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9779A - 打印控制方法和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印控制方法和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89779A CN102189779A CN2011100425900A CN201110042590A CN102189779A CN 102189779 A CN102189779 A CN 102189779A CN 2011100425900 A CN2011100425900 A CN 2011100425900A CN 201110042590 A CN201110042590 A CN 201110042590A CN 102189779 A CN102189779 A CN 1021897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material
- unit
- image
- cut ma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4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concerning sheet refeed sections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e.g. intermediate stack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Controlling printhead for accurately positioning print image on printing material, e.g. with the intention to control the width of margi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663—Controlling cutting, cutting resulting in special shapes of the cutting line, e.g. controlling cutting positions, e.g. for cutting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a printed ima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Dot-Matrix Printers And Other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打印控制方法和打印设备。在顺序地被打印在连续片材的第一表面上的一个图像和下一个图像之间的区域中记录基准标记。在片材的第二表面上的打印中,读取记录的基准标记,并且,设定片材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的打印位置。基于此设定,多个图像顺序地被打印在第二表面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连续片材(sheet)的打印设备和打印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特开No.2008-126530公开一种打印设备,该打印设备通过使用卷绕成卷筒的长度上连续的片材,在喷墨系统中执行片材的正面和背面的双面打印。在该设备中,在从片材馈送单元馈送的片材的前边缘的图像被拾取时,通过使用此位置信息作为基准,设定用于多个后续图像的打印位置,并且,在打印后,对于各图像由切割器切割该片材。
打印设备中使用的片材越长,片材传送误差的累积就越大。并且,在使用诸如墨之类的液体的打印设备中,由于水分向片材中的渗透、蒸发、或者干燥时的热,在一些情况下,片材长度本身改变。如在日本专利特开No.2008-126530中那样,根据首先拾取片材的前边缘的图像并且使用该图像作为用于设定后续打印位置的基准的方法,对于前边缘附近的图像的打印位置,能够获得高精度。然而,随着进一步远离前端,受到传送误差以及片材的膨胀和收缩的影响,并且,随着片材越长,打印偏移变得越大。
特别地,当在连续片材的两面上顺序地布置和打印多个图像时,需要将这两面上的图像的打印位置精确地彼此匹配,并且,正面和背面的相对误差需要更小。然而,片材的表面状态在施加墨时改变。在正面打印和背面打印中,片材传送状态彼此不同,并且,相对误差倾向于增大。根据日本专利特开No.2008-126530的系统,即使当前边缘附近的正面和背面上的图像的对准达到高的精度时,随着进一步远离前端,受到传送误差以及片材的膨胀和收缩的影响,并且,片材的正面上的图像和背面上的图像的对准的精度劣化变大。换言之,随着一次双面打印中使用的片材越长,正面上的图像和背面上的图像的偏移倾向于变得明显。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认识而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控制方法和打印设备,通过所述打印控制方法和打印设备,当在连续片材上执行双面打印时,无论在一次双面打印中使用的片材有多长,都能够抑制正面和背面上的图像的打印偏移。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执行双面打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连续的片材的第一表面上打印多个图像;在顺序地打印在第一表面上的一个图像和下一图像之间的区域中记录基准标记;反转其中所述多个图像被打印在第一表面上的片材;读取在经反转的片材的第一表面上所记录的所述基准标记;基于对所述基准标记的读取,设定要在作为所述第一表面的背面的第二表面上打印图像的位置;以及在第二表面上打印多个图像。
从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印设备的内部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控制单元的框图。
图3A和3B是用于描述在单面打印模式和双面打印模式中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双面打印模式中的多个图像(页面)的打印次序的说明图。
图5示出基准标记的形状示例。
图6是用于描述由切割器对各单位图像进行片材切割的技术的说明图。
图7是背面打印中的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将提供对根据实施例的使用喷墨系统的打印设备的描述。本示例的打印设备是使用长度上连续的片材(长的连续片材,其比传送方向上的重复打印单位(被称为一个页面或单位图像)的长度长)并且处理单面打印和双面打印二者的高速行式打印机(line printer)。例如,这适于在打印室(print laboratory)等中的大量打印件的领域。要注意,根据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即使当多个小图像、字符和空白混合在一个打印单位(一个页面)的区域中时,在相关区域中包括的成分被统称为一个单位图像。换言之,单位图像是指在多个页面被顺序地打印到连续的片材上的情况下的一个打印单位(一个页面)。要注意,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被简称为图像而代替单位图像。单位图像的长度根据要打印的图像的尺寸而改变。例如,对于L版尺寸的照片,片材传送方向上的长度为135mm,而对于A4尺寸,片材传送方向上的长度为297mm。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诸如打印机、打印机多功能装置、复印机、传真设备和用于各种器件的制造设备之类的打印设备。打印处理可采用诸如喷墨系统、电子照相系统、热转印系统、针式打印(dot-impact)系统和液体显影系统之类的任何系统。并且,本发明也可被应用于不仅执行打印处理而且还对卷筒片材执行各种处理(诸如记录、加工、涂布、照射、读取和检查)的片材处理设备。
