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3497A - 空调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33497A CN102033497A CN2010102956280A CN201010295628A CN102033497A CN 102033497 A CN102033497 A CN 102033497A CN 2010102956280 A CN2010102956280 A CN 2010102956280A CN 201010295628 A CN201010295628 A CN 201010295628A CN 102033497 A CN102033497 A CN 1020334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conditioner
- electronic equipment
- conditioning control
- thermal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836—Thermal management, e.g. server temperature contro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分别冷却多个电子设备的多个空调器,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包括:存储部,用于存储与各电子设备的发热量相关的发热量信息;以及控制器,用于检测所述空调器之一的故障发生,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之一发生故障时指定由发生故障的所述空调器之一进行冷却的任何电子设备,基于所述发热量信息确定每个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发热量,并根据所述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发热量设定其余空调器中至少一个空调器的空气流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讨论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空调控制装置、一种空调控制方法以及一种存储空调控制程序的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其中设置有多个支架的数据中心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支架上叠置有诸如服务器、网络设备之类的各电子设备。在上述类型的数据中心中采用了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从空调器中吹出冷却空气(cooled air)以冷却电子设备从而降低从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
然而,上述类型的数据中心中,在一个空调器中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有时发生故障(fault-occurred)的空调器(其中已发生故障的空调器)可能不会对之前一直使用该发生故障的空调器进行冷却的电子设备吹出冷却空气。相关的每个电子设备的温度可能会上升,因而可能产生运转失常。
因此,作为一种用于对之前一直使用发生故障的空调器冷却的电子设备进行冷却的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将正常工作的空调器的制冷能力设定至上限以取代发生故障的空调器对电子设备进行冷却的技术。具体地,在一个空调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正常工作空调器(正在正常工作的空调器)吹出冷却空气的流速被设定成最大值,并且冷却空气被供应至之前一直使用发生故障的空调器进行冷却的电子设备。
然而,在上述用于在一个空调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使用另一空调器冷却电子设备的技术中,正常工作空调器吹出冷却空气的流速被设定成最大值,而没有考虑到对之前一直使用发生故障的空调器冷却的电子设备进行冷却所适合的流速。
结果,冷却空气可能会以比适于冷却相关电子设备的空气流速更高的空气流速被供应至之前一直使用发生故障的空调器进行冷却的电子设备,因而数据中心的整个内部可能会被过度冷却。因此,这一问题可能会产生,即,在一个空调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每个其余正常工作空调器的功耗会增加,因而无法实现电子设备的有效冷却。
以下为参考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公开No.2006-118837;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公开No.2007-328633。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一个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控制装置、一种空调控制方法以及一种存储空调控制程序的存储介质,以便即使在一个空调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冷却一个或多个相关电子设备,同时将系统功耗的增加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分别冷却多个电子设备的多个空调器的空调控制装置,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包括:存储部,用于存储与各电子设备的发热量(heating value)相关的发热量信息;以及控制器,用于检测空调器之一中的故障发生,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之一发生故障时,指定(specify)由发生故障的所述空调器之一进行冷却的任何电子设备,基于所述发热量信息确定每个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发热量,并根据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所述发热量设定其余空调器中至少一个空调器的空气流速(air flowrate)。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3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中的空气循环流动示例的图示;
图4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控制装置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5为示出了存储于分配信息存储单元中的表格(用于存储被分配给各空调器进行冷却的各IT设备)示例的图示;
图6为示出了指示空气被供应至每个IT设备时所处的温度测量值的曲线图示例的图示;
图7为示出了指示每个IT设备的功耗测量值的曲线图示例的图示;
图8为示出了安装在被分配给发生故障空调器进行冷却的区域中的IT设备示例的图示;
图9为示出了指示安装在被分配给发生故障空调器进行冷却的区域中的IT设备功耗的基于时间序列的总和(summed-up)值的曲线图示例的图示;
图10为示出了由于冷却空气流速不足而会出现的空气环流(flowing-around of air)示例的图示;
图11为示出了使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控制装置10a所执行的处理(process)步骤(procedure)的流程图示例;
