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4241A - 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34241A CN102334241A CN2010800098885A CN201080009888A CN102334241A CN 102334241 A CN102334241 A CN 102334241A CN 2010800098885 A CN2010800098885 A CN 2010800098885A CN 201080009888 A CN201080009888 A CN 201080009888A CN 102334241 A CN102334241 A CN 1023342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
- connector
- fitting
- slider
- le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0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comprising a camming member
- H01R13/62911—U-shaped sliding el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77—Pivoting levers actuating linearly camming mean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防止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撬动嵌合。连接器(1)具备滑动件(70),该滑动件具有凸轮槽(71a~71c),设在对方连接器(400)的嵌合部的两侧面的凸轮销(411a~411c)进入该凸轮槽(71a~71c),在使凸轮槽(71a~71c)相对于凸轮销(411a~411c)进行嵌合时,分别设在凸轮槽(71a~71c)的虚嵌合用突起(74a~74c)中的、与设置在离嵌合部(410)的侧面端部(410b)的距离较长的一侧的第1凸轮销(411a)相对应的第1凸轮槽(71a)的虚嵌合用突起(74a)的高度(h1),形成为比其它的凸轮槽(71b、71c)的虚嵌合用突起(74b、74c)的高度(h2)更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减小嵌合(分离)操作力的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使极数较多的连接器彼此嵌合的情况下,由于在双方的接触件之间生成的嵌合阻力变大,因而难以通过手工作业使连接器彼此嵌合。因此,提出了利用用于减小嵌合(分离)操作力的增力机构的各种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
作为现有的这种连接器,例如,已知图13~15所示的连接器(参照专利文献1)。图13是现有示例的连接器的剖面图。图14是用于图13所示的连接器的壳的剖面图。图15是图13所示的连接器的线盖及杆的说明图。
图13所示的连接器101,以与对方连接器150嵌合的方式构成,具备壳110、1对滑动件120、杆130以及线盖140。
如图14所示,在壳110的内部形成有接触件容纳部112,该接触件容纳部112具有沿前后方向(在图13中,以下侧为前侧,以上侧为后侧)延伸的多个接触件容纳腔111。在各个接触件容纳孔111内,容纳有连接至电线(图中未显示)的金属制的接触件(图中未显示)。另外,在壳110的内部,形成有在壳110的左右两端面(在图13中,以左侧为左侧,以右侧为右侧)开口的上下1对(在图13中,以纸面近前侧为上侧,以纸面里侧为下侧)的连接器容纳槽113。而且,在壳110的内部且在各个连接器容纳槽113的外侧,形成有在壳110的后面开口的杆容纳槽114。
另外,在接触件容纳部112的外周,设有密封部件115。密封部件115密封嵌合的对方连接器150和接触件容纳部112的间隙,具有防止从嵌合部侧向接触件容纳腔111内浸水的功能。
另外,各个滑动件120形成为板状,移动自如地容纳在壳110的滑动件容纳槽113内。如图13所示,在各个滑动件120的内面,形成有凸轮槽121,设在对方连接器150的嵌合部151的凸轮销152进入该凸轮槽121。另外,在各个滑动件120的外面,设有轴部122,该轴部122嵌入设在杆130的后述的连动槽133。
而且,如图15所示,杆130以从操作部131的两端延伸出成为一对的板状的臂部132的形式形成。如图13所示,在各个臂部132,形成有轴孔134。杆130使轴孔134与设在线盖140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的支撑轴141嵌合,从而以相对于线盖140而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另外,在各个臂部132,从臂部的外周缘向着轴孔134形成有连动槽133。在后文中,在各个臂部132,以具有操作部131的一侧为前端侧,以具有轴孔134的一侧为根侧。
另外,线盖140被安装在壳110的后侧,将从壳110导出的电线束导出至壳110的左右方向一侧(在图13中为右侧,在图14中为纸面近前侧)。
为了组装连接器101和连接器150,首先,预先使杆130和滑动件120位于图13所示的分离位置,从连接器101的前侧嵌合对方连接器150的嵌合部151。于是,对方连接器150的凸轮销152如图13所示地进入设于滑动件120的凸轮槽121的入口,两连接器101、150成为虚嵌合状态。而且,如果使处于分离位置的杆130沿图13中的箭头X方向转动而位于嵌合位置,则设在杆130的连动槽133推动滑动件120的轴部122。由此,滑动件120与杆130连动而从分离位置移动至嵌合位置,通过凸轮槽121和凸轮销152的作用,使得两连接器101、150相互靠近而达到嵌合状态。相反,如果使处于嵌合位置的杆130沿与箭头X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而位于分离位置,则滑动件120与杆130连动而从嵌合位置移动至分离位置,通过凸轮槽121和凸轮销152的作用,使得两连接器101、150分离。
这样,连接器101通过采用增力构造而能够大幅度地减小嵌合操作力和分离操作力,该增力构造具备转动的杆130和与该杆130连动并具有凸轮槽121的滑动件120。
另外,作为这种连接器,也公开了一种相对于多个凸轮槽,在对应的多个凸轮销进入所述多个凸轮槽的各个入口部分设置使所述凸轮销暂时地虚嵌合的突起的连接器(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329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2559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关于现有的连接器,有时候在作业者不能目视确认嵌合部分的状况下,对对方连接器和连接器进行嵌合作业。在这样的状况下,当作业者进行嵌合作业时,在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部使连接器倾斜地定位的状态下,使杆转动,结果成为所谓的撬动嵌合而损坏了连接器。
在以下显示其具体的示例。
图16是现有的连接器在相对于对方连接器而倾向杆的臂部的根侧的状态下被撬动嵌合时的说明图。(A)是平面图,(B)是背面图,(C)是沿着(B)的16C-16C线的剖面图。另外,图17是现有的连接器在相对于对方连接器而倾向杆的臂部的前端侧的状态下被撬动嵌合时的说明图。(A)是平面图,(B)是背面图,(C)是沿着(B)的17C-17C线的剖面图。
