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6042A -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56042A CN102256042A CN2011101294973A CN201110129497A CN102256042A CN 102256042 A CN102256042 A CN 102256042A CN 2011101294973 A CN2011101294973 A CN 2011101294973A CN 201110129497 A CN201110129497 A CN 201110129497A CN 102256042 A CN102256042 A CN 1022560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nularity
- screen
- test pattern
- image processing
- se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halftone screen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33—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 G03G15/5041—Detecting a toner image, e.g. density, toner coverage, using a test patch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027—Test patterns and calib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7—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在初始设置的半色调处理的设置时,存在颗粒度由于时间推移或者环境改变而劣化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该图像处理装置对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像执行半色调处理并打印处理后的测试图像;根据通过读取所打印的测试图像获得的读取值,形成色调校正表;基于用于所述色调校正的所述测试图像的色调校正补片的低浓度部分的读取值,获得颗粒度;判断所获得的颗粒度是否超过预定基准等级;并且当判定所获得的颗粒度超过所述预定基准等级时,改变所述半色调处理的设置以降低所述颗粒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该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用于读取由图像处理装置打印的用于色调校正的补片(patch),并根据读取的结果控制图像处理装置中的半色调处理来降低颗粒度。
背景技术
近年来,存在如下情况:在已被作为默认项设置到图像处理装置中的网屏(screen)(用于半色调处理的参数)中,颗粒度的劣化随时间推移或者环境变化而变得明显,进而用户呼叫维护人员。在这种情况下,维护人员通过图像处理装置打印图像样本,通过肉眼检查确认图像样本,并且在必要时,将网屏改变为在图像处理装置的服务模式下颗粒度降低的网屏(用于半色调处理的参数)。
即,维护人员手动设置在图像处理装置中准备的多个网屏设置当中颗粒度小的网屏设置,由此应对这种情况。
日本特开2007-208639号公报公开了在图像处理装置中改善颗粒度的技术。
日本特开2004-240112号公报公开了根据输出图像的颗粒度判断输出中的曝光图像形成系统的对焦状况、并基于判断的结果调整曝光图像形成系统的对焦的技术。
对于颗粒度,在目前情形下,通过用户或维护人员的肉眼检查来校正颗粒度。即,在目前情形下,如果用户或维护人员没有意识到图像处理装置中的颗粒度的劣化,则其不会改变网屏。由于颗粒度是逐渐劣化的,因此不容易了解与初始设置相比颗粒度的劣化程度,并且难以意识到颗粒度劣化。
根据日本特开2007-208639号公报,获得颗粒度并改变图像处理装置中的网屏系数。然而,当改变网屏系数时,色调根据网屏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因此,需要通过图像处理装置使用改变的网屏来打印样本图像,估计打印的图像中的色调,并再次进行色调校正。当维护人员改变网屏时,将其改变为图像处理装置中迄今为止未使用的网屏。因此,由于还不得不再次进行上述色调校正,因此,很麻烦。自然地,如果手动改变网屏,则对于用户或者维护人员来说也是麻烦,并且机器在这段时间中停止,降低了生产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对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像执行半色调处理并打印处理后的测试图像;根据通过读取所打印的测试图像获得的读取值形成色调校正表;基于用于所述色调校正的所述测试图像的色调校正补片的低浓度部分的读取值,获得颗粒度;判断所获得的颗粒度是否超过预定基准等级;并且当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获得的颗粒度超过所述预定基准等级时,改变所述半色调处理的设置以降低所述颗粒度。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的自动色调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操作单元的操作显示画面。
图4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操作单元的操作显示画面。
图5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操作单元的操作显示画面。
图6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操作单元的操作显示画面。
图7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操作单元的操作显示画面。
图8是第一实施例中的色调校正补片。
