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3299A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43299A CN102143299A CN2011100325762A CN201110032576A CN102143299A CN 102143299 A CN102143299 A CN 102143299A CN 2011100325762 A CN2011100325762 A CN 2011100325762A CN 201110032576 A CN201110032576 A CN 201110032576A CN 102143299 A CN102143299 A CN 1021432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in
- guiding parts
- image
- view data
- shading cor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3—Reading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1—Testing, i.e. determining the result of a tri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45—Methods therefor using a reference pattern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 e.g. a test char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5—Methods therefor in service, i.e.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63—Methods therefor us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apparatus itself, e.g. self-tes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82—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087—Setting or calibra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7—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 H04N1/4076—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dependent on references outside the pi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4—Moving a scanning element into cooperation with a calibration element, e.g. a grey-wedge mounted on the document support, or vice vers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读取玻璃、第二导向部件以及控制部。读取玻璃与第二导向部件一起形成文件馈送路径。第二导向部件包括白基准板。当确定黑点校正图像数据受到污迹影响时,控制部执行污迹位置确定,所述污迹位置确定即是根据所述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与污迹边缘相对应的部分中的色调值变化来确定污迹是附着到读取玻璃还是附着到第二导向部件,所述变化是沿主扫描方向上的预定距离的变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彼此相对来形成文件馈送路径的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彼此相对来形成文件馈送路径的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以及用于使光线照射穿过第一导向部件至第二导向部件并根据反射光生成图像数据的图像读取部,第一导向部件由透明材料制成,第二导向部件包括黑点校正白基准部件。图像读取部包括反射镜和透镜。
在这样的图像读取装置中,附着在第一导向部件或第二导向部件上的污迹,比如文件墨迹,会导致来自图像数据的图像含有黑图像,比如黑点或黑条纹。该黑图像降低图像质量。
一种广为人知的图像读取装置旨在根据预定的算法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以识别出玷污的部件(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特开公布No.2001-186312)。取决于图像读取装置采用静态文件读取方案还是反馈文件读取方案,以及取决于污迹的图案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图像读取装置识别出玷污的部件比如反射镜、送纸辊或文件玻璃。
在日本专利特开公布No.2001-186312中描述的常规图像读取装置试图根据文件运动和污迹连续性之间的关系来识别玷污的部件。尽管图像读取装置可因此在文件馈送方向上识别出玷污的位置,但其无法在垂直于文件图像表面的方向上识别出玷污的位置。
因此,在日本专利特开公布No.2001-186312中描述的常规图像读取装置不能确定是第一导向部件还是第二导向部件被玷污。如果第一导向部件被玷污,则读取自文件的图像将显示出黑图像。该黑图像会降低文件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因此必须清洁第一导向部件。反之,如果第二导向部件被玷污,则无需清洁第二导向部件来防止来自文件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出黑图像的图像质量下降。
因此,必须确定是第一导向部件还是第二导向部件被玷污,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清洁以防止文件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下降。否则,很可能经历无用操作,这些无用操作包括:维护人员对图像读取装置进行的不必要的清洁,以及对黑点校正图像数据进行的没有作用的调整或置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无用操作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第一导向部件、第二导向部件、图像读取部以及控制部。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彼此相对以形成文件馈送路径。第一导向部件由透明材料制成。第二导向部件包括黑点校正白基准部件。图像读取部使光线通过第一导向部件照射到第二导向部件,并根据反射光生成图像数据。控制部执行污迹存在判断、污迹位置确定和处置过程,所述污迹存在判断即是判断通过图像读取部读取白基准部件的图像生成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是否受到附着于第一导向部件或第二导向部件的污迹的影响;污迹位置确定即是当判断图像数据受到污迹影响时,根据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与污迹边缘相对应的部分中的色调值变化来确定污迹是附着到第一导向部件还是附着到第二导向部件,所述变化是沿主扫描方向上的预定距离的变化;处置过程用于根据污迹位置确定来处置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上的污迹。
