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63509B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63509B CN101763509B CN200910170596.9A CN200910170596A CN101763509B CN 101763509 B CN101763509 B CN 101763509B CN 200910170596 A CN200910170596 A CN 200910170596A CN 101763509 B CN101763509 B CN 1017635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light
- unit
- medium
- image r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5 absorb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04—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317—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in co-operation with a patterned surface, e.g. absolute position or relative movement detection for an optical mouse or pen positioned with respect to a coded surface
- G06F3/0321—Detection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means in co-operation with a patterned surface, e.g. absolute position or relative movement detection for an optical mouse or pen positioned with respect to a coded surface by optically sensing the absolute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a regularly patterned surface forming a passive digitiser, e.g. pen optically detecting position indicative tags printed on a paper she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将光照射到介质上的照射单元;根据从所述介质反射的照射光而成像的成像单元;以及调节单元,其使得照射光的光轴在所述照射单元的重量的作用下相对于当所述成像单元对反射光进行成像时出现的该反射光的光轴而发生调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即时地将写在纸上的内容转换为数字化写入信息数据、将该数据传输给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等、并且在监视器上显示所写入内容或将所写入内容作为数据传输/保存的技术已经受到关注。这些技术使用:特殊纸张,所述特殊纸张在其表面上打印有形成为各种不同图案的微小点;以及通过读取这些点而将写入内容数字化的数字笔(Anoto笔(注册商标))。当在特殊纸张上进行写入的时候,该数字笔通过成像装置读取笔尖附近的点图案,并且根据所读取的点图案指定笔尖在特殊纸张上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对要读取的图像进行读取的读取装置中对要读取的图像进行读取的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将光照射到介质上的照射单元;根据从所述介质反射的照射光而成像的成像单元;以及调节单元,其使得照射光的光轴在所述照射单元的重量的作用下相对于当所述成像单元对反射光进行成像时出现的该反射光的光轴而发生调节。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如下的机构,所述机构使得所述照射单元在重量的作用下围绕当所述成像单元形成反射光的像时出现的反射光的光轴而转动。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所述照射单元包括光源和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沿着所述介质的方向引导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所述转动的角度至少为180度。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在所述照射单元中设置有重物。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进一步包括产生单元,该产生单元根据由所述成像单元进行成像的反射光而产生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能够减小成像单元形成对成像单元的读取造成干扰的镜面成分的像的机会,并且,即使在照射单元照射光时出现的光的光轴与介质表面之间的角度很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出现光量不足的状态。因此提高了对要读取的图像的读取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和第三方面,能够围绕当成像单元对反射光进行成像时出现的反射光的光轴来改变当照射单元照射光时出现的光的光轴。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相对于当成像单元对反射光进行成像时出现的反射光的光轴,能够确保当照射单元照射光时出现的光的光轴的移动的恒定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照射单元容易根据图像读取装置的倾斜而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能够基于反射光产生表示要读取的图像的信号。
