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739972B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39972B
CN101739972B CN200810203214A CN200810203214A CN101739972B CN 101739972 B CN101739972 B CN 101739972B CN 200810203214 A CN200810203214 A CN 200810203214A CN 200810203214 A CN200810203214 A CN 200810203214A CN 101739972 B CN101739972 B CN 1017399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line
data line
write sequence
data wr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03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39972A (zh
Inventor
金旻弘
曾德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yun Communication Co ltd
Beihai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203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399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739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9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39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39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是采用双扫描线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各薄膜晶体管均耦接至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在显示第L帧图像时,采用第一扫描顺序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在显示第L+1帧图像时,采用与第一扫描顺序不同的第二扫描顺序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其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在第一扫描顺序中采用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在第二扫描顺序中采用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互逆,从而使得前后二帧图像中各像素点的充电时间得到中和,减小甚至消除线性不均匀现象。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特别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轻、薄、占地小、耗电小、辐射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据处理设备中,例如电视、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等。随着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装置的性能也越来越高。
以常见的薄膜晶体管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CD,TFT-LCD)为例,其属于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中的一种。TFT-LCD的主要特点是在每个像素点中都配置一个半导体开关器件,每个像素点都是一个相互隔离的独立的晶体管,由于每个像素点都可以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因而每个节点相对独立,并可连续控制,这样不仅提高了反应时间,同时在灰度控制上可以做到非常精确。
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技术中双扫描线结构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假设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辨率为m*n,该LCD装置是由纵横交错的扫描线(以Gt1、Gt2、...、Gt2n表示)以及数据线(以S1、S2、...、Sm*3/2表示)交织而成。与传统技术中是由一个扫描线来控制一行的子像素点以及由一个数据线来控制一列的子像素点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相比,在现有双扫描线结构的驱动电路中,一行的子像素点是由二个扫描线来进行控制,而相邻二列的子像素点则共用一个数据线。具体来讲,以第一行子像素点为例,R1*1,B1*1,G2*1,...,R(m-1)*1,B(m-1)*1,Gm*1连接于扫描线Gt1;而G1*1,R2*1,B2*1,...,G(m-1)*1,Rm*1,Bm*1则是连接于扫描线Gt2;另外,R1*1与G1*1共用数据线S1,B1*1与R1*1共用数据线S2,...,B(m-1)*1与Rm*1共用数据线Sm*3/2-1,Gm*1与Bm*1共用数据线Sm*3/2。以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辨率为m*n为例,传统的液晶装置的驱动电路中共需要n个扫描线,m*3个数据线;而在双扫描线结构的驱动电路中共需要n*2扫描线,m*3/2个数据线。在实现相同分辨率的情况下,采用双扫描线结构的驱动电路,使得扫描线的数目会增加以及数据线的数目会减少,由于通常来讲显示装置的可显示面积中可视宽度要大于可视高度,即m是要大于n的(例如1024*768),故双扫描线结构的驱动电路中的总线路数目(n*2与m*3/2之和)是要小于传统的驱动电路中的总线路数目(n与m*3之和),由于上述的诸项优点,双扫描线结构得到了较大的应用。
但是,由于双扫描线结构的驱动电路中一行的子像素点是由二个扫描线来进行控制,而相邻二列的子像素点则共用一个数据线,对扫描线和数据线的相互配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如图1所示,对于一帧图像而言,其扫描顺序一般依序为Gt1、Gt2、Gt3、Gt4...Gt2n-1、Gt2n,在其中某一扫描线导通的情形下,对应的数据线也相应导通,以输入每一子像素点数据,并对其进行充电。请参阅图2,为在双扫描线结构中各信号的时序图,结合图1和图2,现以第一行中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子像素点R1*1和G1*1为例进行说明,扫描线Gt1和Gt2依序导通,分别具有保持时间TGt1和TGt2,现假定TGt1=TGt2,此时子像素点R1*1和G1*1共用的数据线S1也导通,其在保持时间上与扫描线Gt1、Gt2的保持时间TGt1和TGt2分别形成充电时间TR1*1和TG1*1,可以看出,由于数据线S1在导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延迟量,例如在扫描线Gt1已达到导通电平时,数据线S1处于上升沿,直至一段时间的延迟量之后,数据线S1才能达到导通电平,并与扫描线Gt1配合,使得驱动电路可对该子像素点R1*1进行充电;而在扫描线Gt2达到导通电平时,数据线S1已达到导通电平,二者并没有时间上的延迟,使得驱动电路即可对该子像素点G1*1进行充电。因此在扫描线导通的保持时间相同(TGt1=TGt2)的情形下,充电时间则为TR1*1<TG1*1(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情形下,也可能出现TR1*1>TG1*1),这样会导致子像素点R1*1和G1*1因各自所对应的充电时间TR1*1<TG1*1,在其他的条件均相同的情形下,因充电时间的不同会造成子像素点R1*1和G1*1通过充电所显示的灰度会产生差异,例如跳变、失真等。由图2进行扩展易知,对于扫描线Gt3、Gt4与数据线S1,同样会造成充电时间TR1*2和TG1*2不相同,...以此类推,对于扫描线Gt2n-1、Gt2n与数据线S1,仍会造成充电时间TR1*n和TG1*n不相同。如此,会造成第一列中所有子像素点R1*1...R1*n的充电时间TR1*n同时小于或同时大于第二列中所有子像素点G1*1...G1*n的充电时间TG1*n,产生图像显示的线性不均匀(mura)。
