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4547A - 放电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电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844547A CN101844547A CN201010136515A CN201010136515A CN101844547A CN 101844547 A CN101844547 A CN 101844547A CN 201010136515 A CN201010136515 A CN 201010136515A CN 201010136515 A CN201010136515 A CN 201010136515A CN 101844547 A CN101844547 A CN 1018445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orage battery
- vehicle
- elec
- electric power
-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的放电控制装置。不用设置专用于放电的负载,利用电动车辆中已有的结构即可进行倒相电路的平滑电容器的放电。该电动车辆具有:高电压蓄电池(31);电动马达(50),其基于通过接通主开关(110)、自高电压蓄电池(31)供给的电压而能够驱动;驱动部(35),其具有将自蓄电池供给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的倒相电路(350)以驱动电动马达(50);控制装置(34),其对驱动部(35)进行控制;平滑电容器(36),其与倒相电路(350)连接并通过使在蓄电池和倒相电路之间授受的直流电压平滑来吸收电压变动,在主开关(110)断开时,将被供给存储于平滑电容器(36)的电荷的头灯91,经由电力转换器(32)与平滑电容器(36)连接,来进行存储的电荷的放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的放电控制装置,特别涉及如下的放电控制装置,即在与用于驱动电动二轮车的行驶用电动马达的倒相电路连接的平滑电容器中,用于使存储的电荷放电。
背景技术
在电动车辆中,由于用于驱动电动马达的蓄电池的额定电压(例如72V)与ECU(电子控制单元)或马达控制器等控制设备的额定电压(例如12V)大不相同,因此,电动车辆具有产生驱动马达用的高电压(72V)的主蓄电池(高电压蓄电池),并具有产生控制设备用的低电压(12V)的辅助蓄电池(低电压蓄电池)。另外,对于搭载于电动车辆的头灯等普通电装设备而言,从通用性的观点来看,由利用低电压蓄电池驱动的通常部件(搭载内燃机的机动二轮车用部件)构成。
在电动车辆中,构成为通过将来自高电压蓄电池的直流电压利用倒相电路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压来驱动电动马达,其构成为在倒相电路的输入侧连接有主要目的在于吸收电源电压变动的大容量平滑电容器(蓄电机构),在开始行驶时被充电。
另一方面,存在如下课题,即在未预想在该平滑电容器被充电的状态下行驶的情况下,保持被充电后的状态而长时间放置,导致平滑电容器的寿命缩短。
于是,在电动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中,提出有设置用于使存储于平滑电容器的电荷放电的放电电路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89304号公报
但是,若构成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则在用于驱动电动车辆的电动马达的电源电路中,需要重新设置具有放电电阻的放电电路,从而存在如下课题,即部件数量增加及与之相伴的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的放电控制装置,不用设置专用于放电的放电负载等,利用电动车辆中已有的结构即可进行驱动电动马达的倒相电路的平滑电容器的放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发明的电动车辆的放电控制装置中,该电动车辆具有:蓄电池(主蓄电池31);电动马达50,其基于通过接通主开关110、自所述蓄电池(主蓄电池31)供给的电压而能够驱动;驱动部35,其具有将自所述蓄电池(主蓄电池31)供给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的倒相电路350以驱动所述电动马达50;控制装置34,其对所述驱动部35进行控制;平滑电容器36,其与所述倒相电路350连接并通过使在所述蓄电池(主蓄电池31)和倒相电路350之间授受的直流电压平滑来吸收电压变动,该放电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开关110断开时将电路机构100与所述平滑电容器36连接,该电路机构100使存储于所述平滑电容器36的电荷向设于所述电动车辆的照明器90供给。
第二方面发明的电动车辆的放电控制装置中,在第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机构100包含电力转换器32,该电力转换器将所述平滑电容器36产生的电压转换为向所述电动车辆的电装负载供给的电压。
第三方面发明的电动车辆的放电控制装置中,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器90是至少所述主开关110接通时始终点亮的头灯91。
第四方面发明的电动车辆的放电控制装置中,在第三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电池(主蓄电池31)和所述驱动部35之间具有根据所述主开关110动作而接通/断开的开关机构120,所述电力转换器32在所述开关机构120和所述驱动部35之间由导线连接,当所述开关机构120断开时,使所述平滑电容器36的放电电力降压而供给至所述头灯91,当所述开关机构120接通时,使所述蓄电池(主蓄电池31)的电力降压而向所述驱动部35和所述控制装置34供给电源电力。
