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5761A - 换档系统 - Google Patents
换档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25761A CN101925761A CN2009801028232A CN200980102823A CN101925761A CN 101925761 A CN101925761 A CN 101925761A CN 2009801028232 A CN2009801028232 A CN 2009801028232A CN 200980102823 A CN200980102823 A CN 200980102823A CN 101925761 A CN101925761 A CN 1019257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tuating rod
- pawl
- shift
- rod
- vari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 F16H61/28—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being caused by a non-mechanical force, e.g. power-assisted
- F16H61/30—Hydraulic or pneumatic motors or related fluid control means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 F16H61/28—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being caused by a non-mechanical force, e.g. power-assisted
- F16H61/30—Hydraulic or pneumatic motors or related fluid control means therefor
- F16H2061/301—Hydraulic or pneumatic motors or related fluid control means therefor for power assistance, i.e. servos with follow up ac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8—Det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具有用于接合和分离所选择速比的装置的换档变速器的换档系统。根据本发明的换档系统享有高可靠度,且有成本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具有用于接合和分离所选择速比(档位)的装置的换档变速器的换档系统。
背景技术
如通过参考美国专利号2951392、4455883、4575029、456785、4588895、4104929和美国专利申请/公报2005/0155446A1可见,现有技术中公知用于机械换档变速器的换档系统或组件,该变速器包括多个大致并联的、可独立地沿轴向移动的换档叉轴,所述换档叉轴可被选择并沿轴向移动以实现特定速比的接合/分离。
通常,此类换档组件包括换档指,该换档指被固定在直接安装的变速杆上或远程控制的变速机构的横轴或变速轴上。远程控制的变速机构的横轴或变速轴穿过换档叉轴延伸。为了选择换档叉轴并进而选择速比,横轴或变速轴在X-X方向上沿轴向移动(横向档位板行程)。为了轴向移动由横轴或变速轴的换档指选择的换档叉轴,横轴或变速轴旋转(到传动方向或Y-Y方向)。从而,形成了X-Y型换档系统。
横轴或变速轴可由第一致动装置沿轴线方向移位以选择要接合或分离的速比,并由第二致动装置绕其纵轴线旋转以接合或分离所选择速比。所述致动装置可包括气动或液压致动器。
现有技术中公知具有操作性地联接到横轴或变速轴上以使其绕其纵轴线旋转以接合或分离所选择速比的致动装置的换档系统,该换档系统包括连接到具有纵轴线并被滑动地接纳在管状的移位杆中的致动杆上的变速致动装置。为了减少使致动杆移位以实现变速器中的速比变化所需的作用力,流体操作的动力辅助伺服单元操作性地设置在致动杆与移位杆之间,该移位杆与横轴或变速轴联接以使该横轴或变速轴响应于移位杆的轴向运动而绕其纵轴线旋转。该动力辅助伺服单元(助力器)和用于支承移位杆和致动杆的装置被封装在壳体中,该壳体被安装在变速器外壳上。日本专利公报08240265A和09.292020中公开了现有技术的这种状态的示例。这些系统的致动杆经由联动装置与由车辆驾驶员操作的换挡杆直接联接。代替将致动杆与手动操作的换档杆直接联接,还已知使用远程控制的流体操作的变速致动装置,其附接在封装并支承移位杆和致动杆的壳体上。致动杆设有用于实现变速致动装置的可分离式接合的凸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改善现有技术的这种状态并提供一种用于换档变速器的换档系统,该换档系统享有高可靠度且有成本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此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换档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的特征。