图9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用于判断颗粒度的图。
图10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操作单元的操作显示画面。
图11是第二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12A、图12B以及图12C是第二实施例中的用于判断颗粒度的图。
图13是第三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14是第三实施例中的操作单元的操作显示画面。
图15是示出第三实施例中的图像生成的图。
图16A、图16B、图16C以及图16D是第三实施例中的用于判断颗粒度的图。
图17是示出网屏的组合的图。
图18是示出存储器与设置值之间的对应的图。
图19是示出测试页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框图。多功能外围设备101(以下缩写为“MFP 101”)被示出作为图像处理装置的示例。MFP 101具有:用于读取图像的扫描器单元102;用于操作MFP 101的操作单元103;用于执行打印的打印机单元104;用于存储各种数据的HDD 105;RAM 107;用于控制MFP的处理的CPU 106;用于处理由扫描器单元102读取的图像的扫描器图像处理单元108;用于对由扫描器图像处理单元108处理过的图像执行γ校正处理的γ校正处理单元109;以及用于对由γ校正处理单元109处理过的图像执行网屏处理的网屏处理单元110。
第一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的框图和图2的流程图描述第一实施例。
首先,描述使用彩色(在该示例中,为青色、品红色、黄色以及黑色)的一组图像形成网屏(半色调处理/误差扩散)中的自动色调校正处理的流程。
首先,用户操作图1中的MFP 101的操作单元103,以显示图3所示的针对自动色调校正模式的显示画面。当在图2的步骤201中确认用户选择了图3中的完全校正按钮301并按下确定按钮303时,操作单元103显示图4中的用于开始自动色调校正模式的显示画面。当按下图4中的开始按钮401时,开始图2的步骤202中的自动色调校正处理。
在自动色调校正处理中,首先,在图2的步骤203中进行打印机单元104的各种设置控制(例如设备的处理控制等)。接着,处理例程进入到步骤204,进行用来输出复制用的打印的网屏(半色调处理/误差扩散)的设置。具体地说,图1中的CPU 106将已存储在RAM 107中、并在此使用的网屏设置的误差扩散0,设置在网屏处理(半色调处理)单元110中。由于进行自动色调校正,因此,将“通过(through)”预设在γ校正处理单元109中。在完成这些设置处理之后,显示图5中的测试页的打印显示画面。当在此按下打印开始按钮501时,处理例程进入图2中的步骤205,进行打印输出。在此使用的测试页图像(图6中的601)已经存储在图1的HDD 105或者RAM 107中。在CPU 106的控制下,对测试页图像执行γ校正处理(通过/将输入按原样输出)以及上述网屏处理,并且通过打印机单元104输出测试打印。当输出测试打印时,显示图6中的用于读取测试页的操作单元显示画面。用户察看该显示画面,将测试页放入MFP 101的扫描器单元102中,关闭压板、原稿给送器等,并固定测试页(图2中的206)。当用户按下图6中的读入开始按钮602时,在图2的步骤207中开始测试页的读入。
图1中的扫描器单元102读取测试页,并将其作为(数字)测试数据存储在RAM 107或HDD 105中。通过使用存储的测试数据测量测试数据中的各个补片的补片浓度,以便对进行了所设置的用于自动色调校正的网屏的处理的测试页的色调进行测量。图8示出了色调校正补片的示例。在测量了各个补片的浓度之后,形成用于将各个补片浓度测量结果转换为目标色调的校正γ,以获得预定的目标色调,并将校正γ存储在RAM 107中。之后,直到进行下一次自动色调校正为止,当打印时,将校正γ设置在γ校正处理单元109中,对由扫描器图像处理单元108处理过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其输出到网屏处理单元110(步骤209)。
根据现有技术中的自动色调校正,处理例程以上述处理而结束。然而,在第一实施例中,接着执行以下处理。
首先,在步骤210中,测量补片的颗粒度。具体地说,在通过用于色调校正的补片读取而存储在RAM 107或HDD 105中的测试页的数字数据中,对在由图8所示的方框围绕的、适于测量预定颗粒度的低浓度的补片部分中的颗粒度进行测量。例如,在0至255阶的连续色调中,根据32阶至64阶的补片(浓度在从整个浓度范围的1/4至1/8的范围内的补片)中的任意一个足以测量颗粒度。在此为了描述颜色,在黑色801、黄色802、品红色803以及青色804中的各颜色中来测量颗粒度。自然地,测量的颜色根据在此使用的调色剂或墨的颜色而变化。如日本特开2004-240112号公报所公开的,通过计算使用FFT(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Fourier Transform)以及人视觉特性的VTF(视觉传递函数,Visual TransferFunction)滤波器进行的标准偏差,能够获得颗粒度。颗粒度越大,标准偏差越大。自然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方法,而可以使用任意方法,只要能够获得颗粒度即可。
接着,通过使用在步骤210中获得的颗粒度来在步骤211中判断颗粒度等级。具体地说,判断在用作初始半色调处理参数的误差扩散设置0处,颗粒度是否超过预定的基准等级B(如图9所示)。如果作为判断的结果,其未超过等级B,则处理例程结束。如果其超过了等级B,则在步骤212中,将预设的网屏的存储器设置,更新为用作颗粒度降低的半色调处理参数的误差扩散2的网屏设置。处理例程进入步骤213。现在,在步骤212中,可以根据读入的青色、品红色、黄色以及黑色中的各个颜色的颗粒度来更新网屏,或者也可以计算所有颜色的颗粒度的平均并基于获得的平均值来更新网屏。由于黄色难以识别,因此还可以构造为不参照关于黄色的颗粒度而基于其它颜色的颗粒度的平均来进行关于颗粒度的判断。此外,对于黄色,期望通过使用诸如黑色以外的青色、品红色等颜色来确定颗粒度,因为黄色和这些颜色作为彩色调色剂具有类似的特性。由于黑色经常在单色打印中使用并且易于劣化,因此期望基于黑色的颗粒度来确定用于黑色的半色调处理的网屏。对于青色、品红色以及黄色的网屏,代表性地可以使用青色以及品红色的小浓度的补片、或者可以通过青色以及品红色的小浓度的补片的颗粒度的平均值来确定颗粒度。针对颗粒度类似的网屏,可以用类似颜色的网屏代替它们。
