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9078A -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79078A CN101779078A CN200880025540A CN200880025540A CN101779078A CN 101779078 A CN101779078 A CN 101779078A CN 200880025540 A CN200880025540 A CN 200880025540A CN 200880025540 A CN200880025540 A CN 200880025540A CN 101779078 A CN101779078 A CN 1017790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conductor
- light source
- substrate
- light condu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8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20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49 argon plasma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3 encapsul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46—Tapered light guide, e.g. wedge-shaped light gu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75—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light guides
- G02B6/0078—Side-by-side arrangements, e.g. for large area displays
- G02B6/008—Side-by-side arrangements, e.g. for large area displays of the partially overlapping typ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1—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背光源(2)(照明装置)具备:点状的光源(LED)(5)、和由使来自该光源的光扩散而面发光的导光体(7)构成的导光体单元(11)。导光体单元(11)进一步具有用于固定配置光源(5)和导光体(7)的基板(4),在导光体(7)的来自光源(5)的光的入射面,设置有以朝向与来自光源的光的射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的突出部(12)。并且,通过将突出部(12)固定在基板(4)上,从而能够将导管体(7)固定配置在基板(4)上。由此,在使用光源和导光体的照明装置中,实现使光的利用效率、亮度均匀性提高的照明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等利用的照明装置、和具备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替代阴极射线管(CRT)而迅速普及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节能型、薄型、轻量型等优点,被广泛利用于薄型电视机、监视器、便携式电话等。作为进一步有效利用这些优点的方法,可以举出配置在液晶显示装置背后的照明装置的改良。
照明装置主要大致分为正下方型和边光型。在正下方型的照明装置中,在液晶面板的背后并列配置有多个冷阴极管、热阴极管等的线状光源、发光二极管等的点状光源,从光源射出的光直接照射在该液晶面板上。根据该结构,正下方型的照明装置即使是大画面也能够容易得到高亮度,主要作为20英寸以上的大型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被采用。
另一方面,在边光型的照明装置中,在液晶面板的背后设置有导光体,并且在横端部设置有光源。从光源射出的光由导光体反射,间接地照射到液晶面板上。光源和导光体的位置关系通过基于框体的形状的定位而决定,尤其是,在近年的面向便携式电话的照明装置中,存在在基于框体的形状的定位的基础上,还基于两面胶的定位决定光源和导光体的位置关系的照明装置。通过这样的结构,边光型的照明装置,亮度低但能够薄型化,并且亮度的均匀性优异。因此,边光型的照明装置主要作为便携式电话、笔记本电脑等的中小型显示器的背光源使用。
在这样的背景中,近年来,公开有如下串联型照明装置,即:在液晶面板的背后重叠并列地配置有多个导光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通过该结构,能够得到兼备两方面优点的照明装置,该两方面优点为:实现正下方型的优点即高亮度化、大型化;和实现边光型的优点即薄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11-288611号公报”(公开日:1999年10月19日)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75096号公报”(公开日:2001年3月23日)
发明内容
但是,在边光型的照明装置、串联型的照明装置中,光源和导光体的位置关系,对作为照明装置的明亮度造成很大影响。例如,在光源和导光体非常接近地配置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向导光体的入光效率提高,光利用效率良好的照明装置。另一方面,在光源和导光体被稍微远离配置的情况下,存在导光体的入光效率下降,作为照明装置的明亮度下降这样的问题。该问题当进一步将光源和导光体的距离拉大时变得更加显著。
此外,在具有使来自光源的光扩散的作用的导光体中,当在光的行进方向上设置用于将螺钉等固定部件穿进的孔时,使光向与导光体的其他的区域不同的方向上扩散,损坏照明装置的亮度均匀性。