在图16和图17中,在对方连接器150的嵌合部151,设有3对凸轮销152a~152c。嵌合部151呈矩形的框状,由设有凸轮销152a~152c的对置的一对设置面(侧面)151a、151a和连接一对设置面151a、151a的一对端面151b、151b构成。位于连接器101的臂部132的前端侧的凸轮销(以下,称为第1凸轮销)152a、152a,从一侧的端面151b离开距离d1。另外,位于连接器101的臂部132的根侧的凸轮销(以下,称为第3凸轮销)152c、152c,从另一侧的端面151b离开距离d2(d1>d2)。
如图16(A)所示,在连接器101相对于这样的构成的对方连接器150而倾向臂部132的根侧的状态下,当使壳110和嵌合部151嵌合时,如图16(B)和图16(C)所示,可能成为第1凸轮销152a、152a未恰当地嵌合在对应于第1凸轮销152a、152a的凸轮槽(以下,称为第1凸轮槽)121a、121a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7(A)所示,在连接器101相对于这样的构成的对方连接器150而倾向臂部132的前端侧的状态下,当使壳110和嵌合部151嵌合时,如图17(B)和图17(C)所示,可能成为第3凸轮销152c、152c未恰当地嵌合在对应于第3凸轮销152c、152c的凸轮槽(以下,称为第3凸轮槽)121c、121c的状态。
当在图16所示的状态下使杆转动时,成为所谓的撬动嵌合,离嵌合部151的端面151b的距离比第3凸轮销152c、152c更长,相应地施加在嵌合不可靠的第1凸轮销152a、152a的应力大,可能损坏第1凸轮销152a、152a。
另一方面,当在图17所示的状态下使杆130转动时,应力施加在嵌合不可靠的第3凸轮销152c、152c。但是,由于离嵌合部151的端面151b的距离比第1凸轮销152a、152a更短,因而相对于使杆130转动的力的阻力变大。因此,在第3凸轮销152c、152c损坏之前,作业者大多注意到异常。
这样,在相对于设有离位于两端的凸轮销的端面151b的距离不同的多个凸轮销的对方连接器150,使连接器101嵌合的情况下,有时候损坏离端面151b的距离较长的凸轮销,存在着改善的余地。
所以,本发明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撬动嵌合的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1方案的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具备容纳接触件的壳和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以能够进行滑动动作的方式容纳在形成于该壳的滑动件容纳槽内并沿滑动动作方向具有多列凸轮槽,所述凸轮槽具有设在对方连接器的嵌合部的两侧面的多个凸轮销进入的凸轮销插入用开口部,使所述滑动件进行滑动动作而达成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嵌合部的嵌合和分离,
其中,在所述凸轮销插入用开口部设有虚嵌合用的突起,与设置在离所述嵌合部的侧面端部的距离较长的一侧的所述凸轮销相对应的一个凸轮槽的虚嵌合用的突起的高度比其它的凸轮槽的虚嵌合用的突起的高度更高。
另外,第2方案的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该连接器设有杆,所述杆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壳转动,使所述滑动件进行滑动动作。
依照第1方案的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构成为凸轮槽并不易虚嵌合在强度往往形成得较弱的一个凸轮销,由此,在凸轮槽嵌合在该一个凸轮销之后才能够进行滑动的操作。利用凸轮槽虚嵌合在一个凸轮销时的惯性力,将其它的凸轮销可靠地虚嵌合。所以,能够提供一种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修正相对于嵌合部倾斜地嵌合的壳的状态,使全部的凸轮销和凸轮槽恰当地嵌合,因而相对于对方连接器不发生撬动而恰当地嵌合。
另外,依照第2技术方案的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通过增力构造,能够大幅度地减小嵌合操作力和分离操作力,其中,该增力构造具备相对于所述壳转动的所述杆和滑动件,该滑动件具有与该杆连动的凸轮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显示了图1的连接器,(A)显示杆位于分离位置时的状态,(B)显示杆位于嵌合位置时的状态。
图3显示了图1的连接器,(A)是正面图,(B)是沿着(A)的3B-3B线的剖面图。
图4显示了图1的连接器,(A)是沿着图3(A)的4A-4A线的剖面图,(B)是沿着图3(A)的4B-4B线的剖面图。
图5是沿着图3(A)的5-5线的剖面图。但是,在图5中,显示了止动器位于实卡止位置的状态。
图6是显示设置在连接器的上侧的滑动件的构成的图,(A)是底面图,(B)是正面图。
图7是图6的滑动件的剖面图,(A)是沿着图6(A)的7A-7A线的剖面图,(B)是沿着图6(A)的7B-7B线的剖面图。
图8是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的虚嵌合状态的说明图,(A)是背面图,(B)是沿着(A)的9B-9B线的剖面图。
图10是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的虚嵌合状态的说明图,(A)是沿着图9(A)的10A-10A线的剖面图,(B)是(A)的10B部分的放大图,(C)是沿着图9(A)的10C-10C线的剖面图,(D)是(C)的10D部分的放大图。
图11是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途中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2是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的嵌合结束状态的说明图,(A)是背面图,(B)是沿着(A)的12B-12B线的剖面图。
图13是现有示例的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14是图13的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15是图13所示的连接器的线盖和杆的说明图。
图16是现有的连接器在相对于对方连接器而倾向杆的臂部的根侧的状态下被撬动嵌合时的说明图,(A)是平面图,(B)是背面图,(C)是沿着(B)的16C-16C线的剖面图。
图17是现有的连接器在相对于对方连接器而倾向杆的臂部的前端侧的状态下被撬动嵌合时的说明图,(A)是平面图,(B)是背面图,(C)是沿着(B)的17C-17C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以杆式连接器1为例说明本发明的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
图1所示的杆式连接器1,具备内壳10、前盖20、止动器30、第1密封部件40、第2密封部件50、外壳60、1对滑动件70、杆80以及线盖90。
