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110445A - 光盘装置和光盘再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和光盘再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0445A
CN102110445A CN2010105668707A CN201010566870A CN102110445A CN 102110445 A CN102110445 A CN 102110445A CN 2010105668707 A CN2010105668707 A CN 2010105668707A CN 201010566870 A CN201010566870 A CN 201010566870A CN 102110445 A CN102110445 A CN 102110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disc
amplitude
frequency signal
signal
asymmet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668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口修一
坂井宽治
西村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10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04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11B7/1263Power control during transducing, e.g. by monito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和光盘再现方法。提供一种能够用简易的结构迅速求出最适合于安装着的光盘的高频信号的振幅的方法。该光盘装置具备:光源,其由叠加了高频信号的信号驱动;光检测器,其检测来自上述光源的光的反射光;和控制部,其控制叠加在上述光源的驱动信号上的高频信号的振幅,上述光盘装置通过来自上述光检测器的信号从安装着的光盘中读出数据,其中,上述控制部基于从上述光检测器输出的信号的非对称性,确定叠加在上述光源的驱动信号上的高频信号的振幅。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和光盘再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装置,特别涉及为了减少激光噪声而能够适当地调节在激光源的驱动信号上叠加的高频信号的振幅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光盘装置对光盘照射从激光源发出的激光,通过在光盘的表面反射的激光,生成记录在光盘上的数据。此外,光盘装置,在其结构上,来自光盘的反射光的一部分会入射到激光源。存在由该反射光导致激光的噪声显著增大的情况。因此,通过在激光源的驱动信号上叠加高频信号,使从激光源输出的激光不是连续光,而是以高频信号调制后的断续光,使发光定时与返回光的入射定时错开,能够抑制激光强度的变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如上所述,通过在光盘再现时叠加高频,能够使再现性能稳定,但是如果激光源上叠加的高频振幅较小、激光的调制度较低时,即使叠加高频也存在不会充分减少激光噪声的情况。例如,因激光二极管的特性的差异、和光学系统的特性的差异,存在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制度的情况。因为这样的原因,而使激光噪声不能充分减少时,可能不能够再现光盘上记录的数据。
另一方面,叠加过大的振幅的高频信号再现光盘时,因为存在破坏光盘上已记录的数据的危险性,所以需要减小叠加的高频信号的振幅,缩小激光的峰值功率。
因此,需要调整高频振幅以得到适当的调制度。
以往,作为确定高频信号的叠加量的方法,提出了基于从光盘读出的数据的错误率进行确定的方法。但是,为了测定错误率,必须从光盘再现数据(即直到解码为止的处理),因此,在调整高频信号的叠加量前,需要跟踪等的各种调整,到确定高频信号的叠加量为止要耗费时间。
进而,为了算出错误率,需要连续再现一定区间的数据,需要读出用于算出错误率的数据的时间。因此,要求能够较快确定高频信号的叠加量的方法。
此外,也提出了基于激光噪声量确定高频信号的叠加量的方法。但是,为了测定激光噪声量,需要能够检测高频信号的专用的检测器,存在光盘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成本提高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125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106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用简易的结构迅速地求得适合安装着的光盘的高频信号的振幅,得到稳定的再现性能。