在根据本发明的换档系统中,变速致动装置与封装动力辅助伺服单元和用于支承移位杆和致动杆的装置的壳体相关联,并且致动杆以不可松脱的方式与所述变速致动装置操作性地连接。
在优选实施例中,致动杆通过形式为挡圈(circlip)或卡环连接的不可松脱的锁环连接与变速致动装置连接。该锁环连接可包括凸榫状元件和构造成配合在该凸榫状元件上的杯形或管形元件,以及被接纳在所述元件中的一个中的周向凹槽内的径向可变形的弹性挡圈和所述元件中的另一个上的以不可松脱的方式接合的凹槽装置。该锁环连接允许致动杆与变速致动装置之间一定程度的失准(misalignment),且易于制造同时在变速致动装置与致动杆之间的界面处保证了可靠、容易组装、不可松脱的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操作性地联接到变速轴上以使其旋转从而接合或分离所选择速比的第二致动装置可包括棘爪装置,以将致动杆可松脱地抑制(制动/固定,arrest)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优选位置。一般而言,致动杆的优选位置为致动杆的中性位置或止动位置。棘爪装置在驾驶员开始接合或分离速比时给予驾驶员更佳的换挡杆手感,因为它在速比接合/分离的初始阶段对换档杆把手产生了可察觉到的影响。由于动力辅助伺服单元,这例如在换挡杆把手急拉或不精确时是有帮助的。
在优选实施例中,棘爪装置设置在变速致动装置与致动杆之间并且定位在变速致动装置的壳体内,或封装动力辅助伺服单元的壳体中,或布置在变速致动装置与封装动力辅助伺服单元的壳体之间的分离的适配壳体中。前述锁环连接可设置在变速致动装置与棘爪装置的与致动杆连接的部分之间。
附图说明
图1在俯视图中示出安装在换档变速器上的根据本发明的换档系统,略去了远程变速选择装置;
图2在透视图中显示了图1中的换档系统,包括变速选择装置;
图3在局部透视图中显示了图2中的换档系统的横轴或变速轴、移位杆和变速致动装置;
图4是图2中的换档系统的变速选择装置的示意性图示;
图5是图2中的换档系统的运动学的示意性图示;
图6是图2中的换档系统的第二致动装置在箭头VI-VI的方向上看去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的组件在箭头VII-VII的方向上看去的剖视图;
图8至10显示了图6中的动力辅助伺服单元的一部分,示出三种不同的操作状态;
图11部分在剖视图中且部分在侧视图中显示了图2中的换档系统的第二致动装置,以示出致动杆与变速致动装置之间的界面;
图12在类似于图11的视图中示出了图11中的第二致动装置的一部分,已从致动杆拆下变速致动装置;
图13是图11和图12中的组件中使用的挡圈的透视图;
图14在类似于图11的图示中显示了图2中的换档系统的第二致动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但略去了动力辅助伺服单元的一部分;
图15在类似于图12的视图中显示了图14的组件,已从致动杆拆下变速致动装置;以及
图16是图15中的组件中使用的卡环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具有输入轴2、输出轴3和变速器壳体4的变速器1。在变速器壳体4上设置有形式为X-Y致动单元5的换档系统,其具有用以选择要接合或分离的速比的、作为X-X驱动装置的第一致动装置6,以及用以接合或分离所选择速比的、作为Y-Y驱动装置的第二致动装置7。第二致动装置7包括与其相关联的变速致动装置8。
致动单元5包括在图2中最好地示出的细长壳体9,其中安装了具有纵轴线11(参见图3)的横轴或变速轴10,该横轴或变速轴10可在轴线方向上移位,如图3中箭头12所示,并且可绕其纵轴线11旋转,如箭头13所示。形式为换档指14的操作装置安装并固定在变速轴10上。换档指14适配成接合变速器1中的换档叉轴,如图5中的运动学图解中示意性地示出,其中换档叉轴之一以15表示。
第一致动装置6包括双作用液压缸16,其被紧固在壳体9上且其具有与变速轴10同轴且相连接的活塞杆(图2中不可见)。第二致动装置7的变速致动装置8包括双作用液压缸17,其被螺栓连接在同轴的适配壳体66上,该壳体66附接在封装第二致动装置7的气动操作的动力辅助伺服单元的壳体27上。液压缸16和17通过管线18和19连接到远程流体控制单元20,该远程流体控制单元20包括适合由车辆驾驶员操作的换档杆21。如图4所示,对于缸16、17中的每一个,包括缸16、17和管线18、19在内的回路中的液压流体被两个缸22加压。缸22包含在远程流体控制单元20中并且以可从图4中的示意图容易理解的方式操作:例如在一个方向上移动被枢转地支承的换档杆21将使双作用缸17中的活塞23向前推动(或缩回)其活塞杆24。缸17的活塞杆24通过耳轴(trunnion)25联接到紧固在变速轴10上的连接杆26,如在图3中更详细地示出。双作用缸16连同其与变速轴10直接连接的活塞杆(未示出)以类似的方式操作。