进一步,在串联型的照明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将光源和导光体组合而构成的导光体单元并列重叠地配置有多个,而得到大型的照明装置,因此在光源和导光体的位置关系分别不同的导光体单元被并列重叠地配置有多个的情况下,每个导光体单元的明亮度不同,作为照明装置的亮度均匀性变得非常差。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使用光源和导光体的照明装置中,通过研究导光体的固定方法,而实现使光的利用效率、亮度均匀性提高的照明装置。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包括点状的光源、和使来自该光源的光扩散而面发光的导光体,该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固定配置上述光源和上述导光体的基板,通过上述导光体的从上述光源入射的光不被扩散的区域与上述基板连接,上述导光体被固定配置在上述基板上。
从发光二极管等的点状的光源射出的光,折射射入到具有某折射率的导光体,因此在入射面平坦的情况下,遵循斯内尔定律,成为除某角度以内的入射角的光以外不存在。所以,在上述导光体内能够形成成为来自光源的光的光路的区域、和不是光路的区域(即,从光源入射的光不被扩散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该不是光路的区域被连接在基板上并被固定配置。即,导光体的来自光源的光未到达而对光的行进不产生影响的区域与基板连接,因此即使在导光体上设置与基板的连接机构,光也不会因此而被遮挡。并且,通过在基板上固定配置上述导光体,能够决定光源和导光体的位置关系。由此,能够不损坏照明装置的亮度均匀性而在基板上固定导光体。
此外,通过在基板上固定配置光源和导光体,能够容易地决定光源和导光体的位置关系。因此,当在基板上固定导光体时,通过使导光体接近光源而进行固定,能够得到光的利用效率良好的照明装置。
另外,上述导光体的、从上述光源射入的光不被扩散的区域,是指以临界角θ向导光体射入的光源的光未到达的区域。进一步换言之,该区域也能够指,不被包含在从光源射出并在导光体内放射状地扩散的光束中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在上述导光体的来自光源的光的入射面上,设置有以朝向与来自上述光源的光的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的突出部,上述导光体也可以通过上述突出部连接于上述基板,而固定配置在上述基板上。
根据上述的结构,用于在基板上固定导光体的突出部,以朝向与来自光源的光的射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导光体的从光源的入射面上。即,突出部设置在不是来自光源的光的光路的区域(即,从光源射入的光不被扩散的区域),因此光不被突出部遮挡。并且,通过将上述突出部固定配置在基板上,能够决定光源和导光体的位置关系。由此,能够不损坏照明装置的亮度均匀性而在基板上固定导光体。
此外,通过在基板上固定配置光源和导光体的突出部,能够容易地决定光源和导光体的位置关系。因此,当在基板上固定导光体时,通过使导光体接近光源而进行固定,能够得到光的利用效率良好的照明装置。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上述光源和上述导光体的组合具备多个,各导光体具备:具有发光面的发光部;和向该发光部引导来自上述光源的光的导光部,按照在一方的导光体的导光部搭载有与该一方的导光体相邻的另一方的导光体的发光部的方式配置。
将光源和导光体的组合(将此称为导光体单元)以上述的方式配置的照明装置,称为串联型的照明装置。通过将串联型的照明装置作为背光源使用,能够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大型化和薄型化。
此外,根据上述的结构,突出部设置在导光体的导光部侧的端部,由于在与来自光源的光的行进方向在相反方向上临接配置的导光体的发光部的下侧隐藏配置,因此能够不损伤照明装置的亮度均匀性而固定导光体。
另外,能够使并列配置的多个导光体单元的每一个的光源和导光体的位置关系一样。因此,在来自各个光源的射出光量相等的情况下,能够得到降低各导光体单元间的亮度差且射出光均匀的照明装置。
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上述突出部优选设置在上述光源的两侧。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突出部设置在光源的两侧,能够在基板上稳定地配置导光体。
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优选:在上述突出部形成有孔,通过将固定部件穿进上述孔而固定在基板上,使上述导光体固定配置在基板上。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更加正确地进行相对于基板的导光体的对位,因此能够更加明确地决定导光体和光源的位置关系。因此,在用固定部件固定导光体时,通过将导光体靠近光源进行固定,能够得到光的利用效率良好的照明装置。
此外,在串联型的照明装置中,能够更加正确地使并列配置的多个导光体单元的每一个的光源和导光体的位置关系一致。因此,在来自各个光源的射出光量相等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降低各导光体单元间的亮度差,能够得到射出光更加均匀的照明装置。
并且,作为上述固定部件,例如能够举出螺钉等。
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优选上述导光体的发光面、与上述导光体的与上述基板的接触面平行。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发光面和基板平行的状态下,能够使导光体和基板接触。由此,能够使导光体和光源精度良好地固定。