图1是示出打印设备的内部配置的截面的示意图。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可通过使用卷绕成卷筒的片材执行片材的第一表面和该第一表面的背面的第二表面上的双面打印。在该打印设备中,大致设置包括片材馈送单元1、解卷(decurling)单元2、歪斜校正单元3、打印单元4、检查单元5、切割器单元6、信息记录单元7、干燥单元8、反转单元9、排出传送单元10、分页器单元11、排出单元12和控制单元13的各个单元。片材通过由辊对和带构成的传送机构沿图中的实线表示的片材传送路径被传送,并且在各单元中被处理。片材在被打印的同时沿着片材传送路径向下游被传送。在片材从馈送装置向排出装置被传送的片材传送路径中的任意位置,向着馈送装置的侧被称为“上游侧”,而向着排出装置的相反侧被称为“下游侧”。
片材馈送单元1是用于保持和馈送卷绕成卷筒的连续片材的单元。片材馈送单元能够容纳两个卷筒R1和R2,并且具有择一地将要被馈送的片材牵出的配置。要注意,可容纳的卷筒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并且,片材馈送单元可容纳一个卷筒或者三个或更多个卷筒。并且,该片材不限于卷绕成卷筒的片材,只要片材是连续片材即可。例如,连续片材可对于每个单位长度被设置有孔,并且对于各孔被折叠以被堆叠并且容纳在片材馈送单元1中。
解卷单元2是抑制从片材馈送单元1馈送的片材的卷曲(弯翘)的单元。在解卷单元2中,通过对于一个驱动辊使用两个夹辊,片材被弯折而被允许通过,使得提供对卷曲的相反方式的弯翘,并且解卷力被作用以抑制卷曲。
歪斜校正单元3是校正通过解卷单元2的片材的歪斜(相对于原本的行进方向的倾斜)的单元。通过将用作基准的侧的片材端部压向引导部件,片材的歪斜被校正。
打印单元4是相对于传送的片材从上方开始通过打印头14对片材执行打印处理以形成图像的片材处理单元。换言之,打印单元4是对片材执行预定处理的处理单元。打印单元4也被设置有用于传送片材的多个传送辊。打印头14具有行式打印头,在所述行式打印头中,喷墨系统喷嘴阵列被形成在覆盖期望被使用的片材的最大宽度的范围中。在打印头14中,多个打印头在传送方向上被并行布置。在本示例中,设置对应于七种颜色的七个打印头,所述七种颜色包括C(青色)、M(品红色)、Y(黄色)、LC(浅青色)、LM(浅品红色)、G(灰色)和K(黑色)。要注意,颜色的数量和打印头的数量不限于七个。对于喷墨系统,可采用使用加热器元件的系统、使用压电元件的系统、使用静电元件的系统或使用MEMS元件的系统等。各个颜色的墨经由各个墨管从墨容器(ink tank)被供给到打印头14。
检查单元5是用于通过使用扫描仪光学读取打印单元4打印在片材上的检查图案或图像并且检查打印头的喷嘴状态、片材传送状态或图像位置等以确定图像是否被正确打印的单元。扫描仪具有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
切割器单元6是设置有用于对打印之后的片材以预定长度进行切割的机械切割器20的单元。切割器单元6进一步设置有切割标记传感器19和多个传送辊,所述切割标记传感器19光学地检测记录在片材上的切割标记,所述多个传送辊用于将片材送出到下一步骤。在切割器单元6的附近设置垃圾箱17。垃圾箱17被设计为容纳在由切割器单元6将页边区域切掉并且将其作为垃圾排出时产生的小的片材废料。切割器单元6被设置有分页机构,所述分页机构用于决定切割的片材被排出到垃圾箱17还是被移送到原本的传送路径。
信息记录单元7是在切割的片材的非打印区域中记录诸如打印机的序列号或日期之类的打印信息(特有信息)的单元。该记录是通过基于喷墨系统或热转印系统等打印字符或者代码而执行的。在信息记录单元7的上游且也是切割器单元6的下游,设置检测切割的片材的前端边缘的边缘传感器21。换言之,关于边缘传感器21,基于在切割器单元6和信息记录单元7的记录位置之间检测片材的端部的边缘传感器21的检测定时,控制信息记录单元7执行信息记录的定时。
干燥单元8是用于通过加热由打印单元4打印的片材而在短的时间段中干燥施加的墨的单元。在干燥单元8内部,经加热的空气至少从下部面被吹到经过的片材,以干燥施加了墨的面。要注意,干燥系统不限于吹加热空气的系统,而是也可以是用电磁波(紫外线或红外线等)照射片材表面的系统。
上述的从片材馈送单元1到干燥单元8的片材传送路径被称作第一路径。第一路径在打印单元4和干燥单元8之间具有U形转弯形状,并且,切割器单元6位于U形转弯形状的中途。
反转单元9是用于在要执行双面打印时暂时卷起结束正面打印的连续片材以反转正面和背面的单元。反转单元9被设置在从干燥单元8开始经由解卷单元2到达打印单元4的路径(环路路径)(将被称为第二路径)的中途,用于将通过干燥单元8的片材再次馈送到打印单元4。反转单元9被设置有转动以便卷起片材的卷绕转动部件(鼓)。未切割的、在正面执行了打印的连续片材暂时由卷绕转动部件卷起。当卷起结束时,卷绕转动部件逆转动,并且,卷绕的片材与所述卷起相反地被送出以被馈送到解卷单元2并且被馈送到打印单元4。此片材的面被反转,并且,能够由打印单元4执行在背面上的打印。以下将描述双面打印的更具体的操作。
排出传送单元10是传送由切割器单元6切割的并且由干燥单元8干燥的片材以将其送到分页器单元11的单元。排出传送单元10被设置在与设置反转单元9的第二路径不同的路径(将被称为第三路径)上。为了使得被传送通过第一路径的片材被选择性地引导到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之一,具有可移动的挡板的路径切换机构被设置在路径的分支位置处。
传感器单元11和排出单元12被设置在片材馈送单元1的侧端以及还在第三路径的尾端。分页器单元11是当必要时用于对于各组对经打印的片材进行分页的单元。经分页的片材被排出到由多个托盘构成的排出单元12。以这种方式,第三路径具有这种布局,即片材在片材馈送单元1下方通过,以便在第三路径夹着片材馈送单元1的情况下将片材排出到打印单元4和干燥单元8的相反侧。
如上所述,在第一路径中顺序地设置片材馈送单元1到干燥单元8。干燥单元8之后的部分被分支为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在第二路径的中途,设置反转单元9,并且反转单元9之后的部分被合并到第一路径中。排出单元12被设置在第三路径的尾端。
控制单元13是掌管对整个打印设备的各个单元的控制的单元。控制单元13具有CPU、存储设备、设置有各种控制单元的控制器、外部接口和操作单元15,用户经由所述操作单元15执行输入和输出。基于来自诸如控制器或经由外部接口与控制器连接的主机计算机之类的主机设备16的指令来控制打印设备的操作。
标记读取器18被设置在歪斜校正单元3和打印单元4之间。标记读取器18是反射光学传感器,所述反射光学传感器从与执行了打印的侧的相反侧光学读取记录在从反转单元9传送的片材的第一表面上的基准标记。标记读取器18具有照明片材面的光源(例如,白色LED)和对于各RGB分量检测来自被照明的片材面的光的光电二极管或诸如图像传感器之类的受光器。可基于受光器的信号水平的变化或者对图像拾取数据的图像分析来读取该标记。如以下将描述的,通过使用标记读取器18对基准图案的检测定时作为触发,设定在背面打印图像的位置,并且设定用作最终由切割器对于各单位图像切割片材的基准的切割标记的记录位置。
图2是示出控制单元13的概念的框图。控制单元13中包括的控制器(由虚线包围的范围)由CPU 201、ROM 202、RAM 203、HDD204、图像处理单元207、引擎控制单元208和个别单元控制单元209构成。CPU 201(中央处理单元)总体地控制打印设备中的各单元的操作。ROM 202存储由CPU 201执行的程序和用于打印设备的各种操作的固定数据。RAM 203被用作CPU 201的工作区域,用作各条接收数据的暂时存储区域,以及被配置为存储各条设定数据。HDD 204(硬盘驱动器)能够存储和读取由CPU 201执行的程序、打印数据以及用于打印设备的各种操作的设置信息。操作单元15是与用户的输入和输出接口,并且包括诸如硬键或触摸板之类的输入单元和诸如用于呈现信息的显示器或音频发生器之类的输出单元。
