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6222A - 成像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程序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66222A CN101166222A CNA2007101802391A CN200710180239A CN101166222A CN 101166222 A CN101166222 A CN 101166222A CN A2007101802391 A CNA2007101802391 A CN A2007101802391A CN 200710180239 A CN200710180239 A CN 200710180239A CN 101166222 A CN101166222 A CN 1011662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put
- correction
- image
-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8—Preventing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 H04N1/00856—Preventive measures
- H04N1/00864—Modifying the reproduction, e.g. outputting a modified copy of a scanned original
- H04N1/00867—Modifying the reproduction, e.g. outputting a modified copy of a scanned original with additional data, e.g. by adding a warning mess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5—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image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1—Testing, i.e. determining the result of a tri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45—Methods therefor using a reference pattern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 e.g. a test char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5—Methods therefor in service, i.e.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63—Methods therefor us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apparatus itself, e.g. self-tes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68—Calculating or estima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82—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087—Setting or calibra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8—Preventing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 H04N1/00883—Auto-copy-preventive originals, i.e. originals that are designed not to allow faithful reprodu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7—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 H04N1/4076—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dependent on references outside the picture
- H04N1/4078—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dependent on references outside the picture using gradational references, e.g. grey-scale test pattern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读取图像的读取器;输出图像的输出部分;在所述输出部分输出图像之前,把附加信息给予图像的信息给予部分;使所述输出部分以不同的输出深度,输出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多个测试图案的输出控制器;输出深度校正用数据计算器,用于根据所述读取器从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所述输出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所述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和输出深度校正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校正所述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
Description
本申请基于2006年10月1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281828,其全部公开内容以参考的方式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给予附加信息,比如纸质文件上的底样,确保更高的安全性的成像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的使成像设备的计算机执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程序。
背景技术
下面的说明陈述发明人对现有技术及其问题的了解,不应被解释成对现有技术的认可。
近年来,个人信息和机密信息的泄漏情况越来越多,整个社会现在要求更高的安全性。社会中正在进行的一种倡仪是提高纸质文件的安全性以防止泄漏,例如复印机复印的机密文件被泄漏给外人,从原始文件复印的打印纸(输出纸)被错误地当作原始文件本身使用。
从而,复印机制造商已提出一种技术,该技术可使复印机在复印机打印的纸张(原始文件)上形成作为附加信息的底样,以使复制自该打印纸张的纸张能够容易地与原始文件本身区分开。
底样是告诫禁止复制的隐藏字符或标记(例如,字符“COPY”),所述底样形成于打印纸张P之上,如图21(A)中所示,如果纸张P被图像扫描器(复印机的图像读取器)读取,那么字符或标记(“COPY”)在打印的(复印的)文件Q上变得可见,如图21(B)中所示。
图22表示底样的一个例子。
如图22中所示,多行字符“COPY”对应于在复印机复印的纸张上变得可见的潜伏图像(latent image)部分A,除多行字符“COPY”外的区域对应于在复印机复印的纸张上仍然不可见的背景部分B。
图23表示潜伏图像部分A和背景部分B之间的边界区,所述边界区被放大,以便详细查看潜伏图像部分A中的带有少量大圆点的打点图案和背景部分B中的带有大量小圆点的另一打点图案。通过放大形成潜伏图像部分A的圆点(dot)的尺寸,可使图像扫描器能够检测该圆点,另一方面,通过减小形成背景部分B的圆点的尺寸,可使图像扫描器不能检测该圆点。可取的是潜伏图像部分A和背景部分B看起来密度相同,因为这样作为潜伏图像部分A的字符或标记可被融入背景中。
总之,使用底样的一个优点是通过在潜伏图像部分A中产生其尺寸不同于背景部分B中的圆点尺寸的圆点,并利用图像扫描器的分辨率的局限性,在复印纸张上只有潜伏图像部分A变得可见。如上所述,底样是提出的保证纸质文件的更高安全性的现有技术之一(例如,参见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公开2001-197297)。
同时,如果所述设备配以固定的图像显影(development)条件或固定的图像产生方法,那么由于诸如环境因素或者老化之类的干扰,底样的输出深度(level),即,背景部分B和潜伏图像部分A的输出深度可能偶然被改变。
潜伏图像部分A和背景部分B之间的不同输出深度会导致下述不便:如果背景部分B的输出深度较低,潜伏图像部分A的输出深度较高,那么隐藏字符,即,底样可能在依据底样打印模式打印的纸张上变得可见,如图24(A)中所示。
另一方面,如果背景部分B的输出深度较高,潜伏图像部分A的输出深度较低,那么由于背景部分B的输出深度较高,在依据底样打印模式打印的纸张上,不仅隐藏字符可能变得可见,而且原始文本的可见性可能变差,如图24(B)中所示。