在图2的步骤213中,通过图7的操作显示画面来确认用户是否期望立即更新网屏。如果按下了“否”按钮702,则处理例程直接结束。如果按下了“是”按钮701,则处理例程进入步骤214。在步骤212中更新的用作半色调处理参数的网屏设置已经被存储在RAM 107中,并通过使用该网屏设置来执行以下处理。如上所述,误差扩散2被设置作为在此使用的用作半色调处理参数的网屏设置。
尽管通过使用在步骤214中设置的网屏设置来执行之后的步骤215到221的处理,但是由于其处理内容与步骤205至211的处理内容类似,因此在此省略其描述。在步骤221中,判断通过使用如图9所示的误差扩散设置2进行的网屏处理而输出的测试打印的低浓度的补片的颗粒度,是否超过预定的基准等级B。如果其未超过等级B,则处理例程结束。而如果其超过了等级B,则这意味着虽然在步骤212中更新了用作半色调处理参数的网屏的存储器设置,但是确定颗粒度是小的。由于考虑到打印机存在异常,因此在步骤222中,MFP 101通过网络I/F(接口)(未示出)呼叫维护人员。可以显示用于提示用户呼叫维护人员的UI(用户界面)。
作为误差扩散设置的示例,如果使用多值误差扩散作为已设置作为初始值的误差扩散0、且使用二值误差扩散作为随后设置的误差扩散2,则由于在多值情况下点的再现变得不稳定而变得难以再现点的引擎,能够使用二值而稳定地再现点。颗粒度降低并且画质得到改善。
在上述描述中,系统询问用户关于其是否立即更新作为半色调处理参数的网屏。然而,如果立即更新作为半色调处理参数的网屏,则进行两次自动色调校正,从而花费很长时间。因此,作为维护模式,如图10所示,可以对“显示”和“不显示”图7所示的立即改变网屏设置显示画面进行切换。即,如果用户通过选择不显示按钮1002并按下确定按钮1003设置了“不显示”模式,则不立即改变半色调处理参数,而是以预定的周期(每预定数量的打印输出、温度/湿度变化量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值)在下次自动色调校正时自动改变网屏(而用户不知道)。由于在图2的步骤212中更新了网屏,因此,在接下来的步骤214中的网屏设置中,从该时间点起使用更新后的网屏,并且与之前的颗粒度相比,颗粒度能够降低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不通过扫描器单元102读取测试页图像,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布置在打印机104的打印物的传输路径上的测量设备(未示出),在打印机104的打印物的片材排出之前的传输过程中读取测试页图像。
再次描述存储器中的值。在初始设置中设置并在打印时实际使用的设置值,与在下一次自动色调校正中使用的设置值之间存在不同。在图2的步骤204中,将在初始设置中设置并在打印时实际使用的多值误差扩散,设置为如图18中的1801所示的设置值。在图2的步骤212中,如图18中的1802所示,将二值误差扩散设置用于下一次自动色调校正。如图18中的1803和1804所示,在图2的步骤214中,将二值误差扩散设置用于下一次自动色调校正以及用于在打印时实际使用的误差扩散。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仅通过进行以上提供的自动色调校正,就能够在考虑颗粒度的情况下自动地选择网屏,并且能够基于颗粒度来改变网屏(半色调处理参数),而无需另行执行针对颗粒度的测试图像的打印输出操作。
即使设置了适于自动改变网屏的设置,当用户希望立即改变网屏时,也能够将其改变。
第二实施例
虽然针对在一个网屏中的自动色调校正的情况描述了第一实施例,但是存在如下情况:在图像处理装置中使用三个网屏,例如用于复制的网屏、用于打印时的高线数的网屏以及用于打印时的低线数的网屏。即,在复制时使用误差扩散作为半色调处理,而在打印时使用高分辨率和低分辨率两种抖动(dither)。
因此,参照图11针对三个网屏中的自动色调校正的情况描述第二实施例。“打印”表示输出使用页面描述语言(以下,缩写为“PDL”)描述的图像。
首先,描述在使用彩色(在该示例中,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的用于复制的误差扩散、用于打印时的高线数的网屏以及用于打印时的低线数的网屏的三组的图像生成中,自动色调校正的处理的流程。
首先,用户操作图1中的MFP 101的操作单元103,以显示图3所示的自动色调校正模式的显示画面。当在图11的步骤1101中确认用户选择了图3中的完全校正按钮301并按下了确定按钮303时,操作单元103显示图4中的用于开始自动色调校正的显示画面。当按下了图4中的开始按钮401时,在图11的步骤1102中,开始自动色调校正处理并执行N=1的初始化。
在自动色调校正处理中,首先,进行打印机单元104的各种设置控制(例如设备等的处理控制)。接着,进行步骤1104。当N=1时,由于进行了第一网屏的设置,因此进行用来输出复制用的打印的网屏(误差扩散)的设置。具体地说,在图1的CPU 106中,将在此使用的网屏设置(半色调处理参数)的误差扩散0(多值)设置在网屏处理单元110中。由于进行自动色调校正,因此将“通过”(将输入按原样输出)预设在γ校正处理单元109中。当这些设置处理结束时,显示图5中的测试页的打印显示画面。当在此按下了打印开始按钮501时,处理例程进入图11中的步骤1105并输出N=1的第一打印。在此使用的测试页图像(图6中的601)已被存储在图1中的HDD 105或RAM 107中。在CPU 106的控制下,对测试页图像执行γ校正处理(通过/将输入按原样输出)以及上述设置的网屏处理,并且通过打印机单元104输出测试打印。当输出测试打印时,显示图6中的用于读取测试页的操作单元显示画面。用户察看该显示画面,将测试页放入MFP 101的扫描器单元102中,关闭压板、原稿给送器等,并固定测试页(图11中的1106)。当用户按下图6中的读入开始按钮602时,在图11的步骤1107中开始测试页的读入。
图1中的扫描器单元102读取测试页并将其作为(数字)测试数据存储在RAM 107或HDD 105中。通过使用存储的测试数据测量测试数据中各个补片的补片浓度,以便对设置的用于自动色调校正的网屏中的色调进行测量。图8示出了色调校正补片的示例。在测量了各补片的浓度之后,形成用于将各个补片浓度测量结果转换为目标色调的校正γ,以获得预定的目标色调,并将校正γ存储在RAM 107中。之后,直到进行下一次自动色调校正为止,当打印时,将校正γ设置在γ校正处理单元109中,对由扫描器图像处理单元108处理过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其输出到网屏处理单元110(步骤1109)。
