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5122B - 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05122B CN101905122B CN2010102378350A CN201010237835A CN101905122B CN 101905122 B CN101905122 B CN 101905122B CN 2010102378350 A CN2010102378350 A CN 2010102378350A CN 201010237835 A CN201010237835 A CN 201010237835A CN 101905122 B CN101905122 B CN 1019051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mbrane
- nano particle
- solution
- polyanion
- poly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属于膜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聚阳离子和聚阴离子分别制成制膜液,并分别加入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调节pH值,超声,离心、替换溶剂,制得聚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将基片或基膜在聚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中浸泡或者动态过滤形成薄膜层,然后进行水洗、吹干,之后在荷相反电荷的聚离子纳米粒子溶液中浸泡或者动态过滤,然后进行水洗,并吹干;如此交替,进行重复制膜、水洗、吹干,形成无机纳米粒子杂化聚电解质膜;本发明可以实现在聚阳离子和聚阴离子层中均杂化纳米粒子,提高纳米粒子在双层中的负载量,可有效克服杂化时所制得膜的有机无机层易剥离的缺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制备,特别是利用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制备高负载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薄膜和制备无机杂化有机渗透汽化膜,属于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膜技术的快速发展,膜材料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有机无机杂化膜既具有无机膜的稳定性,又具有有机官能团所赋予的表面特性,是一类应用非常广阔的膜材料。目前,一般采用的有机无机杂化膜制备方法有溶胶凝胶法、共混法、热致相分离法等,但大多用于多孔膜的制备,对于致密的有机-无机杂化渗透汽化膜的制备则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发展有机无机杂化新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聚电解质,又称聚离子,是指在主链或侧链中带有许多可电离的离子性基团的高分子。本课题组前期曾提出一种将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910236781.3),但该专利中提及的方法仅涉及在聚阴离子单层中杂化纳米粒子,纳米粒子在聚离子复合物中的负载量有限。
两性氧化物,是指既可以作为酸也可作为碱的氧化物。即在酸性环境下,它们荷正电;在碱性环境下,它们则荷负电。利用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这一特性提出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的两性氧化物与带相反电荷的聚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荷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纳米粒子包络体,目前,这种利用纳米粒子包络体间静电吸附制备纳米粒子杂化膜的自组装方法,还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特别是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薄膜和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杂化有机渗透汽化膜的制备。
本专利利用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的特性提出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的两性氧化物与带相反电荷的聚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荷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纳米粒子包络体,进一步再通过纳米粒子包络体之间正负电荷的静电吸附作用,构筑在聚阳离子和聚阴离子双层均杂化有纳米粒子的聚电解质复合物膜,从而提高无机纳米粒子在聚电解质复合物中的杂化量,形成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阳离子溶解在溶剂中,配制成制膜液,静置脱泡;在聚阳离子溶液中加入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调节pH值至碱性,使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荷负电,并使加入的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的负电荷总数低于聚阳离子正电荷总数,从而形成聚阳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将聚阴离子溶解在溶剂中,配制成制膜液,静置脱泡;在聚阴离子溶液中加入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调节pH值至酸性,使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荷正电,并使加入的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的正电荷总数低于聚阴离子负电荷总数,从而形成聚阴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例如在实施例1中,加入的纳米ZrO2粒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为聚阴离子聚丙烯酸正电荷总数的二分之一;
(2)分别将步骤(1)中加入了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的聚离子溶液超声30~120分钟,使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后,离心1~60分钟,离心后将上清液换成与上清液中溶剂相同的等体积的溶剂;