另一方面,作为杆式连接器1的嵌合对象的对方连接器400,通过将绝缘性的树脂成形而一体地形成,具有保持图中未显示的对方端子的本体部401和在本体部401上形成的嵌合部410。此外,对方端子以与设在前盖20的多个接触件容纳室23(参照图4和图5)相对应的方式被保持在本体部401。嵌合部410以围绕所述对方端子的方式形成,并插入杆式连接器1的内壳10的外周和外壳60的罩部62的内周之间。在嵌合部410的侧面410a,设有3对凸轮销411a~411c。嵌合部410呈大致矩形的框状,由设有凸轮销411a~411c的对置的1对侧面(设置面)410a、410a和连接1对侧面410a、410a的1对端面410b、410c构成。设置于侧面410a、410a的两端侧的凸轮销中的凸轮销(以下,称为第1凸轮销)411a、411a从一侧的端面410b离开距离d1(参照图8)。另外,凸轮销(以下,称为第3凸轮销)411c、411c从另一侧的端面410c离开距离d2(d1>d2)(参照图8)。
内壳10是通过将绝缘性的树脂成形而一体地形成的,如图1和图3~图5所示,内壳10具备沿宽度方向(图3(A)中的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图3(A)中的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图3(B)中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本体11和从壳本体11延伸至后方的罩部12。在壳本体11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多个接触件容纳腔13,罩部12的内侧空间形成第2密封部件容纳空间14。在各个接触件容纳腔13,设有用于一次卡止图中未显示的接触件的壳体矛(housinglance)15。
而且,如图4(B)所示,在壳本体11形成有在下面开口并延伸至上方的止动器容纳凹部17。如图1和图4(B)所示,在止动器容纳凹部17的上面,设有多个开口17a。止动器30的后述的前盖保持突起32能够通过开口17a而穿过至壳本体11的上侧。
另外,如图1所示,用于将外壳60卡止在内壳10的1对弹键臂16向后方突出形成在内壳10的罩部1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
再者,前盖20构成为安装在内壳10的前侧,如图1所示,前盖20具备沿宽度方向延伸而覆盖壳本体11的前面的盖本体21。通过将绝缘性的树脂成形而形成前盖20。而且,在盖本体21的后面,覆盖壳本体11的上面、下面以及宽度方向两侧面的罩部22以延伸至后方的方式形成。
在此,在前盖20的盖本体21的后面,如图4(B)和图5所示,在与设于壳本体11的接触件容纳腔13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多个接触件容纳室23。另外,在盖本体21的前面,在与设于壳本体11的接触件容纳腔13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连通至接触件容纳室23的多个对方端子插入口24。
通过设置前盖20,能够在对方连接器400(参照图1和图8)和杆式连接器1的嵌合时,避免设在对方连接器400的对方端子(图中未显示)碰到杆式连接器1的接触件等的问题。即,能够保护容纳在内壳10内的接触件。
再者,如图4(B)所示,在前盖20的罩部22的上壁22a,形成有止动器30的后述的前盖保持突起32插入并贯通的多个孔27。如图4(B)所示,当将止动器30安装在壳10时,止动器30的各个前盖保持突起32插入并贯通各个孔27,从而限制前盖2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
接着,止动器30构成为从内壳10的下侧被安装在止动器容纳凹部17内,如图1和图4(A)、(B)所示,止动器30形成为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大致板状。止动器30在图4(A)、(B)所示的虚卡止位置被虚保持在内壳10,进而被压入,在图5所示的实卡止位置被固定在内壳10。止动器30的实卡止状态是止动器30完全被压入的状态。如图4(B)所示,该止动器30具有多个接触件插入贯通孔31,该接触件插入贯通孔31以与设在壳本体11的接触件容纳腔13相对应的方式形成。而且,在止动器30的上端面30a,多个前盖保持突起32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
而且,当止动器30位于虚卡止位置时,图中未显示的接触件插入接触件容纳腔13内,相关的接触件由壳体矛15一次卡止。而且,如果止动器30移动至实卡止位置,则接触件被止动器30二次卡止。
另外,如图1和图4所示,第1密封部件40形成为环状并紧贴在内壳10的壳本体11的外侧。当对方连接器400嵌合至杆式连接器1时,该第1密封部件40具有密封对方连接器400和壳本体11之间并阻止水从嵌合部浸入内壳10的内部的功能。
另外,第2密封部件50被称为所谓的总括密封部件,如图1和图4(A)所示,该第2密封部件50形成为大致板状并容纳在内壳10的罩部12的第2密封部件容纳空间14内,紧贴在罩部12的内周面。在第2密封部件50,如图1和图4(B)所示,在与接触件容纳腔13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多个电线插入贯通孔51。连接至容纳于接触件容纳腔13的接触件的电线(图中未显示)通过电线插入贯通孔51而被导出至后方。电线插入贯通孔51内周的密封部分紧贴在电线的外周面,阻止水从电线插入贯通孔51向内壳10的内部浸入。
而且,外壳60安装在内壳10的后侧,防止第2密封部件50的脱离,是通过将绝缘性的树脂成形而作为一个部件形成的。如图1所示,外壳60形成为沿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如图4(A)所示,该外壳60具备本体部61和罩部62,本体部61沿宽度方向延伸并位于第2密封部件50的后侧,罩部62从本体部61的外周端部延伸至前方并覆盖内壳10。在外壳60的本体部61,如图4(B)所示,在与接触件容纳腔13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多个电线导出孔63。另外,在外壳60的罩部62的上下两侧的部分,设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1对滑动件容纳槽64。而且,在外壳60的后面,如图3(B)所示,设有卡止用台阶部66,该卡止用台阶部66卡止设在内壳10的弹键臂16。另外,在外壳60的罩部62的宽度方向一端部,如图1所示,设有轴承部65,杆80的后述的支轴部84嵌入该轴承部65。
另外,各滑动件70通过将绝缘性的树脂成形而形成为大致板状,以能够沿着宽度方向进行滑动动作的方式容纳在外壳60的滑动件容纳槽64内。在各个滑动件70的内侧的面,形成有凸轮槽71a~71c,设在对方连接器400的凸轮销411a~411c(参照图1和图8)进入凸轮槽71a~71c。另外,在各滑动件70的内面的一端部,形成有凹部72,设在杆80的后述的滑动件移动用突起85嵌入该凹部72。
另外,如图1所示,杆80具备1对臂部81和连接这些臂部81的一端的连接部82。在各臂部81的另一端部,设有相对于臂部81而直角地延伸的延长部83,在各延长部83的前端的内侧的面,突出形成有支轴部84。另外,在各臂部81的另一端部的外侧的面,突出形成有嵌入各滑动件70的凹部72的滑动件移动用突起85。
