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980934B - 滚轮对准 - Google Patents

滚轮对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0934B
CN101980934B CN200880128403.7A CN200880128403A CN101980934B CN 101980934 B CN101980934 B CN 101980934B CN 200880128403 A CN200880128403 A CN 200880128403A CN 101980934 B CN101980934 B CN 101980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driving arrangement
medium
path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84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0934A (zh
Inventor
萨尔·莫伊萨
格雷格·佩尔格鲁姆
伊恩·加尔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dak Graphic Communications Canada Co
Original Assignee
Kodak Graphic Communications Canada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dak Graphic Communications Canada Co filed Critical Kodak Graphic Communications Canada Co
Publication of CN101980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0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0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09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41J13/025Special roller holding or lifting means, e.g. for temporarily raising one roller of a pair of nipping rollers for inserting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6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for the guidance of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kewed conveyance of the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Landscapes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 Rollers For Roller Conveyors For Transfer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旋转滚轮,其包括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以及适于将介质的一部分卷绕在其上的表面。托架沿一路径传送所述滚轮。所述滚轮通过第一及第二驱动设备移动。可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及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滚轮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方向重新定向。可以差动方式或非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托架沿所述路径移动。所述重新定向的滚轮可围绕其轴旋转,同时传送所述介质以将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卷绕到所述表面上。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的尺寸可经设计以卷绕在所述重新定向的滚轮的所述表面上而不与其自身重叠。可以非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沿所述路径的一部分传送所述重新定向的滚轮。

Description

滚轮对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调整适于沿一传送路径传送介质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圆柱形滚轮的定向及对准的方法及设备。根据本发明的圆柱形滚轮组合件尤其可用于成像系统中,特别是当使并入有供体材料的介质成像以将供体材料施加到一表面上且在成像之后从所述表面移除时。
背景技术
彩色平板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及类似设备)通常并入有用于为像素提供色彩的彩色滤光片。一种用于制造彩色滤光片的技术涉及激光诱导的热转移过程。图1中示意性地说明一种特定的现有技术热转移过程。衬底10(此项技术中称为受体元件)上覆盖有供体元件12(此项技术中称为供体薄片)。供体元件并入有可转移的供体材料(未图示),其可包含着色剂、颜料或用于制造彩色滤光片的类似材料。
供体元件12以图像方式曝光,从而使供体材料从供体元件12的选定部分转移到衬底10的表面。一些曝光方法使用一个或一个以上可控激光器14来提供一个或一个以上对应激光射束16,从而诱导供体材料从供体元件12的成像区域转移到衬底10的对应区域。可控激光器14可包含二极管激光器,其相对容易模制、成本相对较低,且尺寸相对较小。此(类)激光器14可受控制以直接使供体元件12曝光。在一些应用中,在使各种介质曝光时使用多个掩模(未图示)。
在一些成像应用中,将若干不同的供体元件12依次施加到衬底10,将其成像且接着将其移除。举例来说,在彩色滤光片的典型制造期间,使用第一供体元件12将一种色彩(例如,红色供体材料)施加到衬底10,且接着移除第一供体元件;使用第二供体元件12施加(例如)绿色供体材料,且接着移除第二供体元件;使用第三供体元件12施加(例如)蓝色供体材料,且接着移除第三供体元件。
通常使用介质装载器将柔性介质(例如,供体元件12)施加到各种表面或将其从各种表面移除,介质装载器使用各种圆柱形支撑件(例如,滚轮及类似设备)。需要所述各种滚轮来执行各种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将介质转移并装载到装载器内,将介质施加到表面上,及在所述介质已经历一处理步骤(例如,成像)之后将其从表面移除。这些操作中的每一者均需要适合于所述给定操作的滚轮对准。举例来说,在一些过程中,介质储存在介质辊上,且介质卷在装载操作期间从介质辊转移到介质装载器的滚轮。装载操作可涉及将介质卷(media web)分离成多个介质薄片。需要用介质辊与滚轮之间的准确对准来确保卷张力大体上均匀,以免在装载期间形成皱褶。卷张力与在卷行进方向上施加的力的量有关。过多张力可导致滑移、有害介质涂层或者甚至使卷本身变形。卷张力不足可导致在卷中形成皱褶。当介质从多个介质辊(例如,不同色彩的供体元件)装载且所述介质辊中的每一者相对于滚轮具有足以在不同装载之间变更卷张力的不同定向时,与装载操作相关联的困难可进一步增加。
例如热转移的成像过程通常对所施加的供体元件12与衬底10之间的界面的均匀性敏感。夹带的泡沫、皱褶及类似物可导致被转移到衬底10的供体材料的量变化,其可导致各种不合意的图像假象。已装载到介质装载器中的介质通常需要被施加到衬底10,以便在供体元件12与衬底10之间形成无皱褶、气泡等的均匀界面。可通过介质装载器的滚轮(例如,施加滚轮)施加供体元件12。可通过沿施加方向相对平移介质装载器同时将供体元件12滚动到衬底10上而施加供体元件12。施加滚轮与施加方向之间的未对准可导致皱褶及非均匀施加。
一旦经成像,便将用过的供体元件12从衬底10移除。通常通过介质装载器的各种滚轮(例如,剥离滚轮)移除供体元件12。通过沿移除方向相对平移介质装载器同时将供体元件12从衬底10剥离而移除供体元件12。剥离滚轮与移除方向之间的未对准可导致各种图像假象。举例来说,剥离滚轮与移除方向之间的歪斜可导致剪力,其可使所形成的图像的质量降级。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现在将显而易见,此类介质装载器内的各种滚轮可能对不同操作需要不同定向,因而引起可能的冲突。可通过采用繁重的制造容限来纠正这些冲突,但装置成本会随之不合意地增加。
此项技术中需要一种介质装载器,其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圆柱形滚轮,其中可根据装载器所需的特定操作而调整所述圆柱形滚轮的定向。此类操作可包括将介质装载到装载器中、将介质施加到一表面,及将介质从表面移除。
此项技术中需要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一介质装载器,所述介质装载器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圆柱形滚轮,可根据介质装载器所需的特定功能而调整所述圆柱形滚轮的对准。通过可包括热转移成像过程的成像过程使所述介质成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方法。所述图像可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征图案,例如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一部分的彩色滤光片或彩色照明源的色彩特征。所述图像可通过例如激光诱导的染料转移过程、激光诱导的质量转移过程的激光诱导的热转移过程或通过将材料从供体元件转移到受体元件的其它手段形成。在此类过程中,可将供体介质施加到受体且将其从受体移除。
所述方法可包括提供一可旋转滚轮,所述可旋转滚轮包含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以及适于将介质的一部分卷绕在其上的表面。提供一托架以沿一路径传送所述滚轮。所述滚轮通过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而移动。可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滚轮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方向重新定向。所述滚轮可经重新定向以使所述滚轮对准,从而沿一大体上平行于沿所述路径的方向的方向滚动。传送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同时传送所述重新定向的滚轮。可以差动方式或非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沿所述路径移动所述托架。所述重新定向的滚轮可围绕其旋转轴旋转,以将所述介质部分卷绕到所述表面上。所述介质部分的尺寸可经设计以卷绕在重新定向的滚轮的表面上而不会与其自身重叠。可以非差动方式操作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以沿所述路径的一部分传送所述重新定向的滚轮。
所述托架可包括第一经导引的末端及第二经导引的末端。可以差动方式操作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以使第二经导引的末端沿平行于沿所述路径的方向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经导引的末端位移。所述第一经导引的末端及所述相对位移的第二经导引的末端可沿所述路径一前一后地移动。