表示本发明的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如下所述。即,是一种光盘装置,其包括:光源,其由叠加了高频信号的信号驱动;光检测器,其检测来自上述光源的光的反射光;和控制部,其控制叠加在上述光源的驱动信号上的高频信号的振幅,上述光盘装置通过来自上述光检测器的信号从安装着的光盘中读出数据,其中,上述控制部基于从上述光检测器输出的信号的非对称性,确定叠加在上述光源的驱动信号上的高频信号的振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求得适合安装着的光盘的高频信号的振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激光驱动器和激光功率控制电路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光电变换元件的输出中产生非对称性的原理的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光电变换元件的输出的非对称性的实测值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HF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HF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HF调整处理中,使高频信号的振幅值连续变化的情况的图。
符号说明:
100:光盘装置
113:激光驱动器
114:系统控制器
123:激光功率控制电路
150:计算机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100的结构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100,与计算机主机150连接,将从安装着的光盘101(例如蓝光光盘)再现的数据输出到计算机主机150。此外,光盘装置100也可以具有将从计算机主机150输入的数据记录到能够写入的光盘101上的功能。
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具备主轴电机102、I/V变换电路109、信号处理电路110、解调电路111、光盘判别电路112、激光驱动器113、系统控制器114、存储器115、数据总线116、光拾取器120和激光功率控制电路123。
主轴电机102旋转驱动光盘装置100中安装着的光盘101。
光拾取器120,具备物镜103、分束器104、准直透镜105、聚光镜106、光电变换元件107、激光源108和监测二极管121,从光盘101再现数据时,对光盘101照射较弱的激光,通过该激光的反射光,再现光盘101上记录的数据,输出与反射光对应的RF信号。
激光源108,是为了进行记录和再现而产生规定强度的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出按安装着的每种光盘规定的波长的激光。从激光源108发出的激光,通过准直透镜105和物镜103照射到光盘101的记录面的规定半径上。此外,物镜103被致动器驱动,被调整为使激光在光盘面上合焦。
此外,激光源108,在对光盘101记录数据时,对光盘101照射比再现时更强的激光。光盘101中,通过照射了激光的部分的热而引起的相变化而在记录层上形成记录坑,使记录层的反射率变化,记录数据。
在光盘101的记录面上反射的激光,被分束器104分离,被聚光镜106聚光,导向光电变换元件107。光电变换元件107,将接收的反射光变换为电信号(RF信号),输出与反射光对应的RF信号。其中,反射光的一部分,也入射到激光源108。
监测二极管121,是为了APC控制而检测激光功率的监测二极管,监测二极管的信号波段,可以是对于再现时的激光中叠加的高频充分低的波段。用监测二极管121检测出的监测二极管输出信号122输入到激光功率控制电路123。
I/V变换电路109,将从光电变换元件107输出的电流信号变换为电压信号(RF信号)并放大。信号处理电路110,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将从光电变换元件107输出的RF信号变换为数字数据。此外,信号处理电路110,输出因光盘结构而异的光盘判别用信号、用于调整光束的焦点的聚焦误差信号、用于追踪光盘1010的轨道的跟踪误差信号。
解调电路111,将从信号处理电路110输出的数字数据按照按每种光盘规定的格式解调,进行检错和纠错后,将解调后的数据暂时保存在存储器115(缓存)中。
光盘判别电路112,通过从信号处理电路110输出的光盘判别用信号判别安装着的光盘101的种类。从光盘判别电路112输出的光盘101的判别结果通过数据总线116输入到微控制器114。微控制器114基于光盘的判别结果,控制各电路使之成为对于判别出的光盘最适合的条件(再现条件、写入条件)。
激光驱动器113,输出用于驱动光拾取器120的激光源108的激光驱动信号117。激光功率控制电路123,根据光盘判别电路112得到的光盘种类的判别结果,设定再现时或写入时的激光功率目标值。
系统控制器114,具备控制光盘装置100的动作的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系统控制器114的存储器,保存执行的程序、和执行该程序时必要的数据。系统控制器114,具备接口,控制与连接到光盘装置100的计算机主机150之间的数据和命令的发送接收。此外,系统控制器114,控制存储器115中暂时存储的数据的读出、和对存储器115的数据的写入。此外,系统控制器114,解释从计算机主机150接收的命令,按照接收的命令进行处理。
存储器115,包括缓存区域,在缓存区域中暂时存储从光盘101再现的数据。数据总线116连接光盘装置100的各电路。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激光驱动器113和激光功率控制电路123的结构的框图。
激光功率控制电路123,具备再现功率目标值发生电路131和减法器132。
首先,系统控制器114,与光盘判别电路112判别的光盘101的种类相应地,将与各光盘对应的再现时的平均激光功率的目标值设定到再现功率目标值发生电路1001。减法器132,计算再现功率目标值发生电路1001中设定的目标值与监测二极管输出122的差值124。计算的差值124输出到激光驱动器113。
激光驱动器113,具备放大器133、高频信号生成电路134、开关136和加法器137。
激光驱动器113,通过由激光功率控制电路123计算的差值124,控制从激光源108输出的激光的强度。由此,能够对激光源108周边的温度变化、经时劣化等引起的I/L变化进行补正,稳定地控制激光强度。
放大器133,对输入的差值124放大,输入到加法器137中。