关于执行高速数据处理所需的单元,设置专用处理单元。图像处理单元207对由打印设备处理的打印数据执行图像处理。输入图像数据的颜色空间(例如,YCbCr)被转换成标准RGB颜色空间(例如,sRGB)。并且,诸如分辨率转换、图像分析和图像补偿之类的各种图像处理根据需要被施加到图像数据。通过这些图像处理获得的打印数据被存储在RAM 203或HDD 204中。基于从CPU 201等接收的控制命令,根据打印数据,引擎控制单元208执行对打印单元4的打印头14的驱动控制。引擎控制单元208进一步执行打印设备中的各个单元的传送机构的控制。个别单元控制单元209是用于个别控制片材馈送单元1、解卷单元2、歪斜校正单元3、检查单元5、切割器单元6、信息记录单元7、干燥单元8、反转单元9、排出传送单元10、分页器单元11和排出单元12中的各个单元的副控制器。各个单元的操作由个别单元控制单元209基于CPU 201的指令而被控制。外部接口205是用于将控制器连接到主机设备16的接口(I/F),其是本地I/F或网络I/F。上述的部件经由系统总线210连接。
主机设备16是用作要由打印设备打印的图像数据的供给源的设备。主机设备16可以由通用或者专用计算机构成,或者也可由诸如具有图像读取器的图像抓取装置(image capture)、数字照相机或照片存储器之类的专用图像装置构成。在主机设备16由计算机构成的情况下,OS、用于生成图像数据的应用软件以及用于打印设备的打印机驱动器被安装在计算机中所包括的存储设备中。要注意,并不是全部上述的处理必须由软件实现,部分或者全部上述的处理也可以由硬件实现。
接着将描述打印时的基本操作。打印在单面打印模式中和在双面打印模式中具有不同的操作,因此,将描述每个打印模式。
图3A是用于描述单面打印模式中的操作的说明图。从片材馈送单元1馈送的并且由解卷单元2、歪斜校正单元3和打印单元4处理的片材经受在正面(第一表面)上的打印。在长度上连续的片材上,在传送方向上具有预定单位长度的图像(单位图像)被顺序地打印,并且,布置和形成多个图像。在此,在某一图像和下一图像之间设置页边区域,并且,由打印单元4在页边区域中记录切割标记。经打印的片材通过检查单元5,并且基于切割器单元6中的切割标记传感器19对切割标记的检测而被切割器20对于各单位图像进行切割。在如此切割的切割的片材上,根据需要,由信息记录单元7在片材的背面上记录打印信息。然后,切割的片材被逐一传送到干燥单元8用于执行干燥。此后,片材通过排出传送单元10,并且被顺序地排出到分页器单元11的排出单元12中以便被堆叠。另一方面,在切割最后的单位图像之后留在打印单元4侧的片材被馈送回片材馈送单元1,并且,该片材被卷筒R1或R2卷起。
以这种方式,在单面打印中,片材通过第一路径和第三路径以被处理但是不通过第二路径。更详细地说,在单面打印模式中,在控制单元13的控制下,执行以下(1)~(6)的序列:
(1)片材从片材馈送单元1被馈送出,以被馈送到打印单元4;
(2)由打印单元4重复地执行被馈送的片材的第一表面上的单位图像和切割标记的打印;
(3)对于打印在第一表面上的各单位图像,由切割器单元6反复执行片材的切割;
(4)使切割的片材对于各单位图像逐一通过干燥单元8;
(5)使逐一通过干燥单元8的片材通过第三路径,以便被排出到排出单元12中;以及
(6)最后的单位图像被切割,留在打印单元4侧的片材被馈送回片材馈送单元1。
图3B是用于描述双面打印模式中的操作的说明图。在双面打印中,在正面(第一表面)打印序列之后,执行背面(第二表面)打印序列。在最初的正面打印序列中,从片材馈送单元1到检查单元5的各个单元的操作与上述的单面打印中的操作相同。在切割器单元6中,不执行切割操作,并且,片材作为连续片材被传送到干燥单元8。在通过干燥单元8干燥了正面上的墨之后,片材被引导到反转单元9侧的路径(第二路径)而非排出传送单元10侧的路径(第三路径)。在第二路径上,通过在正向(在图中,逆时针方向)上转动的反转单元9的卷绕转动部件卷起片材。在打印单元4中,当计划的正面打印都结束时,连续片材的打印区域的尾端由切割器单元6切割。在切割位置被设定为基准的情况下,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经打印的侧)的连续片材通过干燥单元8,并且,由反转单元9卷起,直到片材尾端(切割位置)。另一方面,与此卷起同时,留在传送方向上的相对于切割位置的上游侧(打印单元4侧)的连续片材被再次卷绕到片材馈送单元1,使得片材前端(切割位置)不留在解卷单元2中,并且,片材被卷起到卷筒R1或R2。通过此再次卷绕,避免了与在之后的背面打印序列中再次馈送的片材的冲突。
在上述的正面打印序列之后,该序列被切换到背面打印序列。反转单元9的卷绕转动部件在与卷起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在图中,顺时针方向)上转动。沿着图中的虚线表示的路径,卷绕的片材的端部(卷起时的片材尾端在馈送出时成为片材前端)被馈送到解卷单元2中。在解卷单元2中,执行对由卷绕转动部件施加的卷曲的校正。换言之,解卷单元2被设置在第一路径中的片材馈送单元1和打印单元4之间,并且还在第二路径中的反转单元9和打印单元4之间,并且成为用作任何路径中的解卷的共用单元。正面和背面被反转的片材通过歪斜校正单元3,并且被馈送到打印单元4,在打印单元4处,执行在片材的背面上的单位图像和切割标记的打印。经打印的片材通过检查单元5,并且以在切割器单元6中预先设定的预定单位长度被切割。由于在切割的片材所具有的两面上均执行打印,因此不由信息记录单元7执行记录。切割的片材被逐一传送到干燥单元8,并且通过排出传送单元10,以便被顺序地排出到分页器单元11的排出单元12中并且被堆叠。
以这种方式,在双面打印中,片材依次通过第一路径、第二路径、第一路径和第三路径以便被处理。更详细地说,在双面打印模式中,在控制单元13的控制下,执行以下(1)~(11)的序列:
(1)片材从片材馈送单元1被馈送出以便被馈送到打印单元4;
(2)由打印单元4在馈送的片材的第一表面上重复地执行单位图像的打印;
(3)使在第一表面上执行了打印的片材通过干燥单元8;
(4)将通过干燥单元8的片材引导到第二路径,并且由设置在反转单元9的卷绕转动部件卷起所述片材;
(5)当第一表面上的重复打印结束时,在最后打印的单位图像之后由切割器单元6切割片材;
(6)片材被卷起到卷绕转动部件,直到切割的片材的端部通过干燥单元8以到达卷绕转动部件。与此一起地,被切割的并且留在打印单元4侧的片材被馈送回片材馈送单元1;
(7)在卷起结束之后,卷绕转动部件逆转动,并且,片材从第二路径被再次馈送到打印单元4;
(8)在打印单元4中,在从第二路径馈送的片材的第二表面上重复地执行单位图像和切割标记的打印;
(9)对于在第二表面上执行了打印的各单位图像,在切割器单元6中重复地执行片材的切割;
(10)对于各单位图像,使切割的片材逐一通过干燥单元8;以及
(11)使通过干燥单元8的片材逐一通过第三路径,以便被排出到排出单元12中。
接着,将更加详细地描述在具有上述配置的打印设备中的打印控制方法,通过所述打印控制方法,能够抑制双面打印时的正面和背面的打印偏移。
图4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双面打印模式中的多个图像(页面)的打印次序的说明图。遵循控制单元13的控制,首先,通过打印单元4的打印头14,在片材的正面(第一表面)上,对于以页面升序的每两个页面(奇数页面第1个页面、第3个页面、...、第9个页面、第11个页面),连续地顺序打印多个图像100。此时,基准标记120由打印头14记录在某一图像100和下一图像100之间的各页边区域101中。换言之,在此提及的所述多个图像的连续的顺序打印意味着包括片材的一面中的页边区域中的记录的连续图像打印。
基准标记120具有可由标记读取器18清楚地识别的颜色和形状。图5示出基准标记的特定形状的一个例子。基准标记120形成在某一图像100(第n个页面:n是奇数)和下一图像100(第(n+2)个页面)之间的页边区域101中。一个基准标记120由线段120a和两条线段120b组成,所述线段120a沿片材宽度的方向被形成,所述两条线段120b在线段120a的两端沿片材传送方向被形成,并且所述两条线段120b比线段120a短。标记读取器18通过对线段120a的检测而获得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此外,当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处检测到线段120a时,能够获得关于片材的倾斜的信息(歪斜分量)。另一方面,通过对两条线段120b的检测,能够从所述线段的间隔和位置获得关于片材宽度方向上的片材膨胀和收缩或者偏移的信息。要注意,基准标记可省略线段120b,只要至少线段120a存在即可,这是因为主要目标是获得片材传送方向上的位置信息。
