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7787B - 供纸装置、原稿运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纸装置、原稿运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07787B CN102107787B CN201010530246.1A CN201010530246A CN102107787B CN 102107787 B CN102107787 B CN 102107787B CN 201010530246 A CN201010530246 A CN 201010530246A CN 102107787 B CN102107787 B CN 1021077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per
- upper limit
- document
- feed
- rotat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07—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cooperating with means for automatically separating the pile from roller or rotary separator after a separation step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2—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transpor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7—Bottom pivotable, e.g.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ransport direction, e.g. arranged at rear side of sheet suppor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Presen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50—Timing
- B65H2513/51—Sequence of proc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7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 G03G2215/0017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 G03G2215/0018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concerning the original's state of motion
- G03G2215/00189—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concerning the original's state of motion original mo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供纸装置、原稿运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提供能够防止一次能够积载的纸张束或原稿束的厚度与设备本来能够搭载的厚度相比变薄,并能够将无供纸堵塞的发生抑制到最小限度的装置。包括:纸张载置台;旋转体,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从所述纸张载置台送出纸张;纸张载置检测部,用于检测在所述纸张载置台上载置纸张;上限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旋转体到达上限位置;运送检测部,为了检测纸张的运送而被设置在比所述纸张载置台更靠纸张运送方向下游侧;控制部,不根据纸张的检测状态而使所述旋转体旋转来进行供纸,在无法检测纸张的到达时判断为发生了无供纸堵塞,当纸张再次被设置在所述纸张载置台上时,如果能够通过所述上限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旋转体处于上限位置,则判断为是应该进行供纸限制的状态的供纸限制状态而不使所述旋转体旋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送纸张的供纸装置、包括供纸装置的原稿运送装置、以及复印机、数码复合机、传真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并且涉及供纸装置中的供纸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复印机、数码复合机、传真装置等使用纸张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容纳纸张并根据需要送出纸张的供纸装置。例如,供纸装置被设置在原稿运送装置内,原稿运送装置将原稿(纸张)自动且连续地一张张送出到读取原稿并生成图像数据的图像读取部的读取位置。但是,如果积载超过可积载页数的纸张,则由于发生堵塞等而无法适当地进行供纸。并且,通过弯折等也会损坏纸张。因此也有积载过多纸张时不进行纸张运送的供纸装置。
例如,已知一种供纸装置,包括:纸张积载部;供纸机构,其从纸张积载部一张一张地提供纸张;装置壳体,其支撑所述纸张积载部以使纸张积载部可在上下方向移动;驱动机构,其使纸张积载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纸张积载检测单元,其检测纸张向纸张积载部的积载;纸张位置检测单元,其在纸张积载部向上方移动了时,检测出最上层的纸张位于可供纸的位置;以及控制单元,当在纸张积载部向上方移动之前纸张积载检测单元和所述纸张位置检测单元已处于检测到的状态时,该控制单元判断为积载量超量,其中,控制单元在判断为积载量超量的情况下,禁止供纸机构和驱动机构进行动作。通过如此构成,试图防止供纸故障。
例如,作为供纸装置的一种的原稿运送装置进行作为纸张的原稿的供纸。在原稿运送装置中有时设置与载置在纸张载置台上的原稿中最上层的原稿接触的原稿供纸辊。例如原稿供纸辊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以便载置 有多达许多张的原稿束(纸张束)时不妨碍原稿的载置。并且有时设置上限检测传感器,用于进行原稿供纸辊到达上限位置的检测。
这里,存在虽能够载置但因为原稿供纸辊可向上移动的缘故而原稿供纸辊和纸张载置台称为夹持原稿的状态的情况,例如载置了稍超过可积载厚度(可不发生无供纸堵塞地运送的上限厚度)的原稿束的情况等等。于是,有时会发生无法适当地送出原稿的无供纸堵塞,例如,即使驱动原稿供纸辊旋转也不旋转。
因此,如公知的供纸装置那样,如果在设置了原稿时上限检测传感器(纸张位置检测单元)检测为上限位置,则一律不进行原稿的供给。如果进行这样的控制,确实能够抑制无供纸堵塞的发生。
但是,根据上述检测传感器的构造和安装位置,即使原稿供纸辊没有完全到达上限位置,上限检测传感器有时也会检测出原稿供纸辊位于上限位置。换句话说,上限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有时具有一定裕量。从而,当设置原稿置时,即使由上限检测传感器检测出原稿供纸辊位于上限位置,也不一定发生无供纸堵塞。即,即使上限检测传感器检测出原稿供纸辊已到达上限位置,有时即使再添加几张纸或原稿也可进行纸张或原稿的供纸而不会发生无供纸堵塞。