杆80的支轴部84嵌入设在外壳60的宽度方向一端部的轴承部65,相对于外壳60而沿图2(A)所示的箭头A方向和图2(B)所示的箭头B方向的两个方向转动。如果杆80从图2(A)所示的分离位置沿箭头A方向转动至图2(B)所示的嵌合位置,则设在杆80上的滑动件移动用突起85推动滑动件70,由此滑动件70与杆80连动而向容纳于滑动件容纳槽64之内的方向进行滑动动作,通过凸轮槽71a~71c和凸轮销411a~411c的作用,使得杆式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400相互靠近而达到嵌合状态。相反,如果杆80从嵌合分离位置沿箭头B方向转动至分离位置,则滑动件70与杆80连动而向从滑动件容纳槽64移出的方向进行滑动动作,通过凸轮槽71a~71c和凸轮销411a~411c的作用,使得杆式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400分离。该嵌合和分离的动作将在后文中进行详述。
在此,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容纳于上侧的滑动件容纳槽64的滑动件70的底面,沿着长度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列凸轮槽71a~71c。这些多个凸轮槽71a~71c与嵌合的凸轮销411a~411c相对应而形成。在图6(A)中,形成有3列凸轮槽,因而与嵌合对象的各个凸轮销411a、411b、411c相一致,从与凹部72相反的一侧起,为凸轮槽71a、凸轮槽71b、凸轮槽71c。即,第1凸轮槽71a与设置在离嵌合部410的侧面端部410b的距离较长的一侧的第1凸轮销411a相对应。各个凸轮槽71a、71b、71c的一方闭合,另一方在滑动件70的正面开口,形成接纳各个凸轮销411a、411b、411c的凸轮销插入用开口部73a~73c。如图7(A)和图7(B)所示,在各个凸轮槽71a、71b、71c的凸轮销插入用开口部73a、72b、73c,形成有虚嵌合用突起74a、74b。虚嵌合用突起74a的高度(从凸轮槽71a的底面至虚嵌合用突起74a的顶部的高度)h1大于虚卡止突起74b的高度(从凸轮槽71b、71c的底面至虚嵌合用突起74b的顶部的高度)h2。
另外,虚嵌合用突起74a、74b以凸轮销411a~411c插入的一侧的剖面形状为曲面的方式形成,以即使分别具有规定的高度,凸轮销411a~411c也容易插入的方式形成。
此外,与上述的滑动件70相同,在容纳于下侧的滑动件容纳槽64的滑动件70的平面,也沿长度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列凸轮槽71a~71c。这些滑动件70、70,以各自的凸轮槽71a~71c对置的方式而容纳在上下的滑动件容纳槽64、64。
再者,线盖90安装在外壳60的后侧,将从外壳60的电线导出孔63导出的多根电线导出至外壳6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如图1和图2(A)、(B)所示,在线盖90的上面和下面,分别设有限制杆80从分离位置向箭头A方向的转动的第1限制突起94。另外,如图1和图2(A)、(B)所示,在线盖90的上面和下面,分别设有限制杆80从分离位置向与箭头A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转动的第2限制突起(图中未显示)。而且,如图1和图2(B)所示,在线盖90设有锁定部件93,该锁定部件93在杆80沿箭头A方向转动而位于嵌合位置时阻止杆80向箭头B方向的转动。
接着,说明杆式连接器1的组装方法。
在组装杆式连接器1时,首先,在内壳10的壳本体11的外侧安装第1密封部件40。
接着,将前盖20安装在内壳10的前侧。
然后,将止动器30从壳10的下侧插入止动器容纳凹部17内,如图4(A)和图4(B)所示,使止动器30卡止在虚卡止位置。当该止动器30配置在虚卡止位置时,各个接触件插入贯通孔31定位成与内壳10的对应的接触件容纳腔13匹配。另外,此时,如图4(B)所示,止动器30的前盖保持突起32穿过内壳10的开口17a,同时插入并贯通前盖20的孔27,因而限制前盖2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
接着,从内壳10的后侧将第2密封部件50容纳在罩部12的第2密封容纳空间14内。由此,第2密封部件50的外周面紧贴在罩部12的内周面。
然后,从安装有第1密封部件40、前盖20、止动器30以及第2密封部件50的内壳10的后侧安装外壳60。此时,设在内壳10的弹键臂16卡止在外壳60的卡止用台阶部66。由此,防止第2密封部件50从第2密封部件容纳空间14脱离。另外,由前盖20和止动器30防止第1密封部件40从内壳10脱离。
此后,从与形成在一端部的凹部72相反的一侧的端缘将1对滑动件70插入外壳60的滑动件容纳槽64内。
接着,从外壳60的后侧将与电线连接的多个接触件穿过电线导出孔63和第2密封部件50的电线插入贯通孔51而容纳在内壳10的接触件容纳腔13内。此时,设在内壳10的壳体矛15一次卡止各个接触件。
此后,将处于虚卡止位置的止动器30压入并压入至实卡止位置。于是,接触件被止动器30二次卡止。此时,通过前盖20的孔27的止动器30的前盖保持突起32,限制前盖2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
接着,将线盖90安装在外壳60的后侧,将从外壳60的电线导出孔63导出的多根电线导出至外壳6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
最后,将杆80的支轴部84嵌入设在外壳60的宽度方向一端部的轴承部65,并且,将杆80的滑动件移动用突起85嵌入各个滑动件70的凹部72。由此,杆80能够相对于外壳60而沿图2(A)所示的箭头A方向和图2(B)所示的箭头B方向的两个方向转动,并且,滑动件70与杆80的转动动作连动而能够在滑动件容纳槽64内滑移。
通过以上的作业,完成了杆式连接器1的组装。
接着,参考图5和图8乃至图12,说明杆式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400的嵌合和分离的动作。
为了组装杆式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400,首先,预先使杆80和滑动件70位于图8所示的分离位置。在该状态下,杆80被设在线盖90的第1限制突起94限制图9所示的箭头A方向的转动。然后,在该状态下,如图8所示,将杆式连接器1从对方连接器400的前侧沿箭头C方向压入。于是,设在对方连接器400的壳410的凸轮销411a~411c进入设在滑动件70的凸轮槽71a~71c的凸轮销插入用开口部73,如图9所示,杆式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400成为虚嵌合状态。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在该虚嵌合状态下,越过虚嵌合用突起74a的第1凸轮销411a嵌合在第1凸轮槽71a的凸轮销插入用开口部73a附近。另外,如图10(C)和图10(D)所示,越过虚嵌合用突起74b的凸轮销411b嵌合在凸轮槽71b的凸轮销插入用开口部73b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虚嵌合用突起74a设定为比其它的虚嵌合用突起74b、74c更高,使得凸轮销411a不易跨过虚嵌合用突起74a。由此,在凸轮销411a跨过虚嵌合用突起74a的情况下,保证利用惯性力使其它的凸轮销411b、411c跨过其它的嵌合用突起74b、74c。即,利用第1凸轮销411a被虚嵌合时的惯性力使其它的凸轮销411b、411c虚嵌合,因而能够使全部的凸轮销可靠地虚嵌合。
而且,如果利用比解除第1限制突起94的限制所需要的力更大的力,将位于分离位置的杆80沿图9所示的箭头A方向转动,则设在杆80的滑动件移动用突起85沿箭头D方向推动滑动件70,滑动件70与杆80连动而进行滑动动作,由此,成为图11所示的嵌合途中的状态。此时,通过设在滑动件70的凸轮槽71a~71c和设在对方连接器400的凸轮销411a~411c的作用,使得杆式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400相互稍微靠近。