图6和图7更详细地显示了第二致动装置7的动力辅助伺服单元70。单元70包括螺栓连接在封装变速轴10的壳体9上的壳体27。在壳体27内,安装了可在轴线方向上移动的管状移位杆28。其承载与突出的耳轴25一体形成的衬套29,该耳轴25接合连接杆26,如图3中所示。衬套29借助于横向销30紧固在移位杆28上。
圆筒形致动杆31定位在移位杆28内,该致动杆31可在轴线方向上相对于移位杆28移位,并且移位的程度由横向销30所穿过的椭圆形孔32限制。致动杆31与变速致动装置8的双作用液压缸17的活塞杆24连接,如以下将更详细地说明。
第二致动装置7的流体操作的动力辅助伺服单元70操作性地设置在致动杆31与移位杆28之间,以响应于由变速致动装置8的双作用液压缸17的活塞杆24施加在致动杆31上的轴向致动力而在移位杆28上施加放大的轴向致动力。
上述换档系统的运动学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其中对于已结合图1至7描述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当变速致动装置8通过其双作用流体缸17向致动杆31传递轴向的移位力时,如果不存在阻止变速杆10的旋转的明显阻力,则此致动力或移位力将被不会放大地直接传递到移位杆28并通过连接杆26传递到变速杆10以使其旋转。然而,如果存在相当大的阻止致动杆31的轴向运动的阻力,则由于变速器1中的换档机构的操作状态,动力辅助伺服单元70将被致动并使放大的致动力被传递到连接杆26,该放大的致动力大于施加在致动杆31上的致动力。然而,在任何情况下,变速轴10将响应于换档致动装置8的致动而被旋转,从而在Y-Y方向上移动所选择的换档叉轴15。
图8至10示意性地示出动力辅助伺服单元70的基本设计。气动操作的单元70包括缸34,该缸34被密封地附接在壳体27上并且密封地包围穿过它的移位杆28。固定在移位杆28的外表面上的活塞35被密封地接纳在缸34内。与致动杆31同轴并连接到其上的加压空气供应管36延伸穿过管状移位杆28并且连接到用于加压空气源38(参见图5)的连接器配件37上。两个环形阀座39和40附接在移位杆28的内表面上。两个环形阀部件41和42被密封地和可滑动地安装在管36上并且被设置在其间的压缩弹簧43偏压抵靠在它们相应的阀座39或40上。
在阀元件41、42的轴向外侧设有两个阀提升元件(阀挺杆)44、45,阀挺杆44、45被密封靠在它们安装于其上的移位杆28的内表面上。它们环绕管36,在各阀挺杆与管36的外表面之间留出环形间隙。阀挺杆44和45均通过分别设置于相应的阀挺杆44、45与其相应的阀座39和40之间的压缩弹簧46和47在远离它们相应的阀座39或40的方向上被偏压。
在图8所示的未操作止动状态下,压缩弹簧43将两个阀元件41和42压靠在它们的阀座39和40上,从而防止加压空气从由阀元件41和42、管36的外表面以及两个阀座39和40被支承在其上的圆筒形结构的内表面限定出的空间49逸出。加压空气可通过管36的壁中的端口48进入此空间,如图8中箭头所示。
在此状态下,动力辅助伺服单元70是不活动的并且致动杆31直接联接到移位杆28,如已经说明的那样。
如果阻止移位杆28的轴向运动的阻力足以致使致动杆31由于由活塞杆24(图5)施加在致动杆31上的拉(或推)力而相对于移位杆28轴向移位,如图10中箭头50所示,则致动杆31使连接到其上的管36移向图9中的左侧,从而使阀挺杆45压缩弹簧47并提升阀元件42离开其阀座40。管36的运动通过借助于挡圈52紧固在管36上的端板51被传递到阀挺杆45。加压空气现在能够流经端口48并流过阀座40处的打开间隙,并且进一步通过移位杆28的壁中的端口53进入活塞35的右手侧的缸室54从而在活塞35上施加额外的力,如图9中箭头55所示。图9还用小箭头示出加压空气的流动路径。
当施加在致动杆31上的致动力在换档完成之后释放时,致动杆31将回到其在图8中的初始位置。结果,弹簧47能够使阀挺杆45回到其初始位置,从而允许弹簧43将阀元件42密封地压靠在其阀座40上并从而密封地封闭空间49。当远离阀元件42移动时,阀挺杆45打开用于缸室54中的空气通过端口53和阀挺杆45的圆柱形内表面与管36的圆柱形外表面之间的间隙逸出的通路。图10示出此状态并且空气的流动路径由箭头表示。
为了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致动杆31以使所选择速比接合或分离,致动杆31与变速致动器8的双作用液压缸17的活塞杆24连接。这两个元件在界面56处的机械连接被构造为锁环连接71、71a,其两个实施例分别在图11至13和图14至16中示出。
图11显示了可操作地设置在活塞杆24与致动杆31之间的棘爪装置57。棘爪装置57包括具有圆柱形部分59的棘爪体58,该圆柱形部分59被可滑动地接纳在移位杆28中并且通过延伸到管状致动杆31中的同轴圆柱形突出体60连接到致动杆31上。棘爪体58包括横向贯通孔61,由钢制成的圆柱形套管62定位在其中。两个棘爪球63被可滑动地接纳在套管62中。套管62的向内卷边64防止球63从套管62脱出。球63被位于套管62中的弹簧65在向外的方向上偏压。
