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3867B - 用于对印刷机进行油墨调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印刷机进行油墨调节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23867B CN102123867B CN2009801322989A CN200980132298A CN102123867B CN 102123867 B CN102123867 B CN 102123867B CN 2009801322989 A CN2009801322989 A CN 2009801322989A CN 200980132298 A CN200980132298 A CN 200980132298A CN 102123867 B CN102123867 B CN 1021238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printing
- density
- determined
- measured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36—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 B41F33/0045—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for automatically regulating the ink suppl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46—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46—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 G01J3/463—Colour match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46—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 G01J3/50—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46—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 G01J3/50—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3/51—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using colour filters
- G01J3/513—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using colour filters having fixed filter-detector pai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01/00—Printing
- Y10S101/45—Sensor for ink or dampening fluid thickness or densit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01/00—Printing
- Y10S101/47—Automatic or remote control of metering blade posi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Spectrometry And Color Measur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印刷机进行油墨调节的方法,其中,承印材料(09)在印刷机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中被连续地承印,至少一种油墨在多个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中被涂敷到承印材料(09)上,鉴于至少一种在印刷机内的印刷过程中涂敷在承印材料(09)上的油墨确定表示油墨密度的测量值,在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中针对一种油墨所确定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与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油墨分区(22、22A、22C)中针对同一种油墨所确定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之间形成一种比例关系,以及只有当针对印刷机的一个输墨装置(07)所存在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超过半数地分别提供一个针对由所述输墨装置(07)提供的油墨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而所述测量值分别达到了至少一个事先确定的、在各个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中预设的额定值的分数,才形成针对在不同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之间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的比例关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对印刷机进行油墨调节的方法。
背景技术
EP0741026A2公开了一种用于在印刷机的印刷品上检测图像和引导油墨的方法,其中,优选在在线工作中确定印刷品的印刷图的实际图像数据并且与理论图像数据相比较用于发现错误,在改变油墨引导之前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检测是否由于错误类型将另一个原因考虑作为针对偏差的油墨引导。该方法在于,对应于输墨装置的分区划分将印刷品的印刷图假象地划分成多个分区,垂直于这些分区又实施假象的分隔,从而形成一个个的场。光学工作的探测装置的测量点位于这些场内。隶属于检测的一个步骤涉及一个分区的场与相邻分区的场的比较。由于针对每个分区和针对每种颜色选择测量场/调节场,可以在一个分区报告错误的情况下对一个或多个相邻分区的等效的场进行检测。所希望的是,在一个分区中的色彩偏差能够在相邻分区中弱化。
WO2005/092613A2公开了一种优选在多色印刷中印刷的印刷机,该印刷机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定剂装置的输墨装置,其中,输墨装置的定剂装置由调节装置进行调节,该调节装置与优选光学的探测装置连接,探测装置利用设置在印刷机中承印的承印材料的表面上的传感器探测印刷质量。
EP1437222A1公开了一种用于印刷具有多个测量场的油墨测量条带的方法,其中,测量在多个测量场中涂敷在承印材料上的油墨密度并且用于对印刷机进行油墨调节,在本身沿承印材料的传送方向延伸的油墨分区内垂直于承印材料的传送方向并排设置的测量场分别设置成三组测量场,其中,在每一组中参与印刷的油墨所对应的测量场分别以相同的顺序并排设置,形成了在中间组的测量场中测得的某种油墨的油墨密度与另外两个分别在另外两组的测量场中测得的同一种油墨的油墨密度的比值或差值,并检测所测定的比值或所测定的差值是否位于事先确定的允许极限以内。位于该确定的极限以外的结果比如被评价为着色或润色。
EP1084843A1公开了一种用于光密度地测量印刷品的设备,其中,感 光密度计测头的利用预设的额定值折算的测量结果被用作印刷机的油墨引导的控制命令,通过连接在感光密度计之后的并且包括计算单元的评价单元将一个测量场的油墨密度值与相同油墨的相邻测量场的油墨密度值进行比较并且比较测量场类型(全色调、半色调)。
DE102004003612A1公开了一种用于评价印刷品的预定分段的图像的方法,其中,印刷品的预定分段的图像被具有电子平面图像传感器的摄像机摄取,由图像传感器探测的图像由电子的评价单元读取和处理,由分段内的第一批预定的场接收的强度信号与基准数据值通过计算连接,该基准数据值代表了印刷品的未承印区域的光反射强度的大小,开始时摄取白色基准的图像并且由该图像的强度信号导出针对所有分段的基本基准数据,在预定分段的图像的每次评价时从被分段内部的两个预定的场接收的强度信号导出修正数据,并且在将由被预定分段内的第一批预定的场接收的强度信号与基准数据通过计算连接之前,通过计算连接基本基准数据与修正数据来确定基准数据。
DE102004021601A1公开了一种在具有至少一个输墨装置的印刷机中应用的方法,其中,在印刷机印刷承印材料表面的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中,可以借助于在印刷机中的印刷过程中探测的至少一个测量值由调节装置改变相关的输墨装置的至少一个设置,调节装置在改变相关的输墨装置的设置之前检测探测到的测量值的合理性。为了检测测量值的合理性比如确定针对油墨密度区域中的偏差的极限值,该极限值不允许超过两个相继的或位置上相邻的测量值。
DE3829341A1公开了一种为了调节印刷机中的油墨输送而探测印刷图的数据的方法,其中,使用感光密度计产生数据、使用存储器用于收集数据或使用分光光度计以及使用计算机用于评价对划分成多个分区的油墨定剂装置进行控制的数据,其中,印刷图在其结构上被划分成多个图像分区,其每个图像分区可在油墨定剂装置的大量不同的分区中延伸并且将图像分区数据存储在图像分区存储器中,在每个图像分区的图像区域中利用其感光密度计或分光光度计测量油墨密度值,这样获得的数据被转送给计算机,计算机检测该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成功通过检测的数据被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器中,感光密度计或分光光度计被空出用于下一测量并且给出测量周期内的下一步骤,或者针对未通过检测的数据发出错误报告并且将感光密度计空出再次用于测量周期中的相同的步骤。
DE3543444A1公开了用于在自动型工作的多色印刷机上实现稳定不 变的印刷结果的方法,其中,可借助于调节装置改变向承印材料的相邻的油墨区的油墨输送并且为了调节印刷过程在油墨分区内随同印刷的测量场上反复确定全色调密度和/或半色调网点大小,并且当它们落到其所属的公差范围以外时通过调节机构的操作矫正地衔接到印刷过程中,其中,为了保持在印刷过程期间的油墨平衡也反复地确定不同的油墨的全色调密度和/或半色调网点大小的选定的相互关系,并且在选定的关系落到其所属的公差范围以外时通过控制机构的操作矫正地衔接到印刷过程中。
DD80046A1公开了一种用于在卷筒纸印刷时识别废页样本的方法,其中,一个或多个光电的扫描仪或照明光束和测量光束从一面或两面测量在纸上的未承印的平面上的反射率,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在切断测量信号之前将测量信号提出用于识别未承印的样本或这种具有太少的油墨引导量的样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对印刷机进行油墨调节的方法,其中,在印刷机内部的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中自动进行的油墨调节仅在印刷机的工作状态下实施,其对于有效的自动的油墨调节实际上也是有利的。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