如上所述,如果在上限检测传感器检测出供纸辊已到达上限时一律不进行供纸,则会存在一次能够积载的纸张束或原稿束的厚度比机器本来能够搭载的纸张束或原稿束的厚度变薄(页数变少)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由于设置大量纸张或原稿而导致的无供纸堵塞的发生,并防止一次能够积载的纸张束或原稿束的厚度比与机器本来能够搭载的纸张束或原稿束的厚度变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方式的供纸装置包括:积载纸张的纸张载置台;旋转体,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与被积载的纸张中最上层的纸张接触,并通过旋转而从所述纸张载置台送出纸张;纸张载置检测部,用于检测在所述纸张载置台上载置了纸张;上限检测部,用于检测所 述旋转体位于上限位置;运送检测部,其被设置在比所述纸张载置台更靠纸张运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用于检测纸张的运送;以及控制部,其不管在所述纸张载置台上设置了纸张时的所述上限检测部的检测状态如何都使所述旋转体旋转来进行供纸,如果所述运送检测部无法检测到纸张的到达,则判断为发生了无供纸堵塞,当再次在所述纸张载置台上设置了纸张时,如果通过所述上限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旋转体位于上限位置,则判断为已变成供纸限制状态并不使所述旋转体旋转,其中所述供纸限制状态是应进行供纸限制的状态。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防止一次能够积载的纸张束或原稿束的厚度比设备本来能够搭载的厚度变薄,并能够将由于设置大量纸张或原稿引起的无供纸堵塞的发生抑制到最低限。
本发明进一步的特点和优点通过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会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的模式性正面截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原稿运送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模式性正面截面图;
图3A是示出刚进行将原稿载置在根据实施方式的原稿运送装置上的原稿载置后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3B是示出原稿托盘的升降部上升后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原稿运送装置中的供纸限制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原稿运送装置中的供纸限制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在根据实施方式的原稿运送装置中进行了供纸限制时的液晶显示部上的显示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图1至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搭载了原稿运送装置100的数码复合机200(相当于图像形成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原稿运送装置100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供纸装置1。即,数码复合机200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供纸装置1。但是,本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结构、配置等各要素并不用于限定发明的范围,只不过是单纯的说明例。
(数码复合机200的简要结构)
首先,基于图1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200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200的模式性正面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200在最上部设置有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供纸装置1的原稿运送装置100。并且,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在正面上方设置有用于显示复印等印刷的设定以及数码复合机200的状态的操作面板2(相当于通知部)。另外,在数码复合机200主体中设置有图像读取部3、供纸部4、运送通路5、图像形成部6、定影部7等。
图像读取部3读取原稿并生成图像数据。并且,在图像读取部3的上表面设置有稿台玻璃31(运送读取用稿台玻璃31a和载置读取用稿台玻璃31b两种)。在图像读取部3的内部设置有在水平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移动框架(具有曝光灯、反射镜等)、透镜、图像传感器(例如CCD)等光学系统部件(图中均没有示出)。例如,当读取在原稿运送装置100中读取被连续运送的原稿时,将移动框架固定在运送读取用高台玻璃31a的下方。由此,原稿的反射光被引导到透镜、图像传感器中。另外,当读取被载置在载置读取用稿台玻璃31b上的原稿时,通过使移动框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原稿的反射光被引导到透镜、图像传感器中。
并且,图像读取部3使用这些光学系统部件向原稿照射光。并且,图像读取部3对接受到原稿的反射光的图像传感器的各像素的输出值进行 A/D转换,生成图像数据。并且,数码复合机200可基于所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印刷(复印功能)。
作为容纳、提供用于图像形成的纸张的供纸部4的供纸盒41在垂直方向上总共被层叠设置两个(对上方的供纸盒标注标号A,对下方的供纸盒标注标号B)。另外,各供纸盒的结构相同,因此对共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各供纸盒41积载容纳各种类型(例如普通纸、复印纸张、再生纸等)、各个尺寸(例如信纸尺寸、A4、A3、B4、B5等)的多张纸(例如500~1000张左右)。另外,各供纸盒为了补充纸张或更换纸张,能够相对于数码复合机200插入和抽出。另外,在各供纸盒41中为了供纸而设置有通过供纸马达M41(参考图4)而旋转驱动的供纸辊42。
接着,运送通路5是在装置中运送纸张的通路。在运送通路5中设置有在纸张运送时进行旋转驱动的多个运送辊对51(在图1中从上游侧起示出了51a~51g的共7对)、以及套准调节辊对52等,该套准调节辊对52使得运送而来的纸张在图像形成部6的跟前进行等待并配合调色剂图像形成的定时来送出该纸张。另外,还设置有接住从排出口排出的纸张的排纸托盘53。
图像形成部6基于图像数据,在从供纸部4提供而来的纸张上形成图像(调色剂图像),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被运送的纸张上。另外,图像数据使用由图像读取部3获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或从与数码复合机200连接的计算机300(参考图4)发来的图像数据。并且,图像形成部6具有感光鼓61,该感光鼓61以可铅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驱动的方式被支撑。另外,带电装置62、曝光装置63、显影装置64、转印辊65、清扫装置65被设置在感光鼓61的周围。
对调色剂图像的形成以及转印处理进行说明。带电装置62使得在图像形成部6的大致中心处旋转驱动的感光鼓61带预定电位的电。曝光装置63基于图像数据来输出激光。曝光装置63对感光鼓61表面进行扫描曝光,从而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应的静电潜像。
并且,显影装置64向形成在感光鼓61上的静电潜像提供调色剂以进行显影。转印辊65与感光鼓61压力接触,形成压印(nip)部。并且,套 准调节辊对52计算定时来使纸张进入到压印部。当纸张和调色剂图像进入压印部时,转印辊65被施加预定的电压,感光鼓6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清扫装置66去除在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61上的调色剂等。