对于其他列的子像素点,在不平衡充电的情况下,各列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同样不同,以TR1*n<TG1*n为例,则TB1*n<TR2*n,TG2*n<TB2*n,...,TGm*n<TBm*n,这种现象会导致图像显示的线性不均匀。
总之,由于上述的顺序扫描方式,列与列之间产生明暗条纹,造成图像显示的线性不均匀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扫描方式造成的视觉上色彩不均匀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是采用双扫描线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各薄膜晶体管均耦接至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在显示任一帧图像时,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其中共用数据线的子像素点在某些行中采用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在其他行中采用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互逆;在显示第L帧图像和第L+1帧图像时所采用的扫描顺序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包括针对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包括针对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包括针对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包括针对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是采用双扫描线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各薄膜晶体管均耦接至扫描线和数据线;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用于在显示任一帧图像时,依序导通各扫描线;数据线驱动电路,用于导通数据线;其中共用数据线的子像素点在某些行中采用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在其他行中采用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互逆;在显示第L帧图像和第L+1帧图像时所采用的扫描顺序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包括针对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包括针对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
可选地,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包括针对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包括针对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
通过本发明,在显示图像时,针对共用数据线的子像素点在某些行的二子像素点采用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在其他行中的二子像素点采用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互逆,使得列与列之间的明暗不均匀现象得以降低,减小不均匀现象。
本发明提供又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是采用双扫描线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各薄膜晶体管均耦接至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在显示第L帧图像时,采用第一扫描顺序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在显示第L+1帧图像时,采用与第一扫描顺序不同的第二扫描顺序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其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在第一扫描顺序中采用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在第二扫描顺序中采用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互逆。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中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在所述第二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中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中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在所述第二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中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在所述第二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在所述第二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
可选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还包括预先设定第一扫描顺序和第二扫描顺序的步骤。
可选地,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在第一扫描顺序下的充电时间差与在第二扫描顺序下的充电时间差成互补。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是采用双扫描线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各薄膜晶体管均耦接至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用于在显示第L帧图像时,采用第一扫描顺序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在显示第L+1帧图像时,采用与第一扫描顺序不同的第二扫描顺序依序导通各扫描线;数据线驱动电路,用于导通数据线;其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在第一扫描顺序中采用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在第二扫描顺序中采用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互逆。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中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在所述第二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中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中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在所述第二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中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在所述第二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在所述第二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