附图说明
将根据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写入信息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2示出了码图案图像的内容;
图3为示出了数字笔的结构的功能框图;
图4为示出了数字笔的控制器的功能框图;
图5示出了与照射控制信号、图像捕捉信号和输出图像信号相关的输出时序图;
图6为示出了由数字笔的码检测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所进行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7为示出了数字笔结构的截面图;
图8A和图8B为图7中的相关单元的放大图;
图9为示出了反射光相对于入射光的特性的图;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用数字笔进行写入的示例性状态;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照射单元的移动;
图12为示出了示例性操作2中的数字笔的结构的截面图,;和
图13A和图13B为图11中的相关单元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结构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系统的示例性结构。在图1中,数字笔60为示例性图像读取装置,其具有在介质50(如纸张)上写入字符、图形等的功能,以及读取在介质50上形成的码图案图像(将要读取的图像)的功能。信息处理装置10为例如是个人计算机的示例性写入信息产生装置,并且根据从数字笔60输出的信号而产生表示写入内容的写入信息。
在介质50上形成的码图案图像是通过对识别介质50的识别信息和表示介质50上的坐标位置的位置信息进行编码以创建图像而获取的。在此,将参考图2描述在介质50上形成的示例性码图案图像。图2示出了在介质50上形成的示例性码图案图像。码图案图像通过多个点图案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表示上述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将区域A1至A9预先确定为可以设置这些点图像的区域。在图2所示出的示例中,黑色区域A1和A2示出了其中设置有点图像的区域,阴影区域A3至A9示出了其中没有设置点图像的区域。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通过其中设置有点图像的区域表达。例如,通过诸如打印机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图未示)将该码图案图像形成在整个介质50上。数字笔60读取码图案图像,然后通过分析读取的码图案图像来检测数字笔60的笔头69a的位置。
可以在介质50上形成来自上述码图案图像的单位,旨在向人员传送信息的诸如文档、图形等的图像。
此后,将该图像称为“文档图像”,但是该图像包括诸如图片、照片和图形的图像以及其他图像,而不限于表示包括文本的文档的图像。图像形成装置在形成码图案图像的时候利用黑色调色剂来形成图像,在形成文档图像的时候利用青色、品红色和黄色调色剂来形成图像。文档图像和码图案图像互相层叠地形成于介质50上。通过利用具有不同频谱反射特性的材料分别形成码图案图像和文档图像,可以对数字笔60进行设置从而仅仅选择性地读取码图案图像。
注意:本实施方式中的“介质”例如可以是诸如OHP片的塑料片,或者另一种材料片,而不是限制于所谓的纸张。“介质”也可以是所谓的数字纸张,该数字纸张的显示内容可以电重写。概括地讲,介质50只需要通过图像形成装置等在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码图案图像。
数字笔60既是具有在介质50上写入字符、图形等的功能的写入装置,又是对形成于介质50上的码图案图像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装置。数字笔60具有将表示从介质50读取的码图案图像的信息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10的功能。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数字笔60的示例性功能结构。图3为功能框图,其示意性地示出了数字笔60的功能。在图3中,控制器61为对整个数字笔60的操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压力传感器62是通过施加到笔尖69的压力来检测数字笔60的写入操作的检测单元。光学单元70装备有照射单元80、成像单元63和图像形成单元64。照射单元80为例如是近红外LED的示例性照射单元,并且沿着照射轴a将近红外光照射到介质50上。成像单元63是对介质50沿着光接收轴b反射的反射光进行集光并且根据反射光在图像形成单元64上形成介质50上的图像的像的示例性成像单元。图像形成单元64是将成像单元63根据反射光形成的介质50上的图像的像转换为电信号的示例性产生单元。
信息存储器65是存储有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的存储器。通信单元66是对与外部装置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的通信单元。电池67是可充电的电源单元,该电源单元将用于驱动数字笔60的电力提供给各种单元。笔ID存储器68是存储有数字笔60的识别信息(笔ID)的存储器。笔头69a(笔尖69的前端)形成指示单元,该指示单元在用户执行写入操作的时候指示介质50上的其上形成有码图案图像(将要读取的图像)的位置。当用户执行写入操作时,照射单元80沿着照射轴a在针对介质50上的由笔头69a指示的位置而预先确定的照射范围内照射光。在图3中,为了简单起见,将从照射单元80照射的光束示出为平行延伸,但是光实际上以散射状态照射。
切换器75是切换各种设置的切换单元。这些各种单元连接到控制器61。