高频信号生成电路134,具备可变增益放大器135、振幅控制电路138和频率控制电路139,生成叠加在激光驱动信号117上的高频信号。
从高频信号生成电路134输出的高频信号的振幅和频率,即再现激光功率上叠加的高频信号的振幅和频率,能够通过系统控制器114设定。具体而言,振幅控制电路138,通过由光盘判别电路112或系统控制器114设定的值,控制叠加的高频信号的振幅。频率控制电路139,通过由光盘判别电路112或系统控制器114设定的值,控制叠加的高频信号的频率。通过调整高频信号的叠加量,能够降低激光噪声,以适当的条件再现光盘。
可变增益放大器135,以按差值124控制的增益,对从振幅控制电路138输出的振幅值和从频率控制电路139输出的高频信号放大,生成规定振幅的高频信号。
开关136控制高频信号生成电路134的输出的接通/断开。
开关136为断开的状态下,不从高频信号生成电路134输出高频信号,所以不在激光输出上叠加高频信号。该状态下,因为激光噪声叠加在再现信号上,所以信号品质(S/N)会劣化,但通过不叠加高频,使叠加高频时的激光的峰值功率不会变得过大,能够避免因过大的激光功率引起的记录在光盘上的数据的误消除、和光盘记录膜的劣化。
加法器137,将放大器133的输出与高频信号生成电路134的输出相加。加法器137的输出,作为激光驱动电流输出117,而从激光驱动器113输出。
图3是说明在光电变换元件107的输出中产生非对称性的原理的图。
光盘(特别是BD-ROM等的ROM类的光盘),在合成树脂(例如聚碳酸酯)制的基件上形成有凹型的坑301,反射光的光量302在坑的周边变化。光电变换元件107检测出该反射光的变化,由此从光盘读取数据。因此,从光电变换元件107输出的RF信号303,根据反射光(返回光)的光量302而变化。
通常,来自光盘的反射光,被分束器104分离而使其不返回激光源108,但是实际上反射光的一部分会通过分束器104成为返回光而入射到激光源108。激光入射到激光源108时,会产生称为示波器噪声的激光输出变动。在激光通过空间部(スペ一ス部)时,返回光的光量较大,从激光源108发出的激光的强度降低,从光电变换元件107输出的RF信号303变小。另一方面,激光通过标记部时,返回光的光量较小,激光源108发出的激光的强度提高,从光电变换元件107输出的RF信号303变大。这样,RF信号因光盘上记录的标记的位置而变动。
这样,从光电变换元件107输出的RF信号中,空间部的信号较大,标记部分的信号较小,成为用虚线表示的波形304。即,RF信号的+侧和-侧的波形成为非对称的。这是因为,反射光入射到激光源108,从而产生激光器内的起振状态因返回光而变化从而产生噪声,激光器输出发生变化。
为了使RF输出不成为这样的非对称形式,使得从激光源108输出的激光不是连续光,而是以高频信号调制后的断续光,减少激光与返回光的干涉,由此能够抑制激光噪声,维持RF输出的对称性。
根据本申请的发明人测定,可知在从激光源108输出的激光上叠加高频信号时和不叠加高频信号(输出连续光)时,从光电变换元件107输出的RF信号的对称性因光盘的种类而有不同。特别是,ROM类光盘与-R类光盘之间,对称性显著不同(参照图4)。
例如,用BD-ROM光盘,比较连续发光状态(HF OFF)和通常发光状态(HF ON)。在将HF设定为最低值(HF=0)的情况下、即在基于连续发光的DC再现时,和设定为通常再现时的设定值(HF=30)的情况下,比较贝塔(ベ一タ)时,增大为3倍。与此相对,BD-R光盘中,将HF设定为最低值的情况和设定HF=30的情况下的贝塔值的变化较小。进而,设定为HF=0的情况下,BD-ROM的贝塔值大于BD-R的贝塔值。
其中,HF=0时,不在激光驱动信号上叠加高频信号,HF=30是在激光驱动信号上叠加了高频信号的、蓝光光盘的通常的再现条件(通常的数据读取状态)。所谓数据读取状态,指的是例如再现光盘101上记录的管理信息或用户数据时的高频叠加状态。
该通常再现条件的高频信号的叠加量,由光盘的种类和光盘的层数确定,根据光盘种类的判别结果设定叠加量。其中,也可以根据预先确定的初始值,设定对于每种光盘的特性的差异进行了调整的高频信号的叠加量。通过将高频信号调整为适合光盘再现的通常的再现条件,能够减少再现时的激光噪声,减少再现光盘时的错误率(SER)。
通过利用RF信号的非对称性因该HF的设定的变更而变化的特性,能够使在从激光源108输出的激光上叠加的高频信号的振幅变化,测定从光电变换元件107输出的RF信号的对称性,由此判别光盘的种类。
该RF信号的非对称性,能够用式(1)表示的Beta计算。
[式1]
Beta = ( B + A ) ( B - A ) · · · ( 1 )
式(1)中,A是RF信号的+侧的峰值距离零电平的振幅,B是RF信号的-侧的峰值距离零电平的振幅。即,Beta表示+侧振幅和-侧振幅对于全振幅的失衡的程度,以百分比为单位表示。其中,Beta是用作数据写入时的指标的,但也能够在数据再现时使用。
该RF信号的非对称性,能够用式(2)表示的Asymmetry(非对称性)计算。
[式2]
Asymmetry = ( I 8 H + I 8 L ) - ( I 2 H - I 2 L ) 2 × I 8 PP · · · ( 2 )
式(2)中,I8H是RF输出波形中的读取8T标记时的+侧峰值的电压值,I8L是RF输出波形中的读取8T标记时的-侧峰值的电压值,I8PP是RF输出波形中的读取8T标记时的峰值到峰值的电压值,用I8H-I8L表示。此外,I2H是RF输出波形中的读取2T标记时的+侧峰值的电压值,I2L是RF输出波形中的读取2T标记时的-侧峰值的电压值。
即,Asymmetry是读取最长的8T标记时的信号电平的中心(I8H+I8L)/2与读取最短的2T标记时的信号电平的中心(I2H+I2L)/2的差对于读取最长的8T标记时的峰值到峰值电压的比例,以百分比为单位表示。
上述Asymmetry和Beta,用信号处理电路110计算并输出。输出的Asymmetry(或者Beta),被输入到光盘判别电路112,用于后文叙述的光盘判别处理。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100的HF调整处理的流程图,用系统控制器114执行。