图12为示出了使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控制装置10a所执行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示例;
图13为示出了使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空调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示例;以及
图14为示出了执行空调控制程序的计算机示例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技术的优选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与本说明书所揭示的技术相关的空调控制装置、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控制程序的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在下面将描述的一个实施例中,将阐释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调控制装置的配置以及使用该空调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处理。空调系统100包括空调控制装置1、多个空调器2A至2F以及多个电子设备3。
空调控制装置1控制各空调器2A至2F吹出空气的空气流速。每个空调器2A至2F吹出冷却空气以冷却电子设备3。空调器2A至2F已吹出的冷却空气被供应至所述多个电子设备。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调控制装置1包括空调器故障感测单元1a、电子设备指定单元1b、发热量信息提取单元1c以及空气流速设定单元1d。
空调器故障感测单元1a感测故障已经发生在一个空调器中。在使用空调器故障感测单元1a感测到空调器中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指定单元1b指定之前一直由该发生故障的空调器供应冷却空气的一个或多个电子设备。
发热量信息提取单元1c从历史信息中提取由电子设备指定单元1b所指定的每个电子设备的发热量。所述历史信息是在相关空调器发生故障之前被记录的。空气流速设定单元1d根据使用发热量信息提取单元1c提取的电子设备发热量,来设定其余空调器中至少一个空调器的空气流速。
如上所述,空调控制装置1感测在空调器中发生故障,并在感测到故障发生的情况下指定之前一直由发生故障的空调器供应冷却空气的电子设备。然后,空调控制装置1提取每个所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发热量,并根据所提取的电子设备发热量来设定其余空调器中至少一个空调器的空气流速。
即,当一个空调器失效时,空调控制装置1从被分配给发生故障空调器进行冷却的电子设备(例如IT(信息技术)设备)的发热量中获取一个适于进行冷却的空气流速,并将该空气流速分派(allocate)给每个正常工作的空调器。因此,即使在一个空调器发生故障时,也能够有效地冷却相关电子设备,同时将功耗的增加最小化。
第二实施例
在下面将描述的实施例中,将依次阐释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配置以及使用该空调系统所执行处理的流程,并将在最后阐释由该第二实施例带来的效果。在以下第二实施例中,将描述一个包括底板(bottom floor)的数据中心的示例,其中冷却空气通过该底板从空调器供应至支架。
接下来,将参照图2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A的配置。图2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A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如图2所示,空调系统100A包括空调控制装置10、多个空调器20A至20F以及多个支架30。
空调系统100A还包括多个空调器出风传感器(air conditioner blow-offsensor)(用于分别感测从每个空调器20A至20F吹出的冷却空气)40A和多个空调器回风传感器(air conditioner return sensor)(用于分别感测回到每个空调器20A至20F的排风(exhaust air))40D。空调器出风传感器40A和空调器回风传感器40D都设置在每个空调器20A至20F上。空调系统100A还包括多个支架供风传感器(rack supply-air sensor)(用于分别感测提供至每个支架30的冷却空气)40B和多个支架排风传感器(rack exhaust-air sensor)(用于分别感测从每个支架30排出的空气)40C。支架供风传感器40B和支架排风传感器40C都设置在每个支架30上。空调控制装置10与各空调器20A至20F以及与各传感器40A至40D连接。
空调控制装置10从对应的空调器出风传感器40A得到每个空调器20A至20F的送风温度(blast temperature)和送风流速(blast flow rate)(每个空调器20A至20F吹出冷却空气的送风温度和送风流速)。空调控制装置10从对应的支架供风传感器40B得到每个IT设备的供风温度和供风流速(冷却空气被供应至每个IT设备的各供风温度和各供风流速)。此外,空调控制装置10从每个支架排风传感器40C得到每个IT设备的排风温度和排风流速(从每个IT设备排放出排风的各排风温度和各排风流速)。另外,空调控制装置10从每个空调器回风传感器40D得到每个空调器20A至20F的各进风温度(intake-air temperature)和各进风流速(intake-air flow rate)(排风被吸进每个空调器20A至20F的各进风温度和各进风流速)。
空调控制装置10将与空调器性能设定相关的用以设定各空调器性能的信息传送至对应的空调器20A至20F。例如,空调控制装置10传送送风流速数据以指示对应的空调器提高冷却空气的流速。
接下来,将参照图3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A中的空气循环。图3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A中的空气循环流动示例的图示。如图3的示例所示,空调系统100A为包括一个底板和一个架高板(raised floor)的双底结构(double bottom configuration),并且支架30安装在架高板内。
在空调系统100A中,从空调器20A吹出降至底板的冷却空气被引导上升至架高板然后作为冷空气(cold air)被供应给支架30。在图3中,阴影箭头指示冷却空气的流动,白箭头指示热排风(exhaust hot air)的流动。
空调器20A朝支架30吹出冷却空气并吸入从支架30排出的热排风。具体地,空调器20A吹出冷却空气降至底板以通过嵌入板面的格栅向架高板中的支架30供应冷却空气,并吸入由支架30排入架高板中的热排风。
此外,空调器20A从空调控制装置10接收与空调器性能的设定相关的信息,且空调器20A的空调器性能根据接收到的与空调器性能的设定相关的信息而被设定。例如,在空调器20A已从空调控制装置10接收到指示提高冷却空气流速的送风流速数据的情况下,空调器20A设定为提高送风流速。其上安装有IT设备中至少一个的支架30吸入从空调器20A供应的冷却空气并向架高板中排出热排风。
空调器出风传感器40A检测每个空调器20A的送风温度和送风流速。支架供风传感器40B检测安装在支架30上的每个IT设备的供风温度和供风流速。支架排风传感器40C检测每个IT设备的排风温度和排风流速。空调器回风传感器40D检测每个空调器20A的进风温度和进风流速。
接下来,将参照图4描述空调控制装置10的详细配置。图4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控制装置10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如图4所示,空调控制装置10包括传感器控制I/F(接口)单元11、空调器控制I/F单元12、控制单元13及存储单元14。接下来,将描述使用这些单元所执行的处理。