可选地,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在第一扫描顺序下的充电时间差与在第二扫描顺序下的充电时间差成互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驱动电路的液晶显示装置。
通过本发明,在显示图像时,通过对于前后二帧图像实施相补的扫描顺序导通各子像素点,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在第一扫描顺序和第二扫描顺序中的数据写入顺序互逆,从而使得前后二帧图像中各像素点的充电时间得到中和,减小甚至消除线性不均匀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具有双扫描线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采用现有固定的扫描顺序导通各子像素点时的状态图;
图3为显示一帧图像时依序导通扫描线和各子像素点数据写入的状态图;
图4为根据图3所示驱动方法时在扫描线和数据线都导通的情形下进行充电过程的时序图;
图5为显示一帧图像时依序导通扫描线和各子像素点数据写入的状态图;
图6为根据图3所示驱动方法时在扫描线和数据线都导通的情形下进行充电过程的时序图;
图7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发现,在现有的采用双扫描线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中,是按照自然顺序依序导通各个扫描线,并再对应导通数据线,对各子像素点进行充电的,上述驱动方法会由于信号的延迟效应导致共用于同一数据线的相邻列的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存在差异,并在最终显示的图像上列与列之间产生明暗条纹的线性不均匀现象,影响图像的显示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是采用双扫描线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各薄膜晶体管均耦接至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在显示任一帧图像时,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其中共用数据线的子像素点在某些行中采用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在其他行中采用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互逆,使得列与列之间的明暗不均匀现象得以降低,减小线性不均匀现象。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任一帧图像时是按照扫描顺序Gt1-->Gt2-->Gt4-->Gt3-->...-->G2n-1---->G2n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并对各子像素点进行数据写入(见图中所示箭头)。具体来讲,依序导通扫描线Gt1、Gt2,同时在导通扫描线Gt1、Gt2过程中对应导通各数据线S1、S2、...、Sm*3/2,在扫描线Gt1、Gt2和数据线S1、S2、...、Sm*3/2均导通且保持信号有效的情形下,就可将第一行中相应的各子像素点充电到各自所需的电压以显示不同的灰度,其中,在这里,对于第一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例如R1*1、B1*1、...、B(m-1)*1、Gm*1)后偶数列(例如G1*1、R2*1、...、Rm*1、Bm*1)的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待第一行各子像素点充好电后,再依序导通扫描线Gt4、Gt3,同时导通各数据线S1、S2、...、Sm*3/2,在扫描线Gt4、Gt3和数据线S1、S2、...、Sm*3/2均导通且保持信号有效的情形下,就可将第二行中相应的各子像素点充电到各自所需的电压以显示不同的灰度,其中,在这里,对于第二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例如G1*2、R2*2、...、Rm*2、Bm*2)后奇数列(例如R1*2、B1*2、...、B(m-1)*2、Gm*2)的第二数据写入顺序;...;如此依序往下,直至将最后一行中相应的各子像素点充电到各自所需的电压,即完成一帧图像的处理并得以显示。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互逆。因图像中像素点进行扫描及数据写入步骤为本领域现有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其显示根据图3所示驱动方法时在扫描线和数据线都导通的情形下进行充电过程的时序图。如图4所示,以第一行中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子像素点R1*1和G1*1为例,依序导通扫描线Gt1、Gt2,分别具有保持时间TGt1、TGt2,现假定TGt1=TGt2,此时数据线S1也导通,其在保持时间上与扫描线Gt1、Gt2的保持时间TGt1、TGt2分别形成充电时间TR1*1、TG1*1。由于数据线S1在导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延迟量,例如在扫描线Gt1已达到导通电平时,数据线S1仍处于上升沿,直至一段时间的延迟量之后,数据线S1才能达到导通电平,并与扫描线Gt1配合,使得驱动电路可对该子像素点R1*1进行充电;而在扫描线Gt2达到导通电平时,数据线S1已达到导通电平,二者在时间上保持基本一致,使得驱动电路即可对该子像素点G1*1进行充电。因此在扫描线导通的保持时间相同(TGt1=TGt2)的情形下,充电时间则为TR1*1<TG1*1(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情形下,也可能出现TR1*1>TG1*1),这样会导致子像素点R1*1和G1*1因各自所对应的充电时间TR1*1<TG1*1,在其他的条件均相同的情形下,因充电时间的不同会造成子像素点R1*1和G1*1通过充电所显示的灰度会产生差异。而对于扫描线Gt4、Gt3与数据线S1,同样会造成充电时间TG1*2<TR1*2。...以此类推,对于扫描线Gt2n-1、Gt2n与数据线S1,仍会造成充电时间TG1*n<TR1*n
总体而言,在奇数行,共用于同一数据线中的前一列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要小于后一列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在偶数行,共用于同一数据线中的前一列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要大于后一列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具体可表示为:TR1*p<TG1*p,TB1*p<TR2*p,...,TGm*p<TBm*p;TR1*(p+1)>TG1*(p+1),TB1*(p+1)>TR2*(p+1),...,TGm*(p+1)>TBm*(p+1),其中p=1,3,5,...,n/2。如此,在任一帧图像中会造成第一列和第二列中所有的子像素点R1*1...R1*n和G1*1...G1*n的充电时间产生长短交替的变化情形,克服现有技术中列与列之间的明暗条纹的线性不均匀现象。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显示任一帧图像时是按照扫描顺序Gt2-->Gt1-->Gt3-->Gt4-->...-->G2n-->G2n-1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并对各子像素点进行数据写入(见图中所示箭头)。具体来讲,依序导通扫描线Gt2、Gt1,同时导通各数据线S1、S2、...、Sm*3/2,在扫描线Gt2、Gt1和数据线S1、S2、...、Sm*3/2均导通且保持信号有效的情形下,就可将第一行中相应的各子像素点充电到各自所需的电压以显示不同的灰度,其中,在这里,对于第一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例如G1*2、R2*2、...、Rm*2、Bm*2)后奇数列(例如R1*2、B1*2、...、B(m-1)*2、Gm*2)的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待第一行各子像素点充好电后,再依序导通扫描线Gt3、Gt4,同时导通各数据线S1、S2、...