利用本发明可实现的优点特别在于,在印刷机内运行的印刷过程中自动地、即在没有操作人员参与的情况下实施的油墨调节仅在印刷机的如下工作状态中进行,该工作状态对于有效的自动的油墨调节实际上也是有益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限定了一种条件,在该条件下实施自动的油墨调节。由于不是在印刷机的每个工作状态中实施有效的自动的油墨调节都是有益的,比如在印刷机起动的最初时刻,在这期间刚刚构建油墨传递过程。该条件优选在印刷过程之前确定。该条件优选可自由地参数化且存储在调节输墨装置的调节装置中。此外,比如建立一种关系,借助于该关系检测在印刷机中探测到的在选定的油墨分区中测定的油墨的油墨密度的至少一个测量值相比于在另一个油墨分区中测定的同一种油墨的油墨密度的各个测量值的可信度,其中,这些油墨分区优选并排地垂直于承印材料的传送方向设置。之后为了进行油墨调节优选仅使用下列测量值,即在上下文中所述的针对同一种油墨所确定的该测量值是可信的,这有助于使得短暂的信号干扰不会不必要地使实施油墨调节的调节装置的调节行为变得不稳定。由比如电子地和/或借助于程序调节的调节装置在印刷机的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期间优选检测至少一个前述的、由分别一个油墨密度给出的测量值形成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在印刷机内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中优选连续地实施关于测量值的合理性的检测以及随后为了油墨调节所选择性地使用的相关的测量值主要有助于调节输墨装置的调节装置的稳定的调节特性,这有助于以较高的经济性生产出具有较高质 量的印刷品并且避免了印刷工作的不必要的中断。
附图说明
下面在附图中展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在下文中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平版单印张印刷机的简化示图;
图2为带有测量条带的印张的一个部分;
图3为带有配设的发光装置的探测由印张反射的光的探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带有测量条带和多个油墨分区的印张。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例性展示了被设计成单印张印刷机的印刷机。可替代的是也可以将该印刷机设计成卷筒纸印刷机。该印刷机特别被设计成平版印刷机,其中,该印刷机可以使用常见的或无水的、即在不添加润湿剂的情况下印刷的平版印刷方法进行印刷。
该印刷机优选具有多个、将相同的承印材料09(图2)分别比如以黑色、青色、品红色或黄色色调的油墨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01。在图1的实施例中在通过箭头示出的承印材料09的传送方向T上以串联构造方式相继设置五个印刷装置01,其中,每个印刷装置01比如具有至少一个分别与一个转印滚筒14相互配合的印版滚筒08。针对每个印版滚筒08分别配设一个将油墨涂敷在印版滚筒08上的输墨装置07。在承印材料09的传送方向T上,在这些印刷装置01之后设置比如以涂布塔02形式的涂布装置以及出料加长装置03和出料机04。在单印张印刷机的相对立的端部设置单印张出料装置06。依次排列的印刷装置0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为比图1中展示的实施例更少或更多。因此可以扩展至10个印刷装置01。多个印刷装置01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设计成压印机(Imprinter),从而可以在印刷机上实现飞速的换版,即在印刷机正在进行的生产中通过将相关的印版滚筒08从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中分离出来而在相关的印刷装置01的各个印版滚筒08上更换印版。也可以设置用于双面印刷、即用于在经过单印张印刷机的承印材料09上进行双面印刷的单印张印刷机,并且为了实现该功能具有比如翻转装置。压印机功能可以设置用于双面印刷、即用于印刷承印材料09的两面。 有压印性能的印刷单元01也可以用于印刷装饰油墨或特殊油墨。除了以串联结构方式设置印刷装置01之外,也可以设置具有基本竖直地引导承印材料09的塔的形式。常常在承印材料09的传送方向T上在涂敷较浅的油墨、比如黄色或品红色之前,首先印刷较深的油墨、比如黑色或青色。
根据所使用的印刷机类型的不同,承印材料09为单印张09形式的材料或为分别优选由分解的植物纤维制成的材料所形成的材料带,且根据其应用和其制造地点的单位面积重量的不同划分成纸(<150g/m2)、卡纸(150至600g/m2)或纸板(>600g/m2)的产品类别。单印张09的尺寸沿其穿过印刷机的传送方向T(图4)可以是比如大于1000mm以及垂直于其传送方向T为比如大于700mm。材料带沿其穿过传送方向T可以具有比如大于1000mm的宽度。在卷筒纸印刷中实现了比如直至2600mm的宽度。
为了改进承印材料09的可承印性可以特别将由纸构成的承印材料09单面地或双面地在其表面上涂白,即配有以白色的、单层或多层涂敷的由颜料、粘接剂或添加剂构成的涂白量(Strichmenge)、比如光学增白剂,由此有针对性地影响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明暗度、色调和/或由制造引起的结构或粗糙度。此外,涂白量的单位面积重量位于比如在5和20g/m2、优选在5g/m2和10g/m2之间的范围中。也可以在承印材料09的表面被涂白以后在砑光机中实现其砑光、即磨光承印材料09的表面,这又影响了承印材料09的光学特性以及其可承印性。承印材料09的表面可以比如为了用作钞票纸或文件纸也可以具有压印的或刻上的结构,其中,该结构可以是平面的或设计成浮雕形式。
在承印材料09穿过印刷机的运行中,其由于来自其周围空气、来自涂敷在其表面上的油墨或来自通过输送给印刷过程的润湿剂的湿度或者由于机械作用力的施加所造成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这些影响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对于承印材料的垂直于和/或沿着穿过印刷机运行的传送方向T的表面的伸缩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其中,根据原因不同在潮湿伸缩和/或机械伸缩之间加以区分。在承印材料09上显示的作用影响其可承印性。
大多数情况下有多种油墨参与到印刷中,它们按照在自动型的颜色混合过程中多个分色的套印补充成多色印刷图21(图2),其中,每个分色分别仅在承印材料09上印刷参与印刷的油墨中的一种。人们常常使用品红、青色和黄色色调的油墨作为初始油墨,从这些色调中混合出大量其它的色调。为了减少产生黑色 或产生由前述三种色彩混合而成的灰色的技术上的耗费且由此节省高品质的彩色油墨,常常使用色调为黑色的额外的油墨。此外可以印刷一个或多个特殊油墨,用以在印刷中形成客户需要的色调或效果。此外,在印刷中所用的油墨的色度特性结合承印材料09(在印刷机中将油墨涂敷在其上)的性质大大影响了在印刷中可复制的颜色范围。油墨的色度特性尤其取决于其彩色颜料的化学组成。大多比较昂贵的彩色颜料可以比如扩大利用该油墨可复制的颜色范围。此外比如利用油墨可复制的颜色对比还取决于所使用的承印材料09。针对涂白的纸而言,在用于全色调的初始油墨的套印中可实现大约两个厚度单元(简称2D)的光学厚度、特别是用于黑色的油墨。
针对自动型的颜色混合过程而言,多色的印刷图21通过分别具有网点的分色在印刷技术上进行组合,其中,针对所有参与印刷的油墨分别设置一个分色并且将不同分色的网点不仅并排自由地而且相叠地涂敷在承印材料09上。印刷的质量受到网格的类型和细度、即网点的形状和布置的影响。典型的是,在平版印刷方法中可以允许传递自大约10μm大小的网点,其中,在多色印刷中常见的网格宽度在每厘米50至80条线之间。用于复制精细结构的细网格具有每厘米直至150条线,因为网格越精细,印刷的分辨率就会越高且因此精细结构的可复制性越高。为了避免在多色印刷中的云纹、即干涉现象,或者为了避免形成多瓣形,建议非周期地构建网格。通过周期的和非周期的网格的组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印刷质量。通过参与印刷的分色在比如各15°的角度间隔中的合适的网格角度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云纹。
网点可以比如具有圆形的、正方形的或椭圆形的形状并且设置在振幅调制的、频率调制的或强度调制的网格中。针对振幅调制的网格而言各网点具有恒定的中点间隔并且其面积扩张是变化的,相反,针对频率调制的网格而言各网点具有恒定的面积扩张以及变化的中间间隔。针对强度调制的网格而言涂敷在承印材料09上的网点的层厚被改变,由此改变了网点的光学厚度。可以实现带有多维调制的网格的混合形状。在多色印刷中在网点套印时参与印刷的不同分色的网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网点在每个分色中的平面分布的程度影响印刷质量。在套印中分色之间的相对位置被称作套色(Farbregister)或套色(Passer)。
在印刷中使用的油墨的性质持久地影响印刷质量。油墨的性质还包括油墨的流变学特性,即其流动特性和其在承印材料09上以及在至少一个之前印刷的分 色的网点上的吸附性。油墨的流动特性由其黏度确定。油墨的黏度越高,其越黏稠,导致其流动性很差并且难以分布成均匀的油膜。油墨的吸附性由其流畅性确定。以粘性值给出的油墨的流畅性越高,其可分裂性就越差,从而需要更高的力用以通过设置旋转体来输送油墨的油膜并且传递到承印材料09上,这在印刷机中由于较高的摩擦阻力导致了生热。
油墨的黏度和流畅性是与温度相关的。印刷机的生产速度(承印材料09以该生产速度穿过印刷机输送,并且该生产速度在单印张印刷机中可以为18000印张/小时或在卷筒纸印刷机中可以为16m/s)至少间接地影响到油墨的黏度和流畅性。为了在多种油墨套印时之后印刷的油墨吸附在之前印刷的油墨上,之后的油墨必须具有较小的粘性值(“Trapping”)。
图1所示的印刷机具有在其至少一个印刷装置01中或至少一个印刷装置01上的具有至少一个优选光学的传感器24的至少一个探测装置11(图3),其中,该传感器24对准在印刷机中承印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并且探测至少一个与印刷质量相关的测量值。由该测量值给出的优选数字的数据由光学探测装置11发送到调节装置12上,由此调节装置12根据作为额定值预设的印刷质量和作为实际值的由光学探测装置11探测到的印刷质量之间的差别,优选在达到或超过允许公差极限之后至少调节至少一个输墨装置07以将额定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差别最小化。因此由调节装置12实施的对于由输墨装置07涂敷在承印材料09上的油墨的调节直接取决于由探测装置11向调节装置12输送的数据。
每个输墨装置07具有一个用于对需传递到承印材料09上的油墨的量进行定剂的定剂装置。该定剂装置可以在印版滚筒08的轴向上并排设置多个、比如在30和60个之间或更多的优选宽度相同的分区22-所谓的油墨分区22(图2),其中,需传递到承印材料09上的油墨的定剂可由调节装置12在不同的分区22中不同地调节并且必要时可进行补充。定剂装置可以比如具有可控的分区螺栓,其中,在以多色印刷进行印刷的印刷机中总共可以设置几百个可分别独立控制的分区螺栓。定剂装置根据由调节装置12给出的预设值通过调节需传递到承印材料09上的油墨的层厚和/或其涂敷持续时间来对需传递到承印材料09上的油墨的量进行定剂。因此定剂装置也可以设计成使用至少一个油墨泵的油墨输送系统、比如泵输墨装置,其中,将油墨引导到输墨装置07的墨斗上并且在墨斗上优选能够分区地借助于独立作用到不同的油墨分区22上的调节机构来定剂,其中,调 节机构比如具有可由至少一个可电气操作的调节驱动装置驱动的油墨定剂工具,比如至少一个墨刀或墨滑块(Farbschieber),其中,调节驱动装置比如设计成可由调节装置12调节的伺服电机(Stellmotor)。输墨装置07可以设计成短输墨装置或在油墨输送路径上具有比如多于四个辊的常见的辊输墨装置。