在上述的照明装置中,优选,上述导光体包括:具有发光面的发光部、和向该发光部引导来自上述光源的光的导光部,上述导光部以相对于上述发光面倾斜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使来自发光面的光的射出效率提高。此外,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实现即使使多个导光体串联配置厚度也不增加的薄型的串联型照明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具备上述任一个的照明装置作为背光源。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将亮度均匀性高的照明装置作为背光源使用,因此能够对液晶显示面板照射更加均匀的光,能够使显示品质提高。此外,将光利用效率良好的照明装置作为背光源使用,因此能够实现降低消耗电力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异点,通过下面所示的记载能够充分理解。此外,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参照附图进行的以下的说明,能够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构成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具有的背光源的导光体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背光源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4(a)是表示构成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背光源的导光体的结构的平面图。(b)是表示构成图2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背光源的导光体的结构的侧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照明装置所具有的导光体单元的其他的例子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照明装置所具有的导光体单元的另一个例子的平面图。
图7(a)是表示图6所示的导光体单元的平面图。(b)是表示(a)所表示的导光体单元的A-A’截面图,(c)是表示(a)所示的导光体单元的侧面图。
符号说明
1液晶显示装置
2背光源(照明装置)
3液晶显示面板
4基板
5、45光源(LED)
6反射片
7、27、47导光板
7a、27a、47a(导光体的)发光面
7b发光部
7c、27c、47c导光部
7d、27d、47d(发光体的)背面(与基板的接触面)
8扩散板
9光学片
11、11a、11b导光体单元
12突出部(从光源射入的光不被扩散的区域)
13、53螺钉孔(孔)
14、54螺钉
24a孔
33销(突起)
A从光源射入的光不被扩散的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下。并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使用的照明装置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侧面图。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背光源2(照明装置)、与背光源2相对配置的液晶显示面板3。
液晶显示面板3与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一般的液晶显示面板相同,虽然未图示,但具有如下结构,例如包括:形成有多个TFT(薄膜晶体管)的有源矩阵基板、与此相对的彩色滤光片(CF)基板,在这些基板之间利用密封材料封入有液晶层。
接着,对液晶显示装置1所具有的背光源2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背光源2被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3的背后(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
在图3中表示液晶显示装置1所具有的背光源2的平面结构。如图3所示,背光源2具有将光源5和导光体7组合而构成的多个导光体单元11。
这里,参照图2和图3对导光体单元11的结构进行说明。在一个导光体单元11中,具备:光源5、使来自光源5的光扩散而面发光的导光体7、配置有光源5的基板4、和反射片6等。
光源5是发光二极管(LED)等的点状的光源。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5由相互发光色不同的多种发光二极管构成。具体而言,上述光源5由将红(R)、绿(G)、蓝(B)这样的3色的发光二极管并列配置多个的LED组构成。通过将该3色的发光二极管组合而构成光源,能够在发光面照射白色的光。
另外,发光二极管的色的组合能够基于各色的LED的发色特性、和根据液晶显示装置1的利用目的而被作为所希望的背光源的发色特性等而适当决定。由该LED组构成的光源5被安装在基板4上。另外,作为光源5也可以使用各色的LED芯片被塑型在一个封装包中的侧发光型的LED。由此,能够得到色再现范围广泛的背光源。
导光体7是能够使从光源5射出的光从发光面(也称光射出面)7a面发光的部件。发光面7a是用于对照射对象照射光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背光源2,如图2和图3所示,成为串联结构。即,构成背光源2的多个导光体7,具备具有发光面7a的发光部7b;和向该发光部7b引导来自光源5的光的导光部7c,并且按照在各导光体7的导光部7c搭载其他的导光体7的发光部7b的方式被配置。这样的配置方式称为串联配置。
图1是表示构成图2所示的背光源2的导光体单元11的结构的截面图。如该图所示,从光源5射出的光,入射到导光体7的导光部7c,在导光部7c内传播而到达发光部7b。虽然未图示,但对导光体7的发光部7b的表面(发光面7a)或者背面,实施用于使导光来的光向前面射出的加工和处理,光被从导光体7的发光面7a向液晶显示面板3侧射出。对导光体7的发光部7b实施的具体的加工方法和处理方法,例如举出棱镜加工、褶皱加工、印刷处理等,但并不特别限定,适当使用公知的方法。
此外,导光体7主要由PMMA和聚碳酸酯等的透明树脂形成,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优选光的透过率高的材质。
此外,导光体7能够通过例如射出成型、挤压成型、热压成型、切削加工等而成形。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成型方法,只要是能够发挥相同的特性的加工方法即可。
反射片6以与各导光体7的背面(与发光面7a的相对面)接触的方式设置。反射片6是反射光并使更多的光从发光面7a射出的反射片。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载置光源5的基板4的背面(安装有光源5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侧,安装有用于点灯控制构成光源5的各LED的驱动器。即,驱动器与光源5一起安装在同一基板4上。通过安装在同一基板,能够削减基板的数量,并且能够削减连接基板间的连接器(connector)等,因此能够实现降低装置的成本。此外,由于基板的数量少,能够实现背光源2的薄型化。