从而,为了打印具有处于最佳状况(其中潜伏图像部分被融入背景部分中)的底样的纸张,必须把背景部分B和潜伏图像部分A的输出深度调整为相同的深度。
但是,在这方面,如果背景部分B和潜伏图像部分A的输出深度都太低,那么在依据底样打印模式打印之后复制的纸张上,作为潜伏图像部分A的字符仍然不可见,如图24(C)中所示,这是无用的。
另一方面,如果背景部分B和潜伏图像部分A的输出深度都太高,那么在依据底样打印模式打印的纸张上,尽管隐藏字符保持不可见,但是原始文本的可见性变差,如图24(D)中所示。
如上所述,为了在纸张上打印处于最佳状况的底样,不仅必须把背景部分B和潜伏图像部分A的输出深度调到相同的深度,而且必须校正输出深度,即把它们设置成最佳的深度,不太低也不太高,如图25中所示。人们急切地等候具有满足上述要求的这种校正功能的成像设备。
按照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5/0058476中公开的技术,用户在以不同密度打印的一系列的(背景部分B和潜伏图像部分A的)测试图案中选择最佳图像(底样图像),以便获得具有处于最佳状况的底样的打印纸张。
但是,在上面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中公开的技术中,仍然不便的是要求用户手动选择最佳底样图像,这既麻烦又费时。
另一种想法是根据传感器获得的数据校正底样的输出深度,所述传感器检测当进行图像稳定性控制时使用的调色剂的数量。但是,这种想法仍然不方便,因为不能高度准确地检测形成底样的圆点的极小尺寸之间的细小差异。
这里说明的在其它公开中公布的各种特征、实施例、方法和设备的优点和缺点决不意图限制本发明。实际上,本发明的某些特征能够克服某些缺点,同时仍然保持这里公开的一些或所有特征、实施例、方法和设备。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和/或其它问题,提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能够明显改进现有的方法和/或设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如果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偶然因干扰而被改变,那么所述成像设备能够校正诸如底样之类的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而不需要用户操作来选择附加信息的最佳图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如果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偶然因干扰而被改变,那么所述图像处理方法能够校正诸如底样之类的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而不需要用户操作来选择附加信息的最佳图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的,使成像设备的计算机执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程序。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读取图像的读取器;
输出图像的输出部分;
在所述输出部分输出图像之前,把附加信息给予图像的信息给予部分;
使所述输出部分以不同的输出深度,输出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多个测试图案的输出控制器;
输出深度校正用数据计算器,用于根据所述读取器从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所述输出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所述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和
输出深度校正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校正所述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读取器读取图像;
输出部分输出图像;
在所述输出部分输出图像之前,把附加信息给予图像;
使所述输出部分以不同的输出深度,输出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多个测试图案;
根据所述读取器从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所述输出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所述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和
根据所述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校正所述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一种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使计算机执行下述步骤的图像处理程序:
读取器读取图像;
输出部分输出图像;
在所述输出部分输出图像之前,把附加信息给予图像;
使所述输出部分以不同的输出深度,输出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的多个测试图案;
根据所述读取器从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所述输出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所述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和
根据所述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校正所述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
结合附图,根据下面的说明,将进一步理解各个实施例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特征和/或优点。在合适的情况下,各个实施例可包括和/或排除不同的方面、特征和/或优点。另外,在合适的情况下,各个实施例可组合其它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或特征。特殊实施例的方面、特征和/或优点的说明不应被理解为限制其它实施例或权利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中举例而不是限制性地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表示扫描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像信号处理器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产生底样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合并背景部分的潜伏图像部分定义图像数据和形成底样的潜伏图像部分的示图;
图6是表示获得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测试图案的示图;
图8是表示带有图7中的校正用测试图案的输出纸张的示图;
图9是解释如何通过改变激光量来改变像素的大小,从而改变底样的输出深度的示图;
图10是解释如何像素的布局,以便改变底样的输出深度的示图;
图11是表示来自用于底样的背景部分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测试图案的检测结果的表;
图12是表示来自用于底样的潜伏图像部分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测试图案的检测结果的表;
图13是解释如何计算背景部分的激光量的输出特性图;
图14是是表示计算背景部分的激光量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带有用于潜伏图像部分和背景部分的输出深度校正的多组测试图案的输出纸张的示图,所述测试图案沿显影套筒(developing sleeve)的纵向方向(主扫描方向)被重复排列;
图16是表示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的示图;
图17是表示带有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的输出纸张的示图;
图18是由扫描器读取的图17中的输出纸张上的测试图案的色调特性曲线图;
图19是其色调将被校正的原始图像数据的色调特性曲线图;
图20是其色调被校正的图像的色调特性曲线图;
图21是解释底样的示图;
图22是表示底样的例子的示图;
图23是底样的背景部分和潜伏图像部分之间的边界区的放大示图;
图24是说明在背景部分和潜伏图像部分的输出深度不同的情况下的底样的示图;
图25是表示在背景部分和潜伏图像部分的输出深度最佳的情况下的底样的一个例子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各段中,将举例而不是限制性地说明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应明白基于本公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这些举例说明的实施例可做出各种其它修改。
