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2029A - 一种复配杀虫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配杀虫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02029A CN102302029A CN201110202747A CN201110202747A CN102302029A CN 102302029 A CN102302029 A CN 102302029A CN 201110202747 A CN201110202747 A CN 201110202747A CN 201110202747 A CN201110202747 A CN 201110202747A CN 102302029 A CN102302029 A CN 1023020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taflumizone
- prescription
- rynaxypyr
- pesticide
- eff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配杀虫剂,其中含有氯虫苯甲酰胺1%~20%,氰氟虫腙1%~30%。该复配杀虫剂高效低毒、持效性长、速效性高,对小菜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且不易产生药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氯虫苯甲酰胺与氰氟虫腙的复配杀虫剂。
背景技术
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是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一种全新低毒高效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高效广谱,对鳞翅目的夜蛾科、螟蛾科、蛀果蛾科、卷叶蛾科、粉蛾科、菜蛾科、麦蛾科、细蛾科等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还能控制鞘翅目象甲科,叶甲科,双翅目潜蝇科,烟粉虱等多种非鳞翅目害虫。据初步试用,对鳞翅目的害虫效果确实非常好、控制时间很长。
氰氟虫腙(metaflumizone),是德国巴斯夫公司和日本农药公司联合开发的一种全新的化合物,属于缩氨基脲类杀虫剂。氰氟虫腙的作用机制独特,本身具有杀虫活性,不需要生物激活,与现有的各类杀虫剂无交互抗性。氰氟虫腙可以有效地防治鳞翅目害虫及某些鞘翅目的幼虫、成虫,还可以用于防治蚂蚁、白蚁、蝇类、蝉螂等害虫。氰氟虫腙是一种全新作用机制的杀虫剂,通过附着在钠离子通道的受体上,阻碍钠离子通行,与菊酯类或其他种类的化合物无交互抗性。该药主要是通过害虫取食进入其体内发生胃毒杀死害虫,触杀作用较小,无内吸作用。该药对于各龄期的靶标害虫、幼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昆虫取食后该药进入虫体,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阻断害虫神经元轴突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不能通过轴突膜,进而抑制神经冲动使虫体过度的放松、麻痹,几个小时后,害虫即停止取食,一到三天内死亡。
由于农田害虫每年给农作物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考虑到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农药,容易促使害虫产生抗性,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田间试验表明,现有药剂与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种农药混配,不仅能推迟抗性产生,还能提高药效及残留时期,降低使用量,减少成本,因此我们用氯虫苯甲酰胺和氰氟虫腙进行复配,提高杀虫效果,扩大杀虫谱,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毒、持效性长、速效性高、杀虫谱广、环保的杀虫组合物。具体涉及氯虫苯甲酰胺与氰氟虫腙为基本成分的农药制剂。
上述复配杀虫剂,含有氯虫苯甲酰胺1%-20%,氰氟虫腙1%-30%。
利用上述发明所述的复配杀虫剂,配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助剂,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可以制成本发明的剂型,其可以加工的剂型为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①高效低毒;②速效、持效兼顾;③无残留,无公害,对环境安全;④使用复合制剂,两种有效成分还具有增效作用,用量均比单一使用时降低,从而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杀虫效果,增加了安全性,减少了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例用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仅仅限于以下这些实施例。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所使用的原药及助剂均为其他厂家购买。
配方实例如下:
1、悬浮剂的配制
根据配方要求,以水为介质,将有效成分、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等加入砂磨机中研磨,后加入高剪切乳化釜中乳化,制得悬浮剂。
配方一(10%悬浮剂)
配方二(20%悬浮剂)
配方三(16%悬浮剂)
2、水分散粒剂的配制
将有效成分、润湿剂、分散剂、粘合剂、填料等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加入适量的纯化水,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
配方四(25%水分散粒剂)
配方五(20%水分散粒剂)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属于鳞翅目菜蛾科,别名:小青虫、两头尖。世界性迁飞害虫,主要危害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危害特点: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斑,“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食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全叶被吃成网状。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在留种株上,危害嫩茎、幼荚和籽粒。氯虫苯甲酰胺和氰氟虫腙是两种杀虫活性很高的成分,根据他们的作用特点和作用机理,将室内生测的对象定为小菜蛾。
室内生测的方法为:采用毛细管微量点滴法,毛细管微量点滴器容积为1.0μL。用微量点滴器将药液逐头点滴于小菜蛾幼虫的背面,每一浓度处理30头左右的幼虫,每5头幼虫放入一个直径为9cm的培养皿,皿内置少量饲料供取食,另用丙酮点滴30头幼虫作为对照。经处理后的幼虫仍放在饲养室内,48h后检查死亡率。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求出毒力回归式、致死中浓度、相关系数等,并用孙云沛法求出共毒系数。
混配制剂的联合毒力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方法表示:
混配制剂的理论毒力指数A=∑(某药的毒力指数×在混剂中该药有效成分的百分率)。
C大于120时为增效作用,小于80时为拮抗作用,80-120时为加和作用。
表1不同配比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
表28%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的生测试验
剂量(mg/L) | 试虫数 | 死亡数 | 死亡率(%) | 校正死亡率(%) |
5 | 100 | 18 | 18 | 18 |
10 | 100 | 29 | 29 | 29 |
20 | 100 | 37 | 37 | 37 |
40 | 100 | 52 | 52 | 52 |
50 | 100 | 68 | 68 | 68 |
CK | 100 | 0 |
表320%氰氟虫腙对小菜蛾的生测试验
剂量(mg/L) | 试虫数 | 死亡数 | 死亡率(%) | 校正死亡率(%) |
5 | 100 | 22 | 22 | 22 |
10 | 100 | 26 | 26 | 26 |
20 | 100 | 39 | 39 | 39 |
40 | 100 | 50 | 50 | 50 |
50 | 100 | 66 | 66 | 66 |
CK | 100 | 0 |
表4配方一对小菜蛾的生测试验
剂量(mg/L) | 试虫数 | 死亡数 | 死亡率(%) | 校正死亡率(%) |
5 | 100 | 33 | 33 | 33 |
10 | 100 | 55 | 55 | 55 |
20 | 100 | 61 | 61 | 61 |
40 | 100 | 70 | 70 | 70 |
50 | 100 | 80 | 80 | 80 |
CK | 100 | 0 |
表5配方二对小菜蛾的生测试验
剂量(mg/L) | 试虫数 | 死亡数 | 死亡率(%) | 校正死亡率(%) |
5 | 100 | 28 | 28 | 28 |
10 | 100 | 49 | 49 | 49 |
20 | 100 | 60 | 60 | 60 |
40 | 100 | 72 | 72 | 72 |
50 | 100 | 86 | 86 | 86 |
CK | 100 | 0 |
表6配方三对小菜蛾的生测试验
剂量(mg/L) | 试虫数 | 死亡数 | 死亡率(%) | 校正死亡率(%) |
5 | 100 | 32 | 32 | 32 |
10 | 100 | 49 | 49 | 49 |
20 | 100 | 69 | 69 | 69 |
40 | 100 | 83 | 83 | 83 |
50 | 100 | 90 | 90 | 90 |
CK | 100 | 0 |
表7配方四对小菜蛾的生测试验
剂量(mg/L) | 试虫数 | 死亡数 | 死亡率(%) | 校正死亡率(%) |
5 | 100 | 36 | 36 | 36 |
10 | 100 | 67 | 67 | 67 |
20 | 100 | 81 | 81 | 81 |
40 | 100 | 92 | 92 | 92 |
50 | 100 | 98 | 98 | 98 |
CK | 100 | 0 |
表8配方五对小菜蛾的生测试验
剂量(mg/L) | 试虫数 | 死亡数 | 死亡率(%) | 校正死亡率(%) |
5 | 100 | 33 | 33 | 33 |
10 | 100 | 50 | 50 | 50 |
20 | 100 | 70 | 70 | 70 |
40 | 100 | 82 | 82 | 82 |
50 | 100 | 92 | 92 | 92 |
CK | 100 | 0 |
分析上述数据表明,氯虫苯甲酰胺与氰氟虫腙不同比例复配时,配方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配方一和配方四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其共毒系数为分别为150.28和141.89。
通过室内生测试验,选出CTC较大的配方一、配方四及CTC较小的配方三进行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试验,确定配方防治小菜蛾的效果;同时通过与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单剂的效果对比,验证复配后的增效效果。具体试验方法、数据如下:
试验一:10%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SC、25%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WDG、16%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SC做田间防治小菜蛾的药效试验,同时使用8%氯虫苯甲酰胺SC和15%氰氟虫腙SC作为对照。试验地点为山东省潍坊地区寿光市,时间为2011年4月19日,试验共四个处理,每个处理三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00m2,所有小区的种植习惯均与当地的种植习惯相同,记录施药当天和其后一周的天气资料,具体如下:
表9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调查标准为:药后第7d在各小区随机取被害株50株,拍盘法计量若虫的死活数,计算死亡率;药后15d、25d每小区采用平行取样法取样150丛,调查枯心数,最后计算枯心率和保苗效果。具体数据(数据为三个重复的平均值)如下:
表1010%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SC及其他药剂防治小菜蛾的效果表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字母相同为Duncan测试差异不显著 时间:2011年4月 地点:山东寿光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使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在药后25d,10%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SC、25%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WDG的防治率分别达到84.45%和83.12%,远远高于8%氯虫苯甲酰胺SC和15%氰氟虫腙SC使用时的效果,差异极显著。同时,16%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SC在用药后25d,其对蔬菜上小菜蛾的防治效果也达到了79.62%,与仅使用一种单剂时的防效有明显的提高。同时,上述田间试验也与室内生测试验的数据相吻合(CTC越大,增效作用越大)。
由此看出,配方一和配方四的防治效果最好,但二者差异不显著。由于悬浮剂为最近几年国家推广的新型剂型,其更多的添加了水基相成分,故对环境更加友好,同时考虑产品成本,认为配方一更为理想。
对10%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SC(配方一)进行了进一步的试验,筛选出防治小菜蛾的最佳浓度。试验设计10g/亩、12g/亩、14g/亩和16g/亩4个浓度剃度并与15%氰氟虫腙(10g/亩)、8%氯虫苯甲酰胺(10g/亩)的效果做对比,试验方法和调查方法同上,具体数据(三个重复的平均值)如下:
表11配方一不同用量防治小菜蛾效果表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字母相同为Duncan测试差异不显著 时间:2011年4月 地点:山东寿光
从上述药效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配方用药量的增加,药效也有所增加,10%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SC用量为14g/亩,药后25d的保苗效果为86.77%,明显高于15%氰氟虫腙SC和8%氯虫苯甲酰胺SC,差异极显著,同时,保苗效果高于10g/亩和12g/亩;亩用量为16g/亩时,在用药后25天的保苗效果为87.01%,与亩用量14g的保苗效果差异不显著。因此,在考虑亩成本的前提下,应提倡亩使用量为14g/亩。