根据现有技术中的自动色调校正,处理例程以上述处理而结束。然而,在第二实施例中,接着执行以下处理。
首先,在步骤1110中,测量补片的颗粒度。具体地说,在通过用于色调校正的补片读取而存储在RAM 107或HDD 105中的测试页的数字数据中,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对由图8所示的方框围绕的、适于测量预定颗粒度的低浓度的补片部分中的颗粒度进行测量。在图8中,由于使用彩色打印图像,因此输出黑色801、黄色802、品红色803以及青色804中的各个颜色用于色调校正。虽然可以测量所有颜色,但是从速度的角度来说,针对示出典型特性的青色测量了颗粒度,并且通过青色的颗粒度来确定黑色、黄色、品红色以及青色网屏的组合。
接着,在步骤1111中通过使用在步骤1110中获得的颗粒度来判断颗粒度等级。具体地说,判断在用作初始半色调处理参数的误差扩散设置0处,颗粒度是否超过预定的基准等级B1(如图12A所示)。如果未超过等级B1,则由于没有问题,处理例程直接进入步骤1113。如果超过了等级B1,则在步骤1112中,将预设的用于复制的第一网屏的存储器设置,改变为颗粒度降低的误差扩散1的网屏设置。在该示例中,将青色、品红色、黄色以及黑色中的各个颜色的网屏设置一起更新。当对其更新时,处理例程进入步骤1113并确认三个网屏是否已经结束。由于在该时间点网屏是第一网屏(即,步骤1113中的“否”),因此进行步骤1114并将计数值增加为N=2。在步骤1104中,对青色网屏、品红色网屏、黄色网屏以及黑色网屏执行第二网屏的用于打印机的高线数的网屏设置。以与针对第一网屏描述的类似方式进行步骤1111中的颗粒度等级判断。
在步骤1111中,通过使用在步骤1110中获得的颗粒度来判断在作为初始半色调处理参数的用于高线数的网屏设置0处,颗粒度是否超过预定的基准等级B2(如图12B所示)。如果其未超过等级B2,则由于没有问题,因此接着进行步骤1113。如果其超过了等级B2,则在步骤1112中,将预设的用于高线数的第二网屏的存储器设置,改变为作为颗粒度降低的半色调处理参数的用于高线数的网屏设置1的网屏设置。在该示例中,将青色、品红色、黄色以及黑色中的各个颜色的网屏设置一起更新。具体地说,在用于高线数的网屏设置0中,使用图17中的设置5的各个颜色的网屏的组合。在用于高线数的网屏设置1中,使用图17中的设置4的各个颜色的网屏的组合。作为初始设置,预设了用于高线数的网屏设置0。当对其更新时,处理例程进入步骤1113并确认三个网屏是否已经结束。由于在该时间点网屏是第二网屏(即,步骤1113中的“否”),因此接着进行步骤1114并将计数值增加为N=3。在步骤1104中,对青色网屏、品红色网屏、黄色网屏以及黑色网屏执行第三网屏的用于打印机的低线数的网屏设置。以与针对第一网屏描述的类似方式进行步骤1111中的颗粒度等级判断。
在步骤1111中,通过使用在步骤1110中获得的颗粒度,来判断在作为初始半色调处理参数的用于低线数的网屏设置0处,颗粒度是否超过预定的基准等级B3(如图12C所示)。如果其未超过等级B3,则由于没有问题,因此接着进行步骤1113。如果其超过了等级B3,则在步骤1112中,将预设的用于低线数的第三网屏的存储器设置,改变为作为颗粒度降低的半色调处理参数的用于低线数的网屏设置1的网屏设置。在该示例中,将青色、品红色、黄色以及黑色中的各个颜色的网屏设置一起更新。具体地说,在用于低线数的网屏设置0中,使用图17中的设置3的各个颜色的网屏的组合。在用于低线数的网屏设置1中,使用图17中的设置2的各个颜色的网屏的组合。作为初始设置,预设了用于低线数的网屏设置0。当对其更新时,处理例程进入步骤1113并确认三个网屏是否已经结束。由于在该时间点三个网屏已经结束,因此接着进行步骤1115,并判断是否存在高于颗粒度等级的网屏,并确认有多少个高于颗粒度等级的网屏。例如,存在高于颗粒度等级的第一和第三网屏这两个网屏,M=2。将N=1设置作为计数器N的初始值。如果不存在高于颗粒度等级的网屏,则步骤1115的判断结果是“否”并且处理例程结束。如果步骤1115中为“是”,则接着进行步骤1116并确认是否立即更新网屏设置。如果步骤1116中为“否”,则处理例程结束。如果步骤1116中为“是”,则接着进行步骤1104。在后续的处理中,由于存在高于颗粒度等级的第一网屏和第三网屏两个网屏,因此依次确认用于复制的误差扩散的页以及用于打印的低线数的两页。首先,进行用于复制的误差扩散作为第一网屏,并且如上所述测量颗粒度。由于网屏是第一网屏,因此处理例程返回到步骤1104。进行用于打印的低线数的网屏设置作为第二网屏。在步骤1113中确认这两个网屏结束,接着处理例程结束。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仅通过进行以上提供的自动色调校正,就能够在各个模式的网屏中,在考虑颗粒度的情况下而自动地选择网屏,并能够在考虑颗粒度的情况下来改变用作半色调处理参数的网屏设置,而无需另行执行针对颗粒度的操作。
此外,还能够通过在选择彩色网屏时测量一个颜色来缩短颗粒度的测量。虽然在此对青色进行了作为半色调处理参数的网屏设置,但是,自然地,在品红色的情况下也将获得相同的效果。在通过作为该一个颜色测量黄色或者黑色来进行颗粒度的测量时,即使例如将图17中描述的设置3改变为设置2,因为如图17所示设置2及设置3的设置内容在黄色或者黑色中是相同的,因此线数和角度都保持不变。为此,当作为该一个颜色选择黄色或者黑色时,参数不会改变。因此,作为该一个颜色期望选择青色或者品红色。
第三实施例
尽管针对使用彩色的自动色调校正的情况描述了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但是参照图13针对使用单色的自动色调校正的情况描述第三实施例。
虽然如图8所示在使用彩色打印一个测试页时打印了青色、品红色、黄色以及黑色补片,但是在单色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能够通过一页的打印来进行改变了半色调处理参数的打印。因此,能够通过一次读取一页来测量多个网屏的颗粒度。