在该配置中,当没有文件被馈送通过文件馈送路径时生成黑点校正图像数据。光穿过第一导向部件照射到第二导向部件。如果第二导向部件被玷污了,则在污迹与白基准部件之间存在小空间。该小空间导致少量光被照射到白基准部件的与污迹边缘相对的部分。如果第一导向部件被玷污了,则存在于污迹与白基准部件之间的空间比第二导向部件被玷污了的情况更大。该更大的空间导致更多的光被照射到白基准部件的与污迹边缘相对的部分。因此,如果第一导向部件被玷污了,那么,相比于第二导向部件被玷污了的情况,在基于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图像中的黑图像的边缘处存在的较浅的模糊。在基于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图像中,除了由污迹导致的黑图像之外,大多数像素是白色的。因此,如果第一导向部件被玷污了,那么,相比于第二导向部件被玷污了的情况,在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与污迹边缘相对应的部分中存在的更小的色调值变化,所述变化是沿主扫描方向上的预定距离的变化。因此,在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与污迹边缘相对应的部分中的色调值变化(该变化是沿主扫描方向上的预定距离的变化)可被用于确定第一导向部件或第二导向部件上哪里被玷污的污迹位置确定。由此精确地执行处置过程。因此本发明可防止无用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配置的正视图;
图2是图像读取装置的放大视图;
图3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电气配置的框图;
图4是控制部的处理流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5A和图5B是第二图像读取部的一部分的放大侧视图,图5A示出附着到对面的玻璃的污迹,图5B示出附着到读取玻璃的污迹;
图6A示出在对面的玻璃被玷污的情况下的印刷图像中的黑条纹的示例;
图6B示出在读取玻璃被玷污的情况下的印刷图像中的黑条纹的示例;
图7示出在对面的玻璃被玷污的情况下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中,在主扫描方向上像素位置与色调值之间的关系;
图8示出在读取玻璃被玷污的情况下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中,在主扫描方向上像素位置与色调值之间的关系;
图9A和图9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第二图像读取部的一部分的放大侧视图,图9A示出附着到第二导向部件的污迹,图9B示出附着到读取玻璃的污迹;
图10示出在第二导向部件被玷污的情况下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中,在主扫描方向上像素位置与色调值之间的关系;以及
图11示出在读取玻璃被玷污的情况下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中,在主扫描方向上像素位置与色调值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参照图1,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装置主体100、自动文件馈送器(ADF)200以及控制部300。
装置主体100包括第一图像读取部110、图像形成部120以及送纸部130。第一图像读取部110被设置在装置主体100的顶部上。图像形成部120被设置在第一图像读取部110的下方。送纸部130被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20的下方。第一图像读取部110和ADF 200一起形成图像读取装置400。
图像形成部120包括在第一图像读取部110下方的空间83。空间83用来提供容纳已形成图像的纸页的纸张输出盘67。因此,图像形成部120有一部分的水平横截面积小于第一图像读取部110的水平横截面积。于是装置主体100具有所谓的“体内输出结构”。纸页包括普通纸、相纸以及记录介质(比如OHP(高射投影机)胶片)。
图像形成部120包括:曝光单元3,四个图像形成部51、52、53和54,中间转印带单元6,二级转印辊66,定影设备7,纸张输出盘67,以及纸张馈送路径68和69。图像形成部120被用来在纸页上形成图像。
中间转印带单元6包括中间转印带61、驱动辊62、从动辊63以及张力辊。围绕驱动辊62和从动辊63带动中间转印带61,从而形成环形行进路径。
使用与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这四种颜色各自的色调相对应的一组图像数据,图像形成部120在图像形成部51、52、53和54中形成图像。青色、品红色和黄色是通过彩色图像的颜色分离获取的相减三原色。图像形成部51至54沿中间转印带61的行进路径对齐。以与图像形成部51基本相同的方式配置图像形成部52至54。
黑图像形成部51包括感光鼓1、静电充电器件2、显影设备4、初级转印辊5以及清洁单元64。
静电充电器件2以电气方式均匀地将感光鼓1的表面充电至预定电势。
曝光单元3包括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多面镜、第一fθ透镜以及第二fθ透镜。曝光单元3分别使由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色调的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束照射到图像形成部51至54的感光鼓1。在这四个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根据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各自的色调形成静电潜像。
在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之后,显影设备4为该表面提供图像形成部51至54各自的色调的墨粉(显影剂)。从而使静电潜像显现为显影图像。