图1是表示复印机的电气结构的方框图,所述复印机是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如本实施例中所示,将被给予图像的附加信息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底样(ground pattern)。
如图1中所示,复印机包括CPU1、ROM2、RAM3、扫描器4、操作面板5、存储器6、打印机7和外部接口(I/F)8。
CPU1用于控制整个复印机,不过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它还用于控制向图像给予作为附加信息的底样,进行图像的色调校正和底样的输出级校正,和计算用于这些校正的数据等等。
ROM2是保存使CPU1工作的程序的存储器,CPU1按照保存在ROM2中的程序执行和控制各种处理。
RAM3是为CPU1提供工作区,以便按照所述程序工作的存储器。
扫描器4包括例如图像扫描器,用于读取置于文件台9(图2中示出)上的文件M上的图像,以便输出所述图像。在本实施例中,扫描器4还用于不仅读取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测试图案(所述测试图案被用于校正底样的输出深度),而且读取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所述测试图案被用于校正将被给予底样的图像的色调),如下所述。
操作面板5包括图中未示出的数字小键盘和触摸面板显示器,用于各种用户输入操作。另外,操作面板5还用于为用户在显示器上显示消息、进行中的工作和处理结果。
存储器6用于保存应用程序,将被给予图像的底样的数据,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和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的数据,和其它各种数据。
打印机7包含图中未示出的感光器、显影部分、定影部分、供纸器、转印带等,且于根据来自扫描器部分4的图像数据形成图像,并把图像打印在纸张上。在本实施例中,打印机7在纸张上以不同的输出深度打印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多个测试图案,和以不同的色调打印用于色调校正的多个测试图案。由于打印机7的结构已为人们所知,因此省略关于打印机7的进一步说明。
外部接口8用作与在网络上工作的外部设备,比如用户终端交换数据的通信部分。
图2是表示扫描器4的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中所示,扫描器4包括文件台9、图像读取器10和图像信号处理器20。
文件台9包含在其上放置文件M的透明板,比如玻璃板。
图像读取器10位于文件台9的正下方,包含能够沿箭头所示的副扫描方向(水平方向)来回移动的滑动器11,反射镜14和15,透镜16,棱镜17,作为图像传感器的CCD 18等等。
滑动器11包含用光照射文件M的图像的照射灯12,和把从文件的图像反射的光引向预定方向的反射镜13,滑动器11用于通过沿副扫描方向自动恒速来回移动,读取文件的图像。取决于置于文件台9上的文件M的图像的色调,从照射灯12发出的光被反射。
反射镜13导向的光被反射镜14和15重定向,并经过透镜16进入棱镜17。棱镜17用于把输入光分成R(红)、G(绿)和B(蓝)三色,这取决于其波长。
棱镜17分离的三色光进入专门为相应颜色分配的三个CCD 18中。这三个CCD 18同时从文件的图像中拾取主扫描方向上一行中的颜色R、G和B的元素。这样,沿副扫描方向来回移动的滑动器11分几次地稳定读取文件M的二维图像。
图像信号处理器20用于接收从CCD 18输出的模拟信号,并把与CPU 1协同把接收的模拟信号转换成预定格式的图像数据。
图3是表示图像信号处理器20的功能结构的方框图。
如图3中所示,图像信号处理器20用于对从文件读出的图像数据或者通过外部接口8从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各种数字信号处理,包括误差扩散,并输出用于伪半色调图像表现(image expression)的打印数据。另外,如果需要它还把底样数据添加到打印数据中。
图像信号处理器20包含例如A/D转换器22、明暗(shading)校正器23和图像校正器30。
A/D转换器22对从CCD 18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偏移校正和增益校正,并把相应颜色R、G和B的校正信号转换成8位的图像数据(r、g和b)(256种色调)
明暗校正器23对相应颜色的图像数据进行由散布光的照射灯12和检测像素的CCD 18造成的多斑点(spotty)数据的校正。
这样,从明暗校正器23或者外部接口8输出指示亮度的相应颜色的图像数据S1(r′、g′和b)。
图像校正器30包括对数转换器(log converter)31、UCR处理器32、BP处理器33、颜色校正器34、色调校正器35、误差扩散处理器36、D/A转换器37、用于色调校正的数据保存器38,用于色调校正的数据计算器39,底样合并器40、底样数据保存器41、底样图像产生器42、底样输出深度校正器43、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计算器44等。
对数转换器31把图像数据转换成指示满足人类相对可见度的最佳色调的图像数据(Dr、Dg和Db)。
UCR处理器32用于从图像数据(Dr、Dg和Db)拾取将用Black(黑)调色剂再现的暗色元素,并根据拾取的元素的值,校正R、G和B的数据值。
BP处理器33用于根据来自UCR处理器32和对数转换器31的数据,产生Black数据(K数据)。
在UCR处理之后,颜色校正器34用于进行颜色校正的掩蔽(mask)计算,颜色校正是指示相应颜色R、G和B的最佳色调的图像数据(Dr′、Dg′和Db′)被转换成三种颜色C(青)、M(品红)和Y(黄)的调色剂图像数据以调整调色剂特性。
四种颜色C、M、Y和K的图像数据由均具有8位的像素组成,从而以256种色调再现图像。
色调校正器35按照记录在用于色调校正的数据保存器38中的数据,比如γ校正表,校正由文件M上的图像的背景颜色和密度斜率造成的色调。
用于色调校正的数据计算器39计算将由用于色调校正的色调校正器35使用的数据(例如γ校正表中的数据)。在本实施例中,计算用于色调校正的数据的方法有两种:根据扫描器4从输出在纸张等上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色调校正的数据,和根据色调密度传感器(调色剂附着量传感器)从在诸如感光器或转印带之类的图像载体上形成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中得到的检测结果计算用于色调校正的数据。这些方法将在下面说明。由用于色调校正的数据计算器39计算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数据被记录在用于色调校正的数据保存器38中。随后,根据最新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数据,色调校正器35执行色调校正。
误差扩散处理器36对具有256种色调的图像数据(8位)进行误差扩散,从而获得具有两种色调的减值(value-decreased)数据SG1(1位)。
D/A转换器37对数字打印数据进行D/A转换,从而输出模拟打印数据。
底样合并器40用于当用户通过操作面板5输入指令时,把底样图像数据给予在图像处理之后从D/A转换器37输出的图像数据,从而形成带底样图像的数据。将被给予的底样图像最初由底样图像产生器42根据记录在底样数据保存器41中的背景部分B和潜伏图像部分A的相应数据产生,随后底样输出深度校正器43校正产生的数据,从而获得待输出的底样的最佳输出深度。底样输出深度校正器43根据数据计算器44计算的数据进行校正。
这样,底样合并器40合并校正的底样图像数据和目标图像数据,从而输出带底样图像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误差扩展方法只是被当作一个例子,另一种图像处理方法也是适用的。另外,每个像素的位数和色调的数目不受限制。
下面参考图4的流程图,说明图像信号处理器20如何产生带底样图像的数据。
如图4中所示,在步骤S1中获得由扫描器4读取的文件的图像数据,随后在步骤S2中,明暗校正器23和图像校正器30分别进行图像处理。
随后,在步骤S3中判断用户是否通过操作面板5选择了底样打印模式。如果未选择底样打印模式(步骤S3中“否”),那么例程进入步骤S7,图像数据被直接用于输出。
如果选择了底样打印模式(步骤S3中“是”),那么在步骤S4中产生底样图像数据。通过按照潜伏图像部分定义图像数据(示于图5中),合并背景部分B和潜伏图像部分A,产生底样图像数据。潜伏图像部分定义图像数据被用于定义潜伏图像部分。背景部分B和潜伏图像部分A由每个像素一位的一些块组成,所述块被周期性地重复排列,如图9和图10中所示。
在背景部分B中,一些位(例如1)指示黑色像素,其它位(例如0)指示白色像素。类似地,在潜伏图像部分A中给出黑色像素和白色像素,不过与背景部分B中的黑色像素和白色像素相比,黑色像素更多,以使圆点看起来更大,如图23中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底样图像数据由均具有1位的像素组成,不过并不局限于1位。
进入步骤S5,其中产生的底样图像数据被校正,从而获得预定的输出深度,随后在步骤S6中,校正后的底样图像数据与文件的图像数据合并。在步骤S7,合并的图像数据被确定为已准备好输出。将被输出的带底样图像的数据被传给打印机7,并被打印在纸张等上。