在印刷机中印版滚筒08和对应的转印滚筒14优选相互独立地分别比如通过优选位置调节的电气驱动装置驱动。因此印刷机优选设计成无轴的,其中,印版滚筒08和/或转印滚筒14的驱动装置从配设的压印滚筒16的驱动装置机械退耦。虽然可以设置印版滚筒08和转印滚筒14比如与齿轮机械耦接且具有共同的优选位置调节的驱动装置,但该共同的驱动装置在任何情况下都从压印滚筒16的驱动装置上机械退耦。利用至少一个这种驱动装置可设定且优选可调节在印版滚筒08和/或转印滚筒14相对于压印滚筒16或相对于印刷机的另一个印版滚筒08之间的相位或角位,其中,相位或角位可用于设定圆周套准装置。但也可以针对印版滚筒08型面配合地耦接到压印滚筒14上的情况设置用于相位调节的伺服驱动装置。圆周套准装置影响油墨分色相对于承印材料09的垂直承印材料09的传送方向T指向的基准缘或基准线的位置准确度。在压印滚筒16和与压印滚筒16配合的转印滚筒14之间引导承印材料09穿过。此外,在图中示例性示出的印刷机的每个印刷装置01分别具有一个与印版滚筒08相互配合的润湿装置17。由该印刷机的至少两个印刷装置01印刷到承印材料09上的油墨具有优选相互不同的色调
设置用于探测印刷质量的光学探测装置11优选设计成检测系统,特别是在承印材料09穿过印刷机传送期间检测该承印材料的内联-检测系统。检测系统扩充了光学探测装置11的功能,使得除了检测比如可光密度地确定的涂敷在承印材料09上的油墨的光学密度和/或可色度地、特别是光度地确定的色调和/或由分色相互采用的油墨套准装置或圆周套准装置和/或分色的侧部套准装置之外,可代替地或特别是额外地还能够识别在印刷中比如通过承印材料09的传送或通过印刷过程引起的可能的故障,且能够采取用于排除故障或用于束流引出(Ausschleusung)有瑕疵的印刷品的合适的措施。由检测系统识别的故障比如是刮痕、褶皱、纸颗粒或污渍颗粒、油墨沉积或残余物。
光学探测装置11的基本功能是优选无接触地探测在印刷机中承印的承印材料09上的至少一个参与印刷的油墨。如果在光学探测装置11的探测地点存在至 少一种在印刷中使用的在印刷机中承印的承印材料09的油墨,则光学探测装置11识别存在的油墨的至少一个特性。
油墨的特性可以是其色度上的色调、光学密度或层厚、其涂敷在承印材料09上的网点的形状、位置、角度或平面分布。光学探测装置11也可以探测比如参与印刷的油墨的至少一个网点相对于至少一个另外的参与印刷的油墨的至少一个网点的位置,或参与印刷的油墨的至少一个网点在承印材料09上印刷的印刷图21中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一种探测选项是相对测量以及第二种选项是绝对测量,即确定网点基于需印刷的印刷图21的坐标。
特别是当印刷机双面印刷承印材料09时,即作为单印张印刷机在双面印刷中工作时,光学探测装置11可以探测在同一承印材料09的相对立的面上印刷的印刷图21以及其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即所谓的翻转套准(Wenderegister)。各个在承印材料09的两个面上印刷的印刷图21优选分别由多个分色组成。
光学探测装置11也探测比如在印刷机09中承印的承印材料09的特性。承印材料09的特性特别是涉及其可承印性(Bedruckbarkeit)或其可印刷性(Verdruckbarkeit)的特性。承印材料09的特性可以是其表面垂直于和/或沿其穿过印刷机印刷的传送方向T的潮湿伸缩和/或机械伸缩。承印材料09的特性也可以是涂敷在其表面上的涂白量、特别是涂敷在承印材料09的表面上的具有多于5g/m2的涂白重量的涂白量。承印材料09的特性也可以特别是关于其表面的白色度。
比如在图2中部分示出的单印张09所示,光学探测装置11探测至少一个测量场13,其中,相关的测量场13分别配设给某种参与印刷过程的分色。测量场13包含至少一个油墨的网点并且比如被设计成配设给相关的分色的全色调分区。测量场13可以是优选设置在印在承印材料09上的印刷图21的版心(Satzspiegel)之外的测量条带19的组成部分,其中,比如在印版滚筒08的轴向上成排地延伸的测量条带19比如具有多个优选分别相同的分别由比如五个依次排列的分区形成的组,其中,在每个组中分别设置比如设计成用于黑色、青色、品红色以及黄色油墨的全色调分区的测量场13和未承印的白色分区23。每个优选设计成正方形的测量场13以及白色分区23分别具有比如6x6mm的格式。由四个并排设置的测量场13以及白色分区23构成的组在印版滚筒08的轴向上比如延伸30mm,其中,该延伸长度比如与输墨装置07的定剂装置的油墨分区22中的一个的宽度 b22相符。在输墨装置07的定剂装置的每个油墨分区22中设置比如前述的由四个并排设置的测量场13以及白色分区23构成的组。
探测装置11可以特别是通过使用光学装置、比如镜头来设计,使得其完全地探测分色的至少一个垂直于传送方向T延伸的宽度,优选甚至承印材料09的垂直于传送方向T延伸的宽度。探测装置11在印刷机中优选设置在在承印材料09的传送方向T上的最后一个印刷装置01之后。在双面印刷中工作的单印张印刷机中探测装置11比如设置在承印材料09的翻转装置之前。探测装置11在其出口处根据其传感器24的检测优选提供数字的数据、特别是图像数据,该数据由与探测装置11连接的调节装置12接收和评价。
探测装置11的传感器24优选设计成图像传感器24。探测装置11可以具有多个传感器24、也可以具有多个图像传感器24。传感器24比如设计成光电二极管,图像传感器24比如设计成CCD-芯片或CMOS芯片。传感器24优选传感、特别是同时传感多种色调。探测装置11作为传感器24具有比如线阵相机或面阵相机。
在与探测装置11的有效连接中优选设置同时与调节装置12连接的发光装置18。发光装置18可以持续地或脉动地发出其光线且比如设计成冷光源,即在其光线中具有仅很小的或实际上不存在的红外部分的光源。在发光装置18中使用比如多个发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作为发光介质。有利的是,在发光装置18中特别是为其发光介质设置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可以利用气态或液态的冷却介质冷却发光介质。为了容易地与垂直于承印材料09的传送方向T指向的、测量场13、分色或承印材料09的需探测的宽度相适配,发光装置18可以由多个可依次排列的模块组成。
发光装置18优选紧靠将油墨传递到承印材料上的转印滚筒14或紧靠压印滚筒16设置。在单印张印刷机中发光装置18比如设置在印刷机的最后一个印刷装置01之后的踏板(Fusstritt)下面。发光装置18与承印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具有比如在30mm和200mm之间、优选80mm和140mm之间的范围中的距离,与此相反,探测装置11的传感器24与承印材料09具有10mm和1000mm之间、优选50mm和400mm之间的范围中的距离。发光装置18和承印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距离选择为,一方面实现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均匀的、密集的发光,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免由于在传送承印材料09时旋起的污渍颗粒或油墨喷雾污染 发光装置18。
由于由调节装置12实施的对于待由输墨装置07涂敷到承印材料09上的油墨的调节取决于由探测装置11向调节装置12输送的数据,由探测装置11探测到的测量值必须是真实可靠的,这是因为否则的话未识别的歪曲的测量值不由自主地导致调节装置12的不希望的调节行为,该调节行为对于在生产过程中力求的印刷质量是不利的。因此为了改进自动实施的油墨调节的稳定性,建议在内联油墨调节中(其中至少一个输墨装置07在印刷机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在其定剂装置的各个调节位置中得以调节并且必要时进行补充)将由探测装置11探测到的测量值优选连续地针对其可信度进行检测并且只有表现出可信的测量值才用于由调节装置12实施的对于至少一个输墨装置07的调节。由探测装置11探测到的测量值会比如通过污渍颗粒、油墨的着色或润色或另一种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期间出现的干扰因素被歪曲。仅作为在由探测装置11探测到的测量值中的少有的、即个别的非正常值来看的短暂的干扰因素应尽可能不破坏油墨调节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油墨调节必须足够敏感,以便明确识别逐渐变坏的油墨涂敷并且通过输墨装置07的定剂装置的相应的调节主动地将干扰因素有效地克服。
为此,应用在具有至少一个输墨装置07的印刷机中的方法也是有利的,其中,可由调节装置12在印刷机正在进行的印刷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印刷过程中借助于至少一个在该印刷机的印刷过程中探测到的测量值改变相关的输墨装置07的至少一个调节,其中,调节装置12在改变相关的输墨装置07的调节之前比如如此检测探测到的测量值的可信度,即调节装置12比如检测未印刷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散射特性和/或在测量点上、比如在测量场13中测得的初级油墨密度与至少一个在同一测量点上、即在同一测量场13中特别是同时测得的次级油墨密度的关系和/或在相关的输墨装置07的油墨分区22中测得的油墨密度与在同一输墨装置07的至少一个相邻的油墨分区22测得的油墨密度的关系。优选由调节装置12同时实施至少两个关于探测到的测量值的可信度的检测。特别是当至少一个关于探测到的测量值的可信度的检测导致不利的结果时,即相关的探测到的测量值由调节装置12作为不可信而舍弃并且不用于油墨调节,则调节装置12停止改变对于有待进行的输墨装置07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由调节装置12比如将听觉的和/或视觉的警报发送到(abgesetzt)隶属于印刷机的控制中心。在此,需检测其可信度的测量值是否是光密度地探测到的还是色度地探测到是无关的。
如前所述,需检测其可信度的测量值比如通过摄像机、特别是线阵相机探测。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关于探测到的测量值的可信度的检测在其检测标准方面比如可在隶属于印刷机的控制中心和/或在另一个可与印刷机连接的操作单元上参数化。
在油墨调节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比如也实现了用于检测至少一个在印刷机中确定的测量值的可信度的方法,其中,该测量值给出了涂敷在穿过印刷机传送的承印材料09上的油墨的油墨密度,其中,在承印材料09上涂敷多个相互不同的油墨,其中,涂敷在承印材料09上的油墨由具有至少一个图像传感器24的探测装置11同时地探测,其中,探测装置11在其出口处提供电子的、特别是数字的图像数据,其中,这些图像数据由与探测装置11连接的、比如电子的调节装置12进行评价,其中,特别是通过编程技术、即通过使用特殊的过滤方法和/或计算方法从输送给调节装置12的图像数据中确定多个涂敷到承印材料09上的油墨的油墨密度的各个测量值,其中,这样确定的至少一种油墨的至少一个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的可信度借助于其与至少一个另外的油墨以相同方式确定的至少一个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的定性的和/或定量的比例关系来检测。