在多个图像被打印在第一表面上的同时,打印后的片材区域由反转单元9卷起。当打印了期望在第一表面上打印的最后的图像时,打印头14在最后的图像之后的区域中记录最后切割标记121。在切割器单元6中,如上所述内置的切割标记传感器19检测所述最后切割标记121,并且,片材被切割。反转单元9卷起所有的切割的片材。
随后,开始背面打印。在背面打印中,片材以与正面打印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通过打印单元4。因而,在第二表面上,对于降序的每两个页面(偶数页面,第12个页面、第10个页面、...、第4个页面、第2个页面),连续地顺序打印多个图像110。页边区域111被设置在各个图像110之间,并且,切割标记122被形成在页边区域111中。
图7是背面打印中的操作序列的流程图。这些操作是通过控制单元13的控制来执行的。在步骤S10中,反转单元9逆转动,以将要馈送的片材再次馈送到打印单元4。在步骤S11中,相对于打印单元4的打印位置位于上游的标记读取器18读取正面和背面反转了的片材的第一表面上的基准标记120。即,以比打印开始更快的定时,读取基准标记120。打印单元4中的片材的片材传送速度是恒定的,因此,从基准标记120的读取定时到相应的切割标记和图像的打印开始的时间成为预定时间。在此预定时间段内执行步骤S12和S13中的以下计算。
在步骤S12中,基于步骤S11中的基准标记120的读取定时,计算和设定第二表面的图像打印位置。更具体地说,设定用于开始与第一表面上的图像对应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的打印的打印开始位置。如果第一表面上的图像和要在其背面上打印的图像具有相同尺寸,则第二表面上的图像打印位置处于与第一表面上的图像在正面和背面上精确匹配的位置处。
在步骤S13中,基于步骤S11中的基准标记的读取定时,计算和设定应被记录在第二表面上的一个图像110和下一个图像110之间的页边区域111中的切割标记122的记录位置。要注意,步骤S12和步骤S13的次序可以交换。切割标记122具有可由切割标记传感器19清楚识别的颜色和形状。切割标记122的记录位置是与记录在第一表面上的基准标记120在片材传送方向上在正面和背面上匹配的位置。要注意,基准标记120可以不一定与切割标记122在正面和背面上匹配,而是可以接受轻微的偏移。
在步骤S14中,在步骤S13中的图像打印之后,切割标记122被记录在设定的记录位置处。在步骤S15中,在第二表面上的设定的图像打印位置处,打印与第一表面上的图像对应的图像。在基于设置在打印单元4的传送辊的编码器的检测信号在片材上的切割标记记录位置和图像打印位置通过打印头14的定时从打印头14喷射墨的同时,执行这些记录和打印。
在步骤S16中,在步骤S14中记录在第二表面上的切割标记122被切割标记传感器19检测。在步骤S17中,基于在步骤S16中检测切割标记122的定时,对于各单位图像切割片材。经切割的单位图像的片材(切割片材)通过干燥单元8,并且作为完成品被排出。通过切割而切掉页边区域,并且,片材废料作为垃圾被排出。此片材废料被排出到设置在切割器单元6附近的垃圾箱17中。
在此,以下将描述用于对于各单位图像由切割器单元6切割的片材的技术。图6示出背面打印中在一个图像110(第m个页面:m是偶数)和下一图像110(第(m+2)个页面)之间的页边区域111中记录的切割标记122。请注意,在图6中,为了描述的方便,背面打印中的图像的布置次序与图4中的布置次序左右相反。切割标记122被构建于切割器单元6中的切割标记传感器19检测,并且,控制单元13基于检测结果而设定片材的切割位置,以执行控制,使得对于各单位图像切割打印在第二表面上的图像。
在切割标记检测(步骤S16)中,为了减少在页边区域之前和之后打印的图像的一部分被错误识别为切割标记的可能性,切割标记传感器19中的检测的搜索范围被限制为检测开始位置406和检测结束位置407之间的范围。检测开始位置406和检测结束位置407分别由距片材前端或在之前紧接的切割位置200的相对距离来表示。这些位置是考虑片材传送误差的情况下被设定的。从关于已经被检测到的一个或更早的切割标记的信息和打印图像尺寸,获得切割标记最可能位于的位置,并且,优选地将该位置设定为搜索范围的中间位置。在先的切割位置401和在后的切割位置405是在切割标记122被用作基准的情况下的切割器的切割位置。各个位置由距切割标记122的位置的相对距离(在先距离408和在后距离409)表示。在执行无框打印的情况下,在先的切割位置401的位置从第m个页面的图像110的后端位置402在上游侧略微偏移,并且,在后的切割位置405的位置从第(m+2)个页面的图像110的前端位置404在下游侧略微偏移。在表1中总结上述片材切割中的各个参数。
表1
再参照图4的流程图,在步骤S18中,确定是否以期望数量的页面(与第一表面上的页面的数量相同)完成了第二表面上的多个图像的打印。在确定的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流程返回步骤S11,并且,重复地执行类似的操作。在确定的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打印序列结束。
请注意,根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在切割器单元6的切割标记传感器19执行切割标记的检测,但是检查单元5可检测切割标记,并且,可根据检测定时来控制切割器的切割。
顺便提及,在上述的双面打印中的操作序列中,当切割标记传感器19检测切割标记时,存在由于各种因素而不能检测到切割标记的可能性,因此,优选地设置恢复单元(recovery unit)。存在第一表面上的后端处的最后切割标记121或者第二表面上的多个切割标记122不能被检测到的这两种可能性。首先,将描述不能检测到最后切割标记121的情况。
作为引起检测失败的因素的一个例子,由于打印头14中的墨用完或者喷嘴的暂时阻塞,存在引起切割标记的记录失败的情况。并且,由于片材表面上的部分刮擦或污垢,还存在引起切割标记的记录失败的情况。并且,还存在切割标记传感器19接收电或光噪声并且断开连接以引起检测失败的情况。
在正面打印的最后记录的最后切割标记121不能被检测的情况下,需要以某种方式估计切割标记位置。如参照图6所描述的,在切割标记传感器19中,在从检测开始位置到检测结束位置的有限范围中进行对切割标记的搜索。在通过在此范围中的搜索不能检测到最后切割标记121的情况下,估计为在搜索范围中的某个位置(例如,从检测开始位置406到检测结束位置407的中间位置,或者,检测结束位置407)处检测到切割标记。然后,基于此估计,设定切割位置,并且,由切割器20切割片材。在基于该估计执行切割时,被切割并且被反转单元9卷起的片材的端部(正面打印中的最后的图像之后的页边,并且,这成为背面打印中的前端图像之前的页边)可具有与原本的长度不同的长度。然而,这是图像不再继续的片材端部,并且,不发生问题。
在最后切割标记121不能被检测的情况下,该意思被显示在操作单元15上以通知用户。查看显示器的用户根据需要而执行维护。然后,开始背面打印。标记读取器18读取记录在从反转单元9馈送的片材的开始处的基准标记120,并且,通过使用此作为触发,执行背面图像的打印和切割标记的记录。因此,即使最后切割标记121不能被检测,也能够确实地执行双面打印而不受到影响。
接着,将提供对不能检测到图4中的多个切割标记122之一的情况下的恢复的描述。作为引起检测失败的因素的例子,由于打印头14中的墨用完或者喷嘴的暂时阻塞,存在引起切割标记的记录失败的情况。并且,由于片材表面上的部分刮擦或污垢,还存在引起切割标记的记录失败的情况。并且,还存在切割标记传感器19接收电或光噪声并且断开连接以引起检测失败的情况。此外,存在标记读取器18接收电或光噪声并且不能获得记录切割标记的触发以使得切割标记不被记录的情况。
在背面打印期间不能检测到切割标记122的情况下,需要以某种方式估计切割标记的位置。如参照图6所描述的,在切割标记传感器19中,在从检测开始位置到检测结束位置的有限范围中搜索切割标记。在通过在此范围中的搜索不能检测到最后切割标记121的情况下,估计为在搜索范围中的中间位置(从检测开始位置406到检测结束位置407的中间位置)处检测到切割标记。搜索范围中的中间位置是从关于已被检测出的一个切割标记或更早的切割标记的信息和打印图像尺寸获得的、切割标记最可能位于的位置。为此,只要不能连续检测到多个切割标记122(在很多情况下,偶然地只有一个或者小数量的切割标记122不能被检测到),在很大程度上,估计具有高可靠性。在以这种方式进行估计之后,如参照图6所描述的,在先的切割位置401和在后的切割位置405被设定以切割片材。