定影部7使转印在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本实施方式的定影部7主要包括内置发热体的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压力接触,形成压印部。并且,当纸张通过该压印部时,调色剂被熔融、加热,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纸张上。调色剂定影后的纸张被排出到排纸托盘53上。
(原稿运送装置100)
接着,基于图2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原稿运送装置100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原稿运送装置100的一个例子的模式性正面截面图。
原稿运送装置100将积载在原稿托盘11(相当于纸张载置台)上的原稿一张一张张地运送到图像读取部3的读取位置R。并且,原稿运送装置100从近似U字状的原稿运送路径的上游侧起依次具有:积载多张原稿的原稿托盘11、送出原稿的原稿供纸辊12(相当于旋转体)、配合图像读取部3的读取定时而开始原稿运送的原稿套准调节辊对13、多个原稿运送辊对14、原稿运送通路15、以及原稿排出托盘16。
原稿托盘11能够载置多张进行复印、扫描等的原稿。并且,原稿托盘11中间折断。中间折断的原稿托盘11中原稿运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为进行升降的升降部17。另外,旋转轴17a被设置在升降部17的上游侧端部,并沿相对于原稿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图2的纸面垂直方向)延伸。旋转轴17a通过后述的正反旋转的升降马达M11(参考图4)而旋转。另外,原稿载置时的原稿托盘11的动作细节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并且,与最上层的原稿接触的原稿供纸辊12被设置在原稿运送通路15的上游端。另外,在图2中示出了作为1根的原稿供纸辊12,但也可以使用多根辊作为原稿供纸辊12。并且,供纸口18被设置在原稿供纸辊12的原稿运送方向下游来作为原稿向原稿运送通路15进入的入口。原稿套 准调节辊对13被设置在比供纸口18更靠原稿运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
用于检测原稿的到达和通过的原稿运送检测传感器81(相当于运送检测部)被设置在原稿套准调节辊对13和供纸口18之间。原稿运送检测传感器81例如是透过型光传感器,当在检测范围内存在原稿时和不存在原稿时切换输出。另外,原稿运送检测传感器81只要其输出根据原稿的到达、通过而变化即可,不限于光传感器(例如,可以是机械开关)。由于载置在原稿托盘11上的原稿过多,因而从使原稿供纸辊12旋转从而从原稿供纸辊12开始旋转经过了固定时间也检测不到原稿的到达时,能够判断为发生了无供纸堵塞。
另外,多个原稿运送辊对14从原稿套准调节辊对13沿着原稿运送通路15而设置。并且,多个原稿运送辊对14将原稿运送到读取位置R(运送读取用稿台玻璃31a的上方位置)。原稿在读取位置R被图像读取部3读取。之后,原稿被运送到原稿运送辊对14,并最终被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16。另外,原稿运送装置100能够通过被设置在纸面里侧的支点(没有图示)向上抬起。例如能够将书籍等原稿载置在图像读取部3的上面的载置读取用稿台玻璃31b上。
(原稿运送装置100的动作)
接着,基于图3A和图3B,对在根据本发明的原稿运送装置100上载置原稿时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3A是示出刚进行将原稿载置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原稿运送装置100上的原稿载置后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图3B是示出原稿托盘11的升降部17上升后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如图3A所示,在没有原稿的状态或原稿读取开始前,原稿托盘11的升降部17处在下降到最下方的状态。换句话说,原稿托盘11的升降部17基本位置(初始位置)是下降到下限的位置。通过原稿托盘11的升降部17下降,能够将较多原稿载置在原稿托盘11上(例如,如果是普通纸的原稿则可载置200~300张左右)。
并且,设置在升降部17的上表面的原稿载置传感器82(相当于纸张载置检测部)检测在原稿托盘11上载置了原稿。并且,当在操作面板2 (细节将在后面进行说明,参考图5)进行复印等各种设定、并按下操作面板2的开始键24来指示了开始复印时,升降马达M11(参考图4)进行驱动,旋转轴17a旋转,升降部17开始上升。原稿载置传感器82例如可采用透过型或反射型的光传感器。但原稿载置传感器82只要能够检测在原稿托盘11上载置了原稿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原稿被载置时动作的机械开关)。即使在开始键24被按下之前,在原稿载置后经过了预定时间(例如几秒左右)后,也可以使得升降部17开始上升。
这里,原稿供纸辊12将原稿一张一张送入到原稿运送通路15。原稿供纸辊12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例如,原稿供纸辊12被对旋转轴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进行引导的部件引导。并且,原稿供纸辊12在原稿托盘11中没有原稿的状态下(升降部17下降到下限位置的状态下)成下垂的状态(参考图3A)。并且,一旦升降部17上升,最上层的原稿就和原稿供纸辊12接触。并且,升降部17将原稿供纸辊12与原稿一并托起。
凸起12a被设置在原稿供纸辊12的上方。当原稿供纸辊12被托起到上限位置时,凸起12a嵌入到上限检测传感器83(相当于上限检测部)的凹入处。上限检测传感器83是用于检测原稿供纸辊12与原稿抵接、升降部17上升到上限的传感器。
例如,上限检测传感器83采用在凹入处的内表面设置有发光部和受光部的透过型光传感器。根据由于凸起12妨碍光传感器的从发光部到受光路的光路而导致的受光部的输出变化,可检测出升降部17和原稿供纸辊12上升到上限位置(到达至上限位置)。但只要能够检测出升降部17已上升到上限即可,上限检测传感器83并不限于透过型光传感器(例如可以是机械开关)。如果成为通过上限检测传感器83检测出原稿供纸辊12和升降部17上升到上限位置的状态,就成为能运送原稿的状态(参考图3B)。
(数码复合机200的硬件结构)
接着,基于图4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200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200的硬件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首先,主体控制部201作为负责数码复合机200的动作控制的部分,被设置在数码复合机200的主体内。主体控制部201也可以按功能分设成多种控制部,例如进行整体控制和图像处理的主控制部、通过进行图像形成或使各种旋转体旋转的马达等的开/关等来控制印刷的引擎控制部等。在本说明中,示出将这些控制部集中起来的形式并进行说明。
主体控制部201具有一个或多个CPU 202。并且,主体控制部201与存储装置203连接。存储装置203除了能存储数码复合机200的控制用程序和数据之外,还能够存储图像数据等。例如,存储装置203是RAM、ROM、HDD、闪存ROM等易失性和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203的组合。CPU 202基于存储在存储装置203中的程序和数据来执行运算处理、进行控制信号的接收、发送,从而控制数码复合机200。
并且,主体控制部201与数码复合机200主体的图像读取部3、供纸部4、运送通路5、图像形成部6、以及定影部7连接,进行各部的控制。另外,主体控制部201与操作面板2可通信地连接,用户向操作面板2的输入内容被传递给主体控制部201。主体控制部201识别用户输入的指示。