接下来,将参考图4描述控制器61的功能结构。图4为示出了控制器61功能的功能框图。在图4中,码检测单元612根据从图像形成单元64输出的信号(表示成像的图像的信号)而检测码图案图像。数据处理单元613从码检测单元612检测到的码图案图像中提取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照明控制器614将用于导致照射单元80产生脉冲的照明控制信号发送给照射单元80,并且导致照射单元80产生脉冲。图像形成控制器615将与发送给照射单元80的照明控制信号同步的图像捕捉信号提供给图像形成单元64。
此外,将描述数字笔60中的控制器61的示意性操作。图5为示出了与对照射单元80的脉冲进行控制的照明控制信号、到图像形成单元64的图像捕捉信号及输出图像信号相关的输出的时序图。当数字笔60的写入开始的时候,连接到笔尖69的压力传感器62检测到写入操作。从而控制器61开始读取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的处理。
首先,控制器61的照明控制器614将用于导致照射单元80产生脉冲的照明控制信号(图5中的(A))发送给照射单元80,并且导致照射单元80产生脉冲。
图像形成单元64与图像捕捉信号(图5中的(B))同步地对介质50上的图像进行图形形成。此时,照射单元80与到图像形成单元64的图像捕捉信号同步地产生脉冲。图像形成单元64对由产生脉冲的照射单元80照明的介质50上的图像进行图像形成。因此,在图像形成单元64中,按顺序产生与被照射单元80照明的介质50上的图像相关的图像信号(图5中的输出图像信号:(C))。
将图像形成单元64按顺序产生的输出图像信号发送给码检测单元612。接收了输出图像信号,码检测单元612对输出图像信号进行处理,并且从图像形成单元64进行图像形成所得到的图像中检测码图案图像。将码检测单元612获取的码图案图像发送给数据处理单元613。接收了码图案图像,数据处理单元613对码图案图像进行解码,并且获取嵌入到码图案图像中的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
以上为对数字笔60的概述。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笔尖69和光学单元70的示例性结构。图7为示意性地示出了数字笔60的特征单元的截面图,图8A为图7中的相关单元的放大图,并且图8B为从左侧观察图8A的侧视图。
笔尖69设置在形成数字笔60的外壳的笔本体60A中,并且用于在纸张表面上执行写入。窗口60B设置在数字笔60的前端部的笔尖69的附近,窗口60B遮蔽可见光,并且透射近红外光。光学单元70设置在窗口60B的后面。光学单元70包括照射单元80、成像单元63和图像形成单元64。在此,为了简单起见,将从照射单元80照射的光的光轴称为照射轴a,并且将成像单元63的成像光学系统的中心轴称为光接收轴b。本文提到的光接收轴b的方向基本上沿着光接收面所面对的方向,并且通常沿着将光接收面的中心与由成像单元63进行成像并由图像形成单元64进行图像形成的介质50上的区域(此后称为图像形成区域)的中心连接起来的方向。因此,光接收轴b的方向大致平行于数字笔60的外壳的纵向方向。
成像单元63包括圆柱形外壳63A、设置在外壳63A的前端侧的凸透镜63B(示出在图8B中)、和使得成像光的方向偏向图像形成装置64B的图像形成面的棱镜63C。
图像形成单元64设置有其上安装有电子器件的基板64A和安装在基板64A上的图像形成装置64B。图像形成装置64B基于由成像单元63进行了成像的要读取的表面的反射光而形成码图案图像的图像,并且输出表示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码图案图像的信号。在此,图像形成装置64B为在近红外区域灵敏的CMOS图像传感器,并且使用全域快门COMS图像传感器,全域快门COMS图形传感器能够产生通过同时对所有像素进行图像形成而获取的图像信号。图像形成装置64B根据大约为70fps(每秒帧数)至100fps的图像捕捉周期(帧速)进行而对图像进行图像形成。在此,照射单元80被构成为与图像形成装置64B的图像捕捉周期同步地产生脉冲,以抑制功耗。注意:在此将CMOS图像传感器用作图像形成装置,但是图像形成装置并不限于CMOS图像传感器,可以使用诸如CCD图像传感器的另一图像形成装置。
照射单元80具有可转动地接合到外壳63A的环形单元80A、被形成为在该环形单元80A的径向向外突出的腿单元80B、和设置在腿单元80B的前端侧的光源80C。在环形单元80A的内周面和外壳63A的形成该环形单元80A可转动接合的部位的外周面分别设置有环形电极,并且由具有刷结构的电极之一构成所谓的滑动环。该滑动环将从基板64A输出的照明控制信号提供给光源80C。
注意:将来自基板64A信号提供给光源80C的单元并不限于滑动环,可以通过引线将基板64A和光源80C电连接,并且,概括地讲,只需要具有当照射单元80转动的时候不会引起机械阻力的结构。此外,如图8B所示,光源80C转动的范围为角度α(例如,α=200度)(α≥180度),这是因为接合到基板64A。使得照射单元80的照射轴a的方向围绕光接收轴b转动的示例性调节单元由成像单元63的外壳63A和照射单元80的环形单元80A的结构而构成。此外,因为照射单元80的腿单元80B和光源80C被形成为在环形单元80A的径向向外突出,因此腿单元80B和光源80C形成重物。因此,在该腿单元80B的自身重量的作用下,照射单元80的光源80C可转动地移动到下侧。
B.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数字笔60的操作。当用户开始用数字笔60写入的时候,连接到笔尖69的压力传感器62检测到写入操作。因此控制器61开始读取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的处理。首先,照明控制器614将用于导致照射单元80产生脉冲的照明控制信号发送给照射单元80,并且导致照射单元80产生脉冲。此外,数字笔60的图像形成控制器615将与发送给照射单元80的照明控制信号同步的图像捕捉信号提供给图像形成单元64。响应于从图像形成控制器615提供的图像捕捉信号,图像形成单元64根据由成像单元63进行了成像的反射光而对码图案图像进行图像形成,并且将表示图像形成后的码图案图像的输出图像信号输出给码检测单元612。