(3)重复(2)步骤1~10次,制得聚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
在上述溶液配制步骤后,进一步按照下列步骤在基片上继续组装:
(4)使基片荷正电或负电,并将基片浸泡在步骤(3)中聚阴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或聚阳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中10~60分钟,使聚阴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或聚阳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吸附在基片表面,形成薄膜层;按照现有技术使基片荷正电或负电即可。
(5)将基片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吹干;
(6)将基片浸泡在步骤(3)中聚阳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或聚阴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10~60分钟,使聚阴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与聚阳离子纳米子粒子包络体发生反应;
(7)将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烘干;
(8)重复(4)~(7)步骤1-100次,形成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薄膜。
利用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制备无机杂化有机渗透汽化膜的方法在上述(1)-(3)步骤溶液配制后,进一步按照下列步骤在基膜上继续组装:
(4)使基膜荷正电或负电,并在0.01~3.0Mpa压力或-0.02~-0.09MPa的负压作用下,将步骤(3)聚阴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或聚阳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在基膜表面动态过滤10~60分钟,使聚阴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或聚阳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在膜表面或孔内被截留,形成分离层;按照现有技术使基膜荷正电或负电即可。
(5)将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烘干;
(6)在0.01~3.0Mpa压力或-0.02~-0.09MPa的负压作用下,将步骤(3)聚阳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或聚阴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在基膜表面动态过滤10~60分钟,聚阴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与聚阳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发生反应;
(7)将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烘干;
(8)重复(4)~(7)步骤1-10次,形成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渗透汽化膜。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的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为二氧化锆、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锰、氧化锌、三氧化二铬或氧化铍,粒径为1~100纳米。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的溶剂可以是水、甲醇、乙醇、丙醇或丁醇。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的基片为刚性基底,可以是石英玻璃、单晶硅、氟化钙;所述的基膜,是指溶液在压力驱动力下,透过一种半透膜的分离现象,可以为微滤膜、超滤膜或纳滤膜,所述的基膜材料为有机聚合物,可以为聚丙烯腈、聚砜、聚醚砜、聚偏氟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或壳聚糖等。基膜的组件形式为管式膜、中空纤维膜、平板膜或卷式膜。所述的基膜的膜孔径为1纳米到100微米之间。所述聚阳离子材料为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聚乙烯亚胺、聚烯丙基胺盐酸盐、聚4-乙烯基吡啶、甲壳素,聚阴离子材料为聚苯乙烯磺酸钠、聚丙烯酸、聚磺化乙烯。
本方法是基于自组装技术的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制备工艺,先将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直接加入荷电的聚电解质溶液中,利用调节pH、多次超声和离心操作制得聚合物纳米粒子包络体,再通过层层静电吸附组装在基片或基膜上。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原理是:将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加入荷电的聚电解质溶液中;调节pH值使两性氧化物荷电从而与聚电解质反应;超声使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分散,聚电解质包络于纳米粒子表面;离心将上清液换成等量溶剂,从而分离出游离于纳米粒子表面的聚电解质;多次超声离心即制得聚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将基片或基膜在聚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中浸泡或者动态过滤,聚电解质纳米粒子构筑物(聚阴子纳米粒子包络体和聚阳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反应产物)复合在膜表面,形成选择性分离层。由于此法配制聚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时采用多次超声与离心,且纳米粒子包络体间由于存在静电斥力作用,从而可使使纳米粒子包络体较均匀、稳定分散于溶液中,且本申请首次提出调节溶液pH值使两性氧化物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分别荷正电和负电,进一步与聚阴离子和聚阳离子反应,形成纳米粒子包络体结构,通过层层吸附组装成膜,从而实现在聚阳离子和聚阴离子层中均杂化纳米粒子,提高纳米粒子在双层中的负载量,且可有效克服所制得膜的有机无机层易剥离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的膜表面进行扫描电镜分析