下面说明如何获得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
图6是表示获得用于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的处理的流程图。所述处理由CPU 1按照记录在诸如ROM 2之类记录介质中的程序执行。
所述处理由按下在操作面板5中准备的底样的自动输出深度校正按钮(图中未示出)的用户操作启动。
在步骤S11中,判断用户操作是否发出了按下该按钮的指令。如果用户操作未发出指令(步骤S11中“否”),那么例程直接结束。如果用户操作发出了指令(步骤S11中“是”),那么在步骤S12中,打印机7在纸张等上以不同的输出深度打印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多个测试图案。
随后,用户使带有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测试图案的打印纸张被扫描器4读取。在步骤S13中,判断所述读取是否结束。如果未结束(步骤S13中“否”),那么例程等待,直到所述读取结束为止。如果所述读取结束(步骤S13中“是”),那么在步骤S14中计算用于校正的数据。
图7表示预先记录在存储器6(底样数据保存器41)中的测试图案51和52,图8表示带有测试图案的输出纸张53(也称为“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图像样本”)。
分别为潜伏图像部分A和背景部分B准备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测试图案51和52。
对于背景部分B,存在按照输出深度的顺序排列的五种测试图案51(1)-(5),每个测试图案具有不同尺寸的圆点。
类似地,对于潜伏图像部分A,存在按照输出深度的顺序排列的五种测试图案52(a)-(e),每个测试图案具有不同尺寸的圆点。潜伏图像部分A的测试图案52中的圆点的尺寸分别大于背景部分B的测试图案51中的圆点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于背景部分B的图案51和潜伏图像部分A的图案52获得不同大小的圆点,采用了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只是作为一个例子),该方法是根据形成圆点的激光量改变像素54的大小,如图9中所示。如图10中所示的改变像素55的布局的方法也是适用的。
如图8中所示,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图像样本53是带有背景部分B的多个图案51和潜伏图像部分A的多个图案52的打印纸张,并且所述图案沿副扫描方向排成一行。图像样本53被置于扫描器4的文件台9(示于图2中)上,随后由扫描器4读取。
当读取带底样的文件时,扫描器4通常并不拾取底样的背景部分B中的小圆点。否则如果这样的话,拾取的圆点的数据被擦除,以至于并不输出在纸张上。另一方面,当出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目的而读取带底样的文件时,必须高度准确地检测用于背景部分B的输出深度校正的图案51的输出深度。
为了仔细地读取用于背景部分B的输出深度校正的图案51,扫描器4的读取速度被设置成低于通常速度的水平。另外,启用通常对读出图像数据进行的噪声消除和校正。
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单独检测背景部分B的图案51和潜伏图像部分A的图案52(下面,也被简称为“检测补片(patch)”)的相应输出深度。图11表示自背景部分B的检测结果,图12表示自潜伏图像部分A的检测结果。图11和图12中的“LD光量”意味在相应的检测补片中形成圆点的激光(二极管)光量。
根据按照上述方式从相应检测补片中检测的输出深度,在图6中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4中的数据计算处理中计算以最佳输出深度输出潜伏图像部分A和背景部分B所需的激光量。
下面,参考图13中所示的背景部分B的输出特性图说明如何计算背景部分B的激光(LD)光量。
如图11中的表中所示,假定为了获得第一检测补片51,需要激光量“100”。类似地,假定为了获得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检测补片51,分别需要激光量“200”、“300”、“400”和“500”。另一方面,假定第一检测补片51的检测输出深度值STN_1为“29”。类似地,假定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检测补片51的检测输出深度值STN_2、STN_3、STN_4和STN_5分别为“40”、“60”、“82”和“99”。
按照多个检测结果,通过把获得目标输出深度值的条件代入计算公式中,进行计算。在本实施例中,如果S_t=50被设为目标输出深度值,那么在第二和第三检测补片的激光量之间应存在带来S_t=50的激光量。于是,在下面的计算公式中,第二检测补片的激光量LD_2和检测输出深度值STN_2,和第三检测补片的激光量LD_3和检测输出深度值STN_3被用于待设置的激光量LD_t的计算:
LD_t=(S_t-STN_2)×(LD_3-LD_2)/(STN_3-STN_2)
+LD_2=(50-40)×(300-200)/(60-40)+200=250。
图14是表示在图6的步骤S14中所示的计算用于校正的数据的处理,和按照上面参考图13说明的计算例子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14中所示,在步骤S21中设置目标输出深度值S_t。在步骤S22中,设置STN_1=第一检测补片的检测输出深度值,STN_2=第二检测补片的检测输出深度值,STN_3=第三检测补片的检测输出深度值,STN_4=第四检测补片的检测输出深度值,STN_5=第五检测补片的检测输出深度值。
在步骤S23中,判断是否STN_1≤S_t<STN_2,如果STN_1≤S_t<STN_2(步骤S23中“是”),那么例程进入步骤S30。
如果STN_1≤S_t<STN_2并不成立(步骤S23中“否”),那么在步骤S24中判断是否STN_2≤S_t<STN_3,如果STN_2≤S_t<STN_3(步骤S24中“是”),那么例程进入步骤S31。
如果STN_2≤S_t<STN_3并不成立(步骤S24中“否”),那么在步骤S25中判断是否STN_3≤S_t<STN_4,如果STN_3≤S_t<STN_4(步骤S25中“是”),那么例程进入步骤S32。
如果STN_3≤S_t<STN_4并不成立(步骤S25中“否”),那么在步骤S26中判断是否STN_4≤S_t<STN_5,如果STN_4≤S_t<STN_5(步骤S26中“是”),那么例程进入步骤S33。
如果STN_4≤S_t<STN_5并不成立(步骤S26中“否”),那么在步骤S27中判断是否STN_1<S_t。如果STN_1<S_t并不成立(步骤S27中“否”),那么在步骤S28中确定LD光量被设置成(=LD_t)=最大光量,随后例程进入步骤S29。
如果STN_1<S_t成立(步骤S27中“是”),那么在步骤S34中确定LD光量被设置成(=LD_t)=最小光量,随后例程进入步骤S29。
在步骤S29中,确定计算的LD光量,随后例程结束。
在步骤S30中,计算(x,y)=(LD_1,STN_1),X=LD_2-LD_1,并且Y=STN_2-STN_1,随后例程进入步骤S35。
在步骤S31中,计算i(x,y)=(LD_2,STN_2),X=LD_3-LD_2,并且Y=STN_3-STN_2,随后例程进入步骤S35。
在步骤S32中,计算(x,y)=(LD_3,STN_3),X=LD_4-LD_3,并且Y=STN_4-STN_3,随后例程进入步骤S35。
在步骤S33中,计算(x,y)=(LD_4,STN_4),X=LD_5-LD_4,并且Y=STN_5-STN_4,随后例程进入步骤S35。
在步骤S35中,计算斜率(=A)=Y/X,并在步骤S36中,计算LD_t=(S_t-y)/A+x。随后在步骤S29中,计算的LD光量被确定为带来目标输出深度值的激光量。
类似地,也按照该流程图计算潜伏图像部分A的最佳激光量。
随后,图3中的底样输出深度校正器43校正潜伏图像部分A和背景部分B的数据,从而获得确定的激光量,换句话说,获得圆点的最佳尺寸。
尽管关于五个检测补片51和五个检测补片52说明了本实施例,不过检测补片51和52的数目并不局限于5,可被任意改变。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中所示,通过根据激光量改变像素的尺寸,调整圆点的尺寸。但是,可通过如同参考图10提及的改变像素的布局,调整圆点的尺寸。这种情况下,应事先检查像素的布局如何改变输出深度,以便产生按照输出深度不断增大的顺序排列的检测补片51和52。
另外,如图15中所示,带有沿着显影套筒在纵向方向(主扫描方向)上重复排列的潜伏图像部分A和背景部分B的多组检测补片的另一图像样本53也可被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图像样本53由扫描器4读取,在主扫描方向上检测的输出深度的多斑点数据被校正。于是,带底样的图像整个以最佳的条件被打印在一张纸上。
另外,也可根据纸张的打印面上的位置,改变输出深度。