即,在图13的步骤1312中,分别进行图15中的图像生成1作为第一网屏,进行图像生成2作为第二网屏,进行图像生成3作为第三网屏,进行图像生成4作为第四网屏。在图13的步骤1111中,在第一网屏中,如图16A所示,确认颗粒度是否超过预定的基准等级B1。在第二网屏中,如图16B所示,确认颗粒度是否超过预定的基准等级B2。在第三网屏中,如图16C所示,确认颗粒度是否超过预定的基准等级B3。在第四网屏中,如图16D所示,确认颗粒度是否超过预定的基准等级B4。根据各个确认的结果,如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在步骤1312中更新网屏设置。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四种图像生成,因此在步骤1313中确认这四个网屏是否结束。如果步骤1313中为“否”,则重复处理直到它们结束为止。如果这四个网屏结束(“是”),则接着进行步骤1115。在步骤1115中,判断是否存在高于颗粒度等级的网屏,并确认有多少个高于颗粒度等级的网屏。如果不存在高于颗粒度等级的网屏(“否”),则处理例程结束。如果存在高于颗粒度等级的网屏(“是”),则由于在单色的情况下使用一页足矣,因此在步骤1204中再进行一次各个网屏的设置并输出一页。此时,在步骤1111中,仅判断在步骤1115中高于颗粒度等级的图像生成部的颗粒度等级。在必要时更新存储器设置。在步骤1318中,确认所需的M个网屏的图像生成是否已经结束。如果为“是”,则处理例程结束。
在第三实施例中,作为单色的图像生成,使用多值误差扩散进行图像生成1的颗粒度0的设置,使用二值误差扩散进行颗粒度1的设置,并且使用多值误差扩散进行初始设置。在图像生成2的颗粒度0的设置时,通过具有每英寸的线数为283并且网屏角为45度的特性的网屏设置执行处理,并进行图像生成。在颗粒度1的设置时,通过具有每英寸的线数为212并且网屏角为45度的特性的网屏设置执行处理。在初始设置时,通过具有每英寸的线数为283并且网屏角为45度的特性的网屏设置执行处理。类似地,在图像生成3的颗粒度0的设置时,通过具有每英寸的线数为170并且网屏角为45度的特性的网屏设置执行处理。在颗粒度1的设置时,通过具有每英寸的线数为141并且网屏角为45度的特性的网屏设置执行处理。在初始设置时,通过具有每英寸的线数为170并且网屏角为45度的特性的网屏设置执行处理。在图像生成4的颗粒度0的设置时,通过具有每英寸的线数为121并且网屏角为45度的特性的网屏设置执行处理。在颗粒度1的设置时,通过具有每英寸的线数为106并且网屏角为45度的特性的网屏设置执行处理。在初始设置时,通过具有每英寸的线数为121并且网屏角为45度的特性的网屏设置执行处理。自然地,只要颗粒度1的线数小于颗粒度0的线数,则在任意其它网屏数量以及任意其它角度的情况下,将获得类似的效果。如果减少线数,则即使引擎是颗粒状,也能够使点集中并且使得颗粒度得到改善。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例,仅通过进行以上提供的自动色调校正,就能够在各个图像生成的网屏中,在考虑颗粒度的情况下而自动地选择网屏,并且能够在考虑颗粒度的情况下来改变网屏,而无需另行执行针对颗粒度的操作。
第四实施例
虽然在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实施例中进行了预定的网屏设置,但是现在描述自动改变线数的情况。
将图19所示的测试页1901进行网屏半色调处理并输出。测量补片部1902中的颗粒度。根据测量的颗粒度等级,如图17所示选择与其相对应的网屏的线数,以使得能够总是维持相同的颗粒度。当颗粒度非常低时,使用高网屏线数。相反,当颗粒度非常高时,通过利用低网屏线数的稳定打印,能够进行即使不进行维护颗粒度也不改变的输出。当颗粒度劣化到一定程度或者更大时,进行维护,来改善颗粒度,并且通过测量图19的测试页能够确定最适于打印机的网屏设置。
因此,能够自动地设置最适于打印机的颗粒度的网屏。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执行以下处理实现。即将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通过网络或各种存储介质提供给系统或装置,并且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出所述程序并基于所述程序执行处理。
因此,仅通过进行以上提供的自动色调校正,就能够在考虑颗粒度的情况下自动地选择网屏,并且能够在考虑颗粒度的情况下来改变网屏,而无需另行执行针对颗粒度的操作。
即使已经设置了用于自动改变网屏的模式,当用户希望立即改变网屏时,也能够改变它。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覆盖所有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8)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打印单元,其被配置为对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像执行半色调处理并打印处理后的测试图像;
形成单元,其被配置为根据通过读取所打印的测试图像获得的读取值,形成色调校正表;
计算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用于所述色调校正的所述测试图像的色调校正补片的低浓度部分的读取值,获得颗粒度;
判断单元,其被配置为判断所获得的颗粒度是否超过预定基准等级;以及
设置改变单元,其被配置为当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获得的颗粒度超过所述预定基准等级时,改变所述半色调处理的设置以降低所述颗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当进行下一次色调校正时,通过用另一测试图像替代所述测试图像的所述半色调处理的设置,进行所述色调校正,之后改变所述半色调处理的所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测试图像具有黄色、品红色以及青色测试图像,并且
所述判断单元通过使用青色或者品红色的颗粒度、而不使用针对黄色的颗粒度来判断所述颗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测试图像还具有黑色测试图像,并且
针对黑色,所述判断单元获得所述黑色测试图像的颗粒度并进行所述判断。