、Sm*3/2,在扫描线Gt3、Gt4和数据线S1、S2、...、Sm*3/2均导通且保持信号有效的情形下,就可将第二行中相应的各子像素点充电到各自所需的电压以显示不同的灰度,其中,在这里,对于第二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例如R1*1、B1*1、...、B(m-1)*1、Gm*1)后偶数列(例如G1*1、R2*1、...、Rm*1、Bm*1)的第二数据写入顺序;...;如此依序往下,直至将最后一行中相应的各子像素点充电到各自所需的电压,即完成一帧图像的处理并得以显示。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互逆。因图像中像素点进行扫描及数据写入步骤为本领域现有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其显示根据图5所示驱动方法时在扫描线和数据线都导通的情形下进行充电过程的时序图。如图6所示,以第一行中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子像素点R1*1和G1*1为例,依序导通扫描线Gt2和Gt1,分别具有保持时间TGt2和TGt1,现假定TGt2=TGt1,此时数据线S1也导通,其在保持时间上与扫描线Gt2、Gt1的保持时间TGt2和TGt1分别形成充电时间TG1*1和TR1*1。如前所述,由于数据线S1在导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延迟量,在扫描线导通的保持时间相同(TGt2=TGt1)的情形下,充电时间则为TG1*1<TR1*1(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情形下,也可能出现TG1*1>TR1*1)这样会导致子像素点R1*1和G1*1由于充电时间的差异造成所获得的灰度产生差异,例如跳变、失真等。对于扫描线Gt3、Gt4与数据线S1,同样会造成充电时间TR1*2和TG1*2不相同,在这里,为TR1*2<TG1*2。...以此类推,对于扫描线Gt2n-1、Gt2n与数据线S1,仍会造成充电时间TR1*n<TG1*n
总体而言,在奇数行,共用于同一数据线中的前一列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要大于后一列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在偶数行,共用于同一数据线中的前一列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要小于后一列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具体可表示为:TR1*p>TG1*p,TB1*p>TR2*p,...,TGm*p>TBm*p;TR1*(p+1)<TG1*(p+1),TB1*(p+1)<TR2*(p+1),...,TGm*(p+1)<TBm*(p+1),其中p=1,3,5,...,n/2。如此,在这第L+1帧图像中会造成第一列和第二列中所有的子像素点R1*1...R1*n和G1*1...G1*n的充电时间产生长短交替的变化情形,克服现有技术中列与列之间的明暗条纹的线性不均匀现象。
实际上,在所述驱动方法中显示任一帧图像时,只要满足:共用数据线的子像素点在某些行中采用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在其他行中采用与第一数据写入顺序相逆的第二数据写入顺序。那么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并不仅限于上述二个实施例中,在其他实施例中仍可由其他的多种不同变化例,例如Gt2-->Gt1-->Gt4-->Gt3-->...-->G2n-1-->G2n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在导通第L帧图像的各个子像素点时,采用第一扫描顺序导通各扫描线及对应的数据线,并对各子像素点进行充电;在导通第L+1帧图像的各个子像素点时,采用与第一扫描顺序不同的第二扫描顺序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其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在第一扫描顺序中采用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在第二扫描顺序中采用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互逆,使得相邻二帧图像通过互补得以中和,减小甚至消除线性不均匀现象,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在显示第L帧图像时,采用第一扫描顺序依序导通各扫描线;
S102,在显示第L+1帧图像时,采用与第一扫描顺序不同的第二扫描顺序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其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在第一扫描顺序和第二扫描顺序中的数据写入顺序互逆。
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技术中具有双扫描线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假设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辨率为m*n,其是由纵横交错的扫描线(以Gt1、Gt2、...、Gt2n表示)以及数据线(以S1、S2、...、Sm*3/2表示)交织而成,在本实施例中,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耦接至扫描线,晶体管的源极耦接至数据线。另外,通常三个子像素点R(红)、G(绿)和B(蓝)构成一个像素点(Pixel),且整行的子像素点是由二个扫描线来进行控制,而相邻二列子像素点则共用一个数据线。具体来讲,以第一行子像素点为例,R1*1,B1*1,G2*1,...R(m-1)*1,B(m-1)*1,Gm*1连接于扫描线Gt1;而G1*1,R2*1,B2*1,...,G(m-1)*1,Rm*1,Bm*1则是连接于栅驱动Gt2;另外,第一列子像素点R1与第二列子像素点G1则共用数据线S1,...倒数第二列子像素点Gm与最后一列子像素点Bm则共用数据线Sm*3/2
首先执行步骤S100,对于第L帧图像,在显示第L帧图像时,采用第一扫描顺序依序导通各扫描线,供数据线将对应的子像素点充电以进行数据写入。所述第一扫描顺序可根据双扫描线结构的特点而设定,在实际应用中,在设定第一扫描顺序时,可以将控制同一行子像素点的二个扫描线,例如Gt1和Gt2,Gt3和Gt4,...,Gt(n-1)和Gtn,作为一组进行顺序调整。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第L帧图像时是采用第一扫描顺序Gt1-->Gt2-->Gt4-->Gt3-->...-->G2n-1-->G2n对各子像素点进行扫描(见图中所示箭头)。具体来讲,依序导通扫描线Gt1、Gt2,同时在导通扫描线Gt1、Gt2过程中对应导通各数据线S1、S2、...、Sm*3/2,在扫描线Gt1、Gt2和数据线S1、S2、...、Sm*3/2均导通且保持信号有效的情形下,就可将第一行中相应的各子像素点充电到各自所需的电压以显示不同的灰度,其中,在这里,对于第一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例如R1*1、B1*1、...、B(m-1)*1、Gm*1)后偶数列(例如G1*1、R2*1、...、Rm*1、Bm*1)的数据写入顺序;待第一行各子像素点充好电后,再依序导通扫描线Gt4、Gt3,同时导通各数据线S1、S2、...、Sm*3/2,在扫描线Gt4、Gt3和数据线S1、S2、...、Sm*3/2均导通且保持信号有效的情形下,就可将第二行中相应的各子像素点充电到各自所需的电压以显示不同的灰度,其中,在这里,对于第二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例如G1*2、R2*2、...、Rm*2、Bm*2)后奇数列(例如R1*2、B1*2、...、B(m-1)*2、Gm*2)的数据写入顺序;...;如此依序往下,直至将最后一行中相应的各子像素点充电到各自所需的电压,即完成一帧图像的处理并得以显示。在显示该L帧图像时采用第一扫描顺序,在第一扫描顺序中,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包括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数据写入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数据写入顺序。