀虫单的LC50/丁醚脲的LC50×100
M的实际毒力指数(ATI)=杀虫单的LC50/M的LC50×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杀虫单的TI×P杀虫单+丁醚脲的TI×P丁醚脲
M的共毒系数(CTC)=M的ATI/M的TTI×100
式中:
M为丁醚脲与杀虫单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丁醚脲为丁醚脲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
P杀虫单为杀虫单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见表2。
表2杀虫单、丁醚脲及其混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Figure BSA00000201371600071
表2表明,实际以杀虫单∶丁醚脲=2.325∶1(有效成分)进行混配,再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共毒系数为175.67,其增效作用明显。
3.1田间实验防治小菜蛾,.二化螟
3.1田间实验防治小菜蛾
3.1试验方法
3.1.1施药方法
该试验喷药1次,施药日期为3月20日。此时甘蓝尚未结球。小菜蛾幼虫大部分处于2~3龄期。喷药时天气晴。用新加坡利农牌定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对各处理均匀喷雾,叶片正反面都要求喷有效药液。每小区用药液2.0kg。
3.1.2调查方法
调查每个小区固定10株甘蓝作为调查株.记录全部叶片上的幼虫数量。喷药前调查虫口基数,分别在喷药后3、7天和10天调查活虫数。本试验共调查4次。
3.1.3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一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活虫数×100
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3.1.4药害调查方法
施药后连续10d目测药剂对作物没有药害产生,甘蓝生长良好。
3.1.5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
表3处理药剂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Figure BSA00000201371600081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药后其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混剂45%(杀∶丁=2.325∶1)在药后10天,杀虫效果分别为88.61%、92.85%和95.93%,杀虫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各用量处理杀虫效果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甘蓝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甘蓝是安全的。在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发现其对蚜虫等害虫也有较好防效。建议与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混合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现在各蔬菜产区的小菜蛾有很高的抗药性,用常规药剂进行防治已防效甚微,控制不了其危害,这一混配中因有丁醚脲的独特机理能很好的解决抗药性这一难题,在蔬菜产区有推广的价值。
3.2田间实验防治水稻二化螟
3.2.1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9年7月13日至8月8日在湖北荆州沙市试验田进行。试验于2009年7月13日按各处理设计浓度进行常规对水喷雾,均匀喷施水稻植株中下部。施药器械为WF-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头为单个扇形雾喷头,工作压力为0.2-0.4Mpa,喷雾量为0.36-0.48L/min,进行常规喷雾,喷药时力求均匀周到。施药时田间3代二化螟为1~2龄幼虫高峰期。每667m2对水量为50kg。
施药前田间灌深水4~5cm,并保持7d以上不排放。试验期间天气良好,日平均气温为24.3~29.0℃。施药当天无雨。试验田为水稻土,6月2日移栽,移栽规格为17cm×21cm,每穴插6~8株苗。每667m2施碳酸氢铵30kg作底肥,其它田间管理按照常规进行。
3.2.2调查方法
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水稻鳞翅目钻蛀性害虫》,为害稳定后(8月8日),调查每小区枯心株率,计算保苗效果。同时拔取螟害株,剥查二化螟残留虫数,与对照区比较,计算杀虫效果。每小区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调查50丛水稻。
3.2.3药效计算方法
防效(%)=(对照区虫量-处理区虫量)/对照区虫量×100
枯心率(%)=调查枯心数/调查总株数×100
保苗效果(%)=(对照区枯心率-处理区枯心率)/对照区枯心率×100
3.2.4药害调查方法
试验期间多次目测观察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情况,均未发现有药害现象发生。
3.2.5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
表4处理药剂防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Figure BSA00000201371600091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药后其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35%丙溴磷+5%氰氟虫腙在水稻枯心稳定期(8月8日),各用量处理的杀虫效果分别为83.51%、88.14%和92.78%,杀虫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水稻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水稻作物是安全的。供试药剂60g以上用量处理杀虫效果极显著地高于常规对照药剂5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和50%丁醚脲微乳剂。供试药剂40、60、80g各用量处理药后25天的保苗效果分别为80.53%、84.16%和87.90%,保苗效果随着药剂用量的增加而递增。施用供试药剂后,在试验条件下未发现药剂对水稻产生任何不良影响,施药后水稻植株生长正常。它对农产品和环境安全,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Claims (3)

1.一种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虫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丁醚脲和杀虫单二元复配,其中丁醚脲和杀虫单的质量比为1.55:9~13.9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丁醚脲和杀虫单质量在制剂中的总质量占整个制剂质量的2~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剂型是乳油、悬浮剂、微胶囊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
CN 201010234079 2010-07-23 2010-07-23 一种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44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34079 CN102334492B (zh) 2010-07-23 2010-07-23 一种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34079 CN102334492B (zh) 2010-07-23 2010-07-23 一种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4492A CN102334492A (zh) 2012-02-01
CN102334492B true CN102334492B (zh) 2013-05-22

Family

ID=45510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3407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4492B (zh) 2010-07-23 2010-07-23 一种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344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94837A (zh) * 2016-05-19 2016-07-27 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磷腈氟烷基磺酰亚胺碱金属盐和丁醚脲的杀虫组合物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16A (zh) * 1995-04-05 1997-01-15 希巴-盖吉股份公司 农药组合物
CN1347642A (zh) * 2001-09-19 2002-05-08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阿维菌素·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可湿性粉剂
CN1895046A (zh) * 2006-06-22 2007-01-17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丁醚脲和溴虫腈的具有杀虫作用的组合物
CN101305732A (zh) * 2007-12-27 2008-11-19 天津市兴光农药厂 含噻虫啉的农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016A (zh) * 1995-04-05 1997-01-15 希巴-盖吉股份公司 农药组合物
CN1347642A (zh) * 2001-09-19 2002-05-08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阿维菌素·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可湿性粉剂
CN1895046A (zh) * 2006-06-22 2007-01-17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丁醚脲和溴虫腈的具有杀虫作用的组合物
CN101305732A (zh) * 2007-12-27 2008-11-19 天津市兴光农药厂 含噻虫啉的农药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4492A (zh)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9388A (zh)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和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
CN102113496B (zh) 一种含有环虫腈和灭多威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32383A (zh)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和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CN102986700A (zh) 一种含有氟螨嗪与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
CN103271035A (zh) 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与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39874B (zh) 一种含有溴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32385A (zh) 一种含有噻虫胺和阿维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39864A (zh)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93218A (zh)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2960353A (zh) 一种含有氰氟虫腙与氟螨嗪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1919391A (zh) 一种含有多杀菌素和灭蝇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2334492B (zh) 一种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CN104255735A (zh) 啶虫丙醚和四氯虫酰胺复配杀虫组合物
CN103355297A (zh) 一种含有甲氧虫酰肼与氟虫双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2960356A (zh) 一种含有双三氟虫脲与甲氧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83237A (zh) 一种含有吡虫啉和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3636642A (zh) 一种含有氯虫苯甲酰胺与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
CN102369941B (zh) 一种含有联苯肼酯和溴虫腈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3719139A (zh) 一种含有呋虫胺与丁醚脲的杀虫组合物
CN103609571A (zh) 一种含有甲维盐与阿维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2283238A (zh) 一种含有吡虫啉和灭蝇胺的杀虫组合物
CN101743972A (zh) 一种含有氟环唑和苯醚甲环唑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CN102113486A (zh) 一种含有乙嘧酚和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9392928A (zh) 一种含有甲维盐与乙唑螨腈的杀虫组合物
CN109392937A (zh) 一种含有氟氯虫双酰胺与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

Termination date: 201507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