图2、实施例2的膜表面进行扫描电镜分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采用基片为石英玻璃,所用聚阳离子材料为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分子量为100000~200000),聚阴离子为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分子量为70000),纳米氧化锆粒子(ZrO2,100nm以内,5wt%),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和聚苯乙烯磺酸钠的溶剂均为水。
组装条件及方法:
(1)用去离子水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配成0.94wt%的溶液500ml,静置脱泡,加入纳米氧化锆粒子8ml,调节pH值为12;用去离子水将聚苯乙烯磺酸钠配成1.2wt%的溶液500ml,静置脱泡,加入纳米氧化锆粒子8ml;
(2)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溶液超声120分钟,使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后,离心10分钟,离心后将上清液换成等体积去离子水;重复3次,制得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将聚苯乙烯磺酸钠溶液超声120分钟,使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后,离心10分钟,离心后将上清液换成等体积去离子水;重复3次,制得聚苯乙烯磺酸钠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
(3)将基片浸泡在浓硫酸与双氧水的混合溶液中,于70℃加热3小时,使基片荷负电;
(4)将基片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吹干;
(5)将基片浸泡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30min,使基片表面形成薄膜层;
(6)将基片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烘干;
(7)将基片浸泡在聚苯乙烯磺酸钠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30min,使之与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纳米粒子包络体反应;
(8)将基片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烘干;
(9)重复(5)-(6)步骤10次,重复(7)-(8)步骤9次,即可形成复合层数为10.5层的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薄膜。
杂化前后扫描电镜(如图1,放大倍数100,000倍)表明,由于聚合物大分子与氧化锆微粒表面存在强的相互作用,纳米粒子均匀分布或嵌入膜表面,从而改变了膜的厚度,提高了纳米粒子的负载量,制得了结构致密的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薄膜。
具体实施例2
采用基片为石英玻璃,所用聚阳离子材料为聚乙烯亚胺(PEI,分子量为6万),聚阴离子为聚丙烯酸(PAA,分子量为400万),纳米氧化锆粒子(ZrO2,100nm以内,5wt%),聚乙烯亚胺和聚丙烯酸的溶剂均为水。
组装条件及方法:
(1)用去离子水将聚乙烯亚胺配成0.5wt%的溶液500ml,静置脱泡,加入纳米氧化锆粒子溶液1ml;用去离子水将聚丙烯酸配成0.05wt%的溶液500ml,静置脱泡,加入纳米氧化锆粒子溶液1ml;
(2)将聚乙烯亚胺溶液超声120分钟,使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后,离心10分钟,离心后将上清液换成等体积去离子水;重复3次,制得聚乙烯亚胺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将聚丙烯酸溶液超声120分钟,使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后,离心10分钟,离心后将上清液换成等体积去离子水;重复3次,制得聚丙烯酸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
(3)将基片浸泡在浓硫酸与双氧水的混合溶液中,于70℃加热3小时,使基片荷负电;
(4)将基片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吹干;
(5)将基片浸泡在聚乙烯亚胺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溶液30min,使基片表面形成薄膜层;
(6)将基片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烘干;
(7)将基片浸泡在聚丙烯酸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30min,使之与聚乙烯亚胺纳米粒子包络体反应;
(8)将基片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烘干;
(9)重复(5)-(6)步骤5次,重复(7)-(8)步骤4次,即可形成复合层数为5.5层的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薄膜。
杂化前后扫描电镜(如图2,放大倍数为10,000倍)表明,由于聚合物大分子与氧化锆微粒表面存在强的相互作用,纳米粒子均匀分布或嵌入膜表面,提高了纳米粒子的负载量,从而制得了结构致密的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薄膜。
具体实施例3
采用基膜为聚丙烯腈(PAN)材料,平板式超滤膜,截留分子量,膜面积为28cm2,所用聚阳离子材料为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分子量为100000~200000),聚阴离子为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分子量为70000),纳米氧化锆粒子(ZrO2,100nm以内,5wt%),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和聚苯乙烯磺酸钠的溶剂均为水。
组装条件及方法:
(1)用去离子水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配成0.94wt%的溶液500ml,静置脱泡,加入纳米氧化锆粒子8ml,调节pH值为12;用去离子水将聚苯乙烯磺酸钠配成1.2wt%的溶液500ml,静置脱泡,加入纳米氧化锆粒子8ml;