在显影和图像转印之后,清洁单元64回收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残余墨粉。
中间转印带61的外表面上的任意给定点都面向按顺序的四个感光鼓1。初级转印辊5隔着中间转印带61与相应的感光鼓1相对。初级转印位置就是中间转印带61面对感光鼓1的位置。
通过恒定电压控制对初级转印辊5中的每个辊施加初级转印偏压。初级转印偏压的极性(+)与带静电荷的墨粉的极性(-)相反。因此,转印辊5可将感光鼓1的圆周表面上生成的显影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61。从而顺序地将各个感光鼓1上形成的相应色调的显影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61的外表面。由此在中间转印带61的外表面上形成全色显影图像。
应注意,当输入的图像数据仅包括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中的一些色调时,则只在四个感光鼓1中的与输入的图像数据的色调相对应的那些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和显影图像。在单色印刷模式下,例如,只在与黑色色调相对应的图像形成部51的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和显影图像,从而只有黑色显影图像被转印(初级转印)至中间转印带61的外表面。
在图像形成部51至54全都形成图像的全色图像形成中,四个初级转印辊5将中间转印带61压着靠在所有的感光鼓1。另一方面,在只有图像形成部51形成图像的单色图像形成中,只有图像形成部51的初级转印辊5将中间转印带61压着靠在感光鼓1上。
每个初级转印辊5包括金属轴,该金属比如是不锈钢,该金属轴的表面覆盖有导电弹性材料。该导电弹性材料允许均匀地施加高电压给中间转印带61。
通过中间转印带61以预定的夹压力将二级转印辊66压着靠在驱动辊62上。二级转印辊66由硬且导电的树脂制成。二级转印辊66将中间转印带61的外表面上生成的显影图像转印(二级转印)至纸页。
通过中间转印带61的转动,将在每个初级转印位置转印至中间转印带61的外表面的显影图像馈送至中间转印带61与二级转印辊66彼此面对的二级转印位置。
送纸部130包括送纸盒81,送纸盒81包含纸页。送纸路径68包括布置在其中的多个送纸辊12A和12B。送纸路径68被设置在一般竖直的方向上,以将包含在送纸盒81中的纸页经由二级转印位置和定影设备7传送至纸张输出盘67。
送纸路径69包括布置在其中的多个馈送辊12C和12D。送纸路径69在送纸方向上从定影设备7的下游延伸至二级转印位置的上游。使要在通过定影设备7之后输出到纸张输出盘67的纸页后端向前地馈送经过送纸路径69。该纸页于是被翻面为上面向下,并被再次馈送至二级转印位置。
除了送纸盒81,送纸部130还包括手动送纸盘82。送纸盒81和手动送纸盘82每个都包含纸页。
送纸部130逐张馈送来自送纸盒81或手动送纸盘82的纸页。送纸盒81中包含的纸页被通过搓纸辊11A馈送,并随后经由送纸路径68馈送至二级转印位置。手动送纸盘82中包含的纸页被通过搓纸辊11B馈送,并随后经过送纸路径68馈送至二级转印位置。
在二级转印位置的送纸方向上游布置定位辊(registration roller)13。定位辊13开始转动的时机使得将从送纸盒81或手动送纸盘82馈送来的纸页的端部与在中间转印带61的表面上形成的显影图像的端部对齐。该转动随后将纸页馈送至二级转印位置。
在从送纸部130馈送来的纸页通过二级转印位置之前,对驱动辊62施加高转印电压,该电压的极性(-)与带静电荷的墨粉的极性相同(-)。因此,显影图像从中间转印带61的外表面第二次转印至纸页表面。
在显影图形被转印至纸页之后,中间转印带清洁设备65回收中间转印带61上残余的显影剂。
转印有显影图像的纸页被导向定影设备7。纸页然后通过加热辊71与压紧辊72之间,这些辊加热并压紧纸页。显影图像因此被牢固地固定到纸页表面。固定了显影图像的纸页被输出至纸张输出盘67上,且固定有显影图像的表面向下。
参照图2,图像读取装置400包括ADF 200和第一图像读取部110。第一图像读取部110包括第一压印盘21、第二压印盘22、光源单元23、反射镜单元24、透镜25以及电荷耦合器件(CCD)26。第一图像读取部110执行在文件的第一表面上读取图像以生成图像数据的图像读取处理。
ADF 200包括文件加载盘91、文件输出盘92、文件馈送路径93以及第二图像读取部30。文件馈送路径93被形成为从文件加载盘91经第二压印盘22延伸至文件输出盘92。沿文件馈送路径93布置有用于馈送文件的多于一对馈送辊。
ADF 200将文件逐个馈送至文件馈送路径93。ADF 200能够自由地将前侧旋转为与后侧相对,以便可开合地覆盖第一压印盘21的顶表面。通过将ADF 200转动以将前侧端向上移动来曝露出第一压印盘21的顶表面,可不使用ADF 200而手动地将文件安放在第一压印盘21上。
第一压印盘21和第二压印盘22均由硬玻璃板制成。
光源单元23和反射镜单元24被设置在第一压印盘21和第二压印盘22的下方。单元23和24可在沿第一压印盘21和第二压印盘22的子扫描方向上移动。反射镜单元24的移动速度是光源单元23的一半。光源单元23包括光源231和第一反射镜232。光源231发出闪射光。反射镜单元24包括第二反射镜241和第三反射镜242。
当读取由ADF 200馈送的文件的图像时,光源单元23停在第二压印盘22的下方。第二压印盘22形成文件馈送路径93的一部分。未图示出的文件导向盘隔着馈送文件的空间与第二压印盘22相对。文件导向盘形成文件馈送路径的一部分。导向盘包括黑点校正白基准板(白基准部件)。
光源231发出的光经过第二压印盘22到达白基准板。当经过文件馈送路径93馈送文件时,光源231发出的光穿过第二压印盘22照射在文件的第一表面上。来自文件的第一表面的反射光被第一反射镜232朝向反射镜单元24反射。
当读取安放在第一压印盘21上的文件的图像时,光源单元23和反射镜单元24在子扫描方向上移动至第一压印盘21下方。光源231向安放在第一压印盘21上的文件的第一表面发射光。来自文件的第一表面的反射光被第一反射镜232朝向反射镜单元24反射。
无论是否使用ADF 200,来自文件的第一表面的发射光都被第二反射镜241和第三反射镜242引导通过透镜25到CCD 26,其中,光程长度保持不变。
CCD 26输出与来自文件的第一表面的反射光的量成比例的电信号。该电信号被作为图像数据输入控制部300中。以此方式,第一图像读取部110读取文件的第一表面的图像以生成图像数据。必要时控制部300将图像数据输出给图像形成部120。
第二图像读取部30内置于ADF 200之中,并在上面、下面和一个侧面上被文件馈送路径93环绕。第二图像读取部30在文件馈送方向上和在第二压印盘22的下游读取与文件的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的图像,以生成图像数据。由第二图像读取部30生成的图像数据被输入控制部30。
第二图像读取部30包括光源31、第一反射镜32、第二反射镜33、第三反射镜34、第四反射镜35、透镜36以及CCD 37。读取玻璃41由透明材料制成。读取玻璃41提供第一导向部件。第二导向部件与第一导向部件相对。第一和第二导向部件一起形成文件馈送路径93的一部分。