然后,如果沿箭头A方向进一步转动杆80而使其位于嵌合位置,则设在杆80的滑动件移动用突起85沿箭头D方向进一步推动滑动件70,滑动件70与杆80连动而进行滑动动作,由此,成为图12所示的嵌合结束状态。此时,通过设在滑动件70上的凸轮槽71a~71c和设在对方连接器400的凸轮销411a~411c的作用,使得杆式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400相互靠近至最终位置。由此,完成杆式连接器1和对方连接器400的嵌合动作。当杆80位于嵌合位置时,由锁定部件93阻止杆80向图2(B)所示的箭头B方向的转动。
这样,依照杆式连接器1,构成为,与设在嵌合部410的凸轮销中的、设在离侧面端部的距离较长的一侧的第1凸轮销411a相对应的第1凸轮槽71a的虚嵌合用突起74a的高度h1形成为比其它的凸轮槽71b、71c的虚嵌合用突起74b、74c的高度h2更高。通过成为这样的构成,从而利用凸轮槽71a虚嵌合于第1凸轮销411a时的惯性力,将其它的凸轮销411b、411c可靠地虚嵌合在凸轮槽71b、71c。所以,能够提供一种杆式连接器1,该杆式连接器1能够修正相对于嵌合部151倾斜地嵌合的壳60的状态,使全部的凸轮销411a~411c和凸轮槽71a~71c恰当地嵌合,因而相对于对方连接器400不发生撬动而恰当地嵌合。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改良。例如,在设于嵌合部的多个凸轮销中的两端的凸轮销离嵌合部的侧面端部的距离分别相同的情况下,与两端的凸轮销相对应的凸轮槽的虚嵌合用突起的各自的高度也可以形成为比与两端的凸轮销以外的凸轮销相对应的虚嵌合用突起的高度更高。
另外,本发明理所当然地能够适用于例如日本实开平6-11275号公报所记载的不带有杆的滑动凸轮型连接器。
符号说明
1杆式连接器
10内壳
60外壳(壳)
64滑动件容纳槽
70滑动件
71a、71b、71c凸轮槽
74虚嵌合用突起
80杆
81操作部
82臂部
90线盖
400对方连接器
411a、411b、411c凸轮销
Claims (2)
1.一种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壳和滑动件,所述壳容纳接触件,所述滑动件以能够进行滑动动作的方式容纳于形成在该壳的滑动件容纳槽内并沿滑动动作方向具有多列凸轮槽,所述凸轮槽具有设在对方连接器的嵌合部的两侧面的多个凸轮销进入的凸轮销插入用开口部,使所述滑动件进行滑动动作而达成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嵌合部的嵌合和分离,
其中,在所述凸轮销插入用开口部设有虚嵌合用的突起,与设置在离所述嵌合部的侧面端部的距离较长的一侧的所述凸轮销相对应的一个凸轮槽的虚嵌合用的突起的高度比其它的凸轮槽的虚嵌合用的突起的高度更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设有杆,所述杆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壳转动,使所述滑动件进行滑动动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45572A JP4523987B1 (ja) | 2009-02-27 | 2009-02-27 | スライドカム付きコネクタ |
JP2009-045572 | 2009-02-27 | ||
PCT/JP2010/051507 WO2010098184A1 (ja) | 2009-02-27 | 2010-02-03 | スライドカム付き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34241A true CN102334241A (zh) | 2012-01-25 |
CN102334241B CN102334241B (zh) | 2014-03-19 |
Family
ID=42665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09888.5A Active CN102334241B (zh) | 2009-02-27 | 2010-02-03 | 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35742B2 (zh) |
EP (1) | EP2403073B1 (zh) |
JP (1) | JP4523987B1 (zh) |
CN (1) | CN102334241B (zh) |
WO (1) | WO2010098184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09349A (zh) * | 2013-02-26 | 2014-08-27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带增力机构的连接器 |
CN104009324A (zh) * | 2013-02-26 | 2014-08-27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4425957A (zh) * | 2013-08-23 | 2015-03-1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6663897A (zh) * | 2014-06-27 | 2017-05-10 | 莫列斯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7453138A (zh) * | 2016-05-30 | 2017-12-0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8140987A (zh) * | 2015-10-07 | 2018-06-08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电连接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21473B2 (ja) * | 2011-03-01 | 2015-05-2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753465B2 (ja) * | 2011-09-12 | 2015-07-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係合体 |
JP5761035B2 (ja) * | 2012-01-10 | 2015-08-1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JP2014017135A (ja) * | 2012-07-10 | 2014-01-30 | Tyco Electronics Japan Kk | コネクタ |
JP2014165028A (ja) * | 2013-02-26 | 2014-09-0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2014165031A (ja) * | 2013-02-26 | 2014-09-0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倍力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