(2)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溶液超声120分钟,使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后,离心10分钟,离心后将上清液换成等体积去离子水;重复3次,制得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将聚苯乙烯磺酸钠溶液超声120分钟,使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后,离心10分钟,离心后将上清液换成等体积去离子水;重复3次,制得聚苯乙烯磺酸钠纳米粒子溶液;
(3)为使聚丙烯腈支撑膜表面荷电,采用常规的水解改性技术,首先在温度为65℃时,将聚丙烯膜超滤膜浸入2N NaOH溶液中30min,将其改性为平板式聚阴离子基膜;
(4)将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烘干;
(5)在0.1Mpa压力下,在聚丙烯腈超滤膜上过滤0.94wt%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30min,使膜表面形成分离层;
(6)将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烘干;
(7)在0.1Mpa压力下,过滤1.2wt%聚苯乙烯磺酸钠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30min,使之与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纳米粒子包络体反应;
(8)将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烘干;
(9)重复(5)-(6)步骤1次,即可形成复合层数为1.5层的平板式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渗透汽化膜;
将上述组装的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渗透汽化膜在渗透汽化膜池中进行渗透汽化性能测试,测试条件为:原液组成95wt%乙醇/水体系,实验温度50℃,膜下游压力100Pa。
测得渗透汽化膜性能为:渗透通量648g·m-2·h-1透过液中乙醇含量4.3wt%,分离因子350。
具体实施例4
采用干/湿相转换法纺制单内皮层中空纤维支撑膜,聚丙烯膜(PAN)材料,内径1.1mm,截留分子量60000,所用聚阳离子材料为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分子量为100000~200000),聚阴离子为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分子量为70000),纳米氧化锆粒子(ZrO2,100nm以内,5wt%),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和聚苯乙烯磺酸钠的溶剂均为水。
组装条件及方法:
(1)用去离子水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配成0.94wt%的溶液500ml,静置脱泡,加入纳米氧化锆粒子8ml,调节pH值为12;用去离子水将聚苯乙烯磺酸钠配成1.2wt%的溶液500ml,静置脱泡,加入纳米氧化锆粒子8ml;
(2)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溶液超声120分钟,使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后,离心10分钟,离心后将上清液换成等体积去离子水;重复3次,制得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将聚苯乙烯磺酸钠溶液超声120分钟,使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后,离心10分钟,离心后将上清液换成等体积去离子水;重复3次,制得聚苯乙烯磺酸钠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
(3)为使聚丙烯腈支撑膜表面荷电,采用常规的水解改性技术,首先在温度为65℃时,将聚丙烯膜超滤膜浸入2N NaOH溶液中15min,将其改性为中空纤维聚阴离子基膜;
(4)将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烘干;
(5)将中空纤维基膜放入有机玻璃管中,两端用环氧树脂封端,制成中空纤维组件。
(6)利用循环泵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泵入中空纤维基膜内腔,在纤维外侧施加-0.08MPa的负压,进行抽吸30min,使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纳米粒子包络体在纤维内表面被截留和吸附,形成分离层;
(7)将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烘干;
(8)利用循环泵将聚苯乙烯磺酸钠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泵入中空纤维基膜内腔,在纤维外侧施加-0.08MPa的负压,进行抽吸30min,使之与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纳米粒子包络体反应;
(9)将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烘干;
(10)重复(6)-(7)步骤1次,即可形成复合层数为1.5层的中空纤维式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渗透汽化膜。
通过拉伸实验来测定膜的力学性能。将制得得中空纤维膜丝(外径1.50mm,膜厚度0.135mm,测试速度10mm/min),采用拉伸强度测定仪在室温下测得拉伸强度3.56Mpa。
将上述组装的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渗透汽化膜在渗透汽化膜池中进行渗透汽化性能测试,测试条件为:原液组成95wt%乙醇/水体系,实验温度50℃,膜下游压力100Pa。
测得渗透汽化膜性能为:渗透通23g·m-2·h-1,透过液中乙醇含量0.09wt%,分离因子2389.8。
具体实施例5
采用干/湿相转换法纺制单内皮层中空纤维支撑膜,聚丙烯膜(PAN)材料,内径1.1mm,截留分子量60000,所用聚阳离子材料为聚乙烯亚胺(PEI,分子量为60000),聚阴离子为聚丙烯酸(PAA,分子量为100000),纳米氧化锆粒子(ZrO2,100nm以内,5wt%)聚乙烯亚胺和聚丙烯酸的溶剂均为水。
组装条件及方法:
(1)用去离子水将聚乙烯亚胺配成0.5wt%的溶液500ml,静置脱泡,加入纳米氧化锆粒子溶液1ml;用去离子水将聚丙烯酸配成0.05wt%的溶液500ml,静置脱泡,加入纳米氧化锆粒子溶液1ml;
