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3218A -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93218A CN102293218A CN2010102161584A CN201010216158A CN102293218A CN 102293218 A CN102293218 A CN 102293218A CN 2010102161584 A CN2010102161584 A CN 2010102161584A CN 201010216158 A CN201010216158 A CN 201010216158A CN 102293218 A CN102293218 A CN 1022932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phenthrin
- ethyl ester
- spiral shell
- shell worm
- worm ethy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杀虫组合物其特征是含有螺虫乙酯、联苯菊酯和其他助剂,其中螺虫乙酯与联苯菊酯的重量比为1∶50~70∶1。可应用于多种作物的多种害虫的防治。该组何物安全环保、成本低、效果好。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证明此两种化合物复配对靶标害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且在国内外未曾有关于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混配的报导,故提出该发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复配领域,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尤其是一种以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背景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病虫害最为有效的手段,但通过化学防治害虫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而且长期连续高剂量地施用单一的化学杀虫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合理的化学杀虫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虫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害虫害螨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杀虫杀螨剂复配或混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开发新品杀虫剂价格不断攀升,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少、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重视,纷纷加大开发研制力度。
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4-(乙氧基羰基氧基)-8-甲氧基-3-(2,5-二甲苯基)-1-氮杂螺[4,5]-癸-3-烯-2-酮
原药外观为白色粉末,无特别气味,制剂外观是具芳香味白色悬浮液。溶点142℃,溶解度(20℃)水33.4mg/L、有机溶剂:乙醇44.0mg/L、正己烷0.055mg/L、甲苯60mg/L、二氯甲烷>600mg/L、丙酮100-120mg/L/乙酸乙酯67mg/L、二甲基亚砜200-300mg/L。分解温度235℃.稳定性较好。是一种新型特窗酸类杀虫剂,杀虫谱广,持效期长。它是通过干扰昆虫的脂肪生物合成导致幼虫死亡,降低成虫的繁殖能力。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有效地防治对现有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同时可作为烟碱类杀虫剂抗性管理的重要品种。
联苯菊酯(bifenthrin),(1R,S)-顺式(Z)2,2-二甲基-3-(2-氯-3,3,3-三氟-1-丙烯基)环丙烷羧酸-2-甲基-3-苯基苄酯
粘稠液体晶状或蜡状固体,熔点51-66℃,比重1.21(25℃),蒸气压0.024mPa(25℃),溶于二氯甲烷、甲苯、氯仿、丙酮、乙醚、微溶于庚烷和甲醇,几乎不溶于水,在20至25℃时稳定二年。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无内吸、熏蒸作用,杀虫谱广、作用迅速。在土壤中不移动,对环境较为安全,残效期较长。适用于棉花、果树、蔬菜、茶叶等作物上防治鳞翅目幼虫、粉虱、蚜虫、潜叶蛾、叶蝉、叶螨等害虫、害螨。用于虫、螨并发时,省时省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室内毒力测定实验中惊喜的发现,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复配可以大大提高对害虫的活性,同样对螺虫乙酯单剂和联苯菊酯单剂产生抗性的害虫具有较高的活性。
本发明是通过下列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杀虫组合物,它含有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其中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的重量比为1∶50~70∶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中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的较优重量比为1∶50~50∶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中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两种有效组分累积所占制剂的重量比为2~7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与助剂、载体等加工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加工成的剂型是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和微胶囊剂等。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用于防治多种作物上的刺吸式害虫,如飞虱、蚜虫、介壳虫、蓟马等刺吸式害虫以及稻纵卷叶螟、菜青虫等鳞翅目害虫。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剂组合物是采取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悬浮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螺虫乙酯 1~70%
联苯菊酯 1~50%
分散剂 5~20%
防冻剂 0.5~3%
增稠剂 0.1~2%
消泡剂 0.1~0.8%
水 余量
该杀虫组合物悬浮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其他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在磨球机中磨球2~3小时,使粒直径均在5mm以下,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的杀虫组合物的悬浮剂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水乳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螺虫乙酯 1~70%
联苯菊酯 1~50%
乳化剂 3~30%
溶剂 5~15%
稳定剂 2~15%
防冻剂 1~5%
消泡剂 0.1~8%
增稠剂 0.2~2%
水 余量
该杀虫组合物水乳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首先将原药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溶剂和乳化剂、助溶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的油相;将部分水,抗冻剂,抗微生物剂等其他的农药助剂混合在一起成均匀的水相;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的同时将油相加入水相,缓缓加水直至达到转相点,开启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并加入剩余的水,剪切约半小时,形成水包油型的水乳剂,即制得含有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的杀虫组合物的水乳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微乳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螺虫乙酯 1~70%