US9142916B2 (en) * | 2013-03-15 | 2015-09-22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eceptacle carriers |
JP5929829B2 (ja) * | 2013-05-21 | 2016-06-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US9160109B2 (en) | 2013-12-13 | 2015-10-13 |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 Lever actuated electrical center assembly |
US9472896B2 (en) * | 2014-05-14 | 2016-10-18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Latch assemblies for connector systems |
EP3007283B8 (en) * | 2014-10-07 | 2019-02-27 |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mateable with a complementary mating connector |
US9379486B2 (en) * | 2014-11-20 | 2016-06-28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Ratcheting lever actuated connector assembly |
JP2016207416A (ja) * | 2015-04-21 | 2016-12-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16207414A (ja) * | 2015-04-21 | 2016-12-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438360B2 (ja) * | 2015-07-10 | 2018-12-12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6200933B2 (ja) * | 2015-11-10 | 2017-09-20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組立体 |
DE102016201385B3 (de) * | 2016-01-29 | 2017-07-27 | Robert Bosch Gmbh |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
JP6607088B2 (ja) * | 2016-03-04 | 2019-11-2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647739B2 (ja) * | 2017-08-25 | 2020-02-1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とコネクタカバーとの組み付け構造 |
JP7140712B2 (ja) * | 2019-05-20 | 2022-09-2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ハウジング |
JP7021150B2 (ja) * | 2019-05-27 | 2022-02-1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及びレバー式コネクタの組み付け方法 |
FR3107997B1 (fr) * | 2020-03-09 | 2022-02-18 | Radiall Sa | Connecteur à pièce d’interface montée en rotation dans le boitier et actionnable par outil pour le coulissement d’un capot de verrouillage à un connecteur complémentaire. |
JP7462523B2 (ja) | 2020-09-16 | 2024-04-05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JP2023167427A (ja) * | 2022-05-12 | 2023-11-2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073606B2 (ja) | 1992-06-26 | 2000-08-07 | 株式会社東芝 | 直流アーク炉制御装置 |
GB9219328D0 (en) * | 1992-09-11 | 1992-10-28 | Amp Gmbh | Automotive door-to-body electrical |
GB9312513D0 (en) * | 1993-06-17 | 1993-08-04 | Amp Gmbh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liding cam |
EP0655799B1 (en) * | 1993-11-26 | 1999-10-06 | Molex Incorporated | Hoo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means |
GB9500374D0 (en) * | 1995-01-10 | 1995-03-01 | Amp Gmbh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mating slide with customized camming slot |
EP0722203B1 (en) * | 1995-01-16 | 2003-04-16 | Molex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amming system |
JP3687874B2 (ja) * | 1996-10-31 | 2005-08-24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JP3467373B2 (ja) * | 1997-03-12 | 2003-11-1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嵌合構造 |
US6171146B1 (en) * | 1998-02-19 | 2001-01-09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Repair method for dual lock multi-row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
GB2334632B (en) * | 1998-02-23 | 2002-03-13 |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Two-part electrical connector |
US6142800A (en) * | 1998-03-09 | 2000-11-07 | Yazaki Corporation | Low coupling force connector |
JP3568774B2 (ja) * | 1998-04-20 | 2004-09-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結合構造 |