如前所述,调节装置12使用探测装置11还额外地或可替代地比如结合用于在运行的印刷机内部的印刷过程中自动的油墨调节来检测未印刷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散射特性,其中,承印材料09在利用印刷机实施的印刷过程中连续地被印刷,其中,对利用印刷机涂敷到承印材料09上的油墨的散射特性的测量进行评价(bewertet),其中,至少一个探测油墨的散射特性的测量值基于未印刷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散射特性来评价并且用于油墨调节,其中,在相关的印刷过程中使用的承印材料09的材料特性不改变的前提下,检测未印刷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散射特性在印刷机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中的稳定性,其中,在油墨调节的调节装置12中将与未印刷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散射特性对应的测量值作为基准值,其中,在印刷机的印刷过程中连续地测量未印刷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散射特性,其中,检测所探测到的测量值与之前用作基准值的测量值的偏差,其中,将与基准值偏离的测量值分别作为错误涂敷的油墨来看待。此外,将与基准值偏离的测量值特别是作为着色或作为润色来看待。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与基准值偏离的测量值可以中断在印刷机中使用的油墨调节方法的应用。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评价至少一个比如隶属于测量条带19的未印刷的白色 分区23的散射特性,并且在相关的印刷机的印刷过程中使用的承印材料09的材料特性不改变的前提下检测其在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由于在白色分区23的散射特性的情况下导出的、但不稳定的基准值,也导致基于该基准值的来自其它测量场13的测量值的歪曲的结果。
此外,印刷过的和/或未印刷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散射特性的测量分别比如光密度地或分色地实现。在使用该检测方法时在利用印刷机实施的印刷过程中优选连续印刷承印材料09。优选在印刷机的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中在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多个相互不同的测量点测量未印刷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散射特性。这样也可以在由印刷机在其印刷过程中在承印材料09上构建的印刷图21中测量未印刷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散射特性。可替代的是,在由印刷机在其印刷过程中在承印材料09上构建的印刷图21以外测量未印刷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散射特性。作为承印材料09比如印刷一系列单印张09。未印刷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散射特性在至少一个由印刷机在其印刷过程中在承印材料09上构建的油墨测量条带19的测量场13上、优选在多个其测量场13中进行测量。此外,未印刷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散射特性在穿过印刷机运送单印张09的传送方向T上比如直接在单印张夹具(Bogenreifer)之后进行测量。与基准值偏离的测量值作为着色或作为润色来看待。之后,与基准值偏离的测量值比如通过由调节装置12发出的信号触发中断在印刷机中使用的油墨调节方法的应用。这里也可以将与基准值偏离的测量值在印刷机上和/或在隶属于印刷机的控制中心比如发出听觉的和/或光学的警报。如前所述比如利用线阵相继探测至少未印刷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散射特性。
此外可以通过一种方法,其中,在承印材料09上涂敷多种相互不同的油墨,其中,在承印材料09上的同一测量点上确定多个油墨的各个油墨密度,由此检测至少一个在印刷机的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中比如由探测装置11探测到的、代表涂敷到穿过印刷机传送的承印材料09上的油墨中的一种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的可信度,从而检测和监控在相关的测量点上确定的油墨密度之一的至少一个测量值与至少一个在另一位置上以相同方式确定的油墨密度的至少一个测量值的定性的和/或定量的比例关系。此外,将相关的油墨密度的这样一种测量值作为不可信而舍弃,该测量值相对于至少一个另外的在选出的测量点上确定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处于与针对所选出的测量点预设的基准比偏离的比例关系中。
如图3中在透视图中展示的图2的部分示图所示,设置在印刷机中或印刷机上的、与探测装置11相互配合的发光装置18将比如白色光发送到设置在承印材料09的表面上的以至少一种油墨印刷的测量点上,该测量点比如通过测量条带19中的测量场13之一给出。探测装置11利用其至少一个传感器24探测由这些测量点反射的光线。探测装置11优选具有多个、比如三个传感器24,其中,为每个在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中印刷的油墨的散射特性分配一个传感器24。这样比如针对青色、品红和黄色油墨分别设置专门的传感器24、至少是过滤在狭窄的频带中的由各油墨反射的光线的过滤器24。探测装置11在其输出端提供至少一个测量值,其给出了在测量点探测到的油墨之一的油墨密度。各个在同一测量点存在的青色、品红和黄色三种油墨的油墨密度由探测装置11优选同时地探测。在印刷机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中也优选连续地探测对应于各油墨的测量值。
在配设给某一种油墨、比如青色的设计为全色调分区的测量场13中针对还油墨预期具有比如在1.3D和1.6D之间的范围中、优选比如1.5D的油墨密度。在该测量场13中青色形成初级油墨密度或主密度。但在同一测量场13中也确定其它的参与同一印刷过程中的油墨、比如品红和黄色的各个油墨密度,这些颜色鉴于所选的、配设给青色油墨的测量场13被称为次级油墨密度或支密度。品红色支密度应在该测量场13中根据之前相关的规定不大于比如主密度的60%,这与比如在0.75D和1.0D之间的光学的密度值相符,由此在该实施例中形成在青色主密度和品红色支密度之间的第一基准比。在该实施例中黄色支密度的测量值比如不大于主密度的30%,这与比如在0.35D和0.5D之间的光学的密度值相符,由此在该实施例中形成在青色主密度和在黄色支密度之间的第二基准比。针对其余的参与该印刷过程的主密度也可以鉴于其各个优选设计成全色调分区13的测量场13采取在数值上不同的规定。结果导致针对所有参与该印刷过程的油墨比如得到了优选可参数化的调节矩阵,其比如可输入和/或可构建到隶属于印刷机的控制中心和/或另一个可与印刷机连接的操作单元,其中,支密度的各个值比如基于各个主密度示出。
只有当在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中针对各种油墨确定的测量值不超过各个之前设定的相互比例关系、即其相关的基准比,关于某一测量场13的作为主密度确定的测量值才作为可信的且可继续应用。否则不包含设定的比例关系中的至少一个的主密度的测量值不用于内联油墨调节,而是由调节装置12舍弃,即调节 装置12根据不包含至少一个基准比的测量值不改变对于输墨装置07的定剂装置的调节。而是印刷机的操作人员在存在不可信的测量值的情况下通过视觉的和/或听觉的报告推断出印刷机的不希望的工作状态。具有不允许的较高的支密度的油墨分区22(图2和4)可以由调节装置22记录下来用于后续的评价和干扰因素的确定。
有利的是,用于检测印刷机起动之后对应于主密度的测量值的可信度的方法只有在测量值比如达到其希望的、预调节的或最大值的80%时才实施,且印刷机不再位于其合压(Andruck)中,而是位于其连续印刷(Fortdruck)中。针对所选出的测量值预设的基准比优选是可调节的。评价在主密度和至少一个支密度之间的至少一个比例关系的方法可以识别,参与印刷过程的油墨比如通过输墨装置07中的着色、润色、分墨(Farbrückspaltung)或在其可用性中的另一种污染受到多大的影响。测得的油墨密度的可信度的检测以在印刷机中应用的油墨调节方法得以自动化,即无需通过印刷机的操作人员实施。
测量值的另一个可信度检测在于,检测在比如由调节装置12选出的相关的输墨装置07的油墨分区22中测得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与在同一输墨装置07的至少一个相邻的油墨分区22中测得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在由调节装置12鉴于在油墨分区22中提供的油墨量进行调节的输墨装置07中,由其定剂装置分配的油墨通常在对应的印版滚筒08的轴向上通过设置在输墨装置07中的摩擦工具(Reiber)的往复移动侧面地磨碎(verreiben)并且在其分配上被均衡,从而在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中对于由定剂装置分配到各个油墨分区22中的油墨量的调节不改变的情况下,针对在印刷机的连续印刷中在相邻的油墨分区22之间调节的针对各个油墨密度的比例关系仅会出现极小的变化。如果在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在相邻的油墨分区22中测得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的比例关系以不允许的方式变化,比如以在相邻的油墨分区22之间的为0.3D或0.4D的测得的光学密度的差值变化,而没有在该优选的印刷过程中比如通过调节装置12的调节指示改变对于定剂装置的调节,则可以推断出残余物或另一种污染。
图4展示了单印张09的部分示图,在其上敷设与其传送方向T垂直延伸的测量条带19(图2)。沿着单印张09的传送方向T延伸多个油墨分区22,比如四个示例性示出的油墨分区22A、22B、22C、22D,其中,测量条带19中的每个油墨分区22A、22B、22C、22D分别具有多个依次排列的测量场13,其中, 比如每个设置在油墨分区22A、22B、22C、22D之一中的测量场13分别配设某一参与印刷过程的油墨并且比如被设计成全色调分区13。设置在油墨分区22A、22B、22C、22D中的测量场13之一也可以被设计成白色分区23(图2)。
在图4中展示的实施例中比如在油墨分区22B中在配设给某一油墨的测量场13中测得的针对其油墨密度的测量值与在相关的测量场13中针对同一油墨的油墨密度比如在油墨分区22A或22C中测得的测量值处于某种比例关系中。只要该比例关系特别是在印刷机的连续印刷中在优选的印刷过程中由定剂装置在相关的油墨分区22A、22B、22C、22D中分配的油墨量的调节不改变的情况下保持在允许的极限内,则在选出的油墨分区22B中针对某一油墨测得的针对其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由调节装置12评价为可信的,相反,如果通过超过或低于至少一个极限、即事先规定的比如存储在调节装置12中的极限值,则实际测得的测量值的不允许的改变的比例关系不用于油墨调节、特别是不用于内联油墨调节,其中,油墨调节引起相关的输墨装置07的定剂装置的调节的补充。在不允许的改变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实际测得的测量值由调节装置12作为对于油墨调节、特别是对于内联油墨调节不可取而舍弃。针对相关的油墨分区22B由调节装置12代替实际测得的测量值以代替的方式借助于由相邻的油墨分区22A、22C测得的测量值比如通过内推法或外推法的计算获得用于相关的油墨的油墨密度的值。针对不同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之间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的比例关系的形成不限于相互直接相邻的油墨分区22A、22B、22C,而是也可以扩大到相互间隔更大的、比如在同一测量条带19中位置更远的油墨分区22D。通过可信度检测实现了个别的干扰(比如所谓的测量值中的离群值(Ausreiβer),其在带引导中不存在持续的问题)不激活油墨调节且不必要破坏实施油墨调节的调节装置12的调节特性。油墨调节只有当实际上存在用于矫正油墨引导的处理需要时才实施。