接下来,将参考图6所示的流程图描述码检测单元612和数据处理单元613的操作。从图像形成单元64将表示介质50上的图像的输出图像信号输入到码检测单元612(步骤601)。码检测单元612执行去除输出图像信号中包含的噪声的处理(步骤602)。在此,噪声的示例包括由电路和CMOS灵敏度差异而产生的噪声。根据数字笔60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特性来确定为了去除噪声而执行的处理。例如,可以应用梯度处理或锐化处理(如反锐化掩模)。接下来,码检测单元612从图像中检测点图案(点图像的位置)(步骤603)。并且,码检测单元612将检测到的点图案转换为二维阵列上的数字数据(步骤604)。例如,码检测单元612将检测到的点图案进行转换,使得在二维阵列上具有点的位置为“1”,而不具有点的位置为“0”。然后将这个二维阵列上的数字数据(码图案图像)从码检测单元612传送到数据处理单元613。
数据处理单元613从传送来的码图案图像中检测图2所示的两个点组合构成的点图案(步骤605)。例如,数据处理单元613能够通过在二维阵列上移动对应于点图案的块的边界位置、并检测块中包括的点数为2时的边界位置,从而检测点图案。当由此检测到点图案的时候,数据处理单元613根据点图案的类型而检测识别码和位置码(步骤606)。随后,数据处理单元613对识别码进行解码以获取识别信息,并且对位置码进行解码以获取位置信息(步骤607)。在图6所示的处理中,在图像形成单元64接收到的光量太少的情况下,或者相反,在接收到的光量太多的情况下,出现不能从进行图像形成得到的图像中检测到点图案并且数字笔60不能获取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也就是读取错误)的情况。在因此无法获取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的情况下,数据处理单元613获取表示读取失败的读取失败信息,而不是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
数字笔60将通过图6的处理而获取的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10。此时,在对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的读取失败的情况下,数字笔60将表示读取失败的信息发送给信息处理装置10。信息处理装置10从数字笔60接收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并且根据接收到的位置信息而产生写入信息。在从数字笔60接收到表示读取错误的信息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通过使用先前或随后接收到的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进行插值等,从而产生写入信息。
C.示例性操作1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该实施方式的具体操作的示例。因为用户用数字笔60指示介质50上的位置并且将笔头69a压在介质50上,所以连接到笔尖69的压力传感器62检测到写入操作,并且开始读取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的处理。
使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数字笔60,除了数字笔60的笔头竖直(重力方向)面对地面的情况之外,由于照射单元80相对于成像单元63的接合结构,照射单元80的光源80C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根据用户握着数字笔60的角度而围绕光接收轴b的转动中心移动到下侧。在此,在典型地用笔等在介质50上进行写入的情况下,也就是在将介质50设置在平坦表面(例如桌子)上的情况下,介质50保持在平行于地面的平面中。因此,在用户用数字笔60在该介质50上执行写入操作的状态下,从照射单元80照射到介质50上的光的镜面反射光进入成像单元63的条件限于成像单元63的光接收轴b和照射单元80的照射轴相对于介质50表面的法线大致对称的情况。因此,在用户将数字笔60保持在从介质50表面的法线方向倾斜(偏离垂直于地面的方向)的状态的情况下,照射单元80在其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将会从下侧(也就是从相对于介质50表面的法线方向比成像单元63的光接收轴偏移更大的角度的方向)照射光。也就是说,因为照射单元80与成像单元63之间的位置关系处于来自光源80C的镜面成分不进入由成像单元63进行成像的反射光的状态,因此可以改进图像形成单元64的图像读取精度。
将参考图9以及图10A和10B更具体地描述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图9为示出了相对于介质(例如纸张)的表面上的入射光的反射光成分的说明图,图10A示出了由光接收单元接收镜面成分的反射光的状态,图10B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避免接收镜面成分的反射光的状态。
如图9所示,在例如纸张的介质的表面上,针对来自给定角度的入射光,出现具有高指向性的镜面反射光和具有低指向性的漫反射光,并且镜面成分的反射光按照与入射光的入射角相同的反射角发生反射。此外,在光源设置在入射光的照射轴a上并且成像单元63设置在镜面成分的轴线上的情况下,即,在如图10A所示、介质50的法线h在光源80C的照射轴a与成像单元63的光接收轴b的交点处与将轴间角度二分的中心轴c大致重合的情况下,成像单元63形成镜面成分(介质表面的光泽成分)的像,并且不能正确读取介质上的图像(散射成分)。
使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数字笔60,为了避免图10A中的状态,光源80C在其自身重量作用下围绕光接收轴b的转动中心而转动,并且移动到照射轴a′,如图10B所示。因此,由成像单元63进行成像的反射光仅仅为漫反射成分,这是因为在照射轴a′和光接收轴b的交点处将照射轴a′和光接收轴b之间的角度二分的中心轴c′与介质50的法线h沿着不同的方向。通过用图像形成单元64读取表示介质50上的图像信息的漫反射成分反射光,可以由此减小读取错误,并且可以提高读取精度。
例示了假定光源80C可以转动的范围为200度的角度α的情况,但是实际上,如果角度α至少为180度,照射轴a就可以移动到光接收轴b的下侧。