5.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像执行半色调处理并打印处理后的测试图像;
根据通过读取所打印的测试图像获得的读取值,形成色调校正表;
基于用于所述色调校正的所述测试图像的色调校正补片的低浓度部分的读取值,获得颗粒度;
判断所获得的颗粒度是否超过预定基准等级;以及
当判定所获得的颗粒度超过所述预定基准等级时,改变所述半色调处理的设置以降低所述颗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当进行下一次色调校正时,通过用另一测试图像替代所述测试图像的所述半色调处理的设置,进行所述色调校正,之后改变所述半色调处理的所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测试图像具有黄色、品红色以及青色测试图像,并且
所述判断步骤通过使用青色或者品红色的颗粒度、而不使用针对黄色的颗粒度来判断所述颗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其中,
所述测试图像还具有黑色测试图像,并且
针对黑色,所述判断步骤获得所述黑色测试图像的颗粒度并进行所述判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14518 | 2010-05-18 | ||
JP2010114518A JP5693044B2 (ja) | 2010-05-18 | 2010-05-18 |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56042A true CN102256042A (zh) | 2011-11-23 |
CN102256042B CN102256042B (zh) | 2015-02-18 |
Family
ID=44972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2949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6042B (zh) | 2010-05-18 | 2011-05-18 |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25166B2 (zh) |
JP (1) | JP5693044B2 (zh) |
CN (1) | CN102256042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66681A (zh) * | 2016-06-30 | 2018-01-09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CN111898443A (zh) * | 2020-06-30 | 2020-11-06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fdm型3d打印机送丝机构流量监测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50001532A (ko) * | 2013-06-27 | 2015-01-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사용자 양식 문서를 인쇄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상 형성 장치, 그리고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
EP3125521B1 (en) | 2014-03-27 | 2019-03-13 | Fujifilm Corporation | Printing system, halftone processing rule generation method,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acquisition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halftone processing rule, halftone image, printed matter production method, inkjet printing system, and program |
JP6091481B2 (ja) * | 2014-12-04 | 2017-03-08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面表示方法 |
JP7318293B2 (ja) * | 2019-04-22 | 2023-08-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355798A (ja) * | 2003-05-26 | 2004-12-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データ記憶装置用微粒子除去装置,データ記憶装置用ランプおよびデータ記憶装置 |
CN1612074A (zh) * | 2003-10-27 | 2005-05-04 | 佳能株式会社 |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673889A (zh) * | 2004-03-25 | 2005-09-28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校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
JP2007208639A (ja) * | 2006-02-01 | 2007-08-16 | Ricoh Co Ltd |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記録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CN101166222A (zh) * | 2006-10-16 | 2008-04-23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程序 |