光源31发出散射光。来自光源31的光穿过读取玻璃41到达第二导向部件42。文件或第二导向部件42反射光。光然后被第一反射镜32、第二反射镜33、第三反射镜34和第四反射镜35反射,经过透镜36到达CCD 37。与CCD 26一样,CCD 37通过光电效应将入射光转换为图像数据,并将其输出给控制部300。
装置主体100在其顶表面的前侧具有未图示出的操作部。操作部包括输入部102(参见图3)和显示部103,输入部102包括多个操作键。例如使用液晶触摸屏作为显示部103。显示部103根据输入的显示数据来显示。
参照图3,控制部300如下所述地控制第一图像读取部110。驱动光源231。随后驱动扫描单元驱动马达301,以移动包括光源23和反射镜单元24的扫描单元。因此,获得从CCD 26上的入射光通过光电效应转换来的电信号作为图像数据。将该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部302中。类似地,控制部300如下所述地控制第二图像读取部30。驱动光源31,以获取从在CCD 37上的入射光通过光电效应转换来的电信号作为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然后储存在存储部302中。
控制部300还可通过通信部303从外部设备接收图像数据。通信部303包括连接到共用电话线路的传真调制解调器以及连接到局域网(LAN)线路的LAN(局域网)卡。
使用输入部102接收到的设置信息,控制部300全面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
现在描述控制部300的处理流程的示例。应注意,尽管在本说明书中将描述光的三原色R(红色)、G(绿色)和B(蓝色)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组中的G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但该描述同样适用于R和G黑点校正图像数据。除非另行声明。
参照图4,在预设的预定获取时间点(S1),比如启动时,控制部300在不馈送文件的情况下读取白基准板422的图像(参见图5A和5B),以获取黑点校正图像数据(S2)。
在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预定获取时间点,控制部300在第一图像读取部110和第二图像读取部30中的每一个中获取黑点校正图像数据。控制部300随后对图像读取部110和30中的每一个执行预定处理。
尽管在该实施例中将描述第二图像读取部30,但是将本发明应用于第一图像读取部110的优点可与将本发明应用于第二图像读取部30的优点类似。
参照图5A和5B,主扫描方向是附图平面中的水平方向,而沿文件馈送方向的方向是垂直于附图平面的方向。
第二图像读取部30具有第二图像读取位置,在该位置读取玻璃41与第二导向部件42彼此相对以形成文件馈送路径93。第二导向部件42包括白基准板422和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对面的玻璃421。基准板422提供黑点校正白基准部件。白基准板隔着对面的玻璃421与读取玻璃41相对。具体而言,按照光源31、读取玻璃41、对面的玻璃421以及白基准板422的顺序布置以上器件。文件被馈送通过读取玻璃41和对面的玻璃421之间。读取玻璃41和对面的玻璃421提供文件馈送路径93的内侧。该内侧可具有附着于其上的污迹99,比如文件墨迹。
第二图像读取部30将光经过读取玻璃41照射至第二导向部件42,并收集反射光以生成图像数据。因此,附着在读取玻璃41或对面的玻璃421上的污迹99将导致来自从CCD 37输入给控制部300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包括黑图像,比如黑点或黑条纹。
因此,控制部300执行确定黑点校正图像数据是否受到附着在读取玻璃41或对面的玻璃421上的污迹99的影响的污迹存在判断(S3)。举例而言,控制部300确定光的三原色R、G和B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组中的至少一组是否具有色调值小于预设第一阈值TH1的像素。具体而言,如果以下中的至少一个成立,则控制部300确定黑点校正图像数据受到附着在读取玻璃41或对面的玻璃421上的污迹99的影响:红色色调值Ri<TH1;绿色色调值Gi<TH1;以及蓝色色调值Bi<TH1成立。变量i是整数。
如果黑点校正图像数据未受到附着在读取玻璃41或对面的玻璃421上的污迹99的影响。则在预定的执行时间点控制部300使用该黑点校正图像数据来进行周知的黑点校正处理,并随后等待直到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下一预定获取时间点。
如果确定黑点校正图像数据受到附着在读取玻璃41或对面的玻璃421上的污迹99的影响的话,控制部300使用与污迹99的边缘相对应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部分中的色调值变化(该变化沿主扫描方向上的预定距离),来执行确定污迹99是附着在读取玻璃41上还是附着在对面的玻璃(第二导向部件)421上的污迹位置确定。
随后将描述污迹位置确定。
参照图5A和图5B,白基准板422的隔着污迹99的与光源31正对的部分(即,在图5A和图5B中白基准板422位于污迹99正下方的部分)接收不到从光源31的最接近白基准板422的部分发射的光(在图5A和图5B中即来自光源31的位于污迹99正上方的部分的光),这是因为光被污迹99遮挡住了。光源31的最接近白基准板422的部分发射的光最强。因此,白基准板422的接收不到从光源31的最接近的部分发射的光的部分提供来自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图像中的黑图像。
白基准板422与污迹99的边缘相对的部分(该部分接收到从光源31中除最接近白基准板422的部分以外的其它部分发射的相对较弱的光)提供在来自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图像中的黑图像的边缘处产生模糊。
参照图5A,附着在对面的玻璃421上的污迹99在污迹99与白基准板422之间提供小空间。因此,白基准板422的与污迹99的边缘相对的部分从光源31接受较少的光。另一方面,参照图5B,附着在读取玻璃41上的污迹99在污迹99与白基准板422之间提供的空间比污迹99附着在对面的玻璃421上的情况要大。因此,白基准板422的与污迹99的边缘相对的部分从光源31接收的光较多。
例如,在白基准板422的与污迹99的边缘相对的部分中的点A1处,被附着在对面的玻璃421的污迹99遮挡住的光比污迹99附着在读取玻璃41上的情况要多。
因此,附着在读取玻璃41上的污迹99比污迹99附着在对面的玻璃421上的情况在基于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图像中的黑图像的边缘处提供更浅的模糊。
参照图6A,由附着在对面的玻璃421上的污迹99在黑图像99A的边缘处提供更深的模糊,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该模糊可能过黑从而无法与黑图像99A区分开。参照图6B,由附着在读取玻璃41上的污迹99在黑图像99A的边缘处提供更浅的模糊98。应注意,图6A和图6B只图示模糊98,且图6A和图6B示出尺寸不同的污迹99。