总之,在本实施例中,按照不同的输出深度输出的多个检测补片51和52被扫描器4读取,随后根据读取结果计算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随后根据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自动校正潜伏图像部分A和背景部分B的输出深度。于是,即使底样的输出深度偶然因干扰而被改变,成像设备也能够优化底样的输出深度,而不需要选择最佳底样图像的用户操作。此外,根据扫描器4从检测补片读出的数据,而不是根据检测当进行图像稳定性控制时所使用调色剂的数量的传感器所获得的数据,计算供校正用的准确数据。根据这样获得的准确数据,能够高度准确地校正底样的输出深度。
如果仅仅一次读取并不能获得对于校正来说足够准确的数据,那么只需要重复下述过程:产生另一图像样本53,使扫描器4读取检测补片,并计算用于校正的数据。
同时,如本实施例中上面所述,将被给予底样数据的图像数据的密度(色调)也可被校正。
即使在相同的显影条件下,将从成像设备,比如复印机的打印机7输出的图像的密度(色调)往往也会因诸如环境因素或老化之类的干扰而被改变。
为了消除这种不便,进行色调校正,以校正待输出的图像的调色剂密度。如上所述,计算供色调校正用的数据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根据扫描器4从在纸张等上输出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色调校正的数据,另一种方法是根据从在诸如转印带之类图像载体上形成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中检测到的结果,计算用于色调校正的数据。
在根据来自形成于图像载体上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也称为“调色剂补片”)的检测结果进行计算的方法中,应准备检测所使用调色剂的数量的传感器。随后,当在进行图像稳定性控制时,在图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补片。传感器检测所使用调色剂的数量,估计所使用调色剂的实际数量。根据传感器得到的检测结果,计算供色调校正用的数据,从而在完成图像稳定性控制之后,以最佳密度打印图像。通过调整图像显影条件或其它,而不是借助γ校正或其它,也能够进行以获得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数据为基础的色调校正。
在根据扫描器4从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读取的结果进行计算的方法中,以比利用检测所使用调色剂的数量的传感器的方法更高的准确度进行色调校正,并且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即,具有从较低色调到较高色调的密度斜率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61被以相应的颜色:黄(Y)、品红(M)、青(C)和黑(K)打印在纸张上,从而产生如图17中所示的图像样本62,随后图像样本62由扫描器4读取,之后根据供色调校正用的检测数据进行色调校正。就更多的细节来说,图17中所示的打印图像样本62由扫描器4读取,随后扫描器4的传感器(CCD)18检测输出深度,之后记录图18中所示的色调数据。
随后,根据检测的色调数据,校正图19中所示的原始图像数据的色调,以便再现图20中所示的理想的色调特性曲线。
下面,解释获得供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用的数据和供色调校正用的数据的时间(timing)。
通常,诸如复印机之类的成像设备包含一个计数打印的纸张数目的计数器。从而,存在许多根据由所述计数器计数的打印纸张的数目,确定进行图像稳定性控制的时间的成像设备。
借助根据打印纸张的数目显示的请求发出指令的消息,向用户告知获得供色调校正用的数据和供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用的数据的时间。尽管可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前者数据和后者数据的获取,不过最好同时进行所述前者数据和后者数据的获取,因为与在不同时间的数据计算相比,同时的数据计算效率更高,并且决不降低设备的生产率。另外适宜的是当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被打印在一张纸上时,供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用的测试图案也被打印在同一张纸上,随后这些测试图案同时被扫描器4读取。
如本实施例中上面所述,输出部分以不同的输出深度输出供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用的多个测试图案,随后根据图像读取器从供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用的多个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校正诸如底样之类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的数据。之后,根据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自动校正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这样,即使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偶然因干扰而被改变,成像设备也能够校正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而不需要选择附加信息的最佳图像的用户操作。另外,根据图像读取器从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而不是根据检测当进行图像稳定性控制时所使用调色剂的数量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计算供校正用的准确数据。根据这样获得的准确数据,可高度准确地校正底样的输出深度。
更进一步地,成像设备对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进行色调校正,所述成像设备包括:色调校正用计算器,所述计算器根据读取器从输出部分输出的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校正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的数据;和色调校正器,所述色调校正器根据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校正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
更进一步地,成像设备对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进行色调校正,所述成像设备包括:检测器,所述检测器检测形成于输出部分拥有的图像载体上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的色调;色调校正用数据计算器,所述计算器根据检测器从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得到的检测结果,计算用于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校正的数据;和色调校正器,所述色调校正器根据计算的供色调校正用的数据,校正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
另外,即使底样的输出深度偶然被改变,输出深度也会被成像设备校正,其中附加信息对应于由打点的图案(dotted pattern)组成的底样,计算器计算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
另外,如果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与像素的尺寸相关,那么通过改变像素的尺寸,可校正底样的输出深度。
另外,如果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与像素的设计相关,那么通过改变像素的布局,可校正底样的输出深度。
另外,成像设备能够校正在主扫描方向上检测到的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的多斑点(spotty)数据,其中在主扫描方向上重复排列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测试图案,输出深度校正器校正在主扫描方向上检测到的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的多斑点数据。
另外,如果输出深度校正用计算器与色调校正用计算器同时进行计算,那么与这些计算器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计算的情况相比,可以更高效地进行计算,而不降低设备的生产率。
另外,如果读取器以比它读取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的速度低的速度,读取用于校正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的测试图案,那么即使正如底样的背景部分那样,测试图案也由小圆点组成,读取器也能够正确地读取测试图案,以便高度准确地计算用于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