首先,光盘装置100判别装入的光盘101的种类,读取管理信息,进行激光功率的调整、聚焦调整。然后,跳跃到L0层。其中,跟踪调整在图5所示的HF调整处理之后执行即可(即,在HF调整处理中跟踪可以是关闭的),但也可以在HF调整处理之前执行。其中,以上处理中,照射预先设定的初始值的高频信号的叠加量下的激光。
之后,系统控制器114,在跟踪开启或者断开的状态下,将高频信号的振幅值=HFamp1设定到高频信号生成电路134,对光盘101照射叠加了高频信号的激光(201)。该HFamp1,设定为能够再现光盘的高频信号的振幅、例如按光盘的种类预先确定的通常的数据读取状态的高频信号的振幅即可。通过这样将HF-amp1设定为最佳的读出条件,能够得到适合HF的确定的波形。
之后,光电变换元件107接收来自光盘101的反射光,输出RF信号(202)。信号处理电路110,根据从光电变换元件107输出的RF信号,计算非对称性(Asym1),将计算出的非对称性发送到光盘判别电路112(203)。
系统控制器114,将高频信号的振幅值=HFamp2设定到高频生成电路134,对光盘101照射叠加了高频信号的激光(204)。该HFamp2,设定为与再现状态不同的高频信号的振幅、例如作为与通常的数据读取状态不同的高频信号的振幅的、光盘装置100中能够设定的最低的振幅(例如振幅=0)即可。这是因为叠加的高频信号的振幅为0的情况下,从光电变换元件107输出的RF信号的非对称性最大。
之后,光电变换元件107接收来自光盘101的反射光,输出RF信号(205)。信号处理电路110,根据从光电变换元件107输出的RF信号,计算非对称性(Asym2),将计算出的非对称性发送到光盘判别电路112(206)。
系统控制器114,求出在不同的高频叠加条件下取得的RF信号的非对称性Asym1与Asym2的差(ΔAsym)(207),将求得的非对称性的差(变化量)与规定的阈值(Asym_sub)比较(208)。
结果,非对称性的变化量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高频信号的振幅值不是适合再现该光盘101的条件,所以对HFamp1加上规定值(ΔHFamp)(210),对HFamp2加上规定值(ΔHFamp)(211),返回步骤201,以新的高频信号的振幅值测定RF信号的非对称性。其中,该高频信号的振幅值,也可以不按每组(セツト)测定而变化,而是在测定动作中连续地变化。
另一方面,非对称性的变化量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高频信号的振幅值是适合再现该光盘101的条件,所以将HFamp1与HFamp2的平均值,确定为用于再现该光盘的高频信号的叠加量(209)。其中,确定的高频信号的叠加量,只要是HFamp1、HFamp2或HFamp1与HFamp2之间的值即可,也可以不是平均值。
第一实施方式的HF调整处理中,用非对称性确定高频信号的叠加量,但也可以使用上述贝塔值。
此外,也可以用数据再现时的其他特性(例如错误率),确定最终的高频信号的叠加量。
接着,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HF调整处理的变形例。
第一实施方式的HF调整处理中,如以下(1)所示,将高频信号的振幅值从初始设定的最佳读取状态提高,由此寻找高频信号的振幅的最佳值,也存在(2)(3)的变形例。
(1)高频信号的振幅值的初始值 能够再现光盘的条件(例如初始设定的通常的数据读取状态)
高频信号的振幅值的变化      增大
(2)高频信号的振幅值的初始值 能够再现光盘的条件(例如初始设定的通常的数据读取状态)
高频信号的振幅值的变化      减小
(3)高频信号的振幅值的初始值 最低值(不叠加高频信号)
高频信号的振幅值的变化      增大
其中,也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方法,将通过该同时使用的多种方法求出的最佳值中最小的值确定为高频信号的叠加量。这是因为从再现时对于激光照射的耐力的观点出发,优选激光功率的峰值(即叠加的高频信号的振幅)较低。
此外,也可以在初始设定时基于错误率确定高频信号的叠加量之后,在恢复处理中,实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HF调整处理。该情况下可以在恢复处理中实行(1)至(3)的某一个或多个处理。其中,恢复处理,是在初始化处理中调整了再现条件、但例如SER较高等没有读取数据的情况下,重新设定再现条件的处理。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100的HF调整处理的流程图,由系统控制器114实行。
第二实施方式的HF调整处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HF调整处理不同,不是基于两个HF设定值的非对称性的差,而是基于一个HF设定值的非对称性的值,确定高频信号的叠加量。
首先,与第一实施方式的HF调整处理同样,光盘装置100,判别装入的光盘101的种类,读取管理信息,进行激光功率的调整、聚焦调整。然后,跳跃到L0层。
接着,光盘判别电路112,将高频信号的振幅值=HFamp1设定到高频信号生成电路134,对光盘101照射叠加了高频信号的激光(221)。该HFamp1设定为光盘装置100中能够设定的最低的振幅(例如振幅=0)即可。这是因为叠加的高频信号的振幅为0的情况下,从光电变换元件107输出的RF信号的非对称性最大。
之后,光电变换元件107接收来自光盘101的反射光,输出RF信号(222)。信号处理电路110,根据从光电变换元件107输出的RF信号,计算非对称性,将计算出的非对称性发送到系统控制器114(223)。
系统控制器114,将从光电变换元件107输出的RF信号的非对称性(Asym1)与规定的阈值(Asym_th)比较(224)。该阈值,设定为规格中容许的非对称性的最大值(或者最大值加上规定的余量的值)即可。
结果,非对称性在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高频信号的振幅值在规格以外,不是适合再现该光盘101的条件,所以对高频信号的振幅值加上规定值(ΔHFamp)(226),返回步骤222,取得从光电变换元件107输出的RF信号。其中,该高频信号的振幅值,也可以不是每次测定都变化,而是在测定动作中连续地变化。