图7示出在污迹99附着到对面的玻璃421的情况下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中主扫描方向上的像素位置与色调值之间的关系。图8示出在污迹99附着到读取玻璃41的情况下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中、在主扫描方向上像素位置与色调值之间的关系。
应注意,图7和图8以举例的方式示出从0至255的256个等级上的y轴色调值。尽管图7和图8以举例的方式示出蓝色B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但同样适用于红色R和绿色G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为了对比,图8中的双点划线示出图7中以粗实线示出的色调值与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中的像素位置之间的关系。值c和d是根据预先实验的结果设置的像素编号(正整数)。值d大于值c。例如,c=10以及d=50。第一阈值TH1和第二阈值TH2是根据预先实验的结果设置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色调值。
当白基准板422与污迹99相对的部分接收来自光源31的光时,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与污迹99的边缘相对应的部分43R、43L、44R和44L中的每个都具有梯度。图7和图8中,43R和44R表示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中对应于污迹99的右侧边缘的部分,而43L和44L表示对应于左侧边缘的部分。
梯度指的是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与污迹99的边缘相对应的部分43R和44R中的色调值变化((B(i+d)-B(i+c)),该变化是沿主扫描方向上的预定距离(d-c)的变化。附着在读取玻璃41上的污迹99比污迹99附着在对面的玻璃421的情况提供更小的梯度。这是因为前者与后者相比将更多来自光源31的光提供给白基准板422的与污迹99的边缘相对的部分。以上同样适用于对应于边缘的部分43L和44L。
因此,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与污迹99的边缘相对应的部分中的色调值变化(该变化沿主扫描方向上的预定距离),可被用来执行确定污迹99是附着在读取玻璃41上还是附着在对面的玻璃421上的污迹位置确定。
控制部300如下所述地识别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与污迹99的边缘相对应的部分43R。这同样适用于部分43L、44R和44L。
控制部300针对每个像素确定色调值Bi是否大于第二阈值TH2以及两个相邻像素之间的色调值差异是否连续地小于第三阈值TH3(S4)。使变量i递增(对部分43L而言是递减)1(S5),控制部300重复进行在S4的确定。控制部300随后将符合S4中的条件的像素识别为表示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中的下列两个部分之间的边界的点P11(或者对部分43L而言是点P14):对应于黑图像的相比于其它像素区域而言极其黑的区域的部分,以及与污迹99的边缘相对应的部分43R(43L)。
具体而言,控制部300例如针对每个像素重复下列操作,以识别出点P11:
Bi>TH2,以及
ABS(Bi-B(i+1))<TH3,以及
ABS(B(i+1)-B(i+2))<TH3,
其中,ABS是计算绝对值的运算符。
通过将点P11的像素值定义为i,控制部300获得针对像素值为(i+c)的点P12和像素值为(i+d)的点P13的沿主扫描方向上的预定距离(d-c)的色调值变化((B(i+d)-B(i+c))。
使用点12取代点P11的原因在于值c的裕度可允许更精确地获取与污迹99的边缘相对应的部分43R中的梯度。
如果在与污迹99的右侧边缘相对应的部分43R和与污迹99的左侧边缘相对应的部分43L中的至少一个中,变化((B(i+d)-B(i+c))的绝对值大于预设的第四阈值TH4的话,那么,控制部300确定污迹99附着在对面的玻璃421上(S6)。第四阈值TH4是根据预先试验的结果设置的。
基于污迹位置确定,控制部300执行用于处置读取玻璃41或第二导向部件的污迹99的处置过程。例如,控制部300使用污迹位置确定来为显示部103提供显示与污迹99是附着到读取玻璃41还是附着到第二导向部件42有关的信息的显示数据(S7和S9)。
与污迹99是附着到读取玻璃41还是附着到第二导向部件42有关的信息的显示可允许图像读取装置400的维护人员精确地处置污迹99。具体而言,作为精确的处置,维护人员在污迹99附着到读取玻璃41的情况下可清洁读取玻璃41,而在污迹99附着到第二导向部件42的情况下可不清洁第二导向部件42。后者的原因是基于从文件读取的图像数据的图像不会显示附着到第二导向部件42的污迹99。
如果污迹位置确定表明污迹99是附着到对面的玻璃421,那么控制部300调整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以使其较少地受附着到对面的玻璃421的污迹99的影响。
具体而言,例如,控制部300分别针对部分43R和43L设置边界P17和P18。点P17(P18)是部分43R(43L)与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不含有污迹99的部分之间的边界。控制部300将五个连续像素之间的色调值变化小于第五阈值(例如2)的点设置为点P17和P18。控制部300随后调整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以便用直线连接点P17与P18。控制部300还可调整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以便用直线连接点P13与点P16。因此,黑点校正图像数据较少地受附着到对面的玻璃421的污迹99的影响。
应注意,在制造期间,控制部300在存储部302中储存通过读取白基准板422的图像而获得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如果污迹位置确定表明污迹是附着到对面的玻璃421,则控制部300可配置为用预先储存在存储部302中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来取代在预定获取时间点由第二图像读取部30生成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
如果在S6控制部300确定与污迹99的边缘相对应的部分43R和43L的变化((B(i+d)-B(i+c))的绝对值均小于第四阈值TH4,即污迹99不是附着到对面的玻璃421,那么,控制部300确定污迹99是附着到读取玻璃41。于是,控制部300向显示部103提供显示污迹99附着到读取玻璃41的显示数据(S9)。
如果在S6污迹位置确定表明污迹99附着读取玻璃41,则控制部300还向显示部103提供提示清洁读取玻璃41的显示数据(S10)。