因图像中像素点进行扫描及数据写入步骤为本领域现有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其显示根据图3采用第一扫描顺序时在扫描线和数据线都导通的情形下进行充电过程的时序图。如图4所示,以第一行中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子像素点R1*1和G1*1为例,依序导通扫描线Gt1、Gt2,分别具有保持时间TGt1、TGt2,现假定TGt1=TGt2,此时数据线S1也导通,其在保持时间上与扫描线Gt1、Gt2的保持时间TGt1、TGt2分别形成充电时间TR1*1、TG1*1。由于数据线S1在导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延迟量,例如在扫描线Gt1已达到导通电平时,数据线S1仍处于上升沿,直至一段时间的延迟量之后,数据线S1才能达到导通电平,并与扫描线Gt1配合,使得驱动电路可对该子像素点R1*1进行充电;而在扫描线Gt2达到导通电平时,数据线S1已达到导通电平,二者在时间上保持基本一致,使得驱动电路即可对该子像素点G1*1进行充电。因此在扫描线导通的保持时间相同(TGt1=TGt2)的情形下,充电时间则为TR1*1<TG1*1(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情形下,也可能出现TR1*1>TG1*1),这样会导致子像素点R1*1和G1*1因各自所对应的充电时间TR1*1<TG1*1,在其他的条件均相同的情形下,因充电时间的不同会造成子像素点R1*1和G1*1通过充电所显示的灰度会产生差异,例如跳变、失真等。而对于扫描线Gt4、Gt3与数据线S1,同样会造成充电时间TG1*2<TR1*2。...以此类推,对于扫描线Gt2n-1、Gt2n与数据线S1,仍会造成充电时间TG1*n<TR1*n
总体而言,在奇数行,共用于同一数据线中的前一列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要小于后一列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在偶数行,共用于同一数据线中的前一列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要大于后一列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具体可表示为:TR1*p<TG1*p,TB1*p<TR2*p,...,TGm*p<TBm*p;TR1*(p+1)>TG1*(p+1),TB1*(p+1)>TR2*(p+1),...,TGm*(p+1)>TBm*(p+1),其中p=1,3,5,...,n/2。如此,在这第L帧图像中会造成第一列和第二列中所有的子像素点R1*1...R1*n和G1*1...G1*n的充电时间产生长短交替的变化情形,克服现有技术中列与列之间的明暗条纹的线性不均匀现象。
接着执行步骤S102,在显示第L+1帧图像时,采用第二扫描顺序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在实际应用中,在设定第二扫描顺序时,是根据第一扫描顺序的特点将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的扫描顺序设定为相逆于第一扫描顺序中所述二子像素点的扫描顺序,使得第一扫描顺序与第二导通顺序形成互补。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第L+1帧图像时是采用第二扫描顺序Gt2-->Gt1-->Gt3-->Gt4-->...-->G2n-->G2n-1对各子像素点进行扫描(见图中所示箭头)。具体来讲,依序导通扫描线Gt2、Gt1,同时导通各数据线S1、S2、...、Sm*3/2,在扫描线Gt2、Gt1和数据线S1、S2、...、Sm*3/2均导通且保持信号有效的情形下,就可将第一行中相应的各子像素点充电到各自所需的电压以显示不同的灰度,其中,在这里,对于第一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例如G1*2、R2*2、...、Rm*2、Bm*2)后奇数列(例如R1*2、B1*2、...、B(m-1)*2、Gm*2)的数据写入顺序;待第一行各子像素点充好电后,再依序导通扫描线Gt3、Gt4,同时导通各数据线S1、S2、...、Sm*3/2,在扫描线Gt3、Gt4和数据线S1、S2、...、Sm*3/2均导通且保持信号有效的情形下,就可将第二行中相应的各子像素点充电到各自所需的电压以显示不同的灰度,其中,在这里,对于第二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例如R1*1、B1*1、...、B(m-1)*1、Gm*1)后偶数列(例如G1*1、R2*1、...、Rm*1、Bm*1)的数据写入顺序;...;如此依序往下,直至将最后一行中相应的各子像素点充电到各自所需的电压,即完成一帧图像的处理并得以显示。在显示该L+1帧图像时采用第二扫描顺序,在第二扫描顺序中,第二数据写入顺序包括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数据写入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数据写入顺序。与图3中的第一数据写入顺序相比较,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互逆。因图像中像素点进行扫描及数据写入步骤为本领域现有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赘述。
与图3相对照,从图5中的箭头即可看出,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在第一扫描顺序和第二扫描顺序中的数据写入顺序互逆。以共用数据线S1的子像素点R1*1、G1*1为例,图3所示的第一扫描顺序中数据写入顺序是先R1*1后G1*1,而在图5所示的第二扫描顺序中数据写入顺序是先G1*1后R1*1
如图6所示,其显示根据图5采用第一扫描顺序时在扫描线和数据线都导通的情形下进行充电过程的时序图。如图6所示,以第一行中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子像素点R1*1和G1*1为例,依序导通扫描线Gt2和Gt1,分别具有保持时间TGt2和TGt1,现假定TGt2=TGt1,此时数据线S1也导通,其在保持时间上与扫描线Gt2、Gt1的保持时间TGt2和TGt1分别形成充电时间TG1*1和TR1*1。如前所述,由于数据线S1在导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延迟量,在扫描线导通的保持时间相同(TGt2=TGt1)的情形下,充电时间则为TGI*1<TR1*1(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情形下,也可能出现TG1*1>TR1*1)这样会导致子像素点R1*1和G1*1由于充电时间的差异造成所获得的灰度产生差异,例如跳变、失真等。对于扫描线Gt3、Gt4与数据线S1,同样会造成充电时间TR1*2和TGI*2不相同,在这里,为TR1*2<TG1*2。...以此类推,对于扫描线Gt2n-1、Gt2n与数据线S1,仍会造成充电时间TR1*n<TG1*n
总体而言,在奇数行,共用于同一数据线中的前一列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要大于后一列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在偶数行,共用于同一数据线中的前一列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要小于后一列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具体可表示为:TR1*p>TG1*p,TB1*p>TR2*p,...,TGm*p>TBm*p;TR1*(p+1)<TG1*(p+1),TB1*(p+1)<TR2*(p+1),...,TGm*(p+1)<TBm*(p+1),其中p=1,3,5,...,n/2。如此,在这第L+1帧图像中会造成第一列和第二列中所有的子像素点R1*1...R1*n和G1*1...G1*n的充电时间产生长短交替的变化情形,克服现有技术中列与列之间的明暗条纹的线性不均匀现象。不过,与第L帧图像中各子像素点相对照,对于相邻二帧图像中同一位置点上的任一子像素点而言,其本身均交替产生了一次长充电时间和一次短充电时间,相邻各子像素点之间的充电时间基本可达到平衡。