可以差动方式操作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滚轮与介质辊对准。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可在介质辊与对准的滚轮之间转移。可以差动方式操作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以减少滚轮与介质辊之间存在的平面内未对准,且/或在于介质辊与对准的滚轮之间转移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时增加跨越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的宽度而形成的张力的均匀性。对准的滚轮的旋转轴与介质辊的旋转轴可与一公共轴相交。可以差动方式操作第一驱动设备与第二驱动设备以增加公共轴与对准的滚轮的旋转轴及介质辊的旋转轴中的每一者之间的垂直度。增加垂直度的意思是使相交角度较接近90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方式使滚轮相对于沿路径的方向重新定向:以差动方式操作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滚轮在沿路径的第一位置相对于沿路径的方向以第一定向而定向,及以差动方式操作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滚轮在沿路径的第二位置相对于沿路径的方向以第二定向而定向。当滚轮以第一定向而定向时可用介质的一部分卷绕滚轮的表面,且当滚轮以第二定向而定向时,可将介质的卷绕部分转移到衬底。可以非差动方式操作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以将介质的卷绕部分转移到衬底。为了将介质的卷绕部分转移到衬底,可在滚轮以第二定向而定向时使滚轮相对于衬底滚动。可通过使重新定向的滚轮相对于衬底滚动而将介质从衬底移除。可以非差动方式操作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以将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从衬底移除。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传送介质的设备可包括一可旋转滚轮,所述可旋转滚轮具有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以及适于将介质的一部分卷绕在其上的表面。一托架以可移动方式安装在一支撑件上且可操作以用于沿一路径传送所述滚轮。所述滚轮可为施加滚轮、剥离滚轮或卷取滚轮。提供多个驱动设备以用于移动所述滚轮。所述多个驱动设备包括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一控制器可经编程以用于以差动方式操作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滚轮相对于沿路径的方向重新定向,且用于操作所述托架以传送重新定向的滚轮同时传送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所述控制器可经编程以用于操作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以沿所述路径移动所述托架。所述控制器可经编程以用于以差动方式操作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同时沿路径的第一部分移动托架,且以非差动方式操作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同时沿路径的第二部分移动托架。所述控制器可经编程以用于以差动方式操作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以沿平行于沿路径的方向的方向使第二末端相对于第一末端位移。所述控制器可经编程以用于以差动方式操作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以沿路径的第一部分移动托架,且以非差动方式操作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以沿路径的第二部分移动托架。所述托架可包括第一导引轴承及第二导引轴承,且所述控制器经编程以用于以差动方式操作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以使第二导引轴承沿平行于沿路径的方向的方向相对于第一导引轴承位移。可提供一挠曲部以用于允许所述托架围绕第一导引轴承及第二导引轴承中的一者枢转。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使介质成像的方法包括提供一托架,所述托架可操作以用于沿一路径传送滚轮。将介质安装在滚轮上。将安装的介质传送到沿路径定位的成像系统。使滚轮相对于沿路径的方向重新定向。将安装的介质从重新定向的滚轮转移到一表面,且使所述转移的介质成像。提供多个驱动设备以用于移动滚轮。可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滚轮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方向重新定向。可以非差动方式操作所述驱动设备同时将所述安装的介质从重新定向的滚轮转移到所述表面。可操作多个驱动设备以沿所述路径移动所述托架,且在将所述安装的介质从重新定向的滚轮转移到所述表面的同时移动所述托架。可通过使重新定向的滚轮在所述表面上滚动而将所述安装的介质从重新定向的滚轮转移到所述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轮是施加滚轮。
托架还可操作以用于沿所述路径传送一接触滚轮。可相对于沿路径的方向而改变接触滚轮的定向。成像的介质可与重新定向的接触滚轮接触,且可从所述表面移除。
多个驱动设备可操作以用于移动接触滚轮,且可以差动方式操作以使所述剥离滚轮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方向重新定向。可以非差动方式操作所述多个驱动设备,同时将所述成像的介质从所述表面移除。可操作所述多个驱动设备以移动所述托架,同时将所述成像的介质从所述表面移除。可通过使重新定向的接触滚轮在介质上滚动而将所述成像的介质从所述表面移除。可提供卷取滚轮以用于缠绕所述成像的介质,同时将所述成像的介质从所述表面移除。在一个实施例中,接触滚轮是剥离滚轮。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以举例方式参看附图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意性地说明用于将供体材料从供体元件转移到衬底的现有技术热转移成像过程;
图2A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例实施例的设备;
图2B、2C、2D及2E示意性地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例实施例的图2A的设备的一部分及使用所述设备部分将供体元件部分从介质辊转移并安装在一施加滚轮上的方法;
图2F示意性地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例实施例使图2A的设备的施加滚轮重新定向以大体上与介质辊的定向匹配;
图2G示意性地展示衬底上的供体元件的横截面图;
图2H示意性地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例实施例通过图2A的设备的施加滚轮将所安装的供体元件施加到衬底上;
图2J示意性地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例实施例在将供体元件施加到衬底期间将图2A的设备的施加滚轮重新定向以在大体上平行于所要的施加方向的方向上滚动;
图2K、2L及2M示意性地展示图2A的设备的一部分及根据本发明的一实例实施例的使用所述设备部分通过剥离滚轮及卷取滚轮将供体元件从衬底移除的方法;
图2N示意性地展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例实施例在移除供体元件期间使图2K、2L及2M所示的剥离滚轮重新定向以在大体上平行于所要移除方向的方向上滚动;
图3展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例实施例的使用图2A的设备的方法的流程图;及
图4示意性地展示可在将供体元件安装到施加滚轮期间存在于施加滚轮与介质辊之间的典型未对准。
具体实施方式
贯穿以下描述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更透彻的了解。然而,可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发明。在其它例子中并未详细展示或描述众所周知的元件以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揭示内容。因此,将说明书及图式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应进一步注意,图式并非按比例绘制。
图2A、2B、2C、2D、2E、2F、2G、2H、2J、2K、2L、2M及2N示意性地描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例实施例的设备102及其操作方法。在本发明的此实例实施例中,各种供体元件112、114及116装载于相应介质辊113、115及117上。在此所说明的实施例中,供体元件112、114及116中的每一者为对应于给定色彩的介质。供体元件112、114及116中的每一者经历对应过程,所述过程涉及将供体元件的一部分转移到介质装载器124;将所述供体元件部分施加到衬底110的表面;使供体元件部分成像;及将用过的供体元件部分从所述表面移除。
如图2A中示意性地描绘,设备102包括各种子系统,所述子系统包括介质供应器120、介质馈入系统122、介质施加/剥离系统124(也称为介质装载器124)、弃置系统126及成像系统130。这些各种子系统定位于支撑件103上。介质辊系统120储存介质辊113、115及117,且将供体元件中的选定一者馈入到介质馈入系统122。介质馈入系统122将选定供体元件的若干部分固定、分离及引导到介质装载器124。介质装载器124将选定供体元件施加到定位于成像系统130内的衬底110。当在成像系统130内完成对介质装配的成像后,介质装载器124便将成像的供体元件从衬底110移除且将供体元件输送到弃置系统126。这些各种步骤可另外用选自介质辊113、115及117的其它供体元件执行。为方便起见,将参考坐标X、Y及Z参考系以描述设备102及各种介质运动。
可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控制器的控制器135用于控制设备102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介质供应器120(未展示控制信号)、介质馈入系统122、介质装载器124及成像系统130。控制器135还可控制多个介质处置机构(未图示),所述机构可起始将衬底110装载到成像系统130及/或将其从成像系统130卸载。控制器135还可将图像数据137提供到成像头136,并控制成像头136根据此数据发射辐射射束。可使用各种控制信号及/或实施各种方法来控制各种系统。控制器135可经配置以执行合适软件,且可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处理器连同合适硬件,其中以非限制性举例方式包括:可存取存储器、逻辑电路、驱动器、放大器、A/D及D/A转换器、输入/输出端口及类似装置。控制器135可包含(而不限于)微处理器、芯片上计算机(computer-on-a-chip)、计算机的CPU或任何其它合适的微控制器。