传感器控制I/F单元11控制与将被传送至其所连接的各种传感器40以及从这些传感器40接收的各种信息有关的通信。具体地,传感器控制I/F单元11从各空调器出风传感器40A得到每个空调器20A至20F的送风温度和送风流速。传感器控制I/F单元11从各支架供风传感器40B得到每个IT设备的供风温度和供风流速。传感器控制I/F单元11从各支架排风传感器40C得到各IT设备的排风温度和排风流速。此外,传感器控制I/F单元11从各空调器回风传感器40D得到每个空调器20A至20F的进风温度和进风流速。
空调器控制I/F单元12控制与将被传送至其所连接的空调器20A至20F以及从空调器20A至20F接收的各种信息有关的通信。具体地,空调器控制I/F单元12将与空调器性能的设定有关的信息传送给各空调器20A至20F。
存储单元14在其中存储有用以使用控制单元13执行各种处理的数据及程序。存储单元14为存储部的一个示例,控制单元13为控制器的一个示例。特别地,存储单元14包括分配信息存储单元14a及历史信息存储单元14b。分配信息存储单元14a存储与分配给每个空调器20A至20F进行冷却的IT设备有关的信息。具体地,如图5的示例所示,分配信息存储单元14a在其中存储有一个表格,该表格指示了彼此对应的用于唯一标识一个空调器的“空调器ID”和用于唯一标识被分配给每个空调器进行冷却的每个IT设备的“分配的IT设备ID”。
历史信息存储单元14b在其中存储有从各传感器40得到的测量值作为历史信息。具体地,历史信息存储单元14b在其中存储有:每个空调器的送风温度,每个空调器的送风流速,每个IT设备的供风温度,每个相关IT设备的供风流速,每个IT设备的排风温度,每个IT设备的排风流速,每个空调器的进风温度,每个空调器的进风流速,通过每个格栅的风温(冷却空气被吹送通过每个格栅的风温),通过每个格栅的风速(冷却空气被吹送通过每个格栅的风速),每个IT设备的功耗等等。
例如,如图6的示例所示,历史信息存储单元14b存储有按时间序列测量的每个IT设备的供风温度值。如图6所示,历史信息存储单元14b在其中存储有:在过去历史所记录的每个IT设备的供风温度值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以及在过去历史所记录的每个IT设备的供风温度值的平均值“Ave”。
类似地,如图7的示例所示,历史信息存储单元14b存储有按时间序列测量的每个IT设备的功耗值。如图7所示,历史信息存储单元14b在其中存储有:在过去历史所记录的每个IT设备的功耗值的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以及在过去历史所记录的每个IT设备的功耗值的平均值“Ave”。
控制单元13包括用于存储限定(define)各处理步骤的程序以及相关数据的内部存储器,并根据内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执行各种处理。特别地,控制单元13包括空调器故障感测单元13a、电子设备指定单元13b、发热量信息提取单元13c以及空气流速设定单元13d。
空调器故障感测单元13a感测故障已经发生在一个空调器、例如空调器20B中。空调器出风传感器40A按预设时间间隔进行检测。具体地,空调器故障感测单元13a从历史信息存储单元14b得到每个空调器20A至20F的送风流速,并判断是否存在当前送风流速为“0”的任何空调器。
然后,在判断出存在当前送风流速为“0”的空调器20B的情况下,空调器故障感测单元13a从空调器20B的送风异常停止的事实进行判断,而感测出空调器20B中发生故障,并向电子设备指定单元13b传送一个空调器20B中发生故障的通知。
在感测到空调器20B中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指定单元13b指定之前一直由空调器20B提供冷却空气的支架30。具体地,电子设备指定单元13b从空调器故障感测单元13a收到空调器20B中发生故障的通知,从分配信息存储单元14a中读取出被分配给发生故障的空调器20B进行冷却的IT设备,并将读取的IT设备通知给发热量信息提取单元13c。
例如,在图8所示的空调系统示例中,安装了垂直排列为6行并且水平排列为7列的支架,也即,一共安装了42个支架。图8为示出了安装在被分配给其中发生故障的一个空调器进行冷却的区域中的IT设备示例的图示。如图8所示,在空调器20B中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指定单元13b从分配信息存储单元14a中读取被分配给空调器20B进行冷却的IT设备。电子设备指定单元13b将安装在位于第三和第四行并在第一至第四列中组30G的支架30上的IT设备(如图8所示的示例,“50A”至“50H”)指定为被分配给空调器20B进行冷却的IT设备。
发热量信息提取单元13c从空调器20B发生故障之前所记录的历史信息中提取指定的IT设备50A至50H的发热量。具体地,发热量信息提取单元13c自历史信息存储单元14b中读取每个IT设备50A至50H的功耗,合计每个IT设备50A至50H的功耗,并提取每个IT设备50A至50H的功耗合计值的最大值。然后,发热量信息提取单元13c将所述最大值通知给空气流速设定单元13d。
例如,如图9的示例所示,发热量信息提取单元13c合计被分配给发生故障的空调器20B进行冷却的各IT设备50A至50H的功耗(如图9所示的示例,“IT-a”、“IT-b”和“IT-c”)。然后,发热量信息提取单元13c提取各IT设备的功耗合计值的最大值(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Max”)。
流速设定单元13d根据所提取的IT设备50A至50H的发热量设定工作正常的空调器20A、20C至20F的流速。具体地,流速设定单元13d使用各IT设备50A至50H的功耗合计值的最大值作为适于使用的总功耗来设定一个阈值。
此外,流速设定单元13d自历史信息存储单元14b中读取被分配给每个正常工作空调器20A、20C至20F进行冷却的各IT设备的功耗。然后,流速设定单元13d根据被分配给发生故障空调器20B进行冷却的各IT设备50A至50H的总功耗以及被分配给正常工作空调器20A、20C至20F进行冷却的各IT设备的功耗,来确定每个正常工作空调器20A、20C至20F的送风流速。
即,流速设定单元13d从被分配给每个正常工作空调器20A、20C至20F进行冷却的区域中的各IT设备的功耗确定每个正常工作空调器的适当流速。然后,流速设定单元13d从被分配给发生故障空调器20B进行冷却的区域中的IT设备50A至50H过去历史中的最大功耗确定适当流速,并将所确定的流速分派给每个正常工作空调器20A、20C至20F。
在上述情况下,流速设定单元13d设定一个适于冷却IT设备50A至50H的供风流速的阈值,设定分析条件,并反复执行在分析模型上反映所设定分析条件的处理以确定每个空调器的送风流速,作为从每个IT设备50A至50H的功耗确定适于冷却IT设备50A至50H的流速的处理。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基于每个IT设备50A至50H的功耗确定适于冷却IT设备50A至50H的流速的处理。流速设定单元13d将“每个空调器(即,每个邻近发生故障空调器设置的空调器)的送风流速”、“每个空调器的送风温度”、“每个格栅(即,邻近发生故障空调器设置的每个格栅)的孔径比”、“每个IT设备(即,在之前一直被分配给发生故障空调器进行冷却的区域中的每个IT设备)的排风流速”、“每个IT设备的发热量”以及“每个支架(即相关IT设备安装在其上的每个支架)底部的通风阻力”设定为分析条件。然后,流速设定单元13d使这样设定的分析条件反映在分析模型上以得到分析结果。
流速设定单元13d得到诸如“每个空调器的送风温度”、“每个空调器的送风流速”、“每个IT设备的供风温度”、“每个IT设备的供风流速”、“每个IT设备的排风温度”、“每个IT设备的排风流速”、“每个空调器的进风温度”、“每个空调器的进风流速”、“通过每个格栅的风温”、“通过每个格栅的风速”以及“每个IT设备的功耗”作为分析结果。