第五方面发明的电动车辆的放电控制装置中,在第四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具有用于车辆的电装负载的辅助蓄电池30,所述电力转换器32由该辅助蓄电池30供给的电力而工作,并且,也作为所述驱动部35及控制装置34的辅助电源而供给电力。
第六方面发明的电动车辆的放电控制装置中,在第二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在座位14前方具有脚踏底板部9a,所述电动马达50在支承后轮WR的摇臂12的后部设于后轮车轴19附近,所述蓄电池(主蓄电池31)配置于所述脚踏底板部9a,并且,所述平滑电容器36在所述蓄电池(主蓄电池31)的后部设于所述摇臂12的前部,所述电力转换器32设于所述蓄电池(主蓄电池31)和所述平滑电容器36之间的座位14下。
根据具有第一特征的第一方面发明的结构,可以经由搭载于电动车辆的照明器90使存储于平滑电容器36的电荷放电,因此,不用设置特别的放电负载等即可以实现放电控制装置,故可以防止部件数量增加。
根据具有第二特征的第二方面发明的结构,电力转换器32将平滑电容器36产生的电压转换为向电动车辆的电装负载供给的电压,经由包含该电力转换器32的电路机构100连接照明器90,从而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规格(额定电压12V)的照明器,在制造放电控制装置时可以抑制制造成本上升。
根据具有第三特征的第三方面发明的结构,通过将照明器90设为负载电阻大的头灯91,从而可以尽快结束平滑电容器36的放电。另外,由于照明器90在行驶中处于被点亮的状态,因此,即便在主开关110断开后的短时间内持续点亮,也不会产生不适感。
根据具有第四特征的第四方面发明的结构,通过具有根据主开关110而接通/断开的开关机构(继电器开关120),在开关机构(继电器开关120)断开时,可以利用电力转换器32使平滑电容器36的放电电力降压并供给至头灯91,在开关机构(继电器开关120)接通时,可以利用电力转换器32使蓄电池(主蓄电池31)电力降压并向驱动部35和控制装置34供给电源电力。
根据具有第五特征的第五方面发明的结构,通过具有用于电动车辆的电装负载(普通电装设备150)的辅助蓄电池30,电力转换器32可以接收来自辅助蓄电池30的电力供给而工作。另外,电力转换器32通过向驱动部35及控制装置34供给电力而作为它们的辅助电源。
根据具有第六特征的第六方面发明的结构,在座位14前方具有脚踏底板部9a的电动车辆中,电动马达50、蓄电池(主蓄电池31)、平滑电容器36、电力转换器32设于车辆的大致中央部的下方,因此,配线导线自中心布置,线束的处理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发明的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动车辆的外观的侧视说明图;
图2是电动车辆的立体说明图;
图3是摇臂的侧视说明图;
图4是摇臂的剖面说明图;
图5是含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放电控制装置的驱动控制装置的主开关处于闭合状态的框图;
图6是图5的驱动控制装置的主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的框图;
图7是表示电动车辆行驶时/停止时等放电控制装置中的各部分的输出状态或动作状态等的状态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动车辆 9 前罩 9a 脚踏底板部
10 前照灯 12 摇臂 14 座位 16 尾灯装置
19 后轮车轴 30 低电压蓄电池(辅助蓄电池)
31 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
32 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
34 MGU(控制装置) 35 驱动部(马达驱动器)
36 平滑电容器 50 电动马达 90 照明器 91 头灯
93 尾灯 94 位置灯 100 电路机构 110 主开关
120 继电器开关(开关机构) 150 普通电装设备
310 充电器 350 倒相电路 WR 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1的侧视图。
另外,图2是电动车辆1拆下外装部件后的状态的后方立体图。电动车辆1是具有低底板的小型机动二轮车,构成为利用内设于摇臂12的电动马达50的旋转驱动力驱动后轮WR。
另外,将电力供给到电动马达50的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通过将外部电源与设于车体的未图示的充电口连接而被充电。
在主架2的前方侧端部,接合有旋转自如地轴支承转向柱7a的头管3。在转向柱7a的上部安装有转向手柄7而在下部安装有左右一对前叉4。在前叉4的下端部,旋转自如地轴支承有前轮WF。
在转向手柄7的车宽方向两端部安装有筒状的手柄握把。车宽方向右侧的手柄握把作为调整车辆的驱动力的旋转式调节装置而构成,在转向手柄7的附近设有节流阀开度传感器341。
在头管3的周边位置安装有主开关110,该主开关110用于将电源供给至安装于电动车辆1的各装置并进行驱动。
在主架2的下方连结有左右一对侧架5,以被该左右侧架5夹持的方式配设有将电力供给至电动马达50的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例如72V)。侧架5在其后方侧向车体上方弯曲并与支承物品收纳室17等的后架6连结。
在侧架5的后部安装有枢轴板20,该枢轴板20形成有摇臂枢轴11。悬臂式摇臂12的前端部摇动自如地轴支承于摇臂枢轴11,该悬臂式摇臂12仅通过车宽方向左侧的臂支承后轮WR。后轮WR利用车轴19旋转自如地轴支承于摇臂12的后部,摇臂12的后端部利用后缓冲单元13悬吊于后架6。