图3展示一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例实施例的用于在成像过程中施加介质、使所施加的介质成像及移除所述成像的介质的方法的流程图。图3中所说明的各种步骤是参看图2A、2B、2C、2D、2E、2F、2G、2H、2J、2K、2L、2M及2N所示的设备102而描述的。此仅出于说明的目的,且本发明中可使用其它合适设备。在步骤300中,设备102如图2B、2C、2D及2E中示意性所示地从介质供应器120分配介质。在此实例实施例中,供体元件112正由介质馈入系统122从对应介质辊113馈入。各种致动器(未图示)经控制以根据由控制器135提供的识别待分配的特定供体元件的各种信号而相对于介质供应器120的介质辊移动介质馈入系统122。在此所说明的实施例中,介质馈入系统122包括一可移动框架140,可移动框架140可围绕枢轴141朝接近于选定介质辊的各种位置倾斜以固定从其而来的介质。在此实例实施例中,介质辊中的每一者定位成大体上在以枢轴141为圆心的共同半径400上。在其它实例实施例中,介质馈入系统122与介质辊之间的相对运动可包括可(例如)包括升降机类型的机构的机构。
框架140支撑包括各种辊的拾取机构142,各种辊包括夹压辊及拾取辊143。拾取辊143包括用于固定供体元件112的抽吸特征144,所述供体元件已被定位而使得此介质的边缘部分145靠近拾取辊143。各种传感器(未图示)可用于检测介质边缘,且控制器135可定位介质滚轮113以呈现介质边缘部分145以供拾取。各种致动器(未图示)使拾取辊143相对于框架140沿路径402朝介质辊113移动,以便如图2B所示将抽吸特征144定位于介质边缘部分145附近。一旦介质边缘部分145被抽吸特征144固定,其便可经夹压且沿路径402移动远离介质辊113。接着将所拾取的供体元件112递送到馈入托台146,馈入托台146可沿框架140移动。在此所说明的实施例中,馈入托台146包括抽吸特征147,抽吸特征147固定所拾取的边缘部分145。本发明的其它实例实施例无需限于用于固定介质的抽吸装置,且可使用此项技术中众所周知的其它夹紧或固定装置。在固定介质边缘部分145之后,随即沿框架140移动馈入托台146以将边缘部分145递送到介质装载器124。在此实例实施例中,馈入托台146沿与路径402对准的方向移动。
介质装载器124定位于介质装载位置404处以将供体元件112装载于其上。如图2A中示意性地展示,介质装载器124包括托架150,托架150支撑各种可旋转的圆柱形滚轮。托架150可操作以用于沿一路径传送所述圆柱形滚轮。在本发明的此实例实施例中,所述圆柱形滚轮包括一施加滚轮152。施加滚轮152用于将适当尺寸的介质(即,此实例中的供体元件)施加到支撑于成像系统130中的成像支撑件185上的衬底110的表面。施加滚轮152可围绕轴153旋转,所述轴与滚轮的第一末端420及第二末端422相交。施加滚轮154具有一适于将供体元件112卷绕在其上的表面424。在此实例实施例中,施加滚轮152包括各种抽吸特征154,抽吸特征154用于在步骤320中将介质(例如,供体元件112)卷绕到圆柱形表面424上时固定介质。如图2B及2C所示,在施加滚轮152与介质托台146之间提供相对移动以用各种抽吸特征154固定边缘部分145。在此实例实施例中,致动器156经控制以使施加滚轮152沿路径406朝馈入托台146移动及移动远离馈入托台146。在此实例实施例中,路径406与Z轴对准。在其它实例实施例中,路径406可假定其它对准。可用于移动施加滚轮152的致动器156的实例包括以合适方式耦合的电马达及/或气动致动器。一旦边缘部分145已由抽吸特征154固定,施加滚轮152便沿路径406的方向移动远离馈入托台146且围绕轴153旋转以量出供体元件112的所要长度。如图2D所示,一旦此长度已达到,供体元件112便由切割器149分离。在本发明的此实例实施例中,切割器149在馈入托台146已移回且已将供体元件112固定于靠近切割器149的区域之后将供体元件112分离成所要长度。在此实例实施例中,馈入托台146在经分离的供体元件112的未被卷绕的剩余部分被施加到施加滚轮152时施加受控制的张力。
在此实例实施例中,施加滚轮152的尺寸经设计使得如图2E所示经分离的供体元件大体上覆盖施加滚轮152的整个圆周,而不会与其自身重叠。供体元件112具有不可忽略的厚度,且供体元件112的末端在边缘处形成台阶,所述台阶可导致在供体元件112在被施加到施加滚轮152时与其自身重叠的情况下形成不连续性或类似状况。此不连续性可在供体元件112随后通过施加滚轮152施加到衬底110时影响供体元件112的供体材料的均匀性,且可导致视觉假象。
图4展示在将供体元件112安装到施加滚轮152期间可存在于施加滚轮152与介质辊113之间的典型未对准的平面示意图。在此情况下,在施加滚轮152与介质辊113之间存在“平面内”未对准。术语“平面内”指代在介质卷在介质辊113与施加滚轮152之间大体上“不扭曲”地延伸时在所述介质卷的平面内的未对准。图4展示如果施加滚轮152的旋转轴153及介质辊113的旋转轴415两者均与公共轴450A相交,则所述未对准将阻止公共轴450A垂直于旋转轴153与旋转轴415两者。在此情况下,介质辊113相对于施加滚轮152的定向而歪斜。介质辊113的歪斜可在X-Y坐标系内由从X轴参考的角度θ表示。施加滚轮152还展示为相对于X-Y坐标系歪斜角度α。在此情况下,α小于角度θ,且还表示施加滚轮152相对于托架150的相对经导引的末端未对准。如本文中所说明,各种滚轮及介质辊的定向是相对于X轴参考。此做法是出于方便起见,且应了解,这些定向可相对于其它方向而参考。举例来说,各种滚轮及介质辊的定向可相对于传送滚轮所沿的路径的方向而参考。在此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沿与Y轴对准的路径传送各种滚轮。角度θ及α为了清晰起见已被夸示,且应注意,甚至小角度也可能引起本文中描述的问题。举例来说,本发明人已注意到在一些应用中,约若干毫弧度的未对准可对包含约两(2)米的宽度及约0.05mm的卡规(caliper)的介质卷导致不合意的起皱。在其它应用中,大于1或2的两毫弧度的未对准是不可接受的,且会导致不合意的起皱。在另外其它应用中,甚至大于0.1毫弧度的未对准也不可接受。虽然可使用较窄的卷宽度来试图减轻起皱,但此方法在需要较大卷宽度时(例如,当需要大格式的彩色滤光片,例如大屏幕电视彩色滤光片时)不令人满意。或者,可使用在介质辊与施加滚轮152之间使用较长的卷长度来试图帮助减轻起皱,但此方法也不令人满意,因为其可能需要设备102的整体尺寸不合意地增加。
介质辊的未对准可能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举例来说,与支撑结构及用于支撑各种介质辊的机构相关联的制造及定位容限可能促成这些未对准。未对准可导致介质卷中的应力变化增加。另外,装配于介质辊上的介质可呈现锥形形式而非圆柱形形式。锥形介质辊可能起因于卷制造过程中的变化,所述变化形成末端间的直径变化的介质辊。此锥形形式可在介质辊间变化,且还可导致介质卷中的应力变化增加。如果卷应力在卷上不均匀,则高张力区域可损坏各种涂层(例如,供体元件的供体材料),或者在极端情况下会使介质衬底本身拉伸或断裂。低张力区域又可导致卷张力控制损失。尤其当介质具有轻卡规时,未对准可另外使介质起皱。图4示意性地展示因未对准产生的所得的不均匀应力分布410。图4展示形成于未受支撑的卷中的皱褶160以及形成于供体元件112的已围绕施加滚轮152而卷绕的部分上的夹带皱褶162。通过抽吸特征154施加的抽吸有时还可“抚平”因非常微弱的未对准形成的非常小的皱褶,但此同一抽吸还可在供体元件112被固定到施加滚轮152时捕获较大皱褶。在此实例实施例中,施加滚轮152用于随后将供体元件112放置在一表面上以用于额外处理(即,在此情况下为成像)。成像过程(例如,激光诱导的热转移)的视觉质量通常对于供体元件与其施加到上面的衬底之间的间距的变化敏感。本发明人已注意到,所捕获的皱褶(例如,皱褶162)可在将供体元件112施加到衬底时转移,且此可对随后形成的图像的视觉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当处理多个各自可能具有不同未对准程度(即,不同定向)的介质辊时(如在典型彩色滤光片制造过程中的情况),此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应注意,前述起皱问题主要与平面内未对准相关联。本发明人已发现,介质辊113与施加滚轮152之间的介质卷的微量的“平面外扭曲”通常不会导致卷中的应力过度大地上升或显著地成为皱褶的起因。当卷在其于辊之间或于辊与滚轮之间转移时扭曲时可发生平面外扭曲。
在步骤310中校正施加滚轮152与介质辊113之间的未对准,所述步骤使施加滚轮152相对于传送施加滚轮152所沿的路径的方向重新定向。参看图2F,多个驱动设备(其在此实例实施例中包括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用于在避免不合意的装载问题的定向上定位施加滚轮152。在一些实例实施例中,驱动设备170及172用于使施加滚轮152重新定向,使其大体上与介质辊113的定向匹配。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实施例中,驱动设备170及172用于在供体元件112的卷的宽度上形成大体上均匀的张力(例如,由图2F中的大体上均匀的应力分布412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实施例中,驱动设备170及172用于使施加滚轮152重新定向以在供体元件112围绕施加滚轮152而卷绕时减少夹带皱褶的形成。在此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施加滚轮152的旋转轴153及介质辊113的旋转轴415两者均与公共轴450B相交,且驱动设备170及172经定向以增加公共轴450B与旋转轴153及旋转轴415中的每一者之间的垂直度。垂直度的意思是使公共轴450B与每一旋转轴153及415之间的角度较接近90度。在一些实例实施例中,供体元件112可在其从介质辊113延伸到重新定向的施加滚轮152时围绕公共轴450B略微扭曲。
在此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可各自独立控制以定位施加滚轮152的对应末端,以便使滚轮152重新定向以使其大体上与介质辊113的对准匹配。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中的每一者包括原动元件,其将能量转换成机械运动。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中的每一者可包括各种马达,包括伺服马达及步进马达。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中的每一者可包括传动部件,传动部件可包括合适的皮带、螺丝、齿条与小齿轮及类似装置。
在本发明的此实例实施例中,控制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以使托架150沿第一导引物174A及第二导引物174B(统称为导引物174)移动。托架150可沿导引物174移动到介质装载器124的各种功能所需的各种位置。在本发明的此实例实施例中,托架150可沿大体上与Y轴对准的路径408移动。托架150可沿着沿所述路径的各种方向移动。在此实例实施例中,托架150可沿离开方向408A及沿回位方向408B移动。在本发明的此实例实施例中,控制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以在各种位置重新定向托架150以相对于路径408的方向呈现歪斜定向。这些歪斜定向经控制以引起介质装载器124的各种圆柱形滚轮在这些位置中的每一者处呈现所要定向。举例来说,在本发明的所说明的实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中的每一者包括一马达(未图示),其耦合到相应正时皮带175A及175B。托架150的相对末端附接到导引轴承176A及176B,其分别由导引物174A及174B导引。在此实例实施例中,托架150的一个经导引的末端通过导引耦合179A而耦合到导引轴承176A,而托架150的相对经导引的末端通过导引耦合179B而耦合到导引轴承174B。导引耦合179A的刚性低于导引耦合179B。此低刚性耦合可通过各种顺应部件形成,所述顺应部件在本实例实施例中包括挠曲部178。在此实例实施例中,导引耦合179A允许沿X轴的某一程度的移动及围绕Z轴的某一程度的旋转,其可有助于防止托架150在沿导引物174移动时结合。在本发明的此实例实施例中,使用此顺应性来促进托架150的各个圆柱形滚轮的所要定向。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实施例中,可使用限位开关(未图示)来最小化或防止可能对各种机构引起损害的歪斜托架状况。