然后,流速设定单元13d判断作为分析结果得到的“每个IT设备的供风流速”是否大于阈值。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将从过去历史所记录的IT设备最大功耗获取的并适于冷却IT设备的空气流速作为阈值设定给被分配给发生故障空调器进行冷却的区域中的IT设备。
因而,在“每个IT设备的供风流速”不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流速设定单元13d判断冷却空气未按适于冷却IT设备的流速供应给各IT设备,检查(review)分析条件,设定新的分析条件并使新的分析条件反映在分析模型上。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流速设定单元13d增大作为分析条件之一的“每个空调器的送风流速”的值,将这样增大的值设定为新的分析条件并使其反映在分析模型上。然后,流速设定单元13d重复检查分析条件的处理,直到作为每个分析结果获取的“每个IT设备的供风流速”变为大于阈值为止。
在判断出“每个IT设备的供风流速”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流速设定单元13d判断冷却空气是按适于冷却IT设备的空气流速被供应给每个IT设备的,并从分析结果中将被设定为分析条件之一的空调器的送风流速确定为适于冷却IT设备而不会产生环绕支架的排风流的空气流速。
接下来,将参照图10描述环绕支架的排风流示例。很多时候,在由一个对口空调器(air conditioner in charge)供应的相对寒冷的冷气的量不足以得到用于冷却IT设备50A至50H的适当空气流速的情况下,会产生环绕支架的排风流。例如,如图10所示,在被供应给相关支架的空气的流速不足的情况下,从支架自身或从相邻支架排出的相对热的空气混入冷气中以填补不足,因此被供应给支架的空气的温度会上升。
在确定适于冷却IT设备50A至50H的流速之后,流速设定单元13d将确定的送风流速作为送风流速数据传送给每个正常工作空调器20A、20C至20F,以设定从每个空调器20A、20C至20F吹出冷却空气的流速。
即,当之前一直被分配对IT设备进行冷却的空调器20B中发生故障时,考虑到由于每个IT设备50A至50H的发热量的波动可能会引起的风险,空调控制装置10将过去历史所记录的各IT设备50A至50H的功耗合计值的最大值视为将来要用到的总功耗,而确定送风流速。其结果是,即使在之前一直被分配给发生故障空调器20B进行冷却的IT设备50A至50H的总发热量达到记录过的最大值时,也能够适当地冷却IT设备50A至50H。
接下来,将参照图11及图12描述使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控制装置10所执行的处理。图11和图12为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控制装置10的处理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11所示,当检测到一个空调器20中发生故障时(步骤S101,是),空调控制装置10指定之前一直被分配给发生故障空调器20B进行冷却的区域中的IT设备50A至50H,并提取支架30的组30G中每个被指定IT设备50A至50H的功耗数据(步骤S102)。具体地,空调控制装置10提取过去历史中所记录的各IT设备50A至50H的功耗合计值的最大值。
然后,空调控制装置10设定一个适于冷却组30G中IT设备50A至50H的供风流速的阈值(步骤S103)。具体地,空调控制装置10通过使用过去历史所记录的各IT设备50A至50H的功耗合计值的最大值,来设定适于冷却在之前一直被分配给发生故障空调器20B进行冷却的区域中的IT设备50A至50H的供风流速的阈值。
然后,空调控制装置10执行对在发生故障空调器20B邻近设置的空调器20A、20C至20F的送风流速进行设定(步骤S104)的处理(将参照图12详细描述)。随后,空调控制装置10向正常工作空调器20A、20C至20F输出送风流速的数据(步骤S105),并设定正常工作空调器20A、20C至20F的送风流速(步骤S106)。
接下来,将参照图12描述对在发生故障空调器邻近设置的空调器的送风流速进行设定的处理。如图12所示,首先,空调控制装置10使已经初始化的分析条件反映在分析模型上(步骤S201),并得到分析的结果(步骤S202)。
然后,空调控制装置10判断每个IT设备50A至50H的供风流速是否大于已经设定好的阈值(步骤S203)。结果,在每个IT设备50A至50H的供风流速不大于该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203,否),空调控制装置10判断空气未以适当的流速被提供给每个IT设备50A至50H,进而改变被设定为分析条件之一的空气流速值(步骤S204),并使改变后的空气流速反映在分析模型上(步骤S205)。
然后,处理返回至步骤S202,空调控制装置10得到另一个分析结果,并重复检查分析条件的处理,直至从每个分析结果获取的各IT设备50A至50H的每个供风流速变为大于所述阈值为止(步骤S202至步骤S205)。
另一方面,在判断出每个IT设备50A至50H的供风流速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203,是),空调控制装置10将设定为分析条件之一的空调器送风流速确定为适于冷却IT设备50A至50H的空气流速,并结束处理的执行。
如上所述,空调控制装置10检测出一个空调器中发生故障,并在感测到故障发生在空调器20B中时,指定之前一直由该空调器供应冷气的IT设备50A至50H。然后,空调控制装置10提取这样指定的每个IT设备50A至50H的发热量,并根据所提取的指定IT设备50A至50H的发热量设定其余正常工作空调器20A、20C至20F的流速。因此,即使在对口空调器20B中发生故障时,也能够有效地冷却相关IT设备50A至50H,同时将功耗的增加最小化。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提取在对口空调器中发生故障之前存储于历史信息的发热量中最高的发热量作为每个被指定IT设备50A至50H的发热量。因而,考虑到每个IT设备的发热量波动可能会引起的风险,也能够适当地冷却相关IT设备50A至50H。
进一步,根据第二实施例,提取所指定IT设备的功耗来作为IT设备自身的发热量。因此,能够通过利用IT设备的功耗来掌握(grasp)IT设备自身的发热量。
更进一步,根据第二实施例,根据所提取的IT设备的发热量来设定邻近发生故障空调器设置的空调器的空气流速,从而能够通过设定之前一直被分配给发生故障空调器进行冷却的IT设备附近设置的空调器的流速,来有效地冷却IT设备。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技术的实施例已在上面描述。然而,本发明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可以多种方式实施。因而,在下面,将对本发明技术所涵盖的另一个实施例作为第三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第二实施例中,作为设定空调性能的一个示例,已经描述了设定每个空调器的空气流速的示例。然而,该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设定,并且除了执行每个相关空调器的流速的设定之外,还可执行每个空调器的送风温度的设定、每个格栅的孔径比的设定、每个IT设备的排风流速的设定以及每个IT设备的发热量的设定。
接下来,将参照图13具体描述设定相关空调器的空调器性能的处理。顺便提及的是,那些与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处理的描述将被省略。如图13所示,与第二实施例中的情况一样,空调控制装置10使得通过初始化而设定的分析条件反映在分析模型上,得到分析结果,并判断每个IT设备的供风流速是否大于设定的阈值(步骤S301至步骤S303)。