为了更加可靠,在先的切割位置401和在后的切割位置405以如下的方式被设定。在先的切割位置401被设定在与原本配置相比在下游侧加上预定距离的位置,在后的切割位置405被设定在与原本配置相比在上游侧加上预定距离的位置。换言之,由在先的切割位置401和在后的切割位置405夹着的区域(作为垃圾被切掉的片材废料)与原本配置相比较窄。根据这一点,即使当在切割标记122的位置的估计中存在误差,与原本配置相比,也能够降低由于过度切割相邻图像而引起的端部丢失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被切割并且被排出到排出单元12中的切割片材的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大于另一切割片材,并且,存在页边留在端部的可能性。考虑到上述,在操作单元15上显示这个意思以通知用户。为了便利用户的视觉检查,仅尺寸可能不同的切割片材被分页器单元11进行分页,以被输出到与其他片材不同的托盘中。
以上,描述了在双面打印模式中的背面打印中的切割标记的记录和检测,但是在单面打印模式中,也执行类似的操作序列。即,在单面打印模式中,也在要被打印的一个图像和下一个图像之间的区域中记录切割标记,并且,当切割标记被检测到时,也基于检测结果设定片材的切割位置。然而,要注意,不记录基准标记,而是直接记录切割标记。如果不能检测到切割标记,则基于关于已被检测到的切割标记的信息,估计不能执行检测的切割标记位置,并且基于此估计来设定片材的切割位置。然后,在设定的切割位置处切割打印之后的片材。在此,在切割标记之前和之后的两个位置处设定切割位置,并且,要被打印的一个图像和下一个图像之间的区域被切掉。
根据上述实施例,当多个图像被顺序地连续打印在片材的第一表面上时,基准标记被记录在要被打印的一个图像和下一个图像之间的页边区域中。在此,该实施例不限于在第一表面上的图像之间的所有页边区域中记录基准标记的模式。基准标记也可以在预定数量(2个或更多个)的图像中记录一次。在这种情况下,在背面打印中,基于基准标记的一次检测,跨过直到检测到下一基准标记的若干图像,分别估计第二表面上的图像打印位置和切割标记位置。
并且,根据上述的实施例,基于基准标记的检测,切割标记被记录在第二表面上的一个图像和下一个图像之间的页边区域中以便切割片材。在此,实施例不限于其中在对应于所有检测到的基准标记的情况下记录切割标记的模式。每当检测到预定数量的基准标记(2个或更多个),可执行一次切割标记的记录。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一次切割标记,估计用于若干图像的切割位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切割标记,并且,由切割器切割片材。
如上所述,基于记录在第一表面上的基准标记的检测,设定第二表面上的图像的打印位置,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的图像的位置彼此精确匹配。此外,在所述多个图像被顺序地打印在第一表面上的同时记录所述多个基准标记。因而,无论在一次双面打印中使用的片材有多长,不发生正面和背面上的图像的打印偏移。
并且,基于对基准标记的检测,在第二表面上的一个图像和下一个图像之间的页边区域中记录切割标记,并且,基于对切割标记的检测设定片材切割位置以切割片材。根据这一点,能够对于各最终单位图像特别精确地执行片材切割。
并且,记录和检测切割标记并且设定片材的切割位置,并且,即使在不能检测到切割标记的情况下,也通过估计来设定片材的切割位置。因而,能够在精确的位置处执行片材切割。
并且,在打印位置的下游,通过设置在甚至更加靠近切割位置的位置处的传感器,检测切割标记。为此,即使在片材弯翘或弯折而在图像的打印位置与切割器之间的片材传送路径中形成环并且片材长度波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精确的位置处执行片材切割。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7)
1.一种执行双面打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片材的第一表面上打印多个图像,其中所述片材是连续的;
在顺序地被打印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一个图像和下一个图像之间的区域中记录基准标记;
反转其中所述多个图像被打印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片材;
读取在经反转的片材的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记录的所述基准标记;
基于对所述基准标记的读取,设定要在作为所述第一表面的背面的第二表面上打印图像的位置;以及
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打印多个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对所述基准标记的读取,在顺序地被打印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一个图像和下一个图像之间的区域中记录切割标记;
检测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切割标记;以及
基于对所述切割标记的检测,对于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打印的各图像,切割片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在第二表面的所述区域中不能检测到切割标记时,基于关于已经被检测到的切割标记的信息,估计切割标记的位置;以及
基于切割标记的估计的位置,切割片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多个图像被打印在所述第一表面上之后,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记录最后切割标记,并且检测所述最后切割标记;
当检测到所述最后切割标记时,基于对所述最后切割标记的检测而设定片材的切割位置,并且,当不能检测到所述最后切割标记时,估计所述最后切割标记的位置,以基于该估计来设定切割位置;以及
在所设定的切割位置处,切割在第一表面上执行了打印的片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反转的步骤包括将在第一表面上执行了打印的片材围绕卷绕转动部件卷绕,并且逆转动所述卷绕转动部件,以将卷绕的片材再次馈送到打印单元,以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执行打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打印是基于喷墨系统执行的。
7.一种能够执行双面打印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片材馈送单元,被配置为馈送片材,其中所述片材是连续的;
打印单元,被配置为在从片材馈送单元馈送的片材上执行打印;
反转单元,被配置为反转经打印的片材;
读取器,被布置以读取被记录在所述片材上的基准标记;以及
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
所述打印单元在所述片材的第一表面上打印多个图像;
所述打印单元在顺序地被打印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一个图像和下一个图像之间的区域中记录所述基准标记;
所述反转单元反转其中所述多个图像被打印在第一表面上的片材;
所述读取器读取在从反转单元馈送的经反转的片材的第一表面上所记录的所述基准标记,其中,基于对所述基准标记的读取,设定要在作为所述片材的第一表面的背面的第二表面上打印图像的位置;以及