另一方面,非对称性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高频信号的振幅值在规格以内,是适合再现该光盘101的条件,所以将现在的高频信号的振幅值,确定为用于再现该光盘的高频信号的叠加量(225)。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HF调整处理中,使高频信号的振幅值连续地变化的情况的图。
增大高频信号的振幅值701时,非对称性702减小。设高频信号的振幅值为初始值(初始设定的最佳读取条件),进行第一次非对称性的测定(711)。
之后,增大高频信号的振幅值,同时在非对称性减小至小于规定阈值前,反复测定非对称性(712,713)。然后,将得到小于阈值(非对称性的规格值)703的非对称性的高频信号的振幅值,确定为用于再现光盘的高频信号的叠加量(714)。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用简易的结构,求出最适合于安装着的光盘的高频信号的振幅。因此,不用叠加多余的高频信号,能够降低激光的峰值功率,提高平均功率。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从光盘进行数据的再现(即直到解码为止的处理)之前,调整高频信号的叠加量。
特别是,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使高频信号的振幅值从初始设定的最佳读取条件开始减小,或者如变形例(3)那样,使高频信号的振幅值从最低值增大,则能够确定更低的高频信号的叠加量。

Claims (9)

1.一种光盘装置,其包括:
光源,其由叠加了高频信号的信号驱动;
光检测器,其检测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反射光;和
控制部,其控制叠加在所述光源的驱动信号上的高频信号的振幅,
所述光盘装置通过来自所述光检测器的信号从安装着的光盘中读出数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基于从所述光检测器输出的信号的非对称性,确定叠加在所述光源的驱动信号上的高频信号的振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装置,
在驱动所述光源的信号上叠加有第一振幅的高频信号的状态下,测定所述光检测器的输出的第一非对称性,
在测定的所述第一非对称性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振幅确定为叠加在所述光源的驱动信号上的高频信号的振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振幅,是数据读取时叠加的高频信号的振幅或所述高频信号的振幅的最低值,
在所述第一非对称性不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光盘装置将所述第一振幅变更为更高的值之后,测定所述第一非对称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振幅,是所述数据读取时叠加的高频信号的振幅,
在所述第一非对称性不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光盘装置将所述第一振幅变更为更低的值之后,测定所述第一非对称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装置,
在驱动所述光源的信号上叠加有第一振幅的高频信号的状态下,测定所述光检测器的输出的第一非对称性,
在驱动所述光源的信号上叠加了第二振幅的高频信号的状态下,测定所述光检测器的输出的第二非对称性,
在测定的所述第一非对称性与第二非对称性之差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将在所述第一振幅以上、且在所述第二振幅以下的值确定为叠加在所述光源的驱动信号上的高频信号的振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振幅,是所述数据读取时叠加的高频信号的振幅或所述高频信号的振幅的最低值,
所述第二振幅,是大于所述第一振幅的值,
在测定的所述第一非对称性与第二非对称性之差不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光盘装置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振幅变更为更高的值之后,测定所述第一和第二非对称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振幅,是所述数据读取时叠加的高频信号的振幅;
所述第二振幅,是大于所述第一振幅的值;
在测定的所述第一非对称性与第二非对称性之差不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光盘装置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振幅变更为更低的值之后,测定所述第一和第二非对称性。
8.一种光盘装置,其包括:
光源,其由叠加了高频信号的信号驱动;
光检测器,其检测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反射光;和
控制部,其控制叠加在所述光源的驱动信号上的高频信号的振幅,
所述光盘装置通过来自所述光检测器的信号从安装着的光盘中读出数据,
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光盘再现数据之前,确定叠加在所述光源的驱动信号上的高频信号的振幅。