然后,在每个IT设备的供风流速不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303,否),空调控制装置10改变与邻近发生故障空调器设置的每个空调器的送风流速有关的分析条件的设定(步骤S304),并判断每个IT设备的供风温度是否大于阈值(步骤S305)。在每个IT设备的供风温度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305,是),空调控制装置10将作为分析条件之一的空调器的送风温度改变到一个较低的值(步骤S306)。
另一方面,在每个IT设备的供风温度不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305,否),空调控制装置10转而用冷却空气被吹出穿过每个格栅的速度来判断冷却空气是否流动遍及数据中心(步骤S307)。作为判断的结果,在冷却空气并未流动遍及数据中心的情况下(步骤S307,否),空调控制装置10改变每个格栅的孔径比(步骤S308)。
另一方面,在冷却空气流动遍及数据中心的情况下(步骤S307,是),空调控制装置10判断每个IT设备的排风流速是否大于预设的阈值(步骤S309)。作为判断的结果,在每个IT设备的排风流速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309,是),空调控制装置10将每个IT设备的排风流速改变到一个较低的值(步骤S310)。
另一方面,在每个IT设备的排风流速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309,否),空调控制装置10判断每个IT设备发热量的调整是否更为可取(preferable)(步骤S311)。结果,在判断出每个IT设备发热量的调整更为可取的情况下(步骤S311,是),空调控制装置10改变每个IT设备的发热量(步骤S312)。
然后,在改变了每个空调器的流速的设定、每个空调器的送风温度的设定、每个格栅的孔径比的设定、每个IT设备的排风流速的设定或每个IT设备的发热量的设定之后,空调控制装置10使得这样改变的设定反映在分析模型上(步骤S313)。
然后,处理返回至步骤S302,空调控制装置10得到另一个分析结果,并重复检查分析条件的处理,直至从每个分析结果获取的各IT设备的每个供风流速变为大于阈值为止。结果,在判断出每个IT设备的供风流速大于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303,是),空调控制装置10将被设定为分析条件之一的空调器的送风流速确定为适于冷却IT设备的流速,并结束处理的执行。
如上所述,除了实施每个空调器的流速的设定之外,通过实施每个空调器的送风温度的设定、每个格栅的孔径比的设定、每个IT设备的排风流速的设定或每个IT设备的发热量的设定,都能够对之前一直被分配给发生故障空调器进行冷却的IT设备进行适当的冷却。
顺便提及的是,附图中所示各装置包括的构成元件仅为功能上的概念元件,不用必须物理上构造成如附图所示的那样。也即,通过划分和/或整合各装置得到的具体形式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形式,这些装置全部或部分都可以根据其上施加的各种负载以及这些装置所应用的场合通过功能地和/或物理地划分和/或整合成任意单元来进行配置。例如,空调器故障感测单元13a可以与电子设备指定单元13b整合。此外,使用各装置所执行的处理功能的全部或任一部分可以使用CPU以及利用该CPU进行解析和执行的程序加以实施,或者可以利用布线逻辑构造的硬件形式加以实施。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各处理可以通过执行预先使用诸如个人计算机、工作站之类的计算机系统所准备的程序来加以实施。因而,在下面,将参照图14描述一个执行空调控制程序的计算机的示例,该空调控制程序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关所描述的配置一样的功能。图14为示出执行上述空调控制程序的计算机示例的图示。
如图14所示,用作空调控制装置的计算机600包括通过总线等相互连接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610、CPU 620、HDD(硬盘驱动器)630以及传感器640。
HDD 630在其中存储有用于使用CPU 620执行各种处理的信息。RAM610在其中临时性存储有各种信息段。CPU 620则执行各种运算处理操作。
如图14所示,空调控制程序611预先存储在HDD 630中,该空调控制程序611表现出与安装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所描述装置中的中断控制器各处理单元一样的功能。作为一种选择,空调控制程序611可以适当地分布存储在通过网络与如图14所示计算机600连接进行通信的其它计算机的存储单元中。
然后,CPU 620从HDD 630中读取空调控制程序611并将程序扩展(expand)在RAM 610中。随后,根据空调控制程序611,各段数据从HDD 630中被读出并扩展在RAM 610中为该数据分派好的区域中,并且各种处理基于被这样扩展的数据等而被执行。
顺便提及的是,空调控制程序611可以不必预先存储在HDD中,而可以按下述这种方式存储和执行:空调控制程序611包括的各程序例如存储在诸如软盘(FD)、CD-ROM、DVD盘、磁光盘、IC卡等等插入计算机600的“可携带物理介质”,以及通过公用线路、Internet(互联网)、LAN(局域网)、WAN(广域网)等等与计算机600连接的“其它计算机(或服务器)”等中,计算机600从上述的介质和/或计算机(服务器)中读取程序并执行所读取的程序。
由于上述配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揭示空调控制装置的一个方面,可获得这种效果:即使在一个空调器发生故障时,使用其它空调器也可以有效地冷却电子设备,而同时将功耗的增加最小化。
此处叙述的所有示例及条件性的语言是为了教导性的目的,以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以及由发明人对促进现有技术所贡献的构思,并且应被理解为不限于这些具体列举的示例及条件,说明书中这些示例的组织也无关于本发明优势及劣势的体现。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已经详细描述,但应该理解,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当可做各种改变、替换及变动。
Claims (11)
1.一种空调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分别冷却多个电子设备的多个空调器,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包括:
存储部,用于存储与各所述电子设备的发热量有关的发热量信息;以及
控制器,用于检测所述空调器之一发生故障,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之一发生故障时指定由发生故障的所述空调器之一进行冷却的任何电子设备,基于所述发热量信息确定每个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发热量,并根据所述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发热量设定其余空调器中至少一个空调器的空气流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发热量信息包括在所指定的空调器发生故障之前的历史信息,而且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历史信息将最高发热量确定为每个所述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发热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将每个所述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功耗确定为所述发热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将每个所述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功耗确定为所述发热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发热量设定邻近发生故障的空调器设置的空调器中至少一个空调器的空气流速。