棘爪装置57和界面56定位在圆筒形的适配壳体66内,该壳体66在其两侧的一侧上密封地附接在壳体27上,而在其两侧的另一侧上通过凸缘与缸17的壳体67连接。图11显示了致动杆31与棘爪体58之间的界面56也定位在适配壳体66内。
在其圆柱形内表面上,适配壳体66设有周向凹槽67,该周向凹槽67在截面图中具有适合匹配地接纳棘爪球63的外球面的部分圆形轮廓。在其两侧上,作为替代方案可具有适合该用途的任何形式的凹部的凹槽67与形成在圆柱形壳体壁69上的环形斜坡状结构68邻接。
在其在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止动或中性状态,致动杆31被接合凹槽67的向外偏压的棘爪球63以可松脱的方式固定。当从图11和图12所示的它们的中性位置在右手或左手方向上沿轴向移动时,球63将从凹槽67松脱,并且致动杆31将可在其余下的操作行程上通过活塞杆24自由移动。当返回它们的中性位置时,球63将跨过斜坡状结构68并被平顺地引导到凹槽67中,从而以可松脱的方式抑制致动杆31。
在其远离致动杆31的一端上,棘爪体58形成有与致动杆31同轴并在界面56处形成锁环连接71一部分的一体的圆柱形突出体或凸榫700。锁环连接71的另一部分的形式为与活塞杆24连接的杯状圆筒形元件72。活塞杆24在其自由端设有形成在端部74上的径向突出的周向台肩部73,其具有大于为其一体部分或其所附接到的活塞杆24的直径。端部74被接纳在杯形元件72的圆柱形孔75中,该孔75的直径允许杯形元件72与棘爪体58的圆柱形凸榫700过盈配合。在其表面上,孔75设有成形为接纳在图13中最好地示出的挡圈77的周向凹槽76。挡圈77由弹簧钢制成并形成有狭缝以允许其穿过孔75插入凹槽67,如本领域中公知的那样。
在其底侧上,孔75被设有用以接纳活塞杆24的同轴贯通孔的底壁78部分封闭。在其圆周的一个点,杯形元件72形成有纵长狭缝78,该狭缝78足够宽以在将元件72安装在活塞杆24上时允许活塞杆24通过,但又足够窄以在将元件72安装在活塞杆24上时以及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状态下防止活塞杆24的端部74从孔75脱出。
棘爪体58的凸榫700在其圆柱形外表面上形成有周向凹槽79,该周向凹槽79构造成接纳平边挡圈77并以不可松脱的方式固定挡圈77。
为了将活塞杆24与致动杆32操作性地连接,棘爪体58被紧固在致动杆31上。然后将杯形元件72安装在活塞杆24上并且轴向移动到图12中的位置,其中其端部74的台肩部73贴靠孔75的底壁78。现在将挡圈77插入凹槽76中并将杯形元件72轴向滑动到凸榫700上直到在杯形元件72的这种轴向运动期间弹性径向膨胀的挡圈77牢固地扣合在凸榫700的凹槽79中。在图11所示的锁环连接71的这种状态下,活塞杆24的端部74贴靠凸榫700的端面,从而避免活塞杆24与凸榫700之间并因此与致动杆31之间不希望的轴向游隙。由于活塞杆24的端部74的外径小于孔75的内径,所以锁环连接71相对于活塞杆24与致动杆31之间由于制造或组装公差的特定失准具有容纳性。
活塞杆24与棘爪体58的凸榫700之间的锁环连接71是不可分离的,从而保证了活塞杆24与致动杆31之间牢固而可靠的连接,该连接不会由于振动或被试图在系统故障的情况下进行未授权的修复的人员松开。
在图中未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锁环连接71还可用于活塞杆24与致动杆31的直接连接,棘爪装置57被略去或设置在不同部位。
图14至16显示了活塞杆24与致动杆31之间的锁环连接71a的另一实施例。增加了“a”的类似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已在图11至图13中说明的元件。
在此实施例中,锁环连接71a设有优选由钢制成的套管状元件72a,其在轴向上比图11实施例的杯形元件72长。套管状元件72a在其圆柱形外表面上形成有三个圆形凹槽67a,这些凹槽构造成在剖视图中具有部分圆形轮廓。
套管状元件72a的孔75a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周向凹槽76a。凹槽76a在剖视图中看去时具有部分圆形轮廓。锁环连接71a的另一元件形式为圆柱形凸榫700,其与致动杆31同轴并与致动杆31一体形成。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凸榫700a可以是附接在致动杆31上的分离元件。在其外表面上,圆柱形凸榫700a设有周向凹槽79a,该凹槽79a在截面图中具有适合被在图16中最好地示出的卡环77a接合的局部圆形轮廓。环形卡环77a优选由弹簧钢制成并被切开以允许其在卡环77a通过孔75a插入套管72a的凹槽76a时产生的径向压缩,该孔75a的内径小于卡环77a的外径。
为了将活塞杆24连接到致动杆31上,具有插入其凹槽76a中的卡环77a的套管状元件72a在凸榫700a上滑动直到卡环77a接合凸榫70a上的凹槽79a。在此状态下,活塞杆24的端部74贴靠凸榫700a的端面,如已结合图11实施例所说明的那样。
在此实施例中,棘爪装置57a包括分离的棘爪元件80,各棘爪元件80的形式为杯形圆筒形套管81,其中棘爪球63a被卷边部分64a可滑动地接纳和保持。棘爪球63a被位于杯形套管81内的压缩弹簧(图14、15中未示出)向外偏压。