另外,如果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因干扰而被改变,那么图像处理方法能够自动高度准确地校正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而不需要选择附加信息的最佳图像的用户操作,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读取器读取图像;输出部分输出图像;在输出部分输出图像之前,把附加信息给予所述图像;使输出部分以不同的输出深度输出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多个测试图案;根据读取器从输出的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和根据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校正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
另外,利用还包括下述步骤的图像处理方法,能够校正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根据读取器从输出部分所输出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校正的数据;和根据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校正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
另外,利用还包括下述步骤的图像处理方法,能够校正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检测形成于输出部分拥有的图像载体上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的色调;根据检测器得到的检测结果,计算用于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校正的数据;和根据计算的供色调校正用的数据,校正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
另外,按照使计算机执行下述步骤的图像处理程序,不仅能够根据读取器从输出深度不同的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诸如底样之类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而且能够根据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校正图像的输出深度:读取器读取图像;输出部分输出图像;在输出部分输出图像之前,把附加信息给予所述图像;使输出部分以不同的输出深度输出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多个测试图案;根据读取器从输出的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和根据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校正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
另外,按照使计算机还执行下述步骤的图像处理程序,能够校正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输出深度:根据读取器从输出部分所输出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校正的数据;和根据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校正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
另外,按照使计算机还执行下述步骤的图像处理程序,能够校正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检测形成于输出部分拥有的图像载体上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的色调;根据检测器从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得到的检测结果,计算用于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校正的数据;和根据计算的供色调校正用的数据,校正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
虽然可按照许多不同的形式具体体现本发明,不过这里在本公开应被看作提供本发明的原理的例子,并且这样的例子并不意图把本发明限制于这里描述的和/或这里示出的优选实施例的条件下,说明了许多例证实施例。
虽然这里说明了本发明的例证实施例,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里说明的各个优选实施例,相反根据本公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认识到本发明包括具有等同元素、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个实施例的各个方面的组合)、改进和/或变更的任意实施例。权利要求中的限定应根据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概括地解释,并不局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者在实施本申请期间说明的例子,所述例子应被理解为非排他的。例如,在本公开中,用语“最好”是非排他的,意味着“最好,但不限于”。在本公开中和在本申请的审查期间,只有在对于特定的权利要求限定,在该权利要求限定中存在所有下述条件:a)明确地陈述“装置”或“步骤”;b)明确地陈述对应的功能;和c)未陈述结构、支持该结构的材料或动作的情况下,才采用装置加功能或步骤加功能限定。在本公开中和在本申请的审查期间,用语“本发明”或“发明”可被用作对本公开内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引用。语言“本发明”或者“发明”不应被错误地解释成临界性的识别,不应被错误地解释成适用各个方面或实施例(即,应明白本发明具有许多方面和实施例),不应被错误地解释成限制本申请或权利要求的范围。在本公开中和在本申请的审查期间,用语“实施例”可被用于描述任意方面、特征、处理或步骤,它们的任意组合,和/或它们的任意部分等等。在一些例子中,各个实施例可包括重叠的特征。在本公开中和在本申请的审查期间,可以采用下面的简写用语:意味“例如”的“e.g.”,和意味“note well”的“NB”。
Claims (15)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读取图像的读取器;
输出图像的输出部分;
在所述输出部分输出图像之前,把附加信息给予图像的信息给予部分;
使所述输出部分以不同的输出深度,输出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多个测试图案的输出控制器;
输出深度校正用数据计算器,用于根据所述读取器从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所述输出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所述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和
输出深度校正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校正所述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包括:
色调校正用数据计算器,用于根据所述读取器从所述输出部分输出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将被给予所述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校正的数据;和
色调校正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校正将被给予所述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包括:
检测器,用于检测形成于所述输出部分拥有的图像载体上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的色调;
色调校正用数据计算器,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器从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得到的检测结果,计算用于将被给予所述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校正的数据;和