为第一驱动设备170提供回位传感器180A及离开传感器182A,而为第二驱动设备172提供回位传感器180B及离开传感器182B。回位传感器180A及180B以及离开传感器182A及182B用于检测行进结束状况。在此实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各自包括齿轮头伺服马达、伺服马达驱动器及编码器(均未图示)。驱动设备170及172两者均由控制器135控制,控制器135控制马达扭矩、从编码器接收运动反馈,且监视回位传感器180A及180B以及离开传感器182A及182B。为清楚起见,未展示控制器135与回位传感器180A及180B以及离开传感器182A及182B之间的通信信号。在初始化后,驱动设备170及172两者均经驱动以使托架150以相对低速朝回位传感器180A及180B移动。驱动设备170及172中的每一者将在其相应回位传感器被触发时独立地停止。在此处,控制器135对每一驱动设备的绝对位置有“粗略”位置知识。驱动设备170及172中的每一者接着移动远离其对应回位传感器,直到各自已从相应编码器接收到索引信号借此向控制器135提供每一驱动设备的“精细”位置知识为止。在此点,控制器135具有充足信息以针对各种操作设置托架150的对准。
在本发明的此实例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通过控制器135以差动方式驱动以使托架150在介质装载位置404处呈现施加滚轮152与介质辊113对准的定向。施加滚轮152与介质辊113之间的适当对准可包括使介质皱褶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的施加滚轮定向。在图2F中展示的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施加滚轮152经对准从而在由X及Y轴界定的平面内大体上与介质辊113的定向匹配。一旦经定向,施加滚轮152随即围绕其轴153旋转以将供体元件112卷绕在其上。图2F示意性地展示与此定向相关联的夹带皱褶的减少。
在此实例实施例中,施加滚轮152相对于托架150沿路径408的行进方向被重新定向。在此实例中,所述行进方向是沿离开方向408A。以差动方式控制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以移动托架150的对应相对经导引的末端,以便在托架150沿导引物174运动期间使所述末端位移不同量。挠曲部178允许托架150的经导引的末端之间的相对位移。如图2F所示,托架150及施加滚轮152中的每一者均已在装载位置404呈现歪斜定向。托架150的相对经导引的末端已沿行进方向相对于彼此位移出位移量ΔA,以便使托架150歪斜角度β(在X-Y平面内以轴X参考)。依据施加滚轮152相对于托架150的初始对准(即,如图4所示在此情况下为成角度的未对准α),施加滚轮152与轴X之间的歪斜量可能或可能不会不同于托架150与轴X之间产生的歪斜量。
驱动设备170及172可以差动方式被驱动以在滚轮152由托架150沿一路径传送时在施加滚轮152中产生所要定向。在一些实例实施例中,驱动设备170及172在所述路径的一部分期间以非差动方式被驱动,使得托架150的对应末端大体上均匀地移动,且在所述路径的一额外部分期间以差动方式被驱动。在一些实例实施例中,托架150的相对经导引的末端可在所行进的路径的一部分期间一前一后地移动,且接着在路径的另一部分期间或在特定位置处以差动方式移动。驱动设备170及172可经驱动以使托架150的相对经导引的末端以不同速度或以不同行进量而驱动。控制器135可根据各种额外因素(例如,驱动系统内的反冲)更改对至少一个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的驱动。参看先前提及的实例,需要施加滚轮152的定向上的仅一(1)毫弧度的角度校正的两(2)米宽介质将需要驱动设备170及172以差动方式被驱动以产生托架150的相对经导引的末端之间的约两(2)毫米位移(即,假定导引物174A及174B彼此隔开约两(2)米)。显而易见,甚至微小的角度校正也可能需要相当大的位移,其可有利地通过对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的差动控制来实现。
也可通过本发明的所说明实施例的变化形式来校正施加滚轮152与介质辊113之间的未对准。举例来说,施加滚轮152可被传送到介质装载位置404从而对介质辊113呈现特定定向。在一些实例实施例中,以非差动方式驱动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以将施加滚轮152传送到介质装载位置404。在一些情况下,施加滚轮152在介质装载位置404的定向可能会或可能不会大体上平行于介质辊113的定向。馈入托台146将供体元件112的介质边缘部分145转移到施加滚轮152,施加滚轮152通过抽吸特征154将介质边缘部分145固定于介质装载位置404处。然而,在如先前于步骤320中描述将供体元件112的所要部分完全卷绕在圆柱形表面424上之前,以差动方式驱动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以调整施加滚轮152的定向,从而在介质卷上形成大体上均匀的张力。所要的介质张力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操作第一驱动设备170以将托架150的其对应末端维持于介质装载位置404,同时操作第二驱动设备172以调整托架150的其对应末端远离介质装载位置40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设备172的重新调整可通过以恒定扭矩模式操作其而实现,此使其对应托架末端以由介质卷中的所得张力(即,由介质辊113自身、各个夹压滚轮、馈入托台146或其它合适机构施加的反作用力)决定的量而重新定位。在本发明的其它实例实施例中,以非差动方式驱动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两者以将大体上相等的驱动力施加到托架150的其对应末端,从而相对于介质装载位置404调整托架末端位置以在卷的宽度上实现大体上均匀的张力。在本发明的各个实例实施例中,施加滚轮152经旋转以在介质装载位置404处重新调整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中的任一者或两者时将供体元件112的一部分卷绕到圆柱形表面424上。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的伺服马达使用由其相应编码器所提供的位置信息以差动方式来驱动。可实践伺服马达控制技术中已知的闭环位置控制技术来增加导引托架末端的定位准确度。本发明的其它实例实施例可并入有其它形式的驱动设备170及172。举例来说,可通过变化提供到马达的控制脉冲的数目而以差动方式控制步进马达。
例如制造彩色滤光片的各种过程可需要以类似于前述施加供体元件112的方式将来自不同介质辊(例如,介质辊115及117)的额外介质(例如,供体元件114及116)安装到施加滚轮152上。在一些情况下,在将先前安装的介质从施加滚轮152移除之后将额外介质安装到施加滚轮152上。可将先前装载的介质从施加滚轮152移除以供额外处理。应注意,这些额外介质辊可包含不同于先前处理的辊(即,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为介质辊113)的定向。在一些实例实施例中,控制器135用经选择而以最适合给定介质辊的定向的定向使施加滚轮152重新定向的不同控制参数以差动方式控制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有利的是,这些实施例允许施加滚轮152正确定向,同时保留处理不同介质的能力。
在已将供体元件112安装到重新定向的施加滚轮152之后,将施加滚轮152传送到成像系统130。在步骤340中,所安装的供体元件112由施加滚轮152施加到衬底110的表面上,所述衬底又由成像支撑件185支撑。成像系统130包括至少一个成像头136,成像头136可相对于成像支撑件185相对移动。在本发明的此实例实施例中,成像头136以可移动方式支撑于桥式支撑件187上,支撑件187横跨于成像支撑件185上。成像头136由控制器135控制以相对于桥式支撑件187移动。使用各种运动系统(未图示)来提供成像头136与成像支撑件185之间的相对运动。这些运动系统可包括任何合适驱动设备、传动部件及/或所需运动需要的导引部件。在本发明的此实例实施例中,所述运动系统由控制器135控制以使成像支撑件185沿与Y轴对准的路径移动,同时使成像头136沿与X轴对准的路径移动。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它形式的运动也有可能。举例来说,成像头136可为固定的,而成像支撑件185移动。在其它实例实施例中,成像支撑件185为固定的,而成像头136移动。成像头136及成像支撑件185中的一者或两者可沿对应路径往复。也可使用单独的运动系统来操作成像系统130内的不同系统。
成像头136可包括一辐射源(未图示),例如激光。可控制成像头136以引导一个或一个以上辐射射束(未图示),其能够在介质上形成图像。由成像头136所产生的成像射束在介质上扫描,同时根据指定待写入的图像的图像数据137而以图像方式被调制。适当驱动一个或一个以上成像通道(未图示)以每当要形成图像部分时产生具有有效强度水平的辐射射束。驱动不对应于所述图像部分的成像通道,从而不使对应区域成像。成像头136可包括多个通道,其可布置成一阵列。成像通道阵列可包括一维或二维阵列。辐射射束可经历从辐射源到介质的直接路径,或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光学元件朝介质偏转。
可通过不同方法在介质上形成图像。举例来说,介质可包括图像可修改表面,其中可修改表面在由辐射射束照射以形成图像时其属性或特性改变。可使用辐射射束来消融所述介质的表面以形成图像。在本发明的此所说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热转移成像过程。
图2G示意性地描绘衬底110上的供体元件112的横截面图。在图2G中,将衬底110固定到成像支撑件185。如此项技术中已知的,存在多种用于将衬底110固定到支撑件185的技术。在此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将供体元件112施加到衬底110上。为了保持图像质量,需要防止供体元件112在成像期间相对于衬底110移动。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成像支撑件包含支架188,支架188从衬底110的边缘横向隔开且具有大体上类似于衬底110的厚度的高度。成像支撑件185还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抽吸特征189A及189B,其在支架188与衬底110之间的空间173内施加抽吸。此抽吸将供体元件112固定到衬底110。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存在用于将供体元件112固定到衬底110的其它额外及/或替代技术,且应理解本发明适应此类额外及/或替代的供体元件固定技术。
将供体材料(未图示)从供体元件112转移到衬底110可使用(例如)各种激光诱导的热转移技术来实施。可结合使用本发明的激光诱导的热转移过程的实例包括:激光诱导的“染料转移”过程、激光诱导的“熔融转移”过程、激光诱导的“消融转移”过程及激光诱导的“质量转移”过程。