在摇臂12的下部,配设有将自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供给的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并向电动马达50供给的作为马达驱动器(或PDU:动力驱动单元)的驱动部35。来自该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的供给电力经由三条电力供给线L供给至电动马达50。在电动马达50的后方侧,配设有后述的减速机构的第一减速齿轮46及第二减速齿轮47,后轮WR由后轮车轴19驱动。另外,在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附近,配设有平滑电容器36。
在转向手柄7的车体前方侧,设有作为外装部件的前罩9,在前罩9的上部,安装有包含速度计等仪表单元8。在前罩9的车体前方侧设有前照灯10。用于切换前照灯10内的远光灯和近光灯的开关92,设置于转向手柄7左侧的手柄握把的基端部分。
另外,在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的上部,形成有乘员放脚的脚踏底板部(低底板)9a,在后架6的外侧设有座位罩15。在座位罩15的上部,安装有利用车体前方侧的铰链进行开闭的座位14。在座位14的内部安装有识别驾驶员是否乘坐的座位开关343。
另外,在座位罩15的后端部安装有尾灯装置16。在枢轴板20上安装有中心支架18,该中心支架18具有沿车宽方向分开的两个支脚部,且具备检测升降状态的支架开关342。
在头管3的车宽方向右侧,配设有将电力供给至前照灯10等辅机类或控制装置等的低电压蓄电池(辅助蓄电池)30(例如12V)。低电压蓄电池(辅助蓄电池)30可以利用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的电力进行充电。在座位罩15的内侧,在物品收纳室17的前方,配设有将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的高电压(72V)转换为低电压(12V)的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32、和收纳保险丝、继电器等的接触器盒33。并且,在车宽方向右侧的后架6的外侧,经由安装柱34a安装有对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等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MGU:管理单元)34。
图3是摇臂12的侧视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同样的部分。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被收纳于在摇臂12下侧设置的收纳空间。该收纳空间构成为,通过自车体下方侧使用螺钉等安装罩部件21而形成封闭空间。在罩部件21的下部形成有将水分排出到车体后方侧的排水孔21a。
电动马达50以从车体侧面看与后轮WR的投影区域重叠即重迭的方式配设于摇臂12内的空间。在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和电动马达50之间,布置有作为电源供给线L的U相配线27、V相配线28以及W相配线29。在电动马达50的后方侧,配设有减速机构的第一减速齿轮46及第二减速齿轮47,后轮WR由作为减速齿轮24的旋转轴的后轮车轴19(参照图1)驱动。另外,在摇臂12的后端部设有摇动自如地轴支承后缓冲单元13的下端部的后缓冲单元安装部25。
另外,在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的侧方配设有用于消除电压波形的振荡的平滑电容器36。平滑电容器36经由安装柱26固定于摇臂12的内壁面。
图4是从车体上方看到的摇臂12的剖面图。另外,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与前述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同一或相同部分。摇臂12经由摇臂枢轴(枢轴)11摇动自如地轴支承于左右一对枢轴板20。枢轴11是具有螺钉头64的长的螺栓,插入并嵌入经由套筒62被摇臂12侧的突起部61支承的圆筒套管63,并利用车宽方向右侧的螺母65固定。
在摇臂12的车体前方侧,形成有收纳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的宽广箱部86。罩部件21(参照图3)安装于该宽广箱部86的车体下面侧。在宽广箱部86的车体上部,设有用于冷却马达驱动器35的多个散热片87,在该散热片87的车体上方侧,配设有用于通过强行送风来提高冷却效果的电动风扇88。
本实施方式的摇臂12是仅利用左侧的臂部来轴支承后轮WR的悬臂式,在该臂部的车体后方侧的位置,集中配置有电动马达50、作为旋转驱动力的断开/连接机构的离心离合器40、减速机构70。
电动马达50构成为由固定于摇臂12内壁且具有定子线圈71的定子51、和固定于马达驱动轴53的转子52构成的内转子式马达。圆筒状马达驱动部53的图示左侧,由定子罩58的轴承59轴支承,该定子罩58以覆盖电动马达50的方式安装于摇臂12的内壁。另外,在马达驱动轴53的图示右侧端部,安装有圆筒状套管54,该圆筒状套管54支承作为马达转速传感器72的被检测体的磁性体55。具有检测部73的马达转速传感器72利用安装螺钉74固定于摇臂12的内壁面。
输出轴43在电动马达50的图示右侧,由与摇臂12的传动箱68嵌合的轴承60支承。另外,如前所述,在电动马达50的图示左侧,马达驱动轴53由轴承59支承。由此,马达驱动轴53及输出轴43在电动马达50的车宽方向左右在两个部位被支承,例如,与在单侧的一个部位被支承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小轴承59、60。另外,在轴承60的图示左侧,配置有油封77。