此外,当用数字笔60在介质50上进行写入的时候,数字笔60与介质50之间的角度随着用户的写入操作而连续变化。将例示如下情况:其中,例如,数字笔60与介质50之间的角度此时处于图11所示的位置关系。当用户将数字笔60倾斜的时候,使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数字笔60,光源80C在其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可转动地移动到成像单元63的下侧的位置D。与位置U相比,光源80C在距离上更靠近介质50的表面,因此从光源80C照射到介质50上的光量增加,。
使用以数字笔形式的通常图像读取装置,因为照射单元是固定的,所以照射单元根据数字笔与介质之间的角度而移动离开介质,并且可能因为图像形成单元64接收到的反射光的量不足而无法执行正确的图像形成,但是,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数字笔60,因为不论数字笔60与介质50之间的倾斜状态如何,光源80C都移动到成像单元63的下侧,所以总是可以向介质50照射用于进行图像形成的足够光量,从而能够减小执行图像读取时的错误,并且能够提高读取精度。
D:示例性操作2
接下来将根据图12以及图13A和13B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照射单元80的另一个具体示例。图12为示意性地示出了数字笔60的特征部分的截面图,图13A为示出了图12中的相关单元的放大图,并且图13B为从左侧观察图13A的侧视图。注意:在该具体示例中,对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件提供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了对其描述。
根据该具体示例的光学单元70具有图像形成单元64、成像单元63和照射单元81。
在此,照射单元81具有安装在基板64A上的光源81A、用于对来自该光源81A的光进行引导并且沿着照射轴a向介质照射光的光引导部件81B、和用于确保来自光源81A的光不泄漏到周边的遮蔽盖(图未示)。光引导部件81B形成为“L”形状,并且以前端作为光照射单元81B1而形成例如如图13A所示的光学路径。
此外,光引导部件81B的后端侧固定于具有三角形截面的固定单元81C,并且该固定单元81C由固定于基板64A的凸缘81D中的轴单元81E可转动地支承。该轴单元81E设置在光接收轴b的延长线上。固定单元81C、凸缘81D和轴单元81E构成示例性的调节单元。
在如此构成的照射单元81中,光引导部件81B可以通过轴单元81E而围绕光接收轴b转动,并且光引导部件81B在其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可转动地移动到下侧。此外,如图13B所示,光引导部件81B转动的范围是角度α(例如α=200度)(α≥180度)。围绕光接收轴b的转动中心可转动地改变照射单元81的照射轴a的方向的示例性调节单元由光引导部件81B和光引导部件81B的安装结构构成。
如此构成的照射单元81类似于上述照射单元80地操作,并且使用图像形成单元64仅仅接收漫射成分的反射光,从而能够减小读取错误并且提高读取精度。此外,因为光源81A不移动,所以可以提高光源81A的可靠度。
E:变型例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也可以实施各种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此后将示出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示例。注意:可以将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组合起来。
(1)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照射轴a可以围绕光接收轴b的转动中心而转动移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并且本发明可以被构成为在照射轴a与光接收轴b的交点处的改变照射轴a与光接收轴b之间的角度。
(2)此外,调节单元不限于在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示例,可以构成如下:按照以成像单元63为中心的方式在离开成像单元63的位置提供弧形轨道,并且光源在其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沿着该轨道移动,概括地讲,仅仅需要将调节单元构成为使得从照射单元产生的光的光轴在照射单元自身重量的作用下移动。
(3)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了用于在介质50上写入字符、图形等的数字笔,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并且数字笔例如可以具有点击装置(鼠标)功能、或者读取与介质上的区域对应记录的信息(例如命令信息)的触笔功能。
注意:在实施方式的示例性操作中,描述了将字符等写在介质50上的情况下的示例性操作,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数字笔60在仅仅指定显示面上的位置(例如选择设置在介质50上的软按钮)的情况下也是有效的。
(4)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照射近红外光的近红外LED用作照射单元80,但是照射单元80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使用具有不同特性的LED。概括地讲,照射单元80仅仅需要照射使得能够用其反射光来读取形成于介质50上的码图案图像的光。
(5)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唯一地识别介质的信息用作识别信息,但是识别信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唯一地识别电子文档的信息作为识别信息。在使用了唯一地识别介质的信息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情况一样,当形成同一电子文档的多个副本的时候,将不同的识别信息分配给不同的介质。相反,在使用唯一地识别电子文档的信息作为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在形成同一电子文档的时候,即使对不同介质也分配相同的识别信息。