联苯菊酯 1~50%
溶剂 1~30%
乳化剂 3~30%
稳定剂 2~15%
增效剂 2~10%
水 10~78%
该杀虫组合物微乳剂的具体加工步骤为:将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原药加入溶剂中,边搅拌边加入乳化剂、稳定剂和增效剂等助剂,最后将其加入水中搅拌,形成均一透明液体,即得本发明组合物的微乳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四,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螺虫乙酯 1~70%
联苯菊酯 1~50%
分散剂 3~20%
润湿剂 3~10%
填料 10~70%
该杀虫组合物可湿性粉剂具体加工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以及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经气流粉碎机后在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可湿性粉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五,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可溶性粉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螺虫乙酯 1~70%
联苯菊酯 1~50%
分散剂 3~20%
稳定剂 3~10%
黏着剂 1~5%
填料 10~70%
该除草组合物可溶性粉剂具体加工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以及分散剂、稳定剂、黏着剂和填料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经气流粉碎机后在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可溶性粉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六,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水分散粒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螺虫乙酯 1~70%
联苯菊酯 1~50%
分散剂 3~20%
润湿剂 3~10%
崩解剂 2~5%
填料 10~70%
该杀虫组合物水分散粒剂具体加工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螺虫乙酯、联苯菊酯和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匀,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的杀虫组合物的水分散粒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七,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微胶囊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螺虫乙酯 1~70%
联苯菊酯 1~50%
尿素 5~20%
甲醛 5~20%
乳化分散剂 5~20%
防冻剂 1~5%
增稠剂 0.1~2%
消泡剂 0.1~0.8%
水 余量
该杀虫组合物微胶囊剂加工步骤为:在装有搅拌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加入尿素和甲醛(物质的量比约为1∶1.5~2.0),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到8~9左右,然后升温至70~80℃,反应得到稳定的脲醛树脂预聚体。取一定量的螺虫乙酯与联苯菊酯的原药溶于环己烷中,并在溶液中加入乳化分散剂,伴随剧烈搅拌,配成以含乳化分散剂的水溶液为水相的O/W型稳定乳液。将上述的脲醛树脂预聚体加入乳液中,调节pH值,在酸催化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使油相物质被包裹起来,形成微胶囊颗粒。缓慢升温,固化,温度控制在40~50℃,固化时间1h。选择加入适量的助剂,即可得稳定的微囊悬浮剂。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与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基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溶剂为二甲苯或生物柴油、甲苯、柴油、甲醇、乙醇、正丁醇、异丙醇、松节油、溶剂油、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水等溶剂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以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
所述的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烷基萘磺酸盐、烷基酚乙氧基化物、聚氧乙烯三苯乙烯苯基磷酸盐、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增效剂是指具有增强药剂渗透力,润湿扩展能力,击倒害虫速度,提高农药的耐雨水冲刷力,从而提高农药杀虫效果的一类安全、环保、无毒、无残留的新型助剂,可选自有机硅农药增效剂ZC-650或有机硅农药渗透剂扩展剂Agrowet810c、农用有机硅农药增效剂Silwet408、氮酮中的任一种。
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抗微生物剂选自: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山梨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稳定剂选自:柠檬酸钠、间苯二酚、环氧乙烷中的一种。
所述的抗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二甘醇、三甘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和聚氧乙烯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乳化分散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消泡剂和防冻剂等。
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用的螺虫乙酯是季酮酸类具有双向传导的新一代杀虫剂,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联苯菊酯作用机理差异较大,且无交互抗性。
2、复配的两种杀虫剂双重作用机理,能够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3、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增强了对环境的友好性。
具体实施方式:螺虫乙酯与联苯菊酯不同配比联合毒力
1.1供试药剂
95%螺虫乙酯原药、98%联苯菊酯原药,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1.2室内试虫来源
从很少喷药的市区绿化带的九里香上采集柑桔木虱成虫,在孔径为0.45mm网室内用九里香繁殖7代。
1.3单剂测定方法
采用国际上统一的做稻飞虱毒力测定的点滴法。准确称取供试药剂,用少量25%丙酮(由于木虱成虫对丙酮非常敏感,用分析纯的丙酮溶液作空白对照时会使木虱成虫的死亡率超过30%,故用纯净水将丙酮稀释至25%)溶解原药,再用0.1%吐温80水溶液分别配成成等差的5个系列浓度,用25%丙酮溶液作空白对照,重复3次,每次重复10头成虫。处理时用CO2麻醉后,迅速用0.036的微量点滴仪将药液滴在木虱成虫的前胸背板上,每虫滴0.036ul,空白对照滴0.036ul 25%丙酮溶液,处理后放入有九里香嫩梢的培养皿中并置入温度(25~1)℃的光照培养箱中,药后24h观察死虫数、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用DPS生物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1.4不同配比的联合毒力测定方法,