离心离合器40构成为具有:设有离合器片(クラツチシユ一)44的驱动板42、利用离合器片44的摩擦阻力而从动旋转的离合器外壳41。驱动板42固定于马达驱动轴53的图示左侧端部,另一方面,离合器外壳41利用螺母66固定于输出轴43,该输出轴43旋转自如地穿过马达驱动轴53。另外,马达驱动轴53和输出轴43构成为能够利用两个滚针轴承75、76相互旋转。
而且,离心离合器40构成为,当马达驱动轴53达到规定转速以上时即驱动板42达到规定转速以上时,离合器片44向径向外侧移动而产生摩擦阻力,从而使离合器外壳41从动旋转。由此,电动马达50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到输出轴43。
被传递至输出轴43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减速机构70传递至最终输出轴48(车轴19)。详细地说,经由与形成于输出轴43的图示右侧端部的减速齿轮43a啮合的第一减速齿轮46、由轴承79和轴承78旋转自如地轴支承的第一减速轴45、形成于第一减速轴45且与减速齿轮45a啮合的第二减速齿轮47,传递至由轴承80及轴承82旋转自如地轴支承的最终输出轴48,其中,该轴承79固定于该第一减速齿轮46且与减速器箱67嵌合,该轴承78与传动箱68嵌合,该轴承80固定于该第二减速齿轮47且与传动箱68嵌合,该轴承82与减速器箱67嵌合。
在最终输出轴48的图示右侧端部,后轮WR的车轮56经由套筒69由螺母72固定。在车轮56的内径侧,形成有具有衬垫85的制动鼓,在其内侧收纳有上下一对制动块83,该制动块83以锚定销84作为轴由制动凸轮49驱动。另外,在轴承82的图示左侧,配置有油封81。另外。在平滑电容器36、离心离合器40的车宽方向外侧,安装有构成一体的摇臂外壳12a。
接着,参照图5及图6的框图说明包含本发明的放电控制装置的电动车辆的驱动控制装置。图5是主开关110处于闭合状态的驱动控制装置的框图,图6表示主开关110处于断开状态的驱动控制装置的框图。
驱动控制装置构成为具有:产生控制设备用的低电压(12V)的低电压蓄电池(辅助蓄电池)30、产生驱动马达用的高电压(72V)的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基于自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供给的电压而驱动的电动马达50、具有将自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供给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的倒相电路350且驱动电动马达50的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相对于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进行控制的MGU(控制装置)34。
来自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的高电压(72V)被供给至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的倒相电路350,并且,为了使在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和倒相电路350之间传送的直流电压平滑,连接有吸收电压变动的平滑电容器36。
电动马达50利用三相交流电压(U相配线27、V相配线28、W相配线29)驱动,该三相交流电压利用倒相电路350将来自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的直流电压转换而得到。
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经由继电器开关(开关机构)120与由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32及照明器90构成的电路机构100连接,该继电器开关120利用基于主开关110的接通/断开动作的接触器动作进行接通/断开控制。另外,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32与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及MGU(控制装置)34连接。
继电器开关(开关机构)120如下进行继电控制,即在主开关110接通时,接触器动作成为接通状态,由此,继电器开关(开关机构)120处于闭合状态;在主开关110断开时,接触器动作成为断开状态,由此,继电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32构成为,利用DC/DC转换器将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的输出电压(72V)降压至12V,降压电压被供给至MGU(控制装置)34及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侧,并且,向低电压蓄电池(辅助蓄电池)30施加来对低电压蓄电池(辅助蓄电池)30进行充电。
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与充电器310连接,经由插座将充电器310与家庭用的商业电源等(外部电源)连接,从而对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进行充电。
另外,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构成为具有蓄电池管理基板(BMU)330,对基于充电器310的充电状况进行监视,并且接收由来自MGU(控制装置)34的CAN通信产生的信号,监视向低电压蓄电池(辅助蓄电池)30进行充电的充电状况。