9.一种光盘再现方法,其是从安装着的光盘中读出数据的光盘装置中的光盘的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装置具备:发出激光的光源;检测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反射光的光检测器;和控制叠加在所述光源的驱动信号上的高频信号的振幅的控制部,其中,
所述光源向所述光盘照射叠加有高频信号的激光,
所述光检测器检测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反射光,
所述控制部基于从所述光检测器输出的信号的非对称性,确定叠加在所述光源的驱动信号上的高频信号的振幅,
照射叠加有所述确定的振幅的高频信号的激光,对光盘进行再现。
CN2010105668707A 2009-12-25 2010-11-26 光盘装置和光盘再现方法 Pending CN1021104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4190 2009-12-25
JP2009294190A JP2011134409A (ja) 2009-12-25 2009-12-25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再生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0445A true CN102110445A (zh) 2011-06-29

Family

ID=44174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668707A Pending CN102110445A (zh) 2009-12-25 2010-11-26 光盘装置和光盘再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43576B2 (zh)
JP (1) JP2011134409A (zh)
CN (1) CN10211044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51022A (ja) 2012-05-31 2013-12-12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の再生方法
JP2014197440A (ja) * 2013-03-29 2014-10-16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5758A (zh) * 2001-09-04 2003-03-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现条件调整方法及记录再现装置
EP1426931A2 (en) * 2002-12-04 2004-06-09 Ricoh Company Optical data recording method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CN1975870A (zh) * 2005-11-29 2007-06-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光盘装置和光盘再现方法
WO2008139784A1 (ja) * 2007-05-16 2008-1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光ディスク再生光量設定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090262624A1 (en) * 2008-04-22 2009-10-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disk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6409A (en) * 1992-08-05 1995-01-3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laser oscillation
US6421314B1 (en) * 1998-09-10 2002-07-16 Son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laser drive device, optical head, optical disk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WO2004038711A1 (ja) * 2002-10-28 2004-05-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半導体レーザ駆動装置、光ヘッド装置、光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光記録媒体
CN1306506C (zh) * 2003-05-20 2007-03-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以及信息记录再生方法
RU2434311C2 (ru) * 2006-06-12 2011-11-20 Панасоник Корпорэйшн Считы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чтения оптического носителя информации
US8068391B2 (en) * 2006-06-20 2011-11-29 Pioneer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system, and program
JP5008008B2 (ja) * 2007-02-13 2012-08-2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2009110602A (ja) * 2007-10-30 2009-05-21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処理方法