对附着到读取玻璃41的污迹99而言,提示清洁读取玻璃41的显示允许维护人员精确地处置污迹99,以提高从文件图像读取到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质量。
如果污迹位置确定表明污迹99附着到对面的玻璃241,则控制部300不向显示部103提供提示清洁对面的玻璃421的显示数据。
在污迹99附着于第二导向部件42的情况下,基于从文件读取的图像数据的图像不会表明污迹99附着于第二导向部件42。因此,维护人员可忽略第二导向部件42的不必要清洁的无用操作。
参照图9A和9B,可用具有提供文件馈送路径93的内侧的白基准表面的第二导向部件42A取代包括对面的玻璃421和白基准板422的第二导向部件42。
尽管图10和图11仅作为举例示出了蓝色B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但同样适用于红色R和绿色G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为了对比,图11中的双点划线示出图10中以粗实线示出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值e和f是根据预先实验的结果设置的像素编号(正整数)。值f大于值e。
当使用第二导向部件42A并且污迹99附着于第二导向部件42A时,在污迹99与白基准表面之间存在的空间极小。该小空间将导致白基准表面与污迹99的边缘相对的部分接收的来自光源31的光更少。因此,参照图10,存在于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与附着在第二导向部件42A的污迹99的边缘相对应的部分45R和45L中的梯度较大。换句话说,图10示出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与附着在第二导向部件42A的污迹99的边缘相对应的部分45R和45L中的色调值变化((B(i+f)-B(i+e))的绝对值,所述变化是沿主扫描方向上的预定距离的变化。另一方面,图11示出与附着到读取玻璃41的污迹99的边缘相对应的部分46R和46L中的色调值变化((B(i+f)-B(i+e))的绝对值,所述变化是沿主扫描方向上的预定距离的变化。参照图10和图11,部分45R和45L中的色调值变化的绝对值大于部分46R和46L中的色调值变化的绝对值。
因此,即使当用具有提供文件馈送路径93的内侧的白基准表面的第二导向部件42A取代第二导向部件42时,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与污迹99的边缘相对应的部分45R、45L、46R和46L中的色调值变化(所述变化沿主扫描方向上的预定距离)也可被用来执行确定污迹99是附着到读取玻璃41还是附着到第二导向部件42A的污迹位置确定,该污迹位置确定可被用来执行用于对读取玻璃41或第二导向部件42A的污迹99进行处置的处置过程。
如上所述,该处置过程包括以下处理:根据污迹位置确定来向显示部103提供显示与污迹99是附着到读取玻璃41还是附着到第二导向部件42A有关的信息的显示数据;以及,在确定污迹99附着到读取玻璃41的情况下向显示部103提供提示清洁读取玻璃41的显示数据。该处置过程还包括以下处理:在确定污迹99附着到第二导向部件42A的情况下,调整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以减小污迹99的影响;以及,在确定污迹99附着于第二导向部件42A的情况下,用预先储存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取代在预定获取时间点由第二图像读取部30生成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
在任何情况下上述实施例均应被视作是示例性的而绝非限制性的。应该理解,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在所附权利要求的意义和范围之内的所有变化及其任何等效内容都旨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彼此相对以形成文件馈送路径的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所述第一导向部件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导向部件包括黑点校正白基准部件;
图像读取部,用于使光通过所述第一导向部件照射到所述第二导向部件,并根据反射光生成图像数据;以及
控制部,用于执行污迹存在判断、污迹位置确定和处置过程,所述污迹存在判断即是判断通过所述图像读取部读取所述白基准部件的图像生成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是否受到附着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件或所述第二导向部件的污迹的影响;所述污迹位置确定即是当判定所述图像数据受到所述污迹影响时,根据所述黑点校正图像数据的与所述污迹边缘相对应的部分中的色调值变化来确定所述污迹是附着在所述第一导向部件上还是附着在所述第二导向部件上,所述变化是沿主扫描方向上的预定距离的变化;所述处置过程用于根据所述污迹位置确定来处置所述第一导向部件或所述第二导向部件上的污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用于基于显示数据进行显示的显示部,其中
所述处置过程是以下处理:基于所述污迹位置确定,向所述显示部提供显示关于所述污迹是附着在所述第一导向部件上还是附着在所述第二导向部件上的信息的显示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用于基于显示数据进行显示的显示部,其中
当所述污迹位置确定表明所述污迹附着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件时,所述处置过程是以下处理:向所述显示部提供提示清洁所述第一导向部件的显示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当所述污迹位置确定表明所述污迹附着于所述第二导向部件时,所述控制部不向所述显示部提供提示清洁所述第二导向部件的显示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当所述污迹位置确定表明所述污迹附着于所述第二导向部件时,所述处置过程是以下处理:调整所述黑点校正图像数据以减少所述污迹的影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当所述污迹位置确定表明所述污迹附着于所述第二导向部件时,所述处置过程是以下处理:用预先储存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替代在黑点校正处理中由所述图像读取部生成的黑点校正图像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当所述黑点校正图像数据包括色调值小于第一阈值的像素时,所述污迹存在判断表明所述黑点校正图像数据受到所述污迹的影响。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部,用于基于由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生成的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形成处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17990A JP5063714B2 (ja) | 2010-01-29 | 2010-01-29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017990 | 2010-01-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43299A true CN102143299A (zh) | 2011-08-03 |