一般来说,衬底110、供体元件112及供体材料的组成取决于特定成像应用。在特定实施例中,使用成像系统130来在衬底110上制造用于显示器的彩色滤光片。在此类实施例中,衬底110通常由透明材料(例如,玻璃)制成,供体元件112通常由塑料制成,且供体材料通常包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着色剂。此类着色剂可包括(例如)合适的基于染料或基于颜料的合成物。供体材料还可包含一种或一种以上合适的粘合剂材料。
图像的视觉质量通常取决于放置介质的均匀性。表面不规则性可导致各种图像假象。举例来说,在激光诱导的热转移成像过程中,供体材料的转移的变化可起因于供体元件与衬底之间的界面中的不规则性。供体元件与衬底之间的非均匀界面可引起经转移的供体材料的量的变化,或不利地影响供体材料从供体元件分离或粘附到衬底的能力。因此,需要放置具有轻微表面不规则性(例如,皱褶)的介质(例如,供体元件112)。
图2H示意性地展示根据本发明的实例实施例通过施加滚轮152将所安装的供体元件112施加到衬底110上。托架150沿传送路径的方向(即,在此情况下为离开方向408A)移动到衬底110附近,在介质施加位置417处。施加滚轮152定位成使得供体元件112的边缘部分在成像支撑件185中的抽吸特征189A附近。在此实例实施例中,控制致动器156以使施加滚轮152沿路径406的方向朝成像支撑件150移动。在将供体元件112的边缘部分施加到衬底110期间,停用施加滚轮152中的各种抽吸特征154,而启用抽吸特征189A。通过使托架150沿施加方向(即,沿导引物174)移动同时使施加滚轮152旋转以将这些部分滚动到衬底110上,将供体元件112的剩余部分施加到衬底110。在此实例实施例中,托架150在滚动期间沿离开方向408A移动。
将供体元件112均匀施加到衬底110可能需要施加滚轮152的旋转轴153适当地与托架150的施加方向对准。施加滚轮152的旋转轴153与施加方向之间的歪斜定向可导致横向力且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导致滑移,此可导致供体元件112被不均匀地施加到衬底110。不合意的横向力可导致供体元件12的拉伸或起皱。所述横向力还可在将施加滚轮从衬底110提升时导致施加滚轮沿轴153移动或振动。此可导致图像的质量降级。
在步骤330中,根据本发明的实例实施例,控制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以使施加滚轮152相对于行进路径重新定向,以将供体元件112施加到衬底110。在此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在沿托架150的行进路径的各点处以差动方式驱动驱动设备170及172,以便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一方向在施加滚轮152中产生所要定向。在此所说明的实施例中,行进路径从介质装载位置404延伸到介质施加位置417。在此所说明的实施例中,行进路径沿离开方向408A延伸到介质施加位置417。在此所说明的实施例中,以差动方式驱动驱动设备170及172,从而使施加滚轮152经重新定向而在随后将供体元件112施加到衬底110期间在大体上平行于托架150的施加方向的方向上滚动(即,如图2J所示)。在此实例实施例中,施加方向与离开方向408A对准。如图2J所示,以差动方式驱动驱动设备170及172而使托架150的对应的相对末端移动,以便使所述末端在托架150沿导引物174运动期间位移不同的量。如图2J所示,托架150相对于行进的施加方向已呈现歪斜定向,而施加滚轮152以大体上垂直于将供体元件112施加到衬底110所需的行进方向的定向展示。托架150的相对末端已沿到介质施加位置417的行进方向相对于彼此位移一位移量ΔB以便使托架150歪斜角度γ(在X-Y平面中以轴X参考)。在此实例实施例中,角度γ不同于角度β且经选择以将供体元件112施加到衬底110上,而非经选择以将供体元件112卷绕到施加滚轮152上的角度β。因此,托架150的相对末端已从如图2F所示的其介质装载位置位移到如图2J所示的其新位置。在本发明的此实例实施例中,角度γ针对施加滚轮152的初始未对准(即,由图4所示的角度α表示)而调整。在使施加滚轮152正确地重新定向之后,如图2J所示控制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以使托架150沿所要的施加方向移动以将供体元件112施加到衬底110。在一些实例实施例中,在将供体元件112施加到衬底110期间以非差动方式驱动驱动设备170及172。
一旦已将供体元件112施加到衬底110,便在步骤350中通过成像头182使介质成像。在此实例实施例中,由成像头136发射的成像射束在介质上扫描,从而使供体材料在激光诱导的热转移成像过程中从供体元件112转移到衬底110。
一旦经成像,供体元件112便被用过且在步骤370中从衬底110的表面移除。因各种原因可能需要移除供体元件112,所述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制备衬底110以用于其它介质(例如,供体元件114及116)的施加及成像。用过的供体元件112可通过各种技术从衬底110移除。这些移除技术中的一些技术可包括将供体元件112从衬底110剥离。
图2K、2L、2M及2N示意性地展示根据本发明的实例实施例将用过的供体元件112从衬底110移除。图2K为一示意性部分侧视图,其描绘成像支撑件185、衬底110及供体元件112及托架150的一个末端。托架150包括各种圆柱形滚轮,其在本发明的此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包括剥离滚轮190及卷取滚轮191。剥离滚轮190及卷取滚轮191中的每一者包括与对应旋转轴相交的第一及第二末端,且每一滚轮进一步包括一表面,其适于将介质卷绕在其一部分上。剥离滚轮190及卷取滚轮191分别通过对应的滚轮耦合对(剥离滚轮耦合193及卷取滚轮耦合194)以机械方式耦合到托架150。剥离滚轮耦合193及卷取滚轮耦合194准许其相应滚轮190、191围绕其对应旋转轴190A、191A旋转。如所说明,卷取滚轮耦合194包含一致动器197,致动器197实现卷取滚轮191的轴191A相对于托架150的移动。致动器197在本文中称为“卷取滚轮轴位置致动器197”。剥离滚轮耦合193包含一致动器199,致动器199实现剥离滚轮190的轴190A相对于托架150的移动。致动器199在本文中称为“剥离滚轮轴位置致动器199”。剥离滚轮轴位置致动器199及卷取滚轮轴位置致动器197可由控制器165使用各种信号控制,且可各自包括任何以合适方式耦合的致动器。可用于提供卷取滚轮轴位置致动器197及剥离滚轮轴位置致动器199的致动器的实例包括以合适方式耦合的电马达及/或气动致动器。
如所说明,卷取滚轮耦合194还包含一卷取滚轮旋转致动器198,卷取滚轮旋转致动器198使卷取滚轮191围绕其轴191A旋转。卷取滚轮旋转致动器198可由控制器135使用各种信号控制。优选地,卷取滚轮旋转致动器198包含一以合适方式耦合的马达,但卷取滚轮旋转致动器198可一般包含任何以合适方式配置的致动器。提供抽吸特征200以辅助移除供体元件112。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剥离滚轮190为未经驱动的“空转”滚轮。在替代实施例中,剥离滚轮190可以旋转方式来驱动。
当需要将供体元件112从衬底110移除时,控制器135控制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以产生托架150与成像支撑件185之间的相对移动,使得托架150定位于供体元件112的一个边缘部分210附近的介质移除位置414。图2K展示剥离滚轮轴位置致动器199经控制以使剥离滚轮190沿一具有至少一平行于Z轴的分量的方向移动。剥离滚轮190朝供体元件112移动,直到其与供体元件112接触为止。优选地,剥离滚轮190在未成像区域212(即,在成像区域214之外)中接触供体元件112。剥离滚轮190与供体薄片112之间的接触的此定位避免剥离滚轮190在成像区域214中的影响,且防止成像区域214内的图像的任何对应降级。
如图2K所示,控制器135还使用各种信号来使卷取滚轮轴位置致动器197将卷取滚轮191移动到供体元件112附近。优选地,卷取滚轮191移动到供体元件112的未成像区域212附近,处于与剥离滚轮190的位置相比更远离成像区域214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K所示,卷取滚轮191移动到未成像区域212的部分215附近。在一些实施例中,卷取滚轮191移动到部分215附近,处于至少部分地覆盖在支架188上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卷取滚轮191移动到未成像区域212附近,处于与将供体薄片112固定到衬底110的抽吸特征(即,在此实例中为抽吸特征189B)相比与衬底110的边缘相隔更远的位置。卷取滚轮191与供体元件112接触,且使未成像区域212的一部分(包括部分215)粘附到卷取滚轮191。
图2L展示一旦供体元件112的部分215固定到卷取滚轮191的圆柱形表面,控制器135便使卷取滚轮轴位置致动器197将卷取滚轮191移动远离衬底110(即,在具有至少一平行于Z轴的分量的方向上)。通过比较图2K及2L可看出,卷取滚轮轴位置致动器197使卷取滚轮191相对于托架150及相对于剥离滚轮190移动,而托架150及剥离滚轮190保持于相同位置中。供体元件112的部分215及可能的供体元件112的其它部分在卷取滚轮191以此方式移动时移动远离成像支撑件185。
如图2L所示,剥离滚轮190优选保持与供体元件112接触,且可能会对其施加力。因此,供体元件112的位于剥离滚轮190一侧的部分保持与衬底110接触,而供体元件112的另一部分从衬底110剥离且部分地围绕剥离滚轮190的圆周表面卷绕。
当托架150沿回位方向408B平移且当卷取滚轮191在箭头418的方向上旋转时,供体元件112如图2M所示由卷取滚轮191“卷取”(即,围绕其圆柱形表面缠绕)。剥离滚轮190保持与供体元件112的仍处于衬底110上的部分接触,且可对供体元件112施加力。
剥离滚轮190及卷取滚轮191两者在薄片剥离过程期间同时旋转及平移还防止“透印”(print-through)效应。透印效应可在滚轮平移以剥离介质时介质围绕滚轮卷绕时发生。由于介质边缘可能具有不可忽略的厚度,因此介质的起初固定到滚轮的边缘可使未剥离介质的一部分在固定边缘滚动于其上时展现出不连续性。在此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由于卷取滚轮191与衬底110隔开,因此成像区域214未受影响,因为边缘部分210是围绕卷取滚轮191卷绕且并不直接滚动于成像部分214上。由供体元件112的边缘部分210的边缘引起的厚度改变因此不会影响施加到衬底110上的图像。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实施例中,例如透印假象等假象不甚普遍,且并不使用例如卷取滚轮191等额外滚轮。在一些实例实施例中,介质在移除过程期间通过将其自身围绕在介质上滚动的滚轮连续卷绕而被移除。
当介质从一表面移除时可能发生其它假象。举例来说,在其中通过使接触滚轮在介质上滚动而将供体元件从衬底剥离的热转移过程中,当接触滚轮与移除方向之间存在未对准时可能发生各种假象。剥离滚轮190为接触滚轮的一个实例。在前述供体元件移除操作期间,托架150受到约束而通过导引物174沿方向408B移动。如果剥离滚轮190相对于此方向歪斜,则可在供体元件112与衬底110之间的剥离界面处发生剪力,此可破坏所形成的图像。图4展示一实例,其中剥离滚轮190相对于X-Y坐标系歪斜角度δ。在此情况下,角度δ还表示剥离滚轮190相对于托架150的相对经导引的末端的未对准。