此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读取表示位置信息和识别信息的码图案图像,但是,由码图案图像代表的信息不限于位置信息或识别信息,例如,可以是代表文本数据或命令的信息,或者是仅仅代表位置信息的图像。概括地讲,仅仅需要在介质50上形成代表某种信息的图像。
(6)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利用黑色调色剂形成码图案图像。这是因为,黑色调色剂比青色、品红色或者黄色调色剂吸收更多的红外光,可以用数字笔60以高对比度读取码图案图像。然而,也可以使用特殊调色剂来形成码图案图像。在此,特殊调色剂的示例是如下的不可见调色剂:该不可见调色剂在可见光区域(400nm至700nm)的最大吸收率为7%或更小,并且在近红外区域(800nm至1000nm)的吸收率为30%或更大。在此,“可见”和“不可见”与是否能够视觉觉察到调色剂无关。“可见”和“不可见”是如下区分的:由于调色剂是否具有吸收可见光区域中的特定波长的显色性而使得是否可以觉察到形成在介质上的图像。此外,具有吸收可见光区域中的特定波长的某种显色性但是难以用人眼觉察到的调色剂也包括在“不可见”范围中。这种不可见调色剂理想地具有在100nm至600nm的范围内的平均分散直径,以增强对图像进行机械读取所必需的近红外光吸收能力。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电子照相系统,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其它系统,例如喷墨系统。
(7)可以将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数字笔60的控制器61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按照存储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的状态来提供,所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例如磁记录介质(磁带、磁盘等)、光记录介质(光盘等)、磁光记录介质或者半导体存储器。此外,也可以通过网络(例如互联网)将该计算机程序下载到数字笔60。注意:还可以使用除了CPU之外的各种装置作为执行上述控制的控制器,并且例如可以使用专用处理器。
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是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而提供的。其并非旨在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许多变型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适用于所构想特定用途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变型。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将光照射到介质上的照射单元;
根据从所述介质反射的照射光而成像的成像单元;以及
调节单元,其使得照射光的光轴在所述照射单元的重量的作用下相对于当所述成像单元对反射光进行成像时出现的该反射光的光轴而发生调节,以使所述照射光的镜面成分不进入由所述成像单元进行成像的反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所述调节单元包括如下的机构,所述机构使得所述照射单元在所述重量的作用下围绕当所述成像单元对反射光进行成像时出现的该反射光的光轴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照射单元包括光源和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沿着所述介质的方向引导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照射单元包括光源和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沿着所述介质的方向引导从所述光源发出的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转动的角度至少为180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转动的角度至少为180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
所述转动的角度至少为18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在所述照射单元中设置有重物。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进一步包括产生单元,该产生单元根据由所述成像单元进行成像的反射光而产生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进一步包括产生单元,该产生单元根据由所述成像单元进行成像的反射光而产生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327406 | 2008-12-24 | ||
JP2008327406A JP5228889B2 (ja) | 2008-12-24 | 2008-12-24 | 読取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63509A CN101763509A (zh) | 2010-06-30 |
CN101763509B true CN101763509B (zh) | 2014-04-02 |
Family
ID=42265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70596.9A Active CN101763509B (zh) | 2008-12-24 | 2009-09-18 | 图像读取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05649B2 (zh) |
JP (1) | JP5228889B2 (zh) |
CN (1) | CN101763509B (zh) |