此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导光体单元11中,作为用于将导光体7固定配置在基板4上的部件,在光源5的两侧设置有突出部12。突出部12设置在导光体7的来自光源5的光的入射面,以在与来自光源的光的射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上述入射面突出的方式形成。在突出部12,形成有螺钉孔(孔)13,将螺钉(固定部件)14拧入该螺钉孔13埋入在基板4上,由此导光板7与光源5相同被固定在基板4上。
如上所述,在将多个导光体单元11串联配置的结构的上部,如图2所示,配置有扩散板8和光学片9。扩散板8以覆盖各导光体7的发光面7a的整体的方式,距发光面7a具有规定的距离地与发光面7a相对配置。扩散板8使从导光体7的发光面7a射出的光扩散而照射到光学片9。
光学片9由汇聚光并且使光散射的扩散片、汇聚光并使正面方向的亮度提高的透镜片、和将光的一方的偏光成分反射而将另一方的偏光成分透过从而使液晶显示装置1的亮度提高的偏光反射片等的任意一个、或者将它们适当组合而构成。光学片9的结构也可以由液晶显示装置1的价格和性能等来决定。
根据上述的结构,从点状的光源5射出的光,受到散射作用和反射作用的同时在导光体7内行进,从发光面7a射出。
并且,从发光面7a射出的光,通过配置在导光体7的前面的扩散片8和光学片9扩散,由此被均匀化并且被聚光,照射到液晶显示面板3。
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2,如上所述,具有将光源和导光体组合而构成的导光体单元串联配置有多个的结构。
在图3中表示导光体单元11的配置的一个例子。图3所示的背光源2由8个导光体单元11构成。在该背光源2中,在下侧表示的导光体7的发光部7b以搭载在与该发光部侧邻接配置的导光体7的导光部7c上的方式依次配置有四个导光体单元11…,并且同样的导光体单元11…的组合横着并列配置。此外,在图3中,将各导光体7的导光部7c标注网线而表示。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2具有将光源5和导光体7组合而构成的多个导光体单元11。并且,各导光体7,具备具有发光面7a的发光部7b;和向该发光部引导来自光源5的光的导光部7c,按照在一个导光体7的导光部7c搭载与该导光体相邻的另一个导光体7的发光部7b的方式配置。
接着,对各导光体单元11的、光源5和导光体7的对位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3(a)是构成背光源2的导光体7和光源5的组合的平面图,图3(b)是导光体7的侧面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导光体7中,如图3(a)(b)所示,作为将导光体7固定配置在基板4上的部件,在光源5的两侧设置有突出部12。突出部12设置在导光体7的来自光源5的光的入射面,以在与来自光源的光的入射方向相反方向上从上述入射面突出的方式形成。
在突出部12,形成有椭圆形状的螺钉孔(孔)13,将螺钉等的固定部件拧入该螺钉孔13埋入在基板4上,由此导光体7被固定在基板4上。
像这样,在突出部12形成螺钉孔13,将螺钉14拧入在该螺钉孔13中,由此能够更加正确地进行相对于基板4的导光体7的对位。因此,能够更加明确地决定载置在同一基板4上的导光体7和光源5的位置关系。并且,通过使导光体7的端面靠近光源5固定,由此能够得到光的利用效率良好的背光源2。
这里,在螺钉孔(孔)以与螺钉直径相同的大小形成的情况下,在基板的螺钉孔和导光体的螺钉孔的位置精度不充分的情况下,存在导光体和光源未密合而被固定的可能性。因此,优选螺钉孔的大小比螺钉直径大。由此,在螺钉孔中能够有空隙,能够使导光体与光源密合而将其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螺钉孔形成为椭圆形状。这是因为,一般的螺钉截面是圆形状(正圆形状),通过将螺钉孔做成椭圆形状,能够自然而然地得到空隙。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导光体7和LED5更加密合(接近)地配置,因此从LED5向导光体7的入光效率进一步提高,能够得到光利用效率更加良好的照明装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螺钉作为固定部件使用,将螺钉拧入在形成于突出部12的螺钉孔(孔)13中,由此将导光体7固定在基板4上,但本发明未必限定于这样的结构。
作为螺钉以外的固定方法,例如,举出在导光体的突出部形成销等的突起,在形成于基板上的孔中嵌入销,由此进行固定的方法。
在图5中表示通过形成于导光体的背面(与基板的接触面)的销将导光体固定在基板的导光体单元的例子。如图5所示的导光体单元11a由导光体27、LED(未图示)、和基板24构成。在该导光体27中,在其突起部32的背面(与基板24的接触面)27d设置有销33。关于除此以外的结构,具有与图4等所示的导光体7相同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基板24形成有用于穿进销33的孔24a。通过在该孔24a中嵌入图5所示的形状的销33,能够在基板24上固定配置导光体27。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串联配置有多个导光体单元。通过像这样配置导光体,导光体7的突出部12,由于与该导光体7的导光部7c侧邻接配置的其他的导光体7的发光部7b进行搭载,而隐藏在该其他导光体7之下。由此,突出部12变得不从背光源2的光射出面露出。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不损坏背光源2的亮度均匀性,而固定导光体7。
此外,如上所述,如果能够对导光体7进行正确地对位并固定在基板4上,则能够更加精确地使并列配置的多个导光体单元11的每一个的光源5和导光体7的位置关系一致。因此,在从各个光源射出的光量相等的情况下,能够使各导光体单元间的亮度差下降,并能够得到出射光均匀的背光源。