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针对不同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之间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的比例关系的形成可以在隶属于印刷机的控制中心和/或在另一个可与印刷机连接的操作单元上参数化,即有待形成的针对不同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之间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的比例关系可以在隶属于印刷机的控制中心和/或在另一个可与印刷机连接的操作单元上参数化。比如可以在控制中心和/或在操作单元比如在使用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程序掩模的情况 下建立一个条件作为用于针对不同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之间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的比例关系的形成的前提条件,该条件要求关于某一输墨装置07存在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大多分别提供针对由该输墨装置07提供的油墨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该测量值达到在各个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中预设的、即通过比如由调节装置12进行的调节所预设的额定值的至少一个事先确定的分数(Bruchteil,百分比),比如该额定值的至少25%、特别是至少50%。这可以表示,首先在超过在隶属于某一输墨装置07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的50%、比如至少60%、70%或80%中各个油墨密度分别优选必须达到至少针对各个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预设的额定值的一半大小,之后调节装置12才开始检测在各个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中针对油墨密度测得的测量值的可信度。由此实现了只有在带有油墨涂敷的印刷过程位于足够稳定的状态之后,才开始激活由调节装置12进行的油墨调节。印刷机起动阶段的至少一部分是不用由调节过程考虑的。比如在印刷机起动阶段接近尾声时在之后的印刷机的优选的印刷过程中、特别是在紧随起动阶段之后的连续印刷中满足前述的条件之后,基于所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其针对油墨密度的测量值与由至少一个另外的隶属于同一输墨装置07的油墨分区22、22A、22C、22D为形成一种比例关系置于该比例中,其中,如果形成的比例关系与其所希望的预设的值的偏离多于50%,则针对在所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中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视为不可信而被舍弃。具有作为不可信而被舍弃的针对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优选在调节装置12中记录下来。原则上可以选出每个隶属于某一输墨装置07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其中,多个或所有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的调节装置12分别要么单个相继地要么同时地以相互平行实施的方法来选出。为了检测在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中的针对油墨密度确定的测量值的可信度,由至少两个其它的、分别在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的一侧设置的油墨分区22、22A、22C、22D中提取测量值。为此优选在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的两侧分别使用至少两个其它的油墨分区22、22A、22C、22D。
所有之前描述的对各由一个油墨密度给出的测量值的检测或由其形成的比例关系可以在油墨调节装置中,即在调节装置12中为了在印刷机中进行油墨调节分别单独地或以任意的组合进行应用。油墨调节装置可以如此设计,即其在将 油墨到达承印材料09上的涂敷稳定了以后、即达到了针对各油墨的油墨密度事先所设定的额定值的某一程度以后才使用油墨调节装置,其中,可以涉及借助于由额定值在单个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上或在一组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上实施的稳定性检测。然后为了油墨调节后续仅使用这种分别借助于探测装置11优选从数字的图像数据中获得的测量值,其是可信的并且比如不形成通过仅短期作用的干扰引起的离群值。离群值比如由调节装置12通过其它的、优选在相邻的油墨分区22、22A、22C、22D中针对相同的油墨获得的测量值来代替。不同的油墨的测量值的可信度也可以通过其各个比例关系确定,该比例关系特别是参照按面积划分的紧密邻接的测量场13来相互直接假定。在任何情况下比如由调节装置12检测,各个在印刷机的运行的印刷过程中内联探测到的测量值或由这些测量值形成的比例关系是否包含确定的、比如在印刷机的控制中心针对某一产品事先设定的极限值。只要各个测量值或由这些测量值形成的比例关系以不允许的方式超过或低于这些极限值,则将相关的、经受检测的测量值或相关的比例关系视为不可信而被舍弃并且不用于由调节装置12实施的油墨调节。此外,白色值在运行的生产中可以是稳定的或以不允许的方式发生改变,该白色值从未印刷的承印材料09的检测中得出并且从彩色油墨的检测中获得的测量值基于该白色值作为针对各油墨密度的零点标记。总而言之利用所述的针对在运行的印刷机中实施的油墨调节的方法实现了非常稳定的调节特性,这有助于在印刷机中实施的印刷过程中的印刷品得到较高的质量。
附图标记
01印刷装置
02涂布塔
03出料加长装置
04出料机
05-
06单印张出料装置
07输墨装置
08印版滚筒
09承印材料、单印张
10-
11探测装置
12调节装置
13测量场
14转印滚筒
15-
16压印滚筒
17润湿装置
18发光装置
19测量条带
20-
21印刷图
22分区、油墨分区
23白色分区
24传感器、图像传感器、过滤器
22A油墨分区
22B油墨分区
22C油墨分区
22D油墨分区
b22宽度
T传送方向
Claims (40)
1.一种用于对印刷机进行油墨调节的方法,其中,由调节装置(12)实施油墨调节,承印材料(09)在印刷机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中被连续地承印,至少一种由输墨装置(07)提供的油墨在多个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中被涂敷到承印材料(09)上,鉴于至少一种在印刷机内的印刷过程中涂敷在承印材料(09)上的油墨确定表示油墨密度的测量值,在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中针对一种油墨所确定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与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油墨分区(22、22A、22C)中针对同一种油墨所确定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之间形成一种比例关系,其特征在于,确定在相邻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之间的光学密度的差值作为在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中在相邻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中确定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的比例关系,或者为了形成基于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的所述比例关系将所述油墨分区的针对油墨密度的测量值与由至少一个另外的隶属于同一输墨装置(07)的油墨分区(22、22A、22C、22D)的测量值关联起来,只有当针对印刷机的一个输墨装置(07)所存在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超过半数地分别提供一个针对由所述输墨装置(07)提供的油墨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而所述测量值分别达到了至少一个事先确定的、在各个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中预设的额定值的分数,才形成针对在不同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之间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的比例关系,之后调节装置(12)才开始检测在各个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中针对油墨密度测得的测量值的可信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其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相互形成比例关系的所述油墨在多个垂直于承印材料(09)的传送方向(T)并排设置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中被涂敷到承印材料(09)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由相关的输墨装置(07)提供的油墨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达到在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中预设的额定值的至少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在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中针对一种油墨确定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与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油墨分区(22)中针对同一种油墨确定的测量值所形成的比例关系不允许地超过或低于至少一个极限值,则在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中的测量值由调节装置(12)作为不可信予以舍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从至少一个另外的油墨分区(22A、22C)确定的测量值获取针对相关的油墨的油墨密度的值,所述值以替代的方式代替在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中针对一种油墨确定的、由调节装置(12)作为不可信被舍弃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调节装置(12)通过内推法或外推法的计算获取以替代的方式针对相关的油墨的油墨密度