色调校正器,用于根据所述计算的供色调校正用的数据,校正将被给予所述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附加信息对应于由打点的图案组成的底样,所述数据计算器计算用于所述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与像素的尺寸相关。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用于底样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与像素的布局相关。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在主扫描方向上重复排列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测试图案,所述输出深度校正器校正在主扫描方向上检测到的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的多斑点数据。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输出深度校正用数据计算器与所述色调校正用计算器同时进行计算。
9.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读取器以比它读取将被给予附加信息的图像的速度低的速度,读取用于所述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测试图案。
10.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读取器读取图像;
输出部分输出图像;
在所述输出部分输出图像之前,把附加信息给予图像;
使所述输出部分以不同的输出深度,输出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多个测试图案;
根据所述读取器从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所述输出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所述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和
根据所述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校正所述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读取器从所述输出部分所输出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将被给予所述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校正的数据;和
根据所述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校正将被给予所述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
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处理方法,还包括:
检测形成于所述输出部分拥有的图像载体上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的色调;
根据所述检测器从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得到的检测结果,计算供所述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校正用的数据;和
根据所述计算的供色调校正用的数据,校正将被给予所述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
13.一种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使计算机执行下述步骤的图像处理程序:
读取器读取图像;
输出部分输出图像;
在所述输出部分输出图像之前,把附加信息给予图像;
使所述输出部分以不同的输出深度,输出用于校正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的多个测试图案;
根据所述读取器从用于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所述输出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所述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校正的数据;和
根据所述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校正所述附加信息的输出深度。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处理程序,还使计算机执行下述步骤:
根据所述读取器从所述输出部分输出的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得到的读取结果,计算用于将被给予所述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校正的数据;和
根据计算的用于校正的数据,校正将被给予所述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
15.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处理程序,还使计算机执行下述步骤:
检测形成于所述输出部分拥有的图像载体上的测试图案的色调;
根据所述检测器从用于色调校正的测试图案得到的检测结果,计算用于将被给予所述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校正的数据;和
根据所述计算的供色调校正用的数据,校正将被给予所述附加信息的图像的色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281828 | 2006-10-16 | ||
JP2006281828A JP2008097537A (ja) | 2006-10-16 | 2006-10-16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66222A true CN101166222A (zh) | 2008-04-23 |
Family
ID=38820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802391A Pending CN101166222A (zh) | 2006-10-16 | 2007-10-16 | 成像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程序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80088862A1 (zh) |
EP (1) | EP1914976A1 (zh) |
JP (1) | JP2008097537A (zh) |
CN (1) | CN10116622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6042A (zh) * | 2010-05-18 | 2011-11-23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66399B2 (ja) * | 2006-12-20 | 2009-11-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大ドット領域と小ドット領域とを特定することのできる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
JP5383137B2 (ja) * | 2008-09-30 | 2014-01-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405882B2 (en) * | 2008-12-18 | 2013-03-26 | Troy Group,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e document printing |
JP5268877B2 (ja) * | 2009-12-15 | 2013-08-2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WO2022082431A1 (en) * | 2020-10-20 | 2022-04-28 | Beijing Tripmonkey Technology Limi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tracting information from paper media based on depth inform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76459A (en) * | 1990-04-27 | 1994-01-0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niform density image recording utilizing plural types of recording heads |