结合图4和图6,以子像素点R1*1和G1*1为例,在图4中,通过第一扫描顺序扫描时,子像素点R1*1的充电时间TR1*1要小于子像素点G1*1的充电时间TG1*1;而在图6中,通过第二扫描顺序扫描时,子像素点R1*1的充电时间TR1*1要大于子像素点G1*1的充电时间TG1*1。单独对于一帧图像而言,前后二帧图像前后二子像素点均会产生不均匀,但是,由于前后二帧图像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在第一扫描顺序下的充电时间差与在第二扫描顺序下的充电时间差成互补,使得前后二帧图像中各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得以中和后趋于一致或差异极小,可基本克服或消减图像显示的线性不均匀的现象。对于人眼视觉来讲,以100Hz的显示频率为例,每一帧图像的显示时间约为1s/100=10ms,非常短暂,由于前后二帧图像的互补,使得人眼很难能察觉出显示图像中的色彩不均匀。
需说明的是,实际上,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扫描顺序和第二扫描顺序仅为示例性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只要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在第一扫描顺序和第二扫描顺序中的数据写入顺序互逆,则扫描顺序仍可作其他的变更,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扫描顺序为Gt2-->Gt1-->Gt3-->Gt4-->...-->G2n-->G2n-1,第二扫描顺序为Gt1-->Gt2-->Gt4-->Gt3-->...-->G2n-1-->G2n。或者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扫描顺序可以是在扫描每一行时先导通奇数扫描线后导通偶数扫描线,所述第二扫描顺序可以是在扫描每一行时先导通偶数扫描线后导通奇数扫描线,即第一扫描顺序为Gt1-->Gt2-->Gt3-->Gt4-->...-->G2n-1-->G2n,而第二扫描顺序为Gt2-->Gt1-->Gt4-->Gt3-->...-->G2n-->G2n-1。或者所述第一扫描顺序可以是在扫描每一行时先导通偶数扫描线后导通奇数扫描线,所述第二扫描顺序可以是在扫描每一行时先导通奇数扫描线后导通偶数扫描线,即第一扫描顺序为Gt2-->Gt1-->Gt4-->Gt3-->...-->G2n-->G2n-1,而第二扫描顺序则为Gt1-->Gt2-->Gt3-->Gt4-->...-->G2n-1-->G2n。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扫描顺序为Gt2-->Gt1-->Gt4-->Gt3-->...-->G2n-->G2n-1,而第二扫描顺序则为Gt1-->Gt2-->Gt3-->Gt4-->...-->G2n-1-->G2n等。
另外,在实际电路中,由于器件的导通在实际情形下具有不同的表现,虽然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在第一扫描顺序和第二扫描顺序中的数据写入顺序互逆,但并不能保证前后二帧图像各子像素点的充电时间经中和补偿后能达到完全一致性,完全消除线性不均匀现象,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驱动方法确能大幅消减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一的扫描顺序所造成线性不均匀的现象,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效果。
如8所示,显示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的示意图,所述液晶显示装置为采用双扫描线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各薄膜晶体管均耦接至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驱动电路至少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10和数据线驱动电路12,扫描线驱动电路10用于导通耦接的扫描线(以Gt1、Gt2、...、Gt2n表示),数据线驱动电路12用于导通耦接的数据线(以S1、S2、...、Sm*3/2表示)。这里,假设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辨率为m*n。
在一个实施例中,利用本驱动电路进行驱动,在显示任一帧图像时,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其中共用数据线的子像素点在某些行中采用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在其他行中采用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互逆。
在另一实施例中,利用本驱动电路进行驱动,在显示第L帧图像时,扫描线驱动电路10采用第一扫描顺序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在显示第L+1帧图像时,扫描线驱动电路10采用与第一扫描顺序不同的第二扫描顺序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其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在第一扫描顺序中采用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在第二扫描顺序中采用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互逆,使得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在第一扫描顺序下的充电时间差与在第二扫描顺序下的充电时间差成互补,进而实现相邻二帧图像的互补性,消除显示图像的线性不均匀现象。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是采用双扫描线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各薄膜晶体管均耦接至扫描线和数据线;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有如图8所示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和数据线驱动电路。
虽然本发明己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是采用双扫描线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各薄膜晶体管均耦接至扫描线和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在显示任一帧图像时,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其中共用数据线的子像素点在奇数行中采用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在偶数行中采用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互逆;在显示第L帧图像和第L+1帧图像时所采用的扫描顺序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包括针对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包括针对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包括针对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包括针对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先设定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的步骤。
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是采用双扫描线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各薄膜晶体管均耦接至扫描线和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
扫描线驱动电路,用于在显示任一帧图像时,依序导通各扫描线;
数据线驱动电路,用于导通数据线;