从发光二极管等的点状光源射出的光,折射射入到具有某折射率的导光体,因此在入射面平坦的情况下,遵循斯内尔定律,除某角度以内的入射角的光以外变得不存在。因此,在导光体7内形成有成为来自光源5的光的光路的区域、和不是光路的区域。在图4(a)的平面图中,对成为来自光源的光的光路的区域标注斜线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2中,用于在基板4上固定导光体7的突出部12,在导光体7的来自光源5的光的入射端面,以朝向与来自光源5的光的射入方向(图4(a)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即,突出部12由于设置在不是来自光源5的光的光路的区域(即,从光源5射入的光不被扩散的区域),因此光不被突出部12遮挡。并且,通过将突出部12固定配置在基板4上,能够决定光源5和导光体7的位置关系。由此,能够不损坏背光源2的亮度均匀性而在基板4上固定导光体7。
此外,通过在基板4上固定配置光源5和导光体7的突出部12,能够容易地决定光源5和导光体7的位置关系。因此,在将导光体7固定在基板4上时,通过使导光体7接近光源5而进行固定,能够得到光的利用效率良好的照明装置。
此外,如图4(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导光体单元11中,优选导光体7的发光面7a和与基板4的接触面7d成为平行。此外,如图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导光体单元11a中,优选导光体27的发光面27a和与基板24的接触面27d成为平行。另外,这里所谓的平行,不包含公差的范围。
根据上述的结构,发光面与基板在平行的状态下,能够使导光体与基板接触。由此,能够使导光体和光源精度良好地固定。
进一步,如图4(a)和图5所示,导光体7(或者导光体27)的导光部7c(或者导光部7c),优选以相对于发光面7a(或者发光面27a)倾斜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使来自发光面的光的射出效率提高。此外,根据上述的结构,即使串联配置多个导光体,厚度也不增加,能够实现薄型的串联型背光源。
但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形成于导光体的光入射面的突出部连接在基板上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为导光体的从光源射入的光不被扩散的区域与基板连接的结构。
在图6和图7中,表示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所具有的导光体单元的其他的结构例。但是,在图6和图7(a)中,没有对基板进行表示。
在图6和图7所示的导光体单元11b中,未设置突起部,在导光部47c的区域A形成有椭圆形状的螺钉孔(孔)53,将螺钉54等的固定部件拧入该螺钉孔53埋入在基板44上,由此导光体47被固定在基板44上。
上述的区域A是以临界角θ向导光体射入的光源45的光未到达的区域。这里,临界角θ是从折射率相对低的空气层向折射率相对高的导光体照射的光能够入射的最大的折射角(从空气层和导光体的界面的法线的倾斜角)。
例如,在导光体与空气层的界面上,由于与空气层的折射率n1相比,导光体材料的折射率n2较大(即,n1<n2),因此从空气层向导光体射入的光,被向与相对于入射光的法线的倾斜角(入射角)相比更向法线靠近的方向折射。并且,最大入射角90度时的折射角变为上述的临界角θ。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设置在空气层的光源45射出的光束,在导光体47内具有临界角θ放射状地扩散。并且,在空气层和导光体的界面的导光体侧的临界角θ基于由导光体47的材料决定的折射率,根据斯内尔定律决定。并且,在光源45的端部,在从上述界面至角度(90度-θ)的范围内的区域A中,从光源射入的光不被扩散。该区域A的大小,根据由90度-θ决定的角度θ′、从光源45的端部至导光体47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距离a决定。
如果这样决定区域A,则区域A成为从光源45射入的光不被扩散的区域。即,区域A是不被包括在从光源射出的在导光体内放射状地扩散的光束中的区域,因此即使在该区域中设置用于与基板连接的连接机构,也不对光的行进产生影响。因此,能够不损坏背光源的亮度均匀性而将导光体固定在基板上。
并且,在图6的平面图中,对成为来自光源45的光的光路的区域标注斜线进行表示,对未成为光路的区域(即,区域A)标注格子花纹进行表示。
这里,参照图7(b)和图7(c),对导光体单元11b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b)是图7(a)所示的导光体单元11b的A-A′截面图,图(c)是图7(a)所示的导光体单元11b的侧面图。
如这些图所示,在图7(b)所示的导光部47c中的成为光路的区域中,导光体47的背面没有与基板44接触,但在图7(c)所示的导光部47c中的未成为光路的区域中,导光体47的背面47d与基板44接触。
导光体47具有如上所述的形状,由此能够使导光体47的发光面47a、和导光体47的与基板44的接触面(背面)47d平行,并且能够使导光部47c的成为光路的区域相对于发光面47a倾斜。
此外,在图6所示的导光体单元11b中,使用在导光体中形成孔,并且在该孔中拧入螺钉这样的方法将导光体固定在基板上,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例如,在导光体的背面形成销,并且在基板上的孔中嵌入销这样的方法)进行固定。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作为光源5使用发光二极管(LED)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未必限定于这样的结构,只要是点状的光源,什么样的光源都可以。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光源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突出部12的结构,但本发明未必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在一个导光体上可以设置一个突出部12,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但是,为了使导光体在基板上更加稳定地固定,优选在光源5的两侧形成有突出部1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具有多个导光体单元的串联型的背光源,但在本发明中未必限定于这样的结构。