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在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中针对一种油墨确定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与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油墨分区(22)中针对同一种油墨确定的测量值偏离至少50%,则在选出的油墨分区中的测量值由调节装置(12)作为不可信予以舍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直接相邻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之间和/或在其它的相互间隔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之间形成在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中针对一种油墨确定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与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油墨分区(22、22A、22B)中针对同一种油墨确定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之间的比例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调节装置(12)检测在印刷机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期间在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中针对一种油墨确定的油墨密度与在至少一个另外的油墨分区(22、22A、22C)中针对同一种油墨确定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的比例关系的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调节装置(12)在印刷机的连续印刷期间检测所述比例关系的变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待形成的在不同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之间针对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的比例关系在隶属于印刷机的控制中心和/或在另一个能够与印刷机连接的操作单元中参数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调节装置(12)开始检测在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中针对油墨密度确定的测量值的可信度之前,首先在超过50%的隶属于一个输墨装置(07)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中的各油墨密度必须分别达到针对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预设的额定值的至少一半大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选择隶属于一个输墨装置(07)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中的每一个油墨分区,其中,由调节装置(12)要么单个依次地要么同时地在相互平行实施的方法中选出多个或所有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检测在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中针对油墨密度确定的测量值的可信度,从至少两个另外的、分别在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的一侧设置的油墨分区(22、22A、22C、22D)中提取测量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检测在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中针对油墨密度确定的测量值的可信度,从至少两个另外的、分别在选出的油墨分区(22、22B)的两侧设置的油墨分区(22、22A、22C、22D)中提取测量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调节装置(12)调节在各油墨分区(22、22A、22B、22C、22D)中提供的油墨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中在承印材料(09)上涂敷多种相互不同的油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种相互不同的涂敷到承印材料(09)上的油墨由具有至少一个传感器(24)的探测装置(11)同时地探测。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装置(11)在其输出端提供图像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数据由与探测装置(11)连接的调节装置(12)进行评价,其中,从输送给调节装置(12)的图像数据中确定多个涂敷在承印材料(09)上的油墨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如此确定的至少一种油墨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的可信度根据其与至少一个以同样方式确定的至少一种另外的油墨的油墨密度的测量值的定性的和/或定量的比例关系来检测。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一个图像传感器(24)同时地探测多个在同一测量场(13)中涂敷的油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调节针对选出的测量场(13)预设的基准比。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确定的油墨密度之间与基准比不允许地偏离的比例关系评价为在选出的测量场(13)中的着色或润色。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三种参与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的油墨根据其与至少两个另外的确定的油墨密度的各比例关系来检测其各个确定的油墨密度的可信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将油墨密度的如下的测量值作为不可信予以舍弃,所述测量值与至少一个另外的在选出的测量场(13)中确定的油墨密度处于与针对选出的测量场(13)预设的基准比不允许地偏差的比例关系中。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运行的印刷过程中使用至少青色、黄色和品红色的油墨。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线阵相机的情况下探测在正在进行的印刷过程中的至少一种油墨密度。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待检测可信度的测量值被光密度地或色度地探测。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利用平版印刷方法印刷的印刷机中应用。
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承印单印张(09)的印刷机中应用。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印刷机的至少一个输墨装置(07)中能够由调节装置(12)根据至少一个在印刷机的印刷过程中探测到的测量值改变在正在进行的印刷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印刷过程中对于其定剂装置的调节。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节装置(12)在改变对于相关的输墨装置(07)的调节之前检测探测到的测量值的可信度。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信度检测根据对于未印刷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散射特性的检测以及对于在承印材料(09)上的测量场(13)中确定的初级油墨密度与至少一个在同一个测量场(13)中同时确定的次级油墨密度的比例关系的检测得以完成。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关的测量场(13)中确定的初级和次级油墨密度分别以基准值为基础,所述基准值在对于未印刷的承印材料(09)的表面的散射特性的检测中被确定。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地实施所述两个关于探测到的测量值的可信度的检测。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检测中至少一个在探测到的测量值的可信度方面导致了不利的结果,则调节装置(12)停止改变要对相关的输墨装置(07)进行的调节。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鉴于至少一个对于探测到的测量值的可信度的检测得到了不利的结果的情况,向隶属于印刷机的控制中心发送听觉的和/或视觉的警报。
3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对于探测到的测量值的可信度的检测在其检测标准方面在隶属于印刷机的控制中心和/或在另一个能够与印刷机连接的操作单元上进行参数化。
4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显示在显示装置上的程序掩码的情况下完成参数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8041430.1 | 2008-08-21 | ||
DE102008041430A DE102008041430B4 (de) | 2008-08-21 | 2008-08-21 | Verfahren zur Prüfung zumindest eines in einem laufenden Druckprozess einer Druckmaschine ermittelten Messwertes auf seine Plausibilität |
PCT/EP2009/060428 WO2010020569A2 (de) | 2008-08-21 | 2009-08-12 | Verfahren zur farbregelung einer druckmaschin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23867A CN102123867A (zh) | 2011-07-13 |
CN102123867B true CN102123867B (zh) | 2012-12-26 |
Family
ID=41278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3229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23867B (zh) | 2008-08-21 | 2009-08-12 | 用于对印刷机进行油墨调节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100057B2 (zh) |