并且,主体控制部201与I/F部204连接,I/F部204是用于通过网络、线缆、或通信网而与计算机300(例如,个人计算机)或对方FAX装置400进行通信的接口。由此,数码复合机200能够进行从计算机接收图像数据等后的印刷(打印功能)、将通过图像读取部3读取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装置203后向计算机300的发送(扫描功能)、以及与外部的FAX装置400之间的图像数据的收发(FAX功能)。
另外,主体控制部201被设置在原稿运送装置100内,并与进行原稿运送装置100的控制的原稿运送控制部9(相当于控制部)可通信地连接。并且,当执行复印等时,主体控制部201向原稿运送控制部9发出指示,原稿运送控制部9根据指示,实际控制原稿运送装置100的处理、动作。
CPU 91作为原稿运送装置100的中央运算处理装置而被设置在原稿运送控制部9中。存储器92(相当于存储部)存储原稿运送装置100的控制 用程序和数据。另外,关于无供纸堵塞的发生,存储部92存储原稿的运送状态(细节将在后面进行说明)。并且,原稿运送控制部9基于程序和数据,进行使原稿运送辊对14和原稿供纸辊12旋转的原稿运送马达M 12以及使升降部17升降的升降马达M 11的开/关控制、以及升降马达M 11的正反旋转方向的控制。
另外,原稿运送控制部9接受原稿载置传感器82的输出电压的输入。并且,原稿运送控制部9检测并识别在原稿托盘11上载置了原稿。另外,原稿运送控制部9接受上限检测传感器83的输出电压的输入。并且,原稿运送控制部9检测并识别原稿托盘11的升降部17已上升到上限。另外,原稿运送控制部9接受原稿运送检测传感器81的输出电压的输入。并且,如果在原稿供纸辊12旋转后经过了固定时间也无法检测到纸张的到达,则检测并判断为发生了不能供纸的无供纸堵塞。
(无供纸堵塞)
接着,使用图4、图5对无供纸堵塞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操作面板2的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原稿运送装置100包含将积载的原稿送出到原稿运送通路15来进行供纸的供纸装置1。另外,如果积载的原稿过多,例如原稿束被夹入原稿托盘11与原稿供纸辊12之间,从而发生即使驱动原稿供纸辊12旋转也不旋转、或即使旋转纸张也无法被很好地运送的现象。如此有时会发生无法向供纸口18恰当地送出原稿的无供纸堵塞。在此情况下,如果继续使原稿供纸辊12旋转,可能会损坏原稿运送马达M12、或向原稿供纸辊12传递来自原稿运送马达M12的驱动力的齿轮,以及损坏原稿,例如弄皱或弄破原稿。
因此,当即使使原稿供纸辊12旋转在固定时间内原稿运送检测传感器81也没有检测出原稿的到达时,本实施方式的原稿运送控制部9判断为发生了无供纸堵塞。当发生了无供纸堵塞时,原稿运送控制部9使原稿供纸辊12停止旋转。另外,原稿运送控制部9向主体控制部201通知发生了无供纸堵塞,主体控制部201使操作面板2的液晶显示部21显示发生了无供纸堵塞。因此,如图4所示,使根据本发明的供纸装置1、原稿运送装置 100、数码复合机200包括操作面板2。换句话说,操作面板2发挥用于通知供纸装置1、原稿运送装置100、数码复合机200的状态的通知部的功能。
如图1的虚线所示,操作面板被设置在数码复合机200的正面上方。并且,如图5所示,操作面板2除了触摸面板式的液晶显示部21(相当于显示部)之外,还包括数字键部22、功能选择键组23、开始键24等多个键。
液晶显示部21进行与印刷相关的显示。液晶显示部21例如进行数码复合机200中的印刷、发生了无卡纸堵塞等数码复合机200和原稿运送装置100的状态的显示。另外,液晶显示部21显示例如用于印刷的纸张尺寸、放大缩小、浓度设定等数码复合机200中用于功能设定的键、按钮。并且,通过触摸面板进行按下位置坐标的检测,操作面板2识别出用户按下了液晶显示部21上显示的键或按钮。由此,用户能够对数码复合机200的各种功能进行设定。
功能选择键组23包括用于选择复印、扫描、FAX等在数码复合机200中使用的功能的多个键。用户按下表示要使用或要设定的功能的键。
数字键部22由0~9、※、#等数字键、符号键的组合构成。并且,数字键部22例如在利用复印功能时输入印刷份数、进行FAX发送时输入FAX号等在进行数字输入时使用。
开始键24在通过液晶显示部21或数字键部22等完成设定后、指示动作开始时被按下。例如,当进行复印时,用户将原稿载置在原稿运送装置100上,并完成各种设定、例如通过数字键部22等输入印刷份数、或选择输入用于印刷的纸张等,然后若按下开始键24,数码复合机200就会按照设定,开始进行原稿的读取和印刷。
另外,为了通知无供纸堵塞等错误,也可以设置通过点亮和熄灭来通知发生了错误的指示器25(例如,LED)、或通过声音来通知发生了错误的发声部26(例如,包括被设置在操作面板2背面的扬声器)等。
(发生无供纸堵塞时的供纸限制控制)
接着,使用图6至图8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原稿运送装置100中 的供纸限制控制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6、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原稿运送装置100中的供纸限制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另外,图6、图7的流程图是连续的,但因为空间的原因而分成了两个。图8是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原稿运送装置100中进行供纸限制时的液晶显示部21上的一个显示例。
这里,在本控制中,分情况,将原稿的积载状态保持在存储器92中。原稿运送控制部9根据被保持在存储器92中的原稿的积载状态进行控制。例如,如下述那样将原稿的积载状态分成级别并以标志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92中。
在以下说明的各原稿的积载状态中,上限检测传感器83的OFF状态表示“在升降部17上升前上限检测传感器83没有检测出原稿供纸辊12处于上限位置的状态”。相反地,上限检测传感器83的ON状态表示“在升降部17上升前上限检测传感器83检测出原稿供纸辊12处于上限位置的状态”。
·级别0:“当在原稿托盘11上设置了原稿时,上限检测传感器83为OFF状态”;
·级别1:“当在原稿托盘11上设置了原稿时,上限检测传感器83为ON状态,但没有发生无供纸堵塞的状态”;
·级别2:“当在原稿托盘11上设置了原稿时,上限检测传感器83为ON状态,且发生了无供纸堵塞的状态”(相当于供纸限制状态)。
首先,图6中的开始是数码复合机200的打开主电源、或者从休眠模式等省电模式恢复的时候(也可以称为启动了原稿运送控制部9的时候)。首先,原稿运送控制部9向存储器92中存储表示“级别0”的数据,作为初始(最初)的原稿积载状态(步骤#1)。并且,原稿运送控制部9确认原稿载置传感器82的输出,以确认是否进行了原稿的设置(步骤#2)。原稿运送控制部9周期性地进行原稿是否被设置的确认,直到原稿被设置为止(步骤#2的“否”→步骤#2)。
另一方面,如果原稿已被设置(步骤#2为“是”),原稿运送控制部 9确认上限检测传感器83的输出,以确认上限检测传感器83是否检测出原稿供纸辊12处于上限位置(步骤#3)。如果没有检测出上限(步骤#3为“否”),则不改变积载状态。此外,升降部17也可以在步骤#3的确认之后上升。
之后,转移到步骤#5-2及步骤#8(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另一方面,如果检测出上限(步骤#3为“是”),则原稿运送控制部9确认存储器92的数据,以确认积载状态是否为级别2(步骤#4)。此外,当经后面的处理循环到来时有时积载状态变为级别2。
如果积载状态是级别2(步骤#4为“是”),则由于无供纸堵塞发生的可能性高,因此进行供纸限制,不进行原稿的供纸。即,当在纸张载置台(原稿托盘11)上设置了原稿时,如果处于由上限检测部(上限检测传感器83)检测出旋转体(原稿供纸辊12)处于上限位置的状态、并且存储部(存储器92)中已存储了处于供纸限制状态(级别2),则控制部(原稿运送控制部9)不使旋转体(原稿供纸辊12)旋转。
具体来说,如果积载状态为级别2,则如图8所示,原稿运送控制部9通过操作面板2进行通知(步骤#5)。对操作面板2的指示既可以从原稿运送控制部9直接发给操作面板2,也可以经由主体控制部201传递。