JP2008112578A (ja) 2008-02-06 2008-05-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342591B1 (ja) * 2008-03-31 2009-10-14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5758A (zh) * 2001-09-04 2003-03-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再现条件调整方法及记录再现装置
EP1426931A2 (en) * 2002-12-04 2004-06-09 Ricoh Company Optical data recording method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CN1975870A (zh) * 2005-11-29 2007-06-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光盘装置和光盘再现方法
WO2008139784A1 (ja) * 2007-05-16 2008-1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光ディスク再生光量設定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090262624A1 (en) * 2008-04-22 2009-10-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34409A (ja) 2011-07-07
US8243576B2 (en) 2012-08-14
US20110158068A1 (en) 2011-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75185B2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方法及び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WO2005029479A1 (ja) 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記録再生装置
EP196411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determine an optimum reproducing condition on a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8873358B2 (en) Skew detection method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US7957239B2 (en) Optical disk drive for adjusting power of a recording laser
KR20080076283A (ko) 광디스크의 데이터 기록 및 재생 장치 및 방법
CN102110445A (zh) 光盘装置和光盘再现方法
JP4460569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記録パワー設定方法
US8259548B2 (en) Optical disc device and disc identification method
JP4172476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501876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2314897A (zh) 光盘装置及对光盘进行记录时控制激光功率的方法
CN101034564B (zh) 光盘驱动器
US20090147647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07157196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記録パワー設定方法
JP4218409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シーク速度制御方法
CN101567198A (zh) 光盘驱动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06351127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パワー調整方法
JP2007287214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0044807A (ja) 記録パワーの調整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9026427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302481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方法
JP2004103168A (ja) 微分効率決定方法、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並びに情報記録装置
JP2009015883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015888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