即,光源与导光体的组合仅具有一个的背光源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由多个导光体单元构成,即使在发光面积变大的情况下亮度均匀性也良好,因此尤其优选作为具有大画面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使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能够作为所谓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使用。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如上所述,是具备点状光源、和使来自该光源的光扩散而面发光的导光体的照明装置,进一步具有用于固定配置上述光源和上述导光体的基板,通过将上述导光体的从上述光源射入的光不被扩散的区域与上述基板连接,具有上述导光体被固定配置在上述基板上的结构。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实现使光的利用效率、亮度均匀性提高的照明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如上所述,是将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作为背光源具备的结构。
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对液晶显示面板照射更加均匀的光,因此起到能够使显示品质提高的作用。此外,将光利用效率良好的照明装置作为背光源使用,因此能够实现降低消耗电力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发明的详细说明的项目中提出的具体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均为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明确的例子,但不应该仅限定于那样的具体例而狭义地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在本发明的精神和下面记载的权利要求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而实施。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使光的利用效率和亮度均匀性提高的照明装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能够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使用。
Claims (8)
1.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点状的光源、和使来自该光源的光扩散而面发光的导光体,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用于固定配置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体的基板,
通过所述导光体的从所述光源入射的光不被扩散的区域、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导光体被固定配置在所述基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光体的来自光源的光的入射面,设置有按照朝向与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的突出部,
所述导光体,通过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基板连接,而被固定配置在所述基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和所述导光体的组合具备多个,各导光体具备:具有发光面的发光部;和向该发光部引导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导光部,按照在一方的导光体的导光部搭载有与该一方的导光体相邻的另一方的导光体的发光部的方式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设置在所述光源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出部形成有孔,
使固定部件通过所述孔固定在基板上,由此使所述导光体固定配置在基板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的发光面与所述导光体的与所述基板的接触面成为平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体具备:具有发光面的发光部;和向该发光部引导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导光部,
所述导光部以相对于所述发光面倾斜的方式设置。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背光源具备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60377 | 2007-10-03 | ||
JP260377/2007 | 2007-10-03 | ||
PCT/JP2008/063978 WO2009044584A1 (ja) | 2007-10-03 | 2008-08-04 |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79078A true CN101779078A (zh) | 2010-07-14 |
CN101779078B CN101779078B (zh) | 2012-11-28 |
Family
ID=40526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2554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79078B (zh) | 2007-10-03 | 2008-08-04 |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45186B2 (zh) |
EP (1) | EP2172699B1 (zh) |