低电压蓄电池(辅助蓄电池)30经由主开关110与由方向指示灯、刹车灯、喇叭、仪表等构成的普通电装设备150连接,并且设定为在主开关110接通时供给12V电压而能够使这些设备工作(点亮)。另外,低电压蓄电池(辅助蓄电池)30向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32供给12V电压使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32工作,并且,也与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及MGU(控制装置)34连接,作为辅助电源供给12V电压。
相对于与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的倒相电路350连接的平滑电容器36,连接有由12V用的照明器90、和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32构成的电路机构100,其中该照明器90包括前照灯10和尾灯装置16。通过连接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32,可以将平滑电容器36生成的电压转换为供给到所述电动车辆的电装负载的电压。
12V用的照明器90构成为具有:通过开关92选择远光灯91a和近光灯91b且安装于电动二轮车的前方部的头灯91、安装于电动二轮车的后方部的尾灯93、以及配置于头灯附近位置的位置灯94。照明器90的构成头灯91的远光灯91a或近光灯91b构成为,在主开关110接通时,某一个始终点亮。
与头灯91的远光灯91a并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95是在选择远光灯时在仪表单元8内点亮的指示灯。由于头灯91与尾灯93相比需要一定的亮度,因此,其使用电阻值(负载)大的灯。
另外,由于相对于与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的倒相电路350连接的平滑电容器36,经由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32连接有照明器90,因此,对于充电于平滑电容器36的电荷而言,可以经由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32放电。
此时,向照明器90供给的电压利用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32自高电压(72V)降压至低电压(12V),因此,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规格(额定电压12V)的照明器。
MGU(控制装置)34输入来自检测节流阀开度的TH传感器(节流阀开度传感器)341、检测中心支架18的升降状态的支架传感器342、识别驾驶员是否乘坐的座位开关343的控制信号,进行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的电压监视等,并且,根据所述TH传感器(节流阀开度传感器)341、电动马达50的马达转速传感器72的检测值,进行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的倒相电路350的通电控制,从而控制电动马达50的驱动。
接着,说明上述放电控制装置的动作。
当主开关110接通而成为图5所示的闭合状态时,继电器开关(开关机构)120接通,电流自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沿图5的虚线所示的路径流动,基于经由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32供给的电压,点亮12V用的照明器90,并且,经由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电动马达50成为可驱动的状态。对于普通电装设备150,经由主开关110自低电压蓄电池(辅助蓄电池)30供给12V电压,使这些设备能够工作(点亮)。
在该状态下,若将起动开关(未图示)接通,电动马达50起动,来自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的直流电压利用倒相电路350转换为三相交流电压,从而驱动电动马达50。此时,电荷向与倒相电路350的输入侧连接且以吸收电源电压变动为主要目的的平滑电容器(蓄电机构)36充电。
当主开关110断开而成为图6所示的断开状态时,继电器开关(开关机构)120断开,截断自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经由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32向照明器90的电力供给、以及经由驱动部(马达驱动器)35向电动马达50的电力供给,并且,截断向平滑电容器36侧的充电。
而且,充电于平滑电容器36的电荷,沿图6的虚线所示的路径,经由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32向照明器90(头灯91、尾灯93及位置灯94)侧流动,降压后的电压加载于照明器90,使照明器90点亮,从而进行放电。
因此,在如下情况下,即电动车辆“行驶”时、“行驶停止”时、主开关110处于断开状态的“主开关断开”时、平滑电容器36的电荷向照明器90侧流动的“将电荷向H/L(头灯)输出”时、基于放电控制装置结束放电的“系统停机”时,(1)表示来自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32的输出是否存在的“DownREG的H/L的输出”、(2)表示向普通电装设备150的输出是否存在的“普通电装输出”、(3)表示继电器120的动作状况的“接触器动作”、(4)表示包含放电控制装置的驱动控制装置的起动状态的“系统起动或停机”的状态如图7所示。