(2)将聚乙烯亚胺溶液超声120分钟,使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后,离心10分钟,离心后将上清液换成等体积去离子水;重复3次,制得聚乙烯亚胺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将聚丙烯酸溶液超声120分钟,使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后,离心10分钟,离心后将上清液换成等体积去离子水;重复3次,制得聚丙烯酸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
(3)为使聚丙烯腈支撑膜表面荷电,采用常规的水解改性技术,首先在温度为65℃时,将聚丙烯膜超滤膜浸入2N NaOH溶液中15min,将其改性为中空纤维聚阴离子基膜;
(4)将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烘干;
(5)将中空纤维基膜放入有机玻璃管中,两端用环氧树脂封端,制成中空纤维组件。
(6)利用循环泵将聚乙烯亚胺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泵入中空纤维基膜内腔,在纤维外侧施加-0.08MPa的负压,进行抽吸30min,使聚乙烯亚胺纳米粒子包络体在纤维内表面被截留和吸附,形成分离层;
(7)将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烘干;
(8)利用循环泵将聚丙烯酸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泵入中空纤维基膜内腔,在纤维外侧施加-0.08MPa的负压,进行抽吸30min,使之与聚乙烯亚胺纳米粒子包络体反应;
(9)将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烘干;
(10)重复(6)-(7)步骤1次,即可形成复合层数为1.5层的中空纤维式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渗透汽化膜。
通过拉伸实验来测定膜的力学性能。将制得得中空纤维膜丝(外径1.50mm,膜厚度0.135mm,测试速度10mm/min),采用拉伸强度测定仪在室温下测得拉伸强度3.14Mpa。
将上述组装的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渗透汽化膜在渗透汽化膜池中进行渗透汽化性能测试,测试条件为:原液组成95wt%乙醇/水体系,实验温度50℃,膜下游压力100Pa。
测得渗透汽化膜性能为:渗透通量24.7g·m-2·h-1,透过液中乙醇含量0.6wt%,分离因子2700。
Claims (10)
1.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阳离子溶解在溶剂中,配制成制膜液,静置脱泡;在聚阳离子溶液中加入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调节pH值至碱性,使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荷负电,并使加入的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的负电荷总数低于聚阳离子正电荷总数,从而形成聚阳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将聚阴离子溶解在溶剂中,配制成制膜液,静置脱泡;在聚阴离子溶液中加入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调节pH值至酸性,使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荷正电,并使加入的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的正电荷总数低于聚阴离子负电荷总数,从而形成聚阴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
(2)分别将步骤(1)中加入了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的聚离子溶液超声30~120分钟,使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后,离心1~60分钟,离心后将上清液换成与上清液中溶剂相同的等体积的溶剂;
(3)重复(2)步骤1~10次,制得聚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
(4)使基片或基膜荷正电或负电,并将基片浸泡在步骤(3)中聚阴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或聚阳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中10~60分钟,使聚阴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或聚阳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吸附在基片表面,形成薄膜层;
或者使基膜荷正电或负电,并在0.01~3.0Mpa压力或-0.02~-0.09MPa的负压作用下,将聚阴离子纳米粒子溶液或聚阳离子纳米粒子溶液在基膜表面动态过滤10~60分钟,使聚阴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或聚阳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在膜表面或孔内被截留,形成分离层;
(5)将步骤(4)基片或基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吹干;
(6)将步骤(5)基片浸泡在步骤(3)中聚阳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或聚阴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10~60分钟,使聚阴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与聚阳离子纳米子粒子包络体发生反应;
或者将步骤(5)基膜在0.01~3.0Mpa压力或-0.02~-0.09MPa的负压作用下,将步骤(3)中聚阳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或聚阴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溶液在基膜表面动态过滤10~60分钟,聚阴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与聚阳离子纳米粒子包络体发生反应;
(7)将步骤(6)的基片或基膜浸泡在去离子水中,漂洗膜面并烘干;
(8)重复(4)~(7)步骤1-100次;
(9)步骤(8)的基片形成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薄膜或者步骤(8)的基膜形成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渗透汽化膜。
2.权利要求1的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性氧化物纳米粒子为二氧化锆、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锰、氧化锌、三氧化二铬或氧化铍,粒径为1~100纳米。