JP2010054577A (ja) * | 2008-08-26 | 2010-03-11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濃度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59134B2 (ja) | 1993-12-27 | 2002-12-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色信号処理装置 |
JP3618837B2 (ja) | 1995-07-20 | 2005-02-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JP3376194B2 (ja) | 1995-12-15 | 2003-02-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
JP3780073B2 (ja) * | 1996-08-23 | 2006-05-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
JP2002055498A (ja) * | 2000-08-10 | 2002-02-20 | Canon Inc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03170623A (ja) * | 2001-12-07 | 2003-06-17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
JP3874718B2 (ja) * | 2002-11-25 | 2007-01-31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240112A (ja) | 2003-02-05 | 2004-08-26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228804B2 (ja) * | 2003-07-03 | 2009-02-2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JP2005316191A (ja) * | 2004-04-28 | 2005-11-10 | Ricoh Co Ltd | 画質予測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7961352B2 (en) * | 2007-03-20 | 2011-06-1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rinting control according to combinations of color materials |
JP4441562B2 (ja) | 2007-10-31 | 2010-03-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US20110141525A1 (en) * | 2009-12-15 | 2011-06-16 | Ng Yee S | Multi-level halftone screens |
-
2010
- 2010-05-18 JP JP2010114518A patent/JP569304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4-29 US US13/097,706 patent/US862516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5-18 CN CN201110129497.3A patent/CN10225604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355798A (ja) * | 2003-05-26 | 2004-12-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データ記憶装置用微粒子除去装置,データ記憶装置用ランプおよびデータ記憶装置 |
CN1612074A (zh) * | 2003-10-27 | 2005-05-04 | 佳能株式会社 |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673889A (zh) * | 2004-03-25 | 2005-09-28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校正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
JP2007208639A (ja) * | 2006-02-01 | 2007-08-16 | Ricoh Co Ltd |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記録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CN101166222A (zh) * | 2006-10-16 | 2008-04-23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程序 |
JP2010054577A (ja) * | 2008-08-26 | 2010-03-11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濃度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66681A (zh) * | 2016-06-30 | 2018-01-09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CN111898443A (zh) * | 2020-06-30 | 2020-11-06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fdm型3d打印机送丝机构流量监测方法 |
CN111898443B (zh) * | 2020-06-30 | 2023-07-21 | 江苏科技大学 | 一种fdm型3d打印机送丝机构流量监测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625166B2 (en) | 2014-01-07 |