所述打印单元在从反转单元馈送的片材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打印多个图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42347A JP5213893B2 (ja) | 2010-02-26 | 2010-02-26 | プリント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
JP2010-042347 | 2010-02-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89779A true CN102189779A (zh) | 2011-09-21 |
CN102189779B CN102189779B (zh) | 2014-05-07 |
Family
ID=43770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4259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9779B (zh) | 2010-02-26 | 2011-02-22 | 双面打印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70698B2 (zh) |
EP (1) | EP2361778B1 (zh) |
JP (1) | JP5213893B2 (zh) |
CN (1) | CN102189779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73768A (zh) * | 2012-10-25 | 2013-01-16 | 河南天丰节能板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板自动切割方法及其专用的切割装置 |
CN103029452A (zh) * | 2011-09-30 | 2013-04-10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方法和装置 |
CN103909747A (zh) * | 2013-01-09 | 2014-07-09 | 夏普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CN104742520A (zh) * | 2013-12-25 | 2015-07-01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印刷系统以及印刷方法 |
CN110861415A (zh) * | 2018-08-27 | 2020-03-06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 |
CN114867611A (zh) * | 2019-12-25 | 2022-08-0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运送控制装置、运送控制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211899A1 (en) * | 2010-02-26 | 2011-09-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 control method and print apparatus |
US8757909B2 (en) * | 2010-06-18 | 2014-06-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utting unit |
US8662623B2 (en) * | 2011-08-25 | 2014-03-04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rinting registered patterns on multiple media sides |
JP5912612B2 (ja) * | 2012-02-07 | 2016-04-27 |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カッティング装置、カッティング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EP2836365B1 (en) | 2012-04-13 | 2016-06-0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uplex printing |
JP6222972B2 (ja) * | 2013-04-16 | 2017-11-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方法 |
JP5785587B2 (ja) * | 2013-06-20 | 2015-09-30 | 株式会社東芝 | 消去装置、プログラム |
JP6479511B2 (ja) * | 2015-03-11 | 2019-03-06 | 株式会社東芝 | 発行ユニット及び発行機 |
CN104999809B (zh) * | 2015-07-20 | 2018-01-23 | 深圳市索登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印后处理自适应调整方法及系统 |
JP6288005B2 (ja) * | 2015-08-18 | 2018-03-07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管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6278033B2 (ja) * | 2015-11-18 | 2018-02-1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7047247B2 (ja) * | 2015-12-14 | 2022-04-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液体を吐出する方法 |
US10105964B2 (en) * | 2016-12-08 | 2018-10-23 | Océ Holding B.V | Flatbed printer assembly and a method therefor |
JP6790895B2 (ja) * | 2017-02-17 | 2020-11-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制御方法 |
JP7010074B2 (ja) * | 2017-03-15 | 2022-01-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処理位置移動方法 |
JP2019018416A (ja) * | 2017-07-13 | 2019-02-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記録制御方法 |
EP3782817B1 (en) * | 2019-08-22 | 2022-03-23 |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 A method of duplex printing |
JP2021041583A (ja) * | 2019-09-10 | 2021-03-18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JP7512589B2 (ja) * | 2019-12-17 | 2024-07-0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EP4230423A1 (en) * | 2022-02-16 | 2023-08-23 |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Holding B.V. | Method and user interface for double-sided printing on a printing system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751A (zh) * | 1994-09-28 | 1996-05-22 | 科-帕克株式会社 | 在片材两表面上打印字符的装置 |