CN102143299B CN102143299B (zh) | 2014-05-07 |
Family
ID=44341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3257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3299B (zh) | 2010-01-29 | 2011-01-27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19339B2 (zh) |
JP (1) | JP5063714B2 (zh) |
CN (1) | CN10214329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55013A (zh) * | 2016-03-03 | 2017-09-12 | 株式会社Pfu | 图像读取装置和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30494B2 (ja) | 2013-05-30 | 2015-12-0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方法 |
JP5873907B2 (ja) * | 2013-09-03 | 2016-03-01 | キヤノン・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イメージセンサユニット、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7216620A (ja) * | 2016-06-01 | 2017-12-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7147345B2 (ja) * | 2018-08-08 | 2022-10-0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読取制御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50082A (ja) * | 1998-07-31 | 2000-02-18 | Minolta Co Ltd | 画像入力装置 |
JP2000050062A (ja) * | 1998-07-31 | 2000-02-18 | Minolta Co Ltd | 画像入力装置 |
US20050282867A1 (en) * | 2000-09-06 | 2005-12-22 | Smithkline Beecham P.L.C. | Hydrochloride salt of 5-[4-[2-(N-methyl-N-(2-pyridyl)amino)ethoxy]benzyl]thiazo-lidine-2,4-dione |
CN1255993C (zh) * | 2001-11-26 | 2006-05-10 | 索尼公司 | 固态图像拾取器件及其箝位控制方法 |
US7212320B2 (en) * | 2000-03-23 | 2007-05-01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reading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7475A (ja) * | 1997-07-01 | 1999-01-29 | Sharp Corp | 画像読取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2001186312A (ja) | 1999-12-22 | 2001-07-06 | Nec Eng Ltd | 汚れ検出機能を備えた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
DE10211290A1 (de) * | 2002-03-14 | 2003-09-25 | Basf Ag | Verfahren zur Messung des Drucks in einer (Meth)acrylsäure, deren Ester und/oder deren Nitrile enthaltenden Gasphase von Rektifikations- und Absorptionskolonnen |
JP4094938B2 (ja) * | 2002-11-20 | 2008-06-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原稿読み取り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3882803B2 (ja) * | 2003-10-20 | 2007-02-21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JP2005277752A (ja) * | 2004-03-24 | 2005-10-06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
JP2006033797A (ja) * | 2004-06-17 | 2006-02-02 | Ricoh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
JP2006253964A (ja) | 2005-03-09 | 2006-09-21 | Murata Mach Ltd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汚れ検出方法 |
JP2007104124A (ja) * | 2005-09-30 | 2007-04-19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読取装置 |
JP2007158502A (ja) * | 2005-12-01 | 2007-06-21 | Canon Inc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4768538B2 (ja) * | 2006-07-21 | 2011-09-07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該方法 |