即,由于电动车辆1的“行驶中”,主开关110及继电器开关(开关机构)120成为闭合状态,因此,“DownREG的H/L的输出”成为“ON”(有)的状态,“普通电装输出”成为“ON”(有)的状态,继电器开关(开关机构)120成为闭合状态,故“接触器动作”成为“ON”的状态,“系统起动或停机”成为起动的状态。
在电动车辆1停止行驶的“行驶停止”时,电动马达50停止而维持上述状态。
在将主开关110断开的“主开关断开”时,自上述状态截断12V电压向普通电装设备150的供给,因此,“普通电装输出”成为“OFF”(无)的状态,并且,“接触器动作”成为“OFF”的状态,继电器开关(开关机构)120成为断开状态,截断自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的电压供给,但由于成为来自平滑电容器36的电荷流动(将电荷向H/L(头灯)输出)的状态,故“DownREG的H/L的输出”维持“ON”(有)的状态。
当基于放电控制装置使存储在平滑电容器36的电荷放电结束的“系统停机”时,“DownREG的H/L的输出”、“普通电装输出”、“接触器动作”都成为“OFF”状态。
对于机动二轮车而言,构成为在白天行驶时,为了使照明器(头灯91、尾灯93及位置灯94)90点亮,在主开关110接通时供给12V电压,但根据上述结构,在将主开关110断开时,虽然来自高电压蓄电池(主蓄电池)31的电压供给被截断,但存储在平滑电容器36的电荷经由电力转换器(DC-DC转换器:降压型转换器)32流动,从而成为供给12V电压的结构。
在该例中,在平滑电容器36放电时,对于头灯91、尾灯93及位置灯94这全部的照明器90,电流流动,但也可以构成为电流在头灯91、尾灯93或位置灯94中的任一个流动。另外,通过使头灯91包含于放电电流流动的照明器90,可以使用负载大的电阻(耗电量大的负载),因此,可以使平滑电容器36的电荷尽快放电。
另外,为了使电动车辆的驾驶员知道在头灯91等照明器90正在放电的情况,也可以在电动车辆1的仪表单元8内设置在向照明器90放电时点亮的指示灯(未图示)。根据该结构,驾驶员可以识别将主开关110断开后的照明器90的点亮是由放电引起的。
Claims (6)
1.一种电动车辆的放电控制装置,该电动车辆具有:蓄电池(31);电动马达(50),其基于通过接通主开关(110)、自所述蓄电池(31)供给的电压而能够驱动;驱动部(35),其具有将自所述蓄电池(31)供给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的倒相电路(350)以驱动所述电动马达(50);控制装置(34),其对所述驱动部(35)进行控制;平滑电容器(36),其与所述倒相电路(350)连接并通过使在所述蓄电池(31)和倒相电路(350)之间授受的直流电压平滑来吸收电压变动,该放电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开关(110)断开时将电路机构(100)与所述平滑电容器(36)连接,该电路机构(100)使存储于所述平滑电容器(36)的电荷向设于所述电动车辆的照明器(90)供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的放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机构(100)包含电力转换器(32),该电力转换器将所述平滑电容器(36)产生的电压转换为向所述电动车辆的电装负载供给的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车辆的放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器(90)是至少所述主开关(110)接通时始终点亮的头灯(9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的放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电池(31)和所述驱动部(35)之间具有根据所述主开关(110)动作而接通/断开的开关机构(120),
所述电力转换器(32)在所述开关机构(120)和所述驱动部(35)之间由导线连接,当所述开关机构(120)断开时,使所述平滑电容器(36)的放电电力降压而供给至所述头灯(91),当所述开关机构(120)接通时,使所述蓄电池(31)的电力降压而向所述驱动部(35)和所述控制装置(34)供给电源电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辆的放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具有用于车辆的电装负载的辅助蓄电池(30),所述电力转换器(32)由该辅助蓄电池(30)供给的电力而工作,并且,也作为所述驱动部(35)及控制装置(34)的辅助电源而供给电力。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的放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车辆在座位(14)前方具有脚踏底板部(9a),
所述电动马达(50)在支承后轮(WR)的摇臂(12)的后部设于后轮车轴(19)附近,
所述蓄电池(31)配置于所述脚踏底板部(9a),并且,
所述平滑电容器(36)在所述蓄电池(31)的后部设于所述摇臂(12)的前部,
所述电力转换器(32)设于所述蓄电池(31)和所述平滑电容器(36)之间的座位(14)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79220A JP5283549B2 (ja) | 2009-03-27 | 2009-03-27 | 放電制御装置 |
JP079220/09 | 2009-03-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844547A true CN101844547A (zh) | 2010-09-29 |
CN101844547B CN101844547B (zh) | 2013-01-02 |
Family