AU (1) | AU2009213055B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86420B1 (en) | 1997-07-15 | 2004-09-07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Data distribution mechanism in the form of ink dots on cards |
US6618117B2 (en) | 1997-07-12 | 2003-09-09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microcontroller |
US7551201B2 (en) | 1997-07-15 | 2009-06-23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Image capture and processing device for a print on demand digital camera system |
US6879341B1 (en) | 1997-07-15 | 2005-04-12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Digital camera system containing a VLIW vector processor |
US6624848B1 (en) | 1997-07-15 | 2003-09-23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Cascading image modification using multiple digital cameras incorporating image processing |
US7110024B1 (en) | 1997-07-15 | 2006-09-19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Digital camera system having motion deblurring means |
US6690419B1 (en) | 1997-07-15 | 2004-02-10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Utilising eye detection methods for image processing in a digital image camera |
AUPP702098A0 (en) | 1998-11-09 | 1998-12-03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Image cre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RT73) |
AUPQ056099A0 (en) * | 1999-05-25 | 1999-06-17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pprint01) |
US20100142856A1 (en) * | 2008-12-10 | 2010-06-10 | Shin Takeuchi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reading method |
JPWO2014103274A1 (ja) * | 2012-12-28 | 2017-01-1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表示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読取装置 |
KR20230111671A (ko) * | 2022-01-18 | 2023-07-2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스마트 펜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표시 장치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279A (zh) * | 1991-12-14 | 1993-06-16 | 欧林巴斯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非激光式扫描装置及方法 |
CN1469301A (zh) * | 2002-06-20 | 2004-01-21 | ����ŷ�������ʽ���� | 图像输入装置 |
CN1952952A (zh) * | 2005-10-18 | 2007-04-25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读取装置、信息处理系统和仿伪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83879A (ja) | 1989-01-10 | 1990-07-18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バーコードリーダ |
JPH0344753U (zh) * | 1989-09-11 | 1991-04-25 | ||
JP2963805B2 (ja) | 1991-11-19 | 1999-10-18 | 株式会社ニューロン | バーコードリーダ |
US5800032A (en) * | 1996-05-14 | 1998-09-01 | Nikon Corporation | Self correcting projector |
JP3127847B2 (ja) | 1996-12-20 | 2001-01-2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2次元コード読取装置 |
JPH11353098A (ja) * | 1998-06-04 | 1999-12-24 | Canon Inc | 入力指示器 |
US6185041B1 (en) * | 1998-10-23 | 2001-02-06 | Duke University | Projection lens and system |