3.权利要求1的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是水、甲醇、乙醇、丙醇或丁醇。
4.权利要求1的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片为刚性基底。
5.权利要求1的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阳离子材料为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聚乙烯亚胺、聚烯丙基胺盐酸盐、聚4-乙烯基吡啶、甲壳素,聚阴离子材料为聚苯乙烯磺酸钠、聚丙烯酸、聚磺化乙烯。
6.权利要求1的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膜,为微滤膜、超滤膜或纳滤膜,
7.权利要求1的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膜材料为有机聚合物。
8.权利要求1的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基膜的组件形式为管式膜、中空纤维膜、平板膜或卷式膜。
9.权利要求1的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膜的膜孔径为1纳米到100微米之间。
10.权利要求7的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聚合物基膜材料为聚丙烯腈、聚砜、聚偏氟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或壳聚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378350A CN101905122B (zh) | 2010-07-23 | 2010-07-23 | 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378350A CN101905122B (zh) | 2010-07-23 | 2010-07-23 | 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05122A CN101905122A (zh) | 2010-12-08 |
CN101905122B true CN101905122B (zh) | 2012-05-30 |
Family
ID=43260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3783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05122B (zh) | 2010-07-23 | 2010-07-23 | 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90512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71551B (zh) * | 2011-03-18 | 2014-03-05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导电性微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284253A (zh) * | 2011-06-13 | 2011-12-21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有机/无机中空纤维复合膜的组装方法 |
CN102580550B (zh) * | 2012-03-05 | 2014-04-09 | 中国海洋大学 | 一种聚电解质自组装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
CN102814165B (zh) * | 2012-09-10 | 2014-09-17 | 南昌航空大学 | 一种提高壳聚糖抗酸性能的方法 |
CN103741477B (zh) * | 2014-01-03 | 2016-01-06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磺酸基改性聚四氟乙烯纤维自组装制备方法 |
CN103816814B (zh) * | 2014-03-06 | 2016-01-20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多孔粒子mcm-41-zif-8/pdms渗透汽化杂化膜、制备与应用 |
CN104014251B (zh) * | 2014-06-05 | 2016-09-14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无机支撑体组装无机粒子杂化聚电解质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
CN105479876A (zh) * | 2014-09-27 | 2016-04-13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一种纳米仿生层状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887478B (zh) * | 2015-01-16 | 2020-05-15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 一种多功能皮肤防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4785124B (zh) * | 2015-03-30 | 2017-11-17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荷电TiO2/聚电解质复合纳滤膜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05597557B (zh) * | 2015-09-28 | 2017-11-17 | 河北工业大学 | 一种用于从盐湖卤水中提锂的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
CN105642017B (zh) * | 2015-12-31 | 2018-06-19 | 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聚四氟乙烯自组装涂层滤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081424B (zh) * | 2017-05-02 | 2018-12-28 | 常州大学 | 一种粗钛或粗钛合金粉末注射成型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880335A (zh) * | 2017-11-24 | 2018-04-06 | 苏州大学 | 无机/有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969522B (zh) * | 2018-03-07 | 2023-10-03 | 科劲发展有限公司 | 功能性纤维膜、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过滤器 |