6.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分别冷却多个电子设备的多个空调器,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控制器检测所述空调器之一发生故障;
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之一发生故障时利用所述控制器指定由发生故障的所述空调器之一进行冷却的任何电子设备;
利用所述控制器基于发热量信息确定每个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发热量;以及
利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发热量设定其余空调器中至少一个空调器的空气流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发热量信息包括在所指定的空调器发生故障之前的历史信息,而且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历史信息将最高发热量确定为所述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发热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控制器将每个所述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功耗确定为所述发热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控制器将每个所述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功耗确定为所述发热量。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发热量设定邻近发生故障的空调器设置的空调器中至少一个空调器的空气流速。
11.一种存储空调控制程序的存储介质,所述空调控制程序用于控制分别冷却多个电子设备的多个空调器,所述空调控制程序允许计算机的控制器执行一操作,所述操作包括:
利用控制器检测所述空调器之一发生故障;
在检测到所述空调器之一发生故障时利用所述控制器指定由发生故障的所述空调器之一进行冷却的任何电子设备;
利用所述控制器基于发热量信息确定每个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发热量;以及
利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被指定的电子设备的发热量设定其余空调器中至少一个空调器的空气流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19742 | 2009-09-24 | ||
JP2009219742A JP5509765B2 (ja) | 2009-09-24 | 2009-09-24 | 空調制御装置、空調制御方法および空調制御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33497A true CN102033497A (zh) | 2011-04-27 |
Family
ID=43414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956280A Pending CN102033497A (zh) | 2009-09-24 | 2010-09-21 | 空调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15585B2 (zh) |
EP (1) | EP2302990A3 (zh) |
JP (1) | JP5509765B2 (zh) |
CN (1) | CN102033497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48324A (zh) * | 2013-12-27 | 2015-07-01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在数据中心内控制空调单元的方法和设备 |
CN105026868A (zh) * | 2012-12-28 | 2015-11-04 | 施耐德电气It公司 | 用于气流故障及成因识别的方法 |
CN114609978A (zh) * | 2020-12-03 | 2022-06-10 | 福建佰时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风冷数据中心扁平控制方法与控制系统 |
CN115623764B (zh) * | 2022-12-19 | 2023-03-21 | 浙江德塔森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ai和数据流的数据中心设备运行异常分析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39691A2 (en) * | 2008-09-30 | 2010-04-08 | Carrier Corporation | Control of a conditioned air supply system |
JP2011257116A (ja) * | 2010-06-11 | 2011-12-22 | Fujitsu Ltd | 電算機室空調システム、その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 |
JP5869297B2 (ja) * | 2011-11-02 | 2016-02-24 | 株式会社Nttファシリティーズ | 空調システム、空調システム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空調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JP5884125B2 (ja) * | 2012-02-07 | 2016-03-15 | ナガノ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 | 異常検知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環境試験装置 |
WO2014122943A1 (ja) * | 2013-02-05 | 2014-08-1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家庭用電力指令装置及び家庭用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
CN106030429B (zh) * | 2014-02-21 | 2020-01-21 | 特莱丽思环球有限合伙公司 | 用于预测航空器的空气调节组合件中故障的方法 |
JP6314533B2 (ja) * | 2014-02-25 | 2018-04-2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データセンター |
JP2015169417A (ja) * | 2014-03-10 | 2015-09-2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空調制御を行う情報処理装置、空調制御機構及び空調制御方法 |