Claims (3)
1.一种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组合物活性成分由氯虫苯甲酰胺和氰氟虫腙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含氯虫苯甲酰胺1%~20%,氰氟虫腙1%~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杀虫剂可制成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02747A CN102302029A (zh) | 2011-07-19 | 2011-07-19 | 一种复配杀虫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02747A CN102302029A (zh) | 2011-07-19 | 2011-07-19 | 一种复配杀虫剂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02029A true CN102302029A (zh) | 2012-01-04 |
Family
ID=45376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02747A Pending CN102302029A (zh) | 2011-07-19 | 2011-07-19 | 一种复配杀虫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0202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26143A (zh) * | 2013-03-07 | 2014-09-10 | 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 | 二元杀虫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
CN105613544A (zh) * | 2014-10-28 | 2016-06-01 |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氧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4247A (zh) * | 2004-07-01 | 2007-08-08 | 杜邦公司 | 邻氨基苯甲酰胺无脊椎害虫防治剂协同混合物 |
US20100130561A1 (en) * | 2007-04-17 | 2010-05-27 | Bayer Cropscience Ag | Controlling pests by combining insecticides and transgenic plants by applying directly to leaves and roots |
-
2011
- 2011-07-19 CN CN201110202747A patent/CN10230202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4247A (zh) * | 2004-07-01 | 2007-08-08 | 杜邦公司 | 邻氨基苯甲酰胺无脊椎害虫防治剂协同混合物 |
US20100130561A1 (en) * | 2007-04-17 | 2010-05-27 | Bayer Cropscience Ag | Controlling pests by combining insecticides and transgenic plants by applying directly to leaves and roots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26143A (zh) * | 2013-03-07 | 2014-09-10 | 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 | 二元杀虫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
CN104026143B (zh) * | 2013-03-07 | 2016-03-23 | 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 | 二元杀虫剂组合物及其用途 |
CN105613544A (zh) * | 2014-10-28 | 2016-06-01 |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氧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02022A (zh) | 杀虫组合物 | |
CN102308805A (zh) | 一种复配杀虫剂 | |
CN101803605B (zh) | 一种丁烯氟虫腈与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986707A (zh) | 一种复配杀虫剂 | |
CN102742593A (zh) | 一种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007909B (zh) | 一种含有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318620A (zh)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
CN103947646A (zh) | 杀虫组合物 | |
CN102428932B (zh)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
CN102302029A (zh) | 一种复配杀虫剂 | |
CN102308812B (zh)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
CN102657216A (zh) | 含有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农药混剂在防治二点委夜蛾方面的应用 | |
CN102657193A (zh) | 一种复配杀虫剂 | |
CN102599170A (zh)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
CN102318609A (zh)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
CN102326577A (zh) | 杀虫组合物 | |
CN102308815A (zh) | 一种农药组合物 | |
Ghale | Efficiency of seed disinfection and foliar spray with Imidacloprid and Cypermethrin for control of flea beetles in canola | |
CN102613211B (zh) | 一种复配杀虫剂 | |
CN104285951A (zh) | 一种复配杀虫剂 | |
CN102067846B (zh) | 一种含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3651386A (zh) | 含溴虫腈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2805099A (zh) | 一种杀虫组合物 | |
CN102657170A (zh) | 农药组合物 | |
CN102428926A (zh) | 一种复配杀虫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