JP (1) | JP5189596B2 (zh) |
CN (1) | CN101779078B (zh) |
HK (2) | HK1137210A1 (zh) |
WO (1) | WO2009044584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6117A (zh) * | 2009-09-23 | 2012-07-11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光导、照明系统、背光系统和显示设备 |
CN105208243A (zh) * | 2015-11-04 | 2015-12-30 |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照射角度的光源及图像读取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676870B1 (ko) * | 2009-07-31 | 2016-11-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TWI408462B (zh) * | 2010-06-22 | 2013-09-11 |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 Inc | 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
US9068730B2 (en) | 2010-07-01 | 2015-06-3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Edge light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
JP2014013765A (ja) * | 2013-08-26 | 2014-01-23 | Sankyotateyama Inc | Led光源ユニット、面状照明装置及び看板 |
JP2024122682A (ja) * | 2023-02-28 | 2024-09-09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照明器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53703U (ja) * | 1982-09-30 | 1984-04-09 |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 |
JP3373427B2 (ja) | 1998-03-31 | 2003-02-04 | 日東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 タンデム型面光源装置 |
KR100654220B1 (ko) * | 1999-08-03 | 2006-12-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
JP2004184493A (ja) | 2002-11-29 | 2004-07-02 | Seiko Epson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4029743B2 (ja) * | 2003-02-24 | 2008-01-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ライト |
DE10314525A1 (de) | 2003-03-31 | 2004-11-04 |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und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
DE102004046696A1 (de) * | 2004-05-24 | 2005-12-29 |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Oberflächenleuchtsystems und Oberflächenleuchtsystem |
JP5142499B2 (ja) * | 2006-08-18 | 2013-02-13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949409B2 (ja) * | 2006-10-27 | 2012-06-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光源装置、バックライト装置、液晶表示装置 |
-
2008
- 2008-08-04 JP JP2009535994A patent/JP518959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8-04 EP EP08792175A patent/EP2172699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08-04 US US12/669,830 patent/US834518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8-04 CN CN200880025540.8A patent/CN10177907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8-04 WO PCT/JP2008/063978 patent/WO200904458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
- 2010-04-27 HK HK10104072.1A patent/HK1137210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11-05 HK HK10110384.1A patent/HK1143850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6117A (zh) * | 2009-09-23 | 2012-07-11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光导、照明系统、背光系统和显示设备 |
CN105208243A (zh) * | 2015-11-04 | 2015-12-30 |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照射角度的光源及图像读取装置 |