JP2008282232A (ja) * | 2007-05-11 | 2008-11-20 | Hitachi Omron Terminal Solutions Corp | 光学式読取装置の読取方式 |
JP2010187080A (ja) * | 2009-02-10 | 2010-08-26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読取装置 |
-
2010
- 2010-01-29 JP JP2010017990A patent/JP5063714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1-19 US US13/009,011 patent/US8619339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1-27 CN CN201110032576.2A patent/CN10214329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50082A (ja) * | 1998-07-31 | 2000-02-18 | Minolta Co Ltd | 画像入力装置 |
JP2000050062A (ja) * | 1998-07-31 | 2000-02-18 | Minolta Co Ltd | 画像入力装置 |
US7212320B2 (en) * | 2000-03-23 | 2007-05-01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reading device |
US20050282867A1 (en) * | 2000-09-06 | 2005-12-22 | Smithkline Beecham P.L.C. | Hydrochloride salt of 5-[4-[2-(N-methyl-N-(2-pyridyl)amino)ethoxy]benzyl]thiazo-lidine-2,4-dione |
CN1255993C (zh) * | 2001-11-26 | 2006-05-10 | 索尼公司 | 固态图像拾取器件及其箝位控制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55013A (zh) * | 2016-03-03 | 2017-09-12 | 株式会社Pfu | 图像读取装置和控制方法 |
CN107155013B (zh) * | 2016-03-03 | 2019-05-21 | 株式会社Pfu | 图像读取装置和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43299B (zh) | 2014-05-07 |
JP5063714B2 (ja) | 2012-10-31 |
US20110188092A1 (en) | 2011-08-04 |
US8619339B2 (en) | 2013-12-31 |
JP2011160045A (ja) | 2011-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422091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data outpu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method | |
US7983507B2 (en) | Image fo 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
KR100910689B1 (ko) | 컬러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그 미스레지스트레이션 보정 방법 | |
US5200817A (en) | Conversion of an RGB color scanner into a colorimetric scanner | |
EP0658043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gradation adjusting method | |
JP5771556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0462853C (zh) |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JP347009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カラー画像読取装置 | |
CN102143299A (zh)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US6456394B1 (en) | Method for reducing halo print defects associated with color images | |
JP7552255B2 (ja) | 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5073773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3831177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JP2011259008A (ja) |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読取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H0380771A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JP2009021950A (ja) |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ならびに基準原稿 | |
JP200708892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H0380770A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JPH01195778A (ja) | カラー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 |
JPH01195774A (ja) | カラー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 |
JPS63180976A (ja) | 複写装置 | |
JPH01195775A (ja) | カラー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 |
JPH01106672A (ja) | カラー画像処理装置 | |
JPH01319367A (ja) | 色画像読取り装置 | |
JPH01195779A (ja) | カラー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