JP2016053443A (ja) * | 2014-09-03 | 2016-04-1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温度分布予測方法および空調管理システム |
US10216212B1 (en) * | 2014-12-16 | 2019-02-26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Operating temperature-based mass storage device management |
CN106382708A (zh) * | 2015-07-27 | 2017-02-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风量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JP6598986B2 (ja) * | 2016-04-19 | 2019-10-30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調システム、空調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7219434A (zh) * | 2017-07-11 | 2017-09-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故障检测连接线及空调故障检测方法 |
DE112018008118T5 (de) * | 2018-11-01 | 2021-08-0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Klimaanlage und klimaanlagen-managementsystem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83380B1 (en) * | 1999-03-25 | 2001-09-0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ing method |
CN101231017A (zh) * | 2007-01-26 | 2008-07-3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控制复式空调需求的系统和方法 |
JP2008267696A (ja) * | 2007-04-20 | 2008-11-06 | Kawasaki Thermal Engineering Co Ltd | 流量センサー機能付き排熱利用型冷暖房機 |
CN101315912A (zh) * | 2008-06-27 | 2008-12-03 | 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公司 | 一种用于大功率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复合式冷却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26282B2 (ja) * | 1991-06-06 | 1999-07-2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運転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 |
JPH05193338A (ja) * | 1991-10-16 | 1993-08-03 |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 空調制御装置 |
JPH05172390A (ja) * | 1991-12-19 | 1993-07-09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
JPH1194331A (ja) * | 1997-09-26 | 1999-04-09 | Toshiba Corp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
US6496366B1 (en) * | 1999-10-26 | 2002-12-17 | Rackable Systems, Llc | High density computer equipment storage system |
US6574970B2 (en) * | 2000-02-18 | 2003-06-10 | Toc Technology, Llc | Computer room air flow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2003042520A (ja) * | 2001-07-30 | 2003-02-13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空調装置およびその運転制御方法 |
US6721672B2 (en) | 2002-01-02 | 2004-04-13 | American Power Convers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overloads of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
US6747872B1 (en) * | 2003-02-28 | 2004-06-0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essure control of cooling fluid within a plenum |
JP4300069B2 (ja) * | 2003-07-15 | 2009-07-22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7214131B2 (en) * | 2004-01-15 | 2007-05-08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Airflow distribution control system for usage in a raised-floor data center |
JP4421423B2 (ja) * | 2004-08-25 | 2010-02-24 | 株式会社Nttファシリティーズ | 空調機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空調機監視方法 |
JP4267553B2 (ja) | 2004-10-25 | 2009-05-27 | 株式会社Nttファシリティーズ | 空調機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空調機制御方法 |
US8042746B2 (en) * | 2005-06-08 | 2011-10-2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Vehicular air conditioner |
JP2007328633A (ja) | 2006-06-08 | 2007-12-20 | Nec Corp | 冷却システム、冷却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JP4973490B2 (ja) | 2007-12-26 | 2012-07-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消費電力監視プログラム |
US8090476B2 (en) * | 2008-07-11 | 2012-01-0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to control data center air handling systems |