在操作面板2中,例如图8所示,在操作面板2的液晶显示部21上进行表示载置在原稿托盘11上的原稿(纸张)过多、应减少原稿(纸张)的消息图像27的显示。并且,在消息图像27内设置关闭键K1。用户通过按下关闭键K1,能够关掉消息图像27的显示。除了液晶显示部21以外,也可以通过指示器25的点亮或发声部26来进行表示原稿多的通知。
原稿运送控制部9在通过操作面板2进行通知后,确认原稿载置传感器82的输出,以持续确认是否从原稿托盘11去掉了原稿(步骤#6、步骤#6为“否”)。如果从原稿托盘11去掉了原稿(步骤#6为“是”),例如返回到步骤#2。另外,如果此时升降部17处于上升状态,则下降到基准位置。
另一方面,通过在步骤#4中进行确认,如果积载状态不是级别2(步骤#4为“否”),则原稿运送控制部9在存储器92中存储表示“级别1” 的数据,作为积载状态(步骤#7)。
之后,原稿运送控制部9持续确认是否因开始键24被按下而从主体控制部201发出了原稿供纸开始指示(步骤#8、步骤#8为“否”)。用户例如在使用复印、扫描、FAX等功能时,可通过按下操作面板2的开始键24来指示数码复合机200开始进行动作。操作面板2从主体控制部201传递开始键24已被按下。在接受到该传递后,主体控制部201对原稿运送控制部9发出原稿供纸开始指示。另外,也可以从操作面板2直接向原稿运送控制部9传递开始键24已被按下。
原稿运送控制部9如果有原稿供纸开始指示(步骤#8为“是”),则使升降部17上升,使原稿运送马达M12驱动,使原稿供纸辊12旋转,以进行原稿的供纸动作(步骤#9)。如此,在存储部(存储器9)中没有存储表示处于供纸限制状态(级别2)的信息的情况下,当在纸张载置台(原稿托盘11)上设置了纸张时,控制部(原稿运送控制部9)不管上限检测部(上限检测传感器83)的检测状态如何都使旋转体(原稿供纸辊12)旋转。
另外,原稿运送控制部9在原稿运送当中根据需要使升降部17上升。即,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1、原稿运送装置100、图像形成装置(数码复合机200)具有使纸张载置台(原稿托盘11)升降的升降部17,当在纸张载置台上没有设置纸张时,升降部17使纸张载置台(原稿托盘11、升降部17)下降到下限位置,一旦在纸张载置台(原稿托盘11、升降部17)上设置纸张,升降部17就使纸张载置台(原稿托盘11、升降部17)上升,直到上限检测部(上限检测传感器83)检测出旋转体(原稿供纸辊12)已到达上限位置为止。并且,在原稿运送当中,也使纸张载置台(原稿托盘11、升降部17)一点一点上升,以使最上层的原稿与旋转体(原稿供纸辊12)接触。
然后,原稿运送控制部9确认是否没有发生错误地正常完成了原稿的供纸(步骤#10)。如果没有发生错误地正常地完成了原稿的供纸(步骤#10为“是”),则原稿运送控制部9在存储器92中存储表示“级别0”的数据,作为积载状态(步骤#11)。即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1、原稿运 送装置100、图像形成装置(数码复合机200)具有用于存储表示处于供纸限制状态(级别2)的信息的存储部(存储器92),当在纸张载置台(原稿托盘11)上设置了纸张时,如果处于上限检测部(上限检测传感器83)没有检测出旋转体(原稿供纸辊12)位于上限位置的状态,则即使存储部中存储了表示处于供纸限制状态的信息,控制部(原稿运送控制部9)也仍使旋转体旋转,如果没有发生无供纸堵塞地完成了供纸,则控制部(原稿运送控制部9)消去存储部中表示处于供纸限制状态的信息的存储。之后返回到步骤#2,原稿运送控制部9确认原稿(纸张)的重新设置。
另一方面,当供纸没有正常完成时(步骤#10为“否”),原稿运送控制部9确认是否检测出无供纸堵塞(步骤#12)。如果原稿的停止供纸是由无供纸堵塞以外的原因引起的,例如原稿运送通路15中的堵塞或主体则运送通路5中的堵塞等(步骤#12为“否”),则例如原稿运送控制部9持续确认原稿运送通路15中是否已没有滞留的原稿、是否从控制部传来错误已被消除,即持续确认错误是否已被消除(步骤#13、步骤#13为“否”)。如果错误已被解除(步骤#13为是)则返回到步骤#2。
并且,如果在步骤#12中检测出无供纸堵塞(步骤#12为“是”),则原稿运送控制部9确认存储器92中存储的积载状态是否为级别1(步骤#14)。即,原稿运送控制部9确认是否在上限检测传感器83检测出原稿供纸辊12处于上限的情况下进行了供纸(步骤#14)。如果积载状态是级别1(步骤#14为“是”),则原稿运送控制部9使存储器92存储表示“级别2”的数据,作为积载状态(步骤#15)。由此,曾进行供纸并发生了无供纸堵塞之后,当设置了原稿时,如果通过上限检测传感器83检测出原稿供纸辊12处于上限位置,则原稿运送控制部9不进行供纸,进行供纸限制(步骤#5、步骤#6)。
即,本实施方式的供纸装置1、原稿运送装置100、图像形成装置(数码复合机200)包括:积载纸张的纸张载置台(原稿托盘11、升降部17);旋转体(原稿供纸辊12),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与被积载的纸张中最上层的纸张接触,并通过旋转从纸张载置台送出纸张;纸张载置 检测部(原稿载置传感器82),用于检测在纸张载置台上载置了纸张;上限检测部(上限检测传感器83),用于检测旋转体位于上限位置;运送检测部(原稿运送检测传感器81),其被设置在比纸张载置台更靠纸张运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用于检测纸张的运送;控制部(原稿运送控制部9),其不管纸张被设置在纸张载置台上时的上限检测部的检测状态如何都使旋转体旋转来进行供纸(即使进行供纸),如果运送检测部无法检测到纸张的到达时判断为发生了无供纸堵塞,当再次(发生无供纸堵塞后,接着)在纸张载置台上设置了纸张时,如果通过上限检测部检测出旋转体位于上限位置,则判断为已变成作为应进行供纸限制的状态的供纸限制状态(级别2),并不使旋转体旋转。更具体来说,当从纸张载置台取出引起无供纸堵塞的纸张、并接着在纸张载置台上设置了纸张时,如果在升降部17使纸张载置台上升之前由上限检测部检测出旋转体位于上限位置,则控制部判断为已变成供纸限制状态。
之后,原稿运送控制部9与步骤#5同样地,进行通过操作面板2的通知(步骤#16)。即,供纸装置1、原稿运送装置100、图像形成装置(数码复合机200)包括用于通知装置的状态的通知部(操作面板2),当变成供纸限制状态时(步骤#16时),以及在存储部(存储器92)中存储了表示处于供纸限制状态的信息的状态下,当纸张被设置在纸张载置台(原稿托盘11)上时通过上限检测部(上限检测传感器83)检测出旋转体(原稿供纸辊12)位于上限位置(步骤#5的时候)时,通知部通知所设置的纸张过多。
在步骤#5和步骤#16中被显示到操作面板2上的消息图像27例如在返回到步骤#2时重新设置了原稿(纸张)后(步骤#3),如果没有检测出上限(步骤#4为“否”),则自动被消去(步骤#5-2)。另外,在消息图像27被显示后、关闭键K1没被按下从而所设置的原稿未被理会的情况下、或者在虽取出了原稿但关闭键K1没被按下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消息图像27被显示后或者原稿被取出后经过了固定时间时,自动消去消息图像27。例如固定时间能够任意设定(例如几分钟),也可以通过操作面板2来设定固定时间。如此,通过自动消去消息图像27,在与引起无供纸堵塞 的用户不同的用户想要使用数码复合机200的情况下,不用辨认无关的消息图像27,不会导致混乱。
并且,原稿运送控制部9在能够确认无供纸堵塞的处理已经完成之前持续进行确认(步骤#17、步骤#17为“否”)。例如,原稿运送控制部9确认上述检测传感器83的输出,如果通过上限检测传感器83没有检测出原稿供纸辊12位于上限位置,并且通过确认原稿载置传感器82的输出而能够确认原稿已被从原稿托盘11去除,则判断为无供纸堵塞的处理已经完成。并且,原稿运送控制部9如果能够确认无供纸堵塞的处理已完成(步骤#17为“是”),则返回到步骤#2。
例如,在未拆除装订的订书针的状态下想要进行原稿的供纸的情况、原稿在各个原稿偏移的状态下被载置在原稿托盘11上的情况等,在级别0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无供纸堵塞。因此,当步骤#14为“否”时(积载状态不是级别1并发生了无供纸堵塞时),不改变积载状态的级别,并转移到步骤#17。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例如在发生了无供纸堵塞的情况下,有时用户先去除纸张并在不减少纸张的情况下再次设置纸张。之后,如果进行供纸,则再次发生无供纸堵塞的可能性非常高。因此,当从纸张载置台(原稿托盘11、升降部17)去除了引起无供纸堵塞的纸张束并再次在纸张载置台上设置了纸张束(原稿束)时,如果通过上限检测部(上限检测传感器83)检测出旋转体(原稿供纸辊12)位于上限位置,则控制部(原稿运送控制部9)判断为变成供纸限制状态,从而不使旋转体(原稿供纸辊12)旋转。由此,在发生无供纸堵塞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不进行供纸。从而能够抑制无供纸堵塞的发生。