在步骤360中,根据本发明的实例实施例,控制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以对准剥离滚轮190以将供体元件112从衬底110移除。在此所说明的实施例中,驱动设备170及172在沿托架150的行进路径的各点处以差动方式被驱动,从而在剥离滚轮190中产生所要定向。在此所说明的实施例中,行进路径是朝向介质移除位置414。在此所说明的实施例中,驱动设备170及172以差动方式被驱动,以便使剥离滚轮190对准,从而在将供体元件112从衬底110移除期间在大体上平行于托架150的传送方向的方向上滚动。驱动设备170及172以差动方式被驱动而使托架150的对应相对末端移动,从而在托架150沿导引物174运动期间使相对经导引的末端位移不同量。如图2N所示,托架150被呈现到介质移除位置414,使得剥离滚轮190的旋转轴190A大体上垂直于供体元件112从衬底110的后续移除所需的行进方向而定向。托架150的相对末端相对于彼此位移出位移量ΔC,以便使托架150歪斜角度η(在X-Y平面中以轴X参考)。在此实例实施例中,角度η不同于图2J所示的角度γ,且经选择以将供体元件112从衬底110移除,而非将供体元件112施加到衬底110。因此,托架150的相对末端已从如图2J所示的其介质装载位置位移到如图2N所示的其新位置。在本发明的此实例实施例中,角度η还针对如图4所示剥离滚轮190相对于托架150的初始未对准(即,由角度δ表示)而调整。一旦剥离滚轮190经正确定向,便控制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以移动托架150,从而将供体元件112从衬底110移除。在一些实例实施例中,驱动设备170及172在如图2N所示将供体元件112从衬底110移除期间以非差动方式被驱动。在本发明的此实例实施例中,选择角度η以在将供体元件112从衬底110移除期间减少在剥离界面处由剥离滚轮190产生的剪力的存在。
一旦用过的供体元件112已从衬底110剥离且已缠绕到卷取滚轮191上,托架150便朝弃置单元126移动以在步骤380中弃置供体元件112。在此实例实施例中,控制卷取滚轮旋转致动器198以将供体元件112从卷取滚轮191退绕,以便将用过的供体元件112弃置到弃置单元126中。
有利的是,可针对介质装载器124所需的各种任务控制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以使各个滚轮(例如,施加滚轮152及剥离滚轮190)中的每一者相对于行进方向正确定向。可通过包括试错法的各种方法来针对每一所需任务确定所需的滚轮方向定向中的每一者。这些方向定向可进一步根据介质改变来修整,所述介质改变例如(但不限于)是介质的尺寸及卡规。可使用用于第一驱动设备170及第二驱动设备172的数据及驱动指令对控制器135进行编程,以便使介质装载器124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滚轮与所要定向对准。驱动指令可进一步根据环境改变(例如,温度及湿度)及例如各种运动组件(例如,导引物及导引轴承)的磨损的其它因素而变化。
已依据制造用于各种显示器的彩色滤光片描述了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些实例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可为LCD显示器。在本发明的其它实例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器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OLED显示器可包括不同配置。举例来说,不同色彩特征可以类似于LCD显示器的方式形成为结合白光OLED源使用的彩色滤光片。或者,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显示器中的不同色彩照明源可使用不同OLED材料形成。在这些实施例中,基于OLED的照明源自身控制彩色光的发射,而未必需要无源彩色滤光片。可将OLED材料转移到合适介质。OLED材料可用激光诱导的热转移技术而转移到受体元件。
虽然已使用显示器及电子装置制造中的应用作为实例而描述了本发明,但本文中描述的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其它应用,包括用于芯片上实验室(LOC)制造的生物医学成像的应用。本发明可应用于其它技术,例如医疗、印刷及电子制造技术,或任何其它使用卷的技术。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前述揭示内容将容易明白,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实践中可进行许多更改及修改。
元件符号列表
10 衬底
12 供体元件
14 激光
16 激光射束
102 设备
103 支撑件
110 衬底
112 供体元件
113 介质辊
114 供体元件
115 介质辊
116 供体元件
117 介质辊
120 介质供应器
122 介质馈入系统
124 介质施加/剥离系统(介质装载器)
126 弃置系统
130 成像系统
135 控制器
136 成像头
137 图像数据
140 框架
141 枢轴
142 拾取机构
143 拾取辊
144 抽吸特征
145 边缘部分
146 馈入托台
147 抽吸特征
149 切割器
150 托架
152 施加滚轮
153 旋转轴
154 抽吸特征
156 致动器
160 皱褶
162 夹带皱褶
170 第一驱动设备
172 第二驱动设备
173 空间
174 导引物
174A 第一导引物
174B 第二导引物
175A 正时皮带
175B 正时皮带
176A 导引轴承
176B 导引轴承
178 挠曲部
179A 导引耦合
179B 导引耦合
180A 回位传感器
180B 回位传感器
182A 离开传感器
182B 离开传感器
185 成像支撑件
187 桥式支撑件
188 支架
189A 抽吸特征
189B 抽吸特征
190 剥离滚轮
190A 旋转轴
191 卷取滚轮
191A 旋转轴
193 剥离滚轮耦合
194 卷取滚轮耦合
197 卷取滚轮位置轴致动器
198 卷取滚轮旋转轴致动器
199 剥离滚轮位置轴致动器
200 抽吸特征
210 边缘部分
212 未成像区域
214 成像区域
215 部分
300 步骤
310 步骤
320 步骤
330 步骤
340 步骤
350 步骤
360 步骤
370 步骤
380 步骤
400 半径
402 路径
404 介质装载位置
406 路径
408 路径
408A 离开方向
408B 回位方向
410 非均匀应力分配
412 均匀应力分配
414 介质移除位置
415 旋转轴
417 介质施加位置
418 箭头
420 第一末端
422 第二末端
424 表面
450A 公共轴
450B 公共轴
ΔA 位移量
ΔB 位移量
ΔC 位移量
α 角度
β 角度
γ 角度
δ 角度
η 角度
θ 角度

Claims (45)

1.一种用于传送介质的方法,其包含:
提供可旋转滚轮,所述可旋转滚轮包含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以及适于将所述介质的一部分卷绕在其上的表面;
提供托架,所述托架可操作以用于沿一路径传送所述滚轮;
提供多个驱动设备,所述多个驱动设备可操作以用于移动所述滚轮,其中所述多个驱动设备包括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
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滚轮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方向重新定向;以及
传送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同时传送所述重新定向的滚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包含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托架沿所述路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包含使所述重新定向的滚轮围绕其旋转轴旋转,同时传送所述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包含使所述重新定向的滚轮围绕其旋转轴旋转以将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卷绕到所述表面上,其中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的尺寸经设计以卷绕在所述重新定向的滚轮的所述表面上而不会与其自身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包含以非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沿所述路径的一部分传送所述重新定向的滚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滚轮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所述方向重新定向使所述滚轮对准以沿大体上平行于沿所述路径的所述方向的方向滚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包含以非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托架沿所述路径的一部分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包含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托架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所述方向重新定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包含以非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重新定向的托架沿所述路径的一部分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托架包含第一经导引的末端及第二经导引的末端,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经导引的末端沿平行于沿所述路径的所述方向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经导引的末端位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包含使所述第一经导引的末端及所述相对位移的第二经导引的末端沿所述路径一前一后地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介质装配在介质辊上,且所述方法包含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滚轮与所述介质辊对准,且在所述介质辊与所述对准的滚轮之间转移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包含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减少所述滚轮与所述介质辊之间存在的平面内未对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包含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在于所述介质辊与所述对准的滚轮之间转移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时增加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的整个宽度上形成的张力的均匀性。