图14、17显示了适配壳体66a的壁69a设有两个同轴的圆柱形贯通孔82,棘爪元件80配合在该孔82中,其中它们的杯形套管状元件81被摩擦地保持或以别的方式固定在孔82中。很明显,棘爪装置57a包括两个分离的棘爪元件80,所述棘爪元件80能够优选在接着锁环连接71a的组装之后从适配壳体66a外部组装或拆卸。
在此实施例中,移位杆28在其壁内设有纵长狭槽83以允许棘爪元件80完好无损地通过。
在图中未示出的另一实施例中,可略去适配壳体66a并且界面71a可定位在圆筒形壳体67或邻近的壳体27内。
Claims (19)
1.一种用于换档变速器(1)的换档系统,所述换档变速器具有用于接合和分离所选择速比的装置,所述换档系统包括:
-用于选择速比的装置(6,16,18,21)和用于致动所述换档装置以接合或分离所选择速比的装置(7,8,19,21);
-变速轴(10),该变速轴具有纵轴线(11)且被支承在支承装置(9)中以便能够在轴线方向上移位并且能够绕其纵轴线旋转;
-操作装置(14),该操作装置被固定到所述变速轴上且适配成响应于所述变速轴(10)的旋转运动而控制所述用于接合和分离所选择速比的装置;
-第一致动装置(6),该第一致动装置操作性地联接到所述变速轴以使所述变速轴在轴线方向上移位,从而选择要接合或分离的速比;
-第二致动装置(7),该第二致动装置操作性地联接到所述变速轴(10)以使所述变速轴绕其纵轴线旋转,从而接合或分离所选择速比;
-所述第二致动装置包括远程控制的变速致动装置(8),该变速致动装置连接到具有纵轴线且被可滑动地接纳在管状的移位杆(28)中的致动杆(31);
-流体操作的动力辅助伺服单元(70),该动力辅助伺服单元操作性地设置在所述致动杆(31)与所述移位杆之间,以响应于由所述变速致动装置(8)施加在所述致动杆上的轴向致动力而在所述移位杆(28)上施加放大的轴向致动力,所述移位杆(28)与所述变速轴(10)联接以响应于所述移位杆的轴向运动而使所述变速轴绕其纵轴线(11)旋转;
-封装所述动力辅助伺服单元(70)和用于将所述移位杆和所述致动杆支承在所述壳体内的装置的壳体(27);其中
-所述变速致动装置(8)与所述壳体(27)相关联,并且
-所述致动杆(31)以不可松脱的方式与所述变速致动装置(8)操作性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致动装置(7)包括棘爪装置(57),以将所述致动杆(31)可松脱地抑制在相对于所述壳体(27)的预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棘爪装置(57)设置在所述变速致动装置(8)与所述致动杆(3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棘爪装置(57)定位在所述壳体(27)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棘爪装置(57)定位在适配壳体(66)中,所述适配壳体(66)被固定到封装所述动力辅助伺服单元(70)的所述壳体(27)上和所述变速致动装置(8)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棘爪装置(57a)包括至少一个棘爪元件(63a),所述棘爪元件(63a)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在至少包围所述变速致动装置(8)与所述致动杆(31)之间的界面(71a)的壳体壁(69a)中并且被弹性偏压以与所述致动杆(71)上或与该致动杆连接的部分(72a)上的棘爪(67a)相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棘爪元件(63a)至少部分呈球形并被弹簧偏压,所述棘爪元件和所述弹簧被封装在安装于所述壳体壁中的棘爪壳体(81)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棘爪装置(37)包括棘爪体(58),所述棘爪体(58)与所述致动杆(31)连接并且至少一个被径向向外弹性偏压的棘爪元件(63)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棘爪体上以接合设置在包围所述棘爪体(58)的壳体壁(69)上的棘爪(6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棘爪包括位于包围的壳体壁中的径向凹部(67),该径向凹部在轴向两侧与所述壳体壁上的斜坡状结构(68)邻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致动杆(31)通过不可松脱的锁环连接(71,71a)与所述变速致动装置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锁环连接包括凸榫状元件(700)和构造成配合在该凸榫状元件上的杯形或套管形元件(72),以及能够径向变形的弹性挡圈(77),该弹性挡圈(77)在所述凸榫状元件被插入所述套管形元件中时被接纳在所述元件(72,700)中的一个中的周向凹槽内并且以不可松脱的方式接合所述元件中的另一个上的凹槽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套管形元件设有在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的纵长狭槽(28)。