JP2003063072A (ja) * | 2001-08-28 | 2003-03-05 | Seiko Epson Corp | 両面印刷装置、両面印刷システム、紙送り制御方法 |
US20040109054A1 (en) * | 2002-12-09 | 2004-06-10 | Xerox Corporation | Ink jet printer having a dual function air cooling and drying system |
US20050174379A1 (en) * | 2004-01-23 | 2005-08-11 |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 Duplex printing system |
US20060107855A1 (en) * | 2004-11-19 | 2006-05-25 |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 Duplex printer |
US20080030535A1 (en) * | 2006-08-01 | 2008-02-07 | Olympus Corporation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ink pre-jett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for pre-jetting ink |
US20080159800A1 (en) * | 2006-12-28 | 2008-07-03 | Fuji Xerox Co., Ltd. | Printing system, cutting device, and cuttting method |
CN101309803A (zh) * | 2005-12-21 | 2008-11-19 | Ncr公司 | 双面热敏打印机 |
WO2009005766A2 (en) * | 2007-06-29 | 2009-01-08 | Rr Donnelley | Use of a sense mark to control a printing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66014A (en) * | 1984-05-31 | 1986-01-21 | The Mead Corporation | Drop counter printer control system |
US6108513A (en) * | 1995-04-03 | 2000-08-22 | Indigo N.V. | Double sided imaging |
EP0861734A1 (en) * | 1997-02-26 | 1998-09-02 | Xeikon Nv | Printer for printing a plurality of images on a substrate web |
JPH11249346A (ja) * | 1998-02-27 | 1999-09-17 | Hitachi Koki Co Ltd | 連続紙の記録装置 |
US6408750B1 (en) * | 1999-06-23 | 2002-06-25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Printer capable of cutting margins |
JP2001001426A (ja) | 1999-06-23 | 2001-01-09 | Canon Aptex Inc | ラベル製造装置およびラベル製造方法 |
JP2001310849A (ja) | 2000-04-28 | 2001-11-06 | Konica Corp | 画像記録装置 |
JP2002160410A (ja) | 2000-11-27 | 2002-06-04 | Noritsu Koki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
JP2003266835A (ja) | 2002-03-15 | 2003-09-25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装置、カッター装置 |
JP3928584B2 (ja) | 2003-05-19 | 2007-06-13 |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 プリント処理装置 |
JP2007048109A (ja) | 2005-08-11 | 2007-02-22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連続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連続印刷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画像連続印刷方法 |
JP2007128309A (ja) * | 2005-11-04 | 2007-05-24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媒体処理装置 |
JP2008126530A (ja) | 2006-11-21 | 2008-06-05 | Nippon Oce Kk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853440B2 (ja) * | 2007-09-26 | 2012-01-1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印刷システム |
JP4502017B2 (ja) * | 2008-01-25 | 2010-07-14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色材記録装置、色材記録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06001B2 (ja) * | 2009-03-17 | 2013-10-0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0
- 2010-02-26 JP JP2010042347A patent/JP521389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1-30 US US12/957,291 patent/US877069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1-11 EP EP11150552.5A patent/EP2361778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2-22 CN CN201110042590.0A patent/CN10218977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751A (zh) * | 1994-09-28 | 1996-05-22 | 科-帕克株式会社 | 在片材两表面上打印字符的装置 |
JP2003063072A (ja) * | 2001-08-28 | 2003-03-05 | Seiko Epson Corp | 両面印刷装置、両面印刷システム、紙送り制御方法 |
US20040109054A1 (en) * | 2002-12-09 | 2004-06-10 | Xerox Corporation | Ink jet printer having a dual function air cooling and drying system |