EP (1) | EP2313273B1 (zh) |
JP (1) | JP4928648B2 (zh) |
CN (1) | CN102123867B (zh) |
DE (1) | DE102008041430B4 (zh) |
WO (1) | WO2010020569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7014474B4 (de) | 2007-03-22 | 2022-12-29 | Byk-Gardner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quantitativen Bestimmung von Oberflächeneigenschaften |
CN102416760B (zh) * | 2010-09-24 | 2016-08-03 |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 对版测量元件 |
JP6032782B2 (ja) * | 2010-12-03 | 2016-11-30 |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銀行券印刷機 |
DE102012020911A1 (de) * | 2011-11-11 | 2013-05-16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Färbungswächter für Druckmaschinen |
DE102013008626A1 (de) * | 2012-06-28 | 2014-01-02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Verfahren zur Füllstandsregelung in einer Druckmaschine |
EP3271174B1 (de) | 2015-06-29 | 2020-03-11 | Koenig & Bauer AG | Auslageeinrichtung mit zwei abgabestationen und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
DE102015218131B4 (de) * | 2015-09-22 | 2019-02-14 | Koenig & Bauer Ag | Auslageeinrichtung |
DE102016211623A1 (de) | 2015-06-29 | 2016-12-29 | Koenig & Bauer Ag | Auslage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uslageeinrichtung |
EP3271275B1 (de) | 2015-06-29 | 2018-10-17 | Koenig & Bauer AG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uslagevorrichtung und auslagevorrichtung für eine bogenverarbeitende maschine |
EP3271277B1 (de) | 2015-06-29 | 2019-06-12 | Koenig & Bauer AG | Auslage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uslagevorrichtung |
US10836182B2 (en) | 2016-10-31 | 2020-11-17 | Hp Indigo B.V. | Calibration of a sensor |
DE102017202937B4 (de) * | 2017-02-23 | 2019-08-08 | Koenig & Bauer Ag |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mit einer Druckmaschine datentechnisch verbundenen Anzeigeeinrichtung |
USD870203S1 (en) * | 2018-03-08 | 2019-12-17 | Koenig & Bauer Ag | Printing machine |
DE102019212428A1 (de) * | 2018-09-26 | 2020-03-26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Dichteschwankungsausgleich beim Druckkopftausch |
DE102019102762A1 (de) * | 2019-02-05 | 2020-08-06 | Koenig & Bauer Ag | Verfahren zur Einstellung eines Farbprofils in einer Bogenoffsetdruckmaschine |
DE102019201482A1 (de) | 2019-02-06 | 2020-08-06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Maschinenstillstand |
EP3972844B1 (en) * | 2019-05-20 | 2025-01-08 | Bobst Bielefeld GmbH |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n ink recipe of a printing system |
US11247454B2 (en) | 2020-02-28 | 2022-02-15 | Ricoh Company, Ltd. | Uncalibrated ink deposition generation mechanism |
US10990863B1 (en) | 2020-02-28 | 2021-04-27 | Ricoh Company, Ltd. | Direct deposit ink estimation mechanism |
US11155099B2 (en) | 2020-02-28 | 2021-10-26 | Ricoh Company, Ltd. | Printer density control mechanism |
US10902304B1 (en) | 2020-02-28 | 2021-01-26 | Ricoh Company, Ltd. | Optical density monitoring mechanism |
US11182113B2 (en) | 2020-02-28 | 2021-11-23 | Ricoh Company, Ltd. | Ink deposition monitoring mechanism |
US11283936B1 (en) | 2020-12-18 | 2022-03-22 | Ricoh Company, Ltd. | Ink usage estimation for each drop size based on histogram and calibrated drop fraction |
CN112874190B (zh) * | 2021-01-20 | 2022-11-01 | 深圳市银之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安全门防取章作弊的双电控印章管控装置及方法 |
US11475260B2 (en) | 2021-02-02 | 2022-10-18 | Ricoh Company, Ltd. | Ink model generation mechanism |
US11738552B2 (en) | 2021-02-02 | 2023-08-29 | Ricoh Company, Ltd. | Ink model generation mechanism |
US11570332B2 (en) | 2021-02-25 | 2023-01-31 | Ricoh Company, Ltd. | Color space ink model generation mechanism |
DE102021120841A1 (de) * | 2021-08-11 | 2023-02-16 | Koenig & Bauer Ag | Verfahren zur Farbregelung in einer Druckmaschine |
DE102022100856A1 (de) | 2022-01-14 | 2023-07-20 | Heiber und Schröder Maschinenbau GmbH | Vorrichtung zum Ausschleusen einzelner Flachprodukte |
US11745501B1 (en) | 2022-02-11 | 2023-09-05 | Ricoh Company, Ltd. | Drop size monitoring mechanism |
DE102022104103B3 (de) | 2022-02-22 | 2023-02-09 | Koenig & Bauer Ag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mindestens ein Farbwerk einer Bogendruckmaschine regelnden Farbreglers |
US11755865B1 (en) | 2022-03-01 | 2023-09-12 | Ricoh Company, Ltd. | Drop size monitoring mechanism |
US11973919B2 (en) | 2022-03-04 | 2024-04-30 | Ricoh Company, Ltd. | Color space ink model generation mechanism |
US11675991B1 (en) | 2022-03-04 | 2023-06-13 | Ricoh Company, Ltd. | Color space ink model generation mechanism |
US11731420B1 (en) | 2022-03-14 | 2023-08-22 | Ricoh Company, Ltd. | Drop size monitoring mechanism |
CN117571661B (zh) * | 2024-01-16 | 2024-06-21 | 长葛市大阳纸业有限公司 | 一种油墨印刷品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14618A (en) * | 1988-08-30 | 1991-05-14 |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 Sensor based inking control for a printing press |
US5530656A (en) * | 1993-10-21 | 1996-06-25 |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ink feed of a printing machine for half-tone printing |
US6373964B1 (en) * | 1995-05-04 | 2002-04-16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Method for image inspection and color guidance for printing products of a printing pres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D80046A1 (de) | 1969-10-02 | 1971-02-20 |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Erkennung von Makulaturexemplaren beim Rollendruck | |