ID=42769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365156A Active CN101844547B (zh) | 2009-03-27 | 2010-03-12 | 放电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283549B2 (zh) |
CN (1) | CN101844547B (zh) |
IT (1) | IT1398424B1 (zh) |
TW (1) | TWI417204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42375A (zh) * | 2010-09-30 | 2012-05-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两轮车的车辆接近告知装置 |
CN103548148A (zh) * | 2011-05-19 | 2014-01-29 |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 光电子装置和用于制造光电子装置的方法 |
CN106687337A (zh) * | 2014-09-30 | 2017-05-17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汽车用电源装置 |
CN110435800A (zh) * | 2018-05-03 | 2019-11-1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电动车辆 |
CN112039136A (zh) * | 2019-06-03 | 2020-12-04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驱动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186893A (ja) * | 2011-03-04 | 2012-09-27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車両 |
JP5887369B2 (ja) * | 2014-02-20 | 2016-03-1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電源回路及び車両の解体時又は修理時の作業方法 |
JP6357722B2 (ja) * | 2015-12-22 | 2018-07-18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 放電制御装置 |
WO2019202784A1 (ja) * | 2018-04-17 | 2019-10-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電動車両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08530A1 (en) * | 2002-06-05 | 2004-01-15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nverter control device and electric vehicle thereof |
JP2006224772A (ja) * | 2005-02-16 | 2006-08-31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の電源装置 |
JP2008289304A (ja) * | 2007-05-18 | 2008-11-27 | Toyota Motor Corp | 電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23787B2 (ja) * | 1991-10-17 | 2001-01-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自動車における電源回路 |
JP3107344B2 (ja) * | 1994-07-13 | 2000-11-0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車両用モータの制御装置 |
JP2004357412A (ja) * | 2003-05-29 | 2004-12-16 | Nissan Motor Co Ltd | インバーターの直流電源装置 |
JP4202825B2 (ja) * | 2003-05-30 | 2008-12-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 |
JP2007181308A (ja) * | 2005-12-28 | 2007-07-12 | Toyota Motor Corp | 放電システム |
TWI307200B (en) * | 2006-02-16 | 2009-03-01 | Quanta Comp Inc | Controllable charging/discharging device |
JP2007228753A (ja) * | 2006-02-24 | 2007-09-06 | Toyota Motor Corp | 電動車両 |
JP5052922B2 (ja) * | 2007-03-12 | 2012-10-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
2009
- 2009-03-27 JP JP2009079220A patent/JP5283549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2-04 TW TW099103338A patent/TWI41720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2-26 IT ITTO2010A000147A patent/IT1398424B1/it active