US20050174379A1 (en) * | 2004-01-23 | 2005-08-11 |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 Duplex printing system |
US20060107855A1 (en) * | 2004-11-19 | 2006-05-25 |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 Duplex printer |
CN101309803A (zh) * | 2005-12-21 | 2008-11-19 | Ncr公司 | 双面热敏打印机 |
US20080030535A1 (en) * | 2006-08-01 | 2008-02-07 | Olympus Corporation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ink pre-jett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for pre-jetting ink |
US20080159800A1 (en) * | 2006-12-28 | 2008-07-03 | Fuji Xerox Co., Ltd. | Printing system, cutting device, and cuttting method |
WO2009005766A2 (en) * | 2007-06-29 | 2009-01-08 | Rr Donnelley | Use of a sense mark to control a printing system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29452A (zh) * | 2011-09-30 | 2013-04-10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方法和装置 |
CN103029452B (zh) * | 2011-09-30 | 2014-12-24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方法和装置 |
CN102873768A (zh) * | 2012-10-25 | 2013-01-16 | 河南天丰节能板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板自动切割方法及其专用的切割装置 |
CN102873768B (zh) * | 2012-10-25 | 2015-08-19 | 河南天丰节能板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复合板自动切割方法及其专用的切割装置 |
CN103909747A (zh) * | 2013-01-09 | 2014-07-09 | 夏普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CN104742520A (zh) * | 2013-12-25 | 2015-07-01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印刷系统以及印刷方法 |
CN104742520B (zh) * | 2013-12-25 | 2017-04-12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印刷系统以及印刷方法 |
CN110861415A (zh) * | 2018-08-27 | 2020-03-06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 |
CN114867611A (zh) * | 2019-12-25 | 2022-08-0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运送控制装置、运送控制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361778A1 (en) | 2011-08-31 |
US8770698B2 (en) | 2014-07-08 |
US20110211006A1 (en) | 2011-09-01 |
EP2361778B1 (en) | 2013-11-20 |
CN102189779B (zh) | 2014-05-07 |
JP2011177950A (ja) | 2011-09-15 |
JP5213893B2 (ja) | 2013-06-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89779B (zh) | 双面打印方法和设备 | |
US8757757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 |
US8371672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uplex printing | |
US8833893B2 (en) | Method of printing and printing apparatus | |
CN102285244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8955959B2 (en) | Print apparatus | |
US8851770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 |
JP5669435B2 (ja) | プリント方法 | |
JP5054139B2 (ja) |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シート処理装置 | |
US20110211899A1 (en) | Print control method and print apparatus | |
JP5995590B2 (ja) | 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プリント用シート | |
JP5095023B2 (ja) | プリント装置 | |
US9545799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on and cutting a continuous sheet | |
US9150036B2 (en) | Control method for printing and printing apparatus | |
US20150165760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 |
JP5791291B2 (ja) | 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 |
JP5474173B2 (ja) | プリント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 |
US20110211898A1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printing apparatus | |
US8807687B2 (en) |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 |
JP5054138B2 (ja) | プリント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 |
JP2011177951A (ja) | プリント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 |
JP6004813B2 (ja) | プリント装置の制御方法、連続シート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Termination date: 2017022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