CN102256042B (zh) | 2015-02-18 |
JP2011240592A (ja) | 2011-12-01 |
US20110286047A1 (en) | 2011-11-24 |
JP5693044B2 (ja) | 2015-04-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087274B2 (en) | Col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ol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l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 |
CN103826029B (zh) | 彩色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856665B (zh) |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US20120230584A1 (en) | Color processing device, color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2256042A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 |
US8120815B2 (en)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for generating profiles for color reproduction | |
US20040150848A1 (en) | Method for correcting unadjusted printing data on the basis of colormetrically measured reference sheet | |
CN106292213B (zh) |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 |
US11323592B2 (en) | Image processing reducing processing time of tone correction calibration with fluorescent or special colors by selection of color combinations | |
WO2009045850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ssessing and monitoring the capability and quality of a color reproduction system | |
US10338858B2 (en) |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scanner profile correcting program, scanner profile correcting method, and printer | |
JP2013510024A (ja) | 印刷プロセスの調整方法 | |
US8189232B2 (en) | Density calculating apparatus, density setting apparatus, density calculating program storage medium, and density setting program storage medium | |
US8189233B2 (en) | Density calculating apparatus, density setting apparatus, density calculating program storage medium, and density setting program storage medium | |
US20080068625A1 (en) | Imag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incorporating a graininess correction | |
US10348935B2 (en) | Color conversion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 |
CN112073594A (zh) | 灰平衡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5699451A (en) | Correction of color defects during printing of photographs | |
US8885219B2 (en) | Printing system color validation swatch methods and systems | |
US8654402B2 (en) | Pitch based high quantization halftone dot linearization for rendering high quality color images | |
JP2023136956A (ja) | 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 |
US8842323B2 (en) | Print engine for printing a print job using appropriate calibration data | |
JP7163836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 |
JP2003228201A (ja) | 画像処理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7512694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8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