JP3842915B2 (ja) * | 1999-01-21 | 2006-11-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ペン型の情報入出力装置 |
JP4217357B2 (ja) | 1999-11-15 | 2009-01-2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撮像装置およ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
JP4198456B2 (ja) | 2002-07-10 | 2008-12-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2次元コードパターン、2次元コードパターンを担持するパターン担持媒体、2次元コードパターンの生成方法、2次元コード読取装置および読取方法 |
-
2008
- 2008-12-24 JP JP2008327406A patent/JP522888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9-03 US US12/553,739 patent/US830564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9-09 AU AU2009213055A patent/AU2009213055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9-18 CN CN200910170596.9A patent/CN10176350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279A (zh) * | 1991-12-14 | 1993-06-16 | 欧林巴斯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非激光式扫描装置及方法 |
CN1469301A (zh) * | 2002-06-20 | 2004-01-21 | ����ŷ�������ʽ���� | 图像输入装置 |
CN1952952A (zh) * | 2005-10-18 | 2007-04-25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读取装置、信息处理系统和仿伪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00157383A1 (en) | 2010-06-24 |
AU2009213055A1 (en) | 2010-07-08 |
CN101763509A (zh) | 2010-06-30 |
JP5228889B2 (ja) | 2013-07-03 |
JP2010152476A (ja) | 2010-07-08 |
AU2009213055B2 (en) | 2011-04-14 |
US8305649B2 (en) | 2012-1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63509B (zh) | 图像读取装置 | |
CN101751570B (zh) | 图像读取装置及读取方法 | |
CN1952952B (zh) | 读取装置、信息处理系统和防伪方法 | |
US6770863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relative movement sensing | |
JP5902198B2 (ja) | 符号化パターンを備える製品 | |
US10691915B2 (en) | Device for capturing an imprint of a body part | |
JP3829743B2 (ja) |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及び光学的情報読取装置 | |
US20090089061A1 (en) | Audio Reader Device | |
JP2004318891A (ja) | 指認識及びフィンガ・ナビゲーションを組み合わせたモジュールにおける反射を多重化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JP2009009343A (ja) | 電子筆記具、キャップ、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 |
US8513547B2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method | |
KR101574361B1 (ko) | 광학적으로 판독가능한 태그 | |
US20070196133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inted material,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
JP2009230287A (ja) | 読み取り装置、筆記情報処理システム、読み取り装置の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 | |
JP2980051B2 (ja) | 指紋検知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7660019B2 (en) | Products with data-encoding pattern | |
JPS62280984A (ja) | 印影採取方法および印影採取装置 | |
JP4189688B2 (ja) | 手書き情報入力システム用の被書き込み媒体 | |
JP2010160744A (ja) | 読取装置 | |
JP5136484B2 (ja) | 読取装置 | |
US10484567B2 (en) | Image acqui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0141525A (ja) | 読取装置 | |
JP3121410U (ja) | デジタルペン用読み取り用紙 | |
JPH0336353B2 (zh) | ||
JP2001236463A (ja) | 光学的文字読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