DE19844693A1 (de) * | 1998-09-29 | 2000-03-30 |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Zweiteiliger elektrischer Verbinder |
IT1303186B1 (it) * | 1998-11-27 | 2000-10-30 | Framatome Connectors Italia | Connettore elettrico. |
ES1044100Y (es) * | 1999-08-06 | 2000-08-16 | Mecanismos Aux Ind | Sistema de anclaje para caja de conectores en cajas de servicio. |
DE29921536U1 (de) * | 1999-12-08 | 2001-04-12 | Robert Bosch Gmbh, 70469 Stuttgart |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mit Betätigungshebel |
US6305957B1 (en) * | 2000-02-24 | 2001-10-23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US6217354B1 (en) * | 2000-03-20 | 2001-04-17 | Molek Incorporated | Lever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3492309B2 (ja) * | 2000-11-02 | 2004-02-03 | エフシーアイ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6475004B2 (en) * | 2001-01-09 | 2002-11-05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 engagement assist member and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
ITTO20010290A1 (it) * | 2001-03-27 | 2002-09-27 | Framatome Connectors Italia | Connetore elettrico. |
JP2003132996A (ja) | 2001-10-30 | 2003-05-09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US6666697B2 (en) * | 2001-10-29 | 2003-12-23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assembly |
JP3887693B2 (ja) * | 2001-11-12 | 2007-02-2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DE10227591B3 (de) * | 2002-06-20 | 2004-02-05 | Fci | Verbinderanordnung |
US6960090B2 (en) * | 2002-08-07 | 2005-11-01 |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 Plug connector arrangement with latching actuation slide means |
US6824406B1 (en) * | 2003-06-26 | 2004-11-30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US7070438B2 (en) * | 2004-03-31 | 2006-07-04 | Jst Corporation | Connector lever lock |
US6971894B2 (en) * | 2004-03-31 | 2005-12-06 | Jst Corporation | Dual action mechanical assisted connector |
US7004769B1 (en) * | 2004-08-20 | 2006-02-28 | Molex Incorporated | Lever type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lide members having dual latching and feedback functions |
ITTO20050089A1 (it) * | 2005-02-16 | 2006-08-17 | Fci Italia S P A | Connettore elettrico |
US7361036B2 (en) * | 2005-10-06 | 2008-04-22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ever and latch |
JP4598681B2 (ja) * | 2006-01-17 | 2010-12-1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レバー嵌合式コネクタ |
US7303415B2 (en) * | 2006-03-31 | 2007-12-04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ate-assist and a dual-position wire dress cover |
JP4153541B2 (ja) * | 2006-09-13 | 2008-09-24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電気コネクタ |
DE102006058680A1 (de) * | 2006-12-13 | 2008-06-19 | Kostal Kontakt Systeme Gmbh |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
JP4252603B2 (ja) * | 2007-01-31 | 2009-04-08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4130467B1 (ja) * | 2007-03-07 | 2008-08-06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JP4494443B2 (ja) * | 2007-08-10 | 2010-06-30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JP4468465B2 (ja) * | 2008-03-28 | 2010-05-26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US7789682B1 (en) * | 2009-04-21 | 2010-09-07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ever and camming slide |
US7695296B1 (en) * | 2009-04-21 | 2010-04-13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ever and camming slide |