此外,发生一次无供纸堵塞后,变成供纸限制状态。换句话说,即使在上限检测部(上限检测传感器83)检测出旋转体(原稿供纸辊12)位于上限,也进行一次供纸。由此,即使设置纸张时被上限检测部检测出旋转体位于上限,如果载置了不会引起无供纸堵塞的范围内的厚度的纸张,也可顺利地进行供纸。从而能够防止一次能够积载的纸张束的厚度比设备本来能够搭载的纸张束的厚度变薄。
此外,在存储了表示处于供纸限制状态的信息的状态下,当设置纸张时,如果上限检测部(上限检测传感器83)不处于检测出上限的状态,则控制部(原稿运送控制部9)进行供纸。即使存储了表示处于供纸限制状态的信息,如果下一次设置的纸张厚度是可认为不发生无供纸堵塞的厚度,例如减少了要设置的纸张的页数的情况等,则也进行供纸。另外,如果在没有发生无供纸堵塞的情况下完成了供纸,则使存储部(存储器92)消除表示处于供纸限制状态的信息的存储。由此,供纸限制状态不会长期维持。
另外,例如即使发生无供纸堵塞,有时用户也不死心,不减少引起无供纸堵塞的纸张束的页数而且多次进行纸张设置。但是,在存储有表示变成供纸限制状态的信息的状态下,如果在纸张设置时通过上限检测部(上限检测传感器83)检测出旋转体(原稿供纸辊12)位于上限位置,则控制部(原稿运送控制部9)不使旋转体旋转。由此,即便用户在不减少引起无供纸堵塞的纸张束的页数的情况下几次进行纸张设置,也不进行供纸。因此,能够使得在发生无供纸堵塞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不进行供纸,从而能够抑制发生无供纸堵塞的次数。
另外,在没有存储表示处于供纸限制状态的信息的状态下,当设置了纸张时,控制部(原稿运送控制部9)不管上限检测部(上限检测传感器83)的检测状态如何都使旋转体(原稿供纸辊12)旋转。由此,用户所设置的纸张被尝试供应一次,如果载置了不引起无供纸堵塞的范围内的厚度的纸张则被顺利地进行供纸。从而能够防止一次能够积载的纸张束的厚度比设备本来能够搭载的纸张束或原稿束的厚度变薄。另外,通知部(操作面板2)进行所设置的原稿过多的通知。由此,用户能够确认应减少载置在纸张载置台(原稿托盘11)上的纸张束(原稿束)的页数。从而能够抑制无供纸堵塞的发生。
另外,在供纸装置1中,为了使旋转体(原稿供纸辊12)与最上层的纸张抵接,纸张载置台(原稿托盘11)有时会升降。并且,如果在升降部17使纸张载置台上升之前通过上限检测部(上限检测传感器83)检测出旋转体位于上限位置,则控制部(原稿运送控制部9)进行供纸限制。由 此,能够使得在发生无供纸堵塞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不进行供纸。另外,能够提供对每一个纸张束至少能将无供纸堵塞的发生抑制到一次的原稿运送装置100、图像形成装置。并且,一次能够积载的纸张束(原稿束)的厚度与设备本来能够搭载的纸张束或者原稿束的厚度相比不会变薄。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和图4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原稿运送装置100内的供纸装置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在供纸部4中由于过度积载而导致的无供纸堵塞,供纸部4由数码复合机200主体内的纸盒等构成。
如图1所示,各纸盒中设置有载置板43(相当于纸张载置台)以及与所载置的纸张中最上层的纸张接触的供纸辊42(相当于旋转体)。另外,各供纸辊42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另外,例如能够在载置板43的下方设置用于检测在载置板43上是否存在纸张的纸张载置传感器44(相当于纸张载置检测部),纸张载置传感器44使用了反射型或透过型的光传感器等。
另外,如图1和图4所示,设置用于针对各个供纸辊42检测是否已到达上限位置的上限检测传感器45(相当于上限检测部)。另外,例如在纸盒到运送通路5或图像形成部6之间设置例如由光传感器构成的运送检测传感器46(相当于运送检测部),用于检测纸张的到达、通过等运送。
另外,在各纸盒41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载置纸张的载置板43。这些各载置板43的运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为支点,纸张运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为自由端,自由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轴47、上推部件48、上推马达M40(参考图4)等为了使载置板43上升而被设置在各纸盒41中。轴47被设置在各载置板43的下方,并沿着与纸张运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在轴47上安装有与载置板43的下表面接触的板状的上推部件48。上推马达M40使轴47旋转,并改变上推部件48的角度来使载置板43上升。供纸辊42可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摆动(移动)。
例如,当从数码复合机200卸下纸盒时,上推部件48倒下。另一方 面,当纸盒被安装到数码复合机200上时,上推马达M40旋转,载置板43被上推。并且,在供纸辊42的上方设置有检测供纸辊42是否已到达上限位置的上限检测传感器45。上推马达M40旋转,载置板43被上推,直到上限检测传感器83检测出供纸辊42的到达上限为止。上限检测传感器45例如包含光传感器,当供纸辊42被托举到一定程度时,其输出被改变。并且,当随着印刷纸张被消耗而上限检测传感器45变得检测不到供纸辊42到达上限时,上推马达M40旋转,载置板43被上推。其结果是,时常处于最上层的纸张与供纸辊42接触的状态。图1示出了使载置板43上升到最上层的纸张与供纸辊42相接触的上限位置的状态。
并且,主体控制部201进行供纸马达M41和上推马达M40的旋转控制。另外,主体控制部201基于纸张载置传感器44、上限检测传感器45、运送检测传感器46等的输出来检测无供纸堵塞的发生。例如,当即使在纸张载置传感器44检测出存在纸张、上限检测传感器46检测出供纸辊42到达上限的状态下进行供纸,运送检测传感器46也检测不到纸张的到达时,主体控制部201判断为发生了无供纸堵塞。并且,主体控制部201也可以在发生了无供纸堵塞时在操作面板2上进行表示纸盒中的纸张积载量过多的显示。另外,主体控制部201也可以利用存储装置203进行与原稿运送装置100同样的发生了无供纸堵塞时的供纸限制控制。
接着,对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下述例子:在原稿运送装置100中设置原稿运送控制部9,并由原稿运送控制部9进行是否为供纸限制状态(级别2)的判断、以及原稿供纸辊12的旋转等原稿运送的控制,但也可以不设置原稿运送控制部9而是由主体控制部201进行原稿运送装置100的控制。此时,供纸装置1、原稿运送装置100的控制部也是数码复合机200的控制部。另外,原稿运送装置100内的各种传感器的输出被输入到主体控制部201中。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利用于供纸装置、具有供纸装置的原稿运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此,可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来实施。
Claims (9)
1.一种供纸装置,包括:
积载纸张的纸张载置台;
旋转体,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与被积载的纸张中最上层的纸张接触,并通过旋转而从所述纸张载置台送出纸张;
纸张载置检测部,用于检测在所述纸张载置台上载置了纸张;
上限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旋转体位于上限位置;