DE3543444A1 (de) * | 1985-03-21 | 1986-10-30 | Felix Corippo Brunner | Verfahren und regelvorrichtung zur erzielung eines gleichfoermigen druckresultats an einer autotypisch arbeitenden mehrfarbendruckmaschine |
DE3643720C2 (de) * | 1986-12-20 | 1994-03-10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 Verfahren zum Ermitteln von Steuer- /Regelgrößen für das Farbwerk von Druckmaschinen |
DE4005558A1 (de) * | 1990-02-22 | 1991-09-19 | Roland Man Druckmasch | Verfahren zur prozessdiagnose einer rotationsdruckmaschine anhand von remissionen von vollton- und rastertonfeldern |
JPH0596709A (ja) * | 1991-10-11 | 1993-04-20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印刷機の色調安定化装置と、その安定化方法 |
DE19516333A1 (de) * | 1995-05-04 | 1996-11-07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 Verfahren zum Steuern oder Regeln der Farbgebung einer Druckmaschine |
JPH1016193A (ja) * | 1996-06-27 | 1998-01-20 | Komori Corp | インキ膜厚の制御方法 |
US5967049A (en) * | 1997-05-05 | 1999-10-19 | Quad/Tech, Inc. | Ink key control in a printing press including lateral ink spread, ink saturation, and back-flow compensation |
DE29916379U1 (de) * | 1999-09-17 | 1999-12-09 |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63075 Offenbach | Vorrichtung zum densitometrischen Ausmessen von Druckprodukten |
DE10152470B4 (de) * | 2000-11-23 | 2014-08-14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Verfahren zur Farbvoreinstellung beim Mehrfarbendruck |
JP4206684B2 (ja) * | 2002-03-29 | 2009-01-14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色制御装置 |
EP1437222B2 (en) | 2001-10-15 | 2013-11-27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Printing method, printed matter, and printing controller |
JP4306252B2 (ja) * | 2002-03-29 | 2009-07-29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印刷不良検知方法及び検知装置並びに印刷機制御方法 |
DE10312998B4 (de) * | 2002-04-03 | 2015-07-09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Lernende Farbführung |
DE102004003612B4 (de) * | 2004-01-25 | 2015-01-08 | grapho metronic Meß- und Regeltechnik GmbH | Verfahren und Auswertung eines Bildes von einem vorbestimmten Ausschnitt eines Druckerzeugnisses |
CN101090821B (zh) | 2004-03-23 | 2010-11-03 |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至少一个可利用执行机构调节的机器部件的印刷机 |
DE102004021601B4 (de) * | 2004-05-03 | 2020-10-22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Inline-Messung und Regelung bei Druckmaschinen |
DE102007029211A1 (de) * | 2007-06-25 | 2009-01-08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Verbesserter Druckkontrollstreifen zur Farbmessung auf Bedruckstoffen |
DE102008045661A1 (de) * | 2007-09-26 | 2009-04-02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Farbregelung mit einheitlicher Regelgröße |
DE102008041427B4 (de) * | 2008-08-21 | 2013-09-19 |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r automatischen Farbregelung in einem laufenden Druckprozess innerhalb einer Druckmaschine |
-
2008
- 2008-08-21 DE DE102008041430A patent/DE102008041430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8-12 JP JP2011523389A patent/JP492864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8-12 CN CN2009801322989A patent/CN10212386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8-12 US US12/737,794 patent/US810005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8-12 EP EP09781743.1A patent/EP2313273B1/de active Active
- 2009-08-12 WO PCT/EP2009/060428 patent/WO2010020569A2/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14618A (en) * | 1988-08-30 | 1991-05-14 |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 Sensor based inking control for a printing press |
US5530656A (en) * | 1993-10-21 | 1996-06-25 |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ink feed of a printing machine for half-tone printing |
US6373964B1 (en) * | 1995-05-04 | 2002-04-16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Method for image inspection and color guidance for printing products of a printing pres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132218A1 (en) | 2011-06-09 |
EP2313273A2 (de) | 2011-04-27 |
CN102123867A (zh) | 2011-07-13 |
JP2012500137A (ja) | 2012-01-05 |
WO2010020569A2 (de) | 2010-02-25 |
EP2313273B1 (de) | 2014-12-31 |
DE102008041430A1 (de) | 2010-02-25 |
WO2010020569A3 (de) | 2010-05-27 |
JP4928648B2 (ja) | 2012-05-09 |
DE102008041430B4 (de) | 2011-12-08 |
US8100057B2 (en) | 2012-01-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23867B (zh) | 用于对印刷机进行油墨调节的方法 | |
CN102123868B (zh) | 用于检测至少一个在印刷机中确定的测量值的可信度的方法 | |
US7464645B2 (en) | Printing machines having at least one machine element that can be adjusted by a setting element | |
CN100567001C (zh) | 测定颜色和/或密度值的方法及针对方法构成的印刷设备 | |
JP5204201B2 (ja) | 印刷機 | |
RU2392124C1 (ru) | Способ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красоч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печатной машины | |
DE102008041429B4 (de) | Verfahren zur Prüfung zumindest eines in einem laufenden Druckprozess einer Druckmaschine ermittelten Messwertes auf seine Plausibilität | |
CN100493909C (zh) | 用于调整印刷机中至少一个规矩的装置 | |
CN101332699A (zh) | 改善的用于在承印物上测量颜色的印刷质量控制条 | |
CN104339840B (zh) | 测试颜色值的自动预给定 | |
DE102008041426B4 (de) | Verfahren zur Verwendung in einer Druckmaschine mit mindestens einem Farbwerk | |
EP4237252B1 (en) | Printing system | |
CN117203059B (zh) | 用于在印刷机中进行颜色调节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