13.根据权利要求2和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锁环连接(71,71a)设置在所述变速致动装置(8)与所述棘爪装置的与所述致动杆(81)连接的部分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8和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棘爪装置的所述体(58)设有所述锁环连接的凸榫状元件(700)。
15.根据权利要求8和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锁环连接的所述杯形或套管形元件包括所述致动杆(31)或附接的一部分以及其上的凸榫状元件(700a),所述杯形或套管形元件(72a)配合在并以不可松脱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凸榫状元件(700a)上,并且在所述杯形或套管形元件(72a)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棘爪(67a)。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棘爪装置包括从壳体壁(69a)的外侧安装在所述壁中的至少一个棘爪元件(63a,80)。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变速致动装置(8)包括具有活塞杆(24)的双作用流体缸(17),所述活塞杆(24)以不可松脱的方式与所述致动杆(31)或与该致动杆连接的部分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活塞杆(24)在自由端上设有径向突出的凸缘状部分(74),所述凸缘状部分(74)构造成贴靠所述锁环连接(71,71a)的所述杯形元件(72,72a)的底壁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致动装置(6)和所述第二致动装置(7)的所述变速致动装置(8)均包括流体缸(16;17),所述缸由包括变速选择装置(21;22)的远程流体控制单元(20)控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08460004.8A EP2083199B1 (en) | 2008-01-22 | 2008-01-22 | Gear shifting system |
EP08460004.8 | 2008-01-22 | ||
PCT/EP2009/050675 WO2009092742A2 (en) | 2008-01-22 | 2009-01-21 | Gear shifting syste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25761A true CN101925761A (zh) | 2010-12-22 |
CN101925761B CN101925761B (zh) | 2014-11-12 |
Family
ID=39639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0282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5761B (zh) | 2008-01-22 | 2009-01-21 | 换档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083199B1 (zh) |
JP (1) | JP5622106B2 (zh) |
KR (1) | KR101612970B1 (zh) |
CN (1) | CN101925761B (zh) |
BR (1) | BRPI0905693B1 (zh) |
WO (1) | WO2009092742A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45142A (zh) * | 2011-10-31 | 2014-11-12 | 伊顿卡车部件有限公司 | 传动装置保护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575573A (en) * | 1976-05-07 | 1980-09-24 | Ford Motor Co | Spring ring |
JPS61236954A (ja) * | 1985-04-12 | 1986-10-22 | Hino Motors Ltd | トランスミツシヨンのパワ−シフト装置 |