按照总有效成分为24%,两者质量比为m(联苯菊酯)∶m(螺虫乙酯)分别为1∶2,2∶1,3∶2,4∶1,5∶3即联苯菊酯∶螺虫乙酯为8%∶16%,16%∶8%,14.4%∶9.6%,19.2%∶4.8%,15%∶9%。采用上述1.3方法进行毒力测定,计算LC50,并按孙云沛方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螺虫乙酯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
联苯菊酯的毒力指数(TI)=螺虫乙酯的LC50/联苯菊酯的LC50×100
M的实际毒力指数(ATI)=螺虫乙酯的LC50/M的LC50×100
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螺虫乙酯的TI×P螺虫乙酯+联苯菊酯的TI×P联苯菊酯
M的共毒系数(CTC)=M的ATI/M的TTI×100
式中:
M为联苯菊酯与螺虫乙酯不同配比的混合物
P联苯菊酯为联苯菊酯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
P螺虫乙酯为螺虫乙酯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
2.1毒力测定结果
螺虫乙酯、联苯菊酯对柑桔木虱的室内测定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比例的混配中,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除了5∶3时,均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联苯菊酯∶螺虫乙酯为2∶1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147.52。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联苯菊酯、螺虫乙酯两种药剂对柑橘木虱均有较高的活性,不同比例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比例联苯菊酯∶螺虫乙酯为1∶2,2∶1,3∶2,4∶1,5∶3时,均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建议对适宜配比2∶1左右范围的混配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用效果。
3田间试验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柑橘木虱
3.1田间实验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
3.1.1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9年8月20日至9月10日在湖南湘阴农科所试验田进行。试验于2009年8月20日按各处理设计浓度进行常规对水喷雾。施药器械为WF-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头为单个扇形雾喷头,工作压力为0.2-0.4Mpa,喷雾量为0.36-0.48L/min,进行常规喷雾,喷药时力求均匀周到。施药时田间稻纵卷叶螟为1~2龄幼虫高峰期。每667m2对水量为50kg。
试验期间天气良好,日平均气温为19.8~29.1℃。施药当天无雨。
3.1.2调查方法
采用5点取样法,每小区选5点,每小区20m2,每点5丛,共调查25丛水稻。于施药前和施药后第3、7d分别调查25丛的全部叶片,摘取所有新老虫包,然后剥包记录残留活虫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在药后20d当代危害定型时调查卷叶数,计算卷叶率和防效。注意观察试验药剂处理对水稻有无药害。
3.1.3药效计算方法。
3.1.4药害调查方法
试验期间观察各处理小区水稻生长良好,均未发现有药害现象发生。
3.1.5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
表2处理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药后其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16%联苯菊酯+8%螺虫乙酯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效果好,持效期长达20d以上。在药后7天的杀虫效果分别为88.42%、90.53%和94.25%,杀虫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增。药后20d,该处理卷叶防效均达到80%以上,表明该项专利有很强的杀虫和保叶效果,同时它对人、畜,害虫天敌安全。据试验观察,各用药处理对水稻均无药害,同时也发现其对稻飞虱等害虫也有较好防效。建议在害虫卵孵化高峰期至1--2龄幼虫期施药。注意1季作物宜连续使用2次,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它对农产品和环境安全,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3.2田间实验防治柑橘木虱
3.2.1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9年7月10日至7月20在广西柳州柳北区木虱危害的柑橘园进行试验。施药器械为WF-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头为单个扇形雾喷头,每小区20m2的柑橘树的树冠和内膛都要喷到,喷药液量以叶片有少量滴水为止。在木虱发生的嫩梢抽发期施药。
试验期间天气良好,日平均气温为21.6~31.4℃。施药当天无雨。
3.2.2调查方法
每处理设3个重复(小区),每小区20m2,中间的2m2作为调查区。药前、药后1、3、7d调查各小区中间2m2的成虫数或若虫数,计算减退率和防效。注意观察试验药剂处理对柑橘树有无药害。
3.2.3药效计算方法。
3.2.4药害调查方法
试验期间观察各处理小区柑橘树长势良好,均未发现有药害现象发生。
3.2.5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
表3处理药剂防治柑橘木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药后其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16%联苯菊酯+8%螺虫乙酯防治柑橘木虱见效快,效果好,持效期长。在药后7天的杀虫效果分别为86.96%、90.11%和91.42%,杀虫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增,同时它对害虫天敌安全。据试验观察,各用药处理的柑橘树长势良好,同时也发现其对介壳虫等也有很好防效。建议在木虱发生的嫩梢抽发期就开始防治。通过观察,它能有效的控制木虱的危害,间接地也对黄龙病的发生进行了很好的预防,在柑橘主产区值得推广使用。
Claims (5)
1.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两种活性组分,其中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的重量比为1∶50~7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螺虫乙酯与联苯菊酯的较优重量比为1∶50~5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累积所占制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7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与助剂和助溶剂复配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可加工成的剂型是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和微胶囊剂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161584A CN102293218A (zh) | 2010-06-23 | 2010-06-23 |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161584A CN102293218A (zh) | 2010-06-23 | 2010-06-23 |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93218A true CN102293218A (zh) | 2011-12-28 |
Family