运送检测部,其被设置在比所述纸张载置台更靠纸张运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用于检测纸张的运送;以及
控制部,其不管在所述纸张载置台上设置了纸张时的所述上限检测部的检测状态如何都使所述旋转体旋转来进行供纸,如果所述运送检测部无法检测到纸张的到达,则判断为发生了无供纸堵塞,当再次在所述纸张载置台上设置了纸张时,如果通过所述上限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旋转体位于上限位置,则判断为已变成供纸限制状态并不使所述旋转体旋转,其中所述供纸限制状态是应进行供纸限制的状态;
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表示处于所述供纸限制状态的信息;
所述控制部在纸张被设置在所述纸张载置台上的情况下,当处于通过所述上限检测部没有检测出所述旋转体位于上限位置的状态时,即使所述存储部存储了表示处于所述供纸限制状态的信息,也使所述旋转体旋转,并且当在没有发生无供纸堵塞的情况下完成了供纸时,使所述存储部消去对表示处于所述供纸限制状态的信息的存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
在纸张被设置在所述纸张载置台上的情况下,当处于通过所述上限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旋转体位于上限位置的状态、并且所述存储部存储有表示处于所述供纸限制状态的信息时,所述控制部不使所述旋转体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
在所述存储部没有存储表示处于所述供纸限制状态的信息的情况下,当在所述纸张载置台上设置了纸张时,所述控制部不管所述上限检测部的检测状态如何都使所述旋转体旋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
包括用于通知装置的状态的通知部,
当变成所述供纸限制状态时,以及当在所述存储部存储有表示处于所述供纸限制状态的信息的状态下向所述纸张载置台设置纸张时通过所述上限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旋转体位于上限位置时,所述通知部通知所设置的纸张过多。
5.一种供纸装置,包括:
积载纸张的纸张载置台;
旋转体,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与被积载的纸张中最上层的纸张接触,并通过旋转而从所述纸张载置台送出纸张;
纸张载置检测部,用于检测在所述纸张载置台上载置了纸张;
上限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旋转体位于上限位置;
运送检测部,其被设置在比所述纸张载置台更靠纸张运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用于检测纸张的运送;以及
控制部,其不管在所述纸张载置台上设置了纸张时的所述上限检测部的检测状态如何都使所述旋转体旋转来进行供纸,如果所述运送检测部无法检测到纸张的到达,则判断为发生了无供纸堵塞,当再次在所述纸张载置台上设置了纸张时,如果通过所述上限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旋转体位于上限位置,则判断为已变成供纸限制状态并不使所述旋转体旋转,其中所述供纸限制状态是应进行供纸限制的状态;
具有由于使所述纸张载置台升降的升降部,
所述升降部在所述纸张载置台上没有设置纸张时,使所述纸张载置台下降到下限位置,并在纸张被设置在所述纸张载置台上后,使所述纸张载置台上升,直到通过所述上限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旋转体已到达上限位置,
在从所述纸张载置台去除引发所述无供纸堵塞的纸张、接着向所述纸张载置台设置了纸张的情况下,当在所述升降部使所述纸张载置台上升之前通过所述上限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旋转体位于上限位置时,所述控制部判断为已变成所述供纸限制状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
所述通知部显示表示减少纸张的消息图像,
如果在重新设置纸张后检测不到上限,则所述通知部消去所述消息图像的显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纸装置,其中,
所述供纸装置是用于容纳并提供用于图像形成的供纸部。
8.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或5记载的供纸装置的原稿运送装置。
9.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或5记载的供纸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97513 | 2009-12-28 | ||
JP2009297513A JP5081895B2 (ja) | 2009-12-28 | 2009-12-28 | 給紙装置、原稿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07787A CN102107787A (zh) | 2011-06-29 |
CN102107787B true CN102107787B (zh) | 2014-07-30 |
Family
ID=44172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3024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07787B (zh) | 2009-12-28 | 2010-10-21 | 供纸装置、原稿运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67778B2 (zh) |
JP (1) | JP5081895B2 (zh) |
CN (1) | CN10210778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04876B1 (ja) * | 2012-08-24 | 2014-02-05 | 株式会社Pfu | 用紙搬送装置、ジャム判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CN103051827B (zh) * | 2012-12-25 | 2016-05-04 | 余姚市友威电器有限公司 | 复印控制设备 |
JP5987023B2 (ja) * | 2014-06-20 | 2016-09-0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用紙供給装置、これを備えた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655899B2 (ja) * | 2015-07-06 | 2020-03-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623855B2 (ja) * | 2016-03-11 | 2019-12-2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給紙搬送装置および給紙搬送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7261476B2 (ja) * | 2019-08-07 | 2023-04-20 | ホリゾン・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 用紙処理装置 |
JP7476714B2 (ja) * | 2020-08-05 | 2024-05-0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16969218B (zh) * | 2023-09-15 | 2023-12-26 | 江苏金典高科数码有限公司 | 纸张输送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42111A (en) * | 1997-08-18 | 2000-03-28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slip in a sheet transport system |