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滚轮的旋转轴及所述介质辊的旋转轴两者均与公共轴相交,且所述方法包含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增加所述公共轴与所述对准的滚轮的所述旋转轴及所述介质辊的所述旋转轴中的每一者之间的垂直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包含使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与装配在所述介质辊上的所述介质分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滚轮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所述方向重新定向包含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滚轮在沿所述路径的第一位置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所述方向以第一定向而定向,及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滚轮在沿所述路径的第二位置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所述方向以第二定向而定向,其中所述第二定向不同于所述第一定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包含在所述滚轮以所述第一定向而定向时将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卷绕在所述滚轮的所述表面上,及在所述滚轮以所述第二定向而定向时将所述介质的所述卷绕部分转移到衬底。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包含以非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将所述介质的所述卷绕部分转移到所述衬底。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介质的所述卷绕部分转移到所述衬底包含在所述滚轮以所述第二定向而定向时使所述滚轮相对于所述衬底滚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包含通过使所述重新定向的滚轮相对于衬底滚动而将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从所述衬底移除。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包含以非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将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从衬底移除。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包含在成像过程中使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成像。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成像过程包括激光诱导的热转移过程。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介质为供体元件,且所述方法包含将供体材料从所述供体元件转移到衬底。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滚轮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所述方向重新定向包含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第二末端沿平行于沿所述路径的所述方向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末端位移。
27.一种用于传送介质的设备,其包含:
支撑件;
可旋转滚轮,其包含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以及适于将所述介质的一部分卷绕在其上的表面;
托架,其以可移动方式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且可操作以用于沿一路径传送所述滚轮;
多个驱动设备,其可操作以用于移动所述滚轮,其中所述多个驱动设备包括第一驱动设备及第二驱动设备;以及
控制器,其经编程以用于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滚轮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方向重新定向,且用于操作所述托架以传送所述重新定向的滚轮同时传送所述介质的所述部分。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滚轮为以下各项中的一者:施加滚轮、剥离滚轮及卷取滚轮。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个驱动设备可操作以用于使所述托架沿所述路径移动,且所述控制器经编程以用于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托架沿所述路径移动。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经编程以用于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同时使所述托架沿所述路径的第一部分移动,且以非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同时使所述托架沿所述路径的第二部分移动。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经编程以用于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托架沿所述路径的第一部分移动,及以非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托架沿所述路径的第二部分移动。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托架包括第一导引轴承及第二导引轴承,且所述控制器经编程以用于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第二导引轴承沿平行于沿所述路径的所述方向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引轴承位移。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其包含挠曲部,所述挠曲部可操作以用于允许所述托架围绕所述第一导引轴承及所述第二导引轴承中的一者枢转。
34.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经编程以用于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第一驱动设备及所述第二驱动设备以使所述第二末端沿平行于沿所述路径的所述方向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末端位移。
35.一种用于使介质成像的方法,其包含:
提供托架,所述托架可操作以用于沿一路径传送滚轮;
将介质安装在所述滚轮上;
将所述安装的介质传送到沿所述路径定位的成像系统;
使所述滚轮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方向重新定向;
将所述安装的介质从所述重新定向的滚轮转移到表面;
使所述转移的介质成像;以及
提供可操作以用于移动所述滚轮的多个驱动设备,及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多个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滚轮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所述方向重新定向。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包含以非差动方式操作所述多个驱动设备,同时将所述安装的介质从所述重新定向的滚轮转移到所述表面。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包含操作所述多个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托架沿所述路径移动。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包含操作所述多个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托架移动,同时将所述安装的介质从所述重新定向的滚轮转移到所述表面。
39.一种用于使介质成像的方法,其包含:
提供托架,所述托架可操作以用于沿一路径传送滚轮;
将介质安装在所述滚轮上;
将所述安装的介质传送到沿所述路径定位的成像系统;
使所述滚轮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方向重新定向;
将所述安装的介质从所述重新定向的滚轮转移到表面;以及
使所述转移的介质成像;
其中所述托架可操作以用于沿所述路径传送接触滚轮,且所述方法包含:
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所述方向改变所述接触滚轮的定向;
使所述成像的介质与所述重新定向的接触滚轮接触;以及
将所述成像的介质从所述表面移除。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包含提供可操作以用于移动所述接触滚轮的多个驱动设备,及以差动方式操作所述多个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接触滚轮相对于沿所述路径的所述方向重新定向。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包含以非差动方式操作所述多个驱动设备,同时将所述成像的介质从所述表面移除。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包含操作所述多个驱动设备以使所述托架移动,同时将所述成像的介质从所述表面移除。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包含通过使所述重新定向的接触滚轮在所述介质上滚动而将所述成像的介质从所述表面移除。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包含提供卷取滚轮,所述卷取滚轮可操作以用于缠绕所述成像的介质,同时将所述成像的介质从所述表面移除。
45.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触滚轮为剥离滚轮。
CN200880128403.7A 2008-04-14 2008-04-14 滚轮对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09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IB2008/000912 WO2009127888A2 (en) 2008-04-14 2008-04-14 Roller align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0934A CN101980934A (zh) 2011-02-23
CN101980934B true CN101980934B (zh) 2013-01-02

Family

ID=41199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840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0934B (zh) 2008-04-14 2008-04-14 滚轮对准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32428B2 (zh)
EP (1) EP2265524A4 (zh)
JP (1) JP2011521800A (zh)
CN (1) CN101980934B (zh)
TW (1) TW200948699A (zh)