CN111530286B (zh) * | 2020-04-28 | 2022-02-11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中空纤维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85840A (zh) * | 2007-06-11 | 2007-12-12 | 同济大学 | 聚电解质/CdTe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
JP2008027586A (ja) * | 2006-07-18 | 2008-02-07 | Hitachi Ltd | 高分子電解質組成物及びその用途 |
JP2008140608A (ja) * | 2006-11-30 | 2008-06-19 | Jsr Corp | 膜−電極接合体 |
CN101224393A (zh) * | 2007-10-19 | 2008-07-23 | 浙江大学 | 电场驱动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渗透汽化膜的制备方法 |
-
2010
- 2010-07-23 CN CN2010102378350A patent/CN10190512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027586A (ja) * | 2006-07-18 | 2008-02-07 | Hitachi Ltd | 高分子電解質組成物及びその用途 |
JP2008140608A (ja) * | 2006-11-30 | 2008-06-19 | Jsr Corp | 膜−電極接合体 |
CN101085840A (zh) * | 2007-06-11 | 2007-12-12 | 同济大学 | 聚电解质/CdTe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
CN101224393A (zh) * | 2007-10-19 | 2008-07-23 | 浙江大学 | 电场驱动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渗透汽化膜的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05122A (zh) | 2010-1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05122B (zh) | 一种高负载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 | |
CN101700473A (zh) | 一种无机纳米粒子杂化有机膜的自组装方法 | |
CN103706264B (zh) | 层层自组装氧化石墨烯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1423757B1 (ko) | 수처리용 나노섬유-그래핀 분리막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수처리용 나노섬유-그래핀 분리막 | |
CN103977718B (zh) | 一种高水通量正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72491B (zh) | 一种基于配位作用的原位自组装有机/无机杂化膜制备方法 | |
Varanasi et al. | Cellulose nanofibre composite membranes–Biodegradable and recyclable UF membranes | |
CN100411720C (zh) | 一种用于聚电解质复合物渗透汽化膜的组装方法 | |
CN102580566B (zh) | 一种原位生成无机纳米粒子-聚电解质杂化膜的方法 | |
CN104383816A (zh) | 一种防污性能改善的聚合物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29151B (zh) | 一种结构可控的多孔乙烯基树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621831B (zh) | 一种快速将微滤或超滤膜原位转化为纳滤膜的方法 | |
CN103816818B (zh) | 一种超亲水梯度孔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626593B (zh) | 一种耐酸碱抗污染超滤膜片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
Green et al. | Functional membranes via nanoparticle self-assembly | |
CN102389722A (zh) | 以聚苯胺纳米材料制备纳米复合超滤膜的方法 | |
Zhao et al. |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performance modulation via casting solution pH | |
CN102284253A (zh) | 一种有机/无机中空纤维复合膜的组装方法 | |
Otitoju et al. | Polyethersulfone composite hollow-fiber membrane prepared by in-situ growth of silica with highly improved oily wastewater separation performance | |
CN102626595A (zh) | 工业用高强度抗污染超滤平板膜片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993165B (zh) | 一种层状无机材料有机溶剂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
Yang et al. | Anti-fouling characteristic of carbon nanotubes hollow fiber membranes by filtering natural organic pollutants | |
CN104248915B (zh) | 一种提高亲水性的增强型平板复合微孔膜的制备方法 | |
Wang et al. | Design of a novel poly (aryl ether nitrile)-based composite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with improved permeability and antifouling performance using zwitterionic modified nano-silica | |
CN110280148B (zh) | 一种由亲水石墨烯改性的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4072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