-
2009
- 2009-09-24 JP JP2009219742A patent/JP550976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9-06 EP EP10175352.3A patent/EP2302990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9-09 US US12/878,385 patent/US851558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9-21 CN CN2010102956280A patent/CN10203349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83380B1 (en) * | 1999-03-25 | 2001-09-0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ing method |
CN101231017A (zh) * | 2007-01-26 | 2008-07-3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控制复式空调需求的系统和方法 |
JP2008267696A (ja) * | 2007-04-20 | 2008-11-06 | Kawasaki Thermal Engineering Co Ltd | 流量センサー機能付き排熱利用型冷暖房機 |
CN101315912A (zh) * | 2008-06-27 | 2008-12-03 | 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输变电公司 | 一种用于大功率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复合式冷却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26868A (zh) * | 2012-12-28 | 2015-11-04 | 施耐德电气It公司 | 用于气流故障及成因识别的方法 |
CN105026868B (zh) * | 2012-12-28 | 2018-02-06 | 施耐德电气It公司 | 用于气流故障及成因识别的方法 |
CN104748324A (zh) * | 2013-12-27 | 2015-07-01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在数据中心内控制空调单元的方法和设备 |
CN104748324B (zh) * | 2013-12-27 | 2018-02-16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在数据中心内控制空调单元的方法和设备 |
CN114609978A (zh) * | 2020-12-03 | 2022-06-10 | 福建佰时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风冷数据中心扁平控制方法与控制系统 |
CN115623764B (zh) * | 2022-12-19 | 2023-03-21 | 浙江德塔森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ai和数据流的数据中心设备运行异常分析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509765B2 (ja) | 2014-06-04 |
US8515585B2 (en) | 2013-08-20 |
EP2302990A3 (en) | 2014-12-03 |
EP2302990A2 (en) | 2011-03-30 |
JP2011069525A (ja) | 2011-04-07 |
US20110071687A1 (en) | 2011-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33497A (zh) | 空调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01936591B (zh) | 空调设施和控制方法 | |
US7426453B2 (en) | Workload placement based upon CRAC unit capacity utilizations | |
CN101893305B (zh) | 空气调节异常检测设备和方法 | |
US11076509B2 (en) | Control systems and prediction methods for it cooling performance in containment | |
US20160120070A1 (en) | Data center pressure anomaly detection and remediation | |
CN104748324B (zh) | 在数据中心内控制空调单元的方法和设备 | |
JP5611850B2 (ja)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空調制御方法 | |
EP2445327A2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US20040240514A1 (en) | Air re-circulation index | |
US20110057803A1 (en) | Temperature predi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JP2008511814A (ja) | 再循環指標に基づくcracユニット制御 | |
JP2012225590A (ja) | 局所空調システム、その制御装置 | |
CN109237717A (zh) | 一种空调电加热热保护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Gao et al. |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in row cooler management configurations in a hybrid cooling data center | |
JP5477208B2 (ja) | 空調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空調管理方法 | |
CN101893291A (zh) | 空气调节设备 | |
JP2012078056A (ja) | サーバ室用空調システム | |
JP5568535B2 (ja) | データセンタの負荷割当て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 |
Zhou et al. | Failure resistant data center cooling control through model-based thermal zone mapping | |
Sullivan et al. | Reducing bypass airflow is essential for eliminating computer room hot spots | |
JP5959336B2 (ja) | タスク用空調装置 | |
JP5541518B2 (ja) | 寒冷地対応サーバ室空調システム | |
TWI580909B (zh) | 具節能運行機制的機具用空調設備 | |
JP2011138232A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ファン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10427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