- 2010-03-12 CN CN2010101365156A patent/CN1018445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08530A1 (en) * | 2002-06-05 | 2004-01-15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nverter control device and electric vehicle thereof |
JP2006224772A (ja) * | 2005-02-16 | 2006-08-31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の電源装置 |
JP2008289304A (ja) * | 2007-05-18 | 2008-11-27 | Toyota Motor Corp | 電源装置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42375A (zh) * | 2010-09-30 | 2012-05-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两轮车的车辆接近告知装置 |
CN102442375B (zh) * | 2010-09-30 | 2015-02-1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两轮车的车辆接近告知装置 |
CN103548148A (zh) * | 2011-05-19 | 2014-01-29 |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 光电子装置和用于制造光电子装置的方法 |
CN106687337A (zh) * | 2014-09-30 | 2017-05-17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汽车用电源装置 |
CN106687337B (zh) * | 2014-09-30 | 2020-03-03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汽车用电源装置 |
CN110435800A (zh) * | 2018-05-03 | 2019-11-1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乘型电动车辆 |
CN112039136A (zh) * | 2019-06-03 | 2020-12-04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车辆驱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IT1398424B1 (it) | 2013-02-22 |
TWI417204B (zh) | 2013-12-01 |
TW201043497A (en) | 2010-12-16 |
ITTO20100147A1 (it) | 2010-09-28 |
JP5283549B2 (ja) | 2013-09-04 |
CN101844547B (zh) | 2013-01-02 |
JP2010233377A (ja) | 2010-10-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44547B (zh) | 放电控制装置 | |
JP5914337B2 (ja) | 車両を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に変換する方法 | |
CN103140413B (zh) | 电动二、三轮车辆用摆臂装置 | |
JP5310959B2 (ja) | 車両の充電装置 | |
CN102365189B (zh) | 电动车辆 | |
US8855843B2 (en) | Starting control device of electric vehicle | |
CN104661854B (zh) | 电动车辆以及电池组 | |
US9656551B2 (en) | Straddle electric vehicle | |
JP5784038B2 (ja) | 電動車両の充電制御装置 | |
CN100361864C (zh) | 电动车辆 | |
JP4319048B2 (ja) | 電動車両 | |
JP2013504488A (ja) | 車両用動力要件低減ハイブリッド駆動システム | |
JP5577967B2 (ja) | 車両用電源制御装置 | |
JP2013504491A (ja) | 原動機としてエンジンを有する車両用ハイブリッド駆動システム | |
CN102802983A (zh) | 跨骑型电动车辆 | |
EP1671832A2 (en) | Electric wheel drive apparatus | |
CN210133014U (zh) | 燃料电池与超级电容混合驱动的拖拉机 | |
KR101359809B1 (ko) | 전동 차량에서의 출력 제어 장치 | |
JP5219992B2 (ja) | 電動車両用電力供給装置 | |
JP5598216B2 (ja) | 車両用電源制御装置 | |
JP2015098302A (ja)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 |
CN209833416U (zh) | 混合电动拖拉机 | |
WO2023161996A1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WO2023127088A1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WO2023127092A1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