其中共用数据线的子像素点在奇数行中采用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在偶数行中采用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互逆;在显示第L帧图像和第L+1帧图像时所采用的扫描顺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包括针对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包括针对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包括针对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包括针对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是采用双扫描线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各薄膜晶体管均耦接至扫描线和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在显示第L帧图像时,采用第一扫描顺序依序导通各扫描线;
在显示第L+1帧图像时,采用与第一扫描顺序不同的第二扫描顺序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其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在第一扫描顺序中采用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在第二扫描顺序中采用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互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中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在所述第二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中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中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在所述第二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中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在所述第二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在所述第二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先设定第一扫描顺序和第二扫描顺序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在第一扫描顺序下的充电时间差与在第二扫描顺序下的充电时间差成互补。
15.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所述液晶显示装置是采用双扫描线结构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各薄膜晶体管均耦接至扫描线和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
扫描线驱动电路,用于在显示第L帧图像时,采用第一扫描顺序依序导通各扫描线;在显示第L+1帧图像时,采用与第一扫描顺序不同的第二扫描顺序依序导通各扫描线;
数据线驱动电路,用于导通数据线;
其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在第一扫描顺序中采用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在第二扫描顺序中采用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和第二数据写入顺序互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中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在所述第二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中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中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在所述第二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中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在所述第二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一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在所述第二扫描顺序中,所述第二数据写入顺序是指在奇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奇数列后偶数列的顺序,在偶数行中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点采用先偶数列后奇数列的顺序。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共用数据线的二子像素在第一扫描顺序下的充电时间差与在第二扫描顺序下的充电时间差成互补。
2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至7,15至20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
CN200810203214A 2008-11-19 2008-11-19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 Active CN1017399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03214A CN101739972B (zh) 2008-11-19 2008-11-19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03214A CN101739972B (zh) 2008-11-19 2008-11-19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9972A CN101739972A (zh) 2010-06-16
CN101739972B true CN101739972B (zh) 2012-09-05

Family

ID=42463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03214A Active CN101739972B (zh) 2008-11-19 2008-11-19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399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4522A (zh) * 2010-05-20 2011-11-23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驱动方法与驱动模块
TW201303841A (zh) 2011-07-14 2013-01-16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影像顯示掃描方法
CN102903341A (zh) * 2011-07-26 2013-01-30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显示扫描方法
CN102332245A (zh) * 2011-10-14 2012-01-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TWI435302B (zh) * 2011-11-18 2014-04-21 Au Optronics Corp 應用於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
CN104882110A (zh) * 2015-06-23 2015-09-02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驱动方法、显示驱动单元和显示装置