DE19839850A1 (de) * | 1998-09-02 | 2000-03-09 |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 Schalt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Wechselgetriebe |
DE19839855A1 (de) * | 1998-09-02 | 2000-03-09 |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 Schaltein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Wechselgetrieb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6785A (en) | 1891-07-28 | Sweat band foe hats | ||
US2951392A (en) | 1957-11-01 | 1960-09-06 | Fuller Mfg Co | Automotive device |
US4104929A (en) | 1977-05-02 | 1978-08-08 | Dana Corporation | Shift mechanism |
JPS55165320U (zh) * | 1979-05-08 | 1980-11-27 | ||
US4575029A (en) | 1979-10-30 | 1986-03-11 | Trw Inc. | Spacecraft for use in conjunction with a reusable space shuttle |
GB2087991A (en) | 1980-11-14 | 1982-06-03 | Eaton Ltd | Combined shift control |
DE3222441A1 (de) | 1982-06-15 | 1983-12-15 | Fa. Carl Zeiss, 7920 Heidenheim | Vorrichtung zur uebertragung von informationen |
JPS62228738A (ja) * | 1986-03-28 | 1987-10-07 | Aisin Seiki Co Ltd | 変速機操作用倍力装置の節度感向上機構 |
JP2529470Y2 (ja) * | 1990-09-26 | 1997-03-19 | 株式会社ユニシアジェックス |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の連結部構造 |
JPH08240265A (ja) | 1995-03-03 | 1996-09-17 | Jidosha Kiki Co Ltd | 変速機操作用倍力装置 |
JPH09222165A (ja) * | 1996-02-16 | 1997-08-26 | Jidosha Kiki Co Ltd | 変速機操作用倍力装置 |
JP3680424B2 (ja) | 1996-02-28 | 2005-08-10 | 三輪精機株式会社 | 変速機操作用倍力装置 |
GB2384533A (en) | 2002-01-25 | 2003-07-30 | Eaton Corp | Gear shift cassette housing |
WO2007123477A1 (en) * | 2006-04-26 | 2007-11-01 | Scania Cv Ab (Publ) | Control arrangement and gearbox |
-
2008
- 2008-01-22 EP EP08460004.8A patent/EP2083199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9
- 2009-01-21 KR KR1020107018593A patent/KR101612970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1-21 CN CN200980102823.2A patent/CN10192576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1-21 BR BRPI0905693-9A patent/BRPI0905693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1-21 WO PCT/EP2009/050675 patent/WO2009092742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1-21 JP JP2010543490A patent/JP562210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575573A (en) * | 1976-05-07 | 1980-09-24 | Ford Motor Co | Spring ring |
JPS61236954A (ja) * | 1985-04-12 | 1986-10-22 | Hino Motors Ltd | トランスミツシヨンのパワ−シフト装置 |