WO (1) WO200912788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52650B1 (en) * 2008-12-05 2014-11-12 Kodak Graphic Communications Canada Company Improved media application
US9174428B2 (en) * 2009-08-10 2015-11-03 Corning Incorporated Roll mechanics for enabling printed electronics
EP2327547A1 (en) * 2009-11-27 2011-06-01 Nederlandse Organisatie voor toegepast- natuurwetenschappelijk onderzoek TNO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aminating a first and a second sheet
US8308037B2 (en) * 2009-11-30 2012-11-13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 media tensioning apparatus
TWI386356B (zh) * 2009-12-10 2013-02-21 Ind Tech Res Inst 用於軟性基材之連續滾壓式夾持裝置
TWI589511B (zh) * 2013-08-12 2017-07-01 Manz Taiwan Ltd Transfer system to adjust substrate tension
TWI582033B (zh) * 2013-08-12 2017-05-11 亞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傳輸裝置及傳輸方法
IT201600086447A1 (it) * 2016-08-22 2018-02-22 Universal Tissue Tech S R L Dispositivo di goffratura con magazzino di rulli goffratori
CN109532251B (zh) * 2018-12-28 2024-08-23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热转印打印机
CN111776810B (zh) * 2020-07-20 2022-02-08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一种建筑设计用方便查看图纸的卷收装置
US12240228B2 (en) 2021-01-04 2025-03-04 Hand Held Products, Inc. Print media conveyance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1662A (en) * 1981-02-25 1984-04-10 G. D. Societa' Per Azioni Reels supplying device
US5322231A (en) * 1993-02-26 1994-06-21 Calcomp Inc. Media loader
CN1533908A (zh) * 2003-03-31 2004-10-06 �ֵܹ�ҵ��ʽ���� 记录介质输送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40923B2 (de) * 1975-09-13 1978-01-12 EMA-Dörries GmbH, Elektronik-Maschinen-Apparatebau, 5190 Stolberg 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der spannung eines endlosen filzes oder siebes in papiermaschinen
US4650456A (en) * 1985-10-30 1987-03-17 Ranpak Corp. Mechanism for producing pad-like cushioning dunnage product from sheet material with separate stock roll cart
US5164742A (en) * 1989-12-18 1992-11-17 Eastman Kodak Company Thermal printer
US5278578A (en) * 1989-12-18 1994-01-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Thermal printer capable of using dummy lines to prevent banding
JPH0853245A (ja) * 1994-08-10 1996-02-27 Asakura Kogyosho:Kk シート状体の蛇行修正装置
US5517359A (en) * 1995-01-23 1996-05-14 Gelbart; Daniel Apparatus for imaging light from a laser diode onto a multi-channel linear light valve
JPH08240706A (ja) * 1995-03-01 1996-09-1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転写装置
US5808655A (en) * 1995-05-12 1998-09-15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terleaving thermal printing with discontiguous dye-transfer tracks on an individual multiple-source printhead pass
DE19624639C2 (de) 1996-06-20 1998-07-16 Erhardt & Leimer Gmbh Vorrichtung zum Verschwenken einer Walze für eine laufende Bahn
EP0870870A3 (de) * 1997-04-09 1999-06-09 Heinz Bartelmuss Vorrichtung zur Bewegung eines Bandes, insbesondere zur Bewegung eines Förderbandes in einer Anlage zur Entwässerung einer Materialbahn
JP3771375B2 (ja) * 1998-03-31 2006-04-26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画像転写記録装置
US6957773B2 (en) * 2002-05-17 2005-10-25 Creo Inc. High-speed flatbed scanner
TW200537259A (en) * 2004-01-28 2005-11-16 Du Pont Method for imaging regular patterns
US7201524B2 (en) 2005-01-28 2007-04-10 Xerox Corporation Media path direction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of reversing a media path
JP2008044787A (ja) * 2006-07-20 2008-02-28 Nitto Denko Corp フィルム搬送方法、フィルム搬送装置、フィルム及びシート状製造物
US20090273796A1 (en) * 2008-04-30 2009-11-05 Kodak Graphic Communications Canada Company Peeling imaged media from a substrat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1662A (en) * 1981-02-25 1984-04-10 G. D. Societa' Per Azioni Reels supplying device
US5322231A (en) * 1993-02-26 1994-06-21 Calcomp Inc. Media loader
CN1533908A (zh) * 2003-03-31 2004-10-06 �ֵܹ�ҵ��ʽ���� 记录介质输送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8699A (en) 2009-12-01
EP2265524A4 (en) 2013-12-18
US20110032322A1 (en) 2011-02-10
US8432428B2 (en) 2013-04-30
WO2009127888A2 (en) 2009-10-22
EP2265524A2 (en) 2010-12-29
JP2011521800A (ja) 2011-07-28
CN101980934A (zh) 2011-02-23
WO2009127888A3 (en) 200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0934B (zh) 滚轮对准
CN1959385B (zh) 载带产品的检查装置及检查方法
JP6115473B2 (ja)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及び電子回路の製造方法
CN102834272A (zh) 打印装置和打印方法
US8662772B2 (en) Edge guide for media transport system
JP2020198368A (ja) 電子部品実装機用ロールツーロール搬送装置
JP2012224468A (ja) ウェブ蛇行修正装置
JP2019155226A (ja) 塗布装置
US9260263B2 (en) Substrate aligning unit,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aligning substrate using the same
JP5749998B2 (ja) プリンタ用シートおよびその両面に画像を印刷する方法
EP2352650B1 (en) Improved media application
JP2008285281A (ja) 可撓性基板搬送装置及び可撓性基板の搬送方法
US20110129279A1 (en) Edge guide having adjustable magnitude nesting force
US7675533B2 (en) Thermal transfer printer for film
JP7095650B2 (ja) 蛇行補正装置のグリス供給方法
WO2013150898A1 (ja) マスク移動装置、マスク保持装置、露光装置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US20240227424A1 (en) Printer
JP2012046254A (ja) 搬送装置、搬送方法、描画装置、及び描画方法
EP4017733B1 (en) Apparatus employing pressurized fluid-based dancer for controlling tension applied to a flexible member
JP4131957B2 (ja) 光伝送体アレイ原板および光伝送体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JP2019137526A (ja) プリンター
JP2013154581A (ja) プリンタ、調整治具、調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