CN105047115B (zh) * 2015-08-10 2018-03-2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驱动电路、检测驱动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7424574B (zh) * 2017-09-29 2020-01-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648681A (zh) * 2018-06-29 2018-10-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9509455A (zh) * 2018-12-25 2019-03-2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035140A (zh) * 2021-03-19 2021-06-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驱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35141A (zh) * 2021-03-19 2021-06-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屏驱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20919A (zh) * 2021-10-26 2022-01-1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121079A (ko) * 2004-06-21 2005-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CN101216649A (zh) * 2008-01-10 2008-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及驱动方法
CN101216650A (zh) * 2008-01-14 2008-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及驱动方法
CN101221337A (zh) * 2008-01-28 2008-07-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及驱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121079A (ko) * 2004-06-21 2005-12-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CN101216649A (zh) * 2008-01-10 2008-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及驱动方法
CN101216650A (zh) * 2008-01-14 2008-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及驱动方法
CN101221337A (zh) * 2008-01-28 2008-07-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及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39972A (zh) 201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9972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
US834498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1751887B (zh) 液晶显示器
US859344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131037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KR10133041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KR10130349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CN104157249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US20080180369A1 (en) Method for Driving a Display Panel and Related Apparatus
US2011020526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10199285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KR10054998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CN108319049B (zh) 液晶显示器及液晶显示器驱动方法
TW200939194A (en) Data multiplexer architecture for realizing dot inversion for use in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ssociated driving method
KR10158568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901579A (zh) 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及其驱动电路
EP1187091A2 (en) Method of driving scanning lines of a 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evice
US20210408060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e method therefor
US10789894B2 (en) Drive method for display panel
KR10197080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3628588B (zh) 显示驱动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KR20110035517A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80088728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구동 방법
KR10161576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 방법
KR10046935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0

Address after: 5-6 / F, building D, huilongda Industrial Park, Shuitian Private Industrial Park,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iyun Communic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1, 889, Qing Qing Road,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0

Address after: Room a-430, 4 / F, block a, phase II, Guangxi Huike Technology Co., Ltd., No. 336, Beihai Avenue East extension line, Beihai Industrial Park,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BEIHAI HKC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6 / F, building D, huilongda Industrial Park, Shuitian Private Industrial Park,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aiyun Communication Co.,Ltd.