DE19839850A1 (de) * | 1998-09-02 | 2000-03-09 |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 Schalt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Wechselgetriebe |
DE19839855A1 (de) * | 1998-09-02 | 2000-03-09 |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 Schaltein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Wechselgetriebe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45142A (zh) * | 2011-10-31 | 2014-11-12 | 伊顿卡车部件有限公司 | 传动装置保护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083199A1 (en) | 2009-07-29 |
JP5622106B2 (ja) | 2014-11-12 |
KR101612970B1 (ko) | 2016-04-15 |
WO2009092742A3 (en) | 2009-09-17 |
EP2083199B1 (en) | 2018-11-07 |
BRPI0905693A2 (pt) | 2015-07-07 |
WO2009092742A2 (en) | 2009-07-30 |
CN101925761B (zh) | 2014-11-12 |
KR20100117615A (ko) | 2010-11-03 |
JP2011510245A (ja) | 2011-03-31 |
BRPI0905693B1 (pt) | 2020-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460596B2 (ja) | ハイドロリックエレメント | |
US6607060B2 (en) | Clutch operating system and a hydraulic mechanism used in the same | |
US7913828B2 (en) | Clutch with dual area piston and independent pressure control | |
JP4603945B2 (ja) |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変速機 | |
EP0803651B1 (en) | Fluid-controlled actuator assembly | |
JPH05256361A (ja) | ソレノイド操作される変速機カートリッジ・バルブ | |
JP4991300B2 (ja) | 車両用変速機 | |
CN101925761B (zh) | 换档系统 | |
US11543028B2 (en) | Transmission for a vehicle | |
ITTO960306A1 (it) | Dispositivo elettroidraulico per il controllo di un cambio servocoman- dato. | |
CN101025228B (zh) | 用于换档系统的伺服机构 | |
US20070209723A1 (en) | Actuating valve with ball column actuation | |
EP4098901A1 (en) | Concentric clutch actuator | |
US7516691B2 (en) | Hydraulic linear drive, particularly a hydraulic transmission actuator | |
US10527169B2 (en) | Power delivery device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 | |
JPH10513248A (ja) | 減圧弁 | |
US12203545B2 (en) | External actuator system | |
JP5185348B2 (ja) | 変速歯車ボックス | |
US20240376980A1 (en) | Modular shifting system | |
KR20250039920A (ko) | 통합 주차 브레이크 장치 | |
CN113494546A (zh) | 车辆用离合系统 | |
JP2009127769A (ja) | 自動変速機の油圧制御弁 | |
JP2990368B2 (ja) | 変速用負圧ブースタ | |
JP2001280490A (ja) | 変速機操作用倍力装置 | |
JP4640358B2 (ja) | 電動式のスラストピストンポン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