CA2106706C (en) * | 1992-09-28 | 1999-07-27 | Rie Saito |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2958396B2 (ja) * | 1995-12-20 | 1999-10-0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535307B1 (en) * | 1997-02-13 | 2003-03-18 | Agf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 of imaging parameters |
US6467978B1 (en) * | 1998-02-27 | 2002-10-22 | John D. Tideman, Jr. | Large surface image reproduction system |
JP3639742B2 (ja) * | 1999-03-30 | 2005-04-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
JP2002172835A (ja) * | 2000-12-08 | 2002-06-18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使用したシェーディング補正方法 |
JP2004193970A (ja) * | 2002-12-11 | 2004-07-0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画像データ処理装置 |
US7212226B2 (en) * | 2003-03-25 | 2007-05-0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Image density control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
US20050058476A1 (en) * | 2003-09-17 | 2005-03-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py-forgery-inhibited pattern density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method, copy-forgery-inhibited pattern image generation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
US7443537B2 (en) * | 2003-09-30 | 2008-10-28 | Digimarc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inter recalibration |
KR100585598B1 (ko) * | 2004-03-27 | 2006-06-07 |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 디지털 카메라 및 디지털 카메라의 폴더 관리 방법 |
MXPA06014645A (es) | 2004-06-14 | 2007-06-19 | Document Security Systems Inc | Proteccion de documento por escaneo completo de color. |
EP1739947B1 (en) * | 2005-06-30 | 2013-10-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ens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
JP4233574B2 (ja) * | 2006-03-16 | 2009-03-04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
2006
- 2006-10-16 JP JP2006281828A patent/JP2008097537A/ja active Pending
-
2007
- 2007-09-14 US US11/898,755 patent/US2008008886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09-26 EP EP07018918A patent/EP1914976A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7-10-16 CN CNA2007101802391A patent/CN10116622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6042A (zh) * | 2010-05-18 | 2011-11-23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
US8625166B2 (en) | 2010-05-18 | 2014-01-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tilizing halftone processing and test patch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914976A1 (en) | 2008-04-23 |
US20080088862A1 (en) | 2008-04-17 |
JP2008097537A (ja) | 2008-04-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888636A (en) | Image reproducing system | |
US9444974B2 (en) | Printing system for printing patches having different length to measure gradation values | |
US20080043266A1 (en) | Profile forming method, profile forming program, and printing system | |
CN101166222A (zh) | 成像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程序 | |
US5966222A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saturation correction unit | |
JP2015176001A (ja) | 制御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シート | |
CN101958991B (zh) | 图像读取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信息校正方法 | |
US4816874A (en) | Exposure determining device for color image reproduction | |
JP5792934B2 (ja) | 記録装置、画像読取装置、記録方法、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 |
US20100157350A1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
US5917619A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711446B2 (en) | Reading apparatus and reading method | |
JP5185100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マルチファンクションプリンタ装置、及び画像読取方法 | |
CN103037130A (zh)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
JP201117509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10171689A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
JPH07266614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0601987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2010114648A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実行可能なプログラム | |
JPH1132202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 |
KR0128707B1 (ko) | 화상의 계조변환법 | |
JPH0217767A (ja) | デジタルカラー複写装置 | |
JP2006295677A (ja) |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H08265586A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JP2002209107A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