ID=45354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161584A Pending CN102293218A (zh) | 2010-06-23 | 2010-06-23 |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93218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17331A (zh) * | 2016-09-21 | 2017-02-22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含螺虫乙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8294045A (zh) * | 2018-03-15 | 2018-07-20 | 重庆中邦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植物杀虫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
WO2021048714A1 (en) * | 2019-09-10 | 2021-03-18 | Upl Limited | A stable liquid composition |
WO2022234595A1 (en) * | 2021-05-06 | 2022-11-10 | Willowood Chemicals Limited |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of diamide and tetramic acid compound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89387A (zh) * | 2006-07-11 | 2009-07-22 |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 具有杀昆虫和杀螨特性的活性成分结合物 |
US20100137233A1 (en) * | 2008-11-14 | 2010-06-03 | Bayer Cropscience Ag | Active substance combinations with insecticides and acaricide properties |
CN101755816A (zh) * | 2009-10-29 | 2010-06-30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
2010
- 2010-06-23 CN CN2010102161584A patent/CN10229321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89387A (zh) * | 2006-07-11 | 2009-07-22 |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 具有杀昆虫和杀螨特性的活性成分结合物 |
US20100137233A1 (en) * | 2008-11-14 | 2010-06-03 | Bayer Cropscience Ag | Active substance combinations with insecticides and acaricide properties |
CN101755816A (zh) * | 2009-10-29 | 2010-06-30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17331A (zh) * | 2016-09-21 | 2017-02-22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种含螺虫乙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8294045A (zh) * | 2018-03-15 | 2018-07-20 | 重庆中邦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植物杀虫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
WO2021048714A1 (en) * | 2019-09-10 | 2021-03-18 | Upl Limited | A stable liquid composition |
WO2022234595A1 (en) * | 2021-05-06 | 2022-11-10 | Willowood Chemicals Limited |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of diamide and tetramic acid compound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83216B (zh) | 一种含有阿维菌素和乙螨唑的杀螨组合物 | |
CN103636661A (zh) | 一种含有联苯菊酯与氟啶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1919388A (zh) |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和虫酰肼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113496B (zh) | 一种含有环虫腈和灭多威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232383A (zh) |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和茚虫威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986700A (zh) | 一种含有氟螨嗪与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190433A (zh) |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与呋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293218A (zh) | 一种含有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271035A (zh) | 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与吡丙醚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239874B (zh) | 一种含有溴虫腈和噻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239864A (zh) |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烯酰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228044B (zh) | 一种含有硫氟肟醚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232385A (zh) | 一种含有噻虫胺和阿维菌素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609573A (zh) |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与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960353A (zh) | 一种含有氰氟虫腙与氟螨嗪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 |
CN101919391A (zh) | 一种含有多杀菌素和灭蝇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246778A (zh) | 一种增效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2210312A (zh) | 一种含有阿维菌素和喹螨醚的杀螨组合物 | |
CN102283237A (zh) | 一种含有吡虫啉和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283238A (zh) | 一种含有吡虫啉和灭蝇胺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334492B (zh) | 一种含有丁醚脲和杀虫单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369941B (zh) | 一种含有联苯肼酯和溴虫腈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 |
CN103355335A (zh) | 一种含有丁氟螨酯与丁醚脲的杀螨组合物 | |
CN103503870A (zh) | 一种含有丁氟螨酯与溴虫腈的杀螨组合物 | |
CN103636642A (zh) | 一种含有氯虫苯甲酰胺与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