CN105208243B (zh) * | 2015-11-04 | 2018-05-08 |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照射角度的光源及图像读取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172699A4 (en) | 2011-04-20 |
JP5189596B2 (ja) | 2013-04-24 |
JPWO2009044584A1 (ja) | 2011-02-03 |
HK1137210A1 (en) | 2010-07-23 |
US20100188604A1 (en) | 2010-07-29 |
US8345186B2 (en) | 2013-01-01 |
WO2009044584A1 (ja) | 2009-04-09 |
EP2172699B1 (en) | 2013-02-13 |
EP2172699A8 (en) | 2010-06-23 |
HK1143850A1 (en) | 2011-01-14 |
EP2172699A1 (en) | 2010-04-07 |
CN101779078B (zh) | 2012-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97813B2 (en) | Light guide member and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light guide member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light guide members and backlight units | |
CN102016399B (zh) | 导光体、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
US7400817B2 (en) | Light guide member and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light guide member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light guide members and backlight units | |
KR101333439B1 (ko) | 도광체, 면 광원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 |
US7568827B2 (en) | Light guide member and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light guide member | |
CN102588887A (zh) |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1779078B (zh) |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2472456A (zh) | 面状照明装置和具备该面状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 | |
KR101258902B1 (ko) | 프리즘시트,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장치 및 액정표시소자 | |
US20080007970A1 (en) | Backlight unit of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1680635B (zh) | 导光体单元、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2289027B (zh) | 照明装置 | |
US20110109836A1 (en) |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1668988B (zh) |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
US8345188B2 (en) |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201247363Y (zh) | 背光模组 | |
WO2016194716A1 (ja) | 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EP2383507A1 (en) | Illuminating device, surface light sour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2132083A (zh) |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
EP2322844A1 (en) |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KR20150030903A (ko) |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직하형 백라이트 유닛을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US7125153B2 (en) | Sheet-like light source device | |
KR20120075115A (ko) | 도광판,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들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
TW201939129A (zh) | 導光元件之結構 | |
KR20050011433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438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438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