CN101021696A (zh) * | 2006-02-15 | 2007-08-22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纸张供应装置及控制方法、成像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 |
JP2008254896A (ja) * | 2007-04-06 | 2008-10-23 | Kyocera Mita Corp | 用紙給送装置、原稿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040522A (ja) * | 2007-08-06 | 2009-02-26 | Ricoh Co Ltd | シート給送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87632B2 (ja) * | 1993-03-08 | 2002-06-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の手差し給紙装置 |
JPH11352608A (ja) * | 1998-06-09 | 1999-12-24 | Ricoh Co Ltd | 原稿給紙装置及び原稿給紙方法 |
JP2008280121A (ja) * | 2007-05-09 | 2008-11-20 | Sharp Corp |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09
- 2009-12-28 JP JP2009297513A patent/JP508189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10-21 CN CN201010530246.1A patent/CN10210778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2-10 US US12/965,231 patent/US856777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42111A (en) * | 1997-08-18 | 2000-03-28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slip in a sheet transport system |
CN101021696A (zh) * | 2006-02-15 | 2007-08-22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纸张供应装置及控制方法、成像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 |
JP2008254896A (ja) * | 2007-04-06 | 2008-10-23 | Kyocera Mita Corp | 用紙給送装置、原稿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040522A (ja) * | 2007-08-06 | 2009-02-26 | Ricoh Co Ltd | シート給送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平11-352608A 1999.12.24 |
JP平6-255836A 1994.09.1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156347A1 (en) | 2011-06-30 |
US8567778B2 (en) | 2013-10-29 |
JP5081895B2 (ja) | 2012-11-28 |
CN102107787A (zh) | 2011-06-29 |
JP2011136788A (ja) | 2011-07-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07787B (zh) | 供纸装置、原稿运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 |
US8072619B2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JP2007204248A (ja) |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66938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給紙装置 | |
CN103856659B (zh) |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3751293B2 (ja) |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331775B2 (ja) | 原稿送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4597731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7528662B2 (ja) | 原稿搬送装置 | |
JP201012836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9146519B2 (en) |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ame | |
JP7604818B2 (ja) | 原稿搬送装置 | |
JP200716375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原稿読取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る複写機 | |
JP2010265044A (ja) |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その自動原稿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6676298B2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3751294B2 (ja) |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27678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290889B2 (ja) |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3123093A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0053255A (ja) | 自動原稿給紙装置及びその原稿給紙方法 | |
JP200732247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384448B2 (ja) |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ート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7077953A (ja) |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ート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166052A (ja) | 原稿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239294A (ja) |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