-
2009
- 2009-02-27 JP JP2009045572A patent/JP4523987B1/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2-03 CN CN201080009888.5A patent/CN102334241B/zh active Active
- 2010-02-03 EP EP10746065.1A patent/EP2403073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0-02-03 WO PCT/JP2010/051507 patent/WO201009818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
- 2011-08-25 US US13/218,011 patent/US8235742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09349A (zh) * | 2013-02-26 | 2014-08-27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带增力机构的连接器 |
CN104009324A (zh) * | 2013-02-26 | 2014-08-27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4009349B (zh) * | 2013-02-26 | 2017-01-04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带增力机构的连接器 |
CN104009324B (zh) * | 2013-02-26 | 2017-09-15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4425957A (zh) * | 2013-08-23 | 2015-03-1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4425957B (zh) * | 2013-08-23 | 2017-04-12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6663897A (zh) * | 2014-06-27 | 2017-05-10 | 莫列斯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6663897B (zh) * | 2014-06-27 | 2019-07-19 | 莫列斯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8140987A (zh) * | 2015-10-07 | 2018-06-08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电连接装置 |
CN108140987B (zh) * | 2015-10-07 | 2019-12-20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电连接装置 |
CN107453138A (zh) * | 2016-05-30 | 2017-12-0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7453138B (zh) * | 2016-05-30 | 2019-06-14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523987B1 (ja) | 2010-08-11 |
US20110312198A1 (en) | 2011-12-22 |
EP2403073A4 (en) | 2013-12-04 |
EP2403073A1 (en) | 2012-01-04 |
WO2010098184A1 (ja) | 2010-09-02 |
CN102334241B (zh) | 2014-03-19 |
JP2010199025A (ja) | 2010-09-09 |
EP2403073B1 (en) | 2015-06-10 |
US8235742B2 (en) | 2012-08-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34241A (zh) | 带有滑动凸轮的连接器 | |
CN101647157B (zh) | 电气连接器 | |
JP4130467B1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
US7201591B2 (en) | Lever-type connector | |
EP2630696B1 (en) | Electrical plug element with contact lock member and test stop | |
US10707616B2 (en)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lever and a lever lock for releasably locking the lever in a connection end position | |
EP1983618B1 (en) | A connector | |
EP2278667A1 (en) | Lever type connector | |
CN103650249B (zh) | 具有端子位置保证的电连接器 | |
CN108736198B (zh) | 连接器 | |
CN103650250B (zh) |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
US7581969B2 (en) | Connector with auxiliary housing having inverted insertion preventing portion | |
KR20140047020A (ko) | 캡 유지 메커니즘을 갖는 플러그 커넥터 | |
KR20210001980A (ko) | 피드백을 갖는 정합 보조를 구비한 전기 커넥터 | |
US10826238B2 (en)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CN114122791A (zh) | 连接器 | |
CN101465500A (zh) | 杠杆型连接器 | |
JP4556134B2 (ja) | コネクタ | |
US10566737B2 (en) |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 |
WO2019102837A1 (ja) | コネクタ | |
JP5594008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007184164A (ja) |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 |
JP6980842B2 (ja) | フィードバックを有する接合補助を備えた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8321596B (zh